CN1323164C - 蛋白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蛋白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3164C
CN1323164C CNB2004800018527A CN200480001852A CN1323164C CN 1323164 C CN1323164 C CN 1323164C CN B2004800018527 A CNB2004800018527 A CN B2004800018527A CN 200480001852 A CN200480001852 A CN 200480001852A CN 1323164 C CN1323164 C CN 132316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in
protein complex
polyhedron
target protein
ma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018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3282A (zh
Inventor
池田敬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in Cryst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rotein Cryst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tein Crystal Corp filed Critical Protein Cryst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23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3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31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31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393Improving reaction conditions or stability, e.g. by coating or irradiation of surface, by reduction of non-specific binding, by promotion of specific bi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Immobilizing And Processing Of Enzymes And Microorganism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还提供利用蛋白质复合物的生物传感器、固定化酶等用途。由封入昆虫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质与具有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的外壳蛋白质VP3的限定区域,具体地从N末端到第40个氨基酸残基与从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中任何一个范围内的区域作为多角体包埋信号的目的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多角体蛋白质具有相对于目的蛋白质稳定性提高或者保护或保存性提高,或它们任意的组合效果。目的蛋白质,选自具有荧光或发光机能的蛋白质、酶、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受体和生理活性蛋白质中的至少一种。以将上述蛋白质复合物以点状或线状排列、固定在基底上为特征的生物传感器。

Description

蛋白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蛋白质复合物的生物传感器、固定化酶等的用途。
背景技术
过去,用蛋白质包裹蛋白质的所谓蛋白质复合物是已知的。在该种蛋白质复合物的制作中,可以考虑例如,在结晶状的蛋白质表面涂布溶解的蛋白质溶液的方法。
但是,该方法中,使结晶状的蛋白质不溶解而进行是极为困难的。因此,实情是上述方法在以保护酶、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有用蛋白质(以下称为目的蛋白质)为目的时几乎不能采用。
目的蛋白质的保护中,采用将多糖类高分子、聚乙二醇等高分子以共价键键合在目的蛋白质上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在目的蛋白质的氨基、羰基等官能基上键合高分子。但是,该方法不能控制目的蛋白质的键合部位、催化部位等。另外,键合部位、催化部位等因目的蛋白质的种类而不同,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目的蛋白质。
目的蛋白质的保存中,一般是在低温下进行保存的方法。另外,在目的蛋白质中,也进行添加、混合具有和期待稳定该结构机能的保护物质(例如多糖类高分子、聚乙二醇等)的方法。但是,通过这些方法时,由于外在因素环境的变化,存在损害目的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机能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周围出现水、发生温度、湿度的上升、结露等,则目的蛋白质与保护物质一起容易溶解。另外,如果存在、侵入或产生细菌或真菌等腐败菌,目的蛋白质则会与保护物质一起分解、被捕食。因此,目的蛋白质是一部分酶、抗体蛋白质那样的高分子蛋白质时,该一部分或者在结构上受到变化,如果该一部分由于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而分解,则机能会完全丧失。但是,使用目的蛋白质时,充分地具有该机能是必须的条件。因此,必须逐个验证保存状态下目的蛋白质的稳定性,根据现有技术时,必须将目的蛋白质从保护物质中取出,不仅增加了麻烦而且目的蛋白质也容易变性。
但是,在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感染后期,在该感染细胞中形成由多角体蛋白质构成的多角体,其中包埋了很多病毒颗粒。
该多角体中特异地进入病毒颗粒的原因,可以理解是由于相同病毒颗粒的外壳蛋白质VP3与多角体蛋白质之间特异的关系(非专利文献1)。
本发明者们,鉴于上述背景技术,完成了有助于目的蛋白质的保护、保存、稳定性提高的蛋白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先提出了申请(专利文献1)。如上述发明的说明书所述,其是以使高分子性目的蛋白质包埋在该多角体中,另外提高该包埋效率为目的的。此处,通过截短编码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外壳蛋白质的基因,增大可以包埋在多角体中的蛋白质的大小(分子量),而且可以有效地使目的蛋白质包埋在该多角体中。而且作为该方法,可以在目的蛋白质的N末端或C末端导入构成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外层的蛋白质VP3的氨基酸序列,虽然该融合蛋白质在杆状病毒载体上出现,但此时,与出现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质的病毒一起,通过感染昆虫细胞,可以在多角体中包埋融合蛋白质。因此,在杆状病毒载体上出现的外来蛋白质,即目的蛋白质,为了插入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的构成蛋白质的N末端或C末端,必须将编码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的构成蛋白质的cDNA与目的蛋白质基因融合。此时,构成蛋白质与编码目的蛋白质基因蛋白质的开放读框变为符合读框是重要的,这样形成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的构成蛋白质与目的蛋白质以一个融合蛋白质出现的重组杆状病毒。
专利文献1  国际公开WO02/36785A1号
非专利文献1  Ikeda et al.(2001)J.Virol.75,988-995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上述发明,通过在特定范围内识别多角体包埋信号VP3而完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包围加大尺寸(分子量)的目的蛋白质、或者具有荧光或发光机能或生理活性机能的目的蛋白质、以及高分子性的目的蛋白质,另外,在复合物状态下可以验证目的蛋白质机能的蛋白质复合物。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可以不降低包围了具有各种性质的目的蛋白质的蛋白质复合物机能而有效地生产其的制备方法。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利用蛋白质复合物的生物传感器、固定化酶等用途。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由在封入昆虫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质与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外壳蛋白质VP3限定的区域作为多角体包埋信号的目的蛋白质形成的蛋白质复合物。
VP3限定的区域,在从N末端到第40个氨基酸残基和从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中的任何一个范围,此时,本发明的要点是,由具有限定在从封入昆虫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质与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的外壳蛋白质VP3的N末端到第40个氨基酸残基和从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中的任何一个范围内的区域作为多角体包埋信号的目的蛋白质形成的蛋白质复合物。
多角体蛋白质相对于目的蛋白质具有稳定性提高或保护或保存性提高,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效果,此时,本发明的要旨是,由封入昆虫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质与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外壳蛋白质限定的区域,具体地具有限定在从Vp3的N末端到第40个氨基酸残基和从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中任何一个范围内的区域作为多角体包埋信号的目的蛋白质形成、多角体蛋白质相对于目的蛋白质具有稳定性提高或保护或保存性提高,或者它们任意的组合效果的蛋白质复合物。
本发明的要旨是目的蛋白质选自至少一种具有荧光或发光机能的蛋白质、酶、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受体和生理活性蛋白质,此时,选自至少一种具有封入昆虫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质与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的外壳蛋白质限定的区域,具体地具有限定在从Vp3的N末端到第40个氨基酸残基和从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中任何一个范围内的区域作为多角体包埋信号,具有荧光和发光机能的蛋白质、酶、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受体和生理活性蛋白质的目的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优选具有多角体蛋白质相对于目的蛋白质稳定性提高或保护或保存性提高,或它们的组合效果的蛋白质复合物。
另外,本发明的要旨是蛋白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重组了编码目的蛋白质基因的载体与重组了多角体蛋白质基因的载体感染细胞后,培养该细胞,在其中制备由目的蛋白质和多角体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的蛋白质复合物。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要旨是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蛋白质复合物以点状或线状排列、固定在基底上的生物传感器,或者填充该蛋白质复合物,使其可以与形成在基底上的凹陷检测液中的物质接触的生物传感器,或者将蛋白质复合物填充到容器中,使其可以与检测液中物质接触的生物传感器,其中蛋白质复合物是由具有封入了昆虫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质和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外壳蛋白质的限定区域,具体地在VP3的N末端到第40个氨基酸残基和从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中任何一个范围内限定的区域作为多角体包埋信号的目的蛋白质,具体地由至少一种选自具有荧光或发光机能的蛋白质、酶、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受体和生理活性蛋白质的目的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优选多角体蛋白质相对于目的蛋白质具有稳定性提高或保护或保存性提高,或者任意之一的组合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要旨是将蛋白质复合物填充到容器内的固定化酶,其中蛋白质复合物是由具有封入了昆虫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质和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外壳蛋白质的限定区域,具体地在从VP3的N末端到第40个氨基酸残基和从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中任何一个范围内限定的区域作为多角体包埋信号的目的蛋白质,具体地由至少一种选自具有荧光或发光机能的蛋白质、酶、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受体和生理活性蛋白质的目的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优选多角体蛋白质相对于目的蛋白质具有稳定性提高或保护或保存性提高,或者任意之一的组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截短VP3基因的方法和转移载体的制作的图。
图2是表示被截短的VP3基因与根据其编码的氨基酸残基的关系的图。
图3通过从多角体是否有绿色荧光来检测将截短的VP3基因导入EGFP基因,由此编码的蛋白质是否包埋到多角体中。
图4是截短的VP3的序列保持在其N末端的EGFP是表示以包围在多角体中的状态下观察的绿色荧光强度。荧光强度的强弱以1+,2+,3+,4+,5+的5级表示。
图5将VP3的第39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作为使包围到多角体中的载体,将其导入Cyclin-dependent kinase 5的N末端。将该蛋白质包围到多角体后,将其粘在载玻片上,在多角体表面上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蛋白质复合物,通过封入昆虫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质包围具有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外壳蛋白质VP3的限定区域作为多角体包埋信号的目的蛋白质。此处,所谓包围,是指包括目的蛋白质被完全包入多角体蛋白质内的状态和有一部分露出多角体蛋白质外的埋入状态。另外,作为复合物的形状,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确定形状或不确定形状的颗粒状态。这样,可以使被包围的目的蛋白质的量增加,目的蛋白质的大小增大,或者可以显著地提高生理活性机能或催化机能等机能。
本发明中,VP3的限定区域,除从N末端到第40外,还有从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的范围。另外,费事而无效,但从N末端从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79个氨基酸残基的区域与该区域的N末端或C末端增加10个氨基酸残基的也可以使用。
而且,如果从与生物体相关的化学物质结合这一点考虑,目的蛋白质是酶、抗原、抗体、受体、细胞因子,如果从光化学特性这一点考虑,是发光蛋白质,如果从接受电子的反应这一点考虑,是金属键合蛋白质、含有金属离子的酶。如果从这些目的蛋白质的特性考虑,优选从其中选择一种构成。
本发明涉及的蛋白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可以是将重组具有VP3限定区域作为包埋信号的目的蛋白质DNA的载体与重组多角体蛋白质的载体同时或一起导入昆虫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无细胞等的细胞中后,分别将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而成。这样,蛋白质复合物的机能不降低且可以有效地制备蛋白质复合物。条件是,所谓重组目的蛋白质DNA的载体和重组多角体蛋白质DNA的载体,是指质粒载体或病毒载体等。它们可以选择适宜在细胞中分别导入DNA的载体。
作为本发明的蛋白质复合物的用途,通过在基底上排列、固定蛋白质复合物成为受体,通过SPR、光计数器或水晶震动器等转换器,将光量或质量转换为电信号,并显示,可以作为免疫传感器、基因传感器、脂质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使用。基底的材质,可以使用玻璃、塑料、金属等。或者,基底与蛋白质多角体的联结方法,可以使用明胶、高分子聚合物等粘合剂。
另外,代替上述基底,可以是可以通过检测液的筒状容器,通过在该容器内填充蛋白质复合物使其可以与检测液中物质接触的生物传感器。
而且,将具有催化能的蛋白酶、脂肪酶、酯酶等酶的DNA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成颗粒状蛋白质复合物,通过将其填充到各种形状的容器中,可以作为具有催化能的固定化酶使用。
通过实施例说明本申请发明的详细内容。本发明不因这些实施例而有任何限制。
实施例1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实施例及所附的附图进行说明。
①作多角体蛋白质的病毒的制作
在从昆虫细胞Spodoptera Frugiperda而来的IPLB-Sf21-AE(Sf21)上制造多角体的情况下,为了形成蚕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Bombyxmori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的立方体多角体,接种重组了BmCPV的H系统多角体蛋白质基因的病毒(AcCP-H)(Mori et al.(1993)J.Gen.Virol.74,99-102)。该AcCP-H是在由Autographa californicanucleopolyhedrovirus(AcNPV)衍生的杆状病毒载体的多角体蛋白启动子的下游重组了H系统的多角体蛋白质基因。
②仅由外壳蛋白质VP3限定的区域形成的信号的解析
1)编码外壳蛋白质VP3的BmCPV S4的截短
将质粒pVP3(XbaI)EGFP(国际公开WO02/36785A1号)用限速酶XbaI消化,在用限速酶KpnI消化。将该DNA在试管内溶解在100μl ExoIII buffer中,加热1μl ExonucleaseIII并搅拌后,在25℃保温。将该DNA溶液每30秒取样5μl,加入另外准备在试管中的100μl MB Nuclease Buffer中。在65℃保温5分钟使ExonucleaseIII失活后,降温到37℃加入2μl Mung Bean Nucleas e,在37℃保温30分钟。用苯酚萃取,用乙醇进行沉淀后,将DNA溶解在50μlKlenow Buffer中,加入1μl Klenow Flagment。在37℃保温15分钟,并完全末端修复后,取出10μl,加入100μl准备在另外的试管中的Ligation溶液A中。然后,加入12μl Ligation溶液B并搅拌,在16℃反应3小时进行乙醇沉淀和冲洗。将回收的DNA用限速酶XbaI消化1小时后,放入100μl感受态细胞JM 109中进行形质转换。另外,以上操作例如可以用Kilo-Sequence用DeletionKit(TaKaRa社制),根据该流程进行(图1)。
2)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
将形质转换的大肠杆菌撒入含有卡那霉素的2×TY盘上,并在37℃培养一晚,将产生的菌落在含有卡那霉素的2×TY培养基上培养一晚。萃取出质粒DNA后,用限速酶BgIII和BamHI消化,进行电泳。确认DNA片断变短,再进行序列解析,确认该DNA片断的碱基序列。将碱基序列确认所必须的质粒DNA溶液用限速酶NotI消化,杆状病毒载体的转移载体pVL 1392(PHARMINGEN社制)插入NotI部位。将其在100μl的感受态细胞JM 109中形质转换,撒入含有氨苄青霉素的2×TY盘中,并在37℃培养一晚。将产生的菌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2×TY培养基中,并在37℃培养一晚,萃取出质粒DNA,进行序列解析。解析结果,选择嵌入为正确方向插入的,成为重组转移载体pAcVP3(x)/EGFP(条件是x表示编码BmCPV的VP3的S4cDNA的碱基数(图2)。
3)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分别将各5μg构建的重组转移载体pAcVP3(x)/EGFP与0.5μg的线状Baculogold Baculovirus DNA(PHARMINGEN社制)同时通过脂质转染法在昆虫培养细胞Sf21上进行转染。然后进行噬斑纯化,制作重组病毒AcVP3(x)/EGFP。
③以EGFP为目的蛋白质的蛋白质复合物的制作
1)Sf21细胞上重组蛋白质的发现
进行作为对照的AcVP3/GFP(Ikeda et al.,(2001)J.Virol.75,988-995)和AcCP-H(Mori et al.(1993)J.Gen.Virol.74,99-102)的双感染、AcVP3(XbaI)/GFP(国际公开WO02/36785A1号)和AcCP-H的双感染。另外,以截短VP3为目的进行AcVP3(x)/GFP和AcCP-H的双感染。这些双感染分别在10p.f.u./细胞中进行。将病毒在室温下1小时内吸附在细胞上后,除去病毒液,加入2ml含有10小牛胎儿血清的TC-100并在27℃保温4天。
2)多角体的精制
从第4天的感染细胞回收立方体的多角体,PBS(20mM NaH2PO4,20mM Na2HPO4,150mM NaCl,pH7.2)洗涤后,在冰水中用匀浆器磨碎。磨碎液用1%的土温20洗涤后,通过离心回收多角体。再通过用1.5M-2.2M蔗糖的密度勾配法再50,000Xg离心45分钟,萃取出多角体馏分。将萃取出的样品通过PBS洗涤后,再15,000Xg离心10分钟回收精制的多角体。
3)向多角体的EGFP包围的测定
从AcVP3(x)/GFP和AcCP-H和作为对照的AcVP3/GFP和AcCP-H的双感染、AcVP3(XbaI)/GFP和AcCP-H的双感染的细胞中精制多角体并用荧光显微镜(OLYMPUS-IX71社制),通过从多角体的荧光的有无判断向多角体的EGFP的包围(图3)。结果,任何情况下均观察到从多角体的绿色荧光,确认多角体中VP3/GFP、VP3(XbaI)/GFP包围。
其次,对于如图2所示制作的AcVP3(x)/GFP全部,研究向多角体的EGFP的包围。结果,可以看到因含有从VP3基因的5’末端到第250个碱基的区域导入EGFP基因5’末端的嵌合体基因上被编码的VP3(250)/GFP分子包埋在多角体中。即,意味着到VP3的N末端的79个氨基酸残基的区域上存在蛋白质分子在多角体中特异地包埋的信号(多角体包埋信号),由于该信号的存在,VP3(250)/GFP分子被包围在多角体中,结果,如图3所看到的,可观察从多角体发出的绿色荧光。
但是,将从VP3基因的5’末端到第130个碱基导入EGFP基因的5’末端的嵌合体基因的情况下,由该嵌合体基因编码的融合GFP分子VP3(130)/GFP包围多角体的机能消失,完全观察不到从多角体的绿色荧光(图3)。这样,到VP3N末端的第39个氨基酸残基的区域不存在多角体包埋信号。
而且,从VP3的第135个碱基到292个碱基通过PCR法放大,制备将其导入EGFP基因的5’末端的嵌合体基因。结果,这些编码从VP3的N末端的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93个氨基酸残基的区域导入EGFP的N末端。同样地确认VP3(135-292)/EGFP是否包围在多角体中,观察多角体的绿色荧光。
从以上结果可知,导入VP3并且蛋白质包埋在多角体中,VP3的N末端的极限区域,即从VP3的N末端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的范围具有作为多角体包埋信号的机能。
截短VP3的效果
通过将编码从VP3基因5’末端,各长度区域的基因导入GFP基因的5’末端,在GFP的N末端导入VP3衍生的各种氨基酸序列区域。比较因从该嵌合体基因发现的融合GFP分子绿色荧光的发色。结果,如图4所示,随着导入GFP的N末端的VP3区域的截短,绿色荧光的发色增大。但是,在从VP3的N末端到比第79个氨基酸残基更短的情况下,几乎为相同的绿色荧光发色。这样,在目的蛋白质上导入其它氨基酸序列的情况下,随着该序列长度的变短目的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增高。但是,如果该序列短于必要长度,则作为该信号的机能丧失。
本发明得到的VP3多角体中包围目的蛋白质的信号,导入目的蛋白质分子的情况下,使该目的蛋白质包围在多角体中具有足够的机能,而且,是不会妨碍该目的蛋白质的生理活性的长度。而且,由于通过本发明,VP3的长度变短,表示只有该消除的部分大小的分子可以包埋在多角体中,本发明的效果高。
下面,按照实施例1的顺序作为目的蛋白质使用来自人的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5),对使用边长为10微米的立方体蛋白质复合物的生物传感器进行说明。
实施例2
在载玻片上排列复合物制作生物传感器。
在载玻片上滴加5μl明胶溶液(明胶0.5,Crk0.02)。另外,Crk是硫酸钾铬CHROMIUM POTASSIUM SULFATE(防腐剂)。
与新的载玻片表侧慢慢地融合,溶液扩展缓慢地引入两侧。明胶完全干燥后,剧烈搅拌下滴加1μl复合物溶液,然后制成干燥的生物传感器。将其浸渍在蒸馏水中直至使用传感器。
另外,所谓复合物溶液是指将在Sf21细胞中大量发现的复合物精制,悬浮于蒸馏水中的溶液。
验证
验证方法
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
在滴加复合物的部分装上过氧化氢溶液(用PBS调节最终浓度为1%),室温下处理15分钟,用PBS洗涤(为了不残留过氧化氢溶液)。
这样,抑制了成为背景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②正常血清的封闭(5%NHS)
将正常的马血清添加含0.3%TritonX-100的PBS(T-PBS)并调节最终浓度为5%。室温经过20分钟后,用T-PBS洗涤。
③一次抗体反应
用含有5%血清的T-PBS将抗Cdk5单克隆抗体稀释100倍,在37℃反应3小时。然后用T-PBS洗涤。
④生物素标记抗鼠IgG抗体反应
将生物素标记的二次抗体用T-PBS稀释100倍,在37℃反应1小时。用T-PBS洗涤。
另一方面,将ABC反应中使用的A溶液、B溶液用T-PBS稀释100倍,反应至少30分钟。
⑤与ABC试剂的反应(VECTASTAIN ABC KIT STANDARDPK-6100)
室温反应一小时后,用T-PBS洗涤。
⑥洗涤
下面由于DBA与磷酸反应形成沉淀,为了替代PBS,用50mMTRIS-HC(pH7.5)轻轻洗涤,置换溶液。
⑦与DAB基质的保温
在50mM Tris-HCI溶液中添加DAB粉末,使浓度为50mg/ml,再加入16μl的过氧化氢水,室温反应25分钟。反应结束后,浸渍在50mM Tris-HCI溶液中。
⑧用甘油PBS的封入
将载玻片干燥后的甘油PBS滴加一滴在样品上,从上面似乎并没有气泡进入盖玻片。
用上述验证方法,尝试包围目的蛋白质的蛋白质复合物与没有任何蛋白质包围的多角体抗原、抗体反应。结果如图5所示,包围Cdk5的蛋白质复合物,在其表面可以看到Cdk5分子与对于Cdk5抗体的抗原、抗体反应。因此,包围融合目的蛋白质的蛋白质复合物表面上可以看到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蛋白质与抗体蛋白质间的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如详细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封入原来的昆虫病毒构成多角体的蛋白质的多角体蛋白质与仅以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外壳蛋白质VP3的限定区域作为信号,通过将其导入目的蛋白质,可以有效地生产多角体蛋白质与目的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
而且,将具有酶活性、抗原、抗体反应、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等生理活性机能的蛋白质分子通过多角体蛋白质包围而得到的蛋白质复合物可以作为优异的生物传感器、固定化酶使用。

Claims (8)

1.一种蛋白质复合物,是由封入昆虫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质与具有以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的外壳蛋白质VP3的从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的限定区域作为多角体包埋信号的目的蛋白质构成的。
2.权利要求1记载的蛋白质复合物,其中多角体蛋白质相对于目的蛋白质稳定性提高或者保护或保存性提高,或者带来它们任意的组合效果。
3.权利要求1记载的蛋白质复合物,其中目的蛋白质是选自具有荧光或发光机能的蛋白质、酶、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受体、以及生理活性蛋白质中的至少一种。
4.一种蛋白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嵌入编码目的蛋白质基因的载体,与嵌入多角体蛋白质基因的载体一起感染细胞后,培养该细胞,在其中制备由目的蛋白质与多角体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的蛋白质复合物,所述目的蛋白质具有以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的外壳蛋白质VP3的从第41个氨基酸残基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的限定区域作为多角体包埋信号。
5.一种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是将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蛋白质复合物点状或线状地排列、固定在基底上。
6.一种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是将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蛋白质复合物以可以与在基底上形成的凹陷检测液中物质接触的方式填充的。
7.一种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是将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蛋白质复合物以可以与检测液中物质接触的方式填充到容器内的。
8.一种填充在容器中的固定化酶,其中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蛋白质复合物的目的蛋白质作为酶。
CNB2004800018527A 2003-01-10 2004-01-07 蛋白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途 Expired - Lifetime CN13231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5099/2003 2003-01-10
JP2003005099 2003-0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3282A CN1723282A (zh) 2006-01-18
CN1323164C true CN1323164C (zh) 2007-06-27

Family

ID=3270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18527A Expired - Lifetime CN1323164C (zh) 2003-01-10 2004-01-07 蛋白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619060B2 (zh)
EP (1) EP1582589B1 (zh)
JP (1) JP5253715B2 (zh)
CN (1) CN1323164C (zh)
CA (1) CA2512085C (zh)
DE (1) DE602004026157D1 (zh)
WO (1) WO20040633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4417A (zh) * 2013-11-22 2014-03-05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昆虫病毒多角体实现外源蛋白高效包裹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0756B2 (ja) * 2005-03-25 2011-03-30 国立大学法人徳島大学 ダイヤモンドチップへの蛋白質/ペプチドの固定化方法
WO2008105672A1 (en) * 2007-02-28 2008-09-04 Auckland Uniservices Limited Viral polyhedra complexes and methods of use
AU2011269729B2 (en) * 2010-06-23 2016-12-08 Monash University Constrained immunogenic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for
AU2015292261B2 (en) * 2014-07-21 2020-07-02 Monash University Constrained proteins and uses therefor
CN104789597B (zh) * 2015-04-28 2018-03-30 苏州大学 一种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体外构建方法
GB202000840D0 (en) 2020-01-21 2020-03-04 Cell Guidance Systems Lt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17425A2 (en) * 1993-12-23 1995-06-29 Universite Catholique De Louvain Markers of organ rejection
WO1996038474A2 (en) * 1995-05-31 1996-12-05 Bionova Corporation Diagnosis of, and vaccination against, a positive stranded rna virus using an isolated, unprocessed polypeptide
WO1998018006A1 (en) * 1996-10-18 1998-04-30 Genenova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comprising a serum albumin - target antigen complex
WO2000004382A1 (en) * 1998-07-14 2000-01-27 Zyomyx, Inc. Arrays of protei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02036785A1 (fr) * 2000-10-30 2002-05-10 Protein Crystal Co., Ltd. Complexes de proteines et leur procede de produ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0586B2 (ja) * 1994-03-15 2000-09-25 片倉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インプロテアーゼ遺伝子欠損バキュロウイル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法並びにこれを利用する有用タンパク質の製造法
DE69738841D1 (de) * 1996-12-23 2008-08-28 Immunex Corp Ligand für rezeptor aktivator of nf-kappa b, ligand ist mitglied der tnf superfamilie
CA2354026A1 (en) * 1998-12-10 2000-06-15 Zymogenetics, Inc. Beta-1,3-galactosyltransferase homologs
JP2002306167A (ja) * 2000-11-28 2002-10-22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形質転換カイコ作製用ベクター
JP4203543B2 (ja) * 2001-11-15 2009-01-07 株式会社プロテインクリスタル プロテインチップおよびその化学反応検出への使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17425A2 (en) * 1993-12-23 1995-06-29 Universite Catholique De Louvain Markers of organ rejection
WO1996038474A2 (en) * 1995-05-31 1996-12-05 Bionova Corporation Diagnosis of, and vaccination against, a positive stranded rna virus using an isolated, unprocessed polypeptide
WO1998018006A1 (en) * 1996-10-18 1998-04-30 Genenova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comprising a serum albumin - target antigen complex
WO2000004382A1 (en) * 1998-07-14 2000-01-27 Zyomyx, Inc. Arrays of protei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02036785A1 (fr) * 2000-10-30 2002-05-10 Protein Crystal Co., Ltd. Complexes de proteines et leur procede de produc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Bombyx moricytoplasmicpolyhedrosis virus genome segment 4 IKEDA K,JOURNAL OF VIROLOGY,Vol.75 No.2 2001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4417A (zh) * 2013-11-22 2014-03-05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昆虫病毒多角体实现外源蛋白高效包裹的方法
CN103614417B (zh) * 2013-11-22 2016-01-20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昆虫病毒多角体实现外源蛋白高效包裹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82589A1 (en) 2005-10-05
JPWO2004063371A1 (ja) 2006-06-01
EP1582589A4 (en) 2006-02-08
CA2512085A1 (en) 2004-07-29
EP1582589B1 (en) 2010-03-24
CA2512085C (en) 2013-02-05
WO2004063371A1 (ja) 2004-07-29
DE602004026157D1 (de) 2010-05-06
US7619060B2 (en) 2009-11-17
JP5253715B2 (ja) 2013-07-31
US20060155114A1 (en) 2006-07-13
CN1723282A (zh) 2006-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3356B (zh) 编码非洲猪瘟病毒抗原的dna序列、由其编码的抗原的组合物及其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
KR100462856B1 (ko) 셀룰로오즈 결합도메인 화학유도체
Whitfield et al.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oluble form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glycoprotein GN
Robinson et al. Coated vesicles
CN107589268A (zh) 犬瘟热病毒抗体快速定量检测卡及使用方法
CN1323164C (zh) 蛋白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途
CN106432457A (zh) 用于测量内毒素的试剂
CN101724649B (zh) 一种在细胞表面展示外源蛋白的方法及产品
CN110423761A (zh) 一种非洲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纸
WO2022151596A1 (zh) 中和抗体高敏检测方法及产品
Beauvais et al. The role of surface components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Entomophaga aulicae in 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of Galleria mellonella (Lepidoptera)
CN102439447A (zh) 对生物学样品中的物质进行检测的方法
CN107884578A (zh) 用于快速定量检测血清中包虫病抗体检测卡
Parries et al. The human urinar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precursor: isolation of a biologically active 160-kilodalton heparin-binding pro-EGF with a truncated carboxyl terminus
CN108486123A (zh) 适于家蚕丝腺表达的改造人乳铁蛋白基因及其表达系统和应用
CN116375889B (zh)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原、截短体及其应用
Urban et al. A soluble form of the avian hepatitis B virus receptor: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receptor ligand complex
CN109439643A (zh) 一种新型赖氨酸特异性内切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60921A (zh) 伪狂犬病毒抗体快速定量检测卡及使用方法
Müller et al. Chip-based sensing of the intercellular transfer of cell surface proteins: Regulation by the metabolic state
CN102360008A (zh) 基于鸭瘟病毒 gG截段重组蛋白的试剂盒及其运用
ES2209517T3 (es) Deteccion de celulas madre mediante dominios especificos de union a pared celular (cbd) de proteinas de union a pared celular.
Okamoto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membrane-associated cysteine protease with possible dual roles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protein storage vacuole
Gilula Topology of gap junction protein and channel function
CN112485437A (zh) CP4 EPSPS和Bt Cry1Ab/Ac双蛋白速测试纸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