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9313A - 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最佳连接建立 - Google Patents

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最佳连接建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9313A
CN1319313A CN99811089A CN99811089A CN1319313A CN 1319313 A CN1319313 A CN 1319313A CN 99811089 A CN99811089 A CN 99811089A CN 99811089 A CN99811089 A CN 99811089A CN 1319313 A CN1319313 A CN 1319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server
termin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plmn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11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884C (zh
Inventor
F·亨德谢德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319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9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8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8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Remote access server, e.g. BRAS
    • H04L12/2876Handling of subscriber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25Details of core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04M7/1235Details of core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where one of the core networks is a wireles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85Details of finding and selecting a gateway for a particular cal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第一通信网络(TCP/IP)的第一终端(TE)至第二通信网络(PLMN)的第二终端(MS)建立连接的方法与通信系统(SYS)。根据第二终端(MS)的位置(LA)和/或根据处理第一和/或第二通信网络(TCP/IP,PLMN)中的呼叫所需的呼叫处理相关特性(CPC)选择特定的接入服务器(AS)。因而,总是能与支持这些网络中的呼叫所需的合适功能一起选择最佳的接入服务器(AS),例如,最靠近第二终端(MS)的接入服务器。本发明在第一通信网络(TCP/IP)是分组交换网络并且第二通信网络是电路交换网络时特别有益,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中能尽可能保持分组交换的优点,而只在至第二通信网络(PLMN)的交换装置(MSC/VLR)的最短可能的距离上需要电路交换呼叫。因而,能最佳使用这两个网络的资源。

Description

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最佳连接建立
本发明的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包括具有连接到它的许多第一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网络和具有连接到它的许多第二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网络中建立连接或呼叫的方法。相应的第一终端与相应的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或呼叫通过可以是第一或第二通信网络的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接入服务器来进行路由选择。本发明能用于所有类型的分组交换网络中(不仅用于基于IP的网络中;IP:网际协议)。
特别地,本发明涉及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入服务器终接从分组交换网络至电路交换网络的终端的呼叫或连接。例如,本发明涉及将来源于基于TCP/IP的网络(例如,互联网)的语音(例如,IP上的话音)与数据呼叫选择路由至电信网络中的用户(或分别选择路由至他/或她的终端设备)的情况。此电信网络可以是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公用交换电话网络PSTN或综合业务数字网络ISDN。所有这样的电信网络本质上基于电路交换而不是分组交换。
发明背景
接入服务器是TCP/IP和/或电信网络中公知的功能。图4a表示连接到互联网/内联网的许多终端TE1-TE4。在这种情况中,接入服务器AS提供能直接接入互联网/内联网的功能。如图4b所示,此接入服务器AS也可以提供分组交换网络(例如,TCP/IP网络)与电路交换网络(诸如公用交换电话网络PSTN)之间的接口。应注意:在图4b中在地理上分组交换网络与电路交换网络的各个实体将发生重叠。因此,接入服务器AS提供这两个网络中的实体之间的功能上的互连而不是地理上的接口。在分组交换网络与电路交换网络之间互连(特别是,来自第一网络的终端TE的分组交换呼叫变换为将终接在第二网络的终端MS中的电路交换呼叫)的情况中,只要接入服务器AS提供第一与第二网络之间的功能互连,此接入服务器AS归属于哪个网络(分组交换网或电路交换网)并不重要。
在第二网络由移动无线通信网络(诸如德国的D1、D2或E+网络)构成的情况中,可以提供几个接入服务器AS,并且构成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的移动站MS是移动的,即,这些移动站在移动无线通信网络的小区之间漫游。
根据现有技术的TELNET对话
在提供包括一个网关接入服务器GAS的多个接入服务器AS时,一个接入服务器AS用作呼叫的分组交换的最后设备,并且此接入服务器AS随后将分组交换(呼叫)连接变换为此接入服务器AS与电路交换网络的终端之间的电路交换连接(呼叫)。在例如移动站MS未利用IP地址连接时(否则,可以端对端地使用分组交换)可能是这种情况。图4c表示从TCP/IP网络的终端TE至电信网络的终端MS建立(一个呼叫)连接的步骤①-③。在图4c中仅为示意目的而使接入服务器AS1、AS2位于电信网络中。
TELNET对话只是如何能完成这样的(呼叫)连接建立的一个示例。例如,在用户具有固定的IP地址的情况中,也有可能甚至为电信网络提供从IP地址变换为MSISDN号码的特殊变换(地址变换)。
在步骤①中,来自TCP/IP网络的终端的呼叫能终接在此电信网络中。在发送呼叫建立消息(实际上,这是发送的第一分组)时,此终端TE也包括将要与一个呼叫建立起连接的被叫移动站MS的标识。TELNET对话用于通过在步骤②中发送此移动站用户号码MSISDN作为被叫移动站的标识给接入服务器AS1或AS2(这取决于哪个接入服务器用于服务于此移动站MS)来检索IP地址(或者是固定的IP地址或者是在此移动用户接入此TCP/IP网络时动态分配的IP地址)。(而且,(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也可以使用IMSI来替代MSISDN;甚至更一般地,使用E.164号码,以使此概念一般也可应用于PSTN与ISDN)。在步骤③中,诸如AS1的接入服务器回送移动站MS的IP地址。当然,将认识到:此移动站MS在所述电信网络中漫游,以便根据位置而将由图4c所示的移动交换中心MSC1或移动交换中心MSC2来为此移动站服务。
虽然TELNET对话原则上能回送此移动站的IP地址,但TELNET对话具有一些固有的问题。
首先,可能存在着呼叫建立消息发送给当前实际上未服务于所需移动用户MS的接入服务器AS的情况,即,此移动用户未由相应的诸如AS1的接入服务器提供服务,而是由同一电信网络中的另一接入服务器AS2来提供服务。由于此呼叫建立消息被发送给未服务于此移动站MS的接入服务器AS,所以不能成功地建立终接呼叫对话。在图4c中,可以注意到:从AS1至MS的直接呼叫仅发生在此MS已(利用IP地址)连接到此AS时。通常,此呼叫连接通过(电路交换的)MSC1。
第二,也如图4c所示,在同一电信网络中具有几个接入服务器AS1、AS2时(这由于不断增长数量的互联网呼叫而似乎非常有可能),来自分组交换网络(互联网)的分组交换呼叫将在相应的“被叫”或“被寻址”的接入服务器中变换为电路交换呼叫。虽然在碰巧选择当前正服务于此移动站的接入服务器时有可能建立呼叫,但可能出现另一缺点。即,“被叫”或“被寻址”的服务器不一定是此移动站在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中漫游时位于最靠近此移动站的接入服务器。这意味着:实际上可能具有位于更靠近此移动站MS的当前位置而却未被使用的另一接入服务器,这是因为连接总是通过“被叫”接入服务器来建立。结果是,将此呼叫处理为电路交换呼叫的距离范围比必需的长得多。上面的示例描述了由于目前还没有先前已建立的呼叫连接的电路交换连接而使此移动站未由接入服务器提供服务的情况。即,在一个接入服务器AS与移动站之间已经存在一个电路交换连接并且将建立另一连接的情况中,则应选择已用于所存在的电路交换连接的接入服务器AS。
第三,诸如来自互联网的呼叫的分组交换呼叫可以使用可能不一定被电信网络中的所有接入服务器AS支持的多个功能(诸如承载业务)。在这样的情况中,“被叫”接入服务器AS不能提供处理来自分组交换网络的呼叫所必需的功能,因而此(呼叫)连接建立将失败。
第四,特别在第二通信网络是移动无线通信网络时,尤其在此移动站在正在进行的呼叫期间漫游时,被使用的接入服务器AS不会存在灵活变化。即,尽管有可能在正在进行的呼叫中出现另一接入服务器AS具有至此移动站的新位置近得多的距离的情况,但是仍然从来不使用此接入服务器,这是因为只有“被叫”接入服务器才能与此移动站MS通信。
发明概要
如结合上面的图4a,4b,4c所述,特别在第一网络是分组交换网络并且第二通信网络是电路交换网络时,在现有技术中在第一与第二电信网络之间建立(呼叫)连接时具有几个缺点。特别地,存在着第一和第二通信网络的资源的无效使用,这是因为:尽管提供几个接入服务器AS,却使用了不合适的接入服务器或由于呼叫了错误的接入服务器(即,一个不能提供支持预定呼叫所需要的呼叫处理功能的接入节点)而使整个呼叫建立将失败。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与通信系统,其中在第一通信网络的第一终端与第二通信网络的第二终端之间建立(呼叫)连接时有效使用第一与第二通信网络的资源。
此目的利用一种用于从第一通信网络的第一终端至第二通信网络的第二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来实现,所述连接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入服务器从所述第一终端选择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从所述第一终端中发送连接建立消息给第一接入服务器;
b)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中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和/或表示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通信网络中呼叫的特定类型的呼叫处理的呼叫处理特定特性来从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中选择第二接入服务器;和
c)为所述连接建立消息选择路由至所述选择的接入服务器,并通过所述选择的接入服务器建立从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二终端的连接。
而且,此目的利用一种通信系统来实现,此通信系统包括具有连接到它的多个第一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网络和具有连接到它的多个第二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网络,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入服务器来为相应的第一终端与相应的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选择路由,此系统包括:
a)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用于存储接入服务器标识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中的第二终端的位置和/或表示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通信网络中呼叫的特定类型的呼叫处理的呼叫处理特定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
b)选择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中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和/或呼叫处理特定特性从所述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中选择一个接入服务器;
c)路由选择装置,用于为从第一终端中发送的连接建立消息选择路由至所述选择装置所选择的接入服务器;和
d)建立装置,用于通过所述选择的接入服务器建立从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二终端的连接。
还有,此目的利用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选择接入服务器的设备来实现,此通信系统包括具有连接到它的多个第一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网络和具有连接到它的多个第二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网络,至少通过所述所选择的接入服务器为相应的第一终端与相应的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来选择路由,所述设备包括:
a)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用于存储接入服务器标识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中第二终端的位置和/或表示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通信网络中连接的特定类型的呼叫处理的呼叫处理特定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
b)选择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中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和/或呼叫处理特定特性从所述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中选择一个接入服务器。
实质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存储在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中的信息用于确定对应于第二终端(用户)的实际位置的最合适的接入服务器。根据第二用户的位置和/或表示第一和/或第二通信网络中的呼叫所需要的特定类型的呼叫处理的特定呼叫处理特性来从此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中选择一个接入服务器。在选择了最优选的接入服务器时,则为来自发送用户站的分组选择路由至此所选择的接入服务器并通过此接入服务器(和相应的MSC)来进行呼叫通信。
具有如何能为这些分组重选路由至此所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的两种可能性。一个示例是(最好通过隧道,例如使用L2TP协议(层2隧道协议))从网关接入服务器GAS为所有分组重选路由至此所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另一示例是网关接入服务器GAS在某一类型的“改变”消息中发送此所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的IP地址给终端TE,此后此终端TE直接发送这些分组给此所选择的AS(即,不通过网关接入服务器GAS的中介)。
本发明的其他有益的实施例和改善列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
附图简述
图1a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SYS,特别表示用于确定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的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
图1b表示用于根据本发明在图1a所示的第一与第二通信网络的终端之间建立呼叫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图2a表示用于选择位于最靠近当前正服务于移动站MS的移动交换中心/访问者位置寄存器MSC/VLR的接入服务器AS的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图2b表示图2a中使用的各个步骤S1-S7;
图3a表示根据特定呼叫处理特性(承载业务)的接入服务器的选择;
图3b表示图3a中使用的步骤S1-S4、S5’、S6、S7;
图4a表示接入服务器AS正接入互联网/内联网结构的图;
图4b表示根据现有技术通过接入服务器的分组交换网络与电路交换网络的功能互连;和
图4c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分组交换呼叫至接入服务器AS1的路由选择。
本发明的原理
下面,将结合多个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原理。
图1a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SYS的原理方框图。此通信系统SYS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网络TCP/IP,例如分组交换网络,具有连接到它的许多第一终端TE、TE1、TE2。此通信系统SYS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网络,例如,电路交换电信网络PLMN、PSTN、ISDN,具有连接到它的许多第二终端MS。在第二电信网络是移动无线通信网络的情况中,所述第二终端MS是移动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站。而且,图1a表示多个接入服务器AS1、AS、AS2和一个网关接入服务器GAS。还有,示出用于PLMN情况的两个移动交换中心MSC1、MSC2。类似于图4c,应明白:图1a仅表示这两个通信网络的相互作用的功能概况,同时这两个通信网络在地理上可能重叠。虽然图1a表示附加上另一网关接入服务器GAS,但可以注意到:每个其他的接入服务器AS1、AS也可以用作网关接入服务器。
在图1a中提供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此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存储接入服务器识别AS-ADR(在最简单的情况中为接入服务器地址,例如,IP地址)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PLMN中第二终端MS的位置LA(即,漫游MSC)和/或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a所示,可以只使用接入服务器标识与第二终端的位置(或当前服务于相应的第二终端的MSC)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LA(MSC)←→AS。可选择地,可以只使用接入服务器标识AS2与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2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最一般的情况中,使用的对应关系涉及位置LA与呼叫处理特定特征CPC和接入服务器识别的组合,如关系LA1/CPC1←→AS1所示。
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例如可以是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存储器中提供的一个表,所述表表示“最近的接入服务器”与“漫游MSC”之间的对应关系(因为漫游MSC无论如何存储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
而且,图1a表示了一个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中第二终端的位置LA和/或呼叫处理特定特性来从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中选择接入服务器的选择装置SEL。此选择装置SEL可以是网关接入服务器GAS的一部分或,也可以不是。为了解释目的,图1a中的选择装置SEL表示为网关接入服务器GAS的一部分。用于为从第一终端TE接收的一个呼叫建立消息选择路由至如所述选择装置所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的路由选择装置、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建立从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二终端的(呼叫)连接的建立装置可以由网关接入服务器GAS或此接入服务器AS来提供,实际上,在分组交换连接中没有这样的建立消息;相反地,第一到达分组将包含关于后续分组会被选择路由至哪个第二终端的信息;而且,在分组交换环境中,它实际上不是建立呼叫的消息而是建立特定“连接”的消息,这是因为此呼叫实际上包括随着时间而连续到达的各个单独分组;然而,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呼叫建立消息”在被使用时是用来表明被包含在一个分组中的该消息表示将要与之建立(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连接的该预定的第二用户。如图1a所示,从终端TE至终端MS的呼叫通过网关接入服务器GAS并特别地通过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来进行路由选择。也如上所述,在特定环境中,这些分组也可以直接选择路由至此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
图1b表示用于从第一通信网络TCP/IP的第一终端TE至第二通信网络的第二终端MS建立(呼叫)连接的方法,其中这些呼叫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入服务器AS从第一终端TE选择路由至第二终端MS。与TELNET对话的情况一样,在步骤S1,从第一终端TE中发送呼叫建立消息SET给“被叫”接入服务器。此“被叫”接入服务器称为网关接入服务器GAS。在步骤S2,确定此接入服务器的确定是应依据第二终端MS的位置LA、应依据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还是应依据该位置与呼叫处理特定特性的组合LA/CPC。
如果步骤S2表示只应使用位置LA来确定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则步骤S21根据移动站MS的位置来读出接入服务器标识AS-ADR。在这种情况中,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只包含用于此移动站MS的当前位置LA的接入服务器的表示。在步骤S21,在呼叫建立期间,选择装置SEL根据此移动站的位置LA来读出特定接入服务器标识AS-ADR。在这种情况中,下表1表示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的可能的内容。
表1
移动站MS的位置LA 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的地址
MSC1(=漫游MSC)     AS1
    MSC2     AS1
      -     AS4
      -      -
    MSCn     ASm
在上表中,将认识到:“MSCn”是移动站MS的位置LA的表示。如表1所示,有关此位置的信息不直接是小区的表示,而是漫游MSC的表示,这是因为接入服务器连接到MSC。当在HLR中提供表1时,有关漫游MSC的信息直接可在HLR中获得。如果在GAS中提供此表1,有关此移动站当前正在其中漫游的MSC的HLR中的信息则利用MSRN(移动站漫游号码,它由涉及终端用户的一部分和涉及漫游MSC的另一部分构成)在SRI结果消息(SRI:发送路由选择信息)中从HLR传送到网关MSC(GMSC)。涉及漫游MSC的MSRN的部分随后利用保持表1关系的GAS变换为相应的(“最近”)的接入服务器AS。
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的情况中,表1中的对应关系因而可以通过确定哪个移动交换中心/访问者位置寄存器MSC/VLR当前服务于此移动站MS来建立(如表1所示)。因此,LA可以被看作是表示用于服务于此移动站MS的当前负责的移动交换中心。一旦已从此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中读出此接入服务器AS-ADR的合适地址,则在步骤S3、S4中为此(呼叫)连接建立消息(分组)SET选择路由至此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并通过此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建立从第一至第二终端的(呼叫)连接,以便为所有分组选择路由至此选择的AS。
因此,如果步骤S2确定了:接入服务器选择只应根据移动站MS的位置LA来进行,则使用接入服务器识别数据库中的信息来根据此用户的实际位置确定最合适的接入服务器。优选地,此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可以存储在“被叫”接入服务器GAS中,在此GAS中例如能检查所请求的承载业务并能选择相应的接入服务器。此后,则通过TCP/IP网络为此呼叫选择路由至此最合适的接入服务器。
在此通信系统SYS的第二通信网络是移动无线通信网络的情况中,信息数据库(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可以优选地存储在PLMN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如上所述,为了定位最靠近此移动用户的当前位置的接入服务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的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实际为图1a中所示的表)能相对于被访问的MSC/VLR来存储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AS。
然而,与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和选择装置SEL的位置无关,获得了总是能使用根据此用户的实际位置最合适的接入服务器的主要优点。即,即使此移动用户已漫游到不同的MSC(不同的移动交换中心),则总是能选择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并且因而使得此呼叫连接的电路交换特性需要维持的距离可以保持为尽可能短。也可以注意到:此移动站已漫游至的MSC可以是一个不同的PLMN的一部分,即,存储在(旧和/或新的PLMN的)HLR或GAS中的表1能够例如利用修改的位置更新程序信息来更新以便在其中也包含其他PLMN的漫游MSC的项目。
这种最合适的接入服务器选择和重选路由将使电信操作者能在一个接入服务器中(即在网关接入服务器中)只保存一些固定的IP地址。这些IP地址随后用于此电信网络中的所有用户,这是因为只需要这些地址来为呼叫选择路由至此接入服务器。这表示:不再需要TELNET对话,并因而此呼叫的电路交换部分变为尽可能短。另一方面,将仍然需要(在第一分组中)传送所需(终接的)第二用户站的上述E.164号码。
这种重选路由机构的使用的特别有益的一个示例是在终接网络不(充分)支持通用分组无线电系统GPRS并要求从分组交换至电路交换呼叫的变换(又保持实际的电路交换部分为尽可能短)时用于GPRS的情况。
如下面将解释的,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的选择也能与类似于表示呼叫的特定类型的呼叫处理的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的其他选择准则进行组合。例如,能检查并考虑所要求的承载业务(例如,IP上的话音的情况中的实时要求)以便来选择路由至合适的接入服务器,如下面将结合图1b中的步骤S23所进一步解释的那样。
在进一步讨论步骤S22、S23之前,还应注意到:也能在正在进行呼叫期间动态地进行根据公用陆地移动无线通信网络PLMN中移动站MS的位置LA的呼叫的路由选择和接入服务器AS的选择。即,在正在进行呼叫期间,此移动站可能漫游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即,它例如可能穿过几个小区,直至此移动站由远离在第一次建立至此移动站的呼叫时使用的原始移动交换中心MSC的一个MSC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中,可能出现此漫游移动站MS在经过某一段时间与距离之后更靠近另一接入服务器AS,以致在正在进行的对话/数据呼叫期间“下一个”或“新”的接入服务器AS实际上现在是所要选择的更合适的接入服务器。因此,选择装置SEL优选执行此移动站的位置LA的连续监视并通过相对如表1所示的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中的项目所示的最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连续监视此移动站MS的位置LA从而甚至在正在进行呼叫期间也为此呼叫连接选择路由至新的接入服务器AS。因而,甚至可以在正在进行呼叫期间转换到最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因此,总是使必须保持电路交换特性的距离为尽可能短。
如上所述,一个可能性是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的选择完全依据连接建立期间或正在进行呼叫期间此移动站MS的实际位置。下面,结合图1b中的步骤S22描述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的选择的另一可能性。
如图1b中的步骤S22所示,如果步骤S2中确定的选择将完全依据呼叫处理特定特性来进行,则一般图1a所示的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在第一列中包含不同的项。涉及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的选择准则表示第一和/或第二通信网络中呼叫所需的特定类型的呼叫处理。例如,如众所周知的,在连接建立消息中可以请求特定协议,例如,用于IP上的话音或视频应用等的实时协议。在这种情况中,图1a所示的接入服务器AS、AS1、AS2之中只有一些接入服务器可以支持此请求协议所需的特定承载业务,并因此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的选择可以依据特定接入服务器AS所支持的特定呼叫处理(即,需要特定承载业务的协议)来进行。
即,任何一个接入服务器能具有特定承载业务和/或能支持特定协议和/或能具有特定硬件,即,在与模拟网络互通时用于特定互连任务的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库)。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中,不仅承载业务而且类似于IPSEC(保密)、RTP(实时协议)或RSVP(资源预留协议)的特定协议也可以用于呼叫处理特定特性选择。因而也有可能通过组合协议和/承载业务和/或硬件来进行AS选择。
下表2表示只根据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选择合适的接入服务器(地址)情况的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的项目。
表2
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 接入服务器地址
CPC1.1:在“被叫”接入服务器中的拥塞     AS1
 CPC1.2:在接入服务器中负载的分布     AS1
 CPC2.1:BS1(承载业务)     AS1
 CPC2.2:BS2      -
    -      -
    -      -
 CPC2.n:BSn     ASm
 CPC3.1:IP网关上的话音     AS3
 CPC3.2:USSD网关     AS1
 CPC4.1:监视设备     AS4
 CPC4.2:ATM交换机     AS5
 CPC4.3:调制解调器     AS3
 CPC5.1:L2TP     AS1
 CPC5.2:BAP/BACP     AS6
 CPC5.3:MLP     AS6
 CPC6.1:RSVP     ASm
 CPC6.2:RTP     AS1
 CPC6.3:SIP(对话初始协议)     AS2
从上面的表2中能明白,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1-CPC6(注意:总是包含在由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IP分组中)表示第二通信网络中(或如果此接入服务器功能属于第一通信网络,也在第一通信网络中)呼叫的特定类型的呼叫处理。
特别地,CPC1.1表示在“被叫”或“当前使用”的接入服务器中拥塞时重选路由至另一接入服务器。CPC1.2表示接入服务器中的特定负载分布。例如,如果负载分布是使AS3具有50%的负载分布、AS2具有30%的负载分布并且AS1具有20%的负载分布,则可能希望AS1用于这样的负载分布。即,选择装置能询问所有的接入服务器有关其当前负载的情况,并且表2将表示具有预定或最低负载的接入服务器。如果与之相组合地使用其他的选择准则(例如,“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则例如能定义和选择具有预定或最低负载的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此负载可以涉及一个接入服务器上的总负载或涉及一个或多个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1-6的特定负载,例如,调制解调器(CPC4.3)或监视设备(CPC4.1)上的负载。
CPC2表示依据如(呼叫)连接建立消息中所请求的要求/优选的承载业务的接入服务器AS的选择。不同的承载业务例如可以是用于IP上的话音或视频应用的实时协议。CPC3表示所需呼叫要求的特定网关功能,这样的CPC3网关功能例如可以是IP网关或USSD网关等上的话音。而且,CPC4表示接入服务器AS中需要的特定硬件,例如监视设备或ATM交换机。还有,CPC5表示获得某一功能所要求的特定数据链路层协议,诸如L2TP(层2隧道协议)、BAP/BACP(带宽分配(控制)协议)和MLP(多链路协议)。CPC6表示为了获得某一功能所要求的特定协议,诸如RSVP(资源预留协议)或RTP(实时协议)或SIP(对话初始协议)。最后,虽然未在表2中表示出,但此选择也可以依据用于并专用于所述需要(终接)的第二终端的ISP(互联网业务提供者)的特定AS。即,如果只有特定接入服务器AS可用于特定的第二终端,则这能在表2中表示为包括将使用的一个特定AS。
上述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1-CPC5的组合也可以用于确定特定需要的接入服务器。使用这样的CPC的组合,能选择最合适类型的接入服务器AS来处理呼叫。也将认识到:能单独为(例如,利用相应的第二终端的能力而确定的)每一个(登记的)第二终端或共同为所有的第二终端提供表2中的项目。
如上面已结合步骤S21所述的,根据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的步骤S22中的合适接入服务器AS的特定选择也可以在正在进行呼叫期间在线执行。即,如果在正在进行呼叫期间此接入服务器AS中所需要的功能类型例如通过从第一终端TE中传送特定参数而改变,则在正在进行呼叫期间对于此呼叫的新要求也可以改变接入服务器AS。
可以按如下方式根据“最合适的”接入服务器功能的位置来处理用于确定最合适的接入服务器的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的管理。即,管理的意思是:根据“最合适的接入服务器功能”的位置对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进行当前更新。
假定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是公用陆地移动无线通信网络PLMN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一部分,则能使用利用MML(人机语言)指令的操作者管理接口或特殊的基于TCP/IP的接口(例如,基于SNMP的接口),这可以是任何一种管理接口/协议。
如果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位于网关接入服务器GAS中,则能使用基于TCP/IP的接口(例如,基于SNMP或CORBA的接口)。虽然上面已描述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最好只在第二网络PLMN中提供一次或有可能位于HLR或GAS中,但应注意:几个不同的接入服务器AS、AS1、AS2也可以包含这样的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以致任何一个这样的接入服务器AS可以初始地“被呼叫”并立即能确定最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
因此,图1a中的结构不应认为限制本发明,这是因为通信系统SYS至少包含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选择装置SEL以及路由选择与建立装置只是最基本的。
虽然在上面的图1b的步骤S21、S22中单独描述根据位置LA或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进行接入服务器选择,但当然有可能如步骤S23所示地组合位置选择与呼叫处理特定选择,如果在S2中确定这样的选择的话。
即,虽然不一定选择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AS,但仍然能保证将选择同时满足某些呼叫处理要求的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AS。图1a已经示意地表示源于表1、表2中的项目组合而得到的位置与呼叫处理特定特性的某一组合,如上所述。特别地,下表3表示根据特定位置以及根据特定呼叫处理要求的在步骤S23中参考的表的一个示例。
表3
位置/呼叫处理特定特性 接入服务器地址(例如,IP地址)
    MSC1/BS1              AS1
    MSC2/BS2              AS2
    MSC3/BS1              AS3
    MSC3/BS4              AS4
       -               -
       -               -
       -               -
    MSCn/BSm              ASm
上表3表示用于选择接入服务器AS中的特定承载业务情况的LA/CPC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上述的表1/表2中的项目中导出LA/CPC的其他组合。
在步骤S3中建立至选择的接入服务器的分组连接并随后在步骤S4中在正在进行呼叫期间将所有分组传送给此选择的接入服务器。
而且,应注意:也能提供本发明的设备、通信系统与方法,以便根据第二终端的位置和/或根据呼叫处理特定特性(即,表1-3中的项)以优先顺序选择一系列的接入服务器AS。即,例如,在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AS处于高负载的情况中,可以这样来执行选择,以便使得下一优先的选择是选择这样的接入服务器:它不如高负载情况中的接入服务器一样靠近,但能支持某些其他的呼叫处理相关特性(例如,特定的调制解调器)并处于低负载情况中。因而,能执行预定的一系列努力,直至选择出合适的接入服务器。
PLMN中“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
图2表示用于在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中选择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情况的、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SYS的一个实施例。图2b表示图2a所示的各个步骤的流程图。在图2a中假定在图1a中总体上所示的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位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并包含一般如上述表1所示的项目。图2a中的MSC/VLR表示当前服务于移动站MS的移动交换中心/访问者位置寄存器,其中应建立至此移动站MS的呼叫连接。而且,AS’表示另一接入服务器,而MSC/VLR’表示PLMN的另一移动交换中心/访问者位置寄存器。只用于功能解释,用虚线隔开PLMN的功能与TCP/IP网络的功能。用于从第一终端TE中接收建立消息(分组)的网关接入服务器GAS可以是具有至PLMN中的GMSC(网关移动交换中心)的接口(例如,具有主速率接入接口)的接入服务器或实际上是组合的GMSC/AS节点。而且,应注意,在图2a中GAS/AS在功能上属于分组交换网络,然而,它也可以在功能上属于PLMN,这是因为GAS与AS本质上执行接口功能,以致于它们属于哪个通信网络是无关的。
在步骤S1中分组交换网络的第一终端TE发出一个在TCP/IP网络的网关接入服务器GAS中接收的呼叫建立请求分组SETUP。当然,在通过分组交换网络执行路由选择时,如前所述没有真的呼叫建立消息,然而第一分组(或多个分组)至少将这些分组应选择路由至特定的第二终端的请求表示给GAS(或AS)。因而,传送此SETUP信息的分组包含移动用户的移动用户号码MSISDN或IP地址IP-ADR(一般如上所述的E.164号码)。而且,当然,如果将根据请求协议所需要的承载业务或与承载业务(或其他的呼叫处理相关特性)进行选择,则此建立信息也将包含这样的选择信息。在网关接入服务器GAS中确定移动用户的用户号码MSISDN。如果此建立信息SETUP已包含此移动用户号码MSISDN,则此网关接入服务器只从接收的TCP/IP分组中消除掉此用户号码MSISDN。如果此建立信息SETUP包含此移动用户的IP地址IP-ADR,则网关接入服务器GAS(有可能通过外部服务器)将此IP地址IP-ADR变换为移动用户号码MSISDN,随后利用此确定的用户号码MSISDN调用网关接入服务器GAS(如果它们是组合节点)中或独立GMSC设备中的GMSC功能。
一旦调用GMSC功能,通过从调用的GMSC功能中发送路由选择信息请求消息SRI(MSISDN)(SRI:发送路由选择信息)给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来向此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请求路由选择信息。
在步骤S3从HLR中发送漫游号码提供请求消息PRN(MSISDN)以便确定一个MSC/VLR,该MSC/VLR为一个移动站MS服务,该移动站MS就是该呼叫应与之建立连接的。可以认识到:具有出现在PLMN中然而当前未服务于此移动站MS的其他的移动交换中心MSC/VLR’,这是因为这些其他的MSC/VLR’负责处理包括其他小区的其他服务区域中的业务。
在步骤S4中,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保存在终接MSC/VLR中,并在步骤S4中在提供漫游号码结果消息PRN-R中将此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传送给HLR。
在步骤S5中,从相应的接入服务器识别表AS-IM中读出对应于当前位置的合适的接入服务器地址AS-ADR,即此移动用户的当前服务MSC/VLR,并在发送路由选择信息结果消息SRI-R(MS-RN,AS-ADR)中将此合适的接入服务器地址AS-ADR回送给此网关接入服务器GAS。如果此AS-IM位于网关接入服务器GAS中,则在接收到消息SRI-R之后在GAS中确定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ADR的地址。在步骤S5中能由HLR根据回送的移动站漫游号码MS-RN确定“服务的”移动交换中心MSC/VLR。即,知道移动站漫游号码MS-RN之后,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所提供的一个选择装置访问AS-IM中的第一行并读出此接入服务器AS的地址AS-ADR,随后将此地址AS-ADR插入在SRI-R消息中。因而,对于图2a中的示例,确定移动站漫游号码MS-RN对于通过确定当前服务移动交换中心MSC/VLR来确定合适的接入服务器识别(地址)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接收到发送路由选择信息结果消息SRI-R之后,网关接入服务器GAS提取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ADR的地址,并检测:在可利用的接入服务器AS、AS’之中,恰好是(利用地址AS-ADR识别的)该接入服务器AS应该用于终接此分组交换呼叫,即,定义此分组交换呼叫应转换为电路交换呼叫的终接点。使用IP地址与标准IP路由选择来发送这些分组给此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在此,网关接入服务器能假定此接入服务器AS是最靠近此移动站的接入服务器,这是因为接入服务器识别表AS-IM中有效的MSC/VLR-AS对应关系总是表示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AS。如果使用诸如与呼叫处理相关的准则与需要“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的组合的其他的选择准则组合或实际上只单独使用与呼叫处理相关的准则,则GAS知道接入服务器AS将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在步骤S6中包括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的分组DP将会通过TCP/IP网络而选择路由至利用此地址AS-ADR识别的特定的接入服务器AS。可以通过网关接入服务器GAS或几个中间的其他接入服务器AS来执行路由选择,直至到达最后的接入服务器AS。
在步骤S7中,最后选择的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将TCP/IP分组交换网络的TCP/IP信令格式变换为ISDN信令(电路交换呼叫)并将初始地址消息IAM发送到其中保存移动用户漫游号码的终接MSC/VLR。由于接入服务器AS需要知道ISDN信令应发送给哪个移动交换中心,所以此接入服务器AS必须接收数据分组DP以及移动站漫游号码MS-RN。在步骤S1-S7之后,为分组交换呼叫的数据分组选择路由至此接入服务器AS并将这些数据分组作为电路交换呼叫传送给当前服务于此移动站MS的移动交换中心/访问者位置寄存器MSC/VLR。因而,“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选择提供了最佳的路由选择机制,这是因为电路交换连接距离将尽可能短。
如上所述,即使在正在进行呼叫期间此移动站MS从受MSC/VLR服务的小区移动到受MSC/VLR’服务的小区,这也是可以检测到的,这是因为: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的项将被加以更新,以致选择装置SEL能确定可能比前一接入服务器AS更靠近MSC/VLR’的一个新的接入服务器地址AS-ADR’。因此,移动站MS位置的同时监视也导致此呼叫被重选路由至合适的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AS’(如图2a中利用MS、MSC/VLR’与AS’之间的虚线所示)。
基于请求的承载业务的接入服务器
图3a、3b表示该接入服务器选择和该合适的路由选择是基于请求的承载业务BS的情况。与图2a、2b的不同在于,能在网关接入服务器GAS中提供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并且呼叫建立信息分组SETUP不仅包含MSISDN或IP-ADR参数,也包含请求的承载业务(在图3a的情况中为BS1)的指示。这样的指示能是例如加到图3a所示的MSISDN上的直接表示请求的承载业务的实际信息。然而,如上所述,通常从请求的分组交换协议(例如,RTP)中导出需要的承载业务的信息。因而,实际上协议选择将隐含地表示必需的承载业务。
图3中的步骤S1-S4和步骤S6、S7类似于图2中的相应步骤,唯一的区别是在步骤S1中接收不同类型的建立信息SETUP。在步骤S5’中,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将发送路由选择信息结果消息SRI-R回送给网关接入服务器GAS。在步骤S5’中,此SRI-R消息只包含表示当前服务于此移动站MS的MSC/VLR的移动站漫游号码。
而且,在步骤S5’中,网关接入服务器GAS根据较高层协议选择接入服务器地址。如图3a所示,网关接入服务器GAS可以检查包含在此建立消息中的呼叫处理特定特性BS1并随后利用所确定的承载业务指示BS1来访问此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此表AS-IM表示:由于此表AS-IM包含用于此特定承载业务BS1的地址AS-ADR因而将选择该接入服务器AS。可选择地,如果此建立信息SETUP不包含承载业务的指示,则网关接入服务器GAS能检查从此终端TE中接收的各个数据分组,以便自动地确定需要哪一种类型的承载业务或其他的呼叫处理特性来处理此呼叫。因而,承载业务参数BS1表示可提供实时应用支持的较高层协议。如上所述,通常协议选择将隐含包含需要哪些承载业务的指示。
网关接入服务器GAS因而选择一个也具有需要的功能/协议的相应的接入服务器AS。网关接入服务器GAS采用合适的接入服务器的地址AS/ADR,并且包括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的数据分组DP将会通过TCP/IP网络(有可能通过一个或多个数据接入服务器AS)来选择路由至支持被请求的承载业务所需要的相应协议的特定的接入服务器AS。
其他步骤S6、S7完全等效于图2b中的相应步骤。因而,由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来提供处理此呼叫所需要的特定呼叫处理特性。
基于LA/CPC的接入服务器选择
也应注意:图2中的程序与图3中的程序能进行组合,如已一般结合图1a、1b所讨论的那样。即,通过组合步骤S5、S5’,也能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执行接入服务器地址AS-ADR的选择,以便不仅能根据特定请求的呼叫处理特性而且也能根据最靠近的接入服务器AS来选择合适的接入服务器AS。即,如果几个接入服务器AS、AS’均提供请求的功能(承载业务),则通过在选择中也包括位置方面就可以执行另一选择。因此,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能与位置特性LA进行组合以便确定数据分组在变换为电路交换呼叫之前应选择路由至的最终的接入服务器地址AS-ADR。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来自第一通信网络的呼叫连接的分组被选择路由至特定的接入服务器以便接入第二通信网络中不同类型的处理的功能。按照本发明,可根据第二通信网络中第二终端的位置和/或可能只由特定的接入服务器支持的特定呼叫处理特性来进行接入服务器的选择。因而,可以最佳使用第二通信网络和第一通信网络的资源。
应注意:本发明不限于构成为数据分组通信网络的第一通信网络和利用电路交换网络构成的第二通信网络的互连。本发明同样可应用于包含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的任何通信系统而与在每个通信网络中完成的数据处理类型无关,只要具有选择接入服务器来互连至少两个通信网络的接入服务器的特定需求就行。如果使用其他类型的第一与第二通信网络,显然在这样的其他网络中可找到有关上述建立消息的等效消息(和建立信息)与其他消息,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有关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网络的组合的本发明的上述最佳模式。
而且,应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教导来实现本发明的变化与修改。特别地,应注意:本发明能包括下面列出的各个权利要求的特征。权利要求中的标号只用于说明目的并且不限制保护的范畴。

Claims (13)

1.用于从第一通信网络(TCP/IP)的第一终端(TE)至第二通信网络(例如,PLMN)的第二终端(MS)建立连接的一种方法,所述连接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入服务器(AS)从所述第一终端(TE)选择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MS),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从所述第一终端(TE)中发送连接建立消息(SET)给第一接入服务器(GAS);
b)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网络(PLMN)中所述第二终端(MS)的位置(LA)和/或表示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通信网络(TCP/IP,PLMN)中呼叫的特定类型的呼叫处理的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从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中选择第二接入服务器(AS);和
c)为所述连接建立消息(SET)选择路由至所述选择的第二接入服务器(AS)并通过所述选择的第二接入服务器(AS)建立从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二终端(TE;MS)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网络(TCP/IP)是分组交换网络(TCP/IP),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PLMN)是电路交换网络(PLMN)。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交换网络(PLMN)是移动通信网络(PLMN),其中所述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存储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对于每个移动交换中心(MSC)存储表示接入服务器地址(AS-ADR)的一个表(表1),其中所述第一接入服务器(GAS)提供有关所述第二终端(MS)的信息(PRN)给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又根据此信息确定当前服务于所述第二终端(MS)的移动交换中心(MSC/VLR)并根据确定的服务移动交换中心(MSC/VLR)从存储在此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的表中读出一个合适的接入服务器地址(AD-ADR)。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由以下构成的组中选择所述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被叫”接入服务器中拥塞的检测(CPC1.1);一个或多个接入服务器中负载的分布(AS,CPC1.2);要求/优选的承载业务(BS,CPC2);要求的特定网关功能(CPC3);接入服务器中需要的特定硬件(CPC4);特定数据链路协议(CPC5),诸如L2TP、BAP/BACP、MLP;和获得特殊功能的特定协议(CPC6),诸如RSVP、RTP和STP。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s1)从所述第一终端(TE)中发送包含IP地址(IP-ADR)或移动用户号码(MSISDN)的连接建立消息(SETUP)给所述第一接入服务器(GAS);
s2)在第一接入服务器(GAS)中根据此连接建立消息(SETUP)提取移动用户号码(E.164MSISDN)并发送一个发送路由选择信息消息(SRI(MSISDN))给移动无线通信网络(PLMN)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s3)从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发送提供漫游号码消息(PRN(MSISDN))给当前服务于第二终端(MS)的MSC/VLR;
s4)在所述移动交换中心(MSC/VLR)中保存此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并在提供漫游号码结果消息(PRN-R(MS-RN))中将此移动站漫游号码(MSRN)回送给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s5)根据此移动站漫游号码(MS-RN)确定存储在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中的接入服务器地址(AS-ADR)并发送包含此移动站漫游号码(MS-RN)与所述选择的接入服务器地址(AS-ADR)的发送路由选择信息结果消息(SRI-R(MA-RN,AS-ADR))给第一接入服务器(GAS);
s6)从所述第一接入服务器(GAS)中发送数据分组(DP)给利用此接入服务器地址(AS-ADR)识别的第二接入服务器(AS);和
s7)发送一个初始地址消息(IAM)给此移动交换中心(MSC/VLR)以便在所述移动交换中心(MSC/VLR)与所述第二终端(MS)之间建立电路交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s1)从所述第一终端(TE)中发送包含IP地址(IP-ADR)或移动用户号码(MSISDN)的连接建立消息(SETUP)给所述第一接入服务器(GAS);
s2)在第一接入服务器(GAS)中根据此连接建立消息(SETUP)提取移动用户号码(MSISDN)并发送一个发送路由选择信息消息(SRI(MSISDN))给移动无线通信网络(PLMN)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s3)从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发送一个提供漫游号码消息(PRN(MSISDN))给当前服务于第二终端(MS)的MSC/VLR;
s4)在所述移动交换中心(MSC/VLR)中保存此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并在提供漫游号码结果消息(PRN-R(MS-RN))中将此移动站漫游号码(MS-RN)回送给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s5)将此发送路由选择信息结果消息(SRI-R)回送给第一接入服务器(GAS)并根据此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表示的呼叫处理特定特性确定第二接入服务器地址(AS-ADR);
s6)从所述第一接入服务器(GAS)中发送数据分组(DP)给利用此接入服务器地址(AS-ADR)识别的所述确定的第二接入服务器(AS);和
s7)发送一个初始地址消息(IAM)给此移动交换中心(MSC/VLR)以便在此移动交换中心(MSC/VLR)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电路交换连接。
8.一种通信系统(SYS),包括具有连接到它的多个第一终端(TE)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网络(TCP/IP)和具有连接到它的多个第二终端(MS)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网络(例如,PLMN),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入服务器(AS)为相应的第一终端(TE)与相应的第二终端(MS)之间的连接选择路由,此系统包括:
a)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用于存储接入服务器标识(AS-ADR)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PLMN)中第二终端(MS)的位置(LA)和/或表示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通信网络(TCP/IP,PLMN)中呼叫的特定类型的呼叫处理的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之间的对应关系;
b)选择装置(SEL),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网络(PLMN)中所述第二终端(MS)的位置(LA)和/或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从所述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中选择一个接入服务器(AS);
c)路由选择装置(RM),用于为从第一终端(TE)中发送的连接建立消息(SET)选择路由至所述选择装置(SEL)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和
d)建立装置,用于通过所述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从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二终端(TE;MS)建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网络(TCP/IP)是分组交换网络(TCP/IP),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PLMN)是电路交换网络(PLMN)。
10.用于在通信系统(SYS)中选择接入服务器(AS)的一种设备,此通信系统(SYS)包括具有连接到它的许多第一终端(TE)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网络(TCP/IP)和具有连接到它的许多第二终端(MS)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网络(例如,PLMN),至少通过所述选择的接入服务器(AS)为相应的第一终端(TE)与相应的第二终端(MS)之间的连接选择路由,所述设备包括:
a)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用于存储接入服务器标识(AS-ADR)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PLMN)中第二终端(MS)的位置(LA)和/或表示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通信网络(TCP/IP,PLMN)中连接的特定类型的呼叫处理的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之间的对应关系;
b)选择装置(SEL),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网络(PLMN)中所述第二终端(MS)的位置(LA)和/或呼叫处理特定特性(CPC)从所述接入服务器识别装置(AS-IM)中选择一个接入服务器(AS)。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网络(TCP/IP)是分组交换网络(TCP/IP),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PLMN)是电路交换网络(PLMN)。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路由选择步骤c)中,所述第一接入服务器(GAS)将表示选择的第二接入服务器地址的一个消息回送给所述第一终端(TE),此后所述第一终端(TE)为所述连接建立消息(SET)选择路由至所述选择的第二接入服务器。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由选择装置是所述第一终端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接入服务器(GAS)将表示选择的第二接入服务器地址的一个消息回送给所述第一终端(TE),此后所述第一终端(TE)为所述连接建立消息(SET)选择路由至所述选择的第二接入服务器。
CNB998110892A 1998-07-17 1999-07-15 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通信网络之间建立连接的通信系统与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88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832290.9 1998-07-17
DE19832290A DE19832290B4 (de) 1998-07-17 1998-07-17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Aufbauen von Verbindungen zwischen Terminals eines ersten und eines zweiten Kommunikationsnetz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9313A true CN1319313A (zh) 2001-10-24
CN1158884C CN1158884C (zh) 2004-07-21

Family

ID=7874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110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8884C (zh) 1998-07-17 1999-07-15 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通信网络之间建立连接的通信系统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757266B1 (zh)
CN (1) CN1158884C (zh)
AU (1) AU4911599A (zh)
BR (1) BR9912132A (zh)
CA (1) CA2337897C (zh)
DE (1) DE19832290B4 (zh)
TW (1) TW435023B (zh)
WO (1) WO2000004736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25473A1 (fr) * 2005-08-31 2007-03-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e de terminaison d'appel de domaine cs, procede et reseau
CN100418323C (zh) * 2002-08-22 2008-09-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位置管理服务器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00421527C (zh) * 2005-12-30 2008-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增强等同公众移动网络功能的方法
CN100421377C (zh) * 2004-09-30 2008-09-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客户机和服务器
CN1765139B (zh) * 2003-04-11 2010-06-1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多址接入呼叫建立
CN101084659B (zh) * 2004-12-21 2010-10-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为移动订户提供专有语音呼叫服务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无线软切换设备
CN101167381B (zh) * 2005-04-27 2012-07-1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路由判决实体
CN104202830A (zh) * 2004-12-03 2014-12-10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在通信网络中实现组合服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37641C2 (de) * 1998-08-19 2000-11-02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Routen von Verbindungen über ein paketorientiertes Kommunikationsnetz
US6909900B1 (en) * 1999-07-01 2005-06-21 Gte Wireless Service Corporation Wireless mobile call location and delivery for non-geographic numbers using a wireline SSP+SCP/wireless HLR interface
US20010015977A1 (en) * 1999-10-08 2001-08-23 Stefan Johansson Selective reception
US20010014085A1 (en) * 1999-10-08 2001-08-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Originator authentication
US7054636B1 (en) * 2000-03-01 2006-05-30 Gte Wireless Servic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data from wireline terminals to mobile terminals
CA2417249C (en) * 2000-07-24 2014-12-02 Trendium, Inc. Network model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managing a service independent of the underlying network technology
US6904035B2 (en) * 2000-11-29 2005-06-07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system, terminal and interface, as well as methods for provid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to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mobile systems
US7016338B2 (en) * 2000-12-15 2006-03-2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thods, system and gateway for accessing features of equipment connected to a PSTN
SE518751C2 (sv) * 2001-01-03 2002-11-19 Microsoft Corp Metod och system där en extern server erhåller information om enskilda mobila terminalers radioöverföringskapacitet
US7266593B2 (en) * 2001-02-23 2007-09-04 Nokia Networks Oy IP based service architecture
US6977171B1 (en) 2001-04-03 2005-12-20 University Of Florida Detoxification and decontamination using nanotechnology therapy
US20020141404A1 (en) * 2001-04-03 2002-10-03 Michael Wengrovitz Call routing using information i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messages
US7031706B2 (en) * 2001-08-21 2006-04-18 Nokia Corporation Internet protocol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availability detection
JP3896118B2 (ja) * 2001-11-02 2007-03-22 インターディ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双方向および逆方向のリソース予約セットアッププロトコル(resourcereservationsetupprotocol)
KR100506310B1 (ko) * 2001-11-23 2005-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중 무선망 및 사설 유무선망 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
US7668306B2 (en) * 2002-03-08 2010-02-2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packet telephony calls between secure and non-secure networks
US8918073B2 (en) 2002-03-28 2014-12-23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scheme selection
US8290505B2 (en) 2006-08-29 2012-10-16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Consequential location derived information
DE10215151A1 (de) * 2002-04-05 2003-10-16 Fg Microtec Gmbh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Informationen über IP-Netzwerke
AU2003239207A1 (en) 2002-06-10 2003-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flow process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77455B2 (en) 2002-06-10 2007-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flow process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505417B (zh) * 2002-12-03 2010-06-1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能高效传递多媒体信息的无线网络系统
US8666397B2 (en) 2002-12-13 2014-03-04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rea event handling when current network does not cover target area
US7430602B2 (en) * 2002-12-20 2008-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ally provisioned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US7020130B2 (en) * 2003-03-13 2006-03-28 Mci,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tegrated voice and data services over a common interface device
KR100962647B1 (ko) * 2003-10-27 2010-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바일 단말기의 이동성 지원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US20050111399A1 (en) * 2003-11-25 2005-05-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secure access and roaming support for mobile subscribers in a semi-connected mode
KR101248090B1 (ko) * 2003-12-01 2013-03-27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사용자 개시 핸드오프에 기초한 세션 개시 프로토콜(sip)
US7424293B2 (en) 2003-12-02 2008-09-09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User plane location based service using message tunneling to support roaming
US7260186B2 (en) 2004-03-23 2007-08-21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Solutions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911 location services
US20080126535A1 (en) 2006-11-28 2008-05-29 Yinjun Zhu User plane location services over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US7260082B2 (en) * 2004-02-13 2007-08-21 Yahoo! Inc. Seamless interfacing for instant messaging and internet telephony across wireless networks
US8089972B2 (en) 2004-05-03 2012-01-03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Registration redirect server
MY145725A (en) * 2004-07-30 2012-03-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trieving network addresses in hybri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519020B2 (en) * 2004-10-26 2009-04-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Enabling a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 client as a mobile terminal
EP1820304B1 (en) * 2004-12-03 2014-05-07 Telecom Italia S.p.A. Enabling combinational service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843557B2 (en) 2004-12-09 2017-12-12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registering endpoints in a network
US8145262B2 (en) 2005-05-17 2012-03-27 Pine Valley Investments, Inc. Multimode land mobile radio
US8279868B2 (en) * 2005-05-17 2012-10-02 Pine Valley Investments, Inc. System providing land mobile radio content using a cellular data network
US8660573B2 (en) 2005-07-19 2014-02-25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Location service requests throttling
US7539723B2 (en) * 2005-07-28 2009-05-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nfiguring a cellular telephone to operate according to policy guidelines of a group of users
US9282451B2 (en) 2005-09-26 2016-03-08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utomatic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ALI) service requests steering, connection sharing and protocol translation
WO2007062674A1 (en) * 2005-12-01 2007-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all handling for ims registered user
WO2007126029A1 (ja) * 2006-04-27 2007-11-08 Kyocera Corporation 携帯電話端末、サーバ及びグループ通話システム
US8532266B2 (en) 2006-05-04 2013-09-10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Efficient usage of emergency services keys
US8208605B2 (en) 2006-05-04 2012-06-26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Extended efficient usage of emergency services keys
US8194682B2 (en) 2006-08-07 2012-06-05 Pine Valley Investments, Inc. Multiple protocol land mobile radio system
US7796581B1 (en) 2006-08-29 2010-09-1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utomated route control fo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830859B1 (en) * 2006-08-29 2010-11-0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Network element control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pled to a mobile network
US8050386B2 (en) 2007-02-12 2011-11-01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Mobile automatic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ALI) for first responders
WO2009024180A1 (en) * 2007-08-21 2009-0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sel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09038726A1 (en) 2007-09-17 2009-03-26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Emergency 911 data messaging
US9130963B2 (en) 2011-04-06 2015-09-08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ncillary data support i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messaging
US8199688B2 (en) 2008-03-22 2012-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and management of broadcast-multicast waveform embedded in a unicast waveform
CN101425969B (zh) 2008-11-25 201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方法、调度装置和调度系统
US8406168B2 (en) * 2009-03-13 2013-03-26 Harris Corporation Asymmetric broadband data radio network
US8867485B2 (en) 2009-05-05 2014-10-21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Multiple location retrieval function (LRF) network having location continuity
KR101298813B1 (ko) * 2009-11-04 2013-08-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기가 비트 수동형 광 가입자 망에서 멀티캐스트 포트 식별자 필터링 방법 및 장치
US8682321B2 (en) 2011-02-25 2014-03-25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IP) location
US9042265B1 (en) * 2011-09-16 2015-05-26 Advanced Messaging Technologies, Inc. Workload balancing technique for a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1556B2 (en) 2011-09-30 2014-09-09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Unique global identifier header for minimizing prank emergency 911 calls
US9544260B2 (en) 2012-03-26 2017-01-10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Rapid assignment dynamic ownership queue
US9307372B2 (en) 2012-03-26 2016-04-05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No responders online
WO2014028712A1 (en) 2012-08-15 2014-02-20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Device independent caller data access for emergency calls
US9456301B2 (en) 2012-12-11 2016-09-27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Efficient prisoner tracking
US8983047B2 (en) 2013-03-20 2015-03-17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Index of suspicion determin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request
CN104065693A (zh) * 2013-04-16 2014-09-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页应用中网络数据的访问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408034B2 (en) 2013-09-09 2016-08-02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Extended area event for network based proximity discovery
US9516104B2 (en) 2013-09-11 2016-12-06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Intelligent load balancer enhanced routing
US9479897B2 (en) 2013-10-03 2016-10-25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SUPL-WiFi access point controller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for WiFi enabled mobile devices
FR3022093A1 (fr) * 2014-06-10 2015-12-11 Orange Procede d'etablissement d'une session webrtc
US9686140B2 (en) * 2014-07-02 2017-06-2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Intelligent network interconne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2633A (en) * 1992-07-08 1995-08-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hortcut network layer routing for mobile hosts
FI95984C (fi) * 1994-04-08 1996-04-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sijainninhallintaa varten pakettidatasiirron yhteydessä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US5490139A (en) * 1994-09-28 1996-02-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bility enabling access point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attachment to source routing networks
SE516556C2 (sv) * 1995-04-24 2002-01-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ett telesystem
DE19515558C1 (de) * 1995-04-27 1996-09-05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r Anrufverbindung für Anrufe an einen Funkteilnehmer
WO1997021313A1 (en) * 1995-12-01 1997-06-12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Mobile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061650A (en) * 1996-09-10 2000-05-09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arently providing mobile network functionality
US5978677A (en) * 1996-11-26 1999-11-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igration of routing number selection to the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of a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
US6061346A (en) * 1997-01-17 2000-05-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cure access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private IP network
SE517600C2 (sv) * 1997-03-13 2002-06-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nordning, system och förfarande för uppsättande av en förbindelse mellan en telekommunikationsstation och ett datanät
US6147986A (en) * 1998-03-06 2000-11-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updating of wireless mobile terminal hosts affiliated with a wired network
US6298060B1 (en) * 1998-04-30 2001-10-02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Layer 2 integrated access schem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8323C (zh) * 2002-08-22 2008-09-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位置管理服务器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765139B (zh) * 2003-04-11 2010-06-1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多址接入呼叫建立
CN100421377C (zh) * 2004-09-30 2008-09-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客户机和服务器
CN104202830A (zh) * 2004-12-03 2014-12-10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在通信网络中实现组合服务
CN104202830B (zh) * 2004-12-03 2018-05-15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在通信网络中实现组合服务
CN101084659B (zh) * 2004-12-21 2010-10-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为移动订户提供专有语音呼叫服务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无线软切换设备
CN101167381B (zh) * 2005-04-27 2012-07-1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路由判决实体
WO2007025473A1 (fr) * 2005-08-31 2007-03-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e de terminaison d'appel de domaine cs, procede et reseau
US8380211B2 (en) 2005-08-31 2013-02-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S domain call terminating system,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0421527C (zh) * 2005-12-30 2008-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增强等同公众移动网络功能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4911599A (en) 2000-02-07
US6757266B1 (en) 2004-06-29
DE19832290B4 (de) 2011-12-08
DE19832290A1 (de) 2000-01-20
BR9912132A (pt) 2001-04-10
CA2337897A1 (en) 2000-01-27
CN1158884C (zh) 2004-07-21
CA2337897C (en) 2008-11-18
WO2000004736A1 (en) 2000-01-27
TW435023B (en) 2001-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884C (zh) 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通信网络之间建立连接的通信系统与方法
CN1199490C (zh) 用于给在h.323系统中漫游的移动站提供移动终接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US703170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operating capabiliti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EP1123626B1 (en) Ip roaming number gateway
US7764953B2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speech Codec negoti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36325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ash call setup in an internet protocol based cellular network
JP4364791B2 (ja) 無線装置間でのip通信用技術
AU711917B2 (en) Methods for processing an outgoing and an incoming cal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179907B2 (en) Routing data 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20061756A1 (en) Paging co-ordin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463562A (zh) 分层消息寻址方案
CN1171479C (zh) 用于异构型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的虚拟编号方案
EP1956851A1 (en) Method for paging and subsequently accessing after the group call is established
JP4010330B2 (ja) プロトコル変換装置及び方法
AU2004201345B2 (en) Private EV-DO system sharing public network data location register and data service method
EP088331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l services to a wireless telephone served by another system
US7403516B2 (en) Enabling packet switched calls to a wireless telephone user
US20070249357A1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Two Telephone Services
AU308980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30119495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calls in a hybrid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2010318A (ja) パケット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てゲートウェイ移動交換局で呼制御を維持するための装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1257139A1 (en) Routing of incoming traffic in share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KR100447158B1 (ko) 인터넷/패킷망 접속을 위한 시스템 네트웍
CN1242913A (zh) 用户站之间建立多会话通信的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方法
WO2000051313A2 (en) Call set-up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