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2913A - 用户站之间建立多会话通信的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站之间建立多会话通信的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2913A
CN1242913A CN 97181213 CN97181213A CN1242913A CN 1242913 A CN1242913 A CN 1242913A CN 97181213 CN97181213 CN 97181213 CN 97181213 A CN97181213 A CN 97181213A CN 1242913 A CN1242913 A CN 1242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many
mobile
session
m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1812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O·罗佩兹-托雷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to CN 971812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42913A/zh
Publication of CN1242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29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和方法,允许在第一用户站(MS1、MS2…MSn)和第二用户站(ISDN ST1)之间通过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VLR)进行多会话通信。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的映射装置(MP)将第一用户站(MS1、MS2…MSn)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VLR)之间的几个信道映射到PLMN和固定网(FN)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信道(CC2)上。

Description

用户站之间建立多会话通信的通信系统、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方法
1.发明领域
发明涉及在第一用户站和第二用户站之间通过公共陆地移动网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建立多会话通信(带几个同时会话的通信)的一种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和方法。这种通信系统可以在特定移动用户中提供同时的多个会话,使他/她并行地使用数字移动网。
2.发明背景
图5标识了由固定网FN和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组成的典型现有技术通信系统。众所周知,PLMN可以为用户或用户站MS1、MS2…MSn提供各种业务和设施,包括对移动站特殊的一些业务和设施。本发明可应用的PLMN包括如下移动通信系统:
i)移动通信全球系统GSM(例如,GSM 900MHz;德国的D1和D2移动网);
ii)数字蜂窝系统DCS(1800MHz的DCS 1800);例如,德国的E-plus移动网);以及
iii)个人通信系统PCS(例如,USA的PCS 1900MHz个人通信业务)。
移动站之间的呼叫建立可以通过经由传输信道CC2连接到PLMN的固定网FN进行。或者,两个移动站也可以在没有FN帮助下通信,即通过PLMN内的一个或多个MSC。固定网FN包括多个交换机EX1、EX2,连接单个用户站ST1、ST2…STn。固定网也在任一个端接的接入点为用户提供了各种业务和设施。例如,发明可用于如下任一固定网:
i)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ii)分组交换公共数据网PSPDN。
FN和PLMN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现有技术已知的,并在各种GSM技术规范中详述,例如:02.01:Principles of telecommunicationservices supported;02.02:Bearer Services supported by a GSMPLMN;02.03:Teleservices supported by a GSM PLMN;04.08:Mobile Radio Interface Layer 3:07.01:General on TerminalAdaptation functions(TAF) for Mobile Station(MS);09.07:General requirements on interworking between the 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 and the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Network(ISDN) or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此外,ITU规范描述了呼叫建立和呼叫控制的网络接口规范,即:Specifications of Signalling System No.7 Q.763-Formats andCodes;Q/93 1:DSS 1-ISDN User 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specifications for basic call control。
尽管在前述的文件中已经做了解释,但是在下文中还要简单解释一下图5中所示的通信系统的通用实体。目前使用的最重要的一个固定网络FN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它提供了如下特性:
i)用户-网络数字接口;
ii)在用户和网络之间支持的标准输出信令协议,允许产生并传输兼容信息。这种兼容信息用于兼容性检查以及终端/功能/业务选择;以及
iii)固定网络内支持的标准输出信令协议。这种信令协议允许传输兼容信息,用于用户-网络接口的兼容性检查和终端/功能/业务选择以及相互作用功能选择。
当然,图5中通信系统不同单元之间的通信需要建立网络协议,例如7号信令系统用于传输这些协议。发明所使用的重要网络协议有:
i)ISDN用户部分(ISUP);
ii)移动应用部分(MAP)。3.用户之间的单会话
为了解释PLMN中如何建立单会话呼叫,需要考虑PLMN的一些公共网络特性,例如图5所示。3.1所包含的网络单元
原籍位置寄存器HLR是PLMN管理移动用户所用的数据库。网关移动业务交换中心GMSC是移动台端接的呼叫被路由选择到的第一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这个GMSC查询恰当的HLR并执行对移动站所处的真正MSC的路由选择功能。所述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执行处于有关地理区域中的移动站所需的所有交换功能。与其它网络的相互作用需要与MSC有关的特殊功能的提供。这些功能包含在相互作用功能IWF中,作为硬件/软件实现提供。
访问位置寄存器VLR是PLMN用于动态存储移动用户信息的数据库,例如用户所处的或漫游到的位置区。VLR也包含处理移动站始发和端接呼叫的信息。基站控制器BSC是控制各个基站收发站BTS并进行无线网络管理的节点。基站收发站BTS是处理任一服务小区中通过空中接口一即信道或业务信道CC1一到移动站MS1、MS2…MSn的无线业务流的节点。HLR、VLR、MSC以及基站系统的这种互连也在DE 44 15734 C1中揭示。3.2兼容信息/承载能力
如下所示,为了在移动站和固定网的用户站之间或两个移动站之间建立即使一个常规的单会话,呼叫建立消息中也需要兼容信息。兼容信息是定义支持一个呼叫的技术(硬件或软件)特性的一组属性。这些属性包括在高层兼容HLC和低层兼容LLC的承载能力BC中,以及可选地在信息单元中。这里所用的术语兼容信息表示承载能力和高层兼容性。
承载能力BC是用于基本业务特征的低层属性编码。因此,BC定义了呼叫在恰当接入点或交换机呈现给用户的技术特性,提供的ISDNBC用于表示ISDN网络提供的所请求的基本业务。
相反,移动BC表示PLMN提供的所请求的基本业务。在PCS-网络中,这种移动BC称为PCS承载能力,而在GSM/DCS-网络中这种移动BC称为GSM承载能力。因此,移动站BC是ISDN BC的转换,包含代表PLMN空中接口技术特性的更多属性。它可以代表ISDN BC,包含低层兼容LLC和高层兼容HLC。典型的承载能力格式在图6c中表示(见“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1(DSS 1)--ISDN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Control ITU-T(国际电联)Recommendations Q-931的65页;1993年3月”),这里规定了,例如所请求的“用户速率”。此外,ETSI-文件“European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Phase2);General on Terminal Adaptation Functions(TAF)for MobileStation(MS)(GSM 07.01),1995年12月”在附件A第21到24页列出了目前标准化的承载能力单元。3.3高层兼容性/低层兼容性
有关高层兼容性HLC的信息单元是为了提供一些远端ISDN用户用于兼容性检查的手段。它用于承载能力中所包含的低层属性的电信业务特征。
低层兼容信息单元LLC的目的是提供寻址单元(例如,呼叫用户所寻址的远端用户、相互作用单元或网络节点高层功能)用于兼容性检查的手段。低层兼容信息单元在始呼单元(例如,呼叫移动用户)和被寻址实体之间透明地传递。3.4网络提供的业务
一般,网络可以提供的业务包括电信业务和所谓基本业务。
电信业务是网络经营者对用户提供的通信能力。
一些电信业务被认为是非常基本的业务BS,它们在两个基本业务组BSG中组织,即在接入点之间提供信令传输能力的承载业务(它们以低OSI-层属性为特征),以及为用户之间的通信提供包括端接设备功能的完整能力的电信业务(它们以低和高OSI-层属性为特征)。
当为用户提供一个业务(电信业务或基本业务BS)时,MSC采取动作提供允许将这种业务提供给用户的技术特性。3.5号码分配
为了在固定网FN的用户站和移动站MS1、MS2…MSn之间进行单会话呼叫建立,必须进行号码分配。
移动站ISDN号码MSISDN是分配给进行移动站始呼的呼叫用户和进行移动站端接呼叫的被叫用户的移动用户ISDN标识。
类似地,移动站漫游号码MSRN是VLR分配的PSTN/ISDN号码,用于将入呼叫路由选择到服务MSC。3.6信道
所有的呼叫建立都必须使用信道CC1、CC2,一方面在移动站和MSC之间、另一方面在ISDN固定网和PLMN之间进行。
即,MSC和移动站之间的业务信道CC1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方向上传输编码语音或数据。它们在MSC和BSC之间的A接口、BSC和BTS之间的A-bis接口、以及BTS和移动站之间的Um(空中接口)中定义。
固定网和PLMN之间的信道CC2是(在ISDN固定网情况下)ISDN-信道,即64Kbit/s信道(B或D信道)。3.7交替及顺序的单会话呼叫
在图6a所示的情况下,单会话呼叫在两个移动站或一个移动站和一个ISDN站之间建立,其中MSC/VLR执行建立呼叫和提供单个承载业务的主要功能,以便支持始呼移动站所请求的特定类型呼叫。
但是,当在PLMN和ISDN/PSTN网络之间进行相互作用时,常规的GSM/DCS以及PCS数字移动网(见上述GSM和ITU规范)只在两个移动站或移动站和ISDN终端之间提供每个呼叫一个单个基本业务的可能性。
这里定义的“会话”包括每个呼叫每次对单个承载业务或电信业务的使用。每个会话一般一次对用户提供一个,即一般没有并行或同时的多承载业务及/或电信业务在每次呼叫中提供。
例如,用户MS1、MS2…MSn可以建立一个语音呼叫(例如,GSM电信业务11)或传真呼叫(例如,GSM电信业务62),或者在它们之间交替(例如,GSM电信业务61),但是一般用户不能同时使用这些电信业务。
GSM/DCS(正如GSM-规范中所解释的:02.02:bearer servicessupported by GSM PLMN)定义了承载业务系列2x(21、22、23、24等)、3x、4x、5x、61和81。这些标准化的承载业务只定义了每个呼叫单个承载业务。在承载业务61“交替语音/数据”、或者承载业务81“语音跟随数据”情况下,确实在一个呼叫中提供了两个承载业务,但是,只是交替或顺序的!在单个呼叫中一般不能同时或并存一个以上的承载业务。ETSI-文件:European digital cellular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Principles of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supported by a GSM 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GSM 02.01),1994年5月,在18页6.1节和19页中描述了这种交替或顺序的单个会话的承载能力。
GSM/DCS(正如GSM-规范02.03中所规定的:02.03:telservicessupported by a GSM PLMN)为语音定义了电信业务11,为紧急呼叫定义了12,为传真组3定义了61和62。这些标准化的电信业务也只定义了每次呼叫单个(!)电信业务。在电信业务61“交替语音/传真组3”情况下,在一个呼叫中提供两个电信业务(交替),但是同样单个呼叫中不能同时或并行提供一个以上的电信业务。因此,在所有GSM规范中每个呼叫不可能同时或并行地支持一个以上的承载业务。3.8常规的单会话呼叫建立
正如在图6b中所看到的,移动站发送建立请求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访问位置寄存器VLR,然后初始地址消息IAM发送到固定网FN中的ISDN交换机。然后返回地址完成消息ACM,进行通话。正如所解释的,即使有了复杂的GSM-规范,也只能建立单个承载业务或电信业务。即,初始地址消息IAM发送请求的承载能力以及可选的高层兼容信息,此后在PLMN或FN中提供所请求的支持某种类型呼叫所必需的特性(如承载能力所定义的)。3.9 单会话呼叫的信道使用
图7表示单会话呼叫的常规信道使用。在ISDN-网和PLMN-网之间使用一个B-信道,一个业务信道分别用于将移动站连接到MSC/VLR。4.发明概要
因此,如图7所总结并描述的,在现有技术通信系统中,只能在ISDN交换机和MSC之间提供一个信道,因此,基本上由于以下两个缺点限制了非同时性:
●数字移动系统目前提供的有限的用户速率,即业务信道上最大接入用户速率为9.6Kbit/s;
●直到目前标准为止,固定ISDN网不能提供多速率方案,在每次呼叫中处理并维护一个以上ISDN信道的完整性。
这意味着,目前为止在移动GSM/DCS/PCS网中还不能提供在两个移动站或一个移动站和一个连接到ISDN固定网的ISDN终端之间建立几个同时会话的特性。例如,两个同时会话,提供“视频”类型承载业务的一个会话以及提供“语音”电信业务的另一个会话不能同时提供。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和方法,允许在两个移动站之间或一个移动站和一个固定网用户之间建立数字移动网的多会话呼叫。5.目标的解决方案
本目标通过通信系统在第一用户站和第二用户站之间通过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进行多会话通信来解决,包括:
a)在所述第一用户站和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提供至少一个第一信道;
b)在所述第二用户站和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提供至少一个第二信道;其中
c)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包括一个进行所述多会话通信的映射装置(MP),通过
-在相应数目的所述第二信道上建立所请求数目的同时的单会话;并
-将所述所请求数目的单会话,作为所述第二信道上的单个呼叫映射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信道。
此外,本目标通过经由至少一个第一信道与第一用户站连接以及经由至少一个第二信道与第二用户站连接的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来解决,在所述第一用户站和所述第二用户站之间进行多会话通信,包括:
通过在相应数目的所述第二信道上建立所请求数目的同时单会话进行所述多会话通信,并将所述所请求数目的单会话作为所述第二信道上的单呼叫映射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信道上的映射装置。
这个目标也通过在第一用户站和第二用户站之间通过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建立多会话通信的方法来解决,包括:
a)从所述第一用户向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发送多会话呼叫建立消息,表示要建立的同时单会话数;
b)在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接收所述多会话呼叫建立消息,并标识所述请求的单会话类型;并且
c)成功地将所述类型的请求单会话分配到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相应数目的第二信道(CC2)上;并且
d)将所述第二信道(CC2)上所述请求数目的单会话映射到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信道(CC1)。6.解决方案的优点
实际上根据本发明,映射装置用于接收可能包括几组承载能力的呼叫建立消息,其特征在于,映射装置将相应的承载业务或电信业务分配给移动站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之间现有的多个业务信道。移动站和MSC之间的几个业务信道用于多会话,藉此在固定网和PLMN之间使用至少一个信道。因此,例如用户可以同时接收视频业务和语音电信业务。
发明的其它有利实施例和改进在独立的权利要求中列出。在下文中,将参考所附的附图描述发明的有利的而且示范性的实施例。
7.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的通信系统使用包括映射装置MP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允许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的多会话;
图2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视频业务和语音业务同时在PLMN的移动站和ISDN固定网交换机之间提供;
图3a表示移动站MS1和ISDN终端ST1之间的两个同时数据传输的多会话呼叫;
图3b表示移动站MS1和ISDN终端ST1之间语音和视频传输(可视电话)的多会话呼叫;
图4a表示移动站和ISDN交换机(或者与之连接的ISDN终端)之间建立多会话呼叫方法的实施例;
图4b表示固定网交换机和移动站之间建立多会话呼叫的实施例;
图4c表示映射PLMN业务信道和ISDN B-信道的流程图;
图5表示由FN/PLMN网络组成的常规通信系统;
图6a表示图5的简化框图,表示两个移动站MS1、MS2在彼此之间和ISDN站ST1、ST2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信道CC1、CC2进行单会话通信;
图6b表示常规的单会话呼叫建立;
图6c表示ISDN-网中典型的承载能力格式;以及
图7表示单会话呼叫对64KBit/s B-信道(或D-信道)的常规使用。
8.实现发明的最佳模式
在如下描述中,图5到7中的相同参考号用于标识相同或对应的部件。8.1多会话信道映射
图1表示所发明的通信系统的一般概述,它在第一用户站MS1、MS2…MSn和第二用户站MS2、ST1、ST2..STn之间提供多会话通信。通信系统的组成对应于图6a所示的通信系统,即第一用户站MS1可以是PLMN的第一移动站MS1,而第二用户站MS2、ST1、ST2…STn可以是PLMN的第二移动站或甚至是固定网FN的用户站。因此,图1中的通信系统允许两个移动站之间及/或一个移动站和一个固定网用户站之间的多会话通信。至少一个第一信道CC1将第一用户站MS1连接到MSC/VLR,而至少一个第二信道CC2将第二用户站MS2、ST1、ST2连接到MSC/VLR。
MSC/VLR包括映射装置MP,在用户之间进行多会话通信。应该注意到,只必须在第一用户站MS1和MSC/VLR之间提供至少一个第一信道,在第二用户站和MSC/VLR之间提供至少一个第二信道,以便在两个移动站之间或一个固定网用户站和移动站之间允许进行所述多会话通信。进行所述多会话通信的能力也与始发多会话呼叫的是移动站还是固定网用户站的事实无关。因此,图1的配置完全是双向的。
实际上,当呼叫用户请求多个同时的单会话时,映射装置MP允许通过使用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信道CC1、CC2进行所述多会话通信。映射装置MP将至少一个第一信道CC1上的单会话作为单个呼叫映射到至少一个第二信道CC2,如图1中示意性说明的。即,多会话通信通过并行地作为单呼叫将单会话在至少一个第二信道CC2上建立而建立,而它们通过映射装置MP映射到至少一个第一信道CC1。
这意味着:在执行多会话通信的方法中,例如映射装置MP,首先从用户接收多会话呼叫建立请求,包含与同时执行的每个单会话有关的多个承载能力组和可选的高层兼容信息、以及表示请求多会话呼叫的多会话呼叫指示器。在这种多会话呼叫建立请求中,移动用户请求多个同时—即并行—使用的基本业务。然后MSC/VLR将承载能力和高层兼容信息组单独请求的单个业务—即电信业务和基本业务(承载业务和电信业务)—分配到至少一个第二信道CC2。因此,响应多会话呼叫建立请求,几个基本业务或电信业务可以并行地或同时地执行,即进行多会话通信。多会话呼叫建立如何执行的方式将逐步地在下面详细解释。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图1是在PLMN和同一PLMN之间通过例如同一MSC/VLR-IWF(即,不需去向/来自固定ISDN网的相互作用)、PLMN和另一个PLMN之间(通过固定的ISDN网)、或者确实在PLMN和ISDN固定网之间,允许多会话通信的一般配置。因此,所发明的结合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VLR中的映射装置用于在上述任何可能的网络组合的用户之间实现多会话通信。8.2 PLMN业务信道&64KBit/s ISDN信道的映射
图2表示了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的第二用户站ST1连接到ISDN固定网交换机,第二信道由至少一个64KBit/s ISDN信道构成,第一信道由A-A-bis-Um(无线)接口中的PLMN业务信道构成,第一用户站由移动站构成。ISDN信道可以是ISDN B信道或ISDN D信道。尽管图2表示了“语音”电信业务和“视频”业务在PLMN和ISDN固定网之间的映射,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不限于这种组合。对于图1的一般情况以及图2的实施例,可以有如下的业务组合:
i)语音及视频,或
ii)数据传输及视频,或
iii)传真及视频,或
iv)数据传输的同时会话,或
v)语音及数据传输。
在图2中,映射在移动站MS1、MS2…MSn以及MSC/VLR之间的PLMN业务信道上以及固定ISDN网的ISDN 64-KBit/s B信道上进行。在图2中,可视电话业务在多会话呼叫中提供,在这种情况下,是两会话呼叫——一个用于语音业务(数字移动系统GSM/DCS中的电信业务11),第二个用于视频业务(在数字移动系统GSM/DCS中是非标准化的)。在图2的实施例中,A接口-A-bis接口-Um(无线)接口中使用了五个业务信道。它们被编号为“1”到“5”。在MSC/VLR和始发/端接ISDN固定网交换机之间表示了两个64Kbit/s B信道。MSC/VLR进行信道之间的映射,允许为PLMN和ISDN固定网之间的两个基本业务建立多会话呼叫连接。
为了进行多会话呼叫建立,MSC/VLR首先标识移动站请求的或提供给移动站的基本业务数。MSC/VLR标识每个所提供的(请求的)承载业务或电信业务的承载能力以及可选的高层兼容信息组来完成。一旦所请求的基本业务被标识,信道就被映射了。在这种情况下,传输“语音”的业务信道“1”被映射到ISDN B信道“1”。业务信道“2”、“3”、4”及“5”映射到ISDN B信道“II”。
图2表示两个ISDNB信道用于两个单会话的情况。根据承载能力组的特征,MSC/VLR指定B信道数。但是,可以想象在最简单情况下只使用一个B信道,例如当在这个信道上使用压缩时。
图2中映射的一个简单说明如下:MSC/VLR接收多会话请求,其中包含多个承载能力组和提供多少业务信道的指示。在图2中,移动站请求五个业务信道。请求视频业务组中的一个承载能力是,例如,所要求的所谓36.4kBit/s的传输速率,类似的请求语音业务组中的一个承载能力是所要求的2.4kBit/s的传输速率。因此,映射器将分配两个B信道(每个业务一个)并将确定需要四个9.1kBit/s的业务信道用于视频业务,一个业务信道用于语音业务。
当然,一般在各个承载能力组中定义的所请求业务的参数不仅是传输速率,也有各种其它参数。因此,映射器,当它从承载能力中识别出所请求的是哪种业务时,就“在”移动站所指示的业务信道号上分配或“映射”所需的技术特性。这就意味着映射器进行一个B信道到几个业务信道的映射,但是它“共同地”使用这些业务信道支持承载能力组所定义的所要求呼叫的所有技术特性,即支持速率:四个业务信道,而且可能在总共四个信道种支持两个的同步等。因此,映射器将技术特性“在”可用数目的业务信道上分配。
也应该注意的是,尽管使用一个业务信道称为上述的单会话,例如高速线路交换数据(HSCSD)系统,(例如,它也在ETSI-文件“European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phase2);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GSM 02.10),1994年5月”,16页4.1节中详述了每个连接,即每个呼叫使用一个业务信道),但是所发明的映射器允许从承载能力组中确定同时的单会话数并确定每个单会话需要多少业务信道,并分配和使用这些确定的业务信道用于支持请求的单会话所需的单个技术特性。因此,发明概念不是简单地基于使用一个或多个B信道以及一个或多个业务信道,而是基于为每个请求会话支持单个技术特性的信道映射。
下面将就如何实现这种多会话通信的呼叫建立而进行逐步的描述。8.3简单多会话呼叫的描述
尽管图2对ISDN固定网和PLMN之间如何进行映射做了一般解释,下面将参考图3a、3b以说明的目的解释一些特定的实施例。
图3a表示一个呼叫实施例,其中同时进行两个数据会话传输。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无线业务信道“1”和“2”在移动站MS1和MSC/VLR-IMF之间使用。类似地,两个64Kbit/s的业务信道(B信道)在ISDN交换机和MSC/VLR-IWF之间使用。这里,映射装置MP所进行的映射相对简单,因为它将业务信道“1”(数据会话1)分配给第一个B信道,业务信道“2”(数据会话2)分配给第二个B信道。但是,MP可以将两个业务信道分配给一个B信道,正如上面参考图2所做的一般描述。
图3b在另一方面表示了比图2的描述更复杂和一般的形式。这里语音会话和视频会话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五个无线信道“1”到“5”在移动站和MSC/VLR-IMF之间使用。一个无线业务信道用于语音会话,四个业务信道用于视频会话。移动站MS1和MSC/VLR之间的业务信道(包括A接口、Abis接口和Um空中接口)由MSC/VLR映射到多个到固定ISDN网的64Kbit/s信道,并因此到ISDN站ST1。正如所解释的,映射是基于多会话呼叫所要求的被利用的承载业务或电信业务完成的。
应该注意的是图3b和图2中说明的概念不是基于同时使用GSM中的高速线路交换数据(HSCSD)特性所提供的空中接口中的时隙,这种方式目前正进行标准化。相反,本发明不是面向同时使用空中接口中的时隙,而是基于为多会话同时利用几个基本业务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这方面尚未做标准化的考虑。
当在图3b中建立多会话通信时,从MSV/VLR到ISDN固定网的有关的64Kbit/s信道由多速率ISDN连接类型提供。即,包括在呼叫建立请求中的每组兼容信息表示将用于多会话呼叫中的不同的64Kbit/s B信道。即,移动承载能力数(可选地结合高层兼容信息)是为多会话呼叫请求的单会话数的指示,而移动承载能力信息(可能结合高层兼容信息)本身表示呼叫类型,即,它向MSC/VLR表示需要提供哪种技术特性支持所请求的特定呼叫类型。8.4多会话呼叫建立过程
图4a表示在移动站和ISDN用户站之间通过固定网的ISDN交换机建立多会话通信的方法实施例(参见图6b所示的单会话建立过程)。包括消息(类似IAM、ACM等)交换的呼叫建立过程一般通过独立于通信信道CC1、CC2提供的信令信道进行。但是,通信信道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图4a表示移动站请求多会话移动站始发呼叫的情况,即这里的移动站发起多会话请求。建立消息SET-UP向MSC/VLR-IWF表示移动站请求多会话业务(多会话指示器包括在SET-UP消息中)。正如所解释的,建立消息包括兼容信息组(即,移动承载能力信息和可选的高层兼容信息组),表示同时执行的几个单会话的技术特性。因此每组代表单独请求的单会话。
即,如果多会话请求从移动站发出,建立消息将包括移动承载能力组,当它从ISDN站发出时,它将包括ISDN承载能力组。这种ISDN承载能力在ITU-T文件“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no.1 network layer;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1(DSS 1)-ISDN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for basic call control,ITU-T Recommendation Q-931,1993年3月”的65到68页中揭示。
同样如所解释的,该消息包括多会话指示器,对比单会话呼叫请求定义该请求为多会话呼叫请求。这使该请求针对交替或双业务(例如,承载业务61“交替语音/数据”或承载业务81“语音跟随数据”)唯一而且明确,交替或双业务本身是非同时的单会话。因此多会话指示器将建立消息区别于GSM/DCS数字移动系统中标准化的交替或双呼叫,它们是一次对用户提供单一的基本业务。8.5 B信道分配
因此在移动兼容信息和ISDN/ISUP承载能力及高层兼容信息之间完成映射。(下面将参考图4b、4c解释MSC/VLR-IWF执行的多会话呼叫建立过程。)
多速率ISDN特性用于在图4a所示的建立过程中分配多个B信道。为了建立所有的单会话,建立消息、初始地址消息IAM以及地址完成消息ACM顺序为几个会话产生以便同时执行。MSC/VLR通过使用User Service Information,User Service Information Prime,Access Transport,User Teleservice Information 以及Transmission Medium Requirements参数向ISDN始发交换机表示多速率呼叫(ITU-T文件“Specification of signalling system no.7;Formats and codes of the ISDN user part of signalling systemno.7,ITU-T Recommendation Q.763,1993年3月”9、10、56、57、58页上描述了这些参数域的格式)。8.6移动站端接的多会话呼叫的建立
图4b表示建立多会话通信的一个例子,呼叫从ISDN站通过ISDN交换机发出,并且面向移动站或在移动站端接。ISDN端接交换机发出初始地址消息IAM到网关移动业务交换中心GMSC。如所解释的,这个多会话呼叫建立消息包括与多会话呼叫有关的兼容信息。这些信息包括User Service Information,User Service Information Prime,Access Transport,User Teleservice Information 以及Transmission Medium Requirements参数,表示来自ISDN固定网的多速率呼叫。
尽管在图4b中表示了ISDN站始发多会话呼叫,图4b也可用于移动站请求向同一PLMN的另一个移动站建立多会话呼叫的情况,因为一正如以前解释的—移动站到移动站的呼叫建立也可以通过ISDN交换机完成。因此,图4b的移动站端接情况也包含使用ISDN固定网的移动站到移动站情况,因为在多会话移动站始发呼叫建立处理中存在对称性和类似性。
原籍位置寄存器HLR存储与多会话呼叫有关的注册信息(即,HLR存储信息,表示用户已经为哪种呼叫付费,即视频/语音、数据交换…)。这些注册信息在Insert Subscriber Data消息中传递到MSC/VLR,而且当PLMN接收移动站端接呼叫时,Provide RoamingNumber Message PRN传递多会话兼容信息到MSC/VLR,使得映射装置可以通过业务信道分配在业务信道上建立单个请求的单会话。
正如通常,Provide Roaming Number Message PRN包含移动站ISDN号码MSISDN,这是分配给移动站始发呼叫的呼叫用户或移动站端接呼叫的被叫用户的移动用户ISDN标识。如果HLR从GMSC收到不完整的兼容信息(由于固定网和PLMN之间的网络接口有时不能传递完整的兼容信息),HLR可以使用常规的多编号方案或单编号方案或HLR轮廓选择,如以相同申请人姓名并行申请的DE 19 617 798.7中所描述的,这里作为参照包括。
正如图4b所示,从MSC收到漫游号码之后,漫游信息确认ACK发送到GMSC,此后初始地址消息IAM发送到GMSC,为ISDN交换机请求的单独的单会话随后进行业务信道分配。最后,地址完成消息SCM传回ISDN交换机,表示多会话呼叫建立已经完成,而且业务信道到ISDN信道的映射已经成功建立。
图4b、4a中显然的是只发一个初始地址消息IAM建立业务信道和ISDN信道,允许进行多会话。8.7语音/视频多会话的信道映射
图4c是发明方法的实施例,其中表示了语音和视频多会话呼叫的建立,其映射已经在图2中一般表示。即图4c提供执行PLMN业务信道和64Kbit/s ISDN B信道之间映射的MSC/VLR动作的细节。也描述了PLMN中数字移动可视电话呼叫所需的兼容信息。
在步骤S1开始建立过程之后,在步骤S2,MSC/VLR-IWF从移动站MS1、MS2接收多会话业务的呼叫建立请求SET-UP,即呼叫建立请求包含多会话呼叫指示器,在建立、呼叫进行、呼叫确认、提供漫游号码、插入用户数据以及相应的确认消息中表示有关的业务请求/提供是多会话呼叫,并包括表示单会话类型的承载能力/高层兼容信息。
提供给MSC/VLR-IWF的每个移动承载能力/高层兼容信息的特性作为参数包括如下指示:-多会话所需的业务信道数;-每个业务信道的编码类型;-传递模式;-传递速率;-信息传递能力;-结构;-建立;-配置;-用户信息层1协议;-用户信息层2协议;-用户信息层3协议;-信令接入协议;-用户信息类型;-扩展的视听特征标识。
在步骤S3,如同在常规的GSM/DCS/PCS系统中,使用发送到呼叫移动站的呼叫进行消息在MSC/VLR-IWF和移动站之间进行协商或信令交换。此后,在步骤S4进行信道映射。
在步骤S4,MSC/VLR-IWF为移动站MS请求的每个单会话分配一个64Kbit/s ISDN B信道。然后进行ISDN B信道映射(例如,为可视电话):
移动承载能力数→会话数→ISDN B信道数
这是图2的映射装置执行的映射过程。MSC/VLR为语音会话的每个ISDN承载能力/高层兼容信息提供的特征包括如下参数:-传递模式;-传递速率;-信息传递能力;-结构;-通信建立;-对称性;-通信配置;-用户信息层1协议;-用户信息层2协议;-用户信息层3协议;-用户信息类型;-扩展的视听特征标识。
类似地,MSC/VLR为视频会话的每个ISDN承载能力/高层兼容信息提供的特征包括与上面提到的相同的参数,即:-传递模式;-传递速率;-信息传递能力;-结构;-通信建立;-对称性;-通信配置;-用户信息层1协议;-用户信息层2协议;-用户信息层3协议;-用户信息类型;-扩展的视听特征标识。
MSC/VLR-IWF产生上述呼叫特征,通过ISUP中的信令(ISDN用户部分网络协议)到ISDN网络。
然后,在步骤S5,初始地址消息IAM包含表示语音会话的ISDN承载能力的用户业务信息(user service information)参数。类似地,初始地址消息IAM中的用户业务信息主(user serviceinformation prime)参数表示可视会话的承载能力。此外,在步骤S5中,IAM消息的接入传输参数(access transport)或用户电信业务信息(user teleservice information)参数表示多会话呼叫的高层兼容信息。
最后,在步骤S6,传输介质要求(transmission mediumrequirement)表示到ISDN固定网的多会话呼叫需要具有2x64Kbit/s信道。因此,MSC/VLR-IWF为可视电话呼叫所执行的多会话呼叫建立过程已经完成,此后,包括视频和语音的多会话通信在步骤S7进行。8.8优势的以及工业的应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多会话通信的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方法用于每个呼叫需要一种以上类型的信息会话的应用,例如,语音和视频同时被移动站和远程ISDN终端或另一个移动站使用。这种系统特别有用,因为它为不同类型的听众提供了更完整的通信方式并增强了移动网PLMN目前所提供的业务。
目前的数字移动技术不允许同时利用—在单个呼叫中—一个以上的基本业务,即任何一个时刻只可以支持一种类型的呼叫。所发明的通信系统提供的主要优点是允许在单个呼叫中使用上述的多会话概念利用一个以上的同时的基本业务。这种概念有利地使用了固定网中最新的多速率ISDN过程(即,ISDN网允许在B信道和D信道上使用不同的传输速率),为的是在PLMN中也提供多会话业务。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和方法也可以有利地使用所设计的数字移动技术增加每个呼叫的带宽。这种技术(称为高速线路交换数据)允许在空中接口以比常规的最大速率9.6Kbit/s高的速率传递信息,例如,19.2、28.8、38.4、48…57.6Kbit/s。即,当在空中接口扩展目前9.6Kbit/s用户速率的传输速率时,所发明的通信系统和方法可以用于更有效地提供多会话通信。

Claims (31)

1.一种通信系统,用于在第一用户站MS1、MS2…MSn)和第二用户站(ST1、ST2…STn、MS2)之间通过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进行多会话通信,包括:
a)在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提供的至少一个第一信道(CC1);
b)在所述第二移动站和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提供的至少一个第二信道(CC2);其中
c)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包括进行所述多会话通信的映射装置(MP),通过
-在相应数目的所述第二信道上建立请求数目的同时单会话;并且
-将所述请求数目的单会话作为所述第二信道上的单呼叫映射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用户站是所述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移动站(MS1、MS2)。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固定网(FN)通过固定网交换机(EX)连接到所述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移动站之间的所述多会话通信通过所述固定网(FN)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站是所述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移动无线站(MS1),所述第二用户站(ST1、ST2)是通过固定网交换机(EX)连接到所述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固定网(FN)的用户站。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用户站(ST1、ST2…STn)是ISDN站,而且所述固定网交换机(EX)是ISDN交换机。
6.根据权利要求2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提供所述第一移动站(MS1、MS2…MSn),向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发射多会话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移动站(MS2)请求所述多会话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2和4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提供所述第一移动站(MS1),向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发射多会话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向所述固定网(FN)的所述用户站(ST1)请求多会话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2和4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提供所述固定网(FN)的所述用户站(ST1),向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发射多会话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一移动站(MS1)请求多会话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道是64Kbit/s的信道,而且所述第一信道是小于9.6Kbit/s的信道,例如64Kbit/s或14.4Kbit/s。
10.根据权利要求5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道是ISDN B信道或ISDN D信道(B-CH、D-CH)。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会话通信包括:语音/视频-及/或数据传输/视频-及/或传真/视频-及/或语音/数据传输多会话及/或数据传输同时会话。
12.根据一个或多个前述权利要求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会话通信是语音会话/视频会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移动站(MS1、MS2…MSn)之间使用5个无线业务信道,1个无线业务信道用于所述语音会话,4个无线业务信道用于所述视频会话。
13.根据权利要求6-8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会话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几组兼容信息,每组定义所述请求的多会话呼叫中单独的单会话,并包括多会话呼叫指示器,表示多会话请求。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映射装置(MP)进行所述移动站的移动兼容信息和所述固定网用户站的ISDN/ISUP承载能力(BC)及高层兼容信息(HLC)的映射。
15.根据权利要求12和14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用于所述语音会话的所述一个无线业务信道映射到第一ISDN B-信道(I),用于所述视频会话的所述4个无线业务信道映射到第二ISDN B-信道(II)。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5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多速率ISDN过程用于分配多个B信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每个单会话包括单个承载业务及/或电信业务,而且所述多会话包括同时出现的多个承载业务及/或电信业务。
18.根据一个或多个前述权利要求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包括:D1或D2移动网、GSM 900MHz移动通信全球系统、1800MHz的DCS 1800数字-蜂窝系统、E-plus移动网或PCS 1900MHz个人通信系统。
19.根据一个或多个前述权利要求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网(FN)包括: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或分组交换公共数据网PSPDN。
20.根据一个或多个前述权利要求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信道在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和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A接口;所述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站(BTS)之间的A-bis接口;以及所述移动站和所述基站收发站(BTS)之间的Um空中接口中定义。
21.通过至少一个第一信道(CC1)与第一用户站(MS1、MS2…MSn)连接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二信道(CC2)与第二用户站(MS2、ST1、ST2…STn)连接的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用来在所述第一用户站和所述第二用户站之间进行多会话通信,包括:
映射装置(MP),通过在相应数目的所述第二信道上建立所请求数目的同时单会话进行所述多会话通信,并将所述所请求数目的单会话作为所述第二信道上的单呼叫映射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信道上。
22.通过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在第一用户站(MS1、MS2…MSn)和第二用户站(MS1、ST1、ST2…STn)之间建立多会话通信的方法,包括:
a)从所述第一用户向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发送多会话呼叫建立消息,表示要建立的同时单会话数;
b)在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接收所述多会话呼叫建立消息,并标识所述请求的单会话类型;并且
c)成功地将所述类型的请求单会话分配到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相应数目的第二信道(CC2)上;并且
d)将所述第二信道(CC2)上所述请求数目的单会话映射到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信道(CC1)。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用户站(MS1、MS2…MSn)是所述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移动站。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移动站(MS1),向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发射多会话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移动站(MS2)请求所述多会话通信。
25.根据权利要求23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移动站(MS1),向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发射多会话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向通过固定网交换机(EX)连接到所述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固定网(FN)的第二用户站(ST1、ST2)请求所述多会话通信。
26.根据权利要求23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从通过固定网交换机(EX)连接到所述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固定网(FN)的用户站(ST1、ST2…STn),向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发射多会话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一移动站(MS1)请求所述多会话通信。
27.根据权利要求22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道是64Kbit/s的信道,而且所述第一信道是小于64Kbit/s的信道,例如9.6Kbit/s或14.4Kbit/s。
28.根据权利要求22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道是ISDN B-或ISDN D-信道(B-CH、D-CH)。
29.根据权利要求22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会话通信包括:语音/视频-及/或数据传输/视频-及/或传真/视频-及/或语音/数据传输多会话及/或数据传输同时会话。
30.根据权利要求24-26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会话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的几组兼容信息,每组定义所述请求的多会话呼叫中单独的单会话,以及多会话呼叫指示器,表示发送的是多会话请求。
31.根据权利要求23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每个单会话包括单个承载业务(BS)及/或电信业务,而且所述多会话作为同时出现的多承载业务及/或电信业务在所述映射的信道上建立。
CN 97181213 1996-11-04 1997-11-03 用户站之间建立多会话通信的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方法 Pending CN12429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181213 CN1242913A (zh) 1996-11-04 1997-11-03 用户站之间建立多会话通信的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645433.6 1996-11-04
CN 97181213 CN1242913A (zh) 1996-11-04 1997-11-03 用户站之间建立多会话通信的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2913A true CN1242913A (zh) 2000-01-26

Family

ID=5178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181213 Pending CN1242913A (zh) 1996-11-04 1997-11-03 用户站之间建立多会话通信的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4291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782C (zh) * 2002-03-15 2007-01-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终端、操作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207668B (zh) * 2007-11-29 2010-06-16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非共线时隙呼叫一个共线时隙的系统及方法
CN102098276A (zh) * 2009-12-10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bicc呼叫控制协议建立数据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782C (zh) * 2002-03-15 2007-01-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终端、操作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207668B (zh) * 2007-11-29 2010-06-16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非共线时隙呼叫一个共线时隙的系统及方法
CN102098276A (zh) * 2009-12-10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bicc呼叫控制协议建立数据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44647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multi-dialogu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bscriber stations
CN1158884C (zh) 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通信网络之间建立连接的通信系统与方法
CN1113565C (zh) 呼叫始发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建立不同类型呼叫的通信系统、交换装置和方法
CN1150786C (zh) 在基于分组交换协议的蜂窝通信网络中终接的呼叫的处理
CN1262097C (zh) 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编译码器选择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206822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基地台选择方法及系统并无线基地台
CN1104826C (zh) 建立数据呼叫的移动通信系统与方法
CN1089532C (zh) 在电信系统中用于增加电信网络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47012B (zh) 使用共享补充扩展码的、结合基于ip的语音的无线通信网络
AU711917B2 (en) Methods for processing an outgoing and an incoming cal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685674A (zh) 用于在网络中通知和许可QoS配置文件参数的方法、系统以及通信设备
CN100340121C (zh) 用于将移动电信终端纳入到专用电信系统中的系统
CN1671160A (zh) 可视电话业务中的回铃音和回铃图像实现方法
CN1359599A (zh) 用于存储与通知无线通信设备的特性的方法
CN1516404A (zh) 在基于无线lan的存取点中管理无线ip终端的无线信道的方法
JP4495562B2 (ja) QoSアップリンクおよびダウンリンクの最大ビットレート属性の最適値を判別するための決定木論理
EP0872147A1 (en) Service-dependent routing of a mobile-terminating cal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754369A (zh) 协议转换设备和方法
CN101069395A (zh) 用于共享多媒体能力分发的方法
KR100790074B1 (ko) 휴대단말기의 호 연결방법
CN1242913A (zh) 用户站之间建立多会话通信的通信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方法
CN1200863A (zh) 从数字移动网到数据网的直接数据接入
CN1330825A (zh)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266858C (zh) 一种业务回退的实现方法
CN100534230C (zh) 识别服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