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6475C - 使用双波长光源模块的光拾取器 - Google Patents

使用双波长光源模块的光拾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6475C
CN1316475C CNB031566596A CN03156659A CN1316475C CN 1316475 C CN1316475 C CN 1316475C CN B031566596 A CNB031566596 A CN B031566596A CN 03156659 A CN03156659 A CN 03156659A CN 1316475 C CN1316475 C CN 131647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icker
optical
optical element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566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4069A (zh
Inventor
金健洙
成平庸
朴宣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Kore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4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4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64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647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双波长光源模块的光拾取器,包括光源模块、准直透镜和第一光学元件。光源模块包括发射不同波长的第一和第二光束并形成在单个封装中的第一和第二光源。准直透镜将第一和/或第二光束引导成为会聚光或发散光,使得该会聚光或发散光入射在物镜上。由于该准直透镜,使得光拾取器成为有限光学系统。第一光学元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路径上,仅对第一和第二光束中的一个起透镜作用,并修正第一与第二光源之间沿光传播方向的位置差异。光拾取器还包括第二光学元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方向上并使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光轴彼此匹配。

Description

使用双波长光源模块的光拾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取器,并且更加特别地涉及一种使用双波长光源模块的光拾取器,其中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的两个光源形成在单个封装中。
背景技术
通常,可兼容地用于数字化视频光盘(DVD)和光盘(CD)的光拾取器构造为使得用于DVD的光源和用于CD的光源单独地使用。在此情况下,由于光拾取器的光学透镜必须依据DVD和CD的每一个的特征来构造并且用于DVD和用于CD的两个光源必须单独地装配,因此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复杂了。另外,光拾取器的安装空间受到了限制。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光源模块(例如,TWIN-LD),其中用来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的用于DVD和用于CD的两个光源形成在单个封装中。然而,由于光源模块的两个光源之间的位置差异明显,因此光源模块可用于一些重现光拾取器中,但无法用于刻录光拾取器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用作有限光学系统的结构的光拾取器,其包括双波长光源模块,该光拾取器具有可解决由光源模块的两个光源之间的位置差异引起的问题,并且可用于记录光拾取器以及重现光拾取器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一种光拾取器包括:光源模块,其中发射不同波长的第一和第二光束的第一和第二光源形成在单个封装中;物镜,聚焦第一和第二光束,并在记录媒质的记录表面上形成光斑;准直透镜,将第一和/或第二光束引导成为会聚光或发散光,使得该会聚光或发散光入射在物镜上,由于准直透镜而使得光拾取器成为有限光学系统;光路变换单元,转变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路径;光电探测器,接收从记录媒质反射并随后穿过物镜和光路变换单元的第一和第二光束,并探测信息信号和/或误差信号;以及,第一光学元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路径上,仅对第一和第二光束中的一个起透镜作用,并修正第一与第二光源之间沿光传播方向的位置差异。
准直透镜可将从光源模块入射的第一和/或第二光束引导成为微会聚光或微发散光。
另外,准直透镜可具有15mm或更小的短焦距。
光拾取器还可包括第二光学元件,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方向上并使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光轴彼此匹配。
另外,如在第二光学元件中的一样,第一光学元件可使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光轴彼此匹配。
第一光学元件可设置在光路变换单元与物镜之间,并为可透射偏振全息型。
物镜可具有-1/5至-1/20的横向放大率。
第一和第二光束中的一个可具有红色波长范围,另一个可具有近红外线波长范围,并且光拾取器用于在数字化视频光盘(DVD)族光盘和压缩光盘(CD)族光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它们重现信息。
本发明的额外的方面和/或优点将部分地通过下面的介绍,部分地通过由介绍显而易见或可通过实践本发明来获知而展现。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将使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的方面及优点变得明显且更加易于理解,附图中:
图1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使用双波长光源模块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
图2示出了沿着光传播方向的轴,即z轴,图1光源模块的第一与第二光源之间的位置差异;
图3示出了在x-y坐标平面内,图1光源模块的第一与第二光源之间的位置差异;
图4示出了当图1的光拾取器的第二光学元件设置在光路变换器与光电探测器之间时,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
图5示出了当第二光学元件设置在光源模块与光路变换器之间时的第一和第二光束;
图6示出了图1的光拾取器的光栅的第一示例;
图7示出了图1的光拾取器的光栅的第二示例;
图8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
图9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
图10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以及
图11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中的一些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篇表示相同的元件。出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参照附图介绍该些实施例。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器包括光源模块10、物镜35、准直透镜31、光路变换器33、光电探测器39和第一光学元件50。光源模块10构造为使得发射不同波长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第一和第二光源11和13形成在单个封装内。物镜35将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聚焦,并在光盘1的记录表面上形成光斑。准直透镜31将第一和/或第二光束11a和/或13a引导为会聚光或发散光的形式,从而使会聚光形式或发散光形式的第一和/或第二光束11a和/或13a入射在物镜35上,成为有限光学系统。光路变换器33改变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传播路线。光电探测器39接收从光盘1反射并穿过物镜35和光路变换器33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并探测信息信号和/或误差信号。第一光学元件50仅对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中的一个起透镜的作用,用于沿光的传播方向修正第一与第二光束11a与13a之间的位置差异。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器还可包括第二光学元件70。第二光学元件70根据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在x-y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差(dx、dy)修正第一与第二光束11a与13a之间的光轴偏差。此处,假定光的传播方向沿x轴方向,第二光学元件70使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传播光轴彼此匹配。
光源模块10可以是TWIN-LD,其中两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形成在单个封装内。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在某些DVD族光盘1a(以下称作DVD)和某些CD族光盘1b(以下称作CD)上记录信息和/或从DVD和CD中重现信息,发射具有红色波长范围(例如,650nm波长)的第一光束11a的用于DVD的半导体激光芯片可被用作第一光源11。另外,发射具有近红外线波长范围(例如,780nm波长)的第二光束13a的用于CD的半导体激光芯片可被用作第二光源13。
当光的传播光轴为z轴时,如图2所示,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可存在沿z轴的位置差异dz。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可存在x-y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差异(dx、dy)。在图3中,p1表示第一光源11的发射位置,而p2表示第二光源13的发射位置。
在图3中,L表示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的距离。在光源模块10为具有用于DVD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和用于CD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TWIN-LD的情况下,图3中表示的距离L约为110±10μ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为有限光学系统,从而缩短第一光学元件50的焦距,第一光学元件50仅对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中的一个起透镜的作用。
为此,准直透镜31构造为使得第一和/或第二光束11a和/或13a转换为会聚光或发散光。在实施例中,微会聚光或微发散光以及微会聚形式或微发散形式的第一和/或第二光束11a和/或13a入射在物镜35上。
若准直透镜31如上所述地构造,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则具有适于有限光学系统的结构,使得微会聚形式或微发散形式的第一和/或第二光束11a和/或13a入射在物镜35上。
物镜35可具有-1/5至-1/20的横向放大率。在一个实施例中,物镜可具有-1/10的横向放大率,从而通过在光盘1的记录表面上聚焦微会聚形式或微发散形式的第一和/或第二光束11a和/或13a以在光盘1的记录表面上形成光斑,并且物面与像面之间的距离对于DVD1a和CD1b是相同的。此处,物面对应于安装了第一和第二光源11和13的位置。像面对应于光盘1的记录表面。
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物镜具有-1/10的横向放大率,当具有预定高度的位于物面上的物的像形成在物的像面上,则像的尺寸可减少至物原始尺寸的1/5。
同时,当从光源射出的光在穿过具有短焦距的准直透镜后入射在物镜上时,同使用具有很长焦距的准直透镜相比较,更大量的光入射在物镜上,从而改善了光拾取器的光效率。
因此,准直透镜31可具有比传统的只读光拾取器中所用的准直透镜更短的焦距,从而改善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效率。
具体地说,考虑到使用在传统的用于重现和刻录CD并重现DVD的兼容性光拾取器的准直透镜的焦距为20至25mm,准直透镜31可具有比上述焦距更短的焦距,例如15mm或更小的焦距。
由于具有较短焦距的准直透镜31改善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效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可方便地构造为不止用于刻录DVD1a还用于刻录CD1b的兼容性光拾取器。
如图1所示,准直透镜31可设置在光源模块10与光路变换器33之间,或如图1所示,在光路变换器33与物镜35之间。
在图1中,光源模块10和光电探测器39设置为使得从光源模块10发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由光路变换器33透射,并朝向光盘1传播。然后,从光盘1反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由光路变换器反射,并朝向光电探测器传播。
光路变换器可包括用于透射和反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至预定比例的平板分束器33。平板分束器33可设置为使得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反射角度为45°或更小,例如,3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其它组件与平板分束器33的布置相对应地设置。
此处,平板分束器33的入射/反射角度要考虑平板分束器33的光学特征(即,透射和反射比例)以及光学组件的布置限制来确定。此处,光学组件的布置限制主要考虑在细薄光拾取器的情况下。
平板分束器33的透射和反射比例约为90∶10或10∶90的比例。考虑双折射,两个正交线性偏振(即P偏振光和S偏振光)的透射率可以彼此相似。由于平板分束器33的入射角很小,在平板分束器33反射表面的涂层部分可以容易地获得期望的光谱特征。
因此,当平板分束器33设置为使得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反射角度为45°或更小时,平板分束器33的涂层设计是有利的并且可满足某些具有布置限制光学组件的细薄光拾取器。
此处,平板分束器33无需设置为使得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反射角度为45°或更小。即,平板分束器33可设置为使得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反射角度为45°。
同时,光路变换器可包括立方分束器来替代平板分束器33。
第一光学元件50可包括全息光学元件,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传播路径上。全息光学元件具有适当的光功率,用于透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中的一个,而对于另一个起透镜作用。
当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组件构造为使得从第一光源11发射的第一光11a为最佳聚焦状态时,第一光学元件50修正第二光源13的位置差异,即,第二光源13沿光的传播光轴(即z轴)从第一光源11偏离的位置偏差。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用像散法探测到聚焦错误信号时,调整相对于第一光束11a的散焦,即光拾取器的组件设置为使得当物镜35与光盘1的记录表面之间相对于第一光束11a的距离设置为非聚焦状态时,由光电探测器39接收的第一光束11a具有近似圆形的形状。
另一方面,若相对于从第二光源13发射的第二光束13a的散焦适合,第一光学元件50可修正第一光源11沿光的传播光轴的位置偏差。
在沿光的传播方向(即z轴)精细调整第一光学元件50时,修正了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沿z轴的位置差异。
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为有限光学系统,因此可缩短第一光学元件50的焦距。
在此情况下,即使第一光学元件50沿z轴方向轻微移动,也可以修正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沿z轴的位置差异。因此,尽管第一光学元件50用于修正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沿z轴的位置差异的范围很小,但仍然可以容易地实现修正。
在具有用作有限光学系统的结构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中,第一光学元件50的焦距与具有用作非有限光学系统的结构的光拾取器相比可以很短。因此,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沿z轴的位置差异可在确保用于移动第一光学元件50的空间的同时修正。
在具有用作有限光学系统的结构且第一光学元件50的焦距很短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中,即使第一光学元件50仅在沿z轴方向的很小范围内移动,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沿z轴的位置差异也可修正。因此,光拾取器的除第一光学元件50以外的组件可不考虑第一光学元件50地设置,因为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的z轴位置差异可通过仅移动第一光学元件50而无需其它组件的辅助而修正。
尽管在图1中,第一光学元件50设置在准直透镜31与光路变换器33之间,第一光学元件50可设置在光路变换器与光电探测器39之间,而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光路变换器33与聚焦透镜36之间。
第二光学元件70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传播路径上。第二光学元件70使从第一或第二光源11或13发射的从光拾取器的中心轴Cm偏开的第一或第二光束11a或13a的传播轴相匹配,而其它的光束11a和13a设置在中心轴Cm上。在图1中,第二光学元件70设置在光路变换器33与光电探测器39之间,但第二光学元件70也可设置在光源模块10与光路变换器33之间。
第二光学元件70可包括全息元件,其透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中的一个,并以+1级或-1级衍射另一光束,使得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传播轴彼此匹配。用作第二光学元件的全息元件不具有光功率,并且仅有位置系数。
图1中,第一光源11设置在中心光轴Cm上,而第二光学元件13从中心光轴Cm偏开,使得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在x-y坐标平面内存在位置差异。在此情况下,如图4和5所示,第二光学元件70透射具有λ1波长的第一光束11a,并在+1级或-1级下衍射具有λ2波长的第二光束13a,使得第二光束13a折射以沿与第一光学元件11a相同的轴传播。
图4示出了当第二光学元件70设置在光接收部分处(即,在光路变换器与光电探测器之间)时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传播。
图5示出了当第二光学元件70设置在光发送部分处(即,在光源模块10与光路变换器33之间)时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传播。当第二光学元件70设置在光发送部分处时,第二光学元件70和光栅20可形成在体内,或可用作光源模块10的防护玻璃罩,第二光学元件70必须在光源模块的制造操作中,预先沿光源模块10的旋转方向和z轴方向调整,从而使从第一和第二光源11和13发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传播轴彼此匹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还包括光栅20,其将从光源模块10发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中的至少一种分离为三个或更多个光束,用于使用三束法探测寻轨错误信号。
例如,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中使用三束法探测寻轨错误信号,如图6所示,光栅20将第一光束11a分开为三个或更多个光束,并径直透射第二光束13a。
相反,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中使用三束法探测第二光束13a的寻轨错误信号,光栅20将第二光束13a分开为三个或更多个光束,并径直透射第一光束11a。
此处,在第二光学元件70设置在光源模块10与光路变换器之间时,第二光学元件70和光栅20可形成为一体。由于第二光学元件70和光栅20的一体形成可参照附图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充分地了解,因此略去对其进行的介绍与说明。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用三束法探测到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寻轨错误信号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光栅20包括:第一光栅21,其将第一光束11a分离为三个或更多的光束并径直透射第二光束13a;以及,第二光栅23,其将第二光束13a分离为三个或更多的光束并径直透射第一光束11a。在图7中,第一和第二光栅21和23在透明部件的两表面上一体地形成。然而,第一和第二光栅21和23可分别形成。
此处,在第二光学元件70设置在光源模块10与光路变换器之间的情况下,第二光学元件70以及一体的第一和第二光栅21和23中的至少一个光栅可形成为一体。由于一体的第二光学元件70以及第一和第二光栅21和23中的至少一个的形成可参照附图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充分地了解,因此略去对其进行的介绍与说明。
根据本法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器还可包括调节透镜37,用于调整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中的一个的散焦。
调节透镜37可用作用于合适地形成光电探测器39中接收的光斑的尺寸的探测透镜。
调节透镜37可形成为象散透镜,从而用象散法探测聚焦错误信号。
换言之,调节透镜37可形成为起探测透镜和象散透镜两种作用。
例如,若第二光源13为修正对象,其中的正偏差必须由第一光学元件50修正,则调节透镜37用作调整第一光束11a的散焦。即,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为用于DVD和CD两者的兼容性光拾取器,调节透镜37用于调整相对于DVD的散焦,而第一光学元件50用于调整相对于CD的散焦。
如图1所示,在准直透镜31设置在光源模块10与光路变换器之间的情况下,优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还可包括会聚透镜36,其会聚微会聚形式和/或微发散形式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图1中,附图标记34表示反射镜。
产生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拾取器中的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的位置差异可如下修正。
首先,当光的传播方向为z轴方向时,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组件设置为使得相对于从第一光源11发射的第一光束11a的散焦被调整。因此,设置第一光学元件50以仅对第二光束13a起透镜作用。
接着,沿z轴调整仅对第二光束13a起透镜作用的第一光学元件50,使得相对于第二光束13a的散焦被调整,由此修正了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沿z轴的位置差异。
此处,在设置仅对第一光束11a起透镜作用的第一光学元件50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器设置为使得相对于从第二光源13发射的第二光束13a的散焦被调整。然后,用第一光学元件50调整相对于第一光束11a的散焦。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器包括用于修正光源的位置偏差的第二光学元件70的情况下,其中光源发射从光拾取器的中心轴Cm偏离的光,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在x-y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差异(dx、dy)可如下修正。
首先,调整光电探测器39的位置,使得从第一和第二光源11和13发射并随后从光盘1反射(即沿中心轴Cm传播的光束11a或13a光斑)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中的一个在光电探测器39的中心被接收。
接着,沿旋转方向和/或z轴方向调整第二光学元件70,使得从中心轴Cm偏出的其它光束11a或13a的光斑在光电探测器39的中心部分被接收。由此,修正了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的位置差异,使得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光轴彼此相匹配。此时,第二光学元件70透射沿中心轴Cm传播的光束,并衍射从中心轴Cm偏出的其它光束两次或以上。
下面,将介绍根据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光拾取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器中所用的位置差异的修正方法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其它
实施例的光拾取器。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图8的光拾取器包括用于将第一光束11a的传播光轴与第二光束13a的相匹配的第二光学元件170,其设置在光源模块10与光路变换器之间,并用作光源模块10的防护玻璃罩。图8中,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因此省略其描述。
如图8所示,在第二光学元件170用作光源模块10的防护玻璃罩的情况下,第二光学元件170在光源模块10的制造步骤中预先沿θ轴和z轴方向调整,使得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传播光轴彼此匹配。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图9的光拾取器可仅包括一个光学元件150。图9中,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因此省略其描述。
光学元件150修正了沿光传播光轴的第一与第二光源11与13之间的位置差异。
另外,光学元件150使第一光束11a的传播光轴与第二光束13a的相匹配。如图9所示,光学元件150可设置在准直透镜31与光路变换器之间。光学元件150可设置在光路变换器与聚焦(会聚)透镜36之间。
由于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150的结构和操作可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和/或第二光学元件充分地了解,因此略去它们的说明。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第一光学元件250设置在光路变换器233与物镜35之间。图10中,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因此省略其描述。
如图10所示,当第一光学元件250设置在光路变换器与物镜35之间的光路上时,第一光学元件250可为透射型偏振全息光学元件,其对将作为用于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的位置差异的修正对象的光束进行操作,并透射其它光束。
图10中,在第二光束13a可以是用于位置偏差的修正对象的情况下,操作第一光学元件250以修正第二光束13a的位置偏差。
第一光学元件250包括:偏振全息件251,其透射第一光束11a并仅对第二光束13a的一个偏振分量起透镜作用;以及,波片253,改变入射光的偏振,优选为四分之一波片,用于改变第二光束13a的偏振。
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可用作第一和第二光源11和13。考虑到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发射的激光中P偏振光和S偏振光中的一个超过另一个,因此第一光学元件250对第二光束13a起透镜作用,第二光束13a从光源模块10发射或从光盘1反射并且随后沿一个方向传播。
例如,假定光源模块10发射S偏振的第二光束13a,第一光学元件250的偏振全息件251仅对S偏振的第二光束13a起透镜作用。
在此情况下,第一光学元件250透射从光源模块10入射的第一光束11a。第一光束11a从光盘1反射并随后通过第一光学元件250透射。另一方面,从光源模块10入射的S偏振第二光束11a由第一光学元件250的偏振全息件251会聚或发散,而穿过波片253第二光束13a改变为圆偏振光。一圆偏振第二光束13a可从光盘1反射并会聚成与其垂直的圆偏振光。其它的圆偏振第二光束13a可穿过波片253、变为P偏振、并且由第一光学元件250的偏振全息件251透射。
尽管第一光束11a的偏振由于波片253而改变,但是由于偏振全息件251仅对S偏振并且具有与第二光束13a相同波长的光起透镜作用,因此第一光束11a由于波片253引起的偏振的变化可忽视。
此处,在必须修正第一光束11a的情况下,第一光学元件250仅对第一光束11a起透镜作用。
在第一光学元件250为透射型偏振全息光学元件的情况下,可使用平板分束器233或立体偏振分束器作为光路变换器。平板分束器233具有镜面,使得必须由第一光学元件250修正的光束根据偏振状态选择性地透射或反射,而不需要由第一光学元件250修正的光束则根据预定的比例投射或反射。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拾取器可构造为使得从光源模块10发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由光路变换器反射,并朝向光盘1传播。在使用平板分束器33作为光路变换器的情况下,调节透镜37’可与平板分束器33的倾斜方向相反地倾斜,从而修正产生于从光盘1反射并随后由平板分束器33透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之中的慧形象差(comaaberration)。
在图11中,准直透镜31’设置在平板分束器33与物镜35之间,用于将从光源模块10发射的第一和第二发散光束11a和13a转变为微会聚光或微发散光。在准直透镜31’设置在平板分束器33与物镜35之间的情况下,可省去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会聚透镜。
此处,其中从光源模块10发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11a和13a由光路变换器33反射并传播至光盘1的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构造不限于图11所示的构造。光拾取器的构造可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改动。
使用双波长光源模块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结构可在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作各种改动。
如上所述,具有用于有限光学系统的结构的光拾取器包括仅对从光源模块发射的不同波长的两条光束中的一条起透镜作用的第一光学元件。
另外,第一光学元件可使两条光束的传播光轴彼此互相匹配。光拾取器分别地包括第二光学元件,其使两条光束的传播光轴彼此互相匹配。
光拾取器可修正光源模块的两个光源之间沿光的传播光轴的方向的位置差异,并且也使从两个光源发射的两条光束的传播光轴彼此相互匹配。
光拾取器可用作多记录。即,光拾取器可用于使用不同波长的光束在不同格式的光盘上,例如DVD族光盘和CD族光盘,记录信息或从它们重现信息。
由于光拾取器具有用于有限光学系统的结构,因此第一光学元件的焦距可相对缩短,并且可以确保足够的用于修正两个光源之间沿光的传播光轴方向的位置差异的调整空间。
另外,由于光拾取器具有用于有限光学系统的结构,因此可减小使用该光拾取器的设备的尺寸。
尽管已示出和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限定了范围的本发明的原则和精神的条件下,可对此实施例进行改动。

Claims (19)

1.一种光拾取器,包括:
光源模块,其中发射不同波长的第一和第二光束的第一和第二光源形成在单个封装中;
物镜,聚焦第一和第二光束,并在记录媒质的记录表面上形成光斑;
准直透镜,将第一和/或第二光束引导成为会聚光或发散光,使得该会聚光或发散光入射在物镜上,使光拾取器成为有限光学系统;
光路变换器,转变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路径;
光电探测器,接收从记录媒质反射并随后穿过物镜和光路变换器的第一和第二光束,并探测信息信号和/或误差信号;以及
第一光学元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路径上,仅对第一和第二光束中的一个起透镜作用,并修正第一与第二光源之间沿光传播方向的位置差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准直透镜将从光源模块入射的第一和/或第二光束引导成为微会聚光或微发散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准直透镜具有15mm或更小的短焦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光学元件,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方向上并使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光轴彼此匹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第二光学元件设置在:
光源模块与光路变换器之间;或
光路变换器与光电探测器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第二光学元件用作光源模块的防护玻璃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第一光学元件使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光轴彼此匹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第一光学元件设置在:
准直透境与光路变换器之间;或
光路变换器与光电探测器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第一光学元件设置在光路变换器与物镜之间,并为透射型偏振全息型。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光栅,通过衍射和径直地透射其它的光束,其将第一和第二光束中的一个分离为三束或更多束光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光栅,通过衍射,其将由第一光栅径直透射的光束分为三束或更多束光束,和径直地透射被第一光栅衍射和分离的光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第一和第二光栅形成为一体。
13.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物镜具有-1/5至-1/20的横向放大率。
14.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透镜,用于调整朝向光电探测器传播的第一和第二光束中的一个的散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调节透镜起探测透镜和象散透镜两者的作用。
16.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第一和第二光束中的一个具有红色波长范围,另一个具有近红外线波长范围,并且光拾取器用于在DVD族光盘和CD族光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它们重现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准直透镜设置在:
光源模块与光路变换器之间;或
光路变换器与物镜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第一光学元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路径上、透射第一和第二光束中的一个并对另一个起透镜作用的全息光学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光路变换器为平板分束器,而调节透镜与平板分束器的倾斜方向相对地倾斜,用于修正产生于从光盘反射并随后由平板分束器反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中的慧形象差。
CNB031566596A 2002-09-06 2003-09-08 使用双波长光源模块的光拾取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64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53814/2002 2002-09-06
KR10-2002-0053814A KR100480615B1 (ko) 2002-09-06 2002-09-06 2파장 광원 모듈을 채용한 광픽업
KR53814/02 2002-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4069A CN1494069A (zh) 2004-05-05
CN1316475C true CN1316475C (zh) 2007-05-16

Family

ID=32291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665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6475C (zh) 2002-09-06 2003-09-08 使用双波长光源模块的光拾取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18598B2 (zh)
JP (1) JP2004103225A (zh)
KR (1) KR100480615B1 (zh)
CN (1) CN131647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0062B2 (ja) * 2004-05-14 2009-04-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EP1815468B1 (en) * 2004-11-16 2008-06-1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head with switchable diameter of the radiation spot on the radiation detector
JP4716724B2 (ja) * 2004-12-15 2011-07-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0678409B1 (ko) * 2005-02-03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식 기록 또는 재생 장치
KR20070105384A (ko) * 2005-03-01 2007-10-30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광학주사장치
US7848020B2 (en) * 2006-06-02 2010-12-07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Thin-film design for positive and/or negative C-plate
US20080019232A1 (en) * 2006-07-21 2008-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bject lens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P1892543A1 (en) 2006-08-23 2008-02-27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Cartesian polarizers utilizing photo-aligned liquid crystals
TW200900653A (en) * 2007-06-22 2009-01-01 Dax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and measur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90190463A1 (en) * 2008-01-30 2009-07-30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unit with two-mirror phase shifter
JP2011187134A (ja) * 2010-03-10 2011-09-2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9904068B1 (en) * 2017-01-09 2018-02-27 Asml Netherlands B.V. Reducing an optical power of a reflected light beam
KR102481884B1 (ko) 2017-09-22 2022-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상 영상을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3740A (zh) * 1996-09-27 1999-07-2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激光头装置及波长选择性衍射光栅
CN1348177A (zh) * 2000-10-13 2002-05-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头装置以及光信息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3923B2 (ja) * 1997-03-19 2005-06-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US6760296B1 (en) * 1999-06-24 2004-07-06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integrated device,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CN1221956C (zh) * 1999-11-18 2005-10-05 柯尼卡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及物镜
JP2001184706A (ja) * 1999-12-27 2001-07-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619747B2 (ja) * 2000-04-21 2005-02-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TW526339B (en) * 2000-07-22 2003-04-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atible optical pickup
JP2002163837A (ja) * 2000-11-27 2002-06-0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レーザダイオードチップ
JP2002311221A (ja) * 2001-04-18 2002-10-23 Alps Electric Co Ltd 光学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KR100464417B1 (ko) * 2002-06-11 2005-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2파장 광원 모듈을 채용한 광픽업 및 위치 공차 보정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3740A (zh) * 1996-09-27 1999-07-2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激光头装置及波长选择性衍射光栅
CN1348177A (zh) * 2000-10-13 2002-05-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头装置以及光信息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80615B1 (ko) 2005-03-31
US7218598B2 (en) 2007-05-15
JP2004103225A (ja) 2004-04-02
US20040120242A1 (en) 2004-06-24
KR20040022010A (ko) 2004-03-11
CN1494069A (zh) 2004-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68055B2 (en) Optical pickup
KR100238077B1 (ko) 평판을 사용하여 cd-r디스크에 호환하는 dvd디스크의 광픽업
CN1316475C (zh) 使用双波长光源模块的光拾取器
US20010043548A1 (en) An optical pickup with a hologram to limit the aperture of two light beams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s
US8154962B2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EP0881635A2 (en) An optical head and a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20010043522A1 (en) Compatible optical disk player and data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US20010022768A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laser diode chip
US20050169153A1 (en) Two wavelength laser module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20020027844A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US7609606B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6912234B2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laser diode chip
US7336587B2 (en) Optical pickup head compatible with multip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JP200620993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WO2012063484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傾き角度検出方法、光情報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4213766A (ja) 光ヘッド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70081441A1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717963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20050237903A1 (en) Optical pickup head compatible with two different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KR20060047439A (ko) 발광 디바이스 및 정보 처리 장치
CN100501847C (zh) 光拾取装置
US7336586B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compatible with two types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KR100467583B1 (ko) 광픽업 및 그 조립 방법
US20030043724A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beam splitter on which hologram is formed and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deviation between optical axes using the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US20120106312A1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22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Korea Co.,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