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4611A - 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4611A
CN1314611A CN00137018A CN00137018A CN1314611A CN 1314611 A CN1314611 A CN 1314611A CN 00137018 A CN00137018 A CN 00137018A CN 00137018 A CN00137018 A CN 00137018A CN 1314611 A CN1314611 A CN 1314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lash
voltage data
voltage
semiconductor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7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1017C (zh
Inventor
吉田豊
小谷高秋
本村克美
佐々木弥
山本吉昭
内山浩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14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4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10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10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0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ulses, e.g. flash lamp
    • H05B41/34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ulses, e.g. flash lamp to provide a sequence of flash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48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 G03B17/5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with both developing and finishing apparatus
    • G03B17/52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with both developing and finishing apparatus of the Land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9/00Cameras
    • G03B19/02Still-picture cameras
    • G03B19/10Plate or cut-film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Discharge-Lamp Control Circuits And Pulse- Feed Circuit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通过间歇导通和关断IGBT,重复发射脉冲状态的闪光。光电晶体管接收被摄体反射的闪光,利用电容器合成接收到的光量。在IGBT关断时,把电容器的充电电压转换为数字数据。根据得到的数据,来判断是否停止发射闪光。

Description

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
众所周知,有一种内置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的照相机。这种闪光装置中,光接收电路接收被摄体反射的闪光来合成光量。光接收电路包括光接收部件。在与合成的光量相对应的合成电压达到预定参考电压时,在闪光放电管中截止主电容器的放电从而停止闪光。按照这种方式,来限制闪光量从而获得合适的曝光量。
为了判断合成电压是否达到参考电压,通常把参考电压和合成电压施加到电压比较器上从而比较这些电压的模拟量。当合成电压达到参考电压时,改变电压比较器输出的信号。例如,利用半导体开关部件断开闪光放电管与主电容器之间的连接,从而停止闪光。
其时,光接收电路通常由光接收部件和电容器构成。例如光接收部件是光电晶体管或光电二极管。光接收部件接收被摄体反射的闪光。然后,与接收的光量相对应的光电流对电容器进行充电,来合成光量。输出电容器的充电电压作为对应于合成量的合成电压。
顺便说一下,至于上面提到的光接收电路,感光度的分散问题很难解决。换句话说,即使光接收电路由具有相同标准的光接收部件和电容器构成,即使给光接收部件施加相同的光量,也会导致输出的合成电压的分散。感光度的分散尤其是由于光接收部件本身的分散引起的例如光电晶体管。在光接收电路的感光度分散时,光调节水平不能成为恒量。这样就不能获得合适的曝光量。因此,在制造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时就需要调整光调节水平。
至于调整光调节水平的方法,有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是调整输入到电压比较器中的参考电压,另一种是调整光接收电路本身的感光度。在前面的方法中,电路中设置有可变电阻来产生参考电压。通过改变可变电阻的电阻值,来增减参考电压,从而根据光接收电路的感光度来调整光调节水平。同时,在后面的方法中,在光接收部件的前面放置一具有合适密度(透射率)的滤光器。另一种方式,增减光接收电路的电路常数例如电容器的电容值。因此,可以调整输出的合成电压相对于光接收电路的入射光量的比率,也就是感光度。
然而,在上面提到的使用电压比较器的闪光装置中,需要很多部件来自动调节光量。需要的部件有电压比较器,产生参考电压的电路,调整参考电压的电路等等。由于这些部件,不利于缩小尺寸和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利用可变电阻通过调整参考电压来调整光调节水平的闪光装置,必须人工地调整可变电阻的参照值,把参考电压设置成对应于光接收电路的感光度的某一电压值。这样,需要花费很长的操作时间进行调整,因此操作效率极差。另外,调整的精确度有所限制。这样,很难精确地进行调整。另外,可变电阻比较昂贵,因此不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至于装有滤光器并且通过改变光接收电路的电容器的电容来调整光调节水平的闪光装置,需要手工交换和手工增加滤光器和电容器,因此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整。另外,出现的问题是必须准备具有不同透明度的各种各样的滤光器,必须准备具有不同电容的各种各样的电容器。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简化自动调节光电路部件的闪光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低成本的部件和简单的结构来调整光调节水平的闪光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和其它目的,本发明的闪光装置在脉冲状态下重复进行闪光。同时,光接收部件接收被摄体反射的闪光。根据光接收部件中流过的光电流,合成接收的光量。当合成的光量达到与预定的水平相对应的值时,停止连续闪光。这样,可以精确地控制闪光量。
另外,利用光接收部件流过的光电流对电容器进行充电,从而合成光量。利用A-D转换器对电容器的充电电压进行采样并作为合成电压。把从A-D转换器得到的合成电压数据与预定的参考电压数据进行比较。在合成电压数据等于或大于参考电压数据时,停止闪光。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很多部件。
另外,在脉冲状态下进行闪光时,把流过光接收部件的光电流转换为光接收电压。利用A-D转换器对转换的电压进行采样。根据由A-D转换器得到的光接收电压数据,合成闪光。把与合成的量相对应的合成电压数据与预定的参考电压数据进行比较。当合成电压数据等于或大于参考电压数据时停止闪光。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很多部件。
在另一实施例的闪光装置中,利用由光接收部件和电容器构成的光接收电路合成被摄体反射的闪光。在这个闪光装置中,半导体开关部件串联连接到光接收部件上,并且按某一周期打开和关闭。开关部件的导通周期相对于它的周期的比率可以变化。通过改变这个比率,利用低成本的部件,就可以容易地调整光接收电路的感光度。这样,可以调整光调节水平从而得到预定的闪光量。
在另一实施例的闪光装置中,根据光接收部件中流过的光电流合成光量。把与输入的电压控制信号相对应的电压施加到光接收部件上。通过改变施加到光接收部件上的电压,可以容易地调整光接收电路的感光度。这样,可以调整光调节水平从而得到预定的闪光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从中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说明本发明带有闪光装置的一步成像照相机的透视图。
图2是说明闪光装置的电路图。
图3是说明微机功能的方框图。
图4说明闪光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解释闪光操作的时序图。
图6是说明在脉冲状态下进行步进闪光之后的一个连续闪光例子的时序图。
图7是微机的方框图,说明这个例子中,根据合成电压数据定时变化成连续闪光。
图8是说明在改变闪光信号的脉冲宽度的例子中的波形图。
图9是说明在改变闪光信号的脉冲宽度后变化成连续闪光这一例子的波形图。
图10是说明在根据与光电流相对应的光接收电压计算出合成光量这一例子中的闪光装置的电路图。
图11是说明图10所示的微机功能的方框图。
图12是说明图10所示的例子的闪光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解释图10所示的例子的闪光操作的时序图。
图14是说明一个例子的时序图,这个例子中,根据光接收电压计算出合成光量,并且在步进式闪光后进行连续闪光。
图15是说明一个例子的微机的方框图,这个例子中,根据光接收电压计算出合成光量,并且根据合成电压数据定时变化成连续闪光。
图16是说明在利用开关元件调节光接收电路的灵敏度的例子中的闪光装置的电路图。
图17是说明图16所示的微机的功能的方框图。
图18是解释说明图16所示的灵敏度调节晶体管操作的时序图。
图19是说明确定图16所示的例子中的比率Ra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20是说明图16所示的例子的闪光顺序的流程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流程图的持续图。
图22是说明通过变化比率Ra进行曝光校正这一例子的流程图。
图23是说明用于确定与图22所示的例子对应的比率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24是说明在利用电压比较器来控制闪光的例子中闪光装置的电路图。
图25是说明在通过改变施加到光电晶体管的电压来调整光接收电路的感光灵敏度的例子中的闪光装置的电路图。
图1是本发明中带有内置闪光装置的一步成像照相机。照相机机身2的前侧设置有一可折叠的镜筒3,一光发射窗4,以及一光接收窗5。这些窗口用于进行自动聚焦。镜筒3装有摄像镜头6。镜筒3的前侧设置有一个进行被摄体亮度测量的测光窗7和一个闪光接收窗8。握紧部分9设置有一个释放按钮10,在释放按钮的上部设置有闪光装置的闪光发射单元11和取景器12。照相机机身2的顶部设置有主开关按钮13,设置按钮14,液晶显示LCD15和出口16。握紧部分9的内侧成为电池室,内装有电池(未画出)用作一步成像照相机的电源。
无论何时按下主开关按钮13,一步成像照相机的电源交替地接通和关断。在打开电源时,镜筒3从图1所示的可折叠安放位置移动到镜筒伸出处的拍摄位置,设置为可拍摄状态。电源关闭时,镜筒3返回到可折叠安放位置。因此,在按下释放按钮10时不可能进行拍摄。
用于测量距离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合为一体装在光发射窗4和光接收窗5的后部。用于测光的光接收部件装在测光窗7的后部。而且,用于自动调节光量的光电晶体管18(见图2)装在闪光接收窗8的后部。
在按下释放按钮的一半行程时,从光发射单元向被摄体发射用于测量距离的光线。光接收单元接收反射光从而测量被摄体的距离。同时,光接收部件通过测光窗7测量被摄体的亮度。之后,完全按下释放按钮10。这时,摄像镜头6根据测得的被摄体距离进行对焦。此后,根据测得的被摄体亮度运行程序系统的快门叶片,对一步成像胶片17进行曝光。
在自动闪光模式下,如果被摄体亮度等于或小于预定水平,从闪光发射单元11发射向被摄体的闪光与快门叶片的运行同步。被摄体反射的闪光被光电晶体管18接收。在接收的光量达到规定水平时,闪光停止。在闪光时,快门叶片以用于闪光的固定快门速度和固定光圈值进行运行。
曝过光的一步成像胶片17从出口16抽出。这时,设置在出口16后部的一对显影辊使一步成像胶片17的显影剂纵槽17a破裂。因此,显影剂纵槽17a中的显影溶液对一步成像胶片17进行显影。按照这种方式,完成了一步成像胶片17所必需的显影过程,经过规定的时间以后,就能得到相片。
运用设置按钮14,可以进行多种设置,例如,闪光模式的设置。LCD15显示出与成象相关的必要的信息,例如,闪光模式,一步成像胶片的余量和电池的余量。
至于闪光模式,可以选择自动闪光模式和闪光阻止模式的其中一种。在自动闪光模式下,如果被摄体亮度等于或小于预定的水平,闪光自动与快门叶片的运行同步进行。这样,闪光从闪光发射单元11向被摄体发射。在闪光阻止模式下,不考虑被摄体亮度,不进行闪光。
图2部分地说明一步成像照相机的结构。微机20是一个芯片,内置有CPU,接口,A-D转换器等等,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接口用于输入输出与对应部分相关的信号和数据。A-D转换器将在以后描述。微机20与ROM21,RAM22,EEPROM23等等相连接。
微机20根据ROM21中存储的一系列程序控制一步成像照相机的整个操作。RAM22作为一个工作存储器,暂时存储用于执行程序的数据。在EEPROM23中,以后将要描述的参考电压的数据DREF1在制造时就已经写入了。
闪光装置由升压电路25,主电容器26,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7,闪光放电管28,触发电容器29,触发线圈30,IGBT31(绝缘栅极双极三极管),光接收电路32等等构成。微机20控制闪光。
在从微机20输出充电信号时,激活升压电路25。升压电路25把电池的低电压转变成交变的高电压并且把它输出。整流二极管25a对由升压电路25输出的交变高电压进行整流,并且供到主电容器26对它进行充电。整流二极管25a设置在升压电路25和主电容器26之间,从而整流二极管25a的阴极与主电容器26的正极相连接。
微机20根据与主电容器26相连接的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7输出的检测电压值,检测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在充电电压达到规定的充电电压时,停止发送充电信号,从而完成对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由于自然放电等而使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低于规定的充电电压时,微机20开始再次发送充电信号。由此,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基本上保持在规定的充电电压水平上。
对规定的充电电压进行设置从而使其大大高于使闪光放电管28进行闪光所必须的最小闪光电压值。原因如下。在下面将要描述的脉冲状态下发射闪光,在进行稳态闪光时,必须在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等于或大于最小闪光电压这一状态下进行闪光。
闪光放电管28设置在闪光发射单元11中。闪光放电管28的一端与主电容器2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触发线圈30的初级线圈30a的一端相连接。初级线圈30a的另一端与IGBT31的集电极相连。IGBT31的发射极接地,与主电容器26的负极相连接。IGBT31的栅极端与微机20相连接。至于触发线圈30的次级线圈30b,它的一端与闪光放电管28附近的触发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IGBT31的集电极相连。
触发电容器29的一端通过一电阻34与整流二极管25a的阴极相连,它的另一端接地。另外,触发电容器29的上面提到的那端与初级线圈30a的一端相连。
利用升压电路25的输出电流,对触发电容器29和主电容器26一起进行充电。在闪光信号从微机20输入到达IGBT的栅极端时,在一次曝光过程中,IGBT3在一个短周期内重复地导通和关断。在IGBT31导通时,闪光放电管28与主电容器26相连,从而发射闪光。由于IGBT31重复地导通和关断,闪光放电管28在一次曝光过程中重复进行脉冲闪光。换句话说,闪光装置设置成间断操作模式。顺便说一下,在后面,步进式闪光意味着在IGBT31导通时发射脉冲状态的闪光。
每次曝光中,IGBT31导通时,触发电容器29致使放电电流流入初级线圈30a。在放电电流流入初级线圈30a时,在次级线圈30b中就会产生几千伏的触发电压。通过触发电极33把触发电压施加到闪光放电管28上。通过施加触发电压,在打破闪光放电管28的内部绝缘层并且IGBT31导通时,闪光放电管28释放出电容器26的电荷。按照这种方式,第一次闪光完成。
在由于上步闪光而激活闪光放电管28的状态下,通过导通IGBT31来进行下一步闪光。这样,仅通过导通IGBT31从而把闪光放电管28连接到主电容器26上,不需要把触发电压施加到闪光放电管28上,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闪光。
如上所述,触发线圈30的初级线圈30a设置在闪光放电管28和主电容器26之间。通过这样一种结构,初级线圈30a用作阻流圈,从而在开始闪光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步进式闪光光量的增强。在本发明中,进行的是间歇闪光。因此,即使被摄体的距离近并且被摄体的反射系数高,仍能够控制闪光的光量从而避免过度曝光。按照这种方式,通过把初级线圈30a用作阻流圈,就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闪光的光量从而避免过度曝光。顺便说一下,也可以独立设置阻流圈。如果这样自然会增加了许多部分。
光接收电路32由以上提到的光电晶体管18和电容器35构成。把固定电压施加到光电晶体管18的集电极。电容器35的一端与光电晶体管18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接地。光接收电路32把电容器35的充电电压作为合成电压VCph输给微机20。
光电晶体管18接收由被摄体反射的闪光,形成与接收到的闪光光量一致的光电流。光电流给电容器35进行充电。在进行充电时,电容器35的充电电压,也就是合成电压VCph被升高。光接收电路32接收由被摄体反射的闪光,合成为光量。然后,根据合成的光量输出合成电压VCph
在按下释放按钮10一半行徎时,微机20利用用于测量距离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来测量被摄体的距离。同时,微机20利用用于测光的光接收部件来测量被摄体的亮度。接着,在完全按下释放按钮10时,在根据获得的被摄体距离拍摄镜头6进行对焦后,微机20驱动快门装置36。在自动闪光模式下,万一被摄体亮度等于或低于预定水平,快门叶片就以闪光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进行运行。
一个用于启动闪光的开始信号,即同步信号,与快门叶片的运行同步地从快门叶片36传送给微机20。然后微机20开始发送闪光信号启动闪光。在进行闪光时微机20完成与合成电压VCph相关的A-D转化。然后对转化的合成电压进行监控。当检测到合成电压VCph已经达到预定电压值时,停止发送闪光信号从而停止闪光。
图3说明了微机20的方框图。微机20用作开关IGBT31的控制器。除此之外,微机20还与光接收电路32一起用作光调节器。控制器20a开始发送与从快门叶片36输入的同步信号相对应的闪光信号。在闪光时IGBT31以相应的周期进行导通和关断。在输入停止信号时,停止传送闪光信号。于是IGBT31持续关断。换句话说,闪光装置是设置在非运行模式。
当闪光信号为“高电平”时,也就是在输入导通信号时,IGBT31导通。当闪光信号为“低电平”时,也就是在输入关断信号时,关断IGBT31。这样,在导通周期期间,IGBT31导通,导通周期的脉冲宽度(周期)为Ton。在关断周期期间,IGBT31关断,关断周期的脉冲宽度(周期)为Toff。顺便说一下,开始发送闪光信号就是开始输出导通信号和关断信号。另外,停止发送闪光信号就是连续地输出关断信号。
导通信号的脉冲宽度Ton和关断信号的脉冲宽度Toff都是固定值。这样,就把具有固定周期和固定工作系数的闪光信号传给IGBT31。当把具有固定周期和固定工作系数的闪光信号传给IGBT31时,在开始闪光时单个步进闪光的光量都趋向于增强,因此多数步进闪光都增强了。在步进闪光的光量达到峰值时,单个步进闪光的光量趋向于减弱。这种趋势是由于闪光放电管28的活化状态的变化以及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的变化而导致的。
假如改变脉冲宽度Ton和Toff,即使闪光放电管28的活化状态是固定的并且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也是固定的,单个步进闪光的光量也被改变了。这种现象已由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试验结果得到证实。具体地说,单个步进闪光的光量随着脉冲宽度Ton的减小或脉冲宽度Toff的增大而降低。相反地,单个步进闪光的光量随着脉冲宽度Ton的增大或脉冲宽度Toff的减小而增高。
考虑到以上提到的单个步进闪光的光量,需要预先适当调整对应的脉冲宽度Ton和Toff。例如,脉冲宽度Ton调整到“7微秒”,然后脉冲宽度Toff调整到“40微秒”。另外,适当地进行预定次数的步进闪光,从而与运行快门叶片时的完全闪光相对应。例如,在“3毫秒”内进行与完全闪光相对应次数的步进闪光。
A-D转换控制器20b监测闪光信号的信号电平,从而控制装在微机20中的A-D转换器20c所进行的采样。当闪光信号从“高电平”变化到“低电平”时,A-D转换控制器201b控制A-D转换器20c进行采样。
合成电压VCph从光接收电路32输入到A-D转换器20c中。A-D转换器20c根据接收到的采样指令对合成电压VCph进行采样。所得到的电压值经过数字转换转换成合成电压数据DCph,并且送到判断部分20d。
一旦输入合成电压数据DCph,判断部分20d就对合成电压数据DCph和数据DREF1进行比较。如果数据DCph等于或大于数据DREF1,给控制器20a发送停止信号。判断程序从A-D转换器20c进行的采样起开始执行,到判断部分20d进行判断为止。这个程序在闪光信号为“低电平”的持续时期内完成。
顺便说一下,A-D转换器20c的采样是在步进闪光期间进行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步进闪光增强期间对合成电压VCph进行采样,从而使采样所得的合成电压VCph小于步进闪光完成后所得的合成电压VCph。这样,由于发射额外的步进闪光很可能导致过度曝光。由此,在步进闪光期间进行采样,希望采样时间尽可能地接近完成步进闪光的时间。当然,如上所述,优选的是正好在完成步进闪光后进行采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精确地控制闪光光量。
参考电压数据DREF1是确定的,因此从光接收电路32输出的合成电压VCph等于进行闪光与一步成像胶片17接收到正常的曝光量的交叉点处A-D转换器20c转换的电压数据。另外,确定参考电压数据DREF1,要考虑光接收电路32的误差。因此,一步成像照相机具有各自不同的参考电压数据DREF1
因此,当闪光量达到一步成像胶片17的正常曝光量水平时,给控制器20a发送停止信号。控制器响应停止信号,就停止发送闪光信号,从而阻止了接着的步进闪光,一次曝光的闪光过程就完成了。
利用以上描述的结构,可以减少很多部件,而且不使用电压比较器等就可以控制闪光量。
同时,如果闪光连续进行,在比较数据的同时还继续进行闪光。这时,通过对光接收电路输出的合成电压进行A-D转换所得到的数字数据与预定的数字数据进行比较,来确定闪光的停止时刻。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比较数字数据同时继续进行闪光,因此一步成像胶片的入射光量增强。因此,为了很好地完成闪光,必须在极短的时期内完成判断程序,并且在极短的周期内进行重复。为此,需要A-D转换器和微机的处理速度极高,因此不可避免地要提高成本。如果计算机等的处理速度较慢,就可能导致过度曝光。尤其是在被摄体距离近或者被摄体的反射系数高时,可能导致过度曝光。
然而,在目前的闪光装置中,闪光是间歇地进行,每完成一次步进闪光都要对合成电压VCph进行核查,来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次步进闪光。这样,即使采用低价格的A-D转换器20c和具有相对较低处理速度的微机20,也可以精确地控制闪光量从而防止过度曝光。
由于这种结构中使用电容器35来合成光量,因此就不需要微机20来合成光量。这样,就可以采用A-D转换器20c和具有低处理速度的微机20。考虑这点,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成本。
A-D转换器20c可以附带在外面,来取代把其装在微机20中。然而如果A-D转换器20c装在微机20中,只需要把微机20的电路改变一下,而不用改变电路的生产工艺。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增加生产成本。因此,把A-D转换器20c装在微机20中有利于降低成本。
当在以上所述的结构中完成闪光过程时,合成电压数据DCph小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1。即使它们之间的差别很小,有时仍进行下次的步进曝光,导致曝光过度。尤其是在开始闪光时,步进闪光的光量趋向于增强,极有可能导致大量的过度曝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合成电压数据DCph没有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1,如果差别很小就可以完成闪光,例如,如果合成电压数据DCph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1的95%,就可以完成闪光。
参照图4和图5,以上结构的操作过程如下所述。在触摸主开关按钮13接通一步成像照相机的电源时,驱动未画出的可折叠机构,向照相位置伸出镜筒3。然后,一步成像照相机设置在能够照相的等待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微机20根据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7输出的检测电压监视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如果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没有达到规定的充电电压,激活升压电路25进行充电。
为此,在电源打开时,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基本上保持为规定的充电电压,一直设置为可闪光状态。同时,在主电容器26进行充电时触发电容器29也同时进行充电。顺便说一下,如果通过操作设置按钮14选择闪光阻止模式,不考虑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就可以停止充电。
在按下释放按钮10一半行程时,利用用于测量距离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来测量被摄体距离。另外,利用测光的光接收部件测量被摄体的亮度。
例如,在自动闪光模式下,如果被摄体亮度等于或小于预定的水平,从EEPROM23中读取参考电压数据DREF1并且把它设置在判断部分20d中。
接着,当完全按下释放按钮时,根据得到的被摄体距离摄像镜头6进行对焦。此后,驱动快门装置36,快门叶片就以闪光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进行运行。与快门叶片的运行同步,把同步信号输入到微机20的控制器20a中。
对应于输入的同步信号,控制器20a开始发送闪光信号。在闪光信号为“高电平”时,也就是把导通信号输入到IGBT31中时,IGBT31导通。IGBT31导通的周期等于导通信号的脉冲宽度TON
在第一个导通信号导通IGBT31时,充过电的触发电容器29使初级线圈30a中有放电电流流过。在初级线圈30a中有放电电流流过时,把次级线圈30b中产生的触发电压施加到闪光放电管28上。因此,打破了闪光放电管28的内部绝缘层。然后,在IGBT31导通时,释放主电容器26上的电荷而发射闪光。闪光放电管28发射的闪光由闪光发射单元11放射向被摄体。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第一次步进闪光。
被摄体反射第一次步进闪光的闪光,一部分闪光通过闪光接收窗8进入光电晶体管18中。于是,光电晶体管18有对应于入射光量的光电流流过。利用这一光电流,对电容器35进行充电,这样,合成电压VCph得到提高。
此后,闪光信号设置为“低电平”。在把第一个关断信号输入到IGBT31中时,IGBT31关断,从而切断闪光放电管28和主电容器26之间的连接。于是,停止发射闪光,完成了第一次步进闪光。
另外,当闪光信号设置为“低电平”时,A-D转换控制器20b把采样的命令发送到A-D转换器20c。根据这个命令,A-D转换器20c对光接收电路32输出的合成电压VCph进行采样。另外,A-D转换器20c把合成电压VCph转换成合成电压数据DCph,并把它传送到判断部分20d中。
在把来自A-D转换器20c的合成电压数据DCph输入到判断部分20d中时,这一判断部分20d把合成电压数据DCph与参考电压数据DREF1进行比较,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判断过程中,如果合成电压数据DCph等于或大于参考电压数据DRFF1时,判断部分20d就把停止信号传送到控制器20a从而停止闪光。然而,当合成电压数据DCph小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1时,不发送停止信号。
如上所述,判断程序从A-D转换器20c进行采样开始执行,到判断部分20d进行判断为止。这个顺序在关断信号的周期Toff(脉冲宽度)内完成,通过第二个导通信号输入到IGBT31中的时间来决定是否发送停止信号。
例如,如果合成电压数据DCph小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1,就不把停止信号输入到控制器20a中。这样,在闪光信号转变为“低电平”后经过周期Toff,闪光信号又设置成“高电平”,第二个脉冲宽度为Ton的导通信号输入到IGBT31中。
在由第二个导通信号导通IGBT31时,处于由第一个步进闪光激活的状态的闪光放电管28与主电容器26相连。于是,主电容器26的电荷再次在闪光放电管28中释放,并且从闪光放电管28中发射闪光从而开始第二个步进闪光。接着,在第二个导通信号和第二个关断信号输入到IGBT31中后闪光信号设置成“低电平”。因此,关断IGBT31从而完成第二个步进闪光。
与第一个步进闪光相似,在第二个步进闪光期间,由被摄体反射的部分光进入到光电晶体管18中。然后,依照已入射到光电晶体管18中的闪光量产生光电流。通过这一光电流,对电容器35进行充电。合成电压VCph按照与一步成像胶片17的入射光量相对应的幅度进行升高。然后,合成电压VCph设置成一个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步进闪光与一步成像胶片17的入射光量相对应的数值。严格来讲,在第一和第二步进闪光之间的间隔期,电容器35放电,因此合成电压VCph稍微有些降低。
在第二次导通IGBT31后闪光信号设置为“低电平”时,与前面的相同由A-D转换器20c进行采样。在完成第二个步进闪光的时刻,合成电压VCph转换成合成电压数据DCph,并且把它传送到判断部分20d。接着,由判断部分20d进行判断。另外在这个判断中,在合成电压数据DCph等于或大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1时,给控制器20a发送停止信号从而停止闪光。然而,在合成电压数据DCph小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1时,就不发送停止信号。
相似地,连续地发送闪光信号一直到合成电压数据DCph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1。第三个步进闪光和接着的步进闪光按顺序进行。当然,如果在第二个步进闪光完成时合成电压数据DCph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1,这时开始发送停止信号从而停止闪光。
例如,正好在第N个导通信号完成第N个步进闪光后执行判断程序,同时把第N个关断信号输入到IGBT31中。在这个顺序中,如果检测到合成电压数据DCph已经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1,也就是合成电压VCph达到与正常曝光量相对应的参考电压VRef1,这时就从判断部分20d给控制器20a发送停止信号。于是,控制器20a连续地输出第N个关断信号。这样,就不进行第(N+1)个步进闪光和接着的步进闪光,从而完成了一次曝光的闪光。
结果是,在N次步进闪光中发射的闪光对一步成像胶片17进行曝光。把正常曝光量几乎都施加给一步成像胶片17。
曝过光的一步成像胶片17从出口16抽出。在排出时,显影溶液对内侧的一步成像胶片17进行显影。因此完成了对一步成像胶片17进行显影的必须的过程,经过预定的时间后就可以得到相片。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一次曝光周期中步进闪光多次重复。然而,如图6所示,可以在开始闪光时重复步进闪光后进行连续闪光。在下面的描述中,与上面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这里就不再做详细说明。
在这个实施例中,控制器20a给IGBT31发送预定个数的导通信号从而重复步进闪光。此后,闪光信号连续地设置成“高电平”,从而连续地进行闪光。换句话说,导通信号连续地输入到IGBT31中从而连续地导通IGBT31。因此,从闪光开始经过预定时间后进行连续闪光。换句话说,闪光装置设置成连续运行模式。
在重复步进闪光时,无论何时进行步进闪光都是正好在步进闪光后进行判断程序。同时,在闪光信号连续地设置成“高电平”时,A-D转换器20c由A-D转换控制器20b控制,以固定的间隔进行合成电压VCph的采样。判断部分20d对合成电压VCph的每一个采样进行判断。
在连续闪光期间,判断程序从合成电压VCph的采样开始进行到判断部分20d的判断为止。这个顺序以固定的间隔重复进行。在合成电压数据DCph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1时,闪光信号设置成“低电平”完成闪光。当然,如果合成电压数据DCph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1,同时重复步进闪光,这时完成闪光。这样,就不进行连续闪光。
步进闪光改变为连续闪光的时间是根据闪光量等的变化曲线来确定的。从开始闪光到曝光量的增加量变为平缓的接合点这一时期,利用这一时期来确定时间。
如上所述,在把具有固定周期和固定工作系数的闪光信号传送给IGBT31时,由于在开始闪光时步进闪光的次数在增加,单个的步进闪光的光量趋向于增强。此后,单个步进闪光的光量趋向于减弱。在这样一种趋势下,在开始闪光时施加给一步成像胶片17的闪光的曝光值(EV)突然增强。在步进闪光的光量达到峰值时,也就是在闪光的后半部分,尽管曝光值增强了,但是它的增强速率降低了。这样,曝光值适合于逐渐增强。
如果在开始闪光时重复进行步进闪光并且在后半部分连续导通IGBT31进行连续闪光,就会同样地产生曝光值增强速率降低的现象。
在连续闪光期间执行判断程序时,连续地进行闪光。这样,在闪光达到正常曝光量后要停止闪光。然而,在曝光值的增加量变为平缓时变为连续闪光,即使停止闪光的时间稍微有些延迟,但是由于延时导致的曝光值的增强也很小。这样,在连续闪光期间即使以固定的间隔进行判断程序,基本上可以得到没有问题的光调节精确度。
在变为连续闪光时,通过闪光放电管28几乎释放了主电容器26的电荷。这样,使用与仅进行步进闪光的情况相比具有较小容量的主电容器26,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闪光量。
另外必须确定变为连续闪光的时间,从而在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等于或大于闪光放电管28的最小闪光电压时变为连续闪光。为了进行稳定的连续闪光,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必须等于或大于闪光放电管28的最小闪光电压。同时,停止闪光的延时是根据判断程序的完成时间和周期而变化的。另外,曝光值的增强还根据延时来变化。这样,必须考虑判断程序的完成时间和周期,确定从步进闪光变为连续闪光的时间,从而不会由于曝光值的增强而受到影响。当然,由于延时,连续闪光中使用的参考电压数据DREF1要小于步进闪光中使用的参考电压数据。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闪光信号的预定周期以及根据完成发送预定个数的导通信号,来检测从步进闪光变为连续闪光的周期设置的经过。然而,从开始闪光的周期可以利用计时器来测定,在测定的周期达到预定的周期时可以变为连续闪光。另外,变为连续闪光的时间可以根据发送的导通信号的数量来确定,也就是根据导通IGBT31的频率来确定。
另外,由于在闪光的曝光值和合成电压VCph之间存在有一种关系,根据合成电压VCph,也就是合成电压数据DCph,可以确定变化为连续闪光的时间。
图7是说明一个例子的微机的方框图,这个例子中,根据合成电压数据DCph进行连续闪光。顺便说一下,闪光装置的电路与图2所示的电路相同。在图7中,与图3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尽管微机20根据合成电压数据DCph变化为连续闪光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有点区别,其它部分都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似,例如,对合成电压VCph等进行采样就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似。
图7中,在重复步进闪光时,脉冲宽度控制器20e计算出现在的合成电压数据DCph与最后的合成电压数据DCph之间的差值。每进行一次步进闪光,从A-D转换器20c输出现在的合成电压数据DCph。最后的合成电压数据DCph已经在最后一次输出。在差值降低到预定的数值时,脉冲宽度控制器20e指示控制器20a连续地输出导通信号。控制器20a根据这个命令,把闪光信号设置为“高电平”,在判断部分20d输出停止信号之前进行连续闪光。因此,在合成电压VCph,也就是曝光值的增加量变为平缓时变化为连续闪光。另外,从脉冲宽度控制器20e向控制器20a发出连续输出导通信号的指示。A-D转换控制器20b响应这个指示,控制A-D转换器20c,从而以固定间隔对合成电压数据Vcph进行采样。
在这个实施例中,根据合成电压数据DCph的增加量变化为连续闪光。然而,这不是唯一的。例如,变化为连续闪光可以根据现在的合成电压数据DCph相对于最后的合成电压数据DCph的比率,可以根据合成电压数据DCph的大小,可以根据现在的合成电压数据DCph与最后的合成电压数据DCph之间的差值,以及它们的比率。
图8是说明改变脉冲宽度Ton,也就是IGBT31的导通周期的实施例,来取代根据合成电压数据DCph变为连续闪光。在这个实施例中,把脉冲宽度为Ton相对于开始闪光时较窄的导通信号输入到IGBT31中。同时,利用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相似的脉冲宽度控制器20e来监视合成电压数据DCph。在检测到闪光曝光值的增加量变为平缓时,导通信号的脉冲宽度相对于开始闪光时的脉冲宽度变宽。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改变导通周期(脉冲宽度Ton)分为两步。然而,改变导通周期可以分三步或更多。否则,导通周期可以连续地改变。也可以缩短关断信号的脉冲宽度Toff从而缩短IGBT31的关断周期,从而取代增大导通周期。当然,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两者都可以改变。
另外,在改变闪光信号后,通过连续输出导通信号,可以进行连续闪光,从而增大导通周期,比如如图9所示。当然,在改变闪光信号后,通过连续输出导通信号,可以进行连续闪光,从而缩短关断周期。顺便说一下,在稳定进行连续闪光的情况下,必须使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等于或大于闪光放电管28的最小闪光电压,在这种状态下变为连续闪光。
在图8和图9所示的每个实施例中,根据合成电压数据DCph来改变IGBT31的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然而,也可以根据开始闪光的时间以及导通IGBT31的次数,从而取代合成电压数据DCph,来改变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否则,可以在改变完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后变为连续闪光。
图10到图13说明的是利用电阻把光接收部件中流动的光电流转换成电压的一个实施例,从而取代利用包括在光接收电路中的电容器来合成光量。根据得到的电压,通过微机的运行来合成光量。另外,在下面的描述中,与第一个实施中相同的组成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图10中,光接收电路41由光电晶体管18和电阻42构成。把固定电压输入到光电晶体管18的集电极。电阻42用于把步进闪光期间流动的光电流转换成与其相对应的光接收电压。电阻42的一端与光电晶体管18的发射极相连,它的另一端接地。在步进闪光期间,与光电晶体管18接收的光量相对应的光电流流过电阻42,并且在电阻42的两端之间产生与光电流相对应的电压值。光接收电路41把产生的电压值输出到微机中,作为光接收电压VRph
A-D转换器根据步进闪光期间得到的光接收电压VRph进行A-D转换。微机43利用转换的电压进行预定的合成操作,来合成被摄体反射的闪光量。在检测出得到的合成量已达到预定的合成量,停止发送闪光信号从而完成闪光。
图11是说明微机43的方框图。控制器43a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器20a相同。控制器43a响应输入的同步信号,开始发送闪光信号,根据输入的停止信号,停止发送闪光信号。
A-D转换控制器43b监视闪光信号的信号电平。如果闪光信号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经过预定的时间,A-D转换控制器43b指示A-D转换器43c进行采样。于是,在步进闪光期间进行采样。
把光接收电路41的光接收电压VRph输入到A-D转换器43c中。A-D转换器43c根据A-D转换控制器43b的指示对光接收电压VRph进行采样。把采样的样品转换为数字的光接收电压数据DRph并把它传送到合成部分43d。
无论何时输入光接收电压数据DRph,合成部分43d通过预定的合成操作合成输入的光接收电压数据DRph。合成光电晶体管18接收到的闪光量,其中也包括有得到输入的光接收电压数据DRph所依据的步进闪光。根据合成的量值,计算出合成电压数据DRS并把它发送给判断部分43。
每当输入合成电压数据DRS时,判断部分43e把合成电压数据DRS与参考电压数据DREF2进行比较。如果合成电压数据DRS等于或大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2,就给控制器20a发送停止信号。由于光接收电路32的误差,参考电压数据DREF2是预定的,从而在进行闪光并且一步成像胶片17接收到正常曝光量时,采用的参考电压数据DREF2等于从合成部分43d获得的合成电压数据DRS。把参考电压数据DREF2写入EEPROM23中。因此,在闪光量达到一步成像胶片17接收到正常曝光量的水平时,完成了一次曝光的闪光过程。顺便说一下,与第一实施例的参考电压数据DREF1相似,参考电压数据DREF2相对于各个一步成像相机来说是不同的。
判断程序是从对光接收电压VRph采样开始进行,到判断部分43e进行判断为止。在每一次步进闪光时都要进行这个顺序,并且是在闪光信号设置成“低电平”期间完成的。因此,在向IGBT31输入下一个导通信号之前,都要决定是否发送停止信号。
如果在步进闪光期间根据得到的光接收电压VRph合成光量,由于在单个步进闪光中采样时间的不同,即使在相似的条件下进行步进闪光,合成电压数据DRS与实际的曝光量之间的关系有时也有变化。原因如下。在实际的步进闪光中,在导通IGBT31后闪光强度是逐渐增强的,在闪光强度达到峰值后在关断IGBT31时闪光强度突然变为零。
为了防止以上问题的发生,光接收电压VRph的采样时间固定在各自的步进闪光中,例如在闪光强度达到峰值时进行采样。根据这个时间来调整和确定用于控制停止闪光的参考电压数据DREF2。闪光强度达到峰值的时间可以通过试验来发现,把它作为向IGBT31发送关断信号之后延迟的时间。同时,可以根据采样时间对光接收电压数据DRph进行加权,计算出合成电压数据DRs
与第一个实施例相似,即使合成电压数据DRs小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2,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值很小,由于进行下一次步进闪光有时会导致过度曝光。这样,即使合成电压数据DRs小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2,在它们之间的差值很小时就可以完成闪光。
依据以上的结构,在自动闪光模式下,如果被摄体亮度等于或低于预定水平,从EEPROM23中读出参考电压数据DREF2,并把它发送到判断部分43e。另外,与快门叶片的操作同步,把同步信号输入到微机43的控制器43a中。然后,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响应输入的同步信号从控制器43a中发送闪光信号时,IGBT31导通和关断从而开始步进闪光。
通过首次导通IGBT31来启动第一次步进曝光。此后,在关断IGBT31时,完成第一次步进闪光。在第一次步进闪光期间发射的闪光被摄体反射,其中一部分进入光电晶体管18中。依照入射光量,在电阻42中流过光电流。然后,电阻42把光电流转换为对应的光接收电压VRph,并从光接收电路41中发送出去。
同时,在如上所述开始第一次步进闪光时,也就是最初把闪光信号设置为“高电平”时,A-D转换控制器43b指示A-D转换器43c在适当的延时后进行采样。根据这个指示,在第一个步进闪光期间,A-D转换器43c对从光接收电路41输出的光接收电压VRph进行采样。把取得的采样转换为光接收电压数据DRph并把它发送给合成部分43d。
在输入光接收电压数据DRph时,合成部分43d通过光电晶体管18将在第一个步进闪光期间接收的闪光量合成。通过采用预定的操作公式来合成光量。根据合成量,计算出合成电压数据DRs。换句话说,根据一步成像胶片17接收第一次步进闪光的曝光量来计算出合成电压数据DRs。把合成电压数据DRs发送给判断部分43e。
在把来自于合成部分43d的合成电压数据DRs输入到判断部分43e中时,判断部分43e把合成电压数据DRs与参考电压数据DRef2进行比较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判断时,如果合成电压数据DRs等于或大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2,向控制器43a发送停止信号从而停止闪光信号。然而,当合成电压数据DRs小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2时,不发送停止信号。
判断部分43e在关断信号的周期Toff(脉冲宽度)内完成判断。在开始把第二个导通信号输入到IGBT31之前,先确定是否发送停止信号。
如果合成电压数据DRs小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2,从最后把闪光信号设置为“低电平”的时间点开始经过周期Toff后再把闪光信号设置为“高电平”。然后,向IGBT31中输入第二个脉冲宽度为Ton的导通信号。打开IGBT31进行第二个步进闪光。
与第一个步进闪光相似,在第二个步进闪光过程中,被摄体反射的部分闪光进入光电晶体管18中。依据入射的光量产生光电流。从光接收电路41中输出与光电流对应的光接收电压VRph。在第二步进闪光期间,A-D转换器43c把光接收电压VRph转换为光接收电压数据DRph,并把它发送给合成部分43d。
在输入第二个光接收电压数据DRph时,合成部分43d利用最后的操作结果进行合成运算,并且计算出与合成量相对应的合成电压数据DRs,这个合成量是把第一个和第二个步进闪光的合成量相加所得到的。把合成电压数据DRs发送到判断部分43e进行判断。
与上面相似,在合成数据DRs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2之前,连续地发送闪光信号进行步进闪光。在合成数据DRs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2时,通过判断部分43e输出的停止信号,停止发送闪光信号,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曝光的闪光过程。当然,如果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步进闪光,合成数据DRS达到了参考电压数据DRef2,这时就完成了一次曝光的闪光过程。
按照这种方式,根据步进闪光期间得到的光接收电压VRph来合成光量,并且核查合成量来确定是否进行下一个步进闪光。这样,尽管本发明采用的A-D转换器43c和微机43具有相对较低的处理速度并且价格低,但是可以精确地控制闪光量从而防止过度曝光。另外,不用电压控制器等仅用少量的部件就可以控制闪光量。
图14说明的是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似的例子,在图10所示的电路结构中重复步进闪光。在步进闪光之后,连续进行闪光。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给IGBT31发送预定次数的导通信号来重复步进闪光,同时在步进闪光期间对光接收电压VRph进行采样从而来执行判断程序。同时,在把闪光信号连续地设置为“高电平”时,也就是在连续地进行闪光时,以固定的间隔对光接收电压VRph进行采样从而来进行判断程序。在合成电压数据DRs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2时,把闪光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从而完成闪光。
如果对光接收电压VRph进行采样来合成光量,由于在连续闪光中光接收电压VRph的采样周期不同,所以得到的合成电压数据DRs与实际的曝光值之间的关系是变化的。这样,最好根据采样周期调整用于控制停止闪光的参考电压数据DRef2。另外,可以根据采样周期对光接收电压数据DRph进行加权从而计算出合成电压数据DRs
另外如果对光接收电压VRph进行采样来合成光量,可以使用计时器来测量开始闪光的时间,当测得的时间达到预定的时间时,可以变为连续闪光。变为连续闪光的时间可以根据导通IGBT31的次数来确定。
图15是微机的方框图,说明根据合成电压数据DRs变为连续闪光的一个实施例。顺便说一下,闪光装置的电路与图10所示的电路相同。在图15中,与图11基本上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图14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根据合成电压数据DRs利用微机变为连续闪光的点有所差别,但是合成电压VCph的采样时间等是相似的。
在图15中,脉冲宽度控制器43f求得目前的合成电压数据DRs与最后的合成电压数据DRs的差值。在重复步进闪光时从合成部分43d中输出目前的合成电压数据DRs。当差值低于预定水平时,指示控制器43a连续输出导通信号。因此,在合成电压数据DRs的增加量,也就是闪光曝光量的增加量趋于平缓时,从控制器43a中连续输出导通信号,变为连续闪光。另外,在从脉冲宽度控制器43f向控制器43a发出连续输出导通信号的指示,A-D转换控制器43b控制A-D转换器43c,从而以固定间隔对合成电压Vcph进行采样。
也可以根据现在的合成电压数据DRs相对于最后的合成电压数据DRs的比率,合成电压数据DRs的大小,现在的合成电压数据DRs与最后的合成电压数据DRs之间的差值,以及它们的比率来变化为连续闪光,从而取代根据合成电压数据DRs的增加量来变为连续闪光。当然,为了进行稳定的连续闪光,必须使主电容器26的充电电压等于或大于闪光放电管的最小闪光电压,在这种状态下变为连续闪光。另外,不必考虑判断程序的周期和完成时间,来确定步进闪光变为连续闪光的变化时间,从而基本上不会由于停止闪光的延迟导致曝光值的增加量受到影响。
如果对光接收电压VRph进行采样来合成光量,可以根据合成电压数据DRs,开始闪光的时间和导通IGBT31的次数来变为连续闪光。另外,可以通过改变IGBT31的至少一个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来变为连续闪光。另外,可以在改变完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后变为连续闪光。
对于对光接收电压VRph进行采样来合成光量这种情况,改变IGBT31的至少一个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由于这个变化采样所得的光接收电压VRph与得到的曝光量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化。这样,为了固定光接收电压VRph与得到的曝光量之间的关系,最好根据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的变化来改变采样时间。另外,最好通过改变光接收电压数据DRph的加权值来计算合成电压数据DRs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在闪光开始时输入具有固定脉冲宽度Ton和Toff的导通信号和关断信号。这时,在开始几次打开IGBT31时,有时不进行步进闪光,有时不稳定。通过使首次导通IGBT31的闪光信号的脉冲宽度Ton变宽,可以使步进闪光稳定,例如高达约“20微秒”。
在上面实施例中,已经描述过利用闪光获得正常曝光量。然而,如果准备好与正常曝光量相对应的参考电压数据,并且根据曝光量的指示进行选择,就可以调整闪光量从而使曝光量接近正常曝光量。
图16到图21说明的是光调节水平容易调整的闪光装置的实施例。除下面的以外,电路结构和操作都与第一个实施例相似。相同的构成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在这里不作说明。
在图16中,运用设置按钮14,除了选择闪光模式等以外,还可以选择曝光校正模式。选择的曝光校正模式显示在LCD15上。至于曝光校正模式,可以选择照片具有正常密度层次的“正常模式”,可以选择照片具有较亮密度层次的“亮模式”,可以选择照片具有较暗密度层次的“暗模式”。
在亮模式和暗模式中,相对于正常模式,例如进行+2/3EV和-2/3EV的曝光校正。在不发射闪光时通过变化快门速度和光圈值进行曝光校正。同时,在发射闪光时,在快门速度和光圈值为固定值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闪光量进行曝光校正。
在制造相机时,与正常模式,亮模式和暗模式分别相对应的参考电压数据DN,DL,DD就已经写入EEPROM23中。另外,在制造相机时,用于调整感光度并且常用于各个模式中的比率Ra已经写入EEPROM23中。
参考电压数据DN,DL和DD是在照相时,依照曝光校正模式来调整光水平。数据DN,DL和DD是根据设计的光接收电路的感光度而预先确定的,对于每一个一步成像照相机来说都是这样的。亮模式和暗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L和DD是利用正常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N,用下面公式(1)和(2)来表示。
DL=DN·2dL…(1)
DD=DN·2dD…(2)
在上面公式中,数值“dL”和数值“dD”在亮模式和暗模式中相对于正常模式各自不同的曝光值(EV)。在这个实施例中,dL等于+2/3,dD等于-2/3。顺便说一下,对于任一个参考电压数据,只有用于正常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N可以写入EEPROM23中。至于其它的参考电压数据DL和DD,可以通过一步成像照相机的微机,利用正常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N进行计算从而求出它们的数值。
同时,比率Ra用于调节光接收电路50的感光度。在一步成像照相机的闪光装置中,光接收电路50的感光度的调节是通过改变比率Ra从而使光调节水平合适。比率Ra在制造相机时相对于每一个一步成像相机来说都已确定。
光接收电路50由光电晶体管18,电容器35和用于调节灵敏度的晶体管51构成。至于晶体管51,常用NPN型晶体管。通过供电电路供给晶体管51的发射极一固定电路电压。晶体管51的集电极连接到光电晶体管18的集电极。晶体管51的基极与微机52相连,从而利用微机52导通和关断晶体管51。光电晶体管18的发射极与电容器35的一端相连,电容器35的另一端接地。
如后面将要描述的,在进行闪光时晶体管51重复开关。光接收电路50感光度的调整是通过改变导通周期Ts相对于控制开关晶体管51导通和关断的周期T的比率来实现的。
把晶体管51串连到光电晶体管18上,在晶体管51处于导通状态时,通过晶体管51给光电晶体管18施加一固定电压。与接收的光量相对应的光电流给电容器35充电。从光接收电路50向微机52输出电容器35的充电电压,把它作为与光电晶体管18接收到的光量相对应的合成电压VCph
微机52控制升压电路25,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7和IGBT31,并且监视来自于光接收电路50的合成电压VCph。除这些以外,微机52还开关晶体管51。
图17说明的是微机52的方框图。控制器52a,A-D转换控制器52b和A-D转换器52c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器20a,A-D转换控制器20b和A-D转换器20c具有相似的功能。顺便说一下,A-D转换器52c把合成电压VCph线性地转换成合成电压数据DCph
把与通过设置按钮选择的曝光校正模式相对应的任一个参考电压数据DN,DL和DD设置到判断部分52d中,作为参考电压数据DREF3。当输入合成电压数据DCph时,判断部分52d把合成电压数据DCph与参考电压数据DREF3相比较。当前者等于或大于后者时,向控制器52a发送停止信号。
开关控制器52e向晶体管51输出开关信号。如图18所示,开关控制器52e输出的开关信号以固定周期T进行变化。另外,开关控制器52e输出开关信号以致于输出“低电平”的周期(Ts)与开关信号的周期T的比率等于写入EEPROM23的比率Ra。
在开关信号设置为“低电平”时晶体管51导通,在开关信号设置为“高电平”时关断晶体管51。晶体管51以固定周期T进行开关。导通周期Ts相对于周期T的比率等于写入EEPROM23中的比率Ra。
对开关信号的周期T进行设置,从而使周期T远远短于打开一次IGBT31的导通周期Ton。这样,在进行一次步进闪光时,晶体管51可以导通关断几次。
按照这种方式,晶体管51重复导通和关断,只有在晶体管51处于导通的导通周期期间,光电晶体管18中有光电流流过。在单个的步进闪光期间,由光电晶体管18接收的所有光量,只有与比率Ra相对应的光量被转换为光电流供给电容器35。这样,对输出的合成电压VCph相对于光电晶体管18的入射光量的比率,也就是光接收电路50的感光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说,例如在比率Ra为“0.7”时,射入光电晶体管18的所有光量的70%被转换为光电流。利用这一光电流,对电容器35进行充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光接收电路50具有相对于晶体管50连续导通时设置的感光度的70%的感光度。
如上所述,在制造时就已确定了比率Ra,并且写入EEPROM 23中。确定比率Ra时,使用用于试验的任一比率RaT,在产生开关信号的状态下,进行闪光。例如,用于正常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N用作参考电压数据DREF3,通过自动光调节操作来停止闪光。然后,利用调节装置测量出闪光得到的曝光值EVT。利用曝光值EVT与对应于正常模式的曝光值EVN之间的差值,进一步利用试验的测试比率RaT,根据下面公开(3)计算出照相时使用的比率Ra。比率Ra很容易确定,因此也容易进行调节。
Ra=RaT/2dE....(3)
其中dE=EVN-EVT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确定比率Ra时,正常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N用作参考电压数据DREF3。然而,也可以使用亮模式和暗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L和DD。否则,也可以使用其它电压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与用作参考电压数据DREF3的电压数据相对应的曝光值来取代上面公式(3)中的曝光值EVN
下面将说明上面结构的操作过程。在制造中,组装各种部件。把组装有闪光装置等的一步成像相机送到调整光调节水平这一步。在这步中,一步成像相机的微机52连接到未画出的调节装置上。另外,从调节装置向一步成像相机供电源,从而使一步成像相机设置为可操作状态。
连接到调节装置上的一步成像相机一直处于闪光发射单元11和闪光接收窗8正对着具有预定反射系数的测试反射镜这样一位置。这时,对闪光发射单元11和闪光接收窗8进行定位,从而使它们相对于测试反射镜保持预定和固定的距离和角度。
此后,按照图19所示的程序,执行确定比率Ra的程序。在这一程序中,开始就把每个曝光校正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N,DL和DD写入EEPROM23中。在正常照相时利用参考电压数据DN,DL和DD。顺便说一下,参考电压数据DN,DL和DD可以预先写入EEPROM23中。
在写入各个数据后,根据调节装置的指示,通过微机52激活升压电路25。于是,对主电容器26进行充电到规定的充电电压值。同时,对触发电容器29进行充电。同时,从EEPROM23中读出参考电压数据DN,把它作为与合成电压数据DCph进行比较的参考电压数据DREF3。这个参考电压数据DN设置在判断部分52d中。另外,把试验的测试比率RaT从调节装置设置在开关控制器52e中。至于测试比率RaT,把数值“1.0”设置在开关控制器52中,顺便说一下,测试比率RaT可以是其它数值。
此后,在可操作状态下,设置调节装置的曝光表。例如,在接收闪光的测试反射镜上,提供有曝光表的光接收部件。根据接收到的光量,输出闪光的曝光值EVT。
在设置曝光表之后,调节装置向微机52输送闪光指示。微机一接收到这一指示,开始从开关控制器52e输出开关信号。这时,由于数值“1.0”设置在开关控制器52e中作为比率RaT,因此把连续保持在“低电平”的开关信号输入到感光度调节晶体管51中。这样,晶体管51就连续地导通。
接着,微机52开始从控制器52a中输出闪光信号。于是,开始进行闪光并且重复进行步进闪光。在单个步进闪光期间测试反射镜反射发射的闪光,部分反射光通过光接收窗8进入光电晶体管18中。感光度调节晶体管51连续地导通,从而依据入射的闪光量在光电晶体管18中产生光电流。利用这一光电流对电容器35进行充电。于是合成电压VCph升高。
在完成单个步进闪光时,正好在步进闪光之后A-D转换器52c对合成电压VCph进行采样。判断部分52d把得到的合成电压数据DCph与参考电压数据DREF3(参考电压数据DN)进行比较。在这一判断中,在合成电压数据DCph等于或大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3时,向控制器52a发送停止信号。然而,在合成电压数据DCph小于参考电压数据DREF3时,不发送停止信号。当然,判断程序从A-D转换器52c进行采样开始执行,到判断部分52b进行判断为止。这个顺序在IGBT31关断的周期内完成。
例如,正好在第M个步进闪光之后执行判断程序进行检测时,合成电压数据DCph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3,这时就从判断部分52d向控制器52a发送停止信号。于是,控制器52a把闪光信号连续地设置为“低电平”。这样,就不进行第(M+1)个步进闪光和连续的步进闪光,从而停止闪光。
同时,如上所述,在进步进闪光时,调节装置的曝光表接收一部分闪光。曝光表输出与所接收到的所有光量相对应的曝光值EVT。然后,在比率RaT等于“1.0”的条件下,也就是光接收电路50的感光度等于100%的条件下,合成光量。这样,从曝光表中得到的曝光值EVT就是在合成电压数据DCph达到正常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之前进行步进闪光的数值。
在完成步进闪光之后,把曝光值EVT送到微机的运算器中或调节装置提供的类似装置中。在输入由测试闪光得到的曝光值EVT时,运算器把曝光值EVT,对应于正常模式的曝光值EVN和测试比率RaT代入上面公式(3)中,计算出设置在闪光装置中的比率。
把计算的比率Ra从调节装置送入微机52中,并且利用微机52写入EEPROM23中。
例如,如果曝光值EVN等于11EV,曝光值EVT等于10EV,比率Ra为测试比率RaT数值的一半,把它写入EEPROM23中,在照相时使用。既然这样,在使用测试比率RaT时光接收电路50的感光度是使用设置的参考电压数据DN,DL,DD时光接收电路50的合适感光度的两倍。这就意味着如果把照相用的比率Ra设置为测试比率RaT值的一半,并且供给电容器35的光电流减至一半,就可以得到合适的感光度。
因此,如果曝光值EVN等于11EV,曝光值EVT等于10EV,在测试比率RaT的值等于1.0时,就把数值为0.5的比率值Ra写入EEPROM23中。在进行正常照相时使用。
在一步成像相机组装完其余的部件并且进行预定的检验后,就把其中的EEPROM23中写有比率Ra的一步成像相机发货销售。
如图20和图21所示,进行正常照相时,当释放按钮10被按下一半行程时,利用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测量出被摄体的距离,另外,利用用于测光的光接收部件测量出被摄体的亮度。同时,核查由设置按钮14选择的闪光模式。
如果设置按钮14选择自动闪光模式,当被摄体亮度等于或小于预定水平时,连续地核查由设置按钮14选择的曝光校正模式。然后,微机52从EEPROM23中读出与选择的曝光校正模式相对应的参考电压数据。
如果选择正常模式作为曝光校正模式,从EEPROM23中读出正常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N,并把它设置在判断部分52d中作为参考电压数据DREF3。另外,尽管选择的曝光校正模式,仍从EEPROM23中读出比率Ra,并把它设置在开关控制器52e中。
在完全按下释放按钮10时,摄像镜头6根据得到的被摄体距离进行对焦。此后,开始根据比率Ra从开关控制器发送开关信号。于是,调节灵敏度的晶体管51重复导通和关断。这时,导通周期TS相对于晶体管51导通关断的周期T的比率与制造相机时确定的比率Ra是相同的。顺便说一下,在比率Ra为1.0时,晶体管51连续地导通。
在开始发送开关信号之后,激活快门装置36,使快门叶片以闪光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进行运行。在与快门叶片的运行同步把同步信号输入到微机52中时,从控制器52a开始发送闪光信号。于是,导通和关断IGBT31,从而进行步进闪光。直到合成电压数据DCph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3之前一直重复进行步进闪光。
无论何时进行步进闪光,发射的闪光被摄体反射,其中一部分进入光晶体管18中。在导通晶体管51时,依照接收到的光量光电晶体管18产生光电流。把这一光电流供给电容器35。同时,在关断晶体管51时,即使光射入光电晶体管18中,也不产生光电流。
在单个步进闪光期间晶体管51导通和关断多次,因此转换成光电流的光量与相对于步进闪光期间射入光电晶体管中的所有光量的比率Ra是相同的。例如,在比率Ra的值为0.5时,对应于所有光量的50%的光电流流过。然后,利用光电流对电容器35进行充电,使合成电压VCph升高。
结果是,光接收电路32根据比率Ra合成光量。换句话说,利用合成电压VCph相对于光电晶体管18的入射光量的比率,也就是在调节光接收电路32的的感光度的状态下来合成光量。在完成单个步进闪光时,对合成电压VCph进行采样,并把它转换成合成电压数据。在合成电压数据DCph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REF3时,这时发送停止信号。这样,就不进行连续步进闪光,从而完成一次曝光的闪光过程。
关于射到被摄体上的闪光,其中一部分闪光通过快门叶片形成的孔入射到一步成像胶片17上,从而对一步成像胶片进行曝光。在快门叶片完成操作后,曝过光并且显影过的一步成像胶片17从出口16中抽出。在经过预定的时间后,就可以得到相片。这样,由于调节光接收电路50的感光度,一次成像胶片17经过正常的曝光。然后,就可以得到具有正常密度层次的相片。
在亮模式情况下,把亮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L设置在判断部分52d中作为参考电压数据DREF3。这样,当合成电压数据DCph达到参考电压数据DL时,停止闪光。于是,与正常模式的情况相比,闪光的曝光量提高到2/3EV,从而可以得到较亮密度层次的相片。
在暗模式情况下,把暗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p设置在判断部分52d中作为参考电压数据DREF3。这样,与正常模式的情况相比,闪光的曝光量降低到2/3EV,从而可以得到较暗密度层次的相片。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一次曝光过程中,以固定的导通周期和固定的关断周期导通和关断IGBT从而进行闪光。然而,根据开始闪光的时间,IGBT导通的次数以及合成电压数据DCph可以改变IGBT的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另外,在开始步进闪光时可以重复进行步进闪光,此后可以进行连续闪光。
在上面实施例中,通过改变与合成电压数据相比较的参考电压数据可以校正曝光量。然而,通过改变如图22所示的比率Ra可以进行曝光校,从而代替图20中所示的顺序。在进行图23所示的调节时,可以确定正常模式的比率RaN,亮模式的比率RaL,暗模式的比率RaD,并把它们写入一步成像相机的EEPROM23中。这种情况下,把通用于各个曝光校正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C用作参考电压数据DREF3
可以在EEPROM中写入一个比率,例如只写入正常模式的比率RaN。对于亮模式的比率RaL和暗模式的比率RaD,微机可以利用正常模式的比率RaN,通过公式(4)和公式(5)求出。RaL=RaN/2dE1……(4)其中:dE1=EVL-EVNRaD=RaN/2dE2……(5)其中:dE2=EVD-EVN
图24说明的是使用电压比较器使闪光停止的实施例,从而取代利用微机通过核查合成的光量来控制停止闪光。除下面的以外,这个实施例与图16到图21所示的前面实施例相似。相似的构成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这里就不再说明。
闪光放电管28并联连接到主电容器26上。IGBT61连接在它们之间。IGBT61在闪光前就导通,在停止闪光时关闭。在通过微机63从快门装置36输入同步信号时,触发电路62把触发电压施加到闪光放电管28上。然后,主电容器26的电荷通过导通的IGBT在闪光放电管28中放电,从而开始闪光。在这个实施例中,进行连续闪光。
在闪光时微机62控制参考电压发生电路64,并且根据设置按钮14选择曝光校正模式,输出参考电压VN,VL和VD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参考电压VREF4。把光接收电路50的合成电压VCph输入到电压比较器65的倒置输入端。把参考电压发生电路64的参考电压VREF4输入到电压比较器65的非倒置端。
当合成电压VCph小于参考电压VREF4时,电压比较器65把比较信号设置成“高电平”。在合成电压VCph达到参考电压VREF4时,严格地讲,在合成电压VCph稍微超过参考电压VREF4时,电压比较器65把比较信号设置成“低电平”。“高电平”的比较信号大于IGBT61导通需要的控制极电压。例如“低电平”的信号设置为0V。因此,在合成电压VCph小于参考电压VREF4时,IGBT61导通,在合成电压达到参考电压VREF4时,IGBT61关断。
如上所述,在闪光前IGBT61导通。换句话说,在光接收电路50的合成电压VCph基本上为0V时,通过给电压比较器65施加参考电压VREF4(>0V)IGBT61导通。在光电晶体管18接收到闪光期间被摄体反射的闪光,并且合成电压VCph达到参考电压数据VREF4时,IGBT61关断。然后,关断闪光放电管28和主电容器26之间的连接,从而停止闪光。
微机63控制升压电路25,触发电路62和参考电压发生电路64。除这些之外,微机63依照基于比率Ra的开关信号控制灵敏度调节晶体管51,从而调节光接收电路50的感光度。
依照这种闪光装置,与常用快门叶片相似的快门叶片运行同步地开始连续闪光。然后,在连续闪光期间,光电晶体管18接收被摄体反射的部分闪光。在晶体管51打开时,产生与接收到的光量相对应的光电流,对电容器35进行充电。这样,合成电压VCph升高。在合成电压VCph达到参考电压VREF4时,电压比较器65的比较信号设置为“低电平”。因此,关断IGBT61,从而完成一次曝光的闪光过程。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比率Ra调节光接收电路50的感光度。这样,调整相对于一步成像胶片的闪光量,从而使其对应于设置按钮14选择的曝光校正模式。在确定比率Ra时,从进行测试闪光所得的曝光值EVT,与正常模式相对应的曝光值EVN以及测试比率RaT中,使用参考电压发生电路64实际输出的参考电压,例如参考电压VN,能计算出设置的比率Ra。这样,就很容易地调节感光度。
顺便说一下,利用参考电压VN,VL和VD,可以计算出用于各个曝光校正模式中的比率Ra,并且可以根据曝光校正模式选择使用比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差量存在于参考电压VN,VL和VD的共有的比率中,还是可以得到与各自的曝光校正模式相对应的合适的曝光量。
另外,除了根据曝光校正模式改变参考电压VREF4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在参考电压VREF4固定的条件下,根据曝光校正模式改变比率Ra这样一种方法。
另外,在进行步进闪光时,利用电压比较器可以控制停止闪光。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用于步进闪光的闪光信号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例如利用AND电路进行AND操作。例如把得到的结果供给图16所示的IGBT31。
图25说明的是通过改变施加到光接收电路的光电晶体管上的电压来调节光接收电路的感光度的实施例。从而取代改变导通周期相对于导通和关断灵敏度调节晶体管的周期T的比率Ra。
在图25中,光接收电路66由光电晶体管18,电容器35和电体积部件67构成。电体积部件是作为电压供应元件用于输出与电压控制信号相对应的电压。众所周知,电体积部件67是由D-A转换器等构成。在从微机52输入作为电压控制信号的供应电压数据DV时,把输入的供应电压数据DV直线地转换为一电压值并且输出。把输出的电压施加到光电晶体管18的集电极。在闪光期间,微机52的电压控制信号发生部件52f把施加的电压数据DV输入电体积部件67中。在制造相机时,对于每一台一步成像相机都已确定施加的电压数据DV,并且写入EEPROM23中。顺便说一下,其它结构与图17所示的结构相似,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
根据这个结构,依照射入光电晶体管18中的光量产生光电流,这一电流对应于从电体积部件67施加到光电晶体管18上的电压,成比例地变化。于是,可以调节光接收电路66的感光度。
在确定施加的电压数据DV时,在从电体积部件67向光电晶体管18施加合适电压这一状态下,利用用于测试的任何施加电压数据DVT进行闪光。然后,例如利用正常模式的参考电压数据DN,通过自动光调节功能来停止闪光。由这次闪光得到的曝光值EVT可以由调节装置进行测量。电体积部件67把施加的电压数据直线地转换为电压。这样,利用下面公式(6),可以计算出实际使用的施加电压数据DV。这时,这时需要使用曝光值EVT与对应于正常模式的曝光值EVN之间的差值,以及在闪光时使用的测试施加电压数据DVT。这样,可以容易地确定施加电压数据DV。另外,可以容易地调节光接收电路66的感光度。
DV=DVT/2dE……(6)
其中:dE=EVN-EVT
在上面实施例中,电体积部件用作电压施加元件。然而,通过利用其它电路或元件改变光电晶体管的施加电压可以调节感光度。顺便说一下,优选的是利用电压施加元件把输入的电压控制信号线性转换成电压。然而,可以利用其它电路或元件将非线性电压控制信号变换为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使用的电压控制信号需要根据它的特性来确定。
如果晶体管与光电晶体管串联连接,可以通过改变其基极电流和改变光电晶体管的施加电压来调节感光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与前面公式(6)相似的操作,在根据晶体管基极电流线性地改变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压的晶体管工作范围内确定基极电流。同时,在非线性地改变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压的工作范围内,需要在改变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压的特性的基础上来确定基极电流。
在固定参考电压VREF4的条件下,根据曝光校正模式,通过改变施加的电压数据DV可以调节闪光的光调节水平,从而替换对应于曝光校正模式下改变参考电压VREF4
通过改变光电晶体管的施加电压来调节感光度的方法也适用于图24所示的利用电压比较器的情况。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把光电晶体管的光电流转换成光接收电压的情况,根据合成光量。
还可以通过使用施加电压的光电晶体管以及导通周期相对于打开和关闭灵敏度调节晶体管的周期T的比率Ra两者来调节感光度。
在上面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装在一步成像照相机中的闪光装置中。然而,本发明的闪光装置适用于使用135型等胶片的相机。另外,本发明适用于装在各种相机中的闪光装置,例如,数字相机。另外,本发明适用于附带在相机上的闪光装置中。
尽管参照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完全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以做各种改变和修正。因此,这些变化和修正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都应该包括在其中。

Claims (14)

1、一种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包括闪光前已充电的主电容器和与所述主电容器相连的闪光放电管,它对闪光量进行调节从而把闪光照相时的曝光量设置成预定的水平,所述闪光装置由下面部件组成:
连接在所述主电容器和所述闪光放电管之间的半导体开关部件;
一控制装置,在间歇运行模式下响应开始闪光信号设置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并且在非运行模式下响应停止闪光信号设置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在间歇地导通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时,在所述间歇运行模式下重复导通和关断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从而进行脉冲状态闪光,在所述非运行模式下连续关断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
用于接收被摄体反射的闪光并且合成光量的光调节部件,所述光调节部件在所述光量的合成量达到对应于所述预定水平的数值时产生所述停止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部件包括:
光接收电路,它包括产生与接收到的闪光相对应的光电流的光接收部件和由所述光电流进行充电的电容器,所述电容器输出充电电压,把它作为与所述合成闪光量相对应的合成电压;
A-D转换器,它对合成电压进行采样并且在输出前把它转换成合成电压数据;
判断部件,在从所述A-D转换器中输出所述合成电压数据时,将所述合成电压数据与对应于所述预定水平的参考电压数据进行比较,在所述合成电压数据等于或大于所述参考电压数据时,所述判断部件产生所述停止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次闪光期间,所述光调节部件从所述A-D转换器进行采样开始执行判断程序到所述判断部件进行判断为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部件包括:
光接收电路,它包括产生与接收到的光量相对应的光电流的光接收部件,以及把所述光电流转换为一电压值的电阻;
A-D转换器,在导通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时,对所述电压进行采样,所述A-D转换器把电压转换为电压数据;
合成部件,它合成由所述A-D转换器获得的所述电压数据,并且输出合成电压数据;
判断部件,它把所述合成电压数据与对应于所述预定水平的预定参考电压数据进行比较,在所述合成电压数据等于或大于所述参考电压数据时,所述判断部件产生所述停止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间歇运行模式下,根据所述合成电压数据确定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的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中的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在所述间歇运行模式下,根据经过的时间改变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的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中的其中之一。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在所述间歇运行模式下,根据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的导通次数改变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的导通周期和关断周期中的其中之一。
8、如权利要求5,6和7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设置为一连续导通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的连续运行模式,在从所述间歇运行模式开始算起经过预定时间时或在导通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达预定时间时,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设置为所述连续运行模式进行连续闪光,所述光调节部件以固定周期执行所述判断程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为双极晶体管。
10、一种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包括具有光接收部件的光接收电路和电容器,所述光接收部件接收被摄体反射的闪光并且产生与接收到的光量相对应的光电流,所述电容器由所述光电流进行充电,所述光接收电路合成所述接收到的光量并且输出所述电容器的充电电压作为合成电压,在所述合成电压达到预定的参考电压时,停止闪光,把闪光照相时的曝光量设置为预定水平,所述闪光装置由以下部件组成:
串联连接到所述光接收部件上的半导体开关部件;
一开关控制器,它以预定周期重复导通和关断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并且发射脉冲状态的闪光,其中,通过改变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的导通周期相对于所述预定周期的比率来调节所述光接收电路的感光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开关部件是晶体管。
12、一种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包括有光接收部件和合成电路,所述光接收部件接收被摄体反射的闪光并且产生与接收到的光量相对应的光电流,所述合成电路合成所述光电流,当所述合成电路得到的合成量达到预定水平时,停止闪光,把闪光照相时的曝光量设置成预定的水平,所述闪光装置由以下部件组成:
在闪光期间产生预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发生部件;
施加电压部件,它输出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电压并且把所述电压施加到所述光接收部件上,其中,通过改变施加到所述光接收部件上的所述电压来调节所述光接收电路的感光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电路是由所述光接收部件中流过所述光电流进行充电的一个电容器,所述电容器输出充电电压作为与所述合成量相对应的合成电压,在所述合成电压达到与所述预定水平相对应的参考电压时,停止闪光。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合成电压已经达到所述参考电压的电压比较器。
CNB001370189A 1999-11-19 2000-11-19 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510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031499 1999-11-19
JP330314/1999 1999-11-19
JP330315/1999 1999-11-19
JP330314 1999-11-19
JP330315 1999-11-19
JP33031599 1999-11-19
JP2000077735 2000-03-21
JP2000077735 2000-03-21
JP077735/2000 2000-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4611A true CN1314611A (zh) 2001-09-26
CN1251017C CN1251017C (zh) 2006-04-12

Family

ID=27340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70189A Expired - Lifetime CN1251017C (zh) 1999-11-19 2000-11-19 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407512B1 (zh)
EP (2) EP1698932A3 (zh)
JP (1) JP2001337376A (zh)
KR (1) KR100647098B1 (zh)
CN (1) CN1251017C (zh)
DE (1) DE60036180T2 (zh)
HK (1) HK1035935A1 (zh)
TW (1) TW45739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8498C (zh) * 2004-06-15 2009-06-10 佳能株式会社 照相机
CN101204086B (zh) * 2005-06-21 2010-08-11 株式会社理光 摄像装置、控制摄像装置的方法
US7880126B2 (en) 2005-10-11 2011-02-01 Rohm Co., Ltd. Current detection circuit, light receiv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345865B (zh) * 2013-08-07 2017-04-12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极性晶体管像素电路、其驱动方法以及影像传感器
CN110044480A (zh) * 2019-04-03 2019-07-23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闪烁光源控制电路、闪烁光源和线阵探测器同步控制电路及方法
CN111580326A (zh) * 2019-02-18 2020-08-25 佳能株式会社 抑制发光部过度升温的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摄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6799B2 (en) * 2002-04-25 2004-02-24 Star Headlight And Lantern Co., Inc. Diagnostic system for a strobe lamp and its operating circuit
JP5051965B2 (ja) * 2003-12-05 2012-10-17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用照明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メラ
CN201182022Y (zh) * 2007-08-24 2009-01-14 金毅 一种摄影灯装置
JP2010244977A (ja) * 2009-04-09 2010-10-28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装置
US8692887B2 (en) * 2010-08-27 2014-04-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ermal im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coatings
GB201018572D0 (en) * 2010-11-04 2010-12-15 Reckitt & Colman Overseas Refill recognition system and circuit
GB2549333A (en) * 2016-04-15 2017-10-18 Rotolight Ltd Lighting device and control thereof
JP6815826B2 (ja) 2016-10-25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自動照射方向制御方法
CN111836419B (zh) * 2019-04-22 2022-11-04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hid灯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3932A (en) * 1975-08-19 1977-02-23 West Electric Co Ltd Electronic flash device for photography
JPS56132317A (en) * 1980-03-19 1981-10-16 Minolta Camera Co Lt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ing auxiliary light
JPS5844428A (ja) * 1981-09-11 1983-03-15 Minolta Camera Co Ltd 電子閃光装置
JPH077844B2 (ja) * 1981-11-30 1995-01-30 財団法人半導体研究振興会 静電誘導型半導体光電変換装置
DD207269A1 (de) * 1982-03-29 1984-02-22 Pentacon Dresden Veb Belichtungsmess- und -steuerschaltung
JPH0658485B2 (ja) * 1985-03-11 1994-08-03 株式会社ニコン 自動調光装置の増幅率切換回路
US4785295A (en) * 1986-02-27 1988-11-15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ptical media monitoring device
JPS6417033A (en) * 1987-07-10 1989-01-20 Minolta Camera Kk Automatic dimming system flash device
JP2801240B2 (ja) * 1989-01-23 1998-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閃光装置
US5248879A (en) * 1992-10-19 1993-09-28 Ncr Corporation Circuit for adjusting the sensitivity of a sensor using a digital counter and a low-pass filter
JP3259447B2 (ja) * 1993-06-29 2002-02-25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閃光制御システム
US5640623A (en) * 1994-07-29 1997-06-1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Wireless flash photographing system in which light emission control of a slave flash apparatus, situated away from a camera, is effected by a light signal from a master flash apparatus provided on the camera side
JPH09115682A (ja) * 1995-10-20 1997-05-02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自動調光機能付ストロボ装置
JP3689491B2 (ja) * 1996-06-11 2005-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トロボ装置及びカメラ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8498C (zh) * 2004-06-15 2009-06-10 佳能株式会社 照相机
CN101204086B (zh) * 2005-06-21 2010-08-11 株式会社理光 摄像装置、控制摄像装置的方法
US8045035B2 (en) 2005-06-21 2011-10-25 Ricoh Company, Ltd.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readable by computer
CN101888483B (zh) * 2005-06-21 2013-03-13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控制方法
US7880126B2 (en) 2005-10-11 2011-02-01 Rohm Co., Ltd. Current detection circuit, light receiv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345865B (zh) * 2013-08-07 2017-04-12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极性晶体管像素电路、其驱动方法以及影像传感器
CN111580326A (zh) * 2019-02-18 2020-08-25 佳能株式会社 抑制发光部过度升温的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摄像设备
US11500268B2 (en) 2019-02-18 2022-1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that suppresses excessive temperature rise of light emission sec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and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CN110044480A (zh) * 2019-04-03 2019-07-23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闪烁光源控制电路、闪烁光源和线阵探测器同步控制电路及方法
CN110044480B (zh) * 2019-04-03 2020-06-26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闪烁光源控制电路、闪烁光源和线阵探测器同步控制电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51805A (ko) 2001-06-25
EP1698932A3 (en) 2007-01-31
TW457394B (en) 2001-10-01
US6407512B1 (en) 2002-06-18
CN1251017C (zh) 2006-04-12
DE60036180D1 (de) 2007-10-11
JP2001337376A (ja) 2001-12-07
HK1035935A1 (en) 2001-12-14
EP1102115A2 (en) 2001-05-23
KR100647098B1 (ko) 2006-11-17
EP1698932A2 (en) 2006-09-06
DE60036180T2 (de) 2007-12-20
EP1102115B1 (en) 2007-08-29
EP1102115A3 (en) 2003-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1017C (zh) 自动光调节型闪光装置
CN1912728A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324398C (zh) 照相机的闪光灯装置
CN1023349C (zh) 变焦型相机的曝光控制装置
CN1232835C (zh) 电池容量控制方法及其装置以及车辆动力用电池的容量控制装置
CN1208654C (zh) 图像投影装置、投影镜像图形、激光驱动装置、摄影装置
CN1648934A (zh) 脸部检测装置和脸部检测方法
CN102970465A (zh) 摄像设备、配件和摄像系统
CN1608382A (zh) 发光器件、具有发光器件的照相机以及图像拾取装置
CN1795669A (zh) 摄像装置
CN1811591A (zh) 医用ccd摄像机及相应的x光机曝光控制方法
CN1525233A (zh) 闪光灯拍摄系统
US9891503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power source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2036017B (zh) 闪光模块控制方法
CN1700082A (zh)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249516C (zh) 闪光灯充电装置
CN100345057C (zh) 闪光灯拍摄系统
CN1624560A (zh) 设置在照相机中的测距装置
CN1445657A (zh) 控制系统、记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274865A (zh) 测距装置和测距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和方法的照相机
US20030063907A1 (en) Camera
JP2001326854A (ja) 撮像装置と該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527121A (zh) 照相机和投光量控制方法
CN100346225C (zh) 测距装置
CN102540632B (zh) 摄像设备、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和预测测光值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FILM HOLDINGS CORP.

Effective date: 200706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UJIFILM HOLDINGS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FILM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6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film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