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1832C - 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医药用途 - Google Patents

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医药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1832C
CN1311832C CNB2005100201529A CN200510020152A CN1311832C CN 1311832 C CN1311832 C CN 1311832C CN B2005100201529 A CNB2005100201529 A CN B2005100201529A CN 200510020152 A CN200510020152 A CN 200510020152A CN 1311832 C CN1311832 C CN 131183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medicine
dihydroartemisinine
cancer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201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9587A (zh
Inventor
石雁羽
杨大陆
铙水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201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11832C/zh
Publication of CN1679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9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18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183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二氢青蒿素为母核,将3-C位甲基溴化后而成的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医药用途,经试验证明,溴代二氢青蒿素对各种癌症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溴代二氢青蒿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毒性研究表明,溴代二氢青蒿素对体外Hepg2细胞的细胞毒IC50<8nM。

Description

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医药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氢青蒿素的一种衍生物一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青蒿素是我国药学工作者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含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新型抗疟药,具有高效、快速、低毒、安全等特点;伴随着技术进步,青蒿素的医学用途早已超越作为单纯的抗疟、多重抗药性恶性疟疾药物的使用范围;研究和应用表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有抗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作用、抗孕作用、抗、治肿瘤的作用、抗血吸虫作用、治疗弓形虫感染作用、对心血管的作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近年来,各国的药物学家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癌作用进行了更广泛的研究,深层次药理、药效、毒副作用和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
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付血癌和乳腺癌细胞,青蒿素的选择性是其他化学疗法的100倍,换句话说,就是青蒿素可以杀死癌细胞,但不伤害周围健康细胞。“癌症细胞分裂时需要大量铁质才能复制DNA,因此癌细胞的铁质含量比正常细胞高出许多。”这些携带青蒿素衍生物的蛋白进入癌细胞后,青蒿素中的3-C位上的氧原子和12-C位上的氧原子之间形成氧桥,铁离子就被释放并与青蒿素衍生物反应,从而破坏癌细胞,氧桥断裂释放出自由基(氧原子),自由基攻击癌细胞膜,使膜破裂而癌细胞死亡;这是把青蒿素转为抗癌药物的关键;由于癌细胞对铁的贪婪,使得药物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实验表明青蒿素标记的铁传蛋白选择和杀死癌症细胞的效率是杀死正常细胞的效率34000倍;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均无明显药理作用,仅在剂量大至40mg/kg时显示一定的镇痛、镇静作用。该药安全性较大,LD50为834.5mg/kg,化疗指数为834.0,大鼠20-180(MKD)连续30天给药,对生理、生化指标及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变化;特殊毒性方面,致突变实验阴性,生殖毒方面,在小鼠妊娠敏感期给药,增加吸收胎的发生,未见致畸作用。
小鼠灌服3H-二氢青蒿素后,血液内放射性迅速上升,半小时至1小时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4小时降到峰值的一半,以后缓慢消失。胃肠道残留量的测量表明,半小时残留58%,1小时残留35.3%,半量消失时间约为1.2小时。经口给药后分布广泛,1小时开始达到高峰,同位素法表明各组织中胆、肝、肾最多,心、肺、脾等次之;显色法表明肌肉注射1~8小时达到高峰,肝、脑、骨、血液含量较高。口服后24小时内,80%放射性经粪、尿排出,显色法结果类似,上述结果表明二氢青蒿素进入体内后吸收快、分布广,排泄快。
与青蒿素一样,紫杉醇、喜树碱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抗癌药物,由于其疗效有限和毒副作用强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始终不能成为抗癌的主力药物。
例如:紫杉醇被当今世界上公认为广谱、活性最强的抗癌药物,尤其是对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疗效,它的问世被誉为90年代国际上抗癌药三大成就之一;目前治疗妇女乳腺癌的常见用药有欧洲紫杉醇和太平洋紫杉醇;可以延长恶化时间两个月和增加存活时间3个月。
但两种紫杉醇都有副作用,病人会出现手脚麻痹的现象,太平洋紫杉醇毒性最常见且致命的副作用就是有15-20%的患者发生急性过敏性休克;副作用:抑制造血细胞,过敏,胃肠不适,以及轻度的肝脏损伤;欧洲紫杉醇常见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血球低下、疲倦等。
又如喜树碱:喜树碱是从我国喜树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应用于临床如消化系统肿瘤,黑色素瘤等之治疗并有部分成效;其作用机理经动力学的研究证明,喜树碱是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能使癌细胞停留于S期(DNA合成期),阻止其进一步分裂。动物实验证明对Erlich腹水瘤细胞DNA、RNA的合成均有较明显抑制作用,上海地区用喜树碱治疗胃癌435例,有效率61%;但有严重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及消化系统之症状。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与紫杉醇、喜树碱相比,其抗癌活性更强,广谱、没有毒副作用,IC50是体外癌细胞半数致死量,IC50能直观地反应药效强弱。
羟基喜树碱IC50为206u mol~305u molng;
紫杉醇IC50为8.6u mol;
二氢青蒿素IC50为24n mol(0.024u mol)。
199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系的赖亨利教授和纳伦德拉星开始设想同样的机理一定也能作用于癌症:癌症细胞分裂时需要大量铁质才能复制DNA,因此癌细胞的铁质含量比正常细胞高出许多;经研究发现,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含铁高5-15倍,高的达50倍,最高的白血病癌细胞居然达1000倍。赖教授称:“青蒿素不但有效,而且选择性非常强;对癌细胞有很高的毒性,但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很小。”它有可能成为无毒的高效抗癌药;哈医大的黑龙江省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杨宝峰、周晋教授研究发现,二氢青蒿素能有效抑制实体肿瘤细胞的增殖。他们发现,白血病细胞膜是二氢青蒿素攻击的一个主要靶点,起抗瘤机制有“凋亡”和“胀亡”两种。白血病细胞膜遭到破坏后,大量的钙离子就会进入细胞内,一方面引起细胞程序化死亡,即“凋亡”,另一方面导致细胞内的渗透压发生改变,吸收大量水分,使细胞膨胀直至死亡,即“胀亡”;这种推测在临床实验中得到了广泛支持:将若干组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细胞与转铁蛋白接触,8小时以后,只剩下25%癌细胞。16小时过去以后,几乎所有癌细胞都死亡了,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例如一只患有严重骨癌的狗已经不能行走,在接受二氢青蒿素辅之以铁的治疗下,5天就完全恢复,赖教授的理论得到了验证。
现有技术中,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二氢青蒿素酯、醚衍生物的方式来引进卤素,虞佩琳等二氢青蒿素类似物的研究、药学学报1985;20(5):357~365,在抗癌实验(A549)中,对比物IC50是1227nM,引进溴元素的IC50是47nM,药效增强约26倍(Ying Li et al.Novel Antitumor Artemisinin DerivativesTargeting Gl Phase of the Cell Cycle.Bioorg.&Med.Chem.Lett.11(2001)5-8)。
专利权人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中国专利02128494、名称为叔丁氧羰基二氢青蒿素、其制备方法及药物组合物,其发明提供结构式所示的叔丁氧羰基二氢青蒿素:系以二氢青蒿素为起始原料,与双叔丁基二碳酸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酰化反应而制得;发明的抗寄生虫病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有效量的叔丁氧羰基二氢青蒿素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与以前合成的二氢青蒿素衍生物相比,叔丁氧羰基二氢青蒿素有最大的治疗指数(>1700),是高效、低毒的抗寄生虫药物,在防治血吸虫病、疟疾等寄生虫病过程中可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尤其是在恶性疟疾的治疗中,对降低儿童死率有重大的意亡义。
申请人是浙江大学、申请号是03116762.4、发明名称为青蒿琥酯和二氢青蒿素抗血管生成作用的药物制剂及用途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青蒿琥酯和二氢青蒿素在抗血管生成作用方面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该药物制剂主要含有青蒿琥酯或二氢青蒿素,其制剂形式主要为微球注射液;该发明提供的药物制剂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有活性,可用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他与血管生成有关的疾病治疗,还可用于肿瘤化疗和/或辅助化疗方面的治疗。该制剂在给药部位缓慢释放药物与吸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本发明以血管生成理论为背景,研究并阐明中药有效单体成分作用和机制,是发展中医药理论新的重要方向,为发现新的理论和药物作用新的靶点提供重要依据,为二氢青蒿素类药物的新用途开发提供依据。
本申请人在同日向中国专利局递交的另外的专利申请中对溴代二氢青蒿素作了产品、方法专利申请。
                          技术内容
因此,人们期待着具有更为广谱、特效、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和给药方式更简单的治疗癌症的药物,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就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限,提供一类基于二氢青蒿素的新化合物,它具有极为广谱的治疗癌症的医学效果和特别的疗效,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人研究了很多二氢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并结合现有技术的教导,考虑到卤族元素取代基对药物效用有积极的影响,如溴化物具有加强药效的功能,成为许多感冒糖浆中的最佳药剂,通过无数次选择、试验,我们自主合成了溴代二氢青蒿素。
实际上,在二氢青蒿素的母核上引进杂原子是非常困难的,上海药物研究所是以二氢青蒿素酯、醚衍生物的方式来引进卤素。
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溴代亚甲基-6,9二甲基-3,12-桥氧-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塞平-10(3H)醇。
其结构式为:
Figure C20051002015200081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将二氢青蒿素上的3-C位甲基溴化。
合成溴代二氢青蒿素的步骤为:将二氢青蒿素溶于酯溶性溶剂,在溶液中导入溴源,进行合成反应,并去除残留溴源,后萃取提纯,并脱水结晶,得到标的化合物。
由于二氢青蒿素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结构,其应选择酯溶性溶剂对其溶解分散,较为优选的酯溶性溶剂是: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乙酸、氯仿、四氯化碳。
上述的合成工艺中,所述的溴源可是单一成份的气体或液体,也可是溴化物。
液溴、溴氢酸、溴化氢气体等都可作为标的化合物的溴源导入。
在合成工艺中,当导入溴源进行溴化反应时,可加入催化剂对溴化反应进行催化。
所述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硅铝酸盐、卤化亚铜;
或是用卤钨灯直接进行照射。
本发明涉及的溴代二氢青蒿素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组合物中可得到极积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的溴代二氢青蒿素制备的药物组合物为符合药剂学要求的各种口服剂型的药物。
本发明涉及的溴代二氢青蒿素制备的药物组合物为符合药剂学要求的各种外用剂型的药物。
本发明涉及的溴代二氢青蒿素制备的药物组合物为符合药剂学要求的各种注射剂。
所述的口服剂型包括:滴丸、速释滴丸、胶囊、颗粒、喷雾剂、口服液、片剂、骨架型缓释制剂包括:(1)不溶性(如乙基纤维素EC、聚乙烯、聚内烯、聚硅氧烷、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2)蜡质骨架(如脂肪、蜡类物质、硬脂酸、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巴西棕榈蜡、十八烷醇等);(3)亲水凝胶(如CMC、CMC-Na、MC、PVA、HEC、SCMC、海藻酸钠、果胶、藻酸盐、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脱乙酰壳多糖、壳多糖、半乳糖甘露聚糖等);(4)胃内滞留片等;缓释包衣制剂包括:(1)膜控释小片、(2)微孔膜包衣片、(3)小丸剂包括:膜控小丸、骨架型小丸;
所述的注射剂型包括:注射液(普通)、冻干粉针、粉针(普通)、大输液、高浓度注射液、注射用片剂;
所述外用剂型包括:膜剂、栓剂、气雾剂、透皮制剂释药
上述剂型中:
滴丸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丸剂所没有的多种特点,故发展非常迅速。由于片剂服用量大,崩解度差,对肠胃道有刺激作用,而滴丸用舌下含服,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肠胃道刺激。与其它剂型(软胶囊、冲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比较,具有比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的特点,这是因为滴丸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由于滴丸是在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体,药物以极小的晶粒存在,故舌下含服经舌粘膜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起效快;临床应用适合于对口腔癌、喉癌的专用药。
缓释控释制剂
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为开发研究热点。缓释制剂是指可以减少服药次数,提供比较平稳的血药浓度的制剂,以达到减少副作用,维持持久药效的目的。控释制剂是指通过制剂手段提供释放药物的程序,在预定的时间内药物自动按某一速度从剂型中释放与作用器官或特定的靶部位,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释药均匀平衡,控释体系释药速度与时间无关,避免了传统常规制剂给药频繁所出现的“峰谷”现象,提高了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可代替静脉滴注,也可根据机体需要自动控制给药速度。其目的在于寻求提供理想血药浓度的途径,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发展很快,其种类不断增加,设计方法逐渐趋于半定量或定量化;临床应用适合于对全身各种癌症的用药。
膜剂
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剂型,临床很受欢迎,可用于口服、口眼耳鼻喉、皮肤及妇科癌症等。随着TTS(即透皮治疗系统)的不断发展,一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故在临床应用上有取代部分片剂、软膏剂和栓剂等的趋势。且具有疗程短、副作用小、药膜释放速度快的优点,是治疗各种阴道癌、宫颈癌的首选药物。由于膜剂本身体积小,重量轻,随身携带极为方便;如将生物粘附技术引入食道癌治疗的靶向制剂,所制成的磁性微球可很好地将药物粘附在癌细胞上;临床应用适合于口、咽、鼻、喉、皮肤、妇女阴道、宫颈癌的专用药。
微囊
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共聚物(囊膜材料)将药物包裹而成的一种新的剂型。药物微型包裹后利于携带,便于服用。它的优点在于可延长或控制药物的释放,制成长效制剂。囊膜有隔离外界与药物接触作用,可防止药物氧化、水解和挥发,掩盖不良气味,减少复方制剂中的配伍禁忌。也可制备特殊性能微囊(磁性微囊、PH敏感微囊)起到靶向释药作用,采用明胶冻凝法将其包成微囊,其包囊率及温室贮存稳定性较好。
微囊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的直径1-500um的微小胶囊,其外型取决于囊心物质的性质和囊材凝聚的方式,微囊外面呈球状实体或呈平滑的球状膜壳形,葡萄患形及表面平滑或折叠的不规则结构等各种形状,它常用于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改良和延缓药物的释放;临床应用适合于全身癌症的用药。
栓剂
栓剂不仅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而且还可通过直肠吸收到全身治疗作用,直肠给药后,药物不直接通过肝脏,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栓剂具有吸收快,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能维持较长时间血药浓度的优点。腔肠给药用药的有发展潜力的主渠道之一,这一领域的研究必定会推动栓剂的迅速发展;临床应用适合于肠癌、前列腺癌等。
气雾剂
气雾剂具有剂量小,分布均匀,奏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吸入时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外用则避免对创面的刺激性,并可用定量阀门控制剂量,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幼儿不能口服或不愿口服者;本剂型临床应用适合于上皮肤癌、上呼吸道癌、肺癌等。
靶向制剂
靶向给药也是近年来国内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开发热点,尤其在抗癌药物方面已取得重大发展,其原理为抗癌物与铁磁性材料包封与高分子骨架材料中,制成的超微球控释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聚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对癌细胞,进行有效的攻击,既可避免伤害正常细胞,又可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磁性靶位释药系统在靶位给药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开发途径,而脂质体仍为靶向制剂中研究的热点;本剂型临床应用适合于全身各种癌症的用药。
微丸
是指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丸剂,可根据不同需要将其制成速释或缓释微丸。速释微丸可使药物迅速释放。本研究的重点是缓释微丸,缓释微丸是由药物与阻滞剂混合制成或先制成普通丸芯而后再包控释膜而成。微丸压制成片,或将速释微丸与缓释微丸装于胶囊壳中制成控释胶囊剂。
微丸之有许多其他口服制剂无法相比的优点:①可通过控释微丸包衣制成缓控释制剂;②在胃肠道分布面积大,生物利用度高,刺激性小;③由于粒径小,受消化道输送食物节律影响小(如幽门关闭等);④控释微丸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疗效浓度,并维持平稳、长时间的有效浓度,血药波动小;⑤微丸的流动性好,大小均匀,易于处理(如包衣、分剂量);⑥改善药物稳定性,掩盖不良味道;⑦适合复方制剂的配伍;本剂型临床应用适合于全身各种癌症的用药。
透皮制剂释药
本透皮制剂主要为凝胶制剂,可持续维持本药的血药浓度24小时,避免口服和静脉给药途径的血药浓度波动;本剂型临床应用适合于全身各种癌症的用药,尤其是皮肤癌。
二氢青蒿素可直接购买,也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青蒿素,后还原成二氢青蒿素。
与现有的二氢青蒿素相比,溴代二氢青蒿素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优点:
申请人首创在在二氢青蒿素的母核上直接引进杂原子,将二氢青蒿素上的3-C位甲基溴化。
约效更强:卤族元素的极性更强,因此比二氢青蒿素的生理活性更强;按二氢青蒿素抗癌原理,其作用方式是其特有的氧桥断裂产生自由基,引起癌细胞膜破裂而杀死癌细胞;a-甲基的溴化有利于吸引3,12碳位上的氧桥断裂产生自由基,可以大大增强药效,按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用溴代二氢青蒿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毒性研究表明,溴代二氢青蒿素对体外Hepg2细胞的细胞毒IC50<8nM。
Br-DH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毒性的研究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2004.12.22)
1.材料:
1.1细胞株:人肝癌细胞株Hepg2购于美国ATCC,10%FBS/DMEM常规培养。
1.2受试品Br-DHA:白色粉末,平均分子量320g/mol,批号20041205。硫酸亚铁:白色粉末,批号:20041205。转铁蛋白,Sigma公司。
2.方法:
2.1细胞毒实验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常规方法消化,以8x103的密度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接种24h后,接表1分别加入转铁蛋白、硫酸亚铁,培养8小时后,加入Br-DHA。药物作用72小时后,常规方法细胞计数结果见图1。
3.结果:(见下页)
4.小结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发现Br-DHA对体外Hepg2细胞的细胞毒IC50<8nM。
表1:Br-DHA给药剂量表
组别 转铁蛋白(nM) 硫酸亚铁(mg) Br-DHA(nM)
空白 ---------- ---------- -----------
转铁蛋白 880nM 0.25
Br-DHA 880nM880nM880nM 0.250.010.002 1000408
注:硫酸亚铁:Br-DHA=250ng:1nM;每剂量样本数N=4
Br-DHA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1.材料
1.1细胞株:
人肝癌细胞株Hepg2购于美国ATCC,
人肺癌细胞株A549,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
1.2培养基: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GIBCOBRL,Cat.No:12100-038,
RPMI1640:GIBCOBRL,Cat.No:430-1800EB,
Fetal Bovine Serum:Cat.No:CH30160.03
胰酶:GIBCOBRL,Cat.No:27250-018。
1.3受试品:
Br-DHA:白色粉末,平均分子量320,大陆蓉东药业,批号:20041205,
硫酸亚铁:白色粉末,大陆蓉东药业,批号:20041205,
转铁蛋白:白色晶状粉末,平均分子量79000,Sigma。
2.方法
2.1细胞培养:
Hepg2与A549细胞分别常规培养于10%FBS/DMEM与10%FBS/RPMI1640中,2-3天换液。
2.2药物配制:
用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精密称取转铁蛋白、硫酸亚铁、BrDHA,其中转铁蛋白、硫酸亚铁直接溶于细胞培养基后过滤除菌,转铁蛋白C。=17.6nM,硫酸亚铁C。=5mg/L;而BrDHA先溶于DMSO后,再用细胞培养基稀释到所需浓度,过滤除菌C。=6.4mg/L。受试品的不同浓度由低比稀释配制。
转铁蛋白、硫酸亚铁、BrDHA的溶液均于临用前新鲜配制,每孔加50uL。
2.3细胞毒试验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A549细胞,常规方法消化,以8×103的密度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接种24h后,接表1、2分别加入转铁蛋白、相应剂量的硫酸亚铁。孵育8h后,加入各剂量的Br-DHA。药物作用72小时后,常规方法细胞计数结果见表2、3。
3.结果:见表2、表3。
4.结论:本实验表明Br-DH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均有非常明显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对Hepg2和A549细胞的IC50分别<8nM和31.6nM。(表见下页)
表2、Br-DH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抗肿瘤活性
组别 样本数             药物剂量    细胞生存率(%)
 转铁蛋白nM  硫酸亚铁mg/L  BrDHAnM
空白对照 4  -----  -----  -----    100.0±9.1
转铁蛋白 4  880  0.25  -----    44.7±5.6
BrDHA 4  880  0.25  1000    23.3±5.3
4  880  0.05  200    32.7±14.1
4  880  0.01  40    31.1±10.6
4  880  0.002  8    41.6±3.6
注.硫酸亚铁∶BrDHA=250ng∶1nM
表3、Br-DHA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体外抗肿瘤活性
组别 样本数     药物剂量 细胞生存率(%)
 转铁蛋白nM  硫酸亚铁mg/L  BrDHAnM
空白对照 4  -----  -----  -----  100.0±14.9
转铁蛋白 4  880  0.25  -----  59.0±9.8
BrDHA 4  880  0.25  1000  17.4±7.5
4  880  0.05  100  39.0±5.2
4  880  0.0025  10  58.2±5.2
4  880  0.00025  1  59.0±13.0
注.硫酸亚铁∶BrDHA=250ng∶1nM。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结果报告单
表4
送样单位 四川大陆药业 送样时间 2004.10.28
样品名称、编号 样品数 2
测试仪器 氧瓶燃烧法 温度 湿度
分析测试要求 Br含量测定
分析测试结果             Br%BrDHA       22.5422.90
溴化率的计算:
1、二氢青蒿素(DHA)分子量为284.34,溴原子(Br)分子量为79.90,氢原子(H)分子量为1;
2、二氢青蒿素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
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分子量为:(284.34-1)+79.90=363.24
3、溴化率的计算:
79.90÷363.24=21.996%≈22.0%。
检验报告上22.90%属正常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溴代二氢青蒿素1-10mg过100目筛,加200目乳糖粉60-80mg和200目淀粉5-35mg,取部份淀粉打浆与上述其它混粉制成软材;加5%的羧甲基淀粉,按常规法压片,制成片剂。
实施例二
溴代二氢青蒿素1-10mg,用无菌花生油5-10ml在60-80℃下缓慢溶解,灌瓶包装,制成油针剂。
实施例三
溴代二氢青蒿素1-10g,用无水乙醇5-15g和丙三醇5-50g在40-60℃加热溶解;加蒸馏水50-70g,配成100g外用搽剂。

Claims (4)

1、下述结构式所表示的溴代二氢青蒿素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Figure C2005100201520002C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溴代二氢青蒿素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各种口服剂型的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溴代二氢青蒿素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各种外用剂型的药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溴代二氢青蒿素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各种注射剂。
CNB2005100201529A 2005-01-12 2005-01-12 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医药用途 Active CN131183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201529A CN1311832C (zh) 2005-01-12 2005-01-12 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医药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201529A CN1311832C (zh) 2005-01-12 2005-01-12 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医药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9587A CN1679587A (zh) 2005-10-12
CN1311832C true CN1311832C (zh) 2007-04-25

Family

ID=35066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201529A Active CN1311832C (zh) 2005-01-12 2005-01-12 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医药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183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7522B (zh) * 2011-04-08 2013-09-25 石雁羽 由溴代双氢青蒿素和Fe2+剂组成的复方双释胶囊制剂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6930A (en) * 1990-05-07 1993-09-21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9-substituted compounds of 3α, 11α-epoxy-3,4,5,5aα,6,7,8,8a,9,11,11a-undecahydro-3β,6.alpha.,9-trimethylfurano[3,4-j][1,2]benzodioxepin,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antiprotozoal and antiviral agents
CN1077455A (zh) * 1993-03-25 1993-10-20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4位取代青蒿素类似物
WO2003035651A2 (fr) * 2001-10-26 2003-05-01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Derives de l'artemisinine, et leurs utilisations dans le traitement du paludisme
US20040058981A1 (en) * 2002-06-06 2004-03-2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ethods of using artemisinin-like compounds to prevent or delay the appearance of cancer
WO2004071506A1 (en) * 2003-02-12 2004-08-26 Georgetown University Use of artemisinin for treating tumors induced by oncogenic viruses and for treating viral infections
US20040229938A1 (en) * 2002-10-15 2004-11-18 Elsohly Mahmoud A. Dihydroartemisinin and dihydroartemisitene dimers as anti-cancer and anti-infective agent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6930A (en) * 1990-05-07 1993-09-21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9-substituted compounds of 3α, 11α-epoxy-3,4,5,5aα,6,7,8,8a,9,11,11a-undecahydro-3β,6.alpha.,9-trimethylfurano[3,4-j][1,2]benzodioxepin,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antiprotozoal and antiviral agents
CN1077455A (zh) * 1993-03-25 1993-10-20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4位取代青蒿素类似物
WO2003035651A2 (fr) * 2001-10-26 2003-05-01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Derives de l'artemisinine, et leurs utilisations dans le traitement du paludisme
US20040058981A1 (en) * 2002-06-06 2004-03-2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ethods of using artemisinin-like compounds to prevent or delay the appearance of cancer
US20040229938A1 (en) * 2002-10-15 2004-11-18 Elsohly Mahmoud A. Dihydroartemisinin and dihydroartemisitene dimers as anti-cancer and anti-infective agents
WO2004071506A1 (en) * 2003-02-12 2004-08-26 Georgetown University Use of artemisinin for treating tumors induced by oncogenic viruses and for treating viral infect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Vol.4 No.5 1994 *
Synthesis of a novel ring contracted artemisinin derivative B. Venugopalan et al,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Vol.4 No.5 1994 *
Synthesis of a novel ring contracted artemisinin derivative B. Venugopalan et al,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Vol.4 No.5 1994;青蒿素及其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曹培国等,肿瘤防治杂志,第11卷第6期 2004;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程永浩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3卷第4期 1999 *
Synthesis of a novel ring contracted artemisinin derivative B. Venugopalan et al,Bioorganic &amp *
青蒿素及其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曹培国等,肿瘤防治杂志,第11卷第6期 2004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程永浩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3卷第4期 199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9587A (zh) 2005-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0140A (zh) 透明质酸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179967A (zh) 抗肿瘤药物组合物
CN1312157C (zh) 卤代二氢青蒿素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途
CN102727522B (zh) 由溴代双氢青蒿素和Fe2+剂组成的复方双释胶囊制剂
CN1311832C (zh) 溴代二氢青蒿素的医药用途
CN104000797A (zh) 一种含芒果苷类化合物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48939A (zh) 一类新型溴酚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药物与用途
CN101129972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3285022B (zh) 用于制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单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24353B (zh) 口服抗过敏复方药物组合物
CN1295231C (zh) 溴代二氢青蒿素
CN104161765A (zh) 桔梗皂苷d在制备抑制血管生成药物中的应用
CN106543133A (zh) 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其药物组合物
CN106474099A (zh) 丹酚酸a及其衍生物在防治高原病中的应用
CN101327215B (zh) 一种含有原小檗碱型生物碱的药物组合物
CN106554349A (zh) 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其药物组合物
CN101940585B (zh) 一种以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396435A (zh)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19991B (zh) 泽兰素在制备治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
KR20200144568A (ko) 통증 및/또는 발열을 예방 및/또는 치료하는 의약품, 조합 산물 및 그 응용
CN107823178A (zh)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尼氟酸结肠靶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287A (zh) 一种黄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CN1919223B (zh) 三七总皂苷与七叶皂苷的药物组合物
CN110384710B (zh) 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CN113546083B (zh) 治疗肺炎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ELUN PHARM IND CO., LTD., SICHUA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CHUAN KANGTE PHARMACEUTIC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611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1117

Address after: 610000 south two road, Xindu satelli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ichuan, Chengdu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No. 8, four West Road, Jinjiang Distric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ichuan, Chengdu, China

Applicant before: Sichuan Kangteneng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ichuan Xin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Assignor: Sichuan Ke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9.8.1 to 2019.7.31 contract change

Contract record no.: 200951000013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dicinal use of bromodihydroarteannui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25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91030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9.8.1 TO 2019.7.31;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SICHUAN XINYUAN PHARMAC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