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5285A - 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5285A
CN1295285A CN 00128933 CN00128933A CN1295285A CN 1295285 A CN1295285 A CN 1295285A CN 00128933 CN00128933 CN 00128933 CN 00128933 A CN00128933 A CN 00128933A CN 1295285 A CN1295285 A CN 1295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illness
presentation
medical sci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289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柳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01289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95285A/zh
Publication of CN1295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52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包括许多前端医疗站,一个各前端医疗站的支持源,和一个将前端医疗站及支持源联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支持源包括存有可用于针对病情给出治疗方案的资料的计算机脑库和许多根据需要可即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支持源联网的中医师;前端医疗站联接于若干局域网中,各局域网通过广域网与支持源相联接。本发明通过远程医疗网可实现远距离地对边远地区缺医、少医看病的病员提供中医医疗技术诊断与治疗的服务。

Description

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中医远程咨询、诊断和会诊的医疗系统。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宝库,她有着光荣而悠久的历史,以其传统和独特的治病机理和方式,为国内外众多患者所欢迎。但由于中医理论深厚,机理复杂,又特别依赖于医师的经验,致使其普及程度远不及西医。造成在边远地区或国外中医医师,尤其是高水平的名中医严重匮乏,满足不了人们对中医咨询、诊断和治疗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使得传统中医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作了一次全面的升华,通过远程医疗网可实现远距离地对边远地区缺医、少医看病的病员提供中医医疗技术诊断与治疗的服务,它能够克服全国部份地区中医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进行新型医疗就诊的模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许多前端医疗站,一个各前端医疗站的支持源,和一个将所述前端医疗站及支持源联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所述支持源包括存有可用于针对病情给出治疗方案的资料的计算机脑库和许多根据需要可即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支持源联网的中医师;所述的前端医疗站联接于若干局域网中,各局域网通过广域网与支持源相联接。
所述的计算机脑库中存有历史上的名老中医及现代医师的治疗逻辑和祖传秘方,以及中医科研成果,并按科进行分类。
所述的系统中设有用于监管控制各项技术指标功能的控制软件和在硬件线路上起屏蔽作用的“防火墙”。
所述的支持源包括一个中医控制远程医疗中心,该中心包括中医脑库、门诊、住院部、教育学院部、仪器治疗和化验中心等医疗、教育、研究设施,其硬件编成局域网作为医疗源发地;国内边远地区及国外部分地区设前端医疗站,并接入对应的远程局域网,用广域网与所述的医疗中心局域网连结起来,形成一个跨域整体远程中医医疗体系。
所述的前端医疗站设有网络传输单元、人体辅助检测治疗单元、控制交换系统单元、信息采集单元及患者在家中就诊单元;所述人体辅助检测治疗单元、患者在家中就诊单元分别接信息采集单元后接控制交换系统单元,再接网络传输单元,并通过网络传输单元接局域网。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使得传统中医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作了一次全面的划时代的超越升华。通过远程医疗网可实现远距离地对边远地区缺医、少医看病的病员提供中医医疗技术诊断与治疗的服务,它能够克服全国部份地区中医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进行新型医疗就诊的模式。如:边远地区的中医专科名医少,医疗水平较低,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有困难,为此,通过远程医疗可以求得全国大医院、名医、名方(祖传密方)的远程会诊,集中处理疑难杂症,选择科研课题,用以推动中医医疗发展,进行科研教学等,将起着不可估量作用。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利用网络化多媒体技术及网关、网桥、路由器、中继器等先进网络设备和计算机通过电信和信息处理技术,以此用来提供信息储存和处理手段以及传送有关医疗的声音、数据、文件、图片甚至包括中医诊断(问诊、望诊、闻诊、切诊),实时活动图象和彩色图象的医疗情况,甚至还包括远程会诊和对远程辅助检测而决定治疗的方案。
实施本发明技术方案,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诊断、专家会诊,医疗咨询服务,在线检查等,并将即时将检查资料进行远程传送和远程研究与开发,借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的形式而实现针对中医学的资料包括数据文本、图片和声像资料的多媒体特性和远距离会诊、视频与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以及显示,来达到远程诊断治疗目的。
本发明医疗系统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脑显示将自动脉诊仪、皮肤测试仪、数码照相机和摄像机以及相应的B超、TC、X光等成像技术和辅助医疗诊断、治疗设备把医疗门诊和中心医生诊室乃至病人的家庭联手起来从而缩小,甚至消除了地域环境限制而造成的医疗质量上的差别,医生能远在千里之外就可以作出与临床检查同样的诊断,而这一切只需几分钟,对于疑难病员的诊断以及医疗水平不够发达的边远地区的中医看病,其远程医疗的优点是无可比拟的。比如,对病人诊断通过本远程医疗系统可达到与全国中医专家进行联网会诊的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中广域网与两端局域网即中医远程医疗网的技术接口与界面网络连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系统中支持源与前端医疗站网络连接原理方块图;
图4为本发明系统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系统中前端医疗站各个硬件的节点界面组合系统示意图;
图6为前端医疗站单元连结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系统中支持源的硬件节点组合示意图;
图8为支持源的工作单元连接结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中医控制远程医疗中心即“中医学院”作为本发明系统的支持源,将中医学院内部如,中医脑库、门诊、住院部、教育学院部、仪器治疗和化验中心等所有医疗、教育、研究等设施硬件编成局域网作为医疗源发地,而将国内边远地区的医疗门诊或国外(境外)的远洋国家的合作医疗门诊也分别作为一个远程对应的局域网,并用“国际联合网”(广域网)连结起来,形成一个跨域整体远程进行中医医疗体系。
如图2所示,通过网络设备、网关、路由器、网桥、中继器等并利用电脑网络、电话网络、微波网络及卫星网络将医疗信息进行即时交换和传送,图中显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中医远程医疗不断进步起来,可实现患者个人在家中与医生或者与会诊中心的全国专家们面对面的医治、会诊、咨询、等进行治病,并且按医疗中心的治疗指令,医护人员也可进行上门治疗服务(身体检测、送药与配药等服务)。
如图3中右边部分所示,其具体过程为,病患者通过挂号,就诊→进入控制系统(实际上是进行一次登录统计程序)→接着进入门诊挂号填表手续系统,在此与支持源信息作交换传递(即支持源和前端服务器)→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复诊还是初诊,如果是则进入控制系统与前次进行比较分析后,再进入诊断,如是初诊,则直接进入诊断,通过诊断后,是否需要辅助医疗进行身体检测和化验,如果需要则进入进行检查系统→此后,再最后确诊同时将检查结果数据作为资料存档控制系统如不需要检查,则直接将医疗诊断指令下达成书面文字(方案)与治疗药方→将药方在药房内直接配方出付给患者,同时将治疗方案与药方资料返馈支持源存档或者方案中有会诊要求的,则约定安排或即时进行会诊操作。
如图3左边部分所示,为医疗支持源,作为局域网通过广域网(国际联合网络)即时与前端网进行信息传送与指令互动;即时地将患者信息与医生就诊信息及时进行会面,并由医疗脑库和控制中心决定派出所选择能适合患者的医生及所需要的药方→本系统判断是否需要会诊→如果需要,则派出或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医生→如进一步有必要时可邀请约全国名师会诊→将会诊信息传送分析系统。如不需要时,则将确诊指令直接下达为结果→通知服务器即时地传达给前端→在此同时将结果指令作为资料存档,留作患者下一次治疗时进行分析用。
如图4所示,作为远程医疗控制系统,其流程为,当病患者在网前进行看病时→视为已启动了整个控制系统→病患者的病情信息与计算机信息进行数据交换,并识别各种选择。如果患者是在咨询,则通过控制咨询系统→将医疗脑库中的内容按需要针对性直接应答给患者,如果是要求冶疗,则直接进入就诊系统,同时与控制系统中的“四诊”采集程疗系统进行比较鉴别→产生的信息将分析是否需要会诊→如需要,则与病机分析系统和专家会诊系统同时进行交换分析,进行选择、鉴定、比较→得出的方案,则下达给医疗方案系统如无需会诊,则直接将方案,显示出在医疗方案系统→问该方案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各种(或指定某种身体)检查和化验来进一步确诊并将检查后结果直接传给诊断系统,于此同时该检查系统与脑库该患者的历史治疗、检查而比较或分析。如治疗方案能够直接确定,则在药方方案中进行选择→对于是疑难杂症,所需祖传秘方及近期研制的良方,新药等(受中心脑库信息传送限制)通过分析选择后,答案将直接转送给结果系统。如无需要,则可直接将确定方案与药方结果交付诊断和打印→并由此将结果返回给患者,其结果同时进入采集系统存储、存档于脑库(支持源)。
图5为本发明系统中前端诊断各个硬件的节点界面组合系统示意图。前端作为局域网,软件内置在网络硬件中的功能缩写并为线路连结标识的参照系,本图的含义将表示患者在整个前端网进行的医疗过程中,人体信息与网络中通过电脑系统将各个硬件节点而通过传输总线而连结,并将信息通过广域网与支持源网进行各种数据的交换与传送工作的布阵示意。
图6为前端医疗单元连结工作示意图;表示在前端患者就诊过程中所接受治疗工作范围,有网络传输单元,人体辅助检测治疗单元、控制交换系统单元、信息(采集)单元及患者在家中就诊单元(咨询)。是病患者在前置端作为门诊和会诊医疗程序的写照。
图7为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中支持源的硬件节点组合示意图,同样与图5功能作用相似,只是将支持源中的专家会诊功能,名医治病范例及祖传秘方脑库,通过控制交换系统(同样以支持源出诊医生)直接与前端患者在网上进行面对面的就诊或与多位会诊医师进行面对面地会诊治疗等等功能,而且这些功能同样是通过广域网进行架桥连结成系统体系的整个线路工程和布局。
图8为本发明系统中支持源的工作单元连接结示意图。图中,将局域网和网中控制单元及支持源的中医脑库单元、会诊咨询中心单元、医学院的教学研发单元、医院里的患者住院部单元等,作为有机组合成份全部编入诊断、会诊,教学、研究、开发等系统程序、并作为中医控制远程医疗资源的汇总。成为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的一个源动力的辐射作用。
本发明系统技术方案实现流程描述
作为“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中,控制系统是驱动系统软件(程序)是内置在整个局域网(和广域网)中,并通过整体硬件的互动和数据双向转播而进行运作,具体如下:
病患者在医疗站网前看病(或咨询)将自动启动本网络系统同时作咨询或治疗的选择等信息、通过LAN医疗站网络(服务器、网关、网桥、路由器等)设备将信息即时传送到广域网(接入服务)并转送到中医远程资源网医疗中心(当然同样要经过:服务器、网关、网桥、路由器等设备),通过计算机自动应答病患者的信息要求进行就诊,通过网前计算机鼠标和脉诊仪的输入或选择和传送病人会诊要求和医生诊断的信息并及时传送到医院医生会诊和及时邀约全国名医(会员)确认会诊,并即时或者在有效日内将会诊信息传送到前端患者面前,在后方(医生)认为必要时,可指令在前置端进行各种辅助检查(如B超、TC、X光、心电图等检查)等,来进一步采集确诊信息而达到到最后确诊病患者病情的目的,随之进一步对病情的采集而确定最后下达治疗功能的药方指令,同时将治疗药方和病人治疗的结果在送达病患者的同时作为信息记录,采集回存入档,作为下一次病患者的治疗信息。
控制技术模式:
本系统为计算机电脑化的实施控制中医学,即中医学控制论。
分析系统:
1、控制中医学是以量化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电脑建立中医治病数码、表象函数、药物筛选三个主要组成部份。
2、控制中医学是以大系统分析及组合的手段来进行的建立了中医学在分析上的层次和各种不同目的下的大小系统在表象函数、病机函数等的形式被确认以后,引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逻辑分析及软件程序编制,如编码、表象函数数学模型、药物筛选模型、最优处方数学模型、药物对象的推理数学模型等等。
中医控制施治全程,我们可以用控制语言加以叙述:
①控制对象即病人。
②对控制对象进行输入及输出的检测(中医辩证施治过程、检测手段是四诊即“问、望、闻、切”)。
③逻辑分析(按中医的辩证体系进行逻辑推理)
④对策(相当于中医的处方)
⑤预卜(相当于中医的误差估计)
⑥反馈(过程的循环)
本发明中中医控制学的系统软件内容与组成:
系统软件内容包括:
1、研究人体表象输出的稳态及动态数学模型形式。
2、对中医学的病变表象在定义及命名上进行标准化,以便使这些表象的提供可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3、人体病变的识别方法。
4、建立中医各科进行诊断的病机函数和表象函数。
5、中医单病的表象概率分布及条件诊断。
6、中医的病码及变运动。
7、中医学各种辩证的综合及模型结构。
8、药物同病机或是表象函数的对应关系。
9、药物的筛选方法与设计。
10、中西药结合的诊断模型与结构。
11、中医的最优处方准则。
12、利用表象对药物进行直接处方。
13、从控制中医学研究上看,提高中医施治水平的途径。
14、中医的全病域数学研究上看,提高中医施治水平的途径。
15、控制中医学的数学模型基础。
16、中医学系统的新形式。
17、利用数学模型研究脏腑生、克关系的可能性。
18、中医学主要病变表象的处理(指脉象)
系统软件组成如下:
1、中医病型病码:
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医生是通过“四诊”不确定病人病变后的表象的,中医内科表象估计有2000个左右,它所能组合的病型相当多,但在中医文献中,对病型的记载不够注意,据有经验的老中医估计,在中医内科60种大病中可能有3000多种可以查到的病型。在临床上,医生们根据病人的表象出现情况,有时能遇到的病型是在文献中没有的。但医生们为了简化病型并照顾分析上的传统性,往往把一些有价值的病型转化到传统的并在文献上可能有记载的病型上面去,从对病型精细方面的研究来说,这样做并不一定是合理的。中医病型相法繁多,一般每种大病下面(或有几十种病型,在如何通过已知表象来合理的。准确的确定病型的问题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在这里,我们通过编码的形式来综合这一中医的实践过程,试图建立一种比较有效的病码函数(W)来分离病型同表象的关系,以便为中医的计算机自动诊断所建立强有力的支持。
2、表象函数:
中医学中的辩证,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辩证就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获得病人病变后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称为“辩证”,进而再根据中医诊断的总结,辩证的内容是利用祖国医学的巨大辩证体系(八纲、脏腑、六经、气、血、津、病因)来确定病位、病性、病期、病因四个主要内容,而这些辩证体系都有明确地叙述,它们的综合内容完全可以由表象、表热、表实、里寒、里虚、里实……等等(以上为八纲辩证);风热、风寒、寒湿、湿热、凉燥……等等(以上的病因辩证);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等等(以上为脏腑辩证)。
在确定这些由辩证体系,抽象出来的辩证名词以后,并把它们各自所属表象列出来,这些分别的内容,我们以表象函数命名。由于控制中医学在结构以及任务上需要在不同表象函数中,我们建立它的计算机模式,并确定了计算单位。中医的辩证诊断以及推理进入“量化”的行例,而对一个固定的病型来说(或是说它有确切的表象),它可以由表象函数的具体数量加以约束,不同的病型在各个表象函数的数字上,是各不相同的。就是这一处理把五大辩证体系纳入了一个新的控制理性信纸计算体系,病机分析过去为概论之谈,现在有了比较具体形式,可以这样说,表象函数是控制中医学的核心,也是进行药物筛选的依据。
2、药物筛选:
医生对病人的诊断,目的是为了治好病人的病,只有诊断而没有合理的处方,则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辩证施治过程。
中医的种类繁多,常用的中药接近700余种,按前面所定义的表象函数加以分类,治病的过程就是“药物”拉表象过程,病人吃了医生的方剂以后,病变后的表象消失了,病人就痊愈。由于建立了可以衡量人体病变后状态输出(表象)计算方法,确定了可以描述病机程度的表象函数,其后建立了药物筛选的全部理性信纸计算体系就有了可能;如果用的药物已知,它的用量也有记载,则在搜集了较多有效病案的条件下,可以利用数学的公式进行药物筛选,以便确定每一种药对其相应的表象函数,其后即可建立药物全部优化筛选程序,这样不仅加快了药物筛选速度,同时也提高了中医医疗水平,医生在进行“四诊”检查时,利用这种技术拟定的处方当然可以和老中医的处方相比了。
支持源与前端工作技术形态;
一、前端门诊工作技术形态:
本前置医疗端口(门诊)是以最大限度地准确无误地发挥其中医诊断的特点的软件程序而设计为多通道信息采集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PC并连扩展外围电路联接自动脉学诊断仪、皮肤测试仪、自动跟踪摄像设备、B超检测仪、心电图、脑电图、TC成象仪、X光成象仪等作为辅助医疗器材组成,由电脑主机输入模块和电脑键盘、鼠标、自动脉学诊断仪等等为主体,在助理中医的监护下,将病人的有关病情与检查资料和后方中医中心的医生进行面对面地诊断并实时地分析、会诊、对比,并即时将中心诊断远程传送打印处方给前端门诊病人。成为病源病情、病历的采集及诊断、治疗方案、医治方法、治疗结果、治疗药方等等传送实施(配药)的各种功能的界面与台棹。
二、中医控制医疗源中心工作技术形态。
中医控制远程医疗中心系统是实施中医远程医疗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控制系统又是关健所在,由于目前已是因特网时代,本系统可设计构成专用计算机网络,中医将控制医疗“中心”和前端医疗“门诊”均可视为“LAW”局域网,由“WAN”广域网作远程空中衍接,通过线路ISDN或DDN专线将病人就诊情况直转传送到“中心”医生的台桌上即电脑的显示屏面上,并将各种采集数据同时即时传到,使医生通过前端就诊设备与模块和电脑传杆器直接传送病人的病情及资料,即时进行下达治疗方案和处方的指令,以及可决定申请“中心”召集本中心会诊或区域或全国名老、中医或调用脑库名中医治疗逻辑及祖传秘方进行、分析、比较、诊断而进行处方,为达到控制作用和避免医疗差错及其它干忧,则在专门控制系统中设立线路屏敞“防火墙”软件成为高度专业化及监控作用的医疗网络,以保证对病患者治疗中的医疗各种数据及病人信息在远程进行传输过程中能够控制其准确、无误地输送与传递。
按着控制中医学模拟而编辑的软件,程序是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效力的关健。本远程医疗系统为了“准确、可靠、迅速”等目的而设计中心与端点的控制系统即是控制论的应用,从而①实现了一个医生同时可对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进行看病治疗,也实现了一个病人可以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优秀医生中挑选较为认可满意的医生进行予约治疗。②对病人可进行跟踪到底的治疗方式,提高了中医对病人的治疗效果,病人无论在何地方,只要愿意可在任何地方,随时与约定的医生就诊治疗。③严格控制医生对病人的处方监督管理及祖传秘方的管理。④严格对病人治疗进展的随机控制使得医生能精心治疗,病人安心治病。⑤可对所有的医生治疗进行研究、评估和审验药方等各项的分析、归档、归纳等统计工作。促进治疗效率,规范医疗制度,健康发展中医学。⑥中医控制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其计算机的诊断和处方在科学性、可靠性、方便性等方面赶上和超过那种传统的提供有经验的老中医本人的医疗水平,无疑也大大超过传统式中医治病的效果和效力。
现将编制本发明系统软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介绍如下:
中医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一)人体的信息输出、输入及数学分析格式
我们将人体的信息输入及输出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表达,这里我们用x1、x2、…xn来表示,写出x1、x2、xn;u1、u2、…um的可能存在非线性数学关系式:
x1=f1(x2、x3…xn;u1、u2、…um)
x2=f2(x1、x3…xn;u1、u2、…um)
xn=fn(x2、x3…xn-1;u1、u2、…um)     1-1
在公式1-1中,说明每个输出xi都同其它的输出xj(i≠j,j=1、2、…n)和全部输入发生关系,至于这种关系是何种非线性形式,从系统分析上来说并不是重的。非线性关系所处理的统计规律应用较广,但只要知道系统的平衡点(标称点,正常值……)把公式1-1化为线性形式,在效果上仍保持可以实用的精度,现从公式1-1的一般形式出发,在
Figure 0012893300151
所表示的域内展成为线性形式。以:来确定公式1-1进行线性化展开的标称点,它满点:
Figure 0012893300153
当人体的状态由 正常态进入病态以后,公式1-1可以在X0及U0所描述的域内展成为线性函数,其形式是:
Figure 0012893300155
为了书写上的方便,X1U0表示正常态,再以0表示,又有:
Figure 0012893300162
我们可以对公式1-1的其它n-1个进行相同的处理,则可以描述n个状态偏离的 (i=1、2、…n)线性形式是:
Figure 0012893300164
再设所以这时公式1-3的简化形式是:         1-4
△x1=a12△x2+a13△x3+…a1n△xn
    +b11△u1+b12△u2+…b1m△um
△x2=a21△x1+a23△x3+…a2n△xn
    +b21△u1+b22△u2+…b2m△um
△xn=an1△x1+an2△x2+…ann-1△xn-1+bn1+△u1
    +bn2△u2+…bmm△um
对公式1-4进行移项整理,属于输出状态变化的△xi(i=1、2、…n)放在左边,而将输入的偏离△ui(i=1、2、…m)项都放在等式右边,并写成矩阵形式:
Figure 0012893300172
再设:这时公式1-5a的矩阵形式是:
A△X=B△U    1-5b
由于矩阵A是n×n维方阵,如果公式1-5a中的aij·bij系数为已知,那么当△U有所改变时,可以利用公式1-5b结构求到△X的具体数值,根据矩阵A可以直接求逆的特点,△X的解式是:
△X=A-1B△U=F△U
A-1称为矩阵A的逆,为了对致病因子进入人体后的系统分析,我们暂设矩阵F的元素fij(i=1、2、…n;j=1、2…m)为已知,则△xi(i=1、2、…n)的解式方程组是:
根据公式1-7的结构知道,输出△Xi是输入△Ui(i=1、2…m)线性组合函数,来分析人体的输入,它包括许多方面,在人体没有病变情况下,人体输入是生活中所必须的物质,如食品、水、空气等;当人体有了病变以后,人的胃口发生了变化,食量大减,需要的水量有增也有减。这些变化大夫们一般是不加考虑的,按中医的施治规律来说,病因辩证中的内容是大夫们所认为的致病因素。近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医的致病因子包括许多方面,它同西医学所讨论的内容有相仿之处,所区别的是衡量这些致病因子的手段不同。
中医将人体输入的致病因子叫六淫七情。所谓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可以把六淫视为物理性质的致病因子。七情是喜、怒、哀、忧、悲、恐、惊。这相当于精神性质的致病因子。跌打、损、伤是机械性质的致病的因子。虫、积、疫是物性质的致病因子,毒是化学性致病因子。
在中医学中,一般把人体的正常输入的基值不加考虑,如果我们将x1、x2、…xn;u1、u2…um的数值忽略,这时公式1-7的形式可以化为:公式1-8中的x1、x2、…xn就是中医中表象的数值,现在假设x1、x2、…xn的表示形式或是计算机方法为已知,则x1、x2、…xn的计算机形式可以由公式1-8所决定。但是x1、x2、…xn在中医学采有概念方法,有者为1无者为0,一组表象组合成一种病型,如果致病因子只有一种,并用ui表示,所出现的表象只有x1、x2、x3、x4又有:
Figure 0012893300192
如果用表象的线性组合来拟构一种当x1、x2、x3、x4出现后的病码或病型值,又有:a1x1+a2x2+a3x3+a4x4=(a1f1j+a2f2j+a3f3j+a4f4j)uj=Dj    1-10
所以说,今后我们可以用线性方法来拟定中医学辩证施治中的各种关系,Dj的定义,可以根据中医学的传统规定命名。
(二)病机分析
中医施治是十分重视病机分析的,在大夫的诊断过程中,只要确定了病机,用药是有对应关系的。《内经》中提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在设计病域病机时,所收集的表象应按主次排队,下面结合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十五个病机进行分析。
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土焦气机不利、中焦气机不利、下焦气机不利经常见到,《温病条辩》中提到:“湿自外来,上焦气分受之”,可以出现上焦气机不利的表象;《温热经纬》里提到:“湿热互结,……阻中焦气分而然”,则又可出现中焦气机不利。“肠道结滞、腑失通降”的病变,往往在下焦气机不利的表象中出现。以上三种上、中、下焦气机不利的表象个数和大夫给予分值的关系,从下表可以看出。
为了说这个表象病机存在关系的拟定手续,在上焦气机不利中表象的排队是脉弦、胸闷、胸部痞满、胸胁满闷、胸闷痛,自然看出胸闷痛表象比胸闷较为严重。在赋值方面,不能把排队号1、2、3、4、5视为成立病机的分值,因这里有病机存在的条件问题,按大夫的经验,脉弦出现,不能诊断为上焦气机不利,也就是说它的影响还不足以使病机成立。但当胸闷出现后,大夫认为仅此就可确诊上焦气机不利,而在排队上大于胸闷的
Figure 0012893300201
各个都可以使病机成立,15这个数值成立确定上焦气机不利的条件。
14、15、16、17、18这五个数是凑合成的,为了分析上的方便,在下面把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其它十三个病机同表象以及赋值的资料,以上表的形式给出。符号 x 5 3 ( x 15 ) 说明两种符号 x 5 3 及x15等价。另外在所给出的15个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机中,有特征表象,它是为特别用药而给定的。
为了对病机表有所了解,我们在15个病机中找一个有代表性的湿热流注肠道病机的分值加以说明,它有10个表象,病机成立的条件是15,也就是说,小便以浑浊
Figure 0012893300204
出现便可以湿热流注肠道的病机成立。如果在这10个表象中,研究它出现的可能性,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排列分析才有可能,中医大夫提出的分值是以经验来进行的,其依据是认为这种排列只要表象分值组合大于15,都可以决定病机,如 x 2 6 ( 3 ) + x 3 6 ( 4 ) + x 4 6 ( 5 ) + x 5 6 ( 6 ) = 18 , 可以认为病机成立。现在以二个表象组合的病机相关组合矩阵进行分析,可以有较清楚的组合方法被引出来。设:
Figure 0012893300211
相关组合矩阵的定义用:AA’公式进行,但XX’是对称的 ( x I j x e m = x e m x I j ) , ( x I j ) 2 本身又不是双表象组合,真正具有组合要求的是矩阵对角线的右上方部分。现在从分值上来考虑,又有:
XX’=AA’   2-2在XX’中, x i j x e m = a i e + a e m , 所以又有:
Figure 0012893300214
可以看出,在公式2-3中,只有用虚线围起的部分是病机存在的,当然还可以把这种方法推广到三表象、四表象的联合分析中去。
Figure 0012893300221
(三)病机诊断函数的建立
中医大夫的实践经验每人都有一些,尤其是老中医,但按上述形式排队及赋值方法是不习惯的,需要同从事模型的人员合作来完成。前面15个急性细菌性痢疾病机函数,有118个表象,这种痢疾平均表象有8-10个,现在可以看出从理论上组合多少种病型。由下式计算。
病型数量(可能出现的) N = n 2 2 - 8 × n
n是表象的个数,以n=118,求出N的数值是6018种,这里指的成熟期病型。如果把派生的病和发育阶段的病型也算在内,它需要用〔n-(8-10)〕!来计算。为了书写方便,在前面的表格中,我们把不同病机的表象的代号 x I j ( x m ) 都事先决定了,现在就是利用这些数据,建立各种病机的计算方法,现以线性形式加以描述。 x I j 的计算仍采用出现为1不出现为0的方式。
如以上焦气机不利病机定为 f 1 ′ , 利用分值来计算诊断f1的数值公式是;
Figure 0012893300226
设:
Figure 0012893300231
为了今后书写方便,我们都f1、f3…f15化成公式2-5形式,这里简化如同f1的形式一样,下面分别写出f2、f3…f15的线性结构。
Figure 0012893300232
在f2中,把特征表象(x13)另行处理,又有: f 2 ′ = A 2 ′ X 2 ′ - - - - - - - - - - - - - - - - - 2 - 6 再设:
Figure 0012893300234
能够表示特征表象中气机不利函数f2 f 2 2 = A 2 2 X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7
可以看出,在有特征表象的病机中,要用两个函数来完成。3.f3(下焦气不利)设:A3=(14、15、16、17、18、19、20)
Figure 0012893300236
下焦气机不利的(无特征表象部分)病机函数f3 f 3 ′ = A 3 ′ X 3 ′ - - - - 2 - 8 如设: 属于诊断有特征处理的病机函数f3是: f 3 2 = A 3 2 X 3 2 - - - - 2 - 9 4.f4(湿热在肠,腐伤气血)设: 用于诊断湿热在肠、腐伤气血的病机函数(不包括特征表象部分)
Figure 0012893300241
f 4 ′ = A 4 ′ X 4 ′ - - - - - - - 2 - 10 再设:
Figure 0012893300243
专用于诊断有特征表象的病机函数是: f 4 2 = A 4 2 X 4 2 - - - - - - - - 2 - 11 5 .f5(湿热下注肠道)无特征表象部分f5是: f 5 ′ = A 5 ′ X 5 ′ - - - - 2 - 12 这里: 特征征表象诊断部分是: f 5 2 = A 5 2 X 5 2 - - - - - - - 2 - 13 这里:
Figure 0012893300249
6.f6(湿浊流注肠道)
设无特征表象部分的病机函数是:
Figure 00128933002410
7.f7(肝木乘脾,运化失司)8.f8(湿热上犯) f 8 ′ ( 无特征表象病机函数部分)的形式:
Figure 00128933002413
Figure 00128933002414
9.f9(风寒客表)10.f10(风热袭卫)
Figure 0012893300252
f 10 2 (特征病机表象部分)=A10X10    2-20
Figure 0012893300254
11.f11(热邪壅盛) f 11 2 (特征病机表象部分)=A11X11    2-22
Figure 0012893300257
12.f12(热盛伤津) f 12 ′ (无特征病机表象部分)= A 12 ′ X 12 ′ 2-23
Figure 00128933002510
f 12 2 (特征病机表象部分)= A 12 2 X 12 2 2-2413.f13(食滞胃肠)14.f14(湿困脾胃) f 14 ′ (无特征病机表象部分)= A 14 ′ X 14 ′ 2-26
Figure 00128933002517
f 14 2 (特征病机表象部分)= A 14 2 X 14 2 2-2715.f15(湿留经络) f 15 ′ (无特征病机表象部分)= A 15 ′ X 15 ′ 2-28
Figure 0012893300266
f 15 2 (特征病机表象部分)= A 15 2 X 15 2 2-29
Figure 0012893300269
这样就把15个病机函数分两种形式(无特征表象,有特征病机表象部分)处理了。分为两种的理由是因用药不同而必须分开。在以上的形式中,可以用fi(i=1、2、…15)表示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机表象函数,fi(i=1、2、…15;j=1、2)表示15个病机表象函数中无特征表象(j=1)及有特征表象(j=2)X型。则又有: A i j 称为fi病机函数中无特征表象部分的分值行阵; X i ′ 为相应于 A i ′ 的表象列向量; A i 2 称为fi的有特征表象部分的分值行阵; A i 1 为相应于 A j 2 的表象列向量。
可以看出,从公式2-5到公式2-29的结果,已把列表的急性痢疾的大夫总结化为病机线性数学形式,其应用特药物配合介绍后再相联系。(四)病机处方
一个单位从事控制中医学的研究,往往由于人力、物力不足,药物筛选工作无法开展,在这种情况下,用病机对应组方的办法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只能是模拟中医大夫的诊断及处方,并不能在研究中大幅度提高中医的最佳疗效。
前面已将急性细菌性痢疾的15个病机函数以及其模型结构拟定出来,对应于不同的病机函数fi(i=1、2、…15),在处方上应用等价的用药形式,现假设在fi中用了nj种药物,并规定了每剂中所用的克数,当用L1、L2…Lni来表示药物u1、u2、…uni的克数时,病机处方组成Ui用以下数学形式描述:
Ui=L1u1+L2u2+…LniUni    2-31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15个病机函数分成两组,其一是没有特征表象部分的病机函数 f i ′ (i=1、2、…15)。其二是专为处理特征表象部分的病机函数 相对应。
Figure 0012893300273
Figure 0012893300274
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
Figure 0012893300275
是已知的,下面根据不同的 (i=1、2、…15)的形式,给出用药线性组合公式:
Figure 0012893300277
(瓜蒌、杏仁)’    2-34
Figure 0012893300278
=(赤芍、厚朴、枳壳)’(川楝子、玄胡)’    2-35
Figure 0012893300281
=(赤芍、广木香、大白)
Figure 0012893300282
(大黄、枳实)’    2-36
Figure 0012893300283
=(黄连、黄芩、白头翁)’在 f 4 2 中,有三种特征表象,要进行三种处理:
Figure 0012893300285
=(六一散、黄柏、黄连)’
Figure 0012893300286
=(银花炭、秦皮)’
Figure 0012893300287
(槐花)    2-37=(黄连、黄芩、滑石)’
Figure 0012893300289
(一号表示必须不用药物)=(马齿苋、白头翁)’    2-38
Figure 0012893300291
=(苡仁、霍香、苍术)’    2-39=(白芍、白术、防风、黄连)’    2-40=(竹茹、法半夏)=(黄连、苏叶、白头翁)’=(石连子、枳壳、白头翁)’
Figure 0012893300296
=(石斛、甘草、沙参、黄连)    2-41
Figure 0012893300301
Figure 0012893300302
=(大青叶、桔梗)’
Figure 0012893300303
=(连翘、青蒿、黄芩)’
Figure 0012893300305
=(广犀角、银花)    2-44=(银花、花粉)’=(石膏、知母)    2-45
Figure 0012893300314
=(苡仁、霍香、苍术)    2-47=(佩兰叶、苡仁)
Figure 0012893300316
=(苡仁、霍香、苍术)’=(秦艽、大豆卷)’    2-48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病机fi(i=1、2、…15,i=1、2)同处方准则Wi联系起来了。要这里加入更多的特征或限制,那是方便的。如何使用这些关系,只要按病机存在条件为15时,相对的处方就应该采用。例如:当 f 1 ′ = A 1 ′ X 1 ′ ≥ 15 处方是
其它情况可以仿上推出。由于控制中医学是借电子计算机来实现的,由程序设计人员完成的工作,这里就不讲了。

Claims (5)

1、一种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许多前端医疗站,一个各前端医疗站的支持源,和一个将所述前端医疗站及支持源联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所述支持源包括存有可用于针对病情给出治疗方案的资料的计算机脑库和许多根据需要可即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支持源联网的中医师;所述的前端医疗站联接于若干局域网中,各局域网通过广域网与支持源相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脑库中存有历史上的名老中医及现代医师的治疗逻辑和祖传秘方,以及中医科研成果,并按科进行分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中设有用于监管控制各项技术指标功能的控制软件和在硬件线路上起屏蔽作用的“防火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持源包括一个中医控制远程医疗中心,该中心包括中医脑库、门诊、住院部、教育学院部、仪器治疗和化验中心等医疗、教育、研究设施,其硬件编成局域网作为医疗源发地;国内边远地区及国外部分地区设前端医疗站,并接入对应的远程局域网,用广域网与所述的医疗中心局域网连结起来,形成一个跨域整体远程中医医疗体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医疗站设有网络传输单元、人体辅助检测治疗单元、控制交换系统单元、信息采集单元及患者在家中就诊单元;所述人体辅助检测治疗单元、患者在家中就诊单元分别接信息采集单元后接控制交换系统单元,再接网络传输单元,并通过网络传输单元接局域网。
CN 00128933 2000-09-13 2000-09-13 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 Pending CN12952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28933 CN1295285A (zh) 2000-09-13 2000-09-13 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28933 CN1295285A (zh) 2000-09-13 2000-09-13 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5285A true CN1295285A (zh) 2001-05-16

Family

ID=4593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28933 Pending CN1295285A (zh) 2000-09-13 2000-09-13 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95285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5985C (zh) * 2005-11-16 2008-01-30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多点寻址获取医学图像交互式网络会诊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446243A (zh) * 2010-10-08 2012-05-09 深圳Tcl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医疗诊断系统以及诊断方法
WO2012100755A1 (zh) * 2011-01-24 2012-08-02 Ruan Gang 一种身心诊治模式
CN102654890A (zh) * 2011-01-24 2012-09-05 阮刚 一种新型的诊病和调节健康平台的方法、流程及装置
CN103455695A (zh) * 2012-05-29 2013-12-18 王永湉 健康监护装置和方法
CN106210125A (zh) * 2016-08-03 2016-12-07 杨明志 一种互联网中医诊疗系统
CN107550460A (zh) * 2017-08-18 2018-01-09 邹毅 基于移动医疗和远程脉诊器及线下门诊的医疗方法
CN109599174A (zh) * 2018-11-15 2019-04-09 李慧 远程医疗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5985C (zh) * 2005-11-16 2008-01-30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多点寻址获取医学图像交互式网络会诊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446243A (zh) * 2010-10-08 2012-05-09 深圳Tcl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医疗诊断系统以及诊断方法
WO2012100755A1 (zh) * 2011-01-24 2012-08-02 Ruan Gang 一种身心诊治模式
CN102654890A (zh) * 2011-01-24 2012-09-05 阮刚 一种新型的诊病和调节健康平台的方法、流程及装置
CN103455695A (zh) * 2012-05-29 2013-12-18 王永湉 健康监护装置和方法
CN106210125A (zh) * 2016-08-03 2016-12-07 杨明志 一种互联网中医诊疗系统
CN107550460A (zh) * 2017-08-18 2018-01-09 邹毅 基于移动医疗和远程脉诊器及线下门诊的医疗方法
CN109599174A (zh) * 2018-11-15 2019-04-09 李慧 远程医疗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l Carmen Ortega-Navas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as a tool for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CN107066814A (zh) 一种基于望闻问切协同的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Wienert et al. What are digital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First steps toward a definition and an intervention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KR20050085711A (ko) 데이터 저장소와의 상호작용 제어방법 및 제어 시스템과,컴퓨터
KR20050084394A (ko) 컴퓨터 보조 방법
Wang et al. Sexual healthcare for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palliative care: a narrative review
DE102007026802A1 (de) Systeme und Verfahren zur Identifizierung von Kandidaten für eine klinische Studie
CN107085660A (zh) 分布式实时医疗诊断系统
CN1295285A (zh) 中医控制远程医疗系统
Nasiri et al. Application of Orem's theory‐based caring programs among chronically ill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Tzelios et al. Using digital chatbots to close gaps in healthcare acces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ta et 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al health care: Attitudes of dental professionals on the use of teledentistry in Turkey
CN110111862A (zh) 信息平台
Talozzi et al. Latent disconnectome prediction of long-term cognitive symptoms in stroke
Bailey Jr Out of the black box: Expansion of a theory-based intervention to self-manage the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active surveillance (AS) for prostate cancer
Rangasamy et al. Role of telemedicine in health care system: a review
Zhu et al. RETRACTED: Image recognition of CT diagnosis for cholangiocarcinoma treatment based on FPGA processor and neural network
Langenberg Implementation of an electronic patient data management system (PDMS) o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CN109961845A (zh) 数据共享系统
Gatabazi et al. Multiple events model for the infant mortality at Kigali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US20220285026A1 (en) Applying non-real time and non-user attended algorithms to the stored non-imaging data and existing imaging data to obtain a dental diagnosis
Ekvall Telepractice in Speech and Language Pathology: An Investigation into its Effectiveness and Potential Barrier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edicine: Harmonizing the Two Approaches: a Report of the Consultation Meeting o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edicine: Harmonizing the Two Approaches, 22-26 November 1999, Beijing, China
Zancan Teeth number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decayed teeth in panoramic radiographs throug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Palma Taking charge of cancer: What you need to know to get the best trea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