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3971A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93971A CN1293971A CN 00131558 CN00131558A CN1293971A CN 1293971 A CN1293971 A CN 1293971A CN 00131558 CN00131558 CN 00131558 CN 00131558 A CN00131558 A CN 00131558A CN 1293971 A CN1293971 A CN 12939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gets
- intermediate products
- apoplexy
- medic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它由红参、三七、当归、鸡血藤、丹参、红花、银杏叶、山楂、菊花、石决明、何首乌、石菖蒲、葛根等十三味中药按照中医药理论科学配制而成,其生产方法是将上述药物利用醇提、水提等现代制药生产工艺制成胶囊剂或颗粒剂、口服液、片剂。该药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熄风豁痰之功效,能抑制、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抑制高胆固醇与高血脂、通血脉溶血栓、抗脑血管老化等功效,主治缺血性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经络之气虚血瘀证、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也可用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之早期,疗效显著,治疗病谱宽,且标本兼治。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特别是涉及治疗中经络中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塞,可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种,它们是由于支配脑部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使管腔变窄,加上血流缓慢、血粘增高、血液凝集性改变、血栓等导致脑局部血管阻塞,使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减少而缺血造成脑功能障碍。出血性中风主要病因与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临床医疗中缺血性中风(脑梗塞)较多见,约占中风发病的80%,其中又以脑血栓形成病最为多见,约占中风发病的50-60%;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发病的20%,以高血压脑出血为多见。此外,人们还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划为缺血性中风范围,小中风是中风的先兆症或中风的早期症状,临床研究表明约有30%的小中风患者在三年内可发生完全性中风。小中风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中风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
我国传统中医对中风的治疗有很多论著,也记载了不少治疗中风的中药方剂,这些方剂根据中风的不同病症而有所不同,是我国中医药宝库重要组成之一。现代中医理论也在充分总结、挖掘和利用古代中医学说,许多内科学论著也提出了大量的中医治疗中风的方法和药物,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医内科急症诊治》(黄星垣主编),就介绍了从古流传下来的针对风痰入络、风阳上扰、闭证、脱证后遗症的一些方剂,对中医治疗中风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今年来一些药厂和中医药研究部门也推出了一些治疗中风的中成药,如溶栓胶囊、安神补脑液、醒脑静注射液等,但这些中药有的价格较高,病人难以接受,有的针对性不强,疗效不如人意,只起辅助治疗作用。
中国专利也公开了一些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如88108069,公开了以黄芪、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红花为原料的药方;93100576公开了以丹参、川芎、当归、红花、鸡血藤、威灵仙、蛇筋草、忍冬藤、川牛膝、川木瓜、地龙、僵蚕、土鳖虫、金竭、蜈蚣、桃仁、茺蔚子、金钱白花舌等为原料的治疗中风的药物;93106630也公开了以葛根、石菖蒲、胆星、天竺黄、远志、郁金、石斛、川贝、防风、水蛭、山楂、白附子、半夏、天麻、僵蚕、羌活、珍珠母、化橘红、黄连、海藻、冰片、三七、熟地黄、枸杞子、山药为原料的治疗中风的药物;95112187公开了以冬桑叶、菊花、丹参、生山楂、葛根、何首乌、枸杞子、木灵芝、明天麻、草决明为原料的治疗中风的药物。上述公开的这些药物有的成分太复杂,需要几十种中药进行组合,有的成本过高,有的疗效不够显著,因而其推广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中风病病因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组方不复杂、价格适中、对脑缺血即脑栓塞性中风以及恢复期之中经络气虚血瘀证、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有显著疗效的中成药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人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从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出发,经过多年研究,筛选了几十种中药方剂,反复比较,从中精选出一些药物并组方,进行了药效学、药理学、以及临床等研究实验,最终发明了一种疗效好、药源广泛、价格适中、生产工艺先进可行的中成药,其原料的主要活性成份和重量含量如下:红 参 6.05~15.8 三 七 8.95~10.08 当 归 5.12~8.34鸡血藤 7.76~8.97 丹 参 8.01~11.3 红 花 5.18~8.84银杏叶 8.87~10.11 山 楂 7.76~8.55 菊 花 5.78~6.89石决明 5.80~6.53 何首乌 7.77~8.84 石菖蒲 5.03~5.74葛 根 7.56~8.65
上述中药可以从《中国药典》和其它中药手册中查到其别名、拉丁名以及产地、用法,为了了解本发明治疗疾病的机理,现对处方中各味中药的功效及其在处方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益血,安神定志;三七补益气血,化痰通脉;二药合用补气生血、化瘀通脉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当归补血活血,为治血虚血滞之要药,丹参味苦微寒,活血养血,散瘀通经,清心安神;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经活络;银杏叶活血化瘀、山楂生用行气结、散瘀血,上药合用,共助君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共为臣药。菊花清肝火、平肝阳、熄肝风;石决明味咸性寒,清肝益阴,平肝潜阳;何首乌制用,补肝肾、益精血、滋阴抑阳;石菖蒲豁痰开窍、醒神健脑。四药合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豁痰开窍为佐药。葛根监制红参之温燥,又能升发清阳,与菊花、石决明共奏升清降浊之功效,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气虚可补,瘀血可散,风痰可祛,共成益气活血,熄风豁痰,化瘀通络,标本兼治之功。
上述组合物可以作为中医院治疗中风病的处方,供病人煎汤服用;更适合现代制药企业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等药剂学上的任何剂型,具体生产方法如下:
1、胶囊剂的生产方法:
(1)取红参、三七总量的1/2~4/5混合粉碎,过80目筛,用110-120℃热
压蒸汽灭菌10-30分钟,得中间产品A;
(2)取剩余的红参、三七与全部的银杏叶、丹参,用体积比浓度55-70%
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醇提部分
B;
(3)将上述醇提后的药渣与当归、鸡血藤、石菖蒲、红花、菊花、石决
明、何首乌、葛根、山楂一起加5-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3小
时,得水提部分C;
(4)将B和C混合浓缩,得相对密度1.05-1.20/55-60℃的流浸膏,喷雾
干燥,得中间产品干膏粉D;
(5)取中间产品A和D与适量辅料混匀,制粒,装胶囊,铝箔包装,分
装,得成品胶囊剂。
2、颗粒剂生产方法:
(1)取全部的红参、三七、银杏叶、丹参,用体积比浓度55-70%的乙醇
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醇提部分B1;
(2)将上述醇提后的药渣与当归、鸡血藤、石菖蒲、红花、菊花、
石决明、何首乌、葛根、山楂一起加5-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
3小时,得水提部分C1;
(3)将B1和C1混合浓缩,得相对密度1.05-1.20/55-60℃的中间产品流
浸膏D1;
(4)取中间产品D1与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分装,得成品颗粒剂。
3、口服液生产方法:
(1)取全部的红参、三七、银杏叶、丹参,用体积比浓度55-70%的乙醇
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醇提部分B2;
(2)将上述醇提后的药渣与当归、鸡血藤、石菖蒲、红花、菊花、石决
明、何首乌、葛根、山楂一起加5-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3小
时,得水提部分C2;
(3)将B2和C2混合浓缩,得相对密度1.05-1.20/55-60℃的中间产品流
浸膏D2;
(4)取中间产品D2,加入适量糖浆或蜂蜜混匀,灭菌,灌装,再灭菌,
得成品口服液。
4、片剂生产方法:
(1)取全部的红参、三七、银杏叶、丹参,用体积比浓度48-70%的乙醇
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醇提部分B3;
(2)将上述醇提后的药渣与当归、鸡血藤、石菖蒲、红花、菊花、石决
明、何首乌、葛根、山楂一起加5-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3小
时,得水提部分C3;
(3)将B3和C3混合浓缩,得相对密度1.05-1.20/55-60℃的中间产品流
浸膏D3;
(4)取中间产品D3与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压片,包装,得成品片剂。
服用方法:
胶囊剂,每天三次,每次2粒,每粒0.5克;颗粒剂,每天三次,每次1袋,每袋7克;口服液,每天三次,每次10ml;片剂,每天三次,每次2~3片,每片0.3克。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1、本发明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优选了上述中药,加以科学配伍、制作,使各药物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协同作用,诸药合用,气虚可补,瘀血可散,风痰可祛,平肝潜阳,共奏益气活血、熄风豁痰、化瘀通络、标本兼治之功效。2、经临床验证,本发明能抑制、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抑制高胆固醇与高血脂,通血脉溶血栓,消梗塞化高粘血,抗血小板凝聚异常,降高血压,能改善脑血管代谢功能,抗脑血管硬化,改善血行,活化脑细胞与脑功能,可用于中风先兆症、中风后遗症、胸痹,也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粘血症、高脂血症等,治疗病谱宽,针对性强,疗效显著。3、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本发明具有减轻缺血性脑组织的病变,降低脑组织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及脑组织的含水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增加脑血流量及供氧量,降低血清脂质、血糖浓度等功能。4、原料易得,组方科学,生产工艺先进,可操作性强,产品价格适中,适合工业化生产。5、生产中根据各味中药的有效成分性质及制剂要求,采用或醇提,或水提,或粉碎及相应的灭菌方法的生产工艺,因而产品有效成分含量高,且不易变质,保存期长。6、本发明的产品急性毒性研究及长期毒性研究的结果表明,按拟用日剂量和疗程使用本发明产品是安全的。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称取以下中药成分(单位:g):红参 6 三七 9.0 当归 5.5 鸡血藤 7.8丹参 8.5 红花 5.5 银杏叶 9.0 山楂 7.8菊花 6.0 石决明 5.9 何首乌 7.5 石菖蒲 5.1葛根 7.6其生产步骤为:1、取红参4g,三七6g,粉碎,过80目筛,灭菌得中间产品A;2、剩余的红参2g,三七3g与银杏叶9.0g,丹参8.5g用4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醇提液回收乙醇得中间产品B;3、醇提部分的药渣与当归5.5g、鸡血藤7.8g、红花5.5g、山楂7.8g、菊花6.0g、石决明5.9g、何首乌7.5g、石菖蒲5.1g、葛根7.6g等九味药材一起加5倍量水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得提取液,与B部分混合,浓缩,得流浸膏,喷雾干燥,得中间产品干膏C;4、取中间产品A、C,混合制粒,用胶囊分装,再用铝箔包装得成品,产品名称为“三金脑脉泰胶囊”。实施例二:称取以下中药成分:(单位:g)红参 8 三七 10 当归 6 鸡血藤 8.2丹参 9.2 红花 5.8 银杏叶 9.5 山楂 8.1菊花 6.6 石决明 6.6 何首乌 8.0 石菖蒲 5.5葛根 7.9其生产工艺流程为:1、取全部红参8g,三七10g与银杏叶9.5g,丹参9.2g用4.5倍量60%的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醇提液回收乙醇得中间产品B1;2、醇提部分的药渣与当归6g、鸡血藤8.2g、红花5.8g、山楂8.1g、菊花6.6g、石决明6.6g、何首乌8.0g、石菖蒲5.5g、葛根7.9g等九味药材一起加8倍量水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得提取液,与B部分混合,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05~1.20/55-60℃的流浸膏C1;3、取中间产品流浸膏C1,与适量辅料混合制粒,分装,包装得成品,产品名称为“三金脑脉泰颗粒”。实施例三:称取以下中药成分:(单位:g)红参 10 三七 8 当归 7 鸡血藤 8.5丹参 10.2 红花 6.5 银杏叶 10 山楂 8.2菊花 6.5 石决明 6.2 何首乌 8.5 石菖蒲 5.3葛根 8.3其生产工艺流程为:1、取全部红参10g,三七8g与银杏叶10g,丹参10.2g用7倍量50%的乙醇回流提取2~3小时,醇提液回收乙醇得中间产品B2;2、醇提部分的药渣与当归7g、鸡血藤8.5g、红花6.5g、山楂8.2g、菊花6.5g、石决明6.2g、何首乌8.5g、石菖蒲5.3g、葛根8.3g等九味药材一起加8倍量水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得提取液,与B部分混合,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05~1.20/55-60℃的流浸膏C2;3、取中间产品流浸膏C2,加入适量糖浆或蜂蜜混匀,灭菌,分装,再灭菌,包装得成品,产品名称为“三金脑脉泰口服液”。实施例四称取以下中药成分(单位:g):红参 8.0 三七 9.0 当归 5.8 鸡血藤 8.0丹参 8.8 红花 5.6 银杏叶 9.2 山楂 8.1菊花 6.2 石决明 6.3 何首乌 7.8 石菖蒲 5.5葛根 7.8其生产工艺流程为:1、取红参5g,三七5g,粉碎,过80目筛,灭菌得中间产品A3;2、剩余的红参3g,三七4g与银杏叶9.2g,丹参8.8g用5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3小时,醇提液回收乙醇得中间产品B3;3、醇提部分的药渣与当归5.8g、鸡血藤8.0g、红花5.6g、山楂8.1g、菊花6.2g、石决明6.3g、何首乌7.8g、石菖蒲5.5g、葛根7.8g等九味药材一起加5倍量水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得提取液,与B部分混合,浓缩,得流浸膏,喷雾干燥,得中间产品干膏C3;4、取中间产品A3、C3,混合制粒,压片,包装,得成品,产品名称为“三金脑脉泰片”。
以下是本发明的临床研究报告:
本发明药物委托省市级三家医院进行临床验证,工作步骤及实验结果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中风160例,均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发病周期在2周以内,中医辨证属中经络气虚血瘀证或风痰血瘀证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其中治疗组100例,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48-70周岁,平均年龄62.16±7.33岁(X±SD)。对照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5-70岁,平均59.31±7.96岁。两组性别、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
胸痹60例(纳入观察对象共61例,其中1例因脑溢血中途死亡,剔除后实际纳入观察对象为60例,均为具有胸痹主证,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符合冠心病心绞痛标准,每周发作2次以上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在40-70岁,平均63.39±6.73岁(X±SD)。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0-70岁,平均58.73±8.84岁(X±SD)。两组性别、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
二、诊断标准
1、中风:
(1)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
木。
(2)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
(4)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选择中风中经络中气虚血瘀证型或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型患者为观察对象。
气虚血瘀证型标准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不语,偏身麻木,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型标准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2.胸痹:
(1)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2)轻者仅成胸闷憋气,呼吸不畅;
(3)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
选择胸痹中气虚血瘀证患者为观察对象。其证型标准为: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眩晕、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沉细。
观察方法
共观察22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中风患者治疗组100例,对照组60例。胸痹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本发明药物“三金脑脉泰”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连服4周。对照组用银杏叶口服液(河北省××市制药厂生产),每次10ml,每日3次,连服4周。试验前常规对患者作详细体格检查,和有关理化检查,如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腰穿、CT扫描等。试验后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每周作1次病情记录,如发现病情明显恶化,应立即停止试验并采取其他中西医治疗措施。治疗效果用记分法评定。疗效判断直接由观察者作出。观察期间原则上停服影响中风及冠心病疗效的中西药物。对病情较重,停服其他药物有困难者,可将西药应用限制在胞二磷胆硷(中风患者)和硝酸甘油(胸痹患者),其他中药及中成药一律停服。疗程结束后复查有关理化检查。
三、治疗结果:
1.对各种症状、体征的影响: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两种病症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种见证积分下降均非常显著,说明两种药物对中风和胸痹均有治疗作用,治疗后中风患者神志、语言、运动功能以及胸痹是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2.两种药物对中风、胸痹患者起效时间比较:见表1。从表中可看到治疗组中风患者起效时间为2.58±0.99(X±SD),明显快于对照组(30.5±1.29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痹者起效时间为2.61±1.13周(X±SD),稍慢于对照组(2.48±1.21,两组差异和显著性(P>0.05)。
3.中风患者理化检查治疗前后比较:见表2、表3。从表中可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ch以及TG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HDL增加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P<0.01)。
4.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中风患者治疗组100例,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4。胸痹患者治疗组30例,其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临床证侯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0.0%、83.4%。对照组30例,甚主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临床证侯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3.3%、93.3%。两组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5。
副作用
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典型病例
例1、贺××,男,56岁,(病历号:64463)。
患者因“突然昏仆伴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半天”于1994年5月8日急诊入院。自觉头晕目眩,心悸盗汗,偏身麻木。检查见:神清、口舌歪斜流涎,语言表达欠全,左侧肩关节上举不能平肩,指关节仅能握拳,左侧下脚髋关节尚能伸屈但力弱,趾关节伸屈不全,舌质暗,舌苔白腻,脉沉细。经CT检查诊断:右侧颞叶脑梗塞,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风痰瘀血型)。用本发明药物“三金脑脉泰胶囊”治疗,每日三次,每次2粒。服药仅二周,半身不遂、头晕目眩开始减轻,肩关节已经上举平肩,生活已能部分自理。至四周后,原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生活已能自理,6月9日痊愈出院。
例2、张××,女,50岁,(病历号:64173)。
患者因“胸闷疼痛,呼吸不畅1小时”于1994年5月17日入院,自觉胸闷疼痛、气短乏力、心悸、头晕目眩。检查见面色少华、倦怠懒言、舌质暗有斑、苔薄白、脉沉细。心电图检查示:T1、11、aVL、V3-6低平。中医诊断:胸痹 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用本发明药物“三金脑脉泰胶囊”治疗、日服3次,每次2粒。后,胸闷气短、心悸乏力开始减轻,胸闷胸痛由入院时的每日2次减为1次,时间由半小时减为10分钟,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至第四周后,胸闷痛未再发作,仅剩轻度气短及眩晕症状,余症消失。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临床证侯疗效评定均为显效。
表1 治疗前后见证积分比较(X±SD)以及起效时间两组比较
治疗组 | 对照组 | |
n 治疗前 治疗后 | n 治疗前 治疗后 | |
中风 A组总积分 | 100 13.63±4.68 6.77±4.23 | 60 11.05±4.24 6.75±4.05** |
B组总积分 | 100 13.69±4.37 6.09±3.99** | 60 11.17±3.63 6.31±3.46** |
起效时间(周)* | 100 2.58=0.99 | 60 3.05±1.29 |
胸痹 总积分 | 30 11.58=2.81 4.17±3.09** | 30 3.96±3.46 4.63±3.00** |
起效时间(周) | 30 2.61=1.13 | 30 2.48±1.21 |
注:治疗前后比较或两组比较,*P<0.05,**P<0.01(以下同)
表2 中风患者理化检查治疗前后比较(X±SD)
治疗组(n=100) | 对照组(n=100)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收缩压(KPa) | 19.81±3.21 | 17.86±2.43** | 19.30±3.20 | 17.93±1.99*** |
舒张压(KPa) | 12.29±2.00 | 10.91±1.19** | 11.23±1.74 | 10.53±1.23** |
ch(mmol/l) | 5.60±1.27 | 5.19±1.10** | 5.80±1.04 | 5.55±0.79** |
HDL(mmol/1) | 14.66±21.37 | 15.60±22.91 | 22.56±22.98 | 22.90±23.11 |
TG(mmol/l) | 1.91±1.10 | 1.61±0.78** | 2.09±1.10 | 1.90±0.97* |
表3 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前后比较(Ridit分析)
正常 | + | ++ | +++ | ++++ | +++++ | ++++++ | R | u | p | ||
治疗组 | 治疗前治疗后 | 412 | 1417 | 1813 | 1730 | 1614 | 2214 | 90 | 0.4440.557 | 2.766 | <0.01 |
对照组 | 治疗前治疗后 | 35 | 67 | 37 | 66 | 74 | 51 | 00 | 0.4310.569 | 0.841 | >0.05 |
注:一项异常为+,2项异常为++余类推。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Rikit分析)
n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R | U | P | ||
中风 | 治疗组对照组 | 10060 | 50 | 5322 | 3126 | 1112 | 89.0%76.7% | 0.5460.424 | 2.586 | <0.01 |
表5 胸痹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Rikit分析)
类别 | 分组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加重(%) | 总有效率(%) | R | U | P |
心绞痛疗效 | 治疗对照 | 3030 | 15(50.0)6(20.0) | 12(40.0)22(73.3) | 3(10.0)2(6.7) | 00 | 90.093.3 | 0.6270.500 | 1.700 | >0.05 |
心电图疗效 | 治疗对照 | 3030 | 4(13.3)5(16.7) | 14(46.7)14(46.7) | 12(40.0)11(36.7) | 00 | 60.063.3 | 0.4750.500 | 0.329 | >0.05 |
症侯疗效 | 治疗对照 | 3030 | 14(16.7)12(40.0) | 14(36.7)16(53.3) | 5(16.6)2(6.7) | 00 | 83.493.3 | 0.5010.500 | 0.015 | >0.05 |
小结
以上临床资料揭示:
1.本发明药物三金脑脉泰胶囊具有补气活血、祛风化痰、祛瘀通脉健脑平肝之功效,对气虚血瘀、风痰瘀血、经脉闭阻所致的缺血性中风证、冠心病心绞痛有治疗作用。
2.本发明药物三金脑脉泰胶囊有降压、降血脂作用,对血液流变学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示对消除中风前症侯,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有一定防治作用。
3.本发明药物三金脑脉泰胶囊治疗中风患者100例,总有效率为89%,疗效优于河北省××市制药厂生产的银杏叶口服液。治疗胸痹30例,心绞痛、心电图、症侯疗效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0.0%、60.0%、83.4%,疗效与银杏口服液无明显差异。
4.本品安全可靠,130例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Claims (6)
1、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活性原料的组份和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红参6.05~15.8;三七8.95~10.08;当归5.12~8.34;鸡血藤7.76~8.97;丹参8.01~11.13;红花5.18~8.84;银杏叶8.87~10.11;山楂7.76~8.55;菊花5.78~6.89;石决明5.80~6.53;何首乌7.77~8.84;石菖蒲5.03~5.74;葛根7.56~8.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剂型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3、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法生产胶囊剂:
(1)取红参、三七总量的1/2~4/5混合粉碎,过80目筛,用100-120℃热压蒸汽灭菌10-30分钟,得中间产品A;
(2)取剩余的红参、三七与全部的银杏叶、丹参,用3~8倍量体积比浓度为55-7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醇提部分B;
(3)将上述醇提后的药渣与当归、鸡血藤、石菖蒲、红花、菊花、石决明、何首乌、葛根、山楂一起加5-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3小时,得水提部分C;
(4)将B和C混合浓缩,得流浸膏,喷雾干燥,得中间产品干膏粉D;
(5)取中间产品A和D与适量辅料混匀,制粒,装胶囊,铝箔包装,分装,得成品胶囊剂。
4、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法生产颗粒剂:
(1)取全部的红参、三七、银杏叶、丹参,用3~8倍量体积比浓度55-7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醇提部分B1;
(2)将上述醇提后的药渣与当归、鸡血藤、石菖蒲、红花、菊花、石决明、何首乌、葛根、山楂一起加5-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3小时,得水提部分C1;
(3)将B1和C1混合浓缩,得中间产品流浸膏D1;
(4)取中间产品D1与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分装,得成品颗粒剂。
5、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法生产口服液:
(1)取全部的红参、三七、银杏叶、丹参,用体积比浓度55-7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醇提部分B2;
(2)将上述醇提后的药渣与当归、鸡血藤、石菖蒲、红花、菊花、石决明、何首乌、葛根、山楂一起加5-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3小时,得水提部分C2;
(3)将B2和C2混合浓缩,得相对密度1.05-1.20/55-60℃的中间产品流浸膏D2;
(4)取中间产品D2,加入适量糖浆或蜂蜜混匀,灭菌,灌装,得成品口服液。
6、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法生产片剂:
(1)取红参、三七总量的1/2~4/5混合粉碎,过80目筛,用100-120℃热压蒸汽灭菌10-30分钟,得中间产品A3;
(2)取剩余的红参、三七与全部的银杏叶、丹参,用3~8倍量体积比浓度为55-7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醇提部分B3;
(3)将上述醇提后的药渣与当归、鸡血藤、石菖蒲、红花、菊花、石决明、何首乌、葛根、山楂一起加5-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3小时,得水提部分C3;
(4)将B3和C3混合浓缩,得流浸膏,喷雾干燥,得中间产品干膏粉D3;
(5)取中间产品A3和D3与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压片,包装,得成品片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0131558 CN1111054C (zh) | 2000-10-26 | 2000-10-26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0131558 CN1111054C (zh) | 2000-10-26 | 2000-10-26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93971A true CN1293971A (zh) | 2001-05-09 |
CN1111054C CN1111054C (zh) | 2003-06-11 |
Family
ID=459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0131558 Expired - Lifetime CN1111054C (zh) | 2000-10-26 | 2000-10-26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054C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60951A1 (fr) * | 2004-12-10 | 2006-06-15 | Tianjin Tasly Pharmaceutical Co., Ltd. | Composition pharmaceutique pour le traitement et/ou la prevention de l’hyperlipidemie, procedes de production et utilisation de cette composition |
CN102805824A (zh) * | 2012-08-25 | 2012-12-05 | 兰恒志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961669A (zh) * | 2012-11-28 | 2013-03-13 | 西安泰科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的纯中药组合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865080A (zh) * | 2019-04-19 | 2019-06-11 | 刘永钦 | 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中药配方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48223C (zh) * | 2005-11-01 | 2007-11-14 |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 治疗缺血性脑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00
- 2000-10-26 CN CN 00131558 patent/CN111105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60951A1 (fr) * | 2004-12-10 | 2006-06-15 | Tianjin Tasly Pharmaceutical Co., Ltd. | Composition pharmaceutique pour le traitement et/ou la prevention de l’hyperlipidemie, procedes de production et utilisation de cette composition |
CN102805824A (zh) * | 2012-08-25 | 2012-12-05 | 兰恒志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805824B (zh) * | 2012-08-25 | 2013-10-30 | 兰恒志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961669A (zh) * | 2012-11-28 | 2013-03-13 | 西安泰科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的纯中药组合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865080A (zh) * | 2019-04-19 | 2019-06-11 | 刘永钦 | 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中药配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054C (zh) | 2003-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94451B (zh) | 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 |
CN1840128A (zh) |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 |
CN1915399A (zh) |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及更年期综合症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926702A (zh) | 一种用于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草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37651A (zh) | 灵芝香蕈保健酒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347557B (zh) | 一种用于醒脑益智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288748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61945A (zh)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 |
CN1111054C (zh)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 |
CN1232279C (zh) | 一种降血脂的中药 | |
CN1237443A (zh) |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 | |
CN1660387A (zh) | 调理人体内脏各器官机能平衡的保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93985B (zh) | 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18131A (zh) |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 | |
CN104324134B (zh) | 一种改善微循环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990033A (zh) | 一种治疗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的药物 | |
CN1899482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药物及其制取方法 | |
CN1709476A (zh) | 养心安眠胶囊 | |
CN1562116A (zh) | 一种具有壮肾功能的中药制药 | |
CN1245197C (zh) | 治疗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 | |
CN101549057A (zh) | 一种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及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892C (zh) | 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 | |
CN106581299B (zh) | 一种改善中老年肾气虚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246016C (zh) |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 | |
CN1309412C (zh) | 一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BB1A | Publication of applic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Owner name: GUILIN SANJ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SANJ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GUILIN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Patentee after: Sanj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ilin Patentee before: Sanj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Guilin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