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1625C - 用于处理无线终端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处理无线终端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1625C
CN1291625C CNB2004101049079A CN200410104907A CN1291625C CN 1291625 C CN1291625 C CN 1291625C CN B2004101049079 A CNB2004101049079 A CN B2004101049079A CN 200410104907 A CN200410104907 A CN 200410104907A CN 1291625 C CN1291625 C CN 129162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mory
buffer
file
quant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1049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38513A (zh
Inventor
朴锡孝
柳荣茂
金学相
朴太源
徐秉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401049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50118091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38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8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162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162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5Power saving in storag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4Disk devic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11B2020/00014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the compressed signal being an audio signal
    • G11B2020/00057MPEG-1 or MPEG-2 audio layer III [MP3]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53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7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 G11B2020/1068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input interface, i.e. the way data enter the buffer, e.g. by informing the sender that the buffer is bus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7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 G11B2020/10694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output interface, i.e. the way data leave the buffer, e.g. by adjusting the clock rat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7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 G11B2020/10731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wherein the buffer I/O can be temporarily suspended, e.g. by refusing to accept further data to be buffer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7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 G11B2020/1074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involving a specific threshold valu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80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involving specific measures to prevent a buffer overfl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4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playing music fi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一种用于存取并处理存储在便携式终端的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子存储器和可以存储海量数据的内部存储器。该方法包括:在启动操作期间,使子存储器的文件系统菜单存储到内部存储器;在从等待模式转移到子存储器的文件存取模式时,显示文件系统菜单;存取从文件系统菜单选择的文件数据,并将该文件数据缓存在内部存储器的缓冲器上,直到该文件系统的大小与预定上限值对应;处理缓存的文件数据;当在处理缓存的数据时,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小于预定下限值时,使子存储器的数据缓存在缓冲器内,直到该数据的大小与上限值对应;以及重复进行数据处理过程和缓存过程,直到产生关闭命令。

Description

用于处理无线终端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便携式终端上处理数据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具有子存储器的便携式终端上通过从外部存储器存取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便携式终端是与基站实现无线通信的装置。便携式终端的主要功能是电话功能。最近,为了处理多媒体信息,除了电话功能外,还对便携式终端提供了许多子功能。即,对便携式终端装备照相机,以处理图像数据,而且它还具有诸如音乐文件处理功能和电子词典功能的子功能。为了实现多媒体功能,必须对便携式终端设置海量存储器。即,为了将音乐和照片图像(动态图像或静止图像)存储在其上,便携式终端必须具有海量存储器。
为了将多媒体数据存储在其上,设置了多媒体功能的便携式终端需要海量存储器。为此,便携式终端具有子存储器,以将多媒体数据存储到便携式终端上。在此,子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或盘式单元。盘式单元包括硬盘和光盘。此外,光盘包括一次性写入多次读出(WORM)光盘,例如,压缩光盘(CD)或数字视频光盘(DVD)。
如果盘式单元用作便携式终端的子存储器,则将海量数据存储到盘式单元上,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存取盘式单元上的信息的方法。此外,为了允许用户存取存储在盘式单元上的数据,可以驱动盘式单元。因此,在驱动盘式单元时,最好降低功率消耗。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而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使子存储器的文件系统菜单和数据文件存储到存储器,以在具有子存储器的便携式终端上实现相应功能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使子存储器的文件系统菜单存储到存储器内并在缓存适当大小的数据时,直接存取子存储器的数据文件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存取并处理存储在便携式终端的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子存储器和可以存储海量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其中内部存储器具有用于存取并缓存从子存储器内选择的文件的缓冲器。该方法包括:在启动操作期间,使子存储器的文件系统菜单存储到内部存储器;在从等待模式转移到子存储器的文件存取模式时,显示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上的文件系统菜单;存取从子存储器的文件系统菜单选择的文件数据,并将该文件数据缓存在内部存储器的缓冲器上,直到该文件系统的大小与预定上限值对应;处理缓存的文件数据;当在处理缓存的数据时,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小于预定下限值时,使子存储器的数据缓存在缓冲器内,直到该数据的大小与上限值对应;以及重复进行数据处理过程和缓存过程,直到产生关闭命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数据存储到便携式终端上的方法,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子存储器和可以存储海量数据的主存储器,其中主存储器具有包括多个存储块的缓冲区。该方法包括:在数据存储模式下,对该主存储器分配缓冲区;处理输入数据并缓存该处理的数据直到对应于主存储器的缓冲区的上限值的数据被缓存;在缓存了对应于缓冲区的上限值的数据时,驱动文件系统,使处理的数据缓存在缓冲区的下一个存储块上,文件系统选择主要缓存该数据的缓冲区的存储块,使缓存在选择的存储块上的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以及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产生关闭命令。
为了实现上面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数据存储到便携式终端上的方法,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子存储器和可以存储海量数据的主存储器,其中主存储器具有包括多个存储块的缓冲区,该方法包括:在数据再现模式下,显示存储在子存储器上的文件,并在从各文件中选择文件时,对主存储器分配缓冲区;驱动文件系统以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上的数据,缓存该数据直到对应于主存储器的缓冲区的上限值的数据被缓存,通过利用文件系统访问子存储器的下一个存储块,缓存该缓冲区的下一个存储块的数据;以及重复进行上面的步骤,直到产生了关闭命令。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所做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显而易见,附图包括: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A和2B是示出图1所示第二控制器与子存储器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第二控制器存取子存储器上的数据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处理子存储器上的数据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记录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将数据缓存到文件系统后将该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便携式终端的再现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8是示出用于将子存储器的数据缓存到文件系统的主存储器内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有效存取便携式终端上的数据,再现存储在盘式单元上的数据的方法,该便携式终端具有作为子存储器的盘式单元。为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上的数据时,从子存储器读取选择的数据文件,然后,将选择的数据文件缓存到存储器。此外,在存取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文件时,迅速处理选择的数据文件的功能。如果数据文件的大小大于对存储器分配的缓冲器的容量,则在根据存储器的缓冲器容量重复进行缓存活动时,执行选择的数据文件的功能。此外,在直接访问具有子存储器的便携式终端上的子存储器时,根据控制器的内部存储器的缓冲器容量,便携式终端存取预定单元上的数据,然后,将该数据缓存到便携式终端的存储器。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图1,射频(RF)部分117执行无线通信功能。RF部分117包括:RF发射机(未示出),用于上变频并放大发射信号的频率;以及RF接收机(未示出),用于低噪声放大并下变频接收信号的频率。
第一控制器110包括:发射机(未示出),用于编码或调制发射信号;以及接收机(未示出),用于解码并解调接收信号。即,第一控制器110包括MODEM和CODEC。在此,CODEC包括:数据CODEC,用于处理分组数据等;以及音频CODEC,用于处理诸如语音信号的音频信号。音频处理单元143再现第一控制器110的音频CODEC输出的音频信号,或者将麦克风产生的音频信号发送到音频CODEC。
键输入部分115包括用于输入数字和字符信息的输入键和用于设置各种功能的各种功能键。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键输入部分115还可以包括用于存取子存储器的信息的各种功能键。
第一存储器113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存储用于处理便携式终端的呼叫的程序和用于控制便携式终端的操作的程序。此外,数据存储器存储与便携式终端的呼叫功能有关的数据(例如,电话簿),并临时存储执行程序时产生的数据。
在第一控制器110的控制下,子显示部分119显示便携式终端的通用状态信息(时间等)而且显示呼入。在收到呼入时,扬声器驱动部分121可以产生告警信号,或者它可以处理外部扬声器的音频信号。
为了处理具有上述结构的便携式终端的电话功能,第一控制器110控制便携式终端的操作。此外,尽管在假定第一控制器110包括CODEC和MODEM的前提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还可以分别构造包括CODEC和MODEM的事件处理单元。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控制器110控制便携式终端的通用功能。
照相机模块139包括:照相机传感器,用于将拍摄图像时检测的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以及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将照相机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在此,照相机传感器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而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此外,可以与信号处理单元集成构造照相机传感器,或者与信号处理单元分立构造该照相机传感器。
第二控制器130产生用于显示照相机模块139输出的图像信号所需的屏幕数据,并处理音乐文件。即,第二控制器130是用于处理图像文件和音乐文件的多媒体控制器。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控制器110的控制下,可以操作第二控制器130。即,当在通信模式下,便携式终端执行电话功能时,操作第一控制器110以控制便携式终端的操作。此外,当在等待模式下,选择多媒体功能时,第一控制器110检测到它,并对第二控制器130进行控制。
第二存储器133用于存储诸如图像文件和音乐文件的多媒体数据。此外,第二存储器133包括用于临时存储子存储器135的数据的缓冲区。第二存储器133包括闪速存储器或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在此,部分闪速存储器被分配为第二存储器的缓冲区。
子存储器135是诸如存储盘(disc)的外部存储器。该存储盘包括光盘或硬盘。对于光盘,使用CD或DVD。此外,存储盘可以包括拾取单元。转换集成电路(Transition Integrated circuit)(TIC)是在第二控制器130支持I/O的存储器接口,而子存储器135仅支持集成驱动器电子电路(IDE)模式。即,TIC 137以第二控制器130与子存储器135连接的方式支持真IDE模式。
第二存储器133用作子存储器135的主存储器。此外,主存储器可以用作第二控制器130的工作存储器。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二存储器133被称为主存储器或第二存储器。
在通信模式下,在第一控制器110的控制下,主显示部分141显示与通信有关的信息,而在等待模式下,在第二控制器130的控制下,显示多媒体信息。主显示部分141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在这种情况下,主显示部分141具有LCD控制器、可以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器以及LCD器件。在此,如果利用触摸屏LCD实现LCD,则LCD可以用作输入部分。
音频处理单元143包括用于处理诸如音乐文件的音频数据的CODEC和MODEM。在此,音频处理单元143可以处理MP3音乐文件。
再参考图1,当利用便携式终端发送呼出时,用户利用键输入部分115进行拨号操作,然后,第一控制器110检测到该拨号操作。因此,第一控制器110处理拨号信息,然后,通过RF部分117输出RF信号。然后,如果接收者响应该呼出,则通过RF部分117,第一控制器110检测到它。因此,控制器110形成包括RF部分117和音频处理单元119的通信通路,以允许用户与接收者通信。此外,在便携式终端收到呼入时,第一控制器110检测到该呼入,并在主显示部分141上显示发射机的信息的同时,发出该呼入的告警音。如果用户响应该呼入,则第一控制器110检测到它,然后,提供呼入业务。此外,除了语音通信业务,第一控制器110还可以提供字符通信业务,例如,短消息业务(SMS)。利用第二控制器130,可以将便携式终端通信模式期间处理的数据显示在主显示部分141上。
在等待模式下,便携式终端的状态显示在第一控制器110和第二控制器130的主显示部分141上。在等待模式下,在第二控制器130的控制下,处理多媒体数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控制器110,将键输入部分115在等待模式期间产生的键数据输入到第二控制器130。此外,利用第二控制器130,处理在处理多媒体数据时产生的音频信号,然后,通过音频处理单元143再现该音频信号。在第二控制器130的控制下,在主显示部分141上显示在等待模式期间处理多媒体数据时产生的图像数据。如果第二控制器130具有处理键输入和语音信号的功能,则第二控制器可以直接处理键输入和语音信号,而无需考虑第一控制器110。
对于图像数据,利用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编码方法,处理静止图像数据,而利用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编码方法,处理运动图像数据。因此,为了处理图像数据,第二控制器130具有JPEGCODEC和MPEG CODEC。总之,利用MP3编码方法,可以处理音乐文件。因此,为了处理音乐文件,音频处理单元143具有MP3CODEC。为了处理多媒体数据,除了上述编码方法,第二控制器130还可以包括正确的CODEC。
在选择拍摄模式时,第一控制器110将拍摄模式通知第二控制器130,因此第二控制器130驱动照相机模块139,以获得图像数据。通过第二控制器130,处理该图像数据,然后,将它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和子存储器135内。此外,在再现存储在子存储器135内的图像数据时,第二控制器130存取选择的图像数据,然后,对选择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从而使选择的数据显示在主显示部分141上。在选择再现音乐文件时,第二控制器130存取音乐文件,然后,通过音频处理单元143再现该音乐文件。
此时,由于图像文件和音乐文件包括大容量数据,所以附加使用子存储器135。子存储器135可以存储几百MEGA或几GIGA大小的数据。在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时,第二控制器130可以将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在此,缓冲区具有预定容量(例如,2MEGA至64MEGA)。
图2A和2B是示出用于存取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的第二控制器130的示意图。
图2A示出用于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文件的直接硬盘驱动器(HDD)存取结构,而图2B示出包括缓冲区的数据存取结构。如图2A所示,在第二控制器130直接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时,用于驱动子存储器135(存储盘)的时间是必要的。即,在驱动子存储器135的驱动部分时,第二控制器130可以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文件。此时,由于子存储器135具有盘式结构,所以第二控制器130必须操作用于驱动子存储器,即,存储盘的盘式驱动单元。此时,通过驱动盘式驱动单元存取数据所需的时间约为几秒(例如,约为10秒)。因此,在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文件时,第二控制器130存取预定大小的数据文件,并处理该数据文件。然后,第二控制器130再驱动子存储器135,以存取该数据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控制器存取数据时,必须根据子存储器135的驱动时间,停止数据处理步骤。
为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图2B所示,在第二存储器135上分配缓冲区。此外,以在缓存在缓冲区上的数据超过上限值时停止缓存操作,而在缓存在缓冲区上的数据达到下限值时开始缓存操作的方式,第二控制器130设置缓冲区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即,当通过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第二控制器130使该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时,在该缓冲区进入满状态时,停止存取操作,而在该缓冲区进入空状态时,重新开始存取操作。重复执行上述操作,以便断续驱动子存储器135的驱动单元,从而节省便携式终端的功率消耗。此外,由于第二控制器130可以稳定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内的数据,所以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子存储器135可以包括文件系统。在这种文件系统中,可以利用它们自己的名字分配电子词典、音乐文件以及图像文件,而且可以为了存储和搜索,分配文件名的地址。基于DOS、WINDOW、OS/2、Mocintosh以及Unix的操作系统具有文件系统,在该文件系统中,以分层结构存储文件。以分子结构的目录(或文件夹)或子目录形式存储文件。该文件系统有对文件赋予文件名的规则。该规则可以包括对文件名长度以及文件名所使用的字符类型的限制。某些这种文件系统可以限制文件扩展名的长度。文件系统包括设置通过目录结构存取文件的路径的方法。
此外,IDE是在母板的数据总线与计算机盘式单元之间使用的标准电子接口。对子存储器135设置IDE接口,而第二控制器130变换为I/O模式、存储模式以及IDE模式。因此,如果子存储器135支持IDE接口功能,而第二控制器130支持I/O模式、存储模式以及IDE模式的接口功能,则不能使用TIC 137。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控制器130可以直接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内的数据。然而,如果子存储器135支持IDE接口功能,而第二控制器130支持I/O模式以及存储模式的接口功能,则第二控制器130不能直接访问子存储器135。因此,如图1所示,TIC(过渡IC)137设置在第二控制器130与子存储器135之间,用作IDE接口。在这种情况下,在I/O模式或存储模式下,第二控制器130可以访问子存储器135。此外,通过IDE接口,TIC 137与子存储器135连接,因此,利用第二控制器130的接口方法,变换以IDE模式连接的数据,并将它送到第二控制器1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二控制器130访问子存储器135时,通过将数据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对存储在子存储器135内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上所述,设置了多媒体功能的便携式终端要求海量存储介质。因此,为了将子存储器135的驱动时间缩短到最短,需要缓存该数据的这种缓存工作,从而降低了功率消耗。此外,由于子存储器135是盘式单元,所以子存储器135易受对其施加的冲击产生的振动的影响。此外,可能对便携式终端频繁施加外部冲击,因为便携式终端的移动性。此时,如果正在驱动存储盘时,对便携式终端施加外部冲击,则盘驱动单元可能发生故障。因此,在用户请求访问子存储器135时,最好在便携式终端处于稳定位置后访问子存储器135。
此外,如果子存储器135是光盘,则只能一次性将数据记录到子存储器135,而且可以临时再现存储的数据。此外,如果子存储器135是硬盘,则可以对子存储器135自由记录和再现数据。关于再现记录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的过程,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将数据记录到子存储器135上时,可以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访问子存储器135的方法。即,在将数据记录到子存储器135上时,将要记录的数据缓存到第二存储器133,而将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数据记录到子存储器13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分析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的数量,设置用于控制子存储器135的基准值。即,如果选择电子功能,则第二控制器130读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电子词典数据文件,然后,以在用户请求其时可以执行电子词典功能的方式,将该电子词典数据文件缓存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控制器130将子存储器135的电子词典数据文件一次性存储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然后,第二控制器130不访问子存储器135。
然而,在访问诸如音乐文件的海量数据文件时,控制子存储器135的访问活动,同时分析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为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事先设置用于驱动子存储器135的下限值和用于使被驱动的子存储器135停止的上限值。例如,对于MP3,一首歌曲通常具有4M的容量,其播放时间约为4分钟。此时,如果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容量为32M,则将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设置为28M和4M。在这种情况下,在存取子存储器135内的数据时,第二控制器130驱动驱动部分,直到将28M的数据缓存到第二存储器的缓冲区。此后,停止驱动部分的操作,直到缓存在缓冲区内的数据量降低到4M。在缓存在缓冲区上的数据量低于4M时,重新驱动驱动部分。
在此,对所有多媒体数据,设置第二存储器133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此外,其再现时间可能根据多媒体数据的类型以及编码操作采用的采样率和压缩比发生变化。即,MP3音乐文件的再现时间比MPEG文件的再现时间长。此外,如果降低采样率和量化位的数量,则可以延长再现时间。因此,如果多媒体数据是运动图像文件,则将下限值设置为较高的值。此外,下限值可以随着采样率和量化位数量的增大而增大。
在根据用户的请求开始进行多媒体再现时,第二存储器110使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缓存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在将数据缓存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时,为了进行再现操作,数据完全充满该缓冲区。然而,还可以首先将预定大小的数据缓存到该缓冲区,然后,在进行再现操作时将数据缓存到该缓冲区。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利用第二控制器130存取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3,在对便携式终端加电时,第一控制器110起动便携式终端。然后,第一控制器110将加电状态通知第二控制器130。然后,在步骤311,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该加电状态,因此,在步骤313,第二控制器130进行启动操作,以起动便携式终端,从而处理多媒体数据。此外,第二控制器130读取子存储器135上文件系统的菜单,然后,在步骤315,将它存储到第二存储器133。文件系统的菜单包括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文件清单和每个数据文件的大小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在处于等待模式下时,第二控制器130可以处理多媒体数据,以便第二控制器130使处于呼叫处理模式下时从第一控制器110对其施加的数据显示在主显示部分141上。
在等待模式期间,利用键输入部分115,用户可以选择子存储器135的再现功能。第二控制器130使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文件系统菜单显示在主显示部分141上。此外,如果用户从显示在主显示部分141上的子存储器135的文件名中选择预定文件,第二控制器130访问并处理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相应文件。如果用户选择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文件,则在步骤317,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该选择,然后,在步骤319,检验是否需要直接访问该数据文件。如果用户不选择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文件,则在步骤318,执行其它相应功能。在存储盘直接存取模式下,在步骤320,第二控制器130存取并处理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文件,而无需执行缓存操作,如图2A所示。即,在检测到存储盘直接存取模式时,第二控制器130直接存取并处理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文件。
如果该模式不是存储盘直接存取模式,则在步骤321,第二控制器130分析从子存储器135选择的数据文件的大小,然后,在步骤323,检验选择的数据文件的大小是否大于对第二存储器133分配的缓存容量。如果选择的数据文件的大小等于或者小于对第二存储器133分配的缓存容量,则第二控制器130驱动子存储器135,以存取选择的数据文件,然后,在步骤325,将选择的文件存储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如果选择的文件已经存储到第二存储器的缓冲区,则在步骤327,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然后,在步骤329,处理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文件。此外,如果结束处理该数据文件,或者用户产生文件处理结束信号,则在步骤331,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然后,结束该文件处理操作。
在用户选择的子存储器的文件大小不超过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存容量时,可以执行这种操作。例如,在处理电子词典时,可以执行上面的操作。即,如果用户选择存储在子存储器135内的电子词典功能,则第二控制器130分析存储在子存储器135内的电子词典文件的大小,然后,在电子词典文件的大小不超过对第二存储器133分配的缓存容量时,将该电子词典文件存储到第二存储器135的缓冲区上,从而根据用户的请求,提供电子词典业务。因此,为了存取该文件,第二控制器130仅一次性驱动子存储器135。然后,在内部存储器中处理该文件,以便迅速处理该文件数据。此外,由于仅一次性驱动子存储器135,所以可以将便携式终端的功率消耗降低到最小,而且可以缩短要求接收选择的文件数据业务的用户的等待时间。尽管作为例子对电子词典功能进行了描述,但是在用户选择的图像文件、音乐文件或多媒体文件的大小不超过缓存容量时,可以执行上面的过程。
如果在步骤323确定选择的文件的大小超过缓存容量,则在步骤333,在控制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量的同时,第二控制器130处理选择的文件。图4示出步骤333的文件处理过程。在假定在再现数据之前,在开始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时间点,数据完全充满该缓冲区的前提下,准备好图4所示的过程。此时,将缓冲区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固定为预定值,而不考虑多媒体数据的类型。
参考图4,第二控制器130存取从子存储器135中选择的数据,然后,在步骤411,将选择的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此时,预定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的大小。重复执行上面的缓存操作,直到该缓冲区被完全充满。
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被完全充满时,在步骤413,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然后,停止操作子存储器135,从而停止数据缓存操作。然后,第二控制器130将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输出到I/O单元,从而在步骤415,再现该数据。在数据是音乐文件时,I/O单元包括音频处理单元143,而在数据是运动图像文件时,它包括音频处理单元143和主显示部分141。此外,在扬声器和显示部分连接到便携式终端的外部插口,I/O单元连接到外部装置。上述情况意味着,在不驱动子存储器135的情况下,再现缓存的数据,因此可以降低便携式终端的功率消耗。
在利用上面的过程处理缓存的数据时,在步骤417,第二控制器130将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内剩余的数据与预定下限值进行比较。此时,如果在步骤416确定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内剩余的数据大于下限值,则该过程返回步骤415,以重复进行数据再现过程。此外,当在再现数据时产生关闭命令时,在步骤419,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然后,结束数据再现过程。
然而,如果在再现缓存的数据时,缓冲区内剩余的数据小于下限值,则在步骤417,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因此,在步骤423,第二控制器130操作子存储器135,以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文件数据并将该文件数据缓存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此外,在将子存储器135的文件数据缓存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时,第二控制器130继续再现该文件数据。上面的情况意味着,同时对子存储器135的文件数据进行缓存操作和再现操作。
然后,在步骤427,第二控制器130将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量与预定上限值进行比较。此时,如果在步骤427确定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量小于预定上限值,而且在步骤429未结束处理,则该过程返回步骤423,以在驱动子存储器135时,重复处理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数据。此外,当在再现数据时产生关闭命令时,在步骤429,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然后,结束数据再现处理过程。然而,如果在步骤427确定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量大于预定上限值,则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然后,停止操作子存储器135。然后,该过程返回步骤415。上面的情况意味着,停止进行子存储器135的缓存操作,而对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文件数据进行再现操作。
根据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量,可以对子存储器135断续、重复进行存取过程。此外,如果在通过断续驱动子存储器135来处理缓存的文件数据时,用户产生关闭命令,则第二控制器130结束对子存储器135的存取过程,因此,结束数据处理操作。
此外,在第二控制器130存取子存储器135的最终数据时,在步骤419或429,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因此,结束数据处理操作。在此,最终数据意味着用户为了再现数据选择的数据文件的最终文件。因此,第二控制器130再现最终数据,然后,结束数据再现操作。
下面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包括子存储器135的便携式终端上将视频或音频数据记录到子存储器135上并再现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的过程。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根据数据类型,第二控制器130设置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并将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划分为多个存储块(block)。缓冲区的存储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要处理的数据的种类,例如,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信息数据。此外,在处理数据时,为了驱动文件系统,第二控制器130将缓存在第二存储器的缓冲区上的数据量与预定下限值和上限值进行比较。在驱动文件系统时,驱动子存储器135的驱动部分(HDD驱动器),以使存储块大小的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内,或者从子存储器135读出该数据。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将数据存储到便携式终端的子存储器135内的存储过程的流程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假定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是照相机模块139拍摄的视频数据。此外,第二控制器130对照相机模块139拍摄的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并将该视频数据缓存到第二存储器133。在对应于上限值的视频数据充满第二存储器133时,驱动内部文件系统,以使该视频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内。
参考图5,在记录模式下,第二控制器130控制照相机模块139的操作,并从照相机模块139接收视频数据,以在步骤511处理该视频数据。此时,在编码(例如,MPEG编码)该视频数据时,第二控制器130使照相机模块139的视频数据显示到主显示部分141上。此外,在步骤513,第二控制器130使编码的视频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此时,用于缓存该数据的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大小根据视频记录数据或音频记录数据发生变化。即,由于要处理的视频数据量大于要处理的音频数据量,所以必须根据要缓存的数据的大小,改变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大小。在缓存视频数据时,在步骤515,第二控制器130检验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上限值。如果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量达到上限值,则在步骤515,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然后,在步骤517,驱动该文件系统,以使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转移到子存储器135。
当在步骤511,驱动文件系统时,也驱动子存储器133的HDD驱动器,以使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存储块大小的数据输出到TIC 137。在从第二存储器133接收数据时,TIC 137使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此时,利用该文件系统使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上的速度比使数据缓存到第二存储器133快得多。因此,在驱动文件系统时,使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数据转移到子存储器135,因此,使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存储块大小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器135上。使存储块大小的数据转移到子存储器135后,断开该文件系统,而等待下一个操作。
因此,在处理照相机模块139拍摄的图像时,第二控制器130使数据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内,然后,在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内的数据达到上限值时,驱动该文件系统。在驱动该文件系统时,第二控制器130使照相机模块139的数据缓存到与该文件系统分离的第二存储器133。此外,文件系统存取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上的存储块大小的数据,以使该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上。在存储块大小的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上后,断开该文件系统,而等待下一个操作。
可以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用户完成记录操作。即,如果用户产生关闭命令,则在步骤519,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然后,结束该记录操作。
图6是详细示出图5所示文件系统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在此,假定数据是视频数据。
参考图6,在记录模式开始时,第二控制器130驱动照相机模块139,并执行步骤551至555,以捕获、处理并存储照相机模块139拍摄的视频数据。此时,在使处理的视频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时,第二控制器130使处理的视频数据显示在主显示部分141上。参考编号580或590示出对第二存储器133分配的缓冲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对第二存储器133分配的缓冲区580或590包括3个存储块。此时,包括缓冲区的每个存储块的大小取决于要处理的数据的类型。对于视频数据,存储块的大小为1MB。此外,对于音频数据,存储块的大小为700KB。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果数据存储在缓冲区的两个存储块上,则认为该数据对应于上限值。此外,如果数据存储在缓冲区的一个存储块上,则认为该数据对应于下限值。
因此,第二控制器130存储照相机模块139拍摄的视频数据,直到在步骤555,使该数据缓存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两个存储块上。在该数据缓存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两个存储块上时,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然后,驱动该文件系统。此外,在驱动该文件系统后,在执行步骤551至555时,第二控制器130处理照相机模块139拍摄的视频数据,从而使该视频数据存储在缓冲区的存储块上。例如,如果视频数据缓存在缓冲区580的第一存储块#1和第二存储块#2上,则第二控制器130驱动该文件系统,然后,使该视频数据存储到第三存储块#3上。
因此,文件系统使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的第一存储块#1上。下面将说明利用文件系统使第二存储器133的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内的过程。首先,在步骤561,为了使存储块的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该文件系统选择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存储块。然后,在步骤563,子存储器135的HDD驱动器以分段单位(segment)方式使选择的存储块上的数据输出到TIC 137。在此,假定分段的大小是16个扇区。在从子存储器135的HDD驱动器收到分段单位的数据时,在步骤565,TIC 137以扇区单位使数据输出到子存储器135。因此,在步骤567,子存储器135使扇区单位的数据存储在其内。在将所有分段数据发送到子存储器135时,TIC 137将传输分段数据通知子存储器135的HDD驱动器,以使子存储器135的HDD驱动器输出下一个分段数据。在重复执行上面的过程时,可以将选择的存储块缓存的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此时,如果第二存储器133的选择的存储块的数据被完全存储到子存储器133内,则文件系统将它通知第二控制器130,因此,第二控制器130使文件系统停止操作。
因此,第二控制器130知道缓冲区的第一存储块#1的数据被存储在子存储器133上,因此第二控制器130处理照相机模块139拍摄的视频数据,然后,使该视频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第三存储块#3上。此时,如果该数据被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第三存储块#3上,则第二控制器130重新驱动该文件系统,以使该视频数据缓存到缓冲区的第一存储块#1上。因此,文件系统使缓存在缓冲区的第二存储块#2上的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
因此,在使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上时,将该缓冲区划分为几个存储块单元,而在数据充满选择的存储块时,驱动子存储器135,从而使存储块大小的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135。此外,在第二控制器130缓存剩余的存储块数据时,临时停止子存储器135的操作。因此,断续驱动子存储器135和用于驱动子存储器135的驱动单元,以降低便携式终端的功率消耗。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取并处理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7,在用户选择再现模式时,第二控制器130驱动文件系统,以使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文件表显示在主显示部分141上。此时,在用户选择包括在该文件表上的文件时,在步骤611,第二控制器130驱动该文件系统,以存取选择的文件。在步骤611,该文件系统使第二控制器130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选择的文件。在要求存取原始数据时,该文件系统存取并输出对应于对第二存储器133分配的缓冲区的上限值的数据。此外,在步骤613,第二控制器130使该文件数据缓存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然后,第二控制器130等待预定时间周期,直到缓存对应于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上限值的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控制器130检验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0内的数据量。如果该数据的大小达到上限值,则在步骤615,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因此,通过步骤617和619,第二控制器130处理并再现缓存的数据。此外,在处理并再现缓存的数据时,在步骤621,第二控制器130检验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如果在步骤621,该缓存数据的大小达到下限值,则第二控制器130驱动该文件系统,然后,返回步骤617,以重复进行数据处理和再现操作。此时,为了根据第二控制器的驱动命令输出对应于缓冲区的上限值的数据,文件系统访问子存储器135。如果在步骤621缓存数据的大小未达到下限值,则该方法进入步骤625。在步骤625,确定是否完成了该处理过程,如果完成了该处理过程,则结束该处理过程。如果该处理过程未完成,则该方法返回步骤617。
图8是示出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7所示过程的流程图。假定对第二存储器133分配的缓冲区与参考图6描述的缓冲区相同。在图8中,缓冲区580用于缓存视频数据,而缓冲区590用于缓存音频数据。如图8所示,对第二存储器133分配的缓冲区包括3个存储块,其中将缓存在两个存储块上的数据量看作上限值,而将缓存在一个存储块上的数据量看作下限值。
参考图8,在用户选择再现模式时,第二控制器130驱动文件系统,以在步骤651存取选择的文件。因此,文件系统存取并输出从子存储器135选择的文件的两个存储块的数据,然后,停止该文件系统的操作。在在步骤651驱动文件系统后,以使子存储器135输出的数据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的方式,第二控制器130控制该文件系统,然后,在步骤653,检验缓存在缓冲区上的数据的大小。如果缓存在缓冲区上的数据的大小达到上限值(即,2MB:两个存储块的数据),则在步骤655,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它,然后,在步骤657,存取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一个存储块上的数据。此外,通过步骤659至663,对一个存储块上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使它显示在主显示部分141上。在完成对一个存储块进行数据处理时,第二控制器130不驱动该文件系统。即,第二控制器130可以处理一个存储块的数据,然后,在步骤671,检验数据处理过程是否完成。如果在步骤671确定数据处理过程已经完成,则第二控制器130驱动该文件系统。因此,在步骤673,文件系统存取并输出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下一个存储块的数据。可以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完成文件再现过程,或者用户产生关闭命令。
在此,如果一个存储块的大小为1MB,则在起动再现模式时,第二控制器130驱动该文件系统。因此,文件系统存取并输出2MB的选择的文件数据,然后,第二控制器130使文件系统输出的2MB的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第一存储块#1和第二存储块#2上。在2MB的数据缓存在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的第一存储块#1和第二存储块#2上时,第二控制器130检测到缓存了对应于上限值的数据,因此,第二控制器130存取并处理第一存储块#1的数据。在处理了第一存储块#1的数据时,第二控制器130驱动文件系统,然后,存取并处理第二存储块#2的数据。然后,该文件系统存取并处理存储在子存储器135的下一个存储块上的数据。下一个存储块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区的第三存储块#3上。可以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用户产生关闭命令。因此,在第二控制器130处理一个存储块的数据时,该文件系统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下一个存储块的数据,然后,将该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器133的缓冲区上。此外,该文件系统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135上的一个存储块的数据,然后,使该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上。此后,停止操作子存储器135的HDD驱动器,直到第二控制器130处理了该存储块的数据。因此,断续进行使子存储器135上的数据转移到第二存储器133上的缓存操作,因此,可以降低便携式终端的功率消耗。
如上所述,在存取利用诸如DVD、CD或硬盘的盘式单元作为子存储器的便携式终端的子存储器上的数据时,第二控制器缓存该数据,同时断续控制子存储器,从而再现该数据。因此,可以将便携式终端的功率消耗降低到最小,因为第二控制器断续访问子存储器。此外,由于断续驱动盘式单元,所以可以延长便携式终端的寿命。此外,当在起始阶段访问便携式终端的子存储器时,在便携式终端处于稳定位置后,存取数据,因此,即使对便携式终端施加外部冲击,仍可以保护盘式单元。
尽管参考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和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练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实质范围内,可以在形式和细节方面对其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存取并处理存储在便携式终端的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子存储器和可以存储海量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其中内部存储器具有用于存取并缓存从子存储器内选择的文件的缓冲器,并且子存储器为外部存储器,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启动操作期间,使子存储器的文件系统菜单存储到内部存储器;
在从等待模式转移到子存储器的文件存取模式时,显示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上的文件系统菜单;
存取从子存储器的文件系统菜单选择的文件数据,并将该文件数据缓存在内部存储器的缓冲器上,直到该文件系统的大小与预定上限值对应;
处理缓存的文件数据;
当在处理缓存的数据时,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小于预定下限值时,使子存储器的数据缓存在缓冲器内,直到该数据的大小与上限值对应;以及
重复进行数据处理过程和缓存过程,直到产生关闭命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限值的大小对应于缓冲器的2/3,而下限值的大小对应于缓冲器的1/3。
3.一种用于存取并处理存储在便携式终端的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该便携式终端包括作为外部存储器的子存储器和内部存储器,该内部存储器具有用于存取并缓存从子存储器内选择的文件的缓冲器,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启动操作期间,使子存储器的文件系统菜单存储到内部存储器;
在从等待模式转移到子存储器的文件存取模式时,显示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上的文件系统菜单;
检验从文件系统菜单上选择的文件的大小是否适于缓存到该缓冲器上;
如果选择的文件的大小适于缓存到该缓冲器上,则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上的选择的文件,然后,使选择的文件缓存在内部存储器的缓冲器上;
在完成缓存步骤时,处理缓存在该缓冲器上的文件;
如果选择的文件的大小超过缓冲器的容量,则存取存储在子存储器上的选择的文件,然后,使该选择的文件缓存在内部存储器的缓冲器上;
处理缓存的文件数据;
如果在处理缓存的文件数据时,缓存的文件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或者小于预定下限值,则继续处理缓存的文件数据,并驱动子存储器,以使子存储器的数据缓存到该缓冲器;以及
如果在处理缓存的文件数据时,缓存的文件数据的数据量对应于预定上限值,则停止子存储器的文件存取步骤,而返回缓存文件的处理步骤。
4.一种用于将数据存储到便携式终端上的方法,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子存储器和可以存储海量数据的主存储器,其中主存储器具有包括多个存储块的缓冲区,并且子存储器为外部存储器,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数据存储模式下,对该主存储器分配缓冲区;
处理输入数据并在主存储器的缓冲区缓存该处理的数据;
在缓存了对应于缓冲区的上限个块的数据量的数据时,驱动文件系统,并且通过文件系统将被缓存的对应于缓冲区的下限个块的数据量的数据存储到子存储器;以及
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产生关闭命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缓冲区包括3个块,如果数据缓存在缓冲区的两个块上,则将它确定为上限值,而如果该数据缓存在缓冲区的一个块上,则将它确定为下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缓冲区的块的大小取决于要处理的数据的类型。
7.一种用于将数据存储到便携式终端上的方法,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子存储器和可以存储海量数据的主存储器,其中主存储器具有包括多个块的缓冲区,并且子存储器为外部存储器,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数据再现模式下,显示存储在子存储器上的文件,并在从各文件中选择文件时,对主存储器分配缓冲区;
驱动文件系统以便缓存该数据直到缓存的数据对应于主存储器的缓冲区的上限块;以及
处理缓存的数据,当缓存数据被处理到对应于缓冲区的下限个块的数据量的数据的时候驱动文件系统,并且通过文件系统缓存子存储器中的数据对应于缓冲区的上限个块的数据量;以及
重复进行上面的步骤,直到产生了关闭命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缓冲区包括3个块,如果数据缓存在缓冲区的两个块上,则将它确定为上限值,而如果数据缓存在缓冲区的一个块上,则将它确定为下限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缓冲区的块的大小取决于要处理的数据的类型。
10.一种用于处理存储在便携式终端的可以存储海量数据的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子存储器和用于在内部存储器中缓存子存储器的数据的缓冲器,其中,子存储器为外部存储器,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数据再现模式中显示子存储器的文件系统的菜单;
从该菜单中选择文件,存取该选择的存储在子存储器中的文件,并且在具有预定大小的内部存储器的缓冲器中缓存选择的文件;并且
处理在缓冲器上缓存的文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内部存储器上缓存子存储器的数据的步骤包括子步骤:存取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的选择的文件、缓存选择的文件对应于内部存储器缓冲器的上限值、当选择的文件已经缓存为对应于缓冲器的上限值的时候停止选择的文件的缓存、以及当缓存的数据量低于预定的下限值的时候重新启动对于选择的文件的缓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缓冲器的上限值的大小对应于缓冲器的2/3,并且缓冲器的下限值的大小对应于缓冲器的1/3。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启动操作期间在内部存储器中存储子存储器的文件系统菜单。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内部存储器的缓冲器上缓存子存储器的数据的步骤包括子步骤:在缓冲器中缓存对应于上限个块的数据量的数据、当对应于上限个块的数据量的数据已经被缓存的时候停缓存、以及当对应于下限个块的数据量的数据已经被缓存的时候重新启动缓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缓冲器包括3个块,如果数据缓存在缓冲器的两个块上,则将它确定为上限值,而如果数据缓存在缓冲器的一个块上,则将它确定为下限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缓冲器的块的大小取决于要处理的数据的类型。
17.一种用于处理存储在便携式终端的可以存储海量数据的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子存储器和被分为多个块并且用来缓存子存储器的数据的缓冲器,其中,子存储器为外部存储器,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子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模式期间在缓冲器中缓存处理的数据;
当在缓冲器中已经缓存了对应于预定上限值的数据的时候,在子存储器中存储该数据,以及当在缓冲器中缓存的数据具有对应于预定的下限值的大小的时候停止数据的存储操作;以及
如果在缓冲器中缓存的数据具有对应于上限值的大小的时候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数据处理过程结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子存储器中缓存缓冲的数据的步骤包括子步骤:在缓冲器中缓存处理的数据直到缓存的数据对应于缓冲器中的上限块的数量,当已经缓存了对应于上限块的数量的数据的时候,存储缓存的数据在子存储器中,以及当缓存的数据对应于下限块的数量的时候停止数据的存储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缓冲器包括3个块,如果数据缓存在缓冲器的两个块上,则将它确定为上限值,而如果数据缓存在缓冲器的一个块上,则将它确定为下限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缓冲器的块的大小取决于要处理的数据的类型。
CNB2004101049079A 2003-12-30 2004-12-30 用于处理无线终端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162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30100233 2003-12-30
KR1020030100233 2003-12-30
KR20040020793 2004-03-26
KR1020040020793 2004-03-26
KR1020040104994 2004-12-13
KR1020040104994A KR20050118091A (ko) 2003-12-30 2004-12-13 휴대단말기에서 보조메모리의 파일을 처리하는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8513A CN1638513A (zh) 2005-07-13
CN1291625C true CN1291625C (zh) 2006-12-20

Family

ID=34577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490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1625C (zh) 2003-12-30 2004-12-30 用于处理无线终端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60069A1 (zh)
EP (1) EP1551024A3 (zh)
JP (1) JP2005196781A (zh)
KR (1) KR100651370B1 (zh)
CN (1) CN129162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1890B2 (ja) * 2005-07-26 2010-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記録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EP1879382B1 (en) * 2006-07-10 2017-09-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gital broadcast receiver
KR101524602B1 (ko) * 2008-12-30 2015-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스탠바이 휴대단말기의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09741B (zh) * 2012-01-31 2016-03-09 上海艾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及其内、外部存储卡间数据交换的方法
CN103595513A (zh) * 2012-08-15 2014-02-19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arq数据存取方法及装置
CN104155661B (zh) * 2013-05-15 2016-12-28 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nss接收机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3956175B (zh) * 2014-04-18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文件的播放方法及播放设备
KR20160006482A (ko) * 2014-07-09 2016-01-19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CN104166567A (zh) * 2014-08-12 2014-11-26 广州金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载网络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89504B1 (en) * 1990-11-30 1997-03-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FIFO buffer for interfacing between two buses
FI98183C (fi) * 1992-02-14 1997-04-2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Järjestely data-adapterin kytkemiseksi GSM-solukkopuhelimeen
US5418910A (en) * 1992-05-05 1995-05-23 Tandy Corporation Dual buffer cache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udio compact disk subchannel information to a computer
JP3230319B2 (ja) * 1992-07-09 2001-1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響再生装置
JP3722297B2 (ja) * 1995-01-30 2005-11-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用端末装置
KR980013092A (ko) 1996-07-29 1998-04-30 김광호 교환시스템의 화일관리장치 및 방법
EP1583094B1 (en) * 1998-04-21 2007-06-20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ower saving system for optical disc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US6512919B2 (en) * 1998-12-14 2003-01-28 Fujitsu Limited Electronic shopping system utilizing a program downloadable wireless videophone
JP2001025053A (ja) * 1999-07-09 2001-0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電話のメモリシステム
US6985719B2 (en) * 2000-12-21 2006-01-10 Nokia, Inc. Secure wireless backup mechanism
US7127264B2 (en) * 2001-02-27 2006-10-24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Mobile originated interactive menus via 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US20020137540A1 (en) * 2001-03-22 2002-09-26 Roger Yu Management system kit used for the host of serial PDA or handheld PC
US20020138702A1 (en) * 2001-03-26 2002-09-26 Moshe Gefen Using non-executable memory as executable memory
US6963762B2 (en) * 2001-05-23 2005-11-08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phone using tactile icons
KR20050118091A (ko) * 2003-12-30 2005-1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에서 보조메모리의 파일을 처리하는 방법
US7480749B1 (en) * 2004-05-27 2009-01-20 Nvidia Corporation Main memory as extended disk buffer memo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60069A1 (en) 2005-07-21
EP1551024A2 (en) 2005-07-06
JP2005196781A (ja) 2005-07-21
EP1551024A3 (en) 2005-12-28
KR20050071351A (ko) 2005-07-07
CN1638513A (zh) 2005-07-13
KR100651370B1 (ko) 2006-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7141C (zh) 图像数据处理系统
CN101048775A (zh) 主机和媒体设备间的多种媒体类型同步
CN1291625C (zh) 用于处理无线终端子存储器内的文件的方法
CN1896995A (zh) 文件访问方法,指定图像文件的播放方法,和能够播放该图像文件的照相设备
CN1505783A (zh) 用于计算设备的低功耗数字音频解码/播放系统
CN100370437C (zh) 音乐数据转录的方法
CN1776817A (zh) 在硬盘驱动器中访问数据扇区和处理坏扇区的方法
CN1968386A (zh) 记录设备和方法
CN1471298A (zh) 记录/再现设备和供电方法
CN1992943A (zh) 便携式终端的高速数据传送和多任务处理方法
CN1613046A (zh) 移动通信终端、应用程序执行控制方法 、应用程序执行控制程序以及计算机可以读取的记录介质
JP2007215149A (ja) 映像音声データ処理機能を有するメモリカード
CN1889678A (zh) 便携关联媒体播放终端
US7312942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of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hard disk drive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967477A (zh) 电子设备的软件升级装置及方法
JP4439385B2 (ja) バッファ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バッファリング方法
CN2632962Y (zh) 数字媒体播放机
KR20050118091A (ko) 휴대단말기에서 보조메모리의 파일을 처리하는 방법
GB2397191A (en) A portable digital image and sound recording device providing an interface to an external storage device
CN2735436Y (zh) 具usb插槽的媒体播放装置
CN1609822A (zh) 可携式数据分割备份装置及方法
CN1571497A (zh) 数字媒体播放机及其实现方法
CN2728139Y (zh) 数字式摄影装置的档案管理架构
JP2003316395A (ja) 情報再生装置とその信号処理モジュール及び信号処理プログラム
CN201608799U (zh) 能处理外部数据的液晶电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20

Termination date: 201412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