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0558C -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复方中药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复方中药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0558C
CN1290558C CN 200510083928 CN200510083928A CN1290558C CN 1290558 C CN1290558 C CN 1290558C CN 200510083928 CN200510083928 CN 200510083928 CN 200510083928 A CN200510083928 A CN 200510083928A CN 1290558 C CN1290558 C CN 129055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rhizoma
blood
roots
cor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839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2063A (zh
Inventor
卫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1008392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90558C/zh
Publication of CN1712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2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05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055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疾病(中医病名:虚损病证)的复方中药颗粒剂,其配方药物包括:红参(习称园参)北沙参、黄芪、炙黄芪、甘草、炙甘草、黄精、炒白术当归、厚朴、制何首乌、玉竹、升麻、柴胡、荷叶、辛夷、葛根、防风、荆芥、羌活、独活、苍术、黄柏茵陈、鹿角、龟甲、狗脊、骨碎补、牛膝、杜仲、川续断、牡丹皮、茯苓、麦冬、干姜、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炒白芍、枸杞子、地骨皮香附、川贝母、合欢皮、瓜蒌、泽泻、焦栀子、川芎、远志、金银花、肉桂。本发明依据中医精典理论精华,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疾病得病之原因、病机、治疗方法、方药的合理配伍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应用甘温补中,益气生津,扶脾固肾,化痰瘀,清湿热之功效的复方中药颗粒剂,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用之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突出了中医整体治疗,扶正固本的宗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复方中药制剂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慢性疲劳综合征也称慢性疲劳、亚健康、雅皮士流感和免疫功能异常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能解释的持续的或时好时坏的严重疲劳,且不是运动引起,也不能通过卧床休息而减轻,并导致工作、学习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和竞争力的明显下降;同时伴有微热;咽喉疼痛淋巴结肿大;肌张力低下,肌肉松驰酸痛和无力;关节疼痛;头痛;睡眠异常。如嗜睡或失眠;头晕、恶心;腹泄和便秘交替;精神抑郁;体重增加或减轻明显;盗汗;神经性厌食;心跳过速;心律失常;过早搏动;少气懒言、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神经精神症状和免疫系统异常等。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无重大发现,免疫实验室检查常伴有EB病毒抗体[EBA]滴度的增高。此病自1988年被提出(一篇关于慢性EB病毒感染的报导),1993年国际上确定本病的存在,而后全世界各国的医学家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未发现持异性的致病因素。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不明,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因此,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能量合剂(补充肉碱,人体必要的脂肪酸,镁离子),维生素类(如V-B6;V-c;V-E),抗病毒药物、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以及镇痛药和一些退热药。慢性疲劳综合征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环境医学一个常见性、多发性疾病,且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有关资料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英国、美国分别有20%、14%的男性和25%、20%的女性总感到疲劳;在我国,40岁以上的白领阶层中,身体超重者的慢性疲劳情况尤其突出。慢性疲劳综合征多发生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年轻人群中,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现状及问题,本发明人根据中医经典理论精华,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证、病因、病机、治法及安全、有效方药的应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甘温补中、益气生津、扶脾固肾、化痰瘀、清湿热法及复方中药制剂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用之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从而填补了这一领域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治疗上的空白。
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理论基础:
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中医学“虚劳”、“虚损”、“内伤发热”、“郁证”、“瘀血证”、“痰证”的范畴。
本发明理论基础及依据如下:
1.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病因研究
中医学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中医五劳之一,即志劳、思劳、心劳、忧劳和疲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劳”必因于虚,虚极必成“劳”。《素问.通评虚实论》给“虚”下了一个很概括的定义:“精气夺则虚”,虚者:阴阳、气血、营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也;损者,外而皮、脉、肉、筋、骨,内而肺、心、脾、肝、肾消损是也。成劳者,谓虚损日久,留连不愈,而成五劳、六极、七伤也。(吴谦等《医宗全鉴.杂病心法要决》)。以上说明诸不足是导致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病机。虚、损、劳、极是慢性疲劳征四个慢性发展阶段。《难经.十四难》创“五损”之说,阐述本病内虚亏损的轻重程度和诸侯演变:“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这实际上指出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势演变,自上而下为:肺→心→脾→肝→肾,从下而上则与此相反。(慢性疲劳综合征脏腑损伤演变),综上所述,慢性疲劳综合征气血、阴阳、脏腑、顺逆演变过程如下:气、血虚→阴阳虚→气血、阴阳俱虚→先一、二脏虚损→多个脏腑虚损→脾肾虚损。脾肾一败→由虚而损→由损而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由劳而极→元气衰竭,阴尽阳亡→势难挽回。(注:符号→表示导致)导致慢性疲劳征之原因至为复杂,但究其最突出因素主要有体质、生活、疾病三因素。
1.1体质因素:体质就是人体所具有的素质特征。体质决定着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机、证候的倾向性。对形成人的素质特性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先天禀赋。如:父母体虚、胎气不足、或胎中失养,临产受损等,使脏腑不健,气血不足,生机不旺,造成形气薄弱的体质,易于罹患诸病而终至虚损而致慢性疲劳综合征。徐灵胎在《元气存亡论》中强调禀赋在病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时说:“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龚居中《红炉点雪》也指出:“禀赋素弱,复劳心肾”,对形成虚损而致疲劳的重要性,均系经验有得之言。
另外,人的体质衰弱,又有自衰、早衰和过衰的不同,也是易患慢性疲劳的体质因素。人体不因疾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自然衰老的过程,叫做自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矣。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指出脏腑阴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自然衰退,这是人体生命过程的自然现象。由于自衰的出现,人体脏腑生机减退,正气内虚,卫外不固,则易遭外邪入侵。人体四十岁以前出现衰老过程,称为早衰;在四十岁以后其衰老程度较甚,称为过衰。“早衰”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早衰、过衰和自衰一样,是形成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体质因素,而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更加速人体衰老的过程。
1.2生活因素:生活因素指不适当生活方式而言,这是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1.2.1房室不节,耗损真阴。古代医学家认为房劳过度是引起疲劳综合征的重要原因。《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指出:“色欲过度者多成劳损”朱丹溪《格致余论》指出:“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泄矣”。恣情纵欲,耗损真阴,积微成损,积损成衰,形成疲劳综合征。
1.2.2劳倦过度,情志内伤。劳逸不均而损伤形体。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卧伤气。《珍家四要》指出:“‘曲运神机则劳心,尽心谋虑则伤肝,意外过思则伤脾,遇事而忧则劳肺,色欲过度则劳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可造成脏腑亏损,神气过耗而致疲劳综合征。
1.2.3饮食不节,起居失常。饮食不节,包括暴饮暴食,长期饥饿以及不良嗜俗偏食等。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久则脾胃功能日益衰弱,脏腑气血失于濡养日久由虚而损,遂成疲劳综合征。长期饥饿,生化无源,势必导致身体亏损,因人体脏腑靠水谷之精微以滋养,气血靠水谷精微以化生。至于嗜俗偏食,《素问.五脏生成篇》在讨论“五味之所伤”时说:“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拨;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
Figure C20051008392800061
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说明偏食是会损伤形脏而可能引起疲劳综合征。饮酒无度,损伤真元,大量吸烟耗伤肺气,都属于致虚成劳之因。在起居方面,没有合理作息,常易导致形气的损伤。如长期深夜工作,易耗损体阴,久卧嗜睡亦能损伤神气,引起脏腑不荣,气血亏虚,卫外不固,外邪入侵,渐成虚损而致疲劳。
1.3疾病因素:诸病失治或误治,病后失于调理,积劳内伤,形神过耗,精血虚少,脏腑机能衰退,气血生化不足;痰饮、气结、血瘀长期留滞不去也是致疲劳之因之一。
2.慢性疲劳综合征之低热病因病机研究:
慢性疲劳综合征之低热属中医内伤发热的范畴。内伤发热之定义: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的发热,称为内伤发热。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表现为高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不同,之所以畏寒或发热,是由机体的阴阳失调所引起的。《素问.调经论》中有:“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记载。又有:“阴虚生内热奈何?歧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这里所说的阴虚生内热是指劳倦过度可以耗伤气阴,影响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热从内生,说明了劳倦过度可以引起阴阳失调而发热。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也有:“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指出人身的阳气,如果在过度烦劳的情况下,就会紧张亢盛,阳气即然,紧张亢盛,阴精也会耗竭,说明烦劳同样也是能够引起阴阳失调,当然也可导致发热。
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血气虚弱,阴阳俱虚,稍有劳倦,则可发热(虚劳之人血气微弱,阴阳俱虚,小劳则生热,热因劳而生,故名客热也《虚劳客热候》)。
李东垣《脾胃论》有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之说,认为:饮食、劳倦、七情等,失于调节,而损伤脾胃,脾胃的元气下陷,导致肝肾的相火离位,上乘脾胃,干扰心包,所谓:“阴火”,此火与元气不两立,阴火盛则元气削弱,元气削弱则脾胃气虚更加明显,因而导致内伤发热,这是指脾胃气虚发热而言。并以体现升阳补气这一治疗原则的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使升阳补气法在治疗内伤发热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即著名的甘温除大热之法(使脾胃得升降之权,则虚热不治自退)。
薛立斋重视脾胃与肾的关系,认为:“真精合而人生,是人亦借脾土以生,治疗阴虚发热,喜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地黄丸,以调理内伤发热时的脏腑阴阳。
《景岳全书.寒热》对内伤发热的病因,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内伤之热,则有因饮食而致者,有因劳倦而致者,有因酒色而致者,有因七情而致者,有因药饵而致者,有因过暖而致者,有因阴虚而致者。在病机上也有一些发挥,如《景岳全书.火证》说:“阳虚者亦能发热,以此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在治疗上《景岳全书.寒热》说:“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火以培之”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发热》认为发热除外感外,劳倦、劳色、气郁、火郁、伤食、伤酒、挟瘀、扶痰、疮毒等皆可引起发热。并将发热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郁火、伤食、痰证、瘀血、疮毒等,有助于深入辩证论治。
对阳虚发热提到:“有肾虚水冷,火不归经,游行于外而发热者,自汗,不任风寒......宜用八味丸导龙入海,所谓踞其窟宅而招之,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
慢性疲劳综合征因过度劳累,饮食失调所致,导致脾胃气虚,因而引起发热。其病机是:或为气虚而虚阳外越,或为气虚而阴火上冲,或为气虚而卫外不固,营卫失和。如《景岳全书.火证》说:“气本属阳,阳气不足,则寒从中生,寒从中生则阳无所依,而浮散于外,是即虚火假热之谓也。”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说:“脾胃气虚,则下流乘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无阳以护其营卫,则不任风寒,乃生寒热。”
脾胃气虚发热,日久亦可导致脾胃阳虚,成为阳虚发热。气郁发热:情志抑郁,气郁化火,或恼怒过度,肝火内盛,以致发热,皆称五志之火。《景岳全书》认为气郁发热为阴虚,“伤于七情而为热者,总属真阴不足,所以邪火易炽。”提出情志郁结,可引起机体阴虚而致发热。郁而化火及耗伤阴精为气郁发热的主要病机。瘀血发热:瘀血停积于体内,使气血不通,营卫壅遏,而引起发热。说明气血不通,卫气亦因之不行而发热。《医门法律.虚劳门.虚劳论》说:“血瘀则荣虚,荣虚则发热”,指出瘀血发热也与血虚无关。
血虚发热: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能生血,或各种血证慢性失血过多,以致营血亏虚。而其本属阴,阴衰则阳盛,因而引起发热。
湿郁发热:关于湿邪郁而发热所致发热,内伤者由脾虚引起,脾胃阳气不足,不能运化水谷,水湿停留,久则郁而化热引起内伤湿郁发热。《本草述钩元》:“试思人身湿热之病居多,如七情、房劳、酒食违宜,劳役过度,伤其中气,以累元气,致脾阴大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者,何可胜数。”
从以上病因病机中可以看出,气血阴阳虚损导致的发热为虚证,气郁、瘀血、湿郁所引起的热为实证,但是这些实证往往引起脏腑阴阳气血的进一步失调,造成正虚邪实的局面,以致慢性疲劳综合征之低热缠绵,长期不愈。
对于其低热,不能见热退热、早投苦寒、恣于甘寒及湿郁发热不能误认为阴虚,而用柔润粘腻之阴药,否则遏邪于内,恋邪于里,造成固结不可解之势,往往导致低热症难退。要针对发热的病机,进行治疗是治疗疲劳综合征内伤发热的根本原则。根据慢性疲劳综合征证侯之特点,采用甘温补中,益气生津,温补肾阳,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化湿清热,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低热的治疗原则。
3.慢性疲劳综合征
抑郁症及精神症状,病因、病机研究
抑郁不仅是心理的低潮,更是生理失调。长期的低潮抑郁会造成羟基色氨酸、肾上腺素分泌失调,使脑部功能发生障碍,如不及时治疗,便会造成抑郁症。抑郁症之症状:孤独、悲观、活动减少、食欲下降及睡眠障碍。往往心情紧张不快,情绪低落,总怀疑自己患上不治之症。此时人的性格、兴趣发生改变,无法摆脱情绪和情感痛苦。消化和分泌亢进,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泄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在沉重的心理负担或长期的精神紧张后,出现神经机能的削弱,伴有明显的焦虑反应及各种躯体不适感,就成为神经官能症。据研究证实:精神因素致病以植物神经机能失调及内分泌的变化作为其生理基础。
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痰证”、“血瘀证”范畴。中医学所说的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金元以前所论的郁大多属此。狭义的郁,是指以情志不舒为病因,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的郁,即情志之郁,明代以后所论的郁,即以情志之郁为主要内容。郁字有积、滞、蕴结等含义。郁证定义:郁证多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症状。
郁证的病因是情志内伤。(明徐春甫《古今医统.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即郁之久变病多端)。但情志内伤是否造成郁证,除与精神刺激的强度及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以外也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正如孙一奎《赤水玄珠.郁门.郁》说:“有素虚之人,一旦事不如意,头目眩晕,精神短少,筋萎气急,有似虚证,先当开郁顺气,其病自愈。”《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六郁者:气、血、湿、热、食、痰也。说明机体脏气弱,体质素虚是郁症发病的内在因素(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
郁证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密切关系(情志过极,心失所养;忧思郁怒,肝气郁结,忧愁思虑,脾失健行)。郁证初病体实,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经久不愈,则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临床上慢性疲劳综合征,虚实夹杂,以及初起即因耗伤脏腑的气血、阴阳而表现为虚证者,亦较多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情志内伤而致“瘀血证”。由于情志过极,先令气病。气血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所以情志内伤导致气滞或气虚的基础上,会进一步形成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如怒则气逆,影响气血的周流畅行而形成瘀血。又郁则气滞,初病在气分,久则延及血分,形成气滞血瘀,脉络瘀阻,故叶天士治延久郁伤多用“宣通脉络法”。《医学入门.腹痛》说:“瘀血痛有常处,或忧思逆郁而得,《医彻.蓄血》亦说:“其人或劳倦,或跌扑,或闪挫,或郁怒,皆足以阻其血而停蓄成瘀。叶天士倡导的久病入络之说,包含有气虚血瘀的病机在内,正如《读医随笔.承制生化论》明确指出:“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
血的正常运行除赖气的推动外,尚需津液的运载,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比喻道:血犹舟也,津液水也,水津充沛,舟才能行。
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之抑郁症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的病机,从而影响人体水及津液的吸收分布、排泄功能而造成:痰饮证。宋.严用和《济生方.痰饮论治》认为: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调摄失宜,气道闭塞,水液停膈而结成痰。张子和《儒门事亲.饮当去水温补转剧论》认为饮病之成因,基本有五:有愤郁而得之者,有困乏得之者,有思虑而得之者,有痛饮而得之者,有热时伤冷而得之者,饮证虽多,无出于此。
饮积可以生痰,痰瘀互结,证情更为缠绵。痰饮停积,影响气机升降,久郁又可化热。故本病有夹气滞、夹热的不同。总之痰饮为阴盛阳虚、本虚标实之侯,治疗以“温药和之”为大法;以扶脾固肾以治基本。清.李用粹《证治汇补.饮证》指出本病的治疗次第:初宜分清,次宜调养,虚则补中,久宜暖肾。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叶天士:外饮治脾,内饮治肾;张璐《张氏医通.痰饮》:“大凡痰饮变生诸证,不当为诸证牵掣作名,且以治饮为先,饮消诸证自愈。”
抑郁症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极为重要,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进抑郁症的好转和痊愈,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证》说:“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抑郁及神经精神症状中医治疗原则如下:
《证治汇补.郁症》:“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犹当分多少治之”。
季楚重曰:“所谓郁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也。然清浊升降,皆出肺气,使太阴失治节之令,不惟生气不升,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然肺气之布,心由胃气之输,胃气之运,必本三焦之化;胃气不宣,三焦失职所致。
抑郁症临床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能促进机体代谢,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配合理气解郁药,可以改善抑郁状态,方剂如加味桃红四物汤。
根据以上论述及抑郁症之病因、病机制定中医治则如下:甘温补中,益气生津,扶脾固肾,以理气机升降浮沉;温肝阳、益肝气,养肝血,化痰瘀互结,宣通脉络以开郁散结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及神经精神症状。
4.现代医学研究提供的实践依据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所致。从临床观察角度发现:虚证之病理变化,是以神经功能低下或过于抑制,副交感神经紧张度异常上升(非保护期),使心肌功能降低,循环血量不足,以致血管幅度缩小,以及基础代谢下降,生命物质基础不足为特征。从病理解剖角度发现:其发病过程中多个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是病机中一个重要环节。从免疫学角度发现:虚证病人正气衰,精气夺;实证者,虽邪盛,但正气未衰,精气未夺。肺卫功能不足,肺卫受阻时,免疫功能均降低。(补肾中药可以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从脏器损伤方面发现:中医学的“脾”是多器官、多系统的一个功能单位,“脾虚”则是以多个器官、多个系统的功能低下为特征。
“脾虚”:病人不仅有胃张力降低、胃粘膜增粗和胃酸高分泌倾向,小肠吸收功能减退、大肠运动功能亢进等胃肠道方面的变化;而且植物神经功能方面,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偏亢。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失调;内分泌和代谢方面,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水液排泄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方面:可见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倾向。“脾阳虚”患者胃之蠕动功能下降,排空时间延长而且胃下垂者多见。
5.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病机研究
不同的病因作用于不同的体质而形成慢性疲劳综合征,其病机性质和传变趋向,虽然异常复杂,多样,但总结起来其病机变化不外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四端,而阳气、阴血总为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所以阴阳气血的亏耗,又常由五脏损伤所致。《中藏经》云:“劳起于一,一起为二,二传三,三通于四,四干于五,五复犯一,一至于五,邪乃深藏,真气自失”说明虚劳虽可起于一脏,但由于脏腑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密切关系,互相影响,故往往同时伴随着数个脏腑、阴阳、气血的亏虚,这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病机演变特点所在。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理过程中,脾、肾、肝的虚损是病机演变的主导环节。
6.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治疗原则研究
根据中医: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不顺时宜,不知调养,积虚成损,皆为耗伤精气之缘由,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掌握:“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及“安谷精生”防虚损养生方法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制定治疗原则如下:
“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侯论》)“劳者温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难经.十四难》)“后天之治本气血,先天之治法阴阳”(《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决》)及理气开郁,活血化痰之法,(《李士材云:劳伤之症,未有无瘀血者也》);(痰之为病,变化百出《症因脉治.痰证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得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
根据以上论述,确定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治疗法则为:甘温补中,益气生津,扶脾固肾,化痰瘀,清湿热。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复方中药颗粒剂,是由多种中药按剂量配制成的口服用制剂,其药物组成及成分含量(单位:克)如下:
红参(习称园参)10    北沙参20    黄芪15    炙黄芪15    甘草5    炙甘草5黄精15    炒白术10    当归10    厚朴10    制何首乌10    玉竹10
升麻3    柴胡3    荷叶6    辛夷3    葛根6    防风3    荆芥3    羌活3独活3    苍术10    黄柏3    茵陈3    鹿角3    龟甲10    狗脊3    骨碎补6    牛膝6杜仲6    川续断6    牡丹皮10
茯苓10    麦冬6    干姜3    陈皮6    法半夏3    木香6    砂仁6    炒白芍10枸杞子6    地骨皮10    香附10    川贝母3    合欢皮10    瓜蒌6    泽泻6    焦栀子3川芎3    远志10    金银花15    肉桂3(全方由52味中药组成)
复方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为颗粒剂,以52味中药按品名及重量比称取中药材(净药),粉碎成细粉,过筛,充分混匀,制成颗粒状制剂即可。颗粒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1、配制颗粒剂时可加入适宜的辅料,矫味剂和芳香剂。
2、制成细粉,加适量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辅料用量应予以控制,不超清膏量的5倍。
3、颗粒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4、颗粒剂应密封贮藏。
[粒度]:取颗粒剂一包,称定重量,置药筛内过筛,过筛时,将筛保持水平状态,左右往返3分钟,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8%。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LXH)测定。
[溶化性]:取供试品10克,加热水20倍,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可溶性颗粒剂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度浑浊。
[装置差异]:6克以±5%
[检查法]:应符合(附录XIITC)检查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附录XIIIC)检查
[规格]每袋装6g-12g
[用法用量]口服,温开水冲服,成人一次6g-12g,一日3-4次
[贮藏]密闭,防潮
复方中药制剂功效:
甘温补中,益气生津,扶脾固肾,化痰瘀,清湿热。
复方中药制剂主治范围:
慢性疲劳综合征也称慢性疲劳、亚健康、雅皮氏流感和免疫功能异常综合征。
病症表现如下:
不能解释的持续的或时好时坏的严重疲劳,且不是运动引起,也不能通过卧床休息而减轻,并导致工作、学习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和竞争力的明显下降;同时伴有微热;咽喉疼痛淋巴结肿大;肌张力低下,肌肉松驰酸痛和无力;关节疼痛;头痛;睡眠异常。如嗜睡或失眠;头晕、恶心;腹泄和便秘交替;精神抑郁;体重增加或减轻明显;盗汗;神经性厌食;心跳过速;心律失常;过早搏动;少气懒言、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神经精神症状和免疫系统异常等。
复方中药制剂方解:
君(主)药:红参补五脏之阳,北沙参补五脏之阴,生、炙黄芪补五脏诸虚,甘草(生、炙)甘味入脾,归其所喜,理气机升降浮沉,调和诸药而解毒。黄精为补黄宫之胜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即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炒白术和中补气,除湿止渴,安胎。湿邪得去,气得周流而津生矣。当归补血和血,治诸病夜甚。厚朴大补脾胃虚损,温中降气,化痰进食,去冷饮、呕吐、泻泄之证。脾胃气壮,则能饮食,饮食即进,则益营卫,养精血、滋骨髓。(《素问》“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补之以气”)制何首乌治腹脏一切宿疾。活血治风,大有补益,能令气血太和,诸疾去矣。玉竹去虚劳痁疟寒热头痛及风热湿毒。
臣(辅)药:升麻:补脾胃药非升麻引用不能取效;脾痹非升麻不能除;发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气,又引甘温之药上升,以补气之散而实其表。故元气不足者,用此阴中升阳,又缓带脉之缩急。柴胡引少阳清气上升,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能去脏腑内外俱乏,即能引清气上行而顺阳道,又入足少阳。在经主气,在脏主血。能散十二经血结气聚,诸疟以之为君,随所发所在经分,佐以引经之药治之,同时,柴胡治皮肤、脏腑、骨髓之热。荷叶升发足少阳甲胆之气,与手少阳三焦元气,同为生发之气,为生化万物之根蒂。荷叶与白术协力滋养,补令胃厚不致内伤。辛荑鼻气通于天。天者头也,肺也,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辛荑之辛温走气而入肺,其体轻浮,能助胃之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九窍之病。葛根禀性甘凉,可以散表实,协升麻以上升,则使清阳达上,而浊阴降下可知。防风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防风治一身尽痛,乃风药中之润剂也。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拨者,乃手足太阳症,正当用防风,凡疮在胸隔以上,能散结而祛上部风,病人身体拘倦者,风也。诸疮见此证亦须用之。防风解诸药毒,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羌活、独活二味苦辛而温,味之薄者,阴中之阳,故能引气上升,通达周身。而散风胜湿,羌活与川芎同用,治太阳、少阴头痛,透关利节,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补中之品,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苍术腹中窄狭者,须用之。甘而辛烈,性温而燥,阴中阳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阴、阳明、手太阴、阳明、太阳之经。散风益气,总解诸郁,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上中下皆有可用。又能总解诸郁,痰、火、湿、食、气、血六郁,皆因传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药必兼升降。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故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强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脾经不禁,小便漏浊淋不止,腰背酸疼,宜用苍术以敛脾精,精生于谷故也,香附乃阴中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茵陈发陈致新,脾胃湿热之圣药。疗脑痛,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隔,治劳倦最要。鹿角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故能多淫而寿,以此物补命门、补肾精、补元气、皆以养阳也;龟甲得天地阴气最厚,善通任脉,足于气者,故伏息而寿。以此物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骨碎补、杜仲、川续断、肉桂、狗脊以助鹿角温肾阳,以通督脉,牛膝、黄柏以助龟甲滋肾阴通任脉。牡丹皮以泄相火(先天之治本气血,后天之治法阴阳)。
佐药:茯苓引红参,补下焦之元气,泻肾中之邪火,麦冬助人参以生脉,干姜助红参补气。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法半夏以泄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也。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砂仁以通脾肾之元气,郁证可开也,同时以散诸甘药之滞而降浊阴(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炒白芍酸收,用以和荣,以协羌活、独活、防风、柴胡、辛荑、升麻辛散之性。盖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峻历,犹兵家之节制也。参芪非桂引道不能独树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气血,亦不能绪其条理,谓桂能治血,以推动其毒,扶阳益气,以充达周身。血在内,引之出表,则气从内托,血外散,引之归根,则气从外护。干姜以制半夏、厚朴之毒,黄精、枸杞子、地骨皮益精气,退虚热。总解诸郁:苍术、香附、川芎;七情内伤,不问寒热虚实皆可治之:远志。理七情气逆:厚朴、半夏、茯苓。抑结不散:龟甲、香附。怒气伤肝,或忧气内郁,或受风而成:荆芥。忧郁不伸:川贝母。令人欢乐无忧:合欢皮。瓜萎: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能独擅也。泽泻同补药,能逐下焦湿热邪垢,邪气即去,阴强海净。焦桅子以解苍术微燥。
使药:川芎辛温、无毒。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及四物汤皆用之。散肝经之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其用有四:以少阳引经;诸经头痛;助清阳之气;去湿气在头。郁在中焦,须川芎开提其气以升之,气升则郁自降,故川芎总解诸郁,直达三焦,为通阴阳气血之使,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远志: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诸补药佐以远志之苦温,先入心以安神定志,使甘温之品,始得赤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远志入足少阴肾经,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远志酒治一切痈疽有奇功,盖亦补肾之力尔,若七情内郁,不问虚实寒热,治之皆愈。本方用远志之妙用在调和脾肾。金银花甘凉,败毒托里,散气和血,补虚疗风,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其功独胜。热毒游走皮肤,洞穿脏腑,每发刺痛,变动无常,附骨入肉,攻凿血脉,淫跃四末,不知痛之所在,每发恍惚,缠结脏腑,冲引心胁,每发绞切,遇寒冷便作,举身沉重,精神错杂,常见昏废,每节气至则大作。以上诸证并是内热之毒引接外邪皆可应用金银花治之。肉桂甘辛热,归肝肾二经,守而不走,入血分,能引火归元。同时肉桂能温荣营血,并有助于气血生长之效。谓桂能治血,以推动其毒,扶阳益气,以充达周身。血在内,引之出表,则气从内托;血外散,引之归根,则气从外护。参芪非桂引道,不能独树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气血,亦不能绪其条理。《神农本草经》谓肉桂为诸药之先聘通使,盖因其香窜之气,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经络腠理,诸药不能通达之处,有肉桂引之,则莫不透达也(引诸药者直达病所)。
药物配伍根据及疗愈原理(方证剖析):
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从生。故凡病久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故本方用四君子汤随证加减,无论寒热补泻,先培中土,使药气四达,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何患其药不效哉!四君得(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四辅,则补品不至泥而不行,四辅得四君,而补力倍宣,四辅有四君而元气大振,相须而益彰者!
方用圣愈汤(红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白芍)以治阴虚、血脱等症。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见血不治血,必先调其气;四物不得补气药,不能成阳生阴长之功。(阴虚无骤补之法,计在存阳;血脱有生血之机,必先补气。此阳生阴长,血随气行之理也)此六味药服之,醇厚和平而滋润,令气血疏通,内外调和。
人有三奇。精、气、神,生生之本也。
精伤无以生气,气伤无以生神,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方用:龟鹿二仙膏(李士材)大补精髓,益气养神。鹿角、龟甲二物气血之属,又得造化之玄微,异类有情,竹破竹补之法也。红参为阳补气中之怯;枸杞为阴,清神中之火。一阴一阳,无偏盛之忧;入气入血,有合平之美。精生而气旺,气旺则神昌。督脉为阳,任脉为阴,阳升阴降,身体之总也。
凡脾胃:
喜:甘、补、温、通、升、燥。
恶:苦、攻、寒、滞、降、湿。
大抵人年五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多;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素问》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内经》于针、药所莫制者,调以甘药。盖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外可内,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矣。后天脾土,非得先天之气不行。
此气因劳而下陷肾肝,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内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泄之,以甘缓之,是矣”。凡补阳之剂,无不能升,正以阳主升也。又云:“阴阳下竭者,不可升。(肾)”
从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麻葛根汤,平胃散,逍遥散中得出启发:
方用:红参、黄芪、甘草、炙甘草、白术、当归、厚朴、苍术、陈皮、升麻、柴胡、独活、羌活、葛根、防风、茯苓、泽泻、法半夏、牡丹皮、栀子、炒白芍、甘草。
加:沙参、黄精、玉竹、何首乌、荷叶、辛荑、荆芥、黄柏、茵陈。
以补阴阳气血之不足,益心、肝、脾、肺、肾之亏耗,理气机升降浮沉。
方用: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治外邪久留而不散者。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无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
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目七窍,内除骨节麻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有汗能发,无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宁风也。夫以防风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盖肝性急,善怒,其气上行则顺,下行则郁,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而肝木所郁者,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补,水以灌溉,若中气虚,则九地(指深藏之脾气)不升,而木因之郁,阴血少,则木无水润,而肝遂以枯,(人知木克土不知土升木)。
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荣血以养肝也;牡丹皮解热于中,草、栀精火于下。独柴胡一味,一以厥阴报使,一以升发清阳。经云:木郁则达之,柴胡其要矣!
阴虚者,阳必凑之,故热。阴弱则发热。阳气陷阴中,必发热。阳邪陷入太阴脾部,当补中益气以升举之,清阳复位而火自熄也;若陷于下阴肾部,当六味地黄丸以对待之,壮水之主而火自平也;陷于厥阴肝部,当地骨皮饮以凉补之,血有所藏而火自安也。
四物汤为肝家滋阴调血之剂,加地骨皮清志中之火以安肾,补其毋也;加牡丹皮清神中之火以凉心,泻其子也。二皮凉而润,但清肝火不伤脾胃故逍遥散治肝火之郁于本脏也,木郁达之,顺其性也;骨皮饮治阴邪之陷于肝脏也,客者除之,勿纵寇以遗患者,二方皆肝家得力之剂(治肝二法)。
参者参也,与元气为参赞者也。不持气虚亦用,即血虚亦宜用;内伤宜用,外感亦宜用。盖烦喝由乎火邪,得人参而阴津自长;肿胀本乎气壅,得人参而痞闷全消。以致食不欲入,食入反胀,或胃反噎隔,泄利亡阴,洒淅恶寒,多汗漏风等症,无不赖人参之大力,作元气之藩篱。肺金之冤热,非参莫救,脾虚之中满,非参与术何健运?此所以功魁群草也。
厚朴色赤苦温,能助少火以生气。荷叶法震,入肝家而和藏血之室。“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盖肾为悭(欠缺)脏,多虚少实,因肝木为子,偏喜疏泄母气,厥阴之火一动,精即随之外溢,况肝又藏魂,神魂不摄,宜其夜卧鬼交,精泄之症作矣。封髓丹为固精要药,方用黄柏以其苦寒坚肾,肾职得坚,则阴水不虞其泛溢,寒能清肃,则龙火不至于奋扬,水火交摄,精有不安其位者乎?佐以甘草,以甘能缓急,泻诸火与肝火之内烦,且能使水土合为一家,以妙封藏之固。若缩砂者,以其味辛性温,善能入肾,肾之所恶在燥,而润之者唯辛,缩砂通三焦,达津液,能纳五脏六腑之精而归于肾,肾家之气纳,肾中之髓自藏矣。
复方中药制剂疗效机制:
现代医学研究及长期临床医疗实践证实了疗效机制是:提高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改善微循环、增强代谢、促进病变组织的恢复,抗衰老,抗疲劳,增强生命物质基础。
现有技术优特点简介:
本复方中药制剂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发明人在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证、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确立以及有效方药的运用系统研究基础上,提出以甘温补中,益气生津,扶脾固肾,化痰瘀,清湿热治法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从而确定了治疗法则,并以“法”统方,“方以法出”“理、法、方、药、君、臣、佐、使”统一和协,并强调辩证施治与辩病施治相结合,即符合中医理论,又突出中药特色。
辨病(应用现代医学的病名: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辨证(中医证名:虚损)相结合,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增强了用药的针对性;创新复方中药(自拟方)的配伍组方及用量严格按慢性疲劳综合征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以虚为本,以邪实为标的病机特点及治法而设,并严格按君、臣、佐、使药物配伍原则组方,突出了整体治疗,扶正固本的宗旨,提高了方剂的高效性及安全性。在调节和增强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抗衰老、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方面占优势。
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及多个有效部位结合在一起,即符合中医理论,又符合中药现代化。中药成份复杂,很难产生耐药性,方剂针对病机而设,属治本之剂。
创新的研究思路,严格的配伍,炮制,主次分明的用量,确定了治疗用药综合性和长期性,适用于不同民族、年龄、性别及其并发症患者的各个时期的治疗。制剂药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疗效显著,市场前景广阔,极具开发价值。
中药复方中各个单味药之间,在功效上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等复杂关系。它们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而且治疗范围广,毒副作用小。由于复方具有多因素、多靶点、动态、合并用药,综合表现药效的特点,所以其作用常呈调整性、双向性,在人体内的作用过程包括了各组成药物间,各有效成份间,药物与机体、机能状态间、药物与体内微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包括多种成分如下:
君(主)药:红参(习称园参)北沙参  黄芪  炙黄芪  甘草炙甘草  黄精  炒白术  当归  厚朴  制何首乌  玉竹
臣(辅)药:升麻  柴胡  荷叶  辛夷  葛根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苍术  黄柏  茵陈  鹿角  龟甲  狗脊  骨碎补  牛膝  杜仲  川续断  牡丹皮
佐药:茯苓  麦冬  干姜  陈皮  法半夏  木香  砂仁  炒白芍  枸杞子地骨皮  香附  川贝母  合欢皮  瓜蒌  泽泻  焦栀子
使药:川芎  远志  金银花  肉桂
制剂中各成分的具体用量为(单位:克)
君(主)药:红参(习称园参)10  北沙参20  黄芪15  炙黄芪15  甘草5炙甘草5  黄精15  炒白术10  当归10  厚朴10  制何首乌10  玉竹10
臣(辅)药:升麻3  柴胡3  荷叶6  辛夷3  葛根6  防风3  荆芥3羌活3  独活3  苍术10  黄柏3  茵陈3  鹿角3  龟甲10  狗脊3  骨碎补6牛膝6  杜仲6  川续断6  牡丹皮10
佐药:茯苓10  麦冬6  干姜3  陈皮6  法半夏3  木香6  砂仁6  炒白芍10枸杞子6  地骨皮10  香附10  川贝母3  合欢皮10  瓜蒌6  泽泻6  焦栀子3(16味)
使药:川芎3  远志10  金银花15  肉桂3
复方中药颗粒剂处方
红参(习称园参)10  北沙参20  黄芪15  炙黄芪15  甘草5  炙甘草5  黄精15
炒白术10  当归10  厚朴10  制何首乌10  玉竹10  升麻3  柴胡3
荷叶6  辛夷3  葛根6  防风3  荆芥3  羌活3  独活3  苍术10  黄柏3
茵陈3  鹿角3  龟甲10  狗脊3  骨碎补6  牛膝6  杜仲6  川续断6
牡丹皮10  茯苓10  麦冬6  干姜3  陈皮6  法半夏3  木香6  砂仁6
炒白芍10  枸杞子6  地骨皮10  香附10  川贝母3  合欢皮10  瓜蒌6
泽泻6  焦栀子3  川芎3  远志10  金银花15  肉桂3
复方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为颗粒剂,以52味中药按品名及重量比称取中药材(净药),粉碎成细粉,过筛,充分混匀,制成颗粒状制剂即可。颗粒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1、配制颗粒剂时可加入适宜的辅料,矫味剂和芳香剂。
2、制成细粉,加适量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辅料用量应予以控制,不超清膏量的5倍。
3、颗粒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4、颗粒剂应密封贮藏。
[粒度]:取颗粒剂一包,称定重量,置药筛内过筛,过筛时,将筛保持水平状态,左右往返3分钟,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8%。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LXH)测定。
[溶化性]:取供试品10克,加热水20倍,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可溶性颗粒剂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度浑浊。
[装置差异]:6克以±5%
[检查法]:应符合(附录XIIIC)检查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附录XIIIC)检查
[规格]每袋装6g-12g
[用法用量]口服,温开水冲服,成人一次6g-12g,一日3-4次
[贮藏]密闭,防潮
[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及长期临床医疗实践证实了疗效机制是:提高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改善微循环、增强代谢、促进病变组织的恢复,抗衰老,抗疲劳,增强生命物质基础。
甘温补中、益气生津、扶脾固肾、化痰瘀、清湿热
[主治范围]慢性疲劳综合征也称慢性疲劳、亚健康、雅皮氏流感和免疫功能异常综合征。
[具体病症表现]不能解释的持续的或时好时坏的严重疲劳,且不是运动引起,也不能通过卧床休息而减轻,并导致工作、学习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和竞争力的明显下降;同时伴有微热;咽喉疼痛淋巴结肿大;肌张力低下,肌肉松驰酸痛和无力;关节疼痛;头痛;睡眠异常。如嗜睡或失眠;头晕、恶心;腹泄和便秘交替;精神抑郁;体重增加或减轻明显;盗汗;神经性厌食;心跳过速;心律失常;过早搏动;少气懒言、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神经精神症状和免疫系统异常等。

Claims (1)

1.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疾病的复方中药颗粒剂,是由多种中药按剂量配制成的口服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全方由52味中药制成,其各原料药以及以克为单位计的含量如下:
红参10    北沙参20    黄芪15    炙黄芪15    甘草5    炙甘草5    黄精15炒白术10    当归10    厚朴10    制何首乌10    玉竹10
升麻3    柴胡3    荷叶6    辛夷3    葛根6    防风3    荆芥3    羌活3独活3    苍术10    黄柏3    茵陈3    鹿角3    龟甲10    狗脊3    骨碎补6    牛膝6杜仲6    川续断6    牡丹皮10
茯苓10    麦冬6    干姜3    陈皮6    法半夏3    木香6    砂仁6    炒白芍10枸杞子6    地骨皮10    香附10    川贝母3    合欢皮10    瓜蒌6    泽泻6    焦栀子3川芎3    远志10    金银花15    肉桂3
CN 200510083928 2005-07-15 2005-07-15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复方中药制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055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83928 CN1290558C (zh) 2005-07-15 2005-07-15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复方中药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83928 CN1290558C (zh) 2005-07-15 2005-07-15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复方中药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2063A CN1712063A (zh) 2005-12-28
CN1290558C true CN1290558C (zh) 2006-12-20

Family

ID=35717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8392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0558C (zh) 2005-07-15 2005-07-15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复方中药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90558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3544A (zh) * 2016-06-08 2017-01-25 安徽华瑞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功能性食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9341B (zh) * 2008-01-22 2010-09-01 佑帅旗 一种快速治疗高血压合并偏瘫的药物
CN101791348B (zh) * 2009-02-02 2012-04-25 姚重华 一种治疗虚损病的中药制剂
CN103055131B (zh) * 2011-10-21 2014-09-17 澳门科技大学 防治慢性疲劳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1916A (zh) * 2013-04-28 2013-07-24 张电达 一种调经养血补钙的鹿角盘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79880B (zh) * 2013-08-27 2015-05-20 王学松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
CN103566274A (zh) * 2013-11-12 2014-02-12 范俐元 一种治疗脾肾阳虚的药物
CN104288479A (zh) * 2014-11-03 2015-01-21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928123A (zh) * 2015-06-03 2015-09-23 王玉兴 一种补肝益肾保健酒
CN108142946A (zh) * 2017-11-28 2018-06-12 宁夏夏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草养生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927264A (zh) * 2017-12-08 2018-04-20 东莞广易中医学研究中心(有限合伙) 阴阳调和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0959B (zh) * 2019-12-05 2021-12-17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脾虚证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75226B (zh) * 2022-11-02 2023-05-23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一种对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减毒增效的中药组合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3544A (zh) * 2016-06-08 2017-01-25 安徽华瑞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功能性食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2063A (zh) 2005-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0558C (zh)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复方中药制剂
CN104068284B (zh) 用于治疗小鹅瘟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502A (zh) 一种祛病回春固本延寿新药
CN103417904B (zh) 一种治疗慢性唇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22830A (zh) 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81854C (zh) 延缓衰老的补肾健脾中药饮品
CN103041264B (zh) 一种防治血管性痴呆葛根补脑益智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5596B (zh) 一种治疗痰湿型乳腺增生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275639C (zh) 一种治疗妇科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性流产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8898A (zh) 一种小儿健脾止泻散
CN104223068B (zh) 一种补肝益肾明目的沙苑子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2580A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
CN101168712B (zh) 一种养生酒
CN104223297B (zh) 一种延缓衰老的五味子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6113B (zh) 一种桑叶保健枕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899486A (zh) 一种抗衰老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479B (zh) 一种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451422A (zh) 一种治疗眼底出血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5108B (zh) 一种治疗慢性低血压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2166305B (zh) 一种治疗扁平苔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3900B (zh) 一种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3520644B (zh) 用于治疗痰瘀型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00090C (zh) 一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07012C (zh) 治疗消化道肿瘤和慢性胃、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1829A (zh) 一种降三高的瑶药桶浴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ei Yongsh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20

Termination date: 201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