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9811C - 钓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钓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9811C
CN1279811C CNB031495370A CN03149537A CN1279811C CN 1279811 C CN1279811 C CN 1279811C CN B031495370 A CNB031495370 A CN B031495370A CN 03149537 A CN03149537 A CN 03149537A CN 1279811 C CN1279811 C CN 12798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 pad
concavo
convex
guider
fish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95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3189A (zh
Inventor
秋叶胜
泷元丰明
山本诚志
中畑美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wa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457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6331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895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9012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wa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wa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3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3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98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98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2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4Fishing-line guides on rods, e.g. t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7/00Accessories for angling
    • A01K97/06Containers or holders for hooks, lines, sinkers, fli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竿,导向装置安装座ZA、ZB、ZC在由纤维增强合成树脂制成的约竿杆部(10)给定位置的外侧与钓杆竿部形成一体,在该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具有沿钓竿杆部长度方向延伸的、形成于圆周方向的多个具有一定棱距角度的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J);与含有竿尖导向件中心和节竿中心轴线的平面最接近的凹条,对该平面的角度位置与凹凸的棱距角度,在各安装座彼此之间相同,从该凹凸条的顶部至底部的槽深(f),在上述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圆周方向上大致为一定;同时,在长度方向的给定长度(L1)内也大致为一定,在由此安装的钓线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内围,具有与上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棱距相同的筒部一侧的凹凸条,上述筒部一侧的凹凸数,为包括与上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数相同数目在内的整数倍。

Description

钓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外部装有钓线导向装置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钓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节竿外侧装有移动导向装置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钓竿,特别涉及插接式钓竿。
背景技术
在钓竿杆部的给定位置设有加厚部分,将该加厚部分的截面加工成非圆形,设置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凹凸条,并与移动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内围的剖面为非圆形的结合部相结合,使内围的凹凸条结合,由此防止移动导向装置转动,同时,将移动导向装置保持固定在该位置。在下述专利文献1~4中,揭示了如此操作的实施例。而在下述专利文献5中,则揭示了设有用于对移动导向装置在圆周方向进行定位的标记的钓竿。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在加厚部分上形成平面部分的加工方法,还揭示了用支承件保持钓竿杆部部位、同时用磨削工具磨削加厚部分的方法。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用磨削工具磨削多个凹凸条(槽)的方法。
专利文献1:特开昭64-39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公平8-295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实用新型注册第21474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实公平4-41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5:实开昭64-34966号公报。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钓竿杆部本身由于加热成型多少会产生一些弯曲,使得以该钓竿杆部部位为基准进行的加厚部分的加工,其加工精度降低。另外,通常,加厚部分由预浸处理成型,而预浸处理件卷绕时一般会造成厚度不均。所以,即使采用无心磨削将该表面精加工成剖面为圆形的部件,其轴心大多数情况下与钓竿杆部的轴心也不一致。因此,通过磨削加工使加厚部分形成多个凹凸条的情况下,在以钓竿杆部为基准对加厚部分进行磨削加工时,如每当对各槽进行磨削时,不一一测量对该槽进行磨削前的加厚部分的表面位置以确认基准同时进行磨削,就不能保持一定的槽深。但现实中,每磨削一个槽都这样进行,就会导致制造效率非常低。但若仅最初测量一次,保持着钓竿杆部使其以每一个槽的棱距转动一次地转动钓竿杆部时,就会如上所述,由于加厚部分不一定与钓竿杆部同心,导致槽的深浅不一。另外,为使钓竿杆部尽可能轻,且不妨碍挠曲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应使加厚部分尽可能地薄。因此对应使壁厚较薄的加厚部分,若槽深不均匀,则根据地点不同,不是不能对槽进行磨削,就是磨削得太深而伤及钓竿杆部本身。这样,将有损于钓竿杆部的强度。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就必需使加厚部分的厚度有余量。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只形成一个或两个平面部分,所以用于形成平面部分的磨削深度等,只需测定磨削的情况即可。然而,专利文献2所述的通过磨削形成多个凹凸条(槽)时,需要以每个槽作为基准进行详细测量,同时进行加工,非常麻烦,而且钓竿成本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钓竿杆部的加厚部分上加工多个凹凸条以形成导向装置安装座时,可高效而低成本地使槽深保持一定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将钓线导向装置可靠地拧紧在导向装置安装座上的、且重量轻、挠曲性好的钓竿。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揭示的结合结构中,将移动导向装置安装在钓竿杆部上,使其与竿尖导向件呈一条直线地排列的情况下,即使设有如专利文献5所述的标记,也不一定可以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投掷钓鱼用具时,不能以最小阻力、圆滑地进行钓线反复拉出的投掷。即,设置在移动导向装置的安装筒部内周的凹凸条,相对于各个移动装置中心线所成角度位置不一定能保持固定,而有可能在凹凸的一个棱距范围内变动。另外,即使在相对于各个移动导向装置的中心线的角度位置一定的情况下,由于该凹凸的角度位置与钓竿杆部安装座的非圆形剖面的角度位置关系不一定保持固定,因此,也不一定能高精度地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另外,在专利文献4所述例子中,由于加厚部分一侧的凹凸条的棱距和装配筒部一侧的凹凸条的棱距不同,凹凸条只有一部分啮合,所以,当移动导向装置旋转时,一旦受到较大的力作用,凸条就有可能损坏。另外,由于越靠近钓竿后部竿径越大,钓竿的刚性高,难挠曲,因此,在装有移动导向装置的导向装置安装座上,由于移动导向装置隔着钓线相对于钓竿而转动,因此,后方位置的安装座受到较大的剪切(卷绕力)力的作用,在耐久性上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节竿的长度方向的多处设有导向装置安装座的钓竿,在此情况下,可使移动导向装置高精度地与竿尖导向件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可防止后端安装座的凹凸条的损坏,提高耐久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钓竿,其特征为,导向装置安装座在由纤维增强合成树脂制成的钓竿杆部的给定位置的外侧与钓竿杆部形成一体;在该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具有沿钓竿杆部长度方向延伸的、并沿圆周方向形成的多个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从该凹凸条的顶部至底部的槽深,在上述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圆周方向上大致为一定,同时,在长度方向的给定长度内也大致为一定;在如此安装的钓线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的内围,具有棱距与上述安装座的凹凸条的棱距相同的筒部一侧的凹凸条。
大致一定是指,大部分槽的槽深在±0.05mm以内变动,优选为在±0.03mm以内变动。
由于在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圆周方向上,槽深大致一定,因此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壁厚可设置为以只在一定深度上残留定量厚度的较薄厚度,这样,有望减轻钓杆的重量,并可防止对挠曲性的损害。另外,由于在长度方向的给定长度内,上述槽深也大致一定,因此当插入钓线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时,会强烈地感到给定量的咬合,从而可以可靠地将导向装置拧紧在导向装置安装座给定位置上。另外,由于钓线导向装置装配圆筒内围的凹凸条的棱距与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棱距相同,因此,在结合时,凸条和凹条可全部相互结合,使负荷平均,提高耐久性。
本发明所述的钓竿,其特征还有,上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槽底面高度到后端时逐渐增高。
由于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槽底面的高度到后端时逐渐增高,因此,通过将钓线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压入后端,可以产生牢固的结合。
本发明所述的钓竿,其特征还有,上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终端为导向装置安装座区域内的后端。
压入并安装在导向装置安装座中的钓线导向装置,可防止由于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或筒部一侧的凹凸条的磨损等而无意中将钓线导向装置从后端拔出的情况的发生。
本发明所述的钓竿,其特征还有,上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槽深比上述筒部一侧的凹凸条的槽深浅。
由于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槽与筒部一侧的凹凸条不同(较浅),因此,结合时,在钓线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与导向装置安装座之间有间隙。由此可以缓和导向装置安装部位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挠曲刚性的提高。另外,由于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较浅,而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壁厚较薄,因此有望缓和挠曲刚性的提高和减轻重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钓竿,其特征为,具有竿尖导向件,同时,在前端细的纤维增强树脂制节竿外围的长度方向的多处设有导向装置安装座,在该各个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分别设有指向节竿长度方向的、有一定棱距角度的多个凹凸条,在各个安装座的凹条中,与含有竿尖导向件中心和节竿中心轴线的平面最接近的凹条,对该平面的角度位置与凹凸的棱距角度,在各个安装座彼此之间相同;在安装于各个导向装置安装座上的移动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内围,具有棱距角度一定的凹凸条,该筒部一侧的凹凸数,为包括与上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数相同数目在内的整数倍;在筒部一侧的凸条中,与含有各个移动导向装置的导环中心和圆筒中心轴线的平面最接近的凸条,对该平面的角度位置与凹凸条的棱距角度,在各个移动导向装置彼此之间相同。反之,上述给定的凹条和凸条若是给定的凸条和凹条也是适用的。
由于凹凸的棱距角度在各个安装座彼此之间是相同的,因此,各个安装座的凹凸条数目相同;而且由于棱距角度一定,节竿前端细,因此凹条(或凸条)间的圆周方向的距离间隔,在位于后端位置的安装座处较大。所以,越靠近受到较大的源自移动导向装置的剪切力的后端,凹凸条距离间隔越大,从而可以提高耐久性。而且,由于上述给定凹条的角度位置在各个安装座彼此之间是相同的,因此当考虑到棱距角度一定时,在各安装座中,凹条或凸条位于节竿外围的同一角度位置上。另外,由于筒部一侧的上述给定的凸条角度位置在各个移动导向装置彼此之间是相同的,因此,当将移动导向装置安装在导向装置安装座上并结合成使该凸条与上述凹条对置时,可以高精度地与竿尖导向件呈一条直线。并且,由于筒侧的凹凸数为包括与安装座上的凹凸数相同数目在内的整数倍,所以安装座上的所有凸条可与筒侧的凹条相结合。
本发明所述的钓杆,其特征为,从上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顶部至底部的槽深,在圆周方向大致为一定,同时,在长度方向的给定长度内也大致为一定。
所谓大致一定是指大部分槽的槽深在±0.05mm以内变动,优选为在±0.03mm以内变动。
由于槽深在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圆周方向上大致一定,因此,可将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壁厚设置为仅在一定的深度上残留给定量的厚度的较薄的厚度,这样可减轻钓竿重量,并防止对挠曲性的损害,且由于在长度方向的给定长度内,槽深大致一定,因此当插入移动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时,会强烈地感到给定量的咬合,从而可以可靠地拧紧在导向装置安装座的给定位置上。
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钓竿,其特征为,上述筒侧的凹凸数与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数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当安装结合时,全部凸条和凹条可以相互结合,负荷均匀,因此凹凸条的耐久性得到提高。
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钓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导向装置安装座在由纤维增强合成树脂制的钓竿杆部的给定位置的外侧与钓竿杆部形成一体,并具有:将该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加工成给定精度的圆形的工序;以该圆形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为基准,在导向装置安装座上,加工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的工序,该给定棱距的多个槽的深度,在圆周方向大致为一定。
给定精度是指,以由加工成的导向装置安装座所外接的最小外接圆(半径为R1)的圆心测得的至导向装置安装座外围的最小长度(半径)为R2,将R1-R2设为Δ,即给定精度,其值为0.05mm以下,优选为0.03mm以下。
以圆形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为基准,在导向装置安装座上加工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是指,当加工槽时,在利用卡盘夹紧导向装置安装座的状态下、或用支承件支承导向装置安装座的状态下进行加工,前者由于卡盘的轴心与导向装置安装座的轴心一致(即,卡盘的中心轴心的空间位置通常可以捕捉,典型例是在一定位置上),因此,导向装置安装座的轴心总是在相同的位置(典型的是在一定的位置)上;而对于后者,总是可捕捉到从支承件的支承面推算出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轴心(典型的是在一定的位置上)。
即使加工成圆形的导向装置安装座转动,由于是以给定精度的圆形外围为基准,因此可保持导向装置安装座的轴心不变。因而,作为需加工成槽的对象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不论其是否转动,都可保持在不变位置。即,例如,进行槽加工之前,由测量等决定的导向装置安装座外围面的高度等空间位置,通过旋转仍可保持一定。因此,最初进行加工成槽的操作时,由导向装置安装座外围面切入的深度,即使在此后有转动,仍可保持起始深度,而不必反复进行测量。这样,就容易在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圆周方向上,制造深度大致为一定的多个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钓竿的节竿部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节竿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3为沿图2的箭头线C-C的局部放大横剖面图;
图4为图1中所用的游动钓线导向装置的正视图;
图5为装有图4的导向装置的状态的横剖面图;
图6为图5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7为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沿图7的箭头线H-H的局部放大横剖面图;
图9为加工凹凸条前的导向装置安装座区域的示意图;
图10为在导向装置安装座上磨削加工凹凸条的过程的某一工艺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所用工具的示意图;
图12为节竿成型过程的某一工艺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钓竿前部的侧视图;
图14为各个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局部放大横剖面图;
图15为移动导向装置的正视图;
图16为装有图15所示移动导向装置的部位的横剖面图;
图17为导向装置安装座附近的放大纵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节竿;10A、10B、10C:游动钓线导向装置;J:凹凸条;J1:凸条;J2:凹条(槽);TK:卡盘;TL:工具;ZA、ZB、ZC:导向装置安装座;ZBS: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圆形表面;T1、T2、T3:装配筒部;YG1、YG2、YG3:移动导向装置;Z1、Z2、Z3:导向装置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钓竿的节竿区域的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在以环氧树脂等合成树脂为基体、以碳纤维等增强纤维增强的纤维增强合成树脂制的节竿10上,其长度方向上设有三处用于保持游动钓线导向装置10A、10B和10C。在节竿10的上述三处附近,设有导向装置安装座ZA、ZB和ZC。另外,在前端部装有竿尖导向件10T。标号12表示座竿。本例中的钓竿由三根竿接长而得,还有图中未标示的基竿。
如后所述,当节竿成型时,在作为钓竿的杆部主体的节竿10的表面上,通过在节竿成型预浸处理的同时卷绕纤维增强树脂的预浸处理片等,整体成型为各个导向装置安装座,也可在节竿成型后,再整体成型。通过成型后的磨削将剖面精加工成圆形,并在导向装置安装座表面上,沿圆周方向,以给定间距形成多根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凸条J。然而,在本例中,在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后端附近,形成没有凹凸条、而有圆形表面的筒状部E。
游动钓线导向装置10A、10B、10C还可如图4所示,设置用于安装在上述各个导向装置安装座上的装配筒部;用于导引钓线的导环G;连接该导环和上述装配筒部的框架F。导环G采用由碳化硅等陶瓷或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耐磨材料制成。装配筒部T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制成,且框架F也可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
图2中所表示的是以中间位置的导向装置安装座ZB为例的纵剖面,另外两个导向装置安装座也同样。除导向装置安装座ZB的后端附近的筒状部E以外,在本例中,还设有围绕整圈的凹凸条J。图3表示沿图2的箭头线C-C的横剖面放大图。凹凸条J的凸条J1和凹条J2,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在本说明书中,凹条有时也被称为槽。磨削加工成圆形的表面ZBS后所残留的凸条表面宽度为a、槽宽为b,a+b为一个棱距P。在本例中,围绕整圈地以相同棱距形成凹凸条。
槽深f,在凹凸条的前端大半区域L1中大致一定。但是,槽的最深部分的底部壁厚t,在区域L1的前端为t1,在后端为t2(>t1);因此,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变厚。即,凹凸条的槽底面的高度由前至后逐渐变高,也即,当磨削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而形成圆形表面ZBS时,形成前端细的锥状导向装置安装座。在凹凸条后端的较短区域L2,槽深有前至后逐渐变浅,最终达到筒状部E的表面。
由于在长度方向的上述区域长度L1中的槽深f大致一定,因此当插入游动钓线的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时,就会感觉到有很强的给定量的咬紧结合,可以可靠地拧紧在导向装置安装座的给定位置上。且由于凹凸条的槽底面高度,在后端逐渐增高,因此通过将钓线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压入后端,就可以产生牢固的结合。另外,由于凹凸条的终端在导向装置安装座区域内的后部(残存有圆筒状部E),因此可以防止压入导向装置安装座中的游动钓线导向装置因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筒部一侧的凹凸条的磨损,稍不注意就会从后部脱出的情况。
另外,为了减轻重量,上述导向装置安装座的槽底壁厚t1、t2优选为分别薄于位于其相应位置的节竿10的壁厚T1、T2。而在此之间的区域L1的槽底壁厚t,也比位于此处的节竿的壁厚T薄。槽深f举例来说,可为0.1mm。槽深f为0.02~0.2mm左右的为浅槽。因此,可使导向装置安装座厚度变薄,在本例中,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壁厚(t+f)优选为0.2~0.4mm或0.2~0.5mm,为节竿10壁厚(T1+T2)/2的30~80%左右。这样,可防止对挠曲性的损害,并有望减轻钓竿的重量。
还可以分别在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前端和后端设置向前方、后方高度逐渐减小的倾斜状层差缓和部DS1、DS2。该缓和部分也可以用合成树脂和涂料制成。这个台阶差缓和部分,除了可缓和节竿弯曲时的应力集中,还具有改善外观的作用。
在各游动钓线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T的内围,形成具有与设置于各相应的导向装置安装座上的凹凸条J相同棱距的凹凸条J’。因结合时,凸条和凹条可以全部相互结合,因此,可受到均等的负荷作用,从而提高耐久性。图5表示这种结合状态。图6为该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安装座凹凸条J的槽深f,比游动钓线导向装置的筒部一侧的凹凸条J’的槽J2’的槽深f’(凸条J1’的高度)浅。另外,筒部一侧的凹凸条J’的山形凸条J1’的前端角度θ在60度~120度的范围内,在此约为90度。
另一方面,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槽J2的形状宽而浅,在本例中,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一部分的曲面形状。如图6所示,由于槽J2浅而宽,所以,筒部一侧的凹凸条J’的山形凸条J1’与槽J2的底部相接触,而在山形凸条J1’的左侧与右侧,在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J的凸条J1之间,留有较大比例的间隙SP1、SP2。另外,在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J的凸条J1的顶面与筒部一侧的凹凸条J’的槽J2’之间也形成了较大的间隙SP3。因此,尽管筒部一侧的凹凸条J’的凸条J1’与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J的槽J2的低位置的底部相接触,但由于可以防止因与凸条J1的左右边缘相接触而造成的磨损,所以可提高具有浅槽的凹凸条J的耐久性。
如上所述,当凹凸条的槽深较浅或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壁厚较薄时,凸条部容易损坏,但如果采用下述结构,就可防止凹凸条的损坏,从而可以提高耐久性。
即,可以提供一种钓竿,其特征为:具有多个位于由纤维增强合成树脂制成的钓竿杆部给定位置的外侧、且与导向装置安装座形成一体的、在该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沿钓竿杆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在圆周方向以给定棱距形成的、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该凹凸条的槽呈从该凹凸条顶部至其底部的槽深很浅而宽度很宽的形态;钓线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被装在该凹凸条槽中,其内围具有棱距与上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棱距相同的筒部一侧的凹凸条;该筒部一侧的凹凸条的槽深为上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槽深的两倍以上;且凸条大致呈山形,其顶角在60度~120度范围内。
这样,由于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槽浅而宽,同一棱距的筒部一侧的凹凸条的槽深为安装座一侧凹凸条的槽深的两倍以上,并且,凸条大致呈山形,其顶角在60~120度的范围内,因此,可防止在结合状态下的筒部一侧的山形凸条顶部与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槽底的接触,并可防止筒部一侧的凸条的山形部分与安装座一侧的槽的边缘,即安装座一侧凸条的边缘相接触。因此,可以保护容易被撞出缺口或磨损的边缘,长期维持浅的槽,而提高耐磨性。另外,由于槽很浅,所以能使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壁厚较薄,而有望减缓弯曲刚性的提高和减轻重量。
另外,各个游动钓线导向装置有各种尺寸形式,这样,除了可由相应的导向装置安装座从前面拔出以外,还能使位于后面的游动钓线导向装置通过位于前面的导向装置安装座。而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最大外径,比座竿12的前端内径小。因此,节竿10可被容纳于座竿12中,并可抽出。
图7为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为沿箭头线H-H的横剖面放大图。凹凸条J可以不是设在导向装置安装座ZB’的整个圆周上,而是只在其中一部分范围内,例如120度~270度的范围内。因此,在这个角度范围以外,残留有圆形表面。
图9表示对凹凸条进行磨削加工之前的导向装置安装座ZB,如图所示,导向装置安装座ZB的表面ZBS被加工成高精度的圆形的状态。在节竿10或成型为节竿10的竿的原材料的适当位置上,通过卷绕纤维增强树脂预浸处理片等形成筒状加厚部,这样,由于预浸处理片等存在卷绕开始端与卷绕终止端,因此,多会产生所谓的壁厚不等问题。即使通过加热成型,筒状加厚部的外围一般也不会是高精度的圆形,因此需要磨削加工。
另外,由于节竿本身也多会因加热成型而产生成型弯曲,易挠曲,因此,在通过磨削加工使筒状加厚部的表面形成高精度的圆形时,用工具等抓住节竿10使其旋转,由于在此情况下难以维持轴心的稳定,所以通常要利用无心加工。通常,具有这样加工而成的高精度的圆形表面ZBS的导向装置安装座ZB的轴心CL2,与该位置上的节竿10的轴心CL1不一致。但是,导向装置安装座表面ZBS还是能够形成高精度的圆形。
也可不采用上述无心磨削,而是采用以机床卡盘等夹持节竿10上的距离筒状加厚部端部30mm以内的部分,使节竿10转动,对筒状加厚部的表面进行磨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夹持的是距离筒状加厚部很近的部分,所以作为磨削对象的筒状加厚部几乎不会产生偏移,从而可使轴心CL1和轴心CL2几乎一致。因此,这种方法与采用无心磨削的方法相比,筒状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壁厚在圆周方向更均匀,可以使形成凹凸条所需的壁厚最小,从而减轻钓竿的重量。
图10为在图9所示的加工成高精度的圆形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表面ZBS上,沿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距设置多根沿节竿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凸条J的工序的简要示意图。当磨削加工这种凹凸条J的槽时,利用卡盘TK夹持导向装置安装座表面ZBS的后端附近的筒状部E,将节竿10保持在水平方向,并保持这种夹持状态,使图11所示的工具(铣刀)TL旋转,与此同时,在导向装置安装座的上面铣削成沿着长度方向的槽。在加工时,可以设置用于容纳导向装置安装座ZB的下表面的支承件UK,以防止节竿10挠曲。然后,用卡盘TK夹持导向装置安装座,旋转给定的棱距,而对邻接槽同样地进行磨削,然后重复进行该工序,这样,就制成图1、图2所示的导向装置安装座。
也可以不转动上述卡盘TK,而是增强卡盘的夹持力,用其它方法使节竿10转动给定的棱距角度,在该状态下,再次夹紧同样的筒状部E,用工具TL加工形成槽。不管用何种方法,用卡盘夹紧的都是作为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面ZBS的一部分的上述筒状部E,而不是节竿10本身的外围面。这样,夹紧磨削加工成高精度圆形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面ZBS的一部分,用工具TL在该外围面ZBS上加工出给定深度的槽。
在这种加工方法中,即使旋转作为槽加工对象物的导向装置安装座ZB(与节竿一起),由于该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面ZBS为高精度的圆形,所以,最初所设定的上述工具TL的切深,即使在转动任意角度后的、工具与导向装置安装座对置的外围面的各个部位上,也不需修正测量等的设定,而可依旧采用原来的设定,而得到与最初相同的切深。即,在对槽进行加工时,由于总是夹持着高精度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圆形外围面ZBS,因此,不论旋转角度如何,总可使由工具TL加工而成的槽深保持一定。这种情况,在本发明的方法(权利要求14)中,以圆形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为基准,进行了说明。
图11(b)表示上述例中所用的工具TL的侧视图。旋转轴JK的前端装有刀具HA,利用旋转轴前端的固定部KB将刀具HA固定。(a)为正视图。上述槽J2的形状由刀具HA的形状决定。
以下,说明与图10的情况不同的、在整个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面上制作凹凸条J时的加工方法。卡盘从上下或左右夹紧导向装置安装座,在卡盘外侧必需设置开放部,以使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面露出。根据在该开放部所露出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面的情况设定进刀深度,使外围面与工具上的刀具相接触,从而在外围面的全长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槽。
每加工完一条槽以后,使卡盘转动一次,或松开卡盘,使卡盘转动给定角度,再用卡盘夹紧导向装置安装座,加工另一条槽,然后重复该操作。因此,在遍及整圈地加工成槽的情况下,也可以夹持所加工的凹凸条。这种加工装置可用普通铣床代替。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情况下,与图10所说明的形成凹凸条的方法同样,以圆形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根据情况不同,也可以是圆形导向装置安装座外围上残留的凹凸条的凸条表面)为基准,也可很容易地保持各个槽的深度一定。
图12为用于说明设有图1所示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节竿1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在芯杆20上卷绕座竿本体用预浸处理片22,然后,在其外侧的适当位置,卷绕用于形成导向装置安装座的预浸处理片24A、24B、24C。也可先将该各预浸处理片与本体用预浸处理片22重合,将他们同时卷绕。另外,可任意设定各预浸处理片的种类、片数、厚度、卷绕数、材质等。
在卷绕预浸处理片后,按照常规方法,卷绕紧固带,在该状态下进行加热烧制。然后,除去并取出紧固带和芯杆,制成节竿。此后,在对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面进行加工形成圆形时,同时制成凹凸条。
为使用于形成导向装置安装座的预浸处理片对座竿的挠曲性没有明显的损害,优选将弹性模量为5,000kgf/mm2(49,000N/mm2)以下的低弹性模量碳纤维用作增强纤维。例如,可以使用将弹性模量为1,000kgf/mm2(9800N/mm2)的碳纤维单向拉伸取向的增强纤维浸渍在环氧树脂中而得的单向拉伸取向片材,该碳纤维的取向方向为节竿的长度方向。使用低弹性模量的增强纤维的预浸处理材料,不仅可抑制刚性的提高,同时,还能通过沿长度方向的纤维提高强度和耐久性。
在上述说明中,是以特定的导向装置安装座ZB为例说明导向装置安装座,其它的导向装置安装座与其相同。另外,上述说明中,以节竿为例说明钓竿杆部,而设有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其它种类的钓竿杆部与其相同。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各方面并没有特别的矛盾,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同样适用。
现根据图13~图17所示的第二个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3为本发明的外导向式钓竿的前部侧视图。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基竿(图中未标示)、中竿12和节竿10三根竿可插接,从而形成插接式钓竿,也可形成拼接式等。各钓竿杆部是以环氧树脂等合成树脂为基材,以碳纤维等增强纤维增强的纤维增强树脂制钓竿杆部。由于是插接式,基竿、中竿为中空管,节竿10可以为中空管,也可以为实心杆。竿尖导向件TG固定在节竿上,在本例中,在节竿长度方向的外围,有三处设有导向装置安装座Z1、Z2、Z3。另外,在中竿12上,有两处设有图中未标示出的导向装置安装座。
导向装置安装座由纤维增强树脂或合成树脂等制成,与钓竿杆部形成一体。在这些导向装置安装座上可以分别安装移动导向装置YG1、YG2、YG3。另外,还存在两个图中未标示出的移动导向装置。如上所述,由于是插接式,就节竿而言,安装在最后端的导向装置安装座Z3上的移动导向装置YG3,可通过前端的导向装置安装座Z2、Z1,而移动导向装置YG2可通过导向装置安装座Z1,这样,在收藏时,各个移动导向装置都集中到竿尖导向件TG附近。
图14(a)(b)(c)分别为导向装置安装座Z1、Z2、Z3部位的局部放大横剖面图。在本实施例中,最接近含有竿尖导向件TG的中心(图中未标示)和节竿10的中心轴线CL(图16)的平面H的导向装置安装座Z1的凹条OJ1S位于该平面上,而最接近另外的导向装置安装座Z2、Z3的平面H的凹条OJ2S、OJ3S也位于平面H上,因此,各个安装座彼此之间位于相同的角度位置上。但是,最接近平面H的凹条也可不在该平面H上,只要安装座彼此之间共面即可。以上,对凸条亦适用。另外,各凹条OJ1、OJ2、OJ3的棱距角度θ也彼此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为12度。凹条之间形成凸条TJ1、TJ2、TJ3。
如上所述,越是靠近后方位置的导向装置安装座,其上的凹凸条在圆周方向的棱距越长。因此,当凸条下部宽度变大的情况下安装移动导向装置时,后方的安装座的凹凸条的耐久性提高。如图14所示,越是靠近后方位置的安装座,其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壁厚越厚,但该厚度是任意的,也可厚度相同。
图15为以YG1为代表的移动导向装置的正视图。其它移动导向装置与之相同。由陶瓷等硬质材料制成的导环R1与由合成树脂或纤维增强树脂制成的装配筒部T1,利用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的框架体F1上下连接。在装配筒部内周部,以一定的棱距角度(在这个实施例中为12度),形成指向装配筒部中心轴线TC1方向的凸条TJ1’和凹条。在该装配筒部T1的外周给定位置上,形成凸部TK,在框架体F1的给定位置上设有用于装配框架体的凹部FK。
利用该凸部和凹部的结合,可使该凹凸条中最接近含有导环R1的中心C1和装配筒部T1的中心轴线TC1的平面H’的凸条TJ1’S位于该平面H’上。其它两个移动导向装置YG2、YG3与此相同。然而,最接近平面H’的凸条也可不在该平面上,只要安装座彼此位于同一角度位置即可。以上,对凹条亦适用。
如图4所示,当将上述移动导向装置YG1安装在导向装置安装座Z1上时,若使筒侧给定的凸条TJ1’S与安装座一侧给定的凹条OJ1S对置,则可在上述平面H’与平面H一致的状态下安装移动导向装置。即,移动导向装置上YG1与竿尖导向件TG排成一条直线。其它移动导向装置与此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座一侧有凹凸条30个,圆筒一侧也有30个凹凸条,当全部结合时,负荷均匀作用,可提高凹凸条的耐久性。
图17为导向装置安装座Z1附近的放大纵剖面图。设在前端细的钓竿杆部10的外围的多个凹凸条中的凹条OJ1的底部厚度t,即可以是由前端至后端为一定厚度,也可是后方较厚。在本例中,从前端位置P1至后端位置P2厚度渐增,此后,在大致达到后端位置P3时,厚度陡增,呈锥状。
这样,可防止移动导向装置过分向后移动,力度过强,以致由后端脱出。另外,凸条顶面和凹条底面的高低差(槽深)f,除了位置P2和P3之间外,大致为一定。从位置P2至P3,槽深渐趋于零。其它导向装置安装座与此相同。总之,由于越靠后,各导向装置安装座中,相对于节竿中心轴线的凹凸条的凹条底面的高度越高,因此,如使移动导向装置向后移动,可以压紧夹持各个导向装置安装座。另外,由于槽深在长度方向的给定长度内大致为一定,因此,当插入移动导向装置装配筒部时,会强烈地感到给定量的咬合,因此可以有效地拧紧在导向装置安装座上。
在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后端设有未形成凹凸条的区域,也可以在全部区域上设置这种区域。为了减小导向装置安装座前端和后端的落差,平稳地移动和安装移动导向装置,也可用合成树脂或涂料设置倾斜部Z1’。其它导向装置安装座与此相同。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应力集中。
以下来说明使上述槽深f在圆周方向保持一定的方法。
使导向装置安装座与纤维增强合成树脂制钓竿杆部在给定位置的外侧形成一体,它具有:将该导向装置安装座外围加工成给定精度的圆形的工序;以该圆形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为基准,在导向装置安装座上加工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的工序,这样,就能使给定棱距的多个槽的深度在圆周方向大致保持一定。
给定精度是指,以由加工成的导向装置安装座外接的最小外接圆(半径为R1)的圆心测得的至导向装置安装座外围的最小长度(半径)为R2,将R1-R2设为Δ,即给定精度,其值为0.05mm以下,优选为0.03mm以下。
以圆形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为基准,在导向装置安装座上加工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是指,当加工槽时,在利用卡盘夹紧导向装置安装座的状态下、或用支承件支承导向装置安装座的状态下进行加工,前者由于卡盘的轴心与导向装置安装座的轴心一致(即,卡盘的中心轴心的空间位置通常可以捕捉,典型例是在一定位置上),因此,导向装置安装座的轴心总是在相同的位置(典型的是在一定的位置)上;而对于后者,总是可捕捉到从支承件的支承面推算出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轴心(典型的是在一定的位置上)。
即使加工成圆形的导向装置安装座转动,由于是以给定精度的圆形外围为基准,因此可保持导向装置安装座的轴心不变。因而,作为需加工成槽的对象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不论其是否转动,都可保持在不变位置。即,例如,进行槽加工之前,由测量等决定的导向装置安装座外围面的高度等空间位置,通过旋转仍可保持一定。因此,最初进行加工成槽的操作时,由导向装置安装座外围面切入的深度,即使在此后有转动,仍可保持起始深度,而不必反复进行测量。这样,就容易在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圆周方向上,制造深度大致为一定的多个槽。
以上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各方面只要没有特别的矛盾,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互相适用。
发明的效果
从以上的说明可看出,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在钓竿杆部的加厚部分上加工出多个凹凸条以形成导向装置安装座时,可高效且低成本地使槽深保持一定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还可提供一种能可靠地将钓线导向装置拧紧在导向装置安装座中的、且重量轻,挠曲性好的钓竿。
本发明还可提供一种在节竿的长度方向的多处设置导向装置安装座时,可使移动导向装置与竿尖导向件高精度地呈直线排列,同时可防止后方安装座上的凹凸条损坏的、耐久性得到提高的钓竿。

Claims (12)

1.一种钓竿,导向装置安装座在由纤维增强合成树脂制成的钓竿杆部给定位置的外侧与所述钓竿杆部形成一体;
在所述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具有沿钓竿杆部长度方向延伸的、并沿圆周方向形成的多个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
从所述凹凸条的顶部至底部的槽深,在所述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圆周方向上大致为一定,同时,在长度方向的给定长度内也大致为一定,
在由此安装的钓线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的内围,具有棱距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棱距相同的筒部一侧的凹凸条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槽底面高度到后端时逐渐增高;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终端为导向装置安装座区域内的后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为,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的槽深比所述筒部一侧的凹凸条的槽深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具有竿尖导向件,同时,在前端细的纤维增强树脂制节竿外围的长度方向的多处设有导向装置安装座,在所述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分别设有指向节竿长度方向的、有一定棱距角度的多个凹凸条,在各安装座的凹条中,与含有竿尖导向件中心和节竿中心轴线的平面最接近的凹条,对该平面的角度位置与凹凸的棱距角度,在各个安装座彼此之间相同,
在安装于各个导向装置安装座上的移动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内围,具有棱距角度一定的凹凸条;所述筒部一侧的凹凸数,为包括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数相同数目在内的整数倍;在筒部一侧的凸条中,与含有各个移动导向装置的导环中心和圆筒中心轴线的平面最接近的凸条,对该平面的角度位置与凹凸条的棱距角度,在各个移动导向装置彼此之间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具有竿尖导向件,同时,在前端细的纤维增强树脂制节竿外围的长度方向的多处设有导向装置安装座,在所述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分别设有指向节竿长度方向的、有一定棱距角度的多个凹凸条,在各安装座的凹条中,与含有竿尖导向件中心和节竿中心轴线的平面最接近的凹条,对该平面的角度位置与凹凸的棱距角度,在各个安装座彼此之间相同,
在安装于各个导向装置安装座上的移动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内围,具有棱距角度一定的凹凸条;所述筒部一侧的凹凸数,为包括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数相同数目在内的整数倍;在筒部一侧的凸条中,与含有各个移动导向装置的导环中心和圆筒中心轴线的平面最接近的凸条,对该平面的角度位置与凹凸条的棱距角度,在各个移动导向装置彼此之间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顶部至底部的槽深,在圆周方向大致为一定;同时,在长度方向的给定长度内也大致为一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顶部至底部的槽深,在圆周方向大致为一定;同时,在长度方向的给定长度内也大致为一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侧的凹凸数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数相同。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侧的凹凸数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数相同。
9.一种钓竿,具有竿尖导向件,同时,在前端细的纤维增强树脂制节竿外围的长度方向的多处设有导向装置安装座,在所述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分别设有指向节竿长度方向的、有一定棱距角度的多个凹凸条,
在安装于各个导向装置安装座上的移动导向装置的装配筒部内围,具有棱距角度一定的凹凸条;其特征在于,
在各安装座的凹条中,与含有竿尖导向件中心和节竿中心轴线的平面最接近的凹条,对该平面的角度位置与凹凸的棱距角度,在各个安装座彼此之间相同,
所述筒部一侧的凹凸数,为包括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数相同数目在内的整数倍;在筒部一侧的凸条中,与含有各个移动导向装置的导环中心和圆筒中心轴线的平面最接近的凸条,对该平面的角度位置与凹凸条的棱距角度,在各个移动导向装置彼此之间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条顶部至底部的槽深,在圆周方向大致为一定;同时,在长度方向的给定长度内也大致为一定。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侧的凹凸数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凹凸数相同。
12.一种钓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导向装置安装座在由纤维增强合成树脂制的钓竿杆部的给定位置的外侧与钓竿杆部形成一体,并具有:
将所述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加工成给定精度的圆形的工序;和
以所述圆形的导向装置安装座的外围为基准,在导向装置安装座上,加工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的工序,
所述给定棱距的多个槽的深度,在圆周方向大致为一定。
CNB031495370A 2002-08-26 2003-07-15 钓竿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798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45759A JP3963316B2 (ja) 2002-08-26 2002-08-26 釣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45759 2002-08-26
JP2003089548 2003-03-28
JP2003089548A JP2004290124A (ja) 2003-03-28 2003-03-28 釣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3189A CN1493189A (zh) 2004-05-05
CN1279811C true CN1279811C (zh) 2006-10-18

Family

ID=34277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95370A Expired - Lifetime CN1279811C (zh) 2002-08-26 2003-07-15 钓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507588B1 (zh)
CN (1) CN127981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6841A (ja) * 2004-12-17 2006-06-29 Shimano Inc 釣り竿
US8813415B2 (en) 2010-03-31 2014-08-26 Globeride, Inc. Fishing line gui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shing line gui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18911A (ko) 2004-03-04
KR100507588B1 (ko) 2005-08-10
CN1493189A (zh) 2004-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4637A (zh) 薄壁轴承的制作方法、其薄壁内圈/外圈的加工方法以及精密柔性轴承
CN1190174C (zh) 牙缝清洁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939C (zh) 光纤接插件的套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279811C (zh) 钓竿及其制造方法
CN1311869A (zh) 反相三重透镜组件
GB2444174B (en) Seabed organic material relocating apparatus
EP1411378A3 (en) Non-round filler rods and tubes with superabsorbent water swellable material for large optical cables
RU2009111383A (ru) Способы нанесения износостойк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на внешние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буровых инструментов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конструкции
CN1788555A (zh) 钓竿
CN1649490A (zh) 钓竿
CN206371344U (zh) 一种自动旋转式增氧机
CN1149383C (zh) 千分尺
CN1909985A (zh) 管的减径轧制装置及减径轧制装置用轧辊
CN1191011C (zh) 旋转卷线器之卷线轴
CN1271927C (zh) 钓竿
CN205074913U (zh) 一种多级磨削铰珩头
CN1884524A (zh) 一种提取植物rna的方法
CN106044373A (zh) 一种渔网集线装置
CN1104190C (zh) 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及该带通孔钓竿
US8651751B2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termination of polymer optical fiber ribbons
US20070259314A1 (en) Dental drill
CN211323482U (zh) 一种球头刷自动修毛机
RU59104U1 (ru) Струнный маяк для отделочных работ
CN106041714A (zh) 一种自动去胶装置
CN206780054U (zh) 一种数控轴等分角度刚性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