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5736C - 工件投入装置与投入夹具 - Google Patents

工件投入装置与投入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5736C
CN1275736C CN 200410000457 CN200410000457A CN1275736C CN 1275736 C CN1275736 C CN 1275736C CN 200410000457 CN200410000457 CN 200410000457 CN 200410000457 A CN200410000457 A CN 200410000457A CN 1275736 C CN1275736 C CN 127573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mentioned
controlling
throw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004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9079A (zh
Inventor
小池和权
山本裕
末广幸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9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9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57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573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对工件施加应力地把持工件的工件投入装置和以均等力把持带厚凸起或下凹工件的结构简单的把持装置。包括把持长方形工件(1)的一对把持夹具(2、3)、把叠置的多工件压在移动面(4)上移动至把持夹具把持位置的投入夹具(5)、和在投入夹具对面支撑工件于把持位置的背撑夹具。投入夹具带由朝按压工件方向突出的3根爪构成的叉状部,叉状部中间爪(51)前端比两侧爪(52、53)前端突出给定距离。把持夹具(2)的把持部(15)具有虚线状地形成平行于把持面(11)的条缝(12)的2列条缝列(13、14),2列条缝列以交错状交错地形成。把持面把持工件时,条缝压瘪,把持部可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工件投入装置与投入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投入装置,尤其是涉及适用于不施加应力地把持细长工件的工件投入装置以及构成该装置的投入夹具。
本发明还涉及把持装置,尤其是涉及适用于固定长度方向上带微少厚凸起或下凹的工件的把持夹具以及具备该夹具的把持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切削加工工件之际,由于工件承受切削负荷,所以要用一对把持夹具固定工件。尤其进行镜面切削加工时,由于要求高的切削精度,所以需要牢固地固定工件。作为进行这种镜面切削加工的工件一例,可举出在两块树脂基板间排列多个棒状透镜而构成的细长长方形的光传导体阵列。
自动切削加工机中,光传导体阵列靠投入夹具平坦面来按压被切削面,把光传导体移动到一对把持夹具间。移动到一对把持夹具间的光传导体阵列被与投入夹具的平坦面平行的背撑夹具从背后支撑。其结果,光传导体阵列被投入夹具和背撑夹具的两个平坦面所夹而被归列(理顺对齐)。
以往,使用一种具有以一定宽度直线延伸的平坦把持面的、一体型的把持夹具(固定夹件)来把持被归列的光传导体阵列(例如见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162618号中的图1)。
然而,切削加工前工件形状多为扁圆形,工件的被切削面一般也非平坦面。例如拿光传导体阵列来说,垂直于切削面的面内,即把持面内往往最初是弯曲的。还有,有时会在光传导体阵列的被切削面上由从棒状透镜间挤出的粘接剂等而形成突起。在这些情况下,若用已有的投入压力夹具和背撑夹具的平坦面来夹持光传导体阵列、进行归列的话,光传导体阵列在平行于把持面的面中就会绕曲。这样一来,光传导体阵列就是在被施加应力的情况下被把持、切削。因此在切削后把光传导体阵列从把持夹具拿下时,应力被释放,光传导体阵列反向弯曲。其结果,按直线切削的切削面弯曲,导致光传导体阵列光学特性不佳。
还有,在光传导体阵列中沿长度方向上带微少的厚凸起或下凹。尤其是,当为了提高生产率而将多个光传导体阵列叠置在一起加工时,各个光传导体阵列的厚凸起或下凹加在一块,使整体上厚凸起或下凹变得更大。因此,使用具有平坦把持面的一体型把持夹具时,难以做到以在整个长度方向上都均等的力把持光传导体阵列。而且,在厚度薄的部位上的把持力不足时,该部位会因切削应力而偏移,难以进行镜面切削加工等高精度切削加工。
因此,利用沿工件长度方向上分割为多部分的把持夹具来取代一体型把持夹具。用这种把持夹具,可以就工件各部位相应于厚凸起或下凹来调节把持力(例如见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156628号的图1)。
然而,在分割把持夹具的场合,需要按每一把持夹具设置提供把持力的把持力提供单元。例如,要按每一被分割的把持夹具架设直线轨道、设置气缸(air cylinder)。其结果,安装了把持夹具的整个把持装置结构变复杂、重量加大,装置制造成本升高。而且,还要就各把持夹具的平行性进行调整并维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可不向工件施加应力地把持工件的工件投入装置以及构成该装置的投入夹具。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以均等力把持带厚凸起或下凹的工件的、结构简单的把持夹具以及具备该夹具的把持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工件投入装置具有:靠正对着的把持部把持工件的一对把持夹具、把工件压在移动面上而移动至上述把持夹具的把持位置的投入夹具、和在该投入夹具的对面支撑工件于把持位置的背撑夹具,其中,投入夹具带有由朝按压工件的方向突出的3根爪构成的叉状部,该叉状部的中间爪的前端比两侧的爪的前端仅突出给定距离。
这样,根据本发明,实际上是靠投入夹具的中间的爪来按着工件的中间部位而将工件投入的。而且工件被夹持在投入夹具的中间爪和背撑夹具中而被归列。因此,即便工件是扁圆形的,也可避免在对工件施加应力的情况下把持工件。
进一步,除中央爪外,通过在两侧配设爪,可防止相对切削线过大倾斜地把持工件。
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投入夹具的叉状部的上述给定距离小于等于工件的切削余量宽的一半。
这样,即便相对切削线倾斜地把持工件时,也可把因工件倾斜而产生的偏差量包含于切削余量内。
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背撑夹具带有面对投入夹具的由3根爪构成的叉状部,该叉状部3根爪中的中间爪的前端比两侧的爪的前端仅突出给定距离。
借此,实际上工件可被投入夹具的中间爪和背撑夹具的中间爪所夹持、归列。其结果,可在不对工件施加应力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把持。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背撑夹具的叉状部的给定距离,小于等于工件的切削余量宽的一半。
这样,即便相对切削线倾斜地把持工件时,也可把因工件倾斜而产生的偏差量包含于切削余量内。
此外,在本发明中,还可具备把工件以叠置状态收容并把所收容的工件提供至上述移动面上的工件自动送进盒。
若具备工件自动送进盒,则可容易地自动供给工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可包括支撑夹具,其在作为工件自动送进盒的正下的位置、且投入夹具的叉状部的3根爪间的位置从上述移动面挺出,支撑被收容在工件自动送进盒内的工件,并且在支持工件的状态下下降至移动面。
这样,若具备支撑夹具,则可毫无散乱地把工件从工件自动送进盒下降至移动面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一对把持夹具当中至少一方中,把持部带有把持面以及虚线状地形成平行于该把持面的多个条缝的多列条缝列,这些多个条缝列这样形成,使一个条缝列上的条缝同其它条缝列上的条缝至少部分重叠;当把持面把持工件时,把持部可因条缝列的条缝被压瘪而产生弹性变形。
这样,根据本发明,通过平行于把持面来设置多列条缝列,来对把持夹具的把持部赋予挠性。其结果,当把持工件时,同工件较厚部位对应的把持部会因条缝压瘪而产生弹性变形。因此,把持面可以通过局部凹缩来吸收工件的厚凸起或下凹。
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使一个条缝列上的条缝同其它条缝列上的条缝至少部分重叠,来对把持夹具的把持面施加实质上均等的挠性。这样,根据本发明,即便是带厚凸起或下凹的工件,也能够以均等力把持工件整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把持面最好具有以一定宽度直线延伸的形状。
借此,即便是细长工件,也能够在整个工件长度上以均等的力来加以保持。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把持面与条缝列的间隔在把持面宽的0.5-2倍的范围内。
把持面与条缝列的间隔越窄,把持部的挠性越大。另外,把持面的宽度(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厚度)越窄,把持部挠性越大。因此,把持面与条缝列的适宜间隔应相应于把持面的宽度而定。若将该间隔设为把持面宽的0.5-2倍的范围内,就可以对把持部赋予靠弹性极限内的变形足以吸收工件厚凸起或下凹的挠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条缝列之间间隔在把持面宽的0.5-2倍的范围内。
借此,可以对把持部赋予靠弹性极限内变形足以吸收工件厚凸起或下凹的挠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条缝长度在把持面宽的3-5倍的范围内。
条缝越长,把持部挠性越大。但若条缝过长的话,可能不足以产生不使工件在其宽度方向上移动地把持的把持力。若将条缝长度范围设为把持面宽的3-5倍以内,就可以对把持部赋予靠弹性极限内变形足以吸收工件厚凸起或下凹的挠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条缝宽度在0.1-0.5mm的范围内。
当把持夹具的把持面因吸收厚凸起或下凹而凹缩时,条缝的变形程度最大为达到完全压瘪的程度。因此,条缝宽度过大,则可能会造成把持夹具变形超过弹性极限。当利用气缸或螺旋弹簧等来产生把持力时,只要可将该力控制在弹性变形内,条缝宽度大一些也可以。另一方面,若条缝宽度过小,则难以充分变形到可吸收叠置把持的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厚凸起或下凹的程度。
若将条缝宽度范围设在0.2-0.5mm内,就可以对把持部施加足以使其靠弹性极限内变形吸收工件厚凸起或下凹的挠性。
在本发明中,把持部以金属制为宜。
若把持部为金属制,则通过设置条缝列,容易赋予挠性。
在本发明中,把持部以高速钢(SKH)制为宜。
高速钢一般是刀具、工具等采用的硬而粘性大的金属材料。因此,若把持部采用高速钢,则通过设置条缝列,容易赋予挠性。
在本发明中,把持部以弹簧钢(SUP)制为宜。
弹簧钢系例如货车的板簧等采用的弹性极限及疲劳极限均高的金属材料。若把持部采用弹簧钢,则通过设置条缝列,容易赋予挠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向一对把持夹具间提供把持力的把持力提供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投入夹具,将工件压在移动面上而移动至把持工件的一对把持夹具的把持位置,其特征在于,带有由朝按压工件的方向突出的3根爪构成的叉状部,该叉状部的中间爪的前端比两侧的爪的前端仅突出给定距离。
若投入装置采用该投入夹具的话,实际上是靠投入夹具的中间爪来按着工件的中间部位而将工件投入的。其结果,工件被夹持在投入夹具的中间爪和背撑夹具之间并被归列。因此,即便工件是扁圆形的,也可避免在对其施加应力的情况下把持工件。
本发明的把持装置,具备靠正对着的把持部把持工件的一对把持夹具、和给一对把持夹具间提供把持力的把持力提供单元,其特征在于,一对把持夹具的至少一方的把持部带有把持面以及虚线状地形成平行于该把持面的多个条缝的多列条缝列,这些多个条缝列这样形成,使一个条缝列上的条缝同其它条缝列上的条缝至少部分重叠;当把持面把持工件时,把持部可因条缝列的条缝压瘪而产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把持装置,其采用了在把持部形成条缝而赋予挠性的把持夹具。该把持夹具,通过平行于把持面地设置多列条缝列,来对把持夹具的把持部赋予挠性。其结果,当把持工件时,同工件较厚部位对应的把持部会因条缝压瘪而产生弹性变形。因此,把持面可以通过局部凹缩来吸收工件的厚凸起或下凹。据此,可吸收把持对象物的厚凸起或下凹,以均等力把持工件。
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使一条缝列上的条缝同其它条缝列上的条缝至少部分重叠,来对把持夹具的把持面赋予实质上均匀的挠性。这样,根据本发明,即便是带厚凸起或下凹的工件,也能够以均等力把持整个工件。
在本发明中,把持面优选具有呈以一定宽度直线延伸形状。
据此,即便是细长工件,也能够以在整个工件长度上均等的力来加以保持。
本发明的把持夹具,靠把持部把持工件,其特征在于,把持部上带有把持面以及虚线状地形成平行于该把持面的多个条缝的多列条缝列,这些多个条缝列这样形成,使一个条缝列上的条缝同其它条缝列上的条缝至少部分重叠;当把持面把持工件时,把持部可因条缝列的条缝压瘪而产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通过平行于把持面地设置多列条缝列,来对把持夹具的把持部赋予挠性。其结果,当把持工件时,同工件较厚部位对应的把持部会因条缝压瘪而产生弹性变形。因此,把持面可以通过局部凹缩来吸收工件的厚凸起或下凹。
根据本发明,靠简单的结构,能以均等力把持带厚凸起或下凹的工件。
根据本发明,可做到不对工件施加应力地把持工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工件投入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2(A)及(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投入夹具的形状及动作的俯视图。
图3(A)-(D)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工件投入装置的动作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4是说明采用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进行切削加工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6(A)是实施方式的把持夹具的侧面图,(B)是从把持面侧看把持夹具的图。
图7(A)是实施方式的把持夹具的端面图,(B)是侧面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附图1及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工件投入装置的构成,在此,对将光传导体阵列设为工件的投入装置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工件投入装置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须指出的是,图1中省略了各组成部分的支撑部件的图示。
图2的(A)和(B)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工件投入装置的投入夹具的形状及动作的俯视图。其中图2(A)相当于图1所示工件1、下侧把持夹具3、投入夹具5和背撑夹具6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工件投入装置,是在把作为工件的塑料光传导体阵列牢固地固定于一对把持夹具间而进行镜面切削加工的自动加工装置中,每次把若干工件重叠地投入一对把持夹具间。
为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工件投入装置具备:把持长方形工件1的一对把持夹具2与3、把工件1以叠置状态收容并把所收容的工件1提供至移动面4上的工件自动送进盒7(magazine)、保持叠置状态不变地把工件自动送进盒7所提供的工件1压在移动面4上而移动至一对把持夹具2与3间的投入夹具5、和在投入夹具5的对面支撑移动至一对把持夹具2与3间的工件1的背撑夹具6。
另外,虽在图1中没有示出,但该工件投入装置还在工件自动送进盒7正下面具备支撑夹具8。支撑夹具8从移动面4挺出,支撑被收容在工件自动送进盒7内的工件1,并且在保持支撑工件1的状态下下降至移动面4。
投入夹具5的厚度要比一次投入一对把持夹具2与3间的多个工件的总厚小,但若过小的话,投入动作将会不稳定。因此,最好是投入夹具5的厚度等于投入工件的总厚减去大约1个工件1的一半厚的厚度。例如,假设应投入工件有10个、总厚为10mm,则投入夹具5厚度以9.5mm-9.9mm左右为宜。
另外,背撑夹具6的厚度,以大于等于投入夹具5的厚度为宜,只要是可通过开放后的一对把持夹具程度的厚度,即使比投入工件总厚还厚也无妨。还有,工件自动送进盒7前端与移动面4之间间隙为以比投入工件总厚宽大约1个工件的一半厚的间隙为宜。
而且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入夹具5,带有由朝按压工件1的方向突出的3根爪构成的叉状部。如图2(A)所示,该叉状部的中间爪51前端比两侧的爪52与53前端突出给定距离d。该给定距离d最好小于等于工件1切削余量宽的一半。例如,若切削余量宽为0.6mm,则给定距离d最好在0.2-0.3mm。
如图1及2所示,背撑夹具6也带有面对投入夹具5的由3根爪构成的叉状部。该叉状部的中间爪61处于投入夹具5的中间爪51的正面。
如图2(A)所示,背撑夹具6的爪61前端也比两侧的爪62与63前端仅突出给定距离d。就背撑夹具6而言的该给定距离d也最好小于等于工件1切削余量宽的一半。例如,若切削余量宽为0.6mm,则给定距离d最好在0.2-0.3mm。
如图2(A)所示,投入夹具5,实际上是靠叉状部的中间爪51来按着工件1的中央部位而将工件1投入一对把持夹具2与3之间的。如图2(B)所示,工件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被夹持在投入夹具5的中间爪51和背撑夹具6的中间爪61中,工件1在把持位置被归列。
因此,实际上工件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一处被夹持、归列。因此,即便工件是弯曲的,也会在不对其施加应力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夹持。因此,可防止切削后把工件从把持夹具2与3间拿下时工件的直线状切削面弯曲。
进一步,除中间爪外,还在两侧也配设爪,借此可防止相对切削线过大倾斜地把持工件。再者,如上所述,由于把给定距离d设置为小于等于切削余量宽的一半,即便在把持面内倾斜地把持工件时,也可把因该倾斜而产生的偏差量包含于切削余量内。因此,可防止出现欠切削部分即欠镜面化部分。
下面参照图3来举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工件投入装置的动作例。下述的有关工件投入装置的一系列动作是靠执行程序流程的程序控制器(图中省略)来自动控制进行的。
图3(A)表示初始状态的剖面图。图3(A)相当于沿图2(A)的A-A线的剖面。在初始状态下,投入夹具5处于工件自动送进盒7之下并靠外侧(图3的纸面右侧)。在工件自动送进盒7之下,由工件自动送进盒7所提供的工件1叠置于移动面4上。
接着,如图3(B)所示,靠气缸(图中省略)把投入夹具5朝把持夹具2与3一侧驱动。其结果,投入夹具5保持叠置状态不变地把多个工件1压在移动面4上而移动至一对把持夹具2与3间的把持位置。
投入夹具5,在穿过工件自动送进盒7下面而移动中,投入夹具5的叉状部上面支撑被收容在工件自动送进盒7内的工件1。
其后,当工件1移动至把持夹具2与3间的把持位置时,背撑夹具6在投入夹具5的对面支撑移动至一对把持夹具2与3间的把持位置的工件。
如图2(B)所示,在一对把持夹具2与3间,工件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被夹持在投入夹具5的中间爪51和背撑夹具6的中间爪61中,工件1被归列。
此时,背撑夹具6也靠气缸(图中省略)驱动而穿过把持夹具,移动至被收容在工件自动送进盒7中的工件1的所在处,如图2(B)所示,从投入夹具5对面,同投入夹具5配合来夹持工件1。而且,也可在此状态下把工件1传送至一对把持夹具2与3间的把持位置。据此,可以抑制在投入工件1之际叠置在一起的工件1有个别跑出。
接着,如图3(C)所示,靠一对把持夹具2与3来把持被归列的工件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侧的把持夹具2下降来把持工件1。
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件1被把持后、投入夹具5返回至初始状态位置前,支撑夹具8在工件自动送进盒7之下并且在投入夹具5的3个爪之间的位置上从移动面4挺出,支撑被收容在工件自动送进盒7内的工件1。
接着,如图3(D)所示,用各自气缸分别驱动投入夹具5及背撑夹具6,使返回初始状态位置。于是,使把持着工件1的一对把持夹具2与3沿高精度直线轨道朝切削机前、垂直于图3纸面的方向移动。因此,在图3(D)中未图示把持夹具2与3。
即便投入夹具5返回至初始状态位置,被支撑在投入夹具5上面的工件1也仍被支撑夹具8所支撑着。支撑夹具8一边支撑着工件1一边下降至移动面4。据此,可防止叠置的工件1在移动面4上散乱。
恢复至图3(A)所示初始状态时,可自动重复上述一系列动作。这样,在对塑料光传导体阵列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面进行镜面切削加工的装置中,可以进行无人化连续加工。
图4示出了靠一对把持夹具2与3把持被归列的工件1的把持装置10在高精度直线轨道70上朝切削机前移动的情形。切削机具备安装了钻石切削刀31的旋转头30,旋转头30由马达32驱动旋转。当把持装置10通过切削机前时,光传导体阵列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面被钻石切削刀31镜面研磨。须指出的是,虽然图4示出的是只在光传导体阵列1的某一端面侧设置具备安装了钻石切削刀31的旋转头30的切削机,但是,通常对光传导体阵列1的另一端面也同时进行切削,所以在其相反侧也设置切削装置,把光传导体阵列1夹在当中。
下面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的构成。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10具备:在加工台50上使把持部相对地把持工件的一对把持夹具2与3、和向一对把持夹具2与3间提供把持力的把持力提供单元40。其中,上部的把持夹具2的两端部用支架20固定在加工台50上。把持力提供单元40通过提升下侧的把持夹具3来给上侧的把持夹具2与下侧的把持夹具3间提供把持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的把持夹具2被设置成在把持部15中设有条缝列13与14的一体型把持夹具2。因此,能用该简单的一体型结构的把持夹具2以基本上一样的力来把持整个工件。其结果,不必将把持夹具沿工件长度方向上分割、分别地就每一分割的把持夹具来设置把持力提供单元。因此,同分割把持夹具的场合相比,可使得把持装置小型轻体化,可降低把持装置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本把持装置10同设置分割的把持夹具的把持装置相比重量轻,所以可使把持装置10以更高速度在高精度直线轨道70上移动。其结果,有利于缩短镜面切消加工循环周期。
在此参照图6与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把持夹具。图6(A)是本实施方式的把持夹具的侧视图,图6(B)是从把持面一侧看图6(A)所示把持夹具的底面图。要注意的是,在图6(B)中,虽不是截面部分,但对把持面加了阴影线作表示。图7(A)是图6所示把持夹具的端面图,图7(B)是图6(B)所示把持夹具的侧面局部放大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把持部把持光传导体阵列(未图示)作为工件的把持夹具进行说明。光传导体阵列呈细长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上的端面被镜面切削加工。因此,如图6(A)及(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把持夹具2呈细长一体型形状,为金属制。
如图6(B)所示,把持工件的把持部15的把持面11呈以一定宽度直线延伸形状。把持面11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最好是比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另外,把持面11的宽度(正交于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D以短于光传导体阵列宽(垂直于被镜面切削加工的端面的方向上的长度)为宜。这里,设把持面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为数百mm,把持面11的宽度D为数mm左右。
如图7(A)所示,沿着把持夹具2的把持面11的把持部15,其厚度同于把持面的宽度D,比支撑部16薄,以使得切削时不碰到切削刀。
如图6(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把持部15侧面带有分别虚线状地形成平行于把持面11的多个条缝12的第1与第2条缝列13与14。条缝列13与14的各条缝12贯穿把持部15。第一及第二条缝列13与14,最好长于工件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实际上是沿着把持面11长度方向上的全长而设置的。就条缝形状而言,也可在条缝两端作圆孔,其孔直径大于条缝宽度。
这样,通过平行于把持面11而设置两列条缝列13与14,可对把持夹具2的把持部15赋予挠性。其结果,当把持工件时,同工件较厚部位对应的把持部15会因条缝12压瘪而产生弹性变形。因此,把持面11可以通过局部凹缩来吸收工件的厚凸起或下凹。
还有,第1条缝列13的条缝各12与第2条缝列14的条缝各12相互间错位,形成交错状,使条缝12的两端12a同其他条缝列上的条缝12重叠。
通过交错状地形成条缝12,就可对把持夹具2的把持面11沿长度方向施加实质上均等的挠性。这样,即便是带微厚凸起或下凹的工件,也可对其以在整个工件长度方向上均基本一样的力进行把持。
把持部15以金属制为宜,若用硬而粘性大的高速钢(SKH)或弹性极限及疲劳极限均高的弹簧钢(SUP)制造则更佳。若采用这类金属,则通过设置条缝列,容易赋予挠性。
下面参照图7(B)举例说明用SKH或SUP制造整个把持夹具2时各条缝12等的较佳配置及尺寸形状,据此可施加足以靠弹性极限内变形来吸收工件厚凸起或下凹的挠性。图7(B)是图6(A)所示第1与第2条缝列13与14的局部放大图。
把持面11与第1条缝列13的间隔H1即层状部分17的厚度的范围以在把持面11宽D的0.5-2倍以内为宜。例如,若D=3.5mm,则H1=5mm。
层状部分17厚度H1越薄,层状部分17的挠性越大。把持面11宽度(把持部15厚)D越窄窄,层状部分17挠性越大。因此,最佳的把持面11与第1条缝列13的间隔H1应相应于把持面11宽D和把持部件材质而定。
第1与第2条缝列13与14的间隔H2即层状部分18之厚的范围也以在把持面11宽D的0.5-2倍以内为宜。例如,若D=3.5mm,则H2=4mm。
层状部分18厚度H2越薄,层状部分18的挠性越大。把持面11宽度(把持部15厚)D越窄,层状部分18挠性越大。因此,最佳的第1与第2条缝列13与14的间隔H2也应相应于把持面11宽D和把持部件材质而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条缝长度S的范围以在把持面11宽的3-5倍为宜。
条缝长度S越大,沿着条缝12的层状部分17与18的挠性越大。但若条缝12过长的话,可能会造成沿着条缝的把持面11的把持力不够。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的条缝列13、14中,其条缝12的长度S都一样,而且条缝之间间隔T也一样。例如S=20mm,T=10mm。
还有,由于各条缝12的两端12a同其他列上的条缝12重叠,所以条缝之间的间隔T比条缝长度S短。
各个条缝列12的宽度U的范围以0.1-0.5mm为宜。例如,U=0.2mm。
当把持夹具的把持面因吸收厚凸起或下凹而凹缩时,把持面的变形程度最大为达到条缝完全压瘪的程度。因此,条缝宽度过大,则可能会造成把持夹具变形超过弹性极限。当利用气缸或螺旋弹簧等来产生把持力时,只要可将该力控制在弹性变形内,条缝宽度大一些也可以。另一方面,若条缝宽度过小,则难以充分变形厚凸起或下凹。
通过象上述那样来配置上述尺寸的条缝12,就可以对把持部件1的把持部15施加足以使其靠弹性极限内变形来吸收工件厚凸起或下凹的挠性。
当然,也可考虑通过在把持面11上设置橡胶层来吸收工件的厚凸起或下凹。但是,橡胶层在沿着把持面11的方向上也会变形,所以若采用橡胶层的话,在切削时工件会因切削应力而偏移。因此,就牢固地把持工件这一点而言,设置橡胶层并非合适。
相比之下,本实施方式的设置带条缝12的把持夹具2,其把持部15的层状部分17与18如板簧一样只在实际上垂直于把持面11的方向上有变形,而实际上不在沿着把持面11的方向上产生变形。因此,靠本实施方式的把持夹具2,能够以在工件长度方向上均等的力来把持工件,并同时可牢固地固定住工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只不过举例说明了以特定条件构成的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其可以有种种变型和组合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一次投入多个叠置的工件的例子,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只投入一层工件。
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工件被把持后支撑夹具挺出的例子,但是支撑夹具挺出的时机并非仅限于此。例如,也可在工件投入之前、被收容在工件自动送进盒内的工件被支撑在投入夹具上面的期间,使支撑夹具挺出。
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在把持部设置两列条缝列的例子,但是在本发明中,条缝列列数并非仅限于二列。例如可将条缝列设为大于等于3或4列。
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具有细长形把持面的把持夹具的例子,但是把持面形状并非仅限于此。
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金属制把持夹具的例子,但是在本发明中把持夹具并非仅限于金属制的。
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把持装置的一对把持夹具当中,只在上侧的把持夹具设置条缝,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只在下侧的把持夹具设置条缝或者上下两个把持夹具均设置条缝列。
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中,说明在下侧的把持夹具下侧设置把持力提供单元,但是本发明的把持力提供单元的配置及机构并非仅限于此。例如,可在上侧的把持夹具之上设置气缸,当作把持力提供单元。

Claims (16)

1.一种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靠正对着的把持部把持工件的一对把持夹具、把上述工件压在移动面上而移动至上述把持夹具的把持位置的投入夹具、和在上述投入夹具的对面支撑上述工件于上述把持位置的背撑夹具,
上述投入夹具带有由朝按压上述工件的方向突出的3根爪构成的叉状部,该叉状部的中间爪的前端比两侧的爪的前端仅突出给定距离。
2.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投入夹具的叉状部的上述给定距离,为小于等于上述工件的切削余量宽的一半。
3.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背撑夹具带有面对上述投入夹具的由3根爪构成的叉状部,该叉状部3根爪中的中间爪的前端比两侧的爪的前端仅突出给定距离。
4.根据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背撑夹具的叉状部的上述给定距离,小于等于上述工件的切削余量宽的一半。
5.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把上述工件以叠置状态收容并把所收容的工件提供至上述移动面上的工件自动送进盒。
6.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夹具;该支撑夹具在作为上述工件自动送进盒正下的位置、且上述投入夹具的上述叉状部的3根爪间的位置从上述移动面挺出,支撑被收容在上述工件自动送进盒内的上述工件,并且在保持支撑上述工件的状态下下降至上述移动面。
7.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对把持夹具的至少一方中,上述把持部带有把持面以及虚线状地形成平行于该把持面的多个条缝的多列条缝列,
这些多个条缝列这样形成,使一条缝列上的条缝同其它条缝列上的条缝至少部分重叠;
当上述把持面把持工件时,上述把持部可因上述条缝列的条缝压瘪而产生弹性变形。
8.根据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面具有以一定宽度直线延伸形状。
9.根据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面与条缝列的间隔在上述把持面宽的0.5-2倍的范围内。
10.根据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条缝列之间的间隔在上述把持面宽的0.5-2倍的范围内。
11.根据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条缝长度在把持面宽的3-5倍范围内。
12.根据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条缝宽度在0.1-0.5mm的范围内。
13.根据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部为金属制。
14.根据利要求13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是高速钢。
15.根据利要求13所述的工件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是弹簧钢。
16.一种投入夹具,可把工件压在移动面上而移动至把持工件的一对把持夹具的把持位置,其特征在于,
带有由朝按压上述工件的方向突出的3根爪构成的叉状部,该叉状部的中间爪的前端比两侧的爪的前端仅突出给定距离。
CN 200410000457 2003-01-29 2004-01-29 工件投入装置与投入夹具 Expired - Lifetime CN12757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20578 2003-01-29
JP2003020578 2003-01-29
JP2003044438 2003-02-21
JP2003044438 2003-02-21
JP2003411885A JP4486354B2 (ja) 2003-01-29 2003-12-10 ワーク投入装置
JP2003411885 2003-12-1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80285A Division CN100471620C (zh) 2003-01-29 2004-01-29 把持装置与把持夹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9079A CN1519079A (zh) 2004-08-11
CN1275736C true CN1275736C (zh) 2006-09-20

Family

ID=3313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00457 Expired - Lifetime CN1275736C (zh) 2003-01-29 2004-01-29 工件投入装置与投入夹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86354B2 (zh)
CN (1) CN127573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0938B (zh) * 2012-11-04 2015-11-25 宁波瑞铭机械有限公司 上轴钻孔镗孔铣平面机床
JP6355253B2 (ja) * 2014-09-24 2018-07-11 株式会社日立情報通信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ワーククランプ治具及びワーク研磨方法
CN113146289B (zh) * 2021-04-23 2022-05-31 宁波创世轴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铣削夹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46283U (zh) * 1971-10-01 1973-06-16
JPS5743636Y2 (zh) * 1977-08-12 1982-09-27
JPS5620785U (zh) * 1979-07-19 1981-02-24
JPS60117329U (ja) * 1984-01-18 1985-08-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物品分離供給装置
JPS60169899U (ja) * 1984-04-19 1985-11-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チツプ部品マガジン用カバ−除去装置
JPS614643A (ja) * 1984-06-19 1986-01-10 Honda Motor Co Ltd 扁平状部品の供給装置
JPS63283837A (ja) * 1987-05-13 1988-11-21 Kobe Steel Ltd 伝導ベルト用金属ブロックの連続加工方法並びに装置
JP2859424B2 (ja) * 1990-11-02 1999-02-17 日本ピストンリング株式会社 ピストンリングの定数切出装置
JPH0532329U (ja) * 1991-10-01 1993-04-27 株式会社リケン ピストンリング供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68248A (ja) 2004-09-30
JP4486354B2 (ja) 2010-06-23
CN1519079A (zh) 2004-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746C (zh) 带锯刃部
CN1171518C (zh) 用于加工陶瓷胎片的方法和装置
KR102454030B1 (ko) 웨이퍼의 생성 방법
TWI332423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chining work by cutting tool
CN102446735B (zh) 分割方法
CN1106900C (zh) 用于由多个锯齿连续切割工件的带锯条
KR101939409B1 (ko) 광 디바이스 및 광 디바이스의 가공 방법
CN1870371A (zh) 线束铠装板及其贴装方法
CN1779914A (zh) 硅晶片激光加工方法和激光束加工装置
CN110718507B (zh) Led晶片的加工方法
CN1974167A (zh) 划线设备和方法以及多分裂系统
CN1275736C (zh) 工件投入装置与投入夹具
CN1876354A (zh) 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
CN101064239A (zh) 片材切割方法
CN1657241A (zh) 切割屏蔽电缆编织层的装置
CN102479697B (zh) 光器件晶片的加工方法
CN110315309B (zh) 胶垫自动组装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1836836A (zh) 工件投入装置与投入夹具、以及把持装置与把持夹具
CN1187769C (zh) 积层型电子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6346365A (zh) 修整工具和使用了该工具的切削刀具的前端形状成形方法
CN1412822A (zh) 改善结构强度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691886A (zh) 电子器件供给装置
AU200324403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mental forming
EP1188395A1 (en) Brush,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planting hair with the brush
CN1919566A (zh) 钢丝锯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AYO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