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5259A - 压电振子容器、使用该压电振子容器的压电振子、装配该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和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电振子容器、使用该压电振子容器的压电振子、装配该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和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75259A CN1275259A CN99801314A CN99801314A CN1275259A CN 1275259 A CN1275259 A CN 1275259A CN 99801314 A CN99801314 A CN 99801314A CN 99801314 A CN99801314 A CN 99801314A CN 1275259 A CN1275259 A CN 12752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hell
- radius
- curvature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10—Mounting in enclosures
- H03H9/1007—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bulk acoustic wave [BAW] devices
- H03H9/1014—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bulk acoustic wave [BAW] devices the enclosure being defined by a frame built on a substrate and a cap, the frame having no mechanical contact with the BAW device
- H03H9/1021—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bulk acoustic wave [BAW] devices the enclosure being defined by a frame built on a substrate and a cap, the frame having no mechanical contact with the BAW device the BAW device being of the cantilever typ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1—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11和封闭该外壳11的开放端的管座12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中,管座12的外周面和外壳11的内周面分别具有略呈椭圆形状或椭圆形状。将管座12压入外壳11的开放端中时的压入余量从外壳11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因此,在垂直应力小的短径部分115、125压入余量大,而在拉伸应力大的长径部分116、126压入余量小,所以,不会发生由于封闭不良或外壳11的破裂引起的气密不良。这样,便可提供使用椭圆或略呈椭圆的外壳也不发生气密不良、进而压电振动片与外壳内周也不会接触的压电振子容器、使用该压电振子容器的压电振子、装配该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和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晶体振子等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内部的压电振子容器、使用该压电振子容器的压电振子、装配该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和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就是涉及对压电振子容器使用的椭圆形或略呈椭圆形的筒状外壳的开放端的封闭技术。
背景技术
各种电子仪器使用的压电振子以收纳在容器内的状态组装到电子仪器中。在压电振子中,对于裁剪成音叉型或A T型的晶体片等这样的压电振动片,使用以指定的图形形成电极的薄板状的压电振动片。因此,如果与压电振动片的形状对应地使用椭圆形或略呈椭圆形的筒状外壳,就可以高效率地收纳压电振动片,从而可以实现压电振子的薄型化。作为这样的容器,有例如实开平2-55727号公报所公开的容器。在该压电振子容器中,将压电振子收纳在略呈椭圆形的外壳内,同时,对外壳的开放端,是压入管座进行将其封闭的结构。
但是,如实开平2-55727号公报所公开的压电振子容器那样,在通过压入来封闭略呈椭圆形的外壳的结构中,由于外壳与管座的接触面压力在圆周方向有偏差,所以,在接触面压力小的部分,就容易发生泄漏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在再公表特许公报WO97/08826中,公开了对具有椭圆形或略呈椭圆形的内周形状的外壳,使压入具有椭圆形或略呈椭圆形的外周形状的管座时的压入余量在短径部分与长径部分之间为最大的压电振子容器。按照该结构,在实验上证明最容易发生气密不良的地方的压入余量最大,所以,可以防止在该部分的气密不良。
但是,在使压入余量在短径部分与长径部分之间为最大的压电振子容器中,在和该短径部分与长径部分之间相当的部分,在压入时将发生加到外壳的圆周方向的应力(拉伸应力)成为最大的部分。结果,在该部分,外壳将发生破裂,从而又有发生气密不良的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使用椭圆形或略呈椭圆形的外壳也不会发生气密不良的压电振子容器、使用该压电振子容器的压电振子、装配该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和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实现使用椭圆形或略呈椭圆形的扁平的外壳压电振动片也不会与外壳内周接触的压电振子容器。
发明的公开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是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的外周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1曲率半径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1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上述外壳在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在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第3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3曲率半径小的第4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3曲率半径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3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是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的外周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1曲率半径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1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在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第3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3曲率半径小的第4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3曲率半径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3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在权利要求1或12的发明中,管座的外周和外壳的内周具有以大小2种圆弧形成的略呈椭圆形的形状,所以,可以有效地收纳扁平的压电振动片,从而可以使压电振子薄型化。另外,由于对于垂直应力小的短径部分增大压入余量,所以,在整个圆周上,垂直应力就是大于下限值。因此,不会发生由于封闭不良引起的气密不良。此外,对于拉伸应力大的长径部分,将压入余量设定小,所以,在整个圆周上,拉伸应力就是小于上限值。因此,也不会发生由于外壳的破裂引起的气密不良。因此,按照本发明,可以构成可靠性高的压电振子。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是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择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外周具有椭圆形状,上述外壳在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椭圆形状,并且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明是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外周具有椭圆形状,上述外壳在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椭圆形状,并且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在权利要求2或13所述的发明中,由于管座的外周和外壳的内周具有椭圆形状,所以,可以有效地收纳扁平的压电振动片,从而可以使压电振子薄型化。另外,对于垂直应力小的短径部分,将压入余量设定大,所以,在整个圆周上,垂直应力就是大于下限值。另外,对于拉伸应力大的长径部分,将压入余量设定小,所以,在整个圆周上,拉伸应力就是小于上限值。因此,不会发生由于封闭不良或外壳的破裂引起的气密不良,从而可以怪可靠性高的压电振子。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曲率半径在短径部分比该管座的长径部分大。
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2或13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曲率半径在短径部分比该管座的长径部分大。
在权利要求1或2或者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将管座压入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所以,在将管座与外壳的开放端对准位置时,只有与管座的短径部分相当的肩部分与外壳开放端的锥面接触。因此,在权利要求1或2或者权利要求12或13的发明中,并未解决发生与管座位置偏离的问题。
然而,在权利要求3或14的发明中,由于管座的肩部分的圆弧的曲率半径在长径部分小而在短径部分大,所以,在长径部分,肩部分有突出的倾向。因此,管座的短径部分的肩部分、短径部分与长径部分之间的部分的肩部分和长径部分的肩部分就大致同时与外壳的锥面接触,所以,在整个圆周上,管座的肩部分就与外壳的锥面部分接触。因此,管座对外壳不会发生位置偏离,从而也就不会发生由于位置偏离引起的气密不良。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中心位置在长径部分比在该管座的短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2或13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中心位置在长径部分比在该管座的短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在权利要求4或15的发明中,由于在管座的肩部分形成的圆弧的中心位置在长径部分比在管座的短径部分更位于压入方向侧,所以,在长径部分,肩部分有突出的倾向。因此,管座的短径部分的肩部分、短径部分与长径部分之间的部分的肩部分和长径部分的肩部分就大致同时与外壳的锥面接触,所以,在整个圆周上,管座的肩部分就与外壳的锥面部分接触。因此,管座对外壳不会发生位置偏离,从而也就不会发生由于位置偏离引起的气密不良。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与该轴线方向的角度在短径部分比在该外壳的长径部分小。
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2或13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与该轴线方向的角度在短径部分比在该外壳的长径部分小。
在权利要求5或16的发明中,管座的短径部分的肩部分、短径部分与长径部分之间的部分的肩部分和长径部分的肩部分大致同时与外壳的锥面接触。因此,在整个圆周上,管座的肩部分就与外壳的锥面部分接触。因此,不会发生管座与外壳的位置偏离,从而不会发生由于位置偏离引起的气密不良。
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的轴线方向的位置在短径部分比在该外壳的长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2或13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的轴线方向的位置在短径部分比在该外壳的长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在权利要求6或17的发明中,管座的短径部分的肩部分、短径部分与长径部分之间的部分的肩部分和长径部分的肩部分大致同时与外壳的锥面接触。因此,在整个圆周上,管座的肩部分就与外壳的锥面部分接触。因此,不会发生管座与外壳的位置偏离,从而不会发生由于位置偏离引起的气密不良。
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的结构中,在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中,在和上述长径部分与上述短径部分之间相当的4个地方,分别形成与作为锥面而形成的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内周边缘接触的突起。
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2或13的结构中,在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中,在和上述长径部分与上述短径部分之间相当的4个地方,分别形成与作为锥面而形成的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内周边缘接触的突起。
在权利要求7或18的发明中,在外壳的开放端,将管座的位置对准时,在长径部分与短径部分之间形成的4个突起与外壳的锥面接触。在该状态下,由于4个突起防止管座相对于外壳发生转动,所以,不会发生管座与外壳的位置偏离。因此,不会发生由于位置偏离引起的气密不良。
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7的结构中,上述突起通过将构成上述管座的金属外环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
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8的结构中,上述突起通过将构成上述管座的金属外环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
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7的结构中,上述突起利用焊锡球形成。
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8的结构中,上述突起利用焊锡球形成。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7的结构中,上述突起利用电镀厚膜焊锡而形成。
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8的结构中,上述突起利用电镀厚膜焊锡而形成。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上述长径部分的壁厚比上述短径部分的壁厚薄。
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2或13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上述长径部分的壁厚比上述短径部分的壁厚薄。
在权利要求11或22的发明中,由于在拉伸应力大的长径部分壁厚薄,所以,长径部分发生的拉伸应力降低,从而可以防止在该部分外壳发生破裂。另外,将缎径部分的外壳的壁厚增大时,与外壳的厚度一定的情况比较,即使压力加到短径部分,也难于发生变形。
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2~22的任一权项的结构中,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的直径比其他的引线部分小。
在权利要求23的发明中,即使使外壳扁平化,并且使短径部分的压入余量增大,由于内部引线部分是细的,所以压电振动片与外壳内周的间隙尺寸也是宽的。因此,即使由于落地等发生弯曲压电振动片也不会与外壳内周接触,所以,可以防止压电振动片折断或断裂。
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2~22的任一权项的结构中,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是扁平的。
在权利要求24的发明中,即使使外壳扁平化,并且使短径部分的压入余量增大,由于内部引线部分是扁平的,所以压电振动片与外壳内周的间隙尺寸也是宽的。因此,即使由于落地等发生弯曲压电振动片也不会与外壳内周接触,所以,可以防止压电振动片折断或断裂。
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4的结构中,在上述内部引线部分,形成比该内部引线部分的扁平的面向外侧突出的突起。
在权利要求25的发明中,即使扁平的内部引线部分倾斜或旋转,也可以通过突起将内部引线部分以均等的力向压电振动片挤压。因此,可以利用导电性胶粘剂或焊锡将内部引线部分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可靠地粘接。
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5的结构中,上述突起利用焊锡球形成。
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5的结构中,上述突起通过电镀厚膜焊锡而形成。
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5的结构中,上述突起利用上述内部引线部分的变形部分而形成。
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2~权利要求22的任一权项的结构中,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弯曲成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在权利要求29的发明中,即使使外壳扁平化,并且使短径部分的压入余量增大,由于内部引线部分是弯曲的,所以压电振动片与外壳内周的间隙尺寸也是宽的。因此,即使由于落地等发生弯曲压电振动片也不会与外壳内周接触,所以,可以防止压电振动片折断或断裂。
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3~权利要求28的任一权项的结构中,上述内部引线部分弯曲成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在权利要求30的发明中,即使使外壳扁平化,并且使短径部分的压入余量增大,由于内部引线部分是弯曲的,所以压电振动片与外壳内周的间隙尺寸也是宽的。因此,即使由于落地等发生弯曲压电振动片也不会与外壳内周接触,所以,可以防止压电振动片折断或断裂。
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发明是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的外周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1曲率半径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1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在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第3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3曲率半径小的第4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3曲率半径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3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在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中,在和上述长径部分与上述短径部分之间相当的4个地方分别形成与作为锥面而形成的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内周边缘接触的突起,在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通过利用振动使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发生相对移动来进行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间的定位。
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31的结构中,利用超声波振子发生上述振动。
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31的结构中,利用压电元件发生上述振动。
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明是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的外周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1曲率半径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1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在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第3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3曲率半径小的第4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3曲率半径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3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明是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外周具有椭圆形状,上述外壳在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椭圆形状,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34或35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曲率半径在短径部分比在该管座的长径部分大。
权利要求3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34或35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中心位置在长径部分比在该管座的短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34或35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与该轴线方向的角度在短径部分比在该管座的长径部分小。
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34或35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的该轴线方向的位置在短径部分比在该外壳的长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34或35的结构中,在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中,在和上述长径部分与上述短径部分之间相当的4个地方,分别形成与作为锥面而形成的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内周边缘接触的突起。
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0的结构中,上述突起通过将构成上述管座的金属外环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
权利要求4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0的结构中,上述突起利用焊锡球形成。
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0的结构中,上述突起利用电镀厚膜焊锡而形成。
权利要求4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34或35的结构中,上述外壳的上述长径部分的壁厚比上述短径部分的壁厚薄。
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34至44任一的结构中,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弯曲成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权利要求4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34~44的任一权项的结构中,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的直径比其他的引线部分小。
权利要求4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34~44的任一权项的结构中,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是扁平的。
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7的结构中,在上述内部引线部分,形成比该内部引线部分的扁平的面向外侧突出的突起。
权利要求49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8的结构中,上述突起利用焊锡球形成。
权利要求5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8的结构中,上述突起通过电镀厚膜焊锡而形成。
权利要求5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8的结构中,上述突起利用上述内部引线部分的变形部分而形成。
权利要求5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6~51的任一权项的结构中,上述内部引线部分弯曲成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权利要求5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5或52的结构中,将上述压电振动片固定到引线弯曲成使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的上述内部引线上。
权利要求5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5或52的结构中,将上述压电振动片固定到上述内部引线上时,一边将上述内部引线弯曲以使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一边进行固定。
权利要求55所述的发明是装配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装配的压电振子中,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的外周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1曲率半径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1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在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第3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3曲率半径小的第4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3曲率半径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3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在权利要求55的发明中,管座的外周和外壳的内周具有以大小2种圆弧形成的略呈椭圆形状,所以,可以有效地收纳扁平的压电振动片,从而可以使压电振子实现薄型化。因此,将该压电振子装配到电路基板上时,可以实现电路基板的薄型化。另外,对于垂直应力小的短径部分使压入余量大,所以,在整个圆周上,垂直应力就大于下限值。因此,不会发生由于封闭不良引起的气密不良。此外,对于拉伸应力大的长径部分将压入余量设定得小,所以,在整个圆周上,拉伸应力就小于上限值。因此,也不会发生由于外壳的破裂引起的气密不良。因此,按照本发明,可以构成可靠性高的压电振子和装配该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
权利要求56所述的发明是装配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装配的压电振子中,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外周具有椭圆形状,上述外壳在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椭圆形状,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缎径侧单调地增加。
在权利要求56的发明中,由于管座的外周和外壳的内周具有椭圆形状,所以,可以有效地收纳扁平的压电振动片,从而可以使压电振子实现薄型化。因此,将该压电振子装配到电路基板上时,可以实现电路基板的薄型化。另外,对于垂直应力小的短径部分使压入余量大,所以,在整个圆周上,垂直应力就大于下限值。因此,不会发生由于封闭不良引起的气密不良。此外,对于拉伸应力大的长径部分将压入余量设定得小,所以,在整个圆周上,拉伸应力就小于上限值。因此,由于不会发生由于封闭不良或外壳的破裂引起的气密不良,所以,可以构成可靠性高的压电振子和装配该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A)、(B)、(C)分别是表示压电振子的全体结构的平面图、侧面图和正面图。
图2(A)、(B)、(C)分别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全体结构的平面剖面图、侧面剖面图和正面剖面图。
图3(A)、(B)分别是将本发明实施例1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外壳内周面与管座外周面的尺寸进行比较所示的说明图和将其一部分放大所示的说明图。
图4(A)、(B)分别是表示对应用本发明的压电振子容器和比较例的压电振子容器计算的垂直应力和拉伸应力的结果的曲线图,(C)是表示应力方向的说明图。
图5(A)、(B)、(C)分别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全体结构的平面剖面图、侧面剖面图和正面剖面图。
图6(A)、(B)分别是将本发明实施例2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外壳内周面与管座外周面的尺寸进行比较而所示的说明图和将其一部分放大所示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应将本发明实施例1、2的压电振子容器进一步改良的地方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封闭部分的说明图。
图8(A)、(B)分别是表示用于说明应将本发明实施例1、2的压电振子容器进一步改良的地方的外壳与管座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1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封闭部分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2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封闭部分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3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封闭部分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4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封闭部分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5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封闭部分的说明图。
图14(A)、(B)分别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1、2的各压电振子容器中应形成图13所示的突起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15(A)、(B)分别是表示管座的外周上的位置(旋转角度θ)与外形尺寸(半径C)的关系和外形尺寸(半径C)随管座的外周上的位置(旋转角度θ)的变化率的曲线图。
图16(A)、(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6的压电振子容器中外壳的圆周方向的壁厚封闭的说明图和压力加到该压电振子容器上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7(A)、(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7的压电振子容器中从管座延伸的内部引线部分的直径的管座的正面图和平面剖面图。
图18(A)、(B)、(C)分别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外壳内周与压电振动片的间隙的说明图、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8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外壳内周与压电振动片的间隙的说明图和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9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外壳内周与压电振动片的间隙的说明图。
图19(A)、(B)、(C)分别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8的压电振子容器使用的管座的正面图、平面剖面图和侧面剖面图。
图20(A)、(B)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8的别的压电振子容器使用的管座的平面剖面图和侧面剖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8的压电振子容器中剖面形状不同的2个类型的外壳的外壳内周与压电振动片的间隙的说明图。
图22(A)、(B)分别是说明应将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8的压电振子容器进一步改良的地方的说明图和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9的压电振子容器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9的压电振子容器中在内部引线部分形成的突起的第1例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9的压电振子容器中在内部引线部分形成的突起的第2例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改良例9的压电振子容器中在内部引线部分形成的突起的第3例的说明图。
图26(A)、(B)、(C)分别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压电振子的结构的侧面剖面图、沿(A)中的A-A箭头方向的透视图和(A)中的固定部的部分放大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A)、(B)分别是将管座设定在内部引线弯曲夹具上的剖面图和内部引线由内部引线弯曲夹具弯曲后的管座的剖面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压电振子的别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是将压电振动片和管座设定到固定夹具上的剖面图。
图29是表示将本发明实施例的各压电振子的某一个装配到基板上时的应用例的斜视图。
图30(A)、(B)分别是表示将图29的压电振子焊接到基板上时的结构例的透视图和部分剖面图。
图31(A)、(B)分别是表示将图29的压电振子焊接到基板上时的别的结构例的透视图和部分剖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的形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极佳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A)、(B)、(C)分别是表示压电振子的全体结构的平面图、侧面图和正面图。图2(A)、(B)、(C)分别是表示压电振子的全体结构的平面剖面图、侧面剖面图和正面剖面图。
由图1(A)、(B)、(C)和图2(A)、(B)、(C)可知,压电振子20使用的压电振子容器10由一端为开放端110的筒状的外壳11和封闭该外壳11的开放端110的管座12构成。外壳11由主要组成为铜、锌、镍的铜镍锌合金材料或约41%~约42%的镍和其余为铁而组成的42合金等构成,在其表面电镀上膜厚约10μm以下的镍。管座12由科瓦铁镍钴合金或42合金等组成的金属外环121、填充到该金属外环121的内侧的密封玻璃122和利用该密封玻璃122固定到金属外环121的内侧的2条引线13及14构成,2条引线13、14相互电气绝缘。金属外环121衬底形成的膜厚是在约6μm以下的铜镀层的表面电镀上膜厚约22μ以下的焊锡。在2条引线13、14上,从管座12突出到外侧的一方是外部引线部分131、141,向外壳11内延伸的部分是内部引线部分132、142。这些引线13、14是在科瓦铁镍钴合金或42合金等的金属表面作为衬底层形成膜厚约6μm以下的铜镀层,并在其表面电镀上膜厚约22μm以下的高熔点的焊锡的引线。密封玻璃122是热膨胀系数约为4×10-6/℃~约6×10-6/℃和接近科瓦铁镍钴合金的科瓦铁镍钴玻璃。
压电振子20是在由进行AT切割的晶体片构成的薄板状的压电振动片21上形成指定的电极图形22,而与压电振动片21的基部相当的部分成为固定部23。上述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利用导电性粘接剂或焊锡等与固定部23连接,通过与这些内部引线部分132、142的连接,压电振动片21相对于管座12就以指定的姿势保持着。
在这样构成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中,管座12安装到外壳11的开放端110,用以将固定在引线13、14上的压电振动片21插入到外壳11内。这里,由于将外壳11的开放端110的内径尺寸设定得在整个圆周上小于管座12的外径尺寸,所以,将管座12压入外壳11的开放端110时,利用与压入余量(外壳11的内径尺寸与管座12的外径尺寸之差)相应的垂直应力,由管座12将外壳11的开放端110封闭。
在这样的封闭工序中,将外壳11将管座12装到预热到壁焊锡的固相线略低的温度的夹具(图中未示出)上后,放到真空炉或氮气氛围中,除去附着或吸附在外壳11、管座12和压电振动片21等上的气体。其次,在真空氛围中,将管座12压入外壳11的开放端110。这时,在管座12的金属外环121的表面形成的焊锡虽然是固相状态,但是,已加热到了接近固相点的温度,所以已软化。因此,在该状态下,将管座12压入外壳11的开放端110时,焊锡就无间隙地填充到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可靠地将开放端110封闭。
图3(A)、(B)分别是将本实施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的外壳内周面与管座外周面的尺寸进行比较所示的说明图和将其一部分放大所示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压电振子容器10,为了有效地收纳薄板状的压电振动片21,并且实现压电振子容器10的薄型化,压电振子容器10如图3(A)、(B)所示的那样,不是圆筒状,而是具有略呈椭圆形状的剖面形状。即,在管座12与外壳11接触的部分与外壳11的轴线L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12的外周120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125和比该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126,略呈椭圆形状(2圆弧结构)。因此,管座12的外周120就成为与短径部分125相当的大的圆弧部分和与长径部分126相当的小的圆弧部分交替地配置的形状,相对于短轴和长轴成为线对称。这里,大的圆弧部分和小的圆弧部分连接的点是接续点P,在该接续点P,对大的圆弧部分的切线与对小的圆弧部分的切线一致。因此,在管座12的外周形状中,大的圆弧部分与小的圆弧部分就平滑地连接,没有拐角部分。
另外,在外壳11与管座12接触的部分与外壳11的轴线L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11的内周111具有第3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115和比该第3曲率半径小的第4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116,略呈椭圆形状。因此,外壳11的内周111也成为与短径部分115相当的大的圆弧部分和与长径部分116相当的小的圆弧部分交替地配置的形状,对于短轴和长轴,成为线对称。这里,在和大的圆弧部分与小的圆弧部分连接的接续点P相当的位置,对大的圆弧部分的切线与对小的圆弧部分的切线一致。因此,在外壳11的内周111上,大的圆弧部分与小的圆弧部分就平滑地连接,没有拐角部分。
在这样构成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中,在将管座12压入外壳11的状态下,在与外壳11的轴线L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长轴方向的尺寸约为3.5mm以下,并且短轴方向的尺寸成为长轴方向的尺寸的约1/4~约2/3。
在这样构成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将管座12压入外壳11的开放端110时的压入余量从外壳11和管座12的长径部分116、126侧向短径部分115、125侧单调地增加。所谓压入余量,严密地说,就是定义为管座12的外周面的法线方向的外壳11的内周111与管座12的外周120件的尺寸。这里,外壳11和管座12的长径部分116、126的压入余量约为0.03mm以下,外壳11和管座12的短径部分115、125的压入余量是在约0.02mm~约0.06mm的范围内,在这样的条件下,压入余量就设定为从外壳11和管座12的长径部分116、126侧向短径部分115、125侧单调地增加。
对于这样构成的压电振子容器10和比较例的压电振子容器,计算将管座12压入外壳11时的垂直应力和拉伸应力的结果示于图4(A)、(B)。这里,所谓垂直应力,就是在图4(C)中由箭头A所示的方向的应力。因此,垂直应力(压入后的接触面压)越大,封闭能力越高。另外,作为拉伸应力,就是在图4(C)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的应力,相当于使外壳11在圆周方向破裂的应力。因此,拉伸应力越大,外壳11越容易发生破裂,所以,也就越容易发生气密不良等现象。
在图4(A)、(B)中,用实线L1所示的是对本实施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测量的结果。用×和实线L3所示的是对比较例1的压电振子容器测量的结果,该比较例1的压电振子容器使用剖面为长圆形状(跑道形状)的外壳11和管座12。由虚线L4和双点划线L5所示的是对比较例2、3的压电振子容器测量的结果,在该比较例2、3的压电振子中,在长径部分126与短径部分125之间有压入余量最大的部分。在图4(A)中,由实线LL1所示的是垂直应力的下限值。在图4(B)中,由实线LL2所示的是拉伸应力的上限值。
由图4(A)可知,在由上限L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中,由于在垂直应力小的短径部分115、125将压入余量设定得大,所以,在整个圆周上,垂直应力就大于下限值。因此,不会发生由于封闭不良引起的气密不良。另外,由图4(B)可知,在由上限L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压电振子容器中,在拉伸应力大的长径部分116、126将压入余量设定得小,所以,在整个圆周上,拉伸应力就小于上限值。因此,也不会发生由于外壳11的破裂引起的气密不良。因此,按照本实施例,可以构成可靠性高的压电振子20。
与此相反,在比较例的压电振子容器中,难于将垂直应力和拉伸应力在整个圆周上都限制在所允许的范围内。
(实施例2)
图5(A)、(B)、(C)分别是表示压电振子的气体结构的平面剖面图、侧面剖面图和正面剖面图。图6(A)、(B)分别是将本实施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的外壳内周面与管座外周面的尺寸进行比较所示的说明图和将其一部分放大所示的说明图。本实施例的压电振子的外形等基本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对于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由图5(A)、(B)、(C)可知,本实施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也由一端为开放端110的筒状的外壳11和封闭外壳11的开放端110的管座12构成。管座12由金属外环121、填充到该金属外环121的内侧的密封玻璃122和利用该密封玻璃122秆在金属外环121的内侧的2条引线13、14构成,2条引线13、14相互电气绝缘。在2条引线13、14中,从管座12突出到外侧的一方是外部引线部分131、141,向外壳11内延伸的部分是内部引线部分132、142。
压电振子20在由切割成音叉型形状的晶体片构成的薄板状的压电振动片21上形成指定的电极图形(图中未示出),同时,与压电振动片21的基部相当的部分为固定部23。内部引线部分132、142通过导电性粘接剂或焊锡等与固定部23连接,利用这些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压电振动片21相对于管座12以指定的姿势保持着。
在这样构成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中,在本实施例中也将外壳11的内径尺寸设定得小于管座12的外径尺寸,所以,将管座12压入外壳11的开放端110时,利用与压入余量(外壳11的内径尺寸与管座12的外径尺寸之差)相应的垂直应力,由管座12将外壳11的开放端110封闭。
在这样构成的压电振子20中,为了有效地收纳薄板状的压电振动片21,并且实现压电振子容器10的薄型化,如图6(A)、(B)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不是圆筒状,而是具有椭圆形状的剖面形状。即,在管座12与外壳11接触的部分与外壳11的轴线L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12的外周120具有椭圆形状。因此,管座12的外周120的形状就成为短径部分125与长径部分126交替地配置的形状,相对于短轴和长轴,成为线对称。
另外,在外壳11与交替管座12接触的部分与外壳11的轴线L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11的内周111具有椭圆形状。因此,外壳11的内周111的形状也成为短径部分115与长径部分116交替地配置的形状,相对于短轴和长轴,成为线对称。
在这样构成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中,在将管座12压入外壳11的状态下,在与外壳11的轴线L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长轴方向的尺寸是约3.5mm以下,并且短轴方向的尺寸是长轴方向的尺寸的约1/4~约2/3。
在本实施例中,将管座12压入外壳11的开放端110时的压入余量也是从外壳11和交替管座12的长径部分116、126侧向短径部分115、125侧单调地增加。这里,外壳11和管座12的长径部分116、126的压入余量约为0.03mm以下,而外壳11和管座12的短径部分115、125的压入余量是在约0.02mm~约0.06mm的范围内,在这样的条件下,压入余量设定为从外壳11和管座12的长径部分116、126侧向短径部分115、125侧单调地增加。
对于这样构成的压电振子容器10,计算垂直应力和拉伸应力的结果和实施例1中的计算结果一样,在图4(A)、(B)中,是由实线L1所示的特性。即,由图4(A)可知,在由实线L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中,对于垂直应力小的短径部分125将压入余量设定得大,所以,在整个圆周上,垂直应力就大于下限值。另外,由图4(B)可知,在由实线L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中,对于拉伸应力大的长径部分126将压入余量设定得小,所以,在整个圆周上,拉伸应力就小于上限值。因此,本实施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不会发生由于封闭不良或外壳11的破裂引起的气密不良。
(实施例1、2的改良例)
图7和图8是用于说明将实施例1、2的压电振子容器在本例中进一步改良的说明图,图9为本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的封闭部分的说明图。在图7及图9中,为使管座12的各位置的肩部与与其对应的外壳11的相对位置关系容易比较,将外壳11作为共通体表示,同时重叠表示管座12的各位置的肩部。
如图7所示,在实施形态1、2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中,为使外壳11的开放端110侧容易压入管座12,内周边缘形成为锥面117。而且位于管座12的压入方向(箭头C所示)侧的肩部127在外壳11的轴线方向的断面内形成圆弧状。这里,在外壳11的开放端110压入管座12时的压入余量从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尺寸Lc、Lb、La单调地增加。因此,将管座12压入外壳11的开放端110时,按短径部分125的肩部分127、短径部分125与长径部分126之间的肩部分127和长径部分126的肩部分127的顺序与外壳11的锥面117接触。因此,在压入前的外壳11的开放端110,将管座12对准位置时,对于外壳11的锥面117,只有管座12的短径部分125的肩部分127接触。在这样的状态下,在外壳11的锥面117与管座12的长径部分126的肩部分127之间就有间隙Ld。因此,如果是原来那样,就如图8(A)所示的那样,外壳11的长径部分116和管座12的长径部分126位于相同的角度位置,并且在外壳11的短径部分115和管座12的短径部分125位于相同的角度位置的状态下,在应对准位置的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在图8(B)中由箭头D所示的方向的位置偏离。如果发生这样的位置偏离,就会发生压入余量为0的部分,该处则会发生气密不良的现象。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的那样,设定肩部分127的圆弧的曲率半径在管座12的长径部分126侧小,而在短径部分125侧大。因此,在管座12的长径部分126侧,肩部分127就处于突出的倾向。因此,在外壳11的开放端110,将管座12对准位置时,管座12的短径部分125的肩部分127、短径部分125与长径部分126之间的肩部分127和长径部分126的肩部分127就大致同时与外壳11的开放端110的锥面117接触。即,在管座12的整个圆周上,肩部分127与锥面117接触。
在这样的状态下,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就不会发生图8(B)所示的位置偏离,所以,就会如图8(A)所示的那样,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在短径部分115、125之间和长径部分116、126之间对应地对准位置,而不会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发生位置偏离。因此,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不会发生压入余量为0的部分,所以,不会发生气密不良。
(实施例1、2的改良例2)
图10是本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的封闭部分的说明图。在图10中,为了容易比较管座12的各位置的肩部分和与其对应的外壳11的线段位置关系,将外壳11作为共同的外壳进行表示,同时将管座12的各位置的肩部分重叠地表示。
在解决在改良例1中说明的问题(参见图7和图8(B))时,也可以采用图10所示的结构,在管座12中,位于压入方向(箭头C所示的方向)的肩部分127在外壳11的轴线L方向的剖面上成为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中心位置在长径部分126侧比在管座12的短径部分125侧更位于压入方向(箭头C所示的方向)侧。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外壳11的开放端110,将管座12对准位置时,短径部分125的肩部分127、短径部分125与长径部分126之间的肩部分127和长径部分126的肩部分127就大致同时与外壳11的开放端110的锥面117接触。即,在管座12的整个圆周上,肩部分127与锥面117接触。因此,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就不会发生图8(B)所示的位置偏离,所以,就会如图8(A)所示的那样,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短径部分115、125之间和长径部分116、126之间对应地对准位置。因此,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就不会发生压入余量为0的部分,所以,不会发生气密不良。
(实施例1、2的改良例3)
图11是本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的封闭部分的说明图。在图11中,为了容易比较管座12的各位置的肩部分和与其对应的外壳11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外壳11的各位置的锥面和管座12的各位置的肩部分分别重叠地表示。
在解决在改良例1中说明的问题(参见图7和图8(B))时,也可以采用图11所示的结构,在外壳11的开放端110,在外壳11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使内周边缘成为锥面117,同时,使该锥面117与轴线方向的角度在短径部分115侧比在外壳11的长径部分116侧小。即,管座12的肩部分127的曲率在整个圆周上相等,并且外壳11的长度尺寸在整个圆周上相同,但是,在短径部分115侧,外壳11的锥面117的角度小。
因此,在外壳11的开放端110,将管座12对准位置时,管座12的短径部分125的肩部分127、短径部分125与长径部分126之间的肩部分127和长径部分126的肩部分127就大致同时与外壳11的开放端110的锥面117接触。即,在管座12的整个圆周上,肩部分127与锥面117接触。因此,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就不会发生图8(B)所示的位置偏离,所以,就会如图8(A)所示的那样,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短径部分115、125之间和长径部分116、126之间对应地对准位置。因此,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就不会发生压入余量为0的部分,所以,不会发生气密不良。
(实施例1、2的改良例4)
图12是本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的封闭部分的说明图。在图12中,为了容易比较管座12的各位置的肩部分和与其对应的外壳11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外壳11的各位置的锥面和管座12的各位置的肩部分分别重叠地表示。
在解决在改良例1中说明的问题(参见图7和图8(B))时,也可以采用图12所示的结构,在外壳11的开放端110,在外壳11的轴线L的方向的剖面上,使内周边缘成为锥面117,同时,使该锥面117的轴线L方向的位置在短径泵115侧比在外壳11的长径部分116侧更位于压入方向(箭头C所示的方向)侧。即,管座12的肩部分的曲率在整个圆周上相等,并且外壳11的锥面117的斜度在整个圆周上相等,但是,在短径部分115侧比在外壳11的长径部分116侧短。
因此,在外壳11的开放端110,将管座12对准位置时,管座12的短径部分125的肩部分127、短径部分125与长径部分126之间的肩部分127和长径部分126的肩部分127就大致同时与外壳11的开放端110的锥面117接触。即,在管座12的整个圆周上,肩部分127与锥面117接触。因此,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就不会发生图8(B)所示的位置偏离,所以,就会如图8(A)所示的那样,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短径部分115、125之间和长径部分116、126之间对应地对准位置。因此,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就不会发生压入余量为0的部分,所以,不会发生气密不良。
(实施例1、2的改良例5)
图13是本例的压电振子容器的封闭部分的说明图。图14(A)、(B)分别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1、2的各压电振子容器中应形成图13所示的突起的位置的说明图。
在解决在改良例1中说明的问题(参见图7和图8(B))时,也可以采用图13和图14(A)、(B)所示的结构,在外壳11的开放端110,在外壳11的轴线L方向的剖面上,使内周边缘成为锥面117,同时在位于管座12的压入方向(箭头C所示的方向)侧的肩部分127中,在与长径部分126与短径部分125之间相当的4个地方(在图14(A)、(B)中画斜线的区域)分别形成在各个位置同时与在外壳11的开放端110形成的锥面117接触的突起128。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外壳11的开放端110将管座12对准位置时,即使管座12发生旋转从而要发生位置偏离,成为该位置偏离的原因的管座12的旋转就会被在管座12的肩部分127形成的4个突起128所制止。因此,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不会发生图8(B)所示的位置偏离,所以,就会如图8(A)所示的那样,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多变径部分115、125之间和长径部分116、126之间对应地对准位置。因此,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不会发生压入余量为0的部分,所以,不会发生气密不良。
这里,突起128可以通过对管座12的肩部分127(构成管座12的金属外环)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或者由固定在管座12的肩部分127上的焊锡球或在管座12的肩部分127上形成的厚膜的焊锡镀膜等来构成。
另外,在压电振子容器10中,将管座12与外壳11的开放端110对准位置时,将超声波振子(图中未示出)或压电元件(图中未示出)发生的振动传递给外壳11或管座12时,外壳11或管座12将发生振动并偏移到正确的位置。因此,如图8(A)所示的那样,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短径部分115、125之间和长径部分116、126之间就对应地对准位置。
这里,之所以将突起128形成在和短径部分125与长径部分126之间相当的位置,是基于图15(A)、(B)所示的研究结果。
图15(A)、(B)分别是表示管座12的外周上的位置(旋转角θ)与外形尺寸(半径C)的关系和外形尺寸(半径C)相对于管座12的外周上的位置(旋转角θ)的变化率的曲线图。在图15(A)、(B)中,对于使用具有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略呈椭圆形状的剖面的外壳11和管座12的情况和使用具有在实施例2中说明的椭圆形状的剖面的外壳11和管座12的情况,分别用L6、L7表示管座12的外周上的位置(旋转角θ)与外形尺寸(半径C)的关系和管座12的外周上的位置(旋转角θ)与外形尺寸(半径C)的变化率的关系。
如图15(A)、(B)所示,在实施例1、2的任一形式的压电振子容器10中,在相对于长径部分126形成20°±10°的旋转角的范围内,外形尺寸(半径C)相对于旋转角θ的变化率非常大。因此,如果与这样的位置对应地在图14(A)、(B)中画斜线的区域形成突起128,就可以利用4个突起128防止管座12的旋转,所以,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不会发生位置偏离。因此,按照该制造方法,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不会发生图8(B)所示的位置偏离,所以,就会如图8(A)所示的那样,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多变径部分115、125之间和长径部分116、126之间对应地对准位置。因此,在外壳11与管座12之间不会发生压入余量为0的部分,所以,不会发生气密不良。
(实施例1、2的改良例6)
图16是表示本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的外壳11和管座12的剖面形状和外壳11的壁厚的说明图。
如图16所示,在本例中,也和在实施例1、2中说明的那样,使用具有略呈椭圆畜的剖面的外壳11和管座12或具有椭圆形状的剖面的外壳11和管座12。另外,对于压入余量,从外壳11的长径部分向短径部分单调地增加。
此外,在本例中,外壳11在长径部分116的壁厚比在短径部分115的壁厚薄。例如,外壳11的壁厚,对于长径部分116,从形成20°±10°的旋转角的位置向长径部分116壁厚单调地减小。
对于使用这样形成的外壳11的压电振子容器10,垂直应力和拉伸应力的计算结果在图4(A)、(B)中用□和虚线L2表示。由图4(A)可知,使用本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时,对于垂直应力小的短径部分115,将压入余量设定得大,所以,在整个圆周上,垂直应力就大于下限值。另外,使用本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时,由图4(B)可知,与实施例1、2的压电振子比较,由于在拉伸应力大的长径部分116使壁厚薄,所以,在长径部分116发生的拉伸应力降低,在整个圆周上,拉伸应力就小于上限值。因此,不会发生由于封闭不良或外壳11的破裂引起的气密不良。
另外,如本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那样,如果使长径部分116处的外壳11的壁薄而使短径部分115处的外壳11的壁厚,与外壳11的壁厚一定的情况比较,有即使压力加到短径部分115上也难于变形的优点。如图16(B)所示的那样,例如,将压电振子20与IC等一起进行树脂铸模时,即使铸模压力(用箭头M表示)加到外壳11的短径部分115上,由于该短径部分115形成在厚壁处,所以,外壳11的短径部分115不会凹陷而降低压电振子容器10的气密性。
(实施例1、2的改良例7)
图17(A)、(B)分别是使用本例的压电振子容器10的管座12的正面图和平面剖面图。
如图17(A)、(B)所示,在本例中,在固定在管座上的引线13、14中,在外壳11内,与压电振动片21的固定部23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132、142的直径比外部引线部分131、141小。因此,如图18(A)所示,由于使压电振子容器10使用的外壳11扁平化,同时增大了短径部分125的压入余量,即使压电振动片21与外壳11的内周111的间隙尺寸Ga已变窄,也如图18(C)所示的那样,由于将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使用成为小直径的引线13、14,所以,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变细的部分就使压电振动片21与外壳11的内周111的间隙Gc加宽了。因此,按照本例,使压电振子容器10使用的外壳11扁平化,并且确保增大短径部分125的压入余量时,即使压电振动片21由于跌落等而发生弯曲也不会与外壳11的内周111接触。因此,可以防止压电振动片21由于跌落等发生弯曲而引起与外壳11的内周111接触所导致的压电振动片21折断或损坏。
(实施例1、2的改良例8)
本例的目的和改良例7一样,也是在使压电振子容器10使用的外壳11扁平化并且增大短径部分125的压入余量时,确保在压电振动片21与外壳11的内周111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尺寸。
图19(A)、(B)、(C)分别是本例的压电振子容器使用的管座12的正面图、平面剖面图和侧面剖面图。
如图19(A)、(B)、(C)所示,在本例中,在固定在管座12上的引线13、14中,使在外壳11内与压电振动片21的固定部23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132、142成为扁平的。因此,如图18(A)所示的那样,由于使压电振子容器10使用的外壳11扁平化,同时增大了短径部分125的压入余量,即使压电振动片21与外壳11的内周111的间隙尺寸Ga已变窄,如图18(B)所示,由于使用了使内部引线部分132、142成为扁平的引线13、14,所以,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变薄的部分就使压电振动片21与外壳11的内周的间隙尺寸Gb加宽了。因此,按照本例,使压电振子容器10使用的外壳11扁平化,并且确保增大短径部分125的压入余量时,压电振动片21也不会由于跌落等发生弯曲而与外壳11的内周111接触。因此,可以防止压电振动片21由于跌落等发生弯曲与外壳11的内周111接触而导致压电栈片21的折断或损坏。
在本例中,如图19(A)所示,使内部引线部分132、142成为扁平时,是对圆棒状的内部引线部分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因此,内部引线部分132、142比外部引线部分131、141等宽,但是,也可以如图20(A)、(B)所示的那样使用将内部引线部分132、142的宽度尺寸加工成与外部引线部分131、141的直径相等的形状的内部引线部分。
如本例和改良例7所示的那样,使压电振子容器10使用的外壳11扁平化并且增大短径部分125的压入余量时,如果从确保压电振动片21与外壳11的内周111之间有足够的间隙的观点看,如图21所示,使外壳11的剖面成为略呈椭圆形状(实施例1)时所能确保的压电振动片21与外壳11的内周111件的间隙尺寸G1比使外壳11的剖面成为椭圆形状(实施例2)时所能确保的压电振动片21与外壳11的内周111件的间隙尺寸G2宽。因此,在防止压电振动片21由于跌落等发生弯曲与外壳11的内周111接触而导致压电振动片21的折断或损坏这方面,如实施例1那样,使外壳11和管座12的剖面成为略呈椭圆形状(实施例1)时有利。
(实施例1、2的改良例9)
本例如图22(A)所示,目的也是在使内部引线部分132、142成为扁平时即使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倾斜,在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与压电振动片21的固定部23之间导电性粘接剂或焊锡也不会偏重。即,如图22(A)所示,使用导电性粘接剂或焊锡等将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部23进行电气和机械连接时,使用压板15将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向压电振动片21方向挤压。但是,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为扁平的情况时,如果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发生倾斜,就不能用压板15均匀地挤压内部引线部分132、142。
因此,在本例中,如图22(B)所示,在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上形成比该扁平的端面向外侧伸出的突起135、145。因此,压板15便始终通过内部引线部分132、142的突起135、145将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向压电振动片21方向挤压,所以,即使扁平的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倾斜,也可以将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向压电振动片21的固定部23可靠地挤压。因此,在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与压电振动片21的固定部23之间,将导电性粘接剂或焊锡填充到很宽的范围内。
这里,对于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作为形成突起135、145的方法,可以利用例如图23所示的将焊锡球固定到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上从而将其作为突起135、145的结构、图24所示的在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上电镀厚膜焊锡从而将其作为突起135、145的结构,以及图25所示的通过机械加工使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发生变形从而将通过变形而形成的凸部作为突起135、145的结构。
(实施例1、2的改良例10)
图26(A)是表示本例的压电振子20的结构例的侧面剖面图,图26(B)是沿图26(A)的A-A箭头透视图,图26(C)是图26(A)的固定部的部分放大图。
如图26(A)、(B)、(C)所示,在本例中,在固定到管座12上的引线13、14中,在外壳11内与压电振动片21的固定部23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弯曲角度φ,使压电振动片21的前端部24成为压电振子2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因此,即使使压电振子容器10使用的外壳11扁平化,同时增大短径部分125的压入余量,内部引线部分132、142所弯曲的部分也将使压电振动片21与外壳11的内0周111的间隙尺寸Gd加宽。因此,按照本例,在使压电振子容器10使用的外壳11扁平化并且确保增大短径部分125的压入余量时,压电振动片21由于跌落等发生弯曲也不会与外壳11的内周111接触。因此,可以防止压电振动片21由于跌落等发生弯曲与外壳11的内周111接触而导致压电振动片21的折断或损坏。
另外,在本改良例10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考虑将压电振动片21固定到预先弯曲的使压电振动片21的前端部24成为压电振子2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的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上的方法和将压电振动片21向内部预先部分132、142上固定时一边将内部引线部分132、142弯曲以使压电振动片21的前端部24成为压电振子2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一边进行固定的方法。
前一种方法在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为难于弯曲的形状或材质时(例如,剖面为圆形且较粗时或为硬的材质时)等是有效的,首先,如图27(A)所示,将管座12以单体的形式设定到内部预先弯曲夹具17上,预先将内部引线132、142弯曲指定的角度φ。其次,将压电振动片21和内部引线132、142预先弯曲的管座12(图27(B))设定到用于固定压电振动片21的夹具上,进行固定。按照该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制造本改良例10所示的结构的压电振子20。
另一方面,后一种方法在内部引线部分132、142为容易弯曲的形状或材质时(例如,改良例7所示的剖面为圆形且细时或改良例8所示的扁平形状时或是比较柔软的材质时)等是有效的,如图28所示,设定压电振动片21的部分和设定管座12的部分将压电振动片21和管座12设定到已设定为指定的角度φ的固定夹具18上,用压板16将内部引线132、142向压电振动片21方向挤压,进行固定。中央,内部引线132、142就被压板16弯曲指定的角度φ,与压电振动片21的固定部23的面紧密地接触,完成固定。因此,按照该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并且不增加工序地制造本改良例10所示的结构的压电振子20。
(各实施例的应用例)
图29是将本发明实施例的各压电振子中的任意一个装配到基板上时的应用例的透视图。
图30(A)、(B)分别是表示将图29的压电振子2焊接到基板上时的构成例的透视图和部分剖面图,图31(A)、(B)分别是表示将图29的压电振子2焊接到基板上时别的构成例的斜视图和部分剖面图。
上述各实施例的压电振子2例如如图29所示的那样装配到基板100上。在基板100的表面,例如除此之外还装配电子元件,并形成用于连接它们的指定的配线。在这些配线上装配压电振子2的位置,设置引线13、14贯穿的孔或承载引线的图形。压电振子2通过引线13、14分别如图30(A)或图31(A)所示的那样插入到这些孔中或者配置到这些图形上并如图30(B)或图31(B)所示的那样进行焊接而完成装配。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管座还外壳具有略呈椭圆形状或椭圆形状的剖面,所以,可以有效地收纳扁平的压电振动片,从而可以使压电振子实现薄型化。因此,将压电振子装配到基板上时,可以降低装配面垂直方向的过度,从而可以实现装配压电振子的基板薄型化。另外,对于垂直应力小的短径部分将压入余量设定得大,所以,在整个圆周上,垂直应力就大于下限值。此外,对于拉伸应力大的长径部分将压入余量设定得小,所以,在整个圆周上,拉伸应力就小于上限值。因此,不会发生由于封闭不良或外壳破裂引起的气密不良,所以,可以构成可靠性高的压电振子。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这样,本发明就适用于将晶体振子等压电振动片收纳到内部的压电振子容器、使用该压电振子容器的压电振子还装配该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以及作为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来使用。更详细而言,就是适用于作为对压电振子容器使用的椭圆或略呈椭圆的筒状外壳的开放端的封闭技术来使用。
Claims (56)
1.一种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的外周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1曲率半径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1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上述外壳在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在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第3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3曲率半径小的第4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3曲率半径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3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2.一种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外周具有椭圆形状,上述外壳在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椭圆形状,并且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曲率半径在短径部分比该管座的长径部分大。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中心位置在长径部分比在该管座的短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与该轴线方向的角度在短径部分比在该外壳的长径部分小。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的轴线方向的位置在短径部分比在该外壳的长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中,在和上述长径部分与上述短径部分之间相当的4个地方,分别形成与作为锥面而形成的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内周边缘接触的突起。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通过将构成上述管座的金属外环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
9.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利用焊锡球形成。
10.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利用电镀厚膜焊锡而形成。
11.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振子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上述长径部分的壁厚比上述短径部分的壁厚薄。
12.一种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的外周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1曲率半径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1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在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第3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3曲率半径小的第4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3曲率半径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3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13.一种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外周具有椭圆形状,上述外壳在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椭圆形状,并且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14.按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曲率半径在短径部分比该管座的长径部分大。
15.按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中心位置在长径部分比在该管座的短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16.按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与该轴线方向的角度在短径部分比在该外壳的长径部分小。
17.按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的轴线方向的位置在短径部分比在该外壳的长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18.按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中,在和上述长径部分与上述短径部分之间相当的4个地方,分别形成与作为锥面而形成的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内周边缘接触的突起。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通过将构成上述管座的金属外环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
20.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利用焊锡球形成。
21.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利用电镀厚膜焊锡而形成。
22.按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上述长径部分的壁厚比上述短径部分的壁厚薄。
23.按权利要求12~22的任一权项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的直径比其他的引线部分小。
24.按权利要求12~22的任一权项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是扁平的。
25.按权利要求24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部引线部分,形成比该内部引线部分的扁平的面向外侧突出的突起。
26.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利用焊锡球形成。
27.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通过电镀厚膜焊锡而形成。
28.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利用上述内部引线部分的变形部分而形成。
29.按权利要求12~22的任一权项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弯曲成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30.按权利要求23~28的任一权项所述的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部引线部分弯曲成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31.一种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的外周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1曲率半径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1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在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第3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3曲率半径小的第4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3曲率半径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3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在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中,在和上述长径部分与上述短径部分之间相当的4个地方分别形成与作为锥面而形成的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内周边缘接触的突起,在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通过利用振动使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发生相对移动来进行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间的定位。
32.按权利要求31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超声波振子发生上述振动。
33.按权利要求31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压电元件发生上述振动。
34.一种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的外周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1曲率半径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1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在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第3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3曲率半径小的第4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3曲率半径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3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35.一种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外周具有椭圆形状,上述外壳在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椭圆形状,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36.按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曲率半径在短径部分比在该管座的长径部分大。
37.按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在上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形成圆弧状,同时,该圆弧的中心位置在长径部分比在该管座的短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38.按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与该轴线方向的角度在短径部分比在该管座的长径部分小。
39.按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在该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断面上,内周边缘为锥面,同时,该锥面的该轴线方向的位置在短径部分比在该外壳的长径部分更位于上述压入方向侧。
40.按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上述管座的压入方向侧的肩部分中,在和上述长径部分与上述短径部分之间相当的4个地方,分别形成与作为锥面而形成的上述外壳的开放端侧内周边缘接触的突起。
41.按权利要求40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通过将构成上述管座的金属外环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
42.按权利要求40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利用焊锡球形成。
43.按权利要求40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利用电镀厚膜焊锡而形成。
44.按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上述长径部分的壁厚比上述短径部分的壁厚薄。
45.按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弯曲成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46.按权利要求34~44的任一权项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的直径比其他的引线部分小。
47.按权利要求34~44的任一权项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在上述管座上的引线中,在上述外壳内与压电振动片的固定件部重叠的内部引线部分是扁平的。
48.按权利要求47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部引线部分,形成比该内部引线部分的扁平的面向外侧突出的突起。
49.按权利要求48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利用焊锡球形成。
50.按权利要求48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通过电镀厚膜焊锡而形成。
51.按权利要求48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利用上述内部引线部分的变形部分而形成。
52.按权利要求46~51的任一权项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部引线部分弯曲成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53.按权利要求45或52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压电振动片固定到引线弯曲成使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的上述内部引线上。
54.按权利要求45或52所述的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压电振动片固定到上述内部引线上时,一边将上述内部引线弯曲以使上述压电振动片的前端部成为上述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一边进行固定。
55.一种装配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装配的压电振子中,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的外周具有第1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1曲率半径小的第2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1曲率半径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1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2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在上述外壳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第3曲率半径的短径部分和比该第3曲率半径小的第4曲率半径的长径部分,在上述第3曲率半径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接续部分,上述第3曲率半径的切线与上述第4曲率半径的切线一致,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56.一种装配将压电振动片收纳在具有一端为开放端的筒状的外壳和封闭该外壳的上述开放端的管座的压电振子容器内的压电振子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装配的压电振子中,上述管座在与上述外壳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管座外周具有椭圆形状,上述外壳在与上述管座接触的部分与该外壳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上,外壳内周具有椭圆形状,将上述管座压入上述外壳的开放端时的压入余量从上述外壳的长径侧向短径侧单调地增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24905/1998 | 1998-08-07 | ||
JP22490598 | 1998-08-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5259A true CN1275259A (zh) | 2000-11-29 |
CN1151556C CN1151556C (zh) | 2004-05-26 |
Family
ID=16821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80131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1556C (zh) | 1998-08-07 | 1999-08-04 | 压电振子和压电振子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590314B1 (zh) |
JP (1) | JP3769302B2 (zh) |
CN (1) | CN1151556C (zh) |
WO (1) | WO2000008755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6323B (zh) * | 2005-10-24 | 2010-05-26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气密端子、压电振子及制造方法、振荡器、电子设备及电波钟表 |
CN1822497B (zh) * | 2005-02-10 | 2010-09-29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压电振动器和表面安装型压电振动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99570A1 (ja) * | 2007-02-13 | 2008-08-21 | Daishinku Corporation |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 |
WO2015103244A2 (en) * | 2013-12-30 | 2015-07-09 | Photosonix Medical, Inc. | Flextensional transducers and related method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61294A (en) * | 1976-11-12 | 1978-06-01 | Citizen Watch Co Ltd | Case of crystal vibrator |
JPS5382287A (en) * | 1976-12-28 | 1978-07-20 | Seiko Epson Corp | Crystal vibrator |
JPS5429597A (en) * | 1977-08-09 | 1979-03-05 | Citizen Watch Co Ltd | Diapason type crystal oscillator |
JPS5866723U (ja) * | 1981-10-27 | 1983-05-06 |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 棒状atカツト水晶振動子 |
JPH0255727U (zh) * | 1988-10-14 | 1990-04-23 | ||
JPH0260323U (zh) * | 1988-10-26 | 1990-05-02 | ||
JPH03220910A (ja) * | 1990-01-26 | 1991-09-30 | Seiko Epson Corp | 圧電振動子 |
JP3421747B2 (ja) * | 1995-02-15 | 2003-06-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圧電発振器及び電圧制御発振器 |
US6005329A (en) * | 1995-05-11 | 1999-12-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ling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via laser welding |
JPH0964679A (ja) * | 1995-08-19 | 1997-03-07 | Miyota Kk | 水晶振動子の支持構造 |
WO1997008826A1 (fr) * | 1995-08-30 | 1997-03-06 | Miyota Co., Ltd | Boitier etanche pour vibreur piezo-electrique |
JPH10163788A (ja) * | 1996-11-27 | 1998-06-19 | Miyota Co Ltd | 円筒型振動子の圧入嵌合用気密端子 |
-
1999
- 1999-08-04 US US09/529,082 patent/US659031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8-04 CN CNB998013145A patent/CN115155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8-04 WO PCT/JP1999/004245 patent/WO200000875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1999-08-04 JP JP54920399A patent/JP376930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2497B (zh) * | 2005-02-10 | 2010-09-29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压电振动器和表面安装型压电振动器 |
CN1956323B (zh) * | 2005-10-24 | 2010-05-26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气密端子、压电振子及制造方法、振荡器、电子设备及电波钟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590314B1 (en) | 2003-07-08 |
CN1151556C (zh) | 2004-05-26 |
JP3769302B2 (ja) | 2006-04-26 |
WO2000008755A1 (fr) | 2000-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24701C (zh) | 具有窄间距化的内引线的半导体装置 | |
CN1204612C (zh) | 半导体器件测试用接触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 |
CN1514499A (zh) | 压电振荡器以及使用压电振荡器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以及使用压电振荡器的电子设备 | |
CN1210795C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441489A (zh) |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路板和电子仪器 | |
CN100347857C (zh) | 功率半导体装置 | |
CN100343956C (zh) | 等离子加工方法和设备及用于等离子加工的托架 | |
CN1212476C (zh) | 泵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06719C (zh) | 接触器、其制造方法、探针板. 及半导体器件测试插座 | |
CN1855712A (zh) | 压电振动片和压电器件 | |
CN1877989A (zh) | 半导体装置、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器件、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 | |
CN1670978A (zh) | 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258096A (zh) | 半导体器件接触器、采用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及清洗方法 | |
CN1764067A (zh) | 压电振动片和压电器件 | |
CN1815719A (zh) |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 |
CN1400615A (zh) |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642374A (zh) | 掩模的制造方法 | |
CN1119345A (zh) |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11402A (zh) | 半导体装置 | |
CN1429014A (zh)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808897A (zh) | 表面声波芯片、表面声波器件及表面声波器件的制造方法 | |
CN1918783A (zh) | 压电振荡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038897A (zh) | 电子器件 | |
CN1848674A (zh) | 气密端子、压电振动器、振荡器、电子单元和电波时钟 | |
CN1715849A (zh) | 磁致伸缩式负荷传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413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