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0764C -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0764C
CN1270764C CN 200310117681 CN200310117681A CN1270764C CN 1270764 C CN1270764 C CN 1270764C CN 200310117681 CN200310117681 CN 200310117681 CN 200310117681 A CN200310117681 A CN 200310117681A CN 1270764 C CN1270764 C CN 127076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parts
medicine
treatmen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1011768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55833A (zh
Inventor
黄少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31011768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70764C/zh
Publication of CN1555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5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07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07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主要由地黄、何首乌、北沙参、黄精、白芍、麦冬、阿胶和当归组成。各原料药按重量比配制,经蒸馏、煮提和醇沉制备而成,进而被制成一种口服液型。本发明药物具有滋补肝肾、养阴清热的功效,适用于各类人群中肝肾阴虚症候的慢性肝病患者。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是西医病名,可由病毒、药物、营养代谢等多种病因所致,尤其以病毒致病最为常见。胁痛是慢性肝炎最常见的症状,因此绝大多数慢性肝炎的病人中医按胁痛进行辨证论治。目前市场上治疗肝病的中医药产品是以泻肝火、清热化瘀和去黄为主,具有强烈的泻火清热作用,会产生太凉和败血的情况,不具备养肝固肾的功效,对中老年患者、身体虚弱者及慢性肝病患者不宜。按照中医理论慢性肝炎辨证属胁痛病之肝肾虚症候类型,因此绝大多数慢性肝炎的病人在中医应以虚则补之为治疗原则,按滋补肝肾及胁痛进行辨证论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滋补肝肾、消除胁肋疼痛的治疗肝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胁痛是慢性肝炎最常见的症状,慢性肝炎辨证属胁痛病之肝肾虚症候类型。肝肾阴虚症候是由于肝阴不足而引起肾阴亏损,或者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而成,临床上具有肝肾两脏阴虚的表现,多由久病劳伤或温热之邪耗伤肝阴及肾阴所致。久病劳伤则精血亏损,脉络失养,血少不能濡养肝络,故见胁肋隐痛;阴虚而生内热,虚热则内扰心神,耗伤肝阴及肾阴,内伤虚损使肝肾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生血。因此,治疗以“虚则补之”为原则,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为治疗手段。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药物选取地黄、何首乌为君药,北沙参、黄精、白芍、麦冬、阿胶和当归为臣药。地黄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何首乌苦补肾,温补肝,涩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故选用入肝肾经、苦涩微温之何首乌,以及入心肝肾经之地黄为君药。北沙参、麦冬具有养阴润燥清热之功效,可滋养肺胃之阴,补水之上源以补下焦,又可清除虚热;白芍、阿胶和当归均为养血补血滋阴之品,既有养血柔肝之功,有又缓急止痛之效;黄精善补诸虚、填精髓,为补血补阴养脾胃之品。以上六味臣药辅以补肝肾之君药,相辅相成,肝肾阴虚之本可图,而胁肋疼痛、腰膝酸软等主症可除。
为达到更好的疗效,选取续断、五味子、远志和砂仁为佐药。续断入肝肾经,有壮筋骨之功效;五味子微温入肺经,敛肺滋肾、安神;远志入心肺肾经,可定心气、安魂魄;砂仁入脾骨肾经,有理气和胃之功效。以上四味佐药既可协助君臣药治疗一些次要症状,又能对主药之弊起到纠偏作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药物君臣佐使配伍产生协同作用,相得益彰,共同达到滋补肝肾、养阴清热的功效。
本发明药物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地黄1~10份      何首乌1~10份      北沙参5~20份
        黄精1~10份      白芍1~10份        麦冬1~10份
        阿胶1~10份      当归1~10份。
优选为:
        地黄5份          何首乌5份          北沙参15份
        黄精5份          白芍5份            麦冬5份
        阿胶5份          当归5份。
本发明药物的原料药中多为水溶物,故其制备提取可采用水提工艺。对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宜先提取挥发成分后再与其他药材共同煎煮。本发明药物原料药中的当归含挥发油较多,应首先对其进行提取挥发油的处理。
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取当归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
b.将药渣及蒸馏器内的药液与地黄、何首乌、北沙参、黄精、白芍和麦冬一起,加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的煎液;
c.将煎液过滤,滤液浓缩使其相对密度为1.10~1.14,然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80%,混合均匀进行醇沉;
d.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配制药液;另取阿胶用水溶解后,与该配制药液及步骤a中的蒸馏液合并,过滤得到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本发明药物各原料药按重量份还可以是下列配比:
        地黄1~10份        何首乌1~10份      北沙参5~20份
        黄精1~10份        白芍1~10份        麦冬1~10份
        阿胶1~10份        当归1~10份        续断1~10份
        五味子1~10份      远志1~10份        砂仁1~5份。
优选为:
        地黄5份            何首乌5份          北沙参15份
        黄精5份            白芍5份            麦冬5份
        阿胶5份            当归5份            续断5份
        五味子5份          远志5份            砂仁3份。
由于砂仁含挥发油较多,因此在药物制备过程中应与当归一起首先进行提取挥发油的处理。上述配入了续断、五味子、远志和砂仁四味佐药的药物,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取当归和砂仁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
b.将药渣及蒸馏器内的药液与地黄、何首乌、北沙参、黄精、白芍、麦冬、续断、五味子和远志一起,加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的煎液;
c.将煎液过滤,滤液浓缩使其相对密度为1.10~1.14,然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80%,混合均匀进行醇沉;
d.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配制药液;另取阿胶用水溶解后,与该配制药液及步骤a中的蒸馏液合并,过滤得到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d中还加入炼蜜18~23份、防腐剂0.3~0.5份及步骤a蒸馏液的5~8倍的水,混合均匀,过滤后进行灌封和灭菌得到口服液型。
为取得良好的疗效,本发明药物其原料药中的何首乌和黄精经过常规的精制处理。
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在步骤b中药物加水煎煮提取时,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在步骤c中的含醇量为70%,此时可把生物碱和甙类浸出,同时可以除去一些杂质,减少药品的混浊程度;为达到良好的效果,醇沉的时间为48小时。
本发明药物滋补肝肾、养阴清热,具有扶正驱邪、调和阴阳、提高免疫力、修复肝细胞、快速转阴转氨酶、固肾养阴生精、诱导内源性干扰素和阻断基因变异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咽感口燥,潮热盗汗,心悸多梦、舌红少苔,无苔、脉沉弦细数等症。适用于各类人群中的慢性肝病患者。
本发明药物治疗肝病的临床观察如下:
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住院病人51例,门诊病人49例,合计100例。性别: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16岁。病程:半年~30年,平均6.4年。职业:工人47人,干部28人,医务人员4人,农民1人,其他20人。
本组病例包括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59例,慢性丙型肝炎9例,肝硬化15例,脂肪肝11例,乙肝病毒携带者6例。
2.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肝肾阴虚症候
主症:胁肋疼痛,悠悠不休,遇累加重,舌红苔少或脉弦细数。
次症;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悸多梦。
上述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为慢性肝病的患者。诊断标准依据国内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
3.治疗方法
每日口服2次,每次20ml,温开水送服,疗程一个月,观察期间停服与本药作用类似的中药制剂。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主症及次症有明显改善,或个别主症轻度改善,其他主症全部消失,相关的理化检查明显好转,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下降≥2/3。
有效:胁痛程度减轻,主要症状有所改善,相关理化检查有所好转,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下降<2/3,≥1/3。
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相关的理化检查无变化,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下降<1/3。
5.疗效分析
(1)治疗效果:全部病例100例,显效71例,占71%;有效19例,占19%;无效10例,占10%。总有效90例,总有效率90%。
(2)起效时间:除10例无效患者外,主症起效时间最短2天,最长26天,平均时间为10.26±5.10(天)。
(3)症状消失时间:共66例患者主症消失,主症消失时间最短1周,最长4周,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21.05±7.77(天)。
(4)主症及次症疗效分析见表1。
                      表1主症及次症疗效分析
症状 治疗前例数           治疗后例数 缓解率*(%)
  消失   缓解   无变化
  胁肋隐痛   100   66   24   10  90.00
  腰膝酸软   85   58   21   6  92.94
  头晕耳鸣   66   47   14   5  92.42
  咽干口燥   64   50   10   4  93.75
  五心烦热   56   44   6   6  89.29
  潮热盗汗   40   34   4   2  95.00
  心悸多梦   61   43   12   6  90.16
*缓解率=(消失例数+缓解例数)÷治疗前例数
经临床观察、统计,主症的缓解率为90%,次症的缓解率均在89.29%以上。
(5)主要理化检查指标
1)GPT:治疗前GPT异常65例,治疗后其中27例GPT转为正常,转常率41.54%,另有34例患者GPT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GOT:治疗前GOT异常53例,治疗后其中35例GOT转为正常,转常率66.04%,另有8例患者GOT值有不同程度下降。
3)总蛋白、A/G:本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治疗前总蛋白低于正常,治疗后总蛋白征程;治疗前8例患者A/G比值倒置,治疗后仍有7例A/G比值倒置(<1.5)。
4)r-GH:治疗前r-GH异常者12例,治疗后7例转为正常,4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5)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Bun):本组病历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Bun)未见明显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实施例。本实施例药物按下列配比称取各原料药:
        地黄40克          何首乌40克        北沙参120克
        黄精40克          白芍40克          麦冬40克
        阿胶40克          当归40克          续断40克
        五昧子40克        远志40克          砂仁24克
        益母草40克
其中何首乌和黄精经过常规方法精制处理。
本实施例药物口服液型的制备方法如下:
a.取当归和砂仁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130ml;
b.将药渣及蒸馏器内的药液与生地黄、何首乌、北沙参、黄精、白芍、麦冬、续断、五味子、远志和益母草一起,加水过药面煎煮两次,第一次为1.5小时,第二次为1小时,合并两次的煎液;
c.将煎液过滤,滤液浓缩使其相对密度在50℃下为1.12,放冷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混合均匀进行醇沉,静置时间为48小时;
d.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配制药液;另取阿胶用适量热水溶解后,与该配制药液及步骤a中的蒸馏液合并,加入炼蜜170克、苯甲酸3克,加水780ml,混合均匀,然后过滤、灌封和灭菌即得到本发明药物的口服液型。

Claims (10)

1、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地黄1~10份      何首乌1~10份      北沙参5~20份
    黄精1~10份      白芍1~10份        麦冬1~10份
    阿胶1~10份      当归1~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肝病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地黄5份          何首乌5份         北沙参15份
    黄精5份          白芍5份           麦冬5份
    阿胶5份          当归5份。
3、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肝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a.取当归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
b.将药渣及蒸馏器内的药液与地黄、何首乌、北沙参、黄精、白芍和麦冬一起,加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的煎液;
c.将煎液过滤,滤液浓缩使其相对密度为1.10~1.14,然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80%,混合均匀进行醇沉;
d.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配制药液;另取阿胶用水溶解后,与该配制药液及步骤a中的蒸馏液合并,过滤得到药物的活性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肝病的药物,其中原料药还有:
    续断1~10份    五味子1~10份    远志1~10份    砂仁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肝病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地黄5份      何首乌5份      北沙参15份
    黄精5份      自芍5份        麦冬5份
    阿胶5份      当归5份        续断5份
    五味子5份    远志5份        砂仁3份。
6、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肝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a.取当归和砂仁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
b.将药渣及蒸馏器内的药液与地黄、何首乌、北沙参、黄精、白芍、麦冬、续断、五味子和远志一起,加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的煎液;
c.将煎液过滤,滤液浓缩使其相对密度为1.10~1.14,然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80%,混合均匀进行醇沉;
d.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配制药液;另取阿胶用水溶解后,与该配制药液及步骤a中的蒸馏液合并,过滤得到药物的活性组分。
7、权利要求3或6所述治疗肝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在步骤d中还加入炼蜜18~23份、防腐剂0.3~0.5份及步骤a蒸馏液的5~8倍的水,混合均匀,过滤后进行灌封和灭菌得到口服液型。
8、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治疗肝病的药物,其原料药中的何首乌和黄精经过常规的精制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治疗肝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药物加水煎煮提取时,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治疗肝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的含醇量为70%,醇沉的时间为48小时。
CN 200310117681 2003-12-31 2003-12-31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076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17681 CN1270764C (zh) 2003-12-31 2003-12-31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17681 CN1270764C (zh) 2003-12-31 2003-12-31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5833A CN1555833A (zh) 2004-12-22
CN1270764C true CN1270764C (zh) 2006-08-23

Family

ID=34337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1011768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0764C (zh) 2003-12-31 2003-12-31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70764C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5833A (zh) 2004-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86511A (zh) 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丹栀逍遥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15290A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270764C (zh)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558C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09476A (zh) 养心安眠胶囊
CN1895593A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90033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的药物
CN1111054C (zh)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41494C (zh) 用于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中药散剂胶囊
CN1872186A (zh) 复方枣仁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71488C (zh) 一种温阳益气、养心安神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75013A (zh)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253188C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61A (zh) 一种主治近视眼的中药制剂
CN1666763A (zh) 六味地黄滴丸
CN1274353C (zh) 一种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81C (zh) 一种促进产后生理复旧和治疗产后疾病的药物
CN101062292A (zh) 一种治疗和预防肺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89207C (zh) 一种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89208C (zh) 一种治疗儿童感冒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35111C (zh) 一种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39179C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709320A (zh) 肝胆双清口服液
CN116270872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15837065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23

Termination date: 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