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9121C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9121C
CN1269121C CNB031088112A CN03108811A CN1269121C CN 1269121 C CN1269121 C CN 1269121C CN B031088112 A CNB031088112 A CN B031088112A CN 03108811 A CN03108811 A CN 03108811A CN 1269121 C CN1269121 C CN 126912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c
disc tray
detector switch
casing
lo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088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48936A (zh
Inventor
椛泽秀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a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a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970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8563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971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5236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eac Corp filed Critical Tea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48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8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91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912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7Arrangements for mechanically moving the whole head
    • G11B7/08582Sled-type positioner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装置,令光盘托盘与记录媒体一起在机壳内前进后退,且使其在进行记录再生的装载位置、与进行交换记录媒体的卸载位置之间移动,将检测该光盘托盘位于装载位置的第1检测开关以及第2检测开关,以沿其动作方向为不同高度方式设置于该光盘托盘上。该装置将引导读写磁头单元的导引轴,透过弹力不致退化的推压机构强力地加以推压,提高安装安全性的同时,也不致使单元整体的构造厚度增大。即使光盘装置的光盘托盘由计算机本体拉出,到达构造上危险的状态亦能够确保其安全性,能够预先防止光盘托盘的错误动作。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将以搭载于计算机、AV设备或作为其接口设备而普及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光拾波器为主体所构成的读写磁头的移动加以引导的导引轴的推压机构。本发明亦有关于记录再生装置,用以驱动作为在各种计算机系统中大量地记录信息的记录媒体的光盘(例如,CD-R/RW、DVD-R/RW等)。
背景技术
将可记录大量信息的光盘作为记录媒体(例如,CD-R/RW、DVD-R/RW等)的记录再生装置,特别是在个人计算机(以下称计算机)中,为了进行对光盘中信息的记录再生,光盘装置不可缺少,不是搭载于计算机本体内,就是利用缆线加以连接,称之为外接式。又,AV设备中又将DVD作为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记录再生装置的信赖性、耐久性受到高度要求。
图6所示为内装有光盘装置的笔记本计算机的外观,记录再生装置D内装于计算机本体P的一侧部,透过显示器进行光盘的装载/卸载。一般而言,在应用笔记本计算机的场合中,必须相当扁平化地加以构成,所以将光盘加以装载/卸载的机构受到省略,光盘的装载,是使用者用指尖加以推入式地操作。又,光盘装置D,透过开关操作或计算机所发出的命令使光盘托盘101其面板111部分跳出,使用者在将光盘托盘101拉出,装上光盘。
在这种由笔记本计算机采用的记录再生装置,由如图7所示的单元加以构成,具有相当扁平的形态。在同一图中,组件编号101是光盘托盘,此光盘托盘由导引轨102加以引导而收容于机壳103内。
又,如图7所示,光盘托盘101的中央处,配置有固定于设置在托盘正下方的心轴马达其驱动轴上的旋转台104,利用此旋转台将光盘的中心孔加以挟持,传递旋转力地加以形成。又,由光拾波器为主体所构成的读写磁头单元105,在光盘托盘所形成的间隙101a内于半径方向上作来回运动,进行对光盘信息的记录再生。
接着,前述构成的光盘托盘101,受到导引轨102引导而收容于机壳103内。又,光盘托盘101的面板111,通常是将其舌片111a插入光盘托盘本体加以嵌入固定,根据必要还可以用螺丝加以固定。
但是,为了使前述读写磁头单元能够在光盘托盘101内于半径方向上移动,一般而言是将读写磁头单元105固定于读写磁头底座106,将读写磁头底座106可滑动地安装于导引轴,将前述读写磁头利用与旋转轴的导引作平行移动地加以构成。
在前述构成中,无法将光拾波器其光轴的倾斜、心轴马达的倾斜、特别是因导引轴的安装误差所产生的光拾波器与光盘记录面其相对的倾斜以及距离正确地加以固定,所以提出对该误差在每一成品的后段工程中可进行其误差的修正尝试(例如,特开平11-203801)。
此项提案如图8所示,调整螺丝108螺旋接合于机壳107,并以调整螺丝108的底座卡住导引轴109,来配置导引轴109,更在导引轴与机壳之间装设有压缩线圈弹簧110,透过旋转调整螺丝108,对受到向上方推压的导引轴109的高度进行调整。又,图9以装设片状弹簧取代线圈弹簧的图,同样是通过旋转调整螺丝108来对导引轴109的高度进行调整。
在前述光盘装置中,通常,成为固定部的机壳103被安装于本体,成为可动部的光盘托盘101会在机壳103内进行前进后退。因此,机壳103的开口部形成靠近计算机本体的侧壁状态,所以会造成如图7所示,在机壳103的开口部103a与光盘托盘101的后端部101a之间形成间隙G。
但是,在如图7所示的形态的光盘装置中,在如图12所示实装于光盘托盘101上的配线基板113上,设置有检测光盘托盘因卸载而由计算机本体拉出瞬间的检测开关112,根据检测开关112所产生的信号,进行对光盘托盘101其驱动状态的辨识,或是进行对实装于光盘托盘上其配线基板的微电脑电源的切断,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但是,在将光盘放入光盘托盘进行装载之际,将光盘托盘如图7所示全部拉出时,会形成前述间隙G。在此状态,该装置会容易遭受因为外来因素所产生的危险状态,必须要对应安全状态。
也就是说,存在有例如纸片等异物进入前述间隙G而前述检测开关112进行动作的情况。一但发生前述情况,光盘托盘101便不受限于在卸载状态,而强制地成为装载状态,旋转台104或是读写磁头单元105会受到驱动。
此外,在将导引轴向上方持续推压而利用调整螺丝调整高度位置的场合时,此推压力以在不会使导引轴变形的范围内尽可能强力为佳。也就是说,在振动施加于计算机本体时,弹簧会挠曲而使得读写磁头单元不会振动,又,弹力不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下降就成为重要条件。
但是,在图8所示的构成的场合中,为了持续确保弹力以及良好的应力特性时,必须要将压缩线圈弹簧其线圈的圈数增加,使得压缩线圈弹簧的全长增长。装设增长后的压缩线圈弹簧则必须加大单元整体其构造的厚度,造成对计算机本体的扁平化的影响。此外,作为导引轴的基准的高度位置会大大地受到变更,必须要进行大幅度的设计变更。
另一方面,在图9所示的构成的场合中,为了要与压缩线圈弹簧的场合时同样地持续确保弹力以及良好的应力特性时,必须要采用将片状弹簧的弹簧部增长的弹簧,使得片状弹簧的整体大小增大,而不利于小型化。又,片状弹簧其弹性系数较为陡峭的原因,推压力容易产生误差,不易得到高度信赖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所提出的发明,提供能够将导引轴强力地推压的同时,弹力不会退化的推压机构,还同时以将单元整体构造的厚度增大为目的。
本发明也是将光盘托盘由计算机本体拉出,即使到达构造上危险的状态亦能够维持其安全性,能够防止光盘托盘的错误动作。
因此,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光盘装置,让光盘托盘与记录媒体一起在机壳内前进后退,且使其在进行记录再生的装载位置、与进行更换记录媒体的卸载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
在机壳的后端部设有动作片,该动作片在光盘托盘被装载时,使检测开关动作,并且,
将检测该光盘托盘位于装载位置的第1检测开关以及第2检测开关,以相对其动作方向为不同高度的方式,设置于该光盘托盘上,其中该第1与第2检测开关,在该第一及第二检测开关同时导通时,检测出该光盘托盘为装载状态;在该第1及第2检测开关任一个或两个未导通时,检测出该光盘托盘为卸载状态,同时,
利用光盘托盘的后端部分与设置于光盘托盘的配线基板,遮蔽该第1检测开关与该第2检测开关的至少一方,并将该检测开关配置在该光盘托盘的后端部分与配线基板之间。
换言之,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令光盘托盘与记录媒体一起在机壳内前进后退,且使其在进行记录再生的装载位置、与进行交换记录媒体的卸载位置之间移动,将检测该光盘托盘位于装载位置的第1检测开关以及第2开关机构,以沿其动作方向为不同高度方式设置于该光盘托盘上。
该光盘托盘具有配线基板;
第1检测开关以及第2检测开关设置于该配线基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盘装置,让光盘托盘在机壳内前进后退,并协同记录媒体一起进行装载/卸载,将对装载了该光盘托盘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开关,设置于光盘托盘时,利用该光盘托盘的后端部分与设置于光盘托盘的配线基板,将该检测开关遮蔽,并将该检测开关配置在光盘托盘的后端部分与该配线基板之间。
换言之,本发明的一种光盘装置,令光盘托盘在机壳内前进后退,同时协同记录媒体进行装载/卸载的光盘装置,将用以检测该光盘托盘已被装载之状态的检测开关设置于该光盘托盘上;且该检测开关设置于该检测开关的上侧及下侧被该光盘托盘的后端部所遮蔽的位置。
如以上所详细说明的本发明来看,本发明由于采用可获得强力弹力的扭转线圈弹簧,可获得对于导引轴的充分的推压力,其弹力不经常降低而能够获得高度信赖性。又,由于是导引轴的小直径部贯穿扭转线圈弹簧的线圈部的构成,所以可达到不会成为单元整体厚度的主要原因,能够对薄形化具有贡献等的多数效果。
又,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以不同高度配置的第1检测开关与第2检测开关,来切断光盘托盘电流,所以,不会发生因异物而导致电路不慎导通的状况,能够制作安全性、信赖性高的光盘装置。
此外,本发明由于将第1检测开关与第2检测开关以光盘托盘加以覆盖的方式,所以不存在有引诱儿童玩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组装状态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重要部位的构成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重要部位的组装状态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推压机构其构成的斜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推压机构其作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装载有记录再生装置的笔记本计算机的外观斜视图。
图7是记录再生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8是现有导引轴其推压机构的范例之侧视图。
图9是现有导引轴其推压机构的另一范例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的光盘装置的斜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的检测开关其动作模样的示意图。
图12是现有光盘装置中检测开关的配置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又,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是将光盘装置装载于计算机本体内的构成为前提,本发明并未限制于此,外接式光盘装置亦可加以实施。
图1由本发明所实施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光盘托盘1底面将以金属薄片加以成形遮蔽盖取下的状态的示意图,光盘托盘1受到导引轨2所引导,在机壳3内进行装载或是卸载。
又,光盘托盘21处设置有具备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电子组件的配线基板,中央部处透过螺丝5以缓冲状态固定有驱动光盘以及读写磁头单元用的驱动系统单元A,前端角落部设置有光盘托盘的弹射/锁定机构B。
前述驱动系统单元A,如图2所示,在将钢板加以成型的底板6上设置驱动系统的重要组件对象,其前端部处,将露出光盘托盘1表面的旋转台加以旋转驱动的心轴马达7透过支撑片8固定于框架组件9上。
前述框架组件9由合成树脂加以一体成形的对象,在由前述心轴马达的安装部左右加以衍生的状态形成脚部9a·9b,脚部9a处形成有导引轴10其端部10a的嵌入孔,另一端的小直径端部所位置之处形成有该小直径端部的收容凹部12。另一方面,脚部9b亦同样地导引轴13其两端向直径部13a·13b位置处形成有小直径端部的收容凹部14·15。
接着,组件编号16·17为补强片,补强片16其一方的端部处形成有与调整螺丝旋合的螺孔16a。又,补强片17的两端部也形成有与调整螺丝19·20旋合的螺孔。然后,导引轴10·13的小直径端部10b·13a·13b处,扭转线圈弹簧22·23·24的线圈部22a·23a·24a会如图5所示加以贯穿,在此状态下将小直径端部10b·13a·13b收容于收容凹部的沟槽12a·14a·15a内时,扭转线圈弹簧22·23·24的弹簧臂22b·23b·24b会位于收容凹部之沟槽12a·14a·15a处,而形成弹簧臂22b·23b·24b由前述沟槽内的突起12b·14b·15b加以支撑的状态(请参照图5)。
如此将导引轴10·13设置于框架组件9之后,将导引轴加以覆盖设置补强片16·17,透过将固定螺丝21旋合于底板6的螺孔6a的方式,可将框架组件9与补强片16、17同时固定。然后,再形成如此固定的状态时,补强片16·17其端部的调整螺丝18·19·20会如图4所示,位于导引轴的小直径端部10b·13a·13b处。因此,补强片16·17能够发挥支撑调整螺丝18·19·20的功能,以及提高驱动系统单元A整体构造强度的功能。
接着,框架组件9脚部9a处设置有螺旋轴25,螺旋马达27的旋转力会由齿轮单元26传递到螺旋轴。因此,透过螺旋轴25旋转而与其导引沟25a嵌合的螺帽28引此动作,连结该螺帽的读写磁头底座29会受到导引轴10·13引导而作来回运动。读写磁头底座29处,实装有
光拾波器30等的光学系统的组件,随着读写磁头的移动,对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作平行移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
利用如此一体成形的框架组件9,将导引轴10·13的两端、螺旋轴25的两端、螺旋马达27、齿轮组件26以及心轴马达7加以支撑地构成,所以,(1)能够减少驱动系统单元A的组件个数而达到成本降低,(2)能够缩小对于心轴马达7其旋转中心(也就是,光盘的旋转中心)的导引轴10·13所支撑的光拾波器30安装位置的准确度误差,由此,可提供记录特性良好的记录再生装置。
本发明由以上所述加以构成,当驱动系统单元如图1所示地加以组装置后,补强片16·17的调整螺丝18·19·20会如图5所示,与导引轴10·13其小直径端部10b·13a·13b的曲面顶部接触。此时,扭转线圈弹簧22·23·24中,线圈部22a·23a·24a因导引轴其小直径端部10b·13a·13b向上受到推压,弹簧臂22b·23b·24b会在同一图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形成受到突起12a·14b·15b加以支撑的状态。
扭转线圈弹簧22·23·24,在未施加有张力作用的开放状态下,则相当于弹簧臂位在同一图中其两点链线所示的位置。在前述状态,也就是形成组装状态后,会产生扭转线圈弹簧22·23·24所产生的弹力,进而产生将导引轴10·13其小直径端部10b·13a·13b向上推压的推压力。然后,令旋转螺丝18·19·20加以旋转向下推压后,扭转线圈弹簧22·23·24会如同图中虚线所示下降,由此,可调整导引轴10·13的高度。
前述状态中,扭转线圈弹簧22·23·24所产生的弹力,也就是,在利用调整螺丝18·19·20阻止弹力的开放的状态,调整螺丝18·19·20所产生的静止压会成为面对前述推压力的对抗力而呈现均衡,可将导引轴10·13固定于任意的高度。又,导引轴贯穿扭转线圈弹簧22·23·24的线圈部,两支导引轴的轴臂分别获得弹力地加以构成,能够达到省空间的同时亦可获得降大的弹力。
又,在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场合中,仅将导引轴10的端部10a以框架组件9的嵌入孔11加以维持,将此端部作为高度位置的基准可利用其它3个端部个别进行高度位置的调整,所以,即使发生哪一种的误差亦能够作正确的调整作业。
接着,前述配线基板4的后端部处,第1检测开关31与第2检测开关32,对于该开关的动作方向(深度方向)如图1所示以不同高度地加以设置。然后,光盘托盘1会被推入机壳3内,透过弹射/锁定机构B加以锁定时,前述第1、第2检测开关31·32进行动作的动作片33会如图10所示固定于机壳3的后端部的内壁上。
组件编号34是组装于光盘托盘1的侧部的减震组件,将光盘托盘1推入机壳3时,其尖端34a会与机壳3的内侧壁作滑动接触,特别是将光盘托盘的水平振动加以缓冲且提高光盘托盘的操作感觉的对象。又,本实施形态中所树脂减震组件34,是将其主体部加以蛇行化地形成,可较大利用缓冲效果的对象。
前述第1、第2检测开关,其分别的两极结点会成为直列地连接,仅在双方的检测开关动作时电路成为导通状态,在双方或是一方的检测开关并未动作时电路成为非导通状态。
图11是说明第1、第2检测开关的动作模样的说明图,图11(A)是光盘托盘1为卸载,第1、第2检测开关由动作片33受到开放的状态,因此,为了开启第1、第2检测开关,电路为非导通状态。又,图11(B)是光盘托盘1为装载,由动作片33第1、第2检测开关为受到关闭,电路为导通的状态。
又,图11(C)是纸片等异物P由间隙G插入的状态,异物P会使第1检测开关31进行动作,而异物P会因第1检测开关本身而其进一步深入会受到阻止,所以第2检测开关32不会进行动作。因此,电路依然可维持在非导通的状态下,在光盘托盘1为卸载状态中,能够确保光盘托盘其电路系统的安全。
如此,由本发明的构成来看,至少第1检测开关31或是第2检测开关32的一方,在光盘托盘1的后端加以遮蔽,更将配线基板4的后端设置于所遮蔽的位置的结果,会因为该在光盘托盘1与配线基板4之间其开关的外观完全不可露出地加以实装,所以,不存在有正常动作以外而错误地动作的事情。
又,在前述实施例中,虽然将第1、第2检测开关直列地连接的构成作为范例,本发明并未限制于此,例如,将一方与光盘装置其控制用微电脑连接,另一方与激光电源线以及心轴马达电源线连接亦可。
以上,是参照图面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其具体的构成,并未限定于本实施例所述的对象,只要是不脱离本发明的旨意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均包含于本发明。

Claims (3)

1、一种光盘装置,让光盘托盘在机壳内前进后退,并协同记录媒体一起进行装载/卸载,其特征在于:
在机壳的后端部设有动作片,该动作片在光盘托盘被装载时,使检测开关动作,并且,
将对装载了该光盘托盘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开关,设置于光盘托盘时,利用该光盘托盘的后端部分与设置于光盘托盘的配线基板,将该检测开关遮蔽,并将该检测开关配置在光盘托盘的后端部分与该配线基板之间。
2、一种光盘装置,让光盘托盘与记录媒体一起在机壳内前进后退,且使其在进行记录再生的装载位置、与进行更换记录媒体的卸载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
在机壳的后端部设有动作片,该动作片在光盘托盘被装载时,使第1及第2检测开关动作,并且,
将检测该光盘托盘位于装载位置的第1检测开关以及第2检测开关,以相对其动作方向为不同高度的方式,设置于该光盘托盘上,其中该第1与第2检测开关,在该第1及第2检测开关同时导通时,检测出该光盘托盘为装载状态;在该第1及第2检测开关任一个或两个未导通时,检测出该光盘托盘为卸载状态,同时,
利用光盘托盘的后端部分与设置于光盘托盘的配线基板,遮蔽该第1检测开关与该第2检测开关的至少一方,并将该检测开关配置在该光盘托盘的后端部分与配线基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为,
该第1检测开关与该第2检测开关,呈直列地连接,且仅在两检测开关动作时,电路成为导通状态;在两检测开关或单一检测开关没有动作时,电路成为非导通状态。
CNB031088112A 2002-03-29 2003-03-28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91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97056A JP3885634B2 (ja) 2002-03-29 2002-03-29 記録再生装置
JP2002097056 2002-03-29
JP2002097122A JP3852360B2 (ja) 2002-03-29 2002-03-29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097122 2002-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8936A CN1448936A (zh) 2003-10-15
CN1269121C true CN1269121C (zh) 2006-08-09

Family

ID=28793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881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9121C (zh) 2002-03-29 2003-03-28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152234B2 (zh)
CN (1) CN126912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7605A (ja) * 2001-11-20 2003-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173600A (ja) * 2001-12-04 2003-06-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録媒体イジェクト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04227734A (ja) * 2003-01-27 2004-08-12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TWI261230B (en) * 2003-06-18 2006-09-01 Lite On It Corp Tray locking mechanism for the slim type optical disc device
DE10358254A1 (de) * 2003-12-11 2005-07-14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Aufzeichnungs- und/oder Wiedergabegerät für optische Aufzeichnungsträger mit Mitteln zum parallelen Ausrichten der Abtasteinrichtung zur Oberfläche des Aufzeichnungsträgers
TWI241568B (en) * 2004-02-10 2005-10-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Guiding mechanism
JP2006127675A (ja) * 2004-10-29 2006-05-18 Orion Denki Kk ガイドシャフト取り付け機構を備えた記録再生装置
JP3889421B2 (ja) * 2004-11-18 2007-03-07 東芝サムスン ストレージ・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シャフト支持機構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傾き調整機構
KR20060087012A (ko) * 2005-01-27 2006-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CN102208197A (zh) * 2010-03-30 2011-10-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驱
KR101315448B1 (ko) 2011-09-06 2013-10-07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6587B2 (ja) * 1990-05-31 2000-08-14 ナカミチ株式会社 チェンジャー型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5802021A (en) * 1994-04-14 1998-09-01 Sony Corporation Dis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disc recording media exchange apparatus
JPH07287911A (ja) 1994-04-20 1995-10-31 Fujitsu General Ltd 光駆動装置の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H11203801A (ja) 1998-01-13 1999-07-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記憶装置
JP2000285557A (ja) * 1999-03-31 2000-10-13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そのターンテーブル
JP3514673B2 (ja) * 1999-09-07 2004-03-3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196514B2 (ja) * 2000-02-08 2008-12-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US6603723B2 (en) * 2000-07-28 2003-08-05 Teac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load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52234B2 (en) 2006-12-19
US20040027962A1 (en) 2004-02-12
CN1448936A (zh) 2003-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9121C (zh) 光盘装置
US6910218B2 (en) Slim type optical disc drive
CN1122268C (zh) 记录再现装置
US7543314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mber
CN1119324A (zh) 光盘装载装置
US20060041897A1 (en) Disk drive device
CN1437192A (zh) 光盘定位机构
JP2004296090A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用トレー
US20100095312A1 (en) Slot-in type disk apparatus
US7383558B2 (en) Vibration preventing device and an optical disc drive having the same
CN100338673C (zh) 记录再现装置
US7328445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 pickup of a disc drive
US20060048175A1 (en) Optical disc drive with buffering
CN1158480A (zh) 有声书放音机
US20080271062A1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3885635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637907A (zh) 迭式光盘变换器
CN1591669A (zh) 盘驱动器
JP3838989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KR100641091B1 (ko) 슬림형 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픽업 이송장치
CN1258183C (zh) 打开盒快门的装置和方法
US8296788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KR20010068973A (ko)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CN2371638Y (zh) 光盘机
JP200501885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