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7886A - 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系统、再现方法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系统、再现方法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7886A
CN1267886A CN00104369A CN00104369A CN1267886A CN 1267886 A CN1267886 A CN 1267886A CN 00104369 A CN00104369 A CN 00104369A CN 00104369 A CN00104369 A CN 00104369A CN 1267886 A CN1267886 A CN 1267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gram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04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5375C (zh
Inventor
荒牧纯一
大场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67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7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53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537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74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 G11B20/007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G11B20/007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wherein the copy frequency, i.e. the number of copies in a given time period, is limite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的再现设备,通过它可以抑制超出私人使用范围使用高速翻录功能,以达到保护版权。再现设备包含再现装置;计时装置;检测装置;存储装置;比较装置;及控制装置。

Description

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系统、再现方法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制记录的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系统、再现方法,以及记录和再现方法,其中例如将由记录媒体再现的音频信息记录到另一个记录媒体上。
近年来,可以将音频数据记录到其上并且从上面再现的碟片媒体,诸如迷你碟片(MD:商标)和为这种碟片媒体准备的再现设备已经广泛普及。
还有使用例如MD记录器/播放器(它是为MD准备的记录和再现设备)和CD播放器的组合的音频系统也已经广泛地普及。
顺便说,在如上所述的这样一个包含MD记录器/播放器和CD播放器的系统中,音频数据在称为节目的一个单元中得到管理。在本说明书中,“节目”用于指作为一个单元被管理并记录在碟片上的一组数据。例如,一个曲调(通常称为“记录道”)的音频数据形成一个节目。由此,在下面的描述中,节目还可以称为记录道。
这样的音频系统通常能够执行将由CD播放器产生的音频数据通过MD记录器/播放器记录到MD上的复制记录。
还有一种系统也是可以使用的,它如此设置,从而执行高速翻录,以使记录时间最小化。
在高速翻录中,控制CD播放器的碟片旋转驱动控制系统和再现信号处理系统,从而以预定的高于正常再现的标准速度的双(多)倍的速度播放CD。在MD记录器/播放器部分还控制记录电路系统,以便以对应于CD的再现速度以双倍速度(多倍速度)操作,并将由CD播放器再现的音频数据记录到MD上。
例如,在一种将作为再现设备的CD播放器和作为记录设备的MD记录器/播放器整体结合的设备中,容易控制CD播放器和MD记录器/播放器以预定的双倍速度操作,以执行如上所述这样的高速翻录。还有,在另一种再现设备和记录设备形成为分开的单元的系统中,例如,如果使用用于控制数据的电缆使再现设备和记录设备相互连接,以便允许它们之间的通信,则再现设备和记录设备的操作可以容易地相互同时控制,以实现高速翻录。
但是,当从保护以曲调等形式的工作的观点考虑上述这种高速翻录时,它有以下问题。
基本上,翻录行为被认为如果可能则是要禁止的,因为它是复制诸如曲调之类的工作的数据,而这对于版权的所有者来说利益少了。
然而,高速翻录是执行的。这表示当和以标准速度正常翻录相比,每一次可以翻录更多的曲调。
这里,假设例如某一个用户试图将记录在相同的CD或某一个CD上的相同的曲调复制到大量(超出一般常识的私人使用的范围)的MD上,以生产大量复制品,并为了某种目的使用其上复制了相同内容的MD。
如果用户利用高速翻录功能以执行将曲调复制到MD上,则可以在比通过以标准速度的正常翻录更短的时间内有效地生产其上复制了曲调的MD。简单地说,高速翻录造成一个状态,它促进了对版权的侵害。
针对上述的版权问题,共同的对策是提供不具备高速翻录功能但是具有以标准速度正常翻录功能的数字音频设备,诸如MD记录器/播放器。
但是注意,这种仅仅对高速翻录进行的禁止对于一般在例如普通常识中私人使用范围内进行翻录的用户不太好,因为一般用户无法享受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翻录的便利。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系统、再现方法和记录和再现方法,利用它可以禁止用户超出私人使用范围使用高速翻录功能,以达到对版权的保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再现装置,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计时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再现装置的操作开始计时操作;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识别记录媒或者节目的识别信息;存储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计时装置存储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识别信息;比较装置,用于比较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识别信息和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识别信息;及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比较装置识别出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识别信息和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识别信息相互一致时,响应于所述识别信息,禁止的所述再现装置进行再现节目,直到对应于该识别信息的所述计时装置的计时达到预定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再现设备,用于再现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上的节目;及记录设备,用于将再现的节目记录到第二记录媒体上;所述再现设备包含再现装置,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计时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再现装置的操作起动计时操作;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识别记录媒或者节目的识别信息;存储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计时装置存储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识别信息;比较装置,用于比较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识别信息和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识别信息;及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比较装置识别出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识别信息和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识别信息相互一致时,对应于所述识别信息,禁止节目的所述再现装置进行再现,直到对应于该识别信息的所述计时装置的计时达到预定的时间;所述记录设备包含用于接收再现装置再现的节目的输入装置,和用于将由所述输入装置接收到的节目记录到第二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的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再现步骤,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计时步骤,响应于再现起动计时操作;检测步骤,检测识别记录媒体或节目的识别信息;存储步骤,响应于计时存储检测到的识别信息;比较步骤,比较存储的识别信息和检测到的识别信息;和控制步骤,当在比较步骤中识别出的识别信息和检测到的识别信息相互一致时,响应于识别信息抑制节目的再现,直到相应于该识别信息的计时达到预定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再现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上的节目,并将再现的节目记录到第二记录媒体上的记录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再现步骤,再现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上的节目;计时步骤,响应于复制再现起动计时操作;检测步骤,检测识别第一记录媒体或节目的识别信息;存储步骤,响应于计时存储检测到的识别信息;比较步骤,比较存储的识别信息和检测到的识别信息;和控制步骤,当在比较步骤中识别出存储的识别信息和检测到的识别信息相互一致时,对应于该识别信息禁止节目的再现,直到相应于该识别信息的计时达到预定时间;输入步骤,接收再现的节目;及记录步骤,将接收到的节目记录到第二记录媒体上。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描述和所附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是显然的,其中这些附图中相似的部件和元件由相似的符号表示。
图1是示出CD的帧结构的示图;
图2是说明子编码的示图;
图3A是示出模式1中的CD的Q声道的子格式的示图;
图3B是类似的示图,但是示出的是模式2中的CD的Q声道的子格式;
图3C是类似的示图,但是示出的是模式3中的CD的Q声道的子格式;
图3D是示出MD的Q声道的子格式的示图;
图4图示了在ISRC的I1到I5中值的定义的内容;
图5A是示出数字音频接口的I/O格式的示图;
图5B是示出数字音频接口的子帧的示图;
图6是说明数字音频接口的U位数据的示图;
图7是说明数字音频接口的C位数据的示图;
图8是示出MD记录器/播放器形式的记录设备的内部结构的例子的方框图,该记录设备构成本发明使用的音频系统;
图9是说明迷你盘系统的串格式的示图;
图10是说明迷你盘系统的U-TOC扇区0的示图;
图11是说明由迷你盘系统的U-TOC扇区提供的连接的形式的示图;
图12是说明迷你盘系统的U-TOC扇区1的示图;
图13是示出构成本发明使用的翻录系统的CD播放器形式的再现设备的内部结构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14是说明ISRC管理表结构的例子的示图;
图15是说明实现本发明所使用的翻录系统的高速翻录控制操作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16图示了图15说明的处理操作中ISRC对应处理的流程图;
图17图示了图15说明的处理操作中ISRC管理表的管理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本发明使用的翻录系统的高速翻录限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图18中说明的处理操作中ISRC对应处理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MD(迷你盘)记录器/播放器用作记录设备,将CD(致密盘)用作再现设备,它在由MD记录器/播放器进行翻录时提供节目数据。下面描述的MD记录器/播放器和CD播放器可以形成为相互独立的单元,并在翻录时相互连接,或可以形成为单个的设备。
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描述。
1.子码
2.数字音频接口
3.CD-MD翻录系统
3-1.MD记录器/播放器的结构
3-2.MD记录道格式
3-3.U-TOC
3-4.CD播放器的结构
4.对高速翻录的限制操作
4-1.第一个例子
4-2.第二个例子
4-3.第三个例子
1.子码
首先参照图1到4描述记录在CD(致密盘)和MD(迷你盘)上的子码。
在CD系统中,传统技术中已知,要记录的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一帧,一个块由98个帧构成。
一帧具有如图1所示的这样的结构。特别地,具体地参照图1,一帧由588位构成。开头24位表示同步数据,接着14位用作子码数据区域。子码数据区域后面跟着数据和奇偶位。
一块由具有上述结构的98帧构成,并收集从这98帧中提取的子码数据形成如图2所示的一个块中的子码数据。
来自98帧的第一和第二帧(帧98+1、帧98+2)的子码表示同步方式(S0,S1)。第三到第98帧(帧98+3到帧98+98)形成98位的声道数据,即P、Q、R、S、T、U、V和W的声道的子码数据。
在子码数据的声道中,P声道和Q声道用于访问管理等等。但是,P声道仅仅指记录道之间的暂停部分,Q声道(Q1到Q96)用作更精确的细控制。对于CD,98位的Q声道数据以图3A、3B和3C的方法构成。
已知,CD的Q声道数据在不同模式中、即模式1、模式2和模式3中内容不同。
首先,描述图3A中说明的模式1中的CD的Q声道数据。
如图3A所示,开头四位Q1到Q4表示控制数据CTL,并用于音频声道号、加重、CD-ROM的识别等等。
特别地,以如下方式确定4位控制数据。
″0***″…2-声道音频
″1***″…4-声道音频
″*0**″…CD-DA(CD数字音频)
″*1**″…CD-ROM
″**0*″…数字复制禁止
″**1*″…数字复制允许
″***0″…无预先加重
″***1″…有预先加重
对于控制数据CTL,根据实际设置给CD的内容安排需要的值。这类似地应用于模式2和模式3的Q声道的控制数据CTL(Q1到Q4),这将在下面描述。
随后的4位Q5到Q8表示地址ADR,并且是位Q9到Q80的控制位。
4位地址是″0001″(十进制符号中的″1″),这表示Q9到Q80的子Q数据是模式1的音频CD的数据。
Q9到Q80的72位表示子Q数据,剩下的位Q81到Q96表示CRC。
作为子码内容的Q9到Q80的72位表示图3A说明的每一个8位的信息。首先,记录记录道号(TNO)。特别地,记录道#1到#n的每一个都具有″01″到″99″中的一个值。在引导区域中,记录道号是″AA″。
记录道号(TNO)后跟着索引(INDEX),其中记录了可以再细分记录道的信息。
指出MIN(分钟)、SEC(秒钟)和帧(帧号)作为记录道中的经过时间。
另外,在AMIN、ASEC和AFRAME中,将绝对时间地址记录为分钟(AMIN)、秒钟(ASEC)和帧号(AFRAME)。绝对时间地址是从第一记录道的开始点的0分钟、0秒钟、0帧开始连续加到导出的时间信息。简言之,绝对时间地址是为了管理碟片上所有记录道的绝对地址。
图3B示出了模式2中的Q声道数据的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模式2的声道数据的地址ADR(Q5到Q8)是″0010″(十进制的″2″),它表示跟着的子Q数据Q9到Q80是模式2中的音频CD的Q数据的内容。
在模式2中Q9到Q80的子Q数据中,安排数据N1到N13的13个数字(4×13=52位)。另外,将″0″位部分设置在数据N1到N13后面,并跟着绝对时间的帧号(AFRAME)和CRC。
数据N1到N13是表示CD的产品号的识别信息,并用于条形编码。
图3C示出模式3中的Q声道数据的结构。作为CD的规格,允许插入模式3的Q声道数据,其条件是最多插入一次到连续100个子编码IR。
模式3的Q声道数据的地址ACR(Q5到Q8)是″0011″(十进制的″3″),它表示跟着Q9到Q80的子Q数据是模式3的音频CD的Q数据内容。
在模式3的Q9到Q80的子Q数据的区域中,安排由I1到I12的60位构成的ISRC(国际标准记录码)。
ISRC是为作为曲调的记录道提供的唯一编号(识别符)的信息,并且是用于指定记录在例如CD上的曲调的国际标准码,用于管理版权。
ISRC跟着一个位’0’,它后面跟着绝对时间和CRC的帧编号(AFRAME)。
对于构成ISRC的数据I1到I12,数据I1到I5都由6位形成,并且与值对应的字符描述在如图4所示的表格内。数据I6到I12都由4位形成,并且由BCD表示法表示。另外,将2位的″0″部分插入到数据I1到I5以及数据I6到I12之间。
12位的数据I1到I2形成国家代码,国家的名字可以根据图4确定的的内容用2个字符表示。
数据I3到I5的18位形成业主代码,可以根据图4图示的定义用2位字母和2位字母数字字符规定24,480个不同的业主。
数据I6到I7的8位根据BCD表示法通过用4位的数据I6和I7表示的数字来表示记录的年份。
数据I8到I12的20位通过根据BCD表示法用4位的数据I8到I12表示的数字来表示记录道的序号(记录的序号)。
包含上述这种信息的ISRC作为对每一个记录道具有唯一值的子码插入,从而可以规定记录道(曲调)。
同时,迷你盘的Q声道数据的结构如图3D所示。
在迷你盘中,提供记录道号(TON)、索引信息(INDEX)和CRC码,但是没有加上时间信息。
另外,迷你盘的相应于控制数据CTL(Q1到Q4)和地址ADR(Q5到Q8)的那些区域中放置″0000″。
2.数字音频接口
随后,描述用于通过多个数字音频设备之间的数字音频接口的数据传输的格式。
图5A和5B示出数字音频接口格式(下面称为I/O格式)。在I/O格式中,一帧由取样周期(11FS)确定,并用作如图5A所示的基本单位。左(L)声道和右声道在一帧中的数字输出信号按照左声道到右声道的顺序输出,它们都由LSB(最低有效位)开始,并由MSB(最高有效位)结束。
相应于每一个声道的数据称为子帧,并且在图5B中示出一个子帧的结构。
一个子帧由32位构成,并且一个帧由左声道和右声道两个子帧构成。
子帧的前面4位表示前同步信号,并用于子帧的同步和识别。
接下去的4位是附加位(AUX),随后是作为主数据的20位音频数据DA。
音频数据DA后面跟着由1位的V、U、C和P表示的控制数据。
V位是有效标记(*validity flag),当是“0”时,表示子帧数据是有效的(可靠的),而当它是“1”时,表示子帧数据是无效的(不可靠)。接收侧上的设备可以根据有效标记确定执行数据处理操作。
U位代表用户数据,常从发送U位的子帧中平均收集到1,176位数据时,例如,图中所示的那样,控制数据表示一个子码。
首先,作为相应于第0和第一帧的数据,放置图2所示的子码同步图案。注意,当U位的一帧由12位形成时(如图6所示),在本例子中,每一个帧的最后4位是空位。
在后面的第二到第97帧中,开始位“1”设置在开头,后面跟着子码Q到W的数据(如图2所示)和4位的空数据。
简言之,在再现侧上的CD、小型碟片之类的子码Q到W的数据放置得如它们在U位那样。注意,虽然图6中两个连续开始位之间的距离是12位,但是开始位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改变空位的数量在8到16位范围内变化。
图5A和5B中所示的C位表示声道状态数据。
对于声道状态,规定了包含192C位(一个字)数据格式,它是包含在子帧中并从中捡出的。图7中说明了声道状态的格式。
根据一个字的第一位(0位)辨别发送方设备是否是家庭使用。后面的5位(从1位到5位)表示控制信息。例如2位是识别位,用于版权保护,3位是识别位,识别是否涉及到加重。
后面的从8位到15位的位表示类别码CC。15位称为L位,并表示数字音频数据的产生。通常,15位是“1”,用于商业发行的记录软件。从8位到14位的位表示根据发送方设备提供的专门代码。
例如规定了,如果发送方设备是小型碟片系统,则类别码CC是“1001001L”,而如果发送方设备是致密盘系统时,类别码CC是“1000000L”。
后面的16位到19位的位表示一个源的号,并在连接了多个相同类别的设备时识别每一个设备。
从20位到23位的位表示声道号,以及数字音频接口的声道类型。
从24位到27位的位表示取样频率的识别码,28位到29位表示取样频率的精确度。
32位和以后的位不使用。
图5B中表示的P位是奇偶校验位。对于奇偶校验位,例如使用偶校。奇偶校验位用于附加位、音频数据DA和V、U和C位的误差检测。
3.CD-MD翻录系统
3-1.MD记录器/播放器的构成
然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CD-MD翻录系统。首先,描述用作翻录系统中的记录设备的MD记录器/播放器的构成。
图8是本实施例中的MD记录器/播放器的方框图。
参照图8,MD记录器/播放器整体地表示为1,并可以将音频数据记录到磁光盘(MD)90上和从那里再现。
磁光盘90被装入以卡盘中,卡盘上设置有快门结构。当记录或再现时,快门结构打开或关闭,当快门结构打开时,来自光学唱头或光头3的光可以入射到磁光盘90上,并可以将来自磁头6a的磁场施加到磁光盘90。
由主轴电动机2控制磁光盘90以CLV(接触线性速度)旋转。
光头3与磁头6a处于相对的关系,而装在MD记录器/播放器1中的磁光盘90插在光头3和磁头6a之间。光头3包括物镜3a、双轴机构4、半导体激光器(图中未示),和用于接收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并从磁光盘90的表面反射的光的光接收部分(图中未示)。
双轴机构4包括用于沿朝着磁光盘90以及远离它的方向反馈物镜3a的聚焦线圈,以及用于沿磁光盘90的径向将光送给物镜3a的跟踪线圈。
MD记录器/播放器1还包含用沿着磁光盘90的径向将整个光头3移动较大距离的滑轨机构5。
将由光头3中的光接收部分检测到的反射光信息提供给RF放大器7,通过该放大器接受电流到电压的转换,以及矩阵算术处理,从而产生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以及RF信号。
作为再现信号的RF信号是根据使用反射光的磁场克尔效应(通过以低于记录时的激光功率将光照射在磁光盘90上)检测到的磁矢量产生的。
由RF放大器7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通过伺服电路9接受相位补偿和增益调节,然后通过驱动放大器(图中未示)分别被提供给双轴机构4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
另外,在伺服电路9中由LPF(低通滤波器)根据跟踪误差信号TE产生滑轨误差信号,并通过滑轨驱动放大器(图中未示)提供给滑轨机构5。
由RF放大器7产生的RF信号被二进制数字化,并由EFM/CIRC编码器—解码器8进行EFM解调(8到14解调),然后接受CIRC(cross interleave ReadSolomon coding)纠错处理,此后,将它提供给存储控制器12。
磁光盘90上预先形成有凹槽,它和预定频率(在本实施例中为20.05KHz)成曲线关系(meandering relationship),并由FM调制在其上记录有地址数据。
地址数据通过地址解码器10,由与只使预定频率通过的BPF(带通滤波器)相同的FM解调取出。
EFM/CIRC编码器—解码器8根据二进制数字化EFM信号或由地址解码器10取出的地址数据产生用于控制碟片旋转的主轴误差信号,并将主轴误差信号通过伺服电路9提供给主轴电动机2。
另外,EFM/CIRC编码器—解码器8根据二进制数字化EFM信号控制PLL(锁相环路)的频率牵引操作,以产生用于解码处理的再现时钟信号。
由存储控制器12将纠错后的二进制数字化数据以1.4Mbit/sec的传输率写到缓冲存储器13中。
如果大于预定量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则存储控制器12以0.3Mbit/sec的传输率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存储的数据,该传输率足够低于写入和输出作为音频数据的读出数据的传输率。
由于以作为音频数据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的方式将它们输出,即使如果由诸如振动以及从光头3连续读出数据被打断而引起不留意的记录道跳跃等等,仍然可以实现连续输出MD记录器/播放器1的音频输出的声音,这是因为预先将使光头3复位到发生记录道跳跃的地址所需的时间对应的数据存储到了缓冲存储器13中。
在本实施例中,4M字节的RAM用于缓冲存储器13,故大约10秒钟的音频数据可以全部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
注意,由系统控制器11控制存储控制器12。
从磁光盘90读出的数据,以预定的压缩方法压缩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是例如ATRAC(声音传递适应编码)方法)。同时,由存储控制器12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的数据是已经由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14解压缩的数字数据,并且被提供给D/A转换器15。
D/A转换器15将已经由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解压缩的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将模拟音频信号从输出端16提供到图中未示的诸如放大器和扬声器或耳机之类的再现输出系统,通过再现输出系统它被输出为再现声音。
在上述那样的再现操作中,系统控制器11响应操作部分19的操作将各种伺服命令传递到伺服电路9,或将缓冲存储器13的控制指令提供给存储控制器12。另外,系统控制器11控制显示部分20显示播放的经过时间的字符信息、正在重现的节目的题目等等,或通过EFM/CIRC编码器解码器8执行主轴伺服控制或解码处理控制。
另外,与操作部分19一起设置遥控指挥系统100,从而用户可以执行各种操作。遥控指挥系统100(例如,以红外线调制信号)输出一个命令响应用户的一个操作。命令(即操作信息)由红外线接收部分101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提供给系统控制器11。系统控制器11响应来自红外线接收部分101的操作信息执行必要的控制处理。
为了MD记录器/播放器1将一个曲调的声音等等记录到碟片90上,将声信号提供给输入端17或另一个输入端21。
将从诸如CD播放器之类的再现设备的模拟输出端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提供给输入端17,并由A/D转换器18转换为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提供给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
另一方面,将以数字数据形式从诸如CD播放器之类的再现设备的数字输出端发送的数字音频信号输入到输入端21。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数字接口部分25执行有关数字通信格式的解码、控制数据取出等等,并将由数字接口部分25通过解码处理取出的数字音频信号提供给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数字接口部分25具有符合IEEE1394(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的结构。
如已经知道的,IEEE1394接口具有串行数据接口的形式,这允许在不同的设备之间相互传输数据,并发送/接收用于遥控的命令/响应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这里描述的再现设备MD记录器/播放器1和CD播放器通过IEEE1394接口相互连接,以相互通信,从而允许数字翻录操作,其中由DC播放器产生的数字音频数据可以输入到MD记录器/播放器I并由其记录,而保持其数字信号的形式。另外,还可以建立再现或记录开始定时的同步,例如当如翻录记录时,在MD记录器/播放器1和CD播放器之间的高速翻录的同步。
输入到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的数字音频信号通过ATRAC(音频传递适应编码)的方法经受压缩编码,并通过存储控制器12以0.3Mbit/sec的传输率将压缩的数字音频信号存储到缓冲存储器13中。
存储控制器12检测是否预定量的压缩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13中,并允许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
使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的压缩数据通过EFM/CIRC编码器解码器8经受,诸如加上CIRC系统的纠错码、EFM调制等的处理,然后提供给磁头驱动电路6。
磁头驱动电路6执行N极或S极磁场的磁头6a的应用驱动以响应送到那里的数据。
在包含这种对磁场的应用的记录时,系统控制器11控制光头3的半导体激光器(图中未示)的发射功率达到预定值,该值高于再现时的情况,以将磁光盘90的表面温度升高到其居里点。结果,从磁头6a提供的磁场信息固定到磁光盘90的记录表面。简单地说,数据作为磁场信息被记录了。
还是当记录时,系统控制器11将各种伺服命令发送到伺服电路9,或将缓冲存储器13的控制指令提供给存储控制器12。另外,系统控制器11控制显示部分20,从而它可以显示记录的经过时间、正在记录的节目的记录道号等等,或由EFM/CIRC编码器解码器8执行主轴伺服控制、编码处理控制等等。
另外,在关于数字输入的处理中,系统控制器11从数字接口部分25取出提取的控制数据。
在关于模拟信号的输入的处理中,将来自输入端17的模拟音频信号也输入到无声检测部分22,由此可以监督在曲调之间的输入音频信号的无声状态。将这种监督信息提供给系统控制器11。
RAM24是用于临时存储系统控制器11执行需要的处理所需的各种信息的存储器。
ROM27由例如非易失存储器形成。存储在ROM27中的数据的内容可以在系统控制器11的控制下写入,而且即使电源停止,仍然可以保留。在ROM27中,存储了系统控制器11执行各种处理必须的节目和各种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翻录记录时执行翻录限制操作(这将在下面描述),提供了计时器部分28和ISRC管理表29。在这里,在描述翻录限制操作的同时,还描述计时器部分28和ISRC管理表29的结构。注意,对于计时器部分28和ISRC管理表29使用例如上述ROM27的一部分区域。
提供操作部分19,以允许用户执行各种操作,以命令MD记录器/播放器1执行所需操作。例如,操作部分19包括操作单元(用于输入再现、暂停、快放、倒带、记录和停止的指令、删除记录道、连接记录道和分割记录道以及处理诸如记录道名或碟片名的字符信息分开的编辑操作的指令)。
将为操作部分19执行的操作的命令信号发送到系统控制器11,并且系统控制器11相应于命令信号执行所需的控制处理。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MD记录器/播放器1可以如此构成,从而可以使用MD记录器/播放器1侧的操作部分19,执行从例如CD播放器(这将在下面描述)到MD记录器/播放器1的翻录记录的操作。
另外,实际上可以准备具有类似于操作部分19的操作功能的遥控指挥系统,从而MD记录器/播放器1可以接收到相应于为遥控指挥系统执行的操作输出的命令信号。
使用端口26,在以模拟信号形式输出再现音频信号,并由MD记录器/播放器1执行翻录记录(例如不使用IEEE1394数字接口)的情况下执行例如CD播放器和MD记录器/播放器1之间的控制信号的通信。通过端口26的通信,可以在MD记录器/播放器1和CD播放器之间(这将在下面描述)建立CD播放器侧的再现开始/结束时间与MD记录器/播放器1侧的记录开始时间之间的同步(例如在模拟翻录记录时)、高速翻录的同步等等。
3-2.MD记录道格式
这里,描述了磁光盘90的记录数据记录道的一串(cluster)格式。
在称为串的单元中执行小型碟片系统中的记录操作。串的格式示于图9中。
在小型碟片系统的记录记录道中,串CL如图9所示连续地形成,一串制成记录时的一个最小单元。一串相应于2到3个环形记录道。
参照图9,一串CL包括四个扇区SFC到SFF的子数据区域和32个扇区SOO到S1F的主数据区域。对于音频信号,主数据区域是通过上述ATRAC处理压缩成的音频数据。
一个扇区是包括2,352字节的数据单位。
将四个扇区的子数据区域用于子数据或用作连接区,并且TOC数据、音频数据等等记录到32个扇区的主数据区域中。由于当执行纠错处理时,CIRC的交叉长度(interleave length)比CD等设备采用的一个扇区长度(13.3msec)更长,连接区的扇区是废扇区,用于避免抵触,并基本上为保留区域。但是,这些扇区有也可以用于某些处理或用于记录某些控制数据。
注意,为每一个扇区记录地址。
一个扇区还被分为称为声音组(sound groups)的单元。更具体地说,两个扇区分为11个声音组。
更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包含诸如扇区SOO的偶数是扇区和诸如扇区SOI的奇数号扇区的两个连续扇区包括声音组SGOO到SGOA。一个声音组由424字节形成,并包括相应于11.61msec的声音数据量。
在一个声音组SG中对L声道和R声道数据分别地记录下来。例如,声音组SGOO包括L声道数据LO和R声道数据RO,声音组SGO1包括L声道数据L1和R声道数据R1。
注意,对于L声道或R声道做成的数据区域的212个字节称为声音帧。
3-3.U-TOC
当如图9所示的这种串格式在磁光盘(MD)90的整个区域上形成时,磁光盘90的区域被沿径向分开,最里面的环形侧用作管理区域,而接着管理区域形成节目区。
注意,在磁光盘90的最里面的一环上设置只能读出区域,该区域中以相位坑(phase pit)记录只能读出数据,并接着只能读出区域形成磁光区域,该区域可以磁光记录和再现。管理区域包括只再现区域和磁光区域的最里面部分。
磁光区域的管理区域的是节目区域,该区域中音频数据记录在图9的主数据区域的扇区上。
同时,作为管理区域,在只再现区域中设置P-TOC(原版盘预制作TOC)用于整个碟片的区域管理等等。在P-TOC后面的管理区域中,记录目录信息(U-TOC:内容用户表),用于记录在节目区域中的节目(曲调等等)的管理。
为了给磁光盘90执行记录/再现操作,必须读出记录在磁光盘90上的管理信息,即P-TOC和U-TOC。系统控制器11辨别磁光盘90的记录区域的地址或磁光盘90的再现区域的地址。将管理信息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结果,缓冲存储器13分为用于记录数据/再现数据的缓冲区域和用于存储管理信息的另一个区域。
当将磁光盘90放入MD记录器/播放器1时,系统控制器11控制,从而执行磁光盘90的最里面记录管理信息的环形侧的再现操作,以读出管理信息,并将管理信息存储到缓冲存储器13中,从而在对MD记录/播放器1为记录/再现操作时参照该管理信息。
当相应于记录或擦除数据或编辑操作(诸如输入字符信息),重新写入U-TOC时,系统控制器11在每次执行记录/擦除/编辑操作时对储存在缓冲存储器13中的U-TOC信息执行更新处理,并相应于更新操作在预定的定时重写磁光盘90的U-TOC区域。
这里,描述作为管理碟片90上的记录道(曲调)的记录和再现操作的管理的管理信息的U-TOC扇区。
图10说明了U-TOC扇区的格式。
注意,作为U-TOC扇区,可以设置从扇区0到扇区31的扇区。具体地说,可以使用管理区域中的一串扇区(S00到SIF)。扇区1和扇区4可以用作记录字符信息的区域,扇区2可以用作记录记录数据/时间的区域。
U-TOC扇区0是数据区域,该区域中记录主要关于由用户记录的曲调的和可以将新的曲调记录到哪一个空白区域的管理信息。具体地说,在扇区0中管理记录在节目区域中的每一个节目的开始点(开始地址)和结束点(结束地址)、加重信息以及诸如节目的字符(记录道模式)等等。
例如,如果用户想将某个曲调记录到碟片90上,则系统控制器11从U-TOC扇区0找出碟片90上的空白区域,并将音频数据记录到该空白区域中。另一方面,当再现时,从U-TOC扇区0辨别出记录了要再现的曲调的区域,并访问该区域,以执行再现操作。
如图10所示,在U-TOC扇区0中,首先记录其中形成12个字节的同步方式的标题部分,在标题部分后面,记录作为扇区的地址的8字节的数据(“串H”,“串L”和“扇区”),一个制造者码(“制造者码”)和一个模型码(“模型码”)(表示碟片的制造者)、第一节目编号(“第一TNO”)、最后节目编号(“最后TNO”)、扇区使用状态(“使用的扇区”)和碟片序号(“碟片序号”)、碟片ID等等。
另外,记录表示数据部分的对应表,该表由指示其中存储了在碟片上出现了缺陷的位置信息的存储槽的顶部位置的指针P-DFA(有缺陷区域的指针)、表示存储槽使用位置的指针位置P-EMPTY(空区指针)表示管理可记录区域的存储槽的顶部位置的指示字符P-FRA(空白区域的指示字符),分别表示相应于各个节目序号的存储槽的顶部位置的指示字符P-TNO1、P-TNO2,…,P-TNO255等等构成。
对应表指示数据部分之后设置了管理表部分,该部分中提供了255个8字节的存储槽。在每一个存储槽中,管理着起始地址、结束地址、记录道模式和连接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磁光盘90中,数据不必一定连续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连续的数据串可以分散地(在多个部分)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注意,一个部分表示连续的数据及时以物理连续串方式记录的部分)。
在适合于磁光盘90的再现设备(图8的MD记录器/播放器)中,数据一次存储到缓冲存储器13中,并且缓冲存储器13的写入速度和读出读出速度如上所述相互不同。因此,在MD记录器/播放器1中,分散地记录在磁光盘90上的数据由光头3连续访问,并且由此将访问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结果,可以由缓冲存储器13以连续数据串再现数据。
换句话说,在MD记录器/播放器1中,由于在再现时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速度高于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的速度,故不打断连续的声音再现。
另外,即使比已经记录的节目短的节目写入到已经记录的节目上,MD记录器/播放器1可以通过指明已记录节目未重写的剩余部分作为可记录区域(由指示字符P-FRA开始的区域),有效地使用碟电的记录容量,而不需要擦除原节目。
参照图11描述连接目前分离的区域的方法,该图11中,使用用于管理可记录区域的指示字符P-FRA,作为一个例子。
假设例如将值03h(十六进制)记录在用于管理可记录区域的存储槽的顶部位置的指示字符P-FRA中,然后访问相应于值“03h″的存储槽。换句话说,读入管理表部分中存储槽03h的数据。
记录在存储槽03h中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的数据表示记录在碟片的一个部分上的开始点和结束点。
记录在存储槽03h中的连接信息表示存储槽03h后面的存储槽地址。在图11的情况下,18h作为连接信息记录在存储槽03h中。
然后,记录在存储槽18h中的连接信息被跟踪访问存储槽2Bh,得到记录在存储槽2Bh中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作为碟片的一部分的开始点和结束点。
另外,连续跟踪连接信息,直到作为连接信息出现数据“00h″。结果,可以得到由指示字符P-FRA开始的所有部分的地址。
通过以这种方法(从指示字符P-FRA表示的存储槽开始)连续地跟踪存储槽直到检测到无效的连接信息(=00h),可以在存储器上连接分离地记录在碟片上的部分。结果,可以取出磁光盘90上作为可记录区域的所有部分。
虽然取指示字符P-FRA作为一个例子给出上述描述,还使用指示字符P-DFA、P-EMPTY、P-TNO1、P-TNO2,......,P-TNO255来类似地连接出现在碟片上分离的部分。
图12示出U-TOC扇区1的格式。
在U-TOC扇区1中,管理相应于存储在节目区域中的节目的字符信息和相应于整个磁光盘90的字符信息(例如碟片题目)。
碟片题目是,哪里记录的节目是音频数据、碟片集名信息、播放器名称等等,并且相应于节目的字符信息是例如曲调的题目。这种字符信息由用户任意地作为字符输入并注册。
每一个节目的字符信息记录在字符表的存储槽中(由对应表指示数据的指示字符P-TNA(x)表示(x是1到255中的一个值))。在一个存储槽中可以记录7个字节的字符信息。但是,当字符数目更大时,字符信息可以记录在由连接信息连接的多个存储槽中。
另外,在U-TOC扇区2中,以类似的形式管理交流在节目区域中的各个节目的记录日期/小时。
另外,在U-TOC扇区4中,以如图12类似的方式管理日语片假名(katakana)字符和日语汉字(kanji)字符,从而它们可以用作记录在节目区域中的节目的题目、整个磁光盘的题目等等的字符信息的字体。
3-4播放器的结构
然后,参照图13描述用作本实施例的翻录系统的再现部分设备的CD播放器30的结构。
注意,在图13中,作为本实施例的CD-MD翻录系统的结构,示出MD记录器/播放器1的一些方框,以表示MD记录器/播放器1和CD播放器30之间的关系。另外,这里省略了在上面参照图8已经给出的那些元件的描述。
在翻录系统中,可以将由CD播放器30再现的音频数据记录到MD记录器/播放器1部分上的碟片(MD)90上的一个记录道(节目)的单位。
翻录系统可以具有这样的形式,从而CD播放器30和MD记录器/播放器1形成为分开的单元,并可以通过电缆等等在它们之间进行信号通信,或者可以具有联合设备的形式,该设备在一个单元中,具有作为CD播放器30的部件和作为MD记录器/播放器1的部件。
在作为再现部分设备的CD播放器30中,光盘(CD:激光盘)91被控制驱动,通过主轴电动机32以CLV(恒定的线速度)旋转。
光头33包括物镜33a和双轴机构34以及半导体激光器(图中未示)以及用于接收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并从光盘91的表面反射的光的光接收部分。
双轴机构34包括用于沿朝着或远离光盘91的方向驱动物镜33a的聚焦线圈,和用于沿光盘91的径向驱动物镜33a的跟踪线圈。
另外,可以通过滑轨机构35使光头33沿光盘91的径向移动较大距离。
由光头33中的光接收部分检测到的反射光的信息提供给RF放大器36。RF放大器36为反射光信息执行电流到电压的转换,以及矩阵算术处理,以产生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以及RF信号。
当半导体激光器将激光束照射到光盘91上时,作为再现信号的RF信号以光量信号被取出。
由RF放大器36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通过伺服电路37经受相位补偿和增益调节,然后通过各自的驱动放大器(图中未示)提供给双轴机构34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
另外,通过伺服电路37中的LPF(低通滤波器)从跟踪误差信号TE产生滑轨误差信号,并通过滑轨驱动放大器(图中未示)提供给滑轨机构35。
同时,通过信号处理电路38,使由RF放大器36产生的RF信号经受二进制数字化、EFM解调和CIRC纠错处理。结果,从RF信号中取出作为再现数据的数字音频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38还产生主轴误差信号,用于根据二进制数字化的EFM信号控制光盘91的旋转,并将主轴误差信号提供给主轴电动机32。
另外,信号处理电路38中的PLL(锁相环路)根据二进制数字化EFM信号工作,以产生再现时钟信号。
伺服电路37和信号处理电路38的操作由系统控制器41控制。
将从信号处理电路38输出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预定的发送格式的数字传输数据,其中控制码和纠错码被加到数字音频信号,以允许其发送。从输出终端42发送出数字传输数据。通过MD记录器/播放器1的输入端21将传输数据提供给MD记录器/播放器1的数字接口部分25。
这里,虽然CD播放器30部分的数字接口部分40和MD记录器/播放器1部分的数字接口部分25遵守的数字传输格式的不特别地限制在本发明,假设如上所述地采用IEEE1394。
当采用IEEE1394接口时,由于可以通过在CD播放器30侧上的数字接口部分40和MD记录器/播放器1侧上的数字接口部分25之间不同的设备之间的数字接口部分25在发送控制信号,故可以省略用于执行端口44(在CD播放器30部分)和端口26(MD记录器/播放器部分)之间的控制信号的通信的设备。
另一方面,当使用另一种结构(例如根据数字音频接口使用光学通信电缆等等,,以光信号的形式发送数字数据)时,控制信号的通信需要用于通过端口44和端口26相互通信的部件。
将从信号处理电路38输出的数字音频信号也提供给D/A转换器39。D/A转换器39将输入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并将得到的模拟音频信号从输出端43提供给MD记录器/播放器1的输入端17。
操作部分47上设置有各种键,目的是使用户至少可以控制CD播放器30的操作(诸如各种再现操作)。操作部分47将相应于键操作的命令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器41。
注意,根据系统结构,可以将用于允许控制MD记录器/播放器1的预定的操作部分设置在CD播放器30上。如果为MD记录器/播放器1的操作部分执行一个操作,则在系统控制器41的控制下将命令信号发送到MD记录器/播放器1的系统控制器11。CD播放器30的系统控制器41对CD播放器30的各种线路部分执行控制,使CD播放器得以执行各种复理操作。在系统控制器41的控制处理中还包含一个控制,用于执行根据从操作部分47接收到的命令的操作。
另外,在图13所示的CD播放器30中,为系统控制器41设置计时器部分46和ISRC管理表45。计时器部分46和ISRC管理表45用于记录在本实施例的翻录系统的高速翻录时曲调(记录道)的限制,这将在下面描述,并具有类似于上述参照图8描述的MD记录器/播放器1中设置的计时器部分28和ISRC管理表29的功能。
然而,如第一个例子所描述的,当使用设置在MD记录器/播放器1中的计时器部分28和ISRC管理表29,记录高速翻录时曲调的限制时,可以省略CD播放器30的计时器部分46和ISRC管理表45。另外,如在第二例子中描述的,当在CD播放器30部分执行曲调(记录道)再现时,需要计时器部分46和ISRC管理表45。相应地,在第二例子中,可以省略MD记录器/播放器1的计时器部分28和ISRC管理表29。
另外,在翻录操作时,用作记录设备的MD记录器/播放器1执行将从CD播放器30发送到那里的数字音频信号或模拟音频信号记录到磁光盘90的操作
为了将提供给输入端17的模拟音频信号记录到磁光盘90上,通过A/D转换器18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并输入到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如上参照图8所述。然后,执行如参照图8描述的记录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还将提供给输入端17的模拟音频信号提供给无声检测部分22,由此实现比预定时间长的(例如2秒钟)的无声状态(作为声音值)。将得到的检测信号作为所提供的模拟音频信号的节目的变化的信息提供给系统控制器11。
普通的CD在曲调之间设置有接近于3到5秒的无声部分,无声检测部分22如刚刚提到的检测这样的无声部分,以检测节目序号的改变。
另一方面,将数字传输数据提供给输入端21,数字接口部分25处理数字传输数据。
这里,遵守上述IEEE1394接口的数字接口部分25包括例如如图13所示,IEEE编码器/解码器块25d、时间码提取部分25a、U位提取部分25b和逻辑电路25c。
首先由数字接口部分25中的IEEE编码器/解码器块25d接收再现数字音频数据,其中该数据已经根据IEEE1394接口的规格由CD播放器30的数字接口部分40编码,并从CD播放器30发送。IEEE编码器/解码器块25d对接收到的数据执行解码处理,以取出包含子码的数字音频数据DAU,并将数字音频数据DAU提供给U位提取部分25b和时间码提取部分25a。
注意,如果接收的数据包括所需数据而不是遥控命令的数字数据,则控制IEEE编码器/解码器块25d将数据发送到系统控制器11。
U位提取部分25b从输入到那里的数字音频信号中取出U位数据,它是表示节目变化(曲调的变化)的标记。同时,时间码提取部分25a从输入到那里的数字音频信号取出表示再现经过时间的时间码数据。
逻辑电路25c执行U位提取部分25b和时间码提取部分25a的输出的逻辑运算。逻辑电路产生表示从再现部分发送的数字音频信号的节目改变的信号,并将产生的信号提供给系统控制器11。
当通过时间码提取部分25a从接收的数字数据中取出每一个节目的播放经过时间时,逻辑电路25c可以执行这种情况的逻辑操作,即,播放经过时间为-00分钟01秒,并改变U位的信息,以产生节目改变等的检测序号。
注意,可以使用U位提取部分25b或U位改变信息和在模拟记录中执行的无声检测的结果之间的逻辑操作的检测结果,产生节目变化的检测信号。
发送的数字音频信号从数字接口部分25输入到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14,由此执行参照图8描述的记录处理。
注意,图13中遵守IEEE1394接口的数字接口部分25的结构仅仅是一个例子,还可能有一些其它结构。
例如,当采用IEEE1394接口时,不必采用上面参照图5A、5B、6、7描述的数字音频接口的格式,例如可以将在发送部分解码的子码信息转换为符合IEEE1394接口的命令,并发送该命令,使接收部分,可以响应于该命令进行处理。
注意,为了简化描述,假设根据参照图5A、5B、6和7描述的数字音频接口的格式,采用IEEE1394接口发送数字音频数据。
上述本实施例的CD-MD翻录系统允许标准速度的翻录,其中将在CD播放器30上再现的音频数据记录到MD记录器/播放器1侧上。
也允许高速翻录,其中以高于CD播放器30侧上的标准速度的预定的倍数速度再现的音频数据记录在MD记录器/播放器1侧上。
在标准速度翻录中,CD播放器30驱动CD91通过标准速度的CLV控制旋转,以从CD91读出数据,以相应于标准速度的处理速度(时钟频率)执行再现信号处理,并将得到的信号输出到MD记录器/播放器1(通过例如数字接口)。另一方面,当要输出模拟音频信号时,以相应于标准速度的处理速度,由D/A转换器39将数字音频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该模拟信号。
MD记录器/播放器1以例如相应于标准速度的处理速度(时钟频率)对输入信号执行诸如压缩处理(当数字音频数据作为模拟信号输入时,还包括A/D转换处理)之类的信号处理。另外,MD记录器/播放器以0.3Mbit/sec的传输速度将数据写入到缓冲存储器13中。另外,MD记录器/播放器1相应于缓冲存储器13中的存储量,以1.4Mbit/sec的另一个传输速度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数据,并将例如每一串的数据写入MD90。
另一方面,当要执行高速翻录时,CD播放器30设置高于标准速度的预定倍数的速度驱动CD91以如此设置倍数的速度旋转以将数据从CD91中读出,以相应于所设置倍数的速度的处理速度执行再现信号处理,并将得到的信号输出到MD记录器/播放器1(通过例如数字接口)。
MD记录器/播放器1以例如相应于所设置倍数的速度的处理,为输入信号执行诸如压缩处理(当输入模拟信号时包括A/D转换处理)之类的信号处理。然后,当由N表示多倍速度的倍数值时,MD记录器/播放器1以0.3×NMbit/sec的传输速率将数据写入到缓冲存储器中。然后,控制MD记录器/播放器1,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缓冲存储器13中的存储量将每一串从缓冲存储器中读出,并将数据写入到MD90上。
注意,在高速翻录时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的速度根据设置的速度倍数而不同。
具体地说,如果速度倍数相对较低,并且作为读出时的传输速度的1.4Mbit/sec相对于传输速度0.3×NMbit/sec足够高,则可以以1.4Mbit/sec的速度读出数据并将数据写入MD90上。相反,如果速度倍数比较高,并且作为读出时的传输速率的1.4Mbit/sec相对于作为传输速率的0.3×N Mbit/sec不够高或较低,则应该设置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的更高的速度和相应于该速度的MD90的旋转驱动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以如此的方法允许普通标准速度翻录和以预定倍数速度翻录。
为了控制,CD播放器30的系统控制41可变地控制CD播放器30的碟片旋转驱动速度和再现信号处理系统的时钟频率的设置,同时MD记录器/播放器1的系统控制器11可变地控制MD记录器/播放器1的再现信号处理系统的时钟频率(如果需要,碟片旋转驱动速度)的设置。另外,如果确定系统控制器41和系统控制器11,从而它们可以通过数字接口传送作为翻录速度的命令/响应,则还可以容易地实现诸如标准速度翻录和高速翻录之间设置的转换,同步再现或记录等等操作。
4.高速翻录时的限制操作
4-1.第一个例子
如可以从上述描述公认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以预定的成倍速度高速翻录。但是,如上面结合现有技术所述,如果用户频繁地执行同一CD或同一曲调(记录道)的高速翻录,则这可能超出私人使用的正常范围,并可以破坏版权。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MD-CD翻录系统中,对以下述方式记录的目标的曲调的单元中的高速翻录提供一个限制,以达到对版权的保护。首先结合第一个例子描述这个问题的概要。
第一个例子的操作概要如下。
在第一个例子中,使用设置在MD记录器/播放器1中的计时器部分28和ISRC管理表29。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的高速翻录中,可以以任何数字和模拟形式将音频信息从CD播放器30输出到MD记录器/播放器1。但是,为了如下所述便于在MD记录器/播放器1侧上检测ISRC,假设如此构成系统,从而至少子编码数据通过数字接口与数字音频数据的再现输出同步地输入到MD记录器/播放器1。
图3A、3B和3C中说明的Q声道数据是从CD再现的音频数据中的子码,由本实施例的MD CD翻录系统执行高速数字翻录,由于Q声道数据和音频数据一起发送到MD记录器/播放器1侧,MD记录器/播放器1侧可以识别Q频道数据的内容。
因此,如此构成MD记录器/播放器1,使得如果开始了某一个记录道的曲调的高速翻录,则检测到图3C中说明的模式3的ISRC作为要得到的Q声道数据。
如果MD记录器/播放器1的系统控制器11检测到ISRC,则如果ISRC与当前存储在ISRC管理表29中的任何一个ISRC不一致,则将该ISRC存储在ISRC管理表29中。ISRC管理表29具有例如如图14所示的这样的结构。
这里,假设计时器部分28具有预先设置在其中的多个计时器。如果系统控制器11将ISRC以上述方式新存储到ISRC管理表29中,则计时器部分28从那些不使用的计时器中选出一个,并激活该选出的计时器。计时器部分28的计时器中具有统一设定的预定时间,并且如果一个计时器在系统控制器11的控制下激活,则它工作以计算时间,使时间计数可以在激活时间起从74分钟开始递减(或从0分钟到74分钟连续增加)。
ISRC管理表29保留如上述方法新存储的ISRC以及以如图14所示的对应关系设置给激活的计时器的计时器ID,从而可以得到新存储的ISRC和激活的计时器之间的关系。
ISRC管理表29包含一个管理表,其中这样的ISRC和计时器ID以对应关系存储,从而例如计时器部分28的计时器以对应的关系提供给每一个ISRC。
如果对应于存储在ISRC管理表29中的ISRC的计时器计数到0(作为经过74分钟的时间的结果),则该ISRC和对应于该ISRC的计时器ID的信息在系统控制器11的控制下被清除,并且从ISRC管理表29中删除。
在本实施例中,以如此的方式产生管理表29。
这里,假设当某一个记录道的高速翻录正在进行时,和由MD记录器/播放器1侧检测到的相同的ISRC已经被放置在ISRC管理表29中。
在这种情况下,MD记录器/播放器1在检测到ISRC的时间时停止高速翻录点后正在进行的记录道的记录。简而言之,MD记录器/播放器1如此工作,即,它禁止具有和放置在ISRC管理表29中的ISRC一致的ISRC的记录道记录。
在高速翻录时,在CD播放器侧上开始某一个曲调(记录道)的再现后需要接下去的时间,直到由MD记录器/播放器部分上的系统控制器检测到一个ISRC。更具体地说,如果假设例如一个ISRC(它是模式3的Q声道数据)无差错地包含在100个子编码块中,则由于标准速度的75个子编码块相应于大致上1秒,则ISRC大致上可以在1秒中检测到(虽然这依赖于实际的速度倍数)。
由于当计时器时间经过时,在ISRC管理表29中的对应的ISRC以上述方式清除,在计时器时间经过之后,不禁止记录,并且可以执行具有这个ISRC的记录道的高速翻录。
按照这样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如果记录道的高速翻录已完成一次,然后试图在上述计时器时间(例如74分钟)内再次执行记录道的高速翻录,则在由系统控制器11检测到ISRC的时间点停止MD记录器/播放器1侧上的记录。换句话说,在对应于计时器时间的预定时间内,禁止抑制了执行以前已经执行过高速翻录的记录道的高速翻录的行动。结果防止了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复制相同记录道的方法对版权的侵害。
对应于高速翻录的禁止时间的计时器时间是上述的74分钟,这在下面的基础上发生。
已知74分钟的时间作为CD的记录时间的最大长度。由此,在以标准速度翻录所需的单位时间(最大为74分钟)内,防止通过高速翻录进行两次或更多次对相同的CD(即包含在一个CD中的所有的曲调(记录道))的复制。其结果是,只得到一个等于以标准速度执行CD翻录时的翻录效率。
例如,如果禁止时间如上所述,虽然对于通过高速翻录执行曲调复制超过私人使用范围的用户有效地起到作用,但是对于执行不超过私人范围的翻录的普通用户不感觉到显著的不便。
但是,自然地计时器时间(高速翻录的禁止时间)不限于上述74分钟,可以考虑使用、版权保护效果等等,设置比这个更长或更短的时间
若考虑一个记录道的平均播放时间是大约3分钟,然后可能的想法是例如将计时器时间设置为3分钟(这是一个记录道的播放时间)。
另外,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设置实际备在计时器部分28中的计时器的数量。
这里,假设条件是以四倍速度执行高速翻录,并且一个曲调(一个记录道)的播放时间为180秒钟(=3分钟)。
在这种情况下,在四倍速度下以高速翻录记录一个记录道需要的时间如下:180/4=45(秒钟)
然后,当计时器时间是如上所述的74分钟时,可以在74分钟(=4,440秒)的实时内(直到首先激活的计时器复位,以取消禁止)记录的最大记录道的数是98,如下给出:
4,4440/45=98
相应地,如果在计时器部分28中设置98个左右的计时器数量,则即使以高速连续翻录不同记录道,总是可以保留一些可用的计时器,计时器短缺的状况几乎可以确定地防止。
但是,例如如果一个记录道的播放时间太短,从而在从第一计时器激活时开始经过74分钟之前所有计时器都进入使用,而不剩下一个或更多的计时器,本实施例的CD-MD翻录系统被控制,从而禁止了其后本身的高速翻录。然后,在经过某一段时间后,与首先激活的计时器一起开始的计时器时间走完,并且ISRC管理表29被清除,恢复ISRC管理表29中有未使用的计时器的情况。结果,恢复可能高速翻录的情况。
然后,参照流程图15、16和17描述上述第一个例子中在高速翻录时实现记录道记录限制操作的处理操作。由MD记录器/播放器1的系统控制器11执行处理操作。
首先,描述图15中的处理。例如当MD记录器/播放器1工作时,图15中说明的处理有规律地执行。
参照图15,当系统控制器11的处理在完成步骤S103的处理(这将在下面描述)后,返回步骤S101时,系统控制器11在步骤S101中识别是否开始通过高速翻录记录到MD90上还是作为运行状态正在进行高速翻录。
如果在这里识别正在进行高速翻录,则进行步骤S102和S103中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例如正在进行标准速度的翻录操作,而不是诸如停止或再现之类的翻录记录操作,则在步骤S101得到否定的识别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102中的处理被跳过,而立即执行步骤S103中的处理。
步骤S102中的处理,是在进行高速翻录操作时执行的ISRC检测。特别地,根据从如上所述由CD播放器30产生并输入到MD记录器/播放器1的数字音频数据检测到的ISRC进行产生ISRC管理表29(包括计时器的激活)的处理,或执行限制记录道记录的控制处理。
步骤S103中的处理是ISRC表管理处理。具体地说,步骤S103中的处理是从ISRC清除目前存储在ISRC管理表29中的一个ISRC,它对应于一个计时器,其时间在响应上述TSRC激活后执行倒计时变成0。
上述步骤S102对应的ISRC检测处理如图16所说明的。图16说明的处理操作由MD记录器/播放器1的系统控制器11执行。
参照图16,首先在步骤S201中识别目前作为高速翻录的记录数据输入的记录声源是否是从CD上再现的。
对于这个识别,系统控制器11应该识别图3A、3B和3C中说明的控制数据CTL的第二位Q2内容,作为包含在目前正被输入的数字音频数据中的Q声道的子编码数据的内容。简单地说,只需要系统控制器11识别CTL(Q1到Q4)是否是“*0**″(CD-DA(CD数字音频))。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步骤S201中识别记录源不是CD,则不执行图16中说明的后面的处理,但是系统控制器11将其处理进入到图15所示的步骤S103。另一方面,如果识别记录源是CD,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202。
在步骤S202中,例如识别已经再现记录道的再现(当前记录道)过程是否已经结束。这个识别可以通过例如检测输入的数字音频数据中所插入的模式1的Q声道数据中的TNO值的变化(参照图3A)来实现。
这里,如果识别当前记录道的再现过程结束,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103。但是,如果识别当前记录道的再现过程未结束,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识别是否已经从目前通过步骤S204等处理再现的记录道的音频数据中检测到ISRC。这将在下面描述。为此,例如系统控制器11可以在从当前记录道内部检测到ISRC时设置一个标记,并将该标记保留在例如RAM24中。当在上述步骤S202中得到肯定的结果时清除该标记。
然而,如果在步骤S203中得到否定的结果,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204,在该步骤中,系统控制器11管理插入到当前记录道的音频数据中的Q声道的子编码数据的内容,以检测ISRC(模式3的频道数据(参照图3C))。如果这里未检测到ISRC,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103。但是,如果检测到ISRC,则例如存储ISRC,处理进入到步骤S205。
在步骤S205中,参照步骤S204中检测到的ISRC和目前的ISRC管理表中的内容识别存储在ISRC管理表29中的一个ISRC和检测到的ISRC是否一致。
如果得到一个否定的结果(它相应于和当前相同的记录道在从当前时间点开始的计时器时间(74分钟)内以高速翻录的情况),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206。但是,如果得到肯定的结果(它相应于和当前记录槽相同的记录道在从当前时间点开始的计时器时间(74分钟)内不以高速翻录的情况),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209。在步骤206中,识别在计时器部分28中是否保留目前不使用的计时器。
如果这里识别目前有不使用的计时器保留在计时器部分28中,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207中。
相反,如果识别没有目前不使用的计时器保留在计时器部分28中,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209。
在步骤S207中,在那些计时器部分28中不使用的计时器中选出一个计时器,并将这样选出的计时器的计时器ID和步骤S204中检测到的ISRC存储到ISRC管理表中不使用的部分中。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208中,激活在上述步骤S206中选出的计时器。此后,计时器通过步骤S103中的处理(这将在下面描述),从例如计时器时间T=74分钟开始其倒计时操作。
按照下面的方法选出步骤S208中计时器的激活时间。具体地说,根据本处理操作,在大致对应于识别将和从再现音频数据中检测到的ISRC一致的ISRC存储到ISRC管理表29中的时间点的时候激活计时器。虽然上述的激活计时器计时的方法用于本实施例中,但是可以在例如相应于例如当前记录道记录结束的时间点的时候激活计时器。在这种情况下,结果,如果在当前记录道记录结束的时间点计时器时间未走完则无法高速翻录和当前记录道相同的记录道。
在上述步骤S208的处理完成后,处理进入到步骤S103。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05得到一个肯定的结果,或在步骤S206得到一个否定的结果,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209。在步骤S209中,系统控制器11执行停止记录到磁光盘90上的控制处理。具体地说,由于在74分钟内高速翻录和当前记录道相同的记录道,系统控制器11进行控制,以便禁止当前记录道的记录。
在步骤S209中的处理结束的阶段中,当前记录道的音频数据部分记录到MD90上。已记录的但是不完全以这种方式的记录道数据最好删除,例如考虑普通用户的使用方便、版权的保护等等。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下一个步骤S210中执行删除记录在MD90上的当前记录道的记录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这可以是写目前所在的磁光盘90的U-TOC扇区0,从而到那时记录的当前记录道的记录区域可以作为空白区域来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在下面步骤211中执行复位计时器到十二54分的处理,它对应于ISRC管理表29的被检测出与步骤S205中检测到的ISRC一致的ISRC。步骤S211中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操作,这种操作类似于处罚用户试图在74分钟内两次或更多次地执行相同记录道的高速翻录的行为。
在完成步骤S211的处理后,系统控制器11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103。注意,步骤S206的识别是否剩有未使用的计时器的处理可以在刚刚开始高速翻录的记录和再现之前的阶段,或记录道正改变的阶段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得到肯定的识别结果,则在开始高速翻录时或新记录道翻录之前停止记录。
图15说明的步骤S103中的ISRC表管理处理实际上以图17的流程图中说明的方式执行。
在图17中说明的处理中,对首先在步骤S301中当前使用的计时器部分28中的所有的那些计时器执行计时器时间的倒计时。
此后,处理进入到步骤S302,在该步骤中,确定是否有在步骤S301已经执行过倒计时的计时器表现出计时器时间T=0,即,是否有走完计时器时间的计时器。
如果在步骤S302识别没有计时器时间T为T=0的计时器,则图17所示的处理(即步骤S103中的处理)马上结束,并且处理返回到图15所示的步骤S101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02识别有计时器时间为T=0的计时器,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303。
在步骤S303中,从ISRC管理表中清除掉对应于在上述步骤S202中计时器时间T已经识别为T=0的计时器的计时器ID的ISRC。结果,对于原来已经执行了高速翻录的记录道中,允许其中的计时器时间T=74分钟已走完的那个可以高速翻录。
完成步骤S303中的处理后,处理返回到图15的步骤S101。
由于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执行图15、16和17中说明的处理,实现了禁止在对应于计时器时间的预定时间内再次高速翻录相同的记录道的行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图15的步骤S101中控制MD记录器/播放器1,从而在除高速翻录操作外的其它操作中,不执行对应于步骤S102中的处理的ISRC检测。结果,当例如执行标准速度翻录时,允许不论计时器时间,可以多次执行相同记录道的翻录。
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中执行对高速翻录的禁止是为了防止相同记录道的曲调被高速复制比被标准速度复制更有效。反言之,例如,如果选择标准速度翻录,则可以连续地翻录相同记录道。在这点上,引起了注意从而没有破坏对于普通用户的方便。
注意,由于本实施例如此构成,使得相同记录道的音频数据在某一个预定时间内不被高速复制,但是禁止高速翻录的方法不限于结合图16的步骤S209那样的禁止记录到MD上的方法。例如,还有一个想法是可能的,即使得记录声音信息的输入阶段拒绝输入到那里,从而记录声音信息不提供给下面的记录信号处理系统(即使继续记录到磁光盘90上的操作)。换句话说,MD记录器/播放器1侧上的数字接口部分25不接受从CD播放器30提供的数字音频数据,或者A/D转换器18不执行从CD播放器30提供的模拟音频信号的A/D转换以致于在其后阶段数字数据不能提供给解码器14。。另外,作为一个修改,可以产生类似于不同于实际音频数据的空数据的数据流,并将这样的空数据写到MD90上。
4-2第二个例子
然后,描述本实施例中对高速翻录的记录道复制的限制。
在第二个例子中,在CD播放器30(它是翻录系统中的再现设备)上执行对记录道再现的限制。为此,在第二个例子中,CD播放器30侧如上所述需要包括计时器部分46和ISRC管理表45。ISRC管理表45可以以图4中说明的类似方式形成。
第二实施例中的操作和第一个例子中的非常相同,一般如下。
当在CD播放器30上执行CD的再现操作(例如以预定的多倍速度高速翻录)时,系统控制器41检测一个插入作为从CD再现的记录道的音频数据的ISRC。然后和第一个例子类似,如果在ISRC管理表4中未发现检测到的ISRC,则激活计时器部分46中的一个计时器,并将这个计时器的计时器ID和检测到的ISRC存储到ISRC管理表45中。
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的ISRC存储到ISRC管理表45中,则系统控制器进行控制,从而当前的记录道的再现信息可能不输出到MD记录器/播放器1。其中通过这样的方法,防止来自CD播放器30的再现数据输出到MD记录器/播放器1,即使在MD记录器/播放器1侧上执行记录操作,也无法将记录道的音频数据记录到MD90上。
当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再现侧(CD播放器30)时,以和第一个例子中类似的方法防止系统的在对应于计时器时间的预定时间内多次地高速翻录同一个记录道。
然后,描述为了实现第二个例子中的操作,由CD播放器30的系统控制器41执行的处理操作。
图18的流程图说明了一个由系统控制器41在CD播放器30的操作过程中有规律地执行的处理,以实现在高速翻录时对记录道再现的限制。图18中说明的处理相应于第一个例子中的图15中说明的处理操作。
参照图18,在步骤S401中执行以预定的多倍速度回放CD。具体地说,在系统控制器41执行步骤S403中的处理以后,系统控制器41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401时,识别是否开始高速再现操作或作为CD播放器30的操作状态正在进行高速再现操作。
如果这里确定在进行高速再现,则系统控制器41执行在步骤S402和S403中的序列。
另一方面,如果例如判定正在进行标准速度的再现操作,或CD播放器30处于除普通再现操作之外的诸如停止、快进和倒带之类的其它的操作模式,则在步骤S401得到否定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器41跳过步骤S403,并马上执行步骤S403中的处理。
步骤S402中的处理是ISRC检测对应处理,步骤S403中的处理是ISRC表管理处理。
步骤S402中的ISRC检测对应处理具体地如图19中的流程图所说明的。由系统控制器41执行处理操作。
图19中说明的处理开始是步骤S501中的识别处理,识别正在由CD播放器30再现的当前记录道是否结束了。但是,在上述参照图16描述的第一个例子中的ISRC检测对应处理中,除了现在的处理由CD播放器30侧执行以外,步骤S501到S507中所执行的处理分别类似于步骤S202到S208中的处理。因此,为了避免冗余,省略了对处理的重复的详细描述。
在第二个例子中,当在步骤S504中识别与从再现音频数据中检测到的ISRC一致的ISRC存储在ISRC管理表45中,或当在步骤S505中识别在计时器部分46中没有留下未使用的计时器时,系统控制器41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508。
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508中,系统控制器41执行控制处理以停止已经由CD播放器30播放的CD的重播。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509中,系统控制器41执行控制处理,以例如使对应于和ISRC管理表45中在前面步骤S503中检测到的ISRC一致的ISRC的计时器ID的计时器复位(从计时器时间T=74分钟开始重新倒计时)。
在步骤S509的处理之后,系统控制器41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403。
除了本处理在CD播放器30中执行以外,图18的步骤S403中的实际处理类似于参照图17描述的第一个例子中的处理操作。因此,这里为了避免冗余,省略了对处理的重复的描述。
由于执行了图18和19(和图17)说明的处理,对通过CD播放器侧上的操作实现了进行高速翻录的限制操作。
这里,当图19的步骤S508中的处理是这样的,停止了从CD读出信息,以防止再现音频数据被提供给正希望防止执行高速翻录的MD记录器/播放器1,可以如此地控制,当继续停止CD的再现时,可以从数字接口部分40发送输出音频数据并停止从模拟输出终端43输出音频信号(例如,停止从D/A转换器39输出模拟信号或使得D/A转换器39和模拟输出端43之间的通信断开)。
另外,如果CD-MD翻录系统如此构成,使得仅高速翻录仅对数字数据形式的再现音频数据的输出来实现,则还可能当音频信号从模拟输出端43输出音频信号时仅停止从数字接口部分40的音频数据发送输出。
相反,如果CD-MD翻录系统如此构成,使仅由模拟音频信号执行高速翻录,则可以仅停止从模拟输出端43输出音频信号,而从数字接口部分40输出音频数据保持有效。
另外,第二个例子中的操作是,限制相同记录道在对应于计时器时间的预定时间内由CD播放器30多次再现的操作,并且是在以CD播放器形式的再现设备侧上完成的操作。
相应地,还可以将第二个例子中的操作应用于这种情况,即,版权可能通过除了高速翻录以外其本身执行CD播放器的CD重播的行为受到侵害。
4-3.第三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例子中,检测插入音频数据的ISRC,并根据检测到的ISRC禁止高速翻录。
由于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同一记录道或同一CD的内容在相应计时器时间的预定时间内复制多次,故可以使用ISRC7以外的其它识别信息禁止高速翻录,只要该识别信息允许记录道或CD。
由此,在第三实施例中,利用除了ISRC以外的其它识别信息禁止高速翻录。
为此,在第三个例子中,产生用于识别作为记录声源的CD的识别信息(下面称为客户文件),并使用该识别信息替代ISRC。然后根据例如该客户文件,抑制同一的CD在预定时间内多次高速翻录。注意,当使用ISRC时,可以接一个记录道单元禁止高速翻录,由于客户文件是用于识别CD的识别信息,故在一个CD的单元中实现高速翻录的禁止操作。
使用客户文件的高速翻录抑制操作的详细例子如下。
例如,如果将某一个致密盘CD装入CD播放器30中,则系统控制器41首先读入TOC信息。在致密盘系统中,为再现操作所必须的TOC信息记录在CD的引导区域中(虽然它具有不同于上述迷你盘系统的TOC结构的结构)。在装入CD后,系统控制器首先使光头33执行引导区域的再现操作,并取出由包括EFM解码器的信号处理电路提取的TOC数据。当读入TOC数据时,可以获得装入的CD上的记录道的地址信息,并允许再现操作的控制。
由于对于每一个碟片,这样的TOC信息的内容都是唯一的,故通过利用这一点产生客户文件,在翻录操作时允许识别每一个碟片,这将在下面描述。
对于客户文件,可以使用例如对于CD唯一的碟片ID,并且其值可以通过例如组合总的播放时间数据和TOC信息中的最后的帧号产生。
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产生唯一的碟片ID并存入该碟片ID,则在以后装入CD时,如果类似地产生碟片ID,并和存储的碟片ID进行比较,则如果检测到一致,就指定CD。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CD播放器30侧产生装入的CD的碟片的ID,并将碟片ID与激活的计时器的计时器ID一起存储,以产生碟片ID管理表。简而言之,准备了碟片ID管理表替代第一和第二例子中所使用的ISRC管理表45。
如此控制CD播放器30,使得每一次重新装入CD时,在系统控制器41的控制下产生碟片ID,并参照碟片ID管理表,以识别在碟片ID管理表中是否有和如此得到的碟片ID一致的碟片ID。然后,如果在碟片ID管理表中未发现和产生的碟片ID一致的碟片ID,则将产生的碟片ID和新激活的计时器的计时器ID一起存储到碟片ID管理表中。另一方面,如果在碟片ID管理表中发现了和装入的CD的碟片ID一致的碟片ID,则确定已经执行完成高速再现,例如高速翻录之类的操作,并且系统控制器41如此控制,使得可以不执行输出装入的CD的再现声音的操作。
注意,在上述描述中谈到时,停止了CD播放器30侧上的再现输出,还可能例如这样构成CD-MD翻录系统,使得如果通过CD播放器30和MD记录器/播放器1的系统控制器11之间的通信,识别在碟片ID管理表中发现了和装入CD的碟片ID一致的碟片ID,则禁止了在MD记录器/播放器1上记录音频数据。
还可以如此构成CD-MD系统,使得装入CD播放器30的CD的TOC数据通过数字数据接口提取到MD记录器/播放器1侧,并且在MD记录器/播放器1侧上产生用户文件(碟片ID)和碟片ID管理表,然后在MD记录器/播放器1侧上执行碟片ID管理表的管理以及根据碟片ID管理表和产生的碟片ID执行对高速翻录的禁止操作。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结构。例如,如果一种除了ISRC或客户文件以外可以用另外的以一个记录道或一个记录媒体为单位的识别信息,则可以利用该信息实现禁止高速翻录的翻录系统。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包括一个MD记录器/播放器和一个CD播放器的翻录系统,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另一种包括多个MD记录器/播放器的翻录系统,还有包括可使用诸如DAT或盒式记录器之类的磁带媒体的记录或再现设备的翻录系统,还有在硬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之间、半导体存储器或使用诸如磁存储或光存储之类的下一代存储之间执行翻录的翻录系统。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例如从CD(第一记录媒体,用于再现的记录媒体)到MD(第二记录媒体,用于记录的媒体)执行高速翻录时,相应于诸如插入从CD再现的音频信号(再现信息)中的ISRC或从CD的TOC信息产生的客户文件(碟片ID)之类的识别信息激活所需的计时器时间的计时器。然后,禁止具有一个ISRC或碟片ID(其对应的计时器未走完)的再现信息的高速翻录。
简单地说,在本发明中,在对应于计时器时间的预定时间内不能多次翻录同一节目(记录道)或同一的CD的再现信息。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通过考虑有规律地设置计时器时间来禁止被认为超出私人范围的翻录行动(诸如在短时间内多次复制同一曲调(记录道)或同一CD的记录声源)。
结果可以防止通过高速翻录可能对版权产生的侵害。
另外,通过上述结构,由于高速翻录功能没有被禁止,而当上述计时器时间走完时允许同一记录道或同一CD的翻录,故保留了对于在普通私人使用范围内执行翻录的用户使用上的方便。
另外,虽然对本发明中的翻录禁止操作能采用通过执行对识别信息的检测以及对记录识备侧上的计时器处理来抑制有关记录的操作的技术,和另一种通过执行识别信息的检测和在再现设备侧上的计时器处理禁止关于再现的操作的技术中的任何一种,由于可以通过任何一种记录设备和再现设备完成翻录禁止操作,即使翻录系统由例如诸如包括记录设备和再现设备的单个单元构成时仍然可以通过翻录系统简单地实现高速翻录限制功能。
另外,当要在再现设备侧上执行实际禁止高速翻录的操作时,如此构成翻录系统,使得实行停止从用于再现的记录媒体中读出再现信息或停止输出从用于再现的记录媒体读出的再现信息,但是,当要在记录设备侧上执行实际抑制高速翻录的操作时,如此构成翻录系统,使得实现停止将再现信息写到用于记录的记录媒体上或拒绝接受从用于再现的记录媒体中读出的再现信息的输入的处理。
.简单地说,对于根据本发明的高速翻录抑制操作,仅需要在其上未得到复制的音频信号作为结果的记录媒体,并且可以从各种操作中选择高速翻录禁止操作。结果,可以选出最适宜于实际执行的翻录系统的高速翻录禁止操作,这在系统的设计中也是有益的。
另外如果将可以用诸如ISRC之类插入再现信息中识别节目的信息用作本发明中的识别信息,可以容易地实现以一个节目为单元的高速翻录禁止操作,然后可以利用能用于使用诸如客户文件(碟片ID)之类的碟片的TOC信息作为记录媒体的个体的识别信息。简单地说,在本发明中,作为抑制翻录的目的,可以根据使用等实际情况选择以一个节目单元以一个记录媒体为单元的翻录信息的翻录禁止。
另外,在标准速度的正常翻录中不实行根据本发明的翻录抑制操作,从而在高速翻录时抑制的例如记录道或记录媒体的复制在标准速度翻录中是允许的。
.结果,例如,对于普通用户在翻录功能使用的便利不受高速翻录抑制功能的破坏,并且可以通过要求用户执行标准速度的翻录而实现对版权的保护。
另外,根据本发明,如果用户试图在对应于计时器时间的预定时间内通过高速翻录执行对相同记录道或相同记录媒体的翻录,并且实行对该记录道或该记录媒体的翻录抑制操作,则对应于该记录道或该记录媒体(记录道或记录媒体的识别信息)的计时器复位,并从头开始其计时。这种操作是对用户的处罚,并且这种操作可以防止用户使用超出私人使用范围的高速翻录功能,由此达到对版权的保护。

Claims (26)

1.一种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再现装置,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
计时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再现装置的操作开始计时操作;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识别记录媒或者节目的识别信息;
存储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计时装置存储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识别信息;
比较装置,用于比较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识别信息和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识别信息;及
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比较装置识别出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识别信息和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识别信息相互一致时,响应于所述识别信息,抑制所述节目的所述再现装置进行再现,直到对应于该识别信息的所述计时装置的计时达到预定的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装置包含用于读出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的读出装置,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便抑制由所述读出装置读出节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从而抑制所述再现装置再现节目的输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装置能够将节目再现为数字信号,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抑制数字信号的再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装置能够将节目再现为模拟信号,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抑制模拟信号的再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识别信息以预定的格式记录在记录媒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识别信息包含于记录在记录媒体的管理区域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记录在记录媒体的管理区域中的管理信息是版权信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记录在记录媒体的管理区域中的管理信息是根据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号和记录时间而产生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为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一个节目的单元的信息中的每一个节目部分以预定的格式插入识别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节目由再现装置以预定的传输速度再现时,所述控制装置使对再现的抑制无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装置从对再现节目的抑制被所述控制装置取消开始,并对应于该节目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开始其计时。
13.一种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再现设备,用于再现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上的节目;及
记录设备,用于将再现的节目记录到第二记录媒体上;
所述再现设备包含再现装置,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计时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再现装置的操作开始计时操作;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识别记录媒体或者节目的识别信息;存储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计时装置存储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识别信息;比较装置,用于比较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识别信息和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识别信息;及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比较装置识别出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识别信息和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识别信息相互一致时,响应于所述识别信息,抑制由所述再现装置进行对该节目的再现,直到对应于识别信息的所述计时装置的计时达到预定的时间;
所述记录设备包含用于接收再现装置再现的节目的输入装置,和用于将由所述输入装置接收到的节目记录到第二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装置包含用于读出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上的节目的读出装置,而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抑制由所述读出装置读出节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便抑制再现由所述再现装置的节目的再现输出。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装置能够复现数字信号形式的节目,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抑制数字信号的再现。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装置能够再现模拟信号形式的节目,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抑制了模拟信号的再现。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识别信息以预定格式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识别信息包含于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的管理区域中的管理信息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的管理区域中的管理信息是版权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的管理区域中的管理信息是根据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上的节目号和记录时间而产生的。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对每一个节目部分以预定格式将识别信息插入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上的一个节目的单元的信息中。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节目由所述再现装置以预定的传输速度再现时,所述控制装置使对再现的抑制无效。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装置从对再现节目的抑制被所述控制装置取消开始,和对应于节目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开始其计时。
25.一种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的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再现步骤,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节目;
计时步骤,响应于复现开始计时操作;
检测步骤,检测识别记录媒体或节目的识别信息;
存储步骤,响应于计时存储检测到的识别信息;
比较步骤,比较存储的识别信息和检测到的识别信息;和
控制步骤,当在比较步骤中判别存储的识别信息和检测到的识别信息相互一致时,响应于识别信息抑制节目的再现,直到相应于识别信息的计时达到预定时间。
26.一种再现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上的节目,并将再现的节目记录到第二记录媒体上的记录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再现步骤,再现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上的节目;
计时步骤,响应于复现开始计时操作;
检测步骤,检测识别第一记录媒体或节目的识别信息;
存储步骤,响应于计时存储检测到的识别信息;
比较步骤,比较存储的识别信息和检测到的识别信息;和
控制步骤,当在比较步骤中判别存储的识别信息和检测到的识别信息相互一致时,响应于识别信息抑制节目的再现,直到相应于识别信息的计时达到预定时间;
输入步骤,接收再现的节目;及
记录步骤,将接收到的节目记录到第二记录媒体上。
CNB001043692A 1999-03-19 2000-03-20 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系统、再现方法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53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076599A JP2000276834A (ja) 1999-03-19 1999-03-19 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再生システム、及びダビング動作管理方法
JP076599/1999 1999-03-19
JP076599/99 1999-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7886A true CN1267886A (zh) 2000-09-27
CN1265375C CN1265375C (zh) 2006-07-19

Family

ID=13609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0436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5375C (zh) 1999-03-19 2000-03-20 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系统、再现方法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298022B1 (zh)
EP (1) EP1039461A3 (zh)
JP (1) JP2000276834A (zh)
KR (1) KR100711681B1 (zh)
CN (1) CN1265375C (zh)
HK (1) HK1034138A1 (zh)
TW (1) TW5264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7829A (zh) * 2016-08-28 2017-01-04 浙江传媒学院 一种恒线速胶木唱片的播放和/或记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24066A (en) * 1998-12-25 2006-06-30 Sony Cor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JP4304796B2 (ja) * 1999-11-30 2009-07-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ダビング装置
JP4304802B2 (ja) * 1999-12-17 2009-07-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ダビング装置
JP2001184785A (ja) * 1999-12-24 2001-07-06 Sony Corp ダビング装置
US7266590B2 (en) 2000-02-21 2007-09-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mediating printing on network
JP2003030964A (ja) * 2001-07-11 2003-01-31 Sony Corp 再生装置および編集装置
US7149156B2 (en) * 2001-07-11 2006-12-12 Sony Corporation Edit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reproducing device
JP2003228915A (ja) * 2002-02-01 2003-08-15 Sony Corp 再生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TW200514442A (en) * 2003-06-30 2005-04-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US20090003157A1 (en) * 2004-02-09 2009-01-01 Pione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753871B2 (ja) * 2004-03-23 2011-08-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再生装置、ホスト装置、ドライブ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83641T2 (de) 1987-06-30 1993-12-16 Toshiba Kawasaki Kk Aufzeichnungssteuergerät.
US5587978A (en) 1992-04-16 1996-12-2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cord/reproductio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multi-channel signals in different areas of a recording medium
US5805551A (en) * 1994-04-18 1998-09-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illegal copy or illegal installation of information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H103745A (ja) 1996-06-12 1998-01-06 Sony Corp 記録媒体、デジタルコピー管理方法、再生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3361729B2 (ja) * 1997-08-05 2003-01-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7829A (zh) * 2016-08-28 2017-01-04 浙江传媒学院 一种恒线速胶木唱片的播放和/或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11681B1 (ko) 2007-04-30
CN1265375C (zh) 2006-07-19
EP1039461A3 (en) 2000-12-20
EP1039461A2 (en) 2000-09-27
HK1034138A1 (en) 2001-10-12
TW526472B (en) 2003-04-01
US6298022B1 (en) 2001-10-02
KR20000062956A (ko) 2000-10-25
JP2000276834A (ja) 200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2981C (zh) 编辑方法
CN1292409C (zh) 信息在光盘上的记录方法及再现装置及再现方法
CN1150540C (zh) 转录装置
CN1556992A (zh) 记录装置、服务器装置、记录方法、程序、存储媒体
CN1179589A (zh) 记录介质和重现装置
CN1312556A (zh) 用于写入和再生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CN1162861C (zh) 在预定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297979C (zh) 用于转录数据的转录装置
CN1698120A (zh) 内容数据传输系统和内容数据传输方法
CN1156842C (zh) 转录设备和转录方法
CN1295698C (zh) 复制设备和复制方法
CN1265375C (zh) 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系统、再现方法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CN1265376C (zh) 复制设备和复制方法
CN100347778C (zh) 记录方法和存储介质驱动装置
CN1457494A (zh) 转录设备
CN1465069A (zh) 再生装置和编辑装置
CN1185651C (zh) 复制系统和复制方法
CN1265373C (zh) 在存储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记录方法
CN1507628A (zh) 编辑方法和装置
CN1296932C (zh) 盘片的初始化方法
CN1276422C (zh) 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284163C (zh) 再现方法以及数据存取方法
CN1244930C (zh)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299287C (zh) 再现方法及装置、记录方法及装置以及产生管理表的方法
CN1127084C (zh) 重放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19

Termination date: 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