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7024C - 有机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7024C
CN1257024C CNB031037658A CN03103765A CN1257024C CN 1257024 C CN1257024 C CN 1257024C CN B031037658 A CNB031037658 A CN B031037658A CN 03103765 A CN03103765 A CN 03103765A CN 1257024 C CN1257024 C CN 125702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trough
mentioned
organic matter
carrier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037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42243A (zh
Inventor
西村则哉
池田光行
古家义也
浅田雅彦
高马一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4040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052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70697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825753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42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2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70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702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投入到容纳载体的处理槽中的有机物混入上述载体中,在与导入处理槽内的外气接触下借助于在该载体中生息的微生物的活动使之堆肥化的有机物装置中,具备加热上述处理槽内部的加热装置,和为了将上述处理槽内的温度保持在相应于上述有机物投入量的目标温度而控制上述加热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可以实现根据有机物的投入量来精确地增减处理能力,在通常适宜环境下进行有机物处理的同时,可将由此引起的运行成本的提高抑制到最低限度。

Description

有机物处理装置
本申请是同名中国专利申请95118760.0号的分案申请,原案申请日1995年11月7日。
本发明涉及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厨房内产生的垃圾(新鲜的)等有机物堆肥化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作为处理一般家庭、饮食店等厨房内每天产生的有机物的方法,有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的有机物处理装置的构成是,在收容适于微生物生息的载体(锯末、木片等)的处理槽的上部开设有机物投入口,而在内部配置有搅拌装置;经过有机物投入口后投入处理槽内的有机物,借助于搅拌装置的动作,以混合在载体中的状态放置,通过在该载体中生息的微生物的活动而使之堆肥化。
这种有机物处理装置中,在含有适量水分并保持在适宜温度的载体中供给适当量的空气(氧),保持使载体内部适于微生物活动的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上述搅拌装置的作用是,使投入到处理槽中的有机物均匀地分散到载体中的同时,使空气进入载体中;而上述处理槽的有机物投入口,为了防止伴随有机物发酵而产生的臭气泄漏到外部,除了在有机物投入时,一般是关闭状态,因此,为了进行发酵的上述放置期间中空气量不足,随着微生物的生息环境恶化而导致处理能力降低,发酵中产生腐败等不宜现象。
因此,先有技术中,备有将外气供给处理槽内的给气装置(空气泵),通过该给气装置的动作向处理槽内强制供给外气,使载体内通气,从而补充上述放置期间中的空气量的不足。具有如此构成的有机物处理装置,例如已公开在特开平5-221765号公报中。此外,处理槽的内部温度,可通过使有机物发酵的微生物的活动而产生的热量来自动调整,但这种调整会影响上述给气装置的供气,在该供气处于低温的寒冷期时,很难维持适宜的温度。因此,正如上述特开平5-221765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在处理槽的外侧安装了作为加热手段的电热器,利用该电热器的发热来维持适宜的温度。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有机物处理装置中,有机物的处理能力,主要取决于处理槽内部的载体的量,另外还受该载体中的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着眼于此点,在上述特开平5-221765号公报公开的有机物处理装置中,根据投入到处理槽内的有机物的投入量的多少,增减上述供气装置的供气量,通过加减微生物的活性,使投入的有机物通常在良好的条件下堆肥化,供气量的增减是通过变更作为供气装置的气泵的驱动电压进行。
然而,作为供气装置的气泵的供气量,影响该气体通过载体中时的通气阻力的大小,即使在同一条件下驱动气泵时,实际的供气量,根据载体的量、内部含有机物的载体的含水量引起的通气阻力的变化等以及通气侧的状态而有很大的差异,不能根据气泵的驱动控制正确地管理供给量。
因此,考虑测定实际的通气量,根据该测定结果进行反馈控制,但由于上述通气含有因有机物发酵而产生的水及气体,因此要准确地测定通气的量是极为困难的。此外,按照气泵的吸入量的测定结果,在典型的情况下,相应于通气侧的阻力的大小伴随有很大的误差,难以实施上述反馈控制。
进而,将处理槽的内部维持在适于微生物活动的适宜温度是重要的,但处理槽的内部温度,随供气的量及温度而变化,存在难以维持上述适宜温度的问题。而且,成为处理对象的有机物是少量的情况下,为了维持上述适宜温度,处理槽的内部呈干燥状态,因此使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同时还消耗不必要的电力,存在导致运行成本升高的问题。
也就是,在特开平5-221765号公报中公开的有机物处理装置中,很难根据有机物的投入量来增减处理能力,在不适宜的处理条件下,投入的部分有机物会腐败,产生不愉快的臭气等情况都会发生,而且需要很高的运行成本,这都是不利的。
如特开平7-24435号公报(B09B 3/00)中所示,已知有通过设在处理槽内部的加热装置将处理槽内的温度维持在使有机物堆肥化的微生物活性化时的最适宜温度,维持在对于载体中培养的微生物活性化来说是最适宜的温度,借助于载体中培养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堆肥化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这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在处理槽的大致中央部位设有加热装置,处理槽的内部控制成最适于微生物活性化的温度,然而当冬季等外气温度低时,因外气的影响在处理槽壁面附近温度降低,具有有机物的处理能力低下的缺点。为了解决此问题,考虑提高加热装置的能力以使处理槽壁近旁达到最适宜的温度,但由于为了增加有机物的发酵而产生的热量,使得处理槽内中央部位呈现高温,出现了微生物死亡的问题。
而且,为了微生物的活性化还必须供给氧,而先有技术只能进行自然换气,因此还有氧的供给不足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考虑安装送风扇等以强制使外气进入处理槽内的方法,但外气温度低时处理槽内温度降低,产生处理能力降低的问题。此外还考虑设置加热装置来加热进入的外气,但这样使得结构复杂化,同时还存在部件数目及价格增加的问题。
而且,由于没有设置加热处理槽内的有机物上方的空气的装置,因此外气温度降低时,因外气的影响而使有机物表面的温度降低,存在有机物的处理能力降低的缺点。此外,还必须供给微生物的活性化所需要的氧,但先有技术不能进行自然换气,因此还存在氧气供给不足的缺点。
如特开平5-138144号公报(B09B 3/00)等所公开的那样,还已知将有机物投入处理槽中,边用加热器加热处理槽内边用搅拌叶片搅拌有机物并进行发酵处理的方法。
在这些有机物处理装置中,为了促进有机物的发酵,必须将处理槽内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考虑为保持温度而用外壳来包覆处理槽,做成二槽结构。
然而,在处理槽和外壳之间配置搅拌叶片的驱动机构时,其驱动机构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存在难以进行维修的缺点。
而且,上述搅拌叶片是由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处理槽侧面的搅拌轴,和固定在搅拌轴上的许多搅拌翼片构成,搅拌翼片是将其端部对接在搅拌轴侧面上通过焊接而固定。
然而,由于焊接固定搅拌翼片,价格昂贵,而且由于使搅拌翼片与搅拌轴侧面对接进行焊接,因此搅拌翼片相对于搅拌轴呈倾斜固定,搅拌翼片前端与处理槽底面的间隔不恒定,而具有搅拌效率恶化,发酵效率低的缺点。此外,搅拌轴被轴支承在处理槽侧面,所以一旦将搅拌翼片焊接在搅拌轴上,就很难装进处理槽中,具有组装作业性差的缺点。
因此,为了提高搅拌轴装入处理槽的组装作业性,考虑其构成是由将搅拌轴、搅拌翼片焊接起来的中容轴,和插入在中空轴中的旋转轴构成,以将中空轴进入处理槽内的状态,从处理槽外部插入旋转轴,使处理槽及中空轴贯通后将中空轴和旋转轴旋转固定,但这种构成中部件数目增多,价格更高,从处理槽外部插入旋转轴使处理槽及中空轴贯通的作业困难,存在组装作业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考虑其构成为在搅拌轴上形成贯通孔,在贯通孔中插入形成搅拌翼片的螺钉,通过将螺母与螺钉螺合使搅拌翼片固定在搅拌轴上。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螺母松驰的情况下,搅拌翼片有可能脱落。
此外,作为其它的先有技术,如实开平2-125942号公报(C02F9/02)等所公开的,还已知将投入处理槽内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处理使之堆肥化的技术。在该装置中,在处理槽前面形成取出用开口,打开能自如地开关闭塞该开口的闸门就可将处理槽内已堆肥化的有机物取到容器内。然而,这种装置中由于在处理槽底面最下部的上方的前而位置上形成开口,因此处理槽背面侧和底面最下部的有机物很难取出,具有堆肥容易残存的缺点。
因此,考虑在处理槽底面的最下部形成开口,但由开口落下的有机物在容器中呈山形积存,使该有机物与处理槽底面和闭塞开口的闸门磨擦而崩坏,有可能从容器中洒落出来。
而且,由于在处理槽底面的最下部形成开口,因此开口的位置难以弄清楚,安装容器时,存在不能将容器确实安装在开口的下方位置上的问题。
如特开平5-57265号公报(B09B 3/00)等所示,已知有在处理槽的底面形成堆肥化的有机物取出用开口,并设置开关自如地闭塞该开口的闭塞闸门,开放闸门后从开口排出堆肥化的有机物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然而,由于闸门的构成是在开口缘上旋转自如地支持一端,将闸门推到开口缘后闭塞开口,因而在取出有机物后闭塞开口时,在开口缘和闸门之间夹入有机物,因而存在不能确定闭塞的缺点。
而且,上述有机物取出用开口,是在处理槽底面的一侧而形成,因此加热处理槽底部的加热室,是在不形成开口的处理槽底面的另一侧形成,在处理槽加热时产生不均匀以致处理槽内的温度分布的差别变大,存在有机物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特开平5-57265号公报记载的先有技术,为了简化在处理槽底部形成的加热室,考虑用面状加热器等省空间的装置代替加热室。此种情况下,考虑用粘结剂和两面胶带将面状加热器粘接在处理槽上的方法,但如果长期使用则由于热等使粘结部分劣化,特别是这种面状加热器由于是曲面地安装,因而有可能从端头剥落,随着使用年数增加,加热效率降低,即产生有机物处理效率降低的问题。
如特开平6-296947号公报(B09B 3/00)所示,已知将容纳载体的处理槽两侧面贯通,将固定搅拌翼片的搅拌轴,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固定在处理槽的轴承上,通过电动机旋转驱动搅拌轴,由于具有这种构成,则可通过搅拌翼片搅拌投入处理槽内的有机物,利用载体中培养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堆肥化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然而,先有技术构成中存在的缺点是,由于轴承固定在处理槽上,面对处理槽内载体,因而载体进入轴承和搅拌轴的缝隙间,使搅拌轴闭锁以致驱动搅拌轴的电动机烧坏等而引起故障。
如特开平6-142634号公报(B09B 3/00)中所示,已知将收容槽底部做成沿设置在收容槽内的搅拌叶片的旋转轨迹大致上呈半圆形状,从处理槽底部外壁利用加热器加热处理槽内的同时,借助搅拌叶片来搅拌投入收容槽内的有机物,通过载体中培养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堆肥化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该有机物处理装置为了提高来自处理槽外部的加热效率及处理槽内的搅拌效率,将容器槽底部做成沿搅拌叶片的旋转轨迹大致呈半圆形,但搅拌时,载体由搅拌叶片推挤到处理槽内壁从而磨擦处理槽内壁,存在载体与处理槽内壁之间产生噪音的缺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这些缺点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物处理装置,它可以精确地实现根据有机物的投入量来增减处理能力,能在通常的适宜环境下进行有机场处理的同时,还可将其运行成本控制到最低的限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促进有机物的处理并容易进行维修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组装作业性,并以简单构成提高装置可靠性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有机物的排出作业性及排出用开口的闭塞性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有机物处理效率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处理槽内产生噪音,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快感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第1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投入到容纳载体的处理槽中的有机物混入上述载体中,在与导入处理槽内的外气接触的条件下,借助于该载体中生息的微生物的活动使之堆肥化的有机物处理装置中,具备加热上述处理槽内部的加热装置和,根据上述有机物的投入量将上述处理槽的槽内温度保持在目标温度,对上述加热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而且,上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机物投入后的规定时间,预定的温度作为目标温度进行动作,而且,通过调节上述加热装置的开停时间来达到上述目标温度。
本发明的第4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具有搅拌有机物的搅拌装置的处理槽和包覆该处理槽的本体外壳和配置在上述处理槽侧面和本体外壳之间的空间并驱动上述搅拌装置的驱动机构,上述本体外壳由载置固定处理槽的下外壳和包覆处理槽并固定在下外壳上的上外壳构成,将上述上、下外壳的接合部位设置在上述驱动机构的下方。
本发明的第5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的处理槽和搅拌处理槽内有机物的搅拌体,和使搅拌体旋转的驱动机构,该搅拌体是由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处理槽内的搅拌轴和插入在穿设于搅拌轴的贯通孔之中,用定位环(止女轮)、键、或销固定的许多个搅拌翼片构成。
本发明的第6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的处理槽、和搅拌处理槽内有机物的搅拌体,和使搅拌体旋转的驱动机构,该搅拌体是由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处理槽内的搅拌轴,和插入在穿设于搅拌轴的贯通孔之中,用定位环固定的许多个搅拌翼片构成,在上述搅拌翼片上形成定位环固定沟的同时,从该定位环固定沟向搅拌翼片的前端呈直径逐渐减小状态形成。
本发明的第7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的处理槽、和在该处理槽底面最下部近旁形成的有机物排出用开口和能开闭自如地闭塞该开口的闸门(シセッタ一)和包覆上述处理槽的本体外壳和安装在上述开口下方位置可装卸自如的容器,上述本体外壳上形成可横向滑动容器的导轨的同时,使该导轨倾斜,以致从容器开口下方拉出的位置移动到容器下方位置随后移动到上方那样顺次移动。
本发明的第8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并具有大致是圆弧状底面的处理槽,和在该处理槽底面形成的有机物排出用开口,和相对该开口能滑动自如地安装并使该开口能开闭自如地闭塞的闸门,和搅拌上述处理槽内有机物的搅拌体,和使该搅拌体旋转的驱动机构;而且是呈平板状形成上述闸门。
本发明的第9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并具有大致是圆弧状底面的处理槽,和在该处理槽底面形成的有机物排用开口,和相对于该开口能滑动自如地安装并能使该开口开闭自如地闭塞的闸门,和搅拌上述处理槽内有机物的搅拌体,和使该搅拌体旋转的驱动机构;将上述开口缘向下方延伸,使平坦状闸门与该开口缘下端部紧密接合。
本发明的第10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并具有大致是圆弧状底面的处理槽,和在该处理槽底面形成的有机物排出用开口,和能自由开关使开口闭塞的闸门,和搅拌上述处理槽内有机物的搅拌体,和驱动该搅拌体的驱动机构;在处理槽底面的大致最下位置上形成上述开口的同时,在上述处理槽底面外侧,在相对开口两侧位置上配置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第11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并具有大致呈圆弧状底面的处理槽,和搅拌该处理槽内有机物的搅拌体,和驱动该搅拌体的驱动机构,和载置上述处理槽的下外壳和包覆上述处理槽侧面的上外壳;在上述处理槽外侧配置面状加热器的同时,将上述面状加热器挟持在下外壳和处理槽之间。
本发明的第12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并具有大致呈圆弧状底面的处理槽,安装在该处理槽外侧面的加强框架和搅拌该处理槽内有机物的搅拌体,和驱动该搅拌体的驱动机构,在上述处理槽外侧配置面状加热的同时,将上述面状加热器挟持在增强框架和处理槽之间。
本发明的第13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并进行堆肥化的处理槽,和包覆该处理槽的本体外壳,和在上述处理槽上形成的吸入口,和在上述本体外壳上形成的吸气口,和在上述本体外壳和处理之间形成的并将吸入口和吸气口连通的空气流路;在上述处理槽外面,面临空气流路安装在加热处理槽内的加热器。
本发明的第14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并进行堆肥化的处理槽,和对应于该处理槽内有机物堆积的位置安装在处理槽外、并加热处理槽内的第1加热器,和对应于上述处理槽内的有机物的上方位置,安装在处理槽外面,并加热处理槽内的第2加热器。
本发明的第15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设置容纳有机物并进行堆肥化的处理槽,和对应于该处理槽内有机物堆积的位置安装在处理槽外面,并加热处理槽内的第1加热器,和对应于上述处理槽内的有机物的上方位置安装在处理槽外面,并加热处理内的第2加热器,和控制第1加热器的第1控制部,和控制上述第2加热器的第2控制部。
本发明的第16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并进行堆肥化的处理槽,和对应于该处理槽内有机物堆积位置安装在处理槽外面,并加热处理槽内的第1加热器,和对应于上述处理槽内的有机物的上方位置安装在处理槽外面,并加热处理槽内的第2加热器,和控制上述第1加热器和第2加热器的控制回路;并将上述处理槽内有机物上方位置的温度,设定为比有机物堆积的位置的温度更低。
本发明的第17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培养微生物的载体并在其两侧面具有贯通穴的处理槽,和安装在该处理槽两侧面上的增强板,和在上述处理槽外壁上,通过增强板而与贯通穴呈同心状安装的轴承,和插入在上述贯通穴中,并旋转自如地被轴承支承的搅拌轴,和使该搅拌轴旋转驱动的电动机,和固定在上述搅拌轴上,并搅拌处理槽内载体的搅拌翼片;并在上述轴承和处理槽外壁之间形成间隙。
本发明的第18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培养微生物的载体的处理槽,和设置在处理槽内,并通过旋转驱动来搅拌处理槽内载体的搅拌体;将上述处理槽底部做成沿搅拌体的旋转轨迹大致呈半圆形,将低摩擦物质涂敷在处理槽底部内壁。
本发明的第19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培养微生物的载体的处理槽,和设置在该处理槽内,并通过旋转驱动来搅拌处理槽内载体的搅拌体;将上述处理槽底部做成沿搅拌体的旋转轨迹大致呈半圆形状,将处理槽底部内面做成粗糙面。
本发明的第20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培养微生物的载体的处理槽,和设置在该处理槽内,并通过旋转驱动来搅拌处理槽内载体的搅拌体;将上述处理槽底部做成沿搅拌体的旋转轨迹大致呈半圆形状,并在处理槽底部内壁设置突起部分。
本发明的第21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培养微生物的载体的处理槽,和设置在该处理槽内,并通过旋转驱动来搅拌处理槽内载体的搅拌体;将上述处理槽底部做成沿搅拌体的旋转轨迹大致呈半圆形状,并在处理槽底部内壁上设置与搅拌体的旋转轨迹交叉的凸条。
本发明的第22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培养微生物的载体的处理槽,和设置在该处理槽内,并通过旋转驱动来搅拌处理槽内载体的搅拌体;上述处理槽底部做成沿搅拌体的旋转轨迹大致呈半圆形状,并在处理槽底部内壁上设置与搅拌体的旋转轨迹交叉的沟。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侧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加热控制部的动作内容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处理槽的内部温度和有机物处理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温度传感器一例的回路图。
图7是本发明装置另一实施例的闸门的发酵斜视图。
图8是该闸门的斜视图。
图9是该主要部位的截面图。
图10是该主要部位的截面图。
图11是说明该闸门取出状态的主要部位的截面图。
图12是说明该容器取出状态的主要部位的截面图。
图13是说明该容器取出时状态的主要部位的截面图。
图14是说明从逆方向插入该容器时状态的主要部位的截面图。
图15是该底面图。
图16是表示将该容器取出时状态的底面图。
图17是表示将该容器及闸门取出时状态的底面图。
图18是该截面图。
图19是从另一方向看见的截面图。
图20是该截面图。
图21是将该外罩取出的截面图。
图22是表示该搅拌体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
图23是说明该搅拌翼片安装状态的放大图。
图24是该主要部位的放大底面图。
图25是该主要部位的放大截面图。
图26是该正面图。
图27是该侧面图。
图28是该上面图。
图29是表示另一实施例的闸门的斜视图。
图3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1是该筒部的截面图。
图32是该筒部的正面图。
图3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要部位的截面图。
图34是该主要部位的上面图。
以下根据图1~6,说明本发明第1~3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装置,其构成是在内部将容纳载体2的处理槽1支撑在支持台3上。处理槽1是由合成树脂,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构成,如图所示,是在一侧的整个面上具有作为有机物投入口的开口的圆筒形容器,在支持台3上,朝上方向从下侧支撑上述开口处。
处理槽1上部的开口处,安装有用于开闭的上盖4。该上盖4的开关是通过将周缘部一侧作为枢轴进行摇动来完成,通过设置在另一侧的固定爪40与安装在处理槽1外周上的固定爪10相配合,保持图1中示出的关闭状态,此时,将卷装在内侧的O形环42与上述开口的内周缘紧密接合,使处理槽1气密地封止。
上述固定爪10由树脂等的弹性材料构成,如图1所示,具有经过下侧的弯曲部位延伸至上方的形状,通过向内的挤压力的作用,随着上述弯曲部位的弹性变形,前端可以退避。而如上所述上盖4的关闭状态,在固定爪10上加挤压力使前端退避,使之从上盖4侧的固定爪40脱离出来而被解除,上盖4借助于卷装在上述枢轴中的线圈41的弹簧力而开放。
如上所述,通过上盖4开闭的处理槽1的内部,借助于由上半部的内面向中心而凸设的支承杆11前端的支承帽12支承其上部,并在处理槽1的底板13上支承其下部,处理槽1的轴心上配置旋转自如地枢支承的搅拌轴50。在该搅拌轴50的下半部,在半经方向外向突设的支承杆51的前端,以向上方弯曲至周边方向一侧的状态固设有搅拌叶片5。
搅拌轴50的下端,贯通处理槽1的底板13后凸出规定长度,该突出部位上,同轴地固设有连接法兰52。搅拌轴50。如图中局部剖面图所示,呈中空轴状,它具有的贯通孔53贯通整个轴心部的全长;贯通孔53的上端,经过上述支承帽12的内侧与处理槽1的内部连通。
载体2是木质细碎片,通过规定的处理可多孔质化从而确保良好的通气性及保水性,在处理槽1的内部以与底板13之间具有适宜的间隔而支架的网板14上具有规定深度的状态装纳。上述网板14允许含有后述有机物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水分的空气通过,起着防止载体2脱落的作用,是由比该载体2的粒经足够小的金属网眼构成。底板13的一部分上连设有用于将通过网板14的水分及空气排出的排出管15,如图所示,底板13,为了能将上述网板14的透过水引导至排出管15的开口位置,使之朝向该排出管15的连设部位倾斜。
如上所述,支承处理槽1的支承台3,是一个具有与该处理槽1大致相同外径的矮圆筒状的部件,由凸设在底部的多个脚3a,3a……支承,具备在内部中心垂直立设的支承轴30,该支承轴30中,嵌有通过球形轴承自由旋转的蜗轮31。
在支持台3的内部,沿蜗轮31外圆的适宜位置上固设有搅拌马达M,嵌在其输出端的蜗杆32与上述蜗轮啮合。该蜗轮31,借助于通过蜗杆32传导的搅拌马达M的驱动力,围绕着支承台3的轴心进行旋转。
此外,在支承台3的内部,在与上述搅拌马达M的对向侧固设有作为供气装置的气泵P。该气泵P由内藏的马达驱动,从在支承台3外侧开口的图中未示出的吸气口吸入外气,经过适宜升压后排出。气泵P的排出端,在支承台3的底板上形成,贯通上述支承轴30的中心部后与在上端开口的供气通路33相连,气泵的供气,通过供气通路33后,从支承轴30的前端向上吹出。
在上述供气通路33的中途部位外侧,卷绕着加热器H1,供气通路33中的通气,可借助于伴随上述加热器H1的通电产生的热量而升温。此外,在支持台3的上面敷设加热器H2,给该加热器H2通电时,支承在支承台3的处理槽1的内部,经过与支承台3的上面相对的底面13,从下侧进行加热。而且在支承台3上,在其上面的周边附近有开口,形成与设在外周面的接头部34相连通的排出通路35。
上述接头部34上,例如,如图中2点虚线所示接有排出管6,在处理槽1的内部后述的有机物处理过程中产生并导入排出通路35的水及气体,经过上述排出管6排到外部。
外理槽1在支承台3上的安装,是将在该处理槽1上以向外伸到底板13的下方状态周设的圆筒部嵌合在支承台3的上部外周,将并设在该支承台3的外侧的多个固定爪36,36与处理槽1外周的对应位置上形成的凹处相配合,处理槽1和支承台3,通过上述固定爪36,36的固紧操作而被一体化,同样,通过松弛操作则可以使其分离。
此时如图1所示,在处理槽1及支承台3的周缘部,在前者的下侧凸出的排出管15与后者的排出通路35嵌合,而且在轴心部位,立设在后者中的支承轴30的前端嵌合在前者下侧上凸出的搅拌轴50的贯通孔53中,并且凸设在上述蜗轮31的上面的一对连接凸起37、37,呈现与在处理1下侧的上述连接法兰53上形成的缺口部位相配合的状态。
通过气泵P的动作供入供气通路33中的外气,通过贯通孔53中后从搅拌轴50的上端吹出,借助于支承帽12朝下向改变流动方向后导入处理槽1内。而且搅拌轴50,借助于通过连接凸起37,37和连接法兰35的配合部,传导的上述搅拌马达M的旋转,围绕轴心旋转,从而使处理槽1内的搅拌叶片5旋转,以此搅拌载体2。
具有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装置利用上述固定爪10的挤压操作打开上盖4,从上部开口将有机物A投入处理槽1内后,通过上盖4的关闭使处理槽1气密地闭塞。如图2所示,在支承台3的外侧,设置用于运行操作的操作部7,结束有机物A的投入后,一旦操作起操作部7的运行开关,搅拌马达M按规定时间驱动后利用搅拌叶片5的旋转来搅拌载体2,投入到处理槽1中的有机物A进入载体2中,如图1所示均匀分散,并通过载体2中生息的微生物的活动而使之堆肥化。
支承台3上的气泵P,常时或按规定时间驱动,吸入外气,经过上述通路给处理槽1内部供气,该供气通过载体2,进一步通过网板14导入排出管15。由此,载体2中的有机物A,在与上述供气接触的条件下被堆肥化;因发酵而生成的水及气体,与上述供气一起集中在排气管15中,经过排出通路35和出管6排出。
在此期间,在供气通路33中途卷绕的加热器H1及支承台3上面的加热器H2,为了将处理槽1的内部温度保持在适于微生物生息的环境,根据投入处理槽1中的有机物A的量进行通电控制。给加热器H1,H2通电时,利用前者的发热来加热供气通路33内的通气,并利用后者的发热来加热处理槽1的底板13。其结果,处理槽1的内部温度,借助于搅拌轴50的上端导入的加热空气和来自底板13的传热从上、下两侧进行加热,并可以保持在所希望的温度上。
通过这种加热升温的处理槽1的内部温度,由在处理槽1的上部内面面临内侧安装的温度传感器20检测,该检测结果,如图中虚线所示,通过沿处理槽1的周壁而延伸的信号线,和设在与支承台3嵌合部位的连接器(コネクタ),提供搭载在支承台3的加热控制部8(参看图3)。
图3是本发明装置控制系统的方框图。使用微处理机的加热控制部8的动作是,通过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器H1,H2的通电控制,将由上述温度传感器20检测的处理槽1内部温度保持在规定目标温度。在该加热控制部8的输入侧,提供上述温度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并与上述操作部7相接续,提供配置在该操作部7上的各种操作手段的操作内容。
在加热控制部8的输出侧,上述加热器H1,H2分别地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路连接起来,在这些加热器H1,H2上,根据由加热控制部8提供的通电指令按规定电流通电。加热控制部8,其构成除了有加热器H1,H2的通电控制外,还可以有同时进行对搅拌马达M及气泵P的驱动控制的运行控制部,但用于上述驱动控制的动作,由于不是作为本发明特征的部分,因而省略说明。
图4是表示加热控制部8的动作内容的流程图。加热控制部8,例如,在有机物A投入后,相应于操作部7中进行的运行开关“开”的操作开始动作。操作部7中配置有每次投入有机物A时由使用者的操作设定投入量的设定器,加热控制部8,在动作开始的同时,首先取得作为表示有机物A投入量的上述设定器的设定值(步骤1)。
上述有机物A的投入量的设定,希望是由数值的设定,但也可以是,例如,选择[多]、[普通]、[少]等多个选择段内任何一种的构成。此外,还可以是不用这种由使用者的设定,而是利用适宜的重量传感器在每次投入时检测出有机物A的重量,将该检测结果用作为投入量。
取得投入量后,加热控制部8,根据该投入量来设定目标温度t0(步骤2)。该设定,例如是用相对于投入量的增减成比例地增减的直线上进行,获得相应于投入量的多少而升降的目标温度t0
其后,加热控制部8取得温度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作为处理槽1的内部温度t(步骤3),然后判定从动作开始的经过时间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例如1小时)(步骤4),在达到规定时间的期间,将上述内部温度t与预先设定的规定温度t1进行比较(步骤5)。该比较结果,当内部温度t比规定温度t1低的情况下,对加热器H1,H2发出通电指令使它处于“开”的状态(步骤6),通过它们的发热来加热处理槽1的内部,另一方面,当内部温度t在规定温度t1以上时,继续使加热器H1,H2处于“停止”的动作(步骤7)。
通过以上的动作将处理槽1的内部维持在有机物A投入后的规定时间,和上述的规定温度t1。该动作,在有机物A的投入初期将处理槽1内保持在高温,提高在载体2中生息的微生的活性,上述有机物A的处理速度开始加快的同时,应该消灭与该有机物A一起导入的有害菌类(中低温菌)。上述规定温度t1设定在既不影响在载体2中生息的微生物,又可消灭有害菌类的温度(50~60℃)。
按规定时间继续上述动作后,加热控制部8再次获取处理槽1的内部温度(步骤8),将它与预先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比较(步骤9)。该比较结果,当内部温度t比目标温度t0低时,给加热器H1,H2发出指令使之处于“开”的状态(步骤10),通过它们的发热来加热处理槽1的内部,另一方面,当内部温度t在目标温度t0以上的情况下,则使加热器H1,H2继续“停止”动作(步骤11)。
由于以上动作,处理槽1的内部,相应于有机物A投入量的多少起伏而维持在设定的目标温度t0上。该动作是根据由温度传感器20检测出的处理槽1的内部温度t进行;温度的检测。可以由结构简单的温度传感器20正确地进行,因而可以高精度控制。
图5示出的曲线图表示将气泵P的供气量保持一定(5.5升/分)的状态下,调查相对于处理槽1内部温度(槽内温度)变化的有机物处理量的变化情况的结果。在载体2中生息的微生物的活性,在补给适量水分、空气的状态下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处理槽1内部的有机物A的处理能力,如图所示,随着温度上升成比例地增大。图中的白圈表示经过排出管6排出的水分量(除水量),它示出与有机物处理量大致相同的变化状态。
因此,按照具备能做出上述动作的加热控制部8的本发明,投入到处理槽1内的有机物A,可以相应于其加入量的适宜条件下进行处理。而且,处理槽1的内部温度,在正常进行有机物A投入的一般使用状态下,由于载体2中的微生物活动产生的热量而引起升温,因此只需要很少的上述加热器H1,H2的通电加热,为实施上述控制动作所需的运行成本很低。而且,加热控制部8的控制动作,是加热器H1,H2的“开”和“停止”控制,能容易实现。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是以加热器H1,H2两者作为控制对象,也可以将其中之一作为控制对象。即使在这种下,有机物A的投入初期的动作(步骤3~步骤7)中,为了快速达到上述规定温度t,也希望将加热器H1,H2两者作为控制对象。
图6表示温度传感器20的一个实施例,该图的温度传感器20,备有与作为感温部的热敏电阻21串联的可变电阻22.和对两者之间的电位和规定电位进行比较的比较器23。例如,根据有机物A的投入量来操作配置在上述操作部7中的操作旋钮,就可以变更上述可变电阻22的电阻值,由于为加热控制部8提供了上述比较器23的输出的构成,温度传感器20起着相当于该电阻值的温度前后转换比较器23输出功率水平的温度开关的作用。
因此,使用具有如此构成的温度传感器20,由于为加热控制部8提供比较器23输出的构成,因此图4所示流程中的目标温度t0的设定步骤(步骤2),及内部温度t和目标温度t0的比较步骤(步骤9)则可省略,加热控制部8只要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20的输出功率水平的高低变化进行“开”或“停”加热器H1,H2的动作就行,可使其结构进一步简化。
然后,根据图7~34说明本发明第4~22项发明中涉及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101是上面开口的处理槽,其中容纳由锯末等木质细片及活性碳组成的载体182,将其底部作成沿着后述搅拌翼片138的旋转轨迹其截面大致呈半圆形状,在处理槽101底部内壁涂覆硅油等对微生物无害的低摩擦物质。处理槽101外面,如图19中所示,安装有第1面状加热器181。上述处理槽101内的载体182和后述的循环通路183之间的空气中,形成空气层184。
上述第1面状加热器181,安装在对应于上述处理槽101内有机物堆积位置的处理槽101外面,由面临后述的空气流路设置在处理槽101底部外面附近的第1热敏电阻185进行控制,以便使投入处理槽101内的有机物维持在30~40℃。
186是安装在相应于上述空气层184的处理槽101外面,面临空气流路的第2面状加热器,由设置在后述循环通路183上的第2热敏电阻187进行控制,以便使空气层维持在20~25℃。
102是在上述处理槽101底面最下部形成的开口,将开口缘向下方延伸。上述第1面状加热器181设在开口102的两侧位置,因此,处理槽101内的有机物可均匀地加热,均匀地被堆肥化。在上述处理槽101上面,在后述的排出筒113的前方部分近旁穿设有吸入口197。该吸入口197,通过在处理槽101外面和后述的本体外壳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路,与后述的吸气口106相连通。
103是合成树脂制的下外壳,用于载置上述处理槽101,与后述的上外壳161构成本体外壳。104是在上述下外壳103两侧形成的脚部,通过脚部104在下外壳103底面和设置面之间形成间隔,并且在脚部104间,在对应于处理槽101底面的开口102的位置上开口。
而且,在下外壳103上形成为加强外壳103的加强用筋188;该加强用筋188,从下外壳103的下方向上方凸出设置数根;其高为当处理槽101载置在其上时能与处理槽101的底面正好搭接。
105是从上述下外壳103底面垂下形成的垂下壁,位置在后述容器158的背面侧,使其与容器158的凸缘部159搭接从而决定容器158的位置。上述垂下壁105,遍及脚部104间以比容器158宽度更宽地形成,而且由容器158的凸缘部159上面延伸至下方,可防止沿着后述的上外壳161的背面侧落下的雨水等进入容器158内。上述下外壳103向垂下壁105向下方倾斜,将后述的上外壳161上结露的水滴等收集在垂下壁105上,由在垂下壁105底面上穿设的图中未示出的小孔排水,106是在上述下外壳103背面侧上形成的吸气口。
107是安装在上述处理槽101的一侧面上的金属制第1加强板,在处理槽101侧将折弯的上端用螺钉固定在处理槽101上面的同时,在相对于处理槽101的反对侧将折弯的下端用螺钉固定在下外壳103上。108是金属制的第2加强板,被固定在与上述处理槽101的上述一侧面的相对向的另一侧面上,将下端用螺钉固定在下外壳103上,将上述第1加强板107和第2加强板108用螺钉固定在下外壳103上,从而将处理槽101和下外壳103固定。
109是第1加强框,它固定在与安装有上述处理槽1的第1加强板107及第2加强板108的两侧面紧邻的两侧面大致中央部位,用螺钉固定在第1加强板107及第2加强板108上以加强处理槽101,防止由于后述搅拌体135的搅拌而引起处理槽101侧壁向外方向扩张。而第1面状加热器181设在上述处理槽101的开口102两侧位置,其一端被挟持在上述第1加强框109上,将另一端挟持在与下外壳103的加强用筋188之间使其沿处理槽101底面外侧而设置。于是,除了用粘结剂将第1面状加热器181安装在处理槽101上之外,由于将其一端挟持在第1加强框109上,而另一端通过下外壳103的加强用筋188挟持,因此即使粘结剂的粘结力减弱,第1面状加热器181从端头剥落下来,但由于有第1加强框109和加强用筋188的挤压作用而能确实地固定,因此不会剥落。110是配置在上述处理槽101前面侧下部的第二加强框,被固定在第1加强板107、第2加强板108及下外壳103上,进行处理槽101在下外壳103上的固定。
111是在上述处理槽101的后壁上部,贯通处理槽101的左右方向而形成的凹处,在该凹处111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着连通处理槽101的吸入筒112及排出筒113。上述排出筒113由处理槽101后壁划分为前后两部分,被后壁划出的前方部分与处理槽101内连通,构成后述循环通路的一部分;被后壁划出的后方部分,通过在处理槽101背面上形成的排气路114,与下外壳103上形成的排气口115连通。
116是用螺钉固定在凹处111上的基板容纳外壳,以在与上述凹处111底面之间形成空间的状态盖在凹处111上方,容纳面状加热器、后述的风机118,加热器119及载置控制电动机122通电的控制部件等的控制基板117,由上述凹处111和基板容纳外壳116之间的空间、吸气筒112及排出筒113的前方部分构成使处理槽101内空气循环的循环通路183。
118是安装在上述排出筒113上的风扇,通过驱动该风扇118,处理槽101内的空气从吸气筒112吸入,通过凹处111和基板容纳外壳116之间的空间从排出筒113排出,但上述排出筒113由处理槽101后壁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因此由吸气筒112吸引的空气通过循环通路183在处理槽101中循环的同时,该空气的一部分从排出筒113的后方部分通过排气管路114由排气口115排到外部。
119是配置在上述排气筒113的循环路上的加热器,加热风机118的送风,将热风供入处理槽101内。上述加热器119及第2面状加热器186,根据配置在循环通路183上的第2热敏电阻187的温度检测装置得出的信号,将处理槽101内维持在50~60℃。
120是安装在上述吸入口112上的过滤器,由于后述的搅拌体135的搅拌产生的灰尘附着在风扇118、加热器119或第2热敏电阻187上。
121是与吸入筒112相邻接并凹设在上述处理槽101上部的凹部,配置着电动机122。上述电动机122固定在第1加强板107上,从第1加强板107向外方凸出旋转轴,在旋转轴上固定皮带轮123。
124是安装在与上述第1加强板107的处理槽101相对的侧面上的皮带轮。在上述电动机122的皮带轮123之间架设传送带(バルト)125的同时,设在该皮带轮124上的齿轮部126上啮合齿轮127,128、129由皮带轮123、124及齿轮126、127、128组成的减速机构使电动机122的旋转减速后将后述的搅拌体135旋转驱动。上述皮带轮124及齿轮126、127、128使用具有耐磨损性及高耐久性的材料,本实施例中使用ジュラコン树脂。上述皮带轮124及齿轮127、128、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将其一端铆接固定在第1加强板107上的轴130、131、132上。上述减速机构是将呈最高速的减速机构部分,通过设在电动机122的旋转轴上的皮带轮123和皮带轮124之间架设传动带125进行减速的机构,因而可抑制噪音发生。
133是将上述皮带轮123、124及齿轮127、128、129盖上的合成树脂制的罩,在外面固定金属制加强板134,由该加强板134轴支承皮带轮124及齿轮127、128的轴130、131,、32的另一端。由于用上述罩133盖住皮带轮123、124及齿轮127、128、129,因而可抑制齿轮啮合的噪音外漏。
135是设在上述处理槽101内自由旋转的搅拌体,贯通处理槽101两侧面,由固定在第1加强板107及第2加强板108上的轴承136上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着的搅拌轴137、和固定在搅拌轴137上的许多搅拌翼片138构成。如图31~32所示,189是在上述处理槽101外壁上,与贯通穴190呈同心状形成的筒部,在前端部以与处理槽101外壁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保持上述轴承136的段部,同时在下方侧形成开口部191。上述搅拌翼片138,呈小直径地形成一端侧,从而形成小径部139,并在该小径部139和另一端侧之间形成段部,将小径部139插入搅拌轴137上形成的图中未示出的贯通孔。通过段部确定在搅拌轴137上的位置。在上述搅拌翼138的小径部139上形成固定槽140的同时,从固定槽140向前端形成直径逐渐减少的锥形部141,以比后述定位环171内径更小的直径形成锥形部141前端。上述搅拌翼片138,插入在搅拌轴137上形成其小经部139侧的图中未示出的贯通孔中,以此状态在固定槽140上安装O形环等定位环171,从而被固定。
上述搅拌翼片138的小径部139的长度A,如图22所示,以比间隔B更长的长度形成,B表示上述搅拌翼片138的另一端侧前端和处理槽101底面之间的间隔,由于任何原因使定位环171脱落时,可防止搅拌翼片在138从搅拌轴137上掉下来。也就是,当定位环171脱落时,搅拌翼片138,在旋转轨迹的上半部分由于自重作用可防止小径部139插入搅拌轴137的贯通孔后脱落,虽然在其旋转轨迹的下半部分有可能从搅拌轴137上脱落下来,但由于搅拌翼片138的小径部139形成的长度A比另一端侧前端和处理槽101底面之间的间隔B长,因此即使搅拌翼片138的另一端侧前端与处理槽101底面是搭接状态,小径部139仍然保持在贯通孔中插入的状态,使得搅拌翼片138不会从搅拌轴137上脱落下来。而且,由于从搅拌翼片138的小径部139的搅拌轴1337凸出的部分的长度C,比搅拌翼片138另一端侧前端和处理槽101底面之间的间隔B要长,因此在定位环171脱落时可更确实地抑制搅拌翼片138摇晃和脱落。
142是固定在上述下外壳103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导向部件,大致呈L状形成。143是在上述导向构件142和处理槽101的开口102边缘之间形成的第1导轨,挟持后述的闸门149。144是在上述导向部件142上形成的第2导轨部,支持后述的容器158的凸缘部159,上述第2导轨部144使其前方例端部位置在脚部104前面侧端部的后方。上述第2导轨部144朝前方向下倾斜的同时,在一部分上形成决定后述容器158位置的凹部145。
在图9中,146是在前述处理槽101底面开口102近旁多处形成的凹部,容纳由弹簧147及弹簧147向外方靠上的配合体148。由上述弹簧147和配合体148构成配合机构,在开关自如地将上述开口102关闭的后述闸门149的配合孔152上的配合体148固定,确定闸门149的位置。由上述弹簧147及配合体148构成的配合装置,按闸门149完全闭塞开口102的位置及闸门149略开放开口102的位置,在各自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使配合体148能与闸门149的配合孔152配合。
149以能自由滑动状安装在上述第1导轨部143上,是能自由开关地闭塞上述处理槽101底部的闸门,是由高耐腐蚀性金属材料构成,本实施例中是由不锈钢制成的平板状闭塞体150,和用螺钉固定在该闭塞体150上的合成树脂制把手151构成。152是在上述闸门149的闭塞体150上形成的配合孔,上述配合体148能装卸自如地配合,决定闸门149的位置。153是在上述把手151上形成的容纳部,容纳磁铁154,用罩155盖住该磁铁154,使该罩155从闭塞体150上形成的透孔156露出。
图10中,157是设在上述外壳103上的舌簧接点开关,利用上述磁铁154的磁力进行“开”“关”操作,检测闸门149开放开口102,并停止电动机122。
158是透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由上述第2导轨部144支承在处理槽101开口102的下方位置,在周边上具有凸缘部159,该凸缘部159是从前方到后方使其高度逐渐降低那样形成。上述容器158的宽度比下外壳103的脚部1004间的尺寸稍狭窄,容器158安装到第2导轨部144上时,确定了脚部104的位置。而且,上述容器158的凸缘部159,以比第2导轨部144高度更高的尺寸形成前方侧,安装到第2导轨部144上时不会搞错容器158的安装方向。160是在上述凸缘部159下面形成的凸起部,与第2导轨部144的凹部145配合后,确定容器158的位置。上述容器158将前方侧的凸缘159的中央部分向下降落,抽出容器158时,不会搭接闸门149的把手151。
161是覆盖在上述处理槽101上的合成树脂的上外壳,将两侧面下部及后面下部用螺钉固定在下外壳103上,由下外壳103和上外壳161构成本体外壳。162是在上述上外壳161前面下部上形成的狭缝,插入固定在下外壳103下面的L字形金属薄板163,将上外壳161前面侧固定在下外壳103上。
上述下外壳103和上外壳161,在处理槽101侧面的驱动机构的下侧处焊接起来,通过取出上述上外壳161使驱动机构和加热器露出,可以很容易地进行驱动机构的维修等。
164是安装在上述上外壳161上的把手部,用螺钉固定在处理槽101及罩子133上。165是在上述上外壳161上面形成的投入开口,将开口缘延伸到处理槽101内。166是安装在上述处理槽101的上面开口缘上的密封体,由发泡树脂形成,与投入开口165缘接合,防止臭气外漏和昆虫等侵入。
167是自由摇动地被支承在上述上外壳161上面的盖体,开闭自如地闭塞投入开口165。168是安装在上述盖体167里面的发泡树脂制的密封体,与上外壳161上面的投入开口165周缘相搭接,防止处理槽101内的臭气通过投入开口165泄漏到外部,并防止昆虫通过投入开口165侵入处理槽101内。
169是在上述上外壳161上面形成的操作部,控制电动机122、面状加热器、加热器119及风扇118的同时,还表示电动机122及风扇118等的动作装态,通过盖体167上形成的透视窗170,可确认盖体167在闭塞状态下的动作状况。
以下根据图30对电路图进行评述
192是将来自第1热敏电阻185、第2热敏电阻187、舌簧接点开关157及后述的盖体检测装置193的输出进行输入的控制电路,通过第1控制部194对第1面状加热器181,通过第2控制部196对第2面状加热器186、风扇118及电机122进行控制。
盖体检测装置193,在上外壳161上安装有图中未示出的舌簧接点开关,通过安装在盖体167上的图中未示出的磁铁进行开停操作,打开盖体167时停止电源,关闭时接通电源。
开放盖体167,从投入开口165将有机物投入处理槽101内,并关闭盖体167。盖体检测装置193检测盖体167的关闭状态,根据其输出,控制回路192对电动机122,第1面状加热器181、风扇118及第2面状加热器186通电。然后,搅拌体135旋转,使载体和有机物混合。有机物通过载体中培养的微生物等的作用在二氧化碳和水中发酵,使之堆肥化。
由于对电动机122及第1面状加热器181通电,搅拌体135旋转使载体182和有机物混合的同时,将处理槽101内的温度维持在对微生物等活性化最适宜的范围内,从而利用载体182中培养的微生物在二氧化碳和水中发酵使之堆肥化。
由于对风扇118及第2面状加热器186通电,通过循环回路一边加热空气层184的空气,一边使之循环,将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水分汽化,将载体182的温度及含水量维持在对微生物等活性化最适宜的范围内,同时供给微生物活性化所必需的氧气。在处理槽101内循环的空气的一部分,从排出筒113的后方部分通过排气管路114及排气口115排到本体外壳外,从而防止处理槽101内的空气呈过湿状态,提高处理槽101内的除水效率的同时,谋求微生物活性化,提高有机物处理效率。
随着处理槽101内的空气排至外部,由下外壳103上形成的吸气口106将外气吸入本体外壳内,从处理槽101上面形成的吸入口将外气吸入处理槽101内。吸到本体外壳内的空气,通过安装在处理槽101外面的面状加热器加热,而且与在处理槽101内循环的空气混合,因此即使在冬季,也不会使处理槽101内的温度大幅度降低,不会对有机物处理效率带来坏影响。
其次,说明载体182或堆肥化的有机物的排出作业。一旦将闸门149拉出至前方,使处理槽101底部的开口102开放,载体则由开口102落入容器158中,并贮存起来。在这种状态下,设在闸门149上的磁铁154离开舌簧接点开关157,舌簧接点开关157呈断开状,电动机122停止。
容器158一旦装满,装上闸门149,闭塞开口102。此时往往在开口102边缘附着有载体182或已堆肥化的有机物,但由于闸门149在横方向滑动,使得附在开口102边缘上的载体等依靠闸门149边缘而被移动,这样就可以防止开口102边缘和闸门149之间的咬入。而且,闸门149是由金属制的闭塞体150形成,因此附着在开口102边缘载体等在闭塞体150和开口102边缘之间被切断,不会出现在开口102边缘和闸门之间咬入有机物等的不完全闭塞状况。
然后,在闭塞闸门149的状态下,将容器158向前方拉出。容器158的凸缘部159按照从前方向后方逐渐增加高度那样形成,第2导轨部144按照前方变低那样倾斜,因此容器158随着将其拉至前方而降至下方,与闸门149里面的间隔增大,因此,不会出现呈山堆状的载体等与闸门149的里面擦而崩裂,洒落到容器158外面的不利情况。
处理槽101底部,为了提高有机物的搅拌效率及加热器的加热效率,而规定为沿搅拌翼片138的旋转轨迹的截面大致为半圆形状,而在处理槽101底部内壁上涂覆硅油等低摩擦物质,因而即使由搅拌翼片138将载体182推挤到处理槽101底部,也会由于低摩擦物质使得载体182顺利地在处理槽101底部内壁滑动,因而可防止在载体182和处理槽101底部内壁之间产生噪音。
而且,涂覆在处理槽101底部的内壁上的硅油对微生物无害,因此在载体182搅拌中即使微生物与处理槽101底部内壁相接触,也不会导致微生物死亡。
上述实施例是在处理槽101底部内壁上涂覆低摩擦物质,以防止噪音的产生,但如图33及图34所示,也可在处理槽底部内壁上设置与搅拌翼片138的旋转轨迹相垂直的凸条195。这种构成中,由于搅拌翼片138而使载体182被挤压到处理槽101底部内壁时,突条195成为阻力来防止载体182摩擦处理槽101底部内壁,与涂覆低摩擦物质的作用相同,可防止在载体182和处理槽101底部内壁之间产生噪音。
换成上述实施例后,也可以是在处理槽101底部内壁上设置与搅拌轴138的旋转轨迹相斜交的凸条。而且替换成凸条195后将处理槽101底部内壁做成粗糙面的构成或,在处理槽101底部内壁设置与搅拌翼片138的旋转轨迹垂直或斜交的沟槽的构成,同样能防止产生噪音。
将容器158内的载体等废弃后,再次装在第2导轨部144上,但由于容器158形成的宽度比脚部104间的宽度更狭窄,使第2导轨部144前端位置处于脚部104前面端侧面的后方,因此在容器159进行安装操作时,脚部104确定了容器158的位置,就能很容易地将容器158的凸缘部159装在第2导轨部144上。
将容器158装在第2导轨部144上时,如图14所示,如果安装容器158时前后有误的情况下,容器158的凸缘部159的前面侧端部的高度,比第2导轨部144的前面侧端部的高度更高,因此凸缘159不能插入第2导轨部144中,从而不会使容器158的安装有前后的错误。
以下说明将搅拌体135装入处理槽101中的方法。在处理槽101侧面装有第1加强板107及第2加强板108的状态下,从处理槽101侧方将搅拌轴137插入处理槽101内,将搅拌轴137两端支承在轴承136上。而且将搅拌翼片138的小径部139插入搅拌轴137的贯通孔中,在搅拌翼片138的小径部139前端侧上形成的圆锥部141前端上插入定位环171,由图中未示出的夹具挤该定位环171,从而与搅拌翼138的配合沟140相配合。
定位环171通过锥形部141呈扩开状安装在配合沟140上,使定位环171的扩开状态均匀,因此使得利用夹具扩开的状态安装在配合沟的情况下,出现的由夹具导致定位环171的扩开状态不均匀而使搅拌翼片138保持力不均匀的不利情况,可得到克服。
而且,错误投入的坚硬异物被咬入搅拌翼片138和处理槽101之间时,搅拌翼片138上承受过大的负荷而导致搅拌翼片138变形的情况下,由夹具扩开定位环171后将定位环171从搅拌翼片138中取出,可以很容易地更换搅拌翼片138。
搅拌翼片138是在搅拌轴137上穿设的贯通孔中插入小径部139,因此搅拌翼片138相对于搅拌轴137不会倾斜,搅拌翼片138前端和处理槽101底面之间的间隔不会出现不均匀,处理槽101底面附近位置的载体也确定能得到搅拌。
将处理装置设置在使用场所时,在上外壳161侧面的把手部164上装有把手,以用于搬运处理装置,而装有把手部164的上外壳161只是用螺钉将背面及两侧面固定在下外壳103上。机械强度不足,上外壳161变形,难以支撑,而由于将把手部164螺钉固定在第2加强板108及罩133上,所以把手部164不会移动,在搬运处理装置时也不会出现故障。
而且,上外壳161前面下部,是将固定在下外壳103上的金属薄板163,插入到上外壳161前面下端的缝隙162中来进行固定的,因此上外壳161前面不会变形,因而与下外壳103之间不会产生间隙。
投入有机物时,由于失误而可能投入啤酒瓶盖之类不能处理的物品,以及牛和猪的骨头等需要处理时间长的物品,而这些难处理的异物通过搅拌体135的旋转而顺次移至处101底部。由于将处理槽101底部的开口102边缘延伸至下方,因此在搅拌翼片138的旋转轨迹和开口102周围之间形成空间,使得难发酵的异物贮存在该空间中。
难发酵的异物在闸门149开放时,最初从开口102排出,因此其后在排出的载体182中几乎没有异物混入,可直接作为堆肥使用。
图29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闸门172,该闸门172由高耐蚀性金属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为不锈钢制的闭塞体173,和与该闭塞体173的处理槽101相对的面上安装的热传导性低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为ABS等合成树脂制的把手174构成;把手174是由闸门172开关操作时成为放手部位的把持部175,和把与闭塞体173的处理槽101相对的面大致完全包覆的包覆部176构成。177是在上述闭塞体173上形成的配合孔,配合体148可装卸自如地配合,并进行闸门172的位置确定。
该另一实施例的闸门172,由于用传热性低的材料构成的把手174覆盖与不锈钢制闭塞体173的处理槽101相对的大致整个面,因此处理槽101内部的温度通过闭塞体173而能抑制其放热,抑制冬季时处理槽101内温度降低,从而可防止处理效率降低。

Claims (2)

1.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并具有大致呈圆弧状底面的处理槽,搅拌该处理槽有机物的搅拌体,驱动该搅拌体的驱动机构,载置上述处理槽的下外壳,和包覆上述处理槽侧面的上外壳;在上述处理槽外侧配置面状加热器的同时,将上述面状加热器挟持在下外壳和处理槽之间。
2.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容纳有机物并具有大致呈圆弧状底面的处理槽,安装在处理槽外侧面上的加强框,搅拌上述处理槽内有机物的搅拌体,和驱动该搅拌体的驱动机构;在上述处理槽外侧安装面状加热器的同时,将上述面状加热器的一端挟持在加强框上,另一端通过下外壳的加强用筋挟持。
CNB031037658A 1994-11-08 2003-02-18 有机物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70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404094A JP3505242B2 (ja) 1994-11-08 1994-11-08 厨芥処理装置
JP274040/1994 1994-11-10
JP69740/1995 1995-03-28
JP7069740A JPH08257538A (ja) 1995-03-28 1995-03-28 有機物処理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8760A Division CN1116249C (zh) 1994-11-08 1995-11-07 有机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2243A CN1442243A (zh) 2003-09-17
CN1257024C true CN1257024C (zh) 2006-05-24

Family

ID=26410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376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7024C (zh) 1994-11-08 2003-02-18 有机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0148316B1 (zh)
CN (1) CN125702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83083B1 (ko) * 2006-09-11 2007-12-07 권상동 유기 폐기물 처리용 교반 장치
CN111922047B (zh) * 2020-08-10 2021-09-21 郭卫 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2243A (zh) 2003-09-17
KR0148316B1 (ko) 199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9081C (zh) 滚筒式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JP6512859B2 (ja) 廃棄物処理装置および廃棄物処理方法
CN1263546C (zh) 免淘米制造装置
CN1387581A (zh) 硫化物矿物的生物沥滤
CN107494807A (zh) 一种滚筒式发酵装置
CN1116249C (zh) 有机物处理装置
CN103920692A (zh) 一种智能餐厨有机废弃物处理机
CN1257024C (zh) 有机物处理装置
CN1121897C (zh) 混合气体和液体的装置和方法
CN104829278B (zh) 一种有机垃圾堆肥处理方法
AU2010359024A1 (en) Aerobic and anaerobic system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JP2006335630A (ja) 堆肥化装置および堆肥化方法
CN1275707C (zh) 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
KR101309637B1 (ko) 유용미생물 연속발효장치
CN1229283C (zh) 水处理装置
CN213232294U (zh) 一种具有搅拌结构的餐厨垃圾生物发酵装置
KR20100055169A (ko) 가축사료용 발효장치
CN1694950A (zh) 连续和分批组合性发酵工艺
CN215050092U (zh) 一种食用醋酸发酵设备
CN207330958U (zh) 一种三合一生物反应器
CN1943857A (zh) 免淘米制造装置
CN207040502U (zh) 一种杀菌式畜牧业喂食设备
CN220393589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发酵装置
CN219586016U (zh) 一种农业有机肥料发酵装置
CN218642650U (zh) 一种用于控制堆肥反应器搅拌通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24

Termination date: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