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5707C - 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75707C CN1275707C CNB2004100685537A CN200410068553A CN1275707C CN 1275707 C CN1275707 C CN 1275707C CN B2004100685537 A CNB2004100685537 A CN B2004100685537A CN 200410068553 A CN200410068553 A CN 200410068553A CN 1275707 C CN1275707 C CN 127570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gradable
- rubbish
- handling part
- aforementioned
- degradable rubbi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将所产生的可降解垃圾按照其产生顺序分配到用于处理可降解垃圾的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然后投入到前述分配好的处理部中,在各个处理部分解处理可降解垃圾的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利用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即使在半分批操作中也能够高效稳定地处理可降解垃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微生物分解由家庭、饮食店、医院、学校、食品厂等所废弃的可降解垃圾,使其减量,或将可降解垃圾制作成堆肥的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及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来自家庭及饮食店的所谓的可降解垃圾中含有来源于各种食物原材料的下料及剩食的淀粉、蛋白质、油脂、纤维类(纤维素)等有机物。被分类为可燃垃圾的废弃物中,可降解垃圾所含的水分特别多,由此使焚烧所要消耗的能量增多。而且可降解垃圾中的水分会使燃烧温度降低。燃烧温度的降低有时会导致二肟的产生。近年来,由垃圾焚烧设备所产生的二肟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焚烧灰渣的最终掩埋处理场的不足,以及二肟从掩埋场流出等问题日益显著。因此,人们对于不将可降解垃圾作焚烧处理而将其干燥减量的技术,以及利用微生物使其分解的技术寄予了极大的关注。(参考日本专利特开平5-185060号公报,[生物类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再利用技术],エヌ·テイ-·エス公司,2000年2月,p.158~159,p.163)。
在以往的微生物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的投入可降解垃圾的处理槽中具备用于导入空气的风扇、搅拌叶片、用于加热的加温装置。在处理槽中加入微生物和作为微生物的巢穴、且同时也是作为水分调节剂的木片(chip)等。将可降解垃圾投入该处理槽中,和微生物、木片等一起边搅拌边加热。这时,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及代谢,可以使可降解垃圾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参考日本专利特开平7-24436号公报及特开平10-323650号公报)。
但是,以往的微生物可降解垃圾处理中,在一产生垃圾就投入的半分批操作(semibatch processs)这一点上存在问题。
用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投入的可降解垃圾中的有机成分,一般需要4天~2周,这要依据所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的量。此外,随着可降解垃圾的分解的进行,槽内的微生物相也相应地进行迁移。
以往的微生物可降解垃圾处理中,以1天1次至多3次的频率每天投入新的可降解垃圾。这种情况下,只能分解构成可降解垃圾的成分中比较容易分解的成分。而较难分解的成分没有被分解,它们蓄积在处理槽内。因此,如上所述的半分批操作中存在菌类无效迁移,残渣量增多的倾向。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半分批操作中也能够稳定地处理可降解垃圾,可靠性高的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及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可降解垃圾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3个工序:(1)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按照其产生顺序分配到用于处理可降解垃圾的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然后投入前述分配好的处理部中的工序;(2)边搅拌投入的可降解垃圾,边由微生物进行分解处理的工序;(3)从前述处理部排出经分解处理过的可降解垃圾的至少一部分的工序。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的工序(1)中,较好的是将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距上次投入可降解垃圾的时间最长的处理部。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的工序(1)中,较好的是按照给予前述各处理部的规定的顺序,将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中,较好的是工序(1)还包含在将可降解垃圾投入前述分配好的处理部之前,对其内部进行灭菌的工序。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中,较好的是工序(1)还包含对已投入到前述分配好的处理部中的可降解垃圾进行灭菌的工序。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中,较好的是工序(1)还包含干燥已投入到前述分配好的处理部中的可降解垃圾,使其减量的工序。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处理可降解垃圾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该装置具备(a)用于分解处理可降解垃圾的多个处理部;以及(b)用于搅拌可降解垃圾的搅拌装置。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较好的是具备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按照产生顺序分配到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的控制部。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较好的是在用来投入可降解垃圾的前述分配好的处理部以外设置阻止可降解垃圾投入的阻止投入装置。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较好的是前述多个处理部分别具备可降解垃圾投入口。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较好的是还具备接收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的前处理部,以及按照分配好的顺序将可降解垃圾从上述前处理部分配到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的移送装置。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较好的是还具备测定收容于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重量的重量测定装置。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较好的是还具备按照收容于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重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的控制部。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较好的是还具备测定收容于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容积的容积测定装置。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较好的是还具备按照收容于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容积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的控制部。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较好的是还具备用于测定收容于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含水率的含水率测定装置。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较好的是还具备按照收容于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含水率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的控制部。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较好的是能够改变前述多个处理部的容积。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更好的是能够改变前述多个处理部的数量。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更好的是还具备根据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容积,改变前述多个处理部各自的容积的控制部。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更好的是具备根据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容积,改变前述多个处理部各自的容积及/或前述多个处理部的数量的控制部。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较好的是在前述多个处理部的内部分别配置搅拌装置。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更好的是前述搅拌装置具备叶片(blade)或辊(roller)。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较好的是在前述搅拌装置的内部配置前述多个处理部。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较好的是前述搅拌装置为转筒(drum)。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较好的是还具备用于对前述处理部或已投入前述处理部中的可降解垃圾进行灭菌的灭菌装置。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前述灭菌装置,较好的是选自加热干燥前述处理部或已投入前述处理部中的可降解垃圾的加热装置、高压灭菌器、照射2,000~3,000波长的紫外线的装置、高频照射装置、微波照射装置、超声波照射装置、高电压放电的臭氧产生装置以及将前述处理部或已投入前述分配好的处理部中的可降解垃圾的pH控制在6以下的装置。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在前述灭菌装置为加热干燥前述处理部或已投入前述处理部中的可降解垃圾的加热装置的情况下,较好的是还具备切割可降解垃圾的装置。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在前述灭菌装置为照射2,000~3,000波长的紫外线的装置的情况下,较好的是还具备将前述处理部的湿度控制在60%以下的干燥装置。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前述多个处理部较好的是由3~6个处理部组成。
本发明还涉及具备(a)具有筒形空间的容器、(b)可在前述空间内旋转的搅拌子、(c)驱动前述搅拌子的旋转机、(d)使前述空间内通气的通风机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这里,前述搅拌子由旋转轴及多个板状搅拌叶片组成,该搅拌叶片由前述旋转轴呈放射状支承。前述多个板状搅拌叶片将前述筒形空间分隔成呈柱状空间的多个处理部。此外,各搅拌叶片的离心方向的外周侧朝旋转方向弯曲,在各搅拌叶片的前部从前述外周侧向内周侧具有从下方向上方延伸的条纹状凸部。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前述搅拌叶片的数目较好为3以上6以下。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前述凸部的高度较好为10mm以上50mm以下。
在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较好的是前述搅拌叶片的下端部和前述容器底面之间具有高度为10mm以上的间隙部。
上述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前述搅拌叶片的旋转数较好为0.5rpm以上2rpm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在内部具有多个处理部的转筒的俯视图。
图2为具有图1的转筒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X)的简单剖面图。
图3为阻止投入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简单俯视图。
图4为表示处理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Y1)的简单立体图。
图6为图5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搅拌叶片的一个示例的部分剖面图。
图8为设置在搅拌叶片的下端部和容器底面之间的间隙部的模拟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Y2)的简单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1)的简单剖面图。
图11为图10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的处理部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2)的简单剖面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3)的简单剖面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4)的简单剖面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5)的简单剖面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6)的简单剖面图。
图17为切去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7)的一部分后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
图1为在内部具有多个处理部的转筒10的俯视图。本发明的方法通过采用这种多个处理部进行实施。
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包括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按照其产生顺序分配到用于处理可降解垃圾的多个处理部11中的1个,然后投入该处理部中的工序(工序(1));边搅拌投入的可降解垃圾,边由微生物进行分解处理的工序(工序(2));以及从前述处理部排出经分解处理过的可降解垃圾的至少一部分的工序(工序(3))。
在本发明的处理方法中,首先并不是将所产生的可降解垃圾每次都投入到同一个处理部,而是每次产生可降解垃圾都分配处理部,将可降解垃圾每次投入到不同的处理部中(工序(1))。
这里,可降解垃圾是指以有机物和水为主成分的废弃物。可降解垃圾中含有约2~3重量%的盐等无机物,这些不分解,作为灰渣残留下来。
在工序(1)中,较好的是将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前述多个处理部中的距上次投入可降解垃圾的时间最长的处理部进行投入。
给予各处理部规定的位次,可以按照该位次,将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进行投入。
上述可降解垃圾的处理部的分配既可以由使用者控制,也可以自动进行。
在转动的转筒中设置多个处理部的情况下,例如也能够沿转筒的旋转方向,对各处理部编号,按照该号码顺序投入可降解垃圾。
然后,在分配好的处理部11内,已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由微生物材料进行分解处理(即,发酵分解)(工序(2))。在该分解处理进行的同时搅拌微生物材料和可降解垃圾。此外,这时在促进微生物材料分解可降解垃圾的同时,为了不因可降解垃圾的投入而使处理部内水分过多,较好的是将处理部加热到例如60℃使水分蒸发。
可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分解是构成可降解垃圾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该氧化分解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承担该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基本上是需氧的微生物,是存在于土壤等的无害的微生物。
作为在各处理部分解可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包括分解营养物中较易分解的糖及糖类的微生物,以可降解垃圾分解所产生的生成物作为营养成分的微生物,或者分解易分解性成分分解后残存的难分解性成分的微生物等。它们在处理部形成群(菌群(flora)),根据营养物随时间的变化,该菌群的分布(微生物相)发生变化。
如果象以往一样,可降解垃圾的投入间隔短,则会扰乱该菌群的变化,仅分解较易分解的营养物,分解难分解物的微生物不能成为优先种群。因此难分解性成分累积,分解率不高。
但在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中,可降解垃圾被分配到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在该处理部单独进行分解处理。此外,由于处理部有多个,因此能够使投入可降解垃圾后到下一次投入的时间较长。这样,将可降解垃圾中所含的营养物分解或代谢的微生物的相可按照可降解垃圾中所含成分的分解的难易程度依次形成,并且不会扰乱该微生物相的变化。因此,不会象以往那样较难分解的成分没有被分解而累积起来,从而能够稳定、高效地分解可降解垃圾。
微生物材料较好的是含有例如在20~40℃、40~60℃或60℃以上的各温度下吸收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质及纤维质这四种营养物的微生物。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可降解垃圾及污泥等有机性废弃物由上述营养物构成,如果它们发酵,则处理部内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使用上述微生物材料,即使在有机性废弃物发酵,处理部内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较高的有机性废弃物的分解率。
本发明所用的微生物材料最好含有即使在60℃也不会死亡还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群。这是因为处理部的温度有时会因发酵热及外部加热上升至60℃以上。另一方面,如果将处理部中的温度保持在60℃,则能够消灭有可能混入的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等有害的杂菌。因此,如果采用在60℃以上不会死亡的微生物,不仅能够提高有机性废弃物的分解性,还能够提高处理部内的安全性。
上述微生物材料中所含的微生物可以使用存在于土壤及环境中的一般的常见菌。这种常见菌例如有叶状纤维单胞菌、微小粒球粘细菌、变绿粘球菌、橙色粘球菌、胶质芽胞杆菌、脱氮硫杆菌、肠杆菌、日本金龟子杆菌、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等细菌类;普通高温放线菌、巴西奴卡菌、嗜热假诺卡氏菌、Steptomyces rectus、S.thermofuscus、嗜热链球菌、热紫链霉菌、热普通链霉菌、S.violaceoruber、普通高温放线菌、嗜热性放线菌、嗜温高温放线菌、青色高温放线菌、Thermopolyspora polyspora等放线菌;黄色镰孢菌、粉红镰孢霉、Stysanus stemonitis、灰盖鬼伞、C.megacephalus、白绒鬼伞、担子菌、黑曲菌、土曲菌等丝状菌等。
上述4种营养物的吸收消化性,可以通过在含有淀粉、酪蛋白、三丁精(tributylin)或羧甲基纤维素的标准琼脂培养基或普通琼脂培养基中,培养微生物材料所含的各种微生物,调查其增殖能力来进行确认。
在本发明中,微生物材料最好形成孢子。通过形成孢子,易于微生物材料的调制、运输、保管及在可降解垃圾处理中的使用,在不同温度、湿度等状态下的保存稳定性高。因此,通过使用这种微生物材料,可以稳定地分解可降解垃圾。
供给处理部内的微生物材料的量较好为所要处理的可降解垃圾的1~30重量%。
此外,可以在处理部内培养生长附着于可降解垃圾的自然菌,用于可降解垃圾的分解处理。
而且,除了可降解垃圾及微生物材料之外,最好在处理部内投入具有吸水作用、作为微生物的巢穴的缓冲材料。该缓冲材料可例举木片、粉碎的断树枝·草料、锯屑、红粘土等。该缓冲材料的投入量按容积比计较好为可降解垃圾的相同量至20倍量,更好的是投入4倍量至10倍量。
此外,为使较难被分解的废弃物成分不残留在各处理部,可分配可降解垃圾,重复进行工序(1)和工序(2),由此能够高效地分解处理可降解垃圾。从而能够避免在正在分解的可降解垃圾中再加入下一批可降解垃圾进行分解处理的半分批操作的缺点。
然后,将已分解处理好的可降解垃圾的至少一部分从处理部11排出(工序3)。这时,既可以一次将已分解处理好的可降解垃圾全部从处理部排出,也可以按照分解进行的顺序依次将可降解垃圾从处理部排出。
排出了各处理部中全部的内容物的情况下,必须在投入可降解垃圾前,再次投入微生物材料及缓冲材料。但是,留下一部分内容物,可以省去微生物材料及缓冲材料的添加或减少添加量。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对产生的全部可降解垃圾进行分解处理,因此可以减少以往存在的问题,即较难分解的成分没有被分解而累积残留下来。
此外,在工序(1)中,可以在将可降解垃圾投入分配好的处理部之前,对其内部进行灭菌,然后再向其中投入微生物材料(称为工序(4))。或者可以对分配好的处理部内的可降解垃圾进行灭菌,然后在该处理部投入微生物材料(称为工序(4’))。
通过对该处理部或处理部内的可降解垃圾的灭菌,可以减少微生物材料所含的微生物以外的微生物的量。由此可分解所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的微生物材料在处理部内成为优先种群,微生物相稳定。这样,微生物相稳定,则每次都能够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分解反应,稳定地处理可降解垃圾。
此外,微生物材料形成孢子的情况下,可以在微生物材料中加入糖,加速孢子的发芽和活化。由此能够加速所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分解。例如,在长时间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将糖和微生物材料一起加入。这样,微生物的活化加快,能够使可降解垃圾的分解迅速开始。
上述工序(4)或工序(4’)中灭菌的方法例如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灭菌、高频灭菌、微波灭菌、超声波灭菌、臭氧灭菌等。
此外,通过将分配好的处理部或投入该处理部的可降解垃圾的pH调整到6以下的酸性,也可以进行灭菌处理。该方法是通过投入pH调节试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微生物环境发生变化,因此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试剂例如有盐酸、硫酸、磷酸、硼酸等酸,或含有这种酸的缓冲液。
如上所述,使分配好的处理部或该处理部内的可降解垃圾呈酸性而进行灭菌之后,通过中和等方法使可降解垃圾呈中性或呈弱碱性,由此可以将处理部或可降解垃圾控制在可再进行微生物处理的状态。
上述工序(1)还可以包含将已投入到分配好的处理部的可降解垃圾进行干燥,使其重量减少的工序。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降低可降解垃圾的含水率使其重量减少。
接着,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
图1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X)。
该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由在内部具有多个处理部11的圆筒状转筒10、装置框架20、外槽21及马达22构成。圆筒状转筒10位于外槽21的内部,圆筒状转筒11的旋转轴25贯穿外槽的后壁24和马达22相连接。外槽21由挡板26及弹簧27固定在装置框架20内。装置框架20及外槽21各具有作为可降解垃圾的投入口的开口部28、29。在装置框架20设置覆盖开口部28的可开闭的门30。此外,在圆筒状转筒10的底面23的周边部配置用于防止装入了可降解垃圾的圆筒状转筒的旋转不均衡的平衡器31。在外槽21的开口部29除了已分配好可降解垃圾的处理部以外,还设置阻止可降解垃圾投入的阻止投入装置32。
在各处理部11投入微生物材料及缓冲材料。缓冲材料由作为微生物的巢穴、同时也是水分调节剂的木片形成。
如图1所示,圆筒状转筒10的内部由与转筒外壁13的内面相结合的隔板12划分成6个处理部11。通常,分解处理投入的可降解垃圾所需要的时间由所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的量、微生物的种类、温度等决定。最好是按照这些条件决定处理部的个数。例如,在分解处理可降解垃圾1次需要4天,可降解垃圾的投入频率为1天1次的情况下,处理部的数量较好是在4个以上。本发明中处理部的个数较好为2~7个,更好为3~6个。
这里,圆筒状转筒10只要是在其内部能够具有多个处理部的转筒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而且,这种情况下,多个处理部都可以具有投入可降解垃圾的可降解垃圾投入口。
接着,说明阻止投入装置32。图2的阻止投入装置32的俯视图见图3。
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止投入装置32由板状材料构成,板状材料的一部分具有和各处理部的横截面相同形状的切口部。切口部成为投入部33。阻止投入装置32例如设置在外槽21的开口部29。投入可降解垃圾时,按照每当转筒停止运行时,通过旋转依次分配好的处理部位于阻止投入装置32的投入部33的要求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最好由控制部自动进行。另一方面,分配好的处理部以外的开口部由装置32闭塞。
如上所述,上述板状材料只要是能够闭塞开口部29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
将所产生的可降解垃圾投入处理部时,可以使用控制部给可降解垃圾分配处理部,该控制部能够按照可降解垃圾的产生(投入)顺序将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此外,上述分配也可以由装置的使用者进行。例如,在外槽21的开口部29出现所有的处理部时,控制部可以采用用于显示应投入可降解垃圾的处理部的显示部或显示灯。此外,在通过使用上述阻止投入装置32,使在开口部29仅出现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的情况下,最好由控制部控制处理部的移动,以使下一个要投入可降解垃圾的处理部出现在外槽21的开口部29。
然后,转动转筒将已投入处理部的可降解垃圾和微生物及缓冲材料一起搅拌,进行分解处理。利用该搅拌,供气至可降解垃圾内部,保持需氧发酵条件。
此外,为了投入可降解垃圾后可降解垃圾在处理部内的均质化,转筒的转动最好是连续的,且转数较高。转筒的转动也可以是间歇式的。
为了供气,本实施方式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还可以具有用于将空气导入处理部的风扇。为了促进分解处理以及避免因可降解垃圾的连续投入而使处理部内水分过多,还可以在处理部具备用于使水分蒸发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例举加热器等。该加热装置也可以用作以下说明的灭菌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能够在投入可降解垃圾之前或之后,对处理部内或处理部内的可降解垃圾进行灭菌,然后在其中投入微生物材料。处理部内的灭菌通过设置在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的灭菌装置进行。微生物材料的投入可以利用设置在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的供给装置自动进行,该供给装置将微生物材料供给至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处理部,或者也可以由装置的使用者来投入处理部。
上述供给装置只要是能够将微生物材料供给至处理部的装置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这种供给装置例如可以使用按规定量供给粉体的进料器等。
上述灭菌装置可以使用能够对处理部内进行灭菌的装置,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该灭菌装置可选自加热干燥前述处理部或已投入前述处理部中的可降解垃圾的加热装置、高压灭菌器、照射2,000~3,000波长的紫外线的装置、高频照射装置、微波照射装置、超声波照射装置、高电压放电的臭氧产生装置及将前述处理部或已投入前述处理部中的可降解垃圾的pH控制在6以下的装置。
灭菌装置为加热装置时,还可以具有切割可降解垃圾的切割装置。具有该切割装置,能够将可降解垃圾切成细小的小片,促进可降解垃圾的干热灭菌。
灭菌装置为照射2,000~3,000波长的紫外线的装置时,构成处理部的侧壁等的材料可以是紫外线透过性的材料。这样,即使灭菌装置配置在处理部的外侧,也能够从处理部的外侧直接对处理部内的可降解垃圾照射紫外线。透过紫外线的材料例如可采用聚乙烯及无色玻璃纸等。
这种情况下,最好还具备使处理部的湿度保持在60%以下的干燥装置。这是因为湿度对紫外线的灭菌作用有显著影响,在湿度达到60~70%时,其灭菌力开始急剧降低。
灭菌装置具有微波照射装置时,处理部最好用密闭金属箱构成。这样会产生冲击波,而所产生的冲击波容易产生介质加热。因此适于灭菌。
接着,说明在多个处理部的内部配置搅拌装置的情况。该处理部的俯视图见图4。
图4所示的4个处理部40在其内部分别具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具备双轴的叶片41。双轴叶片41贯穿分隔处理部和处理部的壁42,跨4个处理部40配置。双轴叶片41可以自由转动,通过使它们转动,在处理部内搅拌可降解垃圾。
此外,搅拌装置只要是能够搅拌处理部内的可降解垃圾的装置即可,例如可以具备2个对置的辊等以代替上述叶片。
最后,分解处理完的可降解垃圾可以采用任意的方法取出,例如从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取出圆筒状转筒,将处理部内的分解处理完的可降解垃圾排出到装置外。
可以将以下所述的处理部的形态用作本实施方式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的处理部。这在以下的任一实施方式中同样如此。
实施方式3
参照图5及图6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Y1)。
图5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具备具有筒形空间的容器51、可在上述空间内转动的搅拌子53、驱动前述搅拌子的旋转机52及使前述空间内通气的通风机54。筒形空间最好是尽可能接近圆筒状,但只要是与之相近的形状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此外,容器51的内底面可以是平面,或者也可以是凸状即向下凸出的碗状。
如图5所示,容器51具有筒形空间。在容器51的筒形空间配置搅拌子53。前述搅拌子由旋转轴53a及被旋转轴53以放射状支承的多个垂直方向较长的板状搅拌叶片53b构成。通过前述搅拌叶片53b将前述筒形空间划分成由近似三角柱状空间构成的多个处理部。
容器51的侧壁部及底部呈中空,在容器51的中空的底部内装旋转机52。由旋转机52支承搅拌子53的旋转轴53a,搅拌子53受到旋转轴52的驱动,在筒形空间内旋转。搅拌子53的旋转方向为图6中的箭头方向。
搅拌叶片的数量最好是3以上6以下。这种情况下,向各柱状空间投入可降解垃圾的频率为每隔3日~6日1次,在微生物的分解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投入下一批可降解垃圾。因此,提高了可降解垃圾的分解率,并且筒形空间的容积无需超过必要的容积。
搅拌叶片的数量如果为2,则向各柱状空间投入可降解垃圾的频率为每隔1日1次。这种情况下,即使将所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的水分在1日以内挥发除去,含水率降低,但微生物活化的时间未满1日,可降解垃圾的分解不充分。而如果搅拌叶片的数量在6以上,则各柱状空间的横截面积减小,可降解垃圾的投入口变窄,操作性降低。而且,可降解垃圾的投入容许量也降低。
搅拌叶片53b的离心方向的外周侧朝转动方向弯曲,外周侧端部呈前向的状态。弯曲的程度最好是越是离心方向的外侧越大。从旋转轴至搅拌叶片的外周侧端部的最短直线距离仅比前述筒形空间的半径小一点。容器内面和搅拌叶片的外周侧端部的间隙例如为0.2~5mm。
在各搅拌叶片的前面,从外周侧向内周侧形成从下向上延伸的条纹状凸部62。利用这种凹凸部无需采用复杂的结构就能够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有效的分解。即,通过搅拌叶片53b的旋转,各处理部的内容物从下往上被搅和在一起,并且随搅拌子53一起转动,同时被搅拌。搅拌叶片53b的外周侧不向前的情况下,由于内容物在整个搅拌叶片表面的阻力作用,会使搅拌子旋转时的负荷增大。另一方面,搅拌叶片的外周侧前向的情况下,由于在线速度大的外周侧的上拨效果,能够减小负荷。此外,上述内容物除了可降解垃圾外还包含根据需要添加的微生物材料及缓冲材料。
上述由柱状空间构成的处理部必须按投入的可降解垃圾作适当的分配。这是由于必须防止在同一处理部连续投入可降解垃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容器51的上部开口除了盖子56之外,最好设置内盖63。通过在内盖63设置用于限制可降解垃圾投入位置的投入口64,能够防止在多个处理部同时投入可降解垃圾。此外,根据在分解进一步进行时有效利用成为优势的微生物群的观点,最好按和搅拌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依次投入可降解垃圾的要求来控制搅拌子和投入口64的位置。
图7为搅拌叶片的条纹状凸部的一个示例的部分剖面图。相互邻接的凸部间的距离L例如为30~100nm。根据利用搅拌叶片的转动使各柱状空间内的内容物实际从下往上移动的观点,凸部的高度较好为10mm以上50mm以下。如果凸部的高度未满10mm,则将柱状空间内的内容物搅和、搅拌的能力不足。凸部的高度如果超过50mm,则搅拌叶片的重量增大,搅拌叶片的转动变得困难,或可降解垃圾和其分解生成物附着于叶片的情况严重,附着物厌氧发酵所产生的臭气增强。条纹状凸部最好形成于各搅拌叶片的整个前部,也可以只形成于其中的一部分。
如图8所示,在搅拌叶片的下端部65和容器底面66之间最好设置高10mm以上的间隙部67。如果搅拌叶片旋转,则邻接的1个柱状空间中的内容物从该间隙部向另一个柱状空间移动。即,在分解进一步进行时,能够将成为优势的可有效分解有机性废弃物的微生物群从特定的柱状空间分割给其它的柱状空间。其结果是,有效的微生物群不仅仅集中在特定的柱状空间,从而在所有的空间都能够确保稳定的有机成分的分解性能。
此外,通过使搅拌叶片的转数为0.5rpm以上2rpm以下,能够在进行充分搅拌的同时,抑制搅拌过程中产生噪音。如果转数小于0.5rpm,则即使搅拌叶片转动,也不能充分地搅拌内容物,因此不能充分确保通气性,难以得到良好的分解性能。而如果转数超过2rpm,则搅拌叶片的上拨效果过大,内容物堆积得较高,超过搅拌叶片溢出到后面的柱状空间或从投入口溢出。
可降解垃圾所含有的水分及有机物分解所生成的水分及二氧化碳必须从筒形空间内排出。排气采用图5所示的内装于容器51的中空部的通风机54。排气也可以采用向筒形空间内压入外气的方法,但臭气有可能从容器51的上部开口和盖子56的间隙泄漏。因此,将筒形空间内部的空气从排气口58导入配置在中空部的排气通路59中,将其脱臭后排到外部。通风机54与脱臭部57相连,由脱臭部57除去空气中所含的臭气成分。在容器51设置使其中空部和外部连通的通气口60。脱臭后的空气由此排出。为了将筒形空间内的空气排到外部,不断地由抽气口61供给外部的新鲜空气。
此外,和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可以在投入可降解垃圾之前或之后对处理部内或处理部内的可降解垃圾进行灭菌,然后投入微生物材料。这时,灭菌装置及微生物材料的供给装置可以采用和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装置。
实施方式4
参照图9,对实施方式3所示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还具备识别搅拌叶片的识别装置和加热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的加热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图9中,和图5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和图5相同的编号。该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具有用于限定可降解垃圾的投入位置的内盖,该内盖在图中没有显示出来。
图9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Y2)中的上述识别装置由设置在各搅拌叶片的磁铁68和磁检测器69构成。磁铁68埋设在各搅拌叶片53b的外周侧端部,每片叶片都改变高度。磁检测器69内藏在容器51的中空部,通过利用磁铁68的高度识别搅拌叶片,可以检测出各搅拌叶片的位置。
可以根据磁检测器69发出的信号,采用控制转动机52的工作的控制装置来控制转动机52。或者可以由磁检测器69控制旋转机52的工作。通过在各搅拌叶片到达规定位置时停止旋转机52,能够将处理部的位置控制在内盖的投入口的正下方。除了上述磁力识别装置以外,还可以采用光学识别装置等。
加热装置70设置在容器51的中空的侧壁部内。加热装置70例如可以采用加热器等。加热装置70如图9所示,可以只设置在部分侧壁部的内面,也可以设置在侧壁部的整个内面。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的加热并不是必需的,但在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最好进行加热。通过加热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可降解垃圾的含水率降低,由此可以使微生物的分解尽快活跃。可降解垃圾的含水率如果小于30%,则微生物氧化分解可降解垃圾的反应不能充分进行。而如果可降解垃圾的含水率大于70%,则处理部内的内容物的空隙率极小,氧气的供给不足,这样内容物成厌氧状态,有时会发生发酵或腐败,产生恶臭。
在容器51的中空的底部内及没有设置加热器的侧壁部内的部分设置温度检测器,并且按照检测值进行加热器的输出控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容器内容物的温度控制。而且,还可以设置水分检测器,依据含水率控制加热时间。
在图9中,在用加热装置70加热的位置的上部设置排气口58。采用这样的配置,能够有效地将加热所产生的水分及分解气体排到外部。排气通路59通过脱臭部57和通风机54相连。利用通风机54的吸引,不断地从抽气口61供给新鲜空气。
实施方式5
参照图10及图11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1)。
图10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具有前处理部71,处理部72,用于将可降解垃圾从前处理部71移送至处理部72的运输装置73,将前处理部71、处理部72及运输装置73收容在内的外壳74。
在前处理部71的内部具有作为用于混合可降解垃圾的混合装置的混合器75。该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具有搅拌处理部内部的可降解垃圾的搅拌装置(无图示)。该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还具有将空气送入或排出处理部72的通气装置(无图示)。
上述运输装置73具备螺杆73a及移送通道73b。
在外壳74的上面有用于将可降解垃圾投入前处理部71的投入口。此外,在图10中,显示了投入口被盖子76封闭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中,从投入口投入前处理部71的可降解垃圾由混合叶片75进行混合。这时,螺杆73a的旋转或是停止,或是进行使可降解垃圾向与移送方向相反方向移动的旋转,能够将可降解垃圾保持在前处理部71。
接着,如果在前处理部71可降解垃圾累积到规定量时,则螺杆的旋转和保持可降解垃圾的情况相反,将可降解垃圾从前处理部71向处理部72移送。这时,可降解垃圾被分配、投入到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
处理部72的简单俯视图见图11。处理部72由轴77和安装在该轴、且可转动的多个隔板78划分成多个处理部。各隔板78可围绕轴77的周边转动,因此通过使各隔板78连动旋转,能够使处理部移动。从而能够将可降解垃圾按照其产生顺序在不同的处理部进行处理。
此外,这种可降解垃圾向各处理部的分配可以和运输装置73的移送可降解垃圾连在一起进行,由可降解垃圾分配装置自动进行,也可以手动进行。
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各隔板78间的相对的角度,改变各处理部的容积。此外,还可以通过使多个隔板78中相邻的2个以上的隔板相接合,改变处理部的个数。
由上述运输装置73将可降解垃圾向处理部72的移送可以由使用者进行,也可以利用运输控制装置进行,该运输控制装置在前处理部71积累了规定量的可降解垃圾时,自动进行可降解垃圾的运输。
实施方式6
参照图12对实施方式5所示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还含有用于识别各处理部的识别装置和记录分配可降解垃圾的过程的记录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2中,和图1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和图10相同的编号。
图12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2)还具有用于识别各处理部的识别装置79、记录分配可降解垃圾的过程的记录装置80。在各处理部都配备有识别装置79。
各处理部72的位置由识别装置79识别。此外,对各处理部,利用记录装置80将在各处理部72投入可降解垃圾的时间等信息(投入过程)记录下来。通过记录装置80确认距前一次投入可降解垃圾的时间最长的处理部,再根据来自识别装置79的信息,改变处理部的位置,能够将所产生的可降解垃圾分配到规定的处理部。这样,由于能够延长可降解垃圾的投入间隔,所以基本不会扰乱微生物群的变化。因此,在处理部中,从较易分解的营养物再到难分解物质依次进行分解,能够提高可降解垃圾的分解率。
上述识别装置79可以采用磁力识别装置、光学识别装置等。
实施方式7
参照图13对实施方式5所示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还具有测定各处理部内的内容物的重量的重量测定装置、和按照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重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处理部的控制部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3中,和图1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和图10相同的编号。
图13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3)还具有测定各处理部内的内容物的重量的重量测定装置81、和按照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重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处理部的控制部(无图示)。重量测定装置81例如可采用重量传感器等。重量测定装置81例如设置在各处理部的底部。
通过用重量测定装置81测定各处理部内的内容物的重量,能够将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内容物重量最小的处理部。因此,能够防止超过各处理部的可降解垃圾处理的容许量,以及防止在可降解垃圾分解慢的处理部内再投入可降解垃圾。由于从内容物重量小的处理部开始投入可降解垃圾,因此难分解性成分难以积累下来,分解率增高。
此外,可以具有在各处理部测定上一次投入可降解垃圾后的重量变化以确定改变率最高的处理部的运算装置。具备这种运算装置,能够将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内容物重量的改变率最大的处理部。
实施方式8
参照图14对实施方式5所示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还具有测定各处理部内的内容物的容积的容积测定装置、和按照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容积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处理部的控制部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4中,和图1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和图10相同的编号。
图14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4)还具有测定各处理部内的内容物的容积的容积测定装置82、和按照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容积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处理部的控制部(无图示)。容积测定装置82例如可采用超声波传感器等。
例如,在各处理部的上部配置容积测定装置82。根据容积测定装置82和内容物的距离求出内容物的高度,并考虑该处理部的截面积,可以求出内容物的容积。依据所获得的各处理部内的内容物的容积,由运算装置确定内容物容积最小的处理部。将下一次所产生的可降解垃圾投入内容物容积最小的处理部。
此外,在容积测定装置82位于处理部的外部的情况下,例如容积测定装置82需由具有红外线激光、且处理部的侧壁可透过红外线激光的材料构成。这样,即使容积测定装置82位子处理部的外部,也能够通过照射红外线激光测定内容物的高度,求出处理部的内容物的容积。
通过具有上述结构,能够防止超过各处理部的可降解垃圾处理的容许量,以及防止在可降解垃圾分解慢的处理部内再投入可降解垃圾。由于能够在内容物重量小的处理部投入可降解垃圾,因此难分解性成分难以积累下来,分解率增高。
此外,可以具有在各处理部测定上一次投入可降解垃圾后的容积变化、以确定容积的改变率最高的处理部的运算装置。通过具备这种运算装置,能够将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内容物容积的改变率最大的处理部。
实施方式9
参照图15对实施方式5所示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还具有测定各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含水率的装置、和按照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含水率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处理部的控制部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5中,和图1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和图10相同的编号。
图15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5)还具有测定各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含水率的装置83、和按照处理部中的内容物的含水率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产生的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处理部的控制部(无图示)。测定含水率的装置83例如可采用含水率测定用传感器等。
如上所述,在可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分解中,可降解垃圾的含水率较好为30~70%。使用测定含水率的装置83,测定各处理部内的内容物的含水率,可以将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内容物的含水率最小的处理部。这样,通过将可降解垃圾的含水率调节到上述范围,使其稳定,能够提高微生物的可降解垃圾的分解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前处理部71设置干燥装置(无图示),对移送到处理部前的可降解垃圾进行干燥,使其含水率为30~70%。干燥装置可以采用能够干燥可降解垃圾的装置,没有特别的限定。这种干燥装置例如可采用加热器、送风装置等。
这样通过在移送至处理部前预先调节可降解垃圾的含水率,可以使处理部中的可降解垃圾的含水率稳定,从而提高微生物分解可降解垃圾的效率。
上述干燥装置如下所述还可以用于防止可降解垃圾的腐败。
实施方式10
参照图16对实施方式5所示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在前处理部还具有用于防止可降解垃圾腐败的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6中,和图1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和图10相同的编号。
在图16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6)的前处理部71还具有用于防止可降解垃圾腐败的装置84。
如果将所投入的可降解垃圾在规定的时间内积存在前处理部71,则在前处理部71可降解垃圾有时会被微生物厌氧分解,产生腐败。因此,较好是通过干燥可降解垃圾,或者冷冻或冷藏可降解垃圾,以抑制这种微生物的活动,或者减少这种微生物的存在。
用于防止腐败的装置84较好是具备用于干燥可降解垃圾的干燥装置,用于冷冻或冷藏可降解垃圾的冷冻或冷藏装置,或者用于对可降解垃圾灭菌的灭菌装置。
例如,用于防止可降解垃圾腐败的装置84具有用于干燥可降解垃圾的干燥装置的情况下,最好将可降解垃圾干燥至可降解垃圾的含水率以重量计为30~50%的范围。
使可降解垃圾腐败的微生物会影响处理部中的可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分解处理。因此,最好在前处理部中灭除这种微生物。
在前处理部71中灭除使可降解垃圾腐败的微生物的情况下,其灭菌方法和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可采用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高频加热灭菌法、微波加热灭菌法、超声波灭菌法、臭氧灭菌法等。此外,通过将前处理部71内的pH调整到6以下的酸性也可以进行灭菌处理。
实施如上所述的灭菌方法所采用的灭菌装置和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可采用加热干燥所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的装置、高压釜、照射2,000~3,000波长的紫外线的装置、高频照射装置、微波照射装置、超声波施加装置、利用高电压放电的臭氧产生装置或使可降解垃圾的pH在6以下的装置等。
灭菌装置具有利用高电压放电的臭氧产生装置时,最好具备在前处理部和处理部间设置压力差的装置。这是为了防止在前处理部为灭菌所产生的臭氧流到处理部,影响处理部中可降解垃圾的分解。这种装置例如可采用对前处理部进行减压的泵等。
此外,也可以不在前处理部71而在处理部72设置和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的灭菌装置。
实施方式11
接着,参照图17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Z7)。
图17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由主体91、马达92、利用马达旋转的螺杆93、投入可降解垃圾的料斗94构成。从料斗94投入的可降解垃圾,这时被保存在由螺杆93和主体91之间的间隙构成的处理部。如果螺杆93受马达92驱动旋转,则可降解垃圾向与连接螺杆93的马达92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方向移动。这时,可降解垃圾随螺杆93的搅拌进行移动。
可降解垃圾按照投入的顺序位于处理部内。先投入的可降解垃圾与后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相互不混杂,如果隔开一定的投入间隔,则由于先投入的可降解垃圾和后投入的可降解垃圾之间产生空隙,因此各可降解垃圾可以看作位于多个处理部中的1个。
利用如上所述的结构,该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可按照投入的顺序将可降解垃圾分配到单独的处理部,由此能够单独处理可降解垃圾。因此,不象以往那样,较难分解的成分没有被分解而积累起来,从而可以有效地分解可降解垃圾。
较好的是随着沿可降解垃圾被挤出的方向移动,螺杆93的间距逐渐变小。
随着在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的内部的移动,可降解垃圾被分解,其容积变小。螺杆93与例如间距为等间隔的螺杆相比,其间距逐渐变小。这样,能够增加可降解垃圾在装置内的滞留时间。
此外,在螺杆的间距为等间隔的情况下,随着可降解垃圾容积的减小,可降解垃圾的容积小于每个间距的容积。这时,装置内收容可降解垃圾的容积效率降低。但是,如果在可降解垃圾容积减小的同时,减小间距,则能够增加装置内能够收容的处理量。
此外,螺杆93的间距可以是等间隔的。
螺杆93的旋转速度可以根据可降解垃圾的分解速度任意调节。此外也可以根据投入频率任意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微生物材料和可降解垃圾同时投入,分解处理可降解垃圾。也可以不投入微生物材料,而利用可降解垃圾中存在的自然菌使可降解垃圾分解。还可以将如上所述的缓冲材料和可降解垃圾一起投入。缓冲材料的投入量按容积比计较好为可降解垃圾的相同量至20倍量,更好为4倍量至10倍量。
可以在主体91设置加热装置。通过采用该加热装置加热可降解垃圾等,能够加速可降解垃圾的分解。
在主体91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料斗,这样能够根据可降解垃圾的种类改变可降解垃圾的投入位置。含有大量洋葱皮及果物的种子类等纤维素的可降解垃圾等由于所需的分解处理时间长,因此从靠近马达的难分解料斗95投入。一般的可降解垃圾从位于主体91中部的料斗94投入。由于具有多个料斗,所以能够增加难分解性的可降解垃圾在装置内的滞留时间,提高其分解率。
在主体91范围内最好具有用于排出处理部的气体的气孔96。
实施例1
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使用图1及图2所示的装置。即,圆筒状转筒采用了具有6个处理部的容积20L的转筒。
在这6个处理部中都预先投入了作为缓冲材料的锯屑700g和微生物材料70g。微生物材料将杂草堆在室外放置后的材料作为底材,投入可降解垃圾,以1日1次运行处理两周后所得的材料。两周后发现没有了所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的形状。在该微生物材料中含有108c.f.u/g左右的附着于食物原料或存在于环境中的常见菌。
在6个处理部中,按照转动的顺序每隔24小时每天投入可降解垃圾。这里为了防止偏心载荷(allowable eccentric load)不将可降解垃圾连续投入邻接的处理部。
投入可降解垃圾后,除在投入可降解垃圾时以外,使转筒由马达驱动连续旋转。此外,为了促进可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处理,同时防止因可降解垃圾的投入处理部内水分过多,使用加热器将处理部内的温度保持在使水分蒸散的温度60℃,该加热器配置在转筒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1次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的详细内容为卷心菜175g、土豆35g、洋葱35g、萝卜35g、苹果105g、桔子105g、生肉21g、生鱼56g、蛋壳14g、米饭77g及茶叶42g,合计700g。该组成为(株式会社)日本电气工业会所认可的标准可降解垃圾的组成。此外,对投入可降解垃圾后在处理部内的内容物(锯屑、微生物材料及可降解垃圾)的含水率进行调节,使其总计为60%。
在第7天投入可降解垃圾前,测定可降解垃圾分解所引起的重量减少。通过该测定,按投入的先后顺序从先投入的处理部开始,分别减少600g、500g、400g、300g、200g、100g,重量总计减少2100g。
比较例1
除了使用内部没有隔板、只有1个处理部的容积20L的转筒外,采用和实施例1相同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进行可降解垃圾的分解处理。
在该处理部中,预先投入了作为缓冲材料的锯屑4200g和微生物材料420g。将可降解垃圾每隔24小时每天投入该处理部。可降解垃圾投入后,除了投入可降解垃圾时,利用马达使转筒连续旋转。此外,使用配置在转筒侧面的加热器将处理部内的温度保持在60℃。
1次投入的可降解垃圾的组成及量也和实施例1相同。此外,和实施例1同样预先测定处理部内的气氛的含水率和可降解垃圾的含水率,并据此进行调整,使投入了可降解垃圾的处理部内的气氛和可降解垃圾的总计含水率为60%。
在第7天投入可降解垃圾前,测定可降解垃圾因分解而减少的重量。在本比较例1中重量总计减少了1680g。
比较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结果可知,具有多个处理部的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与只有1个处理部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相比,可降解垃圾的处理量更多。
接着,对实施例1中的全部处理部内的内容物的混合物和比较例1的处理部内的内容物进行营养成分分析,比较实施例1的结果和比较例1的结果。
两者的淀粉成分的残存量相同。但是,实施例1的蛋白质、脂质及纤维素的残存量少。
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及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不仅能用于家庭及食堂、饮食店等排出的可降解垃圾的处理,还能用于食品厂排出的食品废弃物等的处理。
此外,处理部的大小及形状、或缓冲材料的种类及混合量等可以根据使用条件任意变更。
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的可降解垃圾处理方法及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可将所产生的可降解垃圾按照产生顺序投入不同的处理部,在各个处理部分别处理可降解垃圾。由此,可以有效地分解可降解垃圾,而不会像以往那样,较难分解的成分没有被分解而累积起来。因此,本发明对利用微生物分解从家庭、饮食店、医院、学校、食品厂等废弃的可降解垃圾,使其量减少,或者由可降解垃圾制造堆肥等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Claims (5)
1、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它是用于处理可降解垃圾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a)具有筒形空间的容器、(b)可在前述空间内旋转的搅拌子、(c)驱动前述搅拌子的旋转机、(d)使前述空间内通气的通风机;前述搅拌子由旋转轴及多个板状搅拌叶片组成,该搅拌叶片由前述旋转轴呈放射状支承,前述多个板状搅拌叶片将前述筒形空间分隔成呈柱状空间的多个处理部,各搅拌叶片的离心方向的外周侧朝旋转方向弯曲,在各搅拌叶片的前部从前述外周侧向内周侧具有从下方向上方延伸的条纹状凸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前述搅拌叶片数为3以上6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前述凸部的高度为10mm以上50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前述搅拌叶片的下端部和前述容器底面之间具有高度为10mm以上的间隙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前述搅拌叶片的旋转数为0.5rpm以上2rpm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01563 | 2003-08-26 | ||
JP2003301563 | 2003-08-26 | ||
JP2003309322 | 2003-09-01 | ||
JP2003309322 | 2003-09-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89982A CN1589982A (zh) | 2005-03-09 |
CN1275707C true CN1275707C (zh) | 2006-09-20 |
Family
ID=34621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6855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707C (zh) | 2003-08-26 | 2004-08-26 | 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5095881A (zh) |
KR (1) | KR100618763B1 (zh) |
CN (1) | CN127570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11087B1 (ko) * | 2005-06-01 | 2007-04-24 | 오인숙 | 음식물쓰레기처리설비용 호퍼와 이를 이용한음식물쓰레기처리방법 |
KR100716500B1 (ko) * | 2005-07-22 | 2007-05-11 | 송악코리아 주식회사 | 유해가스 소멸 기능을 갖는 음식물쓰레기 처리장치 |
KR101689240B1 (ko) * | 2010-05-14 | 2016-12-23 | 코웨이 주식회사 | 중량별 가압 건조식 음식물 처리기 |
CN102218441B (zh) * | 2011-05-11 | 2013-08-21 | 中山市泰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餐厨垃圾的固液分离装置及方法 |
KR101554701B1 (ko) | 2013-08-21 | 2015-09-21 | 주식회사 모성 | 디스포저 |
CN104759450B (zh) * | 2015-04-15 | 2016-09-14 | 王林云 | 一种餐厨垃圾的紫外超声处理方法 |
CN105385593A (zh) * | 2015-11-15 | 2016-03-09 | 卢润湖 | 一种地沟油处理设备 |
-
2004
- 2004-08-26 JP JP2004246986A patent/JP2005095881A/ja active Pending
- 2004-08-26 CN CNB2004100685537A patent/CN127570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8-26 KR KR1020040067425A patent/KR10061876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618763B1 (ko) | 2006-09-04 |
KR20050021301A (ko) | 2005-03-07 |
CN1589982A (zh) | 2005-03-09 |
JP2005095881A (ja) | 2005-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418179A (zh) | 有机肥料的制造方法和装置 | |
JP2010069477A (ja) | 食品残渣の発酵処理装置 | |
CN1968764A (zh) | 生物质处理方法 | |
CN1074203A (zh) | 多菌种生物有机复合肥及其制法 | |
JP2009172457A (ja) | 生ゴミ分別処理システム | |
CN1548406A (zh) | 有机废料的处理装置和将其再回收为液体肥料的方法 | |
WO2012093529A1 (ja) | 高カロリー発酵物の製造方法 | |
CN100500829C (zh) | 食品垃圾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817820A (zh) | 用于生产像成熟堆肥一样的物质的方法 | |
CN1275707C (zh) | 可降解垃圾处理装置 | |
KR20180023583A (ko) | 혐기성 조건에서의 음식물 분해를 위한 친환경 미생물제제 | |
CN1165127A (zh) | 多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颗粒肥料生产方法 | |
KR101553073B1 (ko) | 미생물 제제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유기성 슬러지를 분해시키는 방법 | |
JP2006026539A (ja) | 有機性廃棄物の再利用処理方法 | |
CN1644252A (zh) |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 |
KR980008016A (ko) | 음식물 찌꺼기를 이용한 사료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 |
JP3146663U (ja) | 厨芥処理装置 | |
CN1611463A (zh) | 以有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有机肥料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8610107A (zh) | 一种易腐固体有机废弃物好氧生物发酵处理装置 | |
KR102326523B1 (ko) | 음식물쓰레기의 속성 퇴비화방법 및 그 퇴비 | |
KR101277695B1 (ko) | 바이오매스/폐기물의 생물 유기화학성 토양 강화제 및개량제와 연료로의 전환을 위한 장치 및 공정 | |
JP2005095881A5 (zh) | ||
JPWO2007083379A1 (ja) | セメント製造用原燃料製造設備及びセメント製造工場並びに廃棄物のセメント原燃料化方法 | |
KR200165134Y1 (ko) | 음식물찌꺼기의 사료화 처리장치 | |
JP2001300477A (ja) | 微生物製剤を利用して有機性廃棄物を高速安定分解する廃棄物処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0 Termination date: 2010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