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4398C - 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4398C
CN1254398C CN 01122856 CN01122856A CN1254398C CN 1254398 C CN1254398 C CN 1254398C CN 01122856 CN01122856 CN 01122856 CN 01122856 A CN01122856 A CN 01122856A CN 1254398 C CN1254398 C CN 125439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section
main
main foot
vehicle body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228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53064A (zh
Inventor
山田和则
岸本英司
高田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53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3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43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43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1/00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 B62H1/02Articulated stands, e.g. in the shape of hinged arms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支架装置,可在后轮着地及后轮悬浮的任何一种状态下使车身独立站立。左右一对支脚部均由一端可转动地轴支承在车身侧上、可变化到收藏位置与立起位置的任何一个位置上的主支脚部12与可转动地连接到主支脚部12的另一端侧的副支脚部13构成,主支脚部12的长度等于在立起位置时令后轮着地使车身独立站立的长度,对副支脚部总是使其位于主支脚部12的延长线上延伸的方式加载,且以克服该加载力可向后侧转动的方式连接到主支脚部12上。

Description

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摩托车的车身独立站立用的支架装置,特别是涉及借助左右一对支脚部在不管是使后轮着地的状态还是悬浮的状态下均能使车身独立站立的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停止行驶时仅靠前、后两个车轮不能独立站立的摩托车中,用于使车身独立站立的支架装置可起落地设置在车身的下部,为使不管是在将后轮着地的状态还是在悬浮的状态均能使车身独立站立,一般地设置侧支架和主支架两个支架,而关于仅依靠备有左右一对支脚部的主支架可使车身不论是在后轮着地的状态下还是车身悬浮的状态,均能独立站立的支架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由实公昭51-10536号公报等是公知的。
其中,对于如上所述的仅靠主支架使车身不论是在后轮着地的状态下还是悬浮的状态均能独立站立的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支架装置,在上述实公昭51-10536号公报中所描述的制品中,在停车时将支架(支架的支脚部)从收藏位置向前方旋转,通过当支架在比其旋转轴更靠后方的位置处着地时自动地锁定,使车身在后轮着地的状态下独立地站立,通过从这一状态以把车身的后部抬起的方式向后方牵引,通过将支架进一步向前方转动到规定的立起位置而自动地锁定,使车身在后轮悬浮的状态下独立的站立。
但是,在这种现有公知的支架装置中,在使后轮悬浮起来独立站立时,尽管在将支架旋转到最佳立起位置的状态下可以稳定地使车身独立站立,可是在使后轮着地独立站立时,由于在转动到最佳立起位置的途中将支架锁定,使支架在比其转动轴更靠后方的位置处着地,所以不能像将后轮悬浮起来那样使车身稳定地独立站立,同时,在将车身的独立站立从后轮着地的状态变化到后轮悬浮的状态时,为将车身的后部抬起而向后方的牵引需要很大的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说,其目的是使得对于摩托车的支架装置,不管是在后轮着地状态还是悬浮的状态,均能使车身独立站立,总能使车身稳定地独立站立,同时,在把车身的独立站立从后轮着地状态变化到悬浮的状态时,不需要很大的力即可很容易地进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为一种由可起落地设置在车身下部的左右一对支脚部构成的摩托车的支架装置,其特征为,左右一对支脚部中的每一个由一端可转动地轴支承在车身一侧,可变化到在收藏位置与立起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处的主支脚部,以及可转动地连接到主支脚部的另一端侧的副支脚部构成,同时,主支脚部的长度为在其立起的位置令后轮着地使车身立起的长度,副支脚部以始终向主支脚部的延长线上延伸的方式被加载,并且以能可克服该加载力向后侧转动的方式连接到主支脚部上,借助从设置在车身的所需位置处的操作部伸出的钢索经由伸缩弹簧被远距离操作,使主支脚部在收藏位置与立起位置之间进行变位。
采用上述结构,在支架装置的左右一对支脚部的每一个中,在将支脚部向基本上为水平的方向抬起的收藏位置上,主支脚部与副支脚部成一直线地延伸,而当把支脚部从收藏位置变化到立起的位置时,相对于在规定的立起位置处下端接触地面的主支脚部,副支脚部借助与地面接触所产生的抵抗力克服加载力向后侧转动,通过在规定的立起位置上的主支脚部着地,可在后轮着地的状态下使车身稳定地独立站立。
同时,从这种状态,只要将车身分别向左右倾斜,一个个交替地解除左右副支脚部由地面产生的抵抗力,借助加在左右副支脚部每一个上的加载力所引起的转动,使左右副支脚部在已处于立起位置的主支脚部的延长线延伸,由左右两个副支脚部的下端着地,通过处于规定的立起位置的副支脚部着地,可使在使后轮悬浮的状态下使车身稳定地独立站立。
采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支架装置,不管是在后轮着地使车身独立站立的场合还是使后轮悬浮使车身独立站立的场合,在使支架的支脚部处于最佳立起位置,总能够使车身稳定的独立站立的同时,还可以仅用简单的动力用很小的力就可以将以后轮着地使车身独立站立的状态变化到将后轮悬浮使车身独立站立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支架装置的摩托车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对于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支架装置的一个实施形式,支架装置处于收藏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对于图2所示的支架装置,在立起位置使后轮着地令车身独立站立时的透视图。
图4为对于图2所示的支架装置,在立起位置令后轮悬浮使车身独立站立时的透视图。
图5是分别表示对于图1所示的摩托车,(A)支架装置处于收藏位置的状态,(B)令后轮着地的独立站立的状态,(C)令后轮悬浮,独立站立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支架装置一个实施形式进行说明。其中,图1表示根据本实施形式的摩托车的整体,图2表示实施形式的支架装置处于收藏位置时的状态,图3表示该支架装置处于立起位置、使后轮着地令车身独立站立时的状态,图4表示该支架装置处于立起位置、使后轮悬浮令车身独立站立时的状态。此外,图5为表示对于本实施形式的摩托车分别处于(A)使支架装置处于收藏位置的状态,(B)使后轮着地独立站立的状态,以及(C)使后轮悬浮独立站立的状态。
备有本实施形式的支架装置的摩托车如图1所示,在手柄2与车座3之间形成低而宽的脚踏板4,在坐在车座3上足踏脚踏板、背部伸直的姿势把握手柄2的把手部进行行驶的小型摩托车中,由于从手柄2中间经过转向轴(图中未示出)连接到前叉5上的转向部分以转向轴为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摩托车1的车身前部上,将前轮6可转动地用轴安装到左右前叉5的下端部之间。
同时在转向部分的后方,在较低的位置处形成可放置两只脚的宽的脚踏板,在与脚踏板4相连的车身的后部上,配置在两只脚踏在脚踏板上的状态下可以坐下的车座3,将发动机、传动装置及空气净化器等成一体化的动力系统单元7在中间装有具有摆臂功能的以油压缓冲器及盘簧构成的缓冲装置8的状态下,可相对于车身架摆动地安装在车座3的下方,将后轮9以悬臂状用轴安装在动力系统单元7的后端部上。
同时,作为用于使车身独立站立的可起落地设置在车身下部的支架装置,配备有左右一对支脚部的主支架10可起落地设置在动力系统单元7前部的下面侧,在本实施形式中,对于该支架10可使其支脚部在收藏位置与立起位置之间变位用的操作部11以在脚踏板4的前上方、从覆盖车身前部的罩盖构件中露出的方式固定设置在车身架上,主支架10的支脚部在收藏位置与立起位置之间的变位经由从操作部11伸出的钢索通过远距离操作来进行。
此外,关于主支架10对于动力系统单元7的具体安装结构,图中未示出,但与现有技术的小型摩托车中一般所使用的主支架10没有特别的不同之处,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将主支架10相对于动力系统单元7进行安装,但并不特别限定与动力系统单元,也可以中间经过托架安装在车身架上。
关于这种设置在摩托车1上的本实施形式的支架装置的结构,如图2~图4所示,主支架10的左右一对支脚部的每一个由主支脚部12和副支脚部13构成,左右主支脚部12彼此之间借助横管14整体地连接,在形成于各主支脚部12的一端处形成的安装孔12a部分,通过在图中没有示出的借助中间经过垫圈构件的螺栓进行固定、可转动地安装在车身侧(动力系统单元7的外壳部分)上。
在主支架10的左右一对支脚部的每一个上,在其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车身侧(动力单元系统的外壳部分)上的主支脚部12的另一端上,成一整体地形成其末端着地的脚部12b,同时,将副支脚部13的一端相对于主支脚部利用中间经过垫圈构件的螺栓紧固,以从延伸到主支脚部12的延长线上的位置只能向后侧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比该着地的脚部12b更靠近车的前方的部位处,在副支脚部13的另一端的末端部上成一整体地形成着地的脚部13b。
同时,杆件15至少成一整体地结合到左右主支脚部12的其中之一(图中所示的右侧)上,通过将该杆件15与车身侧(动力系统单元7的外壳部分)的挡块部分接触,将主支脚部12从收藏位置向前的转动阻挡在规定的立起位置处,将主支脚部12在平时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的收藏位置加载用的复位弹簧以其一端侧与车身侧(动力系统单元7的外壳部分)接触,其另一端侧与杆件15接触的方式卷绕在贯通主支脚部12与杆件15的连接部分的安装孔12a的外周部上。
进而,在连接左右主支脚部12的横管14与左右各副支脚部13之间卷绕左右一对扭簧(扭力弹簧)17,用于相对于只能从主支脚部12的延长线上向后侧转动的副支脚部13,总是使该副支脚部13向主支脚部12的延长线上延伸的方式加载,所述扭簧的一端侧卡止在横管14上,其另一端卡止在副支脚部13上,进而,图中没有示出的压紧到副支脚部13的头部侧(轴支承侧)的压缩弹簧卷绕在比副支脚部13的轴支承部更靠近车的前部方向(在收藏位置的前方,在立起位置的上方)的主支脚部12的筒状的内部,用于可靠地将副支脚部13固定在主支脚部12的延长位置或向后侧转动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上。
同时,相对于这种主支架10,从设置在远离位置处的操作部11伸出的钢索20中间经过缓冲用伸缩弹簧18连接到与主支脚部12成一整体结合的杆件15上,该缓冲用伸缩弹簧18的弹性力被设定为大于将主支脚部12向收藏位置加载的复位弹簧16的弹性力,当用操作部11通过操作杆11a的操作牵引钢索20时,中间经过伸缩弹簧18与钢索20连接的与杆件15成一整体的主支脚部12克服复位弹簧16的弹性力,从收藏位置转动到立起位置,当通过操作杆11a的操作放松钢索20时,主支脚部12借助复位弹簧16的弹性力从立起的位置自动地恢复到收藏位置。
此外,当某种抵抗力作用到主支脚部12上的情况下,即使用操作部11操作操作杆11a牵引钢索20,除缓冲用伸缩弹簧18伸长外不会把主支脚部12强制地从收藏位置转动到立起位置,但如果把操作杆11a移动到操作部11下方的锁定位置处保持将钢索20牵引的状态,则当抵抗力从主支脚部12被解除时,通过缓冲用伸缩弹簧18的伸缩,主支脚部12克服复位弹簧16的弹性力会自动地从收藏位置转动到立起位置。
在由上述这种主支架10及操作部11构成的本实施形式的保持架装置中,在操作部11的操作杆11a移动到上方的自由的位置处、将钢索20放松时,如图2所示,主支脚部12借助复位弹簧16的加载力处于基本上为水平方向的向后方延伸的收藏位置处,同时,副支脚部13借助卷绕在横管14上的扭簧(扭力弹簧)17的加载力,位于主支脚部12的延长线上,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A)所示,摩托车1成为其主支架10相对于车身处于收藏位置,在车辆停止时不能独立站立。
从这种收藏位置,当乘坐者在乘坐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操作部11的操作杆11a,如图3所示,将操作杆11a移动到下方的锁定位置处、牵引钢索20时,中间经过伸缩弹簧18与连接在钢索20上的杆件15成一体地结合的主支脚部12克服复位弹簧16的加载力向前方转动,在阻止主支脚部12的转动的规定的立起位置处,其着地脚部12b与地面接触,与此相对,连接到主支脚部12上的副支脚部13通过与地面接触,克服卷绕在横管14上的扭簧(扭力弹簧)17的加载力,相对于主支脚部12向后侧转动,其结果是如图5(B)所示,摩托车1通过处于规定立起位置处的主支架10的主支脚部12着地,在后轮9着地的状态下,车身稳定的独立站立。
此外,当以这种方式将主支脚部12从收藏位置移动到规定的立起位置时,在主支脚部12到达规定的立起位置之前,即,在主支脚部12通过其安装点(主支脚部12的转动轴)的正下方之前,主支脚部12的着地脚部12b触及地面,这时,乘坐者在骑在车上不动的状态下将两脚放在地面上,将车身轻轻地拉向后方,主支脚部12通过安装点(主支脚部12的转动轴)的正下方,停止在规定的立起位置处。
进而,从借助这种将主支脚部12处于规定的立起位置使后轮着地令车身稳定地独立站立的停车状态,乘坐者仅通过下车分别向左右倾斜、令左右主支脚部12交替地离开地面,交替地一支支地解除地面对左右副支脚部13的抵抗力,左右副支脚部13的每一个如图4所示,相对于处于立起位置的主支脚部12,借助卷绕在横管14上的扭簧(扭力弹簧)17的加载力,副支脚部13转动到主支脚部12的延长线的位置上,副支脚部13的着地脚13b与地面接触,其结果是,如图5(c)所示,摩托车1通过位于规定的立起位置处的主支架10的副支脚部13着地,在将后轮9悬浮起来的状态下车身稳定地独立站立。
通过从这种使副支脚着地、使后轮悬浮车身独立站立的停车的状态,在保持将操作部11的操作杆11a移动到锁定位置不变的状态将车身向前推出,可以简单地从后轮悬浮的车身独立站立状态的停车状态变化到后轮着地的停车状态,同时,从这种后轮着地的车身独立站立的停车状态,在乘坐者骑到车上之后,将操作部11的操作杆11a的移动返回到自由位置,通过节气门的操作使车辆发动,在规定的立起位置处的支脚部12越过负荷点(主支脚部12的转动轴的正下方)、借助复位弹簧16的加载力自动地返回到收藏位置。
利用上述的本实施形式的摩托车的支架装置,不管是在后轮着地独立站立时还是在后轮悬浮独立站立的场合,由于支持车身的主支架10均处于同一个规定的位置,车身的重心位置与主支架10的着地位置之间的关系没有太大的变化,从而,不管是在哪种情况下,通过主支架10处于最佳的立起位置,总能够使车身稳定地独立站立,同时,在从后轮着地使车身独立站立变化后轮悬浮的状态时,仅通过使车身左右倾斜的简单动作利用很小的力就可以改变车身独立站立的状态。
同时,在本实施形式中,通过靠近乘坐的驾驶员设置的操作部11的操作杆11a操作的钢索20及通过伸缩弹簧18进行远距离操作,就可将主支脚部12在收藏位置与立起位置之间进行变化,从而不必下车,在保持乘坐在车上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操作部11的操作杆11a,在行驶停止之后就可以使车身立即独立地站立(使后轮着地的独立站立),在使后轮着地、车身独立站立的状态下坐上车之后,就可以直接将车发动行进。
上面对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支架装置的一种实施形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形式,例如,不限于小型摩托车,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摩托车,同时,对于支架装置,也不局限于借助采用钢索的远距离操作将支脚部在收藏位置及立起位置之间进行变化,不言而喻,对于主支架的结构,也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具体结构,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其设计。

Claims (2)

1、一种摩托车的支架装置,在由可起落地设置在车身下部的左右一对支脚部构成,其特征为,左右一对支脚部中的每一个由一端可转动地轴支承在车身一侧、可变化到在收藏位置及立起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处的主支脚部,及可转动地连接主支脚部另一端侧的副支脚部构成,同时,主支脚部的长度为在其立起位置令后轮着地使车身立起的长度,副支脚部以始终向主支脚部的延长线上延伸的方式被加载,并且以可克服该加载力向后侧转动的方式连接到主支脚部上,借助从设置在车身的所需位置处的操作部伸出的钢索经由伸缩弹簧被远距离操作,使主支脚部在收藏位置与立起位置之间进行变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支架装置,其特征为,左右主支脚部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左副支脚部可相对左主支脚部独立转动地连接到左主支脚部上,右副支脚部可相对右主支脚部独立转动地连接到右主支脚部上。
CN 01122856 2000-11-09 2001-07-11 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43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1282/00 2000-11-09
JP2000341282A JP2002145141A (ja) 2000-11-09 2000-11-09 自動二輪車のスタン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3064A CN1353064A (zh) 2002-06-12
CN1254398C true CN1254398C (zh) 2006-05-03

Family

ID=18816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2285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4398C (zh) 2000-11-09 2001-07-11 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205378B1 (zh)
JP (1) JP2002145141A (zh)
CN (1) CN1254398C (zh)
DE (1) DE60121406T2 (zh)
ES (1) ES2267651T3 (zh)
TW (1) TW5044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1223A (zh) * 2012-11-20 2013-03-06 宁波恒隆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停车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39423B4 (de) * 2008-08-23 2014-01-16 Jens Krause Parkvorrichtung
DE102009006008B4 (de) * 2009-01-23 2010-11-11 Adrian Floryszczak Motorradstän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81754C (de) * 1933-08-02 Kurt Rill Schwenkbarer, zweistufiger Kippstaender fuer Motorraeder
JPS5110536A (zh) 1974-07-16 1976-01-28 Kuniaki Myazawa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1223A (zh) * 2012-11-20 2013-03-06 宁波恒隆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停车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121406D1 (de) 2006-08-24
EP1205378A2 (en) 2002-05-15
TW504476B (en) 2002-10-01
ES2267651T3 (es) 2007-03-16
CN1353064A (zh) 2002-06-12
JP2002145141A (ja) 2002-05-22
EP1205378B1 (en) 2006-07-12
DE60121406T2 (de) 2006-11-23
EP1205378A3 (en) 2004-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0909B (zh) 用于倾斜车辆的控制系统
CN100448736C (zh) 侧向可倾式四轮车
CA2929109C (en) Tilting mechanism for a multi-wheeled tilting vehicle
US8317207B2 (en) Leaning vehicle with tilting front wheels and suspension therefor
CN1269681C (zh) 摩托车的车座设置结构
CN1285481C (zh) 具有枢轴支撑架的车辆稳定系统
US20120232758A1 (en) Leaning Vehicle with Tilting Front Wheels and Suspension Therefor
EP1273506A1 (en) Two-wheeled vehicle
US6766876B2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in vehicle
CN1254398C (zh) 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US20200331525A1 (en) Roll induced four wheel steering vehicle
JPS602230B2 (ja) 自動2輪車のアンチノ−ズダイブ装置
US20190135340A1 (en) Roll induced four wheel steering vehicle
CN108438115A (zh) 三轮汽车
CN1286671C (zh) 悬挂装置
US4650203A (en) Steering apparatus for a saddle riding type motorcar having four wheels
US7694986B2 (en) Vehicles having stabilization and stabilizers for vehicles
CN114056460B (zh) 车辆停放装置
EP1506917A2 (en) Stabiliz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JPH0330233Y2 (zh)
JP2580086Y2 (ja) 車両の後輪操舵装置
JP2534009Y2 (ja) トラック等の後輪操舵装置
JP2007261493A (ja) 車両の操縦機構
JPH02261450A (ja) 電動三輪車の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KR20000002228U (ko) 선회가 용이한 삼륜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03

Termination date: 201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