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4158A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4158A
CN1254158A CN99122047A CN99122047A CN1254158A CN 1254158 A CN1254158 A CN 1254158A CN 99122047 A CN99122047 A CN 99122047A CN 99122047 A CN99122047 A CN 99122047A CN 1254158 A CN1254158 A CN 1254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emaphore
unstable
aforementioned
residual e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22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63C (zh
Inventor
新井优
龟山泰明
坂下光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54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4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servo offset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包括读取光盘的记录信息的光拾取头;发生RF信号与TE信号的再生信号发生机构;伺服机构,其根据TE信号发生跟踪驱动信号,根据跟踪驱动信号对光拾取头的位置进行控制;检测RF信号中的不稳定信号量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对TE信号的残留误差量进行调节的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前述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发生使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前述伺服机构发生对残留误差量进行补偿的跟踪驱动信号。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特别是涉及下述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具有下述补偿机构,该补偿机构按照使通过光拾取头读取的光盘记录信息中所包含的跟踪误差(TE)信号中的残留误差量为最小的方式,对该残留误差量进行补偿。
一般,对DVD-ROM等的光盘媒体上所记录的记录信息进行再生的现有光盘装置,通过光拾取头读取光盘媒体上的记录信息,信息再生机构从所读取的记录信息,发生凹痕再生(RF)信号(时钟信号与数据混合的信号)。另外,为了从凹痕RF信号中抽出数据,相位同步环路(PLL)发生其相位及频率与凹痕RF信号保持同步的内部基准时钟信号,窗口(window)信号发生机构从内部基准时钟信号形成窗口信号,从而采用窗口信号,抽出凹痕RF信号中的数据。
但是,现有的光盘装置中所采用的光盘媒体以超细微凹凸体(凹痕)状记录信息,这些凹痕形成凹痕列(轨迹),沿光盘媒体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列。另外,借助光拾取头读取记录信息是这样进行的,即通过聚光透镜等,将从半导体激光等射出的激光束汇聚,之后将其作为光点投射在凹痕上,读取每个凹痕所反射的反射光。
另外,在现有的光盘装置中,进行下述跟踪控制,该控制用于正确地使照射在光盘媒体上的光点的位置跟踪规定的轨迹。该跟踪控制一般是通过将跟踪误差(TE)信号供给伺服机构而进行的。在此情况下,作为TE信号的形成机构,人们知道有各种形式,但是其中的有代表性的一种为相位差方式(DPD方式),其在比如日本专利公开第69654/1998号文献、日本专利公开第97725/1998号文献、日本专利公开第112042/1998号文献等中被披露。该DPD方式由沿纵横向将光拾取头对半分隔而形成的四个光敏器件形成,该四个光敏器件检测从光盘媒体获得的反射光,这四个光敏器件分别输出电信号,将从位于所获得的四个电信号中的相应对角位置的光敏器件输出的电信号叠加,形成两组电信号,由这两组电信号的相位差,形成TE信号。
图5为表示现有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一个实例,该图是以只将该光盘装置的主要结构部分抽出的方式表示的。
如图5所示,现有的光盘装置包括放置于旋转驱动板(图中未示出)上的光盘媒体51;光拾取头52,其可在靠近光盘媒体51的盘面的状态,移动到沿其径向的规定位置;前置放大器53,其获得由光拾取头52读取的光盘媒体51的记录信息,发生凹痕RF信号和TE信号;数据分段器(slicer)54,其将模拟凹痕RF信号分段(slice),将其转换为数字凹痕RF信号;PLL55,其发生频率和相位与数字凹痕RF信号保持同步的内部基准时钟信号;数据抽出部56,其从数字凹痕RF信号中抽出数据;窗口信号发生部57,其将内部基准时钟信号转换为窗口信号;微处理器58,其对光盘装置的每个部分进行控制;伺服执行机构59,其接受TE信号,使光拾取头52移动到规定位置;数据输出端子60;内部基准时钟信号端子61。
在具有前述结构的光盘装置中,当旋转驱动光盘媒体51时,光拾取头52读取记录于光盘媒体51上的记录信息,发生与该读取相对应的电信号,前置放大器53对该电信号进行处理,发生模拟凹痕RF信号和TE信号。数据分段器54将模拟凹痕RF信号分段,将其转换为数字凹痕RF信号,PLL55接收数字凹痕RF信号,发生其频率和相位与数字凹痕RF信号保持同步的内部基准时钟信号。窗口信号发生器57接收内部基准时钟信号,发生窗口信号,数据抽出部56接收数据凹痕RF信号和窗口信号,采用窗口信号,抽出数字凹痕RF信号中的数据。另外,伺服执行机构59接收TE信号,根据微处理器58的控制,发生跟踪驱动信号,通过该跟踪驱动信号,对光拾取头52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行规定的跟踪控制。
现有的光盘装置通过采用TE信号进行跟踪控制的方式,使光点的位置正确地跟踪规定的轨迹,但是由于放置于光盘装置中的光盘媒体的倾斜、形成于光盘媒体上的许多凹痕的形状或深度的变化、光盘媒体的双折射、汇聚激光的物镜的稍小的移动等的影响,会使TE信号发生残留误差变化,另外,该TE信号的残留误差变化可采用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来补偿。
但是,本发明人等发现,凹痕RF信号的差错率与凹痕RF信号的不稳定信号量有关,仅仅通过对前述的TE信号中的残留误差变化进行补偿,不能充分地降低凹痕RF信号的差错率。
按照上述方式,由于现有的光盘装置不能够充分降低凹痕RF信号的差错率,这样必然会产生无法获得良好状态的凹痕RF信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采用使凹痕再生信号中的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对跟踪误差信号中的残留误差量进行补偿,从而获得良好状态的凹痕RF信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包括光拾取头,该光拾取头读取光盘的记录信息;再生信号发生机构,该机构根据通过前述光拾取头读取的记录信息,发生凹痕再生(RF)信号和跟踪误差(TE)信号;伺服机构,该伺服机构通过根据前述TE信号而发生的跟踪驱动信号,对前述光拾取头的位置进行控制;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该机构检测前述凹痕RF信号中的不稳定信号量;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该机构根据前述不稳定信号量,对前述跟踪误差信号的残留误差量进行调节,另外前述光盘装置具有下述机构,该机构使前述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发生使从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供给的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使伺服机构发生根据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对TE信号中的残留误差量进行补偿的跟踪驱动信号。
按照前述方案,由于设置检测凹痕RF信号中的不稳定信号量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另外设置发生使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的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从而使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发生使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使伺服机构发生根据该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对TE信号的残留误差量进行补偿的跟踪驱动信号,进行规定的跟踪补偿,这样可按照使从再生信号形成机构输出的TE信号的残留误差量为最适合值的方式对该残留误差量进行调节,在平时可使凹痕RF信号的状态保持良好。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光盘装置包括光拾取头,其在装入的光盘旋转时读取该光盘的记录信息;再生信号发生机构,该机构根据通过光拾取头读取的记录信息,发生凹痕再生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伺服机构,该机构根据跟踪误差信号,发生跟踪驱动信号,根据该跟踪驱动信号,对光拾取头的位置进行控制;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该机构对凹痕再生信号中的不稳定信号量进行检测;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该机构根据不稳定信号量,对跟踪误差信号的残留误差量进行调节,这样按照使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方式对残留误差量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个具体实例中,光盘装置中的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对在按照规定量,使残留误差量相对不稳定信号量的测定点增加减少时所获得的两个不稳定信号量JA、JB进行比较,在前述两个不稳定信号量JA、JB相等时,判定测定点的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不稳定信号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另一具体实例中,前述光盘装置中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采用相位同步环路(PLL),该相位同步环路使其内部基准时针信号的频率与前述凹痕再生信号的频率保持同步,前述不稳定信号量由前述相位同步环路的相位比较机构的比较输出形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再一具体实例中,前述光盘装置中的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每次在从新装入的光盘读取记录信息时,更新使前述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之后,在装入该光盘期间,从前述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连续输出相同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
按照这些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在光盘装置中设置有检测凹痕RF信号中的不稳定信号量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以及发生使通过该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检测的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的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使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发生使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以及使伺服机构根据该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发生对TE信号的残留误差量进行补偿的跟踪驱动信号,由此,可进行规定的跟踪补偿,这样按照使从再生信号发生机构输出的TE信号中的不稳定信号量为最适合值的方式对该不稳定信号量进行调节,在平时,可使凹痕RF信号的状态保持良好。
在此情况下,在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中,当按照每次一点儿的方式沿一定方向改变不稳定信号量的测定点时,对使所供给的不稳定信号量按照微小量增加减少时所获得的两个不稳定信号量JA、JB进行比较,判定前述两个不稳定信号量JA、JB相等时的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不稳定信号量,由此,可快速地对TE信号的残留误差量进行补偿,并且可减小差错率。
另外,如果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采用PLL,并且不稳定信号量检测信号采用PLL的相位比较机构的比较输出,则不必新设置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与新设置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的情况相比较,其结构简化。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
图2为表示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通过残留误差量调节部实现的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时的判断步骤的流程图;
图3(a)和图3(b)为表示跟踪残留误差量与不稳定信号量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图3(a)表示不稳定信号量JA与不稳定信号量JB相等时的状态,图3(b)表示不稳定信号量JB大于不稳定信号量JA时的状态;
图4为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中的数字凹痕RF信号的差错率状态的特性图;
图5为表示现有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一个实例的方框图。
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是这样的,即按照将下述光盘媒体1放置于转盘上的方式,使该光盘媒体1驱动旋转,该光盘媒体1上按照多个凹痕的方式形成有记录信息,并且这些凹痕沿轨迹设置,该光盘装置包括光拾取头2,该光拾取头2在靠近光盘媒体1的盘面的状态下,可在沿其径向的规定位置处移动,读取光盘媒体1的记录信息,将该读取信息作为电信号输出;前置放大器(再生信号发生机构)3,其对从光拾取头2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发生模拟凹痕再生(RF)信号(混合有时钟信号与数据的信号)和跟踪误差(TE)信号;数据分段器4,其按照规定电平,对从前置放大器3输出的模拟凹痕RF信号进行分段,发生数字凹痕RF信号;同时用作相位同步环路(PLL)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5,其接收从数据分段器4输出的数字凹痕RF信号,发生其相位和频率与前述数字凹痕RF信号保持同步的内部基准时钟信号,并且对前述数字凹痕RF信号中的不稳定信号量进行检测;数据抽出部6,其接收相同的数字凹痕RF信号,采用后面将要说明的窗口信号发生器7提供的窗口信号,从数字凹痕RF信号中仅仅抽出数据;窗口信号发生器7,其接收从同时用作PLL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5输出的内部基准时钟信号,在数据到达数据抽出部6的时刻,发生将数据抽出部6设定在传送状态的窗口信号;残留误差量调节部(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8,其接收从同时用作PLL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5输出的不稳定信号量,输出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微处理器9,其根据规定程序对光盘装置的每个部分进行控制;伺服执行机构(伺服机构)10,其接收TE信号和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使光拾取头移动到规定位置;数据输出端子11,其与利用电路(图中未示出)连接,输出通过数据抽出部6抽出的数据;时钟信号输出端子12,其与利用电路(图中未示出)连接,输出通过同时用作PLL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5获得的内部基准时钟信号。
在此情况下,光拾取头2具有分别沿纵横向两次分隔的四个光敏器件,这四个光敏器件对由光盘媒体1所获得的反射光进行检测,从这四个光敏器件分别输出电信号。前置放大器3将下述电信号叠加,发生两组电信号,该下述电信号是从位于由光拾取头2中的四个光敏器件获得的四个电信号中的相应对角位置的光敏器件输出的,从这两组电信号的相位差发生TE信号。另外,同时用作PLL的不稳定信号检测部5由电压控制振荡器、相位比较器、环路滤波器等构成,其将从相位比较器取出的相位比较信号作为不稳定信号量进行检测。
前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基本上按照下述方式动作。
在该光盘装置中设置有光盘媒体1,当旋转驱动该光盘媒体1时,光拾取头2读取记录于该光盘媒体1上的记录信息,发生与所读取的记录信息相对应的四个电信号。前置放大器3对从光拾取头3输出的四个电信号进行处理,发生模拟凹痕RF信号和TE信号。数据分段器4按照规定电平对从前置放大器3输出的模拟凹痕RF信号进行分段,将其转换为数字凹痕RF信号。同时用作PLL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5接收从数据分段器4输出的数字凹痕RF信号,发生其频率和相位与该数字凹痕RF信号保持同步的内部基准时钟信号。窗口信号发生器7接收从同时用作PLL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5输出的内部基准时钟信号,在规定的期间发生保持高电平或低电平的窗口信号。在该窗口信号发生期间,按照与到达期间保持一致的方式,选择到达数据抽出部6的数字凹痕RF信号中的数据。数据抽出部6接收从数据分段器4输出的数字凹痕RF信号与从窗口信号发生器7输出的窗口信号,采用窗口信号,抽出数字凹痕RF信号中的数据,将所获得的数据供给数据输出端子11。
残留误差量调节部8接收通过同时用作PLL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5获得的不稳定信号量(相位比较信号),发生使所供给的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将该信号供给伺服执行机构10。该伺服执行机构10通过微处理器9的控制,接收从前置放大器3输出的TE信号,以及从残留误差量调节部8输出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发生与这些信号相对应的跟踪驱动信号。该跟踪驱动信号供给光拾取头2,对光拾取头2相对光盘媒体1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行规定的跟踪控制。
下面通过图2、图3(a)和图3(b),对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时的判断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中,微处理器9设定形成TE信号中的振幅中点的跟踪残留误差值。
此时,在步骤S1’中,微处理器9获得在步骤S1中设定的跟踪残留误差值Tc,将其存储于内置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中。
接着,在步骤S2中,如图3(a)或图3(b)所示,微处理器9准备两个跟踪残留误差值TbA、TbB,这两个跟踪残留误差值TbA、TbB相对跟踪残留误差值Tc只相差±微小值D。
然后,在步骤S3中,微处理器9将跟踪残留误差值设定为TbA。
之后,在步骤S4中,微处理器9对在将跟踪残留误差值设定为TbA时,从同时用作PLL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5输出的不稳定信号量JA进行检测。
此时,在步骤S4’中,微处理器9获得在步骤S4中所检测出的不稳定信号量JA,将其存储于内置的存储器中。
接着,在步骤S5中,微处理器9将跟踪残留误差值设定为TbB。
然后,在步骤S6中,微处理器9对在将跟踪残留误差值设定为TbB时,从同时用作PLL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5输出的不稳定信号量JB进行检测。
此时,在步骤S6’中,微处理器9获得在步骤S6中所检测出的不稳定信号量JB,将其存储于内置的存储器中。
此后,在步骤S7中,微处理器9判断在已获得的两个不稳定信号量JA、JB之间,是否不稳定信号量JA大于不稳定信号量JB。接着,在判定不稳定信号量JA大于不稳定信号量JB(是)时,进行下面的步骤S8,在判定不稳定信号量JA不大于不稳定信号量JB(否)时,进行另一步骤S9。
接着,在步骤S8中,微处理器9以一个测定单位沿正方向使测定点移动(符号=+1)。
另外,在步骤S9中,微处理器9以一个测定单位沿负方向使测定点移动(符号=-1)。
然后,在步骤S10中,微处理器9对不稳定信号量JA与不稳定信号量JB是否相等进行判断。当判定不稳定信号量JA与不稳定信号量JB相等(是)时,跟踪残留误差量与不稳定信号量的关系为图3(a)所示的状态,此时,进行下一步骤S11,当判定不稳定信号量JA与不稳定信号量JB不相等(否)时,跟踪残留误差量与不稳定信号量的关系为图3(b)所示的状态,此时,进行另一步骤S12。
然后,在步骤S11中,微处理器9在形成跟踪残留误差量TBAL,不稳定信号量JA与不稳定信号量JB相等时,即判定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时,形成TBAL=(TbA+TbB)/2,将其存储于内置的存储器中,结束前述整个流程。
另外,在步骤S12中,微处理器9按照沿步骤S8或步骤S9中的符号方向,以残留误差调节用常数值S移动的值TbA(TbA=TbA+符号*S)或TbB(TbB=TbB+符号*S),将TE信号中的振幅中点作为下一测定点,之后,返回前面的步骤S3,再次进行步骤S3~S12的动作。
但是,前述一整套连续的动作是在光盘装置中装入有光盘时进行的,如果获得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则将该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存储于内置存储器中,此后,在残留误差量调节部8根据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发生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直至装入新的光盘媒体1后,伺服执行机构10采用该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形成跟踪驱动信号。
另外,由于如果在光盘装置中装入新的光盘媒体,再次通过前述的动作,获得新的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将其存储于内置存储器中,这样在此后,便根据该新的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发生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以及采用该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形成跟踪驱动信号。
按照前述方式,本实施例在不稳定信号量JA与不稳定信号量JB相等的情况下,将这些不稳定信号量JA、JB的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存储于内置存储器中,此后,采用所存储的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形成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和跟踪驱动信号,由此,可根据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计算最小不稳定信号量,与现有的这种装置的数字凹痕RF信号的差错率相比较,可大大改善数字凹痕RF信号的差错率。
即,在装入的光盘媒体1产生微小倾斜,或形成于光盘媒体1中的各个凹痕形状或深度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或因设置于光盘媒体1的表面上的绝缘覆膜而产生双折射,或物镜产生一定程度的移动等情况下,即使在本身的跟踪残留误差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通过将前述的平均不稳定信号量设定为TBAL,根据该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形成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采用该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形成跟踪驱动信号,则可降低数字凹痕RF信号的差错率,由此,可获得信号质量没有损坏的数字凹痕RF信号。
图4为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中的数字凹痕RF信号的差错率状态的特性图,为了进行比较,该图同时表示了现有的光盘装置中的数字凹痕RF信号的差错率状态。
在图4中,纵轴表示差错率,横轴表示相对地址,曲线a表示本实施例的特性,曲线b表示现有实例的特性。
在此情况下,表示差错率的数值的含义为,从装入光盘装置中的光盘媒体读取100位时,在其中的一个位是差错的情况下,为1.0E-02。另外,对于字节差错率,在从光盘媒体读取的1字节(8位)数据中,如果即使1位中具有差错,则视为字节差错,比如,在100字节的数据中,如果具有1字节的差错,则字节差错率为1.0E-02。
如图4中的曲线a所示,与图4中的曲线b所示的现有的光盘装置中的数字凹痕RF信号的差错率相比较,判定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中的数字凹痕RF信号的差错率从整体上减少,差错率得以大幅度改善。
另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在检测不稳定信号量的情况下,采用同时用作PLL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5,并且采用相位比较器的输出,但是本发明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不限于采用前述的同时用作PLL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5的形式,本发明也可设置光盘装置的结构稍稍复杂的,其它的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部。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在装入光盘媒体1时,将通过读取光盘媒体1的记录信息而获得的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存储于内置存储器中,之后,伺服执行机构10根据平均不稳定信号量,形成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采用该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形成跟踪驱动信号,直至装入新的光盘媒体1,即相对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伺服执行机构10具有学习功能,但是本发明的伺服执行机构10不必限于具有这样的学习功能的形式,其也可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平时,获得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根据此时所获得的平均不稳定信号量TBAL,形成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采用该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形成跟踪驱动信号。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规定的跟踪补偿,该方式为:设置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与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该不稳定机构检测凹痕RF信号中的不稳定信号量,该残留误差量检测机构发生使通过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在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中,发生使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在伺服机构中,发生根据该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对TE信号的残留误差量进行补偿的跟踪驱动信号,这样从再生信号发生机构输出的TE信号按照残留误差量为最适合的值的方式接受调节,具有可在平时,使凹痕RF信号的状态保持良好的效果。
在此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具有下述效果,即可迅速地对TE信号的残留误差量进行补偿,并且可使差错率减小,该方式为:使不稳定信号量的测定点,相对测定点按照规定量增加减少,对此时所获得的两个不稳定信号量JA、JB进行比较,判定两个不稳定信号量JA、JB相等时的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不稳定信号量。
另外,如果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可采用PLL,并且不稳定信号量检测采用PLL的相位比较机构的比较输出,则具有下述效果,即不必新设置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与新设置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的情况相比较,可使结构简化。

Claims (4)

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拾取头,该光拾取头在所装入的光盘旋转时读取该光盘的记录信息;再生信号发生机构,该机构根据通过前述光拾取头读取的记录信息,发生凹痕再生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伺服机构,该伺服机构根据前述跟踪误差信号,发生跟踪驱动信号,根据该跟踪驱动信号对前述光拾取头的位置进行控制;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该机构检测前述凹痕再生信号中的不稳定信号量;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该机构根据前述不稳定信号量,对前述跟踪误差信号的残留误差量进行调节,按照使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方式对残留误差量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对在按照规定量,使残留误差量相对不稳定信号量的测定点增加减少时所获得的两个不稳定信号量JA、JB进行比较,在前述两个不稳定信号量JA、JB相等时,判定测定点的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不稳定信号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不稳定信号量检测机构采用相位同步环路(PLL),该相位同步环路使其内部基准时针信号的频率与前述凹痕再生信号的频率保持同步,前述不稳定信号量为前述相位同步环路的相位比较机构的比较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每次在从新装入的光盘读取记录信息时,更新使前述不稳定信号量为最小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之后,在装入该光盘期间,从前述残留误差量调节机构连续输出相同的残留误差量调节信号。
CN99122047A 1998-11-12 1999-10-26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70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235598A JP3602975B2 (ja) 1998-11-12 1998-11-12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22355/1998 1998-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4158A true CN1254158A (zh) 2000-05-24
CN1127063C CN1127063C (zh) 2003-11-05

Family

ID=18142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220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7063C (zh) 1998-11-12 1999-10-26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001412A3 (zh)
JP (1) JP3602975B2 (zh)
KR (1) KR20000035097A (zh)
CN (1) CN1127063C (zh)
TW (1) TW4709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7631B2 (en) 2001-01-19 2007-03-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sc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a signal on a disc using a laser bea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52923B1 (ko) * 2002-01-11 2004-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의 포커스위치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KR100940024B1 (ko) * 2002-11-27 2010-0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드라이버에서의 트랙킹 오프셋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JP2005302141A (ja) * 2004-04-12 2005-10-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339664A (ja) * 2004-05-26 2005-12-08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トラッキング制御方法
WO2007058208A1 (ja) * 2005-11-15 2007-05-24 Pioneer Corporation 光軸ズレ補正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200725023A (en) 2005-12-16 2007-07-01 Innolux Display Corp Flat panel display
JP4882930B2 (ja) * 2007-09-11 2012-02-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行動推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1645B2 (ja) * 1993-02-12 2002-07-15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光磁気記録媒体の再生方法
JPH10134372A (ja) * 1996-10-31 1998-05-22 Sony Corp 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11232676A (ja) * 1998-02-12 1999-08-27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制御装置
EP0936602B1 (en) * 1998-02-13 2006-09-20 Yamaha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recording technique capable of forming pits accurately centered on track and servo-balance adjusting technique for optical disk record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7631B2 (en) 2001-01-19 2007-03-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sc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a signal on a disc using a laser be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01412A3 (en) 2001-05-30
EP1001412A2 (en) 2000-05-17
CN1127063C (zh) 2003-11-05
TW470948B (en) 2002-01-01
KR20000035097A (ko) 2000-06-26
JP2000149295A (ja) 2000-05-30
JP3602975B2 (ja) 2004-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1629C (zh) 摆动时钟产生电路及其方法
US6529456B2 (en)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 disk reproducing method, a disk rot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 regenerative clock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US6215742B1 (en) Clock signal generating system
CN1160732C (zh) 摆动信号检测电路和信息处理装置
CN1127063C (zh) 光盘装置
US5513326A (en) System for optimizing data transfer
CN1196555A (zh) 光盘装置
CN1096067C (zh) 光盘再现设备
CN1194429A (zh) 数据解码装置
KR980011086A (ko) 데이터 재생방법 및 장치
CN1196119C (zh) 信息记录媒体和信息记录方法
CN1208766C (zh) 用于检测相位基准信号与摆动信号之间相差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30425A (zh) 嵌入和检测辅助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及其记录和重放装置
CN1061160C (zh) 光盘重放设备和方法
CN1252693C (zh) 记录再现装置和等角速度记录时的激光器功率控制方法
JPH02223066A (ja) 光学的記録再生装置
CN1823376A (zh) 用于校正带符号偏差的记录载体、设备和方法
CN1573947A (zh) 激光驱动器和光盘系统
CN100446096C (zh) 光盘数据存取装置与光学头倾斜角度校正及调整方法
CN1467712A (zh) 光盘装置和信息记录装置
CN1087862C (zh) 光盘机的读取倍速自动调整电路
CN100385388C (zh) 预录区信号的取样时脉产生器
CN1320550C (zh) 时钟脉冲生成装置
CN1162847C (zh) 光驱循轨伺服系统及方法
CN1224010C (zh) 在光盘烧录机中产生写入时钟的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