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2791C - 荧光显示管 - Google Patents

荧光显示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2791C
CN1252791C CNB011454504A CN01145450A CN1252791C CN 1252791 C CN1252791 C CN 1252791C CN B011454504 A CNB011454504 A CN B011454504A CN 01145450 A CN01145450 A CN 01145450A CN 1252791 C CN1252791 C CN 12527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stome
mentioned
display tube
fluorescent display
reflective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454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59136A (zh
Inventor
二瓶光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a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ta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aba Corp filed Critical Futa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59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9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27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27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5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with ray or beam selectively directed to luminescent anode seg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29/00Details of cathode ray tubes or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2229/92Means providing or assis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or within the tube
    • H01J2229/925Means providing or assis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or within the tub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 tension [HT], e.g. anode potent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94Selection of substances for gas fillings; Means for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ressure within the tube, e.g. by gettering

Landscapes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 Manufacture Of Electron Tubes, Discharge Lamp Vessels, Lead-In Wir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荧光显示管,该荧光显示管具有由彼此相对的前面板和阳极基板,和介于该前面板和阳极基板的各周边间的侧面板构成的真空容器,该真空容器内至少具有阴极和阳极,在上述前面板朝着阳极基板的内表面上或者在上述阳极基板朝着前面板的内表面上形成仿真半反光镜,所述仿真半反光镜由开口部和金属薄膜的非开口部构成,且被制成该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状态可改变的所需的微细图形。

Description

荧光显示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显示管,更详细地说,涉及对在构成真空容器的外围容器的前面板或阳极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仿真半光反镜的荧光显示管的改进。
                         背景技术
图8、图9和10示出这种现有荧光显示管的简要构成。
首先,参照图8详细说明现有荧光显示管上的主要构成部分。
图8是表示包括现有荧光显示管内部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构成的外观形态的主要部分断面透视图。
该图8的现有的荧光显示管一般具有以规定间隔相对配置的由玻璃构成的前面板(faceplate)10和同样由玻璃构成的阳极基板20。玻璃侧面板60围住该前面板10和阳极基板20的各周边之间的空间,并夹在前面板10与阳极基板20之间,再用图中未示出的密封玻璃胶对这些玻璃部件相互间密封,形成真空容器,即所谓的外围容器,接着通过图9、图10中描述的收气器作用使该真空容器内维持所需的高真空度。
在上述前面板10的内表面(对着上述阳极基板20的下面)上形成薄膜状透明导电膜(作为半反镜用的透明电极)100,另外,在上述阳极基板20的内表面(对着上述前面板10的上面)上,按要求形成图未示出的铝配线,然后在该铝配线上面覆盖绝缘层,再通过该绝缘层的各通孔形成涂有荧光体的阳极电极21。另一方面,在上述阳极电极21的上方以规定间隔分别配置显示操作所需的栅极30和阴极灯丝40。
在此,在上述前面板10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00上通常使用铬膜。即,在使用该铬膜时,相对于透明电极100,除了得到所期望的半反光镜功能外,还与中性滤光片同样具有提高显示对比度的功能,而且与之组合,还具有静电屏蔽功能或电子扩散功能的优点(例如,参照实开昭55-108646号公报)。
对于图8所示的现有荧光显示管的构成,由于构成上述前面板10的透明导电膜100是铬膜,其透光率随该膜厚度而变化,因此,在用该铬膜代替滤光片时就必须使铬膜本身形成为能够得到规定的透光率的厚度,而且,对于该铬膜而言,由于需要以埃为单位正确地控制该膜厚度,而且要在整个面上形成均匀一致,因此,该膜的形成必然是不容易的。
在制造该荧光显示管时,因为必须经过在规定的加热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过程,如必须经过400度以上的加热烧制过程,所以会出现由该热处理所进行的烧制处理时膜自身必然易氧化而使该铬膜(进而透明导电膜100)的透光率会下降的不正常现象。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这种荧光显示管的情况下,对于作为透明导电膜100使用的铬膜,在随着该膜形成过程而产生膜厚度控制的困难外,还会出现因烧制处理时的氧化导致透光率下降的问题,因此,具有规定范围内透光率的铬膜,这里所称的透明导电膜100是极难形成的。
此外,因为作为上述透明导电膜100使用的铬膜,一方面因制造时的烧制热处理,膜的整个表面在青色至绿色之间变化,所以对于应用由该铬膜构成的透明导电膜100的荧光显示管,把它搭载在最终的音响设备或放像设备等的音像装置上实现商品化时,例如当音像装置的外观色彩的形态是金属色调时,搭载的这种荧光显示管的色彩趋向显著当时,该商品外观形态上,整体的色彩的协调性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协调。
此外,在该铬膜的情况下,由于形成通过整体为均匀的金属薄膜,所以只用该金属薄膜,必然不能够容易地显示所希望的文字或图形等的微小的图案。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以在先的专利申请2000-210661号公报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消除使用铬膜为上述透明导电膜100的半反光镜荧光显示管的制造困难问题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是使所需要的金属薄膜形成均匀微细的图案并成为仿真半反光镜,构成透光率不依赖于膜厚的荧光显示管,也就是仿真半反光镜荧光显示管。
对于上述方案的仿真半反光镜荧光显示管,由于得到了配置在整个显示面积上的微细图案的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比率均匀一定的半反光镜,因此,对于由作为荧光显示管的原本的阳极图案的发光部所进行的显示和其外围容器的外形,即使能够使它与搭载它的影像装置的外观色调形态相吻合,但仍不能解决上述现有的全部问题。
本发明人通过与在前的情况一样提出的专利申请2000-346375号所示,如图9和图10表示的为了得到荧光显示管的收气器作用的构成。
即,图9模式地示出本发明人已提出的由荧光显示管得到真空容器的收气器作用的概要构成的断面图,图10是包含图9的箭头X方向所指的收气器部分的显示部的平面说明图。在这些附图9和图10中,与图8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件。
对于图9和图10的已有构成,在构成上述荧光显示管的真空容器内,在上述前面板10的内表面的与透明导电膜100相对的内部单角(片隅)上具有收气器31。制造时,在相对于该收气器31的前面板10的外侧位置上配置高频加热线圈32,通过向该高频加热线圈32通电,高频感应加热收气器31,使其发挥蒸发作用。
然而,在上述感应加热处理时,由于在收气器31和高频加热线圈32之间安装了前面板10、由金属薄膜构成的上述透明导电膜100,因此,在该透明导电膜100的金属薄膜上由电磁感应发生涡电流,各相应部分分别被加热。因此,对于上述前面板10,由于局部加热会有断裂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因高频加热线圈32被上述透明导电膜100的金属薄膜屏蔽,因此,就会损害对收气器31的感应加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显示管,使得搭载该荧光显示管的影像装置等的外观色调的形态,即使如金属色调的情况下,能够使得该搭载的影像装置和商品外观表面保持很好的协调性。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显示管,该荧光显示管在荧光体发光时,不会妨碍该发光面部的发光显示,而且,在荧光体不发光时,能够预先从外部明白且有效地确认由仿真半反光镜所形成的图形显示。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半反光镜的荧光显示管,它能够有效地发挥出真空容器内的收气器作用。
为了完成上述各目的,本发明通过把所需金属薄膜形成为均匀微细图形作为仿真半反光镜代替现有荧光显示管中制造有困难的半反光镜,来构成透光率不依赖于膜厚的荧光显示管,在此是构成仿真半反光镜荧光显示管,另外,在由金属薄膜构成的透明导电膜的相应部分上,与周围电绝缘地形成与该金属薄膜同等的金属的微细图形的收气器高频感应加热用的窗口。
也就是说,本发明第1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荧光显示管,该荧光显示管具有由彼此相对的前面板和阳极基板,和介于该前面板和阳极基板的各周边间的侧面板构成的真空容器,该真空容器内至少具有阴极和阳极,其中,在上述前面板朝着阳极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仿真半反光镜,所述仿真半反光镜由开口部和铝薄膜的非开口部构成,并被制成该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状态可改变的所需的微细图形。
按照本发明按照第2方面的荧光显示管,其中,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微细图形是通过改变上述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面积比率而得到的。
按照本发明按照第3方面的荧光显示管,其中,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微细图形是通过改变上述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形状而得到的。
按照本发明按照第4方面的荧光显示管,其中,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微细图形是通过改变上述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局部面积比率而得到的。
按照本发明按照第5方面的荧光显示管,其中,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微细图形是通过改变上述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局部形状而得到的。
按照本发明按照第6方面的荧光显示管,其中,在由金属薄膜构成的透明导电膜的相部分上,设计电绝缘形成与该金属薄膜同等金属的微细图形的收气器高频感应加热用的窗口。
按照本发明按照第7方面的荧光显示管,其中,上述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组合在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配置成格子状,且通过改变格子状排列的组合的至少局部的开口率得到微细图形。
此外,按照本发明按照第8方面的荧光显示管,其中,上述金属薄膜由铝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仿真半反光镜荧光显示管主要部分构成概要的放大断面图。
图2是表示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铝薄膜图形形状的第1例的平面说明图。
图3是表示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铝薄膜图形形状的第2例的平面说明图。
图4是表示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铝薄膜图形形状的第3例的平面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上述仿真半反光镜的铝薄膜图形形状上局部开口率改变时的文字列显示的第1例的平面说明图。
图6是表示上述仿真半反光镜的铝薄膜图形形状上局部开口率改变时的文字列显示的第2例的平面说明图。
图7是模式地表示上述仿真半反光镜荧光显示管中为得到真空容器内的收气作用的显示部构成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荧光显示管内部的主要部分概要构成的外观形态的主要部分断面透视图。
图9是表示本申请人已提出的荧光显示管内部的主要部分概要构成的外观形态的主要部分断面透视图。
图10是包含图9的箭头X方向上的收气器部分的显示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7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荧光显示管,这里所指的是仿真半反光镜荧光显示管的各别例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仿真半反光镜荧光显示管的形态与在先描述的图8至图10所示的荧光显示管相比时,因为只是仿真半反光镜的图形不同,构成本身基本相同的,所以这里仍参照图8至图10进行描述。因而,这些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图1是模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仿真半反光镜荧光显示管主要部分构成概要的放大断面图。图2至图4是表示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铝薄膜图形(以下,称为铝膜图形)形状的第1至3各例的平面说明图。图5和6是分别表示上述仿真半反光镜的铝薄膜图形形状上局部开口率改变时的文字列显示的第1和2各例的平面说明图。
对于图1示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荧光显示管的概要构成可如上述图8说明那样清楚知道,具有以规定间隔相间地相对配置的玻璃构成的前面板10和由玻璃板构成的阳极基板20,使玻璃侧面板60围绕并夹着该前面板10和阳极基板20的各周边缘之间设置,从而,与现有技术一样,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密封玻璃胶将这些玻璃部件相互粘接密封好,形成真空容器,即所谓的外围容器。
在上述前面板10的内表面(对着上述阳极基板20的下表面)上,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形成有用作为半反光镜的薄膜状透明导电膜(透明电极)100,而在本发明中,用作为仿真半反光镜的薄膜状透明导电膜(透明电极)110来代替作为半反光镜的透明电极100,仿真半反光镜是如后面将详细描述的图2至图6的各实例那样的图形构成。
在上述阳极基板20的内表面(对着上述前面板10的上表面)上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地形成铝配线,且层叠绝缘层覆盖该铝配线的上面,而且通过该绝缘层的各通孔形成涂有荧光体的阳极电极21。此外,在上述阳极电极21的上方以所定间隔分别配置所需的栅极30和阴极灯丝40。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就形成在上述前面板10内表面上的作为仿真半反光镜的透明导电膜110而言,图谋用铝膜来提高相应显示面上的对比度,在此情况下,使荧光显示管阴极发光时,半反光镜发挥作用,从外部能够明确地观察到显示的显示内容。
成为上述透明导电膜的铝膜110分别如图2至图4和图5、图6所示,在与该显示部相对应的各显示部分上形成为由透光的开口部111和不透光的非开口部112组合而成的各铝薄膜图形,并且使该铝薄膜图形组合配置成格子状。
因而,这样形成薄膜图形构成时,荧光显示管的内部状态能够通过不存在铝膜110的开口部111处看见,而经由铝膜110形成的非开口部112不能看见。这时,通过铝膜110看荧光显示管内部清楚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各个组合的开口部111和非开口部112的面积比。即,换句话说,因为透光率随着开口部111和非开口部112的面积比而变化,所以该薄膜图形构成的铝膜实现了与根据膜厚度改变透光率的现有技术实例的半反光镜相类似的功能和效果。在本发明中把具有该半反光镜相似功能的铝膜110称作为仿真半反光镜。
本发明通过局部改变上述各个组合的开口部111和非开口部112的面积比,通过从外部观察看清荧光显示管内的荧光显示时的开口部111的发光显示的易见性和非开口部112对外光的遮蔽的变化的组合,而着眼于完成各种铝图形显示这一点(下面参照图2至图6详细说明)。
也就是说,在使荧光显示管的阳极不发光时,因外光的反射,利用形成在前面板10上的铝膜110的薄膜状格子图形的组合,就能够有效地显示所希望的显示图形,另一方面,在使荧光显示管的阳极发光时,也一样因外光的反射,利用形成在前面板10上的铝膜110上的薄膜状格子图形的组合,就能够容易观察并看清所希望的显示图形。
因由上述铝膜110构成的仿真半反光镜的透光率是可通过任意地改变上述开口部111和非开口部112的面积比和/或形状而容易地调整,所以可通过了解所用的荧光体的种类、显示管自身内表面的状态和内部部件在荧光体上的反射率等进行选择确定,以便能在显示面上得到所希望的对比度。此外,也可以在上述荧光体的非发光时,利用上述仿真半反光镜的透光率的不同,形成所希望的铝图形的显示。
与此相反,在没有形成上述铝膜110构成的仿真半反光镜时,因为可以看见内部部件构成,所以在不点亮时从外部也能够观察到内部且非常难看,在点亮时,因来自该内部部件的反射光影响,会出现显示对比度下降的不利趋势。
当上述仿真半反光镜的透光率过低时,点亮的荧光体的发光从外部就看不见了,因此,透光率当然要设定在容易看见的范围内。
关于把这里所述的仿真半反光镜的透光率设定到什么样的程度,在充分考虑荧光显示管内部的光反射率和发光辉度等因素后,就能选定能得所要求的对比度。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具体例子,把上述非开口部112定为30μm时,把开口部111的宽度设定在25-30μm的范围内,则其开口率设定为20-25%。通过对该开口部111和非开口部112的组合所希望区域的透光率从0%(只有铝膜,无开口部区域)至100%(没有铝膜,只有开口区域)的组合,就能够形成所要文字、图形等的薄膜图形。因而,由上述铝膜110构成的非开口部112此时是25-30μm的范围,与在该荧光显示管上通常发光图形的大小(从0.2mm至数mm)相比是非常细微的,因此,不必担心妨碍从外部观察,因此,确认可得到如期望的效果。
对于形成上述半反光镜的铝膜110的膜厚,高于非开口部112失去透光性的厚度,例如,完全是铝膜的情况下,最好设定为1000以上。因该铝膜110是导电材料,所以与在现有技术中描述的铬膜的情况一样也兼具静电屏蔽和电子扩散的各功能,此外,关于该铝膜110,若其膜厚在1000以上,由于电阻下降到数Ω以下,对静电屏蔽和电子扩散的各功能也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也就是说,若将本实施例的铝膜110和在前叙述的现有技术的铬膜100的电阻相比较,则铝的电阻率比铬的小,另外,对于铬膜100,因为构成半反光镜,所以其膜厚必须在如190(透光率基本上为0%)以下,与此相比,铝膜110的膜厚如上所述地为1000以上,结果使铝膜110的电阻值比铬膜100的电阻值小。另一方面,因两者的导热率中,铝的导热率比铬大数倍,因此,就其放热效果来看,与该铬膜100相比时,铝膜110的效果格外好。
因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荧光显示管利用呈格子状形成在上述前面板10内表面上的铝膜110构成的薄膜图形,交替形成透光的开口部111和遮光的非开口部112。因此,上述荧光显示管的非发光部分(由斜线的阳极24的部分)的外部光被铝图形遮蔽,结果由外光的透射光对荧光显示管内部造成的散射光几乎观察不到。上述荧光显示管的发光部分(以涂黑部件表面的阳极24的部分)的自发的光从没有铝膜110的开口部111的部分透光而被观察到。
本实施例的情况,即使把上述铝膜110形成在上述前面板10的外表面上,也具有相同的效果,另外,如果是从阳极基板20的外侧观察荧光体发光的前面发光型的荧光显示管,即使形成在该阳极基板20的外侧上,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铝膜的各薄膜图形的不同组合配置的实施例。
因形成在上述前面板10内表面上的铝膜110进行的显示利用薄膜图形的形状、开口部111和非开口部112的面积比率等不同而具有如下的3种显示方法。即:分别为以下的情况:
(1)当使荧光显示管的阳极不发光时,因外部光的反射,能够看见铝膜的模式
(2)使荧光显示管的阳极发交时,可看见铝膜的模式
(3)使荧光显示管的阳极不发光时,或者,发光时的任何一种情况,看见铝膜的模式
虽然在图2至图6中,铝膜110的薄膜图形是通过把开口部(透光部)111和非开口部(非遮光铝图形部)112配置成格子状而形成,但也可以使开口部111成为长方形的缝状。另外,当该缝的宽度极细小时,会出现所谓的模尔条纹,这些条纹也可用作装饰,但在出现干扰的情况下,通常选定该开口部宽度的数倍。
图2示出的第1例细微图形是在一个划分成多个正方形的区域A和B内,把一个区域B的透光面积设定为另一个区域A的透光面积的约2倍,并把该区域A和区域B按两种不同颜色相间的方格花纹配置而构成的实例。因而,通过如此地组合区域A和B,用不着说能够分别显示所希望的各种模样、文字、图形等,而且,可作为不会受到妨碍前面描述的显示的中性滤光片使用。
图3示出第2例的微细图形是在上述区域A和被区分出多个长方形状的区域C内,把一个区域C的透光面积设定为另一个区域A的透光面积的约2倍,并把该区域A和区域C按两种不同颜色相间的方格花纹交替地配置而构成的实例。因而,通过如此地组合区域A和B,当然能够分别显示所希望的各种状态、文字、图形等,此处也同样可作为不会妨碍显示的中性滤光片使用。
图4示出第3例的微细图形是在一个划分成多个长方形的区域C和D内,把这些区域C和D以长方形的长边方向相互正交地两种不同颜色相间的方格花纹配置而构成的实例。因而,通过如此地组合区域A和B,当然能够分别显示所希望的各种状态、文字、图形等,此处也同样地可作为不会妨碍显示的中性滤光片使用。
图5示出通过上述细微图形表示文字列情况的第1例。在该具体实例中,例如把非开口部的宽度定为30μm范围内,而把开口部宽度定为25-30μm的范围内,设定透光率为20-25%。这里,以用铝膜堵塞仿真半反光镜局部开口部的方式形成图形,例如,显示出[FUTABA]的文字列。此时,连接的铝图形大致为80μm,因为比通常的荧光显示管上的发光图形(从0.2mm至数mm)小得多些,所以不会对显示产生妨碍。
此外,图6示出由上述细微图形显示文字时的第2例。在该具体例中,例如把非开口部的宽度定为30μm范围内,而把开口部宽度定为25-30μm的范围内,设定透光率为20-25%。这里,以用铝膜堵塞仿真半反光镜局部开口部的方式形成图形,例如,反转显示出[FUTABA]的文字列。此时,开口部区域大体80μm,屏蔽外界电场的效果十分明显。
接着,描述在上述荧光显示管上起到收气作用的前面板表面上的铝膜的构成。
图7是模式地示出为在上述仿真半反光镜荧光显示管中得到真空容器内的收气器作用的显示部构成的平面说明图。
在上述荧光显示管的构成中,在前面板10表面上的由金属薄膜构成的透明导电膜的铝膜110的相应部分,即在用于得到前面描述的现有技术例的收气器作用的窗部的对应部分上,与象在该窗部上那样不形成金属薄膜的高频感应加热用的窗部区域不同,除了形成所需的收气高频感应加热用的窗部121之外,还在该窗部121内以与其它部件的各微细图形电绝缘的方式形成由与上述金属薄膜同等金属的各铝膜122构成的各微细图形。
因而,具有上述电绝缘的各铝膜122的收气器高频感应加热用的窗部121与没有形成金属薄膜的现有技术的窗部不同,可以不受各铝膜122的影响地、有效地对上述收气器进行电磁感应加热,而且,加热时,高频磁场的大部分用于产生收气加热,因此,各铝膜122在上述前面板10上产生裂纹的行程不被加热,从而容易地解决了前面描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作为仿真半反光镜的形成用薄膜,描述了使用铝膜的情况,但该薄膜材料除了使用铝材外,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具有相同效果的金属。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了在前面板10的内表面的前面形成铝膜110的情况,但在特别想提高对比度的情况下,也可只在与显示相对应的部分上形成该铝膜110,而且,也可把与该显示相对应的区域作为仿真半反光镜,其它区域形成均匀的铝薄膜。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了只在铝膜110的与显示部对应的部分上形成开口部111的情况,但在铝膜110的整个面上形成该开口部111也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对于开口部111本身的形状,也可以是格子状或缝状以外的任意形状,而且,该格子或缝的形成方向,可以设定为斜向、横向等任意方向。

Claims (7)

1.一种荧光显示管,该荧光显示管具有由彼此相对的前面板和阳极基板,以及由介于该前面板和阳极基板的各周边间的侧面板构成的真空容器,该真空容器内至少具有阴极和阳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板由透光材料制成,在上述前面板朝着阳极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仿真半反光镜,所述仿真半反光镜由构成一透光部分的开口部和构成一挡光部分的铝薄膜的非开口部构成,且被制成该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状态可改变的所需的微细图形。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荧光显示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微细图形通过改变上述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面积比率而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荧光显示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微细图形通过改变上述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形状而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荧光显示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微细图形通过改变上述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局部面积比率而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荧光显示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的微细图形通过改变上述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局部形状而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记载的荧光显示管,其特征在于:对着铝薄膜构成的透明导电膜的相应部分,配置电绝缘地形成与该铝薄膜同等的金属的微细图形的收气器高频感应加热用的窗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记载的荧光显示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和非开口部的组合在上述仿真半反光镜上排列成格子状,且通过改变该格子状排列组合的至少局部的开口率得到微细图形。
CNB011454504A 2000-11-14 2001-11-14 荧光显示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27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6375/00 2000-11-14
JP2000346375A JP3455175B2 (ja) 2000-11-14 2000-11-14 ハーフミラーの形成された蛍光表示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9136A CN1359136A (zh) 2002-07-17
CN1252791C true CN1252791C (zh) 2006-04-19

Family

ID=1882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545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2791C (zh) 2000-11-14 2001-11-14 荧光显示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455175B2 (zh)
KR (1) KR100549326B1 (zh)
CN (1) CN1252791C (zh)
TW (1) TW5224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8165B2 (ja) * 2005-07-29 2009-11-04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蛍光表示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150980A (ja) 2002-05-24
KR20020037694A (ko) 2002-05-22
CN1359136A (zh) 2002-07-17
KR100549326B1 (ko) 2006-02-02
JP3455175B2 (ja) 2003-10-14
TW522433B (en) 2003-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3225C (zh) 电子发射显示器
CN108364983A (zh) 像素排列结构
KR101299035B1 (ko) 전계 방출 백라이트를 구비하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
KR20100063536A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광원으로 사용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09046668A (ja) 白色蛍光体、これを用いる発光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691257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61021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KR10088415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252791C (zh) 荧光显示管
CN100461330C (zh) 电子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135293A (ja) 発光装置及びこの発光装置を光源として使用する表示装置
US20060267919A1 (en) Backlight unit having surface luminescence structure
JP2005347242A (ja) 電子放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741237A (zh) 平面型显示装置
CN100385604C (zh) 电子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070001604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1085555A1 (en) Composition for black matrix, formation of black matrix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black matrix
CN1296955C (zh) 显示板的定位结构
CN1892964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06935617A (zh) Oled屏体制备方法、oled屏体和电子显示设备
JPH10116576A (ja) 画像表示用電子放出素子
JPS58158855A (ja) 光源用陰極線管
JP2002304950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50863A (ja) 表示用蛍光ランプ
JP2002358918A (ja) 蛍光表示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