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9582C - 数据传输方法与无线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与无线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49582C CN1249582C CNB018210392A CN01821039A CN1249582C CN 1249582 C CN1249582 C CN 1249582C CN B018210392 A CNB018210392 A CN B018210392A CN 01821039 A CN01821039 A CN 01821039A CN 1249582 C CN1249582 C CN 124958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block
- transceiver
- identifier
- window
- rece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2—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无线电系统中将数据块从第一收发信机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的方法。第一收发信机将标识符附加到待发送数据块,在第二收发信机接收数据块失败时将数据块存储到接收存储器中,且第一收发信机以相同标识符重发数据块、第二收发信机重新接收。第二收发信机保持关于属于有限标识符空间的窗口位置的信息;比较重新接收数据块与初接收数据块标识符,若二数据块具有相同标识符且检测到标识符从初接收数据块到重新接收数据块一直处于第二收发信机保持的窗口内,则确定它们相同,检测基于窗口位置信息,第二收发信机组合被确定相同的数据块。若窗口移位后,接收存储器含有根据其标识符其位置不在窗口移位后的窗口内的数据块,从接收存储器删除该数据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线电系统中将数据块从第一收发信机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该方法的无线电系统。该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无线电系统均特别适用于EGPRS(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背景技术
通常,无线电系统中使用的各发射机和各接收机构成收发信机,它们的例子包括诸如移动电话的用户终端内的收发信机以及基站内的收发信机。
数据传输的目标通常是在各收发信机之间确保成功传输。数字数据传输通常采用重发纠错方法,在该方法中,将传输错误通知发送方,然后,该发送方重发错误信息。一种已知的方法是选择性拒绝ARQ(自动请求重发),在该方法中,发射机可以在确认先前块之前发送新块,而且该发射机只能重发未收到的块。在该协议中,将一组无需接收机确认就可以被发射机连续发送的数据帧称为传输窗口。
EGPRS(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采用分组交换传输的、基于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EGPRS利用EDEGE(GSM演进的增强型数据率)技术提高数据传输能力。除了通常用于GMS的GMSK(高斯最小偏移键控)调制之外,8-PSK(8-移相键控)调制也可以用于分组数据信道。其目标主要是实现非实时数据传输业务,例如文件拷贝和使用因特网浏览器。其目标还要实现分组交换实时业务,从而例如传送语音和视频。从理论上说,数据传输能力可以在每秒几千比特到每秒400千比特。
现在让我们对上述系统中在两个收发信机之间的连接上进行纠错的例子进行研究。第一收发信机以数据块形式将数据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第一收发信机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发送的数据块附加标识符以在接收时进行识别,即,从有限标识符空间中预留标识符。以这样的方式周期性地预留各标识符,即,当最后的标识符已被使用时,该周期从开始重新开始。在第二收发信机未收到数据块时,需要重发该块。第一和第二收发信机之间的双向连接可以使第二收发信机将重发请求发送到第一收发信机。根据收到的重发请求,第一收发信机将数据块发送到根据标识符将该数据块识别为重发的初发失败块的第二收发信机。第二收发信机保持关于与ARQ协议有关的接收机窗口位置的信息。窗口是标识符空间的一部分,而且始终从未正确接收的第一块开始。通常,窗口的大小是标识符空间的一半。如果第二收发信机接收其标识符不在该窗口内的块,则它知道所述块曾经被接收一次,而且可以忽略它。
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可以采用增量冗余度方法,在该方法中,对第二收发信机装备接收机存储器,可以将所有接收失败的数据块存储到该接收机存储器内。接收失败可能是因为例如所使用的无线电信道的情况变化如此之快,以致无线电系统不能事先对到来的传输选择最佳码率的事实引起的。使用增量冗余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的情况。第一收发信机重发接收失败的数据块。将具有相同标识符的、重发的数据块与存储的数据块组合在一起,此后,第二收发信机对组合数据块进行解码。在组合过程中,与一个数据块内的信息量相比,增加了进行解码使用的信息量,因此解码具有更高的成功概率。
因此,意图是将同一个数据块的不同传输过程组合在一起。根据数据块具有同样标识符的事实,确定数据块相同。
周期性使用标识符会产生问题,因为即使各数据块实际上不相同,但在将各数据块互相进行比较时,仍可以发现具有同样的标识符的各数据块。在上述描述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即使具有同样标识符的数据块不同,但仍可能错误地认为具有同样标识符的数据块是相同的,以进行合并。在组合不同数据块时,收发信机操作失败。
在对信道编码之前进行增量冗余度(IR)组合,而拒选ARQ协议运行在更高协议层上会产生另一个问题。事实上,IR组合和ARQ协议可以在物理上常驻在不同位置或设备上,在这种情况下,ARQ协议中的信息不能用于IR组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将错误数据块组合在一起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无线电系统。这是利用在无线电系统中将数据块从第一收发信机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的方法实现的,在该方法中,第一收发信机将标识符附加到待发送的数据块上用于进行识别,该标识符是从有限标识符空间中周期性地预留的,第二收发信机接收该数据块,而且在接收该数据块失败时,第二收发信机将该数据块存储到接收存储器,然后,第一收发信机以与初始发送相同的标识符重发所述数据块,而第二收发信机重新接收所述数据块。
在该方法中,第二收发信机保持关于属于有限标识符空间的窗口的位置信息;在第二收发信机重新接收该数据块时,将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与初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互相进行比较,而且如果这两种数据块具有同样的标识符,而且检测到所述标识符从初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到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一直处于第二收发信机保持的窗口内,则确定它们相同,其中所述检测基于关于窗口的位置的信息;第二收发信机将被确定相同的数据块组合在一起;其中,如果在窗口移位后,接收存储器(528)含有根据其标识符其位置不在窗口移位之后的窗口内的数据块,则从该接收存储器内删除所述数据块。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互相进行无线电联络的第一收发信机和第二收发信机的无线电系统。第一收发信机包括:用于以这样的方式构造数据块供发送,即对该数据块提供标识符用于进行识别的装置,该标识符是从有限标识符空间内周期性地预留的;用于接收第二收发信机发送的重发请求的装置;以及用于将数据块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并用于将数据块重发到第二收发信机的装置;第一收发信机的上述装置在操作上相互连接。第二收发信机包括:用于接收第一收发信机发送的数据块,并用于接收第一收发信机重发的数据块的装置;用于检测接收数据块失败的装置;用于存储接收失败的数据块的接收存储器;用于将数据块的重发请求发送到第一收发信机的装置。
第二收发信机包括:用于保持关于属于有限标识符空间的窗口位置的信息的装置;用于将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与初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互相进行比较,如果这两种数据块具有同样的标识符,而且所述标识符从初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到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一直处于由第二收发信机保持的窗口内,则确定它们相同的装置;以及用于将确定相同的数据块组合在一起的装置,第二收发信机的上述装置在操作上相互连接;其中,第二收发信机被配置为,如果数据块的标识符位置不在窗口移位之后的窗口内,则从接收存储器内删除该数据块。
本发明还提供无线电系统中的接收机,被配置为与无线电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发射机进行无线电联系,所述接收机包括:
用于接收由无线电系统的发射机发射的数据块并用于接收发射机重新发射的数据块的装置,所述数据块包括从有限标识符空间中周期性地预留的标识符,
用于检测数据块接收失败的装置,将接收失败的数据块存储在一个接收存储器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包括:
-用于保持关于属于有限标识符空间的窗口的位置的信息的装置;
-用于将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与初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互相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数据块具有相同的标识符并且所述标识符从初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到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一直处于接收机保持的窗口内,则确定它们相同的装置,
用于将被确定相同的数据块组合在一起的装置,接收机的上述装置在操作上相互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在无线电系统中由接收机接收数据块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接收机
接收由发射机发射和重新发射的数据块,所述数据块包括从有限标识符空间中周期性地预留的标识符,
检测数据块接收失败,并将数据块存储在一个接收存储器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保持关于属于有限标识符空间的窗口的位置的信息;
-在接收机重新接收数据块时,将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与初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互相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数据块具有相同的标识符并检测到所述标识符从初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到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一直处于接收机保持的窗口内,则确定它们相同,其中所述检测基于关于窗口的位置的信息;
所述接收机将被确定相同的数据块组合在一起。
本发明还提供无线电系统中的移动台,被配置为与无线电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发射机进行无线电联系,所述移动台包括:
用于接收由无线电系统的发射机发射的数据块并用于接收发射机重新发射的数据块的装置,所述数据块包括从有限标识符空间中周期性地预留的标识符,
用于检测数据块接收失败的装置,将接收失败的数据块存储在一个接收存储器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包括:
-用于保持关于属于有限标识符空间的窗口的位置的信息的装置;
-用于将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与初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互相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数据块具有相同的标识符并且所述标识符从初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到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一直处于接收机保持的窗口内,则确定它们相同的装置,
用于将被确定相同的数据块组合在一起的装置,接收机的上述装置在操作上相互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无线电系统中的基站,被配置为与无线电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发射机进行无线电联系,所述基站包括:
用于接收由无线电系统的发射机发射的数据块并用于接收发射机重新发射的数据块的装置,所述数据块包括从有限标识符空间中周期性地预留的标识符,
用于检测数据块接收失败的装置,将接收失败的数据块存储在一个接收存储器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用于保持关于属于有限标识符空间的窗口的位置的信息的装置;
-用于将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与初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互相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数据块具有相同的标识符并且所述标识符从初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到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一直处于接收机保持的窗口内,则确定它们相同的装置,
用于将被确定相同的数据块组合在一起的装置,接收机的上述装置在操作上相互连接。
此外,还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原理,即,第二收发信机在标识符空间内保持一个窗口,并将接收的数据块的标识符与窗口内的标识符进行比较。在该收发信机接收其根据标识符的位置不在该窗口内的数据块时,在标识符空间内移位该窗口以使根据所述标识符的位置进入窗口移位之后的窗口内。如果该数据块是重新接收的数据块,如果在整个发送-重发过程中该标识符一直在该窗口内,则认为重新接收数据块与具有同样标识符、存储在存储器内的初接收数据块相同。这样,可以确保具有同样标识符的数据块确实含有可以组合在一起的同样信息。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解决方案具有几个优点。该解决方案防止将错误数据块组合在一起,因为只有具有同样标识符而且在同一个周期内的数据块,即,确实相同的数据块被认为是可以组合在一起的同样数据块。因此,不将错误数据块组合在一起,而且可以提高连接质量。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利用优选实施例更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包括:
图1A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无线电系统的典型结构;
图1B示出在用户终端与公用交换电话网之间建立的电路交换传输链路;
图1C示出分组交换传输链路;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的例子;
图3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方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解决方案的例子;
图5示出第一和第二收发信机的结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A说明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无线电系统的典型结构及其与固定电话网和分组交换网之间的各接口。图1A仅含有主要用于解释各实施例的各方框,但是,本技术领域内的熟练技术人员明白,传统蜂窝式分组网还含有无需在此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其他功能块和结构。本发明最优先采用EGPRS。本发明既运行在上行链路上又运行在下行链路上。
蜂窝式网络通常包括固定网络基础设施(即网络部分)以及作为收发信机260、可以是固定的、安装到汽车上或便携式终端的用户终端。网络部分具有基站100。连接到几个基站100的基站控制器102对这几个基站进行集中控制。基站100具有收发信机264。基站100通常有1到16个收发信机264。一个收发信机264对一个TDMA(时分多址)帧,即通常对8时隙提供无线电容量。
基站100具有控制单元118,用于控制收发信机264和复用器116的运行过程。复用器116可以使几个收发信机264通过一条传输链路使用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精确确定传输链路160的结构,并将它称为Abis接口。
基站100的收发信机264连接到天线单元112,天线单元112与用户终端260建立双向无线电链路170。还精确确定双向无线电链路170上发送的各帧的结构,并将它称为空中接口。
例如,用户终端260可以是常规移动电话,而且可以利用扩展卡,例如将便携式计算机152与该移动电话连接在一起,便携式计算机152可以用于对传输分组内的各分组进行排序和处理。
基站控制器102包括交换架(switching field)120和控制单元124。交换架120用于交换语音和数据,并用于连接信令电路。由基站100和基站控制器102构成的基站系统还包括变码器122。变码器122通常尽可能靠近移动交换中心,因为,这样,它就可以在变码器122与基站控制器102之间以蜂窝式网络格式发送语音,从而节省传输容量。
变码器122对在公用交换电话网与无线电话网之间使用的不同数字语音编码格式进行变换以使它们互相适应,例如,从固定网的64kbit/s格式变换为蜂窝式无线网格式(例如,13kbit/s),反之亦然。控制单元124负责进行呼叫控制、移动管理、采集统计数字以及信令。
如图1A所示,交换架120可以通过移动交换中心132连接(如黑点所示)到公用交换电话网134,它还可以连接(如黑点所示)到分组交换网142。公用交换电话网134中的典型终端136是传统电话或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电话。
利用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140在分组传输网142与交换架120之间建立连接。服务GPRS支持节点140的任务是在基站系统与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144之间传送分组,并记录用户终端260在其区域内的位置。
网关GPRS支持节点144将公用分组传输网146与分组传输网142连接在一起。因特网协议或X.25可以用于该接口。通过封装,网关GPRS支持节点144向公用分组传输网146隐藏分组传输网142的内部结构,从而对于公用分组传输网146,分组传输网142像是子网,而且公用分组传输网146可以使分组寻址到其内的用户终端260,而且可以从其内的用户终端260接收分组。
分组传输网142通常是采用因特网协议并传送信令和隧道用户数据的专用网。根据操作员,网络142的结构可以改变其在因特网协议层之下的体系结构和协议。
例如,公用分组传输网146可以是因特网,而且连接到它的诸如服务器的终端148希望将分组发送到用户终端260。
图1B示出如何在用户终端260与公用交换电话网终端136之间建立电路交换传输链路。在该图中,粗线示出如何使数据通过系统、经空中接口170发送到天线112,从该天线发送到收发信机264,并由此在复用器116进行复用后,通过传输链路160,从收发信机264发送到交换架120,交换架120的输出端连接到该交换架与变码器122之间的连接上。通过连接,可以将数据从移动交换中心132发送到与公用交换电话网134相连的终端136。在基站100内,控制单元118控制复用器116以进行传输,而在基站控制器102内,控制单元124控制交换架120,以正确连接到变码器122。
图1C示出分组交换传输链路。现在,便携式计算机152连接到用户终端260。粗线示出被发送的数据如何从服务器148前行到便携式计算机152的。当然,还可以反向传输数据,即,数据可以从便携式计算机152传送到服务器148。通过系统、经空中接口170(即Um接口),数据可以从天线112前行到收发信机264,而且在复用器116进行复用后,通过Abis接口形式的传输链路160,可以从收发信机264传送到交换架120,从交换架120建立连接以输出到Gb接口形式的服务GPRS支持节点140。通过分组传输网142、网关GPRS支持节点144,将数据从服务GPRS支持节点140传送到与公用分组传输网146相连的服务器148。
为了简洁起见,图1B和1C未示出同时传送电路交换数据和分组交换数据的情况。然而,这是完全可能和常见的,因为可以从电路交换数据传输到分组交换传输灵活地采用空闲容量。还可以建立仅传送分组数据的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简化该网络的结构。
让我们重新研究图1C。因此,蜂窝式分组网的网络部分包括基站100和在基站100内实现Um接口的收发信机264。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GPRS还具有两个专用单元:信道编解码器单元CCU和分组控制单元PCU。CCU的任务包括:包括FEC(前向差错编码)的信道编码、交织与增量冗余度组合、无线电信道测量功能,例如接收信号的质量水平,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以及与测量定时超前有关的信息。PCU的任务包括:LLC(逻辑链路控制)帧分段与重组、ARQ(自动请求重发)功能、PDCH(分组数据信道)调度、信道接入控制以及无线电信道管理功能。
CCU 182常驻在基站100内,而且根据实施,可以将它看作时隙专用单元或收发信机专用单元。PCU 180A/180B通过Abis接口连接到CCU 182。PCU可以常驻在基站100、基站控制器102或服务GPRS支持节点140内。图1C示出位于基站控制器102或服务GPRS支持节点140内的PCU,但是为了简洁起见,未示出位于基站100内的PCU。
在以下的例子中,第一收发信机是用户终端,而第二收发信机是基站收发信机,然而并不局限于这些解决方案。
让我们接着研究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方法。第一收发信机以数据块形式将数据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为了使第二收发信机识别该数据块,第一收发信机从有限标识符空间内给出数据块标识符。在此例中,标识符空间包括标识符0、1、2和3。与数据块相同,标识符也是比特格式的。以这样的方式周期性地预留标识符,即,在使用了最后的标识符时,该周期从开始开始。第二收发信机保持关于属于有限标识符空间的窗口位置的信息。在此例中,窗口的大小为2个标识符。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窗口的大小通常至少为标识符空间的一半。这样,在数据块中周期性地重复标识符。换句话说,即使不同周期的数据块通常包括不同数据,而且是不同数据块,但是不同周期的数据块具有相同标识符,并因此,根据窗口空间内的各标识符,具有相同位置。在同一个周期内具有相同标识符的数据块是相同的数据块。
让我们研究图2,在图2中,列表示出优选实施例的方法。最左面的列列出不同时刻,下一列列出每次发送的数据块的标识符,后面的列指出成功解码接收的数据块,接着的列列出第二收发信机保持的窗口位置,最右面的列列出第二收发信机存储器的内容。标识符空间包括标识符0、1、2和3。在图2中,在时刻0,第二收发信机接收具有标识符0的数据块。接收成功。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收发信机保持的窗口包括标识符0和1。在图2所示的表中,窗口被标记为W。用于存储接收失败的数据块的存储器是空的。在时刻1,送到第二收发信机的、具有标识符1的数据块接收失败。然后,将该数据块临时存储到接收存储器。第二收发信机将要求重发的信号发送到第一收发信机。在时刻2,第二收发信机接收具有标识符1的数据块。接收机知道在接收存储器中存在具有同样标识符的数据块,而且因为所述的标识符(1)始终处于该窗口,所以数据块相同,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成功解码该组合,而且现在就可清空接收存储器。
在时刻3,第二收发信机重新接收第一收发信机例如因为故障信令而错误发送的、附加了标识符1的同一个数据块。接收该数据块失败,并将该数据块存储到接收存储器。在时刻4,第一收发信机发送附加了标识符2的数据块,而第二收发信机未能对它进行解码。标识符2不在第二收发信机保持的标识符空间窗口内,因此移位该窗口以使标识符2位于该窗口内。进行移位后,该窗口包括值1和值2。将接收失败的块存储到存储器内。在时刻5,第二收发信机重新接收附加了标识符2的数据块。接收存储器内含有具有同样标识符的数据块,而且因为标识符(2)始终在该窗口内,所以各数据决相同,而且可以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成功解码该组合,而且可以从接收存储器中删除该数据块。
在时刻6,第二收发信机接收具有标识符3的数据块,并成功解码该数据块。标识符3不在第二收发信机保持的标识符空间窗口内,因此移位该窗口以使标识符3位于该窗口内。进行移位后,该窗口包括值2和值3。这样,标识符1位于该窗口之外。从存储器中删除具有标识符1、解码失败的存储数据块。在时刻7,第二收发信机接收具有标识符0的数据块,并以这样的方式周期性地移位该窗口,以使该窗口含有标识符3和0。在时刻8,第二收发信机接收具有标识符1的数据块,但是不将它与附加了相同标识符、在时刻3初接收的数据块组合在一起,因为自从时刻3进行传输开始,标识符1已经处于该窗口之外。实际上,在本实施例中,以这样的方式防止发生组合,即,在该数据块在时刻6处于该窗口之外时,已经从存储器中删除了该数据块。
进行移位,即,更新窗口在标识符空间内的位置的方法有3种。第一种方法是,在第二收发信机接收根据其标识符,其位置不在窗口内的数据块时,第二收发信机以这样的方式移位该窗口,以使根据标识符的所述位置最后位于该窗口内。图2示出上述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含有ARQ协议装置的分组控制单元180A/180B将包括关于第二收发信机的窗口在标识符空间内的位置的信息的信号发送到信道编解码器单元182。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需要更多的信令。第三种方法是,信道编解码器单元182检验ACK(确认)消息,即,包括不再需要重发信息的消息,分组控制单元180A/180B通过信道编解码器单元将该ACK消息发送到用户终端。第三种方法的缺点是,对于信道编解码器单元,ACK消息可能太复杂了,其表现是解码困难。
接着,将利用图3所示的方法方框图,说明将数据从第一收发信机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在该方法中,第一收发信机将数据块形式的信息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该数据块包括周期性地从有限标识符空间内预留的标识符。第二收发信机保持关于属于有限标识符空间的窗口位置的信息,并利用该信息组合重新接收的数据块。以下的例子描述了一种可能的实现过程,但是本技术领域内的熟练技术人员明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所描述的信令方法。
该方法的执行过程是从方框图中的方框300开始的。在方框300,利用选择的信道编码方法,第一收发信机对数据块进行信道编码。
在方框302,第一收发信机将编码的数据块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在方框304,第二收发信机从第一收发信机接收数据块。如果所接收的数据块根据标识符的位置不在该窗口内,则第二收发信机在它维护的标识符空间内移位该窗口,以使上述数据块根据标识符的位置位于对窗口移位后的窗口内。还检查接收存储器,而且如果窗口移位后,接收存储器含有其根据标识符的位置不在移位窗口之后的窗口内的数据块,则从接收存储器中删除所述数据块。这是在步骤306进行的。
接着,在方框图的方框308,对接收的数据块进行解码。方框310测试接收该数据块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成功接收该数据块(方框312),则从开始开始执行该过程以发送新数据块。
如果方框310的测试显示解码失败了(方框314),则在步骤316,将接收失败的数据块存储到接收存储器。接收失败通常意味着,第二收发信机不能解码所接收的数据块。这是利用差错检测码检测的,或者说这种检测意味着利用差错检测码不能以足够精度校正信道内发生的差错。
接着,在步骤318,第二收发信机将重发该数据块的重发请求送到第一收发信机。例如,重发请求可以是NACK(否定确认)消息。因此,在无需再重发时,可以发送ACK(确认)消息。实际上,这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以致,例如,在CCU检测到差错时,它就将不良帧指示符送到PCU,然后,PCU产生NACK消息,开将它发送到CCU以传送到无线电通路。
作为该重发请求的结果,在方框320,第一收发信机将编码的数据块重发到第二收发信机。
在方框322,第二收发信机接收重发的数据块,此后,在方框324,检查窗口和接收存储器。如果所接收的数据块根据标识符的位置不在该窗口内,则第二收发信机在它维护的标识符空间内移位该窗口,以使该数据块根据标识符的位置保持在移位窗口之后的窗口内。还检查接收存储器,而且如果在移位窗口后,接收存储器含有其根据其标识符的位置不在移位窗口之后的窗口内的数据块,则所述从接收存储器中删除所述数据块。这些动作始终与接收数据块的过程相关。接着,在方框326,第二收发信机检查重发的数据块和初接收的数据块是否相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此检查过程,即,如果根据上述标识符的初接收数据块在接收存储器内,则认为重发数据块与初接收数据块相同。
接着,在方框328,可以认为相同的接收失败的编码数据块与重新接收的编码数据块被组合在一起。可以进行这种组合,因为这两个数据块是同一个编码数据块的不同形式。最后,在方框308,对信道编码的组合编码数据块进行解码。以与解码一个数据块的同样方式进行此解码过程。因为利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证实待组合的数据块是具有同样标识符和周期的数据块,即,是同一个数据块,将成功进行解码。对信道编码进行解码产生含有用户数据的数据块。
在数据块不是接收失败的数据块的情况下也可以检测重发要求。利用上述对接收失败的数据块说明的同样的方法步骤对被成功接收、但是要求重发的数据块进行处理。然而,如果数据块已经被成功接收过一次,则将数据块存储到接收存储器、组合它并对它进行解码就不合理了。
接着,让我们参考图4研究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收发信机在从第一收发信机接收数据块时,将它可以解码的,即没有瑕疵的数据块的标识符标记为成功接收。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数据块标识符以及成功传送和解码与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描述的相同。在图4所示的窗口表中,利用O标记成功解码的数据块。在时刻0,成功接收并解码具有标识符0的数据块。将所述数据块标记为已成功接收。不将具有标识符1、在时刻1被错误接收的数据块标记为已成功接收。将它存储到接收存储器。在时刻2,接收具有标识符1的重发数据块,而且在此时,它可以被成功解码。将他标记为成功接收。在时刻3,接收具有标识符1的不必要的重发数据块。因为所述数据块已经被标记为成功接收,所以正如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所做的那样,不将它存储到接收存储器。这样,可以比上述描述的替换方法更有效利用存储器。
让我们更详细地参考图5说明第一收发信机和第二收发信机的实现过程。仅对收发信机中对本发明重要的部分进行说明。在图1A至图1C所示的例子中已经对第一收发信机260和第二收发信机264进行了说明,在图1A至图1C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收发信机260是用户终端,而第二收发信机264是基站收发信机。
第一收发信机260包括信道编解码器502,信道编解码器502利用选择的信道编码方法将数据块500信道编码为编码数据块,并删截编码数据块。信道编解码器可操作地连接到用于将标识符附加到数据块上以进行识别的装置504。从有限标识符空间内周期性地选择标识符。例如,利用计数器实现装置504。第一收发信机260进一步包括调制器506,它将数字信号调制为射频载波,并将数据170A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264,而且在需要时,将数据块重发到第二收发信机。第一收发信机还包括用于接收第二收发信机264发送的重发请求的装置508。该收发信机还包括控制模块510,它控制设备不同部分的运行过程。控制模块通常由处理器和适当软件实现。此外,第一收发信机260可以包括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以及本技术领域内的熟练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部分。
第二收发信机264包括接收装置512,它用于接收第一收发信机260发送的数据块。接收装置512包括阻止位于要求频带外部的频率的滤波器。接着,将信号变换为中频,或者直接变换为基带,随后在模数变换器514中采样结果信号,并对其进行量化。例如,可以使用均衡器516对多径传播引起的干扰进行补偿。
信号从均衡器前行到检测器518,检测的信号从检测器518前行到信道解码器520,信道解码器520解码接收的编码数据块。信号522从该解码器前行到收发信机的其他部分。
第二收发信机264进一步包括:控制装置524,用于检测接收的编码数据块的重发要求,即,是否可以解码数据块;接收存储器528,用于存储接收失败的数据块。该收发信机进一步包括装置526,它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利用无线电链路170B将编码数据块的重发请求发送到第一收发信机260。
第二收发信机264进一步包括用于将确定相同的数据块组合在一起的装置。信道解码器520对信道编码的组合编码数据块进行解码。
第二收发信机264包括装置530,用于维护在有限标识符空间的一部分内的窗口;以及窗口装置530,用于使接收的数据块的窗口位于根据包括在标识符空间窗口内的标识符的位置,而且在接收其根据其标识符的位置不在该窗口内的数据块时,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在标识符空间内进行窗口移位,即,接收的数据块根据标识符的位置位于移位之后的窗口内。
第二收发信机的控制模块524还对如果数据块根据其标识符的位置不在移位窗口之后的窗口内,从接收存储器528中删除数据块进行控制。在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对将成功接收的数据块标记为成功接收进行控制。
在收发信机中利用程序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采用的方法步骤。也可以利用硬件实现,例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或由分离元件构成的控制逻辑。
除了增量冗余度之外,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通常采用EGPRS业务的实现过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过程是,距离基站某个距离的分组控制单元控制基站的运行。
尽管以上根据附图,参考各例子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且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范围内,可以以多种方式对它们进行修改。
Claims (7)
1.一种在无线电系统中将数据块从第一收发信机(260)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264)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收发信机将标识符附加到待发送的数据块上用于进行识别,所述标识符是从有限标识符空间中周期性地预留的,第二收发信机接收所述数据块,并且在接收数据块失败时,第二收发信机将该数据块存储到接收存储器(528),第一收发信机以与初始发送相同的标识符重发所述数据块,而第二收发信机重新接收所述数据块,其特征在于,
-第二收发信机(264)保持关于属于有限标识符空间的窗口的位置的信息;
-在第二收发信机重新接收该数据块时,将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与初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互相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数据块具有相同的标识符并检测到所述标识符从初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到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一直处于第二收发信机保持的窗口内,则确定它们相同,其中所述检测基于关于窗口的位置的信息;
-第二收发信机将被确定相同的数据块组合在一起;
其中,如果在窗口移位后,接收存储器(528)含有根据其标识符其位置不在窗口移位之后的窗口内的数据块,则从该接收存储器内删除所述数据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收发信机接收其标识符不在该窗口内的数据块时,第二收发信机以使得该标识符处于窗口移位之后的窗口内的方式在标识符空间内周期性地向前移位该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属于该窗口的每个标识符,保持关于与其对应的数据块是否被成功接收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将接收失败、但是其标识符具有成功接收标记的数据块存储到接收存储器(528)。
5.一种包括互相进行无线电联系的第一收发信机和第二收发信机的无线电系统:
第一收发信机包括:用于以对该数据块提供标识符以进行识别的方式形成用于传输的数据块的装置,所述标识符是从有限标识符空间内周期性地预留的;用于接收第二收发信机发送的重发请求的装置;以及用于将数据块发送到第二收发信机,并用于将数据块重发到第二收发信机的装置,第一收发信机的上述装置在操作上相互连接;
第二收发信机包括:用于接收第一收发信机发送的数据块,并用于接收第一收发信机重发的数据块的装置;用于检测接收数据块失败的装置;接收存储器,用于存储接收失败的数据块;用于将数据块的重发请求发送到第一收发信机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第二收发信机包括
用于保持关于属于有限标识符空间的窗口的位置的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与初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互相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数据块具有相同的标识符并且所述标识符从初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到重新接收数据块的接收时间一直处于由第二收发信机保持的窗口内,则确定它们相同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确定相同的数据块组合在一起的装置,第二收发信机的上述装置在操作上相互连接;
其中,第二收发信机被配置为,如果数据块的标识符位置不在窗口移位之后的窗口内,则从接收存储器内删除该数据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收发信机被配置为在第二收发信机接收其标识符不在该窗口内的数据块时,以使得接收数据块的标识符的位置在窗口移位之后的窗口内的方式在标识符空间内移位窗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收发信机被配置为将成功接收的数据块标记为成功接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I20002805A FI111421B (fi) | 2000-12-20 | 2000-12-20 |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radiojärjestelmä |
FI20002805 | 2000-12-20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194683A Division CN100512088C (zh) | 2000-12-20 | 2001-12-18 | 无线电系统中的接收机、接收方法、移动台和基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81531A CN1481531A (zh) | 2004-03-10 |
CN1249582C true CN1249582C (zh) | 2006-04-05 |
Family
ID=85597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8210392A Expired - Lifetime CN1249582C (zh) | 2000-12-20 | 2001-12-18 | 数据传输方法与无线电系统 |
CNB200510119468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12088C (zh) | 2000-12-20 | 2001-12-18 | 无线电系统中的接收机、接收方法、移动台和基站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19468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12088C (zh) | 2000-12-20 | 2001-12-18 | 无线电系统中的接收机、接收方法、移动台和基站 |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54412B2 (zh) |
EP (1) | EP1360587B1 (zh) |
JP (1) | JP3782396B2 (zh) |
KR (1) | KR100550306B1 (zh) |
CN (2) | CN1249582C (zh) |
AT (1) | ATE274265T1 (zh) |
AU (1) | AU2002225052A1 (zh) |
BR (1) | BRPI0116281B1 (zh) |
CA (1) | CA2432400C (zh) |
DE (1) | DE60105067T2 (zh) |
ES (1) | ES2223960T3 (zh) |
FI (1) | FI111421B (zh) |
HK (1) | HK1090772A1 (zh) |
WO (1) | WO20020506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80512B2 (ja) * | 2004-08-10 | 2010-06-1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ビス制御装置 |
JP4580770B2 (ja) * | 2005-02-01 | 2010-11-1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受信装置 |
JP4991117B2 (ja) * | 2005-03-02 | 2012-08-0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端末 |
CN100401722C (zh) * | 2005-08-09 | 2008-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提高资源请求效率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0407702C (zh) * | 2005-08-09 | 2008-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中分配预留捆绑标识符的方法及装置 |
CN100462935C (zh) * | 2005-11-17 | 2009-02-18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链接控制卡测试系统及方法 |
KR101220680B1 (ko) * | 2006-07-27 | 2013-01-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블록 결합 방법 및 복합 재전송 방법 |
CN101202604B (zh) * | 2007-08-14 | 2011-03-30 |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数据的发送方法 |
JP5550497B2 (ja) * | 2010-09-02 | 2014-07-16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方法 |
CN113055434B (zh) * | 2021-02-02 | 2022-07-15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445686B (sv) * | 1984-11-26 | 1986-07-0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orfarande for mottagning av radiosenda meddelanden samt mottagare for endamalet |
SE445786B (sv) * | 1984-11-26 | 1986-07-14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orfarande for att vid radiomottagning undvika att lagra ett meddelande mer en en gang samt mottagare for endamalet |
US4908828A (en) * | 1987-12-29 | 1990-03-13 | Indesys, Inc. | Method for error free message reception |
GB8916489D0 (en) * | 1989-07-19 | 1989-09-06 | British Telecomm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
DE69532572T2 (de) * | 1994-03-11 | 2004-08-05 | Ntt Docomo, Inc. | Zeitdiversity-kommunikationsanordnung |
FI98174C (fi) | 1995-05-09 | 1997-04-25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Datansiirtojärjestelmä, jossa on liukuvaan ikkunaan perustuva datavuonohjaus |
FI102132B1 (fi) * | 1995-12-01 | 1998-10-15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ATM-solun otsikkokenttien käyttö radiovälitteisessä ATM-tiedonsiirrossa |
US6105064A (en) * | 1997-05-30 | 2000-08-15 | Novell, Inc. | System for placing packets on network for transmission from sending endnode to receiving endnode at times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window size and metering interval |
US6052812A (en) * | 1998-01-07 | 2000-04-18 | Pocketscience, Inc. | Messag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FI108824B (fi) * | 1998-06-03 | 2002-03-28 | Nokia Corp | Datasiirtomenetelmiä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
EP1018821A1 (en) * | 1999-01-08 | 2000-07-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
EP1145476A1 (en) | 1999-01-29 | 2001-10-17 | Nokia Corporation | Signalling method in an incremental redunda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whereby data blocks can be combined |
FI109251B (fi) * | 1999-09-10 | 2002-06-14 | Nokia Corp | Tiedonsiirtomenetelmä, radiojärjestelmä, radiolähetin ja radiovastaanotin |
EP1137217A1 (en) | 2000-03-20 | 2001-09-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ARQ parameter negociation in a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link adaptation |
US6925096B2 (en) * | 2000-09-22 | 2005-08-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raffic flows |
-
2000
- 2000-12-20 FI FI20002805A patent/FI111421B/fi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
- 2001-12-18 WO PCT/FI2001/001122 patent/WO2002050679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1-12-18 CA CA002432400A patent/CA2432400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2-18 EP EP01994848A patent/EP136058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2-18 ES ES01994848T patent/ES2223960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2-18 KR KR1020037008294A patent/KR10055030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1-12-18 CN CNB018210392A patent/CN124958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2-18 CN CNB2005101194683A patent/CN10051208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2-18 AT AT01994848T patent/ATE274265T1/de active
- 2001-12-18 BR BRPI0116281A patent/BRPI0116281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1-12-18 DE DE60105067T patent/DE60105067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2-18 US US10/450,998 patent/US725441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2-18 AU AU2002225052A patent/AU200222505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12-18 JP JP2002551707A patent/JP378239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6
- 2006-10-18 HK HK06111432.7A patent/HK1090772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2050679A1 (en) | 2002-06-27 |
DE60105067D1 (de) | 2004-09-23 |
US20050101249A1 (en) | 2005-05-12 |
CN100512088C (zh) | 2009-07-08 |
FI111421B (fi) | 2003-07-15 |
EP1360587A1 (en) | 2003-11-12 |
BR0116281A (pt) | 2003-12-30 |
JP2004531917A (ja) | 2004-10-14 |
DE60105067T2 (de) | 2005-08-11 |
EP1360587B1 (en) | 2004-08-18 |
CN1481531A (zh) | 2004-03-10 |
FI20002805A (fi) | 2002-06-21 |
AU2002225052A1 (en) | 2002-07-01 |
CA2432400C (en) | 2009-10-06 |
ATE274265T1 (de) | 2004-09-15 |
KR100550306B1 (ko) | 2006-02-08 |
KR20040044394A (ko) | 2004-05-28 |
JP3782396B2 (ja) | 2006-06-07 |
CN1767422A (zh) | 2006-05-03 |
ES2223960T3 (es) | 2005-03-01 |
US7254412B2 (en) | 2007-08-07 |
HK1090772A1 (en) | 2006-12-29 |
CA2432400A1 (en) | 2002-06-27 |
FI20002805A0 (fi) | 2000-12-20 |
BRPI0116281B1 (pt) | 2016-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359716B1 (ko) | 부분적 재전송을 위한 방법 | |
CN1173515C (zh) | 在数据叠加语音通信系统中有效重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31617C (zh) | 在无线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以及无线系统 | |
EP2127205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ing with feedback information | |
US6678523B1 (en) | Closed loop method for reverse link soft handof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
CN101686112B (zh) | 分组数据发送方法及其使用该方法的移动通信系统 | |
EP3890426B1 (en) | Adaptive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 |
CN1428026A (zh) | 利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技术的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质量测量 | |
CN1694391A (zh) | 重传控制方法和无线通信终端设备 | |
CN101499876A (zh) | 无线链路中自适应的进行crc校验的方法和装置 | |
CN1249582C (zh) | 数据传输方法与无线电系统 | |
CN101902777B (zh) | 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及基站设备 | |
CN1719762A (zh) | 一种基于高速下行数据包接入技术的数据重传方法 | |
CN1207853C (zh) |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分组传输方法 | |
CN101129031A (zh) | 发送分组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494781A (zh) | Arq系统中帧定界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050108615A1 (en) |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 |
CN101282202A (zh) | 混合自动请求重发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 |
US9008016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 |
KR10108414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전송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KR100519332B1 (ko) | 라디오 링크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패킷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
CN102714583B (zh) | 数据载波标识方法和系统 | |
KR101342647B1 (ko) | 동기식 하이브리드 에이알큐를 사용하는 상향 공유 채널에대한 하향 피드백 채널에서의 오류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 |
Suli | The applications of retransmission schemes in the radio interfac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CN1753344A (zh) | 宽带码分多址中设定确认信息调制方式的设备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1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Oyj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