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2816A - 用于流体容纳容器的内衬的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流体容纳容器的内衬的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2816A
CN1242816A CN97181170A CN97181170A CN1242816A CN 1242816 A CN1242816 A CN 1242816A CN 97181170 A CN97181170 A CN 97181170A CN 97181170 A CN97181170 A CN 97181170A CN 1242816 A CN1242816 A CN 1242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r
container
baffle plate
fluid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81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915C (zh
Inventor
伊恩·麦克罗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242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2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9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9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4/00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 E04H4/06Safety devices; Coverings for baths
    • E04H4/065Floors adjustable in heigh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4/00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 E04H4/1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4H2004/146Fixing of l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tructure Of Emergency Protection For Nuclear Reactors (AREA)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游泳池(14)的内衬(12)的升降装置(10),包括:板(22),用于形成溢流道(24),以在内衬(12)的外侧表面(26)和水池(14)的内侧表面(16)之间建立流体连通。内衬(12)在板(22)的后部区域和水池的表面(16)分离,而沿上边缘(28)又和板(22)用传统的锁片(20)连接。导管(30)的管段(30’)沿板(22)的后表面(32)延伸。板(22)上开有孔(34)以和管段(30’)连通。导管(36)的管段(36’)沿整个后表面(32)靠近其下边缘(38)延伸,从而向溢流道(24)提供气体。管段(36’)上开有多个小孔(40)以便使空气进入溢流道(24)。为提升内衬(12),通过导管(30,30’)将空气导入内村(12)的外侧表面(26)。空气将内衬逐渐向上抬起并离开内侧表面(16),从而将水排出经上边缘(28)流入溢流道,从而水位于外侧表面(26)之下。这样,内衬(12)逐渐提升,最终位于水平面之上。为使内衬返回其衬贴位置,将空气通过导管(30,36)通入溢流道(24)。随着空气上升,将水向上沿溢流道运送,经上边缘进入内衬的内侧表面,使之返回到衬贴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流体容纳容器的 内衬的升降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流体容纳容器的内衬的升降装置,这样的容器比如说有游泳池,水产养殖箱,化学存贮槽等,但又不仅限于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流体容纳容器的可提升内衬。
在许多情形下,要接触流体容纳容器的底部,例如为了打扫杂物以使之清洁。在游泳池这种具体的情况下,常常要在其底部将垃圾清除。目前,清除垃圾的方法是采用自动水池清洁机,例如KREEPY KRAULY水池清洁机,或者是采用手动真空抽吸装置,这种装置和水池过滤系统是装在一起的。但这种方法特别慢。在另一种场合中,例如商业性海上鲜活产品养殖箱,经常要到养殖箱的下部将待售或待消费的鲜活产品取出,以及对箱底进行清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不必将容器排空,就可以获得其中的内容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流体容纳容器的内衬升降装置,所述内衬沿其周边边缘固定到所述容器上,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隔板装置,它以形成溢流道的方式和所述容器连接,使得内衬的外侧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之间流体连通,所述内衬在所述隔板装置区域与所述容器分离,而其周边缘又连接到所述隔板装置的上边缘上;
第一装置,用于向内衬的外表面提供一种气体;以及
第二装置,用于向溢流道提供一种气体;
其中,在使用时,流体保持在所述容器内并位于所述内衬的内侧表面,从而使内衬保持在衬贴位置,其外侧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和所述第一隔板接触,此时,气体可通过所述第一装置而逐渐将所述内衬提升,并使之离开所述容器的内侧表面,从而排出保持在内衬的内侧表面上的流体,使之沿溢流道流过所述隔板装置的上边缘,并流过内衬的外侧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之间,直至将流体大致全部排出,将所述内衬提升至覆盖位置,此时它将所述流体盖住,气体可通过所述第二位置向上提升流体超过所述溢流道,并使之掠过所述内衬内侧表面上的第二隔板装置的上边缘从而逐渐降低所述内衬,使之回复到衬贴位置。
优选所述第一装置为导管或歧管形式,其有一段长度沿所述隔板装置的上边缘或在其附近延伸。
优选所述第二装置包括导管或歧管,其有一段长度沿所述隔板装置的下边缘或在其附近延伸。
优选所述第一导管或歧管形成在所述隔板装置的一侧,它靠近所述容器的内侧表面,所述隔板装置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开孔,用于使导管或歧管与所述内衬的外侧表面流体连通。
优选所述隔板装置为板形,其配置成和所述容器的一侧壁隔开。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板,它们沿所述容器的各个边棱向下延伸。
优选所述的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三装置,当所述内衬处于所述提升位置时,它可以排出滞留在内衬的外侧表面和流体之间的气体,从而当处于覆盖位置时,所述内衬可以落于液面上。
优选所述的升降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用于当流体流经溢流道时将其过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用于流体容纳容器的可提升内衬装置,包括:
一柔性内衬,其形状可以和容器的内侧表面贴合;
第一隔板装置,它以形成溢流道的方式和所述容器连接,使得内衬的外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之间流体连通,所述内衬沿其周边边缘固定到所述容器以及第一隔板装置的上边缘上;
第一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隔板装置的外表面提供一种气体;以及
第二装置,用于向溢流道提供一种气体,
其中,在使用时,流体保持在所述容器内并位于所述内衬的内侧表面,从而使内衬保持在衬贴位置,其外侧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和所述第一隔板接触,此时,气体可通过所述第一装置而逐渐将所述内衬提升,并使之离开所述容器的内侧表面,从而排出保持在内衬的内侧表面上的流体,使之沿溢流道流过所述隔板装置的上边缘,并流过内衬的外侧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之间,直至将流体大致全部排出,将所述内衬提升至覆盖位置,此时它将所述流体盖住,一气体可通过所述第二装置向上提升流体超过所述溢流道,并使之掠过所述内衬内侧表面上的第二隔板装置的上边缘从而逐渐降低所述内衬,使之回复到衬贴位置。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实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带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衬升降装置的游泳池的横断面图:
图2是自图1所示的装置中的隔板正前方的等角投影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游泳池的俯视图;
图4是包含在第二实施例的所述装置内的如图2所示的隔板的后视图;
图5至图7概略示出了图1所示的内衬的渐次提升过程;
图8表示的是图1,图5至图7所示的内衬处于覆盖位置时的情况,它位于游泳池的水面上;
图9是图5所示的游泳池内衬的顶视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游泳池14的内衬12(用虚线表示)的升降装置10。内衬12可以是事先装在游泳池14中,也可以经改装成为装置10的一部分。内衬12沿其周边边缘固定到游泳池的内侧表面16上,一般位于正常水线18之上的某一高度。一般采用凸肋锁片20将内衬12固定到所述内侧表面16上,但它并不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
内衬12的升降装置10包括:第一隔板装置,它形状为平板22,形成了使内衬的外侧表面26和水池14的内侧表面16流体连通的溢流道24。在板22的后部的区域,内衬12和水池的内侧表面16是分离的,而沿板22的上部边缘28用普通锁片20又加以固定。图3清楚地示出了内衬12的分离、二次连接以及溢流道24的形成情况。内衬12以连续气密方式固定到水池14和板22上。在该实施例中,这是通过向后延伸板22的侧边29,使之抵靠水池14的内侧表面16并与之密封,以及使锁片20沿所述侧边29延伸来实现的。
设置导管30形式的第一装置,向外表面26提供一种气体如空气,具体来说是向表面26和16之间提供空气。导管30有一管段30′,它沿板22的后表面32延伸,刚好位于上边缘28的下方。在板22上开有矩形孔或矩形狭槽34以便使之和管段30′连通。这样导管30/30′可以向内衬的外侧表面26提供空气。
形式为导管36的第二装置具有一管段36′,它沿板22的整个后表面32靠近下边缘38延伸,用于向溢流道24提供气体如空气。管段36′上开有若干个孔40,用于使空气进入溢流道24。
设置导管42,以使得板22的前表面44和内衬的外侧表面26在正常水线18上方流体连通,并与大气连通。导管42有一管段42′,它沿板22的整个后表面32在管段30′上方延伸。管段42′和在板22上开设的小孔46连通。可以想见,导管42也可以和一真空源相连接,例如Venturi装置。
若干个夹板48在板22的后表面32和游泳池的内侧表面16之间延伸。夹板48给板22和游泳池14之间提供了必要的间隙从而形成溢流道24。夹板还提供了将板22连接到水池14的内侧的手段。
杂物捕获/过滤装置49设置在板22的后表面23和内侧表面16之间,并靠近管段36′。捕获/过滤装置49为某一长度的筛网,它沿板22的宽度延伸。
下面描述装置10的操作。
假设游泳池14内没有水,其内衬12和水池14的保护罩基本不透水,装置10尚未安装。为安装装置10,将长度大致和板22的长度相同的一段内衬12从位于游泳池14的内侧表面16上的凸肋锁片20上脱离下来。然后使板22下降到内衬12的外侧表面26和水池14的内侧表面16之间。接着用传统方式将板22固定就位。通过一阀门装置(未示)将导管30和36连接到风扇上,用于有选择地向各管段30′,36′提供空气。类似地,导管42(如果有的话)也可以连接到真空装置上。内衬12和游泳池分离的部分现在再重新沿板22的上边缘28固定,然后以普通方法向池内注水到高度18。
游泳池正常使用时,水贴靠在内衬12的内侧表面,使之和内侧表面16的形状保持密切贴合。当需要打扫游泳池14以除去其底部的杂物或者要清洁内衬本身时,将空气通过导管30/30′导至内衬12的外侧表面26。空气沿凸肋锁片20按阻力最小的路径导入。空气逐渐将内衬向上提起并离开内侧表面16,开始时在内衬12的周边紧靠凸肋锁片20的下方形成一个鼓包50(参见图5,6,9)。内衬的提升和与表面16的分离使得保持在水池14内的水排出,从而流经上边缘28的上方而进入溢流道24。此时水位于内衬12的外侧表面26的下方。
随着空气连续通过导管30/30′,鼓包50的尺寸增大,将排出更多的水并流过溢流道24。随着越来越多的水流过溢流道(见图6),内衬12被逐渐抬起。最终,几乎所有的原来保持在内衬12内侧的水都处于水池的内侧表面16和内衬12的外侧表面26之间,如图7所示。的确,内衬12在水位18的上方鼓成球状。此时停止向导管30/30′供气。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将内衬12在该位置保持一段时间,以使用紫外光(来自太阳光线)进行干燥或辐射,或擦洗,清扫。但是,最好如图8所示,使内衬12回复到某一位置,使之贴在水面的上,其实现方法如下,使导管42和大气开通,从而滞留在水线18和外侧表面26之间的空气可以排入大气中。另一种方案是将导管42连在真空抽吸装置上以加速空气排放。可以看出,内衬12处于水面顶部并将水覆盖时,不但可以清扫内衬,也可防止杂物进入水中。另外的好处有,减少蒸发,并可作为安全屏障。可以想见,在游泳池闲置时,内衬12可以被提升到图8所示的覆盖位置。
杂物捕获/过滤装置49防止了原来处于内衬12的内表面上的异物进入外侧表面26。
为了使内衬12恢复到其衬贴位置,使之和水池的内侧表面16紧密贴合并靠在板22的前表面48上,此时使空气流过导管36/36′进入溢流道24。随着空气上升,它使得水沿溢流道上升,并通过板22的上边缘28而到达内衬12的内侧表面。通过在溢流道24的顶部沿水平平面朝着板22至靠近或过上边缘28的某一点提供一空气导引板52,可以增强水的这一运动。内衬12的内侧的水的重量有助于使内衬12下沉而恢复到其衬贴位置。
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看出,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构思的情况下,可作出多种变形和修改。例如,尽管上面的特定实施例是参照游泳池等加以描述的,但该装置10也可用于任何类型的流体容纳容器中,如化学存贮槽或存贮桶,海上鲜活产品养殖塘或养殖箱;贮水箱等。而且,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内衬12是作为游泳池14的一部分提供的。然而,内衬也可以在带有装置10的容器制造完成后作为装置10的一部分安装。例如,对于没有内衬的玻璃纤维游泳池的情况,内衬12可以和装置10一起安装。
显然,装置10可用于任何形状的容器中。进一步说,板22可以为任何所需的形状和结构,只要能在它所安装的容器内可以形成溢流道24就可。例如,在该实施例中,板22可做成沿整个水池14的宽度延伸。此时,侧边29无需向后伸出,侧边只须和水池14的内侧表面16密封(只须对凸肋锁片20以下的深度进行密封,不须沿板22的全长度伸展)。如果装置10装在圆桶形或球形容器中,板22可以是平板形的,也可以是弧形的。另外,装置10中可装有一块以上的板22。而且,这些板可为为长条形,并沿多边形容器的各个边棱延伸。
导管30/30′,36/36′以及42/42′的管接头结构可按任何适当的形式布置。在一种方案中,可以去掉导管42/42′,由这些导管完成的排气功能转嫁到导管30/30′上,只要开孔34处于容器的液面以上即可。在这一变形方案中要设置阀门,从而为了提升内衬选择性地将空气流至内衬的外侧表面26,以及将滞留在外侧表面26和水线18之间的空气排出。
在另外一种变形中,导管30/30′,36/36′和42/42′可以设置为独立的完整部件,它们和板22在物理上不相连。具体来说,导管42/42′可在水线18上方某一高度沿水池14的内侧表面16的任何部位设置,从而当内衬抬起时,可以将滞留在外侧表面26和水线18之间的空气排出。这样,板22的上边缘可以浸入水线18以下。通过在溢流道24内设置普通的水池过滤系统的刮沫盒,则装置10和正常的过滤循环不会发生干涉。尽管如此,在此情形下还需进一步改进。被抬高的过滤水的水位返回到凸肋锁片20上方的某一点。
在又一种变形形式中,在装置10内可装设第二隔板,以有助于排空容器。第二隔板位于内衬12的外侧表面26和板22的前表面48之间,并与之平行延伸,但和板22间隔开。第二隔板的上边缘最好在高度上低于板22上的凸肋锁片20。内衬仅覆盖在第二隔板上,导管30/30′设置得可将气体馈入板22和第二隔板之间的空间内。该装置10的其它特征基本保持不变。
上述或其它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和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性质由上面的描述来确定。

Claims (13)

1.流体容纳容器的内衬升降装置,所述内衬沿其周边边缘固定到所述容器上,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隔板装置,它以形成溢流道的方式和所述容器连接,使得内衬的外侧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之间流体连通,所述内衬在所述隔板装置区域与所述容器分离,而其周边缘又连接到所述隔板装置的上边缘上;
第一装置,用于向内衬的外表面提供一种气体;以及
第二装置,用于向溢流道提供一种气体;
其中,在使用时,流体保持在所述容器内并位于所述内衬的内侧表面,从而使内衬保持在衬贴位置,其外侧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和所述第一隔板接触,此时,气体可通过所述第一装置而逐渐将所述内衬提升,并使之离开所述容器的内侧表面,从而排出保持在内衬的内侧表面上的流体,使之沿溢流道流过所述隔板装置的上边缘,并流过内衬的外侧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之间,直至将流体大致全部排出,将所述内衬提升至覆盖位置,此时它将所述流体盖住,气体可通过所述第二位置向上提升流体超过所述溢流道,并使之掠过所述内衬内侧表面上的第二隔板装置的上边缘从而逐渐降低所述内衬,使之回复到衬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为导管或歧管形式,其有一段长度沿所述隔板装置的上边缘或在其附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包括导管或歧管,其有一段长度沿所述隔板装置的下边缘或在其附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或歧管形成在所述隔板装置的一侧,它靠近所述容器的内侧表面,所述隔板装置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开孔,用于使导管或歧管与所述内衬的外侧表面流体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装置为板形,其配置成和所述容器的一侧壁隔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板,它们沿所述容器的各个边棱向下延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装置,当所述内衬处于所述提升位置时,它可以排出滞留在内衬的外侧表面和流体之间的气体,从而当处于覆盖位置时,所述内衬可以落于液面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装置,用于当流体流经溢流道时将其过滤。
9.用于流体容纳容器的可提升内衬装置,包括:
一柔性内衬,其形状可以和容器的内侧表面贴合;
第一隔板装置,它以形成溢流道的方式和所述容器连接,使得内衬的外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之间流体连通,所述内衬沿其周边边缘固定到所述容器以及第一隔板装置的上边缘上;
第一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隔板装置的外表面提供一种气体;以及
第二装置,用于向溢流道提供一种气体,
其中,在使用时,流体保持在所述容器内并位于所述内衬的内侧表面,从而使内衬保持在衬贴位置,其外侧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和所述第一隔板接触,此时,气体可通过所述第一装置而逐渐将所述内衬提升,并使之离开所述容器的内侧表面,从而排出保持在内衬的内侧表面上的流体,使之沿溢流道流过所述隔板装置的上边缘,并流过内衬的外侧表面和容器的内侧表面之间,直至将流体大致全部排出,将所述内衬提升至覆盖位置,此时它将所述流体盖住,一气体可通过所述第二装置向上提升流体超过所述溢流道,并使之掠过所述内衬内侧表面上的第二隔板装置的上边缘从而逐渐降低所述内衬,使之回复到衬贴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为导管或歧管形式,其有一段长度沿所述隔板装置的上边缘或在其附近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包括导管或歧管,其有一段长度沿所述隔板装置的下边缘或在其附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或歧管形成在所述隔板装置的一侧,它靠近所述容器的内侧表面,所述隔板装置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开孔,用于使导管或歧管与所述内衬的外侧表面流体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装置为板形,其配置成和所述容器的一侧壁隔开。
CN97181170A 1996-12-30 1997-12-30 用于升降流体容纳容器的内衬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9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PO4409 1996-12-30
AUPO4409A AUPO440996A0 (en) 1996-12-30 1996-12-30 System for raising and lowering a liner of a fluid bearing receptacle
AUP04409 1996-12-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2816A true CN1242816A (zh) 2000-01-26
CN1095915C CN1095915C (zh) 2002-12-11

Family

ID=3798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811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915C (zh) 1996-12-30 1997-12-30 用于升降流体容纳容器的内衬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23)

Country Link
US (1) US6195812B1 (zh)
EP (1) EP1012427B1 (zh)
JP (1) JP3672322B2 (zh)
KR (1) KR100524044B1 (zh)
CN (1) CN1095915C (zh)
AP (1) AP943A (zh)
AT (1) ATE248277T1 (zh)
AU (1) AUPO440996A0 (zh)
BG (1) BG64103B1 (zh)
BR (1) BR9714477A (zh)
CA (1) CA2276258C (zh)
DE (1) DE69724470D1 (zh)
DK (1) DK1012427T3 (zh)
EA (1) EA000835B1 (zh)
HU (1) HUP0000055A3 (zh)
ID (1) ID22665A (zh)
IL (1) IL130646A0 (zh)
NO (1) NO993156L (zh)
NZ (1) NZ336487A (zh)
OA (1) OA11135A (zh)
PL (1) PL190555B1 (zh)
PT (1) PT1012427E (zh)
WO (1) WO199802962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5758A (zh) * 2012-12-10 2013-04-03 苏州益童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支架水池的连接杆
CN107117405A (zh) * 2017-01-10 2017-09-01 沈掌荣 一种改进型物流货箱装置
CN115092563A (zh) * 2022-07-13 2022-09-23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一种冷链物流风险安全监测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PP244698A0 (en) * 1998-03-18 1998-04-09 Mcrobert, Ian Aquaculture system
DE19836037A1 (de) * 1998-08-10 2000-02-17 Harold Nowosad Bade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physisch beeinträchtigte Personen
AU756815B2 (en) * 1999-03-18 2003-01-23 Ian Mcrobert Aquaculture system
AUPQ204999A0 (en) * 1999-08-05 1999-08-26 Mcrobert, Ian A liquid handling system
ITRM20090336A1 (it) * 2009-06-30 2011-01-01 Arrigo Paolo D Apparato d'appoggio, particolarmente per wellness, adatto a supportare il corpo di un utilizzatore.
CA2932381A1 (en) * 2012-10-16 2014-04-24 Luminara Worldwide, Llc 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using air flow to generate a flickering flame effe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0385A (en) * 1972-11-01 1973-12-25 R Dunn Swimming pool cover
US3816859A (en) * 1973-03-08 1974-06-18 M Mosehauer Pool covers
DE2411364A1 (de) * 1974-03-09 1975-09-11 Schoenherr Patentbau Ing Willi Schwimmbadabdeckung
AU531268B2 (en) * 1979-03-08 1983-08-18 Mckie, P.S. Pool filter and cover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5758A (zh) * 2012-12-10 2013-04-03 苏州益童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支架水池的连接杆
CN103015758B (zh) * 2012-12-10 2014-10-08 孔德修 一种用于支架水池的连接杆
CN107117405A (zh) * 2017-01-10 2017-09-01 沈掌荣 一种改进型物流货箱装置
CN115092563A (zh) * 2022-07-13 2022-09-23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一种冷链物流风险安全监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A000835B1 (ru) 2000-04-24
EA199900602A1 (ru) 2000-02-28
BR9714477A (pt) 2000-05-16
ATE248277T1 (de) 2003-09-15
ID22665A (id) 1999-12-02
CA2276258A1 (en) 1998-07-09
KR20000069837A (ko) 2000-11-25
IL130646A0 (en) 2000-06-01
KR100524044B1 (ko) 2005-10-26
JP3672322B2 (ja) 2005-07-20
AP943A (en) 2001-02-16
HUP0000055A2 (hu) 2000-08-28
WO1998029624A1 (en) 1998-07-09
AP9901600A0 (en) 1999-09-30
NO993156D0 (no) 1999-06-24
CN1095915C (zh) 2002-12-11
DE69724470D1 (de) 2003-10-02
DK1012427T3 (da) 2003-12-22
PL334392A1 (en) 2000-02-28
EP1012427B1 (en) 2003-08-27
EP1012427A1 (en) 2000-06-28
BG64103B1 (bg) 2003-12-31
NZ336487A (en) 1999-09-29
PL190555B1 (pl) 2005-12-30
HUP0000055A3 (en) 2000-09-28
CA2276258C (en) 2006-11-28
PT1012427E (pt) 2004-01-30
OA11135A (en) 2003-04-16
EP1012427A4 (en) 2001-04-25
NO993156L (no) 1999-08-23
US6195812B1 (en) 2001-03-06
AUPO440996A0 (en) 1997-01-23
BG103555A (en) 2000-01-31
JP2001507417A (ja) 2001-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43064A (en) Sewage lift station
CN1095915C (zh) 用于升降流体容纳容器的内衬的装置
CN1170990C (zh) 用于收集飘浮在水体上的材料的设备
KR100944399B1 (ko) 부상수문이 구비된 청항선
CN205671278U (zh) 一种双排水、可排污鱼缸循环过滤系统
DK2356286T3 (e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the particles from the surface of water
US9580336B2 (en) System for removal of contaminants in water
US4203842A (en) System for oil and water separation
FI68285C (fi) Foerfarande och anlaeggning foer aotervinning av pao vatten fltande olja
JPH07227506A (ja) 水路等の汚水からの泥土の分離装置
CN217498757U (zh) 一种主动式船用波纹板聚结油水分离器
CN216892325U (zh) 一种截流井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CN218813577U (zh) 一种海上溢油自动回收装置
CN218561175U (zh) 一种隔油池
CN218794024U (zh) 一种废油撇油结构
CN210013198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水上漂排污装置
CN214031956U (zh) 一种厨余污水处理装置
CN220300470U (zh) 一种含油污水收集分离的中间操作水箱
CN212504299U (zh) 一种进水沉砂池顶部结构
CN113750640B (zh) 固液分离机、使用方法及垃圾处理设备
CN212504298U (zh) 一种污水进水处理系统
CN210439258U (zh) 一种浮面垃圾自动上岸装桶收集专机
CN203229403U (zh) 食堂油水自动分离装置
CN218980790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污水静置分液池
CN113914276B (zh) 车载式浅滩蓝藻清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501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