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9675A - 抗肿瘤试剂 - Google Patents

抗肿瘤试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9675A
CN1239675A CN99109240A CN99109240A CN1239675A CN 1239675 A CN1239675 A CN 1239675A CN 99109240 A CN99109240 A CN 99109240A CN 99109240 A CN99109240 A CN 99109240A CN 1239675 A CN1239675 A CN 1239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lmosin
tumor
cell
growth
integr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09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斗植
康仁哲
郑光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239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96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含Salmosin的抗肿瘤药物,其中的活性成分Salmosin是一种来自韩国蛇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毒液的,含有Arg-Gly-Asp(RGD)序列的新的解整联蛋白。Salmosin是一种能够阻断αvβ3整联蛋白功能、强烈抑制肿瘤血管发生、肿瘤转移以及实体瘤生长的解整联蛋白。在抑制肿瘤生长和对已有血管和正常血管发生没有任何不利影响的有效剂量范围内,Salmosin未呈现细胞毒性。据此,Salmosin可以用于研制对多种癌症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Description

抗肿瘤试剂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来源于蛇毒的解整联蛋白(disintegrin)的抗肿瘤药物,更具体说涉及含有活性成分Salmosin的抗肿瘤药物,这种Salmosin是一种新的含Arg-Gly-Asp(RGD)序列的解整联蛋白,其来源于韩国蛇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的毒液。
发明背景
肿瘤侵染和转移是一种癌症细胞致命性地全身扩散的生物学现象。首先,脱离初发位置(例如上皮组织)的癌症细胞破坏将它们与其他组织隔离的基底膜。部分侵染细胞能够穿透围绕血管的基膜以及排列其上的内皮细胞层,从而随血流而自由循环。最后,癌症细胞到达毛细血管,吸附并且再次穿透毛细血管壁,形成二级肿瘤。也许,只有少于10000分之1的脱离初发位置的癌症细胞能够存活并在另一个组织形成克隆(参见Erkki Ruoslahti,科学美国人,72-77,1996年9月)。
因此,肿瘤转移和侵染需要细胞和胞外基质(ECM)间的粘性相互作用。在肿瘤转移期间,肿瘤细胞能够引起内皮细胞收缩,暴露出内皮细胞下基底膜,使肿瘤细胞有效地粘附到周围基质的ECM蛋白质上(参见Hynes,R.O.细胞48:549,1987)。这些基质蛋白质通过结合特异的细胞表面受体(包括整联蛋白家族的成员)促进细胞粘着。
就结构而言,每个整联蛋白是由非共价相连的α和β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人们认为β1亚家族是胞外基质粘着的主要媒介。已有报导说β1整联蛋白可能有其它功能,例如介导细胞-细胞的直接粘着(参见Larjava,H.等,细胞生物学杂志,110:803-815,1990)。在白细胞上发现的β2亚家族包含介导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的受体。β3亚家族包括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复合体和玻连蛋白受体,它可能在肿瘤侵染和转移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见Albelda,S.M.等,癌症研究,50:6757-6764,1990)。
跨越细胞膜的整联蛋白受体复合体将一个细胞的完整细胞骨架与胞外环境连接起来。人们认为细胞粘附分子(如纤维蛋白原、玻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通用序列或特有核心序列导致了细胞粘连,以及细胞的扩散或整合。
另一方面,肿瘤发生和转移与整联蛋白的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参见Giancotti F.G.和Rouslahti E.,细胞60:849-859,1990;Hynes R.O.细胞69:11-25,1992;Nip J.等,临床研究杂志96:2096-2103,1995)。
纤维蛋白原受体α5β1的过量表达抑制了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转化表现型。在ras-转化的啮齿动物细胞中,整联蛋白α5β1减少(参见Plantefaben L.C.和Hynes R.O.细胞56:281-290,1989),超纤维蛋白原(多聚体纤维状形式的纤维蛋白原)阻止了肿瘤的转移和形成(参见Pasqualini R.,等,天然药物2:1197-1203,1996)。
整联蛋白αvβ3是多数恶性细胞的特有标记,暗示这种粘连受体在人黑素瘤的恶性生长中起关键作用(参见Albelda S.M.等,癌症研究50:6757-6764,1990)。整联蛋白αvβ3基因的表达和产生的粘连表型直接参与人黑素瘤的体外增殖(参见Felding-Hamermann,临床研究杂志89:2018-2022,1992).
血管发生是已有血管派生出新血管的生物过程(参见:Folkman J.和D’Amore P.A.细胞87:1153-1155,1996)。这一过程在实体瘤发展以及正常发育、伤口愈合和发炎过程中都发挥关键作用,平滑肌和内皮细胞中的血管细胞粘连分子致力于该过程的调节(参见Nguyen M.等,自然365:267,1993)。
肿瘤的血管发生表型转变可能是由于参与血管发生的正负调节因子失衡导致的。近来,有报导说存在两种细胞因子依赖性血管发生途径,这两种途径由不同的血管细胞整联蛋白αvβ3和αvβ5确定,αvβ3和αvβ5在血管发生的血管细胞中表达,并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人肿瘤碎片诱导的血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参见Friedlander M.等,科学270:1500-1502,1995)。αvβ3整联蛋白的激活刺激了促进血管生长和分化的存活信号,这表明通过细胞因子和整联蛋白受体进行的信号活动与新血管的生长关系密切(参见Brooks Pγ.C.等,细胞79:1157-1164,1994)。
另一方面,已经鉴定到如下几种内源血管发生抑制因子:干扰素α,γ(参见Friesel R.等细胞生物学杂志104:689-696,1987;EzekowitzR.A.等,N.Engl.J.Med.324:1456-1463,1992);干扰素诱导蛋白10(参见Angiolillo A.L等,实验医学杂志182:155-162,1995;Strieter R.M.等,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研究通讯210;51-57,1995);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血管紧张素和endostatin(参见O’Reilly M.S.等细胞79:315-328,1994;O’Reilly M.S.等,细胞88:277-285,1997);gro-β(参见Cao Y.等,实验医学杂志182:2069-2077,1995);催乳素的16 kDaN-末端片段(参见Clapp C.等,内分泌学133:1292-1299,1993);以及血小板因子4(参见Maione T.等,科学247:77-79,1990;Gupta S.K.等,美国科学院学报92:7799-7803,1995)。
众所周知,解整联蛋白是一类主要来源于蛇毒的小蛋白质(参见Niewiarowski S.等,Semin.Hematol.3l:289-300,1994)。多数解整联蛋白含有Arg-Gly-Asp(RGD)或Lys-Gly-Asp(KGD)序列,这些序列是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蛋白受体α2bβ3识别的结构区,同时它们也是包括αvβ3和αvβ5在内的几种整联蛋白的有效拮抗物。有几篇报导论述,含有RGD序列的解整联蛋白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与ECM的粘连而抑制肿瘤转移(参见Trikna M.等,癌症研究54(8):4993-4998,1994)。
经鉴定,整联蛋白αvβ3是鸡胚胎和人体新生血管的标记(参见Brooks,P.C.等,科学264:569-571,1994)。抗αvβ3单克隆抗体能够诱导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衰亡,干扰新血管发生。应用含有阻断配体与整联蛋白αvβ3结合的RGD序列的合成肽抑制了鸡尿囊绒毛膜(CAM)上肿瘤诱导的血管发生(参见Brooks,P.C.等,细胞99:1157-1164,1994),同时还抑制了协助内皮细胞粘连和分散的血管生成素的功能。最近,报导了一种来源于蛇毒的解整联蛋白—trifavin,它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发生。这些发现意味着解整联蛋白、合成RGD肽和抗αvβ3单抗可以开发成为有效的抗肿瘤试剂。
与先前的报导一致,本发明人从韩国蛇Agkistrodon halysbrevicaudus的毒液中分离到Salmosin,经鉴定:它是一种新的具有血小板凝集强抑制活性的7.5kDa蛋白质(参见韩国专利NO:142606,SEQID NO:1);并且它含有已知的抑制配体与整联蛋白αvβ3结合的RGD序列。
在目前情况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开发研制含有从韩国蛇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毒液得到的活性成分Salmosin的抗肿瘤药。
发明概述
本发明人从韩国蛇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的毒液分离并纯化了Salmosin,克隆了其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重组Salmosin。然后,他们在发现Salmosin能够强烈抑制肿瘤血管发生(癌症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关键),而不影响正常内皮细胞的增殖的基础上,研制了包含活性成分Salmosin(含有RGD序列的解整联蛋白)的抗肿瘤药。
因此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包含来源于韩国蛇Agkistrodon halysbrevicaudus毒液的活性成分Salmosin的抗肿瘤药。
附图简述
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进一步显示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特点。其中:
图1是编码磷酸核糖激酶的重组表达载体ΔpMA-PRK153的基因图谱。
图2A是编码由PRK153、尿激酶裂解位点和Salmosin组成的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ΔpMASIN1的基因图谱。
图2B是重组Salmosin和分离的Salmosin的SDS-PAGE模式照片。
图3显示Salmosin抑制B16黑素瘤细胞转移的鼠肺照片。
图4A是显示Salmosin对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的BCE(牛毛细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曲线图。
图4B是显示抗-αvβ3单抗和Salmosin对bFGF刺激的BC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曲线图。
图5A是显示bFGF诱导的CAM(鸡尿囊绒毛膜)血管发生的照片。
图5B是显示抗-αvβ3单抗对bFGF诱导的CAM血管发生抑制作用的照片。
图5C是显示Salmosin对bFGF诱导的CAM血管发生抑制作用的照片。
图6A是显示Salmosin或其它抗αvβ3整联蛋白的拮抗剂(即抗-αvβ3抗体或GRGDSP)对玻连蛋白和BCE细胞粘连的抑制作用曲线图。
图6B是显示Salmosin或其它抗αvβ3整联蛋白的拮抗剂(即抗-αvβ3抗体或GRGDSP)对Salmosin和BCE细胞粘连的抑制作用曲线图。
图7显示了鼠肺照片,表明Salmosin对转移性Lewis肺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上:PBS处理,下:Salmosin处理)。
图8是显示Salmosin对实体性Lewis肺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的曲线图。
发明详述
本发明人从韩国蛇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的毒液分离并纯化到Salmosin,筛选出其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了重组Salmosin。他们研究了分离的Salmosin和重组Salmosin在体内和体外对肿瘤转移和生长的生物学作用。结果发现:Salmosin强烈抑制αvβ3整联蛋白的功能(该功能是肿瘤血管发生的关键),并且有效地抑制肿瘤的转移和生长。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用一系列柱层析从韩国蛇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的毒液中分离并纯化出Salmosin,并从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毒腺的cDNA文库中克隆出其cDNA。为了研究Salmosin是否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将Salmosin与黑素瘤细胞混合,注射到鼠尾侧静脉。Salmosin在体外不能阻断肿瘤细胞自身增殖,而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阻断肿瘤细胞的血管发生。这些发现有力地提示Salmosin对肿瘤转移的抑制效果是由于它阻断了与肿瘤转移相关的整联蛋白的功能,而非它的细胞毒性。基于这种思路,本发明人通过BCE细胞增殖实验,研究Salmosin是否能阻断与肿瘤血管发生有关的αvβ3整联蛋白的功能。结果发现,Salmosin阻断了肿瘤诱导的血管发生,而不影响已有血管或已有血管发生;并且发现Salmosin对BCE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是由于Salmosin与BCE细胞表面的玻连蛋白受体—αvβ3整联蛋白的直接结合所致。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解整联蛋白阻断转移性肿瘤形成克隆,但不清楚解整联蛋白能否阻断已形成的转移性肿瘤的生长。因此,为了检测Salmosin对转移性肿瘤生长的影响,将转移性Lewis肺肿瘤细胞注射给鼠,克隆形成后,注射Salmosin。结果证明:转移性肿瘤生长被有效地抑制了,而不产生任何细胞毒症状,Salmosin还能阻断实体瘤的生长。
以下实施例用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它们不应认为是对发明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从毒液中分离Salmosin
为了从韩国蛇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的毒液中纯化Salmosin,将lml毒液悬浮在20mM Tris-HCl缓冲液(pH7.5,缓冲液A)中至体积为10ml,装入用缓冲液A平衡的苯胺-琼脂糖(Sepharose)柱(Pharmacia-LKB,Sweden),洗脱流速为30ml/小时。收集未与柱结合的组分,用缓冲液A悬浮,再装入DEAE-Toyopearl柱(2.5×5.0cm)(Pharmacia-LKB,Sweden),洗脱流速为60ml/小时。以25mM、50mM、100mM和1M NaCl的浓度进行分步洗脱,用超滤系统(Amicon,USA.)浓缩活性级分。浓缩物装入TSK-G2000柱(7.5×300cm)(Toyosoda,Japan),用PBS(磷酸盐缓冲液)洗脱。汇合活性级分,浓缩后装入用0.1%TFA(三氟乙酸)溶液平衡的反相Vydac C18柱(2.5×300cm)(Vydac,USA)。然后,用所述TFA溶液和20%(v/v)乙腈溶液交替洗柱子,用20-60%(v/v)线性梯度的乙腈将蛋白质洗脱到所述TFA溶液中。实施例2:重组Salmosin的表达和纯化
为了克隆编码Salmosin的cDNA,用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毒腺cDNA文库作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反应中,寡聚d(T)作为3’引物,用根据Salmosin N-末端氨基酸序列(—EECDCG—)推断的核苷酸序列(SEQ ID NO:2)作为5’引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290bp的PCR产物,将其克隆到载体pCPII(Invitrogen,USA)上。分析克隆的DNA序列(SEQ ID NO:3),由所述DNA序列翻译产生的氨基酸序列与分离到的Salmosin序列一致。表达重组Salmosin时,使用了大肠杆菌表达载体ΔpMA-PRK153(见图1)。在这种载体中,在araB启动子的调控下,目标蛋白表达为与磷酸核糖激酶(PRK)形成的融合蛋白。为了方便进行亚克隆,通过将由PCR产生的DNA片段引入BamHI和XhoI位点而将之修蚀。同时在磷酸核糖激酶和Salmosin编码序列之间引入尿激酶裂解位点,将制备得到的表达载体命名为ΔpMASINI(见图2A)。在图2A中,ParaB代表araB启动子,PRK(1-153)代表包含1到153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UK代表尿激酶裂解位点。将该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菌株MC1061。转化子在1升2×YT培养基中生长,用1%阿拉伯糖(w/v)诱导,37℃培养18小时,至600nm波长吸光度为0.3。Salmosin表达成为不溶的内涵体,将内涵体重悬浮于沉淀洗涤溶液(0.5%Triton X-100,1mM EDTA,1mM DTT),以12000rpm离心20分钟,除去污染的大肠杆菌蛋白质。再洗3次后,沉淀溶解于20ml 8M脲溶液(8M脲,20mM Tris-HCl,pH7.8,20uM DTT),4℃保温24小时。离心后,澄清的上清液在4℃对4L透析缓冲液(80mM NaCl,20mM Tris-HCl,pH7.8,0.03%SDS)透析。随后在室温用尿激酶裂解重新折叠的融合蛋白30分钟,比率为400mg融合蛋白对1U尿激酶。将10mg裂解蛋白质装入用20mM Tris-HCl,(pH8.0)缓冲液平衡的DEAE-Toyopearl柱子,用含有50mMNaCl的同一缓冲液洗脱。汇合活性级分,浓缩后加入TSK-G200 HPLC柱子(2.15×30cm),用PBS洗脱。随后,为了除去不当裂解的Salmosin,将活性级分加入半制备C18 HPLC柱(1.0×20cm),用0.1%TFA溶液中的20-40%(v/v)线性梯度的乙腈洗脱。实施例3:重组Salmosin和分离的Salmosin的比较实验
为了比较上述实施例1和2中制备的Salmosin的物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分别进行了N-端测序,血小板凝集检测和SDS-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重组Salmosin的N-端序列以EAGEEC起始,这与分离的Salmosin的一致,它们对血小板凝集的抑制活性也相同。并且,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Salmosin的大小与分离Salmosin完全相同(见图2B)。图2B中,1道是重组Salmosin,M道是分子量标记,2道是分离的Salmosin。据此清楚地表明,重组Salmosin折叠正确,并具有与分离Salmosin同样的生物活性。实施例4:Salmosin抑制肿瘤转移
为了研究体内Salmosin对肿瘤转移的抑制效果,将Salmosin与B16黑素瘤细胞一起注射给C57BL/6鼠(Charles river,Japan)。用0.02%EDTA分离B16黑素瘤细胞,轻轻地重新悬浮在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中,至浓度为7.5×105/ml。然后将Salmosin(250,500,1250ug/kg鼠)与细胞混合制备含有指定量Salmosin或PBS的单细胞悬液,取200ul单细胞悬液注射入鼠尾侧静脉。14天后,处死鼠,利用解剖显微镜计数肺黑素瘤克隆。结果发现,与PBS处理的对照组相比,C57BL/6鼠肺内的转移克隆急剧减少(见表1)。如表l所示,Salmosin对克隆形成的抑制是剂量依赖性的;低剂量Salmosin(250μg/kg鼠)能抑制肺内的克隆形成,但给予更高剂量的Salmosin时,几乎检测不到克隆。这些发现与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相符(见:图3:A,正常肺;B,PBS处理;C,250ug Salmosin/kg处理;D,1250ug Salmosin/kg处理)。
表1:Salmosin处理对肿瘤转移的抑制
   Salmosin(ug/kg鼠)   鼠数量    肺肿瘤克隆的平均数   抑制率(%)
    0     8     144±40     0
    250     7     49±22     66
    500     7     3±2     98
    1250     6     1±1     99
另外,根据将B16黑素瘤细胞体外与Salmosin温育,不影响它们随后的增殖率这一实验事实,表明Salmosin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不是由细胞毒性引起的。
基于Salmosin对B16黑素瘤细胞粘连和侵染ECM的抑制效果,这些实验证据有力地提示,Salmosin作为肿瘤细胞表面的整联蛋白受体拮抗剂,抑制肿瘤转移。实施例5:Salmosin抑制血管发生
实施例5-1:BCE(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检测
应用BCE细胞增殖检测系统,检查Salmosin对血管发生的抑制效果。制备来自牛肾上腺的BCE细胞初级培养物,随后该细胞在含有3ng/ml bFGF、补充有10%胎牛血清的Dulbeco′s基本培养基(DMEM)上维持培养。将上述BCE细胞在凝胶状24-槽培养板上铺板,37℃、5%CO2培养24小时。培养后,培养基换成含有5%胎牛血清的DMEM,并将Salmosin加入培养基。培养20分钟后,用溶于上述培养基的bFGF(1ng/ml)处理细胞,72小时后,用胰蛋白酶分离细胞,计量细胞数。结果发现Salmosin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bFGF刺激的BCE细胞增殖。Salmosin浓度为0.1-0.2ug/ml(对应13-27nM)时观察到半最高抑制(见图4A)。另外,Salmosin处理使bFGF刺激的BCE细胞发生显著的形态变化,成为球形。但是,缺乏bFGF时,用20ug/ml Salmosin处理(这是Salmosin对bFGF诱导的增殖产生最高抑制所需剂量)不能抑制细胞增殖(见图4A框中的示意图)。另一方面,经检查抗αvβ3的单抗能有效抑制bFGF诱导的BCE细胞增殖(见图4B)。
实施例5-2:CAM(鸡尿囊绒毛膜)检测
通过CAM(鸡尿囊绒毛膜)检测,检查Salmosin对体内肿瘤诱导的血管发生的抑制效果。将三天龄受精鸡卵小心地打出裂缝,用透明胶带封好。37℃,60%湿度保温10天,该受精卵发育为胚胎。之后,将6ng bFGF植入每个胚胎的CAM,诱导新血管发生。保温24小时后,用5μg Salmosin,5μg抗αvβ3的单抗(阳性对照)或PBS(磷酸盐缓冲液,阴性对照)处理每个胚胎的CAM。72小时后,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CAM上的血管(见图5A、5B和5C)。观察到:PBS处理时,新血管发生无可见变化(见图5A),而用Salmosin或抗αvβ3的单抗处理时,新血管发生被抑制(见图5B和5C)。特别是发现Salmosin能使bFGF诱导的新血管破裂,表明Salmosin能抑制肿瘤诱导的新血管发生,而不影响已有血管或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的血管发生。实施例6:Salmosin抑制BCE细胞粘连
为了研究BCE细胞增殖是否被Salmosin与αvβ3整联蛋白(BCE细胞表面的一种玻连蛋白受体)的直接结合所抑制,检查了Salmosin抑制BCE细胞粘连玻连蛋白的能力:用溶于PBS的Salmosin(1ug/槽)和玻连蛋白(0.5ug/槽)包被96槽微板,4℃,16小时。清洗该微板,用10mg/ml热变性牛血清清蛋白保温1小时以封闭存留的蛋白质结合位点,用前用PBS洗。用胰蛋白酶-EDTA分离BCE细胞,在PBS中洗三次,重悬浮于无血清DMEM。5×104个细胞与Salmosin、抗αvβ3的单抗、合成的RGD肽(GRGDSP)或合成的RGE肽(GRGETP)预保温20分钟,并将之均分到上述板的各个槽中,然后在37℃,5%CO2,95%空气中继续保温1小时。用PBS洗去未结合的细胞,然后固定结合在板上的细胞,并用考马斯蓝染色。测量每个槽在540nm的光吸收,确定相对细胞数。结果发现:Salmosin与bFGF诱导的细胞预保温,能够高度抑制BCE细胞与玻连蛋白粘连(见图6A);抗αvβ3的单抗强烈抑制细胞与Salmosin粘连(见图6B);合成RGD肽(GRGDSP)也能够抑制细胞与玻连蛋白或Salmosin粘结(见图6A和6B)。这些结果清楚地显示,Salmosin与BCE细胞上的αvβ3整联蛋白结合,从而阻断了整联蛋白介导的细胞粘着。实施例7:Salmosin对转移性肿瘤生长的抑制
已有报导,解整联蛋白通过阻断肿瘤细胞附着到内皮,从而抑制肺肿瘤克隆的形成。但是,不清楚解整联蛋白是否抑制肺转移性肿瘤的生长。为了研究Salmosin对转移性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将来源于ATCC(Rockville,USA.)的1.5×105个Lewis肺肿瘤细胞注射入8周龄的C57BL/6雄鼠侧尾静脉,鼠体内形成转移性克隆。4天后,对鼠静脉注射Salmosin,每天一次,剂量为1.25mg/kg/天;4周后,处死鼠,分离肺;在解剖镜下计数肺肿瘤克隆数目。所有测试鼠都没有发现可辨认的毒性症状。结果显示,Salmosin显著抑制转移性肿瘤的生长(见表2)。在这方面,Salmosin对转移性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可以解释为:Salmosin结合了肿瘤血管发生所必须的αvβ3整联蛋白。
表2:Salmosin处理对肺部转移性Lewis肺瘤生长的抑制
  Salmosin(mg/kg鼠) 鼠的数量  肺瘤克隆的均值   抑制(%)
    0     4     15±6    0
    4     4     0.8±0.7    93
另外,进行了组织化学分析来研究Salmosin对肺部转移肺瘤的抑制效果。该肺组织在Bouin’s溶液中固定4小时,依照标准操作包埋在石蜡中。4μm厚切片在胰蛋白酶中,37℃浸泡10分钟,然后用PBS清洗。上述切片用苏木精和曙红染色,随后制片。在Salmosin处理的动物肺中几乎没有观察到肿瘤克隆(见图7),这与PBS处理的对照鼠完全不同。图7分别显示了放大400倍(左)和200倍(右)的照片,暗示Salmosin对转移性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与它对血管发生(次级肿瘤生长所必需)的抑制作用密切相关。实施例 8:Salmosin抑制实体瘤的生长
为了检查Salmosin在实体瘤生长中的作用,将Lewis肺瘤细胞(1×106)皮下注射到C57BL/6鼠背部中线,使之长成至少100-200mm3的一块。将鼠随机分为两组后,一组动物在远离肿瘤的位置皮下注射Salmosin的PBS液(10mg/kg鼠),每天一次;另一组作为对照,只注射PBS。每天同一时间测量各组动物的肿瘤体积,当对照鼠开始死亡时,终止实验。结果观察到,Salmosin处理强烈抑制实体瘤的生长(见图8)。
给药和有效剂量
虽然Salmosin的有效剂量随病人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进展而变,优选非肠道给药,一次剂量为0.5-10mg/kg/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经验区别对待。
急性毒理实验
为了检查Salmosin的急性毒性,给雄性C57BL/6鼠皮下注射7天Salmosin,统计死亡鼠个数以确定LD50。测量结果LD50大约为1000mg/kg,表明含有Salmosin的抗肿瘤药物在有效剂量范围内足够安全。
本发明的含有活性成分Salmosin和可药用载体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以注射剂剂型给药。注射剂还可以包含等渗水溶液或悬液,可药用载体包括防腐剂、稳定剂、润湿剂、乳化剂、用于改变渗透压的盐或缓冲液。
虽然说明和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使用黑素瘤细胞和Lewis肺瘤细胞作为受测肿瘤细胞,然而本发明的抗肿瘤试剂可以对多种肿瘤有效,例如皮肤癌、喉癌、子宫癌、结肠癌、肺癌和骨髓癌。
正如以上说明和显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活性成分Salmosin的抗肿瘤试剂。本发明论证:Salmosin是一种新的阻断αvβ3整联蛋白功能、强烈抑制肿瘤血管发生、肿瘤转移以及实体瘤生长的解整联蛋白。在抑制肿瘤生长,而对已有血管和正常血管发生没有任何不利影响的有效剂量范围内,Salmosin未呈现细胞毒性。据此,Salmosin可以用于研制对多种癌症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序列表申请人      金斗植发明名称    含有活性成分SALMOSIN的抗肿瘤药物在先申请号  KR98-23778在先申请日  1998-06-23在先申请号  KR 99-20579在先申请日  1999-06-04序列数      3软件类型    KOPATIN 1.0SEQ ID NO:1氨基酸数   73分子类型   PRT来源       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SEQ ID NO:l的序列描述Glu Ala Gly Glu Glu Cys Asp Cys Gly Ser Pro Gly Asn Pro Cys Cys1               5                   10                  15Asp Ala Ala Thr Cys Lys Leu Arg Gln Gly Ala Gln Cys Ala Glu Gly
        20                  25                  30Leu Cys Cys Asp Gln Cys Arg Phe Met Lys Glu Gly Thr Ile Cys Arg
    35                  40                  45Arg Ala Arg Gly Asp Asp Leu Asp Asp Tyr Cys Asn Gly Ile Ser Ala
50                  55                  60Gly Cys Pro Arg Asn Pro Phe His Ala65                  70SEQ ID NO: 2核苷酸数    20分子类型    DNA来源        合成序列<220>链型        单链寡核苷酸SEQ ID NO:2的序列描述ggngargart gygaytgygg    20SEQ ID NO:3核苷酸数   222分子类型    DNA来源        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SEQ ID NO:3的序列描述gaggccggag aagaatgtga ctgtggctct cctggaaatc cgtgctgtga tgctgcaacc  60tgtaaactga gacaaggagc acagtgtgca gaaggactgt gctgtgacca gtgcagattt  120atgaaagaag gaacaatatg ccggagagca acgcgtgatg acctggatga ttactgcaat  180ggcatatctg ctggctgtcc cagaaatccc ttccatgcct aa                     222

Claims (3)

1.一种抗肿瘤试剂,包含来自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毒液的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活性成分Salmosin,和可药用载体。
2.权利要求1的抗肿瘤试剂,其中的Salmosin的氨基酸序列(SEQID NO:1)由SEQ ID NO:3所代表的cDNA序列推断出来。
3.权利要求1的抗肿瘤试剂,其对皮肤癌、喉癌、子宫癌、结肠癌、肺癌和骨髓癌有效。
CN99109240A 1998-06-23 1999-06-23 抗肿瘤试剂 Pending CN12396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3778/98 1998-06-23
KR19980023778 1998-06-23
KR20579/99 1999-06-04
KR19980020579 1999-06-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9675A true CN1239675A (zh) 1999-12-29

Family

ID=26633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09240A Pending CN1239675A (zh) 1998-06-23 1999-06-23 抗肿瘤试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396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7189C (zh) * 2002-04-30 2009-02-04 莫尔梅德股份有限公司 细胞因子与肿瘤靶向蛋白的融合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7189C (zh) * 2002-04-30 2009-02-04 莫尔梅德股份有限公司 细胞因子与肿瘤靶向蛋白的融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279649T3 (es) Compuestos trombopoyeticos.
EP2875824B1 (en) Composition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cachexia
EP2676674B1 (en) Protease resistant mutants of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 in the repair of tissue damage
EA021867B1 (ru) Иммуномодулирующие полипептиды, полученные из il-2,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для лечения рака и хронических инфекций
CN107847583A (zh) 用于治疗癌症的聚乙二醇化白细胞介素‑10
CN103230598A (zh) 融合肽治疗组合物
KR20050003400A (ko) 시토킨과 종양 표적화 단백질의 융합물
CN107106655A (zh) 使用白细胞介素‑10治疗疾病和病症的方法
Tudan et al. C-terminal cyclization of an SDF-1 small peptide analogue dramatically increases receptor affinity and activation of the CXCR4 receptor
US5453489A (en) Polypeptide fragments of fibronectin which can modulate extracellular matrix assembly
US6537551B2 (en) Anti-tumor agent comprising salmosin as an active ingredient
JP2011102322A (ja) 毒性が低下したtnfファミリーのリガンド、リガンドのアゴニストの投与方法
JP2000510112A (ja) TGF―β拮抗物質としてのプロラクチンの使用方法
JP2729712B2 (ja) 機能性ポリペプチド
CN1239675A (zh) 抗肿瘤试剂
US5587457A (en) Neutrophil stimulating peptides
JP2022511280A (ja) 免疫調節特性を有するペプチド
CN101142234A (zh) 结合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新肽
US10428132B2 (en)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variant, as well as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02816209A (zh) 一种趋化素衍生肽及其表达基因和应用
TW201245221A (en) FGF based fibrin binding peptides
US6107273A (en)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s
JPH03284700A (ja) 機能性ポリペプチド
CN101977931A (zh) 多肽及包含该多肽的药物组合物
KR102304832B1 (ko) 암 세포의 증식을 억제하는 펩티드 fnin3 및 이의 용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