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7525A - 包装方法及其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装方法及其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7525A
CN1237525A CN 98120135 CN98120135A CN1237525A CN 1237525 A CN1237525 A CN 1237525A CN 98120135 CN98120135 CN 98120135 CN 98120135 A CN98120135 A CN 98120135A CN 1237525 A CN1237525 A CN 1237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acking
packed article
guiding part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12013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253C (zh
Inventor
田渊国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A MACHINE INDUST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A MACHINE INDUST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A MACHINE INDUSTRY Inc filed Critical TOA MACHINE INDUST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237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7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2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lastic Fillers For Packaging (AREA)
  • Packaging Of Special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包装美观且能实现包装作业高速化、生产方便、效率高的包装方法。其是用导引装置5导引包装材料1使其裹在被包装物3上后,将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接合,并使包装材料1的一个边缘部1a在被包装物3的角部3a附近向与被包装物3的相反方向突出,另一个边缘部1b越过角部3a与边缘部1a重叠,用导引装置5导引两个边缘部1a,1b,靠接合装置7在角部3a附近接合边缘部1a,1b。

Description

包装方法及其包装装置
本发明是关于用包装材料对被包装物进行包装的包装方法及其包装装置的发明。
在用包装材料对湿纸巾折叠而成的层叠被包装物等进行包装时,包装材料采用单一的合成树脂薄膜或合成树脂薄膜与铝箔的复合材料构成的带状包装材料,用该包装材料将各被包装物包装成一个个的密封状包装体。
这种包装体是将包装材料裹在被包装物的外周,然后用被包装物下侧的纵向压接密封部,接合包装材料两端的边缘部而进行包装,或者将包装材料通过纵向接合部制成筒状,将被包装物插入筒状的包装材料内,以使被包装物的角部与纵向接合部大致一致而进行包装。
前者的包装体,可用日本专利公开第160220/1983号公报记载的这类方法进行包装。首先,将带状的包装材料连续地送向导引装置,同时从与该包装材料的同一方向,相隔一定间隔向包装材料的下侧供给被包装物,导引装置将包装材料从被包装物的上面经其两侧导引至下面,使包装材料裹在被包装物的外周,然后在被包装物下侧的中央部将包装材料宽度方向两端的边缘部重叠,用一对轧棍从两侧将两个边缘部压接成纵向压接密封部。然后,将裹着被包装物的包装材料送至后处理装置,在被包装物输送方向的后侧形成连接角与横向压接密封部,将横向压接密封部的中间横向切断,形成将被包装物密封包装的包装体。
后者的包装体,则在输送带状包装材料的同时,将其边缘部用纵向接合部相互接合,并从纵向接合部除去外侧的剩余边缘部,将包装材料制成筒状,从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相同的一侧将被包装物插入筒状体内,使被包装物的角部与纵向接合部大致一致。然后,与前者的方法一样,形成连接角与横向压接密封部,从而做成将被包装物密封包装的包装体。
前者的包装体因为可以采用将包装材料与被包装物一起送往导引装置的包装方法,所以可实现包装作业的高速化,具有生产方便,效率高的优点。
但是,这种包装体的下侧中央部有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纵向压接密封部,由于该纵向压接密封部重叠在包装体的下面,所以包装体的整体外观设计因此而美中不足。
而且这类包装体的表面往往印有商品名、商标、使用方法及其他文字图案等等,在前者的包装体的纵向压接密封部的表面及其被遮住的里面是不能印东西的,所以不能将整个包装的表面都作为印刷面。
而后者的包装体因为纵向接合部与被包装物的角部大致是一致的,剩余的边缘部被除去了,所以不存在上述的外观方面的问题,而且具有可将包装体的几乎全部表面作为印刷面使用的优点。
但是,因为后者的包装体是在包装材料被接合成筒状后将被包装物插入包装材料内一定位置而进行包装的,所以不可能将包装材料与被包装物一起送往导引装置一侧。因此,必须考虑被包装物的插入时间,对包装材料的输送进行控制,通过使包装材料的输送速度减缓,或者在包装材料接合成筒状后暂停一下等方法,将被包装物插入包装材料的筒状体内。
因此,与前者相比,后者要实现包装作业的高速化非常困难,存在着生产不便、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后者让包装材料的接合部位于被包装物的角部附近的包装方法,同时又能实现与前者的包装方法同样的包装作业高速化、生产方便、效率高的包装方法,以及提供一种该包装方法所用的包装装置。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包装材料1与被包装物3经导引装置5输送,上述导引装置5在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使其裹在上述被包装物3上之后,在将上述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接合,将被包装物3包装起来时,使上述包装材料1的一个边缘部1a在上述被包装物3的角部3a的附近向与上述被包装物3的相反方向突出,上述包装材料1的另一个边缘部1b越过上述的角部3a,与上述的一个边缘部1a重叠,上述导引装置5导引着上述包装材料1的上述两个边缘部1a,1b,用接合装置7将上述两个边缘部1a,1b接合在上述角部3a的附近。
本发明的装置具有连续供给包装材料1的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供给被包装物3的被包装物供给装置4,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使上述包装材料1裹在上述被包装物3上且使上述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重叠的导引装置5,以及将上述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接合的接合装置7,上述导引装置5具有沿上述被包装物3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分的第一导引部16,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的一个边缘部1a从上述被包装物3的角部3a向与上述被包装物3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第二导引部17,以及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的另一个边缘部1b越过上述角部3a,与上述的一个边缘部1a重叠的第三导引部18。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包装方法与包装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包装装置的概略图。
图2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引装置的立体图。
图3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引装置的俯视图。
图4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引装置的截面图。
图5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引装置的截面图。
图6(A)和图6(B)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合装置一侧的截面图。
图7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包装过程的立体图。
图8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包装体的部分立体图。
图9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接合装置一侧的截面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接合装置一侧的截面图。
图11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接合装置一侧的截面图。
图12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导引装置一侧的立体图。
图1至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附图。图1概要表示包装装置的整个情况,如图1所示,该包装装置具有连续供给包装材料1的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供给被包装物3的被包装物供给装置4,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使上述包装材料1裹在上述被包装物3上且使上述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重叠的导引装置5,将上述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接合的接合装置7,将裹好并接合后的包装材料1与被包装物3夹持在一起向箭头A所示方向输送的输送装置8,进行后处理、使每一个被包装物3形成一个个密封包装体12的后处理装置9,以及将通过后处理装置9的包装体12取出的取出装置13。
包装材料1可以采用例如单一的合成树脂薄膜,或合成树脂薄膜与铝箔的复合材料等适当的材料。但是,不言自明,考虑到后面的接合装置7的接合方式以及后处理装置9的切断方式等,该包装材料1最好选择用接合装置7与后处理装置9可以进行规定作业的材料。
被包装物3为例如按一定数折叠的卫生巾、健美裤、湿纸巾等层叠而成的立方体或长方体,但扁平的也行,只要具有角部3a无论什么形状都可以。
包装体12,如图8所示,是将包装材料1裹在被包装物3的外周,然后将包装材料1包裹方向的两端边缘部沿被包装物3的角部3a用纵向接合部6接合,同时,在被包装物3的两侧,在包装材料1上形成连接角10与横向压接密封部11,进行密封而形成的。
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配置于被包装物供给装置4与导引装置5之间的下方,一边反复将包装材料1从卷筒状的原料卷筒14按一定的速度送出,一边经调整张力用的导引辊15等连续地向导引装置5供给该包装材料1。
被包装物供给装置4,由与包装材料1的输送速度等速连续转动的传送带等构成,从与包装材料1的同一侧将被包装物3按一定间隔向导引装置5供给。被包装物供给装置4也可以间歇地转动,并且与包装材料1的输送速度等速按一定间隔向导引装置5供给被包装物3。
导引装置5,如图2至图5所示,具有沿上述被包装物3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分的第一导引部16,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的一个边缘部1a从上述被包装物3的角部3a向与上述被包装物3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第二导引部17,以及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的另一个边缘部1b越过上述角部3a,与上述一个边缘部1a重叠的第三导引部18,根据被包装物3的尺寸大小,相对于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配置在从包装材料1宽度方向的中央向第二导引部17偏离的位置。
第一导引部16具有沿被包装物3的下面导引包装材料1的下面导引部19,以及从该下面导引部19的左右两侧沿被包装物3导引包装材料1的左右一对侧面导引部20,21,由金属板材等弯曲成截面为字形,一体构成,上面开放。第一导引部16也可以分成左右两边,还可以分成下面导引部19,以及一对侧面导引部20,21三边。
下面导引部19大致呈水平状配置,其对包装材料1的导引起端部19a与包装材料1的输送方向大致呈直角,以保证包装材料1不左右移动。各侧面导引部20,21从下面导引部19的左右两侧大致垂直地向上立起,该侧面导引部20,21对包装材料1的导引起端部20a,21a沿着被包装物3的输送方向从下面导引部19渐渐地向上突出,呈向上倾斜的状态。
第二导引部17从一个侧面导引部20的上端侧起向外侧大致呈水平方向弯曲,以使其从该处向被包装物3的相反一侧突出。相对于第二导引部17的包装材料1的导引起端部17a,从一个侧面导引部20的导引起端部20a的终端沿着被包装物3的输送方向渐渐地向侧面突出成倾斜状态。
第三导引部18从另一个侧面导引部21沿着被包装物3的上面向第二导引部17突出,且从另一个侧面导引部21的上端侧大致呈水平方向弯曲。相对于第三导引部18的包装材料1的导引起端部18a,从另一个侧面导引部21的导引起端部21a的终端起,沿着被包装物3的输送方向渐渐地向侧面突出成倾斜状态。
第三导引部18的突出端与第二导引部17的终端上下重叠,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之间的间歇B仅能让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在上下重叠的状态下通过。
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与第一导引部16一体构成,但也可以与第一导引部16分别形成。
在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中,在被包装物3的角部3a的附近形成开口部22,在该开口部22上配置着接合装置7。开口部22的形状是沿包装材料1输送方向的长孔状,但是也可以制成从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的终端至起端的缺口状。
接合装置7为热熔焊切断式接合装置,如图5与图6(A)所示,在支承部件23的下端有一个弯曲成U字形的电热体24,将电热体24在开口部22内从上压向包装材料1的边缘部1a,1b时,其热量使包装材料1的边缘部1a,1b熔结于被包装物3的角部3a附近,在包装材料1上形成纵向接合部6,同时将边缘部1a,1b的剩余部分熔断成带状,予以除去。电热体24由镍铬电热丝或其它电热丝构成。
在第二导引部17中,在其与第一导引部相应的一侧可如图6(B)所示,设置围绕开口部22的上托部件22a。如在第二导引部17中设置了上托部件22a,则该上托部件22a可将包装材料1的边缘部1a,1b从第二导引部17向第一导引部托起进行导引。上托部件22a可用直径1~3mm左右的不锈钢圆钢制成。上托部件22a也可以对着开口部22横向设置于包装材料1输送方向的前后。
输送装置8由按包装材料1输送方向连续转动的上下一对传送带等构成,从上下两侧将裹在被包装物3上的包装材料1连同被包装物3一起夹持,在赋予包装材料1一定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在上下传送带内,一条传送带通过弹簧等靠向另一条传送带。
后处理装置9在裹着被包装物3的包装材料1上形成连接角10与横向压接密封部11,在该横向压接密封部11的中间将包装材料1切断。后处理装置9也可根据被包装物3的种类采用没有密封功能的装置。
具有上述结构的包装装置,用包装材料1将被包装物3一个个包装起来,制成包装体12时的顺序如下。
首先,将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供给出的包装材料1的前端部,通过导引装置5、输送装置8等设定为可进行包装的状态,然后开始进行包装作业。在进行包装时,在从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连续放出包装材料1后向导引装置5供给的同时,从被包装物供给装置4以与该包装材料1的供给同样的速度,向导引装置5按一定的间隔,供给被包装物3。
这样,导引装置5的第一导引部16沿着下面导引部19以及一对侧面导引部20,21导引包装材料1,从被包装物供给装置4供给的被包装物3被放在由第一导引部16导引的包装材料1上,在这种状态下,如图7所示,包装材料1与被包装物3一起向箭头A所示方向输送。
随着包装材料1向箭头A所示方向输送,各侧面导引部20,21的导引起端部20a,21a使包装材料1在被包装物3的两侧渐渐立起,从被包装物3的下面通过左右两侧面将包装材料1卷起。
一个侧面导引部20使包装材料1沿着被包装物3的侧面立起时,第二导引部17的导引起端部17a将包装材料1的一个边缘部1a从被包装物3的角部3a附近导引至向外侧弯折,使该一个边缘部1a向外侧突出。
在另一个侧面导引部21一侧,包装材料1沿着被包装物3立起时,第三导引部18的导引起端部18a将包装材料1的另一个边缘部1b导引着折向被包装物3的上面,使该包装材料1裹在被包装物3的上面。在包装材料1裹在被包装物3的上面之后,第三导引部18将包装材料1的另一个边缘部1b继续向突出方向导引,使该另一个边缘部1b越过被包装物3的角部3a,向一个边缘部1a突出,使该另一个边缘部1b与一个边缘部1a的上侧重叠。
在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上下重叠的状态下,一边由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向箭头A所示方向导引,一边由接合装置7的电热体24从上面压向该两个边缘部1a,1b,由于该电热体24的热量,两个边缘部1a,1b在被包装物3的角部3a附近被熔结、熔断,被裹着被包装物3的包装材料1用被包装物3的角部3a附近的纵向接合部6接合,同时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的剩余部分1c被除去。
在导引装置5导引包装材料1使其裹在被包装物3上的过程中,因为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的导引起端部17a、18a是呈倾斜的,所以被包装物3对包装材料1施加张力,以使其压向一个侧面导引部20,从而使包装材料1处于向侧面拉伸的状态。
这样,可以防止被包装物3外周裹着的包装材料1松弛,通过适当地选定包装材料1的输送速度与导引起端部17a,18a的倾斜角度,便可将包装体12包装成适度的紧张状态。尽管接合装置7的电热体24从一个侧面导引部20稍稍向外一点,但是在包装体12的最后加工阶段,纵向接合部6接近被包装物3的角部3a,与该角部3a大致一致。
通过导引装置5后,包装材料1成为裹着被包装物3的筒状状态,由输送装置8从上下两侧夹持输送至后处理装置9,通过该后处理装置9被包装物3的前后两侧形成连接角10与横向压接密封部11,同时在包装材料1的横向压接密封部11的适当部位进行切断,如图8所示,每一个被包装物3被加工成一个个独立的包装体12,由取出装置13依次取出。
后处理装置9在前后的被包装物3的包装材料1上形成横向压接密封部11,从而形成连接角10,在该横向压接密封部11的中央将包装材料1切断。连接角10与横向压接密封部11也可以在被包装物3的前后两侧形成。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附图,其接合装置7采用导热性良好的蓖状或刀状的导热板25与装在该导热板25上的电热体24。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电热体24的热量经由导热板25将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熔结、熔断。因为电热体24不必直接接触包装材料1,所以含电热体24的接合装置7的耐久性得到提高。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附图,其接合装置7由超声波发生器26与辊27构成,在超声波发生器26与辊27从上下两侧夹持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的状态下,通过该超声波发生器26发出的超声波进行包装材料1的熔结、熔断。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附图,其接合装置7由上下一对发热轧辊28,29构成,该发热轧辊28,29从上下两侧夹持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将包装材料1熔结、熔断。各发热轧棍28,29呈算盘珠状。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附图,其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配置于导引装置5的上面,包装材料1从该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向下引出,供给导引装置5。
导引装置5与第一实施例正好上下相反。也就是说,第一导引部16具有沿被包装物3的上面导引包装材料1的上面导引部30,以及从该上面导引部30的左右两侧沿被包装物3导引包装材料1的左右一对侧面导引部20,21,弯曲成截面为字形,下面开放。各侧面导引部20,21从上面导引部30的左右两侧大致垂直向下,该侧面导引部20,21对包装材料1的导引起端部20a,21a随着向被包装物3的输送方向移动,从上面导引部30渐渐地向下突出,呈向下倾斜的状态。
第二导引部17从一个侧面导引部20的下端侧起向外侧大致呈水平方向弯曲,第三导引部18从另一个侧面导引部21沿着被包装物3的下面向第二导引部17的下侧突出。接合装置7向上配置于它们的下面。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将被包装物供给装置4设置于接近第三导引部18上面的部位,或者设置一个接受被包装物3并将其导引至第三导引部18的导引部件。
该实施例可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对被包装物3进行包装。
上面以实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例如,接合装置7并不限于热熔焊切断式接合装置,只要是适合包装材料1的材质的便可。
另外,接合装置7也可以专用于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切断两个边缘部1a,1b剩余部分的切断装置可在接合装置7之外另行设置。
包装体12的纵向接合部6除熔结之外,例如还可以用压接、粘接等方法。
被包装物3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可用于所有物品的包装。
第一导引部16在实施例中,因为被包装物3是立方体形状的,所以大致呈上侧或下侧开放的字形,但该形状可依被包装物3的形状而适当变动。
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只要从侧面导引部20,21向外侧突出便可,不一定要水平方向向外突出。
导引装置5并不限于用板材弯折成第一导引部16、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可以只制成第一导引部16、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的起端部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线材或带材弯折将它们的起端部分制成一体。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包装材料1的一个边缘部1a在被包装物3的角部3a附近向被包装物3的反方向突出,包装材料1的另一个边缘部1b越过角部3a,与一个边缘部1a重叠,导引装置5导引着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让接合装置7将两个边缘部1a,1b接合在角部3a的附近,所以包装材料1的接合部6得以设置于被包装物3的角部3a附近,可实现包装作业的高速化,具有生产方便、效率高的优点。
另外,因为接合装置7在接合两个边缘部1a,1b的同时,又切断两个边缘部1a,1b的剩余部分1c,因此,两个边缘部1a,1b的接合与剩余部分1c的切除可方便地一次完成。
因为一个边缘部1a先向被包装物3的反方向突出,此后另一个边缘部1b再与一个边缘部1a重叠,所以两个边缘部1a,1b能容易而且顺利地重叠在一起。
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即具有连续供给包装材料1的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供给被包装物3的被包装物供给装置4,导引包装材料1、使包装材料1裹在被包装物3上且使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重叠的导引装置5,以及将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接合的接合装置7的包装装置,因为其导引装置5具有沿被包装物3导引包装材料1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分的第一导引部16,导引包装材料1的一个边缘部1a从被包装物3的角部3a向与被包装物3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第二导引部17,以及导引包装材料1的另一个边缘部1b越过的角部3a,与一个边缘部1a重叠的第三导引部18,所以导引装置5的结构比较简单,包装材料1的接合部6得以设置于被包装物3的角部3a附近,可实现包装作业的高速化,具有生产方便、效率高的优点。
因为第一导引部16具有沿被包装物3的上面或下面导引包装材料1的上面导引部30或下面导引部19,以及从该上面导引部30或下面导引部19的左右两侧沿被包装物3的侧面导引包装材料1的左右一对侧面导引部20,21,另外还设有从一个侧面导引部20向与被包装物3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第二导引部17,以及从另一个侧面导引部21沿着被包装物3的下面或上面向第二导引部17一侧突出的第三导引部18,所以在包装方形的被包装物3时,包装材料1容易裹在被包装物3上,而且可确实地导引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
因为各侧面导引部20,21的导引起端部20a,21a随着向被包装物3的输送方向移动,从上面导引部30或下面导引部19向下或向上突出,呈倾斜状态,而且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的导引起端部17a,18a从各侧面导引部20,21的导引起端部20a,21a的终端开始,随着向被包装物3的输送方向移动,向侧面突出成倾斜状态,所以各导引起端部17a,18a,20a,21a能顺利地导引包装材料1,而且能使包装体12的最终包装绷紧。
因为第一导引部16、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是用板材一体构成的,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靠得很近仅让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重叠起来通过,所以导引装置5的结构非常简单,能切实地导引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
因为在被包装物3的角部3a附近,在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上形成了开口部22,在该开口部22上配置了接合装置7,所以可以在第二导引部17与第三导引部18导引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的同时,用接合装置7将该两个边缘部1a,1b切实地接合起来。
因为导引装置5,相对于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配置在从包装材料1宽度方向的中央向第二导引部17偏离的位置,所以可以顺利地用导引装置5导引由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供给的包装材料1。

Claims (9)

1.一种使包装材料(1)与被包装物(3)经导引装置(5)输送,所述导引装置(5)在导引所述包装材料(1)使其裹在所述被包装物(3)上之后,将所述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接合的包装方法,其特征是使所述包装材料(1)的一个边缘部(1a)在所述被包装物(3)的角部(3a)的附近向与所述被包装物(3)的相反方向突出,所述包装材料(1)的另一个边缘部(1b)越过所述的角部(3a),与所述的一个边缘部(1a)重叠,所述导引装置(5)导引着所述包装材料(1)的所述两个边缘部(1a,1b),让接合装置(7)将所述两个边缘部(1a,1b)接合在所述的角部(3a)的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接合装置(7)在接合上述两个边缘部(1a,1b)的同时,又切断两个边缘部(1a,1b)的剩余部分(1c)。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方法,其特征是先使上述一个边缘部(1a)向上述被包装物(3)的反方向突出,此后上述另一个边缘部(1b)再与上述一个边缘部(1a)重叠。
4.一种具有连续供给包装材料(1)的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供给被包装物(3)的被包装物供给装置(4),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使上述包装材料(1)裹在上述被包装物(3)上且使上述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重叠的导引装置(5),以及将上述包装材料(1)的两个边缘部(1a,1b)相互接合的接合装置(7)的包装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导引装置(5)具有沿上述被包装物(3)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分的第一导引部(16),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的一个边缘部(1a)从上述被包装物(3)的角部(3a)向与上述被包装物(3)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第二导引部(17),以及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的另一个边缘部(1b)越过上述的角部(3a),与上述的一个边缘部(1a)重叠的第三导引部(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导引部(16)具有沿上述被包装物(3)的上面或下面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的上面导引部(30)或下面导引部(19),以及从上述上面导引部(30)或上述下面导引部(19)的左右两侧沿上述被包装物(3)的侧面导引上述包装材料(1)的左右一对侧面导引部(20,21),另外还设有从上述一个侧面导引部(20)向与上述被包装物(3)的相反方向突出的上述第二导引部(17),以及从上述另一个侧面导引部(21)沿着上述被包装物(3)的下面或上面向上述第二导引部(17)一侧突出的上述第三导引部(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各侧面导引部(20,21)的导引起端部(20a,21a)随着向上述被包装物(3)的输送方向移动,从上述上面导引部(30)或上述下面导引部(19)向下或向上突出,呈倾斜状态,而且上述第二导引部(17)与上述第三导引部(18)的导引起端部(17a,18a)从上述各侧面导引部(20,21)的上述导引起端部(20a,21a)的终端开始,随着向上述被包装物(3)的输送方向移动,向侧面突出成倾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导引部(16)、上述第二导引部(17)与上述第三导引部(18)是用板材一体构成的,上述第二导引部(17)与上述第三导引部(18)靠得很近,仅让上述被包装物(3)的两个边缘部(1a,1b)重叠起来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被包装物(3)的上述角部(3a)附近,在上述第二导引部(17)与上述第三导引部(18)上形成开口部(22),在上述开口部(22)上配置上述接合装置(7)。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导引装置(5),相对于上述包装材料供给装置(2),配置在从上述包装材料(1)宽度方向的中央向上述第二导引部(17)偏离的位置。
CN98120135A 1998-06-02 1998-10-07 包装方法及其包装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2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275798A JP2897919B1 (ja) 1998-06-02 1998-06-02 包装方法及び包装装置
JP152757/98 1998-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7525A true CN1237525A (zh) 1999-12-08
CN1087253C CN1087253C (zh) 2002-07-10

Family

ID=15547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201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253C (zh) 1998-06-02 1998-10-07 包装方法及其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897919B1 (zh)
CN (1) CN1087253C (zh)
HK (1) HK1023543A1 (zh)
TW (1) TW40136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5958A (zh) * 2014-05-25 2014-09-03 兰溪健发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糖果或糕点的糯米纸包装装置
CN104627406A (zh) * 2013-11-14 2015-05-20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封机及其薄膜成袋架
CN106945345A (zh) * 2016-11-01 2017-07-14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卷烟包装的软包商标内衬成形模具和成形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7080B2 (ja) * 2008-03-31 2012-07-18 株式会社フジキカイ 横形製袋充填機
EP2258627B1 (en) * 2009-06-05 2013-01-2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ackag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acking stacked soft hygienic products into a plastic bag
EP2258628A1 (en) * 2009-06-05 2010-12-0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lastic bag for stacked soft hygienic products
JP6515071B2 (ja) * 2016-07-29 2019-05-15 日本ポリスター株式会社 包装体と包装方法および包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1432A (en) * 1978-07-07 1980-01-26 Katsu Yoneyama Alternate folding working method of wrapper and folding working ruler plate
JP2817998B2 (ja) * 1990-04-12 1998-10-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ファスナチューブ成形治具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7406A (zh) * 2013-11-14 2015-05-20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封机及其薄膜成袋架
CN104627406B (zh) * 2013-11-14 2017-12-19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封机及其薄膜成袋架
CN104015958A (zh) * 2014-05-25 2014-09-03 兰溪健发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糖果或糕点的糯米纸包装装置
CN104015958B (zh) * 2014-05-25 2017-01-04 兰溪健发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糖果或糕点的糯米纸包装装置
CN106945345A (zh) * 2016-11-01 2017-07-14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卷烟包装的软包商标内衬成形模具和成形方法
CN106945345B (zh) * 2016-11-01 2019-04-23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卷烟包装的软包商标内衬成形模具和成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1342914A (ja) 1999-12-14
TW401363B (en) 2000-08-11
CN1087253C (zh) 2002-07-10
HK1023543A1 (en) 2000-09-15
JP2897919B1 (ja) 199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960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ackaging products and array of packaged products
US648118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ening of tubular bags on a hanger strip
JP2007145431A5 (zh)
CN1087253C (zh) 包装方法及其包装装置
JP2002193545A5 (zh)
JP2005314001A5 (zh)
CA2471448A1 (en) Machine for packaging containers
US3618282A (en) Pack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860103B2 (ja) 堆積体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
CA227341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 packing foil bags
CN104163264B (zh) 一种扁卷包装机的叠层装置
JPH1066793A (ja) 詰物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と装置およびこれによって製作された詰物
US7131252B2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packaging encased product
CN1564769A (zh) 包装设备
EP1007369B1 (en)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ooklets and a device therefor
RU2001118468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ертывания уложенных в стопы изделий печатной продукции
JP2544669B2 (ja) Ptpシ―トの製造方法
US10717556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ollections of printed products, and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said method
JPS63152513A (ja) 包装装置
CN1697730A (zh) 用于制造特别是用于储存食品的容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6275540B (zh) 薄膜包装机及其包装工艺
JP2006232379A (ja) 包装装置
JPH08282625A (ja) 包装装置
EP1254839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rapping articles with a packaging sheet
JP2004026160A (ja) エアキャップ付きクラフト封筒の自動包装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