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3037A - 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3037A
CN1233037A CN99102269A CN99102269A CN1233037A CN 1233037 A CN1233037 A CN 1233037A CN 99102269 A CN99102269 A CN 99102269A CN 99102269 A CN99102269 A CN 99102269A CN 1233037 A CN1233037 A CN 1233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channel
scan electrode
discharge
display device
plas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02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585C (zh
Inventor
林正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33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3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5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662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using plasma-address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Plasma addressed liquid crystal cells [PAL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7/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solid cathode
    • H01J17/38Cold-cathode tubes
    • H01J17/48Cold-cathode tubes with more than one cathode or anode, e.g. sequence-discharge tube, counting tube, dekatron
    • H01J17/485Plasma address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AL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放电通道内形成多个扫描电极,其中通过将选择的脉冲依次加到分配给每个放电通道的多个扫描电极上来产生放电,由此与相关技术的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相比,可以将扫描电极数目和间隔壁数目减小至最少一半,从而增大其开通率。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它包括一个平板和外围电路,该平板具有相互交叠的显示盒和等离子盒,本发明尤其涉及提高形成于等离子盒上的扫描线分辨率的技术。
图1表示公开于日本专利公开文件平4-265931中一种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有一平板结构,该结构包括显示盒1、等离子盒2和夹在二者之间的共用中间片3。中间片3通常由一极薄的玻璃片制成,称作微型片。等离子盒2包括连接在中间片3上的下玻璃衬底4。将一种可放电气体包围在形成于等离子盒2和中间片3之间的间隙中。条形扫描电极形成于下玻璃衬底4的内表面上。
这些扫描电极用作成对的阳极A和阴极K。通过用丝网印刷法或类似方法将扫描电极图案印在平玻璃衬底4上并烧结该图案,可以制成这些扫描电极,它们的效率高实用性强。以一种将每对阳极A和阴极K与相邻近一对间隔开的方式将间隔壁7形成于玻璃衬底4上,也就是说,将充满可放电气体的间隙间隔成放电通道5。用间隔壁7将相邻放电通道5相互分开。也可通过用丝网印刷法印制间隔壁7的图案和烧结该图案来制成间隔壁7。间隔壁7的顶部与中间片3的一侧表面相接触。在由一对间隔壁7所包围的放电通道5内,在阳极A与阴极K之间发生等离子体放电。用玻璃原料或类似物将中间片3连接到下玻璃衬底4上。
显示盒1包括透明上玻璃衬底8。将该上玻璃衬底8粘到中间片3的另一侧表面上,借助一种密封材料或类似物使一特定间隙存于二者之间。作为一种电光材料构造的液晶9包含于以上间隙中。信号电极Y形成于上玻璃衬底8的内表面上。像素矩阵形成于信号电极Y和放电通道5的相交处。滤色片13设置于玻璃衬底8的内表面上,一般用以将三原色R(红)、G(绿)和B(蓝)分配给每组三个像素。具有如此构造的平板为透射型,其中例如等离子盒2位于光的入射侧,而显示盒1位于光的出射侧。使背照光12固定在等离子盒2一侧。
具有以上构造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通过以下方法实现显示驱动,即以线序列转换式地扫描用来进行等离子体放电的各行放电通道5,并与此扫描同步地将图像数据加到显示盒1一侧上的各列信号电极Y上。当每个放电通道5内发生等离子体放电时,放电通道5的内部电势近乎一致地变为阳极电势,由此对每条扫描线完成像素的选择。也就是说,一个放电通道5对应于一条扫描线,它起一采样开关的作用。当在等离子体采样开关导电的状态下将一图像数据加到每个像素上时,该图像数据受到采样,从而控制像素的开或关。甚至在等离子体采样开关不导电之后,该图像数据仍保持在该像素内。这样,通过根据该图像数据调制来自背照光12的入射光,并使如此调制的光射出到显示盒1之外,显示盒1便完成图像显示。
图2是一典型图,它仅示出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两个像素的部分,其中为便于理解,仅示出两个信号电极Y1和Y2、一个阴极K1和一个阳极A1。每个像素11都有一个层叠结构,该结构具有信号电极Y1(或Y2)、液晶9、中间片3和放电通道。在等离子体放电期间,放电通道基本上接至阳极电位。当将一图像数据加到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下的信号电极Y1和Y2的每一个上时,电荷被注入液晶9和中间片3中。等离子体放电完成之后,放电通道的电势变为漂移电位,原因是放电通道回到绝缘状态,结果使所注入的电荷保持在像素11中。由此完成所谓的“采样保持”。因而,放电通道起到了设置在各个像素11中采样开关元件的作用,因此它通常由开关符合S1表示。同时,保持在信号电极Y1(或Y2)与放电通道之间的液晶9和中间片3起一采样电容器的作用。当通过以线序列扫描使采样开关S1导电时,便将一图像数据写入采样电容器,从而根据数据电压的电平打开或关闭相关的像素。甚至在使采样开关S1不导电之后,数据电压仍保持在采样电容器内,由此完成该显示装置的有源矩阵操作。根据液晶9与中间片3之间的电容分配来确定实际施加到液晶9上的有效电压。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中,为了提高分辨率,需要增大分布于一个矩阵中像素的密度。为使水平方向(行方向)上的像素更细小,可以将列方向上分布的每个信号电极的线宽做得很窄。为使垂直方向(列方向)上的像素更细小,可以使放电通道的行分布间距变短。但是,由一间隔壁将每个放电通道与相邻的放电通道隔开。从加工工艺的观点看,很难使间隔壁的厚度极薄,而且用以保证必要机械强度的间隔壁最小厚度可以确定。因此,若使放电通道的分布间距变窄,则会使间隔壁厚度所占据的区域相对变大。这就会产生减小光实际通过的开口区域的问题。换句话说,当放电通道即扫描线的数目变得更大时,该板的开通率(opening ratio)变得更低。另外,较高的间隔壁阻挡了斜向入射的光线。因此,当间隔壁的分布间距变得更窄时,斜向入射光的阻挡量变得更大。这就会产生使观察者一侧视角变窄的问题。
根据相关的技术,如上所述,由于在形成间隔壁和扫描电极的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条件,所以实现高精度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会导致开通率的降低。这导致显示的亮度不足。而且,若使背照光的发光量更大以补偿显示的亮度不足,则要增大背照光的功耗。还有,很难精细地形成间隔壁和电极结构而不增大瑕疵出现的比率。也就是说,很难使显示效率与其开通率相协调。例如,在图3所示一等离子盒的结构中,以1000μm的分布间距P形成放电通道5。间隔壁7的宽度为200μm,而阳极A和阴极K中每个的宽度皆为200μm。因此,按照计算值[1-(200+200+200)/1000=0.4],图3所示板的开通率变为40%。若使1000μm的分布间距P变细至700μm,则按照计算值[1-(200+200+200)/700=0.14],开通率减小至14%。在这种情况下,若使阳极A和阴极K中每个的电极宽度都变窄,则可以使开通率高达一定程度。但是,电极宽度变窄可能造成断开或类似现象,带来降低产量和显著降低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其中有多条扫描线在一个放电通道内。
为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它基本上包括一平板、一扫描电路和一信号电路。该平板有一层叠结构,其中带有成行扫描电极的一个等离子盒和带有成列信号电极的一个显示盒相互叠加。扫描电路则通过将选择的脉冲依次加到扫描电极上来扫描显示盒。信号电路则与扫描同步地将图像数据提供给信号电极,以为每条扫描线写入图像数据。等离子盒具有相互隔开的成行放电通道。每个放电通道充满一种可放电气体,并将多个扫描电极分配给该放电通道。在这样一种显示装置中,扫描电路将选择的脉冲依次加到分配给每个放电通道的多个扫描电极上,用以产生放电,从而在每个放电通道内形成多条扫描线。
信号电路优选通过将具有相同极性的多条图像数据分别写在每个放电通道内的多条扫描线上,并将具有相反极性的多条图像数据分别写给相邻放电通道内的多条扫描线,来执行显示盒的AC驱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放电通道包括用来形成一行空间的一对间隔壁、设置于该对间隔壁下侧上的扫描电极和设置于两侧扫描电极之间一中间位置处空间内的中央扫描电极。一条扫描线,限定于设在位于该空间一侧间隔壁下侧上的扫描电极与中央电极之间;而另一条扫描线,限定于设在位于该空间另一侧间隔壁下侧上的扫描电极与中央电极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该扫描电路将一选择的脉冲加给中央扫描电极,用以基本上在放电通道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中产生放电,并将一选择的脉冲加给设在该空间另一侧上间隔壁下侧上的扫描电极,用以在放电通道的后半部分中基本上交叠地产生放电,从而通过把在放电通道后半部分中的新一次放电和在放电通道前半部分中的前一次放电相结合而在一个放电通道内形成两条扫描线。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显示盒经形成于相互隔开的每个放电通道内的至少两条扫描线受到驱动。与相关技术结构相比较,这些扫描线的密度变为至少两倍,从而可相应提高像素的高精确度。换句话说,在本发明结构中的像素密度与同类现有技术结构中的像素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使放电通道的分布间距成为同类现有技术结构中相应间距的至少两倍。这使得可以提高效率,并增大开通率。而且根据本发明,通过例如将两条扫描线分配给一个放电通道,可以在一个放电通道内形成两条扫描线。相反,在同类现有技术的等离子盒中,把一对阳极和阴极组成的扫描电极分配给一个放电通道,从而在一个放电通道内形成一条扫描线。因此,若本发明等离于盒中扫描线数与同类现有技术等离子盒中相应的扫描线数相同,则可将本发明显示盒中的扫描电极数减少至同类现有技术显示盒中相应扫描电极数的一半,所以,与同类现有技术显示装置相比,可以改善本发明显示装置的效率和开通率。
图1是表示一同类现有技术的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的断面图;
图2是表示该同类现有技术的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工作的典型图;
图3是表示该同类现有技术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的电极结构典型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一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的断面图;
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工作的时序图;
图4C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工作的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的图像数据写入操作图;
图5B是表示同类现有技术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的图像数据写入操作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整体结构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典型图,其中将三条扫描线分配给一个放电通道;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典型图,其中将四条扫描线分配给一个放电通道。
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图4A、4B和4C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典型图,其中图4A是表示该显示装置结构的断面图;图4B是表示该显示装置工作的时序图;而图4C是表示该显示装置工作的视图。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基本上包括一平板和外围扫描电路以及信号电路。图4A表示该平板的结构,其中显示盒1与等离子盒2相互叠加,二者之间有一共用中间片3。等离子盒2包括连接到中间片3上的下玻璃衬底4。一种可放电气体(例如氙气或氖气)包含于等离子盒2与中间片3之间的间隙中。一般由符号X代表的条形扫描电极形成于下玻璃衬底4的内表面上。通过用丝网印刷法或类似方法将扫描电极X的图案印到平玻璃衬底4上并且烧结该图案,可以形成高效和实用性强的扫描电极X。扫描电极X的宽度交替变化。如图所示,在这些扫描电极X中,那些每个都有一较宽宽度的扫描电极X由符号X0、X2、X4……表示,而那些每个都有一较窄宽度的扫描电极X由符号X1、X3、……表示。间隔壁7分别形成于较宽的扫描电极X0、X2、X4……上,用以把充满可放电气体的间隙分隔成放电通道5。也可通过用丝网印刷法印制间隔壁7的图案和烧结该图案来形成间隔壁7。间隔壁7的顶部与中间片3的一侧表面相接触。如图4A所示,用间隔壁7使相邻的放电通道5相互隔开。采用这种结构,就将两个扫描电极X分配给一个放电通道5。例如,将扫描电极X1和X2分配给一个放电通道5,而将扫描电极X3和X4分配给相邻的放电通道5。
显示盒1包括一透明的上玻璃衬底8。将该玻璃衬底8粘到中间片3的另一侧表面上,利用一种密封材料或类似材料在二者间设置一个特定间隙。作为一种电光材料构造的液晶9包含于以上间隙中。信号电极Y形成于上玻璃衬底8的内表面上。一个像素矩阵分布于信号电极Y和放电通道5的相交处。滤色片13也设置在玻璃衬底8的内表面上,用以例如将三原色(R、G和B)分配给每组三个像素。具有以上结构的平板为透射型,其中例如等离子盒2位于入射光一侧,而显示盒1位于出射光一侧。使背照光12固定于等离子盒2一侧。
如图4B所示,外围扫描电路将选择的脉冲逐一施加给扫描电极X0、X1、X2、X3、X4……。每个选择脉冲相对于地电位皆为负。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用第零段时间将选择脉冲施加给扫描电极X0;用第一段时间将选择脉冲施加给扫描电极X1;用第二段时间将选择脉冲施加给扫描电极X2;用第三段时间将选择脉冲施加给扫描电极X3;用第四段时间将选择脉冲施加给扫描电极X4。之后,将选择脉冲逐一类似地施加给余下的扫描电极X。另一方面,外围信号电路与扫描电路同步,向所有的信号电极Y提供图像数据。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用第零段时间提供一负图像数据;用第一和第二段时间中每段时间提供一正图像数据;用第三和第四段时间中每段时间提供一负图像数据。之后,用第五段和随后的时间中每段时间类似地将一图像数据提供给信号电极Y。
在第零段时间,当施加到扫描电极X0上的选择脉冲返回到地电平时,对提供给信号电极Y的负图像数据进行采样以将其写入每条扫描线上的像素中。但是,实际操作中,写入数据并不与施加选择脉冲同时进行,也就是说,由于存在于等离子体内亚稳态粒子的作用,出现符号M表示的下降。甚至在该下降部分处也进行数据的写入。换句话说,通过利用这一下降部分,可以调节数据的写入量。例如,如箭头C所示,通过在图像数据之前相对移动选择脉冲的相位,可以调节数据的写入量或写入范围。然后,在第一段时间,当施加给扫描电极X1的选择脉冲返回到地电平时,对加给信号电极Y的正图像数据进行采样。之后,用第二段及以后的时间中每段时间类似地对图像数据进行采样。
图4C是表示第零段、第一段和第二段时间连同过去的时间时放电通道变化的典型图。首先,在第零段时间处,将选择脉冲施加给设在位于一侧(图4C中左侧)的间隔壁7下侧上的扫描电极X0。于是,在一对扫描电极之间发生等离子体放电,该对扫描电极中的每个都具有地电平,位于扫描电极X0的两侧。图4C中,用阴影线表示等离子体放电。就位于图中央位置的放电通道5来说,该放电通道5的左半部分通过等离子体放电变至阳极电位,形成一条扫描线。将负图像数据写在该扫描线上的像素上。但是,不应将负图像数据分配给中央放电通道5,而应将其分配给位于从中央向左的放电区。
在第一段时间,将选择脉冲施加给中央扫描电极X1,在位于扫描电极X1两侧的扫描电极X0与X2之间发生等离子体放电。于是,形成两条扫描线,将正图像数据写入这两条扫描线中的每一条中。也就是说,在第一段时间,马上用正图像数据重写用第零段时间写到第一扫描线上的负图像数据。该正图像数据是最初分配给第一扫描线的数据。
在第二段时间,将选择脉冲施加给扫描电极X2,在位于扫描电极X2两侧的扫描电极之间发生等离子体放电。就中央放电通道5来说,等离子体放电发生于扫描电极X1和X2之间,形成第二扫描线。将下一正图像数据写入第二扫描线。也就是说,以用第二段时间的最初正图像数据重写用第一段数据写入第二扫描线中的正图像数据。
当把选择脉冲施加给中央扫描电极X1时,等离子体放电遍布放电通道5,而在把选择脉冲施加给扫描电极X0和X2中的每个时,等离子体放电基本上发生于放电通道5的一半通道内。于是,甚至在第二段时间内发生等离子放电,也使得用第一段时间写在第一扫描线上的图像数据保持原样,而以用第二段时间的最初图像数据重写已写到第二扫描线上的图像数据。
如从以上描述显见的那样,分别将两条具有相同极性的图像数据写到同一放电通道内的两条扫描线上。例如,分别将两条正图像数据写到中央放电通道内的右扫描线和左扫描线上。另一方面,分别将两条负(相反极性)图像数据写入相邻放电通道内的右扫描线和左扫描线。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当然也可分别将两条具有相反极性的图像数据写入同一放电通道的右扫描线和左扫描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存在一个边界,极性在显示盒的液晶中通过该边界从正转移到负,所以可能出现与在该边界处透射率有关的问题。
图5A和5B是表示写入图像数据结果的典型图,其中图5A表示在使用本发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而图5B表示在使用图1所示同类现有技术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如图5A所示,在分配有扫描电极X1和X2的放电通道5中,第一图像数据被写在第一扫描线上,而且第二图像数据被写在第二扫描线上。第一和第二图像数据皆为正。用符号P表示一条扫描线的分布间距。由于一个放电通道5具有两条扫描线,所以放电通道5的分布间距为2P。在分配有扫描电极X3和X4的相邻放电通道5中,第三图像数据被写在第一扫描线上,而且第四图像数据被写在第二扫描线上。第三和第四图像数据皆为负。之后,与此类似,两条图像数据分别被写在每个随后放电通道5的两条扫描线上。附带提一下,最好以这样一种方式将第一和第二图像数据写入放电通道5中,即控制两图像数据间的边界以使其尽可能地与中央扫描电极X1的位置相匹配。如参照图4B所描述的那样,通过调整选择脉冲和图像数据之间的相位关系,可以将第一和第二图像数据之间的边界移至最佳位置。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可放电气体的放电电流和压强,可以将两图像数据间的边界移至最佳位置。
同时,如图5B所示,在同类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一条扫描线被分配给一个放电通道5。这一条扫描线由一对阳极A和阴极K组成。若同类现有技术显示装置的扫描线密度与本发明显示装置的扫描线密度相同,则同类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放电通道5的分布间距P变成本发明显示装置中放电通道的分布间距的一半。如根据图5A和5B相比较显见的那样,可以将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间隔壁7的数目和扫描电极的数目每种都做成同类现有技术显示装置中那些的一半。因此,与同类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提高效率和增大开通率。附带提一下,由于间隔壁7阻挡了视角,所以可将间隔壁7做得尽可能小。在这方面,根据图5A所示本发明的结构,由于将间隔壁7的数目减小到图5B所示同类现有技术结构中相应数目的一半,所以可以相应扩大显示屏的视角。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典型电路图。如图6所示,该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基本上包括板0、信号电路21、扫描电路22和控制电路23。板0有一层叠结构,其中带有成行扫描电极X0到Xn的等离子盒与带有成列信号电极Y0到Ym的显示盒相互叠加。扫描电路22通过将选择的脉冲依次施加给扫描电极X0到Xn来扫描显示盒。信号电路21与以上扫描动作同步,将图像数据提供给信号电极Y0到Ym,从而为扫描线51和52中的每个写入图像数据。控制电路23控制信号电路21与扫描电路22相互同步。如上所述,等离子盒包括相互隔开的各行放电通道5。每个放电通道5都充满一种可放电气体,而且多个扫描电极分配给每个放电通道5。扫描电路22把选择的脉冲依次施加到分配给每个放电通道5的多个扫描电极(例如X1和X2)上以产生放电,从而在一个放电通道5内形成至少两条扫描线51和52。信号电路21优选通过将多条具有相同极性的图像数据分别写到一个放电通道5中的多条扫描线(例如51和52)上,并且将多条具有相反极性的图像数据分别写到相邻放电通道中的多条扫描线上来执行显示盒的AC驱动。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放电通道5包括用以形成一行空间的一对间隔壁、设在该对间隔壁下侧上的扫描电极(例如X0和X2)和设在扫描电极X0和X2二者之间中间位置处空间中的中央扫描电极X1。在设在位于该空间一侧间隔壁的下侧上的扫描电极X0与中央扫描电极X1之间限定一条扫描线51,而在设在位于该空间另一侧间隔壁的下侧上的扫描电极X2与中央扫描电极X1之间限定另一条扫描线52。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电路22将选择脉冲施加给中央扫描电极X1,从而基本上遍布放电通道5,即在放电通道5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内发生放电,然后将选择脉冲施加给设在该空间另一侧的间隔壁下侧上的扫描电极X2,从而基本上在放电通道5的后半部分内发生放电,通过把在放电通道5的后半部分发生的新一次放电和在放电通道5的前半部分发生的前一次放电结合在一起而在一个放电通道5内形成两条扫描线51和52。
图7是表示本发明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典型图,其中将三条扫描线分配给一个放电通道。如该图顶部所示,三个扫描电极X1、X2和X3设置于一个放电通道5中,类似地,三个扫描电极X4、X5和X6设置于相邻的放电通道5中。用第一段时间将一选择脉冲施加给扫描电极X1。因此,等离子体放电发生于第一放电通道5中,从而同时形成两条扫描线51和52。用第二段时间将一选择脉冲施加给扫描电极X2,以在相邻扫描电极X1和X3之间局部发生等离子体放电,从而同时形成两条扫描线52和53。因此,马上用第二段时间重写用第一段时间写在扫描线52上的图像数据。此时,将写在扫描线51上的图像数据留作最初数据。用第三段时间将一选择脉冲施加给扫描电极X3,以在相邻扫描电极X2和X4之间发生等离子体放电。就第一放电通道5来说,再次通过等离子体放电形成第三扫描线53。因此,马上用第三段时间重写用第二段时间写在扫描线53上的图像。此时,将写在扫描线52上的图像数据留作最初数据。按照这种方式,在一个放电通道5中逐一形成三条扫描线51、52和53,而且对应于这三条扫描线51、52和53的图像数据被写入放电通道5中。
图8是一局部断面图,它一般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的又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将四个扫描电极分配给一个放电通道5。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的驱动方法,可以将对应于四条扫描线的图像数据写入放电通道5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等离子体编址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条扫描线设于一个放电通道内。为在一个放电通道内形成至少两条扫描线,至少有两个扫描电极设于该放电通道内。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将扫描电极数目和间隔壁数目中的每个做成同类现有技术显示装置相应数目的一半,由此可显著提高其效率。而且,由于增大了开通率,所以可增强其显示的亮度,相应地可以降低背照光的功耗。另外,由于减小了间隔壁的数目,所以可以减少在显示屏上垂直方向上视角方面的限制,由此可扩大其视角。
尽管已用特定的术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过这种描述仅用作说明的目的,可以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权利要求书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更改和变换。

Claims (4)

1.一种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包括:
一平板,其中带有成行扫描电极的一个等离子盒和带有成列信号电极的一个显示盒相互叠加;
一扫描电路,用来通过将选择的脉冲依次施加给所述扫描电极来扫描所述显示盒;和
一信号电路,用来与扫描同步地将图像数据提供给所述信号电极,由此而为每条扫描线写入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等离子盒具有相互隔开的成行放电通道;
每个所述放电通道充满一种可放电气体,并将多个扫描电极分配给该放电通道;以及
所述扫描电路将选择的脉冲依次加到分配给每个放电通道的多个扫描电极上,以产生放电,从而在每个放电通道内形成多条扫描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信号电路通过将多条具有相同极性的图像数据分别写在每个放电通道中的多个扫描电极上,并且将多条具有相反极性的图像数据分别写到相邻放电通道中的多条扫描线上来执行所述显示盒的AC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放电通道包括用以形成一行空间的一对间隔壁、设在所述一对间隔壁下侧上的扫描电极和一中央扫描电极,该中央扫描电极设置于两侧所述扫描电极之间一中间位置处的所述空间内;以及
一条扫描线,限定于设在位于所述空间一侧所述间隔壁下侧上的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中央扫描电极之间,和另一条扫描线,限定于设在位于所述空间另一侧所述间隔壁下侧上的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中央扫描电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扫描电路将一选择脉冲加给所述中央扫描电极,用以基本上在所述放电通道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中产生放电,并将一选择脉冲加给设在所述空间另一侧的所述间隔壁下侧上的所述扫描电极,用以在所述放电通道的后半部分内基本上交叠产生放电,从而通过把在所述放电通道后半部分内的新一次放电和在所述放电通道前半部分内的前一次放电结合起来而在一个放电通道内形成两条扫描线。
CN99102269A 1998-02-20 1999-02-15 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45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6207/98 1998-02-20
JP5620798 1998-02-20
JP056207/1998 1998-0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3037A true CN1233037A (zh) 1999-10-27
CN1124585C CN1124585C (zh) 2003-10-15

Family

ID=13020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022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4585C (zh) 1998-02-20 1999-02-15 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326937B1 (zh)
EP (1) EP0939330A3 (zh)
KR (1) KR100590144B1 (zh)
CN (1) CN112458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4411B2 (en) * 1998-09-08 2003-09-02 Sony Corporation Plasma address display apparatus
JP3698560B2 (ja) * 1998-09-08 2005-09-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アドレス表示装置
JP3569458B2 (ja) * 1999-03-26 2004-09-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38711B1 (ko) * 1991-02-20 2000-01-15 이데이 노부유끼 화상표시장치
JP3013471B2 (ja) 1991-02-20 2000-02-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CA2061384C (en) 1991-02-20 2003-12-23 Masatake Hayashi Electro-optical device
JP3271084B2 (ja) 1992-04-21 2002-04-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アドレス電気光学装置
JP3264027B2 (ja) * 1993-02-24 2002-03-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放電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960005153Y1 (ko) * 1993-12-04 1996-06-22 한한수 내용물의 정량 배출장치를 갖는 용기덮개
JPH08305324A (ja) 1995-04-28 1996-11-22 Sony Corp プラズマアドレス液晶表示装置
JPH1096901A (ja) * 1996-09-19 1998-04-14 Sony Corp プラズマアドレス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39330A2 (en) 1999-09-01
EP0939330A3 (en) 2000-02-23
CN1124585C (zh) 2003-10-15
US6326937B1 (en) 2001-12-04
KR19990072786A (ko) 1999-09-27
KR100590144B1 (ko) 200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60529A (en) Method of driv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5659226A (en) High precisio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US6614411B2 (en) Plasma address display apparatus
US20040251829A1 (en)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panel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sub-screens
EP1143404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images
US6127992A (en) Method of driving electric discharge panel
CN101447176A (zh) 电光装置
JPH09245627A (ja) ガス放電表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H1092323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パネル型表示装置
US5247288A (en) High speed addr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ependent sustain and address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124585C (zh) 等离子体编址的显示装置
KR100331970B1 (ko) 미세홈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3839715A (en) Display system for a plasma display device
US6483488B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display apparatus
KR100612794B1 (ko) 플라즈마 어드레스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201968A (zh) 等离子体寻址显示系统
KR10031391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방법
CN1348160A (zh) 一种交流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CN100395802C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及其驱动方法
JP3698560B2 (ja) プラズマアドレス表示装置
KR10081048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JPS63314744A (ja) ガス放電パネル
CN1189854C (zh)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
JPH11305213A (ja) プラズマアドレス表示装置
KR0149212B1 (ko) 피디피의 구동장치와 그 스캔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