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2333A - 异步传输模式信元转换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异步传输模式信元转换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2333A
CN1232333A CN99103359A CN99103359A CN1232333A CN 1232333 A CN1232333 A CN 1232333A CN 99103359 A CN99103359 A CN 99103359A CN 99103359 A CN99103359 A CN 99103359A CN 1232333 A CN1232333 A CN 1232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
dtmf
atm cell
cel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03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91C (zh
Inventor
李太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era Optics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Ltd
Publication of CN1232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2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78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14User Network Interface
    • H04L2012/5618Bridges, gateways [GW] or interworking units [IW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46Cell characteristics, e.g. loss, delay, jitter, sequence integrity
    • H04L2012/5652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72Multiplexing, e.g. coding, scrambling
    • H04L2012/5674Synchronisation, timing recovery or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72Multiplexing, e.g. coding, scrambling
    • H04L2012/5675Timeslot assignment, e.g. T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Use Of Switch Circuits For Exchanges And Methods Of Control Of Multiplex Exchang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提供有一种单音和DTMF发生功能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和方法产生交换系统所必需的单音和DTMF,并根据一个数据转换单元的功能类型输出从一个存储器单元的一个信元缓冲器中读出的ATM信元类型的TDM网络信道数据或从一个单音和DTMF寄存器中读出的单音和DTMF。

Description

异步传输模式信元转换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换系统,更具体地说其涉及一种提供有单音及DTMF(双音多频传输法)发生功能的ATM(异步传输模式)信元转换装置及一种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通常,异步传输多种信息的ATM交换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要比同步传输系统的速度快得多。因此,近年来在如何将ATM交换系统应用于宽带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因此产生了多种标准化的接口。然而,由于用ATM网络来代替现有网络的成本十分巨大,所以又产生了另一种代用方法,即交互使用现有的TDM(时分多工)网络及ATM网络。
图1所示为一种用于操作TDM网络和ATM网络的常规ATM信元转换装置。如图所示,该常规ATM信元转换装置包括一个状态/定时信号发生装置11,一个FIFO12,一个信元传输控制单元13,一个存储器接口14,一个存储器单元15,一个CPU接口16,一个数据转换单元17,一个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及一个串行/并行转换单元19。
具体地说,状态/定时信号发生装置11根据从CPU(未示出)输出的时钟信号CLK,同步脉冲信号Syn_P及状态信号产生帧同步信号,时钟信号,状态信号,中继线号及时隙号(信道号)。这里,所产生的帧同步信号被输入到信元传输控制单元13,数据转换单元17和串行/并行转换单元19中,而状态信号,中继线号和时隙号(信道号)被输入到数据转换单元17中。
依照帧同步信号,FIFO12存储通过与一个ATM交换网络相连的ATM传输线输入来的一个ATM信元,信元传输控制单元13根据信元首标区的一个VCI(虚拟信道标识符)通过存储器接口14将已被存储在FIFO12中的ATM信元存储到存储器单元15中。
存储器接口14将信元传输控制单元13,CPU接口16及数据转换单元17匹配到存储器单元15上,以根据从状态/定时信号发生装置11中输出的时钟信号对输入到存储器单元15/从存储器单元15中输出的信号进行仲裁,并将仲裁结果通知信元传输控制单元13,CPU接口16和数据转换单元17。
另外,存储器单元15包括一个链路表,一个信元缓冲器控制表,一个信元首标表及一个信元缓冲器。图3和图4中分别详细地显示了链路表和信元缓冲器控制表。另外,图5所示为存储器单元15的一个映射文件。如图所示,其元件是相应于中继线和时隙来分别指派的。
链路表将每条中继线上的时隙数据与一个信元缓冲器相连。这里,链路表每一项的地址与一个中继线号及时隙号一一对应而每一项的内容则表示一个信元缓冲器号。另外,信元缓冲器控制表存储了每个信元缓冲器所必需的信息,而信元首标控制表则存储了ATM信元的首标信息。此外,中继线上1时隙的数据被逐字节地存储在信元缓冲器中。
CPU接口16连接在CPU(未示出)与存储器接口14之间输入和输出的信号,而数据转换单元17则根据从状态/定时信号发生装置11中输出的中继线号和时隙号(信道号)读出表示该ATM信元类型的1字节信道数据并将其输出到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中。随后,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根据中继线号将从数据转换单元17输出的1字节信道数据逆多路复用为并行数据,而串行/并行转换单元19则将逆多路复用过的该1字节并行数据转换为被输出到该TDM系统的中继线(#0~#k-1)上的串行数据。
在这样一种ATM信元转换装置中,通过ATM传输线输入来的ATM信元被存储在FIFO12中,而信元传输控制单元13则根据帧同步信号从FIFO12中读出该ATM信元并将该信元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5中。即,根据存储在ATM信元的首标区中的VCI信息,通过存储器接口14将所读出的ATM信元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5的一个对应信元缓冲器中。
另外,由帧同步信号同步的数据转换单元17根据在每个时隙周期从状态/定时信号发生装置11输出的中继线号和时隙号从存储器单元15的一个信元缓冲器中读出信道数据,并将该数据输出到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中。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根据该时隙对从数据转换单元17输出的1字节信道数据应用时分逆多路复用技术以将其转换为1字节的并行数据。因此,串行/并行转换单元19将从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输出的该1字节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所转换的数据输出到TDM系统的中继线(#0~#k-1)上。
接下来,对将该ATM信元逐字节地输出到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中的FSM(有限状态机)的操作进行说明,首先该FSM被安装在数据转换单元17中并根据从状态/定时信号发生装置11输出的一个状态信号变换其状态。这里,该FSM的整个周期是在一个时隙中完成的,而状态信号的周期则为1个时隙的K分之一,其中K为中继线的总数。
首先,当输入了一个系统复位信号Sys_rst时,将对该ATM信元转换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初始化。随后,当输入了一个初始化结束信号End_init时,该FSM变换为CPU存取状态。在此状态中,CPU(未示出)通过CPU接口及存储器接口对存储器单元15中所提供的链路表,信元缓冲器控制表和信元首标控制表进行设置。这里,其它硬件模块对存储器单元15的存取将被禁止。图5中更详细地显示了存储器单元15。
另外,当输入了同步脉冲信号Syn_P时,该FSM变换为链路表存取状态,而状态/定时信号发生单元11则产生状态信号,帧同步信号,中继线号和时隙号(信道号)并将其输出到FSM上。
因此如图3所示,在链路表存取状态中,FSM根据从状态/定时信号发生装置11输出的中继线号和时隙号(信道号)从链路表中读出指派给每条中继线的一个信道的信元缓冲器号及与对应信道有关的呼叫设置位(APV)。例如,FSM读出对应于中继线#0的信道1的一个信元缓冲器号#1及信道1的一个呼叫设置位(APV)。如果在对应的信道中没有呼叫(APV=0),则FSM在将中继线号增加1之后存取该链路表。如果该中继线号与同该ATM信元转换装置相连的最末中继线号相一致,则FSM将在检测完FIFO12是否为空之后变换为CPU存取状态或信元接收状态。
同时,如果在对应的信道中已经设置了一个呼叫,则FSM将变换为控制表存取状态以将该信元缓冲器号例如,先前所读出的#1用作存取地址来对信元缓冲器控制表中的对应项进行存取。如图4所示,在这样一种控制表存取状态中,FSM从信元缓冲器控制表中读出一个信元缓冲器的读数分段位RSEG,读指针RPTR及信元净负荷长度信息PAL,并随后为了信元缓冲器存取状态而变换为一种控制表校正状态及一种线数据去复用单元存取状态。
更具体地说,在信元缓冲器存取状态中,FSM利用读指针RPTR从由读数分段位RSEG所指示的信元缓冲器中读出将被输出到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的信道数据,并同样将读指针RPTR增加1以由此将所得的读指针RPTR与信元净负荷长度信息PAL进行比较。当现在的读指针RPTR与信元净负荷长度信息PAL相同时,即,当读指针RPTR指示的是信元净负荷的最末数据时,FSM将变换为控制表调整状态,由此倒置读数分段位RSEG,初始化信元缓冲器的读指针RPTR并随后修改信元缓冲器控制表的值。
另外如图2D所示,当该FSM变换为线数据去复用单元存取状态时,FSM将在信元缓冲器信元缓冲器存取状态中读出的信道数据输出到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中。这里,如果目前所处理的线数据的中继线号不与同ATM信元转换装置相连的最末中继线号#k-1相一致,则FSM将把中继线号增加1并随后变换为链路表存取状态。另一方面,如果该信道数据的数据信号与最末中继线号#k-1相一致时,该FSM将检测FIFO12的空状态并变换为CPU存取状态或信元接收状态。
在信元接收状态中,信元传输控制单元13从FIFO12接收一个信元并随后利用信元首标的VCI信息将该信元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5的信元缓冲器中,而信元传输控制单元13则在信元接收操作完成时向FSM发送一个信元结束信号Cell_end,信元结束信号Cell_end表示完成了对ATM信元的接收。因此,FSM从信元接收状态变换为CPU存取状态,从而执行与上述处理相同的操作。
因此,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对从数据转换单元17输出的将被转换为并行数据的该1字节信道数据应用时分逆多路复用技术,而串行/并行转换单元19则将从去复用单元18输出的该1字节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将该数据输出到中继线(#0~#k-1)上。
如上所述,常规的ATM信元转换装置把通过ATM交换系统的传输线输入来的ATM信元转换为能够由中继线传输的信道数据,并通过一组与TDM网络相连的中继线输出所转换的数据,由此交互地操作ATM系统和TDM系统的网络。另外,尽管在说明书中为了解释的方便仅对从ATM网络到TDM网络的传输操进行了说明,但很明显常规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同样也可以从TDM网络向ATM网络传输ATM信元。
然而,对ATM网络和TDM网络进行交互操作的常规ATM信元转换装置没有交换系统中所需要的单音和DTMF发生功能。因此,当将该常规ATM信元转换装置应用于交换系统时,需要另外提供一个单音和DTMF发生器并另外使用一种单独的交换装置以将由单音和DTMF发生器所产生的单音和DTMF切换到每条中继线的信道上。
此外,由于每个国家所使用的交换系统单音和DF规范各不相同,所以其很难在线调整单音和DTMF。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便在于设计一种能够消除由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问题和缺点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供有单音和DTMF发生功能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调整单音和DTMF以使其与某个软件相适合的ATM信元转换装置。
为了实现这些及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所实施及所详尽说明的,其提供了一种ATM信元转换装置,其包括:与ATM网络相连的ATM传输线;与TDM网络相连的一组中继线;及用于通过这些中继线输出通过ATM传输线接收的ATM信元类型的数据或其自身所产生的单音和DTMF数据的ATM信元转换单元。
另外,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还提供了一种ATM信元转换方法,其包括:对存储器单元的多种列表进行设置;根据从状态/定时信号发生单元输出的一个中继线号和一个时隙号存取该存储器单元的一个链路表;根据在链路表中读出的一个信元缓冲器号读出一个信元缓冲器控制表的每一项;识别在信元缓冲器控制表中所读出的功能类型;及根据所识别出的功能类型从存储器单元中读取信道数据或单音和DTMF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输出到一个线数据去复用单元。
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而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了其一部分的附图中例示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并与说明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常规的ATM信元转换装置的方框图;
图2所示为从一个数据转换单元输出的1时隙数据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存储器单元中所提供的一个链路表的详细方框图;
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存储器单元中所提供的一个信元缓冲器控制表的详细方框图;
图5所示为图1所示的存储器单元中所提供的一个信元缓冲器映射文件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ATM信元转换装置的方框图;
图7所示为数据转换单元在1时隙中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8所示为一个存储器单元的单音和DTMF源缓冲器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存储器单元中所提供的一个步调控制表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6所示的存储器单元的信元缓冲器映射文件的示意图;
图11A-11C所示为图6所示的数据转换单元的操作的流程图;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的其多个示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ATM信元转换装置的结构与常规的ATM信元转换装置类似。然而,本发明和常规技术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存储器单元20的内部结构及数据转换单元22中所提供的FSM的操作。另外,根据本发明,其还提供了一个其中分开存储了单音和DTMF的寄存器和一个用于产生步调单位时间的计数器21。在信元缓冲器控制表中另外还包括指示了数据转换单元22的FSM所执行的功能的功能类型FT项。这里,那些与常规技术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标注号相同。
除了常规的信元缓冲器和操作信元缓冲器所需的多种表,如链路表,信元缓冲器控制表及信元首标控制表之外,存储器单元20还包括一个单音和DTMF源缓冲器,一个步调控制表及一个单音和DTMF寄存器。
更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单音和DTMF源缓冲器存储有一个其中至少组合有两种频率的信号的PCM码的源数据。图9所示的步调控制表存储有为产生单音和DTMF所需的单音和DTMF源号SB_id及指派给每个单音和DTMF源的步调(时间信息)。这里,其应被注意的是步调控制表的数目与1帧的时隙数相同。单音和DTMF寄存器存储有根据步调信号和单音和DTMF源而产生的单音和DTMF数据,单音和DTMF寄存器的数目与1帧的时隙数相同。
根据CPU(未示出)的控制来计算步调的单位时间的计数器21通过每帧逐“1”增大其值来与由CPU所设定的一个指定值进行比较。如果所比较的值不相同,计数器21将把一个步调单位时间标志设置为“0”,而如果相同则计数器21将把该标志设置为“1”并被初始化。这里,由CPU所设定的该指定值实际上便表示了步调时间的单位时间。
根据本发明,除了常规业务(NS)之外,将由数据转换单元22的FSM执行一种单音和DTMF业务(T&D)功能。即,从信元缓冲器控制表中读出一个FT及一个读指针RPTR的FSM在该功能类型FT为NS时执行与常规技术相同的操作,而如果该功能类型FT被设置为T&D,则FSM将把根据信元缓冲器控制表的单音和DTMF寄存器号(T&D_id)从单音和DTMF寄存器中读出的单音和DTMF数据输出到一个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中。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ATM信元转换装置的操作进行详细地说明。这里,在本发明中将不对状态/定时信号发生装置11,FIFO12,信元传输控制单元13,存储器接口14,CPU接口16,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和串行/并行转换单元19的操作进行说明,因为这些元件的操作与常规技术完全相同。
与常规技术一样,数据转换单元22的FSM在1时隙中具有一个周期。此外,当根据本发明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在系统复位之后完成了初始化时,FSM将经过CPU存取状态和链路表存取状态变换为控制表存取状态。换句话说,当输入一个系统复位信号Sys_rst时,FSM变换为控制表存取状态,而如果输入了一个表明该ATM信元转换装置的硬件和软件初始化已结束的初始化结束信号End_init时,FSM将变换为CPU存取状态。
如图11A-11C所示,在CPU存取状态中,CPU(未示出)将源数据(PCM码)存储在图8所示的单音和DTMF源缓冲器中并对图9所示的步调控制表进行设置(100)。因此,该CPU对存储器单元20中所提供的信元缓冲器控制表和信元首标控制表进行设置(101)。这里,其应注意的是将禁止其它硬件模块对存储器单元20的存取。
随后,当一个同步脉冲信号Syn_P被激励时,FSM初始化当前正被处理的中继线的编号Prsnt_Ln(103)。而在链路表存取状态中,FSM根据从状态/定时信号发生装置11输出的一个中继线号及一个时隙号(信道号)读出指派给每条中继线的一个信道的信元缓冲器号及对应信道的呼叫设置位APV,并检测在对应信道中是否设置了一个呼叫(104,105)。
如果在对应的信道中没有设置呼叫(APV=0),则FSM将在把对应信道的中继线号Prsnt_Ln增大1之后重复地执行链路表存取状态(107,104),并在对应信道的中继线号Prsnt_Ln与最末中继线号相同时变换为步调控制表存取状态(106)。即,在常规技术中,当对应信道的中继线号Prsnt_Ln与最末中继线号相同时,FSM检测FIFO12是否为空并随后变换为信元接收状态或CPU存取状态,而根据本发明,FSM则变换为步调控制表存取状态,而无论FIFO12是否为空状态。
另一方面,当在对应信道中建立了呼叫时(APV=1),FSM变换为控制表存取状态。在控制表存取状态中,FSM从与在链路表存取状态中所读出的信元缓冲器号相对应的信元缓冲器控制表中读出功能类型FT及单音和DTMF寄存器号T&D_id以及读数分段位RSEG,信元缓冲器读指针RPTR及信元净负荷长度信息PAL(108)。另外,FSM还检测所读出的该功能类型FT是NS还是T&D(109)。
这样,如果功能类型FT为NS,则FSM将与常规技术相同,变换为信元缓冲器存取状态。如果FN为T&D,则FSM变换为单音和DTMF寄存器存取状态。然而在本发明中,只有当功能类型为NS时,从信元缓冲器控制表中所读出的信息才具有其原有的意义。即,如果功能类型FT为T&D,则信元缓冲器的读数分段位RSEG,读指针RPTR及信元净负荷长度信息PAL将变得无意义。
因此,如果功能类型FT为NS,则FSM将变换为信元缓冲器存取状态,由此对从信元缓冲器控制表中所读出的读指针RPTR和信元净负荷长度信息PAL进行比较(110)。如果该读指针RPTR与信元净负荷长度信息PAL相同,则FSM将从信元缓冲器中读出信道数据,初始化读指针RPTR并将表示了一个信元缓冲器标识符的读数分段位RSEG(112)倒置。而如果读指针RPTR的值与信元净负荷长度信息PAL不同,则FSM将从信元缓冲器中读出信道数据并将读指针RPTR增大“1”(113)。当完成了上述步骤(112,113)时,FSM将变换为控制表更新状态并由此校正信元缓冲器控制表的值(114)。
另一方面,当功能类型FT为T&D时,FSM将变换为单音和DTMF寄存器存取状态并根据从信元缓冲器控制表中读出的单音和DTMF寄存器号T&D_id从存储器单元20的单音和DTMF寄存器中读出单音和DTMF数据。
接下来,FSM将变换为线数据去复用单元存取状态并从信元缓冲器或单音和DTMF寄存器中读出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输出到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中(115)。另外,在上述状态中,FSM对当前正被处理的中继线号Prsnt_Ln与最末中继线号进行比较(116)。因此,如果两个所比较的中继线号不同,则FSM将把当前中继线号Prsnt_Ln增加“1”并随后再次变换为链路表存取状态(117),而如果所比较的两个中继线号相同,则FSM将变换为步调控制表存取状态。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数据转换单元22的FSM把从信元缓冲器或单音和DTMF寄存器中读出的数据输出到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中,而如果对应信道的中继线号Prsnt_Ln与同ATM信元转换装置相连的最末中继线号Last_Ln相同,则FSM将变换为步调控制表存取状态,由此产生单音和DTMF。
另外,在步调控制表存取状态中,FSM根据与时隙号相对应步调控制表的特征数存取图9所示的步调控制表,从而读出表示了步调控制表信息的有效性的信息(APV),当前所处理的元件号PEN,当前元件的剩余时间Remain_Time及最末元件号LEN,并变换为源缓冲器存取状态。
接下来,如图8所示,在源缓冲器存取状态中,FSM从步调控制表中读出与元件PEN相对应的一个单音和DTMF源号SB_id(119),而从由源号SB_id所指示的单音和DTMF源缓冲器中读出单音和DTMF源数据,并变换为单音和DTMF寄存器调整状态。在此状态中,FSM将把在源缓冲器存取状态中所读取的单音和DTMF源数据存储在与步调控制表相联系的单音和DTMF寄存器中(120)并变换为步调控制表调整状态。
在步调控制表调整状态中,FSM将根据由计数器21所设置的步调单位时间标志来调整步调控制表。即,计数器21的计数值每帧增加“1”,并且,当由CPU所设定的预定数与该计数值相同时步调单位时间标志被设置为“1”。另外,由于该预定数与接下来的帧中的计数值不同,所以步调单位时间标志被再次设置为“0”。因此,通过将1周期看作为由CPU×1帧时间所设置的值来在每一帧中将步调单位时间标志设置为“1”,从而表示出步调单位时间。
因此,在步调控制表调整状态中,如果步调单位时间标志为“1”FSM将把当前所处理的元件的剩余时间Remain_Time减小“1”(121,122,123),而如果该标志为“0”则将不对步调控制表的内容进行任何修改。如果步调单位时间标志为“1”而当前所处理的元件的剩余时间Remain_Time为“0”,则FSM将把元件号PEN增大“1”并通过读取下一个元件的步调时间Cadnc_Time来调整剩余时间Remain_Time(122,125,127)。然而,如果元件号PEN与步调控制表中的最末元件号LEN相同,则FSM将把当前的元件号PEN初始化为第一元件号并读出该第一元件的步调时间Cadnc_Time以对剩余时间Remain_Time进行调整(124,126,127)。当完成了步调控制表调整状态时,FSM将检测FIFO12的空状态并随后变换为信元接收状态或CPU存取状态(128)。即,如果FIFO12为空,则FSM将直接变换为CPU存取状态,而如果不是则FSM将变换为信元接收状态并随后再变换为CPU存取状态。
在信元接收状态中,信元传输控制单元13将一个从FIFO12接收的ATM信元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0的信元缓冲器中(129),并在完成了对ATM信元的存储之后向FSM发送一个表示完成了对ATM信元的接收的信元结束信号(130)。因此,FSM将从信元接收状态变换为CPU存取状态,由此重复地执行上述操作。
图7中所示为数据转换单元22的FSM的在1时隙中的操作。如图所示,FSM在1时隙中除了输出信道数据或单音和DTMF数据之外还执行单音和DTMF发生及CPU存取操作。由于FSM每时隙只产生单一的单音和DTMF数据,所以单音和DTMF的数目与1帧中的时隙的数目相同。另外,由于每个单音和DTMF均应该存在步调控制表,步调控制表的数目也与1帧中的时隙数相同。
因为实际上应该被产生的单音和DTMF是那些根据各自步调被组合及重复的单音和DTMF源,所以步调控制表的内容是为产生单音和DTMF及指派给单音和DTMF源的时间信息(步调)所需的单音和DTMF源号SB_id。在现实中,因为其组合不需要单音和DTMF源的所需单音和DTMF批组,但根据本发明单音和DTMF源的数目并不受特别的限制。因此,每个步调控制表的项的数目可以被配置为任何所需的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转换单元22存取链路表,信元缓冲器控制表及信元缓冲器并由此将从ATM网络加载来并被存储在信元缓冲器中的ATM信元数据输出到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中,或存取单音和DTMF寄存器并将单音和DTMF数据输出到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中。另外,数据转换单元22在每个时隙还根据步调控制表存储从单音和DTMF源缓冲器中读出的单音和DTMF数据以由此产生单音和DTMF数据。因此,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对从数据转换单元22输出的数据或单音和DTMF数据应用时分逆多路复用技术,从而将其变为1字节并行数据,而串行/并行转换单元19则将线数据去复用单元18的输出转换为被传送到TDM网络的串行数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常规的ATM信元转换装置中增加了产生单音和DTMF的功能,由此具有了输出TDM网络交换系统所必需的单音和DTMF的效能。
另外,本发明的ATM信元转换装置还增大了存储器单元的容量,以提供意义产生与1帧中的时隙的数目一样多的单音和DTMF的单音和DTMF源缓冲器,步调控制表和单音和DTMF寄存器。因此,与常规技术不同,不再需要单独的配置元件来产生单音和DTMF,从而简化了ATM交换系统的结构。
最后,本发明的ATM信元转换装置通过只改变具有相同单音和DTMF源的步调而容易地调整单音和DTMF,从而其能够实现在线变化以适应软件系统。
对于那些技术熟练者来说其显而易见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对本发明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和方法进行多种改进和变型。因此,本发明希望涵盖所有那些在所附加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的改进和变型。

Claims (21)

1.在交互操作TDM网络和ATM网络的交换系统中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一个ATM类型的网络相连的ATM信元传输线;
与TDM类型网络相连的一组中继线;及
用于通过中继线将通过ATM信元传输线接收来的ATM信元类型的数据或其自身所产生的单音和DTMF数据输出到TDM网络的ATM信元转换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ATM信元转换单元结合单音和DTMF源和步调信号来产生单音和DTMF。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ATM信元转换单元包括:
用于通过ATM信元传输线接收一个ATM信元的FIFO;
用于产生多种定时信号的状态/定时信号发生装置;
用于存储ATM信元类型的数据及单音和DTMF数据的存储器单元;
用于从FIFO中读出ATM信元并将所述ATM信元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的信元传输控制单元;
用于根据功能类型从存储器单元中读出ATM信元类型的数据或单音和DTMF数据并在每个时隙产生单音和DTMF的数据转换单元;
用于对数据转换单元的输出进行逆多路复用的线数据逆复用单元;及
一个用于将线数据逆复用单元的输出转换为串行数据并将该数据输出到上述一组中继线上的串行/并行转换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该功能类型为NS模式则该数据转换单元从信元缓冲器中读出ATM信元类型的数据,或如果该功能类型为T&D模式时则从单音和DTMF寄存器中读出单音和DTMF数据(单音和DTMF业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读出的正被处理的信道的中继线号与同ATM信元转换装置相连的最末中继线号相同时,该数据转换单元产生单音和DTMF。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存储器单元包括:
其中存储有信元缓冲器号的链路表;
其中存储有一个读数分段位,一个读指针,一个有效营业载荷长度及每个信元缓冲器的功能类型和单音和DTMF寄存器号的信元缓冲器控制表;
其中存储有ATM信元的首标信息的信元首标控制表;
其中存储有所接收的ATM信元的信元缓冲器;
用于存储单音和DTMF源的单音和DTMF源缓冲器;
其中存储有步调信号的步调控制表,该步调信号被指派给一个单音和DTMF源号及每个单音和DTMF源;及
用于存储通过结合单音和DTMF源和步调而产生的单音和DTMF数据的单音和DTMF寄存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单音和DTMF源为一个其中至少组合有两种频率的信号的PCM码,而步调控制表和单音和DTMF寄存器的数目与1帧中的时隙数相同。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步调控制表存储有:
表示了步调控制表信息的有效性的信息;
当前所处理的元件号;
对应元件的剩余时间;
最末元件号;
每个元件的单音和DTMF源号;及
每个元件的步调时间。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转换单元每1时隙均执行读取ATM信元类型的数据或单音和DTMF数据,产生该单音和DTMF及存取CPU的操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ATM信元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产生单音和DTMF,数据转换单元顺序地执行步调控制表存取状态,源缓冲器存取状态,单音和DTMF寄存器调整状态和步调控制表调整状态。
11.交互操作TDM网络和ATM网络的交换系统中的ATM信元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存取一个存储器单元来识别功能类型;
根据所识别出的功能类型向一个线数据去复用单元输出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的信道数据或单音和DTMF数据;
检测当前所处理的信道的中继线号是否为最末中继线号;
如果当前所处理的信道的中继线号为最末中继线号则产生该单音和DTMF;
对存储器单元的多个表格进行设置直到产生了单音和DTMF。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ATM信元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执行持续时间为1时隙。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ATM信元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存储器单元包括:
其中存储有信元缓冲器号的链路表;
其中存储有一个读数分段位,一个读指针,一个有效营业载荷长度及每个信元缓冲器的功能类型和单音和DTMF寄存器号的信元缓冲器控制表;
其中存储有ATM信元的首标信息的信元首标控制表;
其中存储有所接收的ATM信元的信元缓冲器;
用于存储单音和DTMF源的单音和DTMF源缓冲器;
用于存储分别指派给一个单音和DTMF源号的步调信号和每个单音和DTMF源的步调控制表;及
用于存储结合单音和DTMF源和步调信号而产生的单音和DTMF数据的单音和DTMF寄存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ATM信元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调控制表的数目和单音和DTMF寄存器的数目均等于1帧中的时隙数。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ATM信元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功能类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从一个状态/时序信号发生单元输出的中继线号及时隙号访问存储器单元的一个链路表;
根据从链路表中读出的一个信元缓冲器号从信元缓冲器控制表中读出读数分段位,读指针,有效营业载荷长度,每个信元缓冲器的功能类型和单音和DTMF寄存器号;及
确定该功能类型是NS模式还是T&D模式。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ATM信元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该功能类型为NS模式则输出数据的步骤中所输出的是从信元缓冲器读出的信道数据,而如果该功能类型为T&D模式则所输出的是从单音和DTMF寄存器中读出的单音和DTMF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ATM信元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单音和DTMF的步骤包括:
用于根据时隙数从步调控制表中读出表示了步调控制表信息的有效性的信息,当前所处理的元件号及对应元件的剩余时间的第一子步骤;
用于从单音和DTMF源缓冲器中读出相应元件的单音和DTMF源的第二子步骤;
用于将单音和DTMF源存储在单音和DTMF寄存器中的第三子步骤;
用于根据步调单位时间标志的条件来调整步调控制表的第四子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ATM信元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单音和DTMF源为一个其中至少组合了两种频率的信号的PCM码。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ATM信元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一个计数器来产生步调单位时间标志,当其每帧所计数的值等于一个由CPU所设定的指定值时其将该步调单位时间标志设置为“1”。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ATM信元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调单位时间标志的1周期为CPU设置值×1帧时间。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ATM信元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子步骤包括:
如果设置了步调单位时间标志则减少所处理的元件的剩余时间;
如果当前的元件的剩余时间为“0”则通过读取下一元件的步调时间来调整该剩余时间;及
如果当前元件为最末元件则将该剩余时间调整为第一元件的步调时间。
CN99103359A 1998-03-17 1999-03-17 异步传输模式信元转换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89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19980008976A KR100258129B1 (ko) 1998-03-17 1998-03-17 톤과 디티엠에프 발생 기능을 포함한 에이티엠 셀 변환 장치
KR8976/98 1998-03-17
KR8976/1998 1998-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2333A true CN1232333A (zh) 1999-10-20
CN1118991C CN1118991C (zh) 2003-08-20

Family

ID=19534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033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8991C (zh) 1998-03-17 1999-03-17 异步传输模式信元转换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219350B1 (zh)
JP (1) JP3244665B2 (zh)
KR (1) KR100258129B1 (zh)
CN (1) CN111899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9678B2 (en) * 2000-12-21 2004-11-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Interworking of dissimilar packet networks for telephony communications
GB0102743D0 (en) * 2001-02-03 2001-03-21 Power X Ltd A data switch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ata switch
KR100391553B1 (ko) * 2001-07-20 2003-07-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이티엠 기반의 이동 통신망에서 디티엠에프 신호 전달방법
GB2378622A (en) * 2001-08-11 2003-02-12 Zarlink Semiconductor Ltd Updating a lookup table used in mapping between TDM channels and packets
JP2003078499A (ja) * 2001-08-31 2003-03-14 Nec Corp xDSL用トーンオーダリング回路及びトーンオーダリング方法
HK1050811A2 (en) 2002-05-09 2003-06-13 Environmentalcare Ltd A fluid purification and disinfec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11745A (ja) * 1988-06-10 1989-12-15 Fujitsu Ltd ダイヤル信号送出装置
US5327492A (en) * 1992-04-30 1994-07-05 At&T Bell Laboratories Metho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propagation of dual-tone multi-frequency signals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5457684A (en) * 1993-12-21 1995-10-10 At&T Ipm Corp. Delay-less signal processing arrangement for use in an ATM network
US5457690A (en) * 1994-01-03 1995-10-10 Integrated Network Corporation DTMF Signaling on four-wire switched 56 Kbps Lines
US6023474A (en) * 1996-11-22 2000-02-0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L.P. Broadban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interface
US5483527A (en) * 1994-12-21 1996-01-09 At&T Corp. Terminal adapter for interfacing an ATM network with a STM network
EP0734185A2 (en) * 1995-03-23 1996-09-25 Hughes Electronics DTMF tone transmission in a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0742677A3 (en) * 1995-05-08 1999-09-15 Fujitsu Limited Header converting method
US5698805A (en) * 1995-06-30 1997-12-16 Cryst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Tone signal generator for producing multioperator tone signals
US5764645A (en) * 1996-06-12 1998-06-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IP/ATM network adap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91C (zh) 2003-08-20
JP3244665B2 (ja) 2002-01-07
KR100258129B1 (ko) 2000-06-01
JP2000032575A (ja) 2000-01-28
US6219350B1 (en) 2001-04-17
KR19990075018A (ko) 1999-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40008048B1 (ko) 분산 제어 스위칭 시스템 및 시스템내 통신 선로 확립 방법
US5509007A (en) Cell multiplexing apparatus handling multiple items of information
US5841771A (en) Telecommunications switc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me switching
US6031838A (en) ATM switching system
US6678275B1 (en) Multitrunk ATM termination device
JP283765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US4987570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ime interleaved multiplexed rate adaptation for sub-rate channels in a digital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S62108639A (ja) 確率時分割多重方式
WO1995031054A1 (en) Method of assigning slots by mapping channels to slots based on a one-to-one transformation
CN1264531A (zh) 具有时间标记功能的交换阵列布置
US7720336B2 (en)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access network system
JPH0670385A (ja) 高速セル交換網のための光スイッチ
US5732085A (en) Fixed length packet switching apparatus using multiplexers and demultiplexers
KR950000679B1 (ko) 분산 제어 스위칭 시스템
CN1118991C (zh) 异步传输模式信元转换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CA24035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fair and efficient transfer of variable length packets using fixed length segments
US7436815B2 (en)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having low, deterministic latency
US6529510B1 (en) ATM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KR100314564B1 (ko) 통계적데이터압축방법
US5363378A (en) 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219390C (zh) 在使用不同相位时钟的传输系统之间传输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TW591399B (en) Bus frame protocol
JP3191917B2 (ja) Atm伝送装置
US618170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enlargement of the range of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between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ISDN-user interface with a minimized bandwidth
CN1112083C (zh) 用改进的isdn-方法传输数字数据的方法和电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LG ELECTRON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LG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lectronics Inc.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LG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Lt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53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G- NORTE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G ELECTRON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611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1117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Nortel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Electronics Inc.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LG-ERICSS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LG-NORTEL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Novera Optics Korea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Nortel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820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