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2270C - 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2270C
CN1232270C CNB021244510A CN02124451A CN1232270C CN 1232270 C CN1232270 C CN 1232270C CN B021244510 A CNB021244510 A CN B021244510A CN 02124451 A CN02124451 A CN 02124451A CN 1232270 C CN1232270 C CN 123227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cer
herba
liver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244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1671A (zh
Inventor
李健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021244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32270C/zh
Priority to US10/252,123 priority patent/US6998141B2/en
Publication of CN1491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1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22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22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它包含了白术、当归、韩信草、火炭母草、艾纳香、蒴藋、马蓝、绿豆、苍耳、大青根、半边莲、杏仁、女贞子、前胡、假茼蒿、茵陈蒿、郁金、枳实、半夏,茯苓等药物,并且改良旧有萃取方法;以及采用具有治癌效益的“茯苓”粉为赋形物等特征。该医药组合物以新的、连贯性的治癌理论。以及固有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把握上列药物的性情、姿态、导向,变化癌患体内“癌细胞的生存环境”,使癌细胞对此环境产生不适、厌恶的感受;换言之,是以药物药理变化癌环境的方法,对治癌原发性或转移性的肝癌,胰腺癌均有一定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的治疗,仍然停滞在「抗癌」的泥淖里,有效的内服药物缺乏;而权宜性的「血管栓塞」、「放射电疗」、「化学药物滴注」疗法疗效有限;且极端、刚猛、繁杂的疗程,常令患者产生煎熬、难受的痛苦。在杀灭癌细胞为目的之存疑前提下,忽略了癌患体内其他部位、组织的病理恶化,致产生恶劣的「过敏反应」、「剂量依赖」性。
癌症的研究,很不幸的被匡束在「一定的模式」里,抗癌就是治癌的错误观念,深植人心。所有美好、动听的「理论」在达成目的之前,不该被「肯定」,而实属「假设」;难以实践或难达目的的「假设理论」,必然存在有暇疵、疑问;因此在癌症的研究上打开「一定模式」,提出新的创见、理论、疗法等,实有其迫切的需要。我国(中国)的抗癌研究已有相当水平,经过动物抗癌实验成功的药物,已记载的就有300种以上,它虽然具有极重要的价值,但用其单味药物治癌则无效;其间瑕疵必须探究(请参见发明人著作之廿一世记癌症治疗之新道路第12章)
在拥有丰沛中医药资源,以及政策激励等优势条件下,我国(中国)的抗癌、治癌事业,已有较大进展,并且已有不少高疗效药物的公开发表,但至今仍未见有产业利用者;也许是固有的「辨证论治」叙述,难被普遍理解、不被认同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是供治疗肝癌、胰腺癌的药物组成;并略以创见性连贯性的新理论、新疗法,开拓中医药治疗的新路径。依据中医药「辨论论治」内涵,采用生物组成「六大要素」的明确、简要叙述方式,使广被认同、融入医疗潮流,开创中医药治癌的一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乃在提供治疗肝癌、胰腺癌的药物组成,其采取简便的内服疗法,提高治癌有效率,平降医疗消费,使利益普及于患癌群众。缘以达成本发明上述之目的,兹将本发明之创新理论、药物说明、肝、胰腺癌病理、药理说明、临床实验及效率统计阐述如下:
旧有抗癌理论的实践,并不能突破治癌的瓶颈,提升有效率;是以发明人乃创见了连贯性的治癌新理论,并藉之达到预期的疗效,故宜作简要说明。新理论依序是:「物之生、壮、老、死」论,「物势形成环境」论,癌之「周环病理」论,以及「六大组成」论之一部分一「六大要素在癌环境中的变易」论等。此四种理论是历代中医药论点的延伸与创新,它的特征是揉合了生物哲学,应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聃(公元前约580年)的著述,能够作出明确,令人认同的叙述。
首先在「物之生、状、老、死」论(请参见发明人著作之「廿一世纪癌症治疗之新道路」第二章前段),在于说明所有正常的生物,必然有出生(繁衍)、茁壮、老弱、死亡的生态过程;而「癌细胞」亦属生物而不能例外,也终必有老弱、死亡的期限;假设我们能够应用任何方法或药物,减缓它的出生繁衍、茁壮,而且增进它的老弱、死亡,则不用「抗、杀、灭」,癌症依然可治。
要达到上述假设目标,必先了解生、壮、老、死的实际状况,内在环境、变易原因等;从而领悟了「物势形成环境论」(请参见发明人著作之「廿一世纪癌症治疗之新道路」第一章后段),皆有它一定的环境适应程度,在「舒适」的程度内则繁衍、茁壮,而在「厌恶」的环境中则老弱、败亡。最可贵的发现是:「环境的形成,完全可由物质的姿态、性情、导向所决定」。正常的人体环境,原先并不适合癌细胞的生存、活动;问题是癌患者长期感应了异常物质的姿能、性情与导向,因而形成了适合于癌细胞生存、繁衍、茁壮的体内环境,造就癌细胞的天堂,这就是患癌的哲理。须知药物也是物质之一,它的姿态、性情与导向,就是质地、气(人体嗅所感受者)、滋味(味觉所感受者)、成份等等,也就是综合的药理作用,选择最适当的物,当然可能藉它的姿态、性情与导向,在癌患体内「形成」另一环境,也就是癌细胞难以适应、倍觉「厌恶」的环境,则繁衍、茁壮受挫,老弱、死亡增进,而癌症易治。
适宜癌细胞繁衍、生存、茁壮的环境,已异于正常人的体内素质,称之为「癌的特殊体质」;经过深入的诊疗实验后,基本上有了确实的了解,它就是癌的「周环病理」论(请参见发明人著作之「廿一世纪癌症治疗之新道路」第三章及111页附录4)。举凡所有类型的癌症,其体内必然存在此固定性的「周环病理」,也就是异常的三种体内病象,分别为1.胰腺功能低落,与其他器官的联紧性不良;2.肝脏、门静脉、脾脏通透不良,常呈现高压现象;3.防御组织、淋巴循环呈现功能衰退、障碍。此三种病理所呈现的环境,就是「癌细胞感觉舒适」的环境。
固有的「辨证论治」、「风寒暑燥火」六邪、「阴阳、虚实、表里…」、「营、卫、十二经脉」….等等,除中医学者外,能够认知者为数不多;但它又是实际诊疗的高深学识,是中医药不可缺少的,因此,发明人逐从创见的「六大组成论」中,拨出「六大要素在癌环境中的变易」论,代以简要、易知的说明。此论原是有关生物组成的哲学论著,可以应用于医疗学,在中医药治癌中、更能得到更明确的解析。
组成癌环境的「要素」,与其他生物目相同,分别为「动能(一)」、「空隙(天)」、「实质(地)」、「湿度(水)」、「气体(风)」、「温度(火)」等,此六种就是组成生物的「六大要素」。「动能」是自然生命力;「空隙」是大小间隙与空间;「实质」是实体物质;「湿度」是液态水分的多少;「气体」是气体成分;「温度」是冷或热;此六大要素可以分别用体内、体外、身体部位、器官、组织的状况表示。兹以「血液」在体内的循环为例,各作六大要素「本质」与「混合组成」的说明;血管壁是「实质」,血管腔或血液能够通透之处都是「空隙」,血液流动现象来自「动能」,血液本身则是「混合组成」,主要包括了「湿度」水分、「实质」血球等物质、「气体」氧气与二氧化碳等等、「温度」冷热等要素。
在人体内,在组织间的实际病况审察重点在于「变易」的状况,就是背离原有的、正常的,而这变易就是病态的发现。譬如局部的发炎现象、红肿、充血、疼痛;肝叶温度偏高;胰腺的水分代谢障碍、湿度偏高;肠部动能不足,尿便不畅等等,凡所有变易之病态,都可以六大要素之叙述而追究根源。至于诊断、察知的方法,可以中医的「审视、听闻、探问、把脉抟」,或用X光透视、扫瞄、各种检验,以及资讯记载、经验累积等等。本发明乃是依据周环病理以及此六大要素变易的实际病况,而选择最适宜于肝、胰癌治疗的药物与组成,以此组成药物的姿态、性情与导向,形成了「癌细胞厌恶」的环境,达成癌细胞不得不停止繁衍、自然死亡的治癌目标。
在中医药的固有理论中,确实存有少部分的错误与混淆,在本说明中所指的「胰脏」,是中医所谓的「脾脏」,盖现在解剖学所称的「脾脏」实非中医所指的「脾」(请参见发明人著作之附录2之解脾非脾论);另外,火,不宜指为热,而系温度,自有冷热之别;水,应指为湿度,分为燥与湿;凡「物」或「物之区隔」、均包含有正面(阳)负面(阴)的两极。上述只为本说明之正确,余者暂不赘述。
有关「环境」与「癌」的密切关系,在众多抗癌研究之中,当然也不乏有所发现者,只是碍于客观条件,不能朝此方向深入推进而已。例如.Ames M M,et al.can chem.Pharm,1981,6∶51谓∶已发现癌细胞无氧酵解占优势,其产物乳酸形成的偏酸性环境,有利于提高β葡萄糖甙酶的活性,促使苦杏仁甙在癌细胞中,水解出较多的氢氰酸和苯甲醛,而发挥更强的抗癌作用。
又如,李仪奎氏在其「中药药理学」中称:半夏稀醇或水浸出液的动物实验,说明对小鼠肝癌(HCA),小鼠肉瘤S180和宫颈癌(HeLa)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原理,可再参阅刘守义等氏1993.9(3):27「中医药理与临床」中,谓:半夏、井有显著减少胃液量,降低游离酸和总酸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
从上述实验例中,即可发现实验性的抗癌环境,存有「无氧酵解」、「偏酸性」、「游离酸、总酸酸度偏高」的特性,而苦杏仁甙、半夏稀醇或水浸出液等,所拥有的抑制、抗癌作用,乃与利用其已知环境或改变原环境,产生因果效应;此显系本发明理论的前驱论点,当然,长期「物势」所形成的人癌环境,并不如此单纯。
原发性肝癌,有巨大发育型:在巨大之结节附近,生单独癌瘤结节(肝肿粒)者。结节型:发生许多分散的大小癌瘤结节者。微细型:生无数的微细癌瘤结节,浸淫全肝者。肝内胆管型:生于肝内胆管者。续发性肝癌:发生大小各异、多少不同的结节,致肝脏肿大;其切面结硬固而见灰白、黄白色;发育完成时,中心组织坏死软化,而近肝表者隆起如半球,顶点现癌瘤脐窝。
胰腺癌半数以上生于胰腺头部(肝胰壶腹),常发生于胰导管上皮,也有自腺小叶上皮发生的。以硬性癌最多,其次是髓样癌、圆柱状上皮癌、胶样癌最少。
肝癌的主症状,通常是右肋肝局部肿肿坚硬疼痛,以及胃脘、脘腹痞胀、疼痛。右肝肋部的肿硬,依程度而有紧绷感、痞胀感、肿硬,及至脏器明显肿大、坚硬,可延伸至胃脘(心窝部)或脐右腹部,按触之可觉肝表、或下缘有坚硬压痛的大小癌结节;严重则可显见肿大,按之坚硬如石的块形。疼痛方面,依程度由压痛、偶痛、钝痛而渐进为闷痛、持续疼痛或剧痛;因癌位置另有肋背皆痛者,或可辐射至右肩臂痛。胃脘、或脘腹无故痞胀的症候,因于胰功能低下,肝通透不良之门脉高压;或因而引起脾肿大,侧支循环的消化道出血,皮下静脉怒张,臌胀腹水,足胫水肿;右锁骨上(缺盆)淋巴腺肿硬,间发消耗热或间歇热;血液中红血球减少、变形、白血球增多。肤色黑褐、乾涩、或发黄疸。
胰腺癌主症状有胃脘(心窝下)压痛或持续疼痛;右肋部、右肩臂痛、胀;并有舌面滋生或酸或咸的津液之胰腺病特征。生于腺小叶上皮者,性较顽急,短时间内使人脸色苍白,肌肤赢瘦,饮食不纳。胰腺癌常有顽固性黄疸,并易受细菌感染而发热;幸能迁延时日者,多兼有肝癌的症状。
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其系以下列浓缩萃取之药粉及比例所调配组成;其中1之「茯苓」为萃取赋形之粉剂,成分及含量已包含在各药物中。
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其中含有:白术2.4-5.6%、当归2.5-5.8%、韩信草3.4-6.8%、火炭母草2-6%、艾纳香1.7-5.3%、蒴藋5-9%、马蓝6-10%、绿豆5-9%、苍耳2.6-6%、大青根3.5-7.1%、半边莲2.4-5.6%、杏仁1.6-5%、女贞子3.5-7.1%、前胡3-7%、假茼篙2.6-6.2%、茵陈篙3-7%、郁金3-7%、枳实1.7-5.1%、半夏2-6%、茯苓4.4-10.7%。
其各药物中,可依癌患体病理之微异而取舍药物或酌以增减其比例,其最佳配比为:白术4%、当归4.2%、韩信草5.2%、火炭母草4.0%、艾纳香3.6%、蒴藋7.0%、马蓝8.0%、绿7.0%、苍耳4.3%、大青根5.3%、半边莲4.0%、杏仁3.4%、女贞子5.4%、前胡5.0%、假茼篙4.5%、茵陈篙5.0%、郁金5.0%、枳实3.4%、半夏4%、茯苓7.7%。
药理说明:
各药物条下的药理说明,系以改善「周环病理」之三项病象,亦及「增进胰腺功能,及与各器官的连系」;「排除门静脉、肝、脾内的通透障碍,平降门脉压」;「改善防御功能、淋巴循环、提高免疫力」三大重点;以及「针对肝、胰癌特殊病理改善」第四项重点而分类,再另述其他相兼的治癌药理。
现在就肝、胰癌主症状病理,与对治药物应有的药理,提出说明。
肝、胰癌主症状中的肿硬、疼痛,其病理与其他类型的肿硬、疼痛并不相同;经过精微审察觉知,肝、胰癌的肿硬、疼痛,来自下列几项原理。1.该种癌局部组织中,肝韧带、结缔组织、括约肌、肝胰壶腹等处,有较强的神经反应,常因微小刺激而收缩,造成通导不良,因而增加了肿硬、疼痛的程度和次数,故必具备有神经松弛、缓和、推荡等药理的药物。2.肝血窦、胰腺泡各占肝胰的大部分体积,又是液态物质连续、不停通过的组织;当它的导管存在偏高温度时,则容易引起导管壁的发炎病象,一但状况发生,则通导障碍而引发肿硬、疼痛;故必具备有调降偏高温度、滋润性药理的药物。3.肝、胰外分泌口,同在十二指肠大小乳突,因肝通透不良,胰功能低下之故,不能平衡胃酸,酸性分泌在体内,胃肠间造成过多的粘液质,即所谓的痰、涎,在肝胰微循环中,此粘液造成障碍,则肿硬、疼痛加剧或持续,故必具备有稀释稠粘物药理的药物。
故而治疗肝、胰癌的药物组合,在调整周环病理药理之药物外,还须注意审察「六大要素」在肝胰癌患体内的「变易」实况,再行配合具有「松弛、缓和、推荡」、「调降偏高温度」、「稀释稠粘物」等三项药理的药物;也就是说,「利用所组成药物之调整周环病理,松弛、缓和局部神经过敏,调降局部偏高温度,稀释稠粘物等姿态、性情与导向,以决定形成癌细胞厌恶、不适宜生存的环境」。以再「变易」癌环境,使它回复正常人体环境的方法,达到治疗的目标。
本说明中,已包含了「健脾扶正、理气滋阴、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解郁利湿…」等等旧有笼统说法,并增加了比较实际的必要药理;现就各药物与药理说明之对应关系如下:
一、增进胰腺功能、及与各器官的联系:
茯苓-在本发明治癌系列的浓缩萃取中,代替旧有的谷薯类淀粉,作为增效、改良性的赋形药,因此质量、成分已融入各原药物中。补充营养,促进胰腺功能、免疫功能,安定神经系统,调整心律。增进机体水分代谢、利尿。增强正常及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鼻咽癌、胃癌、宫颈癌等多种癌症有正面效益。
白术-增进胰腺功能、增进体力、免疫功能、调和胰腺与其他器官的连系,促进机体、组织内的水分代谢,利尿。预防胃溃疡、抗肠痉挛、保肝利胆、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抗氧化。据1988「陕西中医」孙嘉才等氏谓、白术能同时降低瘤细胞的增殖力,减低瘤组织的侵袭性。
当归-补充所需营养、无机元素,调和胰与各器官的关系。增进造血功能、血液循环,排除血管中血栓、防止血栓形成;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并有抗肿瘤的辅助效果。
二、排除门静脉、肝、脾中的通透障碍,平降门脉压:
韩信草-平降肝、胰内偏高温度,促进血液循环,清除门静脉内血栓、细菌、癌细胞;调降门脉压、预防逆行侧支循环,止血。
火炭母草-改善水分代谢,清降血中偏高温度、解毒;舒解血管或腱梢韧带的紧张、抗菌、抗乙肝病毒、降血压;改善肝胰微循环,促使通透。
艾纳香-排除引发血液循环或微血管压力异常的致病因素(祛风);改善局部组织或器官的水分代谢(利湿);保持腹内适当温度,止泻。顺畅血液循环(行血),解除体内毒素(解毒),排除肝胰微淋巴管、血管中不适、有害的气体。据Fuijimoto Y et al谓、叶中分离出艾纳香内酯A、B、C在5~10kg/ml时,可抑制Yoshida肉瘤细胞的生长。
蒴藋-祛除引发血管、微血管压力异常的病因(祛风),排除局部组织或器官的水分代谢障碍(除湿),镇痛、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化解血栓及其形成,保肝。维护癌周围微血管压力及水分代谢的正常运作,缓解癌剧痛。
三、改善防御功能、淋巴循环,提高免疫力:
马蓝-提高防御功能,平降癌周围的偏高温,增加血液柔润元素,消除发炎、充血、肿胀等病象,有一定平稳的解毒效能。所含「靛玉红」成分,有抗肿瘤、高小鼠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对改变异常的癌环境,有明显效用。
绿豆-营养、补充体力消耗,缓解激进成分引发的偏高体温(补脾、清虚热);清除体内、尤其是肝肾内有毒成分,增加排尿量(解毒、利尿)。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减轻肾脏和肝脏的损伤。据陈汉源等氏。1989.9月在中国「第一医大学学报」中称,对于吗啡加亚硝酸诱发的小鼠肺瘤和肝瘤,喂食含绿豆粉的饲料,可降低诱发肿瘤的数目和体积。经制备后的绿豆称「绿豆黄」,除营养性下降外,可增强其他原药效,尤其是解毒、消炎作用,对癌周环的良性影向甚大。
苍耳-排除引发血管、微血管压力异常的病因,散发体内、肌肤偏高温度(祛风散热);解除防御器官、组织内毒素,杀虫、灭菌(解毒杀虫)。排除淋巴循环障碍,治疗麻疯病,早期血吸虫病。
大青根-解除淋巴变易所引起的体热、皮表高热、降低血液中偏高温度,调降肝胰偏高温度,促进淋巴通透与正常循环。
半边莲-通透器官深部的微淋巴循环,激活防御功能,中和毒素。有利尿、利胆汁、抗蛇毒等作用,治疗肝硬化、腹水、多种癌症。
杏仁-深入癌细胞偏酸性环境,改变癌环境气质;在古代曾被用作膝盖部皮肤癌(人面疮)的外敷药。据赵素莲等氏1993年在「山西医药杂志」的报导;苦杏仁的小鼠肌肉注射试验,能明显促进有丝分裂原,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
女贞子-补给肝、肾柔润性营养及微量无机元素;激活免疫力,改造淋巴素质与循环。
四、针对肝、胰癌的特殊病理改善:
前胡-调节体温,疏导组织内不适气体(通气);稀释、排除器官内稠粘的液态物质(化痰、祛痰);增进消化、呼吸等系统的代谢功能(推陈致新)。在肺、胃、肝、胰的代谢功能中,协同他药,发挥气体、素质的更新作用。
假茼蒿-清除血液中激进元素,排除肝、胆、肋膜偏高温度,通透局部淋巴循环,迅速解除癌局部发炎、疼痛病象。
茵陈蒿-排除肝胆内部滞留水分、及偏高温度,导出有害物质与元素,促进肝内胆管的通畅。据「福建医学院学报」罗仁夏等氏谓;水煎剂对AFB1抗肿瘤致突变有抑制效果。徐强等氏在「和汉药学会志」中谓;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郁金-松弛肝韧带,减除肝、胰压力;通利胆管、胰管分泌。对于肝损伤、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增进免疫功能。
枳实-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加胃电频率幅度,推荡异常物质的排出。稀释肝胰循环中的液态稠粘物,引发肝内胆管的通畅。
半夏-麻醉呕吐神经,缓解上消化道的过敏(止呕降逆)。减少胃液分泌,降低癌环境异常的偏酸性,预防液态稠粘物的过量形成,解除体内循环的部分障碍。动物实验,对肝癌、肉瘤、宫颈癌等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药理说明资料表:
编号1
中草药名称:茯苓Fuling,学名:Poriacocos(schw.)WOLF.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1596页,中华本草第1册第554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湖北、安徽产。栽种8~10个月成熟,扒开视察菌核表皮呈要褐色,即可收获,选晴天挖出,去泥砂,室内盖稻草使发汗(水分),等苓皮起皱削去外皮,乾燥。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选体重、坚实,外皮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削去表皮,浸软、切薄片,乾燥。
(2)50kg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菌核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an)约占乾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Pachymicacid),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l acid]。此外,尚含檥胶,甲壳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脂肪酶,蛋白酶等。另外还含有0.23%的无机元素(Ash),包括铁、钙、镁、钾、钠、铈、磷等。
原记载药理作用:补充营养,促进胰腺功及免疫功能,安定神经系统,调整心律。增进机体水分代谢,利尿。
现代药理,增强正常及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鼻咽癌、胃癌、宫颈癌等多种癌症有正面效益。
药理应用、目的:补充营养,促进胰腺功能,免疫能力、水分代谢。在本发明中,主要用作「赋形药」,凡各种浓缩萃取药液,除部分以原药未收搅、乾燥外,其余均用纯茯苓未收搅赋形,用以代替一般使用的玉米、小麦等食用淀粉。
编号2
中草药名称:白术Baizhu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670页,中华本草第7册第715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浙江产。11月待地上部分枯萎后,挖掘根部、除泥、剪茎杆:100℃烘、待表皮发热时,温度减至65℃,4-6h,上下翻动一遍,半乾时搓去须根,再烘至八成乾,取出推放5-6天,仗表皮变软,再烘至全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白术4kg、洗净、浸软、切片,入锅水浸3h,加热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膏状液,入茯苓1kg搅匀。
(3)60℃乾燥。
(4)粉碎、过10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含苍术酮(atractylone)等十余种挥发油,苍术内酯(atractylenolide)-I-II-III等倍半帖内酯化合物:又含乙酰基-12-千里光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4-acetyl-12-Senecioyl-2E,8Z,10E-atractylentriol)等8种多炔醇类化合物,另含东茛菪素,果糖,菊糖,具免疫活性的甘露聚糖AM-3,以及酪氨酸(tyrosine)
原记载药理作用:健全胰腺功能,增强体力,增进免疫功能。调和胰腺与其他器官的联系,促进机体、组织内的水分代谢,利尿。
现代药理:在消化系统有预防胃溃疡、抗肠痉挛、保肝利胆的功效。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抗氧化。
据1988「陕西中医」孙喜才、等人的报告:白术能同时降低瘤细胞的增殖力,减低瘤组织的侵袭性。
药理应用、目的健全胰腺功能,增进免疫功能,调和胰腺与其他器官的联系。保肝、利胆。改变癌环境的显效药物。
编号3
中草药名称:当归Danggui,学名:Anqelica Sinensis(Oliv)Diels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876页,中华本草第5册第893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甘肃、岷县产。10月下旬根,去泥土及残留叶柄;挂通风处使半乾,再扎结成把、熏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当归5kg洗净,每条剖切成三、四片,入锅水浸3h,加热分二次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浓液,入茯苓粉1kg搅匀。
(3)45℃低温乾燥。
(4)粉碎,过10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含挥发油,有香荆芥酚(Carvacrol)等12种酚性油,及马鞭草烯酮(Verbenone)等11种醛、酮、烯类。又含稾本内酯(liqusti-lide)等26中性油。非挥发性成分有当归内酯(anqelicide)等17种内酯、醇、酸、糖类。还含赖氨酸(lysine)18种氨酸。又含溶血磷脂减(lysophos phatidylcholine)等9种磷脂类成分,23种无机元素以及多糖。
原记载药理作用:增进血器官功能,帮助血液循环,排除血官中血栓、并防止血栓的形成。
现代药理:对血液、造血系统有良性影响: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并有抗肿瘤的辅助效果。
药理应用、目的: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分、无机元素: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强心、清除血中血栓。
编号4
中草药名称:韩信草Hanxincao,学名:Scutellaria indica L.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2303页,中华本草第7册第214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福建、台湾产。春夏季采收全草,洗净、晒乾。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全草6kg、洗净,入锅水浸3h,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浓液,入茯苓粉1kg搅匀。
(3)60℃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全草含黄芩素(Scutellarein)等多种黄酮类,5种查耳酮成分。还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
2,3,4,5,2’,4’,5’,6’-八甲氧基查耳酮(2,3,4,5,2’,4’,5’,6’-Octamethoxychalcone)。
原记载药理作用:平降机体偏高温度。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结缔组感染的发炎、肿胀。改善防御、解毒功能。镇痛、消炎、止血。
药理应用、目的:平降肝、胰内部偏高温度,促进血液循环、清除门脉内血栓、细菌、癌细胞,以降低门脉压,预防脉血逆行。
编号5
中草药名称:火炭母草Huotanmucao,学名:Polyqonum chinenSe L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500页,中华本草第2册第648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福建、台湾产。夏秋间割取地上部分,洗净、切段、晒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6kg,1kg乾燥砥末,另5kg入锅水温3h,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浓液,入原药末1kg搅匀。
(3)60℃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叶中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山奈酚(Kaempferal)、槲皮素(quercetin),并没食子酸(ellaqicacid),没食子酸(qallicacid),3-O-甲基并没食子酸(3-O-methylella-qic acid),山奈酚7-O葡萄糖甙(Kaempferol-7-qlucoside),山奈酚-3-O葡萄糖醛酸(Kaempferol-3-O-qlucuronide)。
原记载药理作用:清降偏高温度,改善水分代谢:降血温、解毒素。舒解血管或腱梢韧带的紧张。
现代药理:有抗菌、抗乙型肝炎病毒、降压等作用。
药理应用、目的:作用于癌周围组织之微循环,促使通透。平降门脉压。调整肝、胰功能。
编号6
中草药名称:艾纳香Ainaxiang,学名:Blumea balsainifera(L,)DC.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562页,中华本草第7册第738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台湾产。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洗净、切片、晒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药片8kg,入锅水浸12h,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浓液,入茯苓粉1kg搅匀。
(3)45℃低温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叶含(2R,3R)二氢皮素4’-甲基醚(2R,3R)-dihydroquerce-tin4’-methylether),等二种甲基醚,艾纳香脂(blumealactone),A,B,C,艾纳香素(blumeatin)。还含龙脑(borneol)。原记载药理作用  排除引发血管或微血管压力异常的致病因素。改善局部组织或器官的水分代谢。保持肝、胃、胰适当温度,止泻。顺畅血液循环,解除体内毒素。据Fuljimoto Y et al,谓艾纳香叶中分离出的艾纳香内酯A,B,C在5~10KG/ML时,可抑制Yoshida肉瘤细胞的生长。
药理应用、目的:借其能促使血液顺畅的药理,与他药联合,从肝、胰微淋巴管、血管中带出不适、有害的气体。
编号7
草药名称:蒴藋Shuodiao,学名:Sambucus javanica Reinuw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2455页,中华本草第7册第541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华南、沿海各省、台湾产。夏秋末收全草,根茎切段鲜用,幼枝、叶片细切,烈日晒乾,随即研碎过100目筛为粉末收存。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新鲜根茎20KG,入锅加18℃米酒2公升水浸,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浓液、入叶片粉末1KG搅匀。
(3)60℃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全草含黄酮类,酚性成分,鞣质,糖类,绿原酸。又以乾叶分离出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a-香树脂醇,棕榈酸酯,熊果酸和多量硝酸钾。
原记载药理作用:除引发血管、微血管压力异常的病因(祛风),排除局部组织或器官的水分代谢障碍(除湿)。促进血液循环,解散血栓及其形成(活血散瘀)。镇痛、利尿。
临床报道:100%蒴藋  注射液,治疗急性菌、痢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有效。水煎剂、粉剂治急慢性肝炎。
药理应用、目的:促进血液循环,化解血栓及其形成。维护癌周围微血管压力及水分代谢的正常运作。缓解癌局部之疼痛。
编号8
草药名称:马蓝malan,学名: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1270页,中华本草第7册第450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福建、台湾产。秋季采收全株、洗净:根、枝、茎与叶分开,叶及幼技晒乾后,即时粉碎过100目筛收贮。根、茎切段、晒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根及枝茎8KG,入锅水浸8H,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4公升时停火、候凉,入叶片粉末1KG搅匀、成糊状。
(3)45℃低温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叶含靛苷(indican),靛玉红(indirubin),靛蓝(indigo),色氨酮(tryptantrin),全草含羽扇豆醇(lupeol),白桦脂醇(betulin),羽扇豆酮(lupenone),4(3H)-奎唑酮[4(3H)-quinazolinone]和2,4(1H3H)奎唑二酮[2,4(1H,3H)-quinazolinedione]。根基中另含大黄酚(chrysophand),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原记载药理作用  调降机体异常高温,增进血中柔润元素:解毒、消炎、消肿、止血。
现代药理:马蓝中之「靛玉红」成分,有抗肿瘤、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在临床研究中,证明可疗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脑、腮腺炎、玫瑰糠疹。
药理应用、目的:集合消炎、消肿、解毒的药理,改变异常的癌细胞生存环境。
编号9
草药名称:绿豆(Ludou),学名:Viqna radiata(L.)R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2271页,中华本草第4册第694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台湾产。8月中旬种子成熟时,打下种子,簸净杂质,晒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种子10KG洗净、晾乾。砍取新鲜绿竹,锯段留两端节片,从中钻开1CM圆孔,塞入绿豆,留1/3空间,削竹木塞紧圆孔,白腊封口,并缠绕塑胶带,使不透气。
(2)浸没于健康人尿液中足49天。
(3)转浸没于流动性泉水圆桶内,泉水由下入,上溢,流漂不断足49天。
(4)预设可容纳40吨水量之蓄水深池,泉水由上入,下出入水量之1/3,上溢入水量之2/3,投绿豆竹筒,浸没于池底,足49天。
(5)取出绿豆竹筒,置于乾净土面,每日翻动1、2次,任由日晒、夜露、风吹、雨淋:于足49天后剥开竹筒,晒乾,粉碎、过100目筛为末收贮。
有效成分含胡萝卜素(carotene),核黄素(riboflavine),蛋白以球蛋白类(blobulin)为主,糖类主要有果糖(fructose)等三种。磷脂成分中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碱肌胺(phosphatidylinositol),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qlycerol),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酸(phosphatidicacid)。
原记载药理作用:营养,补充体力消耗,缓解激进成分引起的体内偏高
温度(补脾、清虚热):清除体内,尤其是肝、内有毒物质或成分,增加排尿量(解毒、利尿)。
现代药理: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尿素氮升高,促进肌酐排泄,增加尿量,促进尿磷排泄,明显减轻肾脏和肝脏的损伤作用。据陈汉源等人,1989年9月在中国「第一军医大学学报」中称,对于吗啡加亚硝酸钠诱发的小鼠肺瘤和肝瘤,喂饲含绿豆粉的饲料,可降低诱发肿瘤的数目和大小。
药理应用、目的清除体内、尤其是肝、胰、肾内有毒成分,缓解肿瘤周环的偏高温度,经备制后之绿豆称「绿豆黄」,可增强原药效,且对癌周环的抗发炎,抗感染肿胀有显效。
编号10
草药名称:苍耳Canger,学名:xan thium sibiricum patrexwidd.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1069页,中华本草第7册第1010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福建、台湾产。夏季采收全草、洗净,切寸段,晒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新晒乾苍耳6kg,入锅压实,先倒入18度米酒2公升,加热蒸使软润,再加水,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浓液,入茯苓粉1kg搅匀。
(3)60℃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全草含苍耳(strumaroside即谷甾醇葡萄糖)、黄质宁(xanthinin)、苍耳明(xanthumin、是黄质宁的立体异构体)。尚含查耳酮衍生物,水溶性甙,葡萄糖,果糖,氨基酸,酒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硝酸钾,硫酸钙,碘等。
原记载药理作用  排除引发血管或微血管压力异常的病因,散发体内、肌肤偏高温度(风散热):解除防御器官、组织内毒素,杀虫、灭菌(解毒杀虫)。
现代临床报导:治疗麻疯病,慢性鼻炎,功能性子宫出血,早期血吸虫病。
药理应用、目的:通透淋巴组织,解除防御器宫,网状内膜内毒素。
编号11
草药名称:大青根Daqinggen,学名: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Turez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129页,中华本草第6册第567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江西产。夏秋季砍挖根茎、洗净,切片晒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大青根片8kg,入锅水浸12h,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浓液,入茯苓粉1kg搅匀。
(3)60℃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茎含大青酮(cyrtophyllone)A,B石蚕文森酮(teuvincenone)F,柳杉酚(sugiol),无羁帖(triedelin),赬桐二醇烯酮(clerodolone)、赬酮甾醇(clerosterol),5,22,25-豆甾三烯-3B-醇(stigrna-5,22,25-trien-3B01)
原记载药理作用  解除因淋巴变异所引起的体热、皮表高热,降低血液中偏高的温度:有帮助淋巴组织解毒的功能。
药理应用、目的调降血液、肝血管内偏高温度,促进淋巴通透与正当循环。
编号12
草药名称:半边莲Banbianlian,学名:LobeLia Chinensis Lour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754页,中华本草第7册第613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安徽、福建、台湾产。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净,掠晒使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半边莲4kg,入锅水浸3h,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浓汁,入茯苓粉1kg搅匀。
(3)60℃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防湿包装收存。
有效成分:全草含生物碱,主要为L-山梗菜碱(L-lobeline),山梗菜酮碱(lobelanine),山梗菜醇碱(lobelanidlne),异山梗菜酮碱(isolobelanine),即去甲山梗菜酮碱,黄酮甙,皂甙,氨基酸,多糖,菊糖(inulin),对一羟基苯甲酸(P-hy-droxyacid)和琥珀酸(succinicacid)。根茎含半边莲果聚糖(lobelinin)。
原记载药理作用  平降组织内偏高温度:激活防御器官、促进解毒功能(清热解毒)。增进水分代谢,消除腹水、足胫肿胀(利水消肿)。通透器官内部微淋巴代谢,中和毒素。
现代药理:有利尿、利胆汁、抗蛇毒等作用,可治疗肝硬化腹水、多种癌症。
药理应用、目的:通透器官深部微淋巴循环:激活防御器官,促进解毒功能。
编号13
草药名称:杏仁Xingren,学名:Armeniaca Vulgaris Lam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1100页,中华本草第4册第93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我国(中国)北方各地、内蒙古东部生产。6-7月成熟期采摘果实,除去果肉、洗净、晒乾:敲碎果核、取种仁、晾乾、防虫蛀。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杏仁5kg洗净、碾破,入锅水浸3h: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使剩3公升浓液,入1kg茯苓粉搅匀。
(2)60℃乾燥。
(3)粉碎,过8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含苦味氰甙的苦杏仁(amygdalin)约4%和野樱甙(Prunasin):脂肪油约50%,油中有8种脂肪酸,主要的是亚油酸(linoleicacid)占27%,油酸(oleic acid)占67%及棕榈酸(Palmitic acid)占5.2%还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另含有抗炎和镇痛活性的KR-A和KR-B2种蛋白质成分。又含与杏仁香味有关的挥发性成分。
原记载药理作用:缓和肺气管、支气管的过敏反应(止咳平喘):滑润肠道、通畅大便(润肠通便)。在古代曾被用为膝盖部皮肤癌(人面疮)的外用药。据赵素莲等人1993年在「山西医药杂志」的报导:苦杏仁甙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
药理应用、目的:深入癌细胞偏酸性环境中,以协同他种药物,变化癌环境之气质,完成治癌效率。
编号14
草药名称:女贞子Nuzhenzi,学名:Ligustrum Lucidum Ait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237页,中华本草第6册第183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浙江。江苏产。12月打下种子,除去梗、叶及杂质:置热水中烫过后,晒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女贞子8kg洗净,入锅水浸8h,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浓液,入茯苓粉1kg搅匀。
(3)60℃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acid),多种甙类,多糖类,及总量为0.39%的七种磷脂类化合物,并含有钾,钙,镁,钠,锌,铁,锰,铜,镍,铬,银等11种元素,所含女贞子酸(ligustrin)其结构五环三萜酸,具有免疫激活作用。
原记载药理作用:补充肝、肾柔润性营养分,增进肝、肾功能。调降激进元素停滞肝肾所引起的异常高温、不明热。具有和缓通透淋巴结的作用。降高脂血症,升白细胞的减少。
药理应用、目的:补给微量元素、柔润性营养。改造淋巴素质及循环,激活免疫功能。
编号15
草药名称:前胡Qianhu,学名: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1723页,中华本草第5册第1008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四川、江西产。冬季挖取根部,除去地上茎及泥土,晒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前胡6kg洗净、切片,1kg研末:另5kg入锅水浸8h,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入1kg原药粉搅匀。
(3)45℃低温乾燥。
(4)粉碎、过100目筛为细末收存。
有效成分:含外消旋白花前胡素(Praeruptorin)A,等多种香豆精类化合物:又含印度榅桲甙(Marmesinin)等多种香豆精糖类,化合物:以及D-甘露醇(D-mannit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半乳糖醇(galactitol),胡萝葡(daucosterol),及紫花前胡皂V(pd-saponinV)。
原记载药理作用:调节体温,疏导组织内不适气体(通气)。稀释、排除器官内稠粘的液态物质(化痰、祛痰)。缓和肺部、上消化道的神经紧张。增进消化、呼吸等系统的新陈代谢功能(推陈致新)。
药理应用、目的:协同他药,在呼吸、循环、消化各系统,尤其是肝、胃、胰的代谢方面,发挥气体、素质的更新作用。
编号16
草药名称:假茼蒿Jiatonghao,学名: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Benth)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2183页,中华本草第7册第792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福建、台湾产、夏季花朵含苞待放时采收全草,洗净、摊放通风处1~2h,再切段晒干。宜即时浓缩萃取:研末、或贮藏者,药效锐减。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乾品8kg,入锅加18℃米酒1公升、水浸3h,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入茯苓粉1kg搅匀。
(3)45℃低温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不详
原记载药理作用清除血中激进元素,调降偏高体温。促进机体水分代谢、利尿、通肠、消炎。
原系民间偏方所用,对于助膜炎之疼痛、高热,以及脓胸等症,显效迅速。
药理应用、目的:清除血液中激进元素,调降偏高体温,尤其是肝肋部之高温。促进水分代谢,协同他药,有迅速消除、肝癌、胰腺癌局部炎肿、疼痛的功效。
编号17
中草药名称:茵陈蒿Yinchenhao,学名: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1588页,中华本草第7册第687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福建、台湾产。春季末收嫩梢,半阴乾后,晒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茵陈蒿6kg,1kg研末,5kg入锅水浸3h,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慢火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入原药未搅匀。
(3)45℃低温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细末收存。
有效成分:地上部分含挥发油有α-β-烯,柠檬烯(limonene)等二十多种类:有茵陈烯酮(capillone)等多种苯乙炔,双亚乙基类成分:有苯酚(phenol)等多种酚类:还有棕榈酸(palmiticacid)等十五种脂肪酸。地上部分有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第四种以上的苯氧基色原酮类成分:并有利胆作用较高的中国蓟醇(cirsilineol)等黄酮类成分以及茵陈蒿酸(capillartemisin)A及B。
原记载药理作用:排除肝、胆及其周围滞留水分,并平降偏高温度(肝温热),有解热、消炎、利胆作用。
现代药理:保肝利胆,解热、消炎、镇痛,以及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建医学院学报」、仁夏等氏:水煎剂对AFB,抗肿瘤致突变有抑制效果。徐强等氏在「和汉医药学会志」谓:有宜接杀伤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药理应用、目的:排除肝、胆滞留水分、偏高温度,导出残败的细菌,癌细胞,以促进肝内环境的健康化。
编号18
中草药名称:郁金Yujin,学名:Curcuma chuanyujin C.K.Hsiehet H.Zhang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1316页,中华本草第8册第637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四川产。12月中下旬,去枯萎茎叶,挖出地下部分,去泥洗净:蒸15min,烘干,去须根。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川郁金6kg,切片,1kg研为细末:5kg入锅水浸8h,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浓汤时入原药未搅匀。
(3)60℃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含姜黄素(curcumin),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rucumin)
原记载药理作用: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松弛肝、胰、胃韧带之紧束、止痛。通利胆汁分泌。
现代药理:对于心肌损伤、肝损伤以及免疫功能,有良性保护作用。
药理应用、目的:松弛肝韧带、疏通肝胆循环、利胆汁分泌。
编号19
中草药名称:枳实Zhishi,学名:Citrus aurantium L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1508页,中华本草第4册第874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四川、湖南、江西产。5~6月采摘幼果,横切、晒乾。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枳实6kg,入锅水浸8h,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3公升浓液,入lkg茯苓粉搅匀。
(3)60℃乾燥。
(4)粉碎,过100目筛为细末收存。
有效成分:含橙皮(hesperidin),新橙皮(neohesperidin),柚皮(naringin),辛弗林(synephrine),N-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种子含柠檬苦素类(limonoids),还含19-羟基去乙闹米林酸-17-B-D-葡萄糖(19-hydroxydeacetylnomilinicacid-17-B-D-glucoside)。
原记载药理作用:推荡胃肠消化道,排除异常容积物及所形成的聚集形态。稀释体内循环的液态稠粘物(化痰、祛湿)。
药理应用、目的: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加胃电频率幅度,以推荡异常物质之排出:稀释肝、胰循环中的液态稠粘物,间接引发肝内胆管的通畅。
编号20
中草药名称:半夏banxia,学名: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依据:中药大辞典第775页,中华本草第8册第513页(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地、采收季节、部位:湖北、河南、山东产。10~11月挖取块茎,筛去泥土,按大、中、小分级各放筐内,于流水下捣脱去皮,洗净晒乾。再以石灰、甘草依法浸制,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
炮制、萃取过程、方法:(1)用经产地制炮、切片半夏4kg,1kg洒水10cc拌匀研粉:4kg入锅水浸8h,加热分二次煎取药液。
(2)加热挥发水分,使剩2.5公升浓汁,入原粉末搅匀。
(3)60℃乾燥。
(4)粉碎过120目筛为幼末收存。
有效成分:含挥发油,3-乙氨基-5-甲基异恶唑(3-acetoamino-5-me-thylisooxazole)等60多种成分。含左旋麻黄(ephedrine),胆(choline)等多种醇、、酮、烯酸及其衍生物。又含氨基酸,和以钙、钾、钠、铁、铝、镁、锰、铊、磷等为主的无机元素。另含多糖直链淀粉,半夏蛋白和胰蛋白抑制剂。
原记载药理作用:麻醉呕吐神经,缓解上消化道的神经紧张(止呕降逆)。稀释胃肠内稠粘物,并预防其形成,减少胃肠液的分泌(化痰、燥湿)。
现代药理:显著减少胃液量,降低游离酸和总酸酸度:抑制胃蛋白的活性,对急性损伤有保护和促进粘膜修复作用。李仪奎氏「中药药理学」中报导,半夏的水浸出液动物实验,对肝癌、内瘤、宫颈癌等细胞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药理应用、目的:降低癌环境的游离酸、总酸酸度。调降循环内液体稠粘度,使治癌药物通行顺畅,改变癌环境。
药物制备
上列经浓缩萃取(方法参阅各药物说明资料)药粉,按所列百分比配合,经混合机充分混合后,加入适量水分搅微湿,再以打锭机制成每颗0.5mg的锭片,45℃乾燥去水分,装入玻璃瓶中密封贮存。置于乾燥、阴凉处备用。
使用方法
凡确定为肝癌、胰腺癌患者,不论期别、原发性或由他种型癌转移,不论是否经过割、栓、化、放之治疗,均可使用。每饭后90mim以白开水吞服8颗,日三次,小儿酌减或减半。
注意事项
经化、放疗者,须隔10天以上;服药期间勿再栓、化、放疗,勿兼服其他药物或健康食品,以免妨碍药效。禁食葱蒜韭薤酒、花椒、卤料、五香料等燥热食品。住处不可燃烧蚊香、喷洒灭蚊剂、杀虫剂等有毒气质。勿作剧烈运动、暂停交际、应酬。
临床试验
本发明试验目的与说明:
在一定规范内,持续给予「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观察、测试实际疗效,并用以归纳、统计。
为顾及被试者宝贵生命以及试验的持续,在试验过程中,若遇「非癌疾病、偶发症状」时,则临时另用处治药物。但本试验内服药仍然持续,并不直接影响试验效果。
实施例的严格规范:
排除入案-未经设备齐全大医院科学诊断者排除。非属肝癌、胰腺癌者排除。初期之轻微患者,主症状不明显者,恐有评效误差者排除。试验时间不足3疗程(每疗程12天),持续效果之时间太短促,恐有误差者排除。
起讫年日-自1997年3月起,至2001年12月终止,凡合于上述规范者,不论癌期、级别,疗效,一律纳入实施中。
档案保存-有关资料除编列本申请案「临床试验实施例」之外,另保存于各原诊断医院资料库,以及本实试验单位。
疗效评定之规范:
显效-癌之主要症状、或痛苦消失;或癌肿粒经扫瞄等科学检测部分消退,持续至实施例结束。显效归入有效。
有效-癌之主要症状或痛苦明显减轻;扫瞄癌肿粒萎缩,持续至实施例结束。
无效-癌之主要症状或痛苦之改善不明显,或保持原状或持续恶化。
不详-受试验者回应不明确,或失去联系难以评定。不详归入无效。
效率与统计
经审查符合本试验规范之癌患者,共77人。
有效率-79%,经试验结果,显效25人,有效36人,合计61人。无效者13人,不明确者3人,合计16人,占21%。
性别-男55人(71%)、女22人(29%)。
诊断医院级别-一级(教学医院,如:台大、成大、高医)20人(26%)。二级(地区医院,如:海总、荣总、长庚、奇美)54人(70%)。三级(设备齐全的综合医院)3人(4%)。四级(科学检测仪器不全之一般医院)0人。
试验参与前-直接参与本试验者6人(8%)。经过各三级以上割除、栓塞、化疗、放疗等治疗无效,再参与实验者68人(88%)。不明确者3人(4%)。
再生、扩散、转移-经西法治疗,而癌细胞再生扩散、转移者21人(27%),西法治疗无效或继续恶化者41人(53%)。
平均年龄-最高91岁,最低36岁,77人平均62岁。
具体实施方式
临床试标准例
本发明说明书仅举其中九案例简要说明,其详细说明及余六十八案例详细说明如附件一所示。
(1)NO.2王××1932年生,男
2001年3月经某二级医院诊断确定为胰腺癌,住原院治疗,置胆汁导流管,3/15联络本试验单位,先后三次,共给予15天份药物安顿。
4月17日转另二级医院,割除胆囊、胰胆管、胰部分、十二指肠(约2寸)、胃(1/2),谓该部均有癌细胞浸及。
5月10日正式来诊,主症状A、上消化道、胃障碍,食后连续打嗝,B、右肋部麻木、紧绷感。疲劳倦怠、口渴引饮,面色黑褐,左额部呈现朱红斑片。用药一疗程内,癌之主症状消失,停药。
2001年10月26日,主症状再次出现,决心连续用药,接受本试验。2002年1月16日主症状再次消失,左额朱红斑片已消失。至今(2002年5月)主症状未再呈现。
(2)NO.5江××1929年生,男
1998年9月经某二级医院诊断确定为肝癌,住原院,接受1次血管栓塞。
1998年11月22日接受本试验,主症状A、右肋部痞胀,B、腹中痞胀不舒,C、皮肤痒痛。体力不支、行动困难、头晕不能站立、食欲缺缺。12月7日第一疗程内,主症状、副症状明显改善:原院促其回诊。
1999年4月3日停止试验120天后,因病况持续恶化,体力不支,右胸肋部剧痛,癌局部肿坚如石,再回受本试验。4月17日第二疗程内主症状明显改善。5月3日疼痛轻微、偶发。坚肿口石之外观已软化。
(3)NO.8李××1941年生,男
1998年5月,先于二级宗教医院诊断肝癌5.5CM,并住院治疗:5月2日转入一级教学医院住院治疗34天,原臌胀经泻下消退,但其他主副症状未见改善。
1998年7月7日接受本试验:主症状A、右肋肝部疼痛、痞胀。B、消瘦、黑褐。疲劳倦怠,行动乏力,兼有高血压、痛风症。8月5日1疗程内局部疼痛消失,痛风平,蛋白颠倒缩小。
1998年11月29日精神、体力、生活一如常人,参加大陆旅游团。1999年3月2日参加本岛旅游团南下,谓足胫力弱,偶转筋,A、F、P则由原先的1200降至205。6月19日病再改善。
(4)NO.18、林××1967年生,男
1999年6月经三级医院检测确定为肝癌8.0cm,后转于二家一级教学医院诊断再确定。先后施行血管栓塞2次,11月中旬经南部某教学(一级)医院再检扫,谓已扩散(转移)至肺部,开刀已无意义。
1999年12月2日接受本试验:主症状A、右肋肝部疼痛偶发,右肋背面疼痛、酸麻。B、右肩下疼痛。皮肤糠疹、不痒。12月14日第一疗程内主症状明显改善。2000年1月11日,肝癌经扫瞄已收缩,情况改善,但肺部微有扩大徵象。
2000年3月29日经检扫肝原肿瘤8.0cm,已收缩为3.6cm,肺部呈原状。
(5)NO.23,卓××1961年生,女
1998年8月经中部某二级医院检扫诊断,确定为乙状结肠癌,随即施以局部切除。10月再追检查,发现已转移到肝内胆管,约2.0cm,再及时施与三次化疗,但病况继续恶化。
1999年1月19日接受本试验:主症状A、右肋、肩、背麻痛,并向外辐射。B、胸中呼吸不畅。C、肠手术局部遇咳嗽则震痛。偶便闭。2月3日一疗程内主症状改善。4月22日经院扫瞄报告,肝内胆管癌明显收缩为1.3cm。主症状消失。
(6)NO.25、胡××1954年生,女
1999年11月经南部某二级军医院检扫诊断,确定为卵巢癌:12月6日割除卵巢及附近淋巴(子宫因肌瘤、已于9年前割除),后转移肠部,2000年3/11日开刀切除小肠7cm。不久再经某二级医院扫瞄发现已再转移入肝、癌粒0.9cm,病况持续恶化,在将被「淘空」的恐惧下,患者不再行化、放疗,但三家大医院均称,若不孤注一掷,生存期绝难超越2000年6月。
2000年4月21日接受本试验:病况特别危急,据经验推断,可能已转移入骨。主症状A、下腹侧局部肿块、痞胀疼痛。B、脘腹痞胀不消,噫气。C、右肩臂酸痛,不能举动。D、肋部疼痛,胸中痛。E、足腿肿硬。疲倦易喘,体力不支,小便淋,大便不畅。
接受试验后,主症状显著改善,或已消失,虽因罹症复杂或临发时疾而有起伏,均可用本药而平复。CA125由原来的44.1下降至正常值下;CEA亦下降,保持于正常值之下。至疗程结束,已近乎正常人。至今(2002,5,26)仍安然健在。
(7)NO.30、侯××1960年生,男
1999年2月经南部某二级驰名大医院检确为肝癌,经施行切除,并在原院持续治疗、检查、追踪。2000年9月7日、右肋干部突然剧痛不支,再于原院挂急诊,但院方称:「已再生多数癌肿粒,实无办法,且不可能换肝」云云,只得依靠定时服用麻醉药止痛。
2000年9月13日接受本试验:主症状A、右肋肝部持续剧痛,痛甚则蒸蒸出汗。B、胃脘胀极不消,腹中亦痞胀。大便日四次、形溏散、小便正常。9/24日第一疗程内主症状之剧痛消失,不用麻醉药:痞胀改善。
2000年10月7日转到北部一级教学医院检扫,谓病况改善甚多,应可采用栓、化治疗。
(8)NO.42、陈××1959年生,男
1998年4月经南部某二级宗教医院诊断确定,肝癌、兼肝硬化:4月9日转另家二级医院进行栓塞治疗。但病况继续恶化。
1998年4月19日接受本试验:主症状A、右助肝部偶痛。B、臌胀、胃脘痞胀、足胫肿。体倦乏力,面色黄褐。5月1日第一疗程内主症状改善。5月13日主症状再改善:经扫瞄,肝肿瘤已消退。1998年12月27日主副症状均消失,精神体力已正常。
(9)NO.44、陈××1962年生,男
1997年3月经南部某二级医院诊断确定为肝癌,经治疗结束后,痛况略有改善。1999年10月20日因呕血,经某二级公立医院检扫,发现肝癌再生3.7cm,且有多数细胞癌。
1999年11月11日接受本试验:主症状A、右肋部偶痛。B、胃脘痞胀不消。食欲不佳、大便日二、三行,小便色黄。11月25日第一疗程内右肋痛改善,胃脘痞胀消失。兼流感、气管炎,另以他药令间服。12月2日主症状消失。2000年1月13日经扫瞄,再生3.7cm癌肿粒明显萎缩,细胞癌全部消失。
综上所陈,本发明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是依据「物之生、老、死」论,「物势形成环境」论,「周环病理」论,「生物组成之六大要素与病理关系」论,等连贯性、新理论:以『符合自然物理原则』的「柔弱胜刚强」方式,利用「药物的姿态(性情)与导向」,形成「癌细胞压恶~不适」的环境,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此等理论,疗法皆系发明人之「创见」,有别于以往的「抗癌、杀癌、灭癌」论点与疗法,是为本发明特徵之一;再者,其所申请内容所载的药物与配比所组成,为达速效、精密之目的,而采用浓缩萃取之粉剂制成:但其生药粗制品、煎剂、口服液制剂、静脉滴注剂均有治癌效率,仍为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Claims (2)

1.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其中含有白术2.4-5.6%、当归2.5-5.8%、韩信草3.4-6.8%、火炭母草2-6%、艾纳香1.7-5.3%、蒴藋5-9%、马蓝6-10%、绿豆5-9%、苍耳2.6-6%、大青根3.5-7.1%、半边莲2.4-5.6%、杏仁1.6-5%、女贞子3.5-7.1%、前胡3-7%、假茼篙2.6-6.2%、茵陈篙3-7%、郁金3-7%、枳实1.7-5.1%、半夏2-6%、茯苓4.4-10.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最佳配比如下:白术4%、当归4.2%、韩信草5.2%、火炭母草4.0%、艾纳香3.6%、蒴藋7.0%、马蓝8.0%、绿7.0%、苍耳4.3%、大青根5.3%、半边莲4.0%、杏仁3.4%、女贞子5.4%、前胡5.0%、假茼篙4.5%、茵陈篙5.0%、郁金5.0%、枳实3.4%、半夏4%、茯苓7.7%。
CNB021244510A 2002-06-26 2002-06-26 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27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244510A CN1232270C (zh) 2002-06-26 2002-06-26 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10/252,123 US6998141B2 (en) 2002-06-26 2002-09-23 Medication combination for hepatoma and pancreatic cancer and preparation protoco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244510A CN1232270C (zh) 2002-06-26 2002-06-26 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1671A CN1491671A (zh) 2004-04-28
CN1232270C true CN1232270C (zh) 2005-12-21

Family

ID=30121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445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270C (zh) 2002-06-26 2002-06-26 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6998141B2 (zh)
CN (1) CN123227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45782A4 (en) * 2005-10-24 2009-03-25 Discoverx Inc DETECTION OF INTRACELLULAR ENZYMATIC COMPLEXES
CN101041029B (zh) * 2007-04-24 2010-04-21 罗顺卿 一种能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
CN102579544A (zh) * 2007-07-20 2012-07-18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白术的有效组分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US9789153B2 (en) 2014-07-02 2017-10-17 Hsiu-Hsien Tsai Composition for preventing cancer and treating cancer and intensifying the effects of other anticancer drugs
WO2017116476A1 (en) 2015-12-31 2017-07-06 Development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extract, extract prepared thereby and use of the extract
CN105535645A (zh) * 2016-01-28 2016-05-04 陈西成 胰腺癌患者放疗期间服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CN111108842B (zh) * 2019-12-12 2021-12-31 贵州金草海药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前胡的种子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1671A (zh) 2004-04-28
US20040013748A1 (en) 2004-01-22
US6998141B2 (en) 2006-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502A (zh) 一种祛病回春固本延寿新药
CN1824763A (zh) 五脏滋补酒及其制备工艺
CN1255306A (zh) 绿色生物功能饮料的制造方法
CN1364468A (zh) 中药材及配方的破壁提取方法
CN104305205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菟丝子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04563B (zh) 一种全株人参原浆加工方法及用途
CN105614145A (zh) 一种高营养肉鸽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46663A (zh) 一种中药酒曲及制备工艺
CN1559576A (zh) 治疗肝癌、肺癌、血癌、胃癌和贲门癌的中草药配方及配制方法
CN106177754A (zh) 一种预防、治疗母猪和奶牛乳房炎的组合物
CN1449812A (zh) 一种治疗广泛性癌症的中药复方
CN1232270C (zh) 一种治疗肝癌、胰腺癌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38529B (zh) 一种降血脂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63494C (zh) 一种治疗产后缺乳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53829B1 (ko) 고혈압 예방 및 지질대사 개선용 기능성 간장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895639A (zh) 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4421A (zh) 一种夏枯草降血脂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522754A (zh) 抗病毒增免疫治疗性功能障碍物的萃取及制剂
CN106177477A (zh) 一种用于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保健组合物
CN104799047A (zh) 一种黄沙鳖用中草药诱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3297A (zh) 一种延缓衰老的五味子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07243A (zh) 一种用于改善青虾肉质和风味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6722A (zh) 一种缓解疲劳、改善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保健食品及制备
CN1899576A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
CN105770579A (zh) 一种具有保肝护肝作用的药食同源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