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3289C - 棒状物品供给机 - Google Patents

棒状物品供给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3289C
CN1223289C CN 02140134 CN02140134A CN1223289C CN 1223289 C CN1223289 C CN 1223289C CN 02140134 CN02140134 CN 02140134 CN 02140134 A CN02140134 A CN 02140134A CN 1223289 C CN1223289 C CN 12232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tube
grooved drum
shaped article
head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401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95888A (zh
Inventor
远藤勇夫
增田明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Automatic Machinery 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Automatic Machinery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Automatic Machinery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Automatic Machinery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5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5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32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32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Cigar And Cigarette Tobacco (AREA)

Abstract

一种棒状物品供给机,包括:下部滚筒(36),其移送作为过滤嘴的蕊F;排出头(68),其用喷出的压缩空气把从下部滚筒(36)排出的蕊F导向移送管(6)内;挠性管部分(6a),其设置为移送管(6)的一部分,容许排出头(68)从下部滚筒(36)分离;检测堵塞传感器(130),其直接检测下部滚筒(36)和排出头(68)间的蕊F的堵塞;进退气缸(76)及升降气缸(78),其使排出头(68)从下部滚筒(36)分离;排除喷嘴(94),其在移送管(6)内向排出头(68)吹出排除空气;控制器(136),其根据来自检测堵塞传感器(130)的信号分别控制以下动作:下部滚筒(36)的转动、进退气缸(76)及升降气缸(78)的动作、从排除喷嘴(94)吹出排除空气、向下部滚筒(36)喷出压缩空气等。

Description

棒状物品供给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使用装置供给棒状物品的供给机,尤其是适用于把作为棒状物品的过滤嘴向过滤嘴香烟制造机移送的棒状物品供给机。
                        背景技术
在这种供给机中,在实开昭61-20194号公报发表的复式供给机和在特开平8-38142号公报发表的单式供给机是众所周知的。复式供给机在过滤嘴料斗的下面装有带上下槽滚筒,单式的供给机在料斗下面装有一个带槽滚筒。
任何一种形式的供给机,料斗内的过滤嘴都通过带槽滚筒的转动而被一根一根取出、搬送到带槽滚筒上。即带槽滚筒的外圆面上设有多个取出槽,而在个个取出槽一根一根接受过滤嘴。
带槽滚筒的外圆被外圆导向器部分包覆,在过滤嘴的运送过程中,过滤嘴进入外圆导向器内。之后在过滤嘴位于外圆导向器内时,向过滤嘴取出槽内喷射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将取出槽内的过滤嘴通过排出头排出至移送管内。然后,过滤嘴在移送管内和压缩空气流一起向作为使用装置的过滤嘴香烟制造机、即过滤嘴设备移送。
上述供给机,若带槽滚筒上的过滤嘴的运送时间与压缩空气向取出槽内的喷射时间不能正确同步,则带槽滚筒与排出头之间易发生过滤嘴的堵塞。
在复式供给机发生过滤嘴堵塞时,为了除去这种堵塞,须将下部带槽滚筒相对于上部带槽滚筒向下方偏斜,或解除下部带槽滚筒与排出头间的连接以打开过滤嘴的排出路径。然后将堵塞的过滤嘴从排出路径处排除,供给机能再开始运转。
上述的从排除堵塞过滤嘴到供给机再开始运转的恢复操作现在都是手动操作进行。因此,到供给机的恢复运转需要很多时间,使供给机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其结果是过滤嘴香烟制造机的生产能力恶化。
单式供给机具有发生过滤嘴堵塞时,自动进行上述恢复操作的机构。具体说就是,在堵塞的过滤嘴不能送入移送管内时,堵塞的过滤嘴被吹回带槽滚筒的取出槽内。然后所述的外圆导向器(包覆部件)下降,这样,通过敞开带槽滚筒的外圆、从取出槽排除堵塞的过滤嘴。之后外圆导向器上升恢复到原来位置,供给机自动地再开始运转。
但是在上述的自动恢复操作中,相对于带槽滚筒来说,外圆导向器有必要正确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即,若外圆导向器恢复位置不正确,即使供给机再开始运转,压缩空气也会从带槽滚筒与外圆导向器之间大量泄漏。这样,会使过滤嘴排出所要求的压缩空气的排出压力不足、过滤嘴本身不能被排出,容易再次发生过滤嘴的堵塞。还有,若外圆导向器的恢复位置不正确,有可能带槽滚筒与外圆导向器发生干涉、带槽滚筒本身不能转动的问题。
从而,在这种供给机中,必须用外圆导向器升降进行自动恢复操作并不现实。
上述公报的单式供给机在实现自动恢复操作时,只不过是间接地检测过滤嘴的堵塞。因此有可能误检测过滤嘴的堵塞、同时自动恢复操作也缺乏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状物品供给机,该棒状物品供给机可确实检测棒状物品的堵塞并用简单的结构实现自动恢复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棒状物品供给机包括:带槽滚筒,其可转动并在其外圆面有多个随着带槽滚筒的转动,将棒状物品一根一根接受、移送的移送槽;外圆导向器,其部分包覆带槽滚筒的外圆;排出头,其配置在与带槽滚筒端面邻接的接续位置,在其上有可随着带槽滚筒的转动在外圆导向器的范围内与移送槽顺次连通的排出口;压缩空气喷射装置,其在随着带槽滚筒的转动,移送槽与排出口连通时,按规定的喷射压力将压缩空气向移送槽的一端喷射,压缩空气的喷射将移送槽内的棒状物品向排出口排出;移送管,其连接在排出头的排出口与棒状物品使用装置之间,将已被排出在排出口内的棒状物品与压缩空气流一起导向使用装置。本发明的棒状物品供给机还包括:挠性管部分,其设于移送管中途,在排出头从接续位置移动时,其在保持排出头与移送管间的接续的同时容许移送管与排出头连动地移动;堵塞检测装置,其直接检测带槽滚筒和排出头之间发生的棒状物品的堵塞,并且具有:在所述排出头位于所述接续位置时,在容许所述排出头在所述带槽滚筒的轴线周围转动变位的状态下,支承所述排出头的支承装置、和检测所述排出头的转动变位的传感器;控制装置,其在堵塞检测装置检测棒状物品堵塞后控制带槽滚筒转动;移动装置,其利用挠性管部分的挠性将排出头在接续位置和分离位置间移动,在排出头被移到分离位置时,排出头与带槽滚筒分离;排除装置,在排出头从带槽滚筒分离时,其利用空气压将堵塞的棒状物品从带槽滚筒内或移送管内排除。
按照上述供给机,棒状物的堵塞一被检测,带槽滚筒的转动马上停止。然后,利用移送管的挠性管部分的挠性使排出头从其接续位置移到分离位置。在该分离状态下,利用空气压把带槽滚筒的移送槽或排出头的排出口内堵塞的棒状物品排除。之后,排出头返回到接续位置、带槽滚筒转动,即供给机的运转再自动开始。
由于移送管具有上述的挠性管部分,可以简单地实现排出头与带槽滚筒的分离与接续、也可缩短供给机自动恢复所需时间。从而有助于大幅提高使用装置的生产性。而且由于是直接检测棒状物的堵塞,所以堵塞的检测准确而迅速,可靠地防止了带槽滚筒的过负荷、从而也防止了供给机的损坏。
具体说就是,堵塞检测装置包括:支承装置,在排出头在接续位置时在容许排出头在带槽滚筒轴线周围转动变位的状态下,其支承排出头;传感器,其检测排出头的转动变位。
这时,若发生棒状物品的堵塞,该堵塞则以排出头的转动变位表现出来,该转动变位由传感器直接检测。从而可以准确地检测棒状物品的堵塞
排除装置包括:管内排除装置,其将滞留在移送管上流部分内的棒状物品从排出口排出;滚筒内排除装置,其利用控制装置及压缩空气喷射装置将滞留在带槽滚筒内的棒状物品从移送槽排除。
这时,滞留在移送管内的棒状物品及滞留在带槽滚筒内的棒状物品都被排除。
具体说就是,管内排除装置包括移送管内的排除喷嘴,其向排出口吹入排除空气,管内排除装置还包括移送管内位于排除喷嘴下流的防止吹回的喷嘴,其向使用装置喷出推出空气。
进而,管内排除装置还包括逆止管,其位于防止喷出喷嘴的下流、插装在移送管上,用于防止棒状物品的逆流。
滚筒内排除装置包括调压阀,其把从压缩空气喷射装置供给到移送槽的压缩空气的压力降低。这时,降低了从带槽滚筒内排除棒状物品的速度、能安全进行被排除的棒状物品的回收。
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进退装置,其使排出头沿带槽滚筒轴线方向进退;升降装置,其使排出头升降。这时,由于排出头只在沿移送管轴线方向的垂直面内移动,所以可并列配置多个供给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过滤嘴香烟制造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并列配置的过滤嘴供给机的图;
图3是表示供给机上部滚筒及下部滚筒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供给机的排出头与移送管的关系的图;
图5是将图4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6是表示容许排出头转动变位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实现自动恢复操作构成的方块构成图;
图8~图11是表示控制器实行的主程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排出头已从接续位置后退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排出头已从图12所示位置下降到分离位置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从移送管及下部滚筒排除处理滞留过滤嘴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适用于过滤嘴香烟制造系统的棒状物品供给机。制造系统包括多个过滤嘴香烟设备2和通过移送管6分别与过滤嘴香烟设备2接续的供给机4,各供给机4通过移送管6向对应的过滤嘴香烟设备2、详细说就是向过滤嘴香烟设备2的棒料斗里供给作为棒状物品的过滤嘴。
在此,由香烟制造机制造的烟棒也供给过滤嘴香烟设备2。过滤嘴香烟设备2用烟棒及过滤嘴制造过滤嘴香烟。
如图2所示,各供给机4并列相邻配置,这些供给机4构成一个棒供给区。
如图3所示,供给机4具有料斗8,该料斗8储存有很多过滤嘴F(以下简称为蕊F)。在料斗8的下面配置有上部滚筒10,上部滚筒10闭塞了料斗8的出口。上部滚筒10的外圆面上设有多个取出槽12,这些取出槽12在上部滚筒10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如图3所示,上部滚筒10按箭头A所示逆时针转动。因此,随着上部滚筒10的转动取出槽12顺次进入料斗8的出口内,一根一根地接受料斗8内的蕊F。
料斗8包括:侧壁14,其按上部滚筒10的转动方向位于上流侧,即位于上部滚筒10的转动转入侧;侧壁16,其按上部滚筒10的转动方向位于下流侧,即位于上部滚筒10的转动转出侧。从上部滚筒10的转动方向看,这些侧壁14、16决定了料斗8的出口宽度。
在侧壁14上形成有多个喷气孔18,这些喷气孔18向料斗8的纵深方向,即蕊F的轴线方向按规定间隔配置。各喷气孔18与送气通路20连通,该送气通路20在侧壁14内延伸并在料斗8的外部与压缩空气源接续。
喷气孔18以与侧壁14的下面部分14L的斜度相同的斜度倾斜的方式这样从喷气孔18喷射出的压缩空气沿侧壁14的下面部分14L流动。
在料斗8的侧壁16和上部滚筒10之间配置有拨起辊22。拨起辊22将侧壁16与上部滚筒10的间隙闭塞,与上部滚筒10的转动方向相同地,即在图3所示的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拨起辊22可向与上部滚筒10的外圆面接近的方向或向从上部滚筒10的外圆面离开的方向移动。因此,用此可根据蕊F的直径对拨起辊22的外圆面与取出槽12内的蕊F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
如图4所示,上部滚筒10有滚筒轴24,滚筒轴24的两端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供给机4的机架26上。滚筒轴24的一端装有齿轮28,滚筒轴24的另一端可接受来自电机30的驱动力。因此,电机30向滚筒轴24的另一端输入驱动力时,上部滚筒10按规定的速度转动。
各取出槽12有吸着孔(图中未示出),该吸着孔开口于取出槽12的底部。随着上部滚筒10的转动,取出槽12在吸引区域S(参照图3)内移动时,取出槽12的吸着孔通过电磁阀34接受来自负压源32的吸引压。因此,取出槽12内已被接受的蕊F被吸着孔吸着、牢固地保持在取出槽12内。
为向各取出槽12的吸着孔供给吸引压,使用了共知的控制环(图中未示出)。该控制环与上部滚筒10的端面同轴紧密接触、断续负压源32与各吸着孔间的吸引路径。
如图3所明示,上部滚筒10的下面配置有下部滚筒36。下部滚筒36也是带槽滚筒,位于与上部滚筒10转接的位置,与上部滚筒10的转动方向相反、即按图3中箭头B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下部滚筒36的外圆面设有多个移送槽38,这些移送槽38在下部滚筒36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上部滚筒10及下部滚筒36相互作逆向转动时,在滚筒10、36的转接位置处各移送槽38与取出槽12顺次对准。
下部滚筒36的下部被壳体40包覆。该壳体40包括:外圆导向器42,其将下部滚筒36的外圆面部分地包覆;端壁46、48,其如图4所示与下部滚筒36的两端面分别邻接。这些端壁46、48通过轴承分别其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在下部滚筒36上的滚筒轴44的两端部。端壁46、48被所述的机架26或机架26侧面所支承。
更详细说就是,外圆导向器42从下方将下部滚筒36的约半周部分包覆并被机架26支承。外圆导向器42的内圆面与下部滚筒36的外圆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下部滚筒36与外圆导向器42无滑动接触地转动。
滚筒轴44的一端从侧壁46突出,该端上装有齿轮50。该齿轮50与上部滚筒10侧的齿轮28啮合,以此,下部滚筒36接受从上部滚筒10来的驱动力而转动。
空气凸缘52可自由转动地嵌在端壁46内,该空气凸缘52呈杯状。空气凸缘52连接在下部滚筒36的一端面上,与下部滚筒36形成一体转动。
在空气凸缘52的圆周壁内形成有多个连通孔54,这些连通孔54的个数与下部滚筒36的移送槽38的个数相同。各连通孔54在空气凸缘52的外圆面上具有开口的一端,这些开口端在空气凸缘52的圆周方向呈等间隔存在。各连通孔54的另一端与下部滚筒36对应的移送槽38的一端经常连通。
在端壁46内形成有一个供给口56。随着下部滚筒36的转动,各移送槽38通过下部滚筒36的规定转角位置即排出位置时,其移送槽38通过对应的空气凸缘52的连通孔54与供给口56的内端连通。排出位置规定在外圆导向器42的区域内。
供给口56的外端开口于端壁46的外圆面上。端壁46的外圆面上装有接头58,接头58把供给口56和外部的压缩空气供给管60连接上。压缩空气供给管60通过电磁阀62及调压阀64与压缩空气源66连接。通过电磁阀62从压缩空气源66供给供给口56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由调压阀64的切换动作来调整。具体说就是,调压阀64具有:第一切换位置,其把来自压缩空气源66的高压压缩空气供给供给口56;第二切换位置,其把来自压缩空气源66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减压后供给供给口56。其结果,根据调压阀64的切换动作,供给口56能接受供给高喷射压或比喷射压低的排除压。
端壁48使下部滚筒36的另一端面的下部、即包括所述排出位置的区域露出,该露出部分用排出头68闭塞。更详细说就是,排出头68从下方包覆端壁48且在下部滚筒36的圆周方向延伸。排出头68与所述的外圆导向器42的端面气密性地紧密接触,但在排出头68与下部滚筒36的另一端之间要确保规定的间隙(图中未示出)。
如图5所示,在排出头68内形成有圆弧状的排出口70。该排出口70在排出头68的靠下部滚筒36侧的一端面上具有开口的一端。下部滚筒36的移送槽38在通过所述排出位置时,在其前后,该移送槽38与排出口70的一端连通。即排出口70的一端的开口部在下部滚筒36的圆周方向上延伸规定的长度。
排出口70的另一端通过接续喷嘴72与移送管6连接。接续喷嘴72呈扁平漏斗状,其一端呈与排出口70的另一端一致的圆弧状,其另一端则与移送管6一致。
下面,对上述供给机4的一般运转动作参照图3加以说明。
随着上部滚筒10的转动,空的取出槽12一进入料斗8的出口,空的取出槽12就接受料斗8内的蕊F,已被接受的蕊F被取出槽12的吸着孔吸引。在该状态蕊F离开料斗8的出口向下部滚筒36移送。
之后,上部滚筒10继续转动,当蕊F完全通过所述的吸引区域S时,蕊F就不接受来自该取出槽12吸着孔的吸引压,在该时刻,蕊F的吸着被解除。
但在上部滚筒10的外面配置有过渡导向器75,该过渡导向器75引导通过吸引区域S的蕊F往下部滚筒36。因此,蕊F即使不被取出槽12吸着也不会从取出槽12脱落。
蕊F一到达下部滚筒36,这时蕊F的取出槽12和下部滚筒36的移送槽38对准,蕊F从取出槽12转移到移送槽38。之后,随着下部滚筒36的转动,蕊F与移送槽38一起被运送。
在此,为了使蕊F从上部滚筒10向下部滚筒36的转移安定进行,在滚筒10、36之间还配置了过渡导向器77,过渡导向器77从外圆导向器42处开始延伸。
之后,蕊F一到达所述的排出位置,蕊F的移送槽38就通过凸缘52的连通孔54与端壁46的供给口56连接。在该时点,来自压缩空气源66的喷射压从其一端供给到蕊F的移送槽38。更详细说,在连通孔54与供给口56接合之前,电磁阀62已被打开,其结果,在比电磁阀62还处于下流位置的压缩空气供给管60部分处建立喷射压。
压缩空气向移送槽38内的喷射,将蕊F从移送槽38通过排出头68的排出口70及接续喷嘴72向移送管6排出。然后,被排出的蕊F通过移送管6与压缩空气流一起向对应的过滤嘴香烟设备2移送。
上述的来自压缩空气源66的压缩空气的喷射,即该电磁阀62的开闭动作,与下部滚筒36的转动连动、断续进行。即下部滚筒36的各移送槽38在将要通过其排出位置前面,电磁阀62被打开,其结果,喷射压断续供给下部滚筒36。
下面,对供给机4的自动恢复操作的构造作以下说明。
如图4所示,移送管6在其中的一部分有挠性管部分6a,挠性管部分6a例如呈S形。挠性管部分6a给移送管6挠性,其结果是移送管6的上流部分,即下部滚筒36侧的移送管6的一端与挠性管部分6a之间的移送管6的部位在其轴线方向及上下方向可移动。
挠性管部分6a的曲率被确保充分大,挠性管部分6a不妨碍蕊F的移送。挠性管部分6a可以用弹性材料组成的软管,该软管插在移送管6的途中。在移送管6本身有挠性时,挠性管部分6a也可用把移送管6的一部分弯曲成S字形而得到。
所述的排出头68支承在可动台74上。可动台74与进退汽缸76连接,该进退汽缸76支承在升降汽缸78上。进退汽缸76及升降汽缸78都是空气气缸。
进退汽缸76可将可动台74分别向从离开下部滚筒36的方向及接近下部滚筒36的方向移动。即可动台74能沿下部滚筒36的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而且进退汽缸76备有前进确认开关80及后退确认开关82,开关80、82在可动台74的移动方向上相互离开。前进确认开关80检测可动台74的前进位置,后退确认开关82检测可动台74的后退位置。
而升降汽缸78通过进退汽缸76使可动台74上升及下降。升降汽缸78还备有上升确认开关84及下降确认开关86,该开关84、86在上下方向上相互离开。上升确认开关84检测可动台74的上升位置,下降确认开关86检测可动台74的下降位置。上述的开关80、82、84、86分别由近接式开关组成。
由于排出头68支承在可动台74上,所以排出头68可与可动台74一起,用进退汽缸76及升降汽缸78,可相对下部滚筒36进退和升降。
排出头68在图4所示状态时,排出头68处于前进且上升的位置、处于与下部滚筒36邻接的位置。
而且,在可动台74的顶部装有回收导向器88,在升降汽缸78的侧面装有回收溜槽90。还有,在排出头68的下方还装有回收导向器92。回收导向器88具有朝向供给机4的倾斜壁88a,回收导向器92具有朝向移送管6下流的倾斜壁92a。
在移送管6装有一对排除喷嘴94,该排除喷嘴94配置在接续喷嘴72与挠性管部分6a间的移送管6的部位上。这些排除喷嘴94通过管路96及电磁阀98与排除气源100接续。电磁阀98打开时,排除气源100从排除喷嘴94向移送管6内吹入排出空气,该排除空气向排出头68流动。
根据需要,在移送管6上还装有一对防止吹回喷嘴102,该防止喷嘴102配置在紧靠排除喷嘴94的下流处。该防止吹回喷嘴102通过管路103及电磁阀104与防止吹回气源106连接。当电磁阀104打开时,防止吹回气源106向移送管6内供给推出空气,该推出空气流向过滤嘴香烟设备2。推出空气防止移送管6内的蕊F吹回,即防止蕊F的逆流。
在移送管6上还插装有逆止管107,该逆止管107配置在紧靠防止吹回喷嘴102的下流处。逆止管107有缸体内径109。缸体内径109的内径比移送管6的外径大,缸体内径109的长度比蕊F的长度还长。且缸体内径109的下流部分呈锥体状与移送管6平滑连接。
供给机4还具有堵塞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直接检测蕊F的堵塞。关于堵塞检测机构,参照图5及图6作以下说明。
如图5所示,排出头68具有支承轴108,支承轴108从排出头68开始与下部滚筒36的滚筒轴44同轴上延长。图5中滚筒轴44仅用点划线表示。
支承轴108通过一对轴承110贯通可动台74。相对可动台74轴承110支承着支承轴108可自由转动并容许支承轴108沿轴线方向移动。因此,排出头68能以下部滚筒36的滚筒轴44为中心转动。
靠排出头68一侧的支承轴108的一端与可动台74之间用螺旋弹簧112相互连接,螺旋弹簧112套在支承轴108上。排出头68在图5所示状态时,螺旋弹簧112被压缩,把排出头68按规定的靠压力向外圆导向器42靠压。
如图6所明示,支承轴108上贯通形成带阶梯的径向孔120,靠压销114的一端插在该径向孔上。靠压销114的一端形成螺纹部116,该螺纹部116上装有螺母118。因此靠压销114连接在支承轴108上。且螺纹部116及螺母118都位于带阶梯的孔120内,螺纹部116及螺母118不从支承轴108的外圆面突出。
靠压销114的另一端贯通可动台74内的安装孔115并延长、从可动台74突出去。安装孔115的内圆面与靠压销114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在靠压销114上装有轴承122,该轴承122位于可动台74的长孔124内。长孔124向下部滚筒36的转动方向B延伸。
靠压销114的另一端与可动台74之间配置有拉伸螺旋弹簧126。拉伸螺旋弹簧126将靠压销114向下部滚筒36转动方向B的反方向拉引。因此,靠压销114以支承轴108为中心与支承轴108一起回转并处于靠压可动台74的状态。即支承轴108的转角位置由可动台74决定。在此,由于支承轴108连接在排出头68上,所以支承轴108转动就使排出头68转动,其结果就是排出头68由可动台74而保持正常的转角位置。
在排出头68的外面装有被检测片128,该被检测片128向下方延伸。在紧靠被检测片128的下面配置有检测堵塞传感器130。
在排出头68的外面,除去被检测片128之外还装有被检测片132。在紧靠该被检测片132的下面配置有返回确认传感器134。传感器130、134都是近接式传感器。
如图7所示,检测堵塞传感器130及返回确认传感器134分别与控制器136的输入口成电连接,控制器136由包括微处理器和程序存储器等的计算机组成。而且控制器136的输入口也与所述的前进确认开关80、后退确认开关82、上升确认开关84及下降确认开关86电连接。
控制器136的输出口也与所述的电机30、负压源32、压缩空气源66、调压阀64、进退气缸76、升降气缸78、排除气源100及防止吹回气源106,及发生堵塞灯138、异常灯140实现电连接。
控制器136在对所述的供给机4实行一般运转控制的同时,根据来自输入口侧的传感器和开关的输入信号,控制输出口侧的机器的动作,以此来实行后述的自动恢复操作。
即,控制器136按图8~图11所示的主程序,控制供给机4的运转及自动恢复操作。
在主程序,控制器136实行供给机4的一般运转控制(步骤S1),如前所述,供给机4向过滤嘴香烟设备2供给蕊F。
之后,判别是否发生蕊F的堵塞(步骤S2),此处的判别是根据来自检测堵塞传感器130的信号实行的。具体说就是,现假定从下部滚筒36的移送槽38向排出头68内的排出蕊F失败,如图5所示,蕊F就堵塞在下部滚筒36和排出头68之间了。
这时,因下部滚筒36的转动,堵塞的蕊F与移送槽38一起进一步移动,因此,如图6所示,堵塞的蕊F(如图6中用斜线表示的)与排出头68的排出口70的终端接触,把下部滚筒36和排出头68机械上连接起来。
其结果,由于下部滚筒36的转动力通过堵塞的蕊F传给排出头68,所以排出头68克服了拉伸螺旋弹簧126的靠压力、与下部滚筒36一起转动。由于排出头68的转动使被检测片128离开了检测堵塞传感器130,则在该时点,从检测堵塞传感器130供给控制器136的信号从“通”切换成“断”。从而,控制器136根据来自检测堵塞传感器130的信号切换,能检测蕊F的堵塞。即,检测堵塞传感器130直接检测排出头68的转动变位,因此控制器136能准确判定蕊F的堵塞。
步骤S2的判别结构为否(No)时,控制器136返回继续实行步骤S1,供给机4继续向过滤嘴香烟设备2供给蕊F。
若步骤S2的判别结果为是(Yes)时,控制器136顺次实行:发生堵塞灯138亮(步骤S3)、电机30停止转动(步骤S4)及负压源32停止动作(步骤S5)。具体说在负压源32停止动作时,电磁阀34关闭,从而由负压源32向吸引区域S的供给吸引区域S的吸引压被停止。
如上所述,由于蕊F的堵塞检测后,上部滚筒10及下部滚筒36的转动马上被停止,因此电机30上不会加过负荷,可靠地防止了电机30的损伤。
下部滚筒36停止转动后,如前所述,向下部滚筒36的移送槽38内喷射压缩空气(即喷射压的供给)也停止(步骤S6)。
就在电机30停止转动的同时,控制器136把电磁阀104只打开t1时间(例如5秒)。从而,防止吹回气源106通过防止吹回喷嘴102向移送管6内喷射推出空气(步骤S7)。该推出空气将移送管6内滞留在比防止吹回喷嘴102更处下流的蕊F进一步向过滤嘴香烟设备2移送。因此,比防止吹回喷嘴102更处下流的蕊F,实际上已到达不受来自供给机4吹回作用的位置。
即,向移送槽38内停止喷射压缩空气时,由于移送管6内的压力比下部滚筒36的移送槽38内的压力高,所以移送管6的蕊F被向供给机4吹回。但由于比防止吹回喷嘴102还处下流的蕊F被推出空气进一步移送,对该蕊F来说上述的吹回作用不大。
而且,即使比防止吹回喷嘴102更处下流的蕊F受到了吹回作用,这时在逆止管107内逆流的蕊F碰撞到逆止管107的台阶差,如图4所示,蕊F的吹回,即其逆流被可靠地防止。逆止管107内的台阶差在逆止管107的上流一侧与移送管6之间形成。
然后,控制器136使进退气缸76动作、使可动台74后退(步骤S8)。控制器136一收到来自后退确认开关82的通信号,即步骤S9的判别结果为“是”时,控制器136停止进退气缸76的动作,使可动台74的后退停止(步骤S10)。
从而,如图12所示,排出头68通过可动台74离开下部滚筒36、位于后退位置。这种排出头68的后退由于移送管6的挠性管部分6a的有挠性而被容许。
排出头68一处于后退位置,排出头68的排出口70就露在外部,而且被排出头68闭塞的下部滚筒36的区域也露在外部。即下部滚筒36与排出头68之间被很大地打开。
在此,堵塞的蕊F保持在下部滚筒36的移送槽38内或排出头68的排出口70内。
然后,控制器136使升降气缸78动作、可动台74下降(步骤S11)。控制器136一收到来自下降确认开关86的“通”信号,即步骤S12的判别结果为“是”时,控制器136停止升降气缸78的动作,使可动台74的下降停止(步骤S13)。
从而,排出头68从图12所示的后退位置,如图13所示地下降、处于下降位置。在此,排出头68的下降也由于移送管6的挠性管部分6a的挠性而被容许。
如图13所示的排出头68处于下降位置时,回收导向器88的倾斜壁88a位于回收溜槽90的上方,而排出头68的排出口70对着回收导向器92的倾斜壁92a。
然后,控制器136并列实行如图9所示的从步骤S14到步骤S18的管内排除处理和从步骤S19到步骤S24的滚筒内排除处理。
首先从管内排除处理进行说明,控制器136使排除气源100动作(步骤S14)t2时间(例如2秒),从排除气源100通过排除喷嘴94向移送管6内吹入排除空气。然后使排除空气的供给只停止(步骤S15)t3时间(例如1秒)。在此的排除空气的吹入及停止由控制器136使排除气源100的电磁阀98开闭来实施。
使排除计数器C的值只增加1(步骤S16),判别排除计数器C的值是否已达到规定次数N(例如3)以上(步骤S17)。然后,排除计数器C的初期值为“零”。
步骤S17的判别结果为“否”时,反复实行步骤S14~步骤S16的步骤。步骤S17的判别结果变为“是”时,将排除计数器C的的值复位为初期值“零”(步骤S18)。
即,在上述的管内排除处理中向移送管6内吹入排除空气,只断续反复进行规定次数N,排除空气向排出头68流动。这种吹入的排除空气,把滞留在移送管6内比排除喷嘴94还处上流的蕊F全部通过排出头68的排出口70排出。这样排出的蕊F如图14中箭头C所示,飞向回收导向器92、与回收导向器92的倾斜壁92a相撞。之后如图14中箭头D所示,蕊F向回收导向器92的下方落下、被回收箱(图中未示出)所回收。
而滚筒内排除处理时,所述的调压阀64切换成低压(步骤S19),压缩空气源66被许可动作(步骤S20)。之后,控制器136使电机30再次开始转动(步骤S21)、在下部滚筒36只转了半圈后(步骤S22)使电机30停止转动(步骤S23)。之后,调压阀64再切换成高压(步骤S24)。
下部滚筒36转动时,压缩空气源66与该转动连动地动作。因此,下部滚筒36的移送槽38每到达排出位置时,向该移送槽38内喷射压力低的压缩空气,移送槽38接受供给的低排除压。排除压将移送槽38内的蕊F从下部滚筒36排出。这样排出的蕊F如图14中箭头E所示飞向回收导向器88、与回收导向器88的倾斜壁88a碰撞。之后,蕊F如图14中箭头D所示,向下方落下、被回收溜槽90接受。回收溜槽90把接受到的蕊F导向器回收箱。
即,蕊F的堵塞被检测后,下部滚筒36只转半圈,滞留在下部滚筒36内的蕊F就被向回收导向器88排出。而且随着上部滚筒10及下部滚筒36再开始转动,从上产滚筒10向下部滚筒36供给的蕊F也同样被从下部滚筒36向回收导向器88排出(参照图3)。
在此,上部滚筒10再开始转动时,取出槽12虽从料斗8取出蕊F,但这时在上部滚筒10的吸引区域S并未供给吸引压。因此,从料斗8取出的蕊F随着上部滚筒10的转动而从取出槽12脱落被回收溜槽142(参照图3)接受,回收溜槽142把接受到的蕊F导向器回收箱(图中未示出)回收。即从上部滚筒10的转动方向看回收溜槽142配置在比过渡导向器75还上流处。
从而,下部滚筒36只转半圈,位于回收溜槽142下流的上部滚筒10的取出槽12和下部滚筒36的移送槽38就全变空了。
从下部滚筒36排出蕊F的排除压比所述的喷射压低。因而,蕊F并不是从下部滚筒36被高速排出,蕊F的排出可以安全实施。
堵塞的蕊F残留在移送槽38内时,该蕊F接受不到排除压。但由于下部滚筒36只转半圈,所以蕊F离开外圆导向器42从其移送槽38脱落。且脱落的蕊F也通过回收溜槽(图中未出示)导向回收箱。
上述的滚筒内排除处理,因为利用了供给机4自身的压缩空气源66,所以在排除下部滚筒36内滞留的蕊F时,不需要专用的排除机构。
还有,下部滚筒36停止转动后,如前所述,向移送管6内供给的推出空气将移送管6内比喷嘴102还位于下流的蕊F已向过滤嘴香烟设备2移送。因此,从移送管6对蕊F的排除是以滞留在移送管6内比喷嘴94还处于上流的蕊F为对象,排除的蕊F的根数少。
上述的管内排除处理及滚筒内排除处理完了时,控制器136使升降气缸78动作、可动台74上升(步骤S25)。之后,控制器136一收到来自上升确认开关84的“通”信号,即步骤S26的判别结果为“是”时,控制器136停止升降气缸78的动作,使可动台74的上升停止(步骤S27)。
之后,控制器136使进退气缸76动作、使可动台74前进(步骤S28)。控制器136一收到来自前进确认开关80的“通”信号,步骤S29的判别结果为“是”时,控制器136停止进退气缸76的动作,使可动台74的前进停止(步骤S30)。
从而,排出头68首先从图13所示下降位置上升到图12的后退位置,然后从图12的后退位置向下部滚筒36前进、恢复成图4所示的原接续位置。
在接续位置,排出头68受到螺旋弹簧112的靠压力压在所述外圆导向器42的端面上。其结果,外圆导向器42和排出头68之间的气密性再次得到确保。
上述的说明已明确表示,排出头68处于接续位置时,由于排出头68对外圆导向器42只是面接触,因此排出头68与下部滚筒36的分离及接续很简单。且外圆导向器42与排出头68间的密封性可通过适当设定螺旋弹簧112的靠压力充分地确保。
由于排出头68的分离及接续是由排出头68的进退动作和升降动作的组合来实现的,因此排出头68与相邻供给机4的排出头68和移送管6并不发生干涉,所以可并列配置图2所示的供给机4。
之后,控制器136判别来自返回确认传感器134的信号是否是“通”信号(步骤S31)。在此的判别结果为“是”时,判定排出头68正确恢复原位置了。这时控制器136顺次实行以下步骤:把后述的复算计数器RT的值复位为初期值零(步骤S32),关闭发生堵塞灯138(步骤S33),使负压源32动作,即向吸引区域S供给吸引压(步骤S34)。
之后,控制器136允许压缩空气源66动作(步骤S35),只待机(步骤S36)规定时间t4(例如2秒)。
当步骤S36的判别结果为“是”时,控制器136使电机30再开始转动(步骤S37)、实行图8的步骤S1。在该时刻,供给机4的自动恢复操作结束、供给机4向过滤嘴香烟设备2再次开始供给过滤嘴。上述的自动恢复操作与手动操作相比,可以大幅度地缩短直到再开始供给棒所需要的时间、对提高过滤嘴香烟的生产性有大贡献。
若步骤S31的判别结果为“否”时,控制器136将所述的复算计数器RT的值只增加1(步骤S38)、并判别(步骤S39)复算计数器RT的值是否达到了规定值M(例如3)。在此的判别结果为“否”时,控制器136实行与所述的步骤S8~S10相同的步骤S40~S42,排出头68一旦回到后退位置则反复实行步骤S28以后的步骤。
之后,步骤31的判别结果变为“是”时,控制器136实行步骤32以后的步骤,实行供给机4的一般运转控制(步骤S1)。但在步骤S31的判别结果变为真之前步骤S39的判别结果变为真时,控制器136则实行图11的程序。
在图11的程序中,控制器136实行与所述的从步骤S8到步骤S13的同样的步骤S43~步骤S48,使排出头68后退之后下降到下降位置。之后,控制器136使发生堵塞灯138闪亮后(步骤S49)使异常灯140亮(步骤S50)。
图11的程序所实行的状况表示供给机4不能自动恢复操作,这时用手动操作实行供给机4恢复操作。
本发明对适于用向过滤嘴香烟设备2供给蕊F的供给机4作了说明,但也同样适用于过滤嘴以外的其它棒状物品的供给机。
图示的实施例是表示在实施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的供给机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有种种变更。例如一实施例的供给机4分别备置了排除气源100及防止吹回气源106,但也可把来自防止吹回气源106的压缩空气作为排除气供给排除喷嘴94。

Claims (7)

1.一种棒状物品供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槽滚筒(36),其能转动并在其外圆面上有多个随着所述带槽滚筒(36)的转动,将棒状物品一根一根地接受、移送的移送槽(38);
外圆导向器(42),其部分包覆所述带槽滚筒(36)的外圆;
排出头(68),其配置在与所述带槽滚筒(36)端面相邻接续位置,在其上具有随着所述带槽滚筒(36)的转动在所述外圆导向器(42)的范围内与所述移送槽顺次连通的排出口(70);
压缩空气喷射装置(54、56、58、60、62、66),其在随着所述带槽滚筒(36)的转动,所述移送槽(38)与所述排出口(70)连通时,向所述移送槽(38)的一端按规定的喷射压喷射压缩空气,所述压缩空气的喷射把所述移送槽(38)内的棒状物品向所述排出口(70)排出;
移送管(6),其连接在所述排出头(68)的所述排出口(70)与棒状物品的使用装置之间,把已被排出在所述排出口(70)内的棒状物品与压缩空气流一起导向所述使用装置,
所述棒状物品供给机还包括:
挠性管部分(6a),其设在所述移送管(6)途中,在所述排出头(68)从所述接续位置移动时,其在保持所述排出头(68)与所述移送管(6)之间的接续的同时容许所述移送管(6)与所述排出头(68)连动地移动;
检测堵塞装置,其直接检测所述带槽滚筒(36)和所述排出头(68)之间发生的棒状物品的堵塞,并且具有:在所述排出头(68)位于所述接续位置时,在容许所述排出头(68)在所述带槽滚筒(36)的轴线周围转动变位的状态下,支承所述排出头(68)的支承装置(74、108、114、126)、和检测所述排出头(68)的转动变位的传感器(128、130);
控制装置(136),其在所述检测堵塞装置检测棒状物品的堵塞后,控制所述带槽滚筒(36)的转动;
移动装置(76,78),其利用所述挠性管部分(6a)的挠性把所述排出头(68)在所述接续位置和分离位置间移动,在所述排出头(68)被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排出头(68)与所述带槽滚筒(36)分离;
排除装置(54、94),在所述排出头(68)与所述带槽滚筒(36)分离时,其利用空气压力把所述堵塞的棒状物品从所述带槽滚筒内或所述移送管内排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物品供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除装置(54、94)包括:管内排除装置(94、96、98、100),其把滞留在所述移送管(6)上流部分内的棒状物品从所述排出口(70)排出;滚筒内排除装置,其利用所述控制装置(136)及所述压缩空气喷射装置(54、56、58、60、62、66)把滞留在所述带槽滚筒(36)内的棒状物品从所述移送槽(38)排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物品供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排除装置包括排除喷嘴(94),其在所述移送管(6)内,向所述排出口(70)吹入排除空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棒状物品供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排除装置还包括在所述移送管(6)内的防止吹回喷嘴(102),其位于所述排除喷嘴(94)的下流、向所述使用装置喷出推出空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状物品供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排除装置还包括逆止管(107),其位于所述防止吹回喷嘴(102)的下流、插装在所述移送管(6)上,用于防止棒状物品的逆流。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物品供给机,其特征在于,滚筒内排除装置包括调压阀(64),其降低从所述压缩空气喷射装置供给到所述移送槽(38)的压缩空气的压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物品供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进退装置(76),其使所述排出头(68)沿所述带槽滚筒(36)的轴线方向进退;升降装置(78),其使所述排出头(68)升降。
CN 02140134 2001-07-06 2002-07-02 棒状物品供给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2232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6224/2001 2001-07-06
JP206224/01 2001-07-06
JP2001206224A JP4739586B2 (ja) 2001-07-06 2001-07-06 棒状物品の供給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5888A CN1395888A (zh) 2003-02-12
CN1223289C true CN1223289C (zh) 2005-10-19

Family

ID=19042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40134 Expired - Lifetime CN1223289C (zh) 2001-07-06 2002-07-02 棒状物品供给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39586B2 (zh)
CN (1) CN122328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BO20030130A1 (it) * 2003-03-10 2004-09-11 Gd Spa Metodo di controllo di una macchina automatica per la lavorazione
CN100503373C (zh) * 2006-12-31 2009-06-24 吴为荣 卷烟包装机烟支防堵过滤装置
DE102010020009A1 (de) * 2010-05-04 2011-11-10 Hauni Maschinenbau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Überführen stabförmiger Artikel der Tabak verarbeitenden Industrie aus einem Magazin in eine Förderleitung mit konstanter Druckluftströmung im Abschusskanal
CN102423127B (zh) * 2011-10-12 2013-06-26 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卷烟机内搓板工作状态的装置以及方法
CN112401295B (zh) * 2020-10-15 2022-10-18 安徽宜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无凸轮分离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0904A (en) * 1989-12-21 1991-04-30 R. 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loose ends of cigarettes
IT1290633B1 (it) * 1997-01-10 1998-12-10 Gd Spa Metodo di rilevazione e scarto di sigarette vuo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39586B2 (ja) 2011-08-03
JP2003018982A (ja) 2003-01-21
CN1395888A (zh) 2003-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8362B (zh) 多功能全自动插件机
CN1129418A (zh) 粉碎装置
CN1791325A (zh) 元件搬送装置、表面安装机以及元件测试装置
CN107935359B (zh) 加料装置及玻璃窑炉投料系统
CN103231108A (zh) 蓄电池电极板板栅切割机
JP2022118272A (ja) 熱封止可能な材料で作られた袋に1用量の疎性製品を充填するための自動包装機械の制御方法
CN1223289C (zh) 棒状物品供给机
JP6328148B2 (ja) 溶融物処理プラント
CN109677867A (zh) 用于驱动轴扣环组装防错的分选装置
CN205572548U (zh) 一种全自动槟榔切籽机
CN105817414A (zh) 具有循环切割功能的双料筒新型墙材物料处理系统
CN209566303U (zh) 一种陶瓷工业用清灰装钵一体化装置
CN204412696U (zh) 一种清除led粉尘颗粒的设备
CN205707427U (zh) 纺织助剂的包装装置
CN112061807B (zh) 一种石灰石制粉定量输送流水线
CN104983069B (zh) 一种废烟支烟丝回收设备
CN212045885U (zh) 一种三料斗pvdc膜材挤出机
CN210339541U (zh) 工件上料系统
KR20030055012A (ko) 수재의 철분분리장치
KR102030961B1 (ko) 미분원료 공급장치
KR101880362B1 (ko) 파이프 쇼트기
CN220744666U (zh) 给料计量系统
KR101233364B1 (ko) 포탄용 제청장치
KR102562603B1 (ko) 에어 패들을 구비한 분진제거장치
CN117920597B (zh) 一种直线磁片分拣排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