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7532C - 数码相机 - Google Patents

数码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7532C
CN1217532C CN021243476A CN02124347A CN1217532C CN 1217532 C CN1217532 C CN 1217532C CN 021243476 A CN021243476 A CN 021243476A CN 02124347 A CN02124347 A CN 02124347A CN 1217532 C CN1217532 C CN 121753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
desired value
value
color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43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92726A (zh
Inventor
黑川光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 Hyun Lee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2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2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75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753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02Corrections within particular colour systems
    • H04N1/6005Corrections within particular colour systems with luminance or chrominance signals, e.g. LC1C2, HSL or YU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75Corrections to the hu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9/643Hue control means, e.g. flesh tone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码相机,其包括一个CCD成像器。由CCD成像器拍摄的物体的图像数据根据多个对应于多个典型颜色的第一颜色调节值和对应于多个非典型颜色的多个第二颜色调节值受到颜色调节。如果选取了所需的典型颜色并操作拨号键,则所需的典型颜色的第一颜色调节值、即所需的第一颜色调节值被改变。另外,探测在色调方向邻近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的特定的第一颜色调节值、夹在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和特定的第一颜色调节值之间的关于色度的特定的第二颜色调节值和通过键盘操作的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的第一改变量,并且通过线性近似计算特定的第二颜色调节值的第二改变量。根据算出的第二改变量改变特定的第二颜色调节值。

Description

数码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码相机,并尤其涉及一种这样的数码相机,根据多个第一颜色调节值和至少一个第二颜色调节值对摄影装置拍摄的物体的图像信号进行颜色调节。
背景技术
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的颜色再现特性由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信号受到信号处理的种类决定。因此,信号处理技术在改进拍摄图像的颜色再现特性方面充当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常规的数码相机中,难以执行在各种环境下对拍摄的图像实施颜色调节,并且有一种趋势,即颜色调节适宜于在良好条件下拍摄的物体。另外,不能改变相机的颜色调节值的设置,并且需要在进行颜色调节时把拍摄的图像信号传递给个人电脑。虽然如果数码相机中安装了设置于个人电脑上的色调校正软件就可以对数码相机进行色调校正,但即使对数码相机应用个人电脑的校正软件,也很难确保合适的可操作性,因为在便携式数码相机中对监视器的大小和操作键的数量有所限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数码相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进颜色调节的可操作性的数码相机。
根据本发明,配置有根据多个第一颜色调节值和至少一个第二颜色调节值对摄影装置拍摄的物体的图像信号进行颜色调节的颜色调节器的数码相机包括:一个输入器,用于输入来自多个第一颜色调节值的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的改变指令;一个第一改变器,用于相应于改变指令改变所需的第一颜色调节值;和一个第二改变器,用于根据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的第一改变量改变第二颜色调节值。
对拍摄者拍摄的物体的图像信号进行颜色调节通过颜色调节器根据多个第一颜色调节值和至少一个第二颜色调节值进行。如果通过一个输入器输入对多个第一颜色调节值中的所需颜色调节值的改变指令,则通过第一改变器改变所需的第一颜色调节值。根据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的第一改变量由第二改变器改变第二颜色调节值。即,如果施加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的改变指令,则不仅所需的第一颜色调节值而且第二颜色调节值都被改变。因此,即使对监视器的大小和操作键的数量都有限制,并且,如果操作器不拥有全部的信息,也可以作恰当的颜色调节。即进一步提高了便携式相机在颜色调节时的操作性。
优选的多个第一颜色调节值分别对应于一个主要颜色系统和补充颜色系统的至少一个典型的颜色。因为主要颜色系统和补充颜色系统的典型颜色比其它颜色更流行,所以可以通过输入关于这些典型颜色的改变指令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如果接收屏只接收多个第一颜色调节值和第二颜色调节值中的多个第一颜色调节值的改变被显示,则改变指令的输入操作变得容易。
如果根据至少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的颜色样品包含在接收屏上,则颜色样品的色彩明暗相应于改变指令而改变。因此,能够进行一种可视的颜色调节。
另外,如果在接收屏上包含标准化的第一颜色调节值,则可以进行容易且精确的颜色调节。
如果对拍摄者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实时地颜色调节,并且实时显示基于受到颜色调节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则显示图像的色调也相应于改变指令而改变。因此,可以容易理解拍摄图像的色调是如何变化的,因而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优选的第一颜色调节值和第二颜色调节值包括一个色度作为参数。第二改变器根据在色度方向邻近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的特定的第一颜色调节值、夹在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和特定的第一颜色调节值中的关于色度的特定的第二颜色调节值以及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的第一改变量查找特定颜色调节值的第二改变量。然后,根据找到的第二改变量改变第二颜色调节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框图;
图2是表示信号处理电路的一个实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一个参考值表的示图;
图4是表示一个目标值表的示图;
图5是表示参考值和目标值分布状态的一个实例的示图;
图6是表示参考值和目标值分布状态的一个实例的示图;
图7是表示区域限定电路的操作部分流程图;
图8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操作部分示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另一操作部分的示图;
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另一操作部分的示图;
图11是设置改变模式中CPU操作部分的流程图;
图12是设置改变模式中CPU另一操作部分的流程图;
图13是设置改变模式中CPU其它操作部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设置改变屏的一个实例示图;
图15是表示设置改变屏另一个的实例示图;
图16是表示设置改变屏另一实例的示图;
图17是色调校正时CPU操作部分的流程图;
图18是色调校正时CPU另一操作部分的流程图;
图19是色调校正时CPU其它操作部分的流程图;
图20是色调校正时CPU其它操作部分的流程图;
图21是色调校正时CPU另一操作部分的流程图;
图22是色调校正时CPU另一操作部分的流程图;
图23是色调校正时CPU另一操作部分的流程图;
图24是色调校正时CPU另一操作部分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参考值和目标值分布状态的一个实例的示图;
图26是色调校正时的操作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是普通用户使用的一种便携式数码相机。物体的光学图像经过聚焦透镜12入射到CCD成像器的光接收面。在光接收面上,通过光电转换产生一个对应于入射的光学图像的照相信号(原始图像信号)。注意到,光接收面被拜耳图案(未示出)的滤色器覆盖,并且形成照相信号的每个像素信号只有R、G或B中的一种颜色成分。
当输入电源时,从CPU52向计时发生器(TG)16施加一个处理指令,由此由TG16驱动CCD成像器14。CCD成像器14重复读出由光电转换以预定的帧速率产生的照相信号。每一帧读出的照相信号通过CDS/AGC电路18中的公知的噪音去除和水平调节而被A/D转换器20转变成数字信号。
相应于CPU52发出的处理指令,信号处理电路22对从A/D转换器20输出的每帧照相数据进行信号处理,如颜色分离、白色平衡调节、颜色调节(色调校正)、YUV转换等,使得产生由亮度成分(Y数据)和色差成分(U数据,V数据)形成的图像数据。产生的图像数据施加给存储器控制电路24,并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24写入SDRAM26的一个图像数据存储区。
相应于CPU52发出的处理指令,视频编码器28指示存储器控制电路24读出储存在图像数据存储区26a中的图像数据。视频编码器28还把每帧读出的图像数据编码成按照NTSC格式的合成视频信号,并将编码的合成视频信号经开关提供给监视器30。因此,物体的实时动态图像(整个图像)显示在监视器30上。
注意到,当字符信号从字符信号产生电路34输出时开关SW1连接到字符信号产生电路,并且当颜色样品信号从颜色样品信号产生电路36输出时,开关SW1连接颜色样品信号产生电路36。字符信号或颜色样品信号经开关SW1施加到监视器30,由此将所需的字符或所需的颜色样品的OSD方式显示到显示屏上。
如果操作者按下快门按钮,则CPU52向JPEGCODEC32施加压缩指令。JPEGCODEC32指示存储器控制电路24读出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区26a中的一帧图像数据,并根据JPEG格式对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在压缩图像数据的获取中,JPEGCODEC32将产生的压缩图像数据施加给存储器控制电路24。压缩的图像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24储存到压缩数据存储区26b中。
完成压缩图像数据的存储处理之后,CPU52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4从压缩的数据存储区26b中读出压缩的图像数据,并通过I/F电路38把读出的压缩图像数据记录到存储卡40中,由此在存储卡40中产生图形文件。注意到,存储卡40是一种可拆卸的非易失性记录介质,并且当连结到一个插口(未示出)时,CPU52可以访问。
信号处理电路22的构成如图2所示。从A/D转换器20输出的照相数据通过一个颜色分离电路22a进行颜色分离。即,因为形成照相数据的每个像素数据有不超过一种颜色成份,这些颜色成份是R成份、G成份和B成份,每个像素中缺乏的两种颜色成份由颜色分离电路22a补偿。形成每个像素的R成份、G成份和B成份同时从颜色分离电路22a中输出。从逐个像素输出的R成份、G成份和B成份通过白色平衡调节电路22b施加给LCH转换电路22c,并且转变成L成份(亮度)、C成份(色饱和度成份)和H成份(色度成份)。
转换的L成份、C成份和H成份分别施加给L调节电路22d、C调节电路22e和H调节电路22f。L调节电路22d、C调节电路22e和H调节电路22f分别对输入的L成份、C成份和H成份进行预定的操作,从而计算校正的L成份、校正的C成份和校正的H成份。然后,校正的L成份、校正的C成份和校正的H成份通过YUV转换电路22n转换成Y成份、U成份和V成份,并且转换的Y成份、U成份和V成份分别通过SW2、SW3和SW4输出。此处,YUV转换电路22n执行所谓的4∶2∶2转换(或4∶1∶1转换),从开关SW2-SW4输出的每个Y成份、U成份和V成份具有4∶2∶2(或4∶1∶1)的比例。
注意到,只有当在检测过程中从检测设备中输出预定的指令时,开关SW2-SW4才连结到YUV转换电路22m。此时,在YUV转换电路22m中根据从白色平衡调节电路22b输出的R成份、G成份和B成份产生的Y成份、U成份和V成份经开关SW2-SW4榆出。YUV转换电路22m还进行所谓的4∶2∶2转换(或4∶1∶1转换),并且以4∶2∶2(或4∶1∶1)的比例从开关SW1-SW3输出Y成份、U成份和V成份。
从LCH转换电路22c输出的H成份也施加给区域确定电路22g。区域确定电路22g通过参考参考值表22h确定一个区域,从LCH转换电路22g施加的H成份属于该区域。区域确定电路22g还读出两个对应于从参考值表22h导出的确定的两个参考值,并读出两个对应于从目标值表22i~22k或设置变化使用表22r中任何一个导出的确定的目标值。由L调节电路22d、C调节电路22e和H调节电路22f根据读出的参考值和目标值进行进行预定的操作。
参见图3,在参考值表22h上写入12个H成份参考值、12个C成份参考值和12个L成份参考值。H、C和L分别表示色度、色饱和度和亮度,并且每个是用于颜色调节的一个参数。给彼此相关的H成份参考值、C成份参考值和L成份参考值分配相同的参考值数量N(0~11),并且由三个具有共同参考数的成份值(H成份参考值、C成份参考值和L成份参考值)限定参考值。这12个参考值分布在YUV空间,如图5和6所示。还注意到,在图6中只示出了具有“5”作为参考数的参考值。
另一方面,每个目标值表22i~22k如图4所示地形成。类似于图3所示的参考值表22h,设置分别与色度(H)、色饱和度(C)和亮度(L)相关的12个H成份目标值、12个C成份目标值和12个L成份目标值,并且由与相同的目标值数N(=0至11)一起分配的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当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表示图4中所示的数字值时,12个目标值分配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YUV空间。注意到,在图6中只示出了具有“5”作为参考数的目标值。
从图5中可以知道,N=2的参考值和目标值对应于“Mg”,N=3的参考值和目标值对应于“R”,N=5的参考值和目标值对应于“Ye”,N=8的参考值和目标值对应于“G”,N=10的参考值和目标值对应于“Cy”,N=11的参考值和目标值对应于“B”。另外,N=0,1,4,6,7或9的参考值和目标值对应于不止上述描述的一种颜色。即,部分参考值和目标值分别对应于主要颜色系统和补偿颜色系统中的一种典型的颜色,并且其余的参考值和目标值分别对应于与这些典型颜色不同的非典型的颜色。
目标值表22i~22k与参考值表22h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应于典型颜色的目标值可以改变。即,虽然在制造过程中储存在参考值表22h中的H成份参考值、C成份参考值和L成份参考值先被固定,并且不能由操作者自由地改变,但储存在目标值表22i~22k中的N=2,3,5,8,10或11的H成份参考值、C成份参考值和L成份参考值可以由操作者任意改变。
注意到,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特别定义为第一颜色调节值,对应于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特别定义为第二颜色调节值。
当选择目标值表22i~22k中的任何一个用于改变目标值时,设置在选取的目标值表上的目标值占据在设置改变使用表22r。如果执行对应于典型颜色的目标值的改变操作,则目标值被改变,另外,非典型颜色的其它目标值通过线性近似而改变。目标值的这种改变在设置改变使用表22r上执行。
在改变操作时,区域确定电路22g执行区域确定以及对应于参考值表22h和设置改变使用表22r所得决定的参考值和目标值的选择。完成改变操作时,储存在设置改变使用表22r上的目标值被返回到阅读源的目标值表。用于区域确定的表也从设置改变使用表22r返回到阅读源的目标值表。
注意到,参考值表22h和目标值表22i~22k储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2p中,设置改变使用表22r储存在易失性存储器22q中。另外,目标值表22i~22k分别对应于模块1~3。
区域确定电路22g逐个像素地执行根据图7所示流程的过程,从而对形成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进行区域确定以及选择对应于决定结果的参考值和目标值。首先,在步骤S1,把计数器22s的计数值N设置为“0”,并且在步骤S,从参考值表22h中读出对应于计数值N的H成份参考值。在步骤S5,把从LCH转换电路22(当前像素的H成份值)输入的当前像素的H成份值与从参考值表22h读出的H成份参考值做比较。
如果在步骤S5判定H成份参考值大于(>)当前像素的H成份值,则在步骤S11将计数值N与“0”比较。此处,如果N等于(=)0,则执行步骤S21~S27。但是,如果N大于(>)1,则执行步骤S13~S19。另一方面,如果H成份参考值等于或小于当前像素的H成份值,则计数器22s增加步骤S7,并且在后续的步骤S9中将更新的计数值N与“11”比较。但是,如果N大于11,则进行步骤S21~S27。
在步骤S13中,从参考值表22h中将对应于当前计数值N的H成份参考值、C成份参考值和L成份参考值选作Hr1,Cr1和Lr1。并且在步骤S15中,从目标值表22i~22k和设置改变使用表22r的任何一个中将对应于当前计数值n的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选作Ht1,Ct1和Lt1。另外,在步骤S17,从参考值表22h中将对应于计数值N-1的H成份参考值、C成份参考值和L成份参考值选作Hr2,Cr2和Lr2,并且在步骤S19中,从目标值表22i~22k和设置改变使用表22r的任何一个中将对应于计数值N-1的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选作Ht2,Ct2和Lt2。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中,从参考值表22h中将对应于当前计数值N=0的H成份参考值、C成份参考值和L成份参考值选作Hr1,Cr1和Lr1,并且在步骤S23中,从目标值表22i~22k和设置改变使用表22r的任何一个中将对应于计数值N=0的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选作Ht1,Ct1和Lt1。另外,在步骤S25,从参考值表22h中将对应于计数值N=11的H成份参考值、C成份参考值和L成份参考值选作Hr2,Cr2和Lr2,并且在步骤S27中,从目标值表22i~22k和设置改变使用表22r的任何一个中将对应于计数值N=11的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选作Ht2,Ct2和Lt2。
因而,探测到夹在关于色度的当前像素值和对应于两个参考值的两个目标值之间的两个参考值。注意到,在步骤S15,S19,S23和S27中的阅读源彼此相同。
将H成份参考值Hr1和Hr2以及H成份目标值Ht1和Ht2施加给H调节电路22f。另外,将C成份参考值Cr1和Cr2以及C成份目标值Ct1和Ct2施加给C调节电路22e。而且将L成份参考值Lr1和Lr2以及L成份目标值Lt1和Lt2施加给L调节电路22d。
H调节电路22f从LCH转换电路22c中取回当前像素H的成份值Hin,并且根据方程1计算校正的H成份值Hout。算出的校正的H成份值Hout移到图8中由虚线表示的一个角度。
(方程1)
Hout=(Ht2·β+Ht1·α)/(α+β)
α=|Hr2+Hin|
β=|Hr1+Hin|
另外,H调节电路22f将角度数据α=(|Hr2+Hin|)和β=|Hr1+Hin|输出给C调节电路22e和L调节电路22d,并且还将角度数据γ(=|Hr2+Hout|)和δ(=|Ht1+Hout|)输出给L调节电路22d。
C调节电路22e对从LCH转换电路22c取回的当前像素C成份值Cin进行方程2所示的操作,并且计算图9所示的校正的C成份值Cout。
(方程2)
Cout=Cin·{Ct1+(Ct2-Ct1)·β/(α+β)}/{Cr1+(Cr2-Cr1)·β/(α+β)}
另外,C调节电路22e执行方程3的计算,从而在连结系统坐标(0,0)和(Cin,Hin)的直线CH与连结系统坐标(Cr1,Hr1)和(Cr2,Hr2)的直线CH的相交坐标上寻找C成份值Cr3,在连结系统坐标(0,0)和(Cout,Hout)的直线CH与连结系统坐标(Ct1,Ht1)和(Ct2,Ht2)的直线CH的相交坐标上寻找C成份值Ct3。然后,把算出的C成份值Cr3和Ct3连同前述的当前像素C成份值Cin和校正的C成份值Cout一起输出给L调节电路22d。
(方程3)
Cr3=Cr1+(Cr2-Cr1)·β/(α+β)
Ct3=Ct1+(Ct2-Ct1)·δ/(γ+δ)
L调节电路22d从LCH转换电路22c取回当前像素的L成份值Lin,从而根据方程4计算图10所示的校正的L成份值Lout。图10中所示的Lmax和Lmin分别是将被再现的L(亮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前像素值(输入的像素值)存在于由LCH系统坐标(Lmax,0,0),(Lmin,0,0)和(Lr3,Cr3,Hin)形成的一个表面(由色度Hin刻划的YUV空间所在的表面)上。另一方面,校正的像素值存在于由LCH系统坐标(Lmax,0,0),(Lmin,0,0)和(Lt3,Ct3,Hout)形成的表面(由色度Hin刻划的YUV空间所在的表面)上。
(方程4)
Lout=(Lin-La)·(Ld-Lc)/(Lb-La)+Lc
La=Cin/Cr3·(Lr3-Lmin)
Lb=Cin/Cr3·(Lr3-Lmax)+Lmax
Lc=Cout/Ct3·(Lt3-Lmin)
Ld=Cout/Ct3·(Lt3-Lmax)+Lmax
Lr3=Lr1+(Lr2-Lr1)·β/(α+β)
Lt3=Lt1+(Lt2-Lt1)·δ/(γ+δ)
校正的像素值由校正的H成份值Hout、校正的C成份值Cout定义,并且由此计算校正的L成份值Lout。注意到,当前像素值由从LCH转换电路22c输出的当前像素的H成份值Hin、当前像素的C成份值Cin和当前像素L成份值Lin定义。
如果操作者操纵设置改变键44,选作设置改变模式处于整个图像显示在监视器30上的状态,则根据图17~图20所示的流程直线CPU52的处理过程。首先,在步骤S31中,模式选择菜单显示在监视器30上,并且在步骤S33中,储存在目标值表(22i~22k中的任意一个)中的对应于当前模式并对应于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显示在监视器30上,然后,在步骤S35,将第一光标C1设置为一个表示当前模式的菜单项。在步骤S31~S33的任何一个步骤中控制字符信号产生电路34,并且如果当前模式为1,则图14中的字符以OSD方式显示在整个图像上。
根据图14,由“模式1”,“模式2”,“模式3”和“退出”菜单项形成的一个模式选择菜单显示在屏幕的左上部,从目标值表22i读出的对应于模式1并在“-50”~“+50”范围内标准化的六个H成份目标值和六个C成份目标值显示在屏幕的中央,并且第一光标C1指出“模式1”。
标准化的六个H成份目标值分布在垂直方向,“色调”字符显示在垂直栏之上。标准化的六个C成份目标值也分布在垂直方向,并且“色饱和度”显示在垂直栏之上。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以“Mg”、“R”、“Ye”、“G”、“Cy”和“B”的顺序分布在垂直方向,并且字符以“Mg”、“R”、“Ye”、“G”、“Cy”和“B”的顺序分布在H成份目标值的左侧。因此,可以很容易地识别每个数字值表示的是色度还是色饱和度,以及每个数字对应的典型颜色。注意到,在步骤S33中执行“色调”、“色饱和度”、“Mg”、“R”、“Ye”、“G”、“Cy”和“B”的字符显示。
在步骤S37判断是否操纵光标键46,并且如果判定为“否”,则过程直接进行到步骤S49。但是,如果判定为“是”,则在步骤S39中第一光标C1移动到所需的方向。在步骤S41判断第一光标C1当前指引的目的地,并且如果指引的目的地为”退出”,则在步骤S45中取消字符“色调”、“色饱和度”、“Mg”、“R”、“Ye”、“G”、“Cy”和“B”并再继续进行到步骤S49。
如果第一光标C1的指引目的地是“模式1”,“模式2”,“模式3”中的任何一个,则在步骤S43,由第一光标C1选取的模式的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显示在监视器30上。更具体地说,从目标值表(22i~22k中的任何一个)读出对应于选取模式的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并且指令字符信号产生电路34显示读出的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色调”、“色饱和度”、“Mg”、“R”、“Ye”、“G”、“Cy”和“B”字符。显示在监视器30上的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被读出的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更新。
在步骤S47使对应于选择模式的目标值表生效。在步骤S47,图2所示的区域确定电路22g通过查阅生效的目标值和参考值表22h执行图7所示的过程。因此,显示在监视器30上的整个图像的色调(颜色再现特性)在第一光标C1于“模式1”,“模式2”,“模式3”之间每次移动时改变。
在步骤S49执行是否操纵设置键50的判断,并且如果没有键盘操纵,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37。但是,如果执行键盘操纵,则在步骤S51判断第一光标C1的指引目的地。在第一光标C1选择“退出”时,在步骤S51判定为“否”。然后,在步骤S73中,在使初始模式(在设置改变模式的过程开始时选定的模式)的目标值生效之后结束设置改变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光标C1的指引目的地为“模式1”,“模式2”,“模式3”,则过程从步骤S53进行到步骤S51,把对应于由第一光标C1选取的模式的目标值表(22i~22k中任意一个)中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复制到设置改变使用表22r。另外,在步骤S55,使设置改变使用表22r生效。步骤S55的过程促使图2所示的区域确定电路22g通过查阅设置改变使用表22r和参考值表22h执行图7所示的过程。
在步骤S57,颜色选择菜单显示在监视器30上,在步骤S59改变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的分布,并且在步骤S61中将第二光标C2设置为颜色选择菜单中的“OK”。在步骤S57~S61任何一个中控制字符信号产生电路34,字符以OCD方式显示在图5所示监视器30的整个图像中。
根据图15,由“Mg”、“R”、“Ye”、“G”、“Cy”、“B”“OK”和“退出”菜单项形成的颜色选择菜单显示在屏幕的左侧,六个H成份目标值和六个C成份目标值显示在屏幕中心稍偏右侧,第二光标C指向“OK”。此时,取消字符“Mg”、“R”、“Ye”、“G”、“Cy”、“B”的显示,并且使表示“Mg”、“R”、“Ye”、“G”、“Cy”、“B”的菜单项与对应的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相关。
在步骤S63判断是否操纵设置键46,并且如果执行键盘操作,则在步骤S65~S71判断第二光标C2的当前指引目的地。如果第一光标C2的指引目的地为“OK”,则过程从步骤S65进行到步骤S67,从而将设置改变使用表22r的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储存到阅读源目标值表中。在步骤S69中使阅读源目标值表生效,并且然后结束过程。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光标C2的指引目的地为“退出”,则过程从步骤S71进行到步骤S73,从而使初始模式的目标值表生效,并再结束过程。
在步骤S33和步骤S35中,对应于在步骤S69或S73中生效的目标值表的模式变为“当前模式”并在下一时间执行。注意到,如果在第一光标C2指向表示典型颜色的菜单项的状态下操作设置键50,则键盘操作变为无效。
如果在步骤S63判定为“否”,则在步骤S75中判断是否在上下方向上操作光标键46。此处,如果判断为“否”,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63。但是,如果判定为“是”,则在步骤S77第二光标C2移到所需的方向。在随后的步骤S79中,移动之后判断第二光标C2的指引目的地,并且如果第二光标C2选择“OK”或“退出”,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63。
相反,如果第二光标C2选择表示任何一种典型颜色的菜单项,则过程从步骤S79进行到步骤S81,从而在监视器30上只显示对应于选取的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83,将第三光标C3设置为将要显示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85和S87中,分别在监视器30上显示对应于选取的典型颜色的目标颜色样本作为第一目标颜色Clr1和第二目标颜色Clr2。
更具体地说,在步骤S85,从设置改变使用表22r中探测选取的典型颜色的目标值(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并且将探测到的目标值设置到第一寄存器52a作为第一目标值,指令颜色信号产生电路36根据设置到第一寄存器52a的第一目标值输出第一颜色样本信号(第一目标颜色信号)。在步骤S87,从设置改变使用表22r中探测选取的典型颜色的目标值(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并且将探测到的目标值设置到第二寄存器52b作为第二目标值,指令颜色信号产生电路36根据设置到第二寄存器52b的第二目标值输出第二颜色样本信号(第二目标颜色信号)。颜色样本信号产生电路36相应于指令输出第一目标颜色信号和第二目标颜色信号,并且通过开关SW1将输出的第一目标颜色信号和第二目标颜色信号施加给监视器30。
因此,当从图15所示的颜色选择菜单中选取典型颜色“R”时,屏幕显示从图15更新到图16。根据图16,只显示对应于“R”的H成份目标值(=+10)和C成份目标值(=+41),并且把第三光标C3设置为H成份目标值,“R”的第一目标颜色(第一颜色样本)Clr1和第二目标颜色(第二颜色样本)Clr2显示成在第二光标C2和第三光标C3之间彼此接近。
在步骤S89判断是否在上下方向操作光标键46,在步骤S95判断是否在左右方向操作光标键46,并且在步骤S99判断是否操作拨号键48。
如果在上下方向操作光标键46,则在步骤S89判定为“是”,并且在步骤S91把光标C2移动到所需的方向。在步骤S93判断移动之后由第二光标C2选择的菜单项,并且如果选取的菜单项为一种典型的颜色,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81,并且如果选取的菜单项为“OK”或“退出”,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63。如果在左右方向操作光标键46,则在步骤S95判定为“是”,并且在步骤S97把第三光标C3移动到所需的方向。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在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之间变化。结束步骤S97之后过程返回到步骤S89。
如果操作拨号键48,则在步骤S9中判定为“是”,并且在步骤S101更新第三光标C3指出的数字值(H成份目标值或C成份目标值),并且在步骤S103通过线性近似校正对应于非典型颜色的数字值(H成份目标值或C成份目标值)。更具体地说,存取设置改变使用表22r和第一寄存器52a,并且再相应于拨号键48的操作更新由第三光标C3选择的H成份目标值或C成份目标值,并且根据图17~图24所示的子路径校正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或C成份目标值。因为区域判断电路22g查阅设置改变使用表22r和参考值表22h,所以整个图像的一种色调相应于拨号键48的操作而改变。
在步骤S105,根据设置到第一寄存器52a的第一目标值(H成份目标值、C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颜色样本信号产生电路36被指示输出第一目标颜色信号。因此,第一目标颜色Clr1的色调也相应于拨号键48的操作而改变。步骤S105结束之后过程返回到步骤S89。
接下来,参见图17~图24描述非典型颜色的颜色校正。首先,在步骤S201中探测一种所需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由第二光标C2选取的典型颜色),并且在步骤S203,S221,S257,S293和S311判断探测的目标值数。
如果判定的目标值数为“3”,则过程从步骤S203进行到步骤S205,从而探测具有目标值数“3”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H成份目标值处于拨号键48操作之前,并且,在C成份目标值被拨号键46改变的情形中,在步骤S205探测到的H成份目标值与当前的H成份目标值重合。在步骤S207,探测具有目标值数“5”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的典型颜色(关于色度与所需的典型颜色相邻的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另外,在步骤S209探测到目标值数为“4”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的非典型颜色(关于色度被所需的典型颜色和特定的典型颜色夹在中间的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
注意到,从设置改变使用表22r中探测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和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另外,根据设置在设置改变使用表22r上的H成份目标值以及拨号键46的操作量探测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
在步骤S211中判断第三光标C3指向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的哪一个。如果指引目的地是H成份目标值,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213,从而计算对应于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3)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即由拨号键48的当前操作而产生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另外,在步骤S215,根据方程5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4)的H成份目标值。更具体地说,通过线性近似计算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把算出的改变量加到特定非典型颜色的当前H成份目标值,并且然后再把加入的值写到对应于设置改变使用表22r上的目标值数“4”一栏中,作为改变的H成份目标值。
(方程5)
HtYZ=|HtY-HtZ|
HtYX=|HtY-HtX|
ΔHtZ=ΔHtX*(HtYZ/HtYX)
HtZ’=HtZ+ΔHtZ
X:所需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
Y:特定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
Z:特定非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
HtYZ: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和特定非典型颜色H成份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
HtYX: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和所需典型颜色(改变之前)H成份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
ΔHtZ: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ΔHtX: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H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前)的H成份目标值
H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后)的H成份目标值
另一方面,如果第三光标C3指向C成份目标值,则在步骤S217计算对应于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3)的C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即通过拨号键48的当前操作产生的C成份值的改变量,并且在步骤S219根据方程6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的C成份目标值(目标值数=4)。更具体地说,通过线性近似计算特定非典型颜色的C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并把算出的改变量加到特定非典型颜色的C成份当前目标值,然后再把相加的值写入到对应于设置改变使用表22r上的目标值数“4”一栏中,作为改变的H成份目标值。
(方程6)
HtYZ=|HtY-HtZ|
HtYX=|HtY-HtX|
ΔCtZ=ΔCtX*(HtYZ/HtYX)
CtZ’=CtZ+ΔCtZ
ΔCtZ: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ΔCtX: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C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后)的C成份目标值
C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前)的C成份目标值
因此,关于具有被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4)的色度和特定典型颜色(目标值数=3)的色度夹在中间的色度的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4),校正H成份目标值或C成份目标值。完成步骤S211或步骤S217的过程之后,过程返回到高一级的程序。
在以色度和色饱和度为坐标的二维平面上,写入到参考值表22h中的12个H成份参考值和12个C成份参考值以及写入到设置改变使用表22r中的12个H成份目标值和12个C成份目标值如图25所示地分布。包含具有“3”~“5”目标值数的目标值的区域如图26所示。如果具有“3”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Ht3和C成份目标值Ct3增大ΔHt3和ΔCt3,则具有“4”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Ht4和C成份目标值Ct4增大ΔHt4和ΔCt4。ΔHt4和ΔCt4分别由方程7和方程8给出:
(方程7)
ΔHt4=ΔHt3*(Ht54/Ht53)
(方程8)
ΔCt4=ΔCt3*(Ht54/Ht53)
在此操作中,“3”变为所需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5”变为特定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4”变为特定非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另外,从图26、方程7和方程8可以知道,ΔHt4和ΔCt4由基于Ht54和Ht53的线性近似得出。
如果判定的目标值数为“5”,则在如18所示的步骤S221判定为“是”,并且在步骤S223,探测具有“4”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键盘操作之前的H成份目标值)。接下来,在步骤S225,探测具有“3”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并在步骤S227,探测具有“4”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
在步骤S229判断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如果指引目的地是H成份目标值,则执行步骤S231和S233的过程,并且如果指引目的地是C成份目标值,则执行步骤S235和S237的过程。在步骤S231探测对应于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5)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并且在后续步骤S233中根据方程5改变对应于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4)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35探测对应于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5)的C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并且在后续步骤S235中根据方程6改变对应于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4)的C成份目标值。
完成步骤S233或S237的过程时,在步骤S239新探测具有目标值数为8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并在步骤S241新探测具有目标值数为6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43判定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如果指引目的地是H成份目标值,并且如果指引目的地是C成份目标值,则过程进行步骤S247。在步骤S245中根据方程5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6)的H成份目标值,并在步骤S247根据方程6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6)的H成份目标值。
在步骤S245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223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31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S239中已经新给出的H成份目标值。另外,在步骤S247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223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35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S239和S241中已经新给出的H成份目标值。
在步骤S249中新探测具有目标值数为“7”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并在后续步骤S251中判断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如果指引目的地是H成份目标值,则过程进行步骤S253,从而根据方程5计算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7)的H成份目标值。另一方面,如果指引目的地是C成份目标值,则过程进行步骤S255,从而根据方程6计算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7)的C成份目标值。
在步骤S253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223和S229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31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S249中已经新测出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55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223和S239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35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S249中已经新给出的H成份目标值。
因此,关于具有被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5)的色度和特定典型颜色(目标值数=3或8)的色度夹在中间的色度的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4,6或7),校正H成份目标值或C成份目标值。完成步骤S253或步骤S255的过程之后,过程返回到高一级的程序。
如果判定的目标值数为“8”,则在如20所示的步骤S257中判定为“是”,并且在步骤S259,探测具有“8”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键盘操作之前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61,探测具有“5”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并在步骤S263,探测具有“6”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
随后,在步骤S265判断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并且根据判断结果执行步骤S267和S269或步骤S271和S273的过程。即,如果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是H成份目标值,则在步骤S267中探测对应于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8)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由拨号键48的当前操作而产生的改变量),并且在步骤S269,根据方程5改变对应于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6)的H成份目标值。另一方面,如果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是C成份目标值,则在步骤S271中探测对应于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8)的C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由拨号键48的当前操作而产生的改变量),并且在步骤S273,根据方程6改变对应于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6)的C成份目标值。
完成步骤S269或S273的过程时,在步骤S277中新探测具有目标值数为7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并在步骤S277判定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接下来,如果指引目的地是H成份目标值,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279,从而根据方程5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7)的H成份目标值。另一方面,如果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是C成份目标值,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281,从而根据方程5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7)的C成份目标值。
在步骤S279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259和S261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67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S275中已经新测出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81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259和S261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71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S275中已经新给出的H成份目标值。
在步骤S283中探测具有目标值数为“10”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85中探测具有目标值数为“9”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并在步骤S287判断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判断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如果指引目的地是H成份目标值,则在步骤S289,根据方程5计算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9)的H成份目标值,并且如果指引目的地是C成份目标值,则在步骤S291,根据方程6计算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9)的C成份目标值。
在步骤S289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259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67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S283和S285中新给出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91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259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271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S283和S285中新给出的H成份目标值。
因此,关于具有被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8)的色度和特定典型颜色(目标值数=5或10)的色度夹在中间的色度的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6、7或9),校正H成份目标值或C成份目标值。完成步骤S289或步骤S291的过程之后,过程返回到高一级的程序。
如果判定的目标值数为“10”,则过程从步骤S293进行到步骤S295,从而探测具有“10”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键盘操作之前的H成份目标值)。随后,在步骤S297,探测具有“8”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并在步骤S299,探测具有“9”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然后在步骤S301判断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
如果指引目的地是H成份目标值,则在步骤S303中探测对应于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9)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由当前拨号键的操作而产生的改变量),并且在步骤S305,根据方程5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9)的H成份目标值。另一方面,如果指引目的地是C成份目标值,则在步骤S307中探测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10)的C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由当前拨号键的操作而产生的改变量),并且在步骤S309,根据方程6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9)的C成份目标值。
因此,关于具有被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10)的色度和特定典型颜色(目标值数=8)的色度夹在中间的色度的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9),校正H成份目标值或C成份目标值。完成步骤S305或步骤S309的过程之后,过程返回到高一级的程序。
如果判定的目标值数为“11”,则在图23所示的步骤S311中判定为“是”,并且在步骤S313探测具有“11”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键盘操作之前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315,探测具有“2”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并在步骤S317,探测具有“0”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在随后的步骤S319中判断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步骤S312和S323或步骤S325和S327。
在步骤S321探测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11)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由当前的键盘操作所产生的改变量),并在步骤S323根据方程9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0)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325探测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11)的C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由当前的键盘操作所产生的改变量),并在步骤S327根据方程10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0)的H成份目标值。
(方程9)
HtX’=HtX-360
HtYZ=|HtY-HtZ|
HtYX’=|HtY-HtX’|
ΔHtZ=ΔHtX*(HtYZ/HtYX’)
HtZ’=HtZ+ΔHtZ
X:所需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
Y:特定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
Z:特定非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
HtX’: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校正的H目标值
HtYZ: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和特定非典型颜色H成份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
HtYX’: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和所需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前)H成份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
ΔHtZ: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ΔHtX: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H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后)的H成份目标值
H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前)的H成份目标值
(方程10)
HtX’=HtX-360
HtYZ=|HtY-HtZ|
HtYX’=|HtY-HtX’|
ΔCtZ=ΔCtX*(HtYZ/HtYX’)
CtZ’=CtZ+ΔCtZ
ΔCtZ: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ΔCtX: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C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后)的C成份目标值
C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前)的C成份目标值
通过从HtX中减去“360”求得H成份校正的目标值的原因在于虽然具有“0”、“1”和“2”作为目标值数的目标值属于第一象限,但具有目标值数“11”的目标值属于第四象限(见图5),并且因此不能通过方程5和方程6适当地改变属于第一象限的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
完成步骤S323或S327的过程时,在步骤S329中新探测具有目标值数为“1”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并在后续步骤S331中判断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如果指引目的地是H成份目标值,则在步骤S333中根据方程9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1)的H成份目标值,并且如果指引目的地是C成份目标值,则在步骤S335根据方程10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1)的C成份目标值。
在步骤S333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313和S315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321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S329中已经新测出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335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313和S315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321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329中已经新测出的H成份目标值。
因此,关于具有被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11)的色度和特定典型颜色(目标值数=2)的色度夹在中间的色度的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0或1),校正H成份目标值或C成份目标值。完成步骤S333或步骤S335的过程之后,过程返回到高一级的程序。
如果判定的目标值数为“2”,则过程从在图23所示的步骤S311进行到图24所示的步骤S337中,从而探测具有“2”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键盘操作之前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339,探测具有“11”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并探测具有“0”目标值数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随后,在步骤S343中判断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步骤S345和S347或步骤S349和S351。
在步骤S345探测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2)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由当前的键盘操作所产生的改变量),并在步骤S347根据方程11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0)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349探测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2)的C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由当前的键盘操作所产生的改变量),并在步骤S351根据方程12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0)的H成份目标值。关于方程11和方程12,从HtY中减去“360”求得H成份校正的目标值的原因与前述方程9和10相同。
(方程11)
HtY’=HtY-360
HtY’Z=|HtY’-HtZ|
HtY’X=|HtY’-HtX|
ΔHtZ=ΔHtX*(HtY’Z/HtY’X)
HtZ’=HtZ+ΔHtZ
X:所需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
Y:特定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
Z:特定非典型颜色的目标值数
HtY’: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校正的H目标值
HtY’Z: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和特定非典型颜色H成份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
HtY’X:特定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和所需典型颜色(改变之前)H成份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
ΔHtZ: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ΔHtX: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H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后)的H成份目标值
H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前)的H成份目标值
(方程12)
HtY’=HtY-360
HtY’Z=|HtY’-HtZ|
HtY’X=|HtY’-HtX|
ΔCtZ=ΔCtX*(HtYZ/HtY’X)
CtZ’=CtZ+ΔCtZ
ΔCtZ: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ΔCtX:所需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的改变量
C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后)的C成份目标值
CtZ:特定非典型颜色(改变之前)的C成份目标值
完成步骤S347或S351的过程时,在步骤S353中新探测具有目标值数为“1”的H成份目标值作为特定非典型颜色的H成份目标值,并在后续步骤S355中判断第三光标C3的指引目的地。如果指引目的地是H成份目标值,则在步骤S357中根据方程11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1)的H成份目标值,并且如果指引目的地是C成份目标值,则在步骤S359根据方程12改变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1)的C成份目标值。
在步骤S357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337和S339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345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S353中已经新测出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359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337和S339中已经测得的H成份目标值、在步骤S349中已经测得的改变量以及在步骤353中已经新测出的H成份目标值。
因此,关于具有被所需典型颜色(目标值数=2)的色度和特定典型颜色(目标值数=11)的色度夹在中间的色度的特定非典型颜色(目标值数=0或1),校正H成份目标值或C成份目标值。完成步骤S357或步骤S359的过程之后,过程返回到高一级的程序。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知道,通过信号处理电路22根据多个分别对应于主要颜色系统和补偿颜色系统的典型颜色的第一颜色调节值和多个分别对应于不同于任何一种典型颜色的多个非典型颜色的第二颜色调节值对由CCD成像器14拍摄的物体的图像数据进行颜色调节。
如果在设置改变模式中选择所需的典型颜色,则在监视器30上显示图16所示的设置改变使用屏。设置改变屏是一个用于接收第一颜色调节值和第二颜色调节值中第一颜色调节值的变化的屏幕,包括一种所需典型颜色的标准化的第一颜色调节值和颜色样本。注意到,设置改变使用屏的背景是物体的整个图像。
此处,如果操作拨号键48,则改变所需典型颜色的第一颜色调节值。另外,探测在色度方向邻近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的特定第一颜色调节值、并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和特定第一颜色调节值夹在中间的关于色度的特定第二颜色调节值以及第一改变量(通过拨号键48的操作而获得的所需第一颜色调节值的改变量),并且通过线性近似计算第二改变量(特定第二颜色调节值的改变量)。根据算出的第二改变量改变特定的第二颜色调节值。
因为当通过键盘操作改变所需的第一颜色调节值时特定的第二颜色调节值也被改变,所以既使对监视器的大小和操作键的数据有所限制,或者操作者没有全面的知识,也可以做进行适当的颜色调节。另外,因为主要颜色系统和补偿颜色系统中的典型颜色比其它非典型的颜色易于适应,所以可以通过能够输入对应于此典型颜色的第一颜色调节值的改变指令而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另外,因为设置改变屏包括颜色样本,并且颜色样本的色调(色彩明暗)相应于键盘操作而变化,所以可以进行视觉上的颜色调节。因为设置屏包括标准化的第一颜色调节值,所以可以进行简易且精确的颜色调节。此外,因为物体的整个图像都显示在监视器上,并且整个图像的色调也根据键盘操作而变化,所以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H成份目标值和C成份目标值由形成目标值的C成份目标值、H成份目标值和L成份目标值任意改变,但除C成份目标值、H成份目标值以外可以任意改变L成份目标值或替代C成份目标值和H成份目标值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通过线性近似计算特定第二颜色调节值的改变量,但可以通过样条曲线或贝塞尔(Bezier)曲线这样的近似计算改变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一个存储器上准备三个分别对应于模式1~3的目标值表。但是,除此之外,可以在存储器中储存一个这样的目标值表,目标值表上设置有默认的目标值。因此,当不设置任何一种模式时,可以利用默认的目标值作为参考值进行设置操作。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把CCD成像器用作图像传感器,但也可以用CMOS成像器代替CCD成像器。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把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用作记录介质,但也可以用磁光盘代替。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把主要颜色系统(R,G,B)和补偿颜色(Ye,Cy,Mg)定义为典型颜色,并且把其它不对应于主要颜色和补偿颜色中任意一种的其它颜色定义为非典型颜色。但是,当只把主要颜色和补偿颜色中的一个定义为典型颜色时,可以定义一种对应于其它主要颜色和补偿颜色的颜色或对应于主要颜色和补偿颜色中任意一个的颜色作为非典型颜色。

Claims (7)

1.一种数码相机(10),其包括:
第一存储器装置(22h),用于存储包括多个第一色调值的第一颜色成份信息,所述多个第一色调值限定多个第一色调区域;
第二存储器装置(22i),用于存储包括多个第二色调值的第二颜色成份信息,所述多个第二色调值限定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色调区域的多个第二色调区域;
色调检测装置(22c),用于检测像素色调值,该像素色调值为形成已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的色调值;
第一色调读取装置(S13,S17),用于从所述第一存储器装置中读取两个第一色调值,限定由所述色调检测装置检测的像素色调值所归属的特定的第一色调区域;
第二色调读取装置(S15,S19),用于从所述第二存储器装置中读取两个第二色调值,限定对应于特定的第一色调区域的特定的第二色调区域;及
色调订正装置(22f),基于由所述第一色调读取装置读取的两个第一色调值和由所述第二色调读取装置读取的两个第二色调值,订正所述色调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像素色调值,其中,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装置的所述多个第一色调值包括:分别对应于多个代表颜色的多个第一代表色调值,及分别对应于多个非代表颜色的多个第一非代表色调值,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装置的所述多个第二色调值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代表色调值的多个第二代表色调值,及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非代表色调值的多个第二非代表色调值,这些色调值按照上升的顺序设置,所述数码相机进一步包括:
选择装置(48),用于选择多个代表颜色中的任一个;
第一色调指定装置(S205),用于指定所述第二代表色调值,所述第二代表色调值对应于所述选择装置从所述多个第二代表色调值中选择的所述代表颜色;
第二色调指定装置(S207),用于指定一个第二代表色调值,所述第二代表色调值接近由所述第一色调指定装置从多个第二代表色调值中指定的第二代表色调值;
第三色调指定装置(S209),用于指定一个具有数字值的第二非代表色调值,该第二非代表色调值夹在由所述第一色调指定装置指定的所述第二代表色调值和由所述第二色调指定装置从多个第二非代表色调值中指定的所述第二代表色调值之间;
第一色调改变装置(S101),用于改变由所述第一色调指定装置指定的所述第二代表色调值;
第二色调改变装置(S215),基于由所述第一色调指定装置指定的所述第二代表色调值、所述第二色调指定装置指定的所述第二代表色调值及所述第一色调改变装置的改变量,改变由所述第三色调指定装置指定的所述第二非代表色调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所述第一颜色成份信息还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色调值的多个第一色度值;所述第二颜色成份信息还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二色调值的多个第二色度值,所述数码相机还包括:
色度检测装置(22c),用于检测像素色度值,所述像素色度值是形成所述已拍摄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的色度值;
第一色度读取装置(S13,S17),用于读取分别对应于由所述第一色调读取装置读取的两个第一色调值的两个第一色度值;
第二色度读取装置(S15,S19),用于读取分别对应于由所述第二色调读取装置读取的两个第二色调值的两个第二色度值;及
色度订正装置(22e),基于由所述第一色度读取装置读取的两个第一色度值和由所述第二色度读取装置读取的两个第二色度值,订正由所述色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像素色度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色度值包括:分别对应于多个代表颜色的多个第一代表色度值和分别对应于多个非代表颜色的多个第一非代表色度值;所述多个第二色度值包括:分别对应于多个第一代表色度值的多个第二代表色度值和分别对应于多个第一非代表色度值的多个第二非代表色度值,所述数码相机还包括:
第一色度改变装置(S101),用于改变对应于由所述选择装置选择出的代表颜色的第二代表色度值;
第二色度改变装置(S219),基于由所述第一色调指定装置指定的所述第二代表色调值、由所述第二色调指定装置指定的所述第二代表色调值、由所述第三色调指定装置指定的所述第二非代表色调值及所述第一色度改变装置的改变量,改变对应于由所述第三色调指定装置指定的所述第二非代表色调值的第二非代表色度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还包括:接收屏幕显示装置(S81,S83,S85,S87),用于显示接收屏幕,所述接收屏幕接收仅由所述多个第二代表色调值和多个第二非代表色调值中的多个第二代表色调值做出改变操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所述接收屏幕包括颜色样本对应于至少由所述选择装置选择的代表颜色。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所述接收屏幕显示装置以标准的状态显示所述多个第二代表色调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所述色调订正装置使从图像装置(14)输出的图像信号服从于实时色调订正,所述数码相机还包括图像显示装置(28),用于显示基于已由上述色调订正装置执行实时色调订正的图像信号的图像。
CN021243476A 2001-06-19 2002-06-19 数码相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2175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84650A JP3631168B2 (ja) 2001-06-19 2001-06-19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184650/2001 2001-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2726A CN1392726A (zh) 2003-01-22
CN1217532C true CN1217532C (zh) 2005-08-31

Family

ID=1902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243476A Expired - Lifetime CN1217532C (zh) 2001-06-19 2002-06-19 数码相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173654B2 (zh)
JP (1) JP3631168B2 (zh)
KR (1) KR100855844B1 (zh)
CN (1) CN121753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2017B2 (ja) * 2002-09-26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生成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7355611B2 (en) * 2002-11-26 2008-04-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mproving image quality on a display of an imaging device
US7190831B2 (en) * 2003-08-18 2007-03-13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queezing an input hue toward a region of preferred hue
US7196735B2 (en) * 2003-08-18 2007-03-2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adjustment amount to an input chroma
US7187799B2 (en) * 2003-08-18 2007-03-0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hue adjustment to an input hue
WO2005027532A1 (ja) * 2003-09-09 2005-03-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7524298A (ja) * 2004-01-30 2007-08-2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二次色の増加によるビデオ画像のエンハンスメント
KR100590543B1 (ko) * 2004-02-26 2006-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화소의 밝기에 따라 보정 기능을 구비한 색온도 변환방법 및 장치
JP4916093B2 (ja) * 2004-03-29 2012-04-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CN101448167B (zh) * 2007-11-28 2011-12-28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任意区域的色彩校正特技调节方法及其系统
JP5121898B2 (ja) * 2010-08-25 2013-01-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2723065B (zh) * 2012-03-31 2014-06-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ch色空间的色彩转换的方法、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8879843B2 (en) * 2013-03-14 2014-11-04 Ili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2526A (en) * 1990-10-15 2000-06-06 Minolta Co., Ltd. Image sensing device that can correct colors corresponding to skin in a video signal
JP3126046B2 (ja) * 1991-10-28 2001-01-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の色調整方法及び色調整装置
JP3661817B2 (ja) * 1996-09-03 2005-06-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色補正装置、色補正制御装置および色補正システム
JPH11113007A (ja) 1997-09-30 1999-04-23 Ricoh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350901B2 (ja) * 1998-10-30 2002-11-25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デジタル情報交換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JP3777922B2 (ja) * 1999-12-09 2006-05-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撮像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デジタル撮像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2016939A (ja) * 2000-04-28 2002-01-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JP5049425B2 (ja) * 2000-08-31 2012-10-17 イーストマン コダック カンパニー 電子カメ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73654B2 (en) 2007-02-06
CN1392726A (zh) 2003-01-22
JP3631168B2 (ja) 2005-03-23
KR20020096987A (ko) 2002-12-31
JP2003009161A (ja) 2003-01-10
US20020191084A1 (en) 2002-12-19
KR100855844B1 (ko) 2008-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7532C (zh) 数码相机
CN1184797C (zh) 图像显示系统、投影机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217533C (zh) 信号处理设备及方法,与图象感测设备
CN1187955C (zh) 图像文件的输出图像调整
CN1890987A (zh) 投影仪颜色校正方法
CN1224239C (zh) 数码相机和颜色调节装置
CN1257466C (zh) 图像处理系统和方法及其装置和终端
CN1732682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程序
CN1310521C (zh) 图象信号处理设备和方法、学习设备和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874410A (zh) 成像装置和成像装置中的成像结果处理方法
CN1526117A (zh) 产生与装置链的装置的缺陷相关的格式化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816110A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79953A (zh)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744675A (zh) 图像输入装置
CN1909603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摄像设备
CN1689340A (zh) 数字静像照相机与图像校正方法
CN1925562A (zh) 图像拍摄装置、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及其程序
CN101061704A (zh) 色彩调整装置及方法
CN1649392A (zh) 具有后加工设定功能的电子相机和定制该功能的处理程序
CN1670630A (zh) 图像浓度校正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703900A (zh) 摄像系统和播放系统
CN1806430A (zh) 摄影模式设置信息传输系统
CN1856024A (zh) 图像获取装置
CN1812478A (zh) 图像摄取设备及该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314266C (zh) 图像拾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ACT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8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825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Patentee after: Hyun Hyun Lee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Patentee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