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2461C - 多层复合铝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复合铝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2461C
CN1212461C CN 02156485 CN02156485A CN1212461C CN 1212461 C CN1212461 C CN 1212461C CN 02156485 CN02156485 CN 02156485 CN 02156485 A CN02156485 A CN 02156485A CN 1212461 C CN1212461 C CN 121246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luminium
thickness
wallboard
web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564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08372A (zh
Inventor
林建伟
林建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1564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12461C/zh
Publication of CN1508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8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24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246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装于建筑物的室外或室内的多层复合铝墙板及其制造方法,该铝墙板由依次叠合的面层、中间层和底层复合而成,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合在一起,面层的外表面涂有防火漆或装饰油漆;中间层包括至少一层铝网板,铝网板为冲有多个通孔的铝板,其厚度为0.1至2mm,铝网板上的相邻通孔之间最窄处的宽度与铝网板厚度之比为12至0.8;面层和底层皆为薄铝板,面层的厚度为0.1至1mm,底层的厚度为0.1至2mm。该铝墙板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喷涂油漆时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喷涂设备占用空间小;而且该铝墙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都较高,其中间层的铝网板与面层和底层的铝板粘结较为牢靠,剥离强度高。

Description

多层复合铝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装饰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建筑物的室内或室外的铝墙板以及该铝墙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装饰美观起见,建筑物的外表面一般都安装有具有防火功能的装饰幕墙板,如玻璃幕墙、铝幕墙和石材幕墙等,而现有技术中的铝幕墙板是由铝板及喷涂于铝板表面的氟碳漆构成的。其氟碳漆的喷涂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真空静电喷涂法,该方法不仅成本太高,而且漆膜厚度不均匀,易造成色差;漆膜的牢固度也不够,容易脱落;另外也不够环保;另一种是将铝板卷在卷筒涂装设备上进行辊涂,而由于用于制作幕墙板的铝板厚度一般都要求在2.5mm以上,这样就使得卷涂设备必须特别庞大,占用较大空间,而且设备昂贵,涂装成本很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如下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用峰窝板来代替上述幕墙板,如2001年7月11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302727,公开了一种蜂窝复合板,该复合板由铝合金面板、芯材和铝合金底板三层通过热塑性粘合剂粘合而成,其中芯材为塑料峰窝或纸峰窝,铝质合金面板涂覆有聚偏二氟乙烯、或丙烯酸、聚酯涂层。该复合板虽然解决上述问题,而且既可安装于室外,又可安装于室内。但由于采用峰窝结构作为芯材,峰窝结构中孔与孔之间最窄处的宽度非常小(其与峰窝板的厚度之比一般为0.2左右),因而不仅由于其自身强度和刚度较差,使得峰窝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都较差,而且峰窝芯材与面层和底层的粘结强度也不够,剥离强度不能达标;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将铝幕墙板做成双层结构,即由双层铝板复合而成,减薄其面层的厚度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卷涂设备的大小。但这种双层铝幕墙板依然存在诸多缺陷:如容易出现胶层气泡、不能完全粘合、剥离强度不高、安装时折弯处容易产生裂胶,甚至开裂。
另外,现有技术中,安装于建筑物室内的护墙板一般都为铝塑复合板,而铝塑复合板不仅强度和刚度都较差,而且防火性能也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幕墙板的如上所述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多层复合的铝幕墙板,其不仅辊涂氟碳漆时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辊涂设备占用空间小;而且该铝幕墙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都较高,因而不易变形,抗风压性能好,并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和保温效果,屏蔽性能良好,而且单位面积的墙板重量轻;另外,各层粘结较为牢靠,剥离强度高;而且安装时折弯较为方便。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护墙板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多层复合的护墙铝板,其不仅辊涂油漆时成本较低、操作方便,辊涂设备占用空间小;而且该护墙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都较高,不易变形,并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和保温效果、以及优良的屏蔽和防火性能,而且单位面积的墙板重量轻;另外,各层粘结较为牢靠,剥离强度高;而且安装时折弯较为方便。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铝墙板,由依次叠合的面层、中间层和底层复合而成,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合在一起,所述面层的外表面涂有防火漆或装饰油漆;所述中间层包括至少一层铝网板,所述铝网板为冲有多个通孔的铝板,其厚度为0.1至2mm,所述铝网板的相邻通孔之间最窄处的宽度与铝网板厚度之比为12至0.8;所述面层和底层皆为薄铝板,所述面层的厚度为0.1至1mm,所述底层的厚度为0.1至2mm。
按照本发明给出的铝幕墙板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中间层仅包括一层铝网板,其厚度为0.5至1.2mm;所述底层的厚度也为0.5至1.2mm;所述面层的外表面涂有氟碳漆;所述面层、中间层和底层之间通过结构胶液或结构胶膜粘合在一起。
按照本发明给出的护墙铝板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中间层仅包括一层铝网板,其厚度为0.3至1mm;所述底层的厚度也为0.3至1mm;所述面层的厚度也为0.3至1mm,其外表面涂有装饰油漆,如聚酯漆、丙烯酸漆等;所述面层、中间层和底层之间通过热塑性高分子膜粘合在一起。
按照本发明给出的幕墙板和护墙板都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铝网板上的相邻通孔之间最窄处的宽度与铝网板厚度之比为8至1;所述铝网板上冲有均匀或不均匀分布的通孔,冲有通孔部分的面积占所述铝网板总面积的20%至80%。
为获得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铝墙板,可采用如下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适当厚度的薄铝板作为面层板、中间层板和底层板;
2)将中间层板冲孔,使之形成铝网板,然后校平;
3)将面层板、底层板和经过步骤2处理过的中间层板进行双面清洗和化学处理;然后将各层板之间的结合面的至少一面涂覆粘结剂,将所述面层板的另一面辊涂防火漆或装饰油漆;
4)将经步骤3处理过的面层板、中间层板和底层板依次按照底层、中间层、面层的顺序叠合在一起,同时使得各层之间的结合面相贴合;然后将叠合后的复合板压制成形,即获得所述的铝墙板。
步骤3中所述的化学处理为铬化或磷化处理。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幕墙铝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给出的一种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采用的粘结剂为结构胶液;各层板之间的结合面皆涂有结构胶液。
在本发明给出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采用的粘结剂为结构胶膜:各层板之间相互贴合的结合面中的一面覆盖有一层结构胶膜。
步骤4中所述的压制成形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叠合后的复合板进行预热,使各层铝板上的结构胶液或结构胶膜达到熔融状态,获得预复合板;
2)将预热后的预复合板置于常温压机或热压机上加压,直至各涂胶面的胶体全部固化,然后卸料,即获得所述的铝墙板。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护墙铝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步骤3中所采用的粘结剂为热塑性高分子膜。
步骤2中所述的涂覆粘结剂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各层板进行预热;
2)将预热后的各层板之间的结合面中的一面覆盖一层热塑性高分子膜;
上述步骤1中各层铝板加热至200°。
步骤4中所述的压制成形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叠合的复合板进行加热,直至热塑性高分子膜全部熔化,获得预复合板;
2)将预复合板进行辊压,使各层板粘合在一起;然后将辊压后的铝墙板进行剪切或收卷,获得所述的铝墙板。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铝墙板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采用了多层铝板相叠合的结构,而且面层铝板的厚度较薄,因而当采用卷筒涂装设备辊涂油漆时,采用较小的涂覆设备即可,不仅节约占地面积和使用空间,而且降低了辊涂成本,同时保证较高的漆膜质量;
2、由于采用了冲有多个通孔的铝网板作为中间层,不仅提高了铝网板与面层和底层的粘结强度,使各层之间不易剥离;而且使得粘合后的铝墙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都大大增强,既减轻了重量,同时又提高了抗风压性能、且不易变形,特别是经过冲孔处理后,铝网板的机械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3、由于采用了多层复合的结构,而且中间层为冲有多个通孔的铝网板,因而安装时弯折较为方便:可将底层板沿弯折处开一道槽,然后再进行弯折,由于中间层为冲有多个通孔的铝网板,因而容易变形,而且变形后不会与面层剥离,也不会使得而层开裂。
4、由于采用了多层复合的结构,而且中间层为冲有多个通孔的铝网板,因而使得该铝墙板不仅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和保温效果,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铝墙板的优选实施例的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示施例中铝网板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铝墙板开槽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2,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铝墙板,由依次叠合的面层1、中间层2和底层3复合而成,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合在一起,所述面层1的外表面涂有防火漆或装饰油漆;所述中间层2包括至少一层铝网板,在本发明给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2仅包括一层铝网板,当然,中间层2也可由多层铝网板相互叠合而成,或者由铝网板和薄铝板相互间隔地叠合而成。
如图2中所示,所述铝网板为冲有多个通孔的铝板,其厚度为0.1至2mm;所述面层1和底层3皆为薄铝板,所述面层1的厚度为0.1至1mm,所述底层3的厚度为0.1至2mm。由于上述面层1的厚度相对现有技术大大减薄,因而在其表面辊涂油漆时,可采用较小的卷筒式辊涂设备,不仅节约了占地面积和使用空间,而且降低了喷涂成本,同时保证了较高的漆膜质量。
在安装所述多层复合铝墙板时,如需折弯,如图3中所示,可先将底层3的沿弯折部位开出一V形槽3′,也可根据需要把底层和中间层铝网板均开出V形槽,然后再弯折就较为方便,理由如前所述。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铝墙板,既可安装建筑物的外表面作为幕墙板使用,又可安装于建筑物的室内作护墙板使用。幕墙板的总厚度一般为2至2.5mm,护墙板的总厚度一般为1至1.5mm,因而选择板材时,在保证总厚度的情况,每层板的厚度可下在上述范围内互补地调整。
在幕墙板的结构中,所述面层1、中间层2和底层3之间通过结构胶液或结构胶膜粘合在一起,所述面层1的外表面涂有氟碳漆,因而具有较好的防火功能和优越的耐候性,而且寿命较长。所述结构胶液或结构胶膜都为市售产品,故此处不再赘述。如上所述,所述中间层2仅为一层铝网板,该铝网板和所述底层3的厚度皆为0.5至1.2mm。
在护墙板的结构中,所述面层1、中间层2和底层3之间通过热塑性高分子膜粘合在一起,所述面层1的厚度为0.3至1mm,其外表面涂有装饰油漆(例如聚酯漆),能起到较好的装饰效果。如上所述,所述中间层2仅为一层铝网板,其厚度与所述底层3的厚度皆为0.3至1mm。
在本发明给出的幕墙板和护墙板的结构中,所述铝网板上的相邻通孔之间最窄处的宽度与铝网板厚度之比(如图1中a与b的比值)为12至0.8,一般为10至1为最佳,例如,当铝网板相邻通孔之间最窄处的宽度为5mm,铝网板的厚度为1mm时,二者之间的比值为5。与峰窝板相比,不仅提高了铝网板与面层和底层的粘结强度,而且使得铝墙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都大大增强,具有较好的抗风压性;所述铝网板上冲有均匀或不均匀分布的通孔,冲有通孔部分的面积占所述铝网板总面积的20%至80%,一般冲孔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40%,所冲的孔可以为各种形状,但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佳。
为获得本发明提供的幕墙板和护墙板,可采用如下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适当厚度的薄铝板作为面层板1、中间层板2和底层板3;
2)将中间层板2冲孔,使之形成铝网板,然后校平;
3)将面层板1、底层板3和经过步骤2处理过的中间层板2进行双面清洗和化学处理;然后将各层板之间的结合面的至少一面涂覆粘结剂,将所述面层板1的另一面辊涂防火漆或装饰油漆;
4)将经步骤3处理过的面层板1、中间层板2和底层板3依次按照底层、中间层、面层的顺序叠合在一起,同时使得各层之间的结合面相贴合;然后将叠合后的复合板压制成形,即获得所述的铝墙板。
步骤3中所述的化学处理为铬化或磷化处理。
更具体地说,制造幕墙板的方法还具有如下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采用的粘结剂为结构胶液;各层板之间的结合面皆涂有结构胶液。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采用的粘结剂为结构胶膜;各层板之间相互贴合的结合面中的一面覆盖有一层结构胶膜。
步骤4中所述的压制成形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叠合后的复合板进行预热,使各层铝板上的结构胶液或结构胶膜达到熔融状态,获得预复合板;
2)将预热后的预复合板置于常温压机或热压机上加压,直至各涂胶面的胶体全部固化,然后卸料,即获得所述的铝墙板。
所述中间层2仅包括一层铝网板,其厚度为0.5至1.2mm;所述底层3的厚度也为0.5至1.2mm;所述面层1的另一面表面辊涂氟碳漆。
制造护墙板的方法还具有如下特征:
步骤3中所采用的粘结剂为热塑性高分子膜。
步骤2中所述的涂覆粘结剂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各层板进行预热;加热至200°即可;
2)将预热后的各层板之间的结合面中的一面覆盖一层热塑性高分子膜。
步骤4中所述的压制成形包括如下步骤:
3)将叠合的复合板进行加热,直至热塑性高分子膜全部熔化,获得预复合板;
4)将预复合板进行辊压,使各层板粘合在一起;然后将辊压后的铝墙板进行剪切或收卷,获得所述的铝墙板。
所述中间层2仅包括一层铝网板,其厚度为0.3至1mm;所述底层3和所述面层1的厚度也为0.3至1mm;所述面层1的另一面涂有装饰油漆。
在给出的上述铝墙板的制造方法中,所述铝网板上的相邻通孔之间最窄处的宽度与铝网板厚度之比为8至1;所述铝网板上冲有均匀或不均匀分布的通孔,冲有通孔部分的面积占所述铝网板总面积的20%至80%。

Claims (20)

1、一种多层复合铝墙板,由依次叠合的面层(1)、中间层(2)和底层(3)复合而成,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合在一起,所述面层(1)的外表面涂有防火漆或装饰油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包括至少一层铝网板,所述铝网板为冲有多个通孔的铝板,其厚度为0.1至2mm,所述铝网板上的相邻通孔之间最窄处的宽度与铝网板厚度之比为12至0.8;所述面层(1)和底层(3)皆为薄铝板,所述面层(1)的厚度为0.1至1mm,所述底层(3)的厚度为0.1至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铝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仅包括一层铝网板,其厚度为0.5至1.2mm;所述底层(3)的厚度也为0.5至1.2mm;所述面层(1)的外表面涂有氟碳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复合铝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中间层(2)和底层(3)之间通过结构胶液或结构胶膜粘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铝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仅包括一层铝网板,其厚度为0.3至1mm;所述底层(3)的厚度也为0.3至1mm;所述面层(1)的厚度也为0.3至1mm,其外表面涂有装饰油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复合铝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中间层(2)和底层(3)之间通过热塑性高分子膜粘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多层复合铝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网板上的相邻通孔之间最窄处的宽度与铝网板厚度之比为8至1。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多层复合铝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网板上冲有通孔,冲有通孔部分的面积占所述铝网板总面积的20%至80%。
8、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适当厚度的薄铝板作为面层板(1)、中间层板(2)和底层板(3);
2)将中间层板(2)冲孔,使之形成铝网板,然后校平;
3)将面层板(1)、底层板(3)和经过步骤2处理过的中间层板(2)进行双面清洗和化学处理;然后将各层板之间的结合面的至少一面涂覆粘结剂,将所述面层板(1)的另一面辊涂防火漆或装饰油漆;
4)将经步骤3处理过的面层板(1)、中间层板(2)和底层板(3)依次按照底层、中间层、面层的顺序叠合在一起,同时使得各层之间的结合面相贴合;然后将叠合后的复合板压制成形,即获得所述的铝墙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化学处理为铬化或磷化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采用的粘结剂为结构胶液;各层板之间的结合面皆涂有结构胶液。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采用的粘结剂为结构胶膜;各层板之间相互贴合的结合面中的一面覆盖有一层结构胶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制造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压制成形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叠合后的复合板进行预热,使各层铝板上的结构胶液或结构胶膜达到熔融状态,获得预复合板;
2)将预热后的预复合板置于常温压机或热压机上加压,直至各涂胶面的胶体全部固化,然后卸料,即获得所述的铝墙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制造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仅包括一层铝网板,其厚度为0.5至1.2mm;所述底层(3)的厚度也为0.5至1.2mm;所述面层(1)的另一面表面辊涂氟碳漆。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采用的粘结剂为热塑性高分子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涂覆粘结剂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各层板进行预热;
2)将预热后的各层板之间的结合面中的一面覆盖一层热塑性高分子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各层铝板加热至200°。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造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压制成形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叠合的复合板进行加热,直至热塑性高分子膜全部熔化,获得预复合板;
2)将预复合板进行辊压,使各层板粘合在一起;然后将辊压后的铝墙板进行剪切或收卷,获得所述的铝墙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造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仅包括一层铝网板,其厚度为0.3至1mm;所述底层(3)的厚度也为0.3至1mm;所述面层(1)的厚度也为0.3至1mm,其另一面涂有装饰油漆。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网板的相邻通孔之间最窄处的宽度与铝网板厚度之比为8至1。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制造的多层复合铝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网板上冲有通孔,冲有通孔部分的面积占所述铝网板总面积的20%至80%。
CN 02156485 2002-12-18 2002-12-18 多层复合铝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246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56485 CN1212461C (zh) 2002-12-18 2002-12-18 多层复合铝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56485 CN1212461C (zh) 2002-12-18 2002-12-18 多层复合铝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8372A CN1508372A (zh) 2004-06-30
CN1212461C true CN1212461C (zh) 2005-07-27

Family

ID=3423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5648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2461C (zh) 2002-12-18 2002-12-18 多层复合铝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1246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8651C (zh) * 2004-12-17 2008-02-13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尘洁净室防静电壁板
CN107415337A (zh) * 2017-05-05 2017-12-01 海盐美赫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性强的复合墙板及其制备工艺
CN112681582B (zh) * 2020-12-23 2022-06-17 澳莆(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户内a级防火竹饰面幕墙吸音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8372A (zh) 2004-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8452A (zh) 一种铝基覆铜箔层压板以及制造工艺
SE512143C2 (sv) Förfarande för framställning av dekorativt laminat och användning därav
CN1371445A (zh) 用于高强度墙壁和覆盖组件的建筑夹层镶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212461C (zh) 多层复合铝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472920Y (zh) 金属复合装饰板材
CN101855073A (zh) 厨房面板用材料、厨房面板用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厨房面板
CN2715986Y (zh) 复合板材
CN2595920Y (zh) 多层复合铝墙板
CN101701483A (zh) 防火金属复合幕墙板及其制造工艺
CN112537102A (zh) 一种高耐候金属覆膜板及其制造方法
JP6179632B2 (ja) 不燃性化粧パネル
JP2023036666A (ja) 浮造調木目化粧材
JP5990966B2 (ja) 不燃性化粧パネル
CN100350115C (zh) 衬入式嵌板
CN1273284C (zh) 薄膜叠层方法及叠层装置
CN1387994A (zh) 金属贴面装饰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KR102214969B1 (ko) 광폭 알루미늄 복합시트
CN2661808Y (zh) 一种改进的蜂窝复合铝板
CN2592375Y (zh) 中间层有凹凸板的金属复合装饰板材
CN102444255A (zh) 大规格蜂窝铝板
CN1171517C (zh) 增层式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RU2818335C1 (ru) Облицовочная панель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219678790U (zh) 一种铝基单面覆铝箔板
JP2012206473A (ja) 化粧板
CN210758254U (zh) 一种新型复合人造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DODO Aluminium (Suzhou) Co., Ltd.

Assignor: Lin Jianwei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6.11.30 to 2011.11.29 contract change

Contract record no.: 200832000114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layer composite aluminium wall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2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81217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6.11.30 TO 2011.11.29;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SUZHOU DUOCAI ALUMINUM CO.,LTD.

Effective date: 20081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