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2342C - 一种凝胶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凝胶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12342C CN1212342C CN 03115328 CN03115328A CN1212342C CN 1212342 C CN1212342 C CN 1212342C CN 03115328 CN03115328 CN 03115328 CN 03115328 A CN03115328 A CN 03115328A CN 1212342 C CN1212342 C CN 121234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gel particle
- alcohol
- crosslinkable monomers
- preparation
- particle pr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为一种凝胶微粒及其制备方法。该凝胶的非溶剂成份为合成高分子化学交联体系,凝胶呈微粒状。凝胶微粒制备方法采用多元醇为主体,对该主体引入可化学反应基团或先引入可降解的聚酯之后再引入可化学反应基团,得到可聚合单体;通过悬浮或反相悬浮聚合技术,由可交联单体溶液经聚合反应制备凝胶微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交联的合成分子组成的凝胶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凝胶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被广泛地用于生物技术和医药等领域。一般的化学凝胶化由可交联物质加上交联剂之后、经交联而成。发明人曾采用可降解大单体技术,即采用大单体的聚合反应得到水凝胶,无须额外添加其它交联剂;并且大单体以及凝胶还是可降解的。中国专利公开号CN1332198A但是,该发明仅限于聚醚等可降解大单体所导致的水凝胶,且为大块凝胶。
本发明提出的凝胶微粒,是由交联单体直接聚合形成的有机合成分子所组成的化学交联凝胶微粒。具体可为由多元醇为主体组成的化学交联网络,包括由多元醇与可降解基团组成的化学交联网络,其降解速率独立可控。
所述多元醇可以为2-4元醇,其化学结构式简写为:
R[(R1)m(R2)n(R3)lOP]k,
式中,R为以下基团的任何一种:
其中z=2~10,
其中x=1~500,y=1~500,
其中x=1~500,y=1~500,z=1~500,
其中z=1~500;
m=0~200,n=0~200,l=0~200,k=2~4。
所述多元醇也可以是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
上述凝胶网络也可以由满足上述条件的多元醇的不同种嵌段共聚物链段混合交联而成,亦即交联单体为多元醇衍生的不同单体的混合物。化学交联网络中还可以含有0~49%(重量含量)的悬键,即,参与交联的链段至少有一端未连接在无穷大网络之中。
本发明中,上述凝胶微粒可以是本体状态,也可以是与可浸润溶剂混合的状态。微粒的粒径可以为5nm-5mm,通常可以为1μm-200μm。
本发明所述的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如下:采用多元醇化合物为可交联单体中心部分,在此共聚物分子主链两端接上可化学交联的双键反应基团,得到可交联单体;通过悬浮或反相悬浮聚合技术,由可交联单体的溶液制备凝胶微粒。
上述步骤中,多元醇化合物包括相关衍生物,尤其是先通过开环聚合方法与脂肪族交酯或脂肪族内酯共聚得共聚物,形成新的多元醇,然后在此共聚物分子主链两端接上可化学交联的双键反应基团,得到可降解的可交联单体。
在制备微凝胶时,还可以采用满足上述类型的的多元醇(例如(X-Y)通式)不同种可交联单体的混合物来实施交联。此外,任何化学交联网络中难免有一些悬键,即,分子链至少有一端未连接在交联网络上。本发明所采用的可交联单体中可以混有0~49%重量百分比的至少有一端未连接双键的单体。由于这些单体的存在以及全端基单体的转化率未必达到100%,所合成的化学凝胶中可能、也允许含有悬键。
上述方法中,作为可交联单体中心部分为二元醇(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庚二醇、辛二醇、壬二醇、癸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等)、三元醇(丙三醇以及与上述二元醇组成的化合物)、四元醇(季四醇以及与上述二元醇和/或三元醇组成的化合物)、聚乙二醇和其它聚醚多元醇及其衍生物,还包括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可降解部分的脂肪族聚酯为聚DL-丙交酯、聚L-丙交酯、聚乙交酯、聚ε-己内酯、ε-烷基取代己内酯中的任何一种以及上述各类聚合物的任何形式的共聚物(含寡聚物)。可交联部分为丙烯酸酯、甲基等烷基取代的丙烯酸酯或其它丙烯酸酯类的衍生物。
上述方法中,多元醇与脂肪族交酯或内酯开环共聚的条件为:在0.1mmHg真空条件和催化剂(异辛酸亚锡)作用下,反应温度为80~280℃,反应时间为1小时以上,一般在3~50小时;最佳反应温度为120~160℃,反应时间为15~24小时。其中,异辛酸亚锡的用量为多元醇羟基基团摩尔数的0.01%以上,一般为0.05%~5%,较佳用量为0.1%~1.0%。催化剂也可采用氢化钙或锌粉,反应温度为50~280℃,一般为120~160℃,反应时间为1小时以上,一般为3~50小时,其用量与多元醇羟基基团摩尔比为0.1∶0.9到0.9∶0.1之间,较佳用量为与多元醇羟基基团摩尔比为0.4∶0.6到0.6∶0.4之间。
上述方法中,共聚产物溶于二氯甲烷或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然后与丙烯酰氯、甲基等烷基取代的丙烯酰氯或其它丙烯酰氯衍生物反应,其用量与共聚物羟基基团摩尔比为2∶1到20∶1之间。在共聚物的二氯甲烷或氯仿等溶液中加入与丙烯酰氯衍生物等摩尔的三乙胺,在搅拌和干燥氮气流保护下,滴加入丙烯酰氯、甲基等烷基取代的丙烯酰氯或其它丙烯酰氯衍生物,在冰浴中(0℃~5℃)反应4~12小时,然后在室温(20℃左右)下反应10~12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沉淀(-10℃~0℃无水乙醚作沉淀剂),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可交联单体。
上述凝胶微粒的悬浮和反相悬浮聚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中的连续相与分散相不互溶。“溶剂1”为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包括正庚烷、正辛烷、环己烷、苯、甲苯以及二甲苯等及相关的混合溶剂;“溶剂2”为水、水溶液以及疏油的其它溶剂和混合溶剂。可以是溶剂1为连续相、而溶剂2为分散相;也可以是溶剂2为连续相、而溶剂1为分散相。所制备的凝胶粒子相对应的单体应溶解在分散相之中,而不溶解或基本不溶解在连续相之中。
上述方法中,可交联单体溶液重量浓度为5~90%。若采用油包水的反相悬浮聚合方式,在可交联单体溶液中加入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剂,这些引发剂可以是过硫酸盐、过氧化氢和亚铁盐、过硫酸盐和亚铁盐、过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用量占可交联单体重量的0.01~10%。若采用水包油的正相悬浮聚合方式,则采用油溶性引发剂,这些引发剂可以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2-甲基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以及其它过氧类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以及其它偶氮类引发剂。
上述方法中,在有机溶剂中加入非离子型乳化剂,可以是Span和Tween系列,两者重量用量比为100~60∶0~40,较佳比为100~80∶0~20。乳化剂可以为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烷基酚基聚醚醇、聚乙烯醇、聚氧乙烯脂肪酸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醚等。上述方法中,乳化剂用量为有机溶剂重量的1%~40%,较佳重量用量为5%~20%;可交联单体溶液重量用量为0.1%~49%,较佳重量用量为7%~35%;反应温度为30~100℃,一般为40~80℃,搅拌速度为50转/分钟~2000转/分钟,反应时间为10分钟以上,一般在0.5~5小时。
反应完毕后过滤,用丙酮、水等溶剂冲洗,冷冻或真空干燥保存。所得粒子的粒径从5nm~5mm。使用上述微凝胶时,该物质可以处于本体状态,也可吸收水或其它溶剂而形成水凝胶或有机凝胶。
同其它微粒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凝胶微粒具有如下特点:
1、微凝胶的制备采用悬浮或反相悬浮形成粒子以及单体经聚合反应形成凝胶相结合的方法。
2、本发明提出的凝胶微粒采用多元醇作为主体,完全由合成高分子组成。
3、本发明的凝胶微粒大小可通过调节搅拌速度、乳化剂浓度来控制;凝胶微粒网络的有效孔径可通过嵌段共聚物长度和交联密度来控制;还可以引入降解基团制备可降解的微凝胶,其降解速率可由选用不同的与多元醇共聚的聚酯及其它们之间的共聚比例来调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丁二醇10g、L-丙交酯37g和异辛酸亚锡0.2g,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40℃,反应1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二氯甲烷溶解,过滤;滤液用己烷沉淀,收集沉淀物,50℃真空干燥沉淀物,产物为蜡状,产率为90%。将上述产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冰浴冷却至0℃,然后滴加入由7.2ml丙烯酰氯、12.2ml三乙胺、20ml二氯甲烷溶剂组成的二氯甲烷溶液,在0℃搅拌反应10~12小时,然后在室温(20℃左右)下反应10~12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沉淀(-10~0℃无水乙醚作沉淀剂),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可交联单体A。以水为溶剂,加入Tween-80(占水重量5%),升温至50℃,然后滴加上述可交联单体A重量浓度为20%的甲苯溶液,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每秒1~2滴,最后使得该溶液在水中重量浓度为8%,搅拌速度为240转/分钟,1小时后停止搅拌;用筛网过滤,经丙酮冲洗后,真空干燥,得到粒径为5μm-100μm的凝胶微粒。
实施例2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丙三醇1g、乙交酯10.4g和0.3g异辛酸亚锡,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50℃,反应1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二氯甲烷溶解,过滤;滤液用己烷沉淀,收集沉淀物,50℃真空干燥沉淀物,得蜡状产物,产率为92%。将上述产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冰浴冷却至0℃,然后滴加入由9.0ml丙烯酰氯、15.3ml三乙胺、25ml二氯甲烷溶剂组成的二氯甲烷溶液,在0℃搅拌反应10~12小时,然后在室温(20℃左右)下反应10~12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沉淀(-10~0℃无水乙醚作沉淀剂),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可交联单体B。以水为溶剂,加入Tween-80与Span-60(两者重量比为90∶10)的混合乳化剂(占水重量7%),升温至60℃;然后滴加可交联单体B浓度为15%的甲苯溶液,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每秒1~2滴,最后使得该溶液在水中重量浓度为10%,搅拌速度为360转/分钟;0.5小时后停止搅拌,用筛网过滤,经丙酮冲洗后,真空干燥,得到粒径为20μm-100μm的凝胶微粒。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操作相同,季戊四醇2.4g、ε-己内酯24.1g、L-丙交酯10.2g和CaH23.8g,得蜡状产物,产率为87%。将上述产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冰浴冷却至0℃,然后滴加入由9.0ml甲基丙烯酰氯、15.3ml三乙胺、25ml二氯甲烷溶剂组成的二氯甲烷溶液,在0℃搅拌反应10~12小时,然后在室温(20℃左右)下反应10~12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沉淀(-10~0℃无水乙醚作沉淀剂),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可交联单体C。以水为溶剂,加入Tween-85(占水重量10%),升温至60℃;然后滴加可交联单体C重量浓度为25%的苯溶液,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每秒1~2滴,最后使得该溶液在水中重量浓度为10%;搅拌速度为360转/分钟,0.5小时后停止搅拌;用筛网过滤,丙酮冲洗后,真空干燥,得到粒径为30μm~150μm的凝胶微粒。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操作相同,丙三醇1.4g、ε-己内酯10.4g和异辛酸亚锡0.2g,得蜡状产物,产率为82%。将上述产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冰浴冷却至0℃,然后滴加入由9.3ml丙烯酰氯、15.7ml三乙胺、25ml二氯甲烷溶剂组成的二氯甲烷溶液,在0℃搅拌反应10~12小时,然后在室温(20℃左右)下反应10~12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沉淀(-10~0℃无水乙醚作沉淀剂),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可交联单体D。以水为溶剂,加入Tween-80(占水重量5%),升温至60℃,然后滴加可交联单体D重量浓度为20%的甲苯溶液,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每秒1~2滴,最后使得该溶液在水中重量浓度为20%;搅拌速度为240转/分钟,1小时后停止搅拌;用筛网过滤,丙酮冲洗后,真空干燥,得到粒径为20μm-150μm的凝胶微粒。
实施例5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一缩二乙二醇12.9g、L-丙交酯35g和异辛酸亚锡0.4g,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60℃,反应1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二氯甲烷溶解,过滤;滤液用己烷沉淀,收集沉淀物,50℃真空干燥沉淀物,产物为蜡状,产率为92%。将上述产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冰浴冷却至0℃,然后滴加入由8.5ml丙烯酰氯、14.2ml三乙胺、20ml二氯甲烷溶剂组成的二氯甲烷溶液,在0℃搅拌反应10~12小时,然后在室温(20℃左右)下反应10~12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沉淀(-10~0℃无水乙醚作沉淀剂),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可交联单体E。以水为溶剂,加入Tween-80(占水重量20%),升温至50℃,然后滴加上述可交联单体E重量浓度为20%的甲苯溶液,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每秒1~2滴,最后使得该溶液在水中重量浓度为8%,搅拌速度为1400转/分钟,1小时后停止搅拌;离心,经丙酮冲洗后真空干燥,得到粒径为200nm~2μm的凝胶微粒。
实施例6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分子量为1800的聚乙烯醇(PVA)10g,溶解在120ml的二氯甲烷中,用冰浴冷却至0℃,然后滴加入由10.2ml丙烯酰氯、12.5ml三乙胺、30ml二氯甲烷溶剂组成的二氯甲烷溶液,在0℃搅拌反应10~12小时,然后在室温(20℃左右)下反应10~12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沉淀(-10~0℃无水乙醚作沉淀剂),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可交联单体F。以正庚烷为溶剂,加入Span-60(占正庚烷重量7%),升温至60℃,然后滴加上述可交联单体F重量浓度为30%的水溶液,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每秒1~2滴,最后使得该溶液在正庚烷中重量浓度为30%,搅拌速度为400转/分钟,1小时后停止搅拌;用筛网过滤,丙酮、去离子水冲洗后,冷冻干燥,得到粒径为50μm-180μm的凝胶微粒。
实施例7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PEG)15g,溶解在120ml的二氯甲烷中,用冰浴冷却至0℃,然后滴加入由1.9m甲基丙烯酰氯、3.2ml三乙胺、10ml二氯甲烷溶剂组成的二氯甲烷溶液,在0℃搅拌反应10~12小时,然后在室温(20℃左右)下反应10~12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沉淀(-10~0℃无水乙醚作沉淀剂),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可交联单体G。以正庚烷为溶剂,加入Span-60(占正庚烷重量10%),升温至60℃,然后滴加上述可交联单体G重量浓度为30%的水溶液,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每秒1~2滴,最后使得该溶液在正庚烷中重量浓度为30%,搅拌速度为400转/分钟,1小时后停止搅拌;用筛网过滤,丙酮、去离子水冲洗后,冷冻干燥,得到粒径为50μm-150μm的凝胶微粒。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操作相同,分子量为400的PEG10g,丙交酯21.6g,异辛酸亚锡0.2g,得固体产物,产率为90%。将上述产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冰浴冷却至0℃,然后滴加入由10.2ml丙烯酰氯、17.1ml三乙胺、30ml二氯甲烷溶剂组成的二氯甲烷溶液,在0℃搅拌反应10~12小时,然后在室温(20℃左右)下反应10~12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沉淀(-10~0℃无水乙醚作沉淀剂),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可交联单体H。以正庚烷为溶剂,加入Span-60(占正庚烷重量7%),升温至40℃,然后滴加上述可交联单体H重量浓度为30%的水溶液,过硫酸钾和硫代硫酸钠为引发剂,每秒1~2滴,最后使得该溶液在正庚烷中重量浓度为30%,搅拌速度为300转/分钟,1小时后停止搅拌;用筛网过滤,丙酮、去离子水冲洗后,冷冻干燥,得到粒径为30μm-150μm的凝胶微粒。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操作相同,分子量为6000的PEG20g,ε-己内酯7.6g,异辛酸亚锡0.05g,得固体产物,产率为89%。将上述产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冰浴冷却至0℃,然后滴加入由2.7ml丙烯酰氯、4.5ml三乙胺、10ml二氯甲烷溶剂组成的二氯甲烷溶液,在0℃搅拌反应10~12小时,然后在室温(20℃左右)下反应10~12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沉淀(-10~0℃无水乙醚作沉淀剂),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可交联单体I。以正庚烷为溶剂,加入Span-60(占正庚烷重量7%),升温至40℃,然后滴加上述可交联单体I重量浓度为30%的水溶液,过硫酸铵和氯化亚铁为引发剂,每秒1~2滴,最后使得该溶液在正庚烷中重量浓度为30%,搅拌速度为500转/分钟,1小时后停止搅拌;用筛网过滤,丙酮、去离子水冲洗后,冷冻干燥,得到粒径为20μm-130μm的凝胶微粒。
实施例10
分子量为6000的PEG15g,ε-己内酯5.7g,异辛酸亚锡0.04g,得固体产物,产率为90%。将上述产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冰浴冷却至0℃,然后滴加入由2.7ml丙烯酰氯、4.5ml三乙胺、10ml二氯甲烷溶剂组成的二氯甲烷溶液,在0℃搅拌反应10~12小时,然后在室温(20℃左右)下反应10~12小时,反应完毕后过滤、沉淀(-10~0℃无水乙醚作沉淀剂),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可交联单体J。以正庚烷为溶剂,加入Span-60(占正庚烷重量4%),升温至50℃,然后滴加上述可交联单体J重量浓度为30%的水溶液,四甲基乙二胺为加速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每秒1~2滴,最后使得该溶液在正庚烷中重量浓度为15%,搅拌速度为170转/分钟,1小时后停止搅拌;用筛网过滤,丙酮、去离子水冲洗后,冷冻干燥,得到粒径为0.2mm-2.2mm的凝胶微粒。
实施例11
以正庚烷为溶剂,加入Span-60(占正庚烷重量10%),升温至60℃,然后滴加含有可交联单体F和可交联单体I的水溶液,其重量浓度分别为10%和15%,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每秒1~2滴,最后使得该溶液在正庚烷中重量浓度为28%,搅拌速度为400转/分钟,1小时后停止搅拌;用筛网过滤,丙酮、去离子水冲洗后,冷冻干燥,得到粒径为30μm-150μm的凝胶微粒。
Claims (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胶微粒,其特征在于化学交联网络中含有0-49%重量的悬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胶微粒,其特征在于微粒处于本体状态或与溶剂混合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胶微粒,其特征在于粒径从5nm~5m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元醇化合物为可交联单体中心部分,在该化合物本链两端接上可化学交联的双键反应基团,得可交联单体;通过悬浮或反相悬浮聚合技术,由可交联单体溶液微粒经交联反应获得化学凝胶微粒。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多元醇化合物包括由2-4元醇或聚乙烯醇通过开环聚合方法与脂肪族交酯或脂肪族内酯共聚得到的新的多元醇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可聚合单体为所有端基接上双键反应基团的可交联型单体,或混有部分端基被接上双键反应基团的单体,其所占重量百分比为0~49%。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交联单体中心部分二元醇为下述之一种: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庚二醇、辛二醇、壬二醇、癸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以及聚乙二醇之一种;三元醇为丙三醇及与上述二元醇之任一种组成的化合物;四元醇为季四醇、季四醇以及二元醇、三元醇之任一种组成的化合物;聚乙烯醇,聚醚多元醇。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交联单体中可降解部分为聚DL-丙交酯、聚L-丙交酯、聚乙交酯、聚ε-己内酯、ε-烷基取代己内酯中的任何一种,以及上述各类聚合物的任何顺序的共聚物。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交联单体用于可化学交联的成分为丙烯酸酯、甲基取代的丙烯酸酯。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反应采用催化剂异辛酸亚锡,其用量为多元醇的羟基基团摩尔数的0.01%以上,反应温度为80~280℃,反应时间为3~50小时。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反应采用催化剂氢化钙或锌粉,其用量与多元醇的羟基基团摩尔比为0.2∶0.8~0.8∶0.2,反应温度为50~280℃,反应时间为3~50小时。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丙烯酸酯类的用量与多元醇同脂肪族聚酯的共聚物的羟基基团的摩尔比为2∶1~20∶1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交联单体溶液的重量浓度为5~90%。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引发剂过硫酸盐、过氧化氢和亚铁盐、过硫酸盐和亚铁盐、过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2-甲基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以及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其用量占可交联单体重量的0.01~10%。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浮和反相悬浮聚合中的连续相与分散相不互溶。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浮和反相悬浮聚合中的乳化剂为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烷基酚基聚醚醇、聚乙烯醇、聚氧乙烯脂肪酸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醚,其重量用量为1%~40%。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浮和反相悬浮聚合中的可交联单体溶液重量用量为0.1%~49%。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胶微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浮和反相悬浮聚合的反应温度为30~100℃,搅拌速率为50~2000转/分钟,反应时间为0.5~5小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15328 CN1212342C (zh) | 2003-02-08 | 2003-02-08 | 一种凝胶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15328 CN1212342C (zh) | 2003-02-08 | 2003-02-08 | 一种凝胶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46832A CN1446832A (zh) | 2003-10-08 |
CN1212342C true CN1212342C (zh) | 2005-07-27 |
Family
ID=28050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11532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2342C (zh) | 2003-02-08 | 2003-02-08 | 一种凝胶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1234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6200B (zh) * | 2011-04-19 | 2012-08-22 | 复旦大学 | 一种基于化学交联凝胶颗粒的温敏性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04117B (zh) * | 2011-09-27 | 2013-10-30 | 浙江大学 | 一种高吸水率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813931B (zh) * | 2012-08-08 | 2015-01-21 | 华侨大学 | 一种壳聚糖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2003
- 2003-02-08 CN CN 03115328 patent/CN121234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46832A (zh) | 2003-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orneillie et al. | PLA architectures: the role of branching | |
Zhao et al. | Phosphazene-promoted anionic polymerization | |
CN103224627A (zh) | 聚乳酸乙醇酸-聚肽-聚乙二醇二嵌段-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CN1440995A (zh) | 聚乙二醇-脂肪族聚酯-聚氨基酸三元嵌段共聚物及制法 | |
KR101456343B1 (ko) | 하나 이상의 시클릭 단량체로부터 중합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 |
CN1839797A (zh) | 一种原位快速形成可注射超分子结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1798383A (zh) | 一种聚合物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54441A (zh) | 可控降解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内酯的三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06878A (zh) | 无金属n-杂环卡宾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12342C (zh) | 一种凝胶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817153A (zh) | 一类氰基功能化碳酸酯单体、氰基功能化聚碳酸酯及制备方法 | |
CN109134870B (zh) | 一种pH响应聚合物载体及其制备的胶束、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050276A (zh) | 氨基酸端基聚乙二醇及其制备方法 | |
JP7113509B2 (ja) | 高分子金属錯体の製造方法 | |
CN103443156B (zh) | 丝状聚合物颗粒和通过在乳液中的受控自由基聚合制备其的方法 | |
CN1146466A (zh) | 生物降解性聚酯材料的合成方法 | |
CN108530642B (zh) | 可生物降解的三嵌段杂臂星形双亲性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253558A (zh) | 一种杂化聚合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 |
CN1125087C (zh) | 制备聚合物的方法 | |
CN110092849A (zh) | 一种阳离子链转移剂及其应用 | |
CN1254495C (zh) | 一种生物可降解性聚酯接枝聚磷腈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072850B (zh) | 荧光分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聚集诱导发光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9905C (zh) | 内酯或交酯与聚醚二醇的共聚方法 | |
CN113754844A (zh) | 一种具有多种形貌的可降解高分子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6510C (zh) | 二价茂稀土配合物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