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9162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9162A
CN1199162A CN98106635.6A CN98106635A CN1199162A CN 1199162 A CN1199162 A CN 1199162A CN 98106635 A CN98106635 A CN 98106635A CN 1199162 A CN1199162 A CN 1199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ipe fitting
encapsulant
end plate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66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诚二
西下邦彦
大久保文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s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ex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53847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23898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98250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28168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Zexel Corp filed Critical Zex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99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91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28D1/03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1/032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1/03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integrated connecting members
    • F28D1/034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integrated connecting members with U-flow or serpentine-flow inside the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1Casings in the form of plate-like arrangements; Frames enclosing a heat exchange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为了不使用粘结剂之类的物质便可把用以密封热交换器和容纳该热交换器的壳体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材料装到热交换器上并进而方便地将密封材料除去,以实现对热交换器的回收利用性的改进,在热交换器的外周部的特定位置上设置了用以安放密封材料的安放装置。例如,通过向内弯折在各个管件的纵向一端形成的伸出片的、在气流方向的中间部分而提供一个导座,或者通过切断并垂直立起该中间部分而提供一个导座。在相对于气流方向来说位于热交换器的侧面的外周部分的特定位置形成有卡爪部分,以便用一对卡爪部分固定密封材料的两端。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结构的热交换器—即:利用这种结构,可把一种用以填充热交换器和容纳该热交换器的壳体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材料安装在热交换器上,以便、例如、防止空气经由所说间隙从旁边通过热交换器。
在由空调系统的一部分构成的冷却单元中,壳体的内壁和蒸发器之间形成的间隙必须予以密封,以便、例如、防止空气经由蒸发器和壳体之间的间隙从旁边通过空调系统,这样,空调系统就能够以其全部空气调节能力运行。
为此目的,已经研制出这样一种结构—即:象日本未审查的实用新型公报昭和55-51492号所描述的那样,把一泡沫体(本申请称之为密封材料,下文仍将称之为密封材料)沿热交换器的、除了空气通道部分之外几乎全部外周部分而安装在热交换器上,而且,还在空气通道侧覆盖联箱(tank)的两个表面。
另外,近几年人们已经更乐意采用那些便于把汽车拆成单个的汽车零件的结构,这样,当汽车被刮坏时,这些汽车零件可作为资源而回收利用。在安装于汽车上的空调系统的情况下,这种趋势已经很明显,而且,已经越来越希望便于按照热交换器零件的构成材料对热交换器零件进行分类,例如,铝质零件和除铝之外的材料比如泡沫构成的零件。
在上述公报中揭示的用以把泡沫体安装到热交换器上的结构中,由于是把整块的泡沫体安装到热交换器上,覆盖住热交换器的除它的空气通道部分之外的全部,因此,难以去除泡沫体,并且,这样使得按照构成材料对热交换器零件的分类变得复杂。
鉴于此,为了使当刮坏时所产生的废物最少,近几年开发研制出了这样一种结构—即:象日本未审查的实用新型公报平4-73772所描述的那样,通过把一带状弹性密封材料(在本申请中称之为密封材料,而且,下文仍将如此称之)围绕着叠层热交换器的外周部围绕而把其安装在相对于气流方向来说的侧面。
然而,如果只是通过把带状密封材料在相对于气流方向来说的侧面围绕叠层热交换器的外周部围绕而把其简单地安装在该层叠的热交换器上,则当把叠层热交换器装进壳体时,密封材料容易错位(misaligne),于是产生一新的问题,即,需要防止这种错位。
于是,为了防止密封材料的这种错位,在日本未审查的实用新型公报平4-73772所披露的热交换器中,把一弹性密封材料在相对于气流方向的侧面粘结在热交换器的外周部。
然而,剥掉粘结在热交换器的外周部的弹性密封材料非常费时,由于这一结果,按照构成材料对热交换器的零件的分类处理工作更加困难,在最坏的情况下,由于分类工作困难以及分类工作的花费,有时只能不对生产材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利用除用于粘结的措施比如粘结剂之外的措施,把一带状密封材料安装在热交换器上,以便当按照各自的生产材料而对热交换器的零件分类时,便于密封材料的除去,并且,当把热交换器装进壳体或类似容器时,防止密封材料在气流方向上在热交换器的外周部错位。
于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通过交替地层叠管件和波纹状散热片并在相对于气流方向来说的侧面安装一围绕在热交换器的外周部的带状密封材料而构成的热交换器,是在其外周部设置用以夹持和固定密封材料的导座(guide)。
该导座可以通过把位于管件上端的并在层叠方向延伸的伸出片的特定部分向内凹折而构成,以便当把管件层叠在一起时在层叠方向形成该导座。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座可以这样构成,即:在管件的纵向的上端部形成沿气流方向及层叠方向延伸的伸出片,垂直气流方向直接切断并立起各个伸出片的一特定部分,于是,当把管件层叠在一起时便在层叠方向形成导座。此外,在又一个例子中,导座可以这样构成,即:位于层叠方向上的两端的端板具有用以包住散热片的结构,把端板的在其纵向的各个棱边的一部分压凹,于是,在端板的长度方向形成导座。在再一个例子中,导座可以这样构成,即:在位于层叠方向的两端的端板上设置一个平行于端板的长度方向的突起部分,这样,便在端板的长度方向形成导座。在另一个例子中,导座可以这样构成,即:在管件的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下端的一对联箱上,将联箱之间的一部分凹切,于是,当把管件层叠在一起时,在层叠方向便形成导座。
因此,在相对于气流方向来说的侧面安装到热交换器的外周部的密封材料便被沿层叠方向形成在外周部的或者沿端板的长度方向形成在外周部的导座在两侧予以夹持和固定,在气流方向上,密封材料决不会在外周部错位,从而排除利用固定措施比如粘结剂把密封材料粘结到热交换器上的必要性。此外,通过用导座安装密封材料,它的位置能够固定,因而便于密封材料的安装。
另一可选方案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通过交替地层叠管件和波纹状散热片并把一带状密封材料在相对于气流方向来说的侧面围绕到热交换器的外周部而构成的热交换器,是在其外周部设置若干个用以钩住密封材料的卡爪部分。需要指出的是,至少要形成一对卡爪部分,以便能够将带状密封材料的两端钩住。
在本结构中,密封材料是按下述方式围绕到热交换器的外周部的—即,在一侧,将带状密封材料的端部钩在一个制作在热交换器的外周部的特定位置的卡爪部分上,沿着热交换器的外周部顺序地拉密封材料,并把密封材料的另一端钩在在另一侧的、在热交换器的外周部的特定位置形成的另一个卡爪部分上。
卡爪部分是通过在层叠方向上的端部放置这样结构的端板而形成的,即,该端板具有一个位于端板的端部的沿端板的长度方向伸出的区域,密封材料就是围绕该区域围绕的。因此,利用在端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形成在两块端板的端部中一端的卡爪部分,便可将密封材料如此围绕在热交换器上—即,在一侧先将密封材料的端部钩在其中一块端板的卡爪部分上,沿着该端板的侧面将密封材料拉至位于未制有卡爪部分的那一侧的端部,然后,沿着热交换器的外周部将密封材料拉至在层叠方向上的另一块端板,沿着这一侧的端板的侧面把密封材料进一步拉至制作有卡爪部分的那一侧的端部,最后,把密封材料的另一端钩在这一侧的端板的卡爪部分上。
或者,卡爪部分可通过放置这样的端板而形成一即,该端板具有一个在层叠方向上的尾端的、用以包住散热片的鼓起部分,通过切断并立起端板的鼓起部分和不鼓起部分之间的连续的连接部分而形成卡爪部分。利用这种卡爪部分制作在两块端板的连续的连接部分上的结构,可将密封材料按下述方式围绕到热交换器上,即:首先在一侧把密封材料的端部钩在一块端板的卡爪部分上,沿着该端板的侧面把密封材料拉至该侧的端部,然后,沿着热交换器的外周部将其拉至在层叠方向上的另一端板的一端,沿着这一端板的侧面将其进一步拉至在另一侧的端部,最后,用密封材料的另一端钩住制作在这一端板上的卡爪部分。
此外,卡爪部分也可以由在一对联箱之间的沿纵向伸出的区域构成,这一对联箱形成在位于特定位置的管件的纵向的一端。在这种情况下,卡爪部分形成在间隔一特定距离的两个管件的联箱之间。在设有这样的卡爪部分的热交换器中,密封材料是以下述方式安装到热交换器上的,即:首先在一侧把密封材料的一端钩在具有卡爪部分的管件中之一的卡爪部分上,沿着联箱之间的区域把密封材料拉至在层叠方向上的、与另一管件相反一侧的那一端,沿着热交换器的外周部将密封材料进一步拉至热交换器的、在层叠方向上的一侧,再至热交换器的与联箱相反的一侧以及至热交换器的在层叠方向上的另一侧,从热交换器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端的联箱位置起,沿着联箱之间的区域将其拉至在层叠方向上的具有卡爪部分的另一个管件,最后,把密封材料钩在在该管件的联箱之间形成的卡爪部分上。
此外,卡爪部分可以通过在管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上端部形成沿层叠方向延伸的伸出片并沿几乎垂直气流方向切断和立起伸出片而构成。这样,利用形成在间隔一特定距离的两个管件的伸出片上的卡爪部分,可将密封材料按下述方式安装到热交换器上,即:首先在一侧将密封材料的一端钩在位于管件之一的伸出片上的卡爪部分上,将密封材料沿层叠方向拉至与另一具有卡爪部分的管件相反那侧的端部,然后,沿着热交换器的外周部将其拉至热交换器的、在层叠方向上的一端的侧面,再到热交换器的联箱部分之间的区域,再到热交换器的在层叠方向上的另一端的侧面,从在该另一端的这个侧面上的对着伸出片的那个端部起沿着伸出片将其进一步拉至在层叠方向上的另一个管件,最后,将其钩在在该管件上形成的卡爪部分上。
此外,卡爪部分也可以通过沿着端板的长度方向直接切断并立起设置在层叠方向上的尾端的端板的侧面的一部分而构成,这部分是围绕密封材料的那部分。这样,利用在端板之一的中部形成的、间隔一特定距离的卡爪部分,可将密封材料按下述方式围绕到热交换器上,即:首先在一侧把密封材料的一端钩在端板的一个卡爪部分上,沿着该端板的侧面在与另一卡爪部分相反的方向上将密封材料拉至该端板的端部,然后,沿着热交换器的外周部将其拉至在另一侧的端板的端部,最后,将密封材料的另一端钩在该端板的另一卡爪部分上。
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在考虑了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说明之后,会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特点和伴随的优点,这些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安装在一壳体内的、把一带状密封材料围绕在层叠的热交换器的处在相对于气流方向来说为侧面的外周部分上的层叠的热交换器的正视图;
图2是安装在一壳体内的、把一带状密封材料围绕在层叠的热交换器的处在相对于气流方向来说为侧面的外周部分上的层叠的热交换器的仰视图;
图3图示了一种用于密封材料的、通过压凹形成在管件的前端部分的伸出片而形成的导座;
图4图示了一种用于密封材料的、通过切断并立起形成在管件的前端部分的伸出片而形成的导座;
图5图示了一种用于密封材料的、通过压凹一块端板的鼓起部分的一棱角而形成的导座;
图6图示了一种用于密封材料的、通过在一块端板的侧面上沿平行于端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板状突起部分而形成的导座;
图7图示了一种用于密封材料的、通过在一块端板的侧面上沿平行于端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一些圆柱状凸起部分而形成的导座;
图8图示了一种用于密封材料的、通过凹切在管件的尾端处的两联箱之间的区域而形成的导座;
图9是一安装有密封材料的热交换器的正视图,该热交换器在两块端板的对着联箱的那个端部制有卡爪部分;
图10是上述安装有密封材料的热交换器的仰视图;
图11是一表示卡爪部分的透视图,该卡爪部分形成在具有一用以包住散热片的鼓起部分的端板的一个端部,该端部是指联箱所设的这一侧;
图12是通过用一平的端板代替图11所示的端板而构成的卡爪部分的透视图;
图13是一表示卡爪部分的透视图,该卡爪部分形成在在端板的用以包住散热片的鼓起部分和未鼓起部分之间的连续的连接部分上;
图14是一使用了各具有一个位于上端的卡爪部分的端板的、安装有密封材料的热交换器的正视图;
图15是在管件的联箱之间形成的卡爪部分的平面图;
图16是使用了其中之一如图15所示的一些管件的、安装有密封材料的热交换器的正视图;
图17是一表示在一管件的伸出片上形成的卡爪部分的透视图;
图18是使用了其中之一如图17所示的一些管件的、安装有密封材料的热交换器的正视图;
图19是一表示在端板之一的一个侧面上形成的一对卡爪部分的透视图;以及
图20是使用了图19所示的端板的、安装有密封材料的热交换器的正视图。
下面是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
图1和图2所示的、可以用作例如汽车空调系统中的蒸发器的层叠的热交换器1基本上是通过把管件与波纹状散热片6交替地层叠许多层而构成的,管件包括若干第一管件2、一对第二管件7、一个第三管件10和两个第四管件12,第一管件2各具有一对沿它的层叠方向的、制作在其一端部的联箱3和4,以及,一将联箱3和联箱4之间连通的U型热交换介质通道5;第二管件7在第一管件当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从各自一侧起均为第六个)且各自具有一沿气流方向从联箱3向外伸出的流入部分8或者流出部分9;第三管件10在层叠方向上大致处于中间位置且具有一代替联箱3的盲联箱11;第四管件12在层叠方向上各处一端且具有容量大致是联箱3和联箱4的容量的一半的联箱13和14,第四管件的一侧放有一块平板12a。需要指出的是,第二至第四管件7,10和12各自也设有与管件2的相同的U型热交换介质通道5。
因此,利用适当层叠的第一管件2、第二管件7和第三管件10以及在层叠方向设置在两侧的第四管件12,可把由联箱3、盲联箱11和联箱13组成的联箱组16划分成具有流入部分8的第一联箱区α1和具有流出部分9的第二联箱区β1,由联箱4和联箱14组成的第二联箱组17则构成了一个使所有的联箱保持连通的不分隔的第三联箱区γ1。
在本结构中,经由流入部分8流入的热交换介质进入第二管件7的联箱3,然后借助于连通孔(未示出)扩散到整个第一联箱区α1,并通过位于联箱组16的构成第一联箱区α1这一侧的热交换介质通道5向上流动。然后,其在向下移动抵达在相反一侧的联箱组17(第三联箱区γ1)之前先在热交换介质通道5的顶部做一次U型转弯。此后,其借助于连通孔(未示出)流进构成第三联箱区γ1的联箱组17的其余部分。然后,其沿着与构成第三联箱区γ1的联箱组17的其余部分相对应的热交换介质通道5向上流动。之后,其在向下移动并进入联箱组16的构成第二联箱区β1的那部分之前先在热交换介质通道5的顶部做一次U型转弯。最后,如此流进联箱组16的热交换介质聚集在设有流出部分9的联箱4处,以便经由流出部分9向外流出。这样,在热交换介质流经热交换介质通道5的过程中,由热交换介质所携带的热量便被传递给散热片6,于是,与从散热片6之间通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现在,通过把带状密封材料18在相对于气流方向来说的侧面围绕在层叠的热交换器1的外周部分上而为该层叠的热交换器1设置一带状密封材料,因此,当把该层叠的热交换器1装进壳体19时,壳体19和层叠的热交换器1之间的间隙便被密封材料18封闭,以防止在热交换时不被层叠的热交换器1利用的空气从旁边通过。
图3至图8示出了当把密封材料18安装在层叠的热交换器1上时,用以固定密封材料18的导座20的一些实施例。下面是对导座20的不同例子的结构的说明。
在图3中,层叠的热交换器1设置了一些伸出片21和21,这些伸出片在每个第一管件2的纵向的上端部从两侧沿层叠方向延伸,以防止散热片6掉出。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未示出,但第二和第三管件7和10也各自在纵向的上端部设置了沿层叠方向向内延伸的伸出片21。如图3所示,第四管件12也各自在纵向的上端部设置了沿层叠方向向内延伸的伸出片21。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3示出了一个在层叠方向上处在第四管件12的外侧的、具有用以包住散热片6的鼓起部分15a的端板15,但端板15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对于端板15的唯一要求是能够形成一个可供带状密封材料18围绕的外周部分便可。例如,可将在层叠方向上处在第四管件12外侧的一块平板12a用作端板。
在管件2、7、10和12的各个伸出片21上,通过向下弯折就气流方向来说大致在中间的部分而形成一个凹入部分22,借此,当把管件2、7、10和12层叠时,便形成了一个沿层叠方向延伸的凹入的槽状导座20。
如果是把端板15放置在构成管件12的平板12a的外侧,则该端板15必须带有一个切口23,以便与伸出片21的凹入部分22的形状相匹配。
这样,当把带状密封材料18固定在导座20内时,在气流方向上,伸出片21的凹入部分22的侧边夹持住密封材料18的两侧,从而防止密封材料18在气流方向上错位。
在图4中,层叠的热交换器1设置了一些伸出片21和21,这些伸出片在每个第一管件2的纵向的上端部从两侧沿层叠方向延伸,以防止散热片6掉出。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第二和第三管件7和10也各自在纵向的上端部设置了从两侧沿层叠方向延伸的伸出片21。此外,如图4所示,第四管件12也各自在纵向的上端部设置了沿层叠方向向内延伸的伸出片21。需要指出的是,象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样,端板15的结构并不仅限于图4所示的那样,而且平板12a自身也可以用作端板,这是因为对于端板15的唯一要求是能够构成一个可供带状密封材料18围绕的外周部分便可。
在管件2、7、10和12的各个伸出片21上,通过切断并立起就气流方向来说为中间的部分而形成互相平行的直立片24和24,直立片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密封材料18的横向宽度。这样,当把这些管件2、7、10和12层叠在一起时,便形成一个由沿层叠方向互相平行延伸的两排立壁围成的导座20。
当把带状密封材料18固定在导座20内时,在气流方向上,由导座20的立壁一即:伸出片21的直立片24和24将密封材料18的两侧夹持住,从而防止密封材料18在气流方向上错位。
在图5中,层叠的热交换器1设有一个端板15,该端板15具有一个就层叠方向来说在管件12的尾端的用以包住散热片6的鼓起部分15a。需要指出的是,在图5中,虽然是在管件2和12的上端部分形成沿层叠方向延伸的伸出片21,但任何能够防止散热片6掉出的结构都可以替代采用,只要能够构成可供带状密封材料18围绕其上的外周部分即可。
就端板15来说,在成形过程中,通过把鼓起部分15a的上棱角部分压凹一宽度大致等于密封材料18的宽度的部分,形成一个具有凹入部分26以及在凹入部分26的两侧的侧缘27和27的导座20。
当把带状密封材料18以与导座20的凹入部分26相接触的方式固定时,密封材料18在气流方向被上述的两个侧缘27和27在两侧夹持住,以防止密封材料18在气流方向上错位。
在图6中,在管件12的层叠方向上的尾端,层叠的热交换器1设置了一块端板15。需要指出的是,在图6中,虽然端板15具有一个用以包住散热片6的鼓起部分15a,但它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此,只要它能够构成一个可供带状密封材料18围绕其上的外周部分即可,例如,可以使用一块平的端板替代。此外,虽然伸出片21形成在管件12上,但可以使用任何确保散热片6不掉出的结构都替代,只要能够构成一个可供带状密封材料18围绕其上的外周部分即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同样的结构概念可以应用于制作在管件2、7、10和12上的其它伸出片21。
在端板15的一个侧面安装了一块板28,该板28具有互相平行的、垂直直立的两个三角形立起部分29和29,两部分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密封材料18的宽度,其安装方式是立起部分29和29的延伸方向与端板15的长度方向相对正,从而形成一导座20。
当带状密封材料18与导座20的板28相接触而得以固定时,由立起部分29在两侧将密封材料18在气流方向上予以固定,以防止密封材料18在气流方向错位。
图7中的层叠的热交换器1也是在层叠方向上在管件12的尾端设置一端板15。需要指出的是,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样,对于端板15的鼓起部分15a的存在/不存在或者管件上的伸出片21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够构成可供带状密封材料18围绕其上的外周部分即可。
在端板15的侧面上,沿平行于端板15的长度方向设置了若干对圆柱状凸起部分30,每对凸起部分30中两凸起部分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密封材料18的宽度,从而形成导座20。
这样,当使带状密封材料18与导座20的凸起部分之间的端板15相接触而予以固定时,由凸起部分30在两侧将密封材料18在气流方向上予以固定,以防止密封材料18在气流方向错位。
在图8中,层叠的热交换器1设有一个呈矩形形状的凹槽31,该凹槽是通过凹切各个管件2(或者各个管件7、10和14)的相邻联箱3和4之间的区域或者联箱13和14之间的区域而形成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未示出,但管件7、10和14也各自设有一个与管件2的类似的、通过凹切联箱之间的区域而形成的呈矩形形状的凹槽。如果在层叠方向的尾端设置一个端板15则该端板15也得具有一个凹切的凹槽部分(未示出),以与其尾端的凹槽31相匹配。
这样,通过层叠管件2、7、10和14以及根据需要层叠端板15,便可形成一个在层叠方向延伸的槽状导座20。
当带状密封材料18与构成导座20的凹槽31的上边缘相接触而得以固定时,在气流方向上,由凹槽31的侧边将密封材料18在两侧予以夹持,以防止密封材料18在气流方向上错位。
正如已经解释的那样,利用图3至图8所示的导座的结构,由于省略了以往固定密封材料18所必须的手段比如粘结剂,而且,可通过把密封材料18装进导座20而简单地安装密封材料,因此,当处理层叠的热交换器1时,很容易将密封材料18从层叠的热交换器1上除去,从而在把层叠的热交换器1的零件按构成材料分类时实现分类作业的简化。
另外,利用图3至图8所示的导座20的结构,由于密封材料18围绕的位置可通过把密封材料18装进导座20而简单地予以确定,所以,便于密封材料18的安装。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作为导座20的例子给出了五个实施例,但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夹持密封材料18的功能,导座20的若干个实施例可以结合使用。
正如已经解释的那样,在本热交换器中,由于在相对于气流方向来说的侧面围绕到热交换器的外周部的带状密封材料,是由在层叠方向上在外周部分4上形成的或者在端板的纵向形成的导座的两个侧边夹持和固定的,所以,可防止密封材料在气流方向错位,与此同时,由于密封材料由导座简单地固定,所以能够很容易地把密封材料从热交换器上去除,从而便于材料的分类,以便回收利用。
此外,由于密封材料的位置可通过把密封材料装进导座而简单地予以确定,所以,密封材料的安装简化。
此外,象以前揭示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一样,图9、10、14、16、18和20所示的层叠的热交换器(以下称作热交换器)101也可用作例如汽车空调系统中的蒸发器,该热交换器101基本上是通过把管件与波纹状散热片106交替地层叠许多层(例如21层)而构成的,管件包括若干第一管件102、第二管件107、一个第三管件110和两个第四管件112,第一管件102各具有一对在它的纵向制作在其一端部的联箱103和104,以及,一将联箱103和联箱104之间连通的U型热交换介质通道105;第二管件107在层叠的第一管件102当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从各自一侧起均为第六个)且各自具有一沿气流方向从联箱103向外伸出的流入部分108或者流出部分109;第三管件110在层叠方向上大致处于中间位置且具有一代替联箱103的盲联箱111;第四管件112在层叠方向上各处一端且具有容量大致是联箱103和联箱104的容量的一半的联箱113和114,第四管件的一侧放有一块平板112a。需要指出的是,第二至第四管件107,110和112各自也设有与管件102的相同的U型热交换介质通道105。
因此,利用适当层叠的第一管件102、第二管件107和第三管件110以及在层叠方向上设置在两侧的第四管件102,可把由联箱103、盲联箱111和联箱113组成的联箱组116划分成具有流入部分108的第一联箱区α2和具有流出部分109的第二联箱区β2,由联箱104和联箱114组成的第二联箱组117则构成了一个使所有的联箱保持连通的不分区的第三联箱区γ2。
在该结构中,经由流入部分108流入的热交换介质进入第二管件107的联箱103,然后借助于连通孔(未示出)扩散到整个第一联箱区α2,并通过位于联箱组116的构成第一联箱区α2这一侧的热交换介质通道105向上流动。然后,其在向下移动抵达在相反一侧的联箱组(第三联箱区γ2)之前先在热交换介质通道105的顶部做一次U型转弯。此后,其借助于连通孔(未示出)流进构成第三联箱区γ2的联箱组117的其余部分。然后,其沿着与构成第三联箱区γ2的联箱组117的其余部分相对应的热交换介质通道105向上流动。之后,其在向下移动并进入联箱组116的构成第二联箱区β2的那部分之前先在热交换介质通道105的顶部做一次U型转弯。最后,如此流进联箱组116的热交换介质聚集在设有流出部分109的联箱104处,以便经由流出部分109向外流出。这样,在热交换介质流经热交换介质通道105的过程中,由热交换介质所携带的热量便被传递给散热片106,于是,与从散热片106和106之间通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现在,当把该热交换器101装进一壳体(未示出)时,由于把带状密封材料在相对于气流方向来说的侧面围绕在该热交换器的外周部分上并借助于卡爪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120固定住了带状密封材料118,所以,壳体和热交换器101之间的间隙被密封材料118密封住,以防止热交换时未被热交换器101利用的空气从旁边通过。下面是对用以卡住密封材料118的卡爪部分所可能采用的各种结构的说明。
首先,在图9至图11中,在管件112的对着层叠方向上尾端的一侧,热交换器101设置了一块端板115,该端板具有一用以罩住散热片106的鼓起部分115a。在每块端板115和端板115上各形成有一个卡爪部分120,该卡爪部分120在端板115的对着联箱的那端的区域内沿端板115的长度方向伸出,该区域是密封材料118与之相接触的区域,即,位于宽度方向的中间)。另外,在管件102和112的与联箱所在的那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虽然热交换器101设有沿层叠方向延伸的伸出片121,但确保散热片106不掉出的任何其它结构都可以采用,只要能够形成可供带状密封材料118围绕的外周部分便可。
在热交换器101所采用的本结构中,是通过以下方式把密封材料118围绕在图9和图10所示的热交换器101上的,即:在一侧,把密封材料118的一端钩住制作在端板115之一的对着联箱的那端的卡爪部分120上,将其沿着该端端板115的侧面拉至与联箱相反的那端,然后,在保持其与热交换器的伸出片121相接触的同时,将其沿层叠方向拉至另一块端板115,沿着该端板115的侧面进一步将其拉至该端板115的对着联箱的那一端,最后,将密封材料118的端部钩在在这一侧的、制作在该端板115的对着联箱的那一端的卡爪部分120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9示出了一个在热交换器101的下部区域的没有密封材料118的区域,但这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在该区域里,密封材料之类的材料设置在壳体上。
另外,各自具有制作在在纵向的对着联箱的那个端部的卡爪部分120的各个端板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提供一个用以包住散热片106的鼓起部分115a,图12所示那样的平的端板115’也可以替代使用。每个端板115’上的卡爪部分120可以制作成稍微向内倾斜,以便其易于卡住密封材料118。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把密封材料118围绕在热交换器101上的过程与前面实施例中所用的过程几乎是相同的,所以,它的说明省略。
图13和14所示的热交换器101在管件112的层叠方向上的两侧的尾端也各设有一块具有用于包住散热片106的鼓起部分115a的端板115。在每块端板115和115上,通过切断并立起在鼓起部分115a和非鼓起部分115b之间的连续的连接部分115c的侧面上的、与密封材料118相接触的那部分而形成一卡爪部分120,使鼓起部分115a和连续的连接部分115c之间的边界处形成一弯折线。另外,在附图中虽然示出的是,伸出片121在管件102和112的、与联箱相反那侧的端部并沿层叠方向延伸,但对于本热交换器101来说,与前述实施例的一样,能确保散热片106不掉出的任何结构都可以采用,只要能构成一个可供带状密封材料118围绕的外周部分即可。
在为热交换器101而采用的本结构中,是通过下述方式把密封材料118围绕在图14所示的热交换器101上的,即:首先将密封材料118的端部钩在位于一侧的、通过切断并立起端板115中之一的连续的连接部分115c而构成的卡爪部分120上,沿着该侧端板115的侧面把密封材料向下拉至下端,然后,在保持其与热交换器的联箱103和104之间的区域相接触的同时将其沿层叠方向拉至另一个端板115,沿着该端板115的侧面将其进一步拉至该端板的与联箱所在侧相反的那端,最后,把密封材料118的端部钩到在这一侧的端板115的卡爪部分120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14示出了一个在热交换器101的上部的没有密封材料118的区域,但这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在这一区域里,密封材料或类似材料布置在壳体上。
另外,在图15和16所示的热交换器101中,卡爪部分120是从两侧的端板115和115数起第五个管件102和102的联箱103和104之间形成的凹槽部分122处沿管件102的长度方向伸出而构成的。这样,当通过层叠管件102、107、110和114以及如果需要的话再进一步层叠上端板115,以由管件的凹槽部分122形成一个沿层叠方向延伸的可供安放密封材料118的连通通道时,卡爪部分120和120便形成于该连通通道里。
在为热交换器101而采用的该结构中,是通过下述方式把密封材料118围绕到图16所示的热交换器101上的,即:从一侧起,首先将密封材料118的一端钩在形成在从图中右侧的端板115数起为第五个管件102的联箱103和104之间的卡爪部分120上,在保持其与联箱103和104之间的区域相接触的同时将其沿着层叠方向拉至在同一侧的那个端部,然后,沿着在图中右侧的端板115的侧面将其拉至在与联箱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在保持其与伸出片121相接触的情况下,沿着层叠方向将其进一步回拉至在相反一侧的端部,然后,沿着在图中左侧的端板115的侧面将其拉至对着联箱的那端,在保持其与联箱103和104之间的区域相接触的情况下,沿层叠方向将其拉至从图中左侧的端板115数起为第五个管件102,最后,将其钩在在第二管件102的联箱103和104之间形成的卡爪部分120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16中示出了一个在热交换器101下部的、没有密封材料118的区域,但这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在该区域里,密封材料或类似材料设置在壳体上。
需要指出的是,卡爪部分120不一定非设置在从端板115数起第五个管件上不可,它们可以制作在邻近端板115的管件112上;制作在位于层叠方向上的中部的管件110上,或者制作在具有流入/流出部分108和109的管件107上。此外,卡爪部分120可以制作在从气流方向看过去为不对称的位置上,例如,制作在从图16中右侧的端板115数起第八个管件上和从在左侧的端板115数起第三个管件上。另外,通过在相邻的管件上形成卡爪部分120,则可几乎全部消除没有密封材料118的那个区域,从而排除在壳体侧形成密封材料的必要性。
在图17和18中,为了防止散热片106掉出,热交换器101设置了伸出片121和121,这些伸出片在各个管件102的上端并从两侧沿层叠方向延伸。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未示出,但管件107、110和114也各自在其上端设置了沿层叠方向向内延伸的伸出片。另外,第四管件112也各自在其上端设置了沿层叠方向向内延伸的伸出片121。在从图18中右侧的端板115数起第三个管件102上以及从图8中左侧的端板115数起第三个管件102上形成有立起部分120,该立起部分120是通过沿纵向切断并立起伸出片121的大致中间的部分而构成的。虽然附图所示的热交换器101在层叠方向上在第四管件的尾端设置有端板115,这些端板115各自具有用以包住散热片106的鼓起部分115a,但端板115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端板115’(其中的一个示于图12)也可以使用,这是因为唯一的结构要求是能够构成一个可供带状密封材料118围绕的外周部分。
在为热交换器101而采用的本结构中,密封材料118是通过下列方式围绕到图18所示的热交换器上的,即:在一侧,首先将密封材料118的一端钩住制作在在从图中右侧的端板115数起第三个管件102上的伸出片121上的卡爪部分120,在保持其与伸出片121相接触的情况下将其沿层叠方向拉至在图中右侧的端板115,然后,将其沿着该在图中右侧的端板115的侧面拉至对着联箱的那端,沿着联箱103和104之间的区域进一步将其回拉至在图中左侧的端板115,沿着该在图中左侧的端板115的侧面将其拉至与联箱相反的那端,然后,在保持其与伸出片121相接触的同时将其沿层叠方向拉至从图中左侧的端板115数起第三个管件102,最后,将其钩在制作在该管件102的伸出片121上的卡爪部分120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18中示出了一个在热交换器101上部的、没有密封材料118的区域,但这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在该区域里,密封材料或类似材料设置在壳体上。
此外,卡爪部分120不一定非设置在从端板115数起第三个管件上不可,它们可以制作在邻近端板115的管件112上;制作在在层叠方向上的中部的管件110上,或者制作在具有流入/流出部分108和109的管件107上。卡爪部分120甚至可以制作在从气流方向看过去为不对称的位置上,例如,制作在从图18中右侧的端板115数起第三个管件上和从在左侧的端板115数起第五个管件上。另外,通过在相邻的管件上形成卡爪部分120,则可几乎全部消除没有密封材料118的那个区域,从而排除在壳体侧形成密封材料的必要性。
在图19和20中,在管件112的层叠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热交换器101设置了具有用以包住散热片106的鼓起部分115a的端板115。在该端板115上设有卡爪部分120和120,卡爪部分120和120是通过沿纵向上下切断并立起端板115的、与密封材料118相接触的那个侧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的。虽然热交换器101被图示成具有形成在管件102和112的上端部的、沿层叠方向延伸的伸出片121,但确保散热片106不掉出的其它结构也可以替代使用,只要能构成可供带状密封材料118围绕的外周部分便可。
在为热交换器101而采用的本结构中,密封材料118是通过下述方式围绕到图20所示的热交换器101上的,即:在一侧,首先将密封材料118的一个端部钩在端板115的上卡爪部分120上,沿着该端板115的侧面将其拉至在与联箱相反一侧的那个端部,然后,在保持其与伸出片121相接触的情况下将其拉至在图中左侧的端板115,沿着该在图中左侧的端板115的侧面将其进一步拉至对着联箱的那端,然后,在保持其与管件102的联箱103和104之间的区域相接触的情况下沿着层叠方向将其回拉至在图中右侧的端板115,沿着该在图中右侧的端板115的侧面将其拉至端板115的下卡爪部分120,最后,将密封材料118的另一端钩在该下卡爪部分120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20中示出了一个在热交换器101的侧面的、没有密封材料118的区域,但这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在该区域里,密封材料或类似材料设置在壳体上。
此外,如果通过切断并立起端板115而形成的卡爪部分120和120之间的距离减小,则不存在密封材料118的那个区域变得非常小,这样将消除在壳体侧形成密封材料的必要性。
因此,通过形成图9至20所示的卡爪部分120,消除了以往安装密封材料118所必须的固定措施比如粘结剂。与此同时,由于仅通过把密封材料118卡在卡爪部分120上便能将密封材料118简单地装上,所以,方便了密封材料118的安装。此外,就层叠的热交换器101的处理来说,将层叠的热交换器101的零件分类成构成材料的分类工作能够简化。
此外,由于不需要用特殊零件将密封材料118安装到热交换器101的外周部分上,所以,不必增加零件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已经给出了作为卡爪部分120的例子的五个实施例,但若干个卡爪部分120的实施例可以结合采用。例如,如图20所示,其中的一个卡爪部分120可以形成在端板115的纵向的下端,而另一个卡爪部分120则象图15所示那样形成在管件102的联箱103和104之间,或者,其中的一个卡爪部分120可以形成在端板115的纵向的上端,而另一个卡爪部分120则象图17所示的那样形成在管件102的伸出片上。这样,可有无限数量的可能的构形。
正如已解释的那样,在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由于密封材料是按下述方式围绕在热交换器的外周部而装上的,该安装方式是,在一侧把带状密封材料的端部钩在在热交换器的外周部的特定位置上形成的一个卡爪部分上,沿着热交换器的外周部拉密封材料,并把密封材料的另一端钩在在外周部的特定位置上形成的另一个卡爪部分上,所以,对于分解热交换器来说,方便了从热交换器上去掉密封材料,从而满足了回收热交换器材料的要求。

Claims (13)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一个具有若干个可供冷却剂在其内流动的管件和若干个布置在这些管件之间的散热片的热交换器主体,该热交换器主体具有一个由热交换器主体的、在层叠方向的两个侧面和在管件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构成的热交换器主体外周部分;
一种填充在热交换器主体的外周部分和包容该热交换器主体的壳体之间的间隙的带状密封材料;和
一种用来将密封材料安放到热交换器主体的外周部分的安放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
所说的安放装置是一个形成在热交换器主体的外周部的特定位置上的、用以通过将密封材料夹在其内而固定密封材料的导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
所说的管件各自具有从其纵向的一端向层叠方向上的两侧延伸的伸出片,当把所说的管件层叠在一起时,这些伸出片构成所说外周部分的一个表面;以及
所说的导座是通过在层叠方向连续设置凹入的部分而形成的,所说的凹入部分是通过在气流方向向内弯折伸出片的特定部分而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
所说的管件各自具有从其纵向的一端向层叠方向上的两侧延伸的伸出片,当把所说的管件层叠在一起时,这些伸出片构成所说外周部分的一个表面;以及
所说的导座是通过在层叠方向连续设置直立片而形成的,该直立片是通过在气流方向上切断并立起伸出片的特定部分而形成的,该直立片几乎垂直于气流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
一个具有一部分的鼓起部分的用以包住所说的散热片并构成所说的外周部的端板,其特征是:
所说的导座是由一个凹入部分和位于该凹入部分的两侧的侧边构成的,该凹入部分是通过压凹鼓起部分的一个棱边的一部分而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
分别布置在所说管件的层叠方向上的两端并构成所说的外周部分的一部分的端板,其特征是:
所说的导座是由沿端板的纵向设置的一对立起部分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
所说的管件各自具有一对形成在它的纵向的下端的联箱和一个把这一对联箱连通的U型热交换介质通道,通过在层叠方向上把这一对联箱与其它联箱连续布置构成所说外周部分的一部分,其特征是:
所说的导座是通过在层叠方向上连续放置凹入部分而构成的,所说的凹入部分是通过凹切各个管件的一对联箱之间的区域而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
所说的安放装置是由若干个能将密封材料钩在热交换主体的外周部的卡爪部分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
在层叠方向上布置在热交换器主体的两侧并构成所说的外周部分的一部分的端板,其特征是:
所说的卡爪部分是通过在端板的纵向的一端,使端板的可供缠饶密封材料的一个区域沿纵向伸出而构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
分别布置在所说管件的层叠方向上的两端并具有一鼓起部分的用以包住所说的散热片的端板,该鼓起部分构成所说外周部分的一部分,其特征是:
所说的卡爪部分是通过切断并立起位于各个端板的鼓起部分和非鼓起部分之间的连续的连接部分而形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
所说的管件各自具有一对形成在它的纵向的下端的联箱和一个把这一对联箱连通的U型热交换介质通道,通过在层叠方向上把这一对联箱与其它联箱连续布置构成所说外周部分的一部分,其特征是:
所说的卡爪部分各自是通过使联箱之间的区域在管件的纵向伸出而形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是:
所说的管件各自具有从其纵向的一端向层叠方向上的两侧延伸的伸出片,当把所说的管件层叠在一起时,这些伸出片构成所说外周部分的一个表面;以及
所说的卡爪部分各自是通过切断并立起处在层叠方向上的特定位置的一个伸出片而形成的,该卡爪部分在一特定的范围内且几乎垂直于层叠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
分别布置在所说管件的层叠方向上的两端并构成所说的外周部分的一部分的端板,其特征是:
所说的卡爪部分是通过切断并立起其中一个端板的侧面的、在端板的纵向的特定位置的一个部分而形成的,该卡爪部分垂直于端板的长度方向。
CN98106635.6A 1997-02-21 1998-02-21 热交换器 Pending CN11991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53847/97 1997-02-21
JP5384797A JPH10238988A (ja) 1997-02-21 1997-02-21 熱交換器
JP9825097A JPH10281680A (ja) 1997-03-31 1997-03-31 熱交換器
JP98250/97 1997-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9162A true CN1199162A (zh) 1998-11-18

Family

ID=26394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6635.6A Pending CN1199162A (zh) 1997-02-21 1998-02-21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931221A (zh)
EP (1) EP0860675A3 (zh)
CN (1) CN11991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8041A (zh) * 2011-10-04 2014-08-13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具有堆叠板的热交换器
CN104422315A (zh) * 2013-09-11 2015-03-18 摩丁制造公司 换热器装置和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88118B1 (fr) 1998-12-30 2003-04-18 Valeo Climatisatio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sisation comportant une boulce thermique equipee d'un evaporateur
DE10355123A1 (de) * 2002-11-25 2004-06-03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einheit,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102004017339A1 (de) * 2004-04-06 2005-10-27 Behr Gmbh & Co. Kg Dichtungsanordnung für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US20090120610A1 (en) * 2007-11-08 2009-05-1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ealing system for a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DE102012209126A1 (de) 2012-05-30 2013-12-05 Behr Gmbh & Co. Kg Anordnung, umfassend ein Dichtungselement und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in einem Luftkanal
US10219090B2 (en) 2013-02-27 2019-02-26 Analog Devices Global Method and detector of loudspeaker diaphragm excursion
US9980068B2 (en) 2013-11-06 2018-05-22 Analog Devices Global Method of estimating diaphragm excursion of a loudspeaker
US9813812B2 (en) 2014-12-12 2017-11-07 Analog Devices Global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aphragm excursion of electrodynamic loudspeakers
DE102014018600A1 (de) * 2014-12-17 2016-06-23 Stiebel Eltron Gmbh & Co. Kg Wärmepumpe mit einem Lamellenrohr-Wärmeübertrager und Lamellenrohr-Wärmeübertrag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250Y2 (ja) 1978-10-03 1984-01-2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US4295521A (en) * 1979-09-27 1981-10-20 Caterpillar Tractor Co. Heat exchanger core mounting apparatus
FR2476297A1 (fr) * 1980-02-19 1981-08-21 Ferodo Sa Dispositif d'etancheite, en particulier pour le montage d'un echangeur de chaleur dans une installation de chauffage et/ou de climatisation, notamment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US4800954A (en) * 1986-12-18 1989-01-31 Diesel Kiki Co., Ltd. Laminated heat exchanger
JPH01244282A (ja) * 1988-03-25 1989-09-28 Nippon Denso Co Ltd 積層型熱交換器
US5046554A (en) * 1990-02-22 1991-09-10 Calsonic International, Inc. Cooling module
US5086832A (en) * 1990-09-26 1992-02-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echanically interlocked multi tube heat exchanger core
JPH0473772U (zh) 1990-10-29 1992-06-29
JPH04371798A (ja) * 1991-06-21 1992-12-24 Hitachi Ltd 熱交換器
JPH05118705A (ja) * 1991-10-31 1993-05-14 Aisin Seiki Co Ltd 熱交換器
US5372184A (en) * 1993-08-13 1994-12-13 Ford Motor Company Heat exchanger seal apparatus
JPH07270089A (ja) * 1994-03-31 1995-10-20 Zexel Corp 熱交換器
DE19524668C2 (de) * 1995-07-06 1998-04-09 Thermal Werke Beteiligungen Gm Einfassung eines Heizungswärmetauschers für Kraftfahrzeuge
US5632328A (en) * 1995-12-05 1997-05-27 Ford Motor Company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8041A (zh) * 2011-10-04 2014-08-13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具有堆叠板的热交换器
CN104422315A (zh) * 2013-09-11 2015-03-18 摩丁制造公司 换热器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04422315B (zh) * 2013-09-11 2019-01-18 摩丁制造公司 换热器装置和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60675A2 (en) 1998-08-26
US5931221A (en) 1999-08-03
EP0860675A3 (en) 1999-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9162A (zh) 热交换器
CN110165117A (zh) 电池包、车辆和储能装置
CN101733994B (zh) 用于层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设备
CN1153041C (zh) 扁平状热交换管的制造方法
CN104075609B (zh) 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板和衬垫
CN1173617A (zh) 空调装置的外壁板
US20070163768A1 (en) Core structure of heat exchanger
CN1736620A (zh) 筛网系统
CN1813164A (zh) 多级热交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631859B1 (en) Modular heat exchanger
CN1593964A (zh) 带有护盖的电加热装置
CN100337085C (zh) 平板式热交换器及其所用的平板
CN1534267A (zh) 热交换器的上水箱
CN1820177A (zh) 蒸发器
CN1197197A (zh) 热交换器的连接器
US6314752B1 (en) Mass and heat transfe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5403092B (zh) 用于机器的热交换器的密封件
CN1249387C (zh) 带散热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40828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冷却管
CN1472124A (zh) 玻璃基板输送箱
CN1579894A (zh) 基板盒
JP3856311B2 (ja) イオン交換樹脂ユニット
CN1188889A (zh) 热交换器用管
CN1926398A (zh) 制造扁平管的板状体,扁平管,热交换器以及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
CN210475782U (zh) 一种油冷器专用过炉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