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8538A - 复合聚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聚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8538A
CN1198538A CN 97108487 CN97108487A CN1198538A CN 1198538 A CN1198538 A CN 1198538A CN 97108487 CN97108487 CN 97108487 CN 97108487 A CN97108487 A CN 97108487A CN 1198538 A CN1198538 A CN 1198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ndenser
turnover
condensers
optically focu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10848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伟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710848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85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98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85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复合聚光装置,由聚光镜、转折透镜、三次聚光镜和支撑架组成,聚光镜可制成三种形式,转折透镜可制成两种形式,三次聚光镜可制成五种形式,该发明可解决免跟踪问题,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聚光比。

Description

复合聚光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光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免跟踪的复合聚光装置。
美国芝加哥大学设计了一种聚光器,把非成像聚光器放在旋转抛物面的焦点上,用蓝宝石做非成像聚光器,提高了聚光比,但是其聚光器成本十分昂贵,可进一步大幅度提高聚光比十分困难,且无法解决免跟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的复合聚光装置,它在解决了免跟踪问题的同时,还可大幅度提高聚光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复合聚光装置,由聚光镜、转折透镜、三次聚光镜和支撑架组成,三次聚光镜可以制成如下型式: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I型三次聚光镜、II型三次聚光镜、III型三次聚光镜、IV型三次聚光镜;这五种型式的三次聚光镜可以单独作为复合聚光装置的三次聚光镜使用,也可以以任何型式相互首尾联结成多级三次聚光镜,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是一种横截面上大下小的漏斗形反光聚光镜,它的各横截面形状相似,其截面形状是封闭凸多边形、凸光滑曲线形、凸光滑曲线和折线的混合形,它有内外两层,外层为支撑骨架,内层为反光层,当支撑骨架为透光材料时,可以把反光层置于外层,用于点聚光的I型三次聚光透镜由透镜I和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组成,透镜I置于二次后反式聚光镜上部的敞口位置,其曲面边缘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紧密联结,透镜I是曲面上凸的曲面透镜,它在厚度方面的截面有一厚度最小位置,截面上其它部位距离最小厚度位置越远,透镜厚度越厚;用于线聚光的透镜I,它在垂直于焦线方面的截面特征同点聚光透镜I,在焦线方面平行于透镜曲面法线的截面特征与线聚光的聚光透镜在焦线方面的截面特征相同,其截面有一最大厚度位置,截面上距离最大厚度位置越近的部位,其透镜厚度不变或越厚,当以截面下曲线上任一点作为下曲线的切点,下曲线在这个切点的法线与上曲线相交的点作为上曲线的切点,则上、下曲线切线间的夹角随着切点与最大厚度位置距离的减小而不变或减小;用于点聚光的II型三次聚光镜,由透镜II和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组成,透镜II置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上部敞口位置其曲面边缘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紧密联结,透镜II为凹曲面聚光透镜,它在厚度方面有一厚度最大位置,其它各部位离最大厚度位置越近,厚度越厚,用于线聚光的透镜II在焦线方向并平行于透镜曲面法线的截面形状特征与透镜I相同,在垂直于焦线方向的截面特征与点聚光透镜II相同;用于点聚光的III型三次聚光镜是以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作为外壁,其纵截面为六边形,左右两条边对应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的纵截面,上下两个顶点可同时内凹或只有一个顶点内凹形成凹六边形,与上下两个顶点相连的四条边可任意凸凹,它们由透光材料制成,六边形内是透光玻璃或塑料,或是以各边作为容器外壁,里面盛装透光液体,用于线聚光的III型三次聚光镜,在垂直于焦线方向的截面特征与点聚光透镜III相同,在焦线方向截面特征为矩形;三次聚光镜IV由聚光镜IV及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组成,聚光透镜IV的曲面形状特征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相同,它由透光材料制成,其壁厚在敞口位置最薄,至尾部小口逐渐变厚,聚光透镜IV置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内,其敞口部分或全部边缘与二次后反射聚光镜紧密联结,或者尾部小口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尾部紧密连结;转折透镜有两种型式:转折透镜Z1,转折透镜Z2,转折透镜Z1即为聚光凸透镜,转折透镜Z2有两层结构,上层为凹透镜,下层为凸透镜,凸透镜曲面距凹透镜的最小距离为d,d≥0;
聚光镜有三种型式;聚光镜J1、聚光镜J2、聚光镜J3,聚光镜J1为反射聚光镜,聚光镜J2为凸透镜,聚光镜J3是由敞口协调地连在一起的数个透镜IV形成的整体,它们的尾部小口均置于凸透镜上;用于线聚光的聚光镜J3,可在J3上部置一在焦线方向聚光的线聚光透镜;
a.聚光透镜J2或J3置于转折透镜Z1上方,转折透镜Z1置于聚光透镜焦点或焦线轨迹曲面凸侧的任一区域,三次聚光镜置于转折透镜Z1下方,其横截面大的一端置于转折透镜Z1下光的分布轨迹成锥形或楔形区域的上部,横截面小的一端置于转折透镜Z1下光的分布轨迹成锥形或楔形区域内的下部,它们通过支撑架固定相对位置;
b.聚光透镜J2或J3置于转折透镜Z2上方,转折透镜Z2置于聚光透镜焦点或焦线轨迹曲面凹侧的任一区域,三次聚光镜置于转折透镜Z2下方,它与Z2的位置关系同于与Z1的位置关系;
c.三次聚光镜置于最上方,横截面大的一端朝下,转折透镜置于三次聚光镜下方,当三次聚光镜下方的转折透镜为Z2时,透镜Z2的凹透镜置于下方凸透镜置于上方,它们之间通过支撑架固定相对位置,聚光镜J1固定在转折透镜下方的任一位置,转折透镜Z1置于聚光镜J1焦点或焦线轨迹凸侧,采用Z2时,转折透镜置于聚光镜J1焦点或焦线轨迹凹侧。
三次聚光镜置于聚光镜J2或J3下方,三次聚光镜采用I、II、III、IV型三次聚光镜。线聚光镜J2在焦线方向的截面特征与线聚光三次聚光镜II的透镜II相同,在垂直于焦线的不同截面上,截面上、下曲线的曲率可以不同。聚光镜均可由两层线聚光镜合成,一层在横向线聚光,一层在纵向线聚光,它们在焦线方向的形状为矩形。点聚光的转折透镜可用两层线聚光的转折透镜代替,此时,两层线聚光转折透镜在线聚光中用于焦线方向的截面相互成一角度放置。
它所述的聚光透镜J2及三次聚光透镜I、可用菲涅尔透镜组替代,各菲涅尔透镜的曲面可相互平行,也可以从上至下各透镜片曲面向上凸起的曲率增加或各曲面下凹的曲率从下至上依次减小。
所使用的转折透镜Z1及Z2中的凸透镜、凹透镜及三次聚光镜II,可用菲涅尔透镜组替代,各菲涅尔透镜曲面可相互平行,也可以从上至下各透镜曲面下凹的曲率逐个减小或从下到上各曲面上凸的曲率逐个减小。
所述的聚光透镜J2,转折透镜Z1及Z2中的凸透镜及凹透镜、透镜I、透镜II均可被具有相应功能的激光全息片或激光全息片组所替代。
当多个复合聚光装置设置在一起时,聚光镜、转折透镜及三次聚光镜这三个部件中,如相互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部件可以共用或可协调地放置在一起而不影响其它部件的工作性能时,它们可合并为一个聚光装置。
三次聚光镜IV可用下述结构替代:
在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内设置隔板,它把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曲面所围的区域纵向分隔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域,其中隔板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变厚;隔板也可用具有相应功能的菲涅尔透镜替代;
透镜IV可用具有相应功能的菲涅尔透镜替代。
本发明涉及的复合聚光装置,成本低,能够解决免跟踪问题,且可大幅度提高了聚光比。
图1所示为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的剖视图;
图2所示为点聚光I型三次聚光镜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点聚光II型三次聚光镜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点聚光III型三次聚光镜的剖视图;
图5所示为点聚光IV型三次聚光镜的剖视图;
图6所示为线聚光I型三次聚光镜的剖视图;
图7所示为线聚光II型三次聚光镜的剖视图;
图8所示为线聚光III型三次聚光镜的剖视图;
图9所示为线聚光IV型三次聚光镜的剖视图;
图10所示为线聚光I型、II型三次聚光镜,线聚光J2镜,线聚光J3的盖板及凸透镜,线聚光Z1镜、线聚光Z2镜的凹、凸透镜等在焦线方向截面特征图;
图11所示为聚光镜J3的剖视图;
图12所示为线聚光镜J3在焦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所示为点聚光复合聚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线聚光复合聚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点聚光转折透镜Z2,以线聚光转折透镜在垂直焦线方向的截面图;
图16所示为反射聚光复合聚光装置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此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涉及五种型式的三次聚光镜,即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I型三次聚光镜、II型三次聚光镜、III型三次聚光镜、IV型三次聚光镜。
点聚光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其结构特征如图1所示,图中1为外层支撑骨架,2为内层反光层。它是一种横截面上下大小的漏斗形反光聚光镜。它的各横截面形状相似,而且具有固定壁厚的封闭凸曲线形。它的壁有内外两层,外层为支撑骨架,内层为反光层。
点聚光I型三次聚光镜,其结构特征如附图2所示:
图中3为透镜I,4为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透镜3置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4上部的敞口位置,其曲面边缘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紧密联结。透镜3是曲面上凸的曲面透镜,它在厚度方向的截面有一厚度最小位置A,截面上其它部位距离A点越远,透镜厚度越厚。
点聚光II型三次聚光镜,其结构特征如附图3所示;
图中4为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5为透镜II,透镜II置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的上部敞口位置,其曲面边缘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紧密联结。透镜II为凹曲面聚光透镜。它在厚度方向有一厚度最大点8,其它各部位距离最大厚度位置8越近,厚度越厚。
点聚光III型三次聚光镜,其结构特征如图4所示:
图中4为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6为聚光镜上下表面,7为透光介质。其纵截面为一六边形,左右两条边4对应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的纵截面。上、下两个顶点为C、D,它们可同时内凹或只有一个顶点内凹形成凹六边形。与上下两个顶点相连的4条边6可任意凹凸,它们由透光材料制成。六边形内的材料7可以是透光玻璃或塑料,或是以6、4为容器的外壁,里面盛装透光液体。
点聚光IV三次聚光镜由聚光透镜IV及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组成。如图5所示:8为聚光透镜IV,4为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聚光镜8的曲面形状特征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相同,它由透光材料制成,其壁厚在敞口位置最薄,至尾部小口位置逐渐变厚。透镜8置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4内,其敞口边缘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紧密联结。
线聚光I型三次聚光镜的结构特征,如附图6所示:
图中4为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9为透镜I。透镜9在垂直于焦线方向的截面特征为如附图10所示;截面有一最大厚度位置9,截面上距离9点越近的部位其透镜厚度越厚。当以下边曲线S上任一点F作为5的切点,S在F点的法线与上曲线T的交点为F′,以F′为曲线T的切点,由过F、F′点切线的夹角随着F点与9点之间距离的减小而不变或减小。
线聚光II型三次聚光镜,其结构特征如附图7所示:
图中4为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10为透镜II。透镜II垂直于焦线方向的截面特征与点聚光透镜II相同,在焦线方向并平行于透镜曲面法线的截面特征与点聚光透镜II相同。
线聚光III型三次聚光镜,其结构特征如附图8所示:
图中4为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11为透镜体。它在垂直于焦线方向的截面特征与点聚光透镜III相同,在焦线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线聚光IV型三次聚光镜,其结构特征如附图9所示:
图中4为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8为透镜IV。
本发明涉及的聚光镜J3,其结构特征如附图11所示:
图中12为透光盖板,8为透镜IV,13为连结架,14为凸透镜。用于点聚光的聚光镜J3是由敞口协调地连在一起的数个透镜IV形成的整体,它们的尾部小口均置于一凸透镜14上方,它们之间通过支架15保持相对位置。用于线聚光的聚光镜J3,其A-A断面的结构特征如附图12所示:图中13为盖板,同时也是聚光透镜,8为透镜IV,15为连结架,14为聚光凸透镜。此时敞口上部的透光盖板12同时也是在焦线方向聚光的线聚光透镜。同样凸透镜14也是一在焦线方向聚光的聚光透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复合聚光装置,其结构特征如附图13所示:
本实施例由聚光镜15、凸透镜16、三次聚光镜17及支架18组成。聚光镜15是凸透镜J2或聚光透镜J3、三次聚光镜5是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或者是三次聚光镜I、三次聚光镜II、三次聚光镜III、三次聚光镜IV,也可以是它们任意首尾相接的多级三次聚光镜。转折透镜16采用凸透镜Z1。
聚光镜15置于转折透镜16上方,转折透镜16置于聚光镜15焦点下方,三次聚光镜17置于转折透镜16下方。它们通过支架18固定相对位置。
现以本实施例为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不同方向的平行光经聚光镜15会聚,并在至达转折透镜16之前开始发散,转折透镜16对发散光进行转折、会聚,并使焦点落在三次聚光镜17内,三次聚光镜经19进一步聚光,高能光束从三次聚光镜17尾部射出,实现了免跟踪高倍聚光。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把转折透镜16换为转折透镜Z2,透镜Z2的结构特征如附图15所示:图中23为凹透镜,24为凸透镜,25为连接构件。凹透镜置于凸透镜上方,它们之间通过连接构件25保持其相对位置。当Z2作为转折透镜时,转折透镜16的位置应调整至聚光透镜15焦点的下方。聚光镜17在转折透镜16下方。
现以此实施例为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束经聚光透镜15会聚成焦点,转换透镜1置于焦点轨迹的上侧,经聚光秀镜15会聚的光束经转折透镜Z2上侧凹透镜的发散,偏转作用,以不同的方向分布在凹透镜下方的凸透镜上,凸透镜将不同方向的光束再转折,会聚至三次聚光镜17内,经17进一步聚光,达至免跟踪高倍聚光的目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一种线聚光装置,其结构特征如附图14所示:
此装置由线聚光透镜19、线转折透镜20、三次聚光镜21及支撑结构22组成。线聚光透镜19即为线聚光凸透镜J2或线聚光透镜J3,线转折透镜20即为线聚光凸透镜Z1,三次聚光镜21为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或是I型线聚光三次聚光镜、II型线聚光三次聚光镜、III型线聚光三次聚光镜、IV型线聚光三次聚光镜或是它们的任意首尾相接而形成的多级三次聚光镜。
现以此聚光装置为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原理及过程:线聚光透镜19置于转折透镜20的上方,转折透镜20置于线聚光透镜焦线的下方,三次聚光镜21置于转折透镜20下方。
不同方向的平行光经线聚光透镜双向聚光,即线聚光透镜在焦线方向也具后聚光作用。会聚光束在焦线的下方变为发散光束,发散光束再经转折透镜20的转折、会聚作用,会聚光束落在透镜20下方的三次线聚光镜内。三次聚光镜对光束进一步聚光后,高能光束从尾部小缝射出。实现了免跟踪高倍聚光。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中,把线转折透镜Z1换成线转折透镜Z2,线转折透镜Z2在垂直于焦线方向的截面形状特征与点聚光转折透镜Z2相同,如附图15所示。在焦线方向的截面特征是:上层的凹透镜与下层的凸透镜均具有与线聚光I型三次聚光镜相同的特征。
当以线聚光转折透镜Z2作为转换透镜20时,它的位置需重新调整,此时转折透镜Z2置于聚光镜21下焦线轨迹的上侧,三次聚光镜21置于转折透镜20下光的分布轨迹成楔形区域的位置。
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束经聚光镜19聚焦后再经转折透镜Z2上层的凹透镜转折发散,分布在下层的凸透镜上,再经凸透镜进一步会聚转折,光束落入三次聚光镜21内,三次聚光镜对光束进一步会聚,高能光束从尾部小缝射出。实现了线聚光的免跟踪高倍聚光。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属于复合聚光装置,由反射聚光镜作为聚光镜J1如附图16所示:本聚光装置由反射聚光镜26、转折透镜27、三次聚光镜28及支撑架29组成。反射聚光镜采用线聚光反光镜或具有在焦线方向聚光功能的双向线聚光反光镜,菲涅尔双向聚光反光线聚光镜。三次聚光镜28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5种型式的三次聚光镜之一或是它们以任何组合方式首尾相接而成的多级三次聚光镜。转折透镜采用Z1聚光镜即凸透镜。
现以本实施例为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三次聚光镜28置于最上方,横截面大的一端朝下,转折透镜27置于三次聚光镜的下方,由于转折透镜27采用Z1聚光镜,故透镜27置于聚光镜26(11)焦线轨迹凸侧。
不同方向的平行光照在聚光镜J1上,光线被会聚成焦线,在焦线上侧变为发散光束,再经转折透镜Z1会聚,转折后的光束入射到三次聚光镜29中,三次聚光镜进一步聚光,高能光束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尾部小缝射出。实现了免跟踪高倍聚光的目的。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中,将转折透镜Z1换为Z2,此时转折透镜27需重新调整位置。此进转折透镜Z2置于三次聚光镜28下方,在反射聚光镜26上方,反射聚光镜26焦线轨迹的下侧。
现以此实施例为例进一步阐述本项发明的实施过程:
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束经反射聚光镜26反射会聚成一焦线,在焦线轨迹下侧受到转折透镜27下层凹透镜的发散,转折作用,经透镜27发散转折后的光束再次受到其上层凸透镜的转折、会聚,最后光束入射到三次聚光镜28内,经聚光镜28进一步聚光,高能光束从三次聚光镜尾部小缝射出,实现了免跟踪高倍聚光。

Claims (10)

1、一种复合聚光装置,由聚光镜、转折透镜、三次聚光镜和支撑架组成,其特征在于:
三次聚光镜可以制成如下型式: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I型三次聚光镜、II型三次聚光镜、III型三次聚光镜、IV型三次聚光镜,这五种型式的三次聚光镜可以单独作为复合聚光装置的三次聚光镜使用,也可以以任何型式相互首尾联结成多级三次聚光镜,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是一种横截面上大下小的漏斗形反光聚光镜,它的各横截面形状相似,其截面形状可是封闭凸多边形、凸光滑曲线形、凸光滑曲线和折线的混合形,它有内外两层,外层为支撑骨架,内层为反光层,当支撑骨架为透光材料时,可以把反光层置于外层;用于点聚光的I型三次聚光透镜由透镜I和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组成,透镜I置于二次后反式聚光镜上部的敞口位置,其曲面边缘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紧密联结,透镜I是曲面上凸的曲面透镜,它在厚度方面的截面有一厚度最小位置,截面上其它部位距离最小厚度位置越远,透镜厚度越厚,用于线聚光的透镜I,它在垂直于焦线方面的截面特征同点聚光透镜I,在焦线方面平行于透镜曲面法线的截面特征与线聚光的聚光透镜在焦线方面的截面特征相同;其截面有一最大厚度位置,截面上距离最大厚度位置越近的部位,其透镜厚度不变或越厚,当以截面下曲线上任一点作为下曲线的切点,下曲线在这个切点的法线与上曲线相交的点作为上曲线的切点,则上、下曲线切线间的夹角随着切点与最大厚度位置距离的减小而不变或减小;用于点聚光的II型三次聚光镜,由透镜II和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组成,透镜II置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上部敞口位置其曲面边缘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紧密联结,透镜II为凹曲面聚光透镜,它在厚度方面有一厚度最大位置,其它各部位离最大厚度位置越近,厚度越厚,用于线聚光的透镜II在焦线方向并平行于透镜曲面法线的截面形状特征与透镜I相同,在垂直于焦线方向的截面特征与点聚光透镜II相同;用于点聚光的III型三次聚光镜是以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作为外壁,其纵截面为六边形,左右两条边对应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的纵截面,上下两个顶点可同时内凹或只有一个顶点内凹形成凹六边形,与上下两个顶点相连的四条边可任意凸凹,它们由透光材料制成,六边形内是透光玻璃或塑料,或是以各边作为容器外壁,里面盛装透光液体,用于线聚光的III型三次聚光镜,在垂直于焦线方向的截面特征与点聚光透镜III相同,在焦线方向截面特征为矩形;三次聚光镜IV由聚光镜IV及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组成,聚光透镜IV的曲面形状特征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相同,它由透光材料制成,其壁厚在敞口位置最薄,至尾部小口逐渐变厚,聚光透镜IV置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内,其敞口部分或全部边缘与二次后反射聚光镜紧密联结,或者尾部小口与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尾部紧密连结;转折透镜有两种型式;转折透镜Z1,转折透镜Z2,转折透镜Z1即为聚光凸透镜,转折透镜Z2有两层结构,上层为凹透镜,下层为凸透镜,凸透镜曲面距凹透镜的最小距离为d,d≥0;聚光镜有三种型式:聚光镜J1、聚光镜J2、聚光镜J3,聚光镜J1为反射聚光镜,聚光镜J2为凸透镜,聚光镜J3是由敞口协调地连在一起的数个透镜IV形成的整体,它们的尾部小口均置于凸透镜上;用于线聚光的聚光镜J3,可在J3上部置一在焦线方向聚光的线聚光透镜;
a.聚光透镜J2或J3置于转折透镜Z1上方,转折透镜Z1置于聚光透镜焦点或焦线轨迹曲面凸侧的任一区域,三次聚光镜置于转折透镜Z1下方,其横截面大的一端置于转折透镜Z1下光的分布轨迹成锥形或楔形区域的上部,横截面小的一端置于转折透镜Z1下光的分布轨迹成锥形或楔形区域内的下部,它们通过支撑架固定相对位置;
b.聚光透镜J2或J3置于转折透镜Z2上方,转折透镜Z2置于聚光透镜焦点或焦线轨迹曲面凹侧的任一区域,三次聚光镜置于转折透镜Z2下方,它与Z2的位置关系同于与Z1的位置关系;
c.三次聚光镜置于最上方,横截面大的一端朝下,转折透镜置于三次聚光镜下方,当三次聚光镜下方的转折透镜为Z2时,透镜Z2的凹透镜置于下方凸透镜置于上方,它们之间通过支撑架固定相对位置,聚光镜J1固定在转折透镜下方的任一位置,转折透镜Z1置于聚光镜J1焦点或焦线轨迹凸侧,采用Z2时,转折透镜置于聚光镜J1焦点或焦线轨迹凹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所述的三次聚光镜置于聚光镜J2或J3下方,三次聚光镜采用I、II、III、IV型三次聚光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线聚光镜J2在焦线方向的截面特征与线聚光三次聚光镜II的透镜II相同,在垂直于焦线的不同截面上,截面上、下曲线的曲率可以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聚光镜均可由两层线聚光镜合成,一层在横向线聚光,一层在纵向线聚光,它们在焦线方向的形状为矩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点聚光的转折透镜可用两层线聚光的转折透镜代替,此时,两层线聚光转折透镜在线聚光中用于焦线方向的截面相互成一角度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所述的聚光透镜J2及三次聚光透镜I、可用菲涅尔透镜组替代,各菲涅尔透镜的曲面可相互平行,也可以从上至下各透镜片曲面向上凸起的曲率增加或各曲面下凹的曲率从下至上依次减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所使用的转折透镜Z1及Z2中的凸透镜、凹透镜及三次聚光镜II,可用菲涅尔透镜组替代,各菲涅尔透镜曲面可相互平行,也可以从上至下各透镜曲面下凹的曲率逐个减小或从下到上各曲面上凸的曲率逐个减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所述的聚光透镜J2,转折透镜Z1及Z2中的凸透镜及凹透镜、透镜I、透镜II均可被具有相应功能的激光全息片或激光全息片组所替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多个复合聚光装置设置在一起时,聚光镜、转折透镜及三次聚光镜这三个部件中,如相互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部件可以共用或可协调地放置在一起,它们可合并为一个聚光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三次聚光镜IV可用下述结构替代:
m:在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内设置隔板,它把二次后反射式聚光镜曲面所围的区域纵向分隔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域,其中隔板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变厚;隔板也可用菲涅尔透镜替代;
n:透镜IV可用菲涅尔透镜替代。
CN 97108487 1997-05-05 1997-05-05 复合聚光装置 Pending CN11985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108487 CN1198538A (zh) 1997-05-05 1997-05-05 复合聚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108487 CN1198538A (zh) 1997-05-05 1997-05-05 复合聚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8538A true CN1198538A (zh) 1998-11-11

Family

ID=5170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108487 Pending CN1198538A (zh) 1997-05-05 1997-05-05 复合聚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853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5061B (zh) * 2008-02-19 2010-10-13 台湾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滤光透镜的集光装置
CN102834758A (zh) * 2010-02-19 2012-12-19 阿文戈亚太阳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聚光光伏太阳能系统
CN103399395A (zh) * 2013-08-16 2013-11-20 林建斌 一种圆锥形聚光镜
WO2023133752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于善广 三次反射太阳能聚光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5061B (zh) * 2008-02-19 2010-10-13 台湾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滤光透镜的集光装置
CN102834758A (zh) * 2010-02-19 2012-12-19 阿文戈亚太阳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聚光光伏太阳能系统
CN102834758B (zh) * 2010-02-19 2015-06-03 阿文戈亚太阳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聚光光伏太阳能系统
CN103399395A (zh) * 2013-08-16 2013-11-20 林建斌 一种圆锥形聚光镜
WO2023133752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于善广 三次反射太阳能聚光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52173U (zh) 光束角可调的大功率led二次光学透镜
EP216972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ight collection and light energy converting apparatus
JP3258013B2 (ja) 太陽エネルギー利用のための基盤
CN201819153U (zh) 多功能光学组套
US20120255246A1 (en) Refractive sunlight col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8749898B2 (en) Stepped flow-line concentrators and collimators
CN1196787A (zh) 新型储太阳能调制性液体透镜
US4130109A (en) Solar energy concentrator
CN100538160C (zh) Led小角度远距离送光镜组及阵列
EP2172695A2 (en) Light distribution panel having light distribution curves formed of multiple faces
CN1196125A (zh) 非成象光学聚能器及发光器的设计
CN1828339A (zh) 菲涅尔透镜及具有菲涅尔透镜的照明设备
CN1948822A (zh) 照明系统
EP0769157A1 (en) Lenses formed by arrays of reflectors
CN101971059A (zh) 棱镜透镜
CN101076745A (zh) 液体太阳透镜
CN1198538A (zh) 复合聚光装置
CN1961257A (zh) 菲涅耳透镜片、背投型屏幕以及背投型图像显示装置
US7123419B1 (en) Collimating and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duced mass
TWM502813U (zh) 太陽能集光裝置
CN1038509A (zh) 平行光管
CN210687860U (zh) 高功率照明装置
CN1228649C (zh) 不连续聚光透镜
CN2407368Y (zh) 直纹透镜
CN112664847B (zh) 一种适用于坡路面照明的led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