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0926C - 中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0926C
CN1190926C CNB018070507A CN01807050A CN1190926C CN 1190926 C CN1190926 C CN 1190926C CN B018070507 A CNB018070507 A CN B018070507A CN 01807050 A CN01807050 A CN 01807050A CN 1190926 C CN1190926 C CN 119092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host name
server
closed domain
wid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70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9765A (zh
Inventor
矢部俊康
室住笃子
池田伸幸
小金丸敬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19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9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09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09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9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using proxies for addr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2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location registers or mobility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当网关服务器GWS通过移动分组通信网络MPN接收到蜂窝电话MS对IP服务器的访问请求时,网关服务器从第一转换表T1获得对应于访问请求的主机名的信息。如果获得的信息为广域IP地址,则网关服务器GWS根据该广域IP地址把所述访问请求转发到因特网INET上的IP服务器。如果获得的信息为闭域网标识,则网关服务器GWS进一步获得对应于访问请求的主机名的闭域IP地址并根据该闭域IP地址把访问请求转发到对应于所述闭域网标识的LAN中的IP服务器。

Description

中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系统的中继中心,在该系统中连接到网络的终端可以通过中继中心或广域网与闭域网中的任意一个与或者广域网中或者闭域网中的主机进行通信。
相关技术
图1示出用于向用户提供因特网连接服务的数据网络系统的配置。在这个系统里,终端11可以通过公用网12建立与网关服务器13的拨号连接,并且可以在终端与网关服务器13之间建立点到点协议(PPP)连接。从而,该终端可以根据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通过通信链路访问因特网14。
在访问连接到因特网14的主机的过程中,终端11可以通过指定世界上唯一的因特网协议地址(下文中称为广域网IP地址)来指明目的地主机。但是,按通常的方法,终端以主机在预定域名称系统中的名字来指明目的地主机。当目的地主机名被终端11指定以后,网关服务器13就主机名的IP地址向因特网14发送询问,获得与主机名相应的广域IP地址,并且把该地址通知终端11。在找不到相应的IP地址的情况下,网关服务器13把这一事实告知终端11。在本说明书中,指定主机的信息、不管包括域名与否、均称为“主机名”。
当网关服务器13响应对包括主机名在内的询问而获得广域IP地址时,便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为所述主机名和所述获得的广域IP地址建立关联并在预定时间段内存储所述主机名和所述获得的广域IP地址,为其中指定同一主机名的后续询问作准备。具体地说,当网关服务器13接收到包括主机名在内的询问时,它就开始寻找广域转换表,表上的因特网14上主机的主机名、它们的广域IP地址以及它们的截止时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参照图2)。在主机名和由该主机名指定的主机的广域IP地址都已存储在表中的情况下,网关服务器从表中获得广域IP地址;反之,如果没有存储广域IP地址,网关服务器就通过因特网14发出询问以获得地址。
在网关服务器13发送询问并相应地获得新的记录的情况下,它就把新记录加到广域转换表。当关于网关服务器上的记录的当前保持期限过了以后,记录就被删除。保持时间的设立是因为主机名和IP地址之间的关系会随时间而变化。
另一方面,图3示出常用的通信系统。在这个通信系统中,终端21通过公用网12在LAN 23内建立与远程连接服务器24拨号连接,并且终端21在终端与远程服务器之间建立了PPP连接。终端21可以通过这样建立的连接访问LAN 23上每一台主机。
在利用TCP/IP作为通信协议的LAN 23中,在LAN 23内标识的唯一的IP地址(下文中称为闭域IP地址)被分配给LAN 23上的每一台主机,包括连接到LAN上的终端21。在大于所确定的规模的LAN中,为每一台主机提供主机名,而通信目的地由该主机名指定。主机名命名的要求与因特网上使用的不同;要求在LAN 23上的主机的主机名仅仅在LAN内是唯一的。在其中目的地主机由主机名指定的通信系统中,例如在远程连接服务器24中设置闭域转换表,该表把主机的主机名与分配给主机的闭域IP地址联系在一起;而所述远程服务器通过指定主机名来处理关于闭域IP地址的询问。
终端11和终端21的功能可以集中到同一个终端上。当用户使用这样的终端访问网络的时候,用户可以选择通信目的地。但是,要访问所需的网络,终端的用户必须选择目的地电话号码,这会引起用户的不便。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可以提供一个如图5所示的通信系统。在这个通信系统中,在LAN 23中设置具有广域IP地址的路由器,并且该路由器通过专用线路26连接到网关服务器13。终端51可以通过网关服务器13访问LAN 23或因特网14。
在这种情况下,当终端51发送指定LAN 23内主机的主机名的询问时,网关服务器13响应该询问,发送路由器25的广域IP地址。此外,将根据分组内指定的目的地主机名指定从终端51发送到网关服务器61的分组在LAN 23内的路由。
但是,当LAN 23只向终端51提供服务的时候,终端51必须访问路由器25,而必须禁止来自因特网14的访问。路由器25很难确定访问源是终端51还因特网上的其他终端。因为,从网关服务器13发送到路由器25的分组是符合TCP/IP的分组,能够在排除来自因特网14的访问的同时接收来自终端51的访问,这就要求路由器25有极高的增强的功能,而要执行这些功能,就给LAN 23的系统管理员带来很大的负担。此外,因特网通过专用线路把分组发送到LAN23,这就带来一个缺点,那就是增加了LAN 23用于向终端51提供服务的专用线路26的通信量。
因此,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专用线路把LAN 23和除了具有网关服务器13的功能以外还具有LAN 23的主机功能的网关服务器61连接起来,而且可以在闭合区域内从终端51对LAN 23进行访问。当终端51询问关于LAN 23内主机的主机名时,网关服务器61响应该询问,传输它自己的广域IP地址。在后续的访问中,将根据分组内指定的目的地主机名为从终端51发送到网关服务器61的分组选择在包括网关服务器的LAN 23内的路由。在这个系统中,因为网关服务器61拒绝从因特网14对LAN 23的访问,所以专用线路26的可用频带将不会由于来自因特网14的访问的结果而变窄。而且,因为网关服务器61可以确定这样的访问是来自终端51还是来自因特网14上的终端,这样就不需要极高的增强的访问控制了。
但是,如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的问题是当终端51访问LAN 23或因特网14时解决关于主机名的询问需要一定的时间。更具体地说,当响应询问的时候,不仅要搜索广域转换表,而且还要搜索闭域转换表,因此对网关服务器61的处理能力的要求就提高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提供一种中继装置,该装置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而不会给闭域网的或包括闭域网和广域网两者在内的信息服务提供者造成负担。
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包括数据通信系统,其中连接到网络的终端可以通过中继中心或者广域网与闭域网中任意一个网络与或者广域网或者闭域网中的主机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中继装置提供了如下的部件:(a)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转换表和第二转换表,第一转换表具有把广域网中主机的主机名与广域地址相关联的记录以及把闭域网中主机的主机名与闭域网标识相关联的记录,而第二转换表具有把闭域网中主机的主机名与闭域网中主机的闭域地址相关联的的记录;(b)接收器,用于通过网络接收来自终端的对主机的访问请求;(c)第一获取装置,用于从第一转换表获取对应于包括在接收到的访问请求中的主机名的信息;(d)广域中继装置,用于当第一获取装置获得的信息是广域地址的时候,把访问请求转发到由广域地址指定的主机;(e)第二获取装置,用于当第一获取装置获得的信息为闭域网标识的时候,在闭域网中从第二转换表获取闭域地址,该闭域地址对应于访问请求的主机名;(f)闭域中继装置,用于把访问请求转发到由第一获取装置获取的标识及由第二获取装置获取的闭域地址指定的主机。
更理想的是,所述存储装置在首先被检索区域存储把闭域网主机的主机名与所述闭域网标识相关联的记录,并且在下一步被检索的区域存储把广域网上主机的主机名与广域网地址相关联的记录。例如,所述终端为蜂窝电话。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示出过去提出过的因特网连接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用于所述因特网连接系统的广域转换表的数据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过去提出过的远程访问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用于所述远程访问系统的闭域转换表的数据配置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过去提出过的另一个系统获得的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过去提出过的系统获得的可供选择的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关服务器(中继中心)GWS的总体配置的方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所述数据通信系统的协议配置的一个方面的方框图。
图9是示出包括所述数据通信系统在内的LANC1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0是示出包括所述数据通信系统在内的LANC2配置的方框图。
图11是示出包括所述数据通信系统在内的网关服务器GWS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2是说明网关服务器GWS执行的访问控制过程(蜂窝电话MS的访问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存储在网关服务器GWS中的第一转换表T1的数据配置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存储在网关服务器GWS中的第二转换表T2的数据配置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5是说明存储在网关服务器GWS中的第二转换表T22的数据配置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6示出蜂窝电话MS访问数据通信系统中的IP服务器W3时的地址转换。
图17示出当蜂窝电话MS访问数据通信系统中的IP服务器W4时的地址转换。
图18示出当蜂窝电话MS访问数据通信系统中的IP服务器W5时的地址转换。
图19示出当蜂窝电话MS访问数据通信系统中的IP服务器W1时的地址转换。
图20示出当蜂窝电话MS访问数据通信系统中的IP服务器W2时的地址转换。
图21是说明存储在网关服务器GWS中的第一转换表T1的内容的示意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1)总体配置
图7是一个方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使用网关服务器GWS(中继中心)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总体配置。
图中,蜂窝电话MS是一个移动台,它有资格享受移动分组通信网络MPN(连接网络)的分组通信服务,而且该移动台还可以通过无线电连接(没有示出)连接到移动分组通信网络MPN及移动电话网。蜂窝电话MS具有通过移动分组通信网MPN访问万维网服务器的功能,因此能够浏览万维网网页。应当指出,移动电话网是提供通用移动电话通信服务的网络,而蜂窝电话MS有资格利用这种通信服务。
移动分组通信网MPN包括多个基站BS、多个分组用户处理装置PS、网关服务器GWS以及把这些装置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各基站BS按预定的间隔设置,以便把地面划分为多个区域,例如每个区域的半径为500米;每个基站可以与由基站形成的无线电区内的蜂窝电话MS进行无线通信。分组用户处理装置PS是一个计算机系统,设置在为多个基站BS提供服务的分组用户交换局中。分组用户处理装置从蜂窝电话MS接收到分组交换请求后,把接收到的分组通过至少另外一个分组用户处理单元及由分组用户处理装置提供服务的基站转发到目的地蜂窝电话MS。而分组用户处理单元PS在蜂窝电话MS和网关服务器GWS之间转发分组。
网关服务器GWS是一个计算机系统,设置在移动分组网关中继/交换中心,用于把移动分组通信网MPN及其他如因特网(广域网)INET,LAN(闭域网)C1和C2等网络互相连接起来,并且进行用于如协议转换等通信的中继处理。协议转换指移动分组网络中使用的通信协议与因特网INET或者LANC1、C2中使用的通信协议的相互转换。
因特网INET对应的通信协议包括如TCP/IP之类的通信协议,用于网络及传输层,以及如利用TCP/IP的HTTP之类的通信协议。移动分组网络MPN对应的通信协议包括作为TCP/IP的简化的通信协议TL以及作为HTTP的子集的通信协议AL。下文将说明在这个数据通信系统的重要部分中实行的通信协议。
图8是一个方框图,示出数据通信系统的一部分的协议配置。在以下说明中,在不必区分IP服务器(主机)的情况下,服务器称为IP服务器W,如图所示。IP服务器实行TCP/IP作为网络及传输层的通信协议,实行HTTP作为上层通信协议。另一方面,蜂窝电话MS实行协议TL作为网络及传输层的通信协议,并且实行协议AL作为上层通信协议。此外,网关服务器GWS实行TCP/IP及协议TL作为网络及传输层的协议,并且实行HTTP作为TCP/IP的上层协议,实行AL作为协议TL的上层协议。蜂窝电话MS使用协议AL访问因特网INET或LANC1、C2。
蜂窝电话实行协议TL和AL,因为这些协议的设计适用于蜂窝电话MS的数据处理能力及由移动分组通信网络MPN提供的带宽。理想的做法是:在其中提供具有很高的数据处理能力的计算机作为终端的系统中实施HTTP和TCP/IP,而且这个终端通过宽带通信网络连接到网关服务器GWS。
维护终端MT是用于维护/控制网关服务器GWS的终端,它包括通用计算机系统。维护终端MT由网关服务器GWS的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并根据这种操作,向网关服务器GWS传送指令或数据。与本发明直接相关的维护终端MT的功能就是根据系统管理员的操作更新第一转换表(转换表T1)或者第二转换表T21、T22。
当IP服务器W接收到HTTP的GET要求的时候,发送由包括在GET请求内的统一资源定位地址(URL)指定的内容。图7所示的IP服务器W1和W2是连接到因特网INET的服务器,并且使用万维网把内容提供给终端。IP服务器W2是普通万维网服务器,由IP服务器W2提供的内容假定为个人计算机使用。另一方面,由IP服务器W1提供的内容假定为个人计算机及蜂窝电话同时使用。IP服务器W1的主机名及IP地址(广域IP地址)存储在网关服务器GWS的第一转换表T1中。当网关服务器GWS的管理员根据移动分组网MPN的携带者及具有IP服务器W1的信息提供者之间的合同对维护终端进行操作的时候,主机名及IP地址就被执行存储。否则,就根据联机合同自动执行存储。
作为IP服务器W,不仅如上所述那样具有连接到因特网INET的IP服务器W1和W2,而且还具有设置在LAN C1和LAN C2中的IP服务器。图9和图10是方框图,示出LAN C1和LAN C2的配置。如这些图所示,IP服务器W3设置在LAN C1中,IP服务器W4和W5设置在LAN C2中。LAN C1和LAN C2都是闭域网络,只允许通过移动分组通信网络MPN进行访问。IP服务器W3至W5提供的内容假定为只供蜂窝电话MS使用。在图9和图10中,RT1和RT2分别将分组从专用线路L1和L2发送至目的地主机LAN C1和LANC2,并且将分组从LAN C1和LAN C2转发至专用线路。
(2)网关服务器的配置和功能
图11是一个方框图,示出构成数据通信系统的网关服务器GWS的配置。
如图所示,网关服务器GWS包括:无线通信系统装置G1,用于通过基站BS及分组用户处理装置PS与蜂窝电话MS进行无线通信;因特网连接装置G2,用于连接因特网INET;专用线路连接界面G3,用于连接专用线路LI和L2;诸如半导体装置或硬盘之类的存储装置G4,它能够存储基本程序或者如下所述的诸如T1、T2和T3的各种不同的表格,而且能够改写已存储的数据;维护终端连接界面G5,用于连接到维护终端MT;控制器G6,用于控制网关服务器的每个元件。以接收器的形式提供无线通信系统G1,而以存储单元的形式提供存储装置G4。
控制器G6具有:CPU G61,用于执行不同的控制过程;ROMG62,用于存储由CPU G61执行的控制程序;以及RAM G63,用作CPU G61的工作区。CPU G61读出并执行存储在ROM G62中的程序,以控制ROM G62、RAM G63及部件G1至G5,而且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装置G4的基本程序,以提供以下的功能。
图12是一个流程图,示出由网关服务器GWS执行的访问控制过程,更具体地说,是蜂窝电话MS的访问控制过程。如图所示,当网关服务器GWS接收到蜂窝电话MS的访问请求(例如HTTP的GET请求)后,就开始搜索包含在来自第一转换表T1的请求中的访问点的主机名(步骤S1:第一获取单元)。
图13是第一转换表T1的数据配置的实例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转换表T1存储有“主机名”、“地址信息”及“截止时间”等记录。每一项记录对应一台主机,并且只要如下所述的高速缓存(cash)处理没有自动加上记录,第一转换表T1中的各项记录仅仅是对应于预定合同的IP服务器W的记录。“地址信息”是对应于记录的主机的标识或者包括该主机的闭域网的标识。“截止时间”是显示记录保持时间到期的信息。与预定合同的IP服务器W相关的记录仅仅当合同改变的时候才会被删除。因此,截止时间并不是为这些记录而设的,如图13所示。
在图13所示的实例中,对应于IP服务器W3的记录包括:作为主机名的“ip1.lan1.cccc.co.jp”;作为地址信息的识别LAN C1(或者专用线路L1)的闭域标识信息CID1。对应于IP服务器W4和W5的记录也分别包括作为主机名的“ip1.lan2.cccc.co.jp”、“ip2.lan2.cccc.co.jp”,并且每一个记录包括作为地址信息的识别LANC2(或者专用线路L2)的闭域标识信息CID2。对应于IP服务器W1的记录包括:作为主机名的“keitai.aaaa.co.jp”;作为地址信息的广域IP地址“xxx.xxx.xxx.xxx”。CID可以采取任何形式的数据格式,但最好是不同于IP地址“xxx.xxx.xxx.xxx”的数据格式。最好的是,例如,CID是十个数位的数字序列“xxx.xxx.xxx.xxx”。
当在第一转换表T1的检索中(下文指定为第一检索)发现包含目的地主机名的记录并且闭域网标识存储在该记录中作为地址信息时,网关服务器GWS在对应于闭域网标识的第二转换表检索访问点的主机名(步骤S2:第二获取单元)。判断记录中的地址是闭域网标识或广域网IP地址的依据是,例如,数据格式。还有另外一种判断方法是,可以通过对存储在记录中的地址信息进行模式匹配,使对应于以前存储模式的地址被确定为闭域网标识信息,而而其他为广域IP地址。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可以假设配备的第二转换表的数量和连接到网关服务器的GWS的LAN的数量一样多;在本实施例中,配备了对应于LAN C1的第二转换表T21(如图14所示),以及对应于LAN C2第二转换表T22(如图15所示)。
如图14和15所示,每一个第二转换表存储包括“主机名”和“地址信息”在内的记录。每个第二转换表中的地址信息为IP地址(闭域IP地址),这个IP地址在对应于这个表的LAN内是唯一的。在对应于LAN C1的第二转换表中,对应于IP服务器W3的记录(第二转换表T21的第一记录)包括闭域IP地址“ppp.ppp.ppp.ppp”作为地址信息。在对应于LAN C2的第二转换表中,对应于IP服务器W4与W5的记录(第二转换表T22的第一和第二记录)分别包括闭域IP地址“ppp.ppp.ppp.ppp”及“qqq.qqq.qqq.qqq”作为地址信息。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IP服务器W3的闭域IP地址与IP服务器W4的闭域IP地址相同。但是,由于闭域IP地址只在LAN内才有效,所以同一个闭域IP地址的重复不会引起任何问题。
当在利用第二转换表的检索(下问指定为第二检索)中发现具有目的地主机的主机名的记录时,网关服务器GWS建立TCP连接,后者通过网关服务器GWS及专用线路把蜂窝电话和由对应于主机名及闭域IP地址的闭域标识CID识别的目的地主机连接起来,并通过建立起来的连接向主机发送从蜂窝电话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图12的步骤S5,闭域中继单元)。
另一方面,当在第一检索中发现具有目的地主机的主机名并且广域IP地址存储在所发现的记录中作为地址信息时,网关服务器GWS建立TCP连接,后者通过网关服务器GWS及因特网INET把蜂窝电话和由广域IP地址识别的主机连接起来。然后网关服务器GWS向主机发送从蜂窝电话MS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并完成整个过程(图12的步骤S2,S3和S6,广域中继单元)。
当在第一检索中未发现目的地IP服务器W的主机名的时候,网关服务器GWS向因特网发出请求,以获取对应于主机名的广域IP地址,并接收响应(步骤7)。当在所述响应中包含广域IP地址的时候,网关服务器GWS建立TCP连接,后者通过网关服务器GWS把蜂窝电话MS和由广域IP地址识别的主机连接起来。然后网关服务器向主机发送从蜂窝电话MS接收到的访问请求。此外,网关服务器还进行高速缓存处理并完成整个过程(步骤S9及S10)。
在高速缓存处理中,网关服务器GWS从目的地IP服务器W处获得关于保持时间段的信息,确定保持时间段是否已到期。然后网关服务器存储一个新的记录,新的记录包括已确定的截止时间、IP服务器W的主机名及第一转换表T1的广域IP地址。当记录的保持时间期满时,网关服务器GWS删除记录。
相反,当来自因特网INET的响应中不包含广域IP地址的时侯,或者当网关服务器GWS在预定的时限内没有接收到所述响应的时候,网关服务器就进行禁止访问处理(步骤S11)。在禁止访问处理中,网关服务器GWS通知蜂窝电话没有找到目的地IP服务器,并放弃访问请求。
(3)操作
接着,将说明具有上述配置及功能的数据通信系中统地址转换的相关操作。
(3-1)访问IP服务器W3
图16示出当蜂窝电话MS访问IP服务器W3时的地址转换。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蜂窝电话MS对IP服务器W3的访问请求被送到网关服务器GWS,内容包括IP服务器W3的主机名“ip1.lan2.cccc.co.jp”。在网关服务器GWS接收到访问请求后,就可以通过使用第一转换表T1的第一检索得到对应于主机名的闭域网标识CID1,并且通过使用对应于闭域网标识CID1的第二转换表的第二检索得到对应于主机名的闭域IP地址“ppp.ppp.ppp.ppp”(图12,步骤S1-S4)。
此外,建立TCP连接,后者通过网关服务器GWS及专用线路L1把蜂窝电话MS连接到由闭域网标识CID1和闭域IP地址“ppp.ppp.ppp.ppp”识别的IP服务器W3。蜂窝电话MS的访问请求通过这种已建立的连接从网关服务器GWS发送到IP服务器W3。然后,就可以根据HTTP(AL)在蜂窝电话MS与IP服务器W3之间进行通信。
(3-2)访问IP服务器W4
图17示出当蜂窝电话访问IP服务器W4时的地址转换。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对IP服务器W4的访问请求从蜂窝电话MS发送到网关服务器GWS,其中包括IP服务器W3的主机名“ip1.lan2.cccc.co.jp”。在接收到访问请求的网关服务器中,进行第一检索及第二检索,以获取闭域网标识CID2及对应于主机名的闭域IP地址“ppp.ppp.ppp.ppp”(步骤S1至S4)。
此外,建立TCP连接,后者通过网关服务器GWS及专用线路L2把蜂窝电话MS连接到由闭域网标识CID2和闭域IP地址“ppp.ppp.ppp.ppp”识别的IP服务器W4(图12,步骤S5)。由于接下来的过程和前述访问IP服务器W3的过程是一致的,因此在此省略说明。此外,和前述操作及本操作一样显而易见的是,即使不同的LANs上的网点具有相同的闭域IP地址,也不会引起任何问题。
(3-3)访问IP服务器W5
图18示出当蜂窝电话MS访问IP服务器W5时的地址转换。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对IP服务器W5的访问请求从蜂窝电话MS发送到网关服务器GWS,其中包括有IP服务器W5的主机名“ip2.lan2.cccc.co.jp”。在网关服务器GWS接收到访问请求以后,便进行第一检索及第二检索,并通过检索获取闭域网标识CID2及对应于主机名的闭域IP地址“qqq.qqq.qqq.qqq”(步骤S1至S4)。
此外,建立TCP连接,后者通过网关服务器GWS及专用线路L2把蜂窝电话MS连接到由闭域网标识CID2和闭域IP地址“qqq.qqq.qqq.qqq”识别的IP服务器W5(图12,步骤S5)。和前述操作及本操作一样显而易见的是,即使在同一个LAN有复合的IP服务器,也不会引起任何问题。
(3-4)访问IP服务器W1
图19示出当蜂窝电话MS访问IP服务器W1时的地址转换。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对IP服务器W1的访问请求从蜂窝电话MS发送到网关服务器GWS,其中包括IP服务器W1的主机名“keitai.aaaaaa.co.jp”。在网关服务器GWS接收到访问请求以后,便进行第一检索,并通过检索获取对应于主机名的广域IP地址“xxx.xxx.xxx.xxx”(图12,步骤S1)。
此外,建立TCP连接,后者通过网关服务器GWS及因特网INET把蜂窝电话MS连接到由广域IP地址“ppp.ppp.ppp.ppp”识别的IP服务器W1。蜂窝电话MS的访问请求通过这种已建立的连接从蜂窝电话MS发送到IP服务器W1(步骤S2,S3及S6)。然后,就可以根据HTTP(AL)在蜂窝电话与IP服务器W1之间进行通信。
(3-5)访问IP服务器W2
图20示出当蜂窝电话MS访问IP服务器W2时的地址转换。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对IP服务器W2的访问请求从蜂窝电话MS发送到网关服务器GWS,其中包括有IP服务器W2的主机名“www.bbbbb.com”。
在以“www.bbbbb.com”为主机名的记录没有存储在第一转换表T1的情况下,网关服务器GWS就对应于主机名的广域IP地址向因特网INET发出询问。由于IP服务器W2是一个连接到因特网INET的实服务器,所以所述询问得到解决并向网关服务器GWS宣布IP服务器W2的广域IP地址“yyy.yyy.yyy.yyy”(图12中的步骤S1,S2及S7)。
然后,在由上述广域IP地址“yyy.yyy.yyy.yyy”识别的IP服务器W2与蜂窝电话之间通过网关服务器GWS及因特网INET建立TCP连接。来自蜂窝电话的访问请求通过这样建立的连接从网关服务器GWS发送到IP服务器W2(步骤S8及S9)。然后,在蜂窝电话MS及IP服务器W2之间进行根据HTTP(AL)的通信。
在这个阶段里,同样进行与IP服务器W2(步骤10)相关的高速缓存处理,具有根据从IP服务器W2获得的保持时限确定的截止时间(例如,2000年7月30日13点15分)的新记录、主机名“www.bbbbb.com”、广域IP地址“yyy.yyy.yyy.yyy”,均存储在第一转换表中(参考图21)。
相反,在包括IP服务器W2的主机名“www.bbbbb.com”在内的访问请求是在以下情况从蜂窝电话MS发送到网关服务器GWS的、即第一转换表处于如图21所示的情况下,由于具有主机名“www.bbbbb.com”的记录存在于第一转换表T1中,所以,就执行与蜂窝电话MS访问IP服务器W1时的相同的操作(图12的步骤S1至S3及S6)。
在网关服务器GWS,到了2000年7月30日13点15分的时候,与IP服务器W2相关的记录就被删除。
(3-6)访问不存在的IP服务器
最后,将说明从蜂窝电话MS发送到网关服务器GWS的对IP服务器的访问请求包括不存在的IP服务器的主机名的时候所执行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进行第一检索并向因特网INET发出询问,依然无法得到广域IP服务器(步骤S1,S2及S7)。因此,网关服务器GWS就向蜂窝电话MS发出通知,宣布无法找到目的地IP服务器(步骤S8及S11)。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中继装置首先判断通信的目的地主机是位于广域网络或闭域网络,然后再指定主机的主机名。通过引导两个阶段的检索,就能有效地得到主机名。相应地,不管目的地主机是在广域网中或者闭域网中,都可以转发终端与主机之间的通信。此外,由于广域IP地址没有分配给闭域网,所以广域网中的信息将不会进入闭域网。相应地,无须采取高度安全的对策来防止不公平的访问,而且还大大方便了与服务提供者的连接。此外,由于可以在闭域网和中继装置之间提供通信信道的完整的带宽、以便用于终端的通信,所以闭域网中的主机及终端用户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服务。
与闭域网相关的记录最好存储在转换表的区域里,早在检索开始的时候就能从转换表读出这些记录。在本实施例中,对主机名的检索能够有效地进行。因为在闭域网中与主机相关的记录少于广域网中的记录,并首先被检索。如果得到否定的结果,再对广域网中的记录进行检索。
(4)补充说明
蜂窝电话是信息处理终端,它的使用比个人计算机更为广泛,而且可以预测到大量的用户将通过网关服务器GWS接受数据信息服务。总的来说,网关服务器GWS的吞吐量的提高影响到价格性能的提高只能达到某种水平,当价格性能超过了这个水平,服务的质量就被大大降低了。有鉴于此,以本发明为基础的通信系统的网关服务与传统的中继系统比较,能够更有效地执行对主机名的询问处理,因此可以使中继通信的价格保持很低,同时又提供能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的通信系统。
此外,由于还存在大量的潜在用户,而且蜂窝电话的信息处理能力依然低于个人计算机,而且还因为移动分组网络MPN具有窄的频带和高的延迟,因此可以估计到将有大量的携带者涌现,他们将为蜂窝电话提供专用服务。在那种情况下,利用上述数据通信系统提高中继效率将会产生数倍的效果。
应当指出,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配置,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形式的修改都是允许的。

Claims (3)

1.一种中继装置,它连接到已经连接于网络的终端、闭域网中的主机和广域网中的主机,所述中继装置包括: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第一转换表和第二转换表,所述第一转换表具有把所述广域网中主机的主机名与广域地址相关联的记录以及把所述闭域网中主机的主机名与闭域网标识相关联的记录,而所述第二转换表具有把所述闭域网中主机的主机名与所述闭域网中所述主机的闭域地址相关联的的记录;
接收器,用于通过所述网络接收来自所述终端对主机的访问请求;
第一获取装置,用于从所述第一转换表获取对应于包括在接收到的所述访问请求中的主机名的信息;
广域中继装置,用于当所述第一获取装置获得的信息是广域地址的时候,把所述访问请求转发到由所述广域地址指定的主机;
第二获取装置,用于当所述第一获取装置获得的信息为闭域网标识的时候,在所述闭域网中获取闭域地址,所述闭域地址对应于来自所述第二转换表的、包含在所述访问请求中的所述主机名;以及
闭域中继装置,用于把所述访问请求转发到由所述第一获取装置获取的所述标识及由所述第二获取装置获取的所述闭域地址指定的所述主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装置在所述第一转换表中从把所述闭域网的所述主机的所述主机名与所述闭域网标识相关联的区域获取与访问点的主机名对应的信息,并且在没有获取到所述信息的情况下,从把所述广域网上所述主机的所述主机名与所述广域网地址相关联的区域获取与访问点的主机名对应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是蜂窝电话。
CNB018070507A 2000-11-24 2001-11-21 中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09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8309/2000 2000-11-24
JP2000358309A JP3745616B2 (ja) 2000-11-24 2000-11-24 中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9765A CN1419765A (zh) 2003-05-21
CN1190926C true CN1190926C (zh) 2005-02-23

Family

ID=18830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705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0926C (zh) 2000-11-24 2001-11-21 中继装置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1) US7170898B2 (zh)
EP (1) EP1337076B1 (zh)
JP (1) JP3745616B2 (zh)
KR (1) KR100485621B1 (zh)
CN (1) CN1190926C (zh)
AT (1) ATE388550T1 (zh)
AU (2) AU2002224061B2 (zh)
BR (1) BR0107641A (zh)
CA (1) CA2398448C (zh)
DE (1) DE60133121T2 (zh)
ES (1) ES2301577T3 (zh)
HK (1) HK1055863A1 (zh)
NO (1) NO332694B1 (zh)
NZ (1) NZ519807A (zh)
PL (1) PL357095A1 (zh)
TW (1) TWI222801B (zh)
WO (1) WO20020433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9390B2 (en) * 2002-05-28 2008-03-25 Ntt Docomo, Inc.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439222B1 (ko) * 2002-08-13 2004-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가입자망 단말기의 다중 사용자에 대한 개별 아이피할당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04023321A1 (ja) * 2002-09-04 2004-03-18 E-Jan Net Co. 接続システム、情報提供装置、接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166538B2 (en) 2005-07-08 2012-04-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Unified architecture for remote network access
US20070110437A1 (en) 2005-11-14 2007-05-17 Broadcom Corporation,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Bridging end point device supporting inter access point communication
US7626994B2 (en) * 2005-11-14 2009-12-01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node applications cooperatively managing a plurality of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pathways
US7715432B2 (en) 2005-11-14 2010-05-11 Broadcom Corporation Primary protocol stack having a secondary protocol stack entry point
TWI425790B (zh) * 2005-11-14 2014-02-01 Broadcom Corp 通信架構
JP4038221B2 (ja) * 2005-12-08 2008-01-23 フリービット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クライアント機器とサーバとの接続方法
JP4492575B2 (ja) * 2006-03-29 2010-06-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237385B (zh) * 2007-01-29 201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主机名实现信令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JP5329663B2 (ja) * 2009-06-26 2013-10-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5241763B2 (ja) * 2010-03-24 2013-07-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5639502B2 (ja) * 2011-02-23 2014-12-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通信サービス制御ノード、通信サービス提供方法
US9191320B2 (en) * 2011-04-21 2015-11-17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33651B (zh) * 2012-01-10 2016-05-11 群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資料雙向存取服務的系統及其方法
JP5891877B2 (ja) * 2012-03-19 2016-03-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方法
AU2014268778B2 (en) * 2013-05-20 2018-09-20 Yale University Anti-thrombogenic graf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1006B2 (ja) 1993-03-03 2003-0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テーブル検索方法及びルータ装置
JP3232023B2 (ja) 1997-04-16 2001-11-2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529621B2 (ja) * 1997-05-12 2004-05-24 株式会社東芝 ルータ装置、データグラム転送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H11122301A (ja) * 1997-10-20 1999-04-30 Fujitsu Ltd アドレス変換接続装置
JPH11154966A (ja) 1997-11-21 1999-06-08 Nec Telecom Syst Ltd Lan間接続方法および接続装置
AU1992399A (en) * 1998-01-07 1999-07-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net access by telephone
JP3666723B2 (ja) 1999-01-22 2005-06-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個人情報提供ネットワーク及び個人情報提供方法
JP2000232484A (ja) * 1999-02-09 2000-08-22 Fujitsu Ltd ノード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の装置を実現する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記憶媒体
JP3688149B2 (ja) * 1999-05-26 2005-08-2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及びパケット中継方法
KR100847596B1 (ko) * 2000-03-02 2008-07-21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통신망 시스템, 게이트웨이, 데이터 통신방법과 프로그램제공매체
JP3574372B2 (ja) * 2000-03-14 2004-10-06 Kddi株式会社 Dnsサーバ、端末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KR20020022317A (ko) * 2000-09-19 2002-03-27 윤종용 홈 게이트웨이 및 그 운용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37076A1 (en) 2003-08-20
NZ519807A (en) 2004-11-26
PL357095A1 (en) 2004-07-12
ATE388550T1 (de) 2008-03-15
KR20020079802A (ko) 2002-10-19
AU2002224061B2 (en) 2004-03-04
TWI222801B (en) 2004-10-21
CA2398448C (en) 2006-01-10
CN1419765A (zh) 2003-05-21
WO2002043330A1 (fr) 2002-05-30
NO332694B1 (no) 2012-12-10
DE60133121D1 (de) 2008-04-17
KR100485621B1 (ko) 2005-04-27
HK1055863A1 (en) 2004-01-21
JP2002164936A (ja) 2002-06-07
NO20023490L (no) 2002-09-20
EP1337076B1 (en) 2008-03-05
NO20023490D0 (no) 2002-07-22
JP3745616B2 (ja) 2006-02-15
US20030048796A1 (en) 2003-03-13
ES2301577T3 (es) 2008-07-01
EP1337076A4 (en) 2007-05-02
US7170898B2 (en) 2007-01-30
DE60133121T2 (de) 2009-02-26
CA2398448A1 (en) 2002-05-30
BR0107641A (pt) 2002-10-08
AU2406102A (en) 200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0926C (zh) 中继装置
CN1122434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因特网接入点设置的更新
US6243754B1 (en) Dynamic selection of network providers
CN1241370C (zh)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
CN1231079C (zh) 用于在接入系统中指示宏移动实体的方法以及接入系统
US71847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ellular data communication to roaming mobile telephony devices
CN1830182A (zh) 提取用于在移动路由器与对端路由器之间建立双向隧道的路由信息的布置
CN1969529A (zh) 自主和异构网络发现和再用
CN1256847A (zh) 一个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数据服务
CN103262503B (zh) 分组核心网络中的节点选择方法和设备
CN1278977A (zh) 查找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292186A (zh)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方法、服务器设备、终端装置、中继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767688A (zh) 位置登记方法、信息分配方法、移动通信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745558A (zh) 在移动路由器和对端节点之间建立双向隧道的布置
JP2008522460A5 (zh)
CN1887018A (zh) 用于多路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CN1836413A (zh)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切换方法
CN1819607A (zh) 一种实现集团通讯录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675910A (zh) 具有禁止与特定网站进行连接的功能的通信终端及其程序
CN1153430C (zh) 网络状态服务器,信息分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460349A (zh) 为移动台分配地址
CN1787672A (zh) 利用移动通信终端的sim信息的配置文件自动设置方法
CN1780225A (zh) 按用户和终端设备的关系变更推送业务参数信息的方法
CN101080099A (zh) 网络选择
CN1310560C (zh) 通信系统及其中保持移动台标识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