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6769C -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6769C
CN1186769C CNB018021441A CN01802144A CN1186769C CN 1186769 C CN1186769 C CN 1186769C CN B018021441 A CNB018021441 A CN B018021441A CN 01802144 A CN01802144 A CN 01802144A CN 1186769 C CN1186769 C CN 11867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pcb
printed circuit
coil
objectiv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21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6270A (zh
Inventor
藤川康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86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6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67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7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3Details of stationary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2Details of sprung suppo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跟踪性能强的且制造容易、廉价的物镜驱动装置。在镜座上设置了加强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的加强筋部,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卷绕端通过同时卷绕而被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和加强筋部上。

Description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响应于外加控制信号地驱动物镜并对光学信息记录载体进行聚焦和跟踪的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在光学信息记录载体(如DVD盘等光盘)上记录信号或重现信号,人们日渐需要装有光学拾取器的光盘装置。
这些光盘装置具有响应于控制信号地驱动物镜并进行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的物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涉及物镜驱动装置,尤其是涉及定位物镜驱动装置聚焦线圈或跟踪线圈的卷绕端的支承印刷电路板及其周边部的结构。
在专利申请公开号平5-342607中记载了具有定位聚焦线圈或跟踪线圈的卷绕端的支承印刷电路板的传统物镜驱动装置。以下,说明其结构。
图14示出了专利申请公开号平5-342607所述的传统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主视图、仰视图和左侧视图。
在图14中,1是物镜,2是安装物镜1的镜座。
在镜座2上,卷绕着沿聚焦方向(图14的箭头方向,它与物镜1光轴方向一样)驱动物镜1的聚焦线圈3、沿跟踪方向(图14的箭头方向)驱动物镜1的跟踪线圈4。
两块支承印刷电路板5被固定在镜座2的箭头前端部分2上。
聚焦线圈3和跟踪线圈4的卷头端和卷末端卷绕几圈地被系固在是靠近在镜座2顶面和底面侧突出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前端部的线圈定位部上。
6是由印刷电路板制成的固定部件,它被称为功能印刷电路板。功能印刷电路板6如左侧视图所示地具有四个图形,在各图形的一端上设有边缘部并在边缘部的中心或其周边上设有通孔。
7是具有注有缓冲材料8的凹部的且在该凹部内有四个通孔的支承块。功能印刷电路板6的四个通孔分别与支承块7的四个通孔同轴地固定住印刷电路板6和支承块7。
四根由导电金属线构成的吊线9的各自一端穿过功能印刷电路板6的通孔及支承块7的通孔并且被软钎焊在功能印刷电路板6上,其另一端通过软钎焊被固定在支承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线圈定位部上。
根据上述结构,获得了从功能印刷电路板6的一个图形起经与之相连的两根吊线9、与吊线9相连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边缘部、与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边缘部相连的聚焦线圈3、与聚焦线圈3的另一端相连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另一边缘部、与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另一边缘部相连的另一根吊线而返回与这个吊线9相连的功能印刷电路板6的另一个图形的导电路线。
通过聚焦控制信号电流流经该路线,完成物镜1的聚焦控制。
与聚焦控制信号一样地,通过使跟踪控制信号电流流经包括功能印刷电路板6的另外两个图形、另外两根吊线9、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另外两个边缘部和跟踪线圈4的导电路线,完成了物镜1的跟踪控制。
此外,支承块7被固定在轭架10的如图所示的位置上。
镜座2如此通过四根吊线9支承,即它位于永磁铁11、12的中心。
由永磁铁11、12和分别加设在该永磁铁11、12上的轭架10构成的磁力回路在聚焦线圈3和跟踪线圈4的周围产生了几乎一样的磁场。
通过给在一样的磁场内的聚焦线圈3输入聚焦控制信号而产生了洛仑兹力并产生了在聚焦方向上驱动镜座2的力矩。
同样地,通过给在一样的磁场内的跟踪线圈4输入跟踪控制信号而产生了洛仑兹力并产生了在跟踪方向上驱动镜座2的力矩。
由于这四根吊线9是柔软金属线,所以,镜座5因施加上述力矩而位移。
在通过自动机械进行上述聚焦线圈3、跟踪线圈4的卷绕的场合下,采取了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局部突出到镜座外2的结构,以突出的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前端附近为线圈定位部,由此使得卷头端和卷末端的固定变得容易。
在物镜驱动装置中,对应于高速重现要求地需要提高跟踪灵敏度。力求减轻可动体的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不过,由于在减轻重量时降低了可动体的刚性,所以,物镜驱动装置的高次共振特性恶化。虽然镜座减薄和支承印刷电路板减轻对提高跟踪灵敏度有效,但两者的整体性降低。因此,突出到固定线圈的支承印刷电路板的镜座外的部分变成其具有在高频下单独振动的模式。
因此,产生了在物镜驱动装置的振动性能中不希望有的共振和相位错乱。物镜驱动装置对光学信息记录载体的跟踪性能变差。而且,恐怕要耗费跟踪所不需要的电能。
另一方面,由于利用自动机械的线圈的卷头端和卷末端的处理变得容易了,所以,固定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的部分最好如上所述地成突出到镜座外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跟踪灵敏度高且没有不需要的共振模式的且制造容易、廉价的物镜驱动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添加新工序就能制造出跟踪灵敏度高且没有不需要的共振模式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且生产成本低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第一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物镜驱动系统,即其特点是,它具有物镜、保持所述物镜的镜座、在聚焦方向上驱动所述物镜的聚焦线圈、在跟踪方向上驱动所述物镜的跟踪线圈、在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周围产生磁场的磁铁、突出到所述镜座侧面外的且具有固定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中至少一方的线圈的卷绕端的定位部的支承印刷电路板、多根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承线,所述镜座具有与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突出到镜座外的部分的至少局部相接触的加强筋。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具有支持支承印刷电路板线圈定位部的加强筋,由此一来,防止了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造成不需要的共振和不需要的相位错乱。
第二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如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即其特点是,不与所述镜座的侧面相接触的加强筋面是相对所述镜座的侧面倾斜的面,沿该斜面设置被所述定位部固定的所述线圈的线。
当加强支承印刷电路板的整个内面地形成加强筋时,在定位部周围的线圈绕线恐怕会实际上影响吊线插入位置(接触)。
在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中,不接触镜座侧面的加强筋面是相对镜座侧面倾斜的面(不平行于所述镜座侧面)。
通过沿该斜面配置线圈的线,能够防止线圈的绕线干扰吊线的插入位置。
根据本发明,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没有造成不需要的共振和不需要的相位错乱,并且能够实现在物镜驱动装置组装时的被稳定的线圈卷线处理以及吊线的稳定的插入性,由此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本发明具有实现利用自动机械的线圈首末端的固定操作变容易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作用。
第三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如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即其特点是,所述线圈通过把所述线圈的线一圈或多圈地卷绕在所述印刷电路板及所述加强筋的周围而被固定在所述定位部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不使用粘结剂地使上述印刷电路板和加强筋成一体,所以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没有造成不需要的共振和不需要的相位错乱。
本发明具有实现具有跟踪性能强且廉价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作用。
第四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如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即其特点是,所述加强筋部具有阶梯部或槽部,沿所述阶梯部或所述槽部设置被所述定位部固定的所述线圈的线。
通过本发明,能够防止线圈绕线干扰吊线插入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没有造成不需要的共振和不需要的相位错乱,并且能够实现在物镜驱动装置组装时的被稳定的线圈卷线处理以及吊线的稳定的插入性,由此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本发明具有实现跟踪性能强且制造简单的、廉价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具有实现利用自动机械的线圈首末端的固定操作变容易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作用。
第五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如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即其特点是,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具有多个切口,沿所述切口设置被所述定位部固定的所述线圈的线。
本发明具有实现利用自动机械的线圈首末端的固定操作变容易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作用。
第六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物镜驱动系统,即其特征是,它具有物镜、保持所述物镜的镜座、在聚焦方向上驱动所述物镜的聚焦线圈、在跟踪方向上驱动所述物镜的跟踪线圈、在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周围产生磁场的磁铁、突出到所述镜座侧面外的且具有固定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中至少一方的线圈的卷绕端的定位部的支承印刷电路板、多根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承线、被涂布在由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突出到所述镜座外的部分和所述镜座的侧面限定的角上的加强粘结剂。
根据本发明,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没有造成不需要的共振和不需要的相位错乱。
本发明具有实现跟踪性能强且制造起来简单的、廉价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作用。
第七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如第六技术方案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所述镜座具有与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胶接的胶接部,所述胶接部具有贮存粘结剂的第一凹部、从第一凹部起向着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底部延伸的槽部。
根据本发明,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没有造成不需要的共振和不需要的相位错乱。
此外,通过一个工序实现了通过把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推压在第一凹部上来固定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以及通过沿从第一凹部起向所述角延伸的镜座槽部延展粘结剂而由此使粘结剂溢向所述角。因此,不用增加新工序,只需要把粘结剂涂涂在所述角上。
本发明具有实现跟踪性能强且制造起来简单的、廉价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作用。
第八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如第六技术方案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即其特征是,所述镜座具有贮存粘结剂的第二凹部、从第二凹部起向着所述物镜延伸的槽部、从第二凹部起向着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底部延伸的槽部。
根据本发明,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没有造成不需要的共振和不需要的相位错乱。
另外,通过一个工序实现了通过把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推压在第二凹部上来固定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以及通过沿从第二凹部起向所述角延伸的镜座槽部延展粘结剂而由此使粘结剂溢向所述角。因此,不用增加新工序,只需要把粘结剂涂涂在所述角上。
本发明具有实现跟踪性能强且制造起来简单的、廉价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作用。
第九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制造如第六技术方案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方法,所述镜座上形成有一第一凹部和一从所述第一凹部向所述底部延伸的槽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把粘结剂滴落在所述第一凹部中;在通过把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推压在所述第一凹部上来固定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同时,通过沿从所述第一凹部起向着所述角延伸的所述镜座槽部延展所述粘结剂而使所述粘结剂溢流向所述角。
根据本发明,不用增加新工序,只要把粘结剂涂布在所述角上。由此一来,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没有造成不需要的共振和不需要的相位错乱。
本发明具有实现跟踪性能强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廉价制造方法的作用。
第十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制造如第六技术方案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方法,所述镜座上形成有一第二凹部和一从所述第二凹部向所述底部延伸的槽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把粘结剂滴落在所述第二凹部中;在通过把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推压在所述第二凹部上来固定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同时,通过沿从所述第二凹部起向着所述角延伸的所述镜座槽部延展所述粘结剂而使所述粘结剂溢流向所述角。
根据本发明,不用增加新工序,只要把粘结剂涂布在所述角上。由此一来,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没有造成不需要的共振和不需要的相位错乱。
本发明具有实现跟踪性能强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廉价制造方法的作用。
“部件”是任意部件,它典型地是镜座(图13)。
尽管本发明的新颖特点被记录在后续权利要求书范围所述的技术方案中,但与其结构和内容有关地,根据以下参见附图理解后的详细说明,人们将会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本发明及其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沿A-A面截取的截面图和沿B-B面截取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结构的模式透视图。
图3表示实施例1的物镜驱动装置的频率特性。
图4是实施例2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和沿A-A面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2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结构的模式透视图。
图6是实施例3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和沿A-A面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3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结构的模式透视图。
图8是实施例4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和沿A-A面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4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结构的模式透视图。
图10是实施例5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表示底面结构的仰视图及沿B-B面截取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5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结构的模式透视图及实施例5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视图。
图12是实施例6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6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结构的模式透视图及实施例5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视图。
图14是传统物镜驱动装置的结构图。
注意,为了示意表示而描述了附图的全部和局部,它们不一定忠实地表现出如图所示的部件的实际相对尺寸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具体所示的实施例和附图中记载了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但在不超出其精神的前提下,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用图1-图3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镜驱动装置。
首先,说明物镜驱动装置的振动特性。
图3是物镜驱动装置的跟踪方向位移增益频率特性。在全频带区域中,最大的位移增益的峰值被称为一次共振,而高频峰值被称为高次共振。
在10kHz左右所示的不需要的共振是由支承印刷电路板本身的共振引起的。
以如图所示的增益交叉频率fx为界,低频侧表示物镜驱动装置的伺服频带区(通过控制物镜驱动装置而能够减小振动、误差的频率区),高频侧是非伺服频带区(物镜驱动装置不响应的高频区)。
当不需要的共振处于非伺服频带区中时,在施加超过最小跟踪位移的线圈电流的场合下,超过了物镜驱动装置的跟踪精度,恐怕会陷入偏高磁道状态。
但由于在不进行伺服动作的频带区中,所以,其位移不受控制并且不能消除偏高磁道状态。
在使用物镜驱动装置的装置(如DVD盘装置)中,在增益交叉频带区中,用相位补偿滤波器来保证对伺服控制稳定的35度-40度的相位界限。此时,如果存在由不需要的共振引起的相位错乱,则恐怕无法确保相位界限。
因此,在非伺服频带区中的不需要共振使得光盘装置的跟踪控制的追踪性能变差。此外,它也造成损耗无效电能。
如上所述,为了实现追踪性能强的光盘装置,抑制支承印刷电路板本身的共振是很重要的。
因此,在实施例1的物镜驱动装置中,为了抑制支承印刷电路板本身的共振,镜座13具有四条加强筋13a。
此外的结构与上述的传统物镜驱动装置的例子一样。
图1是实施例1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沿A-A面截取的截面图和沿B-B面截取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结构的模式透视图(比实际情况放大地示出了加强筋)。
可动体是指在物镜驱动装置中通过吊线9保持的活动部分,其包括物镜驱动装置1、镜座13、聚焦线圈3、跟踪线圈4、支承印刷电路板5、吊线9。
可动体以外部分与上述的传统物镜驱动装置的例子一样,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实施例1的物镜驱动装置中,除了镜座的四条加强筋13a和线圈(聚焦线圈3和跟踪线圈4)的绕线的配置以外,其它部分与传统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例子一样并且用相同符号表示,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如图1、2所示,镜座13的加强筋13a如此加强了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底部,即它们紧贴着突出到镜座侧面(正面和背面)外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两块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各自两侧突出到镜座侧面外(总共四处))。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和加强筋13a相互接触的面最好用粘接剂被固定住。
不接触镜座侧面的加强筋面是相对镜座侧面倾斜的面。实施例1的加强筋13a是截面成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形,接触印刷电路板的面具有该直角三角形的形状。
以该三角形的底边(相交成直角的一边)为底侧(与镜座侧面相同的平面),三角形顶点(离镜座侧面最远的部分)位于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在支承印刷电路板前端附近的部位上)的附近。
加强筋的截面也可以代替三角形地成梯形。不接触镜座侧面的加强筋的梯形面构成了相对镜座侧面倾斜的面。
聚焦线圈3和跟踪线圈4的线卷的各自卷头端和卷末端被固定在四处线圈定位部上。
以下,利用在图1的A-A面上截取的截面图(在图1的主视图中从右看截面A-A的截面图)及图2来说明卷线处理方法。
当在支承印刷电路板前端附近的线圈定位部5a上卷绕数圈聚焦线圈3的卷线并固定后(构成聚焦线圈3的卷头端),从卷头端拉出的卷线以具有直角三角形形状的加强筋13a的斜面为导向线地沿该斜面设置。
沿该斜面配置的卷线被引向带加强筋的镜座13的聚焦线圈卷绕部。随后,进行卷线卷绕地形成了聚焦线圈3。
在卷绕结束后,以在线圈定位部5b侧的加强筋13a的斜边为导向线地沿该斜面设置卷线。
沿该斜面设置的卷线被引向在支承印刷电路板前端附近的线圈定位部5b并被卷绕多圈地被固定在线圈定位部5b上(构成了聚焦线圈3的卷末端)。
同样地,跟踪线圈4也以另外离格加强筋的斜边为导向线地进行设置,并且在带加强筋的镜座13的跟踪线圈卷绕部上进行卷绕。
用图1的B-B截面来说明在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5a和带加强筋的镜座13的聚焦线圈卷绕部之间的聚焦线圈3的布线路径3a、3b。
在传统例的物镜驱动装置中,由于没有加强筋(没有线圈导向线),所以,在通过机械方式自动布线的场合下,布线路径有可能选择最短路线3a。
但是,最短路径3a恐怕会接触到吊线(最短路径3a和吊线9之间相互干扰)。在物镜驱动装置的组装过程中,由于在上述卷线工序后是吊线9插入工序,所以,如果吊线9接触到聚焦线圈,则恐怕会发生插入不良现象。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的物镜驱动装置中,聚焦线圈3的布线路径通过加强筋受到引导并被固定在3b的路径上。
在布线路径3b的情况下,不用担心接触到吊线9。因此,没有出现上述组装过程中的问题,物镜驱动装置的组装变得容易了并提高了产品质量。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结果。由于采用带有三角形加强筋的镜座,所以,没有产生不需要的共振6dB(12kHz),过去为40dB的高次共振界限(1kHz的位移增益与高次共振的峰值差)被改善为45dB。
由此一来,物镜驱动装置对光学信息记录载体的跟踪性能提高了。
而且,可以进行利用自动机械的稳定的线圈头端和末端的处理(线圈的卷头端和卷末端被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上的处理)以及吊线的插入。
实施例2
用图4、5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物镜驱动装置。
在实施例2的物镜驱动装置中,为了抑制支承印刷电路板本身的共振,设有带四条加强筋的镜座14和带多个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加强筋14a的形状与实施例1的加强筋不同。
此外的结构与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
图4是实施例2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和沿A-A面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2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14a结构的模式透视图(比实际情况放大地示出了加强筋)。
可动体是指在物镜驱动装置中通过吊线9保持的活动部分,其包括物镜驱动装置1、镜座14、聚焦线圈3、跟踪线圈4、支承印刷电路板15、吊线9。
可动体以外部分与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实施例2的物镜驱动装置中,除了镜座的四条加强筋14a、支承印刷电路板15的多个切口和线圈(聚焦线圈3和跟踪线圈4)的绕线的配置以外,其它部分与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并且用相同符号表示,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如图4、5所示,带加强筋的镜座14的加强筋14a如此加强了支承印刷电路板15的底部,即它们紧贴着突出到镜座侧面(正面和背面)外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两块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各自两侧突出到镜座侧面外(总共四处))。
聚焦线圈3和跟踪线圈4的卷线的各自卷头端和卷末端被固定在这四个线圈定位部上。
在实施例2中,支承印刷电路板15的和加强筋14a相互接触的面也最好用粘接剂被固定住,但也可以不被固定住。
在线圈定位部上,线圈卷线如此卷成数圈地缠绕着加强筋14a和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即它们把加强筋14a和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捆成一束。加强筋14a和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通过线圈卷线而被捆绑地固定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结构,通过加强筋14a抑制了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的共振现象。
在与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一样高的情况下,加强筋14a成与在构成切口的部分上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一样宽或窄一些的形状。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在定位部15a、15d以外的部分上具有多个切口15b、15c(切口也可以只有一个)。
以下,利用沿图4的A-A的面截取的截面图(在图4的主视图中从右面看截面A-A的截面图)及图5来说明卷线处理方法。
在支承印刷电路板前端附近的线圈定位部15a上,在如此卷成数圈地把聚焦线圈3的卷线固定在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和加强筋14a上以后(构成聚焦线圈3的卷头端),即它们将加强筋14a和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捆成一束,从卷头端引出的卷线经过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切口15b(以切口15b为导向机构)并被引向带加强筋的镜座14的聚焦线圈卷绕部。随后,进行卷线的卷绕地形成聚焦线圈3。
在卷绕结束后,卷线经过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切口15c(以切口15c为导向机构)并被引向在支承印刷电路板前端附近的线圈定位部15d。
在线圈定位部15d上,如此卷成数圈地把聚焦线圈3的卷线固定在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和加强筋上(构成聚焦线圈3的卷末端),即它们将加强筋和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捆成一束。
同样地,也在卷成数圈地把跟踪线圈4的卷线固定在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15和加强筋上以后,以带切口的印刷电路板的切口15b、15c为导向机构地把被固定的卷线引向跟踪线圈卷绕部上,在所述的跟踪线圈卷绕部上卷绕卷线。
在实施例2的物镜驱动装置中,聚焦线圈3的布线路径通过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切口15b、15c进行引导并且被固定在3b的路径(图1的B-B的截面图)上。
在布线路径3b中,不用担心会接触到吊线9。因此,没有产生组装过程中的问题,物镜驱动装置的组装变得容易了,产品质量提高了。
根据该实施例,没有不需要的共振6dB(12kHz),过去为40dB的高次共振界限(1kHz的位移增益与高次共振的峰值差)被改善为45dB。
由此一来,物镜驱动装置对光学信息记录载体的跟踪性能提高了。
而且,可以进行利用自动机械的稳定的线圈头端和末端的处理(线圈的卷头端和卷末端被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上的处理)以及吊线的插入。
实施例3
用图6、7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物镜驱动装置。
在实施例3的物镜驱动装置中,为了抑制支承印刷电路板本身的共振,设有带四条加强筋的镜座16。加强筋16a的形状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加强筋不一样。
此外的结构与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
图6是实施例3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和沿A-A面截取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3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16a结构的模式透视图(与实际情况相比放大地示出了加强筋)。
可动体是指在物镜驱动装置中通过吊线9保持的活动部分,其包括物镜驱动装置1、镜座16、聚焦线圈3、跟踪线圈4、支承印刷电路板5、吊线9。
可动体以外部分与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实施例3的物镜驱动装置中,除了镜座的四条加强筋16a线圈(聚焦线圈3和跟踪线圈4)的绕线配置以外,其它部分与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并且用相同符号表示,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如图6、7所示,带加强筋的镜座16的加强筋16a如此加强了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底部,即它们紧贴着突出到镜座侧面(正面和背面)外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两块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各自两侧突出到镜座侧面外(总共四处))。
聚焦线圈3和跟踪线圈4的卷线的各自卷头端和卷末端被固定在这四个线圈定位部上。
在实施例3中,支承印刷电路板15的和加强筋14a相互接触的面也最好用粘接剂被固定住,但也可以不被固定住。
在线圈定位部上,线圈卷线如此卷成数圈地缠绕着加强筋16a和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即它们把加强筋16a和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捆成一束。加强筋16a和带切口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通过线圈卷线被捆绑地固定在一起。
由此一来,通过加强筋抑制了支承印刷电路板5本身的共振现象。
以下,利用沿图6的A-A面截取的截面图(在图6的主视图中从右侧看截面A-A的截面图)和图7来说明卷线处理方法。
在支承印刷电路板前端附近的线圈定位部5a上,在如此卷成数圈地把聚焦线圈3的卷线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5和加强筋16a上以后(构成聚焦线圈3的卷头端),即它们将加强筋16a和支承印刷电路板5捆成一束,从卷头端引出的卷线沿在成形于加强筋16a上的凸台部上设置的斜面来布置(以斜面为导向机构)并随后被引向镜座16的聚焦线圈卷绕部。随后,进行卷线的卷绕地形成聚焦线圈3。
在卷绕结束后,卷线沿在成形于加强筋16a上的凸台部上设置的斜面布置(以斜面为导向机构),随后,它被引向在支承印刷电路板前端附近的线圈定位部5b。
在线圈定位部5b上,如此卷成数圈地把聚焦线圈3的卷线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5和加强筋16a上(构成聚焦线圈3的卷末端),即它们将加强筋16a和支承印刷电路板5捆成一束。
同样地,也以加强筋16a的槽部为导向机构并卷成数圈地把跟踪线圈4的卷线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5和加强筋16a上,并在带加强筋的镜座16的跟踪线圈卷绕部上卷绕卷线。
在实施例3的物镜驱动装置中,聚焦线圈3的布线路径通过设置在加强筋凸台部上的斜面进行引导并且被固定在3b的路径(图1的B-B的截面图)上。
在布线路径3b中,不用担心会接触到吊线9。因此,没有产生组装过程中的问题,物镜驱动装置的组装变得容易了,产品质量提高了。
根据该实施例,不存在不希望的共振6dB(12kHz),过去为40dB的高次共振界限(1kHz的位移增益与高次共振的峰值差)被改善为45dB。
由此一来,物镜驱动装置对光学信息记录载体的跟踪性能提高了。
而且,可以进行利用自动机械的稳定的线圈头端和末端的处理(线圈的卷头端和卷末端被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上的处理)以及吊线的插入。
实施例4
用图8、9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4的物镜驱动装置。
在实施例4的物镜驱动装置中,为了抑制支承印刷电路板本身的共振,设有带四条加强筋的镜座17。加强筋17a的形状与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加强筋不一样。
此外的结构与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
图8是实施例4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和沿A-A面截取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实施例4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17a结构的模式透视图(与实际情况相比放大地示出了加强筋)。
可动体是指在物镜驱动装置中通过吊线9保持的活动部分,其包括物镜驱动装置1、镜座17、聚焦线圈3、跟踪线圈4、支承印刷电路板5、吊线9。
可动体以外的部分与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实施例4的物镜驱动装置中,除了镜座的四条加强筋17a线圈(聚焦线圈3和跟踪线圈4)的绕线配置以外,其它部分与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并且用相同符号表示,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如图8、9所示,带加强筋的镜座17的加强筋17a如此加强了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底部,即它们紧贴着突出到镜座侧面(正面和背面)外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两块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各自两侧突出到镜座侧面外(总共四处))。
聚焦线圈3和跟踪线圈4的卷线的各自卷头端和卷末端被固定在这四个线圈定位部上。
在实施例4中,支承印刷电路板15的和加强筋14a相互接触的面也最好用粘接剂被固定住,但也可以不被固定住。
在线圈定位部上,线圈卷线如此卷成数圈地缠绕着加强筋17a和支承印刷电路板5,即它们把加强筋17a和支承印刷电路板5捆成一束。加强筋17a和支承印刷电路板5通过线圈卷线被捆绑地固定在一起。
由此一来,通过加强筋抑制了支承印刷电路板5本身的共振现象。
以下,利用沿图8的A-A面截取的截面图(在图8的主视图中从右侧看截面A-A的截面图)和图9来说明卷线处理方法。
在支承印刷电路板前端附近的线圈定位部5a上,在如此卷成数圈地把聚焦线圈3的卷线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5和加强筋17a上以后(构成聚焦线圈3的卷头端),即它们将加强筋17a和支承印刷电路板5捆成一束,从卷头端引出的卷线经过成形于加强筋17a上槽部并被引向镜座17的聚焦线圈卷绕部。随后,进行卷线的卷绕地形成聚焦线圈3。
在卷绕结束后,卷线经过成形于加强筋17a上的槽部(以槽部为导向机构)并被引向在支承印刷电路板前端附近的线圈定位部5b。
在线圈定位部5b上,如此卷成数圈地把聚焦线圈3的卷线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5和加强筋17a上(构成聚焦线圈3的卷末端),即它们将加强筋17a和支承印刷电路板5捆成一束。
同样地,也以加强筋17a的槽部为导向机构并卷成数圈地把跟踪线圈4的卷线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5和加强筋17a上,并在带加强筋的镜座17的跟踪线圈卷绕部上卷绕卷线。
在实施例4的物镜驱动装置中,聚焦线圈3的布线路径通过加强筋的槽进行引导并且被固定在3b的路径(图1的B-B的截面图)上。
在布线路径3b中,不用担心会接触到吊线9。因此,没有产生组装过程中的问题,物镜驱动装置的组装变得容易了,产品质量提高了。
根据该实施例,不存在不希望的共振6dB(12kHz),过去为40dB的高次共振界限(1kHz的位移增益与高次共振的峰值差)被改善为45dB。
由此一来,物镜驱动装置对光学信息记录载体的跟踪性能提高了。
而且,可以进行利用自动机械的稳定的线圈头端和末端的处理(线圈的卷头端和卷末端被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上的处理)以及吊线的插入。
实施例5
用图10、11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5的物镜驱动装置。
在实施例5的物镜驱动装置中,为了抑制支承印刷电路板本身的共振,在由支承印刷电路板5突出到镜座外的部分和镜座18侧面限定角上涂布粘接剂。
此外,镜座18具有与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5胶结的胶结部。
所述胶结部具有贮存粘接剂的第一凹部、从第一凹部向着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底部延伸的槽部。
此外的结构与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
图10是实施例5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右侧视图(示出取出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状态)和沿B-B面截取的截面图。图11(a)是表示实施例5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结构的模式透视图(与实际情况相比放大地示出了加强筋),图11(b)示出了本发明物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可动体是指在物镜驱动装置中通过吊线9保持的活动部分,其包括物镜驱动装置1、镜座18、聚焦线圈3、跟踪线圈4、支承印刷电路板5、吊线9。
可动体以外的部分与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如图10的右侧视图和图11所示,镜座18在底部(支承印刷电路板5和镜座18接合的粘接剂涂布部位)上具有第一凹部18a和槽部18b。两块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接合部(两个部位)都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图11(b)中,粘接剂19a在第一凹部18a上露出头地被盛放着,随后,沿箭头20的方向推压支承印刷电路板5。
通过推压支承印刷电路板5,粘接剂19a沿槽延展。
结果,如图11(c)所示,支承印刷电路板5紧贴着镜座底面地被固定住。
此外,沿槽部延展的粘接剂溢流向由支承印刷电路板5突出到镜座外的部分和镜座18侧面(正面和背面)限定的角(槽部端头与该角部相通)。
溢出的粘接剂19b在该角部上凝固并加强了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底部,从而抑制了支承印刷电路板5本身的共振。
根据该实施例,不存在不希望的共振6dB(12kHz),过去为40dB的高次共振界限(1kHz的位移增益与高次共振的峰值差)被改善为45dB。
由此一来,物镜驱动装置对光学信息记录载体的跟踪性能提高了。
而且,可以进行利用自动机械的稳定的线圈头端和末端的处理(线圈的卷头端和卷末端被固定在支承印刷电路板上的处理)以及吊线的插入。
实施例6
用图12、13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6的物镜驱动装置。
在实施例6的物镜驱动装置中,为了抑制支承印刷电路板本身的共振,在由支承印刷电路板5突出到镜座外的部分和镜座21侧面限定的角上涂布粘接剂。
透镜1被安装在镜座21上。在镜座21的正面上,设有第二凹部21a、从第二凹部21a起分别延伸向透镜1和所述角部的槽部21b(图12)。
此外的结构与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
图12是实施例6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体的主视图。图13(a)是表示实施例6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加强筋结构的模式透视图(与实际情况相比放大地示出了加强筋),图13(b)、13(c)示出了本发明物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可动体是指在物镜驱动装置中通过吊线9保持的活动部分,其包括物镜驱动装置1、镜座18、聚焦线圈3、跟踪线圈4、支承印刷电路板5、吊线9、透镜保护壳23(在图13中示出了透镜保护壳23)。
可动体以外的部分与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传统例一样,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图13(b)中,粘接剂22a在第二凹部21a上露出头地被盛放着,随后,沿箭头24的方向推压透镜保护壳23。
通过推压支承印刷电路板5,粘接剂19a沿槽延展。
结果,如图13(c)所示,透镜保护壳23紧贴着镜座底面地被固定住。
沿槽部21b延展的粘接剂到达物镜1周围并把物镜固定在镜座上。
此外,沿槽部21b延展的粘接剂溢流向由支承印刷电路板5突出到镜座外的部分和镜座18侧面限定的角(槽部端头与该角部相通)。
溢出的粘接剂22b在该角部上凝固并加强了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底部,从而抑制了支承印刷电路板5本身的共振。
在实施例6中,只加强了突出到镜座前面外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底部。因此,最好通过实施例5等的方法实现对突出到镜座背面外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底部的加强。
根据该实施例,不存在不希望的共振6dB(12kHz),过去为40dB的高次共振界限(1kHz的位移增益与高次共振的峰值差)被改善为45dB。
由此一来,物镜驱动装置对光学信息记录载体的跟踪性能提高了。
透镜保护壳23例如由注册商标为ジユラコン(DURACON)等柔软的成形材料制成并且筒形部分23a比透镜前面突出。
在设有透镜保护壳23的情况下,在光学拾取器进行无规律动作的场合下,尽管柔软的透镜保护壳23碰撞记录载体,但比镜头保护壳的前面更靠进深地设置的物镜1没有撞到记录载体。
透镜保护壳23如上所述地保护记录载体和物镜1不被偶然损坏。因此,透镜保护壳23本身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加强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本发明目的而新设的部件。
实施例6的物镜驱动装置具有无需追加新部件地实现跟踪性能强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作用。
此外,根据上述制造方法,无需增加新工序,就能加强前突的支承印刷电路板5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线圈定位部没有造成不希望有的共振和不需要的相位错乱,所以,获得了实现了跟踪性能强的且制作容易、廉价的物镜驱动装置的有利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获得了实现了利用自动机械的线圈头尾端的固定作业容易进行的物镜驱动装置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无须追加新制造工序,就获得了实现了跟踪性能强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廉价制造方法的有利效果。
尽管根据优选实施形式并按照一定详细程度地说了本发明,但起优选实施形式的揭示内容在结构细节方面应该可以变化,在不超出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各要素的组合和顺序的变化。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可被用作对光学信息记录载体(如DVD盘)进行聚焦和跟踪的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laims (10)

1、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物镜、保持所述物镜的镜座、在聚焦方向上驱动所述物镜的聚焦线圈、在跟踪方向上驱动所述物镜的跟踪线圈、在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周围产生磁场的磁铁、突出到所述镜座侧面外的且具有固定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中至少一方的线圈的卷绕端的定位部的支承印刷电路板、多根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承线,所述镜座具有与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的突出到镜座外的部分的至少局部相接触的加强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不与所述镜座的侧面相接触的加强筋面是相对所述镜座的侧面倾斜的面,沿该斜面设置有被所述定位部固定的所述线圈的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通过把所述线圈的线一圈或多圈地卷绕在所述印刷电路板及所述加强筋的周围而被固定在所述定位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部具有阶梯部或槽部,沿所述阶梯部或所述槽部设置有被所述定位部固定的所述线圈的线。
5、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具有多个切口,沿所述切口设置有被所述定位部固定的所述线圈的线。
6、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物镜、保持所述物镜的镜座、在聚焦方向上驱动所述物镜的聚焦线圈、在跟踪方向上驱动所述物镜的跟踪线圈、在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周围产生磁场的磁铁、突出到所述镜座侧面外的且具有固定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中至少一方的线圈的卷绕端的定位部的支承印刷电路板、多根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承线、被涂布在由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突出到所述镜座外的部分和所述镜座的侧面限定的角上的加强粘结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座具有与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胶接的胶接部,所述胶接部具有贮存粘结剂的第一凹部、从第一凹部起向着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底部延伸的槽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座具有贮存粘结剂的第二凹部、从第二凹部起向着所述物镜延伸的槽部、从第二凹部起向着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底部延伸的槽部。
9、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镜座上形成有一第一凹部和一从所述第一凹部向所述底部延伸的槽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把粘结剂滴落在所述第一凹部中;在通过把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推压在所述第一凹部上来固定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同时,通过沿从所述第一凹部起向着所述角延伸的所述镜座槽部延展所述粘结剂而使所述粘结剂溢流向所述角。
10、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镜座上形成有一第二凹部和一从所述第二凹部向所述底部延伸的槽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把粘结剂滴落在所述第二凹部中;在通过把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推压在所述第二凹部上来固定所述支承印刷电路板的同时,通过沿从所述第二凹部起向着所述角延伸的所述镜座槽部延展所述粘结剂而使所述粘结剂溢流向所述角。
CNB018021441A 2000-07-24 2001-07-19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67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2321/00 2000-07-24
JP222321/2000 2000-07-24
JP2000222321 2000-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6270A CN1386270A (zh) 2002-12-18
CN1186769C true CN1186769C (zh) 2005-01-26

Family

ID=18716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214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6769C (zh) 2000-07-24 2001-07-19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6857126B2 (zh)
KR (1) KR100458160B1 (zh)
CN (1) CN1186769C (zh)
WO (1) WO20020091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14140B2 (ja) 2002-02-25 2005-01-2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ユニット
JP4537126B2 (ja) * 2004-06-16 2010-09-01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849697B2 (ja) * 2004-06-17 2006-11-2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4783671B2 (ja) * 2006-05-24 2011-09-28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
EP1978514A1 (en) * 2007-04-03 2008-10-08 Deutsche Thomson OHG Pickup for accessing moving storage media and drive having the pickup
WO2012076285A1 (en) 2010-12-10 2012-06-14 Evonik Rohmax Additives Gmbh A lubricant composition
CN103732633A (zh) 2011-08-26 2014-04-16 赢创油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降低聚合物的卤素含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42607A (ja) 1992-06-04 1993-12-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H07176063A (ja) 1993-12-20 1995-07-14 Ricoh Co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3338262B2 (ja) * 1995-12-11 2002-10-28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3819599B2 (ja) * 1998-08-05 2006-09-13 株式会社東芝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2260258A (ja) * 2000-12-28 2002-09-13 Sony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0059360A (ko) 2002-07-12
US20050099702A1 (en) 2005-05-12
US7082002B2 (en) 2006-07-25
KR100458160B1 (ko) 2004-11-26
WO2002009101A1 (fr) 2002-01-31
CN1386270A (zh) 2002-12-18
US20020105898A1 (en) 2002-08-08
US6857126B2 (en) 2005-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63C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采用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拾取装置
CN1149546C (zh) 驱动盘记录媒体的盘驱动装置
CN1204545C (zh) 头滑动器悬架
CN1184635C (zh) 磁头支撑机构
CN1142660A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使用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学传感器
CN1145935C (zh) 多层盘重放装置,和用于重放信息记录介质的装置
CN1258759C (zh) 光盘装置
CN1069989C (zh) 半导体激光装置和使用它的光拾取装置
CN1167055C (zh) 光盘装置和锁相环电路
CN1157717C (zh) 光学性能优良的拾光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497553A (zh) 校正波阵面错误的透镜及其光学拾取器和校正方法
CN1186769C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51496C (zh) 物镜驱动装置
CN1956290A (zh) 主轴电动机以及具备其的记录再生装置
CN1133995C (zh) 光读出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CN1304133A (zh) 光接收单元、配置这种光接收单元的光拾取器以及光学再现装置、光学记录装置
CN1034033C (zh) 旋转磁头动态磁迹跟踪装置
CN1655253A (zh) 光盘设备、光盘方法以及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053283C (zh) 使用多透镜支座的光拾取装置
CN1783261A (zh) 发光模块、光学头和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CN1941117A (zh) 光集成单元及其调整方法、以及光拾取装置
CN1490799A (zh) 光盘装置及其控制装置和控制信号生成电路
CN1468430A (zh) 光学信息记录媒质,光学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295691C (zh) 光学头和盘记录/再现装置
CN1627386A (zh) 光学头装置、光学头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