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104C - 用于油墨容器的密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油墨容器的密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5104C
CN1185104C CN 02118466 CN02118466A CN1185104C CN 1185104 C CN1185104 C CN 1185104C CN 02118466 CN02118466 CN 02118466 CN 02118466 A CN02118466 A CN 02118466A CN 1185104 C CN1185104 C CN 118510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ore
seal
printing ink
ink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184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9350A (zh
Inventor
石永博之
益田和明
金子肇
日隈昌彦
上山雄次
种谷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98524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1942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33739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7625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7115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3182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89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9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51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10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油墨容器的密封方法,此容器有前侧面、后侧面、底侧面、上侧面和两个横侧面,并具有用来将油墨供给记录头部的油墨供给口和用在油墨容器内部与外部环境间形成流体连通的气孔,所述方法则包括下述步骤:将一密封件安装到上述这些侧面中的一个第一侧面以及与此第一侧面相连的这些侧面中的一个第二侧面上,此密封件的宽度大于上述第一与第二侧面的宽度;将此密封件向内折叠超过第一侧面的宽度;将此密封件向外折叠超过第二侧面的宽度,通过热密封的方式将上述已向内折的密封件安装到用于接纳此油墨容器的包装袋的一侧。

Description

用于油墨容器的密封方法
本申请为96105455.7号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母案申请日为1996年4月24日,发明名称为“油墨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待供应给记录头的油墨的油墨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对气孔结构作了改进。
背景技术
在喷墨记录技术领域,周知有一种包括整体式记录头部分和盛有待供应给记录头部分的油墨的油墨容器的筒盒,以及一种包括可分离的记录头部分和油墨容器的筒盒。在用于这类筒盒的油墨容器中,要利用其中的整个空间内所容纳的吸墨材料的着墨力,还要与记录头的弯月型喷出口相称以实现平衡的油墨供应。
在这种油墨容器中,一般是把环境气体(空气)引入油墨容器中,以与输送出的油墨相对应。这就是说,将区域中的油墨代之以空气。为使输送给记录头的油墨稳定,均匀地引入空气是重要因素之一。于是,对油墨容器来说,引入空气用的气孔是重要构件之一。所述气孔通过使油墨容器的内侧与外侧(环境)相通,形成了与环境的连通状态。但是,气孔的设置造成了油墨容器中所盛放的油墨的成分会蒸发掉,或使油墨在意外的振动或突变的环境条件下经气孔漏出。
作为一种对策,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平-4-144755号提出:增长油墨容器内部孔口与外部孔口连通用的流体连通路径的距离,或将此流体路径按一种复杂方式弯曲,或是将此连通路径分成几个室。
采用上述结构,油墨容器的通风管的外侧孔口在使用时朝上以免泄漏,或使此外侧孔口设在内侧孔口之上的一个高度,或在许多情形使它们至少处在同一高度上。
在一类油墨容器中,这种油墨容器是以可分离的方式相对于记录头安装连接,同时这两者整体地安装成使得它们能在主扫描方向的记录区中扫描记录媒体。在滑架的主扫描运动中,外来物质或纸灰会散布开。出现这种情形时,纸灰或类似物质有可能进入滑架上载承的油墨容器的气孔内;或者,在长期不用时,上述灰尘可能沉积。
在这样的情形下,无法指望再满意地引入空气,结果便影响到油墨供应性能。
为了提高油墨容器所能保持的油墨量,已提出过一种油墨容器,其中的内部空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设有将油墨送出的油墨供应口且含有吸墨材料,另一部分则基本上只含油墨。油墨是通过底部一连通口从该油墨存储室部分供给于吸墨材料室部分的。在这种油墨容器中,为了防止通过气孔泄漏油墨,气孔6(见图1)是设在一个离油墨供给部尽可能远的位置。在图1的例子中,此气孔是设在油墨供给口的上方,而气孔的内孔口与外孔口则当气孔安在相应设备上时基本上在同一高度上。
在上述结构下,空气随着油墨在记录作业中的消耗而进入油墨储存室一侧。导致在此油墨存储室中形成了油墨层与空气层。当环境条件改变,例如温度升高时,空气层即膨胀而将油墨推入吸墨材料存储室中,同时空气即通过气孔释出。当温度下降时,空气则经由气孔进入吸墨材料存储室中。在含有纸灰的环境下,在空气被引入时,纸灰便容易为气孔带入。要是纸灰聚集到流体通道内,环境的沟通便会受到不正常的影响,结果可能损坏油墨性质。
另一个方向的问题是,从抑制油墨蒸发效应的立场出发,希望气孔的流体通道最好要较长。但当油墨被引入这种气孔通路或管线中时,除非油墨流动到气孔管线的孔口之外,它就保持在这种长的管线之内。于是,油墨的粘度将升高而可能固化于这样的流体通道内,结果堵塞流体通道而由此破坏油墨的供应性质。
新近,喷墨设备的尺寸已进一步缩小,此外需要有彩色打印喷墨设备。对于这方面的油墨容器,也希望用长的气孔通道,但采取这样复杂的结构并非总是易事。
从需要回收利用的观点考虑,需要使喷射出的油墨进入一废油墨容器中。在再补充油墨之后,即可进行合适的油墨供应作业。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油墨容器和此种油墨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的气孔管线结构对油墨供应性能的影响已加以改进,允许稳定地引入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墨容器,它包括:一种用于储存吸墨材料的吸墨材料储存室,用来保持待供给记录头的油墨;一个油墨供给孔口,它可与记录头连通,用来从上述储存室将油墨供给于记录头;一个气孔部,用来使此储存室与外部环境构成流体连通;其中的气孔部有一个与上述储存室内成流体连通的内孔口和一个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外孔口以及一个与所述内孔口和外孔口形成流体连通的流体通道;而其中的外孔口当此容器安装到它所应用于的设备上时,即取一个低于该内孔所在位置的位置。
业已发现,最好是在一气孔管线中设置一个截流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给可更换地安装于喷墨设备上的喷墨头供应所含油墨的油墨容器,它包括;用来装盛油墨的主体;将油墨容器内部分成第一室与第二室的隔件,其中的第一室有一油墨供给部和一气孔部且包括有一种吸墨材料;其中的第二室是装盛油墨的;一个连通部,形成在此隔件与该容器的底面之间,使所述第一与第二室构成流体连通;其中的气孔部包括一通向油墨容器内的内孔口和一通向外部环境的外孔口,而在此内、外孔口间有一用来流通流体的流体通道,还有一个用来构成此流体通道的盖,其中的外孔口在此容器安装到相应设备上时取一个低于该内孔口所在位置的位置。
最好把气孔部设在此容器的具有油墨供给孔口的一侧。
最好把气孔部的内孔口设在此容器的不同于具有油墨供给孔口一侧的那一侧,而把外孔口设在容器的不用于具有油墨供给孔口一侧且不同于具有内孔口一侧的那一侧。
最好让气孔部的外孔口在此容器安装到相应设备上时所取的位置,低于与记录头作电连接的电触点部的位置。
最好使气孔部的外孔口向下开口。
最好使流体通道所具有的横剖面积在朝外孔口的方向渐增至外孔口附近。
本发明适用于分成两个经连通孔口相连通的空间的油墨容器,这两个空间之一设有油墨供给孔口且含有一吸墨件。
最好是使气孔的通道具有一个流道阻力发生变化的区域。
最好使外孔口由一在油墨容器的宽向中延伸的凹座来形成,而前述气孔部与此凹座成流体连通。
最好使外孔口取一个高出油墨容器底面的位置。
最好设置一个油墨储存部用来储存油墨,此油墨储存部经由一连通孔与吸墨材料储存部连通。
在上述结构下,纸灰或外来物质不易通过气孔引入,因而便于防止堵塞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安装到喷墨设备上的油墨容器制造方法,它包括下述步骤:提供一个具有一油墨供给口和一气孔的油墨容器主体,其中的气孔有一通向油墨容器内部的内孔口,有一个从此内孔口延伸出的起到外孔口作用的槽,还给出有一个除了用作上述外孔口的环绕着所述槽的这一区域之外的一个壁部;提供了一个用来密封此油墨供给口与气孔的密封件;使此密封件对应于主体的油墨供给口与气孔定位;由焊接用悬臂式凹模通过密封件塌缩上述壁部;这样便由所述槽上方的壁部提供了一个盖,而在内孔口与外孔口间形成一个用于流体通连的流体通道,并在同时通过加热来焊接此密封件。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油墨容器的一种密封方法,此容器有前侧面、后侧面、底侧面、上侧面和两个横侧面,并具有用来将油墨供给记录头部的油墨供给口和用在油墨容器内部与外部环境间形成流体连通的气孔,所述方法则包括如下步骤:将一密封件安装到上述这些侧面中的一个第一侧面以及与此第一侧面相连的这些侧面中的一个第二侧面上,此密封件的宽度大于上述第一与第二侧面的宽度,将此密封件向内折叠超过第一侧面的宽度;将此密封件向外折叠超过第二侧面的宽度;通过热密封的方式将上述已向内折叠的密封件安装到用于接纳此油墨容器的包装袋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墨筒盒,它包括:用来装盛油墨且配置有油墨供给口与气孔的主体;一个能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此油墨筒盒表面上的密封件,此密封件具有用来密封油墨供给口的第一密封部和用来密封气孔的第二密封部;其中,此密封件有一个可接受用来除去密封件本身的分离力的操作部,此密封件还有一批在油墨筒盒主体边部上的安装部,且其中的第一密封部配置到一个安装部附近,此安装部与第二密封部比较,相对于一个分离方向构成一较小的角度。
根据上述方法,由所述壁部提供了一种覆盖,允许在内孔口与外壁和密封件焊接处之间同时构成流体连通。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点与优点,通过研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说明,当可获得更清楚的理解。
图1是未采用本发明的油墨容器的剖面图。
图2中,(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剖面图,(b)是其前视图而(c)是其底视图。
图3是安装到记录头上的油墨容器的剖面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剖面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剖面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剖面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剖面图,其中(a)是一剖面图,(b)是其后视图,而(c)与(d)是部分放大图。
图8说明依据本发明再另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其中的(a)、(b)与(c)是此油墨容器的部分放大的剖面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再又另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其中(a)是剖面图,(b)是顶视平面图,则(c)是后视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又再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7中,(a)、(b)与(c)说明此油墨容器的制造方法,而(d)与(e)示明气孔部。
图18是本发明的油墨容器要安装到其上的喷墨设备的透视图。
图19中,(a)是一油墨筒盒在包装中的顶视平面图,(b)是沿(a)中X-X线截取的剖面图而(c)是沿(a)中Y-Y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20(a)-(d)示明将一密封件焊接到主体上的油墨供给口与气孔上的步骤。
图21(a)-(c)示明用于本发明的油墨筒盒的折封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看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实施例1)
图2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1的剖面图。构成油墨容器1的箱2基本上呈长方体构型,在其一侧设有一油墨供给口5,其中插有未示明的记录头的一根油墨供给管。设有油墨供给口5的这一侧还设有一气孔6,用来使外部环境与油墨容器1的内部连通。
油墨容器1的箱2的内部由隔件2a分成两部,其中一个部分的空间3与油墨供给口5连通且包含着吸墨材料7(吸墨材料室),而另一空间4则装盛有油墨(油墨室)。在底面8与隔墙2a之间设有一小的间隙,油墨即经此间隙从油墨室4供给于吸墨材料室3中。随着油墨的送出,油墨室4的负压便加大。在达到了预定压力时,经上述空隙引入的空气便抵消了油墨室4中负压的增加,而油墨即从吸墨材料3中流入油墨室4。重复着这一过程,由油墨容器中耗用着油墨。
如图2所示,设在箱2中的气孔6通道或管线包括:内孔口端6a,它通向具有油墨供给口5的内部,外孔口端6b,通向外部;流体通道6c,连接这两个孔口端,以及一个盖,它盖住此流体通道6c的一个部分而提供一条通道。
本实施例的油墨容器1安装在相应装置上时,是使其底面处于底部,如图2所示。
通过上述盖6D,本实施例的气孔6管线可使外孔口端6b设在一较内孔口端6a要低的位置上。采用这种结构,就能有效地防止异物或纸灰从气孔6的外孔口端6b,经由流体通道6c进入内孔口端。如图2所示,外孔口端6b有一向下倾斜的表面,用以防止异物或纸灰滞留。
图3示明了安装在记录头11上的油墨容器1。如图3所示,气孔6的外孔口6b定位成使之能为面对记录头11的一部分部件所覆盖,于是记录头11这部分部件起到覆盖气孔6的外径口端6b的作用。于是,与传统的结构相比,可以进一步防止灰尘或纸灰的进入。
(实施例2)
图4示明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1。在此实施例中,气孔6的内孔口端6a定位于油墨容器1的顶面的一部分,同时围绕内孔口端6a设有一批加强肋2r。
另一方面,在对向具有此油墨容器的油墨供给口5这一侧的侧面C上连通着外孔口端6b,其中,内孔口端6a与外孔口端6b通过设在上侧面上的流体通道6c构成流体连通。
由于将气孔6的外孔口端相对于记录头设在上述连通部分的相对一侧,于是例如纸灰或其它灰尘一类的流动物质就不易分散到各处。在气孔6的外孔口端6b的正上方,设有一个把手或捏手部2b,以便相对于滑架进行装卸,且使得这一把手部2b起到一种防止灰尘等从上面落入的遮挡件的作用。由于流体通道6c较先有例子中的长,可有效地防止蒸发。
如图5所示,可将外孔口6b设在远离油墨筒盒所安装的滑架25上的油墨筒盒接触面处,更具体地说,可把它设在油墨筒盒的底表面上方。此时的气孔通道则利用设在油墨筒盒后面捏手部的一个空隙,设在一侧面上(在图2中油墨供给口的相对侧)。这样,既保持了气孔通道的长度,又有效地利用了喷墨记录设备中油墨筒盒所占据的空间。由于捏手部2b不直接位于外侧,故可防止操作人员以其手指塞闭气孔,从而改进了操作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结构中,气孔6的外孔口端6b是设在油墨容器1的捏手部2b的正下方,因而在更换油墨容器1的作业中,手指易触及气孔。在这样的情形下,气孔6空隙中所存在的空气会因手指的接触而升温,结果会提高油墨容器1中吸墨材料室3的压力。于是有可能通过油墨供给口发生油墨泄漏。为此,可使流体通道6c进一步延长(但通道直径不变),如图6所示,而让外孔口端6b设置于油墨容器的底面D中。
在上述情形下,底面D在油墨容器1安装到相应装置上时取面对滑架的位置,于是气孔6的外孔口端6b的开口便面向滑架。这样就能合适地防止纸灰四处分散,还由于孔口端6b面对下方,灰尘等便不会进入而得以避免纸灰或灰尘等堵塞气孔。
(实施例4)
图7示明依据实施例4的油墨筒盒的与外部环境的连通结构。
在图7中,(a)是油墨筒盒的剖面图,(b)是沿图(a)中A-A线截取的剖面图,(c)是从图(a)中顶部(箭头B方向)观察时在没有密封件7情形下的部分放大图,而(d)是从图(a)底部(箭头C方向)观察时的部分放大图。
在图7中,标号4指用于保持油墨的油墨保持部,标号3是用于压力调节的负压发生部,设置用来防止油墨从记录头部中泄漏。这里的负压相对于供给记录头的油墨流是一反压,它使记录头中的压力保持在环境压力之下。
在此实施例中设有一种多孔材料7,它在保持油墨时的毛细力被利用来产生负压。这种负压发生件并不限于多孔式的,也可以是一种具有能产生毛细力的间隙的材料(纤维或类似材料)。
墨水储存都是由负压发生部3与上述油墨保持部4形成。标号5指一油墨供给口,用来将油墨从油墨储存部排送到记录头(在外部)。
在这种油墨供应方式中,用来将大气引入油墨储存部的气孔部包括:一个与油墨储存部中的负压发生部3连通的内孔口6a,一个与外部环境相通的外孔口6b,以及一个在内孔口6a与外孔口6b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气孔通道6c。
上述气孔通道有一个以密封件17作为密封壁部来覆盖设在油墨筒盒1上部侧壁中的槽29而提供的上部区,以及一个当此油墨筒盒1安装到喷墨记录设备上时在一沿重力方向延伸的侧壁中的侧部区。在此,为了密封上述顶侧部,是将一突起件16围绕着槽29设置,同时将密封件焊接到此突起件上。
这样,上述情形下出现的空隙就能有效地用来甚至在一扁平而小的筒盒中提供长的气孔。借助此种气孔部,引入到负压发生部3的环境空气根据油墨耗用的情况,将经过环境气氛引入槽6c引入到油墨保持部4。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种横剖面积改变部6g,它在与气孔部外孔口相邻的整个侧面区之上,在朝向孔口6b的方向具有渐增的横剖面积,这些示明在图7(d)侧面区中的下端部孔口6f以及图7(c)侧壁部上的上端部孔口6e中。
在横剖面积改变部6g中,通过横剖面积的改变在气孔通道的成形壁上形成斜坡而提供渐变的毛细力。因此,即使是在环境条件改变或类似情况下,当油墨进入气孔部而到达外孔口6b的附近时,油墨仍趋向于受迫上升。
于是,通过在顶部与侧部区中的壁上设置气孔通道,就可以增加气孔通道的长度,同时能有效地利用空隙。此外,在油墨易于流动的边部区中气孔部内的剩余油墨被推入一个与油墨泄漏方向相反的方向,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油墨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将一个宽度较横剖面积改变部6g的宽度(在垂直于气孔通道的方向中所测量的最大宽度)要小的凹座31,沿着油墨筒盒的侧壁(在扁平油墨筒盒厚度的方向)设置在外孔口6b的邻近。这样,即使是油墨滞留于外孔口的邻近时,此油墨也能分布到一个宽广的区域上,由此可以促进滞留油墨的蒸发。
(实施例5)
图8示明依据实施例5的油墨筒盒的一种与环境气氛连通的机构。
图8中,(a)是具有此油墨筒盒的气孔部一侧部区的一个部分的放大剖面图,(b)是沿图8中D-D线截取的剖面图,而(c)是沿(a)中E-E线截取的剖面图。在此实施例中设有一油墨收集部35,用来临时保存由于内压变化或类似情况而已然进入气孔部内的油墨。此油墨收集部35设在此油墨筒盒侧壁中的气孔通道邻近。
此外,在上侧部区中气孔通道的上部孔口6e附近设有一倾斜部3b,而得以避免已然进入侧部区中气孔通道的上部孔口6e的油墨的到来。
这样,即使是油墨进入到气孔部中,也能防止它外泄,  而不会扩展到油墨筒盒所占据的空间内。此外,上述防止效应的提供是与油墨容器补充油墨与否无关。
通过把油墨截留于油墨收集部35中,可使气孔通道6c的内侧湿润,而得以有效地保持油墨油盒中的油墨。
(实施例6)
图9示明了依据实施例6的油墨筒盒的与环境气氛连通的结构。在图9中,(a)是在侧部区域中气孔通道的部分放大剖面图,(b)是从图9后侧(箭头F方向)观察时的部分放大剖面图,而(c)是从图9底上(箭头G方向)观察时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在此实施例中,于外孔口6b邻近处的凹座31中设有包括着多孔材料的吸墨材料40。
吸墨材料40设在一个面对凹座31侧部区中气孔通路的端部孔口6f,它所具有的尺寸可以提供一个让环境气氛引入到形成此凹座的壁部之间的间隙41。
在上述条件下,即使油墨到达外孔口6b,它也可为吸墨材料40所收集,因而可以防止油墨泄漏。同时上述间隙在外孔口6b邻近提供了一条环绕的气孔通道,这样就可以允许空气流动,并能可靠地促进吸墨材料部40中的油墨蒸发。
(实施例7)
图10示明了依据实施例7的与环境气氛连通结构的顶侧区结构。
在图10中,(a)是顶侧区中气孔部的部分剖面图,(b)是沿图(a)中H-H线截取的剖面图。
在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中,构成油墨筒盒上表面的壁部都设有槽29,但在此实施例中则未设置这样的槽而是设置一种拱肋(突起)42,同时用密封部封盖,而得以提供气孔通道27的顶侧区。
在上述情形下,通过降低了气孔通道的高度,业已进入气孔通道内的油墨滴便更易接触构成顶侧区中气孔通道的壁部,而能增大此通道抵抗油墨在顶侧区中运动的阻力。
(实施例8)
图11示明了依据实施例8的一种油墨容器,其中的与环境气氛连通的结构是实施例7的一种变更形式。
在图11中,(a)是气孔部的示意性部分剖面图,(b)是沿图(a)中I-I线截取的剖面图。
在此实施例中,侧部区域中气孔通道的从内孔口6a至端部孔口6e的流道阻力是变化的,这就是说要应用毛细力来收集局部引入的油墨。这时的环境气氛便在两个突起之间流动。
在图11中,设有十字形的突起43,作为收集油墨的装置。于是在突起43邻近便产生了毛细力,使得顶侧区中的流道阻力改变。
图12示明了另一个例子,其中取代上述十字形突起,而按不同的间隙设置有一些板状突起44,这样提供的通道就具有不同的流道阻力,而得以实现油墨收集以及与环境气氛连通两种目的。
在图12中,上述突起延伸到侧表面部空气通道的端部孔口6e的邻近以及内孔口6a处,而使气孔部中的油墨易于引入油墨储存部中。
此外,图13示明了这种与环境气势连通结构顶侧区的一个变型例。
图13中,(a)是气孔部的示意性部分剖面图,(b)是沿图(a)中J-J线截取的剖面图。
在此实施例中,在气孔部所在的顶侧区中设有包括多孔材料或类似材料的吸墨材料45,这样可以防止引入气孔通道的油墨流向外孔口(未示明)。这里的吸墨材料配置成距形成顶侧区中气孔通道的壁部有一个间隙,而得以形成用来引入环境气氛的具有低流道阻力的部分46与部分47。
(实施例9)
图14示明依据实施例9的在顶侧区中与环境气氛通连的结构的一个变形例。
在图14中,(a)是顶侧区中气孔部的示意性部分剖面图,(b)是沿图(a)中K-K线截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在此实施例中,于用来分开成油墨保持部4和负压发生部3的隔件2中,设有如实施例2所示油墨收集部48的油墨截流结构,朝外孔口一侧运动的油墨即依箭头L所示方向被收集。通过将此结构延伸入隔墙内,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相应空间,由此可以减小油墨筒盒的尺寸并能在同时保持引入的油墨。
通过在气孔部的通道中设置油墨截流部,可以抑制油墨外漏并能将通道中的湿润条件保持到某种程度,这样就可以抑制油墨容器中的油墨蒸发。
(实施例10)
实施例10是以上实施例或其改型的一种组合。在图15中,(a)是油墨筒盒的示意性剖面图,(b)是沿图(a)中M-M线截取的剖面图,而(c)则是从(a)的后方(箭头N方向)观察时此油墨筒盒的外观。
在图15的结构中,侧部区中的气孔通道的横剖面积沿油墨盒的侧壁朝外孔口6b渐增,同时设有一凹座31。
此顶侧区中的气孔通道设有一油墨收集部48和突起49,用以改变从内孔6a延伸到侧部区气门通道6c这部分的流道阻力而将油墨收集,同时确保有与环境气氛沟通的通道。在此方式下,便可以抑制油墨蒸发和抑制油墨到达端部孔口。
此外,采用上述顶侧区的结构,即使油墨到达端部孔口6e,其数量也小到通过横剖面积改变部就能可靠地防止油墨泄漏。
(实施例11)
实施例11的结构如图16所示,它把实施例1中气孔6的结构用于油墨容器的横侧中。在此实施例中,在内部的孔口端6a的结构有一个在吸墨材料室3中的拱肋2r,但孔口端6a的结构并不局限于这种形式,而是可以直接通向内侧,如实施例1所示。当气门6设在油墨容器的侧面上时,此气门6在油墨容器安装到喷墨设备上时是位于两相邻油墨容器之间的,从而可以防止异物等进入。
下面将描述所述油墨容器的制造方法,特别是示出于图2中的气孔部分。
如图17(d)所示,油墨容器1的气孔部6有一条沿着油墨容器外壁的槽6c,以及除围绕此槽的外孔口6b这部分之外的气孔通道形成壁6d。
可以只通过焊接使气孔通道形成壁变形,但在这一实施例中,是同时在气孔部6的外孔口6b上设有密封件102。如图17(a)所示,有一密封件102插置于焊接用悬臂式凹模100和围绕油墨容器的槽所设置的气孔通道形成壁6d之间。图17(b)示明沿图17(d)的A-A线所截取的剖面。如图17(b)所示,通过加热此焊接用悬臂式凹模100,气孔通道形成壁6d便向内塌缩而在槽6c之上方形成一个壁部。通过焊接用悬臂式凹模100的加热,可同时使密封件102密封气孔部的外孔口6b。
此时,气孔6与油墨供给口5存在于油墨容器的同一侧,因而可以同时实现密封件102的焊接。如图17(c)所示,依照从与环境气氛通连的孔口6至油墨供给口5的秩序撕下密封件102,就可实现可进行使用的状态。(图17(c)是沿图17(e)的B-B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17(e)示明了已从其上撤除了密封件的气孔6。
具有上述结构的油墨容器1安装在记录装置21上,如图18所示。
图18所示记录装置21设有此装置的主组件22以及覆罩它的兽23。此主组件设有一具有操作钮和指示灯的操作部,以及一个用于载承油墨容器1和记录头11(在此设备中由四个记录头组成了一个筒盒111的结构,用于进行彩色记录)的滑架25,此滑架25可以扫描的形式在记录区与非记录区中运动。
在此装置中,通过记录头1喷射的油墨粒指向下方,即朝重力的方向。这些油墨粒沉积到面对滑架并通过滑架的扫描而形成图象或文字的记录纸上。
上述记录纸是从主组件22的后面供应并输送到前侧。图6所示的滑架位置是原始位置,即在此进行更换记录头筒盒111或更换油墨容器1的位置。在与此原始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用来覆盖住记录头11喷射侧面的罩,此罩在不进行记录期间盖住喷射出口。此罩与用来保持和恢复记录头11的恢复装置相关联,按预定的时间进行恢复操作的保持记录的质量。
在进行记录时,记录头筒盒111和油墨容器1载承在滑架25上而盖23是关闭的。这样,滑架25附近的扫描区是封闭的,而此滑架所产生的纸灰是在此封闭的空间内漂浮。
但在本发明的油墨容器中,纸灰是不易进入气孔的外孔口端的。由于此外孔口端是设在内孔口端之下,纸灰或尘埃就不易进入连接此内孔口端与外孔口端的流体通道之内。这一结果通过使外孔口端向下倾斜可获得进一步的改善。
如上所述,气孔特别是其外孔口端是设在一纸灰不易进入的位置,因而可以保护此孔口不会为纸灰或尘埃堵塞。
通过使外孔口端设于内孔口端之下或使外孔口端向下倾斜,纸灰与尘埃于是便不易进入连接内外孔口端的流体通道内。通过设置油墨截流部就可以制止油墨外漏,同时截流的油墨便能有效地湿润气孔通道而阻止内部油墨蒸发。
下面说明上述包装型的油墨筒盒。
图19中,(a)是在一包装中的油墨筒盒的顶视平面图,(b)是沿图(a)中X-X线截取的剖面图,而(c)是沿图(a)中Y-Y线截取的剖面图。
在上述各图中,标号101指此油墨筒盒的主组件,102指其油墨供给口;103指气孔,104指密封油墨供给口102与气孔103的密封件,而105是用于此整个组件101的包装。主组件101的内部装盛有油墨。在此例子中,此组件包括:接纳下一负压发生件的负压发生件储存部,用来吸收和保持油墨并与油墨供给口102和气孔1 03形成流体连通;以及一个储放油墨的油墨储存部,它设在负压发生件储存部邻近。
围绕各油墨供给口102与气门103,形成有圆筒形的凸缘102A和矩形的凸缘103A。油墨供给口102的直径与凸缘102A内周面的直径基本相等,而大于气孔103的直径。凸缘102A的厚度大于凸接103A的厚度,在凸缘102A的端面上可分离地装附有一密封件104,同时在凸缘103A的端面上也可分离地装附有一密封件104。
另一方面,密封件104是由一种具有抵抗张力或类似外力的足够强度的阻挡材料制成,并具有足够的韧性。它可以是塑料树脂材料膜的单层和多层结构,并最好能相对于凸缘102A、103A的端面有良好的焊接性质。用密封件104密封油墨供给口102和气孔103。密封件104的用来密封油墨供给口102的这一部分称作“第一密封部”,而用来密封气孔103的这一部分称作“第二密封部”。密封件104的这两个密封部只要求它们能够将油墨供给口102和气孔103密封成,使之可经受住主组件101中的空气或油墨的膨胀同时能防止油墨蒸发就行。所述密封件可以用焊接、卷边的形式或粘合的方法接合到凸缘102A、103A上,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为了确保有很高的可靠性,最好是把类似材料的焊接层用于主组件101,这样可以改进可焊接性。密封件104的上部104A如后面所述是焊接到包装105的内表面之上。在密封件104中,包括在图19中的上部104A的阴影部分,称为“操作部”C。
包装105取封闭住整个主组件101的袋形,在这一例子中,组成这种袋形式的外周边部分106是焊合起的,而密封件104的操作部C则与此部分106焊合。包装105只要求它能通过卷边、粘合或焊合等方式与操作部C相连接就可。包装105所用材料可以与密封件的类似,或亦可一般用于包装领域的材料,例如纸。在本例中,密封件104的焊接层与包装105是用热来焊接,同时形成整体。
下面说明密封件104的安装。
图20(a)-(d)示明了密封件104焊接到主组件101的油墨供给口102与气孔103上的工序。
首先准备的图20(a)所示的一个平密封件104。把它焊接到主组件101底部处的气孔103的凸缘103A上,密封气孔103(图20(b))。然后如图20(c)所示,将密封件104弯曲,再焊接到油墨供给口102的凸缘102A上。然后将密封件104沿直线104B折叠,如图20(c)所示,同时在主组件101的外沿直线101A与101B折叠(图20(d))。在主组件101与密封件104于此阶段包装到包装105内后,便形成了图19所示状态。
在这种油墨筒盒中,油墨供给口102和气孔103是在主组件101的不同侧面上。因此,当沿图20(d)中箭头F1的方向加力时,气孔部103上的第二密封部就易于剥离,但用于油墨供给口102的第一密封部所接受到的力乃是剪切分离力,因而不易剥离。
下面描述油墨筒盒的开封。
图21(a)-(c)示明了本发明油墨筒盒的开封过程。
在剥离密封件104之前,沿图19(a)中的链线105A将包装105撕破,并在同一图中从切开的部分108除去包装件105的右侧部分。图21(a)示明了这种状态。图21(a)中包装105的左侧部分为一用来防止油墨溅射的部分,而在握持端109处在通过截切形成的阶梯部109A与109B以便使用者操纵。当使用者通过取突起形式的握持部109B沿箭头F1的方向,施加一分离力来从包装105中取出主组件101时,此分离力的作用点P与油墨供给口102相比更靠近气门108。于是,此工作点P与第二密封部b间的距离短于工作点P与第一密封部a之间的距离。
当使用者握持住包装105和主组件101,并在箭头方向F1与F2施加分离力时,前述第一密封部由于远离力的作用点P而不易剥离,这一分离力是在图21(a)向左的方向中,即是从凸缘102A垂直于剥离方向(图2(a)中的朝上方向)。另一方面,第二密封部b则与作用点P接近,而分离力是与由凸缘103上分离的方向共向(图21(a))中的左向,因而它能立即被剥离。于是第二密封部b将先于第一密封部剥离。
在第二密封部b剥离后,主组件101便从包装105中撤出,同时如图21(b)所示,在第一密封部a的领域绕S点依箭头e的方向转动。这样,主组件101便如图21(c)所示依箭头方向e转动,使得第一密封部从凸缘102A上的分离方向与分离方向F1变得相同,这样就便于分离第一密封部。随着上述转动,第一密封部即被分离。
结果,第二密封部b是在第一密封部从凸缘102A上分离开之前与凸缘103A分离。这样,气孔103便在油墨供给口102启开之前打开。启封的秩序与油墨的溅射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当密封件104分离下时,主组件101即如图21所示转动而不是作线性运动,因而可以避免由于油墨不能跟随容器的相应主组件101作快速的直线性运动,因油墨本身的惯性力而产生的在油墨供给口102等处的油墨泄漏问题。如果发生此种问题,漏出的油墨会污染使用者的手。
以上说明适用于图2所示的油墨容器。
尽管本发明业已参看上面公开的结构作了说明,但它并不受这里例述的细节所限,而本申请意在包括下述权利要求书的改进目的或范围内的这类变动与更改形式的。

Claims (3)

1.一种用于油墨容器的密封方法,此容器有前侧面、后侧面、底侧面、上侧面和两个横侧面,并具有用来将油墨供给记录头部的油墨供给口和用来在油墨容器内部与外部环境间形成流体连通的气孔,所述方法则包括下述步骤:将一密封件安装到上述这些侧面中的一个第一侧面以及这些侧面中的与此第一侧面相连的一个第二侧面上,此密封件的宽度大于上述第一与第二侧面的宽度;将此密封件向内折叠超过第一侧面的宽度;将此密封件向外折叠超过第二侧面的宽度;以及,通过热密封的方式将上述已向内折的密封件安装到用于接纳此油墨容器的包装袋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前述的气孔与油墨供给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前述的气孔,而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前述油墨供给口。
CN 02118466 1995-04-24 2002-04-25 用于油墨容器的密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1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8524/95 1995-04-24
JP098524/1995 1995-04-24
JP9852495A JP3119425B2 (ja) 1995-04-24 1995-04-24 インクタンク
JP13373995A JP3176254B2 (ja) 1995-05-31 1995-05-31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該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を複数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133739/95 1995-05-31
JP133739/1995 1995-05-31
JP297115/95 1995-11-15
JP29711595A JP3631824B2 (ja) 1995-11-15 1995-11-15 ライセンスガーニッシュにおける遮光リブ構造
JP297115/1995 1995-11-1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5455A Division CN1113750C (zh) 1995-04-24 1996-04-24 油墨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9350A CN1389350A (zh) 2003-01-08
CN1185104C true CN1185104C (zh) 2005-01-19

Family

ID=27308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1846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104C (zh) 1995-04-24 2002-04-25 用于油墨容器的密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5104C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9350A (zh) 2003-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50C (zh) 油墨容器
CN2703647Y (zh) 墨盒及包含该墨盒的真空包装产品
CN1081546C (zh) 包装套及其开启方法
CN1203997C (zh) 液体盒和液体容纳件
CN1092110C (zh) 墨盒,用于可拆卸地固定墨盒的墨盒架和墨盒帽
CN1201934C (zh) 喷墨头存储结构和充液方法
CN100464989C (zh) 油墨储存器
CN1091037C (zh) 阀门构件、阀门、墨水盒及具有相同构件的墨盒
KR100438702B1 (ko) 잉크 카트리지
CN1318471A (zh) 墨水容器和喷墨墨盒
CN1519127A (zh) 液体容器、液体容器支座以及记录头盒
CN1579784A (zh) 液体容器
US6062390A (en) Package for recording head unit, method for packaging the same, and combination of package and recording head unit of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3885872B2 (ja) インク収容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681897Y (zh) 液体盒
CN1185104C (zh) 用于油墨容器的密封方法
US7275816B2 (en) Ink tank package and method of unsealing such ink tank package
JP2007160520A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262499A (ja) 液体収容体、液体噴射装置
JP2818589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468718A (zh) 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
CN2767163Y (zh) 液体盒
JP4548029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401351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のインク収容袋と、該インク収容袋を収容す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594087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及びその再生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