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409386A - 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光纤束、光连接结构及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光纤束、光连接结构及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409386A
CN118409386A CN202410103514.3A CN202410103514A CN118409386A CN 118409386 A CN118409386 A CN 118409386A CN 202410103514 A CN202410103514 A CN 202410103514A CN 118409386 A CN118409386 A CN 118409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ferrule
optical
clad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035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菊地贵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409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409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30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51Ferrules having keying or cod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55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anchoring or fixing the fibre within the ferrule
    • G02B6/3861Adhesive bon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40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bundle mating means
    • G02B6/403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bundle mating means of the ferrule type, connecting a pair of ferru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光纤束、光连接结构及判定方法。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具有准备插芯的工序、准备保持部的工序、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将多个光纤的第一直径部插入到第一光纤收纳孔的第一部分中的工序、确认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的工序、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工序、以及通过粘合剂将多个光纤固定于插芯的固定工序。在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中,多个光纤各自的包覆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外观。在判定工序中产生了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的情况下,在固定工序之前,再次执行插入工序、确认工序及判定工序。

Description

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光纤束、光连接结构及判定方法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以2023年1月27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23-011086为基础的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公开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光纤束、光连接结构及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67299号公报)及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68891号公报)公开了多个光纤插入到插芯中的光纤束。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纤束中,在插芯(毛细管)的内部,通过使多个光纤扭转而整齐排列成最密结构。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光纤束中,通过蚀刻而进行了细径加工的光纤收纳于插芯中。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光纤束的制造方法是制造用于将多个光纤光学地耦合到多芯光纤的光纤束的方法,具有准备插芯的工序、准备保持部的工序、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插入工序、确认工序、判定工序及固定工序。在准备插芯的工序中,插芯沿第一方向延伸。插芯具有第一方向上的前端、在第一方向上与前端相对的后端以及第一光纤收纳孔。第一光纤收纳孔是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部分、位于后端且具有比第一部分的内径大的内径的第二部分、以及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结的内径转换部的孔。在准备保持部的工序中,保持部具有第二光纤收纳孔,该第二光纤收纳孔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孔,并且在插芯的后端与第一光纤收纳孔连通。在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中,多个光纤具有玻璃纤维和包覆部。玻璃纤维包括第一直径部、具有比第一直径部的直径大的直径的第二直径部、将第一直径部与第二直径部连结的锥形部、位于第一直径部的前端的前端面、以及与前端面相对的末端面。至少第一直径部、锥形部及第二直径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包覆部是通过与第二直径部连续的玻璃纤维的部分被包覆覆盖而成的。在插入工序中,将多个光纤的第一直径部插入到第一光纤收纳孔的第一部分中。将多个光纤的锥形部插入到第一光纤收纳孔的第二部分中。将多个光纤的第二直径部与包覆部的边界插入到第二光纤收纳孔中。在确认工序中,通过从多个光纤各自的末端面起使光导通,并观察多个光纤各自的前端面,来确认插芯的前端中多个光纤的配置。在判定工序中,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交叉是插芯的内部的多个光纤中的一个光纤的第一直径部与其他光纤的第一直径部的交叉。偏移是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与第二光纤收纳孔中的多个光纤的包覆部的配置之间的偏移。偏移是以第一光纤收纳孔及第二光纤收纳孔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的规定角度以上的偏移。在固定工序中,通过粘合剂将多个光纤固定于插芯。在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中,多个光纤各自的包覆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外观,并且紧固于其他的多个光纤中的至少一个光纤的包覆。在判定工序中产生了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的情况下,在固定工序之前,再次执行插入工序、确认工序及判定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光连接结构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1所示的光连接结构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多芯光纤的前端和插芯的端面的图。
图5是示出多个光纤的前端和插芯的端面的图。
图6是示出光纤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向凸缘的外部延伸的多个光纤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多个光纤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插芯的内孔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插入到插芯的内孔及凸缘的内孔中的多个光纤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插芯的内孔及凸缘的内孔中的多个光纤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光纤束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插入到插芯的内孔及凸缘的内孔中的多个光纤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凸缘的内孔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15是示出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具备图1所示的光连接结构的扇入扇出器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光纤束中,在插芯的内部,多个光纤中的弯曲损耗有可能增加。具体而言,在光纤束的制造中,在从插芯的后端插入多个光纤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多个光纤的交叉或扭转。此时,在插芯的内部,多个光纤的弯曲增加,多个光纤中的弯曲损耗有可能增加。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够降低多个光纤中的弯曲损耗的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光纤束、光连接结构及判定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光纤束的制造方法是制造用于将多个光纤光学地耦合到多芯光纤的光纤束的方法,具有准备插芯的工序、准备保持部的工序、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插入工序、确认工序、判定工序及固定工序。在准备插芯的工序中,插芯沿第一方向延伸。插芯具有第一方向上的前端、在第一方向上与前端相对的后端以及第一光纤收纳孔。第一光纤收纳孔是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部分、位于后端且具有比第一部分的内径大的内径的第二部分、以及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结的内径转换部的孔。在准备保持部的工序中,保持部具有第二光纤收纳孔,该第二光纤收纳孔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孔,并且在插芯的后端与第一光纤收纳孔连通。在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中,多个光纤具有玻璃纤维和包覆部。玻璃纤维包括第一直径部、具有比第一直径部的直径大的直径的第二直径部、将第一直径部与第二直径部连结的锥形部、位于第一直径部的前端的前端面、以及与前端面相对的末端面。至少第一直径部、锥形部及第二直径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包覆部是通过与第二直径部连续的玻璃纤维的部分被包覆覆盖而成的。在插入工序中,将多个光纤的第一直径部插入到第一光纤收纳孔的第一部分中。将多个光纤的锥形部插入到第一光纤收纳孔的第二部分中。将多个光纤的第二直径部与包覆部的边界插入到第二光纤收纳孔中。在确认工序中,通过从多个光纤各自的末端面起使光导通,并观察多个光纤各自的前端面,来确认插芯的前端中多个光纤的配置。在判定工序中,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交叉是插芯的内部的多个光纤中的一个光纤的第一直径部与其他光纤的第一直径部的交叉。偏移是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与第二光纤收纳孔中的多个光纤的包覆部的配置之间的偏移。偏移是以第一光纤收纳孔及第二光纤收纳孔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的规定角度以上的偏移。在固定工序中,通过粘合剂将多个光纤固定于插芯。在准备插芯的工序中,多个光纤各自的包覆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外观,并且紧固于其他的多个光纤中的至少一个光纤的包覆。在判定工序中产生了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的情况下,在固定工序之前,再次执行插入工序、确认工序及判定工序。
在该光纤束的制造方法中,在判定工序中产生了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的情况下,在固定工序之前,再次执行插入工序、确认工序及判定工序。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制造插芯内部的多个光纤的交叉及扭转中的一方或双方得到抑制的光纤束。其结果,能够制造降低了多个光纤的弯曲损耗的光纤束。除此之外,多个光纤的包覆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外观。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基于包覆的外观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的包覆部。据此,能够确认插芯的后端中的多个光纤的包覆部与多个光纤的末端面的对应关系。在此,通过从多个光纤的末端面起使光导通来确认多个光纤的末端面与前端面的对应关系,能够确认插芯的后端中的多个光纤的包覆部与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前端面的对应关系。由此,能够对插芯的后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与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进行比较。其结果,在判定工序中,能够容易地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
[2]在上述[1]的光纤束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包括变更包覆的外观的变更工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区分包覆的外观。
[3]在上述[2]的光纤束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变更工序中,通过激光照射来变更包覆的外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变更包覆的外观。
[4]在上述[2]的光纤束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变更工序中,通过着色来变更包覆的外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变更包覆的外观。
[5]在上述[2]的光纤束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变更工序中,通过用带进行标示来变更包覆的外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变更包覆的外观。
[6]本公开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光纤束是用于将多个光纤光学地耦合到多芯光纤的光纤束。光纤束具备插芯、保持部及多个光纤。插芯沿第一方向延伸。插芯具有前端、在第一方向上与前端相对的后端以及第一光纤收纳孔。第一光纤收纳孔是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部分、位于后端且具有比第一部分的内径大的内径的第二部分、以及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结的内径转换部的孔。保持部具有第二光纤收纳孔,该第二光纤收纳孔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孔,并且在插芯的后端与第一光纤收纳孔连通。多个光纤具有玻璃纤维和包覆部。玻璃纤维包括第一直径部、具有比第一直径部的直径大的直径的第二直径部、以及将第一直径部与第二直径部连结的锥形部。至少第一直径部、锥形部及第二直径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包覆部是通过与第二直径部连续的玻璃纤维的部分被包覆覆盖而成的。在第一光纤收纳孔的第一部分中插入有多个光纤的第一直径部。在第一光纤收纳孔的第二部分中插入有多个光纤的锥形部。在第二光纤收纳孔中插入有多个光纤的第二直径部与包覆部的边界。多个光纤通过粘合剂固定于插芯。多个光纤各自的包覆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外观,并且紧固于其他多个光纤中的至少一个光纤的包覆。多个光纤各自的包覆包括与第二直径部邻接的前端部、以及与前端部相对的末端部。光纤束具有多个光纤中的一个光纤的第一直径部在插芯的内部未与其他光纤的第一直径部交叉的形态、以及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相对于第二光纤收纳孔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未以第一光纤收纳孔及第二光纤收纳孔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偏移或者其偏移小于90度的形态中的至少一种形态。
在该光纤束中,具有多个光纤中的一个光纤的第一直径部在插芯的内部未与其他光纤的第一直径部交叉的形态以及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相对于第二光纤收纳孔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未以第一光纤收纳孔及第二光纤收纳孔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偏移或者其偏移小于90度的形态中的至少一种形态。根据这样的构成,在插芯的内部,多个光纤的交叉及扭转中的一方或双方得到抑制。据此,能够降低多个光纤的弯曲损耗。除此之外,多个光纤的包覆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外观。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
[7]在上述[6]的光纤束中,也可以是,在多个光纤中的各个光纤中,包覆的前端部的外观及包覆的末端部的外观分别包括相互对应的颜色或色彩。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包覆的前端部及末端部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
[8]在上述[6]或[7]的光纤束中,也可以是,多个光纤的包覆的外观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颜色或色彩。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
[9]在上述[6]至[8]中任一项的光纤束中,也可以是,多个光纤的包覆的外观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标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
[10]在上述[6]至[9]中任一项的光纤束中,也可以是,多个光纤的包覆分别具有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外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
[11]在上述[6]至[10]中任一项的光纤束中,也可以是,多个光纤的包覆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
[12]在上述[6]至[11]中任一项的光纤束中,多个光纤也可以具有包括相互对应的外观的第一带及第二带。多个光纤各自的第一带的外观也可以互不相同。多个光纤各自的第二带的外观也可以互不相同。包覆的前端部也可以用第一带进行标示。包覆的末端部也可以用第二带进行标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变更包覆的外观。
[13]在上述[6]至[12]中任一项的光纤束中,也可以是,多个光纤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带状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包覆部彼此沿第一方向偏移,能够在第二光纤收纳孔中抑制多个光纤的弯曲的增加。据此,能够降低多个光纤的弯曲损耗。
[14]本公开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光连接结构也可以具备:光连接器,具有上述[6]至[13]中任一项的光纤束;以及另外的光连接器,具有多芯光纤和另外的插芯,该多芯光纤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纤芯和覆盖多个纤芯的包层,该另外的插芯保持多芯光纤的前端。也可以是,当光连接器连接到另外的光连接器时,多个光纤的各纤芯分别与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光学地耦合。在该光连接结构中,能够降低多个光纤中的弯曲损耗。
[15]本公开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判定方法是在将多个光纤从插芯的后端插入到设置于插芯的孔中时判定插芯的内部的多个光纤的状态的方法,具有确认工序和判定工序。在确认工序中,通过在多个光纤中的各个光纤中从末端面起使光导通,并观察多个光纤各自的与末端面相对的前端面,来确认插芯的前端中多个光纤的配置。在判定工序中,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在判定工序中,交叉是插芯的内部的多个光纤中的一个光纤与其他光纤的交叉。在判定工序中,偏移是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与插芯的后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之间的偏移。在判定工序中,偏移是以插芯的孔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的规定角度以上的偏移。
在该判定方法中,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交叉是插芯的内部的多个光纤中的一个光纤与其他光纤的交叉,偏移是插芯的前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与插芯的后端中的多个光纤的配置之间的偏移、且是以插芯的孔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的规定角度以上的偏移。根据这样的构成,在插芯的内部,多个光纤的交叉及扭转中的一方或双方得到抑制。据此,在光纤束中,能够降低多个光纤中的弯曲损耗。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根据需要而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结构、光纤束、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及判定方法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是由权利要求示出,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附图的说明时对相同的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光连接结构分解后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1所示的光连接结构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光连接结构1具备第一光连接器10、第二光连接器20及分割套筒30(套筒)。
第一光连接器10具备结构体100,该结构体100具有多芯光纤12(以下也记为“MCF12”)、插芯14以及凸缘16。第二光连接器20具备光纤束200,该光纤束200具有多个光纤40、插芯50以及凸缘60(保持部)。光纤束200构成为将多个光纤40光学地耦合到MCF12。在第一光连接器10连接到第二光连接器20时,多个光纤40的各纤芯分别光学地耦合到MCF12的多个纤芯。分割套筒30是从外侧保持插芯14和插芯50并进行调芯以使第一光连接器10的插芯14的中心轴与插芯50的中心轴一致的部件。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MCF12的前端和插芯14的端面的图。如图4所示,MCF12具有多个纤芯12a、包层12b及前端面12c。多个纤芯12a沿长度方向A(参照图1至图3)延伸。包层12b沿长度方向A延伸,并且将多个纤芯12a一并覆盖。前端面12c由多个纤芯12a的前端和包层12b的前端构成。纤芯12a例如主要包括添加有锗等掺杂剂而提高了折射率的二氧化硅玻璃。包层12b例如主要包括添加有氟等掺杂剂而降低了折射率的二氧化硅玻璃。纤芯12a及包层12b的组成与掺杂剂的组合能够适当选择。这样的MCF12能够通过各纤芯12a而按每个纤芯12a传播光信号。
在与MCF12的中心轴垂直的截面中,多个纤芯12a例如配置成二维状。在本实施方式中,MCF12具有四根纤芯12a。MCF12也可以具有七根纤芯12a。MCF12也可以具有八根纤芯12a。MCF12也可以具有十九根纤芯12a。MCF12所具有的纤芯12a的根数并不限于此。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四根纤芯12a配置成2行2列的正方形格子状。各纤芯12a的直径(芯径)例如也可以为10μm以下。各纤芯12a的直径例如也可以为5μm以下。各纤芯12a的直径(芯径)例如也可以为1μm以上。相邻的纤芯12a间的纤芯节距(中心间距离)例如也可以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包层12b的直径(包层直径)例如也可以为200μm以下。包层12b的直径(包层直径)例如也可以为125μm以下。包层12b的直径例如也可以为100μm以下。包层12b的直径例如也可以为80μm以下。包层12b的直径(包层直径)也可以为50μm以上。
插芯14是保持MCF12的前端部分12d(参照图3)的圆筒形状的部件。插芯14具有内孔14a和端面14b。内孔14a是收纳MCF12的前端部分12d的贯通孔。插芯14将MCF12的前端部分12d固定于内孔14a,以使MCF12的前端面12c在端面14b露出。内孔14a的内径与MCF12的外径相同或比其稍大,MCF12的前端部分12d通过插入到内孔14a内而与内孔14a嵌合。插芯14例如具有6mm以上且8mm以下的长度。插芯14例如由氧化锆等陶瓷材料构成。
如图3所示,凸缘16保持插芯14的后端部分。凸缘16是将MCF12收纳于内部的筒形状的部件。收纳于凸缘16内的MCF12的部分也可以通过粘合剂固定于凸缘16内。凸缘16例如由金属或树脂构成。
多个光纤40是与MCF12光耦合的光纤。图5是示出多个光纤40的前端和插芯50的端面的图。如图5所示,各光纤40具有纤芯40a和包层40b。纤芯40a在长度方向A上(参照图1至图3)延伸。包层40b在长度方向A上延伸,并且覆盖纤芯40a。各光纤40具有前端面40c。前端面40c由纤芯40a的前端和包层40b的前端构成。纤芯40a例如主要包括添加有锗等掺杂剂而提高了折射率的二氧化硅玻璃。包层40b例如主要包括添加有氟等掺杂剂而降低了折射率的二氧化硅玻璃。纤芯40a及包层40b的组成与掺杂剂的组合能够适当选择。这样的光纤40通过各纤芯40a传播光信号。
光纤40例如是单模光纤。在这种情况下,光纤40的径向上的折射率分布为沟槽型。据此,与折射率分布为单峰型的情况相比较,在光纤40产生弯曲时的光损耗较小就行。使波长1.55μm的光通过光纤40时的光损耗也可以为0.15dB以下。使波长1.625μm的光通过光纤40时的光损耗也可以为0.45dB以下。光纤40的径向上的折射率分布也可以为单峰型。
多个光纤40在与长度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配置成二维状。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四个光纤40排列成2行2列的正方形格子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光连接器20具有四根光纤40。第二光连接器20也可以具有七根光纤40。第二光连接器20也可以具有八根光纤40。第二光连接器20也可以具有十九根光纤40。第二光连接器20所具有的光纤的根数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第二光连接器20的多个光纤40的数量及配置与第一光连接器10的MCF12的多个纤芯12a的数量及配置一一对应。换言之,多个光纤40的配置与MCF12的多个纤芯12a的配置一致。不过,多个光纤40的数量及配置不需要与MCF12的多个纤芯12a的数量及配置完全一致。例如,也可以是多个光纤40中的至少一个光纤40不与纤芯12a光连接的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多个纤芯12a中的至少一个纤芯12a不与光纤40光连接的构成。多个光纤40通过以插芯50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调整,从而与第一光连接器10的MCF12的各纤芯12a光耦合。
各纤芯40a的直径(芯径)例如也可以为10μm以下。各纤芯40a的直径也可以为5μm以下。各纤芯40a的直径(芯径)例如也可以为1μm以上。相邻的纤芯40a间的纤芯节距(中心间距离)例如也可以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在后述的插芯50的外侧,包层40b的直径(包层直径)也可以为80μm以上且125μm以下。在插芯50内,与在插芯50的外侧相比较,包层40b的直径被细径化。被细径化的多个包层40b的束的外切圆与MCF12的包层直径一致。
在插芯50的内部,包层40b的外径由在插芯50的外侧的外径转换为更细。这样的光纤能够通过用氢氟酸水等对前端部分进行蚀刻处理来实现。图6是示出从与长度方向A交叉的方向观察到的光纤40的示意图。各光纤40具有玻璃制的玻璃纤维41和树脂制的包覆42。玻璃纤维41包括第一直径部43、第二直径部44及锥形部45。锥形部45将第一直径部43与第二直径部44连结。玻璃纤维41的与第二直径部44连续的部分被包覆42覆盖周围而被包覆。玻璃纤维41的与第二直径部44连续的部分和包覆42构成包覆部46。包覆42通常使用有机树脂材料。例如,包覆42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
第一直径部43包括前端面40c。第一直径部43沿长度方向A从前端面40c延伸。第一直径部43的直径例如为40μm。锥形部45与第一直径部43连续,并且沿长度方向A延伸。锥形部45的沿长度方向A的长度例如为0.1mm以上且0.5mm以下。锥形部45的直径随着从第一直径部43朝向第二直径部44而增大。第二直径部44与锥形部45连续,并且沿长度方向A延伸。换言之,在长度方向A上,锥形部45位于第一直径部43与第二直径部44之间。第二直径部44具有比第一直径部43大的直径。第二直径部44的直径例如为80μm以上且125μm以下。包覆42在包覆部46中覆盖玻璃纤维41的周围。
图7及图8是示出插芯50及凸缘60外侧的多个光纤40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多个光纤40从凸缘60的后端60b向凸缘60的后方延伸。在与凸缘60的后端60b隔开某种程度的距离的排列变更部47中,多个光纤40从二维状排列变更为一维状排列。多个光纤40中的比排列变更部47靠后的部分构成带芯线。多个光纤40在排列变更部47中被分离成两根双芯带芯线,在排列变更部47的前方被进一步分离为单芯。多个光纤40在凸缘60附近整齐排列成二维状排列,并且相互紧固。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被分离为单芯并且整齐排列成二维状排列的多个包覆部46插入到凸缘60的内孔61中(参照图3)。在多个光纤40中的排列变更部47与整齐排列成一维状排列的部分的边界48上也可以设置保护该多个边界48的保护部件。保护部件也可以一并保护多个排列变更部47及多个边界48。保护部件也可以一并保护多个包覆部46、多个排列变更部47及多个边界48。
图8示出了多个光纤40的末端附近。如图8所示,多个光纤40分别还包括与前端面40c相对的末端面40d。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四个末端面40d排列成一维状(一列)。
多个光纤40各自的包覆42包括前端部42a(参照图7)和末端部42b(参照图8)。前端部42a与第二直径部44邻接。末端部42b位于与前端部42a相对的一侧。各光纤40的包覆42紧固于其他的光纤40中的至少一个光纤40的包覆42。在图示的例子中,四根光纤40的前端部42a中上层的两根光纤40的前端部42a相互紧固,据此,该两根光纤40被带状化(一体化)。四根光纤40的前端部42a中下层的两根光纤40的前端部42a相互紧固,据此,该两根光纤40被带状化(一体化)。四根光纤40的末端部42b紧固于相邻的其他的光纤40的末端部42b。据此,在多个光纤40的末端附近,多个光纤40全部被带状化(一体化)。
包覆42包括按每个光纤40而不同的外观。具体而言,在多个光纤40中的各个光纤40中,包覆42的前端部42a的外观及包覆42的末端部42b的外观分别包括颜色或色彩。在多个光纤40中的各个光纤40中,前端部42a的颜色或色彩与末端部42b的颜色或色彩相互对应(例如一致)。包覆42的颜色或色彩按每个光纤40而不同。作为一例,四根光纤40的包覆42分别包括灰色、粉红色、绿色及橙色。包覆42也可以不由单一的材料形成。包覆42也可以形成为在与光纤4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内呈以光纤40的中心轴为轴的同心圆状的多层,在各个光纤40中位于最外层的包覆42的颜色或色彩也可以按每个光纤40而不同。
如图3所示,插芯50沿长度方向A延伸。插芯50例如是氧化锆等陶瓷制、玻璃制或金属制的圆筒状的部件。插芯50一并保持多个光纤40的前端部分。插芯50具有长度方向A上的前端50a、在长度方向A上与前端50a相对的后端50b、位于前端50a的端面50c、以及内孔51(第一光纤收纳孔)。内孔51是从后端50b到前端50a的贯通孔,如图5所示,收纳多个光纤40。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内孔51的截面图。内孔51包括第一部分52、第二部分53及内径转换部54。第一部分52位于前端50a。第二部分53位于后端50b。内径转换部54将第一部分52与第二部分53连结。第一部分52从前端50a沿长度方向A延伸。第一部分52的内径比第二部分53的内径小。第一部分52的内径与将多个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捆扎成束而成的部分的外切圆的直径相同或比其稍大。第一部分52的内径例如为9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内径转换部54从第一部分52连续,并且沿长度方向A延伸。内径转换部54的内径在与第一部分52的交界处与第一部分52的内径一致。内径转换部54的内径随着从第一部分52朝向第二部分53而增大,在与第二部分53的交界处与第二部分53的内径一致。内径转换部54也可以具有锥形状。内径转换部54也可以在该截面中具有曲率。第二部分53从内径转换部54连续,并且沿长度方向A延伸。换言之,在长度方向A上,内径转换部54位于第一部分52与第二部分53之间。第二部分53的内径例如为300μm以上且400μm以下。
图10是示出插入到插芯50的内孔51及凸缘60的内孔61(后述)中的多个光纤40的示意性截面图。插芯50保持第一直径部43、锥形部45及第二直径部44。在内孔51的第一部分52及内径转换部54中插入有多个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的一部分。在内孔51的第二部分53中插入有多个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的剩余部分、锥形部45及第二直径部44的一部分。
多个光纤40通过粘合剂而固定于插芯50。具体而言,以多个光纤40的各前端面40c在插芯50的端面50c露出的方式将第一直径部43、锥形部45及第二直径部44通过粘合剂28(参照图5)固定于内孔51。第一直径部43、锥形部45及第二直径部44通过注入到与内孔51的间隙中的粘合剂28而被相互粘接固定。粘合剂28例如是热固化型的环氧类的粘合剂。在将粘合剂28注入到规定地方后,能够通过加热而使粘合剂28固化。长度方向A上的插芯50的长度例如为6mm以上且8mm以下。在插芯50为玻璃制的情况下,粘合剂28也可以是紫外线固化型的环氧类的粘合剂或紫外线固化型的丙烯酸类的粘合剂。
如图10所示,凸缘60保持插芯50的后端部分。凸缘60是将多个光纤40收纳于内部的筒形状的部件。凸缘60具有内孔61(第二光纤收纳孔)。内孔61是沿长度方向A延伸的贯通孔。内孔61在插芯50的后端50b与内孔51连通。内孔51及内孔61具有相同的中心轴L1。在内孔61中插入有多个光纤40的第二直径部44与包覆部46的边界。即,在内孔61中插入有第二直径部44的剩余部分和包覆部46的一部分。收纳于内孔61内的第二直径部44的部分以及收纳于内孔61内的包覆部46的包覆42也可以通过粘合剂而固定于凸缘60内。凸缘60例如由玻璃、金属或树脂构成。在四根包覆42的外径为250μm的光纤40以捆扎成束的方式插入到内孔61中的情况下,该束的外切圆的直径为604μm。在这种情况下,内孔61的内径为604μm以上。
图11是示出内孔51及内孔61中的多个光纤40的形态的立体图。各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不与其他的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交叉。在此,交叉是指多个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的相对位置关系在长度方向A上的第一直径部43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发生变化。交叉例如是多个光纤40像辫子那样缠绕在一起。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多个光纤40的前端面40c的配置相对于凸缘60的内孔61中的多个光纤40的包覆部46的配置未以内孔51、61的中心轴L1为中心沿周向偏移。或者,即使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多个光纤40的前端面40c的配置相对于凸缘60的内孔61中的多个光纤40的包覆部46的配置发生了偏移,该偏移绕中心轴L1的角度也小于90度。在作为产品的要求特性而被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产生第一直径部43彼此的交叉以及90度以上的上述偏移中的任一方。
接着,对上述光连接结构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制造包括结构体100的第一光连接器10。具体而言,首先,准备MCF12、插芯14及凸缘16。MCF12由各纤芯12a形成规定的配置而成。例如,MCF12由各纤芯12a形成四根纤芯12a的正方形配置而成。
接着,将MCF12插入凸缘16的内孔及插芯14的内孔14a内,使MCF12的前端部分12d与插芯14的内孔14a嵌合。此时,也可以使MCF12的前端面12c与插芯14的端面14b一致。也可以在使MCF12的前端部分12d与插芯14的内孔14a嵌合后,将MCF12的前端面12c与插芯14的端面14b一起进行研磨。例如在研磨成能够进行PC(Physical contact:物理接触)连接的情况下,插芯14的端面14b的曲率半径例如为1mm以上且50mm以下。通过将插芯14及凸缘16容纳于未图示的壳体,从而准备结构体100。然后,通过将插芯14及凸缘16容纳于未图示的壳体,从而准备第一光连接器10。
接着,制造包括光纤束200的第二光连接器20。以下,对光纤束2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光纤束20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准备具有前端50a、后端50b及内孔51的插芯50(步骤S01:准备插芯的工序)。接着,准备具有内孔61的凸缘60(步骤S02:准备保持部的工序)。凸缘60的准备也可以在插芯50的准备之前进行。凸缘60的准备也可以与插芯50的准备并行地进行。
接着,准备具有玻璃纤维41和包覆42的多个光纤40(步骤S03: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在准备多个光纤40的工序中,通过对光纤40的玻璃纤维进行细径加工而形成第一直径部43及锥形部45。作为一例,仅将由多个光纤40构成的带芯线的前端部分分离为单芯,将该前端部分浸渍于蚀刻剂(etchant)中进行化学蚀刻。蚀刻剂例如是氢氟酸。像这样,通过仅将带芯线的前端部分分离为单芯,并将前端部分以外保持为带芯线,从插入多个光纤40的工序(步骤S04)到固定工序(步骤S07)为止的多个光纤40的偏差及缠绕得到抑制,因此作业性提高。多个光纤40的准备也可以在凸缘60及插芯50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准备之前进行。多个光纤40的准备也可以与凸缘60及插芯50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准备并行地进行。准备多个光纤40的工序(步骤S03)也可以包括变更包覆42的外观的变更工序。在变更工序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笔等对包覆42进行着色,来变更包覆42的外观。
接着,将多个光纤40插入到凸缘60的内孔61及插芯50的内孔51中(步骤S04:插入工序)。在该工序中,将多个光纤40一并插入到凸缘60的内孔61及插芯50的内孔51内,将多个光纤40配置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将多个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插入到插芯50的内孔51的第一部分52中。同时,将多个光纤40的锥形部45插入到插芯50的内孔51的第二部分53中。同时,将多个光纤40的第二直径部44与包覆部46的边界插入到凸缘60的内孔61中。此时,将多个光纤40在插芯50内排列成与MCF12的纤芯12a的配置对应(例如在与长度方向A交叉的截面中排列成二维状)。此时,各光纤40配置成包层40b彼此相接,并且还与插芯50的内孔51相接。也可以在使包覆部46中分离为单芯的部分与第一直径部43的排列同样地整齐排列并将包覆42彼此紧固之后,将多个光纤40插入到插芯50中。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在插芯50的内部产生交叉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由于包覆部46彼此在长度方向A上的偏移得到抑制,因此降低光纤40向插芯50的插入量的偏差。据此,抑制在凸缘60的内部一部分光纤40的曲率半径变小。
图13是示出将多个光纤40插入到插芯50的中途的状态的图。如图13所示,当将多个光纤40插入至插芯50的内孔51的深处时,光纤40与插芯50的内径转换部54接触。此时,光纤40无法朝向插芯50的前端50a(参照图10)移动而停止。在该状态下,在内径转换部54中,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的弯曲变大,有可能在第一直径部43产生弯曲损耗及断线。因而,在上述插入工序中,如图13所示,在将光纤40插入至碰到内径转换部54之后,如图10所示,将光纤40拉回一定距离。据此,能够在使第一直径部43在插芯50的内孔51的第二部分53及内径转换部54中以较小的曲率屈曲的同时,将第一直径部43插入到第一部分52中。其结果,能够抑制第一直径部43中的弯曲损耗及断线。
接着,确认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多个光纤40的配置(步骤S05:确认工序)。具体而言,通过从多个光纤40各自的末端面40d起使光导通,并观察多个光纤各自的前端面40c,来确认插芯50的前端50a中多个光纤40的配置。即,从多个光纤40的末端面40d起使光导通,来确认多个光纤40的末端面40d与前端面40c的对应关系。作为一例,从光纤40的末端面40d射入红色激光。在这种情况下,在插芯50的前端50a,从该光纤40的纤芯40a射出红色激光。此时,通过利用显微镜等放大观察多个光纤的前端面40c,对红色激光射出的位置进行记录。据此,能够确认多个光纤40的末端面40d与前端面40c的对应关系。射入光纤40的光为可见光即可。
接着,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步骤S06:判定工序)。交叉是指插芯50的内孔51中的多个光纤40中的一个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与其他的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的交叉。偏移是指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多个光纤40的配置与内孔61中的多个光纤40的配置之间的偏移。偏移是以内孔51的中心轴L1为中心沿周向的规定角度以上的偏移。规定角度例如为90度。将多个光纤40一并旋转时所产生的偏移称为扭转。
以下,对判定工序(步骤S06)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首先,基于光纤40的包覆42的外观,确认插芯50的后端50b中的多个光纤40的包覆部46与多个光纤40的末端面40d的对应关系。接着,通过将在步骤S05中确认的末端面40d与前端面40c的对应关系应用于凸缘60中的包覆部46与末端面40d的对应关系,来确认凸缘60中的包覆部46与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前端面40c的对应关系。
接着,基于凸缘60中的包覆部46与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前端面40c的对应关系,对内孔61中的多个光纤40的包覆部46的配置(以下,表述为“包覆部配置”)与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多个光纤40的配置(以下,表述为“前端面配置”)进行比较。最后,基于包覆部配置与前端面配置的比较结果,判定是否产生偏移及交叉中的一方或双方。
图14是示出包覆部配置的一例的图。图15至图17是示出前端面配置的一例的图。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包覆部46(1)、46(2)、46(3)、46(4)依次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前端面40c(1)、40c(2)、40c(3)、40c(4)依次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前端面40c(1)、40c(2)、40c(3)、40c(4)以前端面40c(1)、40c(4)、40c(3)、40c(2)的顺序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前端面40c(1)、40c(2)、40c(3)、40c(4)以前端面40c(4)、40c(1)、40c(2)、40c(3)的顺序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例如,若对图14所示的包覆部配置与图15所示的前端面配置进行比较,则包覆部46按顺时针方向的排列顺序与前端面40c按顺时针方向的排列顺序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判定为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未产生交叉。除此之外,若对图14所示的包覆部配置与图15所示的前端面配置进行比较,则在前端面40c与包覆部46之间未产生以内孔51的中心轴L1为中心沿周向的偏移。换言之,前端面40c与包覆部46之间的角度偏移为0度。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判定为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在前端面40c与包覆部46之间未产生以中心轴L1为中心的周向的偏移。在该例子中,由于多个光纤40彼此的交叉以及前端面40c与包覆部46之间的偏移均未发生,因此插芯50的内孔51中的第一直径部43的曲率半径例如为32.5mm以上这样的较大的值。
例如,若对图14所示的包覆部配置与图16所示的前端面配置进行比较,则包覆部46按顺时针方向的排列顺序与前端面40c按顺时针方向的排列顺序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判定为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产生多个光纤40彼此的交叉。若对图14所示的包覆部配置与图16所示的前端面配置进行比较,则在前端面40c(1)与包覆部46(1)之间未产生以内孔51的中心轴L1为中心沿周向的偏移。换言之,前端面40c(1)与包覆部46(1)之间的偏移为0度。同样地,在前端面40c(2)与包覆部46(2)之间、前端面40c(3)与包覆部46(3)之间、以及前端面40c(4)与包覆部46(4)之间分别未产生以内孔51的中心轴L1为中心沿周向的偏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判定为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在前端面40c与包覆部46之间未产生以中心轴L1为中心的周向的偏移。在该例子中,由于产生多个光纤40彼此的交叉,因此插芯50的内孔51中的第一直径部43的曲率半径例如为17.0mm以下这样的较小的值。
进而,例如,若对图14所示的包覆部配置与图17所示的前端面配置进行比较,则包覆部46按顺时针方向的排列顺序与前端面40c按顺时针方向的排列顺序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判定为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未产生多个光纤40彼此的交叉。但是,若对图14所示的包覆部配置与图17所示的前端面配置进行比较,则在前端面40c与包覆部46之间产生以内孔51的中心轴L1为中心沿周向的角度θ的偏移。角度θ是直线B1与直线B2所成的角度。直线B1在图14中通过内孔61的中心和某包覆部46的中心。直线B2在图17中通过内孔51的中心和该前端面40c的中心。在角度θ小于规定角度(例如小于90度)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在前端面40c与包覆部46之间未产生偏移。在角度θ为规定角度以上(例如90度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在前端面40c与包覆部46之间产生偏移。在产生90度以上的偏移的情况下,插芯50的内孔51中的第一直径部43的曲率半径例如为17.0mm以下这样的较小的值。
在判定为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的情况下(步骤S06:是),再次执行插入工序(步骤S04)、确认工序(步骤S05)及判定工序(步骤S06)。在这种情况下,在插入工序中,可以将多个光纤40再次插入到插芯50中,也可以不将多个光纤40从插芯50拔出而对插芯50施加振动。或者,在插入工序中,也可以使光纤40沿长度方向A移动。在判定为交叉及偏移双方均未发生的情况下(步骤S06:否),转移到固定工序(步骤S07)。
在判定工序(步骤S06)中,也可以仅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在判定为产生交叉的情况下(步骤S06:是),再次执行插入工序(步骤S04)、确认工序(步骤S05)及判定工序(步骤S06)。在判定为未产生交叉的情况下(步骤S06:否),转移到固定工序(步骤S07)。在判定工序(步骤S06)中,也可以仅判定是否产生偏移。在判定为产生偏移的情况下(步骤S06:是),再次执行插入工序(步骤S04)、确认工序(步骤S05)及判定工序(步骤S06)。在判定为未产生偏移的情况下(步骤S06:否),转移到固定工序(步骤S07)。
接着,通过粘合剂将多个光纤40固定于插芯50(步骤S07:固定工序)。具体而言,首先,向插芯50的内孔51与多个光纤40之间的间隙注入粘合剂28。此时,粘合剂28充分注入至覆盖光纤40的前端面40c及插芯50的端面50c的程度。然后,例如通过加热使粘合剂28热固化。据此,多个光纤40固定于插芯50。然后,将插芯50的端面50c与光纤40的前端面40c一起进行研磨。通过研磨,去除前端面40c上及端面50c上的粘合剂,使前端面40c及端面50c露出。在研磨成进行PC连接的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地,插芯50的端面50c的曲率半径例如为1mm以上且50mm以下。通过以上方式,准备光纤束200。然后,通过将插芯50及凸缘60容纳于未图示的壳体,来准备第二光连接器20。
接着,准备分割套筒30。然后,在分割套筒30内,将第一光连接器10与第二光连接器20相互连接,以使插芯14的端面14b与插芯50的端面50c相互抵接。接着,在分割套筒30内,使插芯14及插芯50中的一方或双方旋转而进行调芯,以使MCF12的各纤芯12a与多个光纤40的对应的各纤芯40a光学地耦合。
接着,在调芯结束之后,将第一光连接器10和第二光连接器20以彼此相互按压的状态固定。此时,可以使用按压部件,通过与分割套筒30的摩擦而使插芯14和插芯50为按压状态,也可以利用粘合剂将插芯14和插芯50粘接固定。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制造光连接结构1。
接着,对将多个光纤40从插芯50的后端50b插入到设置于插芯50的内孔51中时判定插芯50的内孔51中的多个光纤40的状态的判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确认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多个光纤40的配置(步骤S05:确认工序)。然后,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步骤S06:判定工序)。
对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束200的制造方法、光纤束200、光连接结构1及判定方法而得到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现有的光纤束中,有可能在插芯的内部多个光纤中的弯曲损耗增加。具体而言,在光纤束的制造中,在从插芯的后端插入多个光纤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多个光纤的交叉或扭转。例如,有时会使多个光纤像绳索那样扭转来提高刚性,使其与插芯的内孔接触的同时来进行插入。由于该扭转,有可能产生光纤的弯曲损耗。根据以上情况,在插芯的内部,多个光纤的弯曲增加,多个光纤中的弯曲损耗有可能增加。
为了抑制多个光纤的扭转,可以考虑在插芯与光纤之间空开间隙,使得尽量不产生摩擦力。然而,若在插芯与光纤之间存在间隙,则在光纤束的前端,多个光纤的前端面的排列被打乱,多个光纤的纤芯与MCF的多个纤芯变得难以对位。据此,有可能发生光损耗。由此,期望在某种程度上允许扭转的发生、并且在制造过程中观察该扭转的程度。
在光纤束200的制造方法中,在判定工序(步骤S06)中产生了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的情况下,在固定工序(步骤S07)之前,再次执行插入工序(步骤S04)、确认工序(步骤S05)及判定工序(步骤S06)。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制造插芯50的内孔51中多个光纤40的交叉及扭转中的一方或双方得到抑制的光纤束200。其结果,能够制造降低了多个光纤40的弯曲损耗的光纤束200。除此之外,多个光纤40的包覆42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40而不同的外观。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基于包覆42的外观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40的包覆部46。据此,能够确认插芯50的后端50b中的多个光纤40的包覆部46与多个光纤40的末端面40d的对应关系。在此,通过从多个光纤40的末端面40d起使光导通来确认多个光纤40的末端面40d与前端面40c的对应关系,能够确认插芯50的后端50b中的多个光纤40的包覆部46与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多个光纤40的前端面40c的对应关系。由此,能够对插芯50的后端50b中的多个光纤40的包覆部46的配置与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多个光纤40的前端面40c的配置进行比较。其结果,在判定工序(步骤S06)中,能够容易地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
在光纤束200的制造方法中,在变更包覆42的外观的工序中,通过着色来变更包覆42的外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变更包覆42的外观。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束200中,具有多个光纤40中的一个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未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与其他的光纤40的第一直径部43交叉的形态、以及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多个光纤40的前端面40c的配置相对于凸缘60的内孔61中的多个光纤40的包覆部46的配置未以插芯50的内孔51的中心轴L1为中心沿周向偏移或者其角度偏移小于90度的形态中的至少一种形态。根据这样的构成,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多个光纤40的交叉及扭转中的一方或双方得到抑制。据此,能够降低多个光纤40的弯曲损耗。除此之外,多个光纤40的包覆42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40而不同的外观。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40。
在此,也可以考虑在插芯上设置切口结构,使插芯的内部的扭转及交叉可视化。然而,插芯的加工所需的成本增加,并且无法抑制扭转。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束200的插芯50中,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同时,降低多个光纤40的弯曲损耗。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光纤束200中,在多个光纤40中的各个光纤40中,包覆42的前端部42a的外观及包覆42的末端部42b的外观分别包括相互对应的颜色或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在包覆42的前端部42a及末端部42b,能够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40。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光纤束200中,多个光纤40的包覆42的外观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40而不同的颜色或色彩。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40。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光纤束200中,多个光纤40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带状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光纤40彼此沿长度方向A偏移,能够在凸缘60的内孔61中抑制多个光纤40的弯曲的增加。据此,能够降低多个光纤40的弯曲损耗。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结构1具备:第二光连接器20,具有上述光纤束200;以及第一光连接器10,具有MCF12及保持MCF12的前端部分12d的插芯14,该MCF12包括沿长度方向A延伸的多个纤芯12a和覆盖多个纤芯12a的包层12b。在第二光连接器20连接到第一光连接器10时,多个光纤40的纤芯40a分别与MCF12的多个纤芯12a光学地耦合。在该光连接结构1中,能够降低多个光纤40中的弯曲损耗。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光连接结构1将MCF12与多个光纤40光学地耦合。根据这样的构成,光连接结构1能够构成MCF12的扇入扇出器件(Fan-In/Fan-Out:FIFO)。图18是示出FIFO70的图。FIFO70具有多个连接器71、多个光纤40A、光连接结构1A、MCF12、光连接结构1B、多个光纤40B及多个连接器72。多个光纤40A分别与多个连接器71连接。多个光纤40A在光连接结构1A中与MCF12光学地耦合。MCF12在光连接结构1B中与多个光纤40B光学地耦合。多个光纤40B与多个连接器72光学地耦合。在该FIFO70中,从连接器71输入的信号在光纤40A、MCF12及光纤40B中传播,并从连接器72输出。
光连接结构1A、1B具有与光连接结构1同样的构成。据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调芯作业,该调芯作业是使MCF12的纤芯与光纤40A、40B的纤芯对位并在光损耗最小的位置固定的作业。除此之外,连接器71、72经由多个光纤40A、40B安装于光连接结构1A、1B。根据这样的构成,在上述调芯作业后进行FIFO70的检查的情况下,容易反复进行IL测定(插入损耗测定)。
连接器71、72通过单芯熔接或多芯熔接而熔接于光纤40A、40B。在通过多芯熔接进行熔接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一次作业将多个连接器71、72连接于多个光纤40A、40B。在这种情况下,与单芯熔接相比较,能够缩短作业时间。进而,在多个光纤40A、40B为带芯线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多个连接器71、72熔接于多个光纤40A、40B。由于无需排列光纤40A、40B单体来进行熔接,因此用于熔接的作业变简单,从而能够减少FIFO70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抑制熔接精度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判定方法中,判定是否产生插芯50的内孔51中多个光纤40中的一个光纤40与其他的光纤40的交叉以及插芯50的前端50a中的多个光纤40的前端面40c的配置与插芯50的后端50b中的多个光纤40的包覆部46的配置之间的以插芯50的内孔51的中心轴L1为中心沿周向的90度以上的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根据这样的构成,在插芯50的内孔51中,多个光纤40的交叉及扭转中的一方或双方得到抑制。据此,在光纤束200中,能够降低多个光纤40中的弯曲损耗。
基于本公开的光纤束200的制造方法、光纤束200、光连接结构1及判定方法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其他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光纤40的包覆42的外观也可以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40而不同的标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40。在准备多个光纤40的工序(步骤S03)中,也可以在变更包覆42的外观的工序中通过对包覆42照射激光来对包覆42施加按每个光纤40而不同的标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变更包覆42的外观。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光纤40的包覆42可以分别具有按每个光纤40而不同的外径,也可以分别包括颜色、外观按每个光纤40而不同的材料。在这些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辨别多个光纤40。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光纤束200中,多个光纤40也可以具有包括相互对应的外观的第一带及第二带。多个光纤40各自的第一带的外观也可以互不相同。多个光纤40各自的第二带的外观也可以互不相同。包覆42的前端部42a也可以通过第一带进行标示。包覆42的末端部42b也可以通过第二带进行标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变更包覆42的外观。在变更包覆42的外观的工序中,也可以通过用第一带及第二带对包覆42进行标示来变更包覆42的外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变更包覆42的外观。

Claims (15)

1.一种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制造用于将多个光纤光学地耦合到多芯光纤的光纤束,所述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具有:
准备插芯的工序,所述插芯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前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前端相对的后端以及第一光纤收纳孔,所述第一光纤收纳孔是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内径转换部的孔,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前端,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后端,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大的内径,所述内径转换部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连结;
准备保持部的工序,所述保持部具有第二光纤收纳孔,所述第二光纤收纳孔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孔,并且在所述插芯的所述后端与所述第一光纤收纳孔连通;
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所述多个光纤具有玻璃纤维和包覆部,所述玻璃纤维包括第一直径部、具有比所述第一直径部的直径大的直径的第二直径部、将所述第一直径部与所述第二直径部连结的锥形部、位于所述第一直径部的前端的前端面以及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末端面,并且至少所述第一直径部、所述锥形部及所述第二直径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包覆部是通过与所述第二直径部连续的所述玻璃纤维的部分被包覆覆盖而成的;
插入工序,将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第一直径部插入到所述第一光纤收纳孔的所述第一部分中,将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锥形部插入到所述第一光纤收纳孔的所述第二部分中,并将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第二直径部与所述包覆部的边界插入到所述第二光纤收纳孔中;
确认工序,通过从所述多个光纤各自的所述末端面起使光导通,并观察所述多个光纤各自的所述前端面,来确认所述插芯的所述前端中所述多个光纤的配置;
判定工序,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所述交叉是所述插芯的内部的所述多个光纤中的一个光纤的所述第一直径部与其他光纤的所述第一直径部的交叉,所述偏移是所述插芯的所述前端中的所述多个光纤的配置与所述第二光纤收纳孔中的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包覆部的配置之间的偏移、且是以所述第一光纤收纳孔及所述第二光纤收纳孔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的规定角度以上的偏移;以及
固定工序,通过粘合剂将所述多个光纤固定于所述插芯,
在所述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中,所述多个光纤各自的所述包覆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外观,并且紧固于其他的所述多个光纤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光纤的所述包覆,
在所述判定工序中产生了所述交叉及所述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的情况下,在所述固定工序之前,再次执行所述插入工序、所述确认工序及所述判定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准备多个光纤的工序包括变更所述包覆的外观的变更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变更工序中,通过激光照射来变更所述包覆的外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变更工序中,通过着色来变更所述包覆的外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变更工序中,通过用带进行标示来变更所述包覆的外观。
6.一种光纤束,用于将多个光纤光学地耦合到多芯光纤,所述光纤束具备:
插芯,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前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前端相对的后端以及第一光纤收纳孔,所述第一光纤收纳孔是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内径转换部的孔,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前端,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后端,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大的内径,所述内径转换部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连结;
保持部,具有第二光纤收纳孔,所述第二光纤收纳孔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孔,并且在所述插芯的所述后端与所述第一光纤收纳孔连通;以及
多个光纤,具有玻璃纤维和包覆部,所述玻璃纤维包括第一直径部、具有比所述第一直径部的直径大的直径的第二直径部以及将所述第一直径部与所述第二直径部连结的锥形部,并且至少所述第一直径部、所述锥形部及所述第二直径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包覆部是通过与所述第二直径部连续的所述玻璃纤维的部分被包覆覆盖而成的,
在所述第一光纤收纳孔的所述第一部分中插入有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第一直径部,
在所述第一光纤收纳孔的所述第二部分中插入有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锥形部,
在所述第二光纤收纳孔中插入有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第二直径部与所述包覆部的边界,
所述多个光纤通过粘合剂固定于所述插芯,
所述多个光纤各自的所述包覆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外观,并且紧固于其他的所述多个光纤中的至少一个光纤的所述包覆,
所述多个光纤各自的所述包覆包括与所述第二直径部邻接的前端部以及与所述前端部相对的末端部,
所述光纤束具有所述多个光纤中的一个光纤的所述第一直径部在所述插芯的内部未与其他光纤的所述第一直径部交叉的形态以及所述插芯的所述前端中的所述多个光纤的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光纤收纳孔中的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包覆部的配置未以所述第一光纤收纳孔及所述第二光纤收纳孔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偏移或者其偏移小于90度的形态中的至少一种形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束,其中,
在所述多个光纤中的各个光纤中,所述包覆的所述前端部的外观及所述包覆的所述末端部的外观分别包括相互对应的颜色或色彩。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纤束,其中,
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包覆的外观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颜色或色彩。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束,其中,
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包覆的外观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标记。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束,其中,
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包覆分别具有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外径。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束,其中,
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包覆分别包括按每个光纤而不同的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束,其中,
所述多个光纤具有包括相互对应的外观的第一带及第二带,
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第一带的外观互不相同,
所述多个光纤的所述第二带的外观互不相同,
所述包覆的所述前端部用所述第一带进行标示,
所述包覆的所述末端部用所述第二带进行标示。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束,其中,
所述多个光纤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带状化。
14.一种光连接结构,具备:
光连接器,具有权利要求6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束;以及
另外的光连接器,具有多芯光纤和另外的插芯,所述多芯光纤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纤芯和覆盖所述多个纤芯的包层,所述另外的插芯保持所述多芯光纤的前端,
在所述光连接器连接到所述另外的光连接器时,所述多个光纤的各纤芯分别与所述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光学地耦合。
15.一种判定方法,在将多个光纤从插芯的后端插入到设置于所述插芯的孔中时,判定所述插芯的内部的所述多个光纤的状态,所述判定方法具有:
确认工序,通过在所述多个光纤中的各个光纤中从末端面起使光导通,并观察所述多个光纤各自的与所述末端面相对的前端面,来确认所述插芯的前端中所述多个光纤的配置;以及
判定工序,判定是否产生交叉及偏移中的一方或双方,所述交叉是所述插芯的内部的所述多个光纤中的一个光纤与其他光纤的交叉,所述偏移是所述插芯的前端中的所述多个光纤的配置与所述插芯的后端中的所述多个光纤的配置之间的偏移、且是以所述插芯的所述孔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的规定角度以上的偏移。
CN202410103514.3A 2023-01-27 2024-01-24 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光纤束、光连接结构及判定方法 Pending CN1184093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3-011086 2023-01-27
JP2023011086A JP2024106690A (ja) 2023-01-27 2023-01-27 光ファイババンドルの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バンドル、光接続構造、及び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409386A true CN118409386A (zh) 2024-07-30

Family

ID=91964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03514.3A Pending CN118409386A (zh) 2023-01-27 2024-01-24 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光纤束、光连接结构及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55705A1 (zh)
JP (1) JP2024106690A (zh)
CN (1) CN11840938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255705A1 (en) 2024-08-01
JP2024106690A (ja) 2024-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3918B2 (en) Transitioning multi-core fiber to plural single core fibers
CN110178063B (zh) 光纤保持部件、光连接器及光耦合构造
US9864150B2 (en)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component
WO2019044055A1 (ja) キャピラリー型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キャピラリー型レンズアレイ複合部品
US2024017606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connector
CN118409386A (zh) 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光纤束、光连接结构及判定方法
US20240255709A1 (en) Optical fiber bundle,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bundle
JP3159861B2 (ja) 光ファイバの無反射終端部
WO2020209364A1 (ja) 光コネクタと、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20230176300A1 (en) Optical fiber bundle structure,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bundle
JP7483281B1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接続部品
JP5398409B2 (ja) 光コネクタ
JP2009053365A (ja) 光コネクタ
US20240012209A1 (en) Optical-fiber bundle structure,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fiber bundle structure
JP2003344731A (ja) 偏波保持光ファイバ伝送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79289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23082856A (ja) 光ファイババンドル構造、光接続構造体、及び、光ファイババンドル構造の製造方法
JP2022124194A (ja) 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コネクタ
JP2024022875A (ja) 光ファイババンドル構造の製造方法、光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バンドル構造、及び、光接続構造体
JP2024011829A (ja) 光接続構造体、及び、光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17471618A (zh) 光纤束连接器和光纤束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JP2022132153A (ja) 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
CN118355304A (zh) 一种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16088103A (zh) 多芯光纤的连接方法、连接结构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