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928A - 电离烟雾监测器 - Google Patents

电离烟雾监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928A
CN1182928A CN97121105A CN97121105A CN1182928A CN 1182928 A CN1182928 A CN 1182928A CN 97121105 A CN97121105 A CN 97121105A CN 97121105 A CN97121105 A CN 97121105A CN 1182928 A CN1182928 A CN 1182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arget
support
mistress
mon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1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桜井和义
秋山信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2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9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10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 G08B17/11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using an ionisation chamber for detecting smoke or gas
    • G08B17/1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离烟雾监测器,包括:一个内电极;一个具有电极体和电极片的中间电极,该中间电极面向该内电极并且与一个场效应晶体管相连接;一个相对于该中间电极设置在该内电极的对置侧的外电极;以及一个用于支承该中间电极的绝缘支架。该支架包括一个用于支承该电极体的电极支承部分,一个容纳该场效应晶体管的容器,以及一个支承该容器的容器支承部分。电极片与该场效应晶体管的导线相连接。

Description

电离烟雾监测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测由于着火或其他同类事务产生的烟雾的电离烟雾监测器。
电离烟雾监测器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火警监测器。
上述常规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包括例如一个固定在顶蓬或其他同类物上的底座,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该底座的底部上的监测器本体,以及一个用于覆盖监测器本体的底座的对置表面(下部)的外罩。
该监测器本体包括一个电路部件,该电路部件包括一个其上安装有用作火警监测电路的电子元件的印刷电路板,一个用来作为探测烟雾的传感器的探测部件,以及一个其上固定有电路部件和探测部件的主体,该主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
此外,探测部件具有例如一个带有一个辐射源的内电极,一个安装成面向内电极的中间电极,以及一个这样形成的外电极(外腔),使得它能相对于中间电极覆盖在内电极的对置侧,其中在内电极与中间电极之间的间隙形成为一个几乎闭合的内电离腔,而在中间电极与外室之间的间隙则形成为一个允许烟雾从外部进入的外电离腔。
在中间电极上形成有一个孔,从而使从设置在内电极上的辐射源发出的辐射也能辐射到外电离腔。
电离烟雾监测器使用了一个用来检测在内与外电离腔之间的接合处的电位变化的场效应晶体管(下文中称为FET),并且中间电极与FET相连接。
由于电离烟雾监测器具有如上所述的一种带有内电离腔和外电离腔的比较复杂的结构,因此这种监测器的问题在于,装配和调整该监测器需要花许多时间并且很难降低成本。
例如,在使用FET的情况下,在接线端子之间的绝缘将可能由于湿气和粉尘而受到损坏。因此,最好是在封闭状态下使用FET,此外,还必须使连接在FET上的中间电极被设置成在绝缘状态下面向内电极。因此,安装FET和中间电极都是很麻烦的。
外室通过例如许多螺钉连接在主体上。因此,为装配电离烟雾监测器所需要的螺钉数目就增加了,并且由此也使安装外室产生麻烦。
此外,在使用电离烟雾监测器的情况下,必须从底座上卸下主体或者从主体上卸下外罩。所以,外罩装在主体上,而主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
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当把其上已装有外罩的主体安装在底座上以装配成一个电离烟雾监测器时,装在主体上的外罩可能会发生移动,由此使装配工作更加复杂。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进装配作业的可操作性能够降低其加工成本的电离烟雾监测器。
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内容,该电离烟雾监测器包括:一个内电极;一个具有一个电极体和一个从该电极体延伸的电极片的中间电极,该中间电极面向该内电极并且与一个场效应晶体管相连接;一个相对于该中间电极设置在内电极的对置侧的外电极;以及一个用于支承中间电极面向内电极的绝缘支架;其中该支架包括一个用于支承中间电极、具有一个包围中间电极的电极体的圆筒形圆周壁的电极支承部分,一个用于容纳该场效应晶体管的容器,以及一个用于通过把容器连接到电极支承部分上而支承该容器的容器支承部分;一个用于使中间电极的电极片从其中伸出的第一凹口部分在该圆筒形圆周壁上形成,以及一个用于使容纳在容器中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导线从该容器中伸出的第二凹口部分形成在面向该圆周壁的第一凹口部分的位置;以及从第一凹口部分伸出的电极片与从第二凹口部分伸出的导线相连接。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电离烟雾监测器中,用于支承中间电极的电极支承部分和用于容纳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称做FET)的容器通过容器支承部分相连接;以及形成在该圆筒形圆周壁上、用于使中间电极的电极片从圆筒形圆周壁伸出的第一凹口部分设置成面向在容器中形成、用于使FET的导线从容器中伸出的第二凹口部分。因此,通过把中间电极安装在电极支承部分上使得中间电极的电极片通过第一凹口部分向外伸出和通过把FET装入容器中使得FET的导线通过第二凹口部分向外伸出,就可以使从第一凹口部分伸出的电极片与从第二凹口部分伸出的导线相接触。
这样的结构可以将导线与电极片通过例如焊接的方法而方便地进行连接。
换句话说,只要通过把中间电极安装到电极支承部分上使得中间电极的电极片通过第一凹口部分向外伸出以及通过把FET装入在容器中使得FET的导线通过第二凹口部分向外伸出,就可以确定中间电极和FET的位置,使得电极片与导线相接触,因而可十分方便地完成中间电极和FET的定位。
所以,这种结构可以改进装配电离烟雾监测器的可操作性,并且可降低电离烟雾监测器的生产成本。
此外,这种结构可以在电离烟雾监测器中使用通常已知的零部件来作为辐射源、内电极、中间电极以及外电极。
最好把中间电极制成为例如在其中央具有一个孔的环形体,使得从内电极的辐射源发出的辐射能够有效地传播到外电极这侧。
此外,最好支架用具有高电阻率的树脂制成,并且电极支承部分、容器和容器支承构件制成一个整体件。
最好,支架的电极支承部分包括一个用于支承中间电极的电极架,该电极架上具有穿过在中间电极上形成的连接孔的突起部,通过使该突起部的上端发生变形可以把中间电极固定在电极架上,使得中间电极面向内电极。当把中间电极安装在电极架上时,通过熔融穿过中间电极的连接孔的该突起部的上端,就可以把中间电极固定在电极架上。
根据上述结构,当把中间电极安装在电极架上时,可以通过把突起部插入中间电极的连接孔而方便地完成中间电极的定位。
当熔融穿过中间电极的连接孔的该突起部时,由于中间电极可以固定在电极架上,因而就不需要使用诸如螺钉或其他类同物这样的连接件,因而可以减少用来装配电离烟雾监测器时作紧固用的连接件(例如螺钉)的数目,以及与使用螺钉固定中间电极的情况相比较,其固定中间电极更加方便。
因此,这种结构可以改进装配电离烟雾监测器的可操作性并且可以降低电离烟雾监测器的成本。
最好,电极架是支架的一部分并且用具有高电阻率的树脂制成,突起部用通过加热可以熔融的一种材料例如与电极架结合成整体的树脂制成。
此外,为了定位中间电极最好使用两个或更多个连接孔和两个或更多个突起部。
最好,把容器支承构件设置在同在从第一凹口部分伸出的电极片与从第二凹口部分伸出的导线之间的连接部分相隔开的位置上。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把电极片和导线连接在一起的焊接工序不会受到支承构件的干扰,因而可以方便地进行连接工作。
当电极片和导线通过焊接而互相连接并且一种由于加热易于熔融或变形的材料(例如热塑性树脂或其他类同物)用来作为容器支承构件时,由于容器支承构件设置在同在从第一凹口部分伸出的电极片与从第二凹口部分伸出的导线之间的连接部分相隔开的位置上,因而可以防止容器支承部分由于加热而产生熔融或变形。
通常,当焊接从FET的容器的开口侧进行时,存在着焊条中含有的焊剂等通过该开口进入该容器中以及该焊剂粘附在FET的接线端子之间的间隙中从而破坏其绝缘性能的很大的可能性。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焊接可以从容器的开口的相反侧进行,不会受到支承构件的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内容,该电离烟雾监测器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内电极,一个面向该内电极的中间电极,以及一个相对于中间电极设置在内电极的相反侧的起着外电极作用的外室的探测部件;一个装有一块印刷电路板的电路部件,在该电路部件上安装着根据探测部件的输出用来检测烟雾的电子元件;以及一个该探测部件和电路部件安装在其上的支承主体;其中印刷电路板被固定在支承主体上,外室和印刷电路板至少在一个位置上互相接触和电气连接,以及一个待安装在支承主体上的安装装置设置在外室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离烟雾监测器的情况下,至少在一个位置需要螺钉或螺栓连接,因为外室和印刷电路板在互相进行电气连接时至少在一个位置上要互相连接。但是,由于提供了把外室安装在支架上的安装装置,因此,通过在一个位置把固定在支架上的印刷电路板与外室连接并且通过在另一个位置把外室的安装装置安装在支架上,就可以把外室牢固地固定在支架上。
所以,这种结构不需要通过螺钉或螺栓在多个位置上把外室与支架连接在一起,因而还可以减少诸如螺钉、螺栓等连接件的数量,减少应用多个螺钉或螺栓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改进装配电离烟雾监测器的可操作性。
外室起着一个外电极的作用。因此,外室必须具有一定的电导率。此外,为了把安装装置安装在支架上,必须使支架的安装在该安装装置上的这部分或者该安装装置是可以弹性变形的。
所以,外电极必须用金属或者导电的树脂制成。从成形、装配等的观点看,外电极最好采用一种导电的树脂制成。
通过把一种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纤维分散在树脂中而获得的树脂或者由导电的有机物质制成的树脂可以用来作为导电的树脂。
为了使印刷电路板和外室互相接触并且电气连接,必须使印刷电路板的接触表面和外室的接触表面都是导电的。
此外,当外室是由通过把一种导电材料分散在树脂中而获得的导电树脂所制成的时,该分散的导电材料必须暴露在外室的接触表面上。
最好,当该探测部件的底部由外室所覆盖时,应把电路部件和除去外室以外的探测部件设置在支承主体与配置在该支承主体下面的外室之间,并且安装装置设置得从外室的圆周部分向外伸出,以及一个其中装有安装装置的安装孔在一个与支承主体的装配装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当水由于露水冷凝等而聚集在支承主体的上表面上时,该水就从安装孔流到支承主体的下侧。由于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设置得从外室的圆周向外伸出的安装装置的位置相对应,因此通过支承主体的安装孔流动的水就流到外室的圆周的外面。因此,当电路部件的下表面由外室所覆盖时,该水不会进入设置在支承主体与配置在支承主体下面的外室之间的电路部件上,并且不会进入探测部件的除外室以外的这侧。
即,可以使由于露水冷凝而聚集在支承主体上的水流到支承主体的下侧而不会与电路部件或探测部件相接触从而可以防止电路部件和探测部件受到露水冷凝的影响。
当电离烟雾监测器设置在顶蓬上时,上述结构是特别有效的。例如,当由于露水冷凝等而使水聚集在通过一个底座设置在顶蓬上的支承主体上时,该结构就可以把水排掉而不会对电路部件或探测部件造成不利的影响。
安装孔必须竖向地通过支承主体,以便使在支承主体上的水流到支承主体的下侧。
用于给出工作显示的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最好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面向外室的表面上,一个通孔形成在外室中与发光装置相对应的一个位置上,一个用于把从发光装置发出的光传输到外室外面的光传输件被配置在该通孔中以及该通孔由光传输件所堵塞。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离烟雾监测器,由于一个表面安装型元件用来作为发光装置并且该发光装置的电极不通过导线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因而可以防止发光装置的位置或光轴线由于导线弯曲而引起的偏移。
此外,这种结构可以把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装置所发出的光通过设在外室的通孔中的光传输件引导到外室的外面。因此,即使印刷电路板为外室所覆盖,仍然可以从外面识别从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装置发出的光。
由于光传输装置堵住了外室的通孔,就可以防止污物和粉尘通过该外室的通孔而进入。
如果使用具有导线的分立元件作为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将从印刷电路板过分地伸出。为此,当用外罩覆盖住印刷电路板的表面附近时,最好在外室中制出一个用于发光装置的通孔,并且把发光装置插入到该通孔中。
因此,这种结构可以把发光装置的光传播到外室的外面。由于存在着发光装置的位置因导线弯曲等而造成偏移的可能性,因此,从可操作性看,最好使外室的通孔尺寸大于发光装置。虽然这里存在着粉尘和污物通过在通孔与发光装置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可能性,然而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通过把用于传播发光装置的光的通孔在外室上向外部形成,以及通过用光传输件堵住该通孔,这种结构不但可以改进装配的可操作性,而且可以完全防止污物和粉尘经过该通孔进入。
在该实施例中,任何型式的发光装置基本上都能够使用,只要该装置能表面安装就行。例如可以用一个发光二极管。
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是一种基本没有导线并且其电极部分可以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型式。
虽然一种透明构件基本上都能用来作为光传输件,但最好使用一种能够把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装置的光有效地传输到外室的外面的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内容,该电离烟雾监测器包括:一个固定在例如顶蓬部分上的底座,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并且具有一个用于检测烟雾的烟雾检测装置的监测器本体,以及用于覆盖在监测器本体的底座的对置侧上的一个外罩;其中该监测器本体具有一个用于支承烟雾检测装置的支承主体,该支承主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并且一个外罩安置在该支承主体的圆周部分上;一个可朝向支承主体的中心发生弹性变形、具有一个向外伸出并且朝底座延伸的突起部的装配件形成在支架的周围部分上;一个环绕着支架的圆周部分的圆筒形部分形成在外罩的外圆周部分上,以及一个安装在装配件的突起部上的装配部分在该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以及底座设置有一个用于阻止该装配件朝向支承主体的中心侧发生弹性变形的阻止部分,该阻止部分配置在装配件的中心侧以便与装配件搭接。
最好,装配件用一种具有弹性和柔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具有用手指就可以使它方便地弹性变形的U形截面。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可以通过把设置在支承主体的圆周上的装配件的近似板状的突起部安装到覆盖支承主体的周边的外罩的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上的安装部分上而把外罩安装在支承主体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装配件朝向支承主体的中心产生弹性变形,使得装配件的突起部超过外罩的安装部分,装配件就从弹性变形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并且该装配件的突起部与圆筒形部分的安装部分相配合。此外,通过使装配件产生弹性变形,可以使装配状态脱开。
当在外罩装在支承主体上后把支承主体安装到底座上时,由于底座的阻止部分阻止装配件发生弹性变形,因而在此情况下,不可能使支承主体的装配件朝支承件主体的的中心产生弹性变形并且使在装配件的突起部与外罩的安装部分之间的装配状态(啮合)脱开。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当把支承主体从底座上卸下时,外罩在支承主体与底座分离以前不必从支承主体上取下。因此,这种结构避免了在把支承主体从底座上取下来以前先卸下外罩的麻烦。
此外,当在支承主体已装在底座上的情况下进行电离烟雾监测器的性能试验时,这种结构即使任何人(任何物件)错误地与该电离烟雾监测器相接触时,也能防止外罩的脱落。
此外,由于装配件延伸到底座一侧,在把支承主体从底座上卸下时,可以方便地把操作人员的手指作用在该装配件上。因此,通过直接把手指作用在该装配件上,可以使装配件朝向支承主体的中心产生弹性变形,以便使在装配件与外罩的安装部分的装配状态脱开,由此可将外罩方便地从支承主体上卸下。
也就是说,由于不需要使用诸如改锥(或其他类同物)这样的工具把外罩从支承主体上卸下,这种结构改进了把外罩从支承主体上卸下以便维修时的可操作性。
对底座、支承主体和外罩的材料没有限制。但是考虑到这些构件的模压以及与探测装置的绝缘,最好它们用合成树脂制成。此外,最好该装配件通过手指就能使它方便地朝支承主体的中心产生弹性变形。例如,最好在支承本体与装配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U形截面。
通过对下面给出的详细说明和附图的阅读将会对本发明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但它们只是作为说明用而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附图中: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离烟雾监测器的展开透视图;
图2A至2C是用来说明把一个中间电极和场效应晶体管(FET)装在该实施例的电离烟雾监测器的支架上的安装方法的剖视图;
图3A是该实施例的电离烟雾监测器的中间电极的俯视图,
图3B是中间电极的侧视图;
图4A是该实施例的电离烟雾监测器的支架的俯视图;
图4B是该支架的侧视图;
图4C是该支架的前视图;
图5是该实施例的电离烟雾监测器的监测器本体的俯视图;
图6是监测器的本体的侧视图;
图7是监测器本体的竖向剖视图;
图8是监测器本体的前视图;
图9是监测器本体的主要部分的竖向剖视图;
图10A、10B和10C分别是在该电离烟雾监测器的连接结构中的底座,主体和外罩的主要部分的竖向剖视图;以及
图11是该电离烟雾监测器的包括底座、主体和外罩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竖向剖视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离烟雾监测器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电离烟雾监测器的展开图。
如图1中所示,电离烟雾监测器包括一个固定在建筑物(例如顶蓬)内侧的度座1,一个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1上的监测器本体11,以及一个用于覆盖监测器本体11的底座1的对置面的外罩31。
在图1中,示出了一个从监测器本体11发展而来的监测器本体11的外室12。
底座1用来把电离烟雾监测器固定在例如顶蓬上并且作为用来把监测器本体11与电源或火警信号接受器进行电气连接的接线盒。底座1制成为薄壁圆筒形状并且在其内部设置有多个用来对监测器本体11进行电气连接和支承的接线端子2。
监测器本体11包括一个具有一块印刷电路板13的电路部件14,该印刷电路板上安装有用来构成烟雾探测电路的电子元件(未示出),一个连接在电路部件14上并且用来作为探测烟雾的传感器的探测部件15(包括外室12),以及一个用来作为支承电路部件14和探测部件15的支承件的主体16。
主体16包括一个其上固定有电路部件14的印刷电路板13和探测部件15的外室12的圆盘部分17和围绕圆盘部分17形成的具有近似圆筒形状的圆周壁18。
在电路部件14中,印刷电路板13可以通过多个螺钉13a固定在主体16的圆盘部分17的底部上。当使用螺钉把印刷电路板13固定在主体16的圆盘部分17的底部上时,多个棘爪状接线端子(未示出)设置在圆盘部分17的上表面侧,因而印刷电路板13和棘爪状接线端子是在圆盘部分17被夹在印刷电路板13与棘爪状接线端子之间时连接到圆盘部分17上的。
将棘爪状接线端子与印刷电路板13相连接。而且,当把监测器本体11固定在底座1上时,棘爪状接线端子就与底座1的接线端子2相配合,从而将底座1与监测器本体11实现了电气连接并且使监测器本体11可拆卸地连接在底座1上。
探测部件15包括一个具有一个辐射源的内电极19,一个面向内电极19设置的中间电极20(在图1中略去,但在图2中示出),一个面向内电极19用来支承中间电极20和支承连接在中间电极20上的FET 21的绝缘支架22,以及一个用来覆盖印刷电路板13和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3上的支架22等的外室12。
制成像一个圆帽形状的外罩31当烟雾进入监测器本体11侧时可以保护监测器本体11。此外,一个向下伸出用来容纳监测器本体11的探测部件15的圆筒形伸出部32在外罩31的中央部分形成以及用来使烟雾产生循环的许多进入孔33在圆筒形伸出部32的外圆周上形成。
下面对本发明的电离烟雾监测器的探测部件15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探测部件15的内电极19与近似固定在印刷电路板13的中央部分的电路部件14相连接。
探测部件15的中间电极20包括一个在其中央位置具有一个圆孔20a的盘形或环形电极体20b和一个从电极体20b向外延伸的电极片20c,如图3A中所示。
两个在电极体20b定位并固定在支架22上时使用的连接孔20d和20d分别在孔20a的右边和左边形成。
电极片20c从电极体以某个角度向下延伸,并且其顶端被弯曲成竖直地向下,如图3B中所示。
电极片20c的顶端被焊接在FET 21的三条导线21a、21b和21c中的一条导线21a上,如图2c中所示。
如图2A-2C和4A-4C中所示,探测部件15的支架22包括一个当面向内电极19时用来支承中间电极20的电极支承部分23,一个用来容纳FET 21和FET容纳部分24,以及一个用来把与电极支承部分23分开设置的FET容纳部分24连接到电极支承部分23上以便支承该容纳部分的支承构件25。
支架22的电极支承部分23包括一个圆筒形的圆周壁26和一个在圆周壁26的下端形成的底部27。
在圆周壁26上形成有与在印刷电路板13上形成的未示出的连接孔相配合的安装支杆26a和26a,多个与印刷电路板13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支杆部分26b,以及一个槽缝状的凹口部分26c,该凹口部分应设置成可使中间电极20的电极片20c从圆周壁26的内侧向外延伸。
支架22可以通过安装支杆26a和26a以及支杆部分26b固定在印刷电路板13上。
在底部27上形成有一个其中配置有内电极19的孔27a,一个围绕着内电极19配置在孔27a中的圆筒形内壁27b,一个设置在内壁部分27b的圆周的圆筒形电极架27c,以及两个在电极架27c上伸出的突起部27d和27d。
具有圆形形状的孔27a在底部27的中央部分形成,使得固定在印刷电路板13上的内电极19在把支架22固定在印刷电路板13上时被配置在孔27a内。
内壁部分27b在伸出到底部27的下侧时形成,使得内壁部分27b的高度小于电极架27c的高度,如图2A和2B中所示。
电极架27C形成为圆筒形,使得中间电极20的圆周部分可以安装在架27C的上侧。
如图2B中所示,通过把中间电极20安装在架27C的上表面上,电极架27C就由中间电极20所覆盖,并且内电极19与在电极架27C上的中间电极20之间的间隙可用作一个近似闭合的内电离腔。
突起部27d和27d这样地形成,使得它们在电极架27C的外圆周的右边和左边位置向上伸出。就突起部27d和27d而论,在其与电极架27c的相同高度以下的下部的厚度较厚,而在其与图3A中所示的连接孔20d和20d相对应的上部厚度较薄。
也就是说,每个突起部27d和27d都具有一个在电极架27c的高度上形成的台阶。
当把中间电极20安装在电极架27c上时,突起部27d和27d插入中间电极20的连接孔20d和20d中,以完成中间电极20的定位。在把中间电极20安装在电极架27c上后,在加热该突起部的上端使其熔融的同时,通过使用一个适当的加压构件40将突起部27d和27d向下压缩使其直径扩大,从而把中间电极20固定在支架22上,如图2C中所示。
FET容纳部分24制成为具有一个底部和一个上部开口的圆筒形,如图2A中所示。
FET容纳部分24通过支承构件25整体地连接在电极支承部分23上,使得FET容纳部分24的下端低于电极支承部分23的支杆部分26b的下端,并且当把电极支承部分23固定在印刷电路板13上时,FET容纳部分24被插入在印刷电路板13上形成的一个通孔(未示出)中,以便防止FET容纳部分24从印刷电路板13过分伸出,以及当焊接包含在FET容纳部分24中的FET 21的导线21a,21b和21c中的两条导线21b和21c时,导线21b和21c的长度以可以减少。
此外,如图4A中所示,3个向上敞开并且具有从内圆周向外圆周形成的凹槽的三个第二凹口部分24a,24b和24c在圆筒形的FET容纳部分24的上表面形成。
包含在FET容纳部分24的FET 21的三根导线21a,21b和21c分别设置在该第二凹口部分24a,24b和24c内。FET容纳部分24的上部开口在FET 21放入其中以后用一种密封材料覆盖,使得FET 21被密封在FET容纳部分24中。
在FET容纳部分24的三个第二凹口部分24a,24b和24c中的第二凹口部分24a(其中的电线21a与中间电极20相连接)应形成为面向圆周壁26的第一凹口部分26c。
当放置在FET容纳部分24中的FET 21的导线21a从第二凹口部分24a向外延伸和由电极支承部分23支承的中间电极20的电极片20c从第一凹口部分26c向外延伸时,FET 21的导线21a就与中间电极20的电极片20c相接触。
支承构件25的一端在与第一凹口部分26c相距不远的一个位置上与电极支承部分23的圆周壁26相连接,而构件25的另一端则弯向第一凹口部分26c并且在与第二凹口部分24a相距不远的一个位置上与FET容纳部分24相连接。
也就是就,支承构件25被制成为弯曲的形状,以便同FET 21的导线21a与中间电极20的电极片20c相连接的部分分开。因此,可以防止FET 21的导线21a与中间电极20的电极片20c的焊接由于支承构件25而受到干扰,并且还可以防止支承构件25由于焊接热而产生熔融或变形。
此外,具有这种弯曲形状的支承构件25可以使焊接的操作从与FET容纳部分24的开口的相反侧进行,因而可以防止由于焊剂的粘附而使在FET 21的接线端子之间的绝缘破坏。反之,如果焊接从FET容纳部分24的开口这侧进行,焊料中含有的焊剂通过FET容纳部分24的开口而粘附在FET 21的接线端子上的可能性就很大,从而破坏了接线端子的绝缘。
探测部件15的外室12用众所周知的导电树脂制成。
如图1所示,外室12包括:一个覆盖在近似六角形的印刷电路板13的表面上的近似六角形的平板部分12a。一个围绕平板部分12a形成的壁部12b,用来覆盖印刷电路板13的周边,一个具有一个在平板部分12a的中央部分形成的底部的圆筒形部分12c,用来覆盖在印刷电路板13上的支架22的电极支承部分23,一个覆盖圆筒形部分12c的外圆周的圆筒形格网28,一个围绕圆筒形部分12c形成的使它成为低于平板部分12a的一个台阶部分12d,一个为台阶部分12d提供的用于螺钉的圆筒形部分12e,一个为主体16而提供的当从壁部12b伸出时用来作为装入安装孔17a(在图7中示出)的一个安装装置的棘爪部分12f(在图5中示出),此部分在下文中还要进行说明,一个设置在面向表面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3上的发光二极管29(下文中称为LED,示于图9中)的一个位置上的透镜固定孔12g,以及一个装配在透镜固定孔12g中的红色透镜12h。
在圆筒形部分12c的外圆周上,形成有许多用来允许烟雾进入外室12中的进入孔12i,如图5和8中所示。
此外,格网28可防止昆虫(或其他类同物)通过进入孔12i进入内部,如图1和8中所示。
如图7中所示,用于螺钉的圆筒形部分12e在外室12的与棘爪部分12f的对置侧上的一个位置上形成,并且其下端面与在印刷电路板13的表面上的一个导体相接触,以便将外室12与印刷电路板13实现电气连接。
一个通孔(未示出)在印刷电路板13的一个与螺钉用的圆筒形部分12e相对应的部分上形成,一个螺母30a被设置在主体16的一个与螺钉用的圆筒形部分12e相对应的部分上,从而使它不能转动。通过把螺钉30b从螺钉用圆筒形部分12e插入穿过印刷电路板13并把螺钉30b拧紧在螺母30a中,就可将外室12固定在印刷电路板13上。
由于印刷电路和板13是拧在该主体16上,因此通过使用在螺钉用圆筒形部分12e处的螺钉把印刷电路板13和外室12紧固,即可使外室12与主体16相连接。
棘爪部分12f从壁部12b沿侧向伸出到外室12之外并且延伸到主体16的侧面。
棘爪部分12f的顶端装配在在主体16的圆盘部分17中形成的安装孔17a中,以便把外室12固定在主体16上。
由于棘爪部分12f申出到外室12的外面并且主体16的安装孔17a在外室12的壁部12b的外面形成,因而当由于露水冷凝而聚集在主体16的上侧(在图6-9中所示的图都是上下颠倒的)的水通过安装孔17a进入主体16中时,该水就通过外室12的壁部12b的外侧流动。所以,电路部件14的零件和安装在外室12中的印刷电路板13上的探测部件15的零件都不会由于该水流过安装孔17a而受到不利影响。
如图8和9中所示,红色透镜12h如上所述设置在透镜固定孔12g中,从而可把表面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3上的LED 29的光线传输到外室12的外面。此外,透镜固定孔12g是被红色透镜12h完全堵住的,因此灰尘不能通过透镜固定孔12g进入。
如图1所示,其中插入有红色透镜12h的上端的通孔34在外罩31的一个与透镜固定孔12g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从而使表面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3上的工作指示器LED 29的光线可以一直传到外罩31的外面并且可以从外罩31的外面得到证实。
下面将对用于安装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离烟雾监测器的底座1,主体16和外罩3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10A和11中所示,一个具有近似圆筒形的肋4沿着圆筒形外壁3并在外壁3内侧在底座1上形成。肋4阻止第一臂18a的伸出部分18b(将在下面说明)向内运动。
如图5,10B和11中所示,作为用来把主体16装配到外罩31中的装配件的第一臂18a和18b设置在主体16的圆周壁18的两个位置上。第一臂18a和18b由具有弹性和柔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同主体16制成一个整体。
而且,如图10B和11中所示,第一臂18a具有U形截面。臂18a的一端与主体16的圆盘部分17的圆周相连接,而其另一端则可以由于弹性变形沿着圆盘部分17的径向作移动。也就是说,第一臂18a的另一端可以朝主体16的中心产生弹性变形。
装配在外罩31的锁定部分35(在下文中将要说明)上的一个向外倾斜部分18c设置在靠近第一臂18a的另一端的外表面上,如图10B中所示。倾斜部分18c应这样形成,使得其外斜厚度随位置的增高而变厚。每个第一臂18a的另一端具有一个突起部分18b,该突起部分具有较小的厚度并且从倾斜部分18c的上端表面向上突起,因而在倾斜部分18c与突起部分18b之间形成了一个台阶。
如图5中所示,作为用来把主体16装配到外罩31中的一个装配件的第二臂18d设置在主体16的圆周壁18上。虽然第二臂18d基本上具有与第一臂18a相同的功能,但第二臂的宽度大于第一臂18a的宽度而且在其右边和左边具有像第一臂18a那样的倾斜部分18c和18c。
此外,用于防止外罩31相对于主体16转动的多个肋18e在主体16的圆周壁18的外表面上形成以便竖直地延伸。
如图10C和11中所示,包围主体16的外圆周的圆筒形部分36在外罩31的圆周上形成,而向内伸出的锁定部分35则设置在圆筒形部分36的内表面上与主体16的第一臂18a和第二臂18d的倾斜部分18c相对应的位置上。
此外,当把外罩31安装在主体16上时,为防止产生游隙,一个突起部37形成在外罩31的内表面上与具有U形截面的第一臂18a和第二臂18d的下端相对应的位置上。
此外,与主体16的肋18e相对应的凹槽(未示出)在外罩31的圆筒形部分36的内表面上形成,并且主体16的肋18e与外罩31的该凹槽相啮合,以防止外罩31相对于主体16转动。
当外罩31安装在主体16上时,倾斜部分18c的斜面与从在外罩31的外圆周上的圆筒形部分36的内表面上伸出的锁定部分35相接触,第一臂18a和18a以及第二臂18d通过倾斜部分18c的斜面朝向主体16的中心产生弹性变形,以及外罩31的锁定部分35越过倾斜部分18c并且与该倾斜部分18c相啮合。
突起部分18b从主体16和外罩31向上伸出,使得在锁定部分35与倾斜部分18c之间的装配状态可以通过从圆盘部分17的上侧把你的手指作用在突起部分18b上并且将臂18d的另一端向内弯曲而脱开。
如上所述,当在外罩31的锁定部分35安装在第一臂18a的倾斜部分18c上后把主体16安装在底座1上时,突起部分18b朝着主体16的中心的运动将受到底座1的肋4的阻止,如图11中所示。所以,当把主体16安置在底座上后,就不可能使在主体16的第一臂18a的倾斜部分18c与外罩31的锁定部分35之间的装配状态脱开。
下面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烟雾监测器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把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底座1,由导电树脂制成的主体16、外罩31和外室12,由具有高绝缘电阻率的树脂制成的支架22,其上装有电路部件14和内电极19的印刷电路板以及其他构件都制造出来。
然后,把接线端子2安装在底座1上。
在监测器本体11中,把中间电极20安装在支架22的中间电极支承部分23上以及把FET 21放入FET容纳部分24中,如图2中所示。
为了把中间电极20安装在电极支承部分23上,应将电极支承部分23的电极架27c的突起部27d和27d插入中间电极20的连接孔20d和20d中并且把中间电极20的电极片20c放入电极支承部分23的圆周壁26的第一凹口部分26c中,从而把中间电极20安装在电极架27c上。
另一方面,为了把FET 21装入支架22的FET容纳部分24中,把FET 21的三根导线21a,21b和21c分别配置在FET容纳部分24的第二凹口部分24a,24b和24c中。
在这种情况下,与中间电极20相连接的FET 21的导线21a配置在为FET容纳部分24提供的第二凹口部分24a中,以便面向圆周壁26的第一凹口部分26c。
此外,通过用一个密封件,把其中已装有FET 21的FET容纳部分24的开口堵住而将FET 21密封住。
当按上述方法配置中间电极20和FET 21时,中间电极20的电极片20c就与FET 21的导线21a相接触,因而可以方便地进行电极片20c与导线21a的焊接。
也就是说,通过如上述方式配置中间电极20和FET,就可以方便地定位中间电极20和FET 21,使得中间电极20的电极片20c与FET 21的导线21a相接触。
关于焊接方面,由于用来使支架22的中间电极支承部分23与FET容纳部分24相连接的支承构件25被配置在与电极片20与导线21a之间的接头离开一个小距离的位置上,因而可以防止支承构件25防碍焊接或者由于焊接热而发生变形或熔融。
此外,如上述方式配置的支承构件25可以使焊接的操作从与FET容纳部分24的开口的相反侧进行,不受支承构件25的干扰,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焊剂的粘附而使FET 21的接线端子之间的绝缘破坏。反之,如果焊接从FET容纳部分24的开口这侧进行,焊料中含有的焊剂通过FET容纳部分24的开口而粘附在FET 21的接线端子上的可能性就很大,从而可能破坏接线端子的绝缘。
如图2C中所示,把中间电极20固定在电极架27c上的方法是,通过使用加压构件40对突起部27d和27d进行加热并且同时把突起部27d和27d压紧在电极架27c上,从而使突起部27d和27d的上端发生熔融并同时把它们压紧在中间电极上。
因此,由于中间电极20只要通过把加压构件40压紧在突起部27d和27d上就可以固定在电极架27c上,与使用螺钉来把中间电极20固定在电极架27c上的情况相比较,这种方法可以更方便地固定中间电极20。由于中间电极是借助于熔融的树脂而被固定的,因而与通过螺钉来紧固电极20的情况不同,此时在中间电极20中不会发生由于螺钉松动引起的游隙,即电极20是不会移动的。此外,由于突起部27d和27d与支架22是整体件,与使用螺钉和螺栓的情况比较,没有增加构件的数目。
然后,把安装了中间电极20和FET 21的支架22装配并固定在装有印刷电路板13的内电极19的位置上,以及把FET 21的导线21b和21c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3的预定位置从而把印刷电路板13固定在主体16上。
装配顺序不限于上述顺序。例如还可以先把支架22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然后再把中间电极20和FET 21固定在支架22上。
然后把已将红色透镜12h装配在其透镜固定孔12g中的外室12预先安装在主体16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中所示,应将螺母30a预先配置在一个未示出的印刷电路板13的通孔下面的主体16中。
把外室12的棘爪部分12f装配在主体16的安装孔17a中。
外室12的螺钉用的圆筒形部分12e的位置调整得与上述印刷电路板13的通孔位置相重合,把螺钉30b插入该螺钉用的圆筒形部分12e中并使螺钉30b拧入螺母30a中,由此将印刷电路板13和外室12互相紧固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印刷电路板13与外室12的螺钉用圆筒形部分12e的前端面相接触,由此实现了印刷电路板13与外室12的电气连接。
如上所述,在把外室12安装到主体16上时,不需要把主体16或者固定在主体16上的印刷电路板13和外室12紧固在多个位置上即可把外室12定位并固定在主体16上,因为外室12的棘爪部分12f可安装在主体16上。因此,由于获得在印刷电路板13与外室12之间的电气连接只需要紧固一个位置就足够了,从而可以减少紧固件(例如螺钉和螺栓)的数量并且可以省去一些紧固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棘爪部分12f形成并伸出到外室12的外面并且安装棘爪部分12f的主体16的安装孔17a也形成在在外室12的圆周上形成的壁部12b的外侧,因而当由于露水冷凝而聚集在主体16的上侧的水即便从安装孔17a向下流动时也不会进入外室12内。
所以,设置在外室12内的电路部件14和探测部件15都不会受到该水的影响。
如上所述,当把外室12安装到主体16时,表面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3上的LED 29和红色透镜12h被配置在互相面对的位置上,如图9中所示。这样,就可以把表面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3(它由外室12所覆盖)上的LED 29的光线通过红色透镜12h传输到外室12的外面。
由于LED 29是表面安装型并且LED 29的电极是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3上的,因而与使用具有LED导线的分立元件的情况不同,LED的位置不会由于弯曲的导线而偏移并且光轴的方向也不会改变。
此外,由于设置用来向外传播表面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3上的LED29的光的外室12的透镜固定孔12g是被红色透镜12h所堵住,因而可以防止污物和粉尘通过透镜固定孔12g进入。
接着,把底座1固定在例如顶蓬上并且对底座1的接线端子2进行布线。把外罩31安装在主体16上。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使得在外罩31的圆筒形部分36的内表面上的锁定部分35的位置与主体16的第一臂18a和18a以及第二臂18d的位置相重合,并且通过用外罩31遮盖住主体16,设置在第一臂18a和18a及第二臂18d的外表面上的倾斜部分18c的斜面就与锁定部分35相接触。
通过将外罩31更深入地覆盖在主体16上,使锁定部分35移动以便越过倾斜部分18c的斜面,因而第一臂18a和18a以及第二臂18d将朝向主体16的中心产生弹性变形。
当锁定部分35完全越过倾斜部分18c的斜面时,在倾斜部分18c上的台阶就与锁定部分35相啮合,由此外罩31就被固定在主体16上。
当把装有外罩31的主体16安装到底座1上时,底座1的肋4就位于靠近主体16的第一臂18a的伸出部分18b的中心侧的位置上,如图10A-10C和图11中所示,使得第一臂18a朝向主体16的弹性变形受到阻止。因此,当第一臂18a的伸出部分18b与底座1的肋4通过这种安装而重叠时,在倾斜部分18c上的台阶与锁定部分35之间的啮合就不能脱开。
因此,当把主体16安装到底座1上或者把主体16从底座1上卸下时,不需要防止外罩31的分离,由此可以改进该电离烟雾监测器的装配和维护的可操作性。
此外,即使操作者在进行性能试验时触碰了该电离烟雾监测器,外罩31也不会掉下来。
由于第一臂18a的突起部分18b是从倾斜部分18c朝底座1伸出的,并且该突起部分18b是通过伸出到外罩31之外而形成的,这部分主体16只有突起部分18b围绕着它,因而当要把外罩31从主体16上卸下来以便维修时,无需使用例如改锥这样的工具,而可以通过操作者把其手指作用在该突起部分18b上使第一臂18a朝主体的中心发生弹性变形的方法,使第一臂18a的倾斜部分18c与外罩31的锁定部分35之间的啮合脱开,从而可以方便地把外罩31从主体16上卸下,因而改进了维护的可操作性。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它可以通过使用上述支架22方便地安装中间电极20以及把FET 21与中间电极20相连接。
此外,该监测器在安装中间电极20和外室12时,可以减少零件(例如螺钉)的数量并且还可以减少螺纹紧固部分的数量,因而可改进在装配该电离烟雾监测器时的可操作性。
此外,在把外室12的棘爪部分12f装配在主体16的安装孔17a中时,由于将该安装孔17a配置在外室12的外面,使该监测器可以防止印刷电路板13等与由于露水冷凝而产生的水相接触,即使该水通过安装孔17a流入也无妨。
通过使用表面安装型LED 29作为工作显示器,与使用分立型LED相比较,该监测器可以简化装配并且能阻止污物和粉尘侵入印刷电路板13这一侧。
通过使用用于安装主体16和外罩31的上述结构,该监测器可以阻止外罩31落下并且可以将外罩31从主体16上方便地卸下。
根据本发明的电离烟雾监测器,由于形成在圆筒形的圆周壁上用于使中间电极的电极片延伸到该圆筒形的外面的第一凹口部分被设置成与在容纳部分中形成的用于使FET的导线延伸到该容纳部分的外面的第二凹口部分互相面对,通过把中间电极安装到电极支承部分上,使得中间电极的电极片通过第一凹口部分向外延伸,以及通过把FET装入在该容纳部分中,使得FET的导线通过第二凹口部分向外延伸,从而该监测器可以使从第一凹口部分延伸的电极片与从第二凹口部分延伸的导线相接触。
由于中间电极和FET的定位位置,使它们的连接可以方便地进行,因而可改进装配电离烟雾监测器的可操作性并且可减少电离烟雾监测器的生产成本。

Claims (10)

1.一种电离烟雾监测器,包括:一个内电极;一个具有一个电极体和一个从该电极体延伸的电极片的中间电极,该中间电极面向该内电极并且与一个场效应晶体管相连接;一个相对于该中间电极设置在该内电极的对置侧的外电极;以及一个用于支承该中间电极面向该内电极的绝缘支架;
其中该支架包括一个用于支承该中间电极、具有一个包围该中间电极的该电极体的圆筒形圆周壁的电极支承部分,一个用于容纳该场效应晶体管的容器,以及一个用于通过把容器连接到该电极支承部分上而支承该容器的容器支承部分;一个用于使该中间电极的该电极片从其中伸出的第一凹口部分在该圆筒形圆周壁上形成,以及一个用于使容纳在该容器中的该场效应晶体管的导线从该容器中伸出的第二凹口部分在面向该圆周壁的第一凹口部分的位置上形成;以及从该第一凹口部分伸出的该电极片与从该第二凹口部分伸出的导线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的该电极支承部分包括一个用于支承该中间电极的电极架,该电极架上具有穿过在该中间电极上形成的连接孔的突起部,通过使该突起部的上端发生变形可以把中间电极固定在该电极架上,使得该中间电极面向该内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的该电极支承部分包括一个用于支承该中间电极的电极架,该电极架上具有穿过在该中间电极上形成的连接孔的突起部,当把该中间电极安装在该电极架上时,通过熔融该穿过该中间电极的该连接孔的该突起部的上端,可以把该中间电极固定在该电极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支承构件被设置在同在从该第一凹口部分伸出的该电极片与从该第二凹口部分伸出的该导线之间的该连接部分相隔开的位置上。
5.一种电离烟雾监测器,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内电极,一个面向该内电极的中间电极,以及一个相对于该中间电极设置在该内电极的相反侧的起着外电极作用的外室的探测部件;一个装有一块印刷电路板的电路部件,在其上安装着根据探测部件的输出用于检测烟雾的电子元件;以及一个该探测部件和电路部件安装在其上的支承主体;
其中,该印刷电路板被固定在该支承主体上,该外室和印刷电路板至少在一个位置上互相接触和电气连接;以及一个安装到该支承主体上的安装装置设置在该外室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室是用导电树脂制成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其特征在于,当探测部件的底部覆盖以该外室时,把除去该外室以外的该探测部件和该电路部件设置在该支承主体与配置在该支承主体下面的该外室之间,所设置的安装装置从该外室的该圆周部分向外伸出,以及一个其中装有该安装装置的安装孔在该支承主体的一个与该安装装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给出工作显示的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设置在该印刷电路板的面对该外室的表面上,一个通孔形成在该外室中的一个与发光装置相对应的位置上,一个用于把从该发光装置发出的光传输到该外室外面的光传输件被配置在该通孔中,以及该通孔由该光传输件所堵塞。
9.一种电离烟雾监测器,包括:一个固定在例如顶蓬部分的底座,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该底座上并且具有一个用于检测烟雾的烟雾检测装置的监测器本体,以及用于相对于该监测器本体覆盖在底座的对置侧上的一个外罩;
其中该监测器本体具有一个用于支承该烟雾检测装置的支承主体,该支承主休可拆卸地安装在该底座上和一个外罩装在该主体的圆周部分上;一个可朝向该支承主体的中心发生弹性变形、具有一个向外伸出并且朝底座延伸的突起部的装配件设置在该支架的该圆周部分上;一个环绕着该支架的该圆周部分的圆筒形部分形成在该外罩的外圆周部分上,以及一个安装在该装配件的突起部上的装配部分在该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以及该底座设置有一个用于阻止该装配件朝向该支承主体的中心侧发生弹性变形的阻止部分,该阻止部分配置在该装配件的中心侧以便与该装配件塔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离烟雾监测器,其特征在于,该装配件是用具有弹性和柔性的合成树脂制成的,该装配件具有用手指就可以使它方便地弹性变形的U形截面。
CN97121105A 1996-10-11 1997-10-10 电离烟雾监测器 Pending CN11829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014596A JP3210868B2 (ja) 1996-10-11 1996-10-11 イオン化式煙感知器
JP270145/96 1996-10-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928A true CN1182928A (zh) 1998-05-27

Family

ID=1748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21105A Pending CN1182928A (zh) 1996-10-11 1997-10-10 电离烟雾监测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057775A (zh)
EP (1) EP0836164A1 (zh)
JP (1) JP3210868B2 (zh)
CN (1) CN118292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7391A (zh) * 2016-01-20 2016-04-20 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装于墙体上的消防设备的防水结构
CN107533787A (zh) * 2015-05-15 2018-01-02 谷歌公司 烟雾探测器室结构及相关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3047B2 (ja) * 2001-09-27 2006-08-02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火災感知器
AU2003221900A1 (en) * 2002-04-11 2003-10-27 Laura L. Mcgreal Smoke alarm and mounting kit
US6953936B2 (en) * 2002-06-27 2005-10-1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Ionization type smoke sensing chamber
US7227452B1 (en) * 2005-03-28 2007-06-05 Frost James W Apparatus to deter birds with ultrasound
WO2008002106A1 (en) * 2006-06-29 2008-01-03 Jeong-Hun Shin Fire detector having a lifting function
US9091388B2 (en) 2012-07-13 2015-07-28 Walter Kidde Portable Equipment, Inc. Mounting assembly with automatic activation for alarm units
US9685054B2 (en) * 2013-03-19 2017-06-20 Michael Simmons Mounting bracket including emergency lighting
US9058731B2 (en) 2013-10-07 2015-06-16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Smoke detector with airflow barrier
DE102015004458B4 (de) 2014-06-26 2016-05-12 Elmos Semiconductor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einen klassifizierenden, rauchkammerlosen Luftzustandssensor zur Prognostizierung eines folgenden Betriebszustands
DE102014019773B4 (de) 2014-12-17 2023-12-07 Elmos Semiconductor S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Unterscheidung von festen Objekten, Kochdunst und Rauch mittels des Displays eines Mobiltelefons
DE102014019172B4 (de) 2014-12-17 2023-12-07 Elmos Semiconductor S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Unterscheidung von festen Objekten, Kochdunst und Rauch mit einem kompensierenden optischen Messsystem
CN107478576B (zh) * 2016-06-07 2024-02-2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传感器的防护结构
CN106056830B (zh) * 2016-06-20 2019-01-08 四川赛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的迷宫罩
JP6667160B2 (ja) * 2016-09-16 2020-03-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火災感知器用ベース及び火災感知器
WO2019099832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Polyone Corporation Detection article
US11887450B2 (en) 2018-05-09 2024-01-30 Carrier Corporation Smoke chamber for multiwave multiangle smoke det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08251A (de) * 1970-07-23 1971-05-31 Cerberus Ag Ionisationsfeuermelder
CH633122A5 (en) * 1978-06-27 1982-11-15 Cerberus Ag Connecting device on an alarm consisting of a base part and an alarm part with sensor
CH635001A5 (de) * 1979-01-23 1983-03-15 Cerberus Ag Verbindungseinrichtung zur verbindung eines sockelteils mit einem meldereinsatz in einem brandmelder.
JPH01102991U (zh) * 1987-12-26 1989-07-12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3787A (zh) * 2015-05-15 2018-01-02 谷歌公司 烟雾探测器室结构及相关方法
CN105517391A (zh) * 2016-01-20 2016-04-20 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装于墙体上的消防设备的防水结构
CN105517391B (zh) * 2016-01-20 2019-01-25 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装于墙体上的消防设备的防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36164A1 (en) 1998-04-15
JPH10116396A (ja) 1998-05-06
US6057775A (en) 2000-05-02
JP3210868B2 (ja) 2001-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2928A (zh) 电离烟雾监测器
CN1142536C (zh) 使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195977C (zh) 光电烟雾探测器及烟雾探测部组件
CN1870857A (zh) 被屏蔽的电子电路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176C (zh) 射频装置
CN1139726C (zh) 流体机械的性能调整装置
EP2696575B1 (en)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CN1019872B (zh) 电容传感的固态触摸按钮装置
CN100345045C (zh) 灯组件、光供给装置和液晶显示器
CN1601752A (zh) 制造固态图像传感器件的方法
CN1651980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917720A (zh) 硅基电容传声器及其封装方法
CN1652663A (zh) 立体电子电路装置及其中继基板和中继框
CN1866584A (zh) 蓄电装置
CN1943049A (zh) 发光元件驱动用半导体芯片、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897441A (zh) 电容器搭载型逆变器单元
CN1198594A (zh) 多芯片模块
CN1279683C (zh) 交流发电机的电容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38834A (zh) 安装在个人通信设备外壳中的改进式电声转换器
CN1783950A (zh) 小型摄像组件
CN1684284A (zh) 光半导体器件及采用该器件的电子装置
CN1189060C (zh) 扬声器装置
CN1311227C (zh) 压力传感器
CN1224251C (zh) 投影电视机的屏蔽装置
CN1435927A (zh) 半导体激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器件的光拾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091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