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813A - 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813A
CN1182813A CN96122972A CN96122972A CN1182813A CN 1182813 A CN1182813 A CN 1182813A CN 96122972 A CN96122972 A CN 96122972A CN 96122972 A CN96122972 A CN 96122972A CN 1182813 A CN1182813 A CN 1182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heald
fine denier
denier yarn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22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220C (zh
Inventor
王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96122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220C/zh
Publication of CN1182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2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22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25/005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它由具有不交织、不弯曲,始终保持各自平直状态的n层经线和n+1层纬线分层交替重叠,两组细特线分别在分层交替重叠的经纬线间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固定经纬线的相对位置而构成。在重叠式三梭口刚性三剑杆无梭织机上可织造出三纬、六纬或九纬不同厚度的3D织物,本发明的织物对外承载时,变形小强力大,层间剪切强度高,冲击强度大,树脂易渗透,且均匀。

Description

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殊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CM)是继金属材料出现之后的又一种新材料,它是将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下而构成的一种新材料,用作承力结构件的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和树脂(塑料)组成,故名叫纤维增强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FRP),在FRP中,以纤维作承力结构件的骨架,以树脂作粘结剂,使纤维在构件中,按产品设计的要求,在予定位置处固定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强度高、刚性好、重量轻的承力结构件,由于这一特点,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军品及民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的关系和混凝土中钢筋与水泥的关系相似,复合材料中使用的纤维,绝大多数是玻璃纤维,只有在高级复合材料(AdvancedComposite Materials-ACM)中,才使用碳纤维(CF),芳纶纤维(美国Dupont公司名叫Kevlar),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荷兰DSM公司名叫Dyneema),这些纤维的使用形式,可以是短纤和长丝,但使用较多的是将纤维作经纬线而织成的织物,我国习惯上将玻璃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叫玻璃钢,当用玻纤布来制作汽车、火车、船舶、冷却塔、风机叶片、防弹硬装甲等玻璃钢制品时,一般都是在模具上,用树脂把剪裁好的玻纤布一层一层地刷贴上去,固化之后得到玻璃钢制品,我国的玻璃钢工业,绝大多数使用这种工艺,国外亦有相当数量使用这种工艺,使用这种工艺来生产玻璃钢制品时,出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一层一层地剪贴玻纤布,费工费料,且树脂在各层间分布不匀;
2.各层布之间,没有用缝纫线来加以联接,而是靠树脂将其粘合在一起,树脂粘合力,远小于缝纫线强度,故制品的层间剪切强度低,当承受弯矩或振动时,制品出现开裂,脱层,严重时玻纤布会一层一层地掉下来;
3.将单根各自孤立的经纬线构成一整体片状织物,是靠经纬线J、W的相互交织来完成,由于经纬交叉时的相互挤压,经纬线J、W必处于弯曲状态之中,当织物承受外载时,如图1所示,经纬线必先由弯变直(图中只画出经线J弯曲),才能充分承载,故制品变形大,强度低;
4.由于经纬线在织物中处于弯曲状态,当板壳类FRP制品在承受枪弹类载荷打击时,枪弹的冲击能量将以冲击波的形式在织物中传播,经纬线的弯曲对冲击波传播阻力大,故冲击波传播速度低,枪弹的冲击能量将耗散在较小的面积上,当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冲击能量超过材料的冲击强度时,材料将发生破坏,故经纬线的弯曲减低了材料的冲击强度;
5.由于经纬线的交叉及相互挤压,交叉点处纤维密实,树脂难以流过,故树脂渗透性差,浸渍速度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的经纬线不交织、不弯曲、分层交替重叠,用另一组细特线沿经纬平面垂直方向对经纬线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三维立体织物及其织造方法,能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具有不交织、不弯曲,始终保持各自平直状态的n层经线和n+1层纬线分层交替重叠,起缝纫作用的两组细特线分别交替沿经纬平面的垂直方向,在分层交替重叠的经纬线间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固定经纬线的相对位置而构成。经线n为2、5、8层,纬线n+1为3、6、9层,织物总层数分别为5、11、17层。
在重叠式三梭口刚性三剑杆无梭织机中,上静经线和下静经线在织造中其位置固定不动,前细特线和后细特线分别穿入前综丝和后综丝各自的综眼中,前综丝和后综丝的上下运动,经过各自的综眼,可带动前细特线和后细特线上下移动,前细特线、后细特线、上静经线、下静经线间形成三个等高度的梭口,三个梭口的总高度为前细特线、后细特线的梭口高度,若前细特线在上,后细特线在下,此时上、中、下三个梭口中同时各引入一根纬线,钢筘左移把三根纬线一齐打进织口——打纬,在送经和卷取机构的联合作用下,经线与已织成的织物向左移动,因同一垂直平面内的三根纬线均已打进织口,可让前综丝带动前细特线向下运动,而后综丝带动后细特线向上运动,前细特线和后细特线上下换位的交叉就将三根纬线捆扎在上静经线和下静经线上,从而固定了经纬线的相对位置,使各层经纬线无法脱开,此时钢筘向右运动,在此时出现的新梭口中,又可向上、中、下梭口各引入一根纬线,然后钢筘左右摆动打纬,在送经和卷取机构的联合作用下,经线与已织成的织物向左移动,前综丝带动前细特线向上,而后综丝带动后细特线向下对经纬线进行捆扎,生产过程就这样循环进行。
在重叠式三梭口刚性三剑杆无梭织机中,在上静经线上方、上静经线与下经线中间和下静经线的下方分别各新增加一根经线,在后综丝后面新增加一根综丝,在新增加的一根综丝上有等间距的三个综眼,新增加的三根经线分别穿入这三个综眼中,新增加的一根综线作上下运动时,可带动三根经线同步在自己所在梭口的上下层间运动,即上静经线上方的经线只能在上梭口的上下层间运动,上静经线与下静经线中间的经线只能在中梭口上下层间运动,下静经线下方的经线只能在下梭口上下层间运动,前综丝在上,后综丝在下,新增加的综丝在下,新增加的三根经线均在自己梭口的下层,梭口中引入三根纬线,新增加的综丝向上,即新增加的三根经线换到自己梭口的上方,梭口中再引入新增加的三根纬线,这样,同一垂直平面内的六根纬线均已引入,然后钢筘左右摆动打纬,前综丝带动前细特线向上,而后综丝带动后细特线向下对经纬线进行捆扎,织物和经线左移;此时新形成的梭口中再引入新增加的三根纬线,新增加的一根综丝向下,再向梭口中引入原三根纬线,这时六根纬线均已引入,然后钢筘左右摆动打纬,前综丝带动前细特线向下,而后综丝带动后细特线向上对经纬线进行捆扎,织物和经线左移,生产过程就这样循环进行。
在重叠式三梭口刚性三剑杆无梭织机中,在上述新增加的三根经线的上方分别各再增加一根经线,在新增加的综丝后面再增加一根综丝,在再增加的一根综丝上有等间距的三个综眼,再增加的三根经线分别穿入各自的综眼中,再增加的一根综丝作上下运动时,可带动三根经线在自己所在梭口的上下层间运动。前综丝在上,后综丝在下,新增加的综丝和再增加的综丝均在下,新增加和再增加的三根经线均在自己梭口的下层,梭口中引入原三根纬线,然后新增加的综丝向上,引入新增加的三根纬线,最后再新增加的综丝向上,引入再增加的三根纬线,这样同一垂直平面内的九根纬线均已引入,然后钢筘左右摆动打纬,在送经及卷取机构联合作用下,使已织成的织物和经线均左移,前综丝带动前细特线向上,而后综丝带动后细特线向下对经纬线进行捆扎;此时向新形成的梭口中再引入再增加的三根纬线,再增加的综丝下降,引入新增加的三根纬线,新增加的综丝下降,引入原三根纬线,此时九根纬线均已引入,然后钢筘左右摆动打纬,在送经及卷取机构联合作用下,使已织成的织物和经线均左移,前综丝带动前细特线向下,而后综丝带动后细特线向上对经纬线进行捆扎,生产过程就这样循环进行。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1.织物中的经纬线J、W不交织、不弯曲始终保持各自平直状态,承载时变形小强力大,见图2所示;
2.织物中的经纬线J、W不止一层而有多层,经纬线交替重叠,如图3所示,经纬线的层数至少五层,多至十七层,以此来增加织物厚度(重量)的变化范围;
3.经纬线J、W的相对位置,不是靠经纬线自身的相互交叉和挤压来固定,而是另用一根起缝纫作用的细特线X,沿经纬平面的垂直方向来完成,如图4所示,细特线X的使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制品不易开裂脱层;
4.由于经纬线不交织、不弯曲,冲击动能作用于这种FRP板材时,冲击波极易在平面中快速传播,冲击能量可分布在较大的面积上,FRP制品不易损坏,故3D织物用作防弹硬装甲材料非常恰当。
5.细特线是玻璃纤维,可得到纯玻纤3D织物,极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
6.织物中的经纬线各自平行排列,恰似许多无弯头的细管排在一起,在毛细管吸力的作用下,树脂极易在纱线间和纤维间流动,故树脂渗透性好,很适合于RTM的树脂注射成型工艺,且由于特线对经纬的固结,带压力的树脂流动时不易将3D布中纤维冲乱;
7.三个梭口同时引纬,比单梭口引纬产量大有提高;
8.三个梭口织造可使全部经线分布在四个平面中,改善了经线的拥挤状况,减少了经线相互磨擦。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给出本发明的细节。
图1、经纬线相互弯曲交织的织物;
图2、经纬线相互不弯曲不交织的织物;
图3、经纬线相互不弯曲不交织多层交替重叠的织物;
图4、经纬线相互不弯曲不交织多层交替重叠用细特线固定的织物;
图5、具有两层经线和三层纬线沿经线方向剖切的3D织物剖视图;
图6、具有五层经线和六层纬线沿经线方向剖切的3D织物剖视图;
图7、具有八层经线和九层纬线沿经线方向剖切的3D织物剖视图;
图8、一般生产机织物的织造原理图;
图9、本发明机织物的织造原理图;
图10、具有两层经线和三层纬线3D织物的织造方法;
图11、具有五层经线和六层纬线3D织物的织造方法;
图12、具有八层经线和九层纬线3D织物的织造方法。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织物,绝大多数是由一层经线和一层纬线两者垂直交叉组成,故称为二维平面织物(简称2D织物),本发明提供的织物,除有多层经线和多层纬线外,还有一组垂直于经纬平面的细特线(经纬线细特线的材料均为玻璃纤维),这是一种在织物长度、宽度和厚度三个垂直方向都有纱线的织物,故称三维立体织物(简称3D织物)。
实施例1:
如图5所示,这是具有两层经线和三层纬线沿经线方向剖切的3D织物剖视图。一个组织循环中有两根经线Jso和Jxo,三根纬线Wss、Wzs、Wxs,两根细特线Xq和Xh,若经纬线的线密度均为800Tex(g/KM),细特线为67Tex,每层经线排列密度为根/4mm,每层纬线排列密度为根/6mm,细特线密度为根/2mm,则织物重量为800g/M2,玻璃钢中,若纤维含量可达50%,则制品的厚度可达1mm,这一厚度比市售0.4玻纤方格布的厚度增加100%,如考虑进3D织物的强度刚度优于2D织物,则一层800g/M2的织物使用效果几乎与三层0.4方格布相同。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这是具有五层经线和六层纬线沿经线方向剖切的3D织物剖视图。一个组织循环中有五根经线Js1、Jso、Jx1、Jxo、Jx1,六根纬线Wss、Wsz、Wzs、Wzz、Wxs、Wxz,两根细特线Xq和Xh,比较图6和图5可知,图6是在图5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根经线Js1、Jz1、Jx1,三根纬线Wsz、Wzz、Wxz。若经纬线都用1200Tex,细特线用134Tex,每层经线密度为根/4mm,纬线为根/4.8mm,细特线为根/2mm,则织物重量为3000g/M2,同样纤维含量也是50%则复合材料的厚度为3.7mm。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这是具有八层经线和九层纬线沿经线方向剖切的3D织物剖视图。一个组织循环中有八根经线Js1、Js2、Jso、Jz1、Jz2、Jxo、Jx1、Jx2,九根纬线Wss、Wsz、Wsx、Wzs、Wzz、Wzx、Wxs、Wzz、Wxx,两根细特线Xq和Xh,比较图6和图7可知,图7是在图6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根经线Js2、Jz2、Jx2,三根纬线Wsx、Wzx、Wxx。若经纬线均用2400Tex,细特线用200Tex,每层经线密度为根/4mm,纬线密度为根/4.5mm,细特线为根/2mm,则织物重量可达9800g/M2,纤维含量50%,复合材料厚度可达12mm。
从以上三例可见,它提供的三种3D织物所形成复合材料板材的厚度大约在1~12mm间,这一厚度已有相当广泛的应用范围,足够目前国内外各种复合材料使用。
因3D织物结构不同于2D织物,故用现行工厂中生产2D织物的设备和工艺来生产3D织物困难较大,有时甚至无法织造或织成产品的质量很差。为顺利地织出本发明提出的纬线为三层、六层和九层的三种3D织物,与此对应的织机为重叠式三梭口刚性三剑杆无梭织机。生产机织物的织机,一般只能形成一个梭口S,只有一个引纬器——如剑杆J——在梭口S中引纬,见图8所示,为减少经线在排列上的拥挤和相互磨擦的机会,今在垂直平面内同时形成三个梭口Ss、Sz、Sx,每个梭口中各有一根剑杆引纬Js、Jz、Jx,见图9所示,上梭口Ss中有上剑杆Js引纬,中梭口Sz有中剑杆Jz引纬,下梭口Sx中有下剑杆Jx引纬,因纬线粗重,三根剑杆采用刚性为好,剑杆在梭口中运动时,剑杆不和经线和钢筘接触,全部经线J分别在四个平面中,十分有利于减少经线相互的接触和磨擦。
下面是三种3D织物的织造方法:
1.如图5所示的三纬3D织物,可按图10的上机方式织出,上静经线Jso和下经线Jxo在织造中其位置固定不动,前后细特线Xq和Xh分别穿入前后综丝Zq和Zh的综眼a和b中,Zq和Zh的上下运动,分别经过综眼a和b可带动前细特线Xq和后细特线Xh上下移动,Xq、Xh、Jso、Jxo四片纱线形成三个等高度的梭口,即上梭口Ss、中梭口Sz和下梭口Sx,这里所谓的梭口高度,就是控制该经线上下运动的动程,从图可见,三个梭口的高度分别为hs、hz、hx,且hs=hz=hx=h,总高度H为前细特线Xq或后细特线Xh的梭口高度,且H=hs+hz+hx=3h,图中前细特线Xq在上,后细特线Xh在下,此时在上中下三个梭口中同时各引进一根纬线Wss、Wzs、Wxs,钢筘GK左移把三根纬线一齐打进织口——打纬,因同一垂直平面内的三根纬线均已打进织口,可让Zq带动Xq向下,而Zh带动Xh向上运动,两根细特线上下变位的交叉就将三根纬线捆扎在两根经线Jso和Jxo上,从而固定了经纬线的相对位置,使各层经纬线列法脱开,此时钢筘GK向右运动,在送经线和卷取机构(图中未表示出)的联合作用下,经线与已织成的织物向左移动,在此时出现的新梭口中,又可向上中下梭口各引入三根纬线Wss、Wzs、Wxs,然后钢筘GK左右摆动打纬,Zq带动Xq向上,而Zh带动Xh向下对经纬线进行捆扎,织物和经线左移,生产过程就为样循环进行。循环状况可用表1示之,表中的上或下表示前综丝Zq或后综丝Zh在上或在下。
表  1
    Zq     Zh     纬线引入顺序
  上     下     Wss     Wzs     Wxs
  下     上     Wss     Wzs     Wxs
2.如图6所示的六纬3D织物,可按图11的所示的上机方式织造,图11是由图10在上静经线Jso的上方、上静经线Jso与下静经线Jxo中间和下静经线Jxo的下方分别增加一根经线Js1、Jz1、Jx1,在后细综丝Zh后面增加一根综丝Z1,综丝Z1上有三个综眼c、d、e,三根经线Js1、Jz1、Jx1分别穿入各自的综眼中,Z1的上下运动,可带动三根经线同步在小范围内上下运动,所谓小范围,是指每根经线只能在自己所在梭口的上下层间运动,如Jx1只能在下梭口Sx上下运动。图中,Zq在上,Zh在下,综丝Z1在下,它表明Js1、Jz1、Jx1均在自己的梭口的下层,此时,向梭口中引入三根纬线Wss、Wzs、Wxs,然后Z1向上,即Js1、Jz1、Jx1换位到自己梭口的上方,此时向梭口中引入新增三根纬线Wsz、Wzz、Wxz,这样同一垂直平面的六根纬线均已引入,钢筘GK左右摆动打纬,送经和卷取机构的作用使经线及已织成织物左移,Zq向下和Zh向上,使Xq与Xh相互上下换位交叉对经纬线进行捆扎固结,在此时新形成的梭口中再引入三根纬线Wsz、Wzz、Wxz,Z1下降,再向梭口中引入三根纬线Wss、Wzs、Wzs,这时六根纬线均已引入,可以打纬,使织物及经线左移,Xq和Xh换位对经纬线进行捆扎固结,生产过程就这样循环进行。循环状况可用表2示之,表中的上或下表示前综丝Zq或后综丝Zh或新增加综丝Z1在上或在下。
表  2
  Zq     Zh     Z1     纬线引入顺序
 上   下     下     Wss     Wzs     Wxs
 上   下     上     Wsz     Wzz    Wxz
 下   上     上     Wsz     Wzz    Wxz
 下   上     下     Wss     Wzs    Wxs
3.如图7所示的九纬3D织物,可按图12的上机方式织出,图12是由图11在新增加的三根经线Js1、Jz1、Jx1的上方分别各再增加一根经线Js2、Jz2、Jx2,在新增加的综丝Z1后面再增加一根综丝Z2,综丝Z2上有等间距的三个综眼f、g、h,三根经线Js2、Jz2、Jx2分别穿入各自的综眼中,Z2作上下运动可带动三根经线在各梭口的上下层间运动,图中前综丝Zq在上,后综丝Zh在下,综丝Z1和综丝Z2均在下,新增加和再增加的六根纬线均在自己梭口的下层,此时向梭口S中引入三根纬线Wss、Wzs、Wxs,综丝Z1向上,引入三根纬线Wsz、Wzz、Wxz,最后综丝Z2也向上,引入三根纬线Wsx、Wzx、Wxx,这样九根纬线均引入,钢筘GK左右摆动打纬,在送经和卷取机构联合作用下,使织物和经线左移,前综丝Zq带动前细特线Xq向下,而后综丝Zh带动后细特线Xh向上对经纬线进行捆扎;此时向新形成的梭口中再引入三根纬线Wsx、Wzx、Wxx,综丝Z2下降,引入三根纬线Wsz、Wzz、Wxz,综丝Z1下降,引入三根纬线Wss、Wzs、Wxs,此时九根纬线均已引入,然后钢筘GK左右摆动打纬,在送经和卷取机构联合作用下,使织物和经线左移,前综丝Zq带动前细特线Xq向上,而后综丝Zh带动后细特线Xh向下对经纬线进行捆扎,生产过程就这样循环进行。循环状况可用表3示之,表中的上或下表示前综丝Zq或后综丝Zh或新增加综丝Z1或再增加综丝Z2在上或在下。
表  3
  Zq   Zh   Z1     Z2     纬线引入顺序
  上   下   下     下     Wss     Wzs     Wxs
  上   下   上     下     Wsz     Wzz    Wxz
  上   下   上     上     Wsx     Wzx    Wxx
  下   上   上     上     Wsx     Wzx    Wxx
  下   上   上     下     Wsz     Wzz    Wxz
  下   上   下     下     Wss     Wzs    Wxs

Claims (5)

1.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其特征是:它包括具有不交织、不弯曲,始终保持各自平直状态的n层经线[J]和n+1层纬线[W]分层交替重叠,起缝纫作用的两组细特线[Xq]、[Xh]分别交替沿经纬平面的垂直方向,在分层交替重叠的经纬线间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固定经纬线的相对位置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立体织物,其特征是:经线[J]n为2、5、8层,纬线[W]n+1为3、6、9层,织物总层数分别为5、11、17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是:在重叠式三梭口刚性三剑杆无梭织机中,上静经线[Jso]和下静经线[Jxo]在织造中其位置固定不动,前细特线[Xq]和后细特线[Xh]分别穿入前综丝[Zq]和后综丝[Zh]各自的综眼[a]和[b],前综丝[Zq]和后综丝[Zh]的上下运动,经过各自的综眼,可带动前细特线[Xq]和后细特线[Xh]上下移动,前细特线[Xq]、后细特线[Xh]、上静经线[Jso]、下静经线[Jxo]间形成三个等高度的梭口,三个梭口的总高度为前细特线[Xq]、后细特线[Xh]的梭口高度,若前细特线[Xq]在上,后细特线[Xh]在下,此时上、中、下三个梭口中同时各引入一根纬线[Wss]、[Wzs]、[Wxs],钢筘[GK]左移把三根纬线一齐打进织口——打纬,在送经和卷取机构的联合作用下,经线与已织成的织物向左移动,因同一垂直平面内的三根纬线均已打进织口,可让前综丝[Zq]带动前细特线[Xq]向下运动,而后综丝[Zh]带动后细特线[Xh]向上运动,前细特线[Xq]和后细特线[Xh]上下换位的交叉就将三根纬线捆扎在上静经线[Jso]、下静经线[Jxo]上,从而固定了经纬线的相对位置,使各层经线和纬线无法脱开,此时钢筘[GK]向右运动,在此时出现的新梭口中,又可向上、中、下梭口各引入一根纬线,然后钢筘[GK]左右摆动打纬,在送经和卷取机构的联合作用下,经线与已织成的织物向左移动,前综丝[Zq]带动前细特线[Xq]向上,而后综丝[Zh]带动后细特线[Xh]向下对经纬线进行捆扎,生产过程就这样循环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是:在重叠式三梭口刚性三剑杆无梭织机中,在上静经线[Jso]上方、上经线[Jso]与下静经线[Jxo]中间和下静经线[Jxo]的下方分别增加一根经线[Js1]、[Jz1]、[Jx1],在后综丝[Zh]后面新增加一根综丝[Z1],在新增加的一根综丝[Z1]上有等间距的三个综眼[c]、[d]、[e],新增加的三根经线分别穿入各自的综眼中,新增加的一根综线[Z1]作上下运动时,可带动三根经线在自己所在梭口的上下层间运动,即上静经线[Jso]上方的经线[Js1]只能在上梭口[Ss]的上下层间运动,上静经线[Jso]与下静经线[Jxo]中间的经线[Jz1]只能在中梭口[Sz]上下层间运动,下静经线[Jxo]下方的经线[Jx1]只能在下梭口[Sx]上下层间运动,前综丝[Zq]在上,后综丝[Zh]在下,新增加的综丝[Z1]在下,即新增加的三根经线均在自己梭口的下层,梭口中引入原三根纬线[Wss]、[Wzs]、[Wxs],新增加的综丝[Z1]向上,即增加的三根经线[Js1]、[Jz1]和[Jx1]换到自己梭口的上方,梭口中再引入新的三根纬线[Wsz]、[Wzz]、[Wxz],这样,同一垂直平面内的六根纬线均已引入,然后钢筘[GK]左右摆动打纬,前综丝[Zq]带动前细特线[Xq]向下,而后综丝[Zh]带动后细特线[Xh]向上对经纬线进行捆扎,织物和经线左移;此时新形成的梭口中再引入新增加的三根纬线[Wsz]、[Wzz]、[Wxz],新增加的一根综丝[Z1]向下,再向梭口引入原三根纬线[Wss]、[Wzs]、[Wxs],这时六根纬线均已引入,然后钢筘[GK]左右摆动打纬,前综丝[Zq]带动前细特线[Xq]向下,而后综丝[Zh]带动后细特线[Xh]向上对经纬线进行捆扎,织物和经线左移,生产过程就这样循环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是:在重叠式三梭口刚性三剑杆无梭织机中,在新增加的三根经线[Js1]、[Jz1]、[Jx1]的上方分别各再增加一根经线[Js2]、[Jz2]、[Jx2],在新增加的一根综丝[Z1]后面再增加一根综丝[Z2],在再增加的一根综丝[Z2],上有等间距的三个综眼[f]、[g]、[h],再增加的三根经线分别穿入各自的综眼中,再增加的一根综丝[Z2]作上下运动时,可带动三根经线在自己所在梭口的上下层间运动,前综丝[Zq]在上,后综丝[Zh]在下,新增加的综丝[Z1]和再增加的综丝[Z2]均在下,即新增加和再增加的六根经线均在自己梭口[s]的下层,梭口[s]中引入原三根纬线[Wss]、[Wzs]、[Wxs],然后新增加的综丝[Z1]向上,引入新增加的三根纬线[Wsz]、[Wzz]、[Wxz],最后再新增加的综丝[Z2]向上,引入再增加的三根纬线[Wsz]、[Wzx]、[Wxx],这时同一垂直的九根纬线均已引入,然后钢筘[GK]左右摆动打纬,在送经及卷取机构联合作用下,使已织成的织物和经线均左移,前综丝[Zq]带动前细特线[Xq]向下,而后综丝[Zh]带动后细特线[Xh]向上对经纬线进行捆扎,此时向新形成的梭口中再引入再增加的三根纬线[Wsx]、[Wzx]v[Wxx],再增加的综丝[Z2]下降,引入新增加的三根纬线[Wsz]、[Wzz]、[Wxz],新增加的综丝[Z1]下降,引入原三根纬线[Wss]、[Wzs]、[Wxs],此时九根纬线均已引入,然后钢筘[GK]左右摆动打纬,在送经及卷取机构联合作用下,使已织成的织物和经线均左移,前综丝[Zq]带动前细特线[Xq]向上,而后综丝[Zh]带动后细特线[Xh]向下对经纬线进行捆扎,生产过程就这样循环进行。
CN96122972A 1996-10-28 1996-10-28 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22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22972A CN1066220C (zh) 1996-10-28 1996-10-28 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22972A CN1066220C (zh) 1996-10-28 1996-10-28 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813A true CN1182813A (zh) 1998-05-27
CN1066220C CN1066220C (zh) 2001-05-23

Family

ID=5127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229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220C (zh) 1996-10-28 1996-10-28 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220C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8177B (zh) * 2006-07-31 2010-06-02 赵祖良 用在多层织机上可实现经纬平交加z向纱织法的机构
CN101294327B (zh) * 2008-06-20 2013-01-09 武汉科技学院 新型三维织机
CN103998721A (zh) * 2011-12-14 2014-08-20 斯奈克玛 一种通过3d编织织造的单件纤维结构及其在制造复合材料部件中的应用
CN104233584A (zh) * 2014-09-23 2014-12-24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层间交织板材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6555268A (zh) * 2017-01-04 2017-04-05 嘉兴市天之梦丝绒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布多梭口剑杆织机
CN106757689A (zh) * 2017-01-04 2017-05-31 嘉兴市天之梦丝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梭口剑杆织机的多梭口引纬装置
WO2018001305A1 (zh) * 2016-07-01 2018-01-04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织物
CN110234299A (zh) * 2016-12-20 2019-09-13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用3d编织织物制造的对接装置
CN110857481A (zh) * 2018-08-25 2020-03-03 天津工大航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法向纱引入装置
CN111101262A (zh) * 2019-12-24 2020-05-05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携纱导向片、立体织物的铺纱装置及铺纱方式
CN113768254A (zh) * 2021-09-27 2021-12-1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带、拉链、应用拉链的物品及拉链带制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7437C (zh) * 2004-05-10 2007-05-23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异形截面机织三维织物的织造工艺
CN100457994C (zh) * 2004-11-30 2009-02-04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用三维多向编织物净尺寸仿形减纱编织方法
CN1800464B (zh) * 2006-01-16 2010-11-03 赵祖良 经纬交织层间穿透法织机及其织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5252A (en) * 1990-08-29 1992-02-04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Method of forming variable cross-sectional shaped three-dimensional fabrics
CN1068607A (zh) * 1992-07-18 1993-02-03 中国纺织大学 一种三轴向正交立体织物的新的织造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8177B (zh) * 2006-07-31 2010-06-02 赵祖良 用在多层织机上可实现经纬平交加z向纱织法的机构
CN101294327B (zh) * 2008-06-20 2013-01-09 武汉科技学院 新型三维织机
CN103998721A (zh) * 2011-12-14 2014-08-20 斯奈克玛 一种通过3d编织织造的单件纤维结构及其在制造复合材料部件中的应用
CN103998721B (zh) * 2011-12-14 2016-01-20 斯奈克玛 一种通过3d编织织造的单件纤维结构及其在制造复合材料部件中的应用
CN104233584A (zh) * 2014-09-23 2014-12-24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层间交织板材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4233584B (zh) * 2014-09-23 2016-03-02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层间交织板材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WO2018001305A1 (zh) * 2016-07-01 2018-01-04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织物
CN108884608A (zh) * 2016-07-01 2018-11-2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织物
CN108884608B (zh) * 2016-07-01 2019-12-31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织物
CN110234299A (zh) * 2016-12-20 2019-09-13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用3d编织织物制造的对接装置
CN110234299B (zh) * 2016-12-20 2022-12-20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用3d编织织物制造的对接装置
US11759317B2 (en) 2016-12-20 2023-09-19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 implant devices
CN106757689A (zh) * 2017-01-04 2017-05-31 嘉兴市天之梦丝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梭口剑杆织机的多梭口引纬装置
CN106555268A (zh) * 2017-01-04 2017-04-05 嘉兴市天之梦丝绒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布多梭口剑杆织机
CN110857481A (zh) * 2018-08-25 2020-03-03 天津工大航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法向纱引入装置
CN111101262A (zh) * 2019-12-24 2020-05-05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携纱导向片、立体织物的铺纱装置及铺纱方式
CN113768254A (zh) * 2021-09-27 2021-12-1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带、拉链、应用拉链的物品及拉链带制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220C (zh) 2001-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20C (zh) 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EP1948856B1 (en) Hybrid three-dimensional woven/laminated struts for composite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US4320160A (en) Fabric structure for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US4055697A (en) Woven material with filling threads at angles other than right angles
US4983433A (e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and its reinforcement
JPH038833A (ja) 補強繊維織物
JP3608643B2 (ja) 構造用複合材料のための結合多層織物
CN101058914A (zh) 蜂窝状三维立体整体空芯机织物的结构构建及织造方法
KR20110106427A (ko) 유사 등방성 3차원 모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669725A (zh) 一种混杂纤维多维复合防弹胸插板及其制备方法
EP0352770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
CN1095001C (zh) 中空层连织物复合材料
CN101618271B (zh) 高尔夫球杆杆身
JP2000245880A (ja)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US5180633A (en) Composite textile material capable of being employed for resin reinforcement
CN1093190C (zh) 层连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和设备
CN1827877A (zh) 经纬平交加z向纱交织平面织法织机及其织造方法
GB2066308A (en) Three-dimensional woven structure
CN1800464B (zh) 经纬交织层间穿透法织机及其织造方法
Boroomand et al. Mechanical Behavior of 3D Orthogonal Woven Jute-polyester Hybrid Composites
JP2640924B2 (ja) 高強度高弾性率繊維からなる多重織物を強化基材とした板状の繊維強化複合材料
CN1695761B (zh) 高尔夫球杆杆身
AU2019100757A4 (en) Woven Fibreglass Cloth
JPH08269809A (ja) ヘルメット
CN2878427Y (zh) 经纬交织层间穿透法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