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51145A - 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51145A
CN118251145A CN202180104308.9A CN202180104308A CN118251145A CN 118251145 A CN118251145 A CN 118251145A CN 202180104308 A CN202180104308 A CN 202180104308A CN 118251145 A CN118251145 A CN 118251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time
heating
aeroso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43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野拓磨
水口一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Tobac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obac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obacco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Tobac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8251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511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3Monitoring, e.g. fault det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7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设置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向对气溶胶源进行加热的负载的电力的供给。在将负载加热到产生气溶胶的第1温度的第1控制之前,进行将负载加热到低于第1温度的第2温度的第2控制的情况下,当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第1期间短时,控制部将在第1控制中供给至负载的电力量以及在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电力量的至少一方控制得比基准值小。

Description

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对含有香料等的液体进行加热来生成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根据用户的吸引行动的感知而开始向加热器的通电,对被称为芯的玻璃纤维内的液体进行雾化(气溶胶化)。此处,气溶胶通过芯内的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而产生。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20/032977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最近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有时设置在非吸引中也对加热器通电来预先加热吸引开始时的液体温度的功能。在与伴随气溶胶的产生的加热(以下称为“本加热”)区别的含义下,将该功能称为“预备加热”。在预备加热中,不加热到产生气溶胶的温度。
在使预备加热的功能动作的情况下,由于吸引开始时的液体温度比不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高,所以能够将供给至加热器的电力高效地使用于气溶胶的产生。因此,能够从吸引开始时产生高浓度的气溶胶。
但是,向芯的液体的供给取决于毛细管效应。因此,当预备加热后的本加热的时间较长时,无法及时向芯供给液体,即使继续向加热器通电,气溶胶的产生也停止了。该现象被称为液体枯竭。
因此,在使预备加热的功能动作的情况下,作为液体枯竭对策,采用与不使预备加热的功能动作的情况相比缩短本加热的时间的控制。
然而,即使在为了液体枯竭对策而缩短本加热的时间的情况下,重复吸引与吸引的间隔(以下也称为“抽吸间隔”)比标准的吸引行动短的吸引行动的情况下,在本加热停止后,芯的液体温度也难以下降。其结果,在重复抽吸间隔较短的吸引行动的情况下,产生了液体枯竭。
本发明提供不管在伴随气溶胶的产生的第1控制之前进行不伴随气溶胶的产生的第2控制的情况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用户的使用方法如何都抑制吸引中的液体枯竭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向对气溶胶源进行加热的负载的电力的供给,在将上述负载加热到产生气溶胶的第1温度的第1控制之前,进行将该负载加热到比该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的第2控制的情况下,当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第1期间短时,上述控制部将在该第1控制中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电力量的至少一方控制得比基准值小。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还具有第1传感器,该第1传感器检测基于用户的气溶胶的吸引,在从由上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的上一次的吸引结束到本次的吸引开始为止的时间比上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在上述第1控制中向上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在从产生气溶胶结束的上一次的加热结束到本次的加热开始为止的时间比上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在上述第1控制中向上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还具有第1传感器,该第1传感器检测基于用户的气溶胶的吸引,在从气溶胶源产生气溶胶结束的上一次的加热结束到由上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的本次的吸引开始为止的时间比上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在上述第1控制中向上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接受与对上述负载的电力的供给和供给停止有关的用户的操作,在从基于用户对上述操作部的操作的上一次的电力的供给停止到本次的电力的供给开始为止的时间比上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在上述第1控制中向上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还具有:第1传感器,检测基于用户的气溶胶的吸引;以及第2传感器,检测上述负载的温度,在由上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溶胶的吸引开始时由上述第2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1温度基准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在上述第1控制中向上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还具有第1传感器,该第1传感器检测基于用户的气溶胶的吸引,在关于由上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溶胶的吸引开始时上述负载的电阻值高于第1电阻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在上述第1控制中向上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还具有:第1传感器,检测基于用户的气溶胶的吸引;以及第3传感器,检测气溶胶源的温度,在由上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溶胶的吸引开始时由上述第3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2温度基准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在上述第1控制中向上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上述控制部根据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的过去多次的趋势而预测下次的间隔,并在预测出的间隔比上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将下一次的吸引回的上述第1控制中的向上述负载的电力的供给时间以及上述第2控制中的向该负载的电力的供给时间的至少一方设定得比第2期间短。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上述控制部获取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的过去多次的测定值,并在比上述第1期间短的测定值连续出现的次数超过第1次数的情况下,伴随着该次数的增加,而分阶段地将下次以后的吸引回的上述第1控制中的向上述负载的电力的供给时间以及上述第2控制中的向该负载的电力的供给时间的至少一方控制得比第2期间短。
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上述控制部即使在上述测定值比上述第1期间长的情况下,当超过的时间小于第3期间时,也包含在上述次数中进行计算。
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在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上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间隔越短,则上述控制部将在上述第1控制中供给至上述负载的电力量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的至少一方控制得越小。
技术方案13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在气溶胶源的余量比第1余量少的情况下,余量越少,则上述控制部将在上述第1控制中供给至上述负载的电力量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的至少一方控制得越小。
技术方案14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还具有第2传感器,该第2传感器检测上述负载的温度,在上述第1控制的期间中由上述第2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达到第3温度基准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该时刻强制地结束上述负载的加热。
技术方案15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还具有第3传感器,该第3传感器检测气溶胶源的温度,在上述第1控制的期间中由上述第3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达到第4温度基准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该时刻强制地结束上述负载的加热。
技术方案16记载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在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上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将为了产生气溶胶而供给至上述负载的第1最大电压值控制为比在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该第1期间长时供给至该负载的第2最大电压值小的值。
技术方案17记载的发明涉及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向对气溶胶源进行加热的负载的电力的供给,在将上述负载加热到产生气溶胶的第1温度的第1控制之前,进行将该负载加热到比该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的第2控制的情况下,当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第1期间短时,上述控制部将在该第1控制在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的至少一方控制得比基准小。
技术方案18记载的发明涉及的程序用于使控制向对气溶胶源进行加热的负载的电力的供给的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在将上述负载加热到产生气溶胶的第1温度的第1控制之前,进行将该负载加热到比该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的第2控制的情况下,当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第1期间短时,将在该第1控制在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以及在上述第2控制中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的至少一方控制得比基准值小。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不管在伴随气溶胶的产生的第1控制之前进行不伴随气溶胶的产生的第2控制的情况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用户的使用方法,都也能够抑制吸引中的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即使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即使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即使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即使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即使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即使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即使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检测到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趋势时,能够执行预防液体枯竭的控制。
根据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确认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趋势时,能够执行预防液体枯竭的控制。
根据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确认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趋势时,能够执行预防液体枯竭的控制。
根据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即使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13记载的发明,即使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14记载的发明,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检测到容易产生液体枯竭的环境时,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15记载的发明,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检测到容易产生液体枯竭的环境时,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16记载的发明,即使在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用户的吸引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17记载的发明,不管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用户的使用方法如何,都能够吸引中的抑制液体枯竭。
根据技术方案18记载的发明,不管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用户的使用方法如何,都能够吸引中的抑制液体枯竭。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在实施方式1中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观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3是对预备加热时间和本加热时间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预备加热时间和本加热时间的配置,(B)示出气溶胶源的温度变化。
图4是对在实施方式1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流程图。
图5是对基于预备加热的有无和抽吸间隔的长短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B)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6是对实施方式1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C)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7是对在实施方式2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对实施方式2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C)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9是对在实施方式3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0是对实施方式3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C)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11是对在实施方式4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对实施方式4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C)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14是对在实施方式5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5是对实施方式5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加热部的温度变化,(C)示出无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D)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加热部的温度变化,(E)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6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17是对在实施方式6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8是对实施方式6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加热部的电阻值的变化,(C)示出无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D)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加热部的电阻值的变化,(E)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7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20是对在实施方式7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1是对实施方式7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液体引导部的温度的变化,(C)示出无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D)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液体引导部的温度的变化,(E)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8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23是对在实施方式8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4是对实施方式8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的定时例子,(B)示出周围的气温的变化,(C)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D)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25是对在实施方式9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6是对实施方式9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的定时例子,(B)示出预测出的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C)示出预测出的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27是对在实施方式10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8是对实施方式10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的定时例子,(B)示出短抽吸连续的次数为第1次数以下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C)示出短抽吸连续的次数大于第1次数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29是对在实施方式11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0是对在实施方式12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3设想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32是对在实施方式13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3是对无预备加热用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处理例子和有预备加热用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处理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4是对无预备加热的情况和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与剩余液体量相应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进行说明的图。(A)是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B)是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35是对在实施方式14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6是对在实施方式15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7是对在实施方式16使用的控制部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8是对在实施方式17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观构成例进行说明图。
图3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8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构成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同一部分附加同一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实施方式1>
<外观构成>
图1是对在实施方式1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是电子烟的一个方式,不伴随燃烧而生成附加有香味的气溶胶。图1所示的电子烟具有大致圆筒型的形状。
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由多个单元构成。图1的情况下,多个单元由电源单元10、内置气溶胶源的盒20以及内置香味源的盒30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盒20能够相对于电源单元10装卸,盒30能够相对于盒20装卸。换言之,盒20和盒30均能够更换。
在电源单元10中内置有电子电路等。电源单元10是电路单元的一个方式。顺便说一下,在电源单元10的侧面设置有电源按钮11。电源按钮11是用于输入用户对电源单元10的指示的操作部的一个例子。
在盒20中内置:存积作为气溶胶源的液体的液体储藏部、利用毛细管现象从液体储藏部导入液体的液体引导部、对保持于液体引导部的液体进行加热来进行蒸气化的加热部。
在盒20的侧面设置有空气的流入孔(以下称为“空气流入孔”)21。从空气流入孔21流入的空气通过盒20内从盒30排出。盒20也被称为雾化器。
在盒30中内置对气溶胶添加香味的香味单元。在盒30中设置有吸口31。
<内部构成>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图。
气溶胶生成装置1由电源单元10和盒20以及30构成。
在电源单元10中内置:电源部111、抽吸传感器112、电源按钮传感器113、通知部114、存储部115、通信部116以及控制部117。
在盒20中内置:加热部211、液体引导部212以及液体储藏部213。
在盒30中内置有香味源311。盒30的一端被用作吸口31。
在盒20以及30的内部形成有与空气流入孔21连接的空气流路40。
电源部111是积蓄动作所需的电力的设备。电源部111通过控制部117的控制而向构成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各部供给电力。电源部111例如由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充电式蓄电池构成。
抽吸传感器112是检测用户吸引气溶胶的传感器,例如由流量传感器构成。抽吸传感器112是第1传感器的一个例子。
电源按钮传感器113是检测对电源按钮11(参照图1)的操作的传感器,例如由压力传感器构成。此外,在电源单元10中,除了抽吸传感器112、电源按钮传感器113以外,还设置各种传感器。
通知部114是用于通知对用户的信息的设备。通知部114例如有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声音输出装置、振动装置。
存储部115是存储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动作所需的各种信息的设备。存储部115使用闪存等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
通信部116是依照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的通信标准的通信接口。通信标准例如使用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
控制部117是作为运算处理装置、控制装置发挥功能的设备,通过各种程序的执行来控制气溶胶生成装置1内的动作全部。控制部117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MPU(=Micro Processing Unit)等电子电路来实现。
液体储藏部213是储藏气溶胶源的罐。通过储藏于液体储藏部213的气溶胶源的雾化来生成气溶胶。
气溶胶源使用甘油、丙二醇等多元醇、水等液体。气溶胶源可以包括源自烟草或者源自非烟草的香味成分。
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是喷雾器等医疗用吸入器的情况下,气溶胶源也可以包括药剂。
液体引导部212是将作为液体的气溶胶源从液体储藏部213引导至加热区域并保持的部件。液体引导部212使用将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或者多孔质状的陶瓷等多孔质状材料捻合而成的被称为芯的部件。在液体引导部212由芯构成的情况下,储藏于液体储藏部213的气溶胶源通过芯的毛细管现象被引导至加热区域。
加热部211是通过对保持于加热区域的气溶胶源进行加热来将气溶胶源雾化而生成气溶胶的部件。
在图2的情况下,加热部211是线圈,卷绕于液体引导部212。液体引导部212中卷绕有线圈的区域成为加热区域。通过加热部211的发热,保持于加热区域的气溶胶源的温度上升到沸点,生成气溶胶。
加热部211通过来自电源部111的供电而发热。通过满足预先决定的条件来开始向加热部211的供电。预先决定的条件例如有用户的吸引开始、电源按钮11的规定次数的按下、预先决定的规定信息的输入。可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吸引的检测来开始向加热部211的供电。
通过满足预先决定的条件来执行向加热部211的供电的停止。预先决定的条件例如有用户的吸引结束、后述的本加热时间的结束、电源按钮11的长按、预先决定的规定信息的输入。可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吸引的结束来停止向加热部211的供电。
此处的加热部211是消耗电力的负载的一个例子。
香味源311是对在盒20内产生的气溶胶赋予香味成分的构成要素。香味源311包含源自烟草或者源自非烟草的香味成分。
贯通盒20和盒30的内部的空气流路40是用户吸引的空气和气溶胶的流路。空气流路40具有将空气流入孔21作为空气的入口、将空气流出孔42作为空气的出口的管状构造。
在空气流路40的上游侧配置液体引导部212,在下游侧配置香味源311。
伴随用户的吸引,从空气流入孔21流入的空气与由加热部211生成的气溶胶混合。混合后的气体如箭头41所示通过香味源311被输送至空气流出孔42。混合有气溶胶和空气的气体在通过香味源311时被赋予香味源311的香味成分。
此外,也能够不将香味源311安装于盒30来使用。
吸口31是在吸引时被用户咬住的部件。在吸口31设置有空气流出孔42。用户通过咬住吸口31进行吸引,能够将混合有气溶胶和空气的气体吸入口腔内。
以上,对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图2所示的构成只是一个方式。
例如气溶胶生成装置1也能够是不包含盒30的结构。该情况下,在盒20设置吸口31。
另外,气溶胶生成装置1也能够包括多个种类的气溶胶源。从多个种类的气溶胶源生成的多个种类的气溶胶可以在空气流路40内混合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进一步生成其他种类的气溶胶。
另外,将气溶胶源雾化的手段并不限于基于加热部211的加热。例如,气溶胶源的雾化也可以使用感应加热的技术。
<本加热时间的长度的控制>
<预备加热和本加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具有在本加热之前预备加热加热部211(参照图2)的功能的情况。
图3是对预备加热时间LT0和本加热时间LT11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预备加热时间LT0和本加热时间LT11的配置,(B)示出气溶胶源的温度变化。图3的(A)中的纵轴是抽吸的强度,图3的(B)中的纵轴是温度,图3的(A)以及(B)中的横轴是时间。抽吸的强度由抽吸传感器检测。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抽吸的有无检测抽吸的强度,但也可以规定为吸引的空气量。
本加热时间LT1以及LT11是将保持于液体引导部212(参照图2)的气溶胶源加热至气化温度的时间。本加热时间LT1以及LT11是第1控制的一个例子。
另一方面,如图3的(A)所示,预备加热时间LT0是在本加热时间LT11的之前配置的时间,是预先对气溶胶源进行加热的时间。换言之,预备加热是用于将液体引导部212内的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预先加热至室温以上且小于沸点的加热。预备加热时间LT0是第2控制的一个例子。
在图3的(A)中,将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记载为LT11,将不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记载为LT1来进行区别。
预备加热中的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被维持为沸点附近的目标温度。此处的目标温度是第2温度的一个例子。其结果,通过本加热时间LT11的开始供给的电力与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的上升相比,能够更多地分配给气溶胶的产生。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预备加热时间LT0使用预先决定的固定值。
其结果,在本加热时间LT11开始后立即能够产生气溶胶,结果能够增加在本加热时间LT11内产生的气溶胶的总量。
如图3的(B)所示,对于从本加热时间LT11的开始到气溶胶源的温度达到沸点为止的时间,在未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是TD1,但在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能够缩短为TD2(<TD1)。
因此,如果本加热时间LT11的长度与未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相同,则使用预备加热能够产生更多的气溶胶。
加热部211的温度伴随电力的供给开始而上升,由于电力的供给停止而降低。本加热时间中的加热部211的温度伴随着电力的供给开始而上升至气溶胶的沸点以上,由于电力的供给停止而降低至气溶胶的沸点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1与用户吸引气溶胶生成装置1(参照图1)连动。即,由于开始气溶胶的吸引,本加热时间LT1以及LT11开始,由于结束气溶胶的吸引,本加热时间LT1以及LT11结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加热部211的供电时间和从液体引导部212生成气溶胶的时间视为基本相同。
可是,严格来说,供给开始之后的电力由于保持于液体引导部212的气溶胶源的温度上升而被消耗。因此,到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并开始气溶胶的生成为止存在时间差。
可是,在图3的(A)以及(B)中,使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比未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短。是因为使在本加热时间LT1产生的气溶胶的产生量和在本加热时间LT11产生的气溶胶的产生量相同。
换言之,在能够将气溶胶的产生量控制为与无预备加热的情况相同的情况下,使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比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短。
此外,通过预备加热促进气溶胶的产生的理由也有本加热时间LT11的开始时的气溶胶源的粘度与未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相比降低。气溶胶源的粘度越低,则对液体引导部212的送液速度越增加,结果增加给液量。
可是,当预备加热时间LT0变长时,相应地,被消耗的电力量也增加。因此,预备加热时间LT0的长度需要考虑与在本加热时间LT11所消耗的电力量的平衡来设定。
<控制的内容>
图4是对在实施方式1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因此,控制部117是计算机的一个方式。在图4中,在步骤的含义下使用符号S。
首先,控制部117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即,控制部117判定预备加热模式是否开启,或预备加热模式是否关闭。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准备预备加热模式,但在开启的状态下使用预备加热模式还是在关闭的状态下使用预备加热模式取决于用户的选择。例如预备加热模式的开启或者关闭可以通过对电源按钮11(参照图1)的特定操作来执行,也可以通过来自利用Bluetooth(注册商标)、USB(=Universal Serial Bus)连接的智能手机等外部装置的指示来执行。
另外,也可以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设置预备加热模式的开启关闭专用的按钮。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参照图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2)。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中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中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获取之前的抽吸间隔(步骤3)。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从上一次的吸引(抽吸)的结束到本次的吸引(抽吸)的开始为止的时间给予之前的抽吸间隔。抽吸间隔例如可以由计时器计测,也可以计算为上一次的吸引的结束时刻与本次的吸引的开始时刻的差分。时刻例如从控制部117内置的计时器或实现计时器功能的集成电路等获取。
当获取到抽吸间隔时,控制部117判定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4)。
兼顾液体引导部212对气溶胶源的供给能力和产生液体枯竭的可能性的时间来设定第1期间。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期间例如设为10秒。当然,该值是一个例子。
在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中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LT1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此处的基准时间L1是第2期间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使用2.4秒作为基准时间。当然,该值是基准时间L1的一个例子。在抽吸间隔比阈值长的情况下,基准时间L1被设定为不会由于设想的标准用户吸引气溶胶而产生液体枯竭的时间。
另一方面,在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中获得肯定结果。将该情况称为“短抽吸”。
短抽吸是指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状态。此时,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LT1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仅缩短本加热时间LT1,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压值或电流值与抽吸间隔的不同无关而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使用1.7秒作为时间L2。当然,该值是短抽吸用的本加热时间LT1的一个例子。时间L2越短,则越难以产生即使加热气溶胶源也不产生气溶胶的液体枯竭现象。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6设定本加热时间LT1后,控制部117判定是否是本加热的结束定时(步骤8)。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本加热例如通过所设定的本加热时间LT1的结束、用户对气溶胶的吸引结束、强制结束的操作而结束。因此,即使所设定的本加热时间LT1还有剩余,当判定为本加热结束时,也结束向加热部211的供电。通过从向加热部211的供电开始起的经过时间来监视本加热时间LT1的经过。
此外,强制结束的操作例如使用电源按钮11(参照图1)的长按。电源按钮11的长按是指电源按钮11的按下持续预先决定的时间以上。在电源按钮11例如被按下3秒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为有长按操作。
在步骤8中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8的判定。在该期间中,继续向加热部211的供电。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8中获得肯定结果时,控制部117结束本加热(步骤9)。即,停止向加热部211的供电。
通过以上,吸引的1周期结束。
此外,在使用预备加热时检测到短抽吸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1比基准时间L1短,所以在吸引的1周期中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比在基准时间L1的情况下供给的电力量(基准值)小。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也判定上一次抽吸间隔是否是短抽吸,并根据判定的结果来设定本加热时间LT11。
首先,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2A)。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预备加热结束后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A),接着,获取之前的抽吸间隔(步骤3A)。例如可以在检测到对电源按钮11的规定操作等的时刻开始预备加热。
当获取到抽吸间隔时,控制部117判定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4A)。可是,步骤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4不同。例如步骤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小于步骤4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LT11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即,即使是相同的抽吸间隔,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与未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相比也缩短。由此,预防预备加热特有的液体枯竭。可是,在步骤4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使用预备加热的状况下未检测到短抽吸的情况下(即,在步骤4A中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和在未使用预备加热的状况下检测到短抽吸的情况下(即,在步骤4中肯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设定为相同的时间L2,但无需是相同的时间。
例如可以将在步骤4A中获得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的长度设定为比在步骤4中获得肯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的长度短的值。
另一方面,在步骤4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LT11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3(<L2)(步骤7)。其结果,即使在由于短抽吸而本加热的开始时的液体温度高于设想以上的状况下,也能够未然地避免液体枯竭的产生。
在通过步骤6或者步骤7设定本加热时间LT1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的处理,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图5是对基于预备加热的有无和抽吸间隔的长短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的设定例子,(B)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的设定例子。
如图5的(A)所示,在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抽吸间隔较长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即L1)是2.4秒,抽吸间隔较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即L2)是1.7秒。
如图5的(B)所示,在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抽吸间隔较长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即L2)是1.7秒,抽吸间隔较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即L3)是1.2秒。
图6是对实施方式1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抽吸)的定时例,(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C)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图6的(A)中的纵轴是抽吸的强度,图6的(B)以及(C)中的纵轴是加热的强度,图6的(A)~(C)中的横轴是时间。加热的强度是电力量,通过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压值与电流值的积来给予。
图6的(A)中的吸引(抽吸)的次数是5次。
在图6的(A)的情况下,第一次抽吸与第二次抽吸的间隔是IT1,第二次抽吸与第三次抽吸的间隔是IT2,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是IT3,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间隔是IT4。在该例子中,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IT3以及IT4比第1期间短。即,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被判定为短抽吸。因此,第一个和第二个的抽吸间隔IT1以及IT2不是短抽吸。
因此,与无预备加热对应的图6的(B)的情况下,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以及第三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2。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与基准时间L1相比缩短本加热时间LT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第五次抽吸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第六次即第六次以后的抽吸中,之前的抽吸间隔比阈值长的情况下,该吸引回的本加热时间LT1再次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
另一方面,在与有预备加热对应的图6的(C)的情况下,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以及第三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L2,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3(<L2)。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进一步缩短本加热时间LT1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第五次抽吸也是同样的。此外,在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由于气溶胶源的产生效率较高,所以即使缩短本加热时间LT11,用户也不会识别出气溶胶的不足。
顺便说一下,在图6的(B)以及(C)中,在预先设定的本加热时间内,使用户对气溶胶的吸引期间和加热部211(参照图2)的加热时间一致,但也可以通过电源按钮11(参照图1)的接通操作开始本加热,或即使用户的吸引结束,也继续本加热,直至经过本加热时间为止。
这些情况下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停止的时间不一致,但与前述的控制例子同样地有效地抑制短抽吸时的液体枯竭。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将抽吸间隔规定为对加热部211(参照图2)的电力的供给停止的期间。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对电源按钮11(参照图1)的规定操作来开始向加热部211的供电,通过经过预先设定的本加热时间或者用户的供电的强制结束的操作等,结束向加热部211的供电。
可是,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地与用户吸引气溶胶相配合地执行向加热部211的供电。
本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参照图1)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以及内部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7是对在实施方式2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7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首先也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是否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步骤11)。即,判定是否开始了本加热。
例如通过电源按钮11(参照图1)的接通操作、用户开始吸引等来检测加热部211开始加热。
此处的接通操作是指示开始向加热部211的供电的操作,例如是指长按电源按钮11。
此外,加热部211开始气溶胶源的加热可以通过本加热用的电流的检测、本加热用的电压的检测、加热部211的电阻值的变化、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上升等来检测。
在未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1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1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11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1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11获得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获取之前的加热停止时间(步骤12)。之前的加热停止时间通过从前吸引回中的加热的结束到当前吸引回中的加热开始为止的经过时间来给予。顺便说一下,加热停止时间是指本加热以外的期间。因此,预备加热中也包含在加热停止时间中。
加热停止时间例如可以由计时器计测,也可以计算为上一次的加热结束的时刻与本次的加热开始的时刻的差分。
当获取到加热停止时间时,控制部117判定加热停止时间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13)。
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兼顾液体引导部212对气溶胶源的供给能力和产生液体枯竭的可能性的时间来设定此处的第1期间。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期间例如也设为10秒。当然,该值是一个例子。此外,第1期间不是绝对的值。
在加热停止时间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
另一方面,在加热停止时间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即、满足短抽吸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6设定本加热时间LT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也判定是否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步骤11A)。即,判定是否结束预备加热并开始本加热。
在未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1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11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11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1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11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获取之前的加热停止时间(步骤12A)。
当获取到加热停止时间时,控制部117判定加热停止时间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13A)。可是,步骤13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13不同。例如步骤13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小于步骤13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加热停止时间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2(步骤6)。可是,在步骤3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另一方面,在加热停止时间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即、满足短抽吸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3(<L2)(步骤7)。
在通过步骤6或者步骤7设定本加热时间LT1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17着眼于气溶胶的生成停止的期间亦即加热停止时间,检测成为产生液体枯竭的原因的短抽吸的产生。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枯竭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预备加热时检测到短抽吸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1比基准时间L1短,所以在吸引的1周期中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比在基准时间L1的情况下供给的电力量(基准值)小。
图8是对实施方式2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抽吸)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的设定例子,(C)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的设定例子。图8的(A)中的纵轴是抽吸的强度,图8的(B)以及(C)中的纵轴是加热的强度,图8的(A)~(C)中的横轴是时间。
在图8的(A)中,示出被加热部211加热的期间与用户的吸引的期间不一致的情况。即,示出通过电源按钮11的接通操作等开始加热部211的加热,并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本加热时间后结束加热的情况。可是,如前述那样,也能够使被加热部211加热的时间和用户吸引气溶胶的时间一致。
在图8的(A)的情况下,吸引(抽吸)的次数也是5次。
在与无预备加热对应的图8的(B)的情况下,给予第一次抽吸与第二次抽吸的间隔的加热停止时间是IT11,给予第二次抽吸与第三次抽吸的间隔的加热停止时间是IT12,给予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的加热停止时间是IT13,给予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间隔的加热停止时间是IT14。在该例子中,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即,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被判定为短抽吸。
因此,在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以及第三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2。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与基准时间L1相比缩短本加热时间LT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第五次抽吸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第六次及第六次以后的抽吸中,之前的抽吸间隔比阈值长的情况下,该吸引回的本加热时间LT1再次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
另一方面,在与有预备加热对应的图8的(C)的情况下,给予第一次抽吸与第二次抽吸的间隔的加热停止时间是IT21,给予第二次抽吸与第三次抽吸的间隔的加热停止时间是IT22,给予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的加热停止时间是IT23,给予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间隔的加热停止时间是IT24。在该例子中,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即,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被判定为短抽吸。
因此,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以及第三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L2,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3(<L2)。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进一步缩短本加热时间LT1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第五次抽吸也是同样的。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将抽吸间隔规定为从对加热部211(参照图2)的上一次的供电的停止到开始本次的吸引为止的经过时间。换言之,相当于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2的组合控制。
本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参照图1)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以及内部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9是对在实施方式3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9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首先也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是否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步骤21)。即,判定是否开始了本加热。
在未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1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1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1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1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获取上一次的加热结束时刻(步骤22)。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加热结束时刻是指本加热结束的时刻。
接下来,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23)。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3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3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3的判定。此外,控制部117在步骤23获得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当满足预先决定的条件时,也强制地结束加热。预先决定的条件例如有在预先决定的时间内未检测到抽吸。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3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3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获取本次抽吸开始时刻(步骤24)。本次抽吸开始时刻是在步骤23得到肯定结果的时刻。
接着,控制部117计算从上一次的加热结束时刻到本次抽吸开始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步骤25)。
当计算经过时间时,控制部117判定经过时间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26)。
在经过时间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6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
另一方面,在经过时间比阈值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6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6设定本加热时间LT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是否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步骤21A)。即,判定是否结束预备加热并开始本加热。
在未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1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1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1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加热部211开始加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1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1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获取之前的加热结束时刻(步骤22A)。
接下来,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23A)。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3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3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3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3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3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获取本次抽吸开始时刻(步骤24A)。本次抽吸开始时刻是在步骤23A得到肯定结果的时刻。
接着,控制部117计算从上一次的加热结束时刻到本次抽吸开始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步骤25A)。
当计算经过时间时,控制部117判定经过时间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26A)。可是,步骤26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26不同。例如步骤26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小于步骤26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经过时间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6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可是,步骤26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另一方面,在经过时间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即满足短抽吸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3(<L2)(步骤7)。
在通过步骤6或者步骤7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17着眼于上一次的加热结束的时刻与本次的气溶胶的吸引开始的经过时间,检测成为产生液体枯竭的原因的短抽吸的产生。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枯竭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预备加热时检测到短抽吸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1比基准时间L1短,所以在吸引的1周期中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也比在基准时间L1的情况下供给的电力量(基准值)小。
图10是对实施方式3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抽吸)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C)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图10的(A)中的纵轴是抽吸的强度,图10的(B)以及(C)中的纵轴是加热的强度,图10的(A)~(C)中的横轴是时间。
图10的(A)~(C)也示出加热部211加热的期间与用户的吸引的期间不一致的情况。即,示出通过电源按钮11的接通操作开始加热部211的加热,并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本加热时间后结束加热的情况。可是,如前述那样,也能够使加热部211加热的时间和用户吸引气溶胶的时间一致。
图10的(A)的情况下,吸引(抽吸)的次数也是5次。
在与无预备加热对应的图10的(B)的情况下,给予第一次抽吸与第二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21,给予第二次抽吸与第三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22,给予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23,给予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24。在该例子中,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即,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被判定为短抽吸。
因此,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以及第三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2。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与基准时间L1相比缩短本加热时间LT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第五次抽吸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第六次及第六次以后的抽吸中,之前的抽吸间隔比阈值长的情况下,该吸引回的本加热时间LT1再次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
另一方面,与有预备加热对应的图10的(C)的情况下,给予第一次抽吸与第二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31,给予第二次抽吸与第三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32,给予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33,给予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34。在该例子中,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即,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被判定为短抽吸。
因此,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以及第三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L2,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3(<L2)。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进一步缩短本加热时间LT1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第五次抽吸也是同样的。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将抽吸间隔规定为从对电源按钮11(参照图1)的接通操作到断开操作为止的期间。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对电源按钮11的接通操作开始向加热部211的供电,通过经过预先设定的本加热时间或者用户的断开操作结束向加热部211的供电。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基于经过预先设定的本加热时间的供电的结束视为基于用户的断开操作的供电的结束。
本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参照图1)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以及内部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11是对在实施方式4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11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首先也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是否检测到电源按钮11的接通操作(步骤31)。即,判定是否开始了本加热。
在未检测到电源按钮11的接通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31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3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31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电源按钮11的接通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31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31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获取本次的接通操作的时刻(步骤32)。
当获取到接通操作的时刻时,控制部117获取上一次的断开操作的时刻(步骤33)。
接下来,控制部117计算从上一次的断开操作到本次的接通操作为止的经过时间(步骤34)。
当计算经过时间时,控制部117判定经过时间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35)。
在经过时间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35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
在经过时间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35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6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1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是否检测到电源按钮11的接通操作(步骤31A)。即,判定是否结束预备加热并开始本加热。
在未检测到电源按钮11的接通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31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31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31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电源按钮11的接通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31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31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获取本次的接通操作的时刻(步骤32A)。
当获取到接通操作的时刻时,控制部117获取上一次的断开操作的时刻(步骤33A)。
接下来,控制部117计算从上一次的断开操作到本次的接通操作为止的经过时间(步骤34A)。
当计算经过时间时,控制部117判定经过时间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35A)。可是,步骤35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也可以与步骤35不同。例如步骤35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小于步骤35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经过时间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35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可是,步骤35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在经过时间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35A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3(<L2)(步骤7)。
在通过步骤6或者步骤7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通过从对电源按钮11的断开操作到接通操作为止的经过时间与第1期间的关系,检测成为产生液体枯竭的原因的短抽吸的产生。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枯竭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预备加热时检测到短抽吸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所以在吸引的1周期中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比在基准时间L1的情况下供给的电力量(基准值)小。
图12是对实施方式4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抽吸)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C)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图12的(A)中的纵轴是抽吸的强度,图12的(B)以及(C)中的纵轴是加热的强度,图12的(A)~(C)中的横轴是时间。
图12的(A)~(C)也示出加热部211加热的期间与用户的吸引的期间不一致的情况。即,示出在通过电源按钮11的接通操作开始的本加热期间内的任意的期间中用户吸引气溶胶的情况。
在图12的(A)的情况下,吸引(抽吸)的次数也是5次。
在与无预备加热对应的图12的(B)的情况下,给予第一次抽吸与第二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41,给予第二次抽吸与第三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42,给予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43,给予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44。在该例子中,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即,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被判定为短抽吸。
因此,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以及第三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2。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与基准时间L1相比缩短本加热时间LT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第五次抽吸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第六次及第六次以后的抽吸中,之前的抽吸间隔比阈值长的情况下,该吸引回的本加热时间LT1再次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
另一方面,与有预备加热对应的图12的(C)的情况下,给予第一次抽吸与第二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51,给予第二次抽吸与第三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52,给予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53,给予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间隔的经过时间是IT54。在该例子中,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即,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抽吸间隔被判定为短抽吸。
因此,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以及第三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L2,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3(<L2)。
其结果,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进一步缩短本加热时间LT1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第五次抽吸也是同样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源按钮11的接通操作和断开操作设为检测的对象,但在通过其他按钮、GUI的操作来执行向加热部211的电力的供给的情况下,通过这些操作的检测,执行在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控制动作即可。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5中,对间接地检测短抽吸的产生的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前述那样,在抽吸间隔较短的情况下,在液体引导部212内的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充分下降前开始气溶胶源的再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该现象。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一部分与实施方式1不同。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5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图。在图13中,对与图2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在图13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中,在设置线圈温度传感器113A的点上与图2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不同。此外,加热部211是线圈。
线圈温度传感器113A例如使用热敏电阻。热敏电阻配置在线圈的附近。线圈温度传感器113A是第2传感器的一个例子。
可是,可以代替线圈温度传感器113A,而计测流过加热部211的电流值,也可以计测在与加热部211串联连接的电阻出现的电压。
抽吸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与抽吸间隔较长的情况相比,吸引开始时的加热部211的温度变高,加热部211的电阻值变大。因此,在抽吸间隔较短的情况下,与抽吸间隔较长的情况相比,难以流动电流。
因此,通过监视流过加热部211的电流的值(即“电流值”)、在与加热部211串联连接的电阻出现的电压的值(即“电压值”),能够检测加热部211的温度。
例如在准备了将电流值或电压值与加热部211的温度的关系建立对应的表格的情况下,控制部117从表格读出与测定到的电流值或电压值对应的温度。
另外,例如在准备了电流值或电压值与加热部211的温度的换算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测定到的电流值或电压值代入变量来计算对应的温度。
图14是对在实施方式5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12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首先也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41)。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1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4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41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1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41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获取吸引开始时的线圈的温度(步骤42)。线圈的温度是加热部211的温度。
当获取到线圈的温度时,控制部117判定吸引开始时的线圈的温度是否比第1温度基准高(步骤43)。第1温度基准被设定为短抽吸的情况下出现的温度与不是短抽吸的情况下出现的温度的中间值。
在线圈的温度为第1温度基准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3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
另一方面,在线圈的温度比第1温度基准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3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6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是否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步骤41A)。
在未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1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41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41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1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41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预备加热结束后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A),接着,获取预备加热开始时的线圈的温度(步骤42A)。
当获取到线圈的温度时,控制部117判定预备加热开始时的线圈的温度是否比第1温度基准高(步骤43A)。可是,步骤43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43不同。例如步骤43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也可以小于步骤43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线圈的温度为第1温度基准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3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可是,步骤43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另一方面,在线圈的温度比第1温度基准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3A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3(<L2)(步骤7)。
在通过步骤6或者步骤7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着眼于生成气溶胶的加热部211的温度,检测成为产生液体枯竭的原因的短抽吸的产生。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枯竭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预备加热时检测到短抽吸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1比基准时间L1短,所以在吸引的1周期中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也比在基准时间L1的情况下供给的电力量(基准值)小。
图15是对实施方式5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抽吸)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加热部211的温度变化,(C)示出无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D)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加热部211的温度变化,(E)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图15的(A)中的纵轴是抽吸的强度,图15的(B)以及(D)中的纵轴是温度,图15的(C)以及(E)中的纵轴是加热的强度。图15的(A)~(E)的横轴是时间。
在图15的(A)的情况下,吸引(抽吸)的次数也是5次。
在与无预备加热对应的图15的(B)的情况下,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第三次抽吸以及第五次抽吸的开始时的加热部211的温度TA比第1温度基准低。然而,第四次抽吸的开始时的加热部211的温度TB处于比第1温度基准高的状态。是因为抽吸间隔较短,加热部211的冷却不及时。
因此,在图15的(C)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第三次抽吸以及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2。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与基准时间L1相比缩短本加热时间LT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
另一方面,在与有预备加热对应的图15的(D)的情况下,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第三次抽吸以及第五次抽吸的开始时的加热部211的温度TA比第1温度基准低。然而,第四次抽吸的开始时的加热部211的温度TB处于比第1温度基准高的状态。
因此,在图15的(E)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第三次抽吸以及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时间L2,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被设定为时间L3。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与基准时间L1相比缩短本加热时间LT1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也对间接地检测短抽吸的产生的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电阻值的变化来检测在吸引开始时加热部211处于高温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一部分与实施方式1不同。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6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图。在图16中,对与图2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在图16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中,在设置电阻值传感器113B的点上与图2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不同。此外,电阻值传感器113B将加热部211的电阻值作为测定的对象。
电阻值传感器113B例如通过计测流过加热部211的电流值来检测加热部211的电阻值。该方法检测由加热部211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值的变化作为电流值的变化。
另外,电阻值传感器113B例如通过检测在与加热部211串联连接的电阻的两端出现的电压值来检测加热部211的电阻值的变化。该方法通过在与加热部211串联连接的电阻的两端出现的电压的变化来检测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加热部211的电阻值的变化。
图17是对在实施方式6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17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17首先也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51)。该判定在本加热通过用户开始吸引而开始的情况下执行。
此外,可以如实施方式2的情况那样判定是否开始了加热部211的加热,也可以如实施方式4的情况那样判定是否对电源按钮11(参照图1)进行了接通操作。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51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5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51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51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51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获取吸引开始时的线圈的电阻值(步骤52)。线圈的电阻值是加热部211的电阻值。
当获取到线圈的电阻值时,控制部117判定吸引开始时的线圈的电阻值是否大于第1电阻值(步骤53)。根据与从向加热部211的供电的结束起的经过时间相应的电阻值的变化的实测值来决定第1电阻值。第1电阻值被设定为在短抽吸的情况下出现的电阻值与在不是短抽吸的情况下出现的电阻值的中间值。
在线圈的电阻值为第1电阻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53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
另一方面,在线圈的电阻值大于第1电阻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53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6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是否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步骤51A)。
在未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51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51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51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51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51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预备加热结束后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A),接着,获取预备加热开始时的线圈的电阻值(步骤52A)。
当获取到线圈的电阻值时,控制部117判定预备加热开始时的线圈的电阻值是否大于第1电阻值(步骤53A)。可是,步骤53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53不同。例如步骤53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小于步骤53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线圈的电阻值为第1电阻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53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可是,步骤53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另一方面,在线圈的电阻值大于第1电阻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53A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3(<L2)(步骤7)。
在通过步骤6或者步骤7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着眼于生成气溶胶的加热部211的电阻值,检测成为产生液体枯竭的原因的短抽吸的产生。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枯竭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备加热时检测到短抽吸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1比基准时间L1短,所以在吸引的1周期中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也比在基准时间L1的情况下供给的电力量(基准值)小。
图18是对实施方式6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抽吸)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加热部211的电阻值的变化,(C)示出无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D)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加热部211的电阻值的变化,(E)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图18的(A)中的纵轴是抽吸的强度,图18的(B)以及(D)中的纵轴是电阻值,图18的(C)以及(E)中的纵轴是加热的强度,图18的(A)~(E)的横轴是时间。
在图18的(A)的情况下,也设想吸引(抽吸)的次数也是5次。图18的(A)的情况下,第一次抽吸与第二次抽吸的间隔、第二次抽吸与第三次抽吸的间隔比较长,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和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间隔比较短的情况。
因此,在图18的(B)的例子中,第二次抽吸的开始时、第三次抽吸的开始时以及第五次抽吸的开始时的线圈的电阻值RA处于比第1电阻值低的状态。是因为从上一次的加热的结束经过时间的结果是线圈的温度降低,电阻值也降低。
然而,第四次抽吸的开始时的线圈的电阻值RB处于比第1电阻值高的态。是因为第三次与第四次抽吸间隔较短,加热部211的温度没有充分下降。
因此,在图18的(C)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以及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2。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与基准时间L1相比缩短本加热时间LT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
另一方面,在与有预备加热对应的图18的(D)的例子中,第一次的预备加热的开始时、第二次的预备加热的开始时、第三次的预备加热的开始时以及第五次的预备加热的开始时的线圈的电阻值RA处于比第1电阻值低的状态。是因为从上一次的加热的结束经过时间的结果是线圈的温度降低,电阻值也降低。
然而,第四次的预备加热的开始时的线圈的电阻值RB处于比第1电阻值高的态。是因为第三次与第四次抽吸间隔较短,加热部211的温度没有充分下降。
因此,在图18的(E)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以及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时间L2,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时间L3。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与基准时间L1相比缩短本加热时间LT1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
<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7也对间接地检测短抽吸的产生的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变化来检测在吸引开始时加热部211处于高温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一部分与实施方式1不同。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7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图。在图19中,对与图2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在图19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中,设置液体温度传感器113C的点上与图2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不同。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113C将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作为测定的对象。因此,液体温度传感器113C配置在液体引导部212的附近。液体温度传感器113C例如使用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液体温度传感器113C是第3传感器的一个例子。
图20是对在实施方式7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20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17首先也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61)。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61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6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61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61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61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获取吸引开始时的液体温度(步骤62)。液体温度是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
当获取到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时,控制部117判定吸引开始时的液体温度是否大于第2温度基准(步骤63)。根据与从向加热部211的供电的结束起的经过时间相应的液体温度的变化的实测值来决定第2温度基准。
在液体温度为第2温度基准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63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
另一方面,在液体温度比第2温度基准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63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6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是否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步骤61A)。
在未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61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61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61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61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61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预备加热结束后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A),接着,获取预备加热开始时的液体温度(步骤62A)。液体温度是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
当获取到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时,控制部117判定预备加热开始时的液体温度是否大于第2温度基准(步骤63A)。可是,步骤63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63不同。例如步骤63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也可以小于步骤63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液体温度为第2温度基准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63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可是,步骤63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另一方面,在液体温度比第2温度基准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63A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3(设定为<L2(步骤7)。
在通过步骤6或者步骤7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着眼于生成气溶胶的加热部211的液体温度,检测成为产生液体枯竭的原因的短抽吸的产生。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枯竭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预备加热时检测到短抽吸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1比基准时间L1短,所以在吸引的1周期中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也比在基准时间L1的情况下供给的电力量(基准值)小。
图21是对实施方式7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抽吸)的定时例子,(B)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的变化,(C)示出无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D)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的变化,(E)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图21的(A)中的纵轴是抽吸的强度,图21的(B)以及(D)中的纵轴是温度,图21的(C)以及(E)中的纵轴是加热的强度,图21的(A)~(E)的横轴是时间。
在图21的(A)的情况下,吸引(抽吸)的次数也是5次。图21的(A)的情况下,也设想第一次抽吸与第二次抽吸的间隔、第二次抽吸与第三次抽吸的间隔比较长,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和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间隔比较短的情况。
因此,在与无预备加热对应的图21的(B)的例子中,第一次抽吸的开始时、第二次抽吸的开始时、第三次抽吸的开始时以及第五次抽吸的开始时的液体温度TA处于比第2温度基准低的状态。是因为从上一次的加热的结束经过时间的结果是从液体温度下降到室温或者室温附近的状态开始加热。
然而,第四次抽吸的开始时的液体温度TB处于比第2温度基准高的状态。是因为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较短,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没有充分下降。
因此,在图21的(C)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第三次抽吸以及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2。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与基准时间L1相比缩短本加热时间LT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
在与有预备加热对应的图21的(D)的例子中,第一次抽吸的开始时、第二次抽吸的开始时、第三次抽吸的开始时以及第五次抽吸的开始时的液体温度TA处于比第2温度基准低的状态。是因此从上一次的加热的结束经过时间的结果是从液体温度下降至室温或者室温附近的状态开始加热。
然而,第四次抽吸的开始时的液体温度TB处于比第2温度基准高的状态。是因为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较短,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没有充分下降。
因此,在图21的(E)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第三次抽吸以及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时间L2,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时间L3。
其结果,即使在直至开始第四次抽吸为止的抽吸间隔较短,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与基准时间L1相比缩短本加热时间LT11,所以不会在第四次抽吸中产生液体枯竭。
此外,由于缩短与第四次抽吸对应的本加热时间LT11,所以即使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间隔较短,加热部211的加热停止时间也变长。因此,能够在开始第五次抽吸之前使液体温度比第2温度基准低。因此,与第五次抽吸对应的本加热时间LT11再次返回到时间L2。
<实施方式8>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环境的气温较低的情况。在纬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域的情况,冬季的外部气温较低。当外部气温较低时,储藏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液体储藏部213的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也变低,同时粘度增加。当粘度增加时,在抽吸间隔较短的情况下,当然在抽吸间隔较长的情况下,气溶胶的送液速度与气温较高的情况相比降低。其结果,当开始吸引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低于气溶胶的生成所需的液量时,产生与液体枯竭相同的现象。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环境或者环境气的气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一部分与实施方式1不同。
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8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图。在图22中,对与图2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在图22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中,在设置气温传感器113D的点上与图2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不同。气温传感器113D将周围的气温的测定作为对象。因此,优选气温传感器113D尽可能远离装置内的热源而配置。可是,由于气溶胶源的粘度取决于储藏于液体储藏部213的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所以可以在液体储藏部213的附近配置液体温度传感器。
图23是对在实施方式8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23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17首先也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71)。该判定在本加热通过用户开始吸引而开始的情况下执行。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71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7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71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71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71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获取吸引开始时的气温(步骤72)。气温是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周围的气温。
当获取到周围的气温时,控制部117判定吸引开始时的气温是否比气温判定用的阈值(以下称为“气温阈值”)低(步骤73)。根据气溶胶源的粘度与气温的关系来决定气温阈值。
在气温为气温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73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
另一方面,在气温比气温阈值低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73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6设定本加热时间LT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是否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步骤71A)。
在未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71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71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71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预备加热的开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71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71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预备加热结束后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A),接着,获取预备加热开始时的气温(步骤72A)。
当获取到周围的气温时,控制部117判定预备加热开始时的气温是否比气温判定用的气温阈值低(步骤73A)。可是,步骤73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73不同。例如步骤73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也可以小于步骤73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气温为气温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73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可是,步骤73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另一方面,在气温比气温阈值低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73A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3(<L2)(步骤7)。
在通过步骤6或者步骤7设定本加热时间LT1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着眼于气溶胶的生成效率降低的周围的气温,检测产生液体枯竭的环境下的使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枯竭的产生。
图24是对实施方式8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抽吸)的定时例子,(B)示出周围的气温的变化,(C)示出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D)示出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图24的(A)中的纵轴是抽吸的强度,图24的(B)中的纵轴是气温,图24的(C)以及(D)中的纵轴是加热的强度,图24的(A)~(D)中的横轴是时间。
图24的(B)表示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周围的气温的变化。在图24的(B)中,设想冬季从有暖气的室内移动到室外的结果是越影响气溶胶源的粘度则气温越下降的场面。
在图24的(A)的情况下,吸引(抽吸)的次数也是5次。图24的(A)的情况下,第一次抽吸与第二次抽吸的间隔、第二次抽吸与第三次抽吸的间隔、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的间隔以及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间隔均不是短抽吸。
但是,在屋内执行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以及第三次抽吸,但在屋外执行第四次抽吸和第五次抽吸。因此,在图24的(B)中,在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之间,气温降低。
此外,第三次抽吸与第四次抽吸之间存在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下降的时间,结果,在第四次抽吸开始时,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接近气温。另外,此时的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降低到比气温阈值低的值。
因此,在图24的(C)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以及第三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2。
同样地,在图24的(D)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次抽吸、第二次抽吸以及第三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时间L2,另一方面,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时间L3。
其结果,即使在第四次抽吸与第五次抽吸中,由于周围的气温较低所以在吸引开始之前供给至加热部211的气溶胶源的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与基准时间L1相比缩短本加热时间LT11,所以不会产生液体枯竭。
<实施方式9>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预测液体枯竭的产生来控制本加热时间的情况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参照图1)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以及内部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25是对在实施方式9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25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17首先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81)。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81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8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81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81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81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获取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步骤82)。预先设定所获取的抽吸间隔的历史的数量。例如获取3~5次的历史。
由于下一次的吸引回中的液体枯竭的预防为目的,所以即使过于增加获取的数量也不明白最近的吸引趋势。另一方面,如果增加获取的历史的数量,则能够分析用户的长期间的吸引趋势。
当获取到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时,控制部117预测下次抽吸间隔(步骤83)。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每当开始新的吸引回时便获取最新的抽吸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下下一次的吸引回前预测抽吸间隔。
接着,控制部117判定预测出的下次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84)。
在预测出的下次的在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84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
另一方面,在预测出的下次的在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84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6设定本加热时间LT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81A)。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81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81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81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81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81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预备加热结束后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A),接着,获取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步骤82A)。
当获取到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时,控制部117预测下次抽吸间隔(步骤83A)。
接着,控制部117判定预测出的下次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84A)。可是,步骤8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84不同。例如步骤8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也可以小于步骤84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预测出的下次的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84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L1短的时间L2(步骤6)。可是,步骤84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另一方面,预测出的下次的在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84A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3(<L2)(步骤7)。
在通过步骤6或者步骤7设定本加热时间LT1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当预测值满足短抽吸的条件时,控制部117预防性地缩短本加热时间。其结果,在开始下次的吸引之前的抽吸间隔为短抽吸的情况下,下次的本加热时间与前述的其他实施方式相同。
另一方面,在开始下次的吸引之前的抽吸间隔不是短抽吸的情况下,与前述的其他实施方式相比,本加热时间变短。相应地,到下一次的吸引回为止的抽吸间隔实际更长,难以发生液体枯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测值为短抽吸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1比基准时间L1短,所以在吸引的1周期中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也比在基准时间L1的情况下供给的电力量(基准值)小。
图26是对实施方式9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抽吸)的定时例子,(B)示出预测出的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C)示出预测出的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图26的(A)中的纵轴是抽吸的强度,图26的(B)以及(C)中的纵轴是加热的强度,图26的(A)~(C)中的横轴是时间。
在图26的(A)中,在第M+1次抽吸开始前,根据N次抽吸间隔预测下次抽吸间隔。
在图26的(B)的例子中,由于预测出的抽吸间隔不是短抽吸,所以在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在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时间L2。
在图26的(C)的例子中,由于预测出的抽吸间隔是短抽吸,所以在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时间L2,在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时间L3。
<实施方式10>
即使是本实施方式,也使用过去多次抽吸间隔来设定本加热时间。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不是预测,与实施方式1~7同样地在开始本次的吸引后,设定进行中的吸引回的本加热时间。
本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参照图1)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以及内部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27是对在实施方式10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27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17首先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91)。在步骤9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重复步骤91的判定。
当在步骤91中获得肯定结果时,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也包含本次抽吸间隔地获取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步骤92)。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不是预测而使用实测值,所以也测定本次抽吸间隔。
预先设定所获取的抽吸间隔的历史的数量。例如获取3~5次的历史。在能够检测最近的吸引趋势的范围中设定所获取的抽吸间隔的历史的数量。
当获取到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时,控制部117获取比阈值短的抽吸间隔直至本次为止连续的次数(步骤93)。连续的次数越多,则吸引开始时的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变高的可能性越高,在本加热中气溶胶源的供给不及时的可能性也越高。
此外,也可以不是直至本次为止连续的次数,而求出获取的历史内的连续数的最大值。即使不是直至本次为止连续的次数,也明白液体温度变高的可能性。
接着,控制部117判定连续的次数是否大于第1次数(步骤94)。
在连续的次数为第1次数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94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基准时间L1是固定值。
另一方面,在连续的次数大于第1次数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94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连续的次数越多,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越短的时间L2A(<L1)(步骤95)。时间L2A是比基准时间L1短的可变值。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连续的次数越多,控制部117将时间L2A分阶段地设定为越短的值。例如将本加热时间LT1缩短0.2秒×连续的次数。该例是根据连续的次数而线形地缩短时间L2A的例子。可是,时间L2A也可以按照二次曲线等非线形地缩短。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95设定本加热时间LT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91A)。在步骤91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重复步骤91A的判定。
当在步骤91A获得肯定结果时,控制部117在预备加热结束后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A),接着,包含本次抽吸间隔地获取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步骤92A)。
当获取到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时,控制部117获取比阈值短的抽吸间隔直至本次为止连续的次数(步骤93A)。
接着,控制部117判定连续的次数是否大于第1次数(步骤94A)。可是,步骤9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94不同。例如步骤9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也可以小于步骤94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连续的次数为第1次数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94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时间L2是固定值。可是,步骤94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另一方面,在连续的次数大于第1次数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94A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连续的次数越多,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越短的时间L3A(步骤96)。此处的时间L3A是比时间L2短的可变值。
在通过步骤6或者步骤96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短抽吸连续出现的次数越多,控制部117越缩短本加热时间。是因为短抽吸连续的次数越增加,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较高的状态下的本加热连续,容易产生气溶胶的产生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液体枯竭。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短抽吸的连续次数越增加,则本加热时间也越短,所以有效地抑制液体枯竭。
图28是对实施方式10中的抽吸间隔与本加热时间的设定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A)示出吸引(抽吸)的定时例子,(B)示出短抽吸连续的次数为第1次数以下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C)示出短抽吸连续的次数大于第1次数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图28的(A)中的纵轴是抽吸的强度,图28的(B)以及(C)中的纵轴是加热的强度,图28的(A)~(C)中的横轴是时间。
在图28的(A)中,描绘在直至第M次抽吸为止的N次抽吸间隔中,获取直至本次为止连续的短抽吸的次数的样子。
在图28的(B)的例子中,由于连续的次数为第1次数以下,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基准时间L1,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时间L2。
在图28的(C)的例子中,由于连续的次数多于第1次数,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A,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比时间L2短的时间L3A。
<实施方式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实施方式1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0中,对短抽吸连续的次数进行计数,当即使抽吸间隔较少但超过阈值时,次数暂时被复位。
然而,也有即使是超过阈值的吸引回,实际上视为短抽吸优选抑制液体枯竭的情况。例如是抽吸间隔稍微超过阈值的用户、抽吸间隔夹着阈值稍微变动的用户的情况。
在这些用户的情况下,即使在步骤93(参照图27)获取的次数较少,也与短抽吸多次连续的情况相同地,本加热开始时的液体温度容易变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对这种现象的对策。
本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参照图1)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以及内部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29是对在实施方式11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29中,对与图27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17首先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91)。在步骤9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重复步骤91的判定。
当在步骤91中获得肯定结果时,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包含本次抽吸间隔地获取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步骤92)。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不是预测而使用实测值,所以也测定本次抽吸间隔。
当获取到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时,控制部117获取比短抽吸判定用的第1次数加上余量α后的值(在图29中,表示为“阈值+α”)短的抽吸间隔直至本次为止连续的次数(步骤101)。
短抽吸判定用的第1次数加上余量的值α得到的值是疑似的短抽吸的判定阈值。通过经验法则等预先给予余量的值α。余量的值α是第3期间的一个例子。
通过步骤101获取的次数容易大于通过步骤93(参照图27)获取的次数。
接着,控制部117判定连续的次数是否大于第1次数(步骤94)。
在连续的次数为第1次数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94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
另一方面,在连续的次数多于第1次数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94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连续的次数越多,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越短的时间L2A(<L1)(步骤95)。
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95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91A)。在步骤91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重复步骤91A的判定。
当在步骤91A获得肯定结果时,控制部117在预备加热结束后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A),接着,也包含本次抽吸间隔地获取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步骤92A)。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不是预测而使用实测值,所以也测定本次抽吸间隔。
当获取到过去多次抽吸间隔的历史时,控制部117获取比短抽吸判定用的阈值加上余量后的值(即第1次数+α)短的抽吸间隔直至本次为止连续的次数(步骤101A)。
通过步骤101A获取的次数容易大于通过步骤93A(参照图27)获取的次数。
接着,控制部117判定连续的次数是否大于第1次数(步骤94A)。可是,步骤9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94不同。例如步骤9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也可以小于步骤94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连续的次数为第1次数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94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可是,步骤94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另一方面,在连续的次数多于第1次数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94A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连续的次数越多,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越短的时间L3A(<L2)(步骤96)。
在通过步骤6或者步骤96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对也包括疑似的短抽吸的连续次数进行计数,即使疑似的短抽吸连续,也有效地抑制液体枯竭。
<实施方式1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对实施方式1~7的变形例。在实施方式1中,判定为短抽吸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以及LT11是固定值。即,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是时间L2,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是时间L3。换言之,在短抽吸时供给至加热部211(参照图2)的电力量始终是恒定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之前的抽吸间隔越短,短抽吸时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越小。
本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参照图1)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以及内部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30是对在实施方式12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30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即,图30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首先也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2)。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中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中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获取之前的抽吸间隔(步骤3)。
当获取到抽吸间隔时,控制部117判定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4)。
在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中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
另一方面,在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中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之前的抽吸间隔越短,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越短的时间L2A(<L1)(步骤111)。此外,时间L2A可以根据连续的次数而线性地缩短,也可以二次曲线等非线性地缩短。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111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2A)。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预备加热结束后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A),接着,获取之前的抽吸间隔(步骤3A)。
当获取到抽吸间隔时,控制部117判定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4A)。可是,步骤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4不同。例如步骤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小于步骤4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L2(步骤112)。
另一方面,在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A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之前的抽吸间隔越短,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越短的时间L3A(步骤113)。
在通过步骤112或者步骤113设定本加热时间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之前的抽吸间隔越短,越减少在本加热时间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所以抑制产生液体枯竭的可能性。
此外,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方法的情况下,从上一次的加热结束到本次的加热开始为止的时间越短,则使本加热时间的长度越短。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3的方法的情况下,从上一次的加热结束到本次的吸引开始为止的时间越短,则使本加热时间的长度越短。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4的方法的情况下,从上一次的电源按钮11的断开操作到本次的接通操作为止的时间越短,则使本加热时间的长度越短。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5的方法的情况下,吸引开始时的加热部211的温度越高,则使本加热时间的长度越短。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6的方法的情况下,吸引开始时的加热部211的电阻值越低,则使本加热时间的长度越短。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7的方法的情况下,吸引开始时的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越高,则使本加热时间的长度越短。
<实施方式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着眼于本加热开始时的气溶胶源的剩余液体量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如前述那样,向液体引导部212供给气溶胶源取决于毛细管现象。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基于毛细管现象的送液的速度取决于剩余液体量的情况下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例如对在由于剩余液体量的减少而给液速度降低的状况下,一次的吸引中能够供给的气溶胶源的液量与剩余液体量较多的情况相比变少的情况下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该情况下,在一次吸引中不会产生足够的气溶胶。
因此,当无论剩余液体量如何本加热时间都相同时,可能无法及时供给气溶胶源而产生与液体枯竭同样的现象。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考虑剩余液体量来控制本加热时间的长度。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一部分与实施方式1不同。
图3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3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图。在图31中,对与图2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在图3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中,在设置剩余液体量传感器113E的点上与图2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不同。
剩余液体量传感器113E例如使用液位开关、液位计、静电电容传感器、测定到液面的距离的传感器。到液面的距离例如可以通过超声波、电磁波、激光在液面反射回来为止的时间来测定。
可是,最终使用的剩余液体量由控制部117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姿势的信息进行修正。姿势的信息例如使用陀螺仪的输出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剩余液体量传感器113E,但也可以通过计算来计算剩余液体量。例如每个吸引回的液消耗量能够计算为向加热部211的供给电力量的函数,如果从初始值减去该积分值,则能够计算各时刻的剩余液体量。
图32是对在实施方式13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32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7首先也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根据剩余液体量和抽吸间隔来设定无预备加热用的本加热时间(步骤121)。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根据剩余液体量和抽吸间隔来设定有预备加热用的本加热时间(步骤122)。
图33是对无预备加热用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处理例子有预备加热用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处理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33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此外,在图33中,通过无括弧的附图标记表示无预备加热用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处理例子,通过带括弧的附图标记表示有预备加热用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首先,对无预备加热用的本加热时间LT1的设定处理例子进行说明。
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参照图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2)。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中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中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获取之前的抽吸间隔(步骤3),接着,获取剩余液体量(步骤131)。
当获取到剩余液体量时,控制部117判定剩余液体量是否比第1余量少(步骤132)。例如根据与剩余液体量相应的送液的速度与在本加热时间为基准时间L1的情况下所需的液量的关系来决定第1余量。
在剩余液体量为第1余量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2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133)。
在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3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133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LT1设定为基准时间L1(步骤5)。
另一方面,在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3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
此外,在步骤132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134)。可是,步骤134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133不同。例如步骤134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也可以小于步骤133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4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134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步骤6)。可是,步骤134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另一方面,在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4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剩余液体量越少,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越短的时间L3(<L2)(步骤135)。此处,本加热时间例如分阶段地缩短。可是,也可以按照二元曲线等非线性地缩短。
在通过步骤5或者步骤6或者步骤135设定本加热时间LT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以上是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
接下来,对有预备加热用的本加热时间LT11的设定处理例子进行说明。
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参照图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2A)。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预备加热结束后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A),接着,获取之前的抽吸间隔(步骤3A),接着,获取剩余液体量(步骤131A)。
当获取到剩余液体量时,控制部117判定剩余液体量是否比第1余量少(步骤132A)。
在剩余液体量为第1余量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2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133A)。
在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3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133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基准时间L1A(步骤5A)。
另一方面,在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3A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A(步骤6A)。
此外,在步骤132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134A)。可是,步骤13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133A不同。例如步骤13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也可以小于步骤133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4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134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比基准时间短的时间L2A(步骤6A)。可是,步骤134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时间L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L2。
另一方面,在抽吸间隔比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34A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剩余液体量越少,控制部117将本次的本加热时间设定为越短的时间L3A(<L2A)(步骤135A)。
在通过步骤5A或者步骤6A或者步骤135A设定本加热时间LT1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并结束吸引的1周期。
图34是对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和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与剩余液体量相应的本加热时间的设定例子进行说明的图。(A)是无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的设定例子,(B)是有预备加热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LT11的设定例子。
首先,在未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剩余液体量为第1余量以上,并且抽吸间隔较长时,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2.4秒(即L1)。另一方面,剩余液体量比第1余量少,并且符合短抽吸时,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1.7秒(即L2)。
同样地,在未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在剩余液体量比第1余量少,并且抽吸间隔较长时,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1.7秒(即L2)。是因为即使剩余液体量较少,当抽吸间隔较长时,液体枯竭的风险变少。另一方面,在剩余液体量比第1余量少,并且符合短抽吸时,本加热时间LT1被设定为1.7秒(即L3)以下的可变值。
另一方面,在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剩余液体量为第1余量以上,并且抽吸间隔较长时,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1.7秒(即L1A)。另一方面,在虽然剩余液体量为第1余量以上,但符合短抽吸时,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1.2秒(即L2A)。
同样地,在使用预备加热的情况下,剩余液体量比第1余量少,并且抽吸间隔较长时,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1.2秒(即L2A)。是因为即使剩余液体量较少,当抽吸间隔较长时,液体枯竭的风险变少。另一方面,在剩余液体量比第1余量少,并且符合短抽吸时,本加热时间LT11被设定为1.2秒(即L3A)以下的可变值。
此外,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方法的情况下,作为抽吸间隔,使用从上一次的加热结束到本次的加热开始为止的时间即可。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3的方法的情况下,作为抽吸间隔,使用从上一次的加热结束到本次的吸引开始为止的时间即可。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4的方法的情况下,作为抽吸间隔,使用从上一次的电源按钮11的断开操作到本次的接通操作为止的时间即可。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5的方法的情况下,抽吸间隔和其判定步骤使用吸引开始时的加热部211的温度和其判定步骤即可。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6的方法的情况下,抽吸间隔和其判定步骤使用吸引开始时的加热部211的电阻值和其判定步骤即可。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应用于实施方式7的方法的情况下,抽吸间隔和其判定步骤使用吸引开始时的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和其判定步骤即可。
<实施方式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本加热时间中检测到过加热的情况下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除了设置线圈温度传感器113A(参照图13)这一点之外,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7中的任何一个组合。
图35是对在实施方式14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35中,对与图1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与是否有预备加热无关地执行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动作。
首先,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41)。在步骤4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41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1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41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获取吸引开始时的线圈的温度(步骤42)。
当获取到线圈的温度时,控制部117判定吸引开始时的线圈的温度是否比第3温度基准高(步骤141)。第3温度基准是过加热的判定用阈值。
在获取到的温度比第3温度基准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141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强制地结束本加热(步骤142)。即,即使所设定的本加热时间还有剩余,控制部117也结束对加热部211的电力的供给。
此外,即使结束电力的供给,加热部211的温度也暂时维持高的状态。因此,气溶胶的产生暂时持续。
通过在设定的本加热时间届满之前结束加热,与保持原样地继续加热,直至本加热时间届满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到下一次吸引回为止的冷却时间。其结果,下一次的吸引回开始时的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与不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情况相比容易降低。另外,通过消除过加热,能够继续使用设计温度内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
另一方面,在步骤141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继续与所设定的本加热时间相应的加热(步骤143)。
<实施方式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本加热时间中检测到过加热的情况下的其他控制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除了设置液体温度传感器113C(图19参照)这一点之外,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7中的任何一个组合。
图36是对在实施方式15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36中,对与图20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17也判定抽吸传感器11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61)。
在步骤61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61的判定。
在步骤61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获取吸引开始时的液体温度(步骤62)。此处的液体温度是液体引导部212的温度。
当获取到液体温度时,控制部117判定吸引开始时的液体温度是否比第4温度基准(步骤151)。第4温度基准是过加热的判定用阈值。
在获取到的液体温度比第4温度基准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17z步骤151获得肯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强制地结束本加热(步骤152)。即,即使所设定的本加热时间还有剩余,控制部117也结束对加热部211的电力的供给。
此外,即使结束电力的供给,加热部211的温度也暂时维持高的状态。因此,气溶胶的产生暂时持续。
通过在设定的本加热时间届满之前结束加热,与保持原样地继续加热,直至本加热时间届满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到下一次吸引回为止的冷却时间。其结果,下一次的吸引回开始时的气溶胶源的液体温度与不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情况相比容易降低。另外,通过消除过加热,能够继续使用设计温度内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
另一方面,在步骤151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继续与所设定的本加热时间相应的加热(步骤153)。
<实施方式1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测短抽吸时,并不缩短本加热时间,通过将给予加热部211的电压值或者电流值设定为较低的值,从而抑制液体枯竭的产生。
本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参照图1)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以及内部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37是对在实施方式16使用的控制部117(参照图2)对本加热时间的控制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37中,对与图4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控制部117的控制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17首先也判定是否有预备加热(步骤1)。
在步骤1中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参照图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2)。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中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中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之后,获取之前的抽吸间隔(步骤3)。
当获取到抽吸间隔时,控制部117判定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4)。
在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中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在本次的本加热时间施加的最大电压值设定为基准电压值V1(步骤161)。此处的基准电压值与在实施方式1等中所使用的电压值相同。此处的基准电压值V1是第2最大电压值的一个例子。此外,如前述那样,也能够指定电流值。
在步骤4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将在本次的本加热时间施加的最大电压值设定为比基准电压值小的值V2(步骤162)。
此外,在通过步骤161或者步骤162设定本加热时间LT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
另一方面,在步骤1中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即,预备加热模式开启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判定抽吸传感器112(参照图2)是否检测到吸引的开始(步骤2A)。
在未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A获得否定结果。在步骤2A获得否定结果的期间中,控制部117反复步骤2A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气溶胶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2A获得肯定结果。在步骤2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预备加热结束后开始本加热(步骤1100A),接着,获取之前的抽吸间隔(步骤3A)。
当获取到抽吸间隔时,控制部117判定抽吸间隔是否比第1期间短(步骤4A)。可是,步骤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与步骤4不同。例如步骤4A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小于步骤4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
在抽吸间隔为第1期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在步骤4A获得否定结果。该情况下,控制部117将在本次的本加热时间施加的最大电压值设定为比基准电压值小的值V2(步骤162)。可是,在步骤4A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本加热时间比基准电压值V1短即可,无需必须是V2。
在步骤4A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117将在本次的本加热时间施加的最大电压值设定为比基准电压值小的值V3(<V2)(步骤163)。
此外,在通过步骤162或者步骤163设定本加热时间LT11后,控制部117按顺序执行步骤8以及步骤9。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短抽吸的情况下,并不缩短本加热时间,而将最大电压值设定为较低的值。在步骤163所设定的最大电压值是第1最大电压值的一个例子。其结果,在本加热时间内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与抽吸间隔不短的情况相比变小。即,小于基准值。此外,将最大电压值设定得比基准电压值越低,则在本加热时间内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越小。当然,不是电压值,也能够指定电流值。
<实施方式17>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电源按钮11(参照图1)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不具有电源按钮11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
图38是对在实施方式17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外观构成例进行说明图。在图38中,对与图1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用户开始吸引时,开始对加热部211(参照图2)的电力的供给。
<实施方式18>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除了对作为液体的气溶胶源进行加热的机构之外,还具有对包含气溶胶的基材进行加热的机构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进行说明。
图3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8设想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例的图。在图39中,对与图2的对应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39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除了电源部11、抽吸传感器112、电源按钮传感器113、通知部114、存储部115、通信部116、控制部117、加热部211、液体引导部212、液体储藏部213之外,还设置有用于棒型基材400的保持的保持部301、配置于保持部301的外周的加热部302以及配置于加热部302的外周的隔热部303。
在图39中,示出在保持部301安装有棒型基材400的状态。用户在保持部301插入棒型基材400的状态下进行吸引动作。
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形成有空气流路40,将从空气流入孔21流入的空气经由液体引导部212输送至保持部301的底部301C。因此,伴随用户的吸引行动,从空气流入孔21流入的空气沿着箭头500在空气流路40内流动。在该空气流中混合由加热部211生成的气溶胶和由加热部302生成的气溶胶。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17除了加热部211的加热动作之外,还控制加热部302的加热动作。此时,控制部117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获取加热部302的温度等信息。
保持部301大致为圆筒形状。因此,保持部301的内侧是空洞。将该空洞称为内部空间301A。内部空间301A与棒型基材400大致同径,在与从开口301B插入的棒型基材400的前端部分接触的状态下收容。即,棒型基材400被保持在内部空间301A中。
在保持部301中,在开口301B的相反侧具有底部301C。底部301C与空气流路40连结。
保持部301的内径构成为在筒状体的高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中比棒型基材400的外径小。因此,从开口301B插入到内部空间301A的棒型基材400的外周面受到保持部301的内壁压迫。通过该压迫,棒型基材400被保持部301保持。
保持部301也具有划分通过棒型基材400的空气的流路的功能。此处的底部301C是空气相对于保持部301的流入孔,开口301B是空气从保持部301的流出孔。
棒型基材400大致是圆筒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设想的棒型基材400由基材部401和吸口部402构成。
在基材部401中收容气溶胶源。气溶胶源是被加热而雾化,生成气溶胶的物质。收容于基材部401的气溶胶源例如有将烟丝或者烟草原料成形为粒状、片状或者粉末状的加工物等源自烟草的物质。可是,作为收容于基材部401的气溶胶源,也可以包括由烟草以外的植物(例如薄荷以及香草等)制作而成的源自非烟草的物质。例如气溶胶源也可以包括薄荷脑等香料成分。
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为医疗用的吸入器的情况下,棒型基材400的气溶胶源也可以包括用于患者吸入的药剂。此外,气溶胶源并不限于固体,例如也可以是甘油及丙二醇等多元醇、水等液体。
基材部401的至少一部分在棒型基材400被保持在保持部301的状态下收容于保持部301的内部空间301A。
吸口部402是在吸引时被用户咬住的部件。吸口部402的至少一部分在棒型基材400被保持在保持部301的状态下从开口301B突出。
当用户咬住从开口301B突出的吸口部402进行吸引时,如前述那样,从空气流入孔21向保持部301的底部301C流入空气。流入的空气通过保持部301的内部空间301A和基材部401到达用户的嘴内。此外,在通过保持部301的内部空间301A和基材部401的气体中混合从基材部401产生的气溶胶。
加热部302通过对基材部401所包含的气溶胶源进行加热来将气溶胶源雾化生成气溶胶。加热部302由金属或者聚酰亚胺等任意材料构成。例如加热部302构成为薄片状,并配置为覆盖保持部301的外周。
当加热部302发热时,棒型基材400所包含的气溶胶源从棒型基材400的外周被加热而雾化,生成气溶胶。
加热部302通过来自电源部111的供电而发热。例如在由未图示的传感器等检测到规定的用户输入的情况下,开始对加热部302的供电,生成气溶胶。
在通过加热部302的加热而棒型基材400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的情况下,开始气溶胶的生成,用户能够吸引。
之后,在由未图示的传感器等检测到规定的用户输入的情况下,停止对加热部302的供电。
此外,也可以在由抽吸传感器112检测用户的吸引的期间中,继续对加热部302的供电,生成气溶胶。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范围。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加入各种变更或者改进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预备加热开始后获取加热停止时间的情况下(步骤12A(参照图7))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开始预备加热前获取加热停止时间。
另外,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加热停止时间的长度来控制本加热时间的长度,但也可以根据加热停止时间的长度来控制预备加热时间的长度,也可以控制本加热时间和预备加热时间的两方的长度。即,在本加热前执行预备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将在预备加热中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控制得比基准值小。预备加热时间的控制包括与基准长度相比缩短预备加热时间的长度、和将预备加热时间设为零。
或者,在本加热前执行预备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将在预备加热中和本加热中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控制得比基准值小。减小电力量的方法可以与将在本加热中供给至加热部211的电力量控制得小的方法同样。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气溶胶生成装置;10…电源单元;11…电源按钮;20、30…盒;21…空气流入孔;40…空气流路;42…空气流出孔;112…抽吸传感器;113…电源按钮传感器;113A…线圈温度传感器;113B…电阻值传感器;113C…液体温度传感器;113D…气温传感器;113E…剩余液体量传感器;117…控制部;211、302…加热部;212…液体引导部;213…液体储藏部。

Claims (18)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
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向对气溶胶源进行加热的负载的电力的供给,
在将所述负载加热到产生气溶胶的第1温度的第1控制之前,进行将该负载加热到比该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的第2控制的情况下,当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第1期间短时,所述控制部将在该第1控制中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电力量的至少一方控制得比基准值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还具有第1传感器,该第1传感器检测基于用户的气溶胶的吸引,
在从由所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的上一次的吸引结束到本次的吸引开始为止的时间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在所述第1控制中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在从产生气溶胶结束的上一次的加热结束到本次的加热开始为止的时间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在所述第1控制中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还具有第1传感器,该第1传感器检测基于用户的气溶胶的吸引,
在从气溶胶源产生气溶胶结束的上一次的加热结束到由所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的本次的吸引开始为止的时间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在所述第1控制中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接受与对所述负载的电力的供给和供给停止有关的用户的操作,
在从基于用户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的上一次的电力的供给停止到本次的电力的供给开始为止的时间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在所述第1控制中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还具有:第1传感器,检测基于用户的气溶胶的吸引;以及第2传感器,检测所述负载的温度,
在由所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溶胶的吸引开始时由所述第2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1温度基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在所述第1控制中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还具有第1传感器,该第1传感器检测基于用户的气溶胶的吸引,
在关于由所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溶胶的吸引开始时所述负载的电阻值高于第1电阻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在所述第1控制中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还具有:第1传感器,检测基于用户的气溶胶的吸引;以及第3传感器,检测气溶胶源的温度,
在由所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溶胶的吸引开始时由所述第3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2温度基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在所述第1控制中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向该负载供给电力的时间的至少一方比第2期间缩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的过去多次的趋势而预测下次的间隔,并在预测出的间隔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将下一次的吸引回的所述第1控制中的向所述负载的电力的供给时间以及所述第2控制中的向该负载的电力的供给时间的至少一方设定得比第2期间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部获取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的过去多次的测定值,并在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测定值连续出现的次数超过第1次数的情况下,伴随着该次数的增加,而分阶段地将下次以后的吸引回的所述第1控制中的向所述负载的电力的供给时间以及所述第2控制中的向该负载的电力的供给时间的至少一方控制得比第2期间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部即使在所述测定值比所述第1期间长的情况下,当超过的时间小于第3期间时,也包含在所述次数中进行计算。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在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间隔越短,则所述控制部将在所述第1控制中供给至所述负载的电力量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的至少一方控制得越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在气溶胶源的余量比第1余量少的情况下,余量越少,则所述控制部将在所述第1控制中供给至所述负载的电力量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的至少一方控制得越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还具有第2传感器,该第2传感器检测所述负载的温度,
在所述第1控制的期间中由所述第2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达到第3温度基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该时刻强制地结束所述负载的加热。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还具有第3传感器,该第3传感器检测气溶胶源的温度,
在所述第1控制的期间中由所述第3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达到第4温度基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该时刻强制地结束所述负载的加热。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其中,
在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所述第1期间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为了产生气溶胶而供给至所述负载的第1最大电压值控制为比在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该第1期间长时供给至该负载的第2最大电压值小的值。
17.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向对气溶胶源进行加热的负载的电力的供给,
在将所述负载加热到产生气溶胶的第1温度的第1控制之前,进行将该负载加热到比该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的第2控制的情况下,当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第1期间短时,所述控制部将在该第1控制在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的至少一方控制得比基准小。
18.一种程序,用于使控制向对气溶胶源进行加热的负载的电力的供给的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
在将所述负载加热到产生气溶胶的第1温度的第1控制之前,进行将该负载加热到比该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的第2控制的情况下,当气溶胶的吸引与吸引的间隔比第1期间短时,将在该第1控制在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以及在所述第2控制中供给至该负载的电力量的至少一方控制得比基准值小。
CN202180104308.9A 2021-11-19 2021-11-19 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程序 Pending CN1182511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42555 WO2023089763A1 (ja) 2021-11-19 2021-11-19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回路ユニット、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51145A true CN118251145A (zh) 2024-06-25

Family

ID=86396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4308.9A Pending CN118251145A (zh) 2021-11-19 2021-11-19 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51145A (zh)
WO (1) WO202308976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115678A (ko) * 2016-02-25 2018-10-23 필립모리스 프로덕츠 에스.에이. 온도 센서를 갖는 전기 작동식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WO2019082281A1 (ja) * 2017-10-24 2019-05-02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当該方法をプロセッサ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KR102306051B1 (ko) * 2018-11-16 2021-09-28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에어로졸을 발생 장치 및 에어로졸을 발생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273151B1 (ko) * 2019-04-30 2021-07-05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9763A1 (ja)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5182B (zh) 香味吸入器
US20220095691A1 (en) Power supply unit for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JP2019505179A (ja) ポンプを備えた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
EP3897249B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367392B (zh) 吸引器用控制器
US11297878B1 (en) Power supply unit for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EP4101321A1 (en) Inhal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EP3977869A1 (en) Power supply unit for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EP3871517B1 (en) Power supply unit for aerosol inhaler
WO2019082264A1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81301B2 (ja) エアロゾル吸引器の電源ユニット及びエアロゾル吸引器
JP6588669B1 (ja) エアロゾル吸引器用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エアロゾル吸引器
CN113303519A (zh) 气溶胶吸入器的电源单元和气溶胶吸入器
CN118251145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程序
CN118251150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程序
CN118251146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单元、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程序
EP4108109A1 (en) Inhal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KR20240100368A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의 회로 유닛,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및 프로그램
KR20240100371A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의 회로 유닛,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및 프로그램
CN114599240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WO2023089754A1 (ja) 吸引装置
WO2022190211A1 (ja) 吸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089756A1 (ja) 吸引装置
JP7511082B2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4095455A1 (ja) 情報処理装置、吸引システム、及び情報提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