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37192A - 泵组件及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泵组件及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37192A
CN118237192A CN202410558392.7A CN202410558392A CN118237192A CN 118237192 A CN118237192 A CN 118237192A CN 202410558392 A CN202410558392 A CN 202410558392A CN 118237192 A CN118237192 A CN 118237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ump assembly
pump
plung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583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z Plastic Nan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z Plastic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z Plastic Nan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z Plastic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5583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371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8237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371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在含有内容物的瓶体上的泵组件,包括泵主体、压杆、头帽,外圈体的固定部用于与瓶口连接,容纳腔位于瓶口外部;主泵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由第一壳体围出的内容物腔,至少部分第一壳体和第二壁体限定出一环室,环室用于容纳瓶口,上泵体包括外壳、内壳、环腔以及内壳通道,上活塞的活塞杆设置成能够跟随压杆移动,活塞部的侧壁与外壳和内壳密封且可滑动地配合,凭借自身移动位置将环腔分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下活塞可滑动地套设在压杆的外周,凭借自身移动将内容物腔分割成第三气室和第四气室,第三气室和第二气室连通,压杆贯穿外圈体、内壳通道、主泵体、上活塞和下活塞,下端伸入内容物腔中。上述泵组件适用于小口径瓶体。

Description

泵组件及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组件及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
背景技术
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具瓶口,瓶口作为加液口,泵组件穿设在加液口中以泵送内容物。中国专利CN110155489A公开了一种泵组件及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但发明人发现当加液口内径较小时,该泵组件需要整体缩小尺寸,导致工业上较难制备,良率不高;并且缩小的尺寸导致腔室无法形成足够的负压,影响泵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口径瓶口的泵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泵组件用于装配在含有内容物的瓶体上,所述瓶体包括瓶口,该泵组件包括泵主体、压杆、头帽,所述压杆包括中空腔,所述泵主体包括:外圈体,包括第一壁体、第二壁体,所述第一壁体围设出容纳腔,所述第二壁体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瓶口连接,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瓶口外部;主泵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圈体内,包括第一壳体和由所述第一壳体围出的内容物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壁体限定出一环室,所述环室用于容纳所述瓶口;上泵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包括外壳、内壳、由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限定出的环腔以及由所述内壳围出的内壳通道;上活塞,位于所述内容物腔和所述环腔内,包括活塞部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设置成能够跟随所述压杆移动,所述活塞部的侧壁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密封且可滑动地配合,凭借自身移动位置将所述环腔分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下活塞,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压杆的外周,所述下活塞凭借自身移动将所述内容物腔分割成第三气室和第四气室,所述第三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连通;其中,所述压杆贯穿所述外圈体、所述内壳通道、所述主泵体、所述上活塞和所述下活塞,下端伸入所述内容物腔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杆还包括底端封帽和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中空腔连通;其中,所述下活塞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摩擦力设置成大于所述下活塞与所述压杆之间的摩擦力,所述连通孔借助所述下活塞与所述压杆的相对位置被封闭或被敞开。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杆包括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底端封帽分别用于在上下方向限位所述下活塞。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泵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压杆外部的套件,所述套件包括套管和位于套管底部的凸缘,所述活塞杆包括活塞通道、设置在活塞通道底部的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上的孔口,所述压杆穿过所述活塞通道和所述孔口,所述套件位于所述活塞通道内,所述凸缘用于抵顶所述限位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杆还包括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用于抵靠所述套管的顶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泵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顶端的延伸部,所述第一壁体和所述第二壁体的连接处设有环槽,所述延伸部嵌入所述环槽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部包括蝶形侧壁和顶部凹陷区,所述蝶形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密封且可滑动地配合,所述上泵体包括与所述顶部凹陷区配合的下伸凸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部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沿压杆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立柱的下缘长于所述蝶形侧壁的下缘,用于抵顶所述延伸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泵组件还包括延伸管,所述主泵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围出对接腔,用于与所述延伸管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泵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对接腔内的单向阀。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的上侧包括容纳孔,所述压杆包括底端封帽,所述底端封帽设置成在所述压杆下移至极限位置时与所述容纳孔的外形契合,以下压所述单向阀。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的上侧包括容纳孔,所述压杆包括底端封帽,所底端封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容纳孔的最小内径,并设置成在所述压杆下移至极限位置时封堵所述容纳孔。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体包括位于顶部的开口和位于所述开口内的环槽,所述压杆包括与所述环槽配合的凸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头帽包括输送孔道和位于所述输送孔道内的凸起,所述输送孔道与所述中空腔连通,所述压杆包括与所述凸起扣合的凹槽。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头帽包括喷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包括瓶体和上述泵组件,所述瓶体包括瓶身和瓶口,所述瓶口与所述泵组件的外圈体连接。
上述泵组件在外圈体设置位于瓶口外的容纳腔,将泵主体的活塞部等多个结构转移至瓶口外部,简化了伸入瓶口内的部件数量和结构,使泵组件能杆提供泵送液体所需的足够压力,还显著降低了泵组件的制备难度,有效提升了制备良率。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泵组件与容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容器的示意图;
图3A是泵组件的部件拆分图;
图3B是泵组件的各部件的剖面图;
图4A-4D是压杆处于不同位置的泵组件剖面图;
图5A-5B是外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A-6B是上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A-7B是主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A-8B是上活塞的示意图;
图9是压杆的示意图;
图10A-10B是下活塞的示意图;
图11是套件的示意图;
图12是单向阀的示意图。
图13是头帽的示意图;
图14A-14B是压杆的底端封帽封堵单向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发明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中国专利CN110155489公开的泵组件包括泵主体、压杆和头帽,泵主体可拆卸地穿设在该加液口中。头帽用于被用户按压,以带动压杆相对于泵主体下压,从而使泵主体中存留的内容物能够经由压杆和头帽内部的通道排出该泵主体。泵主体包括外壳体、内壳体等多个部件,压杆本体位于内壳体的让位通道内。外壳体、第一内壳侧壁、第二内壳侧壁形成多层环腔和通道结构,杆本体还需要形成内部排出通道,使伸入加液口的结构较为复杂。例如对于33mm或28mm或20mm以下内径较小的瓶口,该泵组件需要整体缩小尺寸以适配内径。由于泵组件一般为塑料材质,加工较小尺寸注塑件的良品率较低,不易制备。并且,缩小的尺寸使得气腔减小,无法形成泵送所需的气压,影响泵送性能。
此外,现有泵组件一般使用单向阀体控制液体的单向流动。中国专利CN110155489中使用第二单向阀体和第一单向阀体分别控制杆本体的排出通道与头帽之间的单向流动和外壳体的内容物腔与容器本体之间的单向流动。然而对于密度较大或粘度较高的内容物,位于上侧的第二单向阀体容易被内容物抬升而影响其单向控制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泵组件参照图1至图3B理解。泵组件装配在含有内容物的瓶体90上,瓶体90包括瓶口902和瓶身901,瓶身901内存储内容物,瓶口902作为加液口,与泵组件连接。
泵组件包括泵主体1、压杆2、头帽3和延伸管4。延伸管4伸入瓶身901内,将瓶身901内的内容物输送至泵主体1内暂存。压杆2的一端连接头帽3,另一端位于泵主体1内,随着头帽3的按压,将泵主体1暂存的内容物泵送至头帽3并排出。
头帽3参照图13理解,作为位于瓶体外部的泵送主体,也作为施力部件。头帽3包括按压部31、连接部32和输送孔道33。连接部32与压杆2连接,输送孔道33与压杆2的中空腔21连通,将内容物输送出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头帽3包括喷嘴,通过将喷嘴设计成具有特定通道和结构,达到喷设雾状或团状内容物的效果。
输送孔道33内还设有凸起34,压杆2包括与凸起34扣合的凹槽27。如图4A-4D及图9所示,凸起34与凹槽27扣合。压杆2还包括中空腔21和底端封帽22,中空腔21与输送孔道33连通,用于泵送内容物。中空腔21在靠近底端封帽22的一侧设有连通孔23。凹槽27与凸起34扣合后,头帽连接部32的底部接触外圈体1的顶部面。除凹槽27外,压杆2自上至下还依次设有凸环26、第二限位筋25、第一限位筋24,具体参见后续实施例的记载。
泵主体1参照图3A-图4D所示,包括外圈体11、主泵体13、上活塞14和下活塞15。
外圈体11作为泵主体1最外侧的结构,参照图5A-5B理解,包括第一壁体119、第二壁体118和位于第一壁体119顶部的开口117,开口117供压杆2穿过。开口117内设有环槽116。在泵组件处于未启用的状态时,压杆2的凸环26与环槽116扣合,使压杆2不能发生运动,此时头帽3的底部抵靠在外圈体11的顶部,如图4A所示。
第一壁体119围设出容纳腔111,第二壁体118位于第一壁体119下侧,围出固定腔112。第二壁体118的内壁还设有固定部114,用于与容器90的瓶口902固定。例如,固定部114为设置在第二壁体118内壁上的内圈螺纹,瓶口902包括外圈螺纹,通过螺纹结构将带有外圈体11的泵组件整体固定到容器上。可以理解的是,与瓶口固定后外圈体11的容纳腔111整体位于容器90的外部,特别是位于瓶口902的外部,能够简化泵组件伸入瓶口和瓶身的结构。
为提升密闭性能,容纳腔111内设有上泵体12。参照图4D以及图6A-6B所示,上泵体12包括外壳121、内壳122、由外壳121和内壳122限定出的环腔123、由内壳122围出的内壳通道124,压杆2贯穿内壳通道124。
主泵体13参照图4A-4D以及图7A-7B理解,一部分位于外圈体11的第二壁体118内,另一部分位于外圈体11下侧。主泵体13包括第一壳体139和第二壳体138,第一壳体139围出内容物腔131,内容物腔131用于暂存内容物;第二壳体138围出对接腔132,对接腔132与延伸管4配合。如图4A所示,第一壳体139的上侧部分位于第二壁体118内,下侧部分位于瓶口902内,第一壳体139的上侧部分和外圈体11的第二壁体118之间限定出一环室,以容纳瓶口9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圈体11的第一壁体119的外径小于第二壁体118,第一壁体119和第二壁体118的连接处设有一圈环槽115,主泵体13的第一壳体139的上侧设置一圈延伸部137,延伸部137嵌入环槽115内,将主泵体13固定在外圈体11上。
上活塞14参照图4A-4D以及图8A-8B理解,包括活塞杆141和活塞部142。活塞杆141包括供压杆2穿过的活塞通道143,活塞杆141的底部设有限位部144和位于限位部144上、用于与活塞通道143连通的孔口145,压杆2穿过该孔口145。
活塞杆141设置成能够跟随压杆2移动,并进而带动活塞部142在环腔123内上下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杆2通过套件20推动活塞杆141移动。套件20如图4A-4D以及图11所示,包括套管201和位于底部的凸缘202,套管201套设在压杆2的外部,与压杆2一同装入上泵体12的内壳通道124和主泵体13中,凸缘202抵靠在上活塞限位部144上。在压杆2的下移过程中,压杆2的第二限位筋25抵压套管201顶部,如图4B或4D所示,进而推动压杆2下压限位部144,使上活塞14向下移动。
活塞部142整体位于环腔123内,上泵体12的内壳122将活塞部142和压杆2隔离,活塞部142的内、外侧壁面分别与上泵体12的外壳121内壁及内壳122的外壁密封且可滑动地配合。活塞部142在环腔123内上下移动,进而将环腔123分为第一气室A和第二气室B。通过设置上泵体12,将活塞部142限定在环腔123内移动,进一步提升气室的气密性,避免压杆的上下移动所带来的泄气影响,保证第一气室A提供足够的气压以复位压杆。
上泵体12的外壳121底部抵靠在主泵体13的延伸部137上。同时,延伸部137还作为活塞部142的止端,以阻止活塞部142进一步下移。
参照图4B-4D、图8A-8B所示,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活塞部142包括蝶形侧壁1421和顶部凹陷区1423,蝶形侧壁1421包括两个侧翼。两侧翼形成交叉的半个X结构,两个侧翼与上泵体12的外壳121内壁密封且可滑动地过盈配合,以进一步提升气密效果。活塞部142还包括内密封面1425,内密封面1425为斜面,形成的活塞部142处的最小内径。内密封面1425与上泵体的内壳122壁面接触,如图4D所示,配合蝶形侧壁1421,在内外侧同时起到密封作用,确保内外都不泄露。
回到图8B,蝶形侧壁1421使活塞部142的上侧形成顶部凹陷区1423,与此对应的,上泵体12包括与顶部凹陷区1423配合的下伸凸起125,如图6B和图4C所示。通过上述设计,活塞部142抵顶在环腔的上部时,下伸凸起125与顶部凹陷区1423配合,将顶部凹陷区1423内的空气挤出。
蝶形侧壁1421与外壳121内壁保持紧密贴合,以保证气室的气密性。为提升蝶形侧壁1421的使用寿命,在图8A-8B所示的实施例中,活塞部142还包括立柱1422,立柱1422沿压杆的轴向方向延伸,立柱1422的下缘长于蝶形侧壁1421的下缘,如图4D所示,代替蝶形侧壁1421,用于抵顶主泵体13的延伸部137,避免对蝶形侧壁1421造成损伤,从而使活塞部长期保持较佳的气密性能。
泵组件还包括下活塞15。如图4A-4D以及图10A-10B所示,下活塞15包括供压杆2贯穿的活塞孔150、周向外壁151、上端面152和下端面153。周向外壁151与主泵体13的第一壳体139内壁密封配合,下活塞15跟随压杆2上下移动,将内容物腔131分为第三腔室B’和第四腔室C。第三腔室B’和第二腔室B连通,如图4A所示,因此后续均第二腔室B指代。
压杆2依次贯穿外圈体11、上泵体12、套管20、上活塞14和下活塞15,下端伸入内容物腔131中。下活塞15与主泵体13的第一壳体139之间的摩擦力设置成大于下活塞14与压杆2之间的摩擦力,以使压杆2上下运动时,下活塞15产生的滞后运动,压杆2上的连通孔23借助下活塞14与杆体2的相对位置实现封闭或敞开。
例如,当下活塞15的下端面153与底端封帽22相抵时,下活塞15将连通孔23堵塞,隔绝内容物腔131和中空腔21。当下活塞15沿压杆2逐渐上移时,连通孔23逐渐露出并与内容物腔131连通,直至下活塞15的上端面152与压杆2的第一限位筋24接触,停止移动。通过下活塞15和连通孔23的配合,有效控制内容物与压杆中空腔21的连通和隔断,取代了传统结构中的上侧单向阀结构,实现输送的通断功能。
泵组件还包括单向阀16,如图4B以及图12所示,单向阀16设置在主泵体13下方的对接腔132内。单向阀16包括锥形阀体161和倒钩162,对接腔132提供与锥形阀体161的锥形面配合的斜面133。锥形阀体161与对接腔132的斜面133贴合,使内容物腔131的入口处于关闭状态。在第四腔室C处于负压状态时,单向阀16被负压整体吸起而打开内容物腔131的入口,内容物800经延伸管4进入内容物腔131中,同时倒钩162限制单向阀16的上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单向阀16的上侧包括容纳孔165,压杆2的底端封帽22设置成在压杆2下移至极限位置时与容纳孔165的外形契合,如图14A所示。在泵组件的头帽抵靠在外圈体上侧时,压杆2位于下移极限位置,此时通过使底端封帽22与容纳孔165配合,底端封帽22和单向阀16的顶端面的接触能够下压单向阀16,使其完全封住下泵体13的出口斜面133位置,从而提升单向阀16的封闭效果,避免因容器瓶身901内压力过大而推动单向阀16上移,进而使泵组件意外泄露的情况发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底端封帽22沿纸面左右方向的宽度设置为大于等于容纳孔165的最小内径,在压杆2位于下移极限位置时,也可以起到封闭单向阀16的效果,如图14B所示。
下面以图4A-4D为例,对压杆处于不同位置下各组件的配合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此时泵组件处于未启用的状态。头帽3下压在外圈体11的顶部,压杆2的凸环26与外圈体11的开口117内的环槽116扣合,使压杆2保持固定状态,无法被下压或移动。同时压杆2的第二限位筋25位于套件20的套管201的内部。上活塞14的活塞部142位于环腔123顶部,第一气室A的体积为0。下活塞15的上端面152与压杆2的第一限位筋24相抵。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压杆2的底端封帽22与单向阀16设置成存在一定距离。在图14A所示的实施例中,压杆2的底端封帽22还可以设置成与单向阀16相抵,进而压住单向阀16,实现入口的隔断,避免因运输等原因导致瓶身901内的压力过大而驱使内容物流入内容物腔131。
在图4B中,泵组件被启用时,对压杆2施加足够大的拉拔力,如使用手的拉动,凸环26与环槽116分离,压杆2上升,压杆2的第二限位筋25从套件20中露出,并位于套件20的顶部。第四气室C的体积迅速增加,第四气室C处于负压。单向阀16被第四气室C的负压吸起,脱离斜面133,内容物腔131的入口开启。
泵在初次使用时,需要按压压杆几次,将主泵体139的内容物腔131内的空气压出泵外,瓶内的内容物逐次进入内容物腔131,替代主泵体139内被排出的空气。
泵组件正常使用且不受外力时如图4B或4C所示。按压头帽3,下压压杆2,泵组件处于图4C-4D所处的状态。
在图4C和4D中,持续下压头帽3,压杆2的第二限位筋25抵住套件20的上端,进而使上活塞14下移。活塞部142的上侧为第一气室A,第一气室A的体积逐渐增大,第一气室A内负压压力跟随体积增大而增加,第四气室C的体积逐渐减小。由于下活塞15与主泵体13的第一壳体139之间的摩擦力设置成大于下活塞15与压杆2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压杆2快速下降,下活塞15并未及时下降,产生滞后,下活塞15相对于压杆2上升,连通孔23露出,直至下活塞15的上端面152抵靠在第一限位筋24处。随着压杆2和下活塞51的下移,第四气室C形成正压且随着体积减小而压力增加,迫使内容物腔131内的内容物进入连通孔23,进而进入中空腔21并通过头帽泵送出容器。
当头帽3抵靠在外圈体11的顶部、活塞部142抵靠在主泵体13的延伸部137、上活塞14的限位部144抵靠在第一限位筋24时,下压停止。
取消外力,在第一气室A的负压下,压杆2复位。同时,在第一气室A的负压作用下上活塞14逐渐上移,限位部144带动套件20同步上移。因摩擦阻力不同,下活塞15相对于压杆2移动时间滞后。下活塞15首先因与第一壳体139内壁的较大阻力,而保持静止状态,直至压杆2往上移动、底部封帽22的顶部平面接触到下活塞15的下端面153时,使下活塞15跟随压杆2一起往上移动,此时连通孔23被封闭。同时,第四气室C形成负压,上阀体16开启,内容物从延伸管4进入内容物腔131,实现补充和暂存。
上述泵组件在外圈体设置位于瓶口外的容纳腔,将上泵体、上活塞的活塞部和部分活塞杆等多个结构转移至瓶口外部,简化了伸入瓶口内的部件数量和结构,使得泵组件具备充足的体积提供泵送所需的气压,无需考虑瓶口内径对泵组件尺寸的限制,还显著降低了各部件的制备难度,有效提升了制备良率。同时,通过连通孔和下活塞的配合,实现了中空腔和内容物腔的开启或封闭,取代了原有位于中空腔上侧单向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启闭效果。
结合对上述泵组件的介绍,还可以了解到一种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如图1所示,容器包括瓶体90和泵组件,瓶口902与泵组件的外圈体11连接,泵组件的延伸管伸入瓶身901内,向内容物腔输送内容物以暂存。
上述泵组件使用气压实现泵送和复位,相比利用弹性力复位的方案,能够具备更快的复位回弹速度。例如,相比传统含有塑料弹性件的泵体,泵组件的各部件材质选用诸如PP、PE等常见塑性材质,原料易得,且使用寿命较长,能够实现万次按压;相比于传统含有金属弹性件的泵体,泵组件环保且可回收,还能够避免腐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泵组件,用于装配在含有内容物的瓶体上,所述瓶体包括瓶口,该泵组件包括泵主体、压杆、头帽,所述压杆包括中空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主体包括:
外圈体,包括第一壁体、第二壁体,所述第一壁体围设出容纳腔,所述第二壁体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瓶口连接,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瓶口外部;
主泵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圈体内,包括第一壳体和由所述第一壳体围出的内容物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壁体限定出一环室,所述环室用于容纳所述瓶口;
上泵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包括外壳、内壳、由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限定出的环腔以及由所述内壳围出的内壳通道;
上活塞,位于所述内容物腔和所述环腔内,包括活塞部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设置成能够跟随所述压杆移动,所述活塞部的侧壁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密封且可滑动地配合,并凭借自身移动位置将所述环腔分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以及
下活塞,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压杆的外周,所述下活塞凭借自身移动将所述内容物腔分割成第三气室和第四气室,所述第三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连通;
其中,所述压杆贯穿所述外圈体、所述内壳通道、所述主泵体、所述上活塞和所述下活塞,下端伸入所述内容物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还包括底端封帽和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中空腔连通;
其中,所述下活塞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摩擦力设置成大于所述下活塞与所述压杆之间的摩擦力,所述连通孔借助所述下活塞与所述压杆的相对位置被封闭或被敞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包括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底端封帽分别用于在上下方向限位所述下活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压杆外部的套件所述套件包括套管和位于套管底部的凸缘,
所述活塞杆包括活塞通道、设置在活塞通道底部的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上的孔口,所述压杆穿过所述活塞通道和所述孔口,所述套件位于所述活塞通道内,所述凸缘用于抵顶所述限位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还包括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用于抵靠所述套管的顶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泵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顶端的延伸部,所述第一壁体和所述第二壁体的连接处设有环槽,所述延伸部嵌入所述环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部包括蝶形侧壁和顶部凹陷区,所述蝶形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密封且可滑动地配合,所述上泵体包括与所述顶部凹陷区配合的下伸凸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部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沿压杆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立柱的下缘长于所述蝶形侧壁的下缘,用于抵顶所述延伸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件还包括延伸管,所述主泵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围出对接腔,用于与所述延伸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对接腔内的单向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的上侧包括容纳孔,所述压杆包括底端封帽,所述底端封帽设置成在所述压杆下移至极限位置时与所述容纳孔的外形契合,以下压所述单向阀。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的上侧包括容纳孔,所述压杆包括底端封帽,所底端封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容纳孔的最小内径,并设置成在所述压杆下移至极限位置时封堵所述容纳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体包括位于顶部的开口和位于所述开口内的环槽,所述压杆包括与所述环槽配合的凸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帽包括输送孔道和位于所述输送孔道内的凸起,所述输送孔道与所述中空腔连通,所述压杆包括与所述凸起扣合的凹槽。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帽包括喷嘴。
16.一种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瓶体和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泵组件,所述瓶体包括瓶身和瓶口,所述瓶口与所述泵组件的外圈体连接。
CN202410558392.7A 2024-05-07 2024-05-07 泵组件及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 Pending CN1182371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58392.7A CN118237192A (zh) 2024-05-07 2024-05-07 泵组件及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58392.7A CN118237192A (zh) 2024-05-07 2024-05-07 泵组件及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37192A true CN118237192A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51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58392.7A Pending CN118237192A (zh) 2024-05-07 2024-05-07 泵组件及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371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69649A1 (zh) 一种全塑乳液泵
US11014109B2 (en) Pump dispensers
US3391647A (en) Liquid dispensing pump
US11415120B2 (en) Waterproof emulsion pump with external spring
EP1872859B1 (en) Simplified pump for dispensing fluid substances withdrawn from a container
US4389003A (en) Sliding inlet seal for an atomizing pump dispenser
KR102161238B1 (ko) 거품 분배기
US3361078A (en) Liquid dispenser
EP2480339A1 (en) Manually operated pump comprising an assembly for pressurization and dispensing of fluid
WO1985004852A1 (en) Pump for dispensing liquid from a container
JPH02127270A (ja) 予圧縮計量ポンプ
US6371337B2 (en) Dispensing member having an outlet valve formed by a differential piston
KR102334654B1 (ko) 자동 충전 스포이트형 화장품 용기
JP2007015693A (ja) ポンプディスペンサ、並びに、吐出弁機構、吸入弁機構、及びバルブ
CN211686396U (zh) 一种乳液泵存储腔结构
US4227628A (en) Fluid dispensing pump having axially deformable valve
CN211686397U (zh) 一种防止乳液从静止的乳液泵中流出的密封结构
CN118237192A (zh) 泵组件及具有内容物排出功能的容器
US6942125B2 (en) Manually operable invertible pump for dispensing atomized liquids
JP5337508B2 (ja) 液体噴出容器
JP2006297216A (ja) 噴射装置、および噴出器
WO2023137832A1 (zh) 一种可回收全塑自锁泵
CN211686395U (zh) 一种乳液泵按头和主柱弹起的限位结构
CN211663801U (zh) 一种全塑乳液泵
JPH03182688A (ja) 手動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