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29298A -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新风机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新风机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29298A CN118129298A CN202211547561.4A CN202211547561A CN118129298A CN 118129298 A CN118129298 A CN 118129298A CN 202211547561 A CN202211547561 A CN 202211547561A CN 118129298 A CN118129298 A CN 1181292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humidity
- determining
- fresh air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4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4—Heater, e.g. gas burner, electric air he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新风机及存储介质,新风机设置有用于进行新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进行新风加湿的加湿系统;该方法在新风机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时,根据室内温度、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根据该控制参数控制加热设备将经过所述加热设备的空气加热,并通过加湿系统将加热后的空气加湿后送入室内,本发明通过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对加热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的同时调节,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新风机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装有热泵系统和加湿系统的新风机可以在制热的同时实现加湿,加湿系统中一般采用湿膜加湿,需要通过热泵系统将新风加热后再经过湿膜才能提升加湿量,传统的新风机一般是根据室内温度需求控制热泵系统的加热量,或根据室内湿度需求控制热泵系统的加热量,无法同时满足室内温度和湿度需求,导致用户体验差。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新风机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新风机无法同时实现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控制,导致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新风机设置有用于进行新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进行新风加湿的加湿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时,获取所述新风机的作用空间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加热设备对经过所述加热设备的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加湿系统将加热后的空气加湿后送入所述作用空间。
可选地,所述加热设备为热泵系统,所述控制参数为频率控制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包括:
在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获取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二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差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第一频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室外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一湿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二湿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湿度差值或所述第二湿度差值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第一频率变化量和所述第二频率变化量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频率控制参数。
可选地,所述加热设备为热泵系统,所述控制参数为频率控制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包括:
在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时,获取所述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的湿度差值;
在所述湿度差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根据所述新风机的当前出风温度和目标出风温度确定第三频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第三频率变化量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频率控制参数。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湿度差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根据所述新风机的当前出风温度和目标出风温度确定第三频率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获取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室外温度确定第三温度差值,并根据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确定第四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包括:
在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一出风温度;
在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二出风温度,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大于所述第二出风温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包括:
在所述第四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三出风温度;
在所述第四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四出风温度,所述第三出风温度大于所述第四出风温度。
可选地,所述加热设备为电加热设备,所述控制参数为功率控制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包括:
在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获取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五温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六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五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六温度差值确定第一功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室外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三湿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四湿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三湿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湿度差值确定第二功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变化量和所述第二功率变化量确定所述电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参数。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新风机的控制装置,所述新风机设置有用于进行新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进行新风加湿的加湿系统;
所述新风机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时,获取所述新风机的作用空间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
加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加热设备对经过所述加热设备的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加湿系统将加热后的空气加湿后送入所述作用空间。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新风机的控制程序,所述新风机的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机的控制程序,所述新风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新风机设置有用于进行新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进行新风加湿的加湿系统;本发明在新风机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时,根据室内温度、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并根据该控制参数控制加热设备将新风加热,并通过加湿系统将加热后的新风加湿后送入室内,本发明通过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对加热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的同时调节,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的新风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新风机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新风机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新风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新风机的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新风机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新风机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新风机中,所述新风机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新风机的控制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新风机设置有用于进行新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进行新风加湿的加湿系统,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时,获取所述新风机的作用空间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一种具有数据处理、网络通信以及程序运行功能的计算服务设备,或者是一种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电子设备、新风机的控制设备等。以下以新风机的控制设备(简称控制设备)为例,对本实施例及下述各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制热加湿模式可以是在制热的同时对室内进行加湿的运行模式,用户可通过遥控设备控制新风机启动制热加湿模式,也可以是用户提前设置制热加湿模式的启动时间,在该启动时间到达时,新风机自动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或控制设备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在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或室内湿度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新风机自动启动制热加湿模式,遥控设备可以是遥控器或移动终端等,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控制新风机启动制热除湿模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列举;室内温度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内湿度可以通过湿度传感器采集。
在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中先提出一种新风机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新风机100包括壳体以及第一热泵系统10,所述壳体内设有送风通道4,所述第一热泵系统10包括:新风换热器结构和第一切换装置,所述新风换热器结构处于所述送风通道4内,且所述新风换热器结构具有冷媒管路;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与所述新风换热器结构连通,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用于切换冷媒在所述新风换热器结构中的流向;所述第一热泵系统10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所述第一热泵系统10的冷媒均是先经过位于所述送风通道4下游的所述冷媒管路,再经过位于所述送风通道4上游的所述冷媒管路。其中,所述送风通道4是指的所述新风机100将室外新风送入室内的通道,所述排风通道5是指的所述新风机100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的通道。所述新风换热器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中,所述第一热泵系统10还包括:第一压缩机11、第一换热模块12和换向装置3,所述第一压缩机11设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中,且具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一回气口;所述第一换热模块12设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中并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12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室外换热器35和热回收换热器36,所述热回收换热器36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5内,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35设置在所述壳体(主机壳体)外,所述第一压缩机11安装于所述排风通道5内或者安装在所述壳体(主机壳体)外,如此设置,所述热回收换热器36设置在排风通道5内,所述排风通道5内的空气在与所述热回收换热器36之间发生热交换后,再从所述排风通道5排出,从而能够对所述排风通道5内排出的空气进行热回收;所述换向装置3通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回气口、所述第一换热模块12和所述第一切换装置,所述换向装置3用于切换冷媒流向,以使冷媒先经过所述第一换热模块12再所述第一切换装置,或者,以使冷媒先经过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在经过所述第一换热模块12。为了实现所述新风机100的再热除湿功能,所述新风换热器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新风换热器13和第二新风换热器14;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13相对于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14位于所述送风通道4的下游,所述流出口34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13连接,所述流入口33与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14连接,如此设置,在再热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13作为蒸发器对空气进行降温,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14作为冷凝器对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对空气的再热除湿。为了减少所述新风机100中的控制元件,提升所述新风机100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具有第一连通口31、第二连通口32、流入口33和流出口34,所述新风换热器结构连通所述流出口34和所述流入口33,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单向阀18、第二单向阀19、第三单向阀1和第四单向阀2,所述第一单向阀18连接在所述第一连通口31和所述流入口33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18在所述流入口33至所述第一连通口31的方向导通;所述第二单向阀19连接在所述第一连通口31和所述流出口34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19在所述第一连通口31至所述流出口34的方向导通;所述第三单向阀1连接在所述流入口33和所述第二连通口32之间,所述第三单向阀1在所述流入口33至所述第二连通口32的方向导通;所述第四单向阀2连接在所述流出口34和所述第二连通口32之间,所述第四单向阀2在所述第二连通口32至所述流出口34的方向导通,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全部由单向阀组成,相较于四通阀或者两个三通阀的方案,不需要任何的控制元件,所述新风机100的稳定性较高。
所述新风换热器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新风换热器13和第二新风换热器14;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13相对于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14位于所述送风通道4的下游,所述流出口34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13连接,所述流入口33与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14连接,如此设置,在再热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13作为蒸发器对空气进行降温,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14作为冷凝器对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对空气的再热除湿。
所述第一热泵系统1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上的第一节流元件15,所述第一节流元件15处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12和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之间。所述第一热泵系统10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16,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6设置于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13和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14之间串联的流路上,从而能够对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13流出的冷媒进行节流。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机100还包括第二热泵系统20,所述第二热泵系统20上形成有第二冷媒流路,所述第二热泵系统2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中的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二压缩机27、第三新风换热器22和第四新风换热器23,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22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23均设于所述送风通道4内,此时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和所述第二压缩/27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5内,从而使得所述新风机100完全不需要室外机,节省位置。
所述第二热泵系统20还包括第二切换装置,用以切换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连通于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22或者同时与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22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23相连通。所述第二切换装置包括第四节流元件24和第五单向阀25(第五单向阀25可以替换为电磁阀),所述第四节流元件24设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上,且处于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22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23之间;所述第五单向阀25与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22和所述第四节流元件24并联设置,所述第五单向阀25的导通方向为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23至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
如此设置,两套热泵系统,在送风通道内存在着两个蒸发器,有两个蒸发温度,上游比下游蒸发温度高,两级蒸发制冷,相较于一级蒸发制冷的方案,大大提升了能耗。并且,处于上游的热泵系统可以对空气先进性预热或者预冷,再经过下游的热泵系统的换热,此时能够有效的在制冷模式下,降低出风温度,和在制热模式下,提升出风温度。当然,也可以是处于上游的热泵系统对空气进行降温,处于下游的热泵系统对空气在进行升温,从而实现再热除湿功能。
由于第一热泵系统10和第二热泵系统20的同时存在,往往需要对第一热泵系统10和第二热泵系统20设置两个室外机,如此设置,两个外机的安装都需要占用两个外机机位,需要占用过多的位置,并且对两个外机进行安装,安装的工作量也较大,因此,所述壳体包括主机壳体和室外机壳体,所述主机壳体内设有所述送风通道4和排风通道5,所述第一热泵系统10还包括第一压缩机11和所述第一换热模块12,所述第一换热模块12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室外换热器35和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热回收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5内,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23设置在所述送风通道4内,所述第一压缩机11、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35、所述第二压缩机27、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和所述室外风机37均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壳体内,如此设置,所述热回收换热器36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5内,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23设置在所述送风通道4内,所述第一压缩机11、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35、所述第二压缩机27、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和所述室外风机37均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壳体内,将一部分的室外机的部件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5中,剩下的部件设置在室外机的壳体内,只需要设置一个室外机即可满足所述第一热泵系统10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20的需求,减少了室外机占用的位置,也减少了室外机安装的工作量。
步骤S20: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设定温度可以是用户设定温度;设定湿度可以是用户设定的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可以是用户设定的历史温度和历史湿度,也可以是用户在控制新风机启动制热除湿模式时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或通过其他方式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控制参数可以是控制加热设备进行制热的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根据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温度差确定室内是否存在加热需求,根据室内湿度和设定湿度的湿度差确定室内是否存在加湿需求,根据加热需求和加湿需求确定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
在具体实现中,例如可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计算室内空气焓值,根据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计算设定空气焓值,根据能需计算公式:Q=n*m*(h1-h2)计算室内的加热加湿需求,式中n为开启的房间数,m为房间容积参数,h1是设定空气焓值,h2是室内空气焓值,Q大于0时,可判定室内存在加热加湿需求,反之可确定室内不存在加热加湿需求,还可通过其他方式确定室内加热加湿需求,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S30: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加热设备对经过所述加热设备的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加湿系统将加热后的空气加湿后送入所述作用空间。
应该理解的是,新风机包含送风通道,通过新风口和送风口连接室内外环境,送风通道也可称为新风通道;若新风机的循环模式为外循环模式,则上述空气为新风,新风从新风口进入送风通道,通过送风通道内的加热设备加热后,再通过加湿系统加湿,然后经送风口送进室内;若新风机的循环模式为内循环模式,则上述空气为室内回风,室内回风从排风口进入排风通道,经过设置在排风通道与送风通道之间的旁通风阀进入送风通道,通过送风通道内的加热设备加热后,再经过加湿系统加湿,然后经送风口重新被送进室内。加湿系统可以是湿膜加湿或其他相同或相似的加湿方式。在加湿系统为湿膜加湿时,加湿水将湿膜润湿,被经过加热设备加热后的新风吹过带走,经送风口送入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用户通过遥控设备发送启动制热加湿模式的启动指令并通过遥控设备发送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控制设备在接收到启动指令时,控制新风机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按照预设周期通过设置在室内机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温度,按照预设周期通过设置在室内机的湿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湿度,根据用户发送的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确定加热需求,根据用户发送的设定湿度和室内湿度确定加湿需求,在室内存在加热需求和/或加湿需求时,根据加热需求和加湿需求确定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根据控制参数控制加热设备将从送风通道的新风口进入的新风进行加热,其中控制参数与加热设备对新风的加热量对应,在存在加热需求和/或加湿需求时,可通过控制参数控制加热设备提高制热量,经加热设备加热后的新风通过送风通道传输至加湿系统,加湿系统中加湿水盘的加湿水将加湿模润湿,加热后的新风经过加湿膜将水分带走,继续经过送风通道传输,最后经过送风口送入室内,达到调节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的目的。
进一步地,为了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快速提升至用户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所述加热设备为热泵系统,所述控制参数为频率控制参数;所述步骤S20,包括:
在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获取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温度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温度差值,例如可将预设温度值设定为0、1、2或其他数值;在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判定室内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即此时室内温度未达标;室外温度可通过设置在室外机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湿度可通过设置在室外机的湿度传感器获取。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二温度差值。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温度差值可以是室外温度减去设定温度获得的温度差值;第二温度差值可以是室内温度减去设定温度获取的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差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第一频率变化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频率变化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第一频率变化量的确定方式可以是:(1)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映射频率变化量,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可通过预先标定获得,第一映射关系中存储有室外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与频率变化量的对应关系;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映射频率变化量,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可通过预先标定获得,第二映射关系中存储有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频率变化量的对应关系;a、将第一映射频率变换量作为第一频率变化量;b、将第二映射频率变化量作为第一频率变化量;c、将第一映射频率变化量和第二映射频率变化量中较大的频率变化量作为第一频率变化量;d、将第一映射频率变化量和第二映射频率变化量的均值作为第一频率变化量,还可通过其他类似的方式确定第一频率变化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根据所述室外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一湿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二湿度差值。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湿度差值可以是室外湿度减去设定湿度获得的湿度差值;第二湿度差值可以是室内湿度减去设定湿度获得的湿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湿度差值或所述第二湿度差值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频率变化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第二频率变化量的确定方式可以是:(1)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湿度差值对应的第三频率变化量,其中第三映射关系可通过预先标定获得,第三映射关系中存储有室外湿度与设定湿度的湿度差值与频率变化量的对应关系;根据第四映射关系确定第二湿度差值对应的第四映射频率变化量,其中第四映射关系可通过预先标定获得,第四映射关系中存储有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的湿度差值与频率变化量的对应关系;a、将第三映射频率变换量作为第二频率变化量;b、将第四映射频率变化量作为第二频率变化量;c、将第三映射频率变化量和第四映射频率变化量中较大的频率变化量作为第二频率变化量;d、将第三映射频率变化量和第四映射频率变化量的均值作为第二频率变化量,还可通过其他类似的方式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此时,设置在新风进口处的送风阀关闭,设置在排风风口处的排风阀关闭,且设置在送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之间的旁通风阀打开)时,根据第二温度差值确定第一频率变化量,并根据第二湿度差值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当新风机处于外循环模式(此时,设置在新风进口处的送风阀打开,设置在排风风口处的排风阀打开,且设置在送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之间的旁通风阀关闭)时,根据第一温度差值确定第一频率变化量,并根据第一湿度差值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此时,可以不获取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
根据所述第一频率变化量和所述第二频率变化量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频率控制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可比较第一频率变化量和第二频率变化量的大小关系,将较大的频率变化量作为频率控制参数,假设该频率变化量为正值,则通过频率控制参数控制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在原有运行频率的基础上,提升该频率变化量运行;假设该频率变化量为负值,则通过频率控制参数控制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在原有运行频率的基础上,降低该频率变化量运行。
在具体实现中,继续参照图3,例如新风机是双向流新风机,包括第一热泵系统10和第二热泵系统20,每个热泵系统都包含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再热器、四通阀,并且三个换热器之间各有两个膨胀阀,加湿系统采用湿膜加湿方法,加湿系统设置在送风扇6和第四新风换热器23之间;用户通过遥控设备发送制热加湿模式的启动指令、设定温度25摄氏度和设定湿度50%,预设温度值为0摄氏度;控制设备在接收到启动指令时控制新风机启动,通过设置在室内机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温度20摄氏度和室内湿度35%,室内温度减去设定温度获得的温度差值为-5摄氏度,表明室内存在制热需求,根据-5摄氏度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的第一频率变化量为ft,其中ft>0,室内湿度减去设定湿度获得的湿度差值为-15%,表明室内存在加湿需求,根据-15%和第四映射关系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fd,其中fd>0,取Max[ft,fd]作为最终的频率变化量,在第二压缩机27当前运行频率的基础上加上最终的频率变化量控制压缩机提升运行频率,增加第四新风换热器23的制热量,在提高新风温度的同时,加热后的新风从湿膜上带走的水分也会增加,从而实现在提升室内温度的同时提升室内湿度。
本实施例中新风机设置有用于进行新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进行新风加湿的加湿系统;在新风机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时,根据室内温度、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并根据该控制参数控制加热设备将新风加热,并通过加湿系统将加热后的新风加湿后送入室内,本实施例通过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对加热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的同时调节,提升了用户体验。
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备为热泵系统,所述控制参数为频率控制参数,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01:在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时,获取所述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的湿度差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判定室内温度已达标;湿度差值可以是室内湿度减去设定湿度获得差值。
步骤S202:在所述湿度差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根据所述新风机的当前出风温度和目标出风温度确定第三频率变化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湿度差值小于预设湿度差值时,判定室内湿度未达标,即此时室内温度已达标,但是室内湿度未达标,需要继续对室内湿度进行调节;当前出风温度可以是新风机的送风口送入室内新风的当前温度;目标出风温度可以是新风机的送风口送入室内新风需要达到的温度;根据当前出风温度和目标出风温度确定第三频率变化量可以是获取目标出风温度与当前出风温度的出风温度差,根据出风温度差确定对应的第三频率变化量。
步骤S203:根据所述第三频率变化量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频率控制参数。
在具体实施中,例如,控制设备获取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并在该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判定室内温度已达标,继续获取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的湿度差值,在湿度差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表明室内湿度低于预设湿度值,判定室内湿度值未达标,此时控制设备获取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与当前出风温度的出风温度差值,根据出风温度差值和出风温度差与频率变化量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三频率变化量,假设目标出风温度减去当前出风温度为正值或当前出风温度在下降,则第三频率变化量为正频率变化量,且目标出风温度与当前出风温度的差值越大,对应的频率变化量越大,控制设备根据控制参数控制压缩机在现有运行频率的基础上提升频率运行;假设目标出风温度减去当前出风温度为负值或当前出风温度在上升,则第三频率变化量为负值,且目标出风温度与当前出风温度的值越小,对应的频率变化量下降得越大,控制设备根据控制参数控制压缩机在现有运行频率的基础上降低运行频率,从而保证室内温度不会进一步上升,也不会出现下降,从而使室内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满足用户需求。
进一步地,为了在室内温度达标后,控制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附近,所述步骤S202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室外温度;根据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室外温度确定第三温度差值,并根据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确定第四温度差值;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温度差值可以是设定温度减去室外温度获得的温度差值;第四温度差值可以是设定温度减去室内温度获得的温度差值。
在具体实施中,例如,控制设备在室内温度达标且室内湿度未达标时,用设定温度减去室外温度获得第三温度差值,用设定温度减去室内温度获得第四温度差值,根据第三温度差值和预设温度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出风温度,或根据第四温度差值和预设温度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出风温度。
进一步地,为了根据室外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目标出风温度,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包括:在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一出风温度;在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二出风温度,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大于所述第二出风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三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度,则表示设定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较大,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也设置为较大的第一出风温度;若第三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则表示设定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较小,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设置为较小的第二出风温度,第一出风温度和第二出风温度的具体值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是需满足第一出风温度大于第二出风温度的要求;例如可设置温度差值与目标出风温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温度差值和映射关系即可确定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
进一步地,为了根据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确定目标出风温度,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包括:在所述第四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三出风温度;在所述第四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四出风温度,所述第三出风温度大于所述第四出风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四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则表示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较大,对应的将目标出风温度设置为较大的第三出风温度;若第四出风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表示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较小,对应的将目标出风温度设置为较小的第四出风温度,此时也可通过查找映射关系的方式确定对应的出风温度,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例如:控制设备在室内温度与设定温之间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判定室内温度达标,在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湿度差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判定室内湿度未达标,此时控制设备获取设定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温度差值,在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度值时,将目标出风温度设定为a摄氏度,在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时,将目标出风温度设定为b摄氏度,其中a>b;若在此过程中出现室内温度不达标的情况,则继续根据室内温度与设定为温度的温度差值确定第一频率变化量,根据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的湿度差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选取较大的值作为最终的频率变化量,从而确定压缩机的频率控制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包括:
若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则根据第四温度差值确定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
若新风机处于外循环模式,则根据第三温度差值确定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
本实施例在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且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的湿度差值小于预设湿度时,判定室内温度达标但室内湿度未达标,此时根据当前出风温度和目标出风温度确定第三频率变化量,根据第三频率变化量确定频率控制参数,从而使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附近,提升了用户体验。
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备为电加热设备,所述控制参数为功率控制参数,所述步骤S20还包括:
步骤S21:在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获取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
步骤S22: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五温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六温度差值;
步骤S23:根据所述第五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六温度差值确定第一功率变化量。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第五温度差值或第六温度差值确定第一功率变化量的具体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确定第一频率变化量的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4:根据所述室外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三湿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四湿度差值;
步骤S25:根据所述第三湿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湿度差值确定第二功率变化量。
应该理解的是,根据第三湿度差值和第四湿度差值确定第二功率变化量的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的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6: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变化量和所述第二功率变化量确定所述电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功率变化量与第二功率变化量的大小关系,将较大的功率变化量设定为最终的频率变化量,在电加热设备现有加热功率的基础上加上最终的频率变化量获得电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五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六温度差值确定第一功率变化量,包括:
若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则根据第五温度差值确定第一功率变化量;
若新风机处于外循环模式,则根据第六温度差值确定第一功率变化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湿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湿度差值确定第二功率变化量,包括:
若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则根据第三湿度差值确定第二功率变化量;
若新风机处于外循环模式,则根据第四湿度差值确定第二功率变化量。
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设备为电加热设备,控制参数为功率控制参数,根据温度差值确定第一功率变化量,根据湿度差值确定第二功率变化量,从第一功率变化量和第二功率变化量中选取较大值作为最终的功率变化量,从而确定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参数,能够快速提升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机的控制程序,所述新风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所述新风机设置有用于进行新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进行新风加湿的加湿系统。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新风机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在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时,获取所述新风机的作用空间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
可以理解的是,制热加湿模式可以是在制热的同时对室内进行加湿的运行模式,用户可通过遥控设备控制新风机启动制热加湿模式,也可以是用户提前设置制热加湿模式的启动时间,在该启动时间到达时,新风机自动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或控制设备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在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或室内湿度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新风机自动启动制热加湿模式,遥控设备可以是遥控器或移动终端等,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控制新风机启动制热除湿模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列举;室内温度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内湿度可以通过湿度传感器采集。
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设定温度可以是用户设定温度;设定湿度可以是用户设定的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可以是用户设定的历史温度和历史湿度,也可以是用户在控制新风机启动制热除湿模式时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或通过其他方式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控制参数可以是控制加热设备进行制热的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根据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温度差确定室内是否存在加热需求,根据室内湿度和设定湿度的湿度差确定室内是否存在加湿需求,根据加热需求和加湿需求确定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
在具体实现中,例如可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计算室内空气焓值,根据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计算设定空气焓值,根据能需计算公式:Q=n*m*(h1-h2)计算室内的加热加湿需求,式中n为开启的房间数,m为房间容积参数,h1是设定空气焓值,h2是室内空气焓值,Q大于0时,可判定室内存在加热加湿需求,反之可确定室内不存在加热加湿需求,还可通过其他方式确定室内加热加湿需求,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加热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加热设备对经过所述加热设备的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加湿系统将加热后的空气加湿后送入所述作用空间。
应该理解的是,新风机包含送风通道,通过新风口和送风口连接室内外环境;若新风机的循环模式为外循环模式,则上述空气为新风,新风从新风口进入送风通道,通过送风通道内的加热设备加热后,再通过加湿系统加湿,然后经送风口送进室内;若新风机的循环模式为内循环模式,则上述空气为室内回风,室内回风从排风口进入排风通道,经过设置在排风通道与送风通道之间的旁通风阀进入送风通道,通过送风通道内的加热设备加热后,再经过加湿系统加湿,然后经送风口重新被送进室内。加湿系统可以是湿膜加湿或其他相同或相似的加湿方式。在加湿系统为湿膜加湿时,加湿水将湿膜润湿,被经过加热设备加热后的新风吹过带走,经送风口送入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用户通过遥控设备发送启动制热加湿模式的启动指令并通过遥控设备发送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控制设备在接收到启动指令时,控制新风机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按照预设周期通过设置在室内机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温度,按照预设周期通过设置在室内机的湿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湿度,根据用户发送的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确定加热需求,根据用户发送的设定湿度和室内湿度确定加湿需求,在室内存在加热需求和/或加湿需求时,根据加热需求和加湿需求确定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根据控制参数控制加热设备将从送风通道的新风口进入的新风进行加热,其中控制参数与加热设备对新风的加热量对应,在存在加热需求和/或加湿需求时,可通过控制参数控制加热设备提高制热量,经加热设备加热后的新风通过送风通道传输至加湿系统,加湿系统中加湿水盘的加湿水将加湿模润湿,加热后的新风经过加湿膜将水分带走,继续经过送风通道传输,最后经过送风口送入室内,达到调节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的目的。
进一步地,为了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快速提升至用户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所述加热设备为热泵系统,所述控制参数为频率控制参数;所述确定模块20,还用于在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获取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温度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温度差值,例如可将预设温度值设定为0、1、2或其他数值;在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判定室内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即此时室内温度未达标;室外温度可通过设置在室外机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湿度可通过设置在室外机的湿度传感器获取。
所述确定模块20,还用于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二温度差值。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温度差值可以是室外温度减去设定温度获得的温度差值;第二温度差值可以是室内温度减去设定温度获取的温度差值。
所述确定模块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差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第一频率变化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频率变化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第一频率变化量的确定方式可以是:(1)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映射频率变化量,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可通过预先标定获得,第一映射关系中存储有室外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与频率变化量的对应关系;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映射频率变化量,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可通过预先标定获得,第二映射关系中存储有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频率变化量的对应关系;a、将第一映射频率变换量作为第一频率变化量;b、将第二映射频率变化量作为第一频率变化量;c、将第一映射频率变化量和第二映射频率变化量中较大的频率变化量作为第一频率变化量;d、将第一映射频率变化量和第二映射频率变化量的均值作为第一频率变化量,还可通过其他类似的方式确定第一频率变化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所述确定模块20,还用于根据所述室外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一湿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二湿度差值。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湿度差值可以是室外湿度减去设定湿度获得的湿度差值;第二湿度差值可以是室内湿度减去设定湿度获得的湿度差值。
所述确定模块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湿度差值或所述第二湿度差值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频率变化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第二频率变化量的确定方式可以是:(1)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湿度差值对应的第三频率变化量,其中第三映射关系可通过预先标定获得,第三映射关系中存储有室外湿度与设定湿度的湿度差值与频率变化量的对应关系;根据第四映射关系确定第二湿度差值对应的第四映射频率变化量,其中第四映射关系可通过预先标定获得,第四映射关系中存储有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的湿度差值与频率变化量的对应关系;a、将第三映射频率变换量作为第二频率变化量;b、将第四映射频率变化量作为第二频率变化量;c、将第三映射频率变化量和第四映射频率变化量中较大的频率变化量作为第二频率变化量;d、将第三映射频率变化量和第四映射频率变化量的均值作为第二频率变化量,还可通过其他类似的方式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所述确定模块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率变化量和所述第二频率变化量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频率控制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可比较第一频率变化量和第二频率变化量的大小关系,将较大的频率变化量作为频率控制参数,假设该频率变化量为正值,则通过频率控制参数控制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在原有运行频率的基础上,提升该频率变化量运行;假设该频率变化量为负值,则通过频率控制参数控制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在原有运行频率的基础上,降低该频率变化量运行。
在具体实现中,继续参照图3,例如新风机是双向流新风机,包括第一热泵系统10和第二热泵系统20,每个热泵系统都包含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再热器、四通阀,并且三个换热器之间各有两个膨胀阀,加湿系统采用湿膜加湿方法,加湿系统设置在送风扇6和第四新风换热器23之间;用户通过遥控设备发送制热加湿模式的启动指令、设定温度25摄氏度和设定湿度50%,预设温度值为0摄氏度;控制设备在接收到启动指令时控制新风机启动,通过设置在室内机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温度20摄氏度和室内湿度35%,室内温度减去设定温度获得的温度差值为-5摄氏度,表明室内存在制热需求,根据-5摄氏度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的第一频率变化量为ft,其中ft>0,室内湿度减去设定湿度获得的湿度差值为-15%,表明室内存在加湿需求,根据-15%和第四映射关系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fd,其中fd>0,取Max[ft,fd]作为最终的频率变化量,在第二压缩机27当前运行频率的基础上加上最终的频率变化量控制压缩机提升运行频率,增加第四新风换热器23的制热量,在提高新风温度的同时,加热后的新风从湿膜上带走的水分也会增加,从而实现在提升室内温度的同时提升室内湿度。
本实施例的新风机设置有用于进行新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进行新风加湿的加湿系统;本发明在新风机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时,根据室内温度、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并根据该控制参数控制加热设备将新风加热,并通过加湿系统将加热后的新风加湿后送入室内,本实施例通过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对加热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的同时调节,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装置的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新风机(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新风机,或者网络新风机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设置有用于进行新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进行新风加湿的加湿系统;
所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时,获取所述新风机的作用空间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加热设备对经过所述加热设备的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加湿系统将加热后的空气加湿后送入所述作用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为热泵系统,所述控制参数为频率控制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包括:
在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获取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二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差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第一频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室外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一湿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二湿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湿度差值或所述第二湿度差值确定第二频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第一频率变化量和所述第二频率变化量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频率控制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为热泵系统,所述控制参数为频率控制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包括:
在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时,获取所述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的湿度差值;
在所述湿度差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根据所述新风机的当前出风温度和目标出风温度确定第三频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第三频率变化量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频率控制参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湿度差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根据所述新风机的当前出风温度和目标出风温度确定第三频率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获取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室外温度确定第三温度差值,并根据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确定第四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包括:
在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一出风温度;
在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二出风温度,所述第一出风温度大于所述第二出风温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新风机的目标出风温度,包括:
在所述第四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三出风温度;
在所述第四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确定目标出风温度为第四出风温度,所述第三出风温度大于所述第四出风温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为电加热设备,所述控制参数为功率控制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包括:
在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获取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五温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第六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五温度差值或所述第六温度差值确定第一功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室外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三湿度差值,并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设定湿度确定第四湿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三湿度差值或所述第四湿度差值确定第二功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变化量和所述第二功率变化量确定所述电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参数。
8.一种新风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设置有用于进行新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进行新风加湿的加湿系统;
所述新风机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启动制热加湿模式时,获取所述新风机的作用空间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确定所述加热设备的控制参数;
加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加热设备对经过所述加热设备的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加湿系统将加热后的空气加湿后送入所述作用空间。
9.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新风机的控制程序,所述新风机的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机的控制程序,所述新风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47561.4A CN118129298A (zh) | 2022-12-01 | 2022-12-01 |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新风机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47561.4A CN118129298A (zh) | 2022-12-01 | 2022-12-01 |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新风机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29298A true CN118129298A (zh) | 2024-06-04 |
Family
ID=91243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47561.4A Pending CN118129298A (zh) | 2022-12-01 | 2022-12-01 |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新风机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129298A (zh) |
-
2022
- 2022-12-01 CN CN202211547561.4A patent/CN11812929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96287B (zh) | 空气调节系统 | |
WO2019223301A1 (zh) | 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采用该方法的空调 | |
US12078382B2 (en) | Method for anti-condensation at air conditioner radiation terminal and radiation terminals in multi-room space | |
CN112902486A (zh) | 恒温恒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087743A (zh) | 热管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8129298A (zh) |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新风机及存储介质 | |
CN115419936B (zh) | 一种地暖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地暖 | |
CN114001433B (zh) | 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110884B (zh) |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8189386A (zh) | 新风机防凝露方法、存储介质及新风机 | |
CN115638517A (zh) | 一种集中控制系统 | |
CN115751514A (zh) |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 | |
CN114076363A (zh) |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新风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 |
CN118129234A (zh) | 新风除湿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除湿机 | |
CN118129272A (zh) | 新风除湿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除湿机 | |
CN114087735B (zh) | 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4178946A1 (zh) | 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8129297A (zh) | 新风除湿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除湿机 | |
CN118129232A (zh) | 新风除湿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除湿机 | |
CN118129233A (zh) | 新风除湿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除湿机 | |
CN112361801B (zh) | 一种热泵烘干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8844194B (zh) | 一种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4087742B (zh) |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8129271A (zh) | 新风除湿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除湿机 | |
CN118189349A (zh) | 空气处理设备的防凝露方法、辐射系统及新风除湿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