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51514A -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51514A
CN115751514A CN202211509241.XA CN202211509241A CN115751514A CN 115751514 A CN115751514 A CN 115751514A CN 202211509241 A CN202211509241 A CN 202211509241A CN 115751514 A CN115751514 A CN 115751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 system
indoor
air condition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92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树涛
吴林涛
蒋贤国
徐春峰
石鑫
孙楠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92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51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51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51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空调系统包括:再热除湿循环流路、室外风机、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出风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再热除湿循环流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室内换热器;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全开,第二节流装置启动节流;在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r和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根据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室外风机的转速。本申请的空调系统用于恒温除湿。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在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室内出风温度恒定,但当室外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存在温差时,室内环境温度会受到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例如,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室内环境温度时,室外环境会给室内环境以热负荷,由于室内出风温度恒定,则室内环境温度会升高。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室内环境温度时,室外环境会给室内环境以冷负荷,由于室内出风温度恒定,则室内环境温度会降低。室内环境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使室内环境温度无法满足用户预设的室内温度。为了使室内环境温度满足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的恒温要求,空调系统需要切换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当室内环境温度满足用户预设的室内温度时,再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切换为再热除湿模式。由此,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功耗,并且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再热除湿循环流路,所述再热除湿循环流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其中,在室内出风方向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上游;室外风机,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侧;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环境温度Tr;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环境温度To;出风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全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启动节流;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r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根据所述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通过在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器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r和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再根据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室外风机的转速以调节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从而有利于降低室外环境温度Tr对室内环境温度To的影响,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有利于维持室内环境的温度恒定,从而可以有利于避免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再热除湿模式之间切换,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的功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若所述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第一预设转速;若所述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保持不变;若所述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提高至第二预设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电辅热装置,所述电辅热装置在室内出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下游;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且所述室外风机的降低至转速为0时,控制所述电辅热装置启动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r>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o,则确定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ΔT1为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r=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o,则确定所述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为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r<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o,则确定所述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ΔT1为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其中,ΔT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实际湿度RH;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所述室内实际湿度RH与预设湿度RHs,调节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以预设初始频率F0运行;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所述室内实际湿度RH与所述预设湿度RHs的差值△RH所处的差值区间,确定与所述差值区间对应的调节系数K;根据确定的所述调节系数K,调节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F;其中,所述F为所述预设初始频率F0与所述调节系数K的乘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若△RH>15%,确定所述调节系数K为第一预设值K1;若10%≤△RH≤15%,确定所述调节系数K为第二预设值K2;若0%<△RH<10%,确定所述调节系数K为第三预设值K3;若△RH≤0%,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机;其中,K1>K2>K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盘管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coi l;室内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实际湿度RH;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室内实际湿度RH所处的湿度区间,确定与所述湿度区间对应的目标差值;根据室内露点温度Td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coi l的差值与所述目标差值的关系,调节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RH≥80%,确定所述目标差值为第一设定值T11;当60%<RH<80%,确定所述目标差值为第二设定值T12;当RH≤60%,确定所述目标差值为第三设定值T13;其中,T11>T12>T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若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coi l的差值<所述目标差值时,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若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coi l的差值=所述目标差值时,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变;若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coi l的差值>所述目标差值时,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之前,获取再热除湿模式控制指令;在获取到所述再热除湿模式控制指令,且所述空调系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或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r的关系满足:室内环境温度Tr-ΔT2≤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室内环境温度Tr+ΔT2;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室内实际湿度RH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RHs。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包括并联连接的电子膨胀阀和电磁阀,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r和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根据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室外风机的转速。
上述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空调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模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一种再热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二种再热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确定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一种调节室外风机的转速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二种调节室外风机的转速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三种再热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调节压缩机频率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四种再热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调节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五种再热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系统;
1、压缩机;11、吸气口;12、排气口;
2、换向组件;21、第一阀口;22、第二阀口;23、第三阀口;24、第四阀口;
3、第二室内换热器;31、第一室内换热器;
4、室外换热器;41、室外风机;
5、第一节流装置;51、电子膨胀阀;52、电磁阀;
6、第二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在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室内出风温度恒定,但当室外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存在温差时,室内环境温度会受到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例如,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室内环境温度时,室外环境会给室内环境以热负荷,由于室内出风温度恒定,则室内环境温度会升高。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室内环境温度时,室外环境会给室内环境以冷负荷,由于室内出风温度恒定,则室内环境温度会降低。室内环境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使室内环境温度无法满足用户预设的室内温度。为了使室内环境温度满足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的恒温要求,空调系统需要切换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当室内环境温度满足用户预设的室内温度时,再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切换为再热除湿模式。由此,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功耗,并且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通过在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器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r和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再根据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室外风机的转速以调节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从而有利于降低室外环境温度Tr对室内环境温度To的影响,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有利于维持室内环境的温度恒定,从而可以有利于避免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再热除湿模式之间切换,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的功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空调系统100包括再热除湿循环流路、室外风机41、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出风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再热除湿循环流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第一室内换热器31、第二节流装置6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
请继续参阅图1,压缩机1具有吸气口11和排气口12,压缩机与控制器连接。具体地,压缩机1的吸气口11用于吸气,冷媒通过吸气口11进入压缩机1的压缩腔内进行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媒,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再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12排出压缩机1,进而进入到空调系统100内进行冷媒的循环。示例性的,压缩机1可以为涡旋压缩机、转子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或其他类型的压缩机。
请继续参阅图1,在室内进风的方向上,第二室内换热器3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1的上游,即从第二室内换热器3侧进风,从第一室内换热器31侧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大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1的换热面积。由于第二室内换热器3在空调系统100处于再热除湿模式时用于降温除湿,由此可以增加空调系统100的除湿量,提高空调系统100的除湿效率。示例性的,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可以为第一室内换热器31的换热面积的两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室内换热器3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1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10mm。例如,间隙的取值可以为5mm、6mm、7mm、8mm、9mm或10mm等。当第二室内换热器3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1之间的间隙小于5mm时,容易造成室内冷热风混合,影响空调系统100的恒温除湿效果。当第二室内换热器3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1之间的间隙大于10mm时,容易影响空调系统100的除湿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换向组件2,换向组件2可以与控制器连接。换向组件2具有第一阀口21、第二阀口22、第三阀口23和第四阀口24。换向组件2可以位于压缩机1和室外换热器4之间。第一阀口21可以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12相连。第二阀口22可以与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相连。第三阀口23可以与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端相连。第四阀口24可以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11相连。第一阀口21可以与第二阀口22和第三阀口23中的一个换向导通,第四阀口24可以与第二阀口22和第三阀口23中的一个换向导通。也就是说,当第一阀口21与第二阀口22导通时,第三阀口23与第四阀口24导通;当第一阀口21与第三阀口23导通时,第二阀口22与第四阀口24导通。
示例性的,换向组件2可以为四通换向阀。当对四通换向阀上电时,第一阀口21与第二阀口22导通,第三阀口23与第四阀口24导通;当对四通换向阀断电时,第一阀口21与第三阀口23导通,第二阀口22与第四阀口24导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示例中,当对四通换向阀断电时,第一阀口21与第二阀口22导通,第三阀口23与第四阀口24导通;当对四通换向阀上电时,第一阀口21与第三阀口23导通,第二阀口22与第四阀口24导通。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装置5包括并联连接的电子膨胀阀51和电磁阀52,电子膨胀阀51和电磁阀52均与控制器连接。电磁阀52位于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1的第二端之间,并与第一节流装置5并联。由此,可以利用电磁阀52对流经的冷媒没有节流效果的作用,避免从室外换热器4流向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冷媒出现热量的损失,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再热除湿的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1,电子膨胀阀51可以对流经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电子膨胀阀51还可以起到控制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1的第二端之间的通断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装置5仅包括电子膨胀阀51,当空调系统100进入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电子膨胀阀51全开。
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室内换热器31的第一端与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二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6与控制器连接。第二节流装置6可以对流经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或对流经的冷媒没有节流效果。示例性的,当对第二节流装置6上电时,节流阀可以对流经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当对第二节流装置6断电时,第二节流装置6可以对流经的冷媒不进行节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室内出风方向上,电辅热装置(图未示出)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1的下游,电辅热装置与控制器连接。由此可以提高电辅热装置的加热效率。示例性的,电辅热装置可以为电热丝、电阻丝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具有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再热除湿模式。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100的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过程和冷媒的流向进行详细说明。
制冷模式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的示意图。当空调系统100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器控制换向组件2的第一阀口21与第三阀口23导通,第二阀口22与第四阀口24导通,第一节流装置5节流,电磁阀52关闭,第二节流装置6不节流。
冷媒流向: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1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向换向组件2,流向换向组件2的冷媒经过第一阀口21流入换向组件2,并且从第三阀口23流出换向组件2。从第三阀口23流出的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4,并在室外换热器4内充分换热成高温中压的液态冷媒。然后从室外换热器4流出的冷媒流经第一节流装置5进行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两相冷媒。由于第二节流装置6不具有节流作用,经过降压后的冷媒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在第二室内换热器3和第一室内换热器31进行换热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最后依次通过第二阀口22、第四阀口24流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11。
制热模式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的示意图。当空调系统100处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器控制换向组件2的第一阀口21与第二阀口22导通,第三阀口23与第四阀口24导通,第一节流装置5节流,电磁阀52关闭,第二节流装置6不节流。
冷媒流向: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1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向换向组件2,流向换向组件2的冷媒经过第一阀口21流入换向组件2,并且在第二阀口22流出换向组件2。由于第二节流装置6不具有节流作用,从第三阀口23流出的冷媒流向第二室内换热器3和第一室内换热器31,在第二室内换热器3和第一室内换热器31进行换热后变成高压中温的液态冷媒。然后从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流出的冷媒流向第一节流装置5,经过第一节流装置5的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两相冷媒。接着从第一节流装置5流向室外换热器4,在室外换热器4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最后从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依次通过第三阀口23、第四阀口24流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11。
再热除湿模式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模式的示意图。当空调系统100处于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器控制换向组件2的第一阀口21与第三阀口23导通,第二阀口22与第四阀口24导通,第一节流装置5对流经其的冷媒不节流,电磁阀52打开,第二节流装置6启动节流,室外风机41以低转速运行,第一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第二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
冷媒流向: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1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向换向组件2,流向换向组件2的冷媒经过第一阀口21流入换向组件2,并且从第三阀口23流出换向组件2。从第三阀口23流出的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4,并在室外换热器4内换热成中温中压的气态冷媒。然后从室外换热器4流出的冷媒流向没有节流效果的电磁阀52,从电磁阀52流出的冷媒流向第一室内换热器31进行散热,再从第一室内换热器31流向第二节流装置6。经过第二节流装置6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后流向第二室内换热器3。在第二室内换热器3内进行换热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最后依次通过第二阀口22、第四阀口24流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11。
室内进风过程:在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第二室内换热器3为低温蒸发器,第一室内换热器31为高温冷凝器,室内进风通过与第二室内换热器3进行热交换,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室内水汽以冷凝水的形式析出,达到降温除湿的效果,从第二室内换热器3流出的风为湿度低的凉风。从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流出的风再流向第一室内换热器31,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1内提升温度,使得出风温度维持在恒定温度,进而使室内环境温度维持在一定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还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出风温度传感器、盘管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出风温度传感器、盘管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调系统100的室内环境温度Tr,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调系统100的室外环境温度To,出风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盘管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coi l;室内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实际湿度RH。
此外,控制器可以用于控制空调系统100内部中各部件工作,以使得空调系统100各个部件运行实现空调系统100的各预定功能。
基于上述的空调系统100结构,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应用于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是上述的控制器。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一种再热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空调系统100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包括:
S1:控制空调系统100进入再热除湿模式。示例性的,控制空调系统100进入再热除湿模式可以为控制器根据用户的指令控制空调系统100直接进入再热除湿模式。
S2:在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r和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
S3:根据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室外风机41的转速。
由此,通过在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器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r和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再根据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室外风机41的转速以调节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从而有利于降低室外环境温度Tr对室内环境温度To的影响,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有利于维持室内环境的温度恒定,从而可以有利于避免空调系统100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再热除湿模式之间切换,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100的功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二种再热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空调系统100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再热除湿模式控制指令;
S2:在获取到再热除湿模式控制指令时,判断空调系统100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通过控制器对第一预设条件进行判断,使空调系统100可以判定当前环境是否需要控制空调系统100进入再热除湿模式,可以避免空调系统直接进入再热除湿模式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影响的问题,并且也可以提高空调系统100运行的可靠性和智能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为: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与室内环境温度Tr的关系满足:室内环境温度Tr-ΔT2≤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室内环境温度Tr+ΔT2。通过控制器将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与室内环境温度Tr-ΔT2和室内环境温度Tr+ΔT2相比较,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判断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Tr是否满足进入再热除湿模式的准确性,避免室内环境温度Tr与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之间相差较大而进入再热除湿模式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ΔT2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5℃。例如,ΔT2的取值可以为3℃、4℃或5℃等。
S3:若空调系统10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判断空调系统100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通过控制器对第二预设条件进行判断,使空调系统100可以判定当前环境是否需要控制空调系统100进入再热除湿模式,可以避免空调系统直接进入再热除湿模式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影响的问题,并且也可以提高空调系统100运行的可靠性和智能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二预设条件为室内实际湿度RH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RHs。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运行的可靠程度,避免空调系统100进入再热除湿模式后使室内实际湿度低于用户的预设湿度,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当室内实际湿度RH小于预设湿度RHs时,可以控制空调系统100待机。
S4:若空调系统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控制空调系统100进入再热除湿模式;由此,通过控制器判断空调系统100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可以避免空调系统直接进入再热除湿模式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并且也可以提高空调系统100运行的可靠性和智能化。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先判定空调系统100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再判定空调系统100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同时判定空调系统100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只要保证在空调系统100获取到再热除湿模式控制指令时,空调系统10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器控制空调系统100进入再热除湿模式即可。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示例中,在空调系统100获取到再热除湿模式控制指令时,也可以仅判断空调系统10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或第二预设条件,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
S5:在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r和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
S6:根据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室外风机41的转速。
由此,通过控制器判定空调系统100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之后在进入再热除湿模式,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运行的可靠性与智能化。同时在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器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r和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再根据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室外风机41的转速以调节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从而有利于降低室外环境温度Tr对室内环境温度To的影响,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有利于维持室内环境的温度恒定,从而可以有利于避免空调系统100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再热除湿模式之间切换,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100的功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确定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r和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具体包括:
当室内环境温度Tr>室外环境温度To时,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ΔT1。这样设置可以在室外环境温度To<室内环境温度Tr,室外环境温度To给室内环境温度Tr一个冷负荷时,通过调整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可以减少室外环境温度对室内环境温度的影响,使空调系统100在长时间运行后,室内环境温度可以等于在用户预设室内温度,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的恒温性能,同时也有利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室内环境温度Tr=室外环境温度To时,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此时无需对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进行调整。
当室内环境温度Tr<室外环境温度To时,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ΔT1;其中,ΔT1>0。这样设置可以在室内环境温度Tr<室外环境温度To,室外环境温度To给室内环境温度Tr一个热负荷时,通过调整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可以减少室外环境温度对室内环境温度的影响,使空调系统100在长时间运行后,室内环境温度可以等于在用户预设室内温度,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的恒温性能,同时也有利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ΔT1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4℃。示例性的,ΔT1的取值可以为1℃、2℃、3℃或4℃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空调系统的调节室外风机的转速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室外风机41的转速,具体包括:
当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则控制室外风机41的转速降低至第一预设转速。在室外风机41的转速降低至第一预设转速之后,可以返回继续判断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由此,通过降低室外风机41的转速,可以减少室外散热量,从而可以在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提高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
当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则控制室外风机41的转速保持不变。由此,通过控制室外风机41的转速保持不变,可以使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
当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则控制室外风机41的转速提高至第二预设转速。在室外风机41的转速提高至第二预设转速之后,可以返回继续判断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由此,通过提高室外风机41的预设转速,可以加大室外散热量,从而可以在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降低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
由此,在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与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不相等时,通过控制器调节室外风机41的转速,使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与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相等,控制简单,可以降低室外环境温度Tr对室内环境温度To的影响,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可以维持室内环境的温度恒定,从而可以避免空调系统100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再热除湿模式之间切换,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100的功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转速可以等于初始转速与预设值的差,第二预设转速可以等于初始转速与预设值的和,预设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70r/m i n。例如,预设值的取值可以为10r/m i n、20r/m i n、30r/m i n、40r/m i n、50r/m i n、60r/m i n或70r/mi n等。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二种调节室外风机的转速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T目标<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则控制室外风机41的转速降低至第一预设转速的步骤中,当室外风机41的降低至转速为0时,控制电辅热装置启动运行。由此,可以保证在室外风机41停止转动,而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还达不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可以通过控制电辅热装置启动运行以使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达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三种再热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室内实际湿度RH与预设湿度RHs,调节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由此,控制器通过以室内实际湿度RH与预设湿度RHs来调节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的除湿效率。其中,预设湿度RHs可以为用户预设的湿度,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空调系统100上的控制面板,通过语言、按键等操作方式设定;或者预设湿度RHs也可以为空调系统100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设定的符合用户舒适性的最佳湿度。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调节压缩机频率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空调系统100进入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压缩机1以预设初始频率F0运行。其中,预设初始频率F0可以为基于经验设定的频率值,以该频率控制压缩机1运行。
根据室内实际湿度RH与预设湿度RHs,调节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具体包括:根据室内实际湿度RH与预设湿度RHs的差值△RH所处的差值区间,确定与差值区间对应的调节系数K;
确定与差值区间对应的调节系数之后,调节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至F;其中,F为预设初始频率F0与调节系数K的乘积。由此,可以提高空调系统100的除湿能力,有利于降低功耗。
请继续参阅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RH>15%,确定调节系数K为第一预设值K1,则此时F=F0×K1;当10%≤△RH≤15%,确定调节系数K为第二预设值K2,则此时F=F0×K2;当0%<△RH<10%,确定调节系数K为第三预设值K3,则此时F=F0×K3;当△RH≤0%,控制压缩机1停机;其中,K1>K2>K3。这样设置可以在室内湿度较大时提高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在室内湿度较小时降低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从而使空调系统100在处理不同的室内实际湿度时,使压缩机1可以进行变频工作,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100的运行功耗。
示例性的,K1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0.9,K2的取值可以为0.8-0.7,K3的取值可以为0-0.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四种再热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空调系统100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室内实际湿度RH所处的湿度区间,确定与湿度区间对应的目标差值;根据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盘管温度Tcoil的差值与目标差值的关系,调节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由此,通过以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盘管温度Tcoi l的差值与目标差值的关系来调节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的除湿效率。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调节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室内实际湿度RH所处的湿度区间,确定与湿度区间对应的目标差值,具体包括:当RH≥80%,确定目标差值为第一设定值T11;当60%<RH<80%,确定目标差值为第二设定值T12;当RH≤60%,确定目标差值为第三设定值T13;其中,T11>T12>T13。控制器通过对室内实际湿度RH所处的湿度区间不同,确定不同的目标差值,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对不同实际湿度RH进行除湿的处理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的除湿效果,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100的运行功耗,使空调系统100运行时可以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T11的取值范围15-11℃,T12的取值范围10-8℃,T13的取值范围7-4℃。
请继续参阅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盘管温度Tcoi l的差值与目标差值的关系,调节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具体包括:
当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盘管温度Tcoi l的差值<目标差值时,控制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减小;在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减小之后,可以返回继续判断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盘管温度Tcoil的差值与目标差值的关系。
当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盘管温度Tcoi l的差值=目标差值时,控制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不变;
当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盘管温度Tcoi l的差值>目标差值时,控制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增大。在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增大之后,可以返回继续判断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盘管温度Tcoil的差值与目标差值的关系。由此,通过比较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的盘管温度Tcoil的差值与目标差值的关系,调节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控制除湿量的大小以使空调系统100的实际湿度RH可以更快达到用户的预设湿度RHs,使空调系统100的除湿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的除湿效率。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五种再热除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室内环境温度Tr-ΔT2s时,控制空调系统100进入制冷模式。当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室内环境温Tr+ΔT2,控制空调系统100进入制热模式。这样设置可以快速将室内温度改变为用于预设室内温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与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总线连接。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处理器还可以是其它任意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处理器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其中,存储器中可以包含计算机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通信接口可以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可以是模块、电路、收发器或者任何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
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再热除湿循环流路,所述再热除湿循环流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其中,在室内出风方向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上游;
室外风机,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侧;
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环境温度Tr;
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环境温度To;
出风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全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启动节流;
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r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
根据所述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若所述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第一预设转速;
若所述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保持不变;
若所述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时,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提高至第二预设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电辅热装置,所述电辅热装置在室内出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下游;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所述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且所述室外风机降低至转速为0时,控制所述电辅热装置启动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r>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o,则确定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ΔT1为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r=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o,则确定所述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为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r<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o,则确定所述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ΔT1为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
其中,ΔT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室内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实际湿度RH;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所述室内实际湿度RH与预设湿度RHs,调节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以预设初始频率F0运行;
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所述室内实际湿度RH与所述预设湿度RHs的差值△RH所处的差值区间,确定与所述差值区间对应的调节系数K;
根据确定的所述调节系数K,调节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F;其中,所述F为所述预设初始频率F0与所述调节系数K的乘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若△RH>15%,确定所述调节系数K为第一预设值K1
若10%≤△RH≤15%,确定所述调节系数K为第二预设值K2
若0%<△RH<10%,确定所述调节系数K为第三预设值K3
若△RH≤0%,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机;
其中,K1>K2>K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盘管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coil
室内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实际湿度RH;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室内实际湿度RH所处的湿度区间,确定与所述湿度区间对应的目标差值;
根据室内露点温度Td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coil的差值与所述目标差值的关系,调节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RH≥80%,确定所述目标差值为第一设定值T11
当60%<RH<80%,确定所述目标差值为第二设定值T12
当RH≤60%,确定所述目标差值为第三设定值T13
其中,T11>T12>T1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若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coil的差值<所述目标差值时,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若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coil的差值=所述目标差值时,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变;
若室内露点温度Td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coil的差值>所述目标差值时,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之前,
获取再热除湿模式控制指令;
在获取到所述再热除湿模式控制指令,且所述空调系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或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r的关系满足:室内环境温度Tr-ΔT2≤用户预设室内温度T预设≤室内环境温度Tr+ΔT2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室内实际湿度RH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RHs。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包括并联连接的电子膨胀阀和电磁阀,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14.一种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
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再热除湿模式时,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r和室外环境温度To的大小关系,获取对应的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
根据实际出风温度T实际和所述目标出风温度T目标的关系,调节室外风机的转速。
CN202211509241.XA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751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9241.XA CN115751514A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9241.XA CN115751514A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51514A true CN115751514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39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9241.XA Pending CN115751514A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515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2244A (zh) * 2022-12-22 2023-06-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2244A (zh) * 2022-12-22 2023-06-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7413B2 (en) HVAC unit with hot gas reheat
WO2015032244A1 (zh)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空调的控制系统
US10161651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10039385A2 (en) Start-up for refrigerant system with hot gas reheat
US20230250982A1 (en) Heat Pump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751514A (zh)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控制方法
US11333416B2 (en)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compressor control based 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feedback
CN114026368B (zh) 外部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系统
KR101151321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방법
JP418700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4427760A (zh)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KR100469793B1 (ko) 냉난방 겸용 에어컨의 난방 과부하운전 제어방법
JPH1096545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74322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1060239U (zh) 一种空调器
JP2001304652A (ja) 空調機とその制御方法
JPH1183128A (ja) 異能力マルチエアコンシステム
JP746678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164421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operate HVAC system in variable operating mode
US20240133573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230408126A1 (en) Recovery mode algorithm for two stage hvac equipment
US20230107874A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1818508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3943825A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KR20060122133A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