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13967A - 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13967A CN118113967A CN202410286756.0A CN202410286756A CN118113967A CN 118113967 A CN118113967 A CN 118113967A CN 202410286756 A CN202410286756 A CN 202410286756A CN 118113967 A CN118113967 A CN 1181139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nozzles
- nozzle
- areas
- calc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9749 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46 therm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2—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 B22D11/124—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for cooling
- B22D11/1246—Nozzles; Spray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2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cooling cast stock or moul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首先对结晶器铸轮侧、钢带侧、机器侧、操作侧进行冷却区划分;其次,分别计算每个喷淋冷却区长度;最后考虑喷嘴的安装高度和安装角度,确定单个喷嘴的有效喷淋长度,根据轮带式结晶器冷却区长度,计算取整,确定每个冷却区所需喷嘴的数量。本发明充分考虑轮带式结晶器形状的特殊性,根据不同侧面的冷却长度的差异,给出了喷嘴的安装数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合理且简单,保证了铸坯的冷却均匀性,降低了铸坯产生裂纹的可能性,提高铸坯的热加工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连铸领域,涉及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SCR连铸连轧工艺是生产低氧铜杆的重要技术,轮带式连铸机又是SCR生产线的核心设备,高温铜液从中间包进入由铸轮和钢带组成的结晶腔中,通过对冷却水流量的控制使铸坯在结晶腔中凝固成形,铸坯随着铸轮的转动被拉出。为了实现灵活控制,铸机周围的冷却系统通常被分为多个区域,在浇铸过程中主要通过不同区域的喷嘴对铸轮和钢带进行喷淋冷却保证铸坯成形,与水缝式结晶器相比,这种冷却方式具有水温恒定冷却效率高、结构简单易于维修等有优点,铸机周围喷嘴的合理布置对铸坯的稳定成形和延长铸轮和钢带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轮带式连铸机周围冷却喷嘴数量的选择缺乏实际的理论指导,只能按照固定的安装方式进行配置,不能够根据喷嘴与冷却面的安装距离、喷嘴的喷淋角度、喷嘴的安装角度等进行灵活调整。如果喷嘴与喷嘴间的距离过大,铸轮钢带冷却不均匀,表面温度产生周期性的波动,导致热应力不断变化,铸轮和钢带易产生裂纹等缺陷,同时铸坯内部无法获得理想的凝固组织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果喷嘴与喷嘴间距离过小,容易使多余的冷却水在铸轮内侧堆积,局部冷却强度过大,使铸坯热应力增大产生裂纹,同时也造成水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铸机冷却系统喷嘴数量无法根据喷嘴的选型安装灵活配置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轮带式结晶器的铸轮侧和钢带侧进行冷却区划分,机器侧和操作侧的冷却区不进行划分并计算轮带式连铸机不同冷却区长度L;
S2、计算不同区域单个喷嘴在不同安装高度H下的喷淋覆盖长度l;
S3:基于喷嘴喷的射角存在一定的波动幅度,通过定义有效喷淋覆盖长度,计算不同冷却区的喷嘴数量,并通过计算出的不同区域冷却区的喷嘴数量的取整以及产生余数,确定最终不同区域的冷却区喷嘴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对轮带式结晶器的铸轮侧和钢带侧冷却区长度L的计算过程如下:
铸轮侧冷却区i的总冷却长度表示为:
其中,r表示铸轮内径,为铸轮侧冷却区i对应的圆心角;
钢带侧冷却区i的总冷却长度表示为:
其中,R表示铸轮外径,为钢带侧冷却i对应的圆心角;
机器侧和操作侧的喷嘴安装位置设计为对称分布,操作侧和机器侧总冷却长度表示为:
LMi=LOi=(r+D/2)θM
其中,D表示铸轮槽深,θM表示为机器侧冷却区对应的圆心角。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不同区域单个喷嘴在不同安装高度H下的喷淋覆盖长度l的过程如下:
铸轮侧单个喷嘴喷淋覆盖长度lWi计算式为:
式中,αWi为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的喷射角,βWi为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的安装角,HW为铸轮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
钢带侧单个喷嘴喷淋覆盖长度lBi计算式为:
式中,αBi为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的喷射角,βBi为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的安装角,HB为铸轮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
机器侧单个喷嘴的喷淋覆盖长度lBi和操作侧单个喷嘴的喷淋长度lOi,计算公式为:
式中,αi为机器侧和操作侧的喷嘴的喷射角,HM为机器侧和钢带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喷嘴喷的射角存在一定的波动幅度,通过定义有效喷淋覆盖长度,计算不同冷却区的喷嘴数量,并通过计算出的不同区域冷却区的喷嘴数量的取整以及产生余数,确定最终不同区域的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过程如下:
定义有效喷淋覆盖长度如下:
lE=2l/3
计算不同冷却区的喷嘴数量N:
N=L/lE
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NWi表示为:
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NBi表示为:
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NMi、NOi表示为:
对上述不同区域的冷却区的喷嘴数量计算结果取小数的整数部分,取整后记N=[L/lE],对于产生的余数s,若s≤阈值M,最终各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T=N,则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Wi,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Bi,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Mi;若s>阈值M,各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T=N+1,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Wi+1,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Bi+1,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Mi+1。
进一步地,所述阈值M取值为1/3。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轮式连铸机冷却系统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使铸轮和钢带周围喷嘴数量分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冷却水能够均匀覆盖冷却区,使连铸过程能稳定进行,减少铸轮和钢带的损耗并提高铸坯质量。
本方法通过计算设备的尺寸参数,可以根据铸机设备的改动进行调整,保证浇铸过程的顺利进行。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本发明根据轮带式连铸机冷却系统的设备参数,利用几何关系确定了不同类型喷嘴在不同安装方式下的数量,得到了不同冷却区的喷嘴配置方案。这种方法为不同工艺下设备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简化安装过程的反复调试,方便日常维护和调整,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喷嘴的水量分布,避免铸轮和钢带在冷却不均的状态下服役,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保证了铜铸坯冷却的均匀性,减少铸坯内部裂纹、组织性能差等缺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不同冷却区的划分模式图;
图3为铸轮侧单个喷嘴喷淋覆盖长度几何关系图;
图4为钢带侧单个喷嘴喷淋覆盖长度几何关系图;
图5为机器侧单个喷嘴喷淋覆盖长度几何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为保证冷却水调节的灵活性,对轮带式结晶器的铸轮侧和钢带侧进行冷却区划分,机器侧和操作侧的冷却区不进行划分,并计算轮带式连铸机不同冷却区长度L;
S2、计算不同区域单个喷嘴在不同安装高度H下的喷淋覆盖长度l;
S3:基于喷嘴喷的射角存在一定的波动幅度,通过定义有效喷淋覆盖长度,计算不同冷却区的喷嘴数量,并通过计算出的不同区域冷却区的喷嘴数量的取整以及产生余数,确定最终不同区域的冷却区喷嘴数量。
步骤S1、S2、S3顺序执行;
进一步地:所述对轮带式结晶器的铸轮侧和钢带侧冷却区长度L的计算过程如下:
S1.1:铸轮侧冷却区i的总冷却长度表示为:
其中,r表示铸轮内径,为铸轮侧冷却区i对应的圆心角;
S1.2:钢带侧冷却区i的总冷却长度表示为:
其中,R表示铸轮外径,为钢带侧冷却i对应的圆心角;
S1.3为保证铸坯冷却过程均匀性,机器侧和操作侧的喷嘴安装位置设计为对称分布,操作侧和机器侧总冷却长度表示为:
LMi=LOi=(r+D/2)θM
其中,D表示铸轮槽深,θM表示为机器侧冷却区对应的圆心角。
步骤S1.1、S1.2、S1.3并列执行;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不同区域单个喷嘴在不同安装高度H下的喷淋覆盖长度l的过程如下:
S2.1:铸轮侧单个喷嘴喷淋覆盖长度lWi计算式为:
式中,αWi为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的喷射角,βWi为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的安装角,HW为铸轮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
S2.2:钢带侧单个喷嘴喷淋覆盖长度lBi计算式为:
式中,αBi为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的喷射角,βBi为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的安装角,HB为铸轮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
S2.3:机器侧单个喷嘴的喷淋覆盖长度lBi和操作侧单个喷嘴的喷淋长度lOi,计算公式为:
式中,αi为机器侧和操作侧的喷嘴的喷射角,HM为机器侧和钢带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
步骤S2.1、S2.2.、S2.3并列执行;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喷嘴喷的射角存在一定的波动幅度,通过定义有效喷淋覆盖长度,计算不同冷却区的喷嘴数量,并通过计算出的不同区域冷却区的喷嘴数量的取整以及产生余数,确定最终不同区域的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过程如下:
步骤S3.1:单个喷嘴的喷淋区域的水流密度从中心向外侧递减,为防止局部水流密度过少影响冷却均匀性,允许喷嘴与喷嘴的喷雾之间存在交叉区域,综合考虑喷射角存在一定的波动幅度,定义有效喷淋覆盖长度如下:
lE=2l/3
步骤S3.2:结合步骤S1、S2的公式,计算不同冷却区的喷嘴数量N:
N=L/lE;
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NWi表示为:
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NBi表示为:
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NMi、NOi表示为:
S3.3:对上述不同区域的冷却区的喷嘴数量计算结果取小数的整数部分,取整后记N=[L/lE],对于产生的余数s,若s≤阈值M,最终各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T=N,则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Wi,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Bi,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Mi;若s>阈值M,各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T=N+1,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Wi+1,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Bi+1,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Mi+1。
步骤S3.1、S3.2、S3.3顺序执行;
进一步地,所述阈值M取值为1/3,喷嘴喷出的水量一般从中间向两侧递减,边缘处最小,若阈值M设定低于1/3或更小值就多补充一个喷嘴,喷嘴喷出的水量大多数会浪费掉,通常认为1/3比较合适。
实施例1:
某轮带式连铸机生产的铸坯面积为3200mm2,铸机的生产能力为18t/h,冷却喷嘴数量计算过程包括一下几个步骤:
S1:如图2,按照生产需求根据铸机的设计尺寸计算各冷却区的长度L。铸轮的内径r=1000mm,铸轮的外径R=1100mm,铸轮的槽深D=50mm,为保证冷却区水量控制调节方便,铸轮侧划分3个冷却区,冷却区长度分别为LW1、LW2、LW3,钢带侧划分3个冷却区,冷却区长度分别为LW1、LW2、LW3,机器侧冷却区长度为LM,操作侧冷却区长度为LO。铸轮侧冷却区i的冷却总长度 为铸轮侧冷却区i对应的圆心角;钢带侧冷却区i的冷却总长度 为钢带侧冷却区i对应的圆心角;机器侧和操作侧的喷嘴安装位置设计为对称分布,操作侧和机器侧总冷却长度LMi=LOi=(π(r+D/2)θM)/180,θM为机器侧冷却区对应的圆心角。各冷却区对应的中心角度数如表1。
表1各冷却区对应的中心角度数
S2.计算不同冷却区单个喷嘴喷淋覆盖长度l,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喷淋覆盖长度lWi=πrθWi/180,θWi为长度lWi对应的中心角,如图3所示,
结合上述公式,可得:
式中,αWi为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的喷射角;βWi为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的安装角;HW为铸轮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喷淋覆盖长度lWi为:
铸轮侧喷嘴与冷却面距离HW=300mm,喷嘴喷射角及安装角参数如表2:
表2铸轮侧各冷却区喷嘴喷射角及安装角度
αW1 | αW2 | αW3 | βW1 | βW2 | βW3 |
20° | 20° | 20° | 45° | 45° | 45° |
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喷淋覆盖长度lBi=πrθBi/180,θBi为长度lBi对应的中心角,如图4所示,
式中,αBi为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的喷射角;βBi为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的安装角;HB为钢带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喷淋覆盖长度lBi为:
钢带侧喷嘴与冷却面距离HB=100mm,喷嘴喷射角及安装角参数如表3:
表3钢带侧各冷却区喷嘴喷射角及安装角
αB1 | αB2 | αB3 | βB1 | βB2 | βB3 |
50° | 50° | 50° | 0° | 0° | 0° |
如图5所示,单个喷嘴在机器侧喷淋覆盖长度lMi和在操作侧的喷淋长度lOi,计算公式为:
式中,αi为机器侧和操作侧的喷嘴的喷射角,αi=60°;HM为机器侧和钢带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HM=100mm。
S3:各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单个喷嘴的喷淋区域的水流密度从中心向外侧递减,为防止局部水流密度过少影响冷却均匀性,允许喷嘴与喷嘴的喷雾之间存在交叉区域,综合考虑喷射角存在一定的波动幅度,定义一个有效喷淋覆盖长度lE=2/3l。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可以表示为:
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可以表示为:
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可以表示为:
对喷嘴数量计算结果取小数的整数部分,取整后记N=[L/lE],对于产生的余数s,若s≤1/3,最终各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T=N,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Wi,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Bi,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Mi;若s>1/3,各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T=N+1,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Wi+1,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Bi+1,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Mi+1。
综上,每个冷却区喷嘴数量计算结果如表4。
表4各冷却区喷嘴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轮带式结晶器的铸轮侧和钢带侧进行冷却区划分,机器侧和操作侧的冷却区不进行划分并计算轮带式连铸机不同冷却区长度L;
S2、计算不同区域单个喷嘴在不同安装高度H下的喷淋覆盖长度l;
S3:基于喷嘴喷的射角存在一定的波动幅度,通过定义有效喷淋覆盖长度,计算不同冷却区的喷嘴数量,并通过计算出的不同区域冷却区的喷嘴数量的取整以及产生余数,确定最终不同区域的冷却区喷嘴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轮带式结晶器的铸轮侧和钢带侧冷却区长度L的计算过程如下:
铸轮侧冷却区i的总冷却长度表示为:
其中,r表示铸轮内径,为铸轮侧冷却区i对应的圆心角;
钢带侧冷却区i的总冷却长度表示为:
其中,R表示铸轮外径,为钢带侧冷却i对应的圆心角;
机器侧和操作侧的喷嘴安装位置设计为对称分布,操作侧和机器侧总冷却长度表示为:
LMi=LOi=(r+D/2)θM
其中,D表示铸轮槽深,θM表示为机器侧冷却区对应的圆心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不同区域单个喷嘴在不同安装高度H下的喷淋覆盖长度l的过程如下:
铸轮侧单个喷嘴喷淋覆盖长度lWi计算式为:
式中,αWi为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的喷射角,βWi为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的安装角,HW为铸轮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
钢带侧单个喷嘴喷淋覆盖长度lBi计算式为:
式中,αBi为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的喷射角,βBi为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的安装角,HB为铸轮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
机器侧单个喷嘴的喷淋覆盖长度lMi和操作侧单个喷嘴的喷淋长度lOi,计算公式为:
式中,αi为机器侧和操作侧的喷嘴的喷射角,HM为机器侧和钢带侧喷嘴与冷却面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喷嘴喷的射角存在一定的波动幅度,通过定义有效喷淋覆盖长度,计算不同冷却区的喷嘴数量,并通过计算出的不同区域冷却区的喷嘴数量的取整以及产生余数,确定最终不同区域的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过程如下:
定义有效喷淋覆盖长度lE如下:
lE=2l/3
计算不同冷却区的喷嘴数量N:
N=L/lE;
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NWi表示为:
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NBi表示为:
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NMi、NOi表示为:
对上述不同区域的冷却区的喷嘴数量计算结果取小数的整数部分,取整后记N=[L/lE],对于产生的余数s,若s≤阈值M,最终各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T=N,则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Wi,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Bi,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Mi;若s>阈值M,各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T=N+1,铸轮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Wi+1,钢带侧冷却区i喷嘴数量为NBi+1,操作侧和机器侧冷却区喷嘴数量为NMi+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M取值为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86756.0A CN118113967A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86756.0A CN118113967A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13967A true CN118113967A (zh) | 2024-05-31 |
Family
ID=91220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286756.0A Pending CN118113967A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113967A (zh) |
-
2024
- 2024-03-13 CN CN202410286756.0A patent/CN11811396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6872B (zh) | 钢管冷却装置 | |
CN111618266B (zh) | 一种小方坯拉速的控制方法 | |
CN111014607A (zh) | 一种连铸高质量精准二次冷却工艺 | |
JP2008055454A (ja) | 表内質に優れた鋳片の製造方法 | |
CN111136228A (zh) | 一种改善连铸坯角部横裂纹的控制方法 | |
CN202006272U (zh) | 一种连铸机水平扇形段冷却装置 | |
CN118113967A (zh) | 一种轮带式连铸机冷却区喷嘴数量的计算方法 | |
CN110777241A (zh) | 一种铁路车轮冷却装置、冷却方法和制备方法 | |
CN111014597B (zh) | 一种高拉速连铸机的冷却方法及冷却装置 | |
CN102586565B (zh) | 中厚板热处理炉炉后快冷装置 | |
CN110773712A (zh) | 多边形铸坯的连铸系统和连铸工艺 | |
CN215696775U (zh) | 一种多机多流连铸连轧生产线 | |
CN202162220U (zh) | 钢管冷却装置 | |
CN113857444A (zh) | 一种适合生产普碳钢的高拉速结晶器 | |
CN211360593U (zh) | 多边形铸坯的连铸系统 | |
CN210974792U (zh) | 一种铁路车轮冷却装置 | |
CN221312427U (zh) | 一种小方坯连铸机二冷区冷却延长装置 | |
CN112743055A (zh) | 一种细化连铸板坯角部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结晶器装置 | |
CN214517483U (zh) | 一种板坯连铸机垂直段喷嘴布置结构 | |
CN214977620U (zh) | 一种板坯连铸机垂直段二冷喷嘴冷却结构 | |
CN107855368B (zh) | 轧钢后的冷却方法 | |
CN218693703U (zh) | 用于弧形连铸机无加持段生产矩形坯的二次冷却装置 | |
KR20050067849A (ko) | 열간압연선재의 균일냉각장치 및 그 방법 | |
JPH09201661A (ja) | 連鋳鋳片の2次冷却方法 | |
CN213266589U (zh) |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淬火冷却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