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12837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12837A
CN118112837A CN202410309609.0A CN202410309609A CN118112837A CN 118112837 A CN118112837 A CN 118112837A CN 202410309609 A CN202410309609 A CN 202410309609A CN 118112837 A CN118112837 A CN 118112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display panel
light shielding
ligh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096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海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096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128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12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12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至少部分位于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显示面板包括绑定区,绑定区绑定有电路板,电路板包括弯折区,电路板沿弯折区弯折至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板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包括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开口朝向远离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在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第二区与弯折区至少部分交叠;还包括遮光结构,位于第一区和第二区,且遮光结构至少部分插入第一卡槽并向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延伸。本发明解决了电路板出口端漏光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技术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应地,越来越多的材料和技术被用于显示屏。显示面板作为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当今,主流的显示屏主要有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轻薄、功耗低和低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液晶显示面板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彩膜基板靠近阵列基板的一侧设有黑矩阵和色阻层,显示面板中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能够使液晶分子发生偏转,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后背光组件产生的光线会透过显示面板,通过调整电场的大小,可以使液晶分子发生偏转的程度不同,而液晶分子发生偏转的程度不同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不同,背光组件透过液晶显示面板的光量不同,由此实现图像的显示。COF的英文是Chip on Film,也就是驱动芯片IC绑定在柔性电路板FPC上,这种连接方式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IC不需要经过任何封装形式,直接安装到柔性电路板上面,具有高结构密度,缩小体积,并且能够实现自由弯曲,减轻总体重量,柔性电路板弯折后反贴在背光组件的背面,柔性电路板出口端左右两侧需要预留组装间隙,此处通常会设置遮光胶以防止漏光,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贴附遮光胶的难度大,容易贴偏位及褶皱仍然存在漏光。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柔性电路板出口端漏光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防止电路板出口端位置漏光。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至少部分位于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其中,
显示面板包括绑定区,绑定区绑定有电路板,电路板包括弯折区,电路板沿弯折区弯折至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
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板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包括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开口朝向远离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在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第二区与弯折区至少部分交叠;
还包括遮光结构,位于第一区和第二区,且遮光结构至少部分插入第一卡槽并向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延伸。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柔性线路板的左右两侧漏光,采用的方案之一为在CFOG(柔性电路板绑定在玻璃上)与背光模组贴合前,会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两侧加贴过盈的遮光胶带,因遮光胶带需弯折贴附,贴附难度大,影响生产效率,且贴附后弯折处存在张力,长时间存放或者运输后遮光胶带弯折处与背板会存在开胶风险,导致漏光现象。本发明先组合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再弯折电路板至背光模组的背面,最后再贴合遮光结构,所以不存在相关技术中存在遮光胶带弯折贴附、贴附难度大、遮光胶带弯折处与背板存在开胶风险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柔性线路板的左右两侧漏光,采用的方案之二CFOG与背光模组贴合及弯折柔性电路板后加贴遮光胶带,但是贴附难度大,贴合成本高,容易贴附偏位,粘贴面不平整形成褶皱导致漏光风险,贴附过程有偏移,整机组装前壳存在干涉风险。本发明中,背板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包括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开口朝向远离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在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第二区与弯折区至少部分交叠;遮光结构位于第一区和第二区,且遮光结构至少部分插入第一卡槽并向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延伸,遮光结构为整体结构,遮光结构至少部分插入第一卡槽为插接式贴附遮光结构,第一卡槽起到限位遮光结构的作用,可以防止遮光结构在贴附时发生偏位;插接式贴附遮光结构后,遮光结构位于第一区和第二区,完全覆盖了电路板,且覆盖了电路板左右两侧的第一区,背光内部光线无法透出,完全解决了漏光问题。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后视图;
图3是图2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A-A’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5是图2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6是图2中的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7是图2中的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8是图2中的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9是图2中的M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遮光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遮光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C-C’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3是图2中的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4是图13中N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2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鉴于相关技术的显示模组存在柔性线路板出口端漏光的问题,发明人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如下研究,柔性线路板的左右两端需要预留组装间隙,所以柔性线路板的左右两侧会漏光。相关技术中有两种方案进行防止漏光,其一,在CFOG(柔性电路板绑定在玻璃上)与背光模组贴合前,会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两侧加贴过盈的遮光胶带,因遮光胶带需弯折贴附,贴附难度大,影响生产效率,且贴附后弯折处存在张力,长时间存放或者运输后遮光胶带弯折出与背板会存在开胶风险,导致漏光现象。其二,CFOG(柔性电路板绑定在玻璃上)与背光模组贴合及弯折柔性电路板FPC后加贴遮光胶带,但是贴附难度大,贴合成本高,容易贴附偏位,粘贴面不平整形成褶皱导致漏光风险,贴附过程有偏移,整机组装前壳存在干涉风险。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遮光胶贴附偏位、遮光胶粘贴不平整出现褶皱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对于显示模组的具体实施例下文将详述。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正视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后视图,图3是图2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的A-A’向的一种剖面图,图5是图2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20和显示面板10,背光模组20至少部分位于显示面板10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其中,显示面板10包括绑定区BD,绑定区BD绑定有电路板30,电路板30包括弯折区301,电路板30沿弯折区301弯折至显示面板10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背光模组20包括背板201,背板201包括相邻的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第一区201a包括第一卡槽50,第一卡槽50的开口朝向远离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一侧;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方向上,第二区201b与弯折区301至少部分交叠;还包括遮光结构40,位于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且遮光结构40至少部分插入第一卡槽50并向背板201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延伸。
具体的,本实施例仅以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对于显示面板10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可选的,显示模组100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10和背光模组20,背光模组20为显示面板10提供背光,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可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4和阵列基板5、以及夹设在彩膜基板4和阵列基板5之间的液晶分子,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能够使液晶分子发生偏转,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后背光组件产生的光线会透过显示面板10,通过调整电场的大小,可以使液晶分子发生偏转的程度不同,而液晶分子发生偏转的程度不同时,显示面板10的透光率不同,背光组件透过液晶显示面板10的光量不同,实现图像的显示,当然彩膜基板4的玻璃基板在下边框的位置会小于阵列基板5的玻璃基板使得彩膜基板4和阵列基板5形成台阶区,台阶区内包括绑定区BD,绑定区BD内设有焊盘(图中未示出),焊盘的材料通常为导电性较好的金属材料,焊盘一方面连接显示区内的走线向显示区传输电信号,另一方面绑定电路板30,电路板30绑定在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BD上,电路板30沿弯折区301弯折至显示面板10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将驱动芯片设置在电路板30上,由此能够进一步节省空间实现窄边框。可选的,电路板30为柔性线路板,柔性电路板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具有可挠性,当然还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可选的,在显示面板10远离背光模组20的一侧包括盖板1,显示面板10包括相对的彩膜基板4和阵列基板5,当然在彩膜基板4和阵列基板5之间还包括液晶分子(图中未示出),对于彩膜基板4和阵列基板5的具体膜层图中未示出,在彩膜基板4远离阵列基板5的一侧包括上偏光片3,在阵列基板5远离彩膜基板4的一侧包括下偏光片6,盖板1与显示面板10之间通过光学胶2固定,即盖板1与上偏光片3之间通过光学胶2粘结。显示面板10和背光模组20之间还包括防尘泡棉7。背光模组20包括背板201,背板201可以为一体成型,例如可以为压铸件,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可选的,背板201由金属材料制成,不仅提高了背光模组20整个框架的机械强度,散热性能也更好。该背板201可以采用铸造的方式生产成型。背板201具有容纳空间,在容纳空间内设有光学膜,可选的,由显示面板10指向背光模组20的方向上依次设有反射式偏光增亮膜8、增光膜9、扩散膜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在容置空间内还设有限位导光板橡胶14,背板201与盖板1之间通过双面胶15粘贴固定。本实施例仅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适用于OLED、Mini/Micro Led,例如OLED显示面板、Mini/Micro Led显示面板的下边框中绑定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弯折到显示面板的背面,若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处存在漏光问题,同样可以利用在壳体设置第一卡槽,将遮光结构插入到第一卡槽后反贴在壳体的背面,防止漏光。
图3中未示出遮光结构40以清楚的看出背板201的结构。图3为显示模组的背面的局部放大图。背板201包括相邻的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方向上,第二区201b与弯折区301至少部分交叠。未粘贴遮光结构40之前,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BD绑定有电路板30,电路板30沿其弯折区301弯折至显示面板10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具体的是,电路板30反贴在背光模组20的背板201上,背板201在边框位置会形成一个缺口,这里缺口对应的位置即为第二区201b,这个缺口用于电路板30弯折后经过该缺口反贴在背板201上,当然这个缺口对应的是电路板30的出口端,该电路板30的出口端容易造成漏光,相关技术中对于遮光结构的设置存在上述两个问题,这里不再赘述。本发明中的第一区201a是指与第二区201b相邻的位置,不代表除去第二区201b以外的全部位置,在第二区201b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第一区201a。如图3、图4和图5,第一区201a包括第一卡槽50,第一卡槽50的开口朝向远离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一侧,遮光结构40,位于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且遮光结构40至少部分插入第一卡槽50并向背板201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延伸,第一卡槽50用于对遮光结构40进行定位,由此可以避免遮光结构40发生位置偏移、粘贴面不平整形成褶皱导致漏光风险。
本发明的显示模组在组装时过程如下:
S1,组装背光模组20:提供背板201,依次在背板201的容置空间内组装上反射膜13、导光板12、侧入式光源(图中未示出)、扩散膜11、增光膜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8以及中钣金202和防尘泡棉7。
S2,组装CFOG,提供显示面板10,贴合上偏光片3和下偏光片6,在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BD绑定电路板30,通过光学胶2将显示面板10与盖板1贴合。
S3,将背光模组20和CFOG通过双面胶15贴合成显示模组100,并将电路板30沿着弯折区301弯折至背光模组20的背面贴合。
S4、贴合遮光结构40,包括:
S401,提供遮光结构40,该遮光结构40对应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
S402,将遮光结构40对准第一卡槽50,遮光结构40插入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卡槽50,并卡到第一卡槽50的底部,向背板201的底部贴合遮光结构40,使遮光结构40覆盖第一区201a、以及第二区201b的电路板30。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柔性线路板的左右两侧漏光,采用的方案之一为在CFOG(柔性电路板绑定在玻璃上)与背光模组贴合前,会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两侧加贴过盈的遮光胶带,因遮光胶带需弯折贴附,贴附难度大,影响生产效率,且贴附后弯折出存在张力,长时间存放或者运输后遮光胶带弯折处与背板会存在开胶风险,导致漏光现象。本实施例中是先组合显示面板10和背光模组20,再弯折电路板30至背光模组20的背面,最后再贴合遮光结构40,所以不存在相关技术中存在遮光胶带弯折贴附、贴附难度大、遮光胶带弯折处与背板存在开胶风险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柔性线路板的左右两侧漏光,采用的方案之二CFOG与背光模组贴合机弯折柔性电路板后加贴遮光胶带,但是贴附难度大,贴合成本高,容易贴附偏位,粘贴面不平整形成褶皱导致漏光风险,贴附过程有偏移,整机组装前壳存在干涉风险。本实施例中,背板201包括相邻的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第一区201a包括第一卡槽50,第一卡槽50的开口朝向远离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一侧;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方向上,第二区201b与弯折区301至少部分交叠;遮光结构40位于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且遮光结构40至少部分插入第一卡槽50并向背板201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延伸,遮光结构40为整体结构,遮光结构40至少部分插入第一卡槽50为插接式贴附遮光结构40,第一卡槽50起到限位遮光结构40的作用,可以防止遮光结构40在贴附时发生偏位;插接式贴附遮光结构40后,遮光结构40位于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完全覆盖了电路板30,且覆盖了电路板30左右两侧的第一区201a,背光模组20内部光线无法透出,完全解决了漏光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图4和图5、以及参照图6,图6是图2中的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为了示出第一沉槽20111的位置,图6中未示出遮光结构40,背板201包括底板2011和侧板2012,侧板2012与底板2011垂直连接,侧板2012和底板2011形成容置空间;
第一区201a,底板2011包括向显示面板10一侧凹陷的第一沉槽20111,遮光结构40由第一卡槽50延伸至第一沉槽20111。
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4,侧板2012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20121、第三侧板20123和第四侧板20124,第一侧板20121和第二侧板20122位于底板2011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侧,第三侧板20123和第四侧板20124位于底板2011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两侧,且底板2011、第一侧板20121、第二侧板20122、第三侧板20123和第四侧板20124之间形成容置腔;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参照图6,第一区201a中,底板2011包括向显示面板10一侧凹陷的第一沉槽20111,第一沉槽20111是指底板2011的表面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一侧凹陷,形成一个凹坑,在贴附遮光结构40时,遮光结构40由第一卡槽50延伸至第一沉槽20111,遮光结构40贴在在第一沉槽20111内,这样能够保证遮光结构40远离显示面板10的表面是平整的,贴在底板2011上时不会出现粘贴面不平整而形成褶皱导致漏光风险,进一步防止出现漏光的情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8,图7是图2中的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8是图2中的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为了示出第一沉槽20111的位置,图7中未示出遮光结构40。由侧板2012指向底板2011的中心的方向上,第一沉槽2011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方向上的深度逐渐减小。
具体的,沿第二方向上,即由侧板2012指向底板2011的中心的方向上,第一沉槽20111的深度逐渐减小,也就是底板2011的表面向显示面板10一侧凹陷的高度逐渐减小,从而第一沉槽20111形成一个弧形的缓坡,在贴附遮光结构40时,遮光结构40插入第一卡槽50后,可以沿着弧形的缓坡贴附遮光结构40,遮光结构40远离显示面板10的表面更平整,也更容易贴附遮光结构4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图4和图6,第一区201a,还包括帽檐2013和挡柱2014,帽檐2013与侧板2012垂直连接,且帽檐2013位于侧板2012远离底板2011的一侧,挡柱2014与帽檐2013垂直连接,挡柱2014与侧板2012之间具有第一间隔2015形成第一卡槽50。
具体的,帽檐2013是与底板2011平行的设置在侧板2012的外边缘,帽檐2013与侧板2012垂直,且位于侧板2012远离底板2011的一侧,挡柱2014与侧板2012平行,与帽檐2013垂直,挡柱2014与侧板2012之间的第一间隔2015,挡柱2014、帽檐2013和侧板2012围成的半开口空间形成第一卡槽50,该第一卡槽50中靠近第二区201b的侧边为开口,第一卡槽50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是开口,由此遮光结构40可以至少部分插入到第一卡槽50中且保证遮光结构40同时位于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第一卡槽50起到限位遮光结构40的作用,可以防止遮光结构40在贴附时发生偏位;遮光结构40位于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完全覆盖了电路板30,且覆盖了电路板30左右两侧的第一区201a,背光模组20内部光线无法透出,完全解决了漏光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图4、图6和图7,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挡柱2014的高度小于侧板2012的高度。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挡柱2014可以与帽檐2013、侧板2012形成第一卡槽50,遮光结构40插入到第一卡槽50内,第一卡槽50起到限位遮光结构40的作用。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挡柱2014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侧板2012的高度,在插接遮光结构40时需要在挡柱2014和侧板2012之间耗费一定时间来定位第一卡槽50,不利于将遮光结构40插入到第一卡槽50内。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挡柱2014的高度小于侧板2012的高度,便于快速的定位到第一卡槽50,而且在插接遮光结构40时,只要沿着侧板2012即可将遮光结构40插入到第一卡槽50内,不需要在挡柱2014和侧板2012之间找定位,能够高效的插入遮光结构4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9,图9是图2中的M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沿第一区201a指向所第二区201b的方向上,第一卡槽50的宽度m1大于第一沉槽20111的宽度m2。
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一区201a指向所第二区201b的方向上,第一卡槽50的宽度m1越大越容易对第一卡槽50进行定位,越容易将遮光结构40插入到第一卡槽50中。本实施例中沿第一区201a指向所第二区201b的方向上,第一卡槽50的宽度m1大于第一沉槽20111的宽度m2,更利于将遮光结构40插入到第一卡槽50中。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遮光结构40粘贴在背板201后更为平整,可以对遮光结构40的形状进行改进,遮光结构40的底角位置形成凸出部404,结合参照图9和图10,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遮光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凸出部404对应第一卡槽50的宽度m1大于第一沉槽20111的宽度m2的部分,即沿第一区201a指向所第二区201b的方向上,凸出部404的宽度等于m1-m2,由此遮光结构40插入到第一卡槽50后,将遮光结构40贴附在第一沉槽20111后不会有多余的遮光结构40裸露在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以外的区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9,沿第一区201a指向所第二区201b的方向上,第一卡槽50的宽度在1mm-2mm。
需要说明书的是,沿第一区201a指向所第二区201b的方向上,第一卡槽50的宽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若第一卡槽50的宽度过小,不利于定位到第一卡槽50,插接遮光结构40时不能够快速的插入到第一卡槽50内,若第一卡槽50的宽度过大,那么也就是需要设置的挡柱2014的宽度也就需要过大,那么第一区201a占用的空间也就越大,会占用第一区201a远离第二区201b一侧的空间,而第一区201a远离第二区201b的一侧原本需要设置其它结构,例如中钣金卡槽20121,所以沿第一区201a指向所第二区201b的方向上,第一卡槽50的宽度不能过大。
本实施例中,沿第一区201a指向所第二区201b的方向上,第一卡槽50的宽度在1mm-2mm,可选的,第一卡槽50的宽度可以为1mm、1.2mm、1.4mm、1.6mm、1.8mm或2mm,还可以为1mm-2mm之间的任意值,这里不做具体限定,既利于定位到第一卡槽50,能够快速的将遮光结构40插入到第一卡槽50内,又不会造成第一卡槽50的宽度过大影响第一区201a远离第二区201b一侧原本需要设置的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图4和图9,背板201包括底板2011和侧板2012,侧板2012与底板2011垂直连接,侧板2012和底板2011形成容置空间;
背光模组20还包括中钣金202,中钣金202位于背板201和显示面板10之间;侧板2012包括多个中钣金卡槽20121,中钣金202与中钣金卡槽20121卡合,其中一个中钣金卡槽20121位于第一区201a远离第二区201b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中钣金202与背板201相互组装配合形成背光模组20的整体框架结构,能够对背光模组20内的各光学膜层起到限位、支撑和保护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中钣金202与背板201的连接方式是卡合。具体的,背板201具有侧板2012,侧板2012上设置多个中钣金卡槽20121,中钣金202与中钣金卡槽20121卡合即可,相关技术中,在第一区201a远离第二区201b的一侧原本设置的即为一个中钣金卡槽20121,所以沿第一区201a指向所第二区201b的方向上,第一卡槽50的宽度不能过大,以免影响中钣金卡槽20121的设置,造成中钣金202与侧板2012连接不稳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1、图12、图13和图14,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遮光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C-C’向的一种剖面图,图13是图2中的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14是图13中N区域的局部放大图。遮光结构40包括遮光层401、胶粘层402和离型层403,胶粘层402与遮光层401粘结,离型层403位于胶粘层402远离遮光层401的一侧,且离型层403至少位于第一卡槽50内。
如图11至图14所示,遮光结构40依次包括遮光层401、胶粘层402和离型层403,可选的,遮光层401的材料可为黑膜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胶粘层402的材料可以为丙烯酸胶黏剂,离型层403的材料可以为PET,可选的离型层403的厚度在50μm左右。
显示模组100的遮光结构40中通常无离型层,在粘贴遮光结构40之前会揭除离型层403,将胶粘层402粘贴在第一区201a和第二区201b。本实施例中,对应第一卡槽50的位置未去除离型层403。可选的,在粘贴之前对离型层403设置骑缝线,骑缝线沿着对应第一卡槽50的外边缘设置,然后揭除掉对应第一卡槽50以外区域的离型层403,剩余的离型层403保留在遮光结构40中。在插接遮光结构40时,参照图13和图14,离型层403位于靠近侧板2012的一侧,遮光层401位于靠近挡柱2014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若将离型层403前部去除,在粘贴遮光结构40时,将遮光结构40插入到第一卡槽50中,若位置有偏差,由于离型层403完全去除,则遮光结构40的胶粘层402会直接与侧板2012粘接上,无法再调节遮光结构40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离型层403至少位于第一卡槽50内,由于胶粘层402与侧板2012之间有离型层403的隔绝,胶粘层402不会直接粘接在侧板2012上,可以调节遮光结构40的位置,对遮光结构40进行定位后,再粘贴遮光结构40,即胶粘层402与第一沉槽20111和电路板30粘贴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1和参照图15,图15是图2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方向上,离型层403与电路板30无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胶粘层402与第一沉槽20111以及第二区201b相粘结,由此固定遮光结构40,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方向上,离型层403与电路板30交叠,即胶粘层402与电路板30之间通过离型层403来隔离,那么造成遮光结构40与背板201的连接不稳妥,随着显示模组100的使用时间延长,会引起遮光结构40脱落。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方向上,离型层403与电路板30无交叠,胶粘层402与电路板30粘结,遮光结构40的粘结更稳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6,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图16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0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模组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柔性线路板的左右两侧漏光,采用的方案之一为在CFOG(柔性电路板绑定在玻璃上)与背光模组贴合前,会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两侧加贴过盈的遮光胶带,因遮光胶带需弯折贴附,贴附难度大,影响生产效率,且贴附后弯折出存在张力,长时间存放或者运输后遮光胶带弯折处与背板会存在开胶风险,导致漏光现象。本发明先组合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再弯折电路板至背光模组的背面,最后再贴合遮光结构,所以不存在相关技术中存在遮光胶带弯折贴附、贴附难度大、遮光胶带弯折处与背板存在开胶风险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柔性线路板的左右两侧漏光,采用的方案之二CFOG与背光模组贴合机弯折柔性电路板后加贴遮光胶带,但是贴附难度大,贴合成本高,容易贴附偏位,粘贴面不平整形成褶皱导致漏光风险,贴附过程有偏移,整机组装前壳存在干涉风险。本发明中,背板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包括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开口朝向远离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在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第二区与弯折区至少部分交叠;遮光结构位于第一区和第二区,且遮光结构至少部分插入第一卡槽并向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延伸,遮光结构为整体结构,遮光结构至少部分插入第一卡槽为插接式贴附遮光结构,第一卡槽起到限位遮光结构的作用,可以防止遮光结构在贴附时发生偏位;插接式贴附遮光结构后,遮光结构位于第一区和第二区,完全覆盖了电路板,且覆盖了电路板左右两侧的第一区,背光内部光线无法透出,完全解决了漏光问题。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绑定区,所述绑定区绑定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弯折区,所述电路板沿所述弯折区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包括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区与所述弯折区至少部分交叠;
还包括遮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且所述遮光结构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并向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区,所述底板包括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凹陷的第一沉槽,所述遮光结构由所述第一卡槽延伸至所述第一沉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侧板指向所述底板的中心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沉槽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的深度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还包括帽檐和挡柱,所述帽檐与所述侧板垂直连接,且所述帽檐位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挡柱与所述帽檐垂直连接,所述挡柱与所述侧板之间具有第一间隔形成所述第一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挡柱的高度小于所述侧板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区指向所第二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沉槽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区指向所第二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在1mm-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中钣金,所述中钣金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侧板包括多个中钣金卡槽,所述中钣金与所述中钣金卡槽卡合,其中一个所述中钣金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区远离所述第二区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包括遮光层、胶粘层和离型层,所述胶粘层与所述遮光层粘结,所述离型层位于所述胶粘层远离所述遮光层的一侧,且所述离型层至少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离型层与所述电路板无交叠。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410309609.0A 2024-03-15 2024-03-15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81128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9609.0A CN118112837A (zh) 2024-03-15 2024-03-15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9609.0A CN118112837A (zh) 2024-03-15 2024-03-15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12837A true CN118112837A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08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09609.0A Pending CN118112837A (zh) 2024-03-15 2024-03-15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128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267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807820B2 (en) Display apparatuses
JP6616448B2 (ja) 表示装置
US2002008029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374544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50301266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9023758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795193B2 (en) Structure of shield cov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2007607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3589585B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
JP677980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CN110928041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817463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3625488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8007161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4760571B2 (ja) 液晶装置、照明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811283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92076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JP200317737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3719362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93637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314014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482610B1 (ko) 표시 장치
JP3744289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