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2946A - 棒状容器 - Google Patents

棒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2946A
CN118102946A CN202280069759.8A CN202280069759A CN118102946A CN 118102946 A CN118102946 A CN 118102946A CN 202280069759 A CN202280069759 A CN 202280069759A CN 118102946 A CN118102946 A CN 118102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coupling
contents
container according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97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同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e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re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e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re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2/01387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068563A1/ko
Publication of CN118102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29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棒状容器,其具有在内容物的位置固定的同时竖直移动的外分隔壁,并且能够容易地再填充内容物。

Description

棒状容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0月2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21-0141528和于2022年9月1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22-0116345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在此全部引入作为参考。
本发明涉及一种棒状容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棒状容器,其能够通过围绕其中的内容物的外部升降构件的升高和降低来调节其中的内容物的暴露,并且允许使用者容易地再填充该棒状容器。
背景技术
棒状容器具有便于携带,通过仅将待使用的内容物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而使诸如化妆品材料的内容物的损坏最小化,以及允许使用者直接使用内容物而不将内容物拿在他/她的手上的优点。因此,棒状容器填充有固体制剂以及半固体制剂形式的各种产品,并在市场上销售。呈半固体制剂(而不是常规的乳膏制剂)形式的棒状防晒产品正变得非常流行。
传统的棒状容器需要改进,原因如下。
1)其结构复杂,并且由于用于移动诸如化妆品材料的内容物的位置的分隔部,其制造困难。因此,其制造成本增加,并且其拆卸是困难的,从环境角度考虑,这是不希望的。
2)当传统的容器再填充有诸如化妆品材料的内容物时,使用者可能将化妆品材料沾在他/她的手上或将其漏掉。当用化妆品材料再填充传统的容器时,化妆品材料可能容易附着在使用者的手上或其它物体上,因此可能漏掉或损坏。在彩色化妆品如唇膏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用彩色化妆品清洁地再填充容器,同时防止彩色化妆品污染周围物体。
3)不可能明确地知道诸如化妆品材料的内容物的再填充时间,并且再填充本身不容易。传统的棒状容器仅允许使用者粗略地检测残留在其中的化妆品材料的量。此外,为了用化妆品材料再填充容器,需要将联接部与化妆品材料分离,然后将联接部重新装配到化妆品材料上。由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常规唇膏以不能再填充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
4)最后难以使用化妆品材料。在棒状产品的情况下,化妆品材料竖直放置,并且为了支撑化妆品材料,需要在底部提供单独的固定部。由于化妆品材料的一部分必须插入地设置在固定部中,因此使用者不能将设置在固定部中的化妆品材料的一部分(即所谓的“死区”)使用到端部。在常规唇膏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在使用的最初阶段直接将其涂抹到他/她的嘴唇上。然而,稍后,使用者需要使用单独的刷子来将唇膏的剩余部分使用到端部。
5)使用者需要精细地调节他/她使用化妆品材料时的压力。由于半固体制剂形式的化妆品材料具有低强度,当使用者将化妆品材料施加到他/她的面部等时,他/她需要调节压力。如果当使用者使用内容物时对内容物施加高压,则内容物可能被损坏。因此,谨慎使用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在专利文献1中,化妆品材料被固定在竖直位置,并且通过围绕化妆品材料的外部升降构件的升高和降低来调节化妆品材料的暴露程度。专利文献1的特征在于,当升降构件上下移动时,化妆品材料不旋转。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移动外部升降构件,在容器中放置具有螺纹的单独的内部容器220。另外,为了防止旋转,导管310、延伸部520和通孔420形成为非圆形,从而使结构复杂化。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化妆品材料被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并且盖600和外部容器210以固定的形式彼此联接,所以不管是否使用化妆品材料,都需要在盖和化妆品材料的顶部之间连续地保持空的空间。
专利文献1似乎没有考虑用化妆品材料再填充。专利文献1的结构具有相关技术的所有问题,因为使用者必须用他/她的手握住化妆品材料,并将化妆品材料强行装入容器中,以便用化妆品材料再填充容器。
在专利文献2中,类似于专利文献1,化妆品材料固定在竖直位置,并且通过围绕化妆品材料的外部升降构件的升高和降低来调节化妆品材料的暴露程度。其中化妆品材料不旋转的结构也与专利文献1相同。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导管310和通孔420形成为非圆形形状,以防止化妆品材料旋转,结果使得结构复杂化。
专利文献3涉及一种化妆品容器,其中化妆品材料固定在竖直位置,并且通过围绕化妆品材料的外部升降构件的升高和降低来调节化妆品材料的暴露程度。
在专利文献1和2中,使用螺旋部来上下移动升降构件。在专利文献3中,在升降构件的周围设置有O型圈,通过O型圈与壳体10之间的摩擦来固定升降构件。根据专利文献3,结构简单,但精度低,并且由于O形环等的硬化而难以长时间使用该产品。
在专利文献4中,与专利文献3类似,升降构件构造成以滑动方式上升和下降而不旋转。此外,在专利文献5中,在产品的下部还设置有弹性构件和用于固定的凹口6。
所有专利文献1至5的缺点在于,不管是否使用化妆品材料,都必须在盖和化妆品材料的顶部之间连续地保持空的空间。为了用化妆品材料再填充容器,使用者必须用他/她的手握住化妆品材料并将化妆品材料强行装入容器中。也就是说,专利文献1至5中似乎没有一个考虑了再填充或认识到关于再填充的常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至5中,将化妆品材料竖直放置,并且在化妆品材料下面提供单独的固定部,以便当化妆品材料暴露于外部时支撑化妆品材料。由于化妆品材料的一部分必须插入地设置在固定部中,所以使用者不能直接使用设置在这种“死区”中的化妆品材料的一部分,并且需要使用刷子等。专利文献1至5似乎没有将其视为问题。
此外,专利文献1至5似乎没有考虑当使用者不调节化妆品材料施加到使用者的压力时消除使用中的不便的缓冲技术。
图36是商业销售的可再填充产品的示意图。参照图36,市场上可买到的可再填充容器主要分为部分A和部分B。部分A是实际出售的再装品部分,并且包括用于在其中容纳内容物并向上和向下移动内容物的结构。部分B是支撑部A的主体,并且对应于基本上可重复使用的壳体。
部分A包括通过旋转向上和向下移动内容物的机械结构。在一些情况下,部件A可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上升和下降而不旋转的机械构造。在图36的左部,示出了分解透视图,以显示用于通过其旋转向上和向下移动内容物的机械构造。图36还示出了其中部分A和部分B彼此联接的结构的示例1)、2)和3)。示例1)示出了形成在部分A的下端的内周部上的多个突出部和部分B的内柱彼此联接的结构,示例2)示出了形成在部分A的下端的外周部上的多个突出部和部分B的柱体彼此联接的结构,以及示例3)示出了一种结构,其中设置在部分A的下端的内周部上的磁体和部分A的下端的多边形外周部联接到部分B的金属或磁体,并且位于部分B的多边形内凹部中。在示例3)的情况下,同时实现两种类型的联接。然而,可以选择性地实现两种类型的联接。特别地,使用磁体的联接结构可以与示例1)和2)的联接结构组合。
具体地,在市售产品“EGO STIC”、“SHISEID”、“HERMES”和“La Bouche Rouge”中,存在唇膏或多香脂产品,其被配置为能够交换内容物或用内容物再填充。“La BoucheRouge”的产品采用对应于图36中实施方式3)的结构,而其它公司的产品采用对应于图36中实施方式1)或2)的结构,其中再填充部分以装配方式固定到主体上。参照图36所示的部分A,所有上述产品被构造成使得用于向上和向下移动诸如唇膏的内容物的机械单元被添加到再填充部分。换句话说,主体仅用作简单的圆柱形壳体,并且在再填充部分中设置有大量的内容物和用于升高和降低内容物的所有机械部件。
在这些产品的情况下,由于再填充部分是具有复杂结构的主要部分,因此难以回收再填充部分,并且产品的制造成本增加。
所有部件都位于再填充部件中,并且再填充部件和壳体仅以简单的装配方式或使用磁体彼此联接。因此,当再填充部分联接到主体时,再填充部分不紧密地联接到主体,并且在再填充部分和主体之间产生间隙。这种间隙问题使得使用者难以将唇膏细致地涂抹到他/她期望的区域。而且,当使用者不调节化妆品材料施加到使用者身上的压力时,上述市售产品没有考虑缓冲技术来消除使用中的不便。
韩国专利登记号No.1944399(“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登记号No.6212658(“专利文献2”)
韩国实用新型登记号No.0388883号(“专利文献3”)
韩国实用新型登记号No.0493090号(“专利文献4”)
韩国实用新型登记号No.0393383号(“专利文献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棒状容器,其能够1)以简单的结构调节化妆品材料的暴露程度,其中化妆品材料不上升或下降,2)允许使用者用化妆品材料再填充容器而不将化妆品材料沾在他/她的手上或其它物体上,3)允许使用者明确地知道化妆品材料的再填充时机,4)促进化妆品材料的分离和用化妆品材料再填充,5)允许使用者在不使用诸如刷子的单独工具的情况下将化妆品材料使用到端部,以及6)减轻将化妆品材料施加到使用者的压力。
本发明提供的棒状容器适用于各种产品,例如药物或非药物产品,以及化妆品材料,只要该产品是半固体或固体制剂的形式。在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内容物”包括半固体或固体制剂形式的任何产品,例如化妆品材料、药物产品和食品。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可以包括:内容物保持器,所述内容物保持器构造成允许内容物装载在其中;主体;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被构造成上升和下降以调节所述内容物的暴露;以及保持器支撑单元,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被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被构造成能拆卸地联接到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以支撑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其中,保持器支撑单元可以包括:保持器支撑主体,所述保持器支撑主体包括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具有空的中央部分,所述中空部具有基本上圆柱形或多面体形状并且被联接到所述主体上;保持器移动部,所述保持器移动部设置在所述中空部中并且包括位于所述保持器移动部的顶部并且能拆卸地联接至所述内容物保持器的上联接部;以及弹性支撑部,所述弹性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中空部中,位于所述上联接部的下方以支撑所述上联接部,并且构造成通过施加到所述上联接部的压力而弹性变形。所述弹性支撑部可以由联接到所述中空部的下端的插塞、从所述保持器支撑主体朝向所述中空部突出的突出部、或从所述主体的下部沿向上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支撑.
所述保持器支撑主体和所述主体可以是彼此独立的,或者可以彼此一体连接。
所述上联接部在向下方向和向上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可以受到限制,并且所述上联接部的顶表面可以不突出超过所述保持器支撑主体的顶表面,
所述保持器移动部还可以包括下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从所述上联接部的下端延伸,以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部中,并且保持器移动部可具有基本上T形的竖直截面。下支撑部的下端可以具有箭头或楔形。
所述升降构件还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构造成支撑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使得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不通过所述升降构件的下端排出到外部。
所述主体、所述升降构件和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圆形或多边形横截面,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和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的尺寸可以被调节以用于插入所述升降构件中,并且,所述升降构件的大小可以被调节以待插入所述主体中。
所述升降构件可以包括:升降主体,所述升降主体具有基本上圆柱形或棱柱形的形状;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移动联接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移动联接部在所述升降主体的向外方向或向内方向上从所述升降主体突出,或联接到所述升降主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使得所述升降构件由所述主体或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支撑。
所述棒状容器可以包括第二移动联接部,所述第二移动联接部从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或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的外表面突出,或者联接到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或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的外表面,使得所述升降构件由所述主体或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支撑。
这里,“支撑”是指在上升和下降的同时固定在特定位置。
所述升降构件可以通过所述主体或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的旋转而升高和降低。
作为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具体示例,其中,所述棒状容器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内表面上的第一螺旋部;以及第三移动联接部,所述第三移动联接部从所述升降构件的外表面(具体地,从升降主体的下端的外表面)突出并且被构造成是沿着所述第一螺旋部能移动的。
作为上述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第二具体示例,该棒状容器可以包括形成在该保持器支撑单元的外表面上(具体地,该保持器支撑主体的外表面)的第二螺旋部,以及从该升降构件的内表面(具体地,该升降主体的内表面的下端)突出并且被配置成沿着该第二螺旋部可移动的第四移动联接部。
该第三移动联接部在数量上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个并且形成在该升降主体的下端的外表面上,并且该第四移动联接部在数量上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个并且形成在该升降主体的下端的内表面上。
所述棒状容器可以包括圆形或多边环形式的联接环,所述联接环包括形成在其上端中的联接凹部,以允许所述第三移动联接部穿过所述联接凹部并联接到所述主体的上端。所述第一螺旋部的起始点和所述联接凹部可以设置成彼此不对准。第一螺旋部可以具有与第三移动联接部的数量相对应的螺纹。类似地,第二螺旋部可以具有与第四移动联接部的数量相对应的螺纹。
所述棒状容器可以包括与所述主体的上端分开联接的环形联接部。联接部可以形成为单独的部件,或者可以与主体一体形成。
所述上联接部和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可以以选自磁性联接方式、尼龙搭扣联接方式、装配联接方式和粘合剂联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能拆卸地彼此联接。
所述棒状容器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容物保持器的所述上联接部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磁体。当磁体设置在两个部件上时,这些磁体可以仅以预定角度彼此联接。
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和所述升降构件可以设置有互锁部,所述互锁部构造成允许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和所述升降构件在彼此联接时仅在所述棒状容器的纵向方向上移动而不相对于彼此旋转。
所述内容物保持器装配到所述升降构件的上部中,并且当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和所述升降构件彼此联接时,所述止动件防止所述内容物保持器通过所述升降构件的下端排出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互锁部也可以用作止动件。
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构造成允许所述内容物装载在所述保持器的上表面上;内部固定主体,所述内部固定主体包括在其中形成的侧凹槽以便允许这些内容物装配到所述内部固定主体中;或内部突出部,所述内部突出部被构造成装配到所述内容物中以便固定所述内容物。所述保持器可以包括突出联接部,所述联接部被设置在其上表面上以便被插入所述内容物中。另外,由于当使用内容物时,突出联接部可能直接接触使用者的皮肤,因此突出联接部可包括弹性材料。突出联接部优选地形成为薄翼形状,以允许使用者最终使用内容物。然而,突出联接部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突出联接部能够插入到内容物中以固定内容物。
此外,由于内容物保持器的外周部沿着升降构件的内周部移动,内容物保持器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外周翼,以便密封内容物。外周翼可以是沿着内容物保持器的外周部延伸的薄弹性带的形式。详细地,外周翼可以是向上和向外倾斜的带的形式。外周翼可以使用诸如O形环的单独构件联接。
所述内容物保持器还可以包括:保持器联接部,所述保持器联接部设置在所述保持器下方并且由金属或磁性材料制成;以及保持器联接环,所述保持器联接环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保持器联接部联接到所述保持器。详细地,外周翼可以设置在保持器联接环上。
此外,所述棒状容器可以包括第一盖,所述第一盖形成为具有封闭顶部的管的形状,所述第一盖容纳所述内容物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升降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设置有第一联接部或第二联接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联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盖的内表面的下部上以便联接至所述主体,所述第二联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盖的内表面的上部上以便联接至所述升降构件。第一盖可以进一步向下延伸,使得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也容纳在管中。
所述棒状容器包括第二盖,所述第二盖形成为具有封闭端的管的形状,容纳所述内容物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升降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包括沿所述管的纵向方向形成在所述管中的多个突出部。
在第二盖的情况下,具有封闭端的所述管的内径可以在所述管的开口入口处最小,并且在所述管的封闭端处最大。作为第二盖的另一示例,内径在开口入口处最大,而在封闭端处最小。或者,内径可以是恒定的。此外,具有所述封闭端的所述管的内径可以不是恒定的,并且由所述突出部限定的内径可以是恒定的。
所述第一盖的下部内周部可以大于所述主体的外周部,并且,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可以以装配联接方式或磁联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联接。
所述第一盖和所述升降构件可以彼此联接以从外部遮住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盖可以小于主体的外周部。
此外,所述主体可以在其下端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为能拆卸地联接到单独的支撑框架。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填充盒,所述再填充盒可以包括:内容物保持器,所述内容物保持器构造成允许内容物装载在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中;以及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被形成为中空圆柱体并且被构造成允许所述内容物保持器被设置在所述升降构件中。
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可以被装配到所述升降构件的上部中,并且,通过从所述升降构件的下端突出的止动件可以防止所述内容物保持器通过所述升降构件的下端排出到外部。
再填充盒可以与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分开实施。当设置在棒状容器中的内容物被完全使用或被替换时,容纳有现有内容物的现有内容物保持器和设置有现有内容物和现有内容物保持器的升降构件可被完全移除,然后可联接新的集成再填充盒。
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构造成允许所述内容物装载在所述保持器的上表面上;内部固定主体,所述内部固定主体包括在其中形成的侧凹槽以便允许这些内容物装配到所述内部固定主体中;或内部突出部,所述内部突出部被构造成装配到所述内容物中以便固定所述内容物。所述保持器可以包括突出联接部,所述突出联接部被设置在所述保持器的上表面上以便被插入所述内容物中,并且,所述突出联接部可以包括弹性材料。
所述内容物保持器还可以包括:保持器联接部,所述保持器联接部设置在所述保持器下方并且由金属或磁性材料制成;以及保持器联接环,所述保持器联接环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保持器联接部联接到所述保持器。
升降构件可以形成为中空圆柱体的形状,其总高度等于或大于装载内容物的内容物保持器的高度,并且其具有敞开的顶部和部分敞开的底部,并且止动件可以设置在升降构件的下表面上,以便从升降构件的周边部分突出。
另外,本发明可以提供上述解决手段的各种组合。
有益效果
与传统的棒状容器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以内容物不上升或下降的简单结构来调节内容物的暴露,2)允许使用者用内容物再填充容器而不在他/她的手上得到内容物,3)允许使用者明确地知道再填充时间,4)便于完全使用的内容物的分离和用新的内容物再填充,5)允许使用者在不使用诸如刷子的单独工具的情况下将内容物使用到端部,以及6)减轻化妆品材料施加到使用者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接示例的截面图。
图4和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盖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作用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器、保持器联接部和保持器联接环及其联接示例的视图。
图8至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器和突出联接部的各种变型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联接部和下支撑部的其它示例的视图。
图16至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器支撑单元的各种变型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截面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截面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保持器和升降构件的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内容物保持器和升降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4是突出联接部的各种变型的示意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中的内容物保持器和保持器支撑单元之间的联接的变型的分解截面图。
图36是商业销售的可再填充产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在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操作原理时,当合并于此的已知功能和配置可能使本发明的主题不清楚时,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只要可能,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执行类似功能或操作的部件。同时,在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在一个部件“连接”到另一个部件的情况下,不仅该一个部件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而且该一个部件可以连接到另一部分。此外,“包括”某一元件意味着不排除其它元件,但可进一步包括其它元件,除非另有说明。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接示例的截面图,图4和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盖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作用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器、保持器联接部和保持器联接环及其联接示例的视图,图8至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器和突出联接部的各种修改的示意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联接部和下支撑部的视图。
参照图1至图7,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1000包括:内容物保持器1200,其中装载有内容物1100;主体1500;升降构件1300,其构造成上升和下降以调节内容物1100的暴露;以及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其设置在主体1500中并构造成可拆卸地联接到内容物保持器1200以支撑内容物保持器1200。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包括:保持器支撑主体1420,其包括具有空的中央部分的中空部1410,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并且联接到主体1500;保持器移动部1430,其设置在中空部1410中,并且包括位于其顶部的上联接部1432,并且可拆卸地联接到内容物保持器1200;以及弹性支撑部1440,其设置在中空部1410中,位于上联接部1432下方以支撑上联接部1432,并且构造成通过施加到上联接部1432的压力而弹性变形。弹性支撑部1440由从保持器支撑主体1420向中空部1410突出的突起1422支撑。保持器支撑主体1420包括从其内表面沿竖直方向突出的多个挡板1425,以引导保持器移动部1430的移动。
保持器支撑主体1420和主体1500彼此一体地连接,以便彼此不单独地分离。
在图3、图6和图16中示出,上联接部1432或1432A的顶表面不突出超过保持器支撑主体1420或1420A的顶表面。在该保持器支撑主体1420或1420A的顶表面位于比上联接部1432或1432A的顶表面更高的位置的情况下,当上联接部1432或1432A与保持器联接部1220彼此联接时,内容物保持器1200基本上沿着形成在保持器支撑主体1420或1420A的外表面上的第二螺旋部1424旋转一定程度,由此,使用者可以通过触觉来感测联接。
上联接部1432在向下方向和向上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受到限制。这同样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方式。其示例可从图16中清楚地理解,图16示出了保持器支撑单元的各种变型中的一种。上联接部1432A的顶表面没有突出到保持器支撑主体1420A的顶表面之外。这是因为保持器移动部被突起1422A卡住。
同时,当使用者按压内容物1100时,内容物1100被弹性支撑部1440移动,因此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形。
保持器移动部1430还包括从上联接部1432的下端延伸以便设置在弹性支撑部1440中的下支撑部1434。保持器移动部1430具有基本上T形的竖直截面。上联接部1432形成为具有较大的竖直截面的圆柱形,并且下支撑部1434为彼此垂直联接的两个板的形式,并在其下端具有箭头形钩(未标号)。钩被突起1422卡住,因此限制了移动。参照图1和图2,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1000,下支撑部1434为彼此垂直联接的两个板的形式,并且在其下端设有钩。
图15和图16示出了下支撑部1434A形成为圆柱形的情况。图15和图16示出磁体1433通过上联接部1432A的上表面装配到上联接部1432A中的凹部中的结构。图1和图2示出了一种结构,其中磁体1433通过上联接部的侧表面装配到凹槽中。
升降构件1300可包括止动件1320以支撑内容物保持器1200,使得内容物保持器1200不通过升降构件1300的下端排出。在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1000中,止动件1320、第一移动联接部1330和第四移动联接部1340是相同的元件。
主体1500、升降构件1300和内容物保持器1200中的每一个具有圆形横截面。内容物保持器1200和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的尺寸适于插入升降构件1300中,并且升降构件1300的尺寸适于插入主体1500中。
升降构件1300可以包括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的升降主体1310和从升降主体1310朝向升降主体1310的内部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移动联接部1330,使得升降构件1300由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支撑。
这里,“支撑”是指在上升和下降的同时固定在特定位置。
升降构件1300可通过主体1500或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的旋转而上下移动。主体1500和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彼此一体地连接,以便彼此不单独分离。升降构件1300通过在保持升降主体1310的状态下旋转主体1500而上下移动。
作为升降构件1300的另一示例,升降构件1300可包括第四移动联接部1340,该第四移动联接部1340从升降构件1300的内表面突出,以便可沿着形成在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的外表面上的第二螺旋部1424移动,具体地,沿保持器支撑主体1420的外表面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1000中,止动件1320、第一移动联接部1330和第四移动联接部1340是相同的元件。
具有环形形状的联接部1510可以附加地设置在主体1500的上端上以便联接到其上。联接部1510可以形成为单独的部件,或者可以与主体1500一体形成。
上联接部1432和内容物保持器1200利用磁力可拆卸地彼此联接,并且磁体1433设置在上联接部1432中。
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1000的内容物保持器1200在图7中详细示出。图7中最左侧的视图是内容物保持器1200的结合透视图,其右侧的三个示意图是从上到下的顶视图,侧视图和底视图。最左边的视图是分解透视图。
内容物保持器1200插入升降构件1300的上部,并且当内容物保持器1200和升降构件1300彼此联接时,内容物保持器1200不通过止动件1320通过升降构件1300的下部排出。
内容物保持器1200包括形成为允许内容物1100装载在其上表面上的保持器1210,并且突出联接部1212设置在保持器1210的上表面上以便插入内容物1100中。另外,由于在使用内容物1100时突出联接部1212可能直接接触使用者的皮肤,因此突出联接部1212包括弹性材料。突出联接部1212插入到内容物1100中以固定内容物1100,并且形成为薄翼形状以允许使用者将内容物1100使用到端部。
由于内容物保持器1200的外周部沿升降构件1300的内周部相对移动,内容物保持器1200还设有外周翼1232,以便密封内容物1100。外周翼1232为沿着内容物保持器1200的外周部,特别是保持器联接环1230的外周部延伸的薄弹性带的形式。详细地,外周翼呈向上和向外倾斜的带的形式。外周翼1232可以用诸如O形环之类的单独构件代替。
内容物保持器1200还包括保持器联接部1220和保持器联接环1230,保持器联接部1220设置在保持器1210下面并由金属或磁性材料制成,保持器联接环1230形成为将保持器联接部1220联接到保持器1210。外周翼1232被添加到保持器联接环1230。
尽管外周翼1232在图7中示出为联接到保持器联接环1230上,但是外周翼1232可以联接到保持器1210上,或者可以添加到这两个元件上。
图8至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器和突出联接部的各种变型的示意图。在图8至图14的每一个中,左上视图是从上方观看时内容物保持器的示意图。右上方视图示出从其观看内容物保持器的观看方向,七个中间视图示出当从各个观看方向观看时内容物保持器的示意图和内容物保持器的透视图,而下方视图示出当从下方观看时内容物保持器的示意图。
图8至图11示出了联接到内容物1100的突出联接部的各种变型1212A、1212B、1212C和1212D。突出联接部1212A、1212B、1212C和1212D的数量在2至4的范围内,并且其尺寸和弯曲度是变化的。
图12和图13示出了这样的结构,其中没有形成单独的突出联接部,并且内容物1100直接装载在内容物保持器中。内容物固定地装载在形成于具有圆柱形形状的内部固定主体1216A或1216B的外围中的凹槽中和/或内部固定主体1216B的下部中限定的空间中。
图14示出了一种结构,其中没有形成单独的突出联接部,并且内容物1100直接装载在内容物保持器中。内容物通过从内容物保持器突出的内部突出部1217固定。
可另外提供第一盖1700A、1700B或1700C,其为容纳内容物保持器1200的至少一部分和升降构件1300的至少一部分并具有封闭顶部的管的形式。第一盖1700A、1700B或1700C在其内表面的下部设置有形成为联接至主体1500的第一联接部1710,在其内表面的上部设置有形成为联接至升降构件1300的第二联接部1720,或者设置有第一联接部1710和第二联接部1720。第一盖1700C形成为进一步向下延伸,以便还容纳主体1500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盖1700A的下部内周部大于主体1500的外周部。联接第一联接部1710和第二联接部1720的方法可以通过装配联接方法或磁联接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来实现。第一盖1700B联接到升降构件1300以将内容物1100与外部阻隔开,并且第二联接部1720的下部内周部小于主体1500的外周部。图31所示的第二联接部3720是与第二联接部1720相同的元件。
图4和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盖的示意图。图4涉及第二盖1700D,图5涉及第二盖1700E。图4和图5示出了棒状容器的示例,其中圆形旋钮被添加到插塞1600上。在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的棒状容器1000中,插塞1600仅用作添加圆形旋钮等的部分,并且不涉及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的功能。
可以另外提供第二盖1700D或1700E,其形式为容纳内容物保持器1200的至少一部分和升降构件1300的至少一部分的管,并且具有封闭端,并且包括沿管的纵向方向形成在管中的多个突出部1730。
在具有封闭端的管形式的第二盖1700D或1700E中,其开口入口具有最小的内径,并且其封闭端具有最大的内径。在另一示例中,第二盖可形成为具有恒定的横截面。
图4的(a)是第二盖1700D在整个棒状容器中的分解透视图。图4的(b)和图4的(c)是第二盖1700D在联接到整个容器之前和之后的状态下的透明透视图。
图4的(d)、图4的(e)和图4的(f)示出了联接第二盖1700D的状态,从该状态可以看出,随着内容物的使用程度的增加,整个容器越来越深地插入到第二盖1700D中。
图5的(a)是第二盖1700E在整个棒状容器中的分解透视图。图5的(b)是第二盖在联接到整个棒状容器之前的状态下的透视图,图5的(c)和图5的(e)是第二盖在联接到整个棒状容器之后的状态下的截面图。可以看出,随着内容物使用程度的增加,整个容器越来越深地插入到第二盖1700E中。图5的(d)和图5的(f)是第二盖1700E的水平截面图。
图4和图5中所示的第二盖1700D和1700E中的每一个都是具有封闭端的管的形式,其内径在其开口入口处(图中的上部)最小,而在其封闭端处(图中的下部)最大。在这种情况下,当棒状容器联接到第二盖时,棒状容器牢固地联接到第二盖的入口,但是由于第二盖的内径逐渐增加,当棒状容器进一步联接时可能出现间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二盖1700D或1700E在其中附加地设置有突出部1730。参照图4,突出部1730包括竖直延伸的支柱1732和水平环1734。支柱1732固定成与第二盖1700D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在图4中,示出了四个水平环1734。水平环1734形成为薄圆环的形状,并具有均匀的内径。也就是说,在图4中,水平环1734的外径从最上面的水平环到最下面的水平环逐渐增加,但是其内径是均匀的。因此,当棒状容器联接到第二盖1700D时,在任何位置保持恒定的固定力,并且容易实现与盖的联接。此外,由于第二盖1700D的端部具有相对较大的面积,因此如图4所示,棒状容器可以以竖直竖立的状态稳定地存放。
参照图5,突出部1730仅由竖直延伸的支柱1732组成。支柱1732固定成与第二盖1700E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支柱的厚度在图5中从其顶部到其底部逐渐增加,因此,由支柱1732限定的内径保持恒定。因此,如上参照图4所述,当棒状容器联接到第二盖1700E时,在任何位置保持恒定的固定力,并且容易实现与盖的联接。参照图5的(f)和图5的(d),图5的(f)是示出支柱的上部的水平截面图,支柱彼此分开,图5的(d)是示出支柱的下部的水平截面图,仅支柱的外表面彼此分开。因此,当突出部1730插入到第二盖1700E中时,突出部1730在第二盖1700E中完全展开。
突出部1730优选由热塑性树脂而不是金属制成,以便实现紧密接触和固定。具体地,可以使用PE或PP,或者也可以使用除热塑性树脂之外的含橡胶的弹性材料。第一盖1700A、1700B和1700C以及第二盖1700D和1700E的外周部优选地由具有高强度和轻重量的金属制成。也可以使用具有高强度的树脂(ABS,PET或PC)。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接示例的截面图。图3示出了三个第一盖1700A、1700B和1700C的全部。同时,为了便于描述,在图3中省略了弹性支撑部1440的图示。
图3的(a)、图3的(b)、图3的(c)和图3的(d)涉及盖1700A。在初始状态((a))中,当盖1700A被移除((b))并且升降构件1300被向下移动((c))时,内容物1100被暴露。当连续使用内容物1100时,内容物1100的量减少,因此升降构件1300进一步向下移动。图3的(d)示出了在使用内容物1100之后,盖1700A在升降构件1300被移动到比内容物1100更向上定位的状态下被联接的状态。如果在图3的(d)所示的状态下使用盖1700B,则如图3的(e)所示,使用者可以在视觉上识别整个容器的长度的减小,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知道内容物1100的再填充时间。如图3的(f)所示,当内容物1100的剩余量小时,由于突出的联接部1212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翼的形式,使用者能够在不使用单独的刷子的情况下将内容物1100使用到端部。如图3的(g)所示,当内容物1100被完全使用,然后升降构件1300通过其旋转向上移动到端部,内容物保持器1200通过提升力和止动件1320自然地与上联接部1432,特别是磁体1433分离。当容器重新装满内容物1100时,内容物1100不接触使用者的手,因为内容物1100容纳在升降构件1300中。以相反的顺序执行再填充。即,当容纳内容物1100的升降构件1300联接到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时,内容物保持器1200自然地联接到上联接部1432。
此外,主体1500可以在其下端设置有固定部(未示出),该固定部形成为可拆卸地联接到单独的支撑框架。这种联接可以通过插塞1600实现。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1000的缓冲作用的截面图。
图6的(a)示出没有力施加到内容物1100的状态。如图6的(b)所示,当外力F施加到内容物1100时,内容物1100被弹性支撑部1440向下推动。由于升降构件1300,特别是升降主体1310由第二螺旋部1424和第四移动联接部1340支撑,所以升降主体1310的位置不会由于外力F而改变。虽然弹性支撑部1440在上联接部1432上施加推力,但是由于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的突起1422和下支撑部1434的钩(未编号),上联接部1432不会移动超过预定位置。
如果使用者在将内容物1100施加到他/她的皮肤上时对内容物1100施加低压,则内容物1100保持在固定状态。当使用者强烈地使内容物1100与他/她的皮肤接触时,内容物1100被弹性地推动,因此,使用者可以将内容物1100施加到他/她的皮肤上,同时具有光滑的感觉。此外,可以防止内容物1100被高压损坏。
图15示出了被构造成使得磁体1433通过上联接部1432A的上表面装配到上联接部1432A中的保持器移动部1430A。图1和图2示出磁体1433通过上联接部1432的侧表面装配到上联接部1432中的结构。
图16至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器支撑单元的各种变型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下支撑部1434A具有圆柱形状的情况。此外,图16示出了磁体通过上联接部的上表面装配到上联接部中的凹部中的结构。
参照图17和图18,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B构造成使得磁体1433沿水平方向装配,并且弹性支撑部1440B由插塞1600B支撑。
参照图19、图20、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和图28,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C、1400E、1400F或1400G的弹性支撑部1440C、1440E、1440F或1440G设置在插塞1600C中,或者由插塞1600E、1600F或1600G支撑。下支撑部1434C可以通过插塞1600C限制移动。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E和1400G没有单独的下支撑部。
在图21和图22所示的保持器支撑单元1400D中,弹性支撑部1440D可以由插塞1600D支撑,并且下支撑部1434D可以由插塞1600D限制移动。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2000的分解截面图。将仅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1000的不同之处。第二实施方式2000构造成使得主体2500和保持器支撑主体2420可彼此分离。保持器支撑主体2420在其中设置有突起,以便装配到主体2500中。此外,主体2500包括形成在其中央处的突出部(未编号),以便装配到保持器支撑主体2420中。此外,由金属制成的下壳体2800可以设置在主体下部的外表面上。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截面图,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保持器和升降构件的示意图。
棒状容器3000包括其中装载有内容物3100的内容物保持器3200、主体3500、构造成上升和下降以调节内容物3200的暴露的升降构件3300、以及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该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包括设置在主体3500中的下部和可拆卸地联接到内容物保持器3200以支撑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上部。升降构件3300包括止动件3320以支撑内容物保持器3200,使得内容物保持器3200不通过升降构件3300的下端排出。
主体3500、升降构件3300和内容物保持器3200中的每一个具有圆形横截面。内容物保持器3200和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插入升降构件3300中。升降构件3300插入主体3500中。
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3000设置有主体3500、形成在主体3500的内表面上的第一螺旋部3524、以及设置在主体3500中并包括可拆卸地联接到内容物保持器3200以支撑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上部的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磁体3433联接到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部。
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四个联接凹部3512的联接环3510联接到主体3500的上表面。具有磁性的保持器联接部3220联接到装载有内容物3100的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下表面。在这种状态下,内容物保持器3200通过升降构件3300的上部插入升降构件3300中。在内容物保持器3200设置在升降构件3300中的状态下,升降构件3300的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通过联接凹部3512与第一螺旋部3524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磁性并联接到保持器3210的下表面的保持器联接部3220联接到磁体3433,磁体3433联接到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由此内容物保持器3200固定到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
从升降构件3300的下表面朝向升降构件3300的内部部分地突出的止动件3320防止通过升降构件3300的上部插入到升降构件3300中的内容物保持器3200通过升降构件3300的下部排出到外部。此外,当升降构件3300被排放到主体3500之外用于再填充时,内容物保持器3200与升降构件3300一起被止动件3320排放。
当联接第一盖3700时,将容器的内部与外部阻隔开。在移除第一盖3700之后,当升降构件3300相对于主体3500旋转时,升降构件3300沿棒状容器3000的纵向方向下降,从而将内容物3100暴露于外部。升降构件3300下降意味着升降构件3300进入主体3500。
升降构件3300包括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的升降主体3310和至少一个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至少一个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从升降主体3310向外突出,使得升降构件3310由主体3500支撑。
升降构件和主体在图30至图35中示出为使用第一螺旋部3524和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4350或5350彼此联接。
升降构件3300可以通过主体3500的旋转而升高和降低。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升降构件的升高和降低意味着其在棒状容器的纵向方向上的移动。此外,升降构件的升高和降低不仅包括相对于主体旋转的升高和降低,还包括相对于主体不旋转的升高和降低。
由于第一螺旋部3524和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的位置彼此相对,这些相应部件的位置可以互换。也就是说,如果设置在升降构件3300处的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设置在主体3500处,则第一螺旋部3524可以设置在升降构件3300处。
使用螺旋部将升降构件3300固定到主体3500或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并相对于主体3500或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升高和降低的结构可以修改为使用例如凹槽和滑动件、弹性突起、O形环或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的各种其它结构。
可以在升降构件3300的下端的外侧上提供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四个第三移动联接部在图30至图33中示出为彼此对称地设置。考虑到螺纹等的加工,希望第三移动联接部的数量不超过四个。
可以另外提供呈圆环形式的联接环3510,该联接环包括形成在其上端中的联接凹部3512以便允许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穿过其中并且联接到主体3500的上端上。联接凹部3512和第一螺旋部3524的起点可设置成彼此不对准。为了与形成在主体3500的内表面上的第一螺旋部3524接合,穿过联接凹部3512装配的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需要旋转一定程度。这可以防止移动到第一螺旋部3524顶部的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通过联接凹部3512立即与第一螺旋部3524分离。
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可以具有从其外端到其内端逐渐增加的宽度。这有利于穿过联接凹部3512并增强与第一螺旋部3524的接合。
如果另外提供磁体3433或第一磁体3220A或3220B和第二磁体3433A或3433B(将在后面描述)并且这些磁体具有足够量的联接力,则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不会立即与第一螺旋部3524分离。在这种情况下,联接凹部3512和第一螺旋部3524的起始点可以设置成不会彼此错位。
同时,螺旋部可以根据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的数量来构造。当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的数量为1时,具有一个螺纹的第一螺旋部3524可设置在主体3500上,而当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的数量为2时,具有两个螺纹的第一螺旋部3524可设置在主体3500上。此外,当设置多个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时,可以设置与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相同数量的多个联接凹部3512。
在另一示例中,当至少两个第三移动联接部(未示出)沿棒状容器的纵向方向设置在相同位置或相同相位时,第三移动联接部可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等于螺旋部螺距的倍数的间隔,该螺距是螺旋部每转的移动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根据第三移动联接部的数量增加螺纹的数量和联接凹部的数量。
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可以包括:容器支撑主体3420,其包括具有空的中央部分的中空部3410,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并且联接到主体3500;以及上联接部3432,其设置在中空部3410中,并且可拆卸地联接到内容物保持器3200。
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和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下表面可以以选自由磁联接方式、维可牢尼龙搭扣(Velcro)联接方式、装配联接方式和粘合剂联接方式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可拆卸地彼此联接。在上述联接方式中,磁联接方式是优选的。磁体3220和3433可以设置在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和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下表面上。或者,磁体可以设置在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和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下表面中的一个上,而吸引到磁体的金属可以设置在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和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下表面中的另一个上。当磁体设置在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上并且金属设置在内容物保持器3200上时,可以降低再填充成本。
图30、图31和图32示出了一种结构,其中磁体3220和3433设置在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上和内容物保持器3400的下表面上。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中的内容物保持器3200和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之间的联接的变型的分解截面图。
第一磁体3220A或3220B和第二磁体3433A或3433B可分别附接到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和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下表面,且第一磁体3220A或3220B和第二磁体3433A或3433B可仅以预定角度彼此联接。参照图35,第一磁体3220A或3220B和第二磁体3433A或3433B可形成为彼此对应地倾斜或以凹凸联接方式彼此联接。然而,即使当第一磁体3220A或3220B和第二磁体3433A或3433B为平坦表面的形式时,第一磁体3220A或3220B和第二磁体3433A或3433B也可以通过其N极和S极的旋转仅以预定角度彼此联接。这些修改不受附图的限制。
当包含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升降构件3300通过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联接到主体3500时,升降构件3300的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应该穿过设置在预定位置的联接凹部3512。当预定位置不是第一磁体3220A或3220B和第二磁体3433A或3433B能够彼此联接的位置时,内容物保持器3200和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通过第一磁体3220A或3220B或3220B和第二磁体3433A或3433B之间的吸引力彼此联接。当升降构件3300在旋转的同时上升和下降时,以这种方式联接的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和内容物保持器3200不执行旋转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不设置用于防止内容物保持器3200和升降构件330之间的相对旋转移动的互锁部3214、4214、5214、3214A、3214B、3214C和3214D。
如果提供互锁部3214、4214、5214、3214A、3214B、3214C和3214D,则第一磁体3220A或3220B和第二磁体3433A或3433B优选是能够无方向性地彼此联接的全向磁体。可替代地,一个部分优选地被实现为第一磁体3220A或3220B或第二磁体3433A或3433B,并且另一部分优选地被实现为金属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或第二磁体对应于附图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磁体3433。
如果提供互锁部3214、4214、5214、3214A、3214B、3214C和3214D,升降构件3330和内容物保持器3200需要相对于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或主体3500进行旋转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需要形成为相对于彼此可旋转。
在图35中,为了将升降主体3300与其它附图中所示的升降主体区分开,有意省略了互锁部的图示。其构造与图30、图31和图32所示的升降主体3310基本上不同。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保持器和升降构件的示意图,图33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第四和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内容物保持器和升降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2和图33还示出了突出联接部和互锁部的示例。
内容物保持器,具体地,保持器3210、4210或5210,以及升降构件3300、4300或5300可以设置有互锁部3214、4214或5214,互锁部3214、4214或5214通过修改其部分的部分而形成,从而当彼此联接时,互锁部3214、4214或5214仅在棒状容器的纵向方向上可移动,而不执行相对于彼此的旋转移动。
互锁部3214、4214或5214通过将保持器3210、4210或5210和升降构件3300、4300或5300形成为具有非圆形横截面来实现,使得保持器3210、4210或5210和升降构件3300、4300或5300在彼此联接时不相对于彼此旋转。互锁部可以通过将上述部件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具有不可旋转的多边形横截面或者将上述部件中的每一个的圆形横截面的一部分的形状修改为线性形状来实现,或者可以是滑动件和凹槽的形式。互锁部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图32示出了其中每个上述部件的圆形横截面的一部分的形状被修改为线性形状的情况。图32中的左视图示出保持器3210和升降构件3300的联接,而图32中的右视图示出保持器3210的顶视图、侧视图和底视图。
图33中的右图示出了滑动件和凹槽的形式。图33中的左视图展示了一个单独的中间保持器4305,该中间保持器被配置成用于实现滑动和凹槽形式以及线性形式的组合。凹槽形成在中间保持器4305中,并且中间保持器4305的圆形横截面的一部分的形状被修改为线性形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图33的右视图所示的构造中,互锁部5214也可用作图31和图35所示的止动件3320。在图33的右视图中示出的互锁部5214允许保持器5210和升降构件5300在彼此联接时仅在棒状容器的纵向方向上移动,而不执行相对于彼此的旋转移动,并且还用作图31和图35中示出的止动件3320,即,当升降构件5300从主体分离到外部用于再填充等时,允许内容物保持器5200与升降构件5300一起移除。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初始阶段将内容物保持器5200强制安装到升降构件5300中。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器5210可以装配到升降构件5300的上部或下部中。
如图32和图33所示,当内容物保持器和升降构件被允许仅在棒状容器的纵向方向上移动而不执行相对于彼此的旋转移动时,仅由于升降构件的升高和降低而在升降构件和内容物保持器之间发生接触或摩擦,从而使内容物的变形最小化。
参照图31,为了再填充,升降构件3300在其中容纳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状态下使用。当使用内容物保持器3200上的内容物3100时,升降构件3300相对降低,由此将内容物3100连续地暴露于外部。在内容物3100被完全使用之后,升降构件3300被提升到最高位置以便再填充。在这种情况下,升降构件3300的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和形成在主体3500的内表面上的第一螺旋部3524彼此脱离接合。当升降构件3300进一步向上升高并与主体3500分离时,内容物保持器3200也被止动件3320分离。再填充过程与图3所示结构中的相同。
当存在联接环3510时,在升降构件3300的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和形成在主体3500的内表面上的第一螺旋部3524彼此脱离的状态下,升降构件3300旋转一定程度,以便通过联接凹部3512与主体3500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内容物保持器3200也被止动件3320分开。
为了再填充,升降构件3300的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与主体3500的第一螺旋部3524接合,该升降构件3300中包含新的内容物保持器3200。当没有联接环3510时,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下表面和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通过磁体3220和3433自动地彼此联接。即使当内容物保持器3200不位于升降构件3300的底部上时,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下表面和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也可以通过磁体3220和3433彼此联接,并且当升降构件3300旋转一定程度并降低时,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下表面和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变得彼此更靠近。因此容易彼此联接。
在提供联接环3510的状态下,升降构件3300的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穿过联接凹部3512并且旋转一定程度以便与主体3500的第一螺旋部3524接合。后续过程与联接环3510不存在的状态相同。
当联接环3510存在且互锁部3214不存在时,仅在预定角度处彼此牢固地联接的第一磁体3220A或3220B和第二磁体3433A或3433B分别设置在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和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下表面上,由此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位置可通过磁力容易地固定。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没有方向性的磁体3433。
当联接环3510和互锁部3214都存在时,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上表面和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下表面通过不具有方向性的磁体3433彼此联接,并且第三移动联接部3350旋转以与第一螺旋部3524的起点接合,由此防止升降构件3300容易分离。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止动件3320允许使用者用内容物再填充容器而不将内容物留在他/她的手上,这与没有考虑再填充问题的传统棒状容器不同。当已经完全使用的内容物被分离时,内容物保持器3200仅通过分离升降构件3300而方便地分离。由于使用者仅使用内容物保持器3200执行再填充,因此他/她不需要触摸内容物3100。
其中包含内容物保持器3200的升降构件3300可以作为单独的再填充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其上部和/或下部被密封。由于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3000非常方便地再填充有内容物,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根据需要互换包含不同内容物的升降构件而容易地使用具有单个主体3500的内容物。
上述再填充过程同样/类似地应用于所有附图中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
内容物保持器3200包括构造成允许内容物3100装载在其上表面上的保持器3210,并且突出联接部3212设置在保持器3210的上表面上以便插入到内容物中。
被配置成被吸引到该保持器支撑单元3400的磁体的一部分可以被提供在该保持器3210的下表面上。
图32和图34是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的突出联接部的各种变型的示意图。
与传统的棒状容器不同,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器1210、3210、4210或5210不需要单独的分隔壁,该分隔壁可以设置在保持器的上表面上以容纳内容物。此外,不需要设置在分隔壁内部的肋。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器1210、3210、4210或5210包括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突出联接部1212、3212、3212A、3212B、3212C或3212D,以便插入到内容物中以固定内容物。突出联接部1212、3212、3212A、3212B、3212C或3212D优选形成为其横截面积从其上端到其下端逐渐减小。然而,突出联接部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只要突出联接部能够插入到内容物中以固定内容物。
在本发明中,当内容物仅由突出的联接部支撑时,内容物优选为半固体或固体制剂的形式。或者,优选的是,内容物由升降构件支撑,并且由于内容物和升降构件之间的低摩擦而容易滑动。或者,优选的是,内容物具有足够大的横截面,从而即使当内容物为棒状时仍保持其形状。在本发明中,实验证实,当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以半固体制剂的形式应用于油基化妆品材料时,内容物持续保持形状,并且使用者最终使用该内容物。
同时,由于突出联接部1212、3212、3212A、3212B、3212C或3212D在使用内容物时可直接接触使用者的皮肤,因此突出联接部由弹性材料制成。突出联接部优选地实现为包含对人体无害的硅树脂的弹性体。
保持器1210或3210包括互锁部3214、3214A、3214B、3214C或3214D,互锁部3214、3214A、3214B、3214C或3214D形成为使得其横截面的一部分具有非圆形形状或突出,且互锁部3214、3214A、3214B、3214C或3214D可与图34中所示的配置组合。
同时,主体可以在其下端设置有固定部(未示出),该固定部形成为可拆卸地联接到单独的支撑框架。
(附图标记的描述)
1000、2000、3000:根据本发明的棒状容器
1100、3100、4100、5100:内容物
1200、3200、4200、5200:内容物保持器
1210、3210、4210、5210:保持器
3214、4214、5214、3214A、3214B、3214C、3214D:互锁部
1212、1212A、1212B、1212C、1212D、3212、3212A、3212B、3212C、3212D:突出联接部
1216A、1216B:内部固定主体
1217:内部突出部
1220:固定器联接部
3220:保持器联接部(磁体)
3220A、3220B:第一磁体
1230:保持器联接环
1232:外周翼
4305:中间保持器
1300、3300、4300、5300:升降构件
1310、3310、4310、5310:升降主体
1320、3320:止动件
1330:第一移动联接部
1340:第四移动联接部
3350、4350、5350:第三移动联接部
1400、1400A、1400B、1400C、1400D、1400E、1400F、1400G、3400:保持器支撑单元
1410、3410:中空部
1420、1420A、2420、3420:保持器支撑主体
1422、1422A:突出部
1424:第二螺旋部
1425:挡板
3524:第一螺旋部
1430、1430A:保持器移动部
1432、1432A、3432:上联接部
1433、3433:磁体
3433A、3433B:第二磁体
1434、1434A、1434B、1434C、1434D、1434F:下支撑部
1440、1440A、1440B、1440C、1440D、1440E、1440F、1440G:弹性支撑部
1500、1500B、1500C、1500D、1500E、1500F、1500G、2500、3500:主体
1510:联接部
3510:联接环
3512:联接凹部
1600、1600B、1600C、1600D、1600E、1600F、1600G:插塞
1700A、1700B、1700C、3700:第一盖
1700D、1700E:第二盖
1710:第一联接部
1720、3720:第二联接部
1730:突出部
1732:支柱
1734:水平环
2800:下部壳体
F:力

Claims (35)

1.一种棒状容器,所述棒状容器包括:
内容物保持器,所述内容物保持器构造成允许内容物装载在其中;
主体;
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被构造成上升和下降以调节所述内容物的暴露;以及
保持器支撑单元,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被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被构造成能拆卸地联接到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以支撑所述内容物保持器,
其中,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包括:
保持器支撑主体,所述保持器支撑主体包括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具有空的中央部分,所述中空部具有基本上圆柱形或多面体形状并且被联接到所述主体;
保持器移动部,所述保持器移动部设置在所述中空部中并且包括位于所述保持器移动部的顶部并且能拆卸地联接至所述内容物保持器的上联接部;以及
弹性支撑部,所述弹性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中空部中,位于所述上联接部下方以支撑所述上联接部,并且构造成通过施加到所述上联接部的压力而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弹性支撑部由联接到所述中空部的下端的插塞、从所述保持器支撑主体朝向所述中空部突出的突出部、或从所述主体的下部沿向上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上联接部在向下方向和向上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受到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上联接部的顶表面不突出超过所述保持器支撑主体的顶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保持器移动部还包括下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从所述上联接部的下端延伸,以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保持器移动部具有基本上T形的竖直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升降构件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构造成支撑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使得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不通过所述升降构件的下端排出到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主体、所述升降构件和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中的每一个具有圆形或多边形横截面,
其中,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和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的尺寸被调节以用于插入所述升降构件中,并且
其中,所述升降构件的大小被调节以待插入所述主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升降构件包括:
升降主体,所述升降主体具有基本上圆柱形或棱柱形形状;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移动联接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移动联接部在所述升降主体的向外方向或向内方向上从所述升降主体突出,或联接到所述升降主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使得所述升降构件由所述主体或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棒状容器包括第二移动联接部,所述第二移动联接部从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或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的外表面突出,或者联接到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或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的外表面,使得所述升降构件由所述主体或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升降构件通过所述主体或所述保持器支撑单元的旋转而升高和降低。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所述棒状容器包括:
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内表面上的第一螺旋部;以及
第三移动联接部,所述第三移动联接部从所述升降构件的外表面突出并且被构造成沿着所述第一螺旋部能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所述棒状容器包括:
形成在所述保持器支撑主体的外表面上的第二螺旋部;以及
第四移动联接部,所述第四移动联接部从所述升降构件的内表面突出并且被构造成沿着所述第二螺旋部能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棒状容器,所述棒状容器包括圆形或多边环形式的联接环,所述联接环包括形成在其上端中的联接凹部,以允许所述第三移动联接部穿过所述联接凹部并且联接到所述主体的上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螺旋部的起始点和所述联接凹部设置成彼此不对准。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螺旋部具有与所述第三移动联接部的数量相对应的螺纹。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棒状容器,所述棒状容器包括与所述主体的上端分开联接的环形联接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上联接部和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以选自磁性联接方式、尼龙搭扣联接方式、装配联接方式和粘合剂联接方式所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能拆卸地彼此联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棒状容器,所述棒状容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容物保持器的所述上联接部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磁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和所述升降构件设置有互锁部,所述互锁部构造成允许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和所述升降构件在彼此联接时仅在所述棒状容器的纵向方向上移动而不相对于彼此旋转。
2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内容物保持器装配到所述升降构件的上部中,并且
其中,当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和所述升降构件彼此联接时,所述止动件防止所述内容物保持器通过所述升降构件的下端排出到外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构造成允许所述内容物装载在所述保持器的上表面上;
内部固定主体,所述内部固定主体包括在其中形成的侧凹槽以便允许所述内容物装配到所述内部固定主体中;或
内部突出部,所述内部突出部被构造成装配到所述内容物中以便固定所述内容物,并且
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突出联接部,所述突出联接部被设置在其上表面上以便被插入所述内容物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突出联接部包括弹性材料。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内容物保持器还包括:
保持器联接部,所述保持器联接部设置在所述保持器下方并且由金属或磁性材料制成;以及
保持器联接环,所述保持器联接环被构造成将所述保持器联接部联接到所述保持器。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棒状容器包括第一盖,所述第一盖形成为具有封闭顶部的管的形状,所述第一盖容纳所述内容物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升降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设置有第一联接部或第二联接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联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盖的内表面的下部上以便联接至所述主体,所述第二联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盖的内表面的上部上以便联接至所述升降构件。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所述棒状容器包括第二盖,所述第二盖形成为具有封闭端的管的形状,容纳所述内容物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升降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包括沿所述管的纵向方向形成在所述管中的多个突出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具有封闭端的所述管的内径在所述管的开口入口处最小,并且在所述管的封闭端处最大。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具有所述封闭端的所述管的内径不是恒定的,并且由所述突出部限定的内径是恒定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盖的下部内周部大于所述主体的外周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以装配联接方式或磁联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联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盖和所述升降构件彼此联接以将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与外部阻隔开。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容器,其中,所述主体在其下端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为能拆卸地联接到单独的支撑框架。
32.一种再填充盒,所述再填充盒包括:
内容物保持器,所述内容物保持器构造成允许内容物装载在所述内容物保持器中;以及
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被形成为中空圆柱体或中空棱柱的形状并且被构造成允许所述内容物和所述内容物保持器被设置在所述升降构件中,
其中,所述内容物保持器被装配到所述升降构件的上部中,并且
其中,通过从所述升降构件的下端突出的止动件防止所述内容物保持器通过所述升降构件的下端排出到外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再填充盒,其中,所述内容物保持器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构造成允许所述内容物装载在所述保持器的上表面上;
内部固定主体,所述内部固定主体包括在其中形成的侧凹槽以便允许所述内容物装配到所述内部固定主体中;或
内部突出部,所述内部突出部被构造成装配到所述内容物中以便固定所述内容物,
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突出联接部,所述突出联接部被设置在所述保持器的上表面上以便被插入所述内容物中,并且
其中,所述突出联接部包括弹性材料。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再填充盒,其中,所述内容物保持器还包括:
保持器联接部,所述保持器联接部设置在所述保持器下方并且由金属或磁性材料制成;以及
保持器联接环,所述保持器联接环被构造成将所述保持器联接部联接到所述保持器。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再填充盒,其中,所述升降构件形成为具有开放顶部和部分开放底部的中空圆柱体或中空棱柱的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止动件被设置在所述升降构件的下表面上以便从所述升降构件的周边部分突出。
CN202280069759.8A 2021-10-22 2022-09-16 棒状容器 Pending CN1181029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41528 2021-10-22
KR10-2022-0116345 2022-09-15
KR1020220116345A KR102482185B1 (ko) 2022-09-15 2022-09-15 스틱형 용기
PCT/KR2022/013875 WO2023068563A1 (ko) 2021-10-22 2022-09-16 스틱형 용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2946A true CN118102946A (zh) 2024-05-28

Family

ID=84539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9759.8A Pending CN118102946A (zh) 2021-10-22 2022-09-16 棒状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2) KR102482185B1 (zh)
CN (1) CN11810294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91764B1 (ko) * 2023-07-21 2023-10-19 데이비드 씨 정 리필이 가능한 스틱형 내용물 용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4929A (en) 1979-11-22 1981-06-2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Insulating layer forming method
TW465610U (en) 1999-04-30 2001-11-21 Sanyo Electric Co Washing machine
KR100393383B1 (ko) 2000-02-12 2003-07-31 주식회사엠디에스프레이닝 원격지 및 근거리 제어 무선 전광판 시스템
KR100493090B1 (ko) 2002-12-18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선접속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397589Y1 (ko) * 2005-07-21 2005-10-05 주식회사 태평양 립스틱 용기
KR101532539B1 (ko) * 2015-04-22 2015-07-02 (주)연우 립스틱 용기
KR101960429B1 (ko) * 2017-05-22 2019-03-20 비제이크라맥스(주) 리필 립스틱 용기
KR101944399B1 (ko) 2018-05-31 2019-01-31 (주)연우 화장품 용기
KR102038419B1 (ko) * 2018-07-11 2019-10-30 정규철 보호관이 흔들림 없이 나사 회전방식에 의해 승하강되는 스틱형 고형화장품 용기
KR102270689B1 (ko) * 2019-07-09 2021-06-28 함형길 리필이 가능한 스틱형 화장품 용기
KR102234714B1 (ko) * 2019-07-18 2021-03-31 정규철 보호관이 슬라이딩 방식에 의해 높낮이 조절이 단계적으로 이루어지면서 승하강되는 스틱형 고형 화장품용기
KR102469148B1 (ko) * 2020-01-29 2022-11-22 정재용 스틱형 화장품 용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17535B1 (ko) 2023-04-05
KR102482185B1 (ko)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102946A (zh) 棒状容器
KR102469148B1 (ko) 스틱형 화장품 용기
EP3415034A1 (en) Cosmetic container
US20180125198A1 (en) Dual jar cosmetic container
US4666043A (en) Cosmetic holder casing
US20180368623A1 (en) Container assembly
EP2622990A2 (en) Cosmetic compact with twistable lid
KR102054317B1 (ko) 사용이 편리한 스틱형 화장품 용기
EP2586327B1 (en) Multi-color cosmetic packaging tin
US20180251272A1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Use
GB2399518A (en) Crush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displaceable crushing member &amp; associated method of crushing
JP3202178B2 (ja) 化粧料塗布容器
WO2023072079A1 (zh) 一种具有多级推出机构的膏体瓶
CN117042653A (zh) 用于棒状产品的可再填充分配器
US11857057B2 (en) Replacement-type container
WO2022257076A1 (zh) 替换式容器
WO2020213813A1 (ko) 스틱형 화장품 용기
KR20040079231A (ko) 인출 및 수납이 가능한 다용도 용기
CN209436523U (zh) 化妆品容器
JP7276713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式棒状化粧料繰り出し容器
KR200493503Y1 (ko) 화장품 용기
JPH046649Y2 (zh)
JPH09345A (ja) 棒状化粧料容器
JPH0543691Y2 (zh)
KR101591588B1 (ko) 조립식 화장용 도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