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99872A - 电源轨道及轨道插座 - Google Patents

电源轨道及轨道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99872A
CN118099872A CN202410425749.4A CN202410425749A CN118099872A CN 118099872 A CN118099872 A CN 118099872A CN 202410425749 A CN202410425749 A CN 202410425749A CN 118099872 A CN118099872 A CN 118099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wiring
junction box
connec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257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远平
张奕辉
王俊夫
周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ni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257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998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99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998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源轨道及轨道插座,属于插座技术领域。电源轨道包括:壳体组件、载流组件和接线模块;壳体组件包括接线盒体和外壳组件;载流组件位于外壳组件内,接线盒体位于外壳组件的端部;载流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导电条,导电条分别延伸至接线盒体内;接线模块包括多个接线端子和多个连接插套,接线端子和连接插套一一对应连接;接线模块可拆卸地连接于接线盒体上,当接线模块与接线盒体为连接状态时,多个导电条可对应一一插入多个连接插套内。本公开的电源轨道,可以降低电源导线与接线模块的接线难度,提高电源导线和接线模块的接电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源轨道及轨道插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插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轨道及轨道插座。
背景技术
轨道插座(或称轨道移动式插座)是一种可以在轨道范围内任意增加、减少、移动和改变位置的插座。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轨道插座中电源轨道的接线端固定设置在接线盒内,操作人员只能在接线盒的有效空间内进行电源轨道的接线,造成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源轨道及轨道插座,能够解决轨道插座只能在接线盒的有效空间内进行电源轨道的接线,造成操作不便的问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轨道,所述电源轨道包括:壳体组件、载流组件和接线模块;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接线盒体和外壳组件;所述载流组件位于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接线盒体位于所述外壳组件的端部;
所述载流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分别延伸至所述接线盒体内;
所述接线模块包括多个接线端子和多个连接插套,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连接插套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接线模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接线盒体上,当所述接线模块与所述接线盒体为连接状态时,所述多个所述导电条可对应一一插入多个所述连接插套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体设有安装槽,所述接线模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线盒体位于所述载流组件的一端,且多个所述导电条伸入所述安装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插套同时朝向所述接线盒体所在侧和所述载流组件所在侧敞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条包括L极导电条、N极导电条和E极导电条,其中E极导电条设在中间;所述L极导电条、所述N极导电条和所述E极导电条平行伸入所述接线盒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模块与所述接线盒体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体还设有限位结构,当所述接线模块与所述接线盒体为连接状态时,所述限位结构抵接于所述接线模块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边,与所述第一限位边相对的限位柱,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边;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载流组件的外壳抵接,所述第一限位边上开设有供多个所述导电条穿过的开口;
两个所述第二限位边上设置有卡扣结构与所述接线模块的外壳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模块包括互相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设有多个连接通道,每个所述连接通道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接线端子和一个所述连接插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上靠近所述载流组件的一端开设有对应所述连接插套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包括:开设在与所述接线盒体接触一侧的第一槽,以及与其连通的靠近所述载流组件一侧的第二槽;
或者,
所述接线模块设有对应所述连接插套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包括:开设在与所述接线盒体接触一侧的第一槽,以及与其连通的靠近所述载流组件一侧的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位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第二槽的一部分位于所述下壳体上,另一部分位于所述上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多个对应所述接线端子的螺钉孔;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载流组件的一侧伸出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与所述接线盒体固定连接;
或者,
所述上壳体开设有多个对应所述接线端子的螺钉孔,所述接线模块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上壳体表面,所述盖板远离所述载流组件的一侧伸出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与所述接线盒体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和所述盖板的之一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耳,两个所述连接耳之间设有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体靠近所述载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边,所述载流组件和所述接线模块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边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边上开设有供多个所述导电条穿过的开口;
所述上壳体和所述盖板的之一靠近所述载流组件的一侧具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伸入所述开口,并覆盖在所述载流组件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边的所述开口的两侧还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上壳体和所述盖板的之一靠近所述载流组件的一侧设有对应的插条,所述插条插入所述限位孔内。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插座,轨道插座包括本公开所述的电源轨道,以及相配合的适配器。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公开的电源轨道,包括壳体组件、载流组件和接线模块,壳体组件包括接线盒体和外壳组件,接线盒体位于外壳组件的端部,接线模块包括连接外部导线的多个接线端子和连接载流组件的导电条的连接插套,接线模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接线盒体上,使用时先接线模块从接线盒体中拆下,将电源导线与接线模块的接线端子连接后,将接线模块安装在接线盒体上,利用连接插套与延伸到连接盒体内的导电条一一对应插接,从而实现电源导线、接线模块和导电条的电性连接,也即实现了载流组件的接线连接;
接线模块与接线盒体的分离设计,可以大大降低电源导线与接线模块的接线难度,提高电源导线和接线模块的接电可靠性;
接线模块与载流组件的导电条和连接插套的设计,使得接线模块与接线盒体连接过程中自动实现接线模块与载流组件的电性连接,进一步的降低电源轨道的接线难度,提高电源规定的接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轨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轨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轨道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轨道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模块与接线盒体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模块与接线盒体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模块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接线模块和接线盒体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轨道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1、壳体组件;
11、接线盒体;111、安装槽;112、限位结构;1121、第一限位边;11210、开口;11211、限位孔;1122、限位柱;1123、第二限位边;1124、第一卡接结构;113、第二连接孔;12、外壳组件;121、前壳;1211、定位槽结构;1212、插接口;122、支撑部件;
2、载流组件;
21、导电条;211、L极导电条;212、N极导电条;213、E极导电条;22、后壳;221、凸起结构;222、倒T形槽;23、绝缘部件;24、活动门组件;
3、接线模块;
301、上壳体;302、下壳体;3021、插接槽;30211、第一槽;30212、第二槽;303、盖板;3031、插条;304、插接板;305、连接耳;306、凹槽;307、隔板结构;308、连接通道;309、外壳卡扣;310、螺钉孔;
31、接线端子;311、L极接线端子;312、N极接线端子;313、E极接线端子;32、连接插套;321、L极插套;322、N极插套;323、E极插套。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应理解,在本公开中“电连接”可理解为元器件物理接触并电导通;“连接”、“相连”均可以指一种机械连接关系或物理连接关系,即A与B连接或A与B相连可以指,A与B之间存在紧固的构件(如螺钉、螺栓、铆钉等),或者A与B相互接触且A与B难以被分离。
除非另有定义,本公开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方面,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轨道,电源轨道包括:壳体组件1、载流组件2和接线模块3。
壳体组件1包括接线盒体11和外壳组件12;载流组件2位于外壳组件12内,接线盒体11位于外壳组件12的端部;载流组件2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导电条21,导电条21分别延伸至接线盒体11内;接线模块3包括多个接线端子31和多个连接插套32,接线端子31和连接插套32一一对应连接。
接线模块3可拆卸地连接于接线盒体11上,当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为连接状态时,多个导电条21可对应一一插入多个连接插套32内。
本实施例的电源轨道,包括壳体组件1、载流组件2和接线模块3,壳体组件1包括接线盒体11和外壳组件12,接线盒体11位于外壳组件12的端部,接线模块3包括连接电源导线的多个接线端子31和连接载流组件2的导电条21的连接插套32,接线模块3可拆卸地连接在接线盒体11上,使用时先将接线模块3从接线盒体11中拆下,将电源导线与接线模块3的接线端子31连接后,将接线模块3安装在接线盒体11上,利用连接插套32与延伸到连接盒体内的导电条21一一对应插接,从而实现电源导线、接线模块3和导电条21的电性连接,也即实现了载流组件2的接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的分离设计,可以大大降低电源导线与接线模块3的接线难度,提高电源导线和接线模块3的接电可靠性。
此外,接线模块3与载流组件2的导电条21和连接插套32的设计,使得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连接过程中自动实现接线模块3与载流组件2的电性连接,进一步的降低电源轨道的接线难度,提高电源规定的接电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2、3所示,外壳组件12包括前壳121和支撑部件122,前壳121的边缘向后翻折形成向后敞开的容纳腔,载流组件2位于容纳腔内,支撑部件122跨设在载流组件2上,并于前壳121连接,支撑部件122用于增强载流组件2与前壳121的连接强度。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盒体11设有安装槽111,接线模块3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槽111内,接线盒体11位于载流组件2的一端,且多个导电条21伸入安装槽111内。
通过上述布置,接线模块3可以与接线盒体11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将接线模块3从接线盒体11拆下后,一方面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可以方便的进行电源导线的连接或拆卸,另一方面,接线模块3一旦从接线盒体11拆下,导电条21与接线模块3的连接插套32同时脱离接触,接线模块3与载流组件2的连接断开,载流组件2处于断电装置,这样还有利于在不需要拆卸电源导线的情况下,对载流组件2进行维修或更换。
结合图5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插套32同时朝向接线盒体11所在侧和载流组件2所在侧敞开。
为了实现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连接或拆卸时同步的实现接线模块3与载流组件2的电性连接或断开,连接插套32同时朝向接线盒体11和载流组件2的所在侧敞开,其中,连接插套32朝向接线盒体11所在侧敞开的部分,用于接线模块3向接线盒体11内装入的过程中,延伸到接线盒体11的多个导电条21从接线盒体11一侧插入连接插套32;连接插套32朝向载流组件2所在侧敞开的部分,用于在接线模块3完全装入接线盒体11的状态下,避让多个导电条21,使得导电条21能够正常的向外延伸到载流组件2,这有利于使得接线模块3的背面可以与载流组件2的背面对齐,或者低于载流组件2的背面,有利于控制电源轨道的厚度,避免接线模块3的背面高出载流组件2的背面造成电源轨道无法贴墙或贴壁安装。
结合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条21包括L极导电条211、N极导电条212和E极导电条213,其中E极导电条213设在中间;L极导电条211、N极导电条212和E极导电条213平行伸入接线盒体11内。
通过上述布置,载流组件2通过L极导电条211、N极导电条212和E极导电条213与接线模块3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电气设备的电源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线端子31包括L极接线端子311、N极接线端子312和E极接线端子313,连接插套32包括L极插套321、N极插套322和E极插套;L极接线端子311和L极插套321对应设置,L极接线端子311用于连接L极电源导线,L极插套321用于连接L极导电条211;N极接线端子312和N极插套322对应设置,N极接线端子312用于连接N极电源导线,N极插套322用于连接N极导电条212;E极接线端子313与E极插套对应设置,E极接线端子313用于连接E极电源导线,E极插套用于连接E极导电条213。
示例性地,E极接线端子313设置在L极接线端子311和N极接线端子312中间,E极插套设置在L极插套321和N极插套322中间,从而可以与L极导电条211、N极导电条212和E极导电条213的位置对应。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12所示,载流组件2还包括后壳22,后壳22朝向前壳121的侧面设有凸起结构221和倒T形槽222,前壳121朝向后壳22的侧面设有定位槽结构1211,定位槽结构1211与凸起结构221对应连接,倒T形槽222内设有绝缘部件23,绝缘部件23用于包裹导电条21。倒T形槽222的开口11210对应前壳121的插接口1212,且倒T形槽222的开口11210设有两列相对布置的活动门组件24,活动门组件24能够在受到插接件的插接作用力时向两侧退回,插接件插入倒T形槽222,并于导电条21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插接件的接电。当插接件拔出后,活动门组件24复位,将倒T形槽222关闭。
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布置,接线模块3和接线盒体11可以通过卡扣可拆卸的连接,卡扣连接的结构简单,生产和加工方便,并且可以循环使用,可靠性较高。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盒体11还设有限位结构112,当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为连接状态时,限位结构112抵接于接线模块3的外侧。
本实施例利用布置在接线盒体11的限位结构112,抵接在接线模块3的外侧,实现对接线盒体11的位置限定,当需要将接线模块3安装在接线盒体11内时,无需确认接线模块3的相对位置,可以实现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的快速、准确安装。尤其是在电源导轨的背面空间不足的情况下,限位结构112可以大大降低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的安装难度。
此外,限位结构112除了用于接线模块3安装过程中的位置识别功能外,还用于将接线模块3固定在接线盒体11内,避免接线模块3出现位置错动,造成电接触不良等问题。
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12包括第一限位边1121,与第一限位边1121相对的两个限位柱1122,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边1123。
其中,第一限位边1121与载流组件2的外壳抵接,第一限位边1121上开设有供多个导电条21穿过的开口11210;两个第二限位边1123上设置有卡扣结构与接线模块3的外壳卡扣309连接。
本实施例的电源轨道,其中接线盒体11中布置的限位结构112为第一限位边1121、一个第二限位边1123、两个限位柱1122和一个第二限位边1123依次首尾相连形成的四边形区域,该四边形区域的形状与接线模块3的形状相符,从而可以从四周对接线模块3进行限位固定,接线模块3的限位固定效果较好。
其中,第一限位边1121的一侧为接线模块3,另一侧为载流组件2,第一限位边1121起到了限定接线模块3和载流组件2的相对位置的作用,载流组件2的导电条21通过第一限位边1121中间开设的开口11210向接线模块3延伸。
此外,两个第二限位边1123分别布置在接线模块3的相对两侧,在两个第二限位边1123上布置卡扣结构,能够从相对的两侧将接线模块3进行卡接连接,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的连接状态下,接线模块3中连接插套32位于第一限位边1121所在侧,接线端子31位于两个限位柱1122所在侧。示例性地,接线端子31包括L极接线端子311、N极接线端子312和E极接线端子313,其中一个限位柱1122位于L极接线端子311和N极接线端子312之间,另一个限位柱1122位于N极接线端子312和E极接线端子313之间,从而两个限位柱1122均不会影响三个接线端子31连接电源导线。
此外,在限位结构112的其中一边采用两个限位柱1122,该两个限位柱1122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当需要对接线模块3进行拆卸时,可以利用限位柱1122之间的间隔空间对接线模块3的底部施加作用力,将接线模块3从接线盒体11上撬下,从而提高接线模块3的可拆卸便利性。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限位边1123上设置的卡扣结构,可以是朝向单斜面凸起结构221,当接线模块3靠近接线盒体11,接线模块3抵接在卡扣结构的斜面上,将卡扣结构向外挤压变形,接线模块3安装到位后,卡扣结构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复位,卡扣结构的非斜面抵压在接线模块3的外壳卡扣309的背向接线盒体11的表面上。可选地,外壳卡扣309可以是位于接线模块3的表面的单斜面凸起结构221,当外壳卡扣309的斜面方向与卡扣结构的斜面方向相反。
示例性地,每个第二限位边1123上分别设有两个卡扣结构,两个卡扣结构分别布置在第二限位边1123靠近第一限位边1121的端部和远离第一限位边1121的端部,两个第二限位边1123上的四个卡扣结构对接线模块3提供稳定的卡接连接。
结合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模块3包括互相扣合的上壳体301和下壳体302,上壳体301和下壳体302之间设有多个连接通道308,每个连接通道308分别设置一个接线端子31和一个连接插套32。
通过上述布置,接线模块3是上壳体301和下壳体302扣合形成的整体结构,上壳体301和下壳体302之间围成多个连接通道308,每个连接通道308内分别布置一个接线端子31和一个连接插套32,连接通道308起到固定接线端子31和连接插套32的作用,并且将一个接线端子31和一个连接插套32电性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8所示,上壳体301和下壳体302的至少之一上设有朝向对方凸起的隔板结构307,连接通道308由隔板结构307分隔形成。
结合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模块3设有对应连接插套32的插接槽3021,插接槽3021包括:开设在与接线盒体11接触一侧的第一槽30211,以及与其连通的靠近载流组件2一侧的第二槽30212,第一槽30211位于下壳体302上,第二槽30212的一部分位于下壳体302上,另一部分位于上壳体301。
为了满足接插套同时朝向接线盒体11和载流组件2的所在侧敞开,实现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连接或拆卸时同步的实现接线模块3与载流组件2的电性连接或断开,在接线盒体11上开设插接槽3021,能够使得导电条21从与接线盒体11接触一侧和靠近载流组件2的一侧分别插入接线模块3,与内部的连接插套32连接。
结合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302上靠近载流组件2的一端开设有对应连接插套32的插接槽3021,插接槽3021包括:开设在与接线盒体11接触一侧的第一槽30211,以及与其连通的靠近载流组件2一侧的第二槽30212。
本实施例中,下壳体302位于上壳体301的朝向接线盒体11的一侧,当下壳体302的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只需要在下壳体302上开设插接槽3021就能满足位置需求,因此插接槽3021包括开设在下壳体302上的第一槽30211和第二槽30212。
结合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302上开设有多个对应接线端子31的螺钉孔310;上壳体301远离载流组件2的一侧伸出连接耳305,连接耳305与接线盒体11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布置,通过开设在下壳体302上的多个螺钉孔310,可以穿接螺钉将电源导线压接在接线端子31上,确保电源导线与接线端子31的电连接可靠性。上壳体301的载流组件2的一侧设置连接耳305,该连接耳305用于将上壳体301与接线盒体11固定连接,进而实现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的固定连接。
示例性地,连接耳305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可以穿接紧固件(例如螺钉),以固定连接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
本实施例的接线模块3,接线端子31从下壳体302所在侧操作,可以在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的分离状态下进行电源导线与接线端子31的连接和断开,在当电源导线与接线端子31连接后,再将接线模块3安装在接线盒体11上,最后通过连接耳305将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固定连接。
结合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301上设置有两个连接耳305,两个连接耳305之间设有凹槽306,该凹槽306用于容纳接线端子31连接的电源导线。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301开设有多个对应接线端子31的螺钉孔310,接线模块3还包括盖板303,盖板303盖设在上壳体301表面,盖板303远离载流组件2的一侧伸出连接耳305,连接耳305与接线盒体11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布置,利用开设在上壳体301上的多个螺钉孔310,可以穿接螺钉将电源导线压接在接线端子31上,确保电源导线与接线端子31的电连接可靠性。上壳体301的顶部还设置盖板303,盖板303远离载流组件2的一侧设置连接耳305,该连接耳305用于将盖板303与接线盒体11固定连接,进而将接线模块3压紧在接线盒体11上。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301设置有两个连接耳305,两个连接耳305之间设有凹槽306,该凹槽306用于容纳接线端子31连接的电源导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5所示,接线盒体11内设有两个连接柱,连接柱的位置与两个连接耳305的位置一一对应,连接柱顶部设有连接孔,可以紧固件将连接耳305与连接柱固定连接。
结合图5、图6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盒体11靠近载流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边1121,载流组件2和接线模块3分别抵接在第一限位边1121的两侧;第一限位边1121上开设有供多个导电条21穿过的开口11210;上壳体301和盖板303的之一靠近载流组件2的一侧具有插接板304,插接板304伸入开口11210,并覆盖在载流组件2上方。
为了固定载流组件2和接线模块3的相对位置,防止载流组件2位置蹿动造成导电条21与连接插套32松动,上壳体301或盖板303靠近载流组件2的一侧设有插接板304,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的连接状态下,插接板304覆盖在载流组件2的上方,为载流组件2提供朝向接线盒体11一侧的限位固定,从而实现载流组件2和接线模块3的相对位置固定。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边1121的开口11210的两侧还开设有限位孔11211,上壳体301和盖板303的之一靠近载流组件2的一侧设有对应的插条3031,插条3031插入限位孔11211内。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的连接可靠性,在第一限位边1121的开口11210两侧分别设置限位孔11211,限位孔11211可以与上壳体301或盖板303上的插条3031配合,在第一限位边1121所在侧对接线模块3进行限位固定,相对的一侧则通过连接耳305实现固定连接。
当需要进行接线模块3与接线盒体11的连接时,先将插条3031对应的插入限位孔11211内,之后将连接耳305与接线盒体11固定连接。当需要进行接线模块3和接线盒体11的拆卸时,操作顺序与之相反。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插座,包括如本公开的电源轨道以及相配合的适配器。本实施例的轨道插座采用了本公开的电源轨道,具有本文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若干个”、“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轨道包括:壳体组件(1)、载流组件(2)和接线模块(3);
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接线盒体(11)和外壳组件(12);所述载流组件(2)位于所述外壳组件(12)内,所述接线盒体(11)位于所述外壳组件(12)的端部;
所述载流组件(2)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导电条(21),所述导电条(21)分别延伸至所述接线盒体(11)内;
所述接线模块(3)包括多个接线端子(31)和多个连接插套(32),所述接线端子(31)和所述连接插套(32)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接线模块(3)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接线盒体(11)上,当所述接线模块(3)与所述接线盒体(11)为连接状态时,所述多个所述导电条(21)可对应一一插入多个所述连接插套(3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体(11)设有安装槽(111),所述接线模块(3)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槽(111)内,所述接线盒体(11)位于所述载流组件(2)的一端,且多个所述导电条(21)伸入所述安装槽(1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套(32)同时朝向所述接线盒体(11)所在侧和所述载流组件(2)所在侧敞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21)包括L极导电条(211)、N极导电条(212)和E极导电条(213),其中E极导电条(213)设在中间;所述L极导电条(211)、所述N极导电条(212)和所述E极导电条(213)平行伸入所述接线盒体(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模块(3)与所述接线盒体(11)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体(11)还设有限位结构(112),当所述接线模块(3)与所述接线盒体(11)为连接状态时,所述限位结构(112)抵接于所述接线模块(3)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112)包括第一限位边(1121),与所述第一限位边(1121)相对的限位柱(1122),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边(1123);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边(1121)与所述载流组件(2)的外壳抵接,所述第一限位边(1121)上开设有供多个所述导电条(21)穿过的开口(11210);
两个所述第二限位边(1123)上设置有卡扣结构(1124)与所述接线模块(3)的外壳卡扣(309)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模块(3)包括互相扣合的上壳体(301)和下壳体(302),所述上壳体(301)和所述下壳体(302)之间设有多个连接通道(308),每个所述连接通道(308)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接线端子(31)和一个所述连接插套(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02)上靠近所述载流组件(2)的一端开设有对应所述连接插套(32)的插接槽(3021),所述插接槽(3021)包括:开设在与所述接线盒体(11)接触一侧的第一槽(30211),以及与其连通的靠近所述载流组件(2)一侧的第二槽(30212);
或者,
所述接线模块(3)设有对应所述连接插套(32)的插接槽(3021),所述插接槽(3021)包括:开设在与所述接线盒体(11)接触一侧的第一槽(30211),以及与其连通的靠近所述载流组件(2)一侧的第二槽(30212),所述第一槽(30211)位于所述下壳体(302)上,所述第二槽(3021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下壳体(302)上,另一部分位于所述上壳体(30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02)上开设有多个对应所述接线端子(31)的螺钉孔(310);所述上壳体(301)远离所述载流组件(2)的一侧伸出连接耳(305),所述连接耳(305)与所述接线盒体(11)固定连接;
或者,
所述上壳体(301)开设有多个对应所述接线端子(31)的螺钉孔(310),所述接线模块(3)还包括盖板(303),所述盖板(303)盖设在所述上壳体(301)表面,所述盖板(303)远离所述载流组件(2)的一侧伸出连接耳(305),所述连接耳(305)与所述接线盒体(11)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01)和所述盖板(303)的之一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耳(305),两个所述连接耳(305)之间设有凹槽(306)。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体(11)靠近所述载流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边(1121),所述载流组件(2)和所述接线模块(3)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边(1121)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边(1121)上开设有供多个所述导电条(21)穿过的开口(11210);
所述上壳体(301)和所述盖板(303)的之一靠近所述载流组件(2)的一侧具有插接板(304),所述插接板(304)伸入所述开口(11210),并覆盖在所述载流组件(2)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边(1121)的所述开口(11210)的两侧还开设有限位孔(11211),所述上壳体(301)和所述盖板(303)的之一靠近所述载流组件(2)的一侧设有对应的插条(3031),所述插条(3031)插入所述限位孔(11211)内。
14.一种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插座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轨道,以及相配合的适配器。
CN202410425749.4A 2024-04-09 2024-04-09 电源轨道及轨道插座 Pending CN1180998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25749.4A CN118099872A (zh) 2024-04-09 2024-04-09 电源轨道及轨道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25749.4A CN118099872A (zh) 2024-04-09 2024-04-09 电源轨道及轨道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99872A true CN118099872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65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25749.4A Pending CN118099872A (zh) 2024-04-09 2024-04-09 电源轨道及轨道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998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5978C (zh) 推入式接线器
CN201054388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5051186A (zh) 取电插头、插接箱和母线输电系统
CN218731897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8940121U (zh) 接线胶壳组件
CN118099872A (zh) 电源轨道及轨道插座
CN215497950U (zh) 一种抽屉式开关柜
CN218770214U (zh) 电连接器
CN115882279A (zh) 连接器组件
CN214476996U (zh) 一种用于导电连接的塑壳快速连接件
CN113594952A (zh) 一种抽屉式开关柜
CN213920679U (zh) 一种高压回路互锁结构
CN114421190A (zh) 一种直通带自锁结构的新型接线端子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116191086B (zh) 连接器组件
CN217361985U (zh) 一种插头
CN212659619U (zh) 一种用于电能表的电池盒及电能表
CN214411083U (zh) 具有无线通讯模块拆装结构的塑壳断路器
CN220368242U (zh) 端座连接器
US6872089B1 (en) Puncturing type cable coupling apparatus
CN110581415A (zh) 一种航空插头
CN215732226U (zh) 一种usb端头结构
CN217823393U (zh) 一种带断路器的插座
CN218525853U (zh) 双口电源连接器
CN218415129U (zh) 一种超薄型排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