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5129U - 一种超薄型排插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型排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5129U
CN218415129U CN202222114322.1U CN202222114322U CN218415129U CN 218415129 U CN218415129 U CN 218415129U CN 202222114322 U CN202222114322 U CN 202222114322U CN 218415129 U CN218415129 U CN 218415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mounting groove
plug bush
hole
ult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43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传文
江慧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angbaz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angbaz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angbaz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angbaz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143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5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5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5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薄型排插,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气组件以及与电气组件电连接并穿出壳体的电源线,壳体具有底板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底板垂直设置,第一侧板上具有第一插孔组,第二侧板上具有第二插孔组,电气组件包括取电插槽开口朝向相反的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第一取电模块与第一插孔组对应,第二取电模块与第二插孔组对应;第一插孔组与第二插孔组上下错位和/或左右错位设置,使第一取电模块与第二取电模块错位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排插的电气组件的厚度可小于取电模块的两倍,甚至接近取电模块的本身厚度,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排插的厚度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多面排插的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型排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薄型排插。
背景技术
排插是带线多位插座,也称为插线板或插排,具有多个电源插孔。现有大部分的排插为卧式平板结构,只有上端面具有电源插孔,空间利用率较低。因此,有些厂家生产了多面排插,如中国专利魔方插座(专利号201520960718.5),公开了一种正方体的多面插座,三面均具有电源插孔。但是这种多面插座的厚度较厚,再加上电源插座的厚度,使用时需要较大宽度的空间;且该种正方体的多面插座携带不如普通排插方便,无法像普通排插一样塞在行李或背包的缝隙中存放。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多面具有电源插孔的超薄型排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超薄型排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薄型排插,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气组件以及与所述电气组件电连接并穿出所述壳体的电源线,所述壳体具有底板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上具有第一插孔组,所述第二侧板上具有第二插孔组,所述电气组件包括取电插槽开口朝向相反的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一插孔组对应,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二插孔组对应;
所述第一插孔组与所述第二插孔组上下错位和/或左右错位设置,使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取电模块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在所述壳体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包括若干第一插套,所述第一插套均包括第一插口和第一底部,
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包括若干第二插套,所述第二插套均包括第二插口和第二底部;
所述第一插口与所述第二插口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插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套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插口相对靠近所述第二底部,所述第一底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插口,使得所述第一插套和所述第二插套在所述壳体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距离为30mm-50mm;
所述第一插孔组和所述第二插孔组的错位距离H1为8mm-10mm。
优选地,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导电件组、导电件支架;超薄型排插还包括第一插套座和第二插套座,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与所述导电件组电连接,并固定在所述导电件支架中;
所述第一插套座和所述第二插套座分别位于所述导电件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插套座具有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插口对应,以供插接;所述第二插套座具有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插口对应,以供插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组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为一体芯结构;
所述超薄型排插仅包括若干两孔插座时,所述导电件组仅包括一根火线导电件和一根零线导电件,所述火线导电件和所述零线导电件平行并排设置,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火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零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零线导电件上;
所述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所述导电件组包括一根火线导电件、一根零线导电件和一根接地导电件,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零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零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接地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接地导电件上。
优选地,所述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三插孔和所述第二侧板上的三插孔朝向相同,所述火线导电件和零线导电件与三插孔所在位置的对应部分交错设置;
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三插孔和所述第二侧板上的三插孔的接地端相对靠近所述电源线,所述接地导电件位于所述火线导电件和零线导电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支架与所述第一侧板对应的第一面具有第一安装槽和容纳所述零线导电件的第二安装槽,与所述零线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插套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所述导电件支架还具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为通槽,与所述零线导电件电连接的第二插套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槽中;
所述导电件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的第二面具有第四安装槽和容纳所述火线导电件的第五安装槽,与所述火线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插套位于所述第四安装槽中;
所述导电件支架还具有第六安装槽,所述第六安装槽为通槽,与所述火线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插套位于所述第六安装槽中;
所述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所述导电件支架的所述第一面还具有容纳所述接地导电件的第七安装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七安装槽两侧的第八安装槽和第九安装槽,与所述接地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插套位于所述第八安装槽中,所述第九安装槽为通槽,与所述接地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插套位于所述第九安装槽中。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支架的第一面具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插套座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一锁紧孔;所述导电件支架的第二面具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插套座具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的第二锁紧孔;
所述导电件组及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安装在所述导电件支架中后,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锁紧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以将所述第一插套座与所述导电件支架固定连接,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锁紧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将所述第二插套座与所述导电件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包括盖体和盒体,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盖体和所述盒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盖体内具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插套座的端部具有孔径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外径相适配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盒体的内侧具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插套座的端部具有孔径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径相适配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盒体和所述盖体合拢后,所述第一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中,所述第二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二贯穿孔中。
优选地,超薄型排插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导电件组和所述电源线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还包括USB模块、快充模块、开关模块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USB模块、所述快充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用于容纳所述USB模块、所述快充模块、所述开关模块;所述下腔用于容纳所述电气组件、第一插套座和第二插套座;
所述第一插套座和所述第二插套座均包括安全门;
超薄型排插还包括固定座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磁铁,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壳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磁铁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中。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超薄型排插,通过使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插孔错位,使得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取电模块错位设置,从而解决了现有多面排插的相对面的取电模块彼此对称导致的厚度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多面排插由于取电模块对称使得电气组件的厚度大于取电模块的两倍,进而使得整个排插的厚度较厚,而本申请中,由于第一插孔组对应的部分电气组件可与第二插孔组对应的部分电气组件错位,使得电气组件的厚度可小于取电模块的两倍,甚至接近取电模块的本身厚度,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排插的厚度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多面排插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插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排插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排插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排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排插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排插的剖面示意图,6a为第二插套处的剖面示意图,6b为第一插套处的剖面示意图,中间的X面为壳体厚度方向的投影面。
图7为图2所示的排插的导电件支架的第一面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排插的导电件支架的第二面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的排插的导电件组、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排插的导电件组、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排插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第一侧板;111、第一插孔组;12、第二侧板;121、第二插孔组;13、底板;14、上表面;141、插接口;15、盒体;151、第二定位柱;152、第二安装孔;16、盖体;161、第一定位柱;162、第一安装孔;17、上腔;18、下腔;20、电气组件;21、第一取电模块;211、第一插套A;212、第一插套B;213、第一插套C;214、第一插口;215、第一底部;22、第二取电模块;221、第二插套A;222、第二插套B;223、第二插套C;224、第二插口;225、第二底部;23、火线导电件;24、零线导电件;25、接地导电件;26、导电件支架;261、第一面;2611、第一安装槽;2612、第二安装槽;2613、第三安装槽;2614、第七安装槽;2615、第八安装槽;2616、第九安装槽;262、第二面;2621、第四安装槽;2622、第五安装槽;2623、第六安装槽;27、第一固定柱;271、第一固定孔;28、第二固定柱;281、第二固定孔;29、控制电路;30、电源线;40、第一插套座;41、第一锁紧孔;42、第一贯穿孔;43、安全门;44、第一通孔;50、第二插套座;51、第二锁紧孔;52、第二贯穿孔;53、第二通孔;60、USB模块;61、快充模块;62、开关模块;70、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至附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薄型排插,包括壳体10、位于壳体10内的电气组件20以及与电气组件20电连接并穿出壳体10的电源线30,壳体10具有底板13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与底板13垂直设置,第一侧板11上具有第一插孔组111,第二侧板12上具有第二插孔组121,电气组件20包括与第一插孔组111对应的第一取电模块21,和与第二插孔组121对应的第二取电模块22,第一插孔组111与第二插孔组121错位设置,使第一取电模块21与第二取电模块22错位设置。具体的错位方式包括上下错位和/或左右错位。
通过将第一插孔组111和第二插孔组121错位设置,第一取电模块21和第二取电模块22可以错位,使得电气组件20的厚度小于两个取电模块的厚度之和,从而降低整个排插的厚度。在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第一插孔组111与第二插孔组121为左右错位,且第一插孔组111与第二插孔组121的错位距离H1的范围是8mm-10mm,优选为9mm,使得第一取电模块21和第二取电模块22的距离符合国家标准,也避免第一取电模块21和第二取电模块22的距离过大,电气组件20的整体长度过长,排插的空间利用率降低。在附图3所示的实施例二中,第一插孔组111与第二插孔组121为上下错位,且第一插孔组111与第二插孔组121的错位距离H2的范围是8mm-10mm,优选为9mm,使得第一取电模块21和第二取电模块22的距离符合国家标准,也避免第一取电模块21和第二取电模块22的距离过大,电气组件20的整体高度过高,排插的空间利用率降低,重心过高导致排插不稳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附图11所示,第一插孔组111和第二插孔组121可同时上下错位和左右错位,即第一插孔组111位于第二插孔组121的斜上方或斜下方。
如附图6所示,以第一插孔组111和第二插孔组121左右错位为例,将第一取电模块21和第二取电模块22错位之后,第一取电模块21和第二取电模块22在壳体10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重合面积可达到90%,从而使得电气组件20的厚度接近一个取电模块的厚度,排插的厚度小于现有的多面排插。
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第一取电模块21包括若干第一插套,第一插套的数量与第一插孔组111的中插孔数量对应,第一插套均包括第一插口214和第一底部215,第一插口214用于与电源插头的电极片插接,第一底部215可以通槽结构,也可以为平板结构,第一取电模块21的厚度为第一插口214到第一底部215的尺寸。第二取电模块22包括若干第二插套,第二插套的数量与第二插孔组121中的插孔数量对应,第二插套均包括第二插口224和第一底部215,第二插口224用于与电源插头的电极片插接,第二底部225可以为通槽结构,也可以为平板结构,第二取电模块22的厚度为第二插口224到第二底部225的尺寸。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的结构可完全相同,只是第一插口214和第二插口224的朝向相反。
第一插套设置在第二插套的一侧,以实现第一插套与第二插套的错位设置。如附图4所示,在第一插孔组111和第二插孔组121左右错位的实施例中,第一插套位于第二插套的左侧。优选的,为了缩短电气组件20的长度,充分利用排插内的空间,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之间的间隙为1mm-4mm。且第一插口214相对靠近第二底部225,第一底部215相对靠近第二插口224,使得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在壳体10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如附图6所示,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在X面上投影的重叠部分超过90%,使电气组件20的厚度H3接近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的尺寸,即第一取电模块21和第二取电模块22的厚度,以缩短排插的整体厚度。
基于上述结构,考虑到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的尺寸需满足国家标准,加上插套座及其中的安全门43的厚度,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距离为30mm-50mm,优选为30mm-35mm。
第一取电模块21中的若干第一插套和第二取电模块22中的若干第二插套,需要需电源线30电连接,因此,电气组件20还包括导电件组,导电件组可为柔性的导电线,也可为刚性的金属片,导电件组分别与第一取电模块21中的所有第一插套和第二取电模块22中的所有第二插套电连接,且导电件组与电源线30也电连接,以实现电源线30到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的电传输。
导电件组可为柔性的导电线,也可为刚性的金属片,即如附图9和附图10所示,导电件组与第一取电模块21以及第二取电模块22为一体芯结构,以方便加工电气模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导电件组可采用导电线,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与第一取电模块21和第二取电模块22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导电件组为柔性的导电线或刚性的金属片,导电件组均包括至少一根火线导电件23和至少一根零线导电件24,同时,第一取电模块21中,部分第一插套与火线导电件23电连接,部分第一插套与零线导电件24电连接,由此,第一取电模块21可与二极插对应插接;第二取电模块22中,部分第二插套与火线导电件23电连接,部分第二插套与零线导电件24电连接,由此,第二取电模块22可与二极插对应插接。此外,导电件组还可包括至少一根接地导电件25,第一取电模块21中的部分第一插套与接地导电件25电连接,使得第一取电模块21可与二极带接地插对应插接,第二插套组件中的部分第二插套与接电导电件电连接,使得第二取电模块22可与二极带接地插对应插接。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插上的第一插孔组111可仅包括若干两插孔,或仅包括若干三插孔,或同时包括若干两插孔和若干三插孔;同样的,第二插孔组121可仅包括若干两插孔,或仅包括若干三插孔,或同时包括若干两插孔和若干三插孔。
为方便描述与不同导电件连接的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本实施例将与火线导电件23电连接的第一插套记为第一插套A211,与零线导电件24电连接的第一插套记为第一插套B212,与接地导电件25电连接的第一插套记为第一插套C213,与火线导电件23电连接的第二插套记为第二插套A221,与零线导电件24电连接的第二插套记为第二插套B222,与接地导电件25电连接的第二插套记为第二插套C223,则第一侧面的一个两插孔对应一个第一插套A211和一个第一插套B212,一个三插孔对应一个第一插套A211、一个第一插套B212和一个第一插套C213,第二侧面的一个两插孔对应一个第二插套A221和第二插套B222,一个三插孔对应一个第二插套A221、一个第二插套B222和一个第二插套C223。
如附图9和附图10所示,导电件组与第一取电模块21以及第二取电模块22为一体芯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取电模块21和第二取电模块22共用同一火线导电件23,同一零线导电件24和同一接地导电件25,以使得电气组件20的体积更小,加工和装配更方便,也使得排插的整体厚度更小。
超薄型排插仅包括若干两孔插座时,导电件组仅包括一根火线导电件23和一根零线导电件24,火线导电件23和零线导电件24平行并排设置,第一插套A211一体成型在火线导电件23上,第二插套A221一体成型在同一火线导电件23上,第一插套B212一体成型在零线导电件24上,第二插套B222一体成型在同一零线导电件24上。加工时,第一插套A211、第二插套A221和火线导电件23一体成型为一个火线铜件,第一插套B212、第二插套B222和零线导电件24一体成型为一个零线铜件。
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导电件组包括一根火线导电件23、一根零线导电件24和一根接地导电件25,第一插套A211一体成型在火线导电件23上,第二插套A221一体成型在同一火线导电件23上;第一插套B212一体成型在零线导电件24上,第二插套B222一体成型在同一零线导电件24上;第一插套C213一体成型在接地导电件25上,第二插套C223一体成型在同一接地导电件25上。加工时,第一插套A211、第二插套A221和火线导电件23一体成型为一个火线铜件,第一插套B212、第二插套B222和零线导电件24一体成型为一个零线铜件,第一插套C213、第二插套C223和接地导电件25一体成型为一个接地铜件。
如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上的第一插孔组111包括一个两插孔和一个三插孔,第二侧板12上的第二插孔组121同样包括一个两插孔和一个三插孔,为了方便电源插头的线束放置,第一侧板11上的三插孔和第二侧板12上的三插孔朝向相同,当电源插头插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时,电源插头的线束朝向同一方向延伸,方便用户梳理线束。优选的,第一侧板11上的三插孔和第二侧板12上的三插孔的接地端相对靠近电源线30,使得电源插头的线束可与排插的电源线30分离,在排插接电后,电源线30相对靠近电源座,较为平整,电源线30对排插基本无作用力,排插放置更稳定,而电源插头的线束可相对靠近用户,使得线束的长度得到充分利用,用户可在距离排插更远的地方使用排插。
如附图9和附图10所示,超薄型排插包括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导电件组中,火线导电件23和零线导电件24与两插孔对应的部分彼此平行并排设置,火线导电件23和零线导电件24与三插孔所在位置的对应部分交错设置,使得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的三插孔均满足右边的孔必须是火线的要求,同时,接地导电件25位于火线导电件23和零线导电件24之间。
为安装导电件组、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电气组件20还包括导电件支架26,导电件组、若干第一插套和若干第二插套均固定在导电件支架26中。具体的,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导电件支架26与第一侧板11对应的第一面261具有第一安装槽2611和容纳零线导电件24的第二安装槽2612,与零线导电件24电连接的第一插套B212位于第一安装槽2611中,导电件支架26还具有第三安装槽2613,第三安装槽2613为通槽,与零线导电件24电连接的第二插套B222位于第三安装槽2613中,且第二插口224露出于第三安装槽2613朝向第二侧板12的一侧,使得第二插口224能够与第二侧板12上的第二插孔组121对应。导电件支架26与第二侧板12相对的第二面262具有第四安装槽2621和容纳火线导电件23的第五安装槽2622,与火线导电件23电连接的第二插套A221位于第四安装槽2621中,导电件支架26还具有第六安装槽2623,第六安装槽2623为通槽,与火线导电件23电连接的第一插套A211位于第六安装槽2623中,且第一插口214露出于第六安装槽2623朝向第一侧板11的一侧,使得第一插口214能够与第一侧板11上的第一插孔组111对应。将火线导电件23和零线导电件24分别设置在导电件支架26的两侧,避免火线导电件23和零线导电件24彼此接触短路;特别是对火线导电件23和零线导电件24与三插孔所在位置的对应交错的部分,该交错部分的火线导电件23和零线导电件24的距离非常近,因此需要导电件支架26对火线导电件23和零线导电件24进行隔离。
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导电件支架26的第一面261还具有容纳接地导电件25的第七安装槽2614以及位于第七安装槽2614两侧的第八安装槽2615和第九安装槽2616,第七安装槽2614、第八安装槽2615和第九安装槽2616沿排插的长度方向排列。与接地导电件25电连接的第一插套C213位于第八安装槽2615中,第九安装槽2616为通槽,与接地导电件25电连接的第二插套C223位于第九安装槽2616中,且第二插口224露出于第九安装槽2616朝向第二侧板12的一侧,使得第二插口224能够与第二侧板12上的第二插孔组121对应。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2611、第二安装槽2612、第四安装槽2621、第五安装槽2622、第七安装槽2614、第八安装槽2615均为非通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各导电件和各插套彼此隔绝的情况下,第一安装槽2611、第四安装槽2621、第七安装槽2614、第八安装槽2615可部分或全部为通槽。
安装时,将一体式的零线铜件和一体式的接地铜件嵌入导电件支架26的第一面261,零线导电件24嵌入第二安装槽2612,第一插套B212对应嵌入第一安装槽2611,第二插套B222对应嵌入第三安装槽2613,接地导电件25嵌入第七安装槽2614,第一插套C213对应嵌入第八安装槽2615,第二插套C223对应嵌入第九安装槽2616,第二插套B222和第二插套C223露出于导电件支架26的第二面262;将一体式的火线铜件嵌入导电件支架26的第二面262,火线导电件23嵌入第五安装槽2622,第二插套A221对应嵌入第四安装槽2621,第一插套A211对应嵌入第六安装槽2623,第一插套A211露出于导电件支架26的第一面261。火线导电件23的接电段暴露在第五安装槽2622外,零线导电件24的接电段暴露在第二安装槽2612外,接地导电件25的接电段暴露在第七安装槽2614外,以方便与控制电路29电连接。
排插还具有包括了安全门43的第一插套座40和第二插套座50,第一插套座40和第二插套座50分别位于导电件支架26的两侧,第一插套座40具有第一通孔44,与第一插口214对应,以供插接;第二插套座50具有第二通孔53,与第二插口224对应,以供插接。第一插套座40和第二插套座50中的安全门43为本领域的常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将导电件组及第一取电模块21和第二取电模块22安装在导电件支架26中,并与控制电路29电连接后,需要将第一插套座40和第二插套座50与导电件支架26固定连接。具体的,导电件支架26的第一面261具有第一固定柱27,第一固定柱27具有第一固定孔271,第一插套座40具有与第一固定孔271对应的第一锁紧孔41;导电件支架26的第二面262具有第二固定柱28,第二固定柱28具有第二固定孔281,第二插套座50具有与第二固定孔281对应的第二锁紧孔51;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一锁紧孔41和第一固定孔271以将第一插套座40与导电件支架26固定连接,第二紧固件连接第二锁紧孔51和第二固定孔281以将第二插套座50与导电件支架26固定连接。
安装时,可先将第一插套座40和第二插套座50与导电件支架26固定连接,而后将装配好的整体结构放入壳体10中;也可以先将第二插套座50与导电件支架26固定连接,而后将导电件支架26与第二插套座50固定连接在壳体10的第二侧板12内壁,再将第一插套座40与导电件支架26固定连接,最后将壳体10的第一侧板11与第一插套座40和另一部分的壳体10固定连接。
具体的,壳体10包括盖体16和盒体15,第一侧板11设置在盖体16上,第二侧板12设置在盒体15上,盖体16和盒体15可拆卸连接;盖体16内具有第一定位柱161,第一定位柱161具有第一安装孔162,第一插套座40的端部具有孔径与第一定位柱161的外径相适配的第一贯穿孔42,当第一插套座40与盖体16固定连接时,第一定位柱161穿过第一贯穿孔42,而后利用紧固螺丝穿入第一安装孔162并锁紧,实现第一插套座40与盖体16的固定连接;盒体15的内侧具有第二定位柱151,第二定位柱151具有第二安装孔152,第二插套座50的端部具有孔径与第二定位柱151的外径相适配的第二贯穿孔52,盒体15和盖体16合拢后,第一定位柱161位于第一贯穿孔42中,第二定位柱151位于第二贯穿孔52中。第一贯穿孔42和第二贯穿孔52均避让导电件支架26设置。
安装时,先将第一插套座40和第二插套座50与导电件支架26固定连接,而后将第一插套座40与盖体16固定连接,即第一定位柱161穿过第一贯穿孔42,而后利用紧固螺丝穿入第一安装孔162并锁紧,此时,第二插套座50朝向盒体15,然后将盖体16与盒体15合拢,盒体15内的第二定位柱151插入第二贯穿孔52中,对第二插套座50和导电件支架26进行限位,同时,盖体16与盒体15卡接固定。此时,壳体10的外表面看不到螺丝孔和紧固件,密封效果更好,外形更完整美观。
电气组件20还包括控制电路29,导电件组和电源线30均与控制电路29电连接;优选的,排插还可包括USB模块60、快充模块61、开关模块62中的一者或多者,USB模块60、快充模块61、开关模块62与控制电路29电连接。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插包括USB模块60、快充模块61和开关模块62。
如附图6所示,控制电路29将壳体10的内腔分隔为上腔17和下腔18,上腔17用于容纳USB模块60、快充模块61、开关模块62,如附图5所示,壳体10的上表面14还具有与USB模块60、快充模块61对应的插接口141,同时,开关模块62中的开关设置在壳体10的上表面14,方便用户按压;下腔18用于容纳电气组件20、第一插套座40和第二插套座50;由于本实施例的排插高度较高,而电气组件20以及第一插套座40、第二插套座50的重量较重,将这些部件设置在下腔18中,使得排插的重心较低,排插在使用时不易倾倒。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插还包括固定座(未画出)和设置在底板13上的磁铁70,固定座与壳体10为分体式结构,壳体10通过磁铁70可拆卸固定在固定座中,从而更稳定地固定在工作面上。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超薄型排插,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气组件以及与所述电气组件电连接并穿出所述壳体的电源线,所述壳体具有底板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具有第一插孔组,所述第二侧板上具有第二插孔组,所述电气组件包括取电插槽开口朝向相反的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一插孔组对应,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二插孔组对应;
第一插孔组与第二插孔组上下错位和/或左右错位设置,使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取电模块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在所述壳体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包括若干第一插套,所述第一插套均包括第一插口和第一底部,
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包括若干第二插套,所述第二插套均包括第二插口和第二底部;
所述第一插口与所述第二插口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插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套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插口相对靠近所述第二底部,所述第一底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插口,使得所述第一插套和所述第二插套在所述壳体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距离为30mm-50mm;
所述第一插孔组与所述第二插孔组上下错位时,所述第一插孔组和所述第二插孔组的错位距离H1为8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导电件组、导电件支架;还包括第一插套座和第二插套座,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与所述导电件组电连接,并固定在所述导电件支架中;
所述第一插套座和所述第二插套座分别位于所述导电件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插套座具有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插口对应,以供插接;所述第二插套座具有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插口对应,以供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件组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为一体芯结构;
所述超薄型排插仅包括若干两孔插座时,所述导电件组仅包括一根火线导电件和一根零线导电件,所述火线导电件和所述零线导电件平行并排设置,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火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零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零线导电件上;
所述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所述导电件组包括一根火线导电件、一根零线导电件和一根接地导电件,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零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零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接地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接地导电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三插孔和所述第二侧板上的三插孔朝向相同,所述火线导电件和零线导电件与三插孔所在位置的对应部分交错设置;
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三插孔和所述第二侧板上的三插孔的接地端相对靠近所述电源线,所述接地导电件位于所述火线导电件和零线导电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件支架与所述第一侧板对应的第一面具有第一安装槽和容纳所述零线导电件的第二安装槽,与所述零线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插套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所述导电件支架还具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为通槽,与所述零线导电件电连接的第二插套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槽中;
所述导电件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的第二面具有第四安装槽和容纳所述火线导电件的第五安装槽,与所述火线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插套位于所述第四安装槽中;
所述导电件支架还具有第六安装槽,所述第六安装槽为通槽,与所述火线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插套位于所述第六安装槽中;
所述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所述导电件支架的所述第一面还具有容纳所述接地导电件的第七安装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七安装槽两侧的第八安装槽和第九安装槽,与所述接地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插套位于所述第八安装槽中,所述第九安装槽为通槽,与所述接地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插套位于所述第九安装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件支架的第一面具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插套座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一锁紧孔;所述导电件支架的第二面具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插套座具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的第二锁紧孔;
所述导电件组及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安装在所述导电件支架中后,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锁紧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以将所述第一插套座与所述导电件支架固定连接,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锁紧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将所述第二插套座与所述导电件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包括盖体和盒体,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盖体和所述盒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盖体内具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插套座的端部具有孔径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外径相适配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盒体的内侧具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插套座的端部具有孔径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径相适配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盒体和所述盖体合拢后,所述第一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中,所述第二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二贯穿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导电件组和所述电源线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还包括USB模块、快充模块、开关模块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USB模块、所述快充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用于容纳所述USB模块、所述快充模块、所述开关模块;所述下腔用于容纳所述电气组件、第一插套座和第二插套座;
所述第一插套座和所述第二插套座均包括安全门;
还包括固定座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磁铁,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壳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磁铁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中。
CN202222114322.1U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超薄型排插 Active CN218415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4322.1U CN218415129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超薄型排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4322.1U CN218415129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超薄型排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5129U true CN218415129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26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4322.1U Active CN218415129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超薄型排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5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64514B2 (en) Rotary socket assembly
CN218415129U (zh) 一种超薄型排插
CN116191086B (zh) 连接器组件
CN116111395A (zh) 一种超薄型排插
CN219144544U (zh) 一种便于生产的排插
CN218415115U (zh) 绕线固定排插
CN218732268U (zh) 一种多媒体箱七孔电插板
CN217361985U (zh) 一种插头
CN219086284U (zh) 一种接线组件及插座
CN218448676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8602771U (zh) 一种插座
CN215869948U (zh) 一种接插件和接插箱
CN219643145U (zh) 一种接线结构及空气开关
CN216903385U (zh) 一种电源分配单元
CN218828301U (zh) 一种组合式插座的端子插接结构
CN218070479U (zh) 一种家具排插
CN216872424U (zh) 一种新型多面排插
CN214044061U (zh) 电源插座
CN221407906U (zh) 一种多插孔插座
CN210897871U (zh) 一种设有通用开关的排插
CN217485879U (zh) 一种防水防尘开启隐藏式暗装插座
CN215184903U (zh) 一种用于接通或者断开电路的电器设备
CN220066231U (zh) 一种铜排储能连接器
CN215037680U (zh) 一种小家电线路板连接结构及理发器
CN212114027U (zh) 接线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