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77163A - 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芯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芯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77163A
CN118077163A CN202180103126.XA CN202180103126A CN118077163A CN 118077163 A CN118077163 A CN 118077163A CN 202180103126 A CN202180103126 A CN 202180103126A CN 118077163 A CN118077163 A CN 118077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order
signaling
terminal
feedbac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31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伟杰
左志松
张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077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771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湍、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和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令,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S110);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利用本方法能够准确进行数据接收反馈,并且有效控制了反馈的开销。

Description

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芯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能量采集和反向散射通信技术实现的零功耗通信,由于具备极低成本、零功耗、小尺寸等显著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面向垂直行业的物流、智能仓储、智慧农业、能源电力、工业互联网等;也可以应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个人应用。
在很多零功耗通信的场景中,与网络设备通信的零功耗终端的数量较多。例如,在物流场景中,网络设备需要在短时间内(如几秒内)读取数百上千个零功耗终端的信息。如何准确完成与大量的零功耗终端的通信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和通信系统,可用于网络设备向终端进行数据接收反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令,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信令,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发送第一信令,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令,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芯片的设备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终端和网络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网络设备通过在第一信令中携带与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向终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该资源单元上传输的数据,因此,终端能够根据反馈信息确认数据是否完成传输,从而准确完成通信。并且有效控制了反馈的开销,从而使得在终端较多的零功耗通信场景也可以有效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示例性的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零功耗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射频能量采集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反向散射通信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阻负载调制的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反向不归零编码的示意图。
图6B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曼彻斯特编码的示意图。
图6C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单极性归零编码的示意图。
图6D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差动双相编码的示意图。
图6E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米勒编码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资源配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资源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配置信令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配置信令和调度信令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配置信令和调度信令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配置信令和调度信令的示意图三。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信息指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信息指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映射顺序的示意图一。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映射顺序的示意图二。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映射顺序的示意图三。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映射顺序的示意图四。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映射顺序的示意图五。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映射顺序的示意图六。
图2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示意性框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框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用来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例如表示前后关联对象可存在三种关系,举例说明,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通常,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NR-U)系统、非地面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第五代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或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等。
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还可以应用于独立(Standalone,SA)布网场景。
通信系统一般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终端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站点(STA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NR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
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NR网络中的网络设备(gNB)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网络设备可以具有移动特性,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的设备。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为卫星、气球站。例如,卫星可以为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高椭圆轨道(High Elliptical Orbit,HEO)卫星等。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可以为设置在陆地、水域等位置的基站。
网络设备可以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包括网络设备1100和两个终端设备1200的无线通信系统1000。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1100,并且每个网络设备1100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以下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一)零功耗通信技术原理
零功耗通信采用能量采集和反向散射通信技术。如图2所示,零功耗通信网络包括网络设备和零功耗终端。其中,网络设备用于向零功耗终端发送无线供能信号、下行通信信号以及接收零功耗终端的反向散射信号。一个基本的零功耗终端包含能量采集模块例如射频(Radio Frequency,RF)能量采集模块、反向散射通信模块以及低功耗计算模块。可选地,零功耗终端还可具备一个存储器或传感器,用于存储一些基本信息(如物品标识等)或获取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传感数据。
零功耗通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能量采集和反向散射通信。
1、射频能量采集(RF Power Harvesting)
如图3所示,射频能量采集模块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对空间电磁波能量的采集,进而获得驱动零功耗终端工作所需的能量,示例性地,这些能量可以用于驱动低功耗解调与调制模块、传感器以及内存读取等。因此,零功耗终端无需传统电池。
2、反向散射通信(Back Scattering)
如图4所示,零功耗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载波),并对该无线信号进行调制,以在该无线信号上加载需要发送的信息,再将调制后的信号(反向散射信号)从天线辐射出去,这一信息传输过程称之为反向散射通信。反向散射和负载调制功能密不可分。负载调制通过对零功耗终端的振荡回路的电路参数按照数据流的节拍进行调节和控制,使零功耗终端(例如电子标签)的阻抗大小等参数随之改变,从而完成调制的过程。
负载调制技术主要包括电阻负载调制和电容负载调制两种方式。在电阻负载调制中,如图5所示,负载并联一个电阻。开关S基于二进制数据流的控制接通或断开,从而接通或断开电阻。电阻的通断会导致电路电压的变化,因此实现幅度键控调制(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即通过调整零功耗终端的反向散射信号的幅度大小实现信号的调制与传输。类似地,在电容负载调制中,通过电容的通断可以实现电路谐振频率的变化,实现频率键控调制(Frequency Keying,FSK),即通过调整零功耗终端的反向散射信号的工作频率实现信号的调制与传输。
可见,零功耗终端借助于负载调制的方式,对来波信号进行信息调制,从而实现反向散射通信过程。因此,零功耗终端具有显著的优点:
(1)终端不主动发射信号,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射频链路,例如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射频滤波器等;
(2)终端不需要主动产生高频信号,因此不需要高频晶振;
(3)借助反向散射通信,终端信号传输不需要消耗终端自身能量。
(二)零功耗通信的应用场景
由于具备极低成本、零功耗、小尺寸等显著的优点,因此,零功耗通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面向垂直行业的物流、智能仓储、智慧农业、能源电力、工业互联网等;也可以应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个人应用。
(三)零功耗通信的编码方式
零功耗终端(例如电子标签)传输的数据,可以用不同形式的代码来表示二进制的“1”和“0”。以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RFID)为例,通常可使用下列编码方法中的一种:反向不归零(Non Return Zero,NRZ)编码、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单极性归零(Unipolar RZ)编码、差动双相(DBP)编码、米勒(Miller)编码、差动编码。通俗的说,就是用不同的脉冲信号表示0和1。
1、反向不归零(NRZ)编码
反向不归零编码用高电平表示二进制“1”,低电平表示二进制“0”,如图6A所示。
2、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也被称为分相编码(Split-Phase Coding)。在曼彻斯特编码中,位的值是由该位长度内半个位周期时电平的变化(上升/下降)来表示的。在半个位周期时的负跳变(下降)表示二进制“1”,半个位周期时的正跳变(上升)表示二进制“0”,如图6B所示。曼彻斯特编码在应用于载波的负载调制或者反向散射调制时,通常是在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场景中,因为这有利于发现数据传输的错误。这是因为在位长度内,“没有变化”的状态是不允许的。当多个电子标签同时发送的数据位有不同值时,接收的上升边和下降边互相抵消,导致在整个位长度内是不间断的载波信号,由于该状态不允许,所以读写器利用该错误就可以判定碰撞发生的具体位置。
3、单极性归零(UnipolarRZ)编码
单极性归零编码在第一个半个位周期中的高电平表示二进制“1”,而持续整个位周期内的低电平信号表示二进制“0”,如图6C所示。单极性归零编码可用于提取位同步信号。
4、差动双相(DBP)编码
差动双相编码在半个位周期中的任意的边沿表示二进制“0”,而没有边沿就是二进制“1”,如图6D所示。此外,在每个位周期开始时,电平都要反相。因此,对接收器来说,位节拍比较容易重建。
5、米勒(Miller)编码
米勒编码在半个位周期内的任意边沿表示二进制“1”,而经过下一个位周期中不变的电平表示二进制“0”。位周期开始时产生电平交变,如图6E所示。因此,对接收器来说,位节拍比较容易重建。
6、差动编码
差动编码中,每个要传输的二进制“1”都会引起信号电平的变化,而对于二进制“0”,信号电平保持不变。
(四)零功耗终端的分类
基于零功耗终端的能量来源以及使用方式可以将零功耗终端分为如下类型:
1、无源零功耗终端
无源零功耗终端不需要内装电池。当该零功耗终端接近网络设备(如RFID系统的读写器)时,零功耗终端处于网络设备的天线辐射形成的近场范围内。因此,零功耗终端天线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驱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芯片电路。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对于反向散射链路,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
可以看出,无源零功耗终端无论是前向链路还是反向链路都不需要内置电池来驱动,是一种真正意义的零功耗终端。
由于无源零功耗终端不需要电池,且射频电路以及基带电路都非常简单,例如不需要低噪音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PA、晶振、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等器件,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2、半无源零功耗终端
半无源零功耗终端自身也不安装常规电池,但可使用射频能量采集模块采集无线电波能量,同时将采集的能量存储于一个储能单元(如电容)中。储能单元获得能量后,可以驱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芯片电路。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对于反向散射链路,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
可以看出,半无源零功耗终端无论是前向链路还是反向链路都不需要内置电池来驱动,虽然工作中使用了电容储存的能量,但能量来源于能量采集模块采集的无线电能量,因此也是一种真正意义的零功耗终端。
半无源零功耗终端继承了无源零功耗终端的诸多优点,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3、有源零功耗终端
有些场景下使用的零功耗终端也可以为有源零功耗终端,该类终端可以内置电池。电池用于驱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芯片电路,以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但对于反向散射链路,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因此,这类终端的零功耗主要体现于反向链路的信号传输不需要终端自身功率,而是使用反向散射的方式。
有源零功耗终端内置电池向RFID芯片供电,可以增加标签的读写距离,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因此在一些对通信距离、读取时延等方面要求相对较高的场景中得以应用。
(五)蜂窝无源物联网
随着5G行业应用增加,连接物的种类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通信终端的价格和功耗也将有更高要求,免电池、低成本的无源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成为蜂窝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充实5G网络链接终端类型和数量,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其中无源物联网设备可以基于零功耗通信技术,如RFID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以适用于蜂窝物联网。
(六)零功耗通信的资源配置方法
零功耗通信的一些应用场景,如物流场景等,存在短时间内众多终端与网络通信的需求。如果对于零功耗终端不做好资源的控制与协调,则在众多终端同时向网络发送信息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严重的终端冲突和信号干扰,导致网络不能正确解调终端发送的信息。即使在一些解决方案中,通过终端随机回退的方式进行资源的协调,但依然可能导致很多终端选择了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回退,因此导致严重的冲突问题和相互干扰问题。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用于配置零功耗通信中的反向链路(UL链路)的资源,即该资源用于零功耗终端进行反向散射通信,旨在解决零功耗通信过程的干扰和冲突问题。
1、资源配置
网络节点向零功耗终端发送信令,该信令用于向零功耗终端发送资源配置信息,即指示资源配置。其中该信令中包括至少一种(即一种或多种)资源的配置信息。如图7所示,网络向终端发送了4种资源配置信息,分别指示资源配置1、资源配置2、资源配置3和资源配置4。
每一种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用于零功耗通信的资源。配置的资源以资源单元为单位,每配置信息可以配置由多个资源单元构成的资源集合。其中每一个资源单元作为一个零功耗终端进行通信时的最小时频资源。
其中,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A.资源单元的时域长度
参考图8,一个资源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集合中,可包括资源单元1至资源单元24。资源配置信息可指示每个资源单元的时域长度,例如图8中的T unit。时域长度的单位为微秒(us)、毫秒(ms)、符号或时隙。即时域长度可以用微妙数、毫秒数、占用的符号数量或占用的时隙数量表示。
B.资源单元的频率资源配置
该信息用于描述资源单元的频域宽度即带宽,如图8所示的F unit。例如,带宽信息可以包括占用的PRB的数量和/或带宽大小。
C.资源单元的时域数量配置
该信息指每一种资源配置中,在时域上配置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如图8中所示的时域上的资源数量M。
一般而言,多个资源单元可以在时域上连续分布,连续分布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率。实际应用中,多个资源单元也可以在时域上不连续分布。若多个资源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则网络可进一步配置多个资源单元在时域上的分布特征,如分布的图样。
D.资源单元的频域数量配置
该信息指在频域上配置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如图8中所示的频域上的资源数量N。
一般而言,多个资源单元可以在频域上连续分布,连续分布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际应用中,多个资源单元也可以在频域上不连续分布。若多个资源单元在频域上不连续,则网络可进一步配置多个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的分布特征,如分布的图样。
E.资源单元的时域位置配置
该信息指资源单元在时域上的位置信息。可以是资源单元相对于信令(配置信息或调度信令)的相对位置(如图8所示的T offset),也可以是资源单元在时域上的绝对位置信息。
若配置的资源集合在时域上包含多个资源单元,则可以基于多个资源单元的一个来确定所有资源单元在时域的位置。例如,首先确定资源集合中所包含的多个资源单元中时间上最早的资源单元的位置,基于此,进一步(如,基于时域上资源单元的数量或其分布特征)确定其他资源单元的位置。因此信令中所包含的资源单元在时域上的位置信息可以为所配置的资源单元中时间上最早的资源单元的绝对时间位置信息,或,相对于该信令的时间间隔。
F.资源单元的频域位置配置
该信息指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的位置信息。可以是资源单元相对于信令(配置信息或调度信令)的频率位置偏移量,也可以是资源单元在频域上占用的PRB编号,或占用的信道索引等。
若配置的资源集合在频域上包含多个资源单元,则可以基于多个资源单元的一个来确定所有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的位置。例如,首先确定资源集合中所包含的多个资源单元中频域上占用最低频率位置的资源单元的位置,基于此,进一步(如,基于频域上资源单元的数量或其分布特征)确定其他资源单元的位置。因此信令中所包含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的位置信息可以为多个资源单元中频域上占用最低频率位置的资源单元所占用的频率位置,如占用的PRB编号,或占用的信道索引,或相对配置信令所在的信道的频率位置偏移关系。
G.资源单元上使用的正交码或非正交码信息
在相同的资源单元上,如进一步使用正交码或非正交码,则可以扩展可使用的资源集合,从而潜在地降低用户中之间的冲突,提升传输的正确概率。例如即使两个用户选择了时域频域完全重叠的资源单元,但若两个用户选择了不同的码字,网络设备依然可以同时正确接收两个用户的信息。
资源配置信息中所包含的正交码或非正交码的信息,可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码长;
可用的码字的数量;
可用的码字的索引。
H.资源单元所对应的传输速率,或对应的数据块大小等传输属性
针对具有不同信道条件的终端,可以配置不同的资源,因此资源配置信息中可包含资源单元所对应的传输速率,或对应的数据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或所对应的调制编码等级(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等。
终端可以根据自身信道条件,选择对应的资源单元。例如,信道条件较好的终端如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较高的终端,可以选择对应较高传输速率(或对应较大的TBS)的资源单元。
I.资源单元所对应的终端分类信息
不同的资源单元可以对应不同类别的终端。例如具有不同优先级的终端可以对应不同的资源单元,因此资源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对应的终端的优先级信息。终端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先级选择对应的资源单元。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资源配置所对应的资源单元的部分或全部参数不同,例如资源单元的时域长度,或资源单元的频域配置,或资源单元所对应的传输速率等参数不同。
2、资源配置信令
对于资源配置的信令,一种方式是上述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消息传输。好处是系统消息可以承载相对较多的配置信息,且可以针对小区中所有的用户进行广播发送。但针对零功耗通信终端,由于终端自身不使用电池,因此即使接收到系统信息中发送的配置信息,也无法长时间保存系统信息。因此使用传统周期性发送的系统消息作为上述信令可能会导致零功耗终端在失去无线供能的瞬间失去系统消息中的配置信息。
因此,一种较优的方式是在于零功耗终端通信之前向终端发送资源配置信息。
具体的可以考虑如下2种方式:
方式1:资源配置信息在触发零功耗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即承载资源配置信息的配置信令为触发终端进行数据发送的信令,如图9所示。
终端接收到资源配置信息,获得其中指示的一个或多个资源配置,每一个资源配置中进一步如前述说明配置了资源单元的信息。终端基于自身情况,如信道情况、业务优先级等信息,选择对应的资源配置,进一步在选定的资源配置对应的资源集合中选择资源单元进行数据发送。其中若资源集合中包含多个资源单元时,终端可以随机选择一个资源单元。若每一个资源单元进一步包含了多个可用码字,则终端随机选择一个码字数据发送。
方式2:资源配置信息在配置信令和用于触发零功耗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令中发送。即终端先接收配置信令,再接收调度信令。
终端先接收配置信令,紧接着,终端再接收调度信令。其中,配置信令可包含资源单元的时域长度、频率资源配置等;调度信令可包含例如图10中的T offset信息,或者TBS块信息(如果资源配置信息中没有包含这些信息的话)等。通过两种信令结合,既可以使用配置信令携带较多的配置信息,又可发挥调度信令灵活可变的特点,提高调度的灵活性。
还需要指出的是,一个配置信令,后续可跟随多个时间位置上的调度信令,用于执行多次调度。如图11所示。其中,每个调度信令可以结合配置信令指示一个或多个资源配置,如图12所示。
3、接入控制信令
当零功耗终端数量较多时,所有终端一起发送数据会导致严重的用户冲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接入控制手段控制终端的接入,使得不同的终端按照时间顺序有序发送,从而缓解或解决冲突问题,提升系统传输性能。
例如前述资源配置信息中或调度信令中可以指示接入控制信息,接入控制信息可能包括如下其中之一:
(1)终端的接入等级。只有满足等级要求的终端才可以发送数据,比如终端接入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1,2,3,4,5。若指示接入等级1的终端可以接入,则只有接入等级为1的终端可以发送数据,其他终端不能发送数据。
(2)接入概率。接入概率为控制终端可以发送数据的概率。例如若接入概率为20%,则意味着再收到前述资源配置信息或调度信令后,只有20%的终端可以发送数据。终端随机产生一个在区间[0,1]之间的数据,若大于0.2,则终端不能发送数据;否则可以发送数据。
(3)终端类型。将所有终端划分为不同类型。例如监测类,控制类,标签类等等。只有指示对应类别的终端可发送数据时,方可发送数据。
上述方法解决了零功耗终端数量众多情况下的资源分配问题,但另一方面,零功耗终端只有在确定网络正确接收终端的数据情况下,才确定数据传输完成,否则,终端需要重发数据。因此,网络设备如何向零功耗终端进行数据接收反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主要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经本申请发明人深入研究发现,在零功耗通信的应用中,终端向网络发送的信息中,会包含终端的UE标识。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用于网络设备向终端进行数据接收反馈。可选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零功耗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包括网络设备正确接收到的数据所对应的UE标识。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在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信息后,为了告知终端的信息是否被正确接收,可以在反馈信息中携带正确接收的UE的ID。例如,如果网络设备正确接收了某个UE的数据,可以将此UE的ID携带于反馈信息中。再例如,如果网络设备正确接收了20个UE的数据,可以将此20个UE的ID均携带于反馈信息中。
相应地,终端接收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中的UE标识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正确接收零功耗终端发送的数据。具体地,在反馈信息包含终端的UE标识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网络设备正确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在反馈信息中没有终端的UE标识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网络设备未正确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终端需要对数据进行重传。
上述方式在终端数量较少时,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反馈方法。然而,在终端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反馈信息中需要携带每一个UE的ID,显然反馈的开销会比较大,甚至无法接受。例如若有1000个UE,而假设每一个UE的ID为40比特,则反馈的开销为40000比特,如此大的反馈开销对于低数据率的零功耗通信是不能接受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向终端进行数据接收反馈的方法中,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包括网络设备正确接收到的数据所对应的UE标识的压缩信息。
其中,压缩信息可以是UE标识中的部分信息,也可以是基于预设压缩规则对UE标识进行压缩得到的信息。
例如,反馈信息仅包含UE ID的所有比特中的部分比特,如前M个比特和/或后N个比特等,M和N为大于等于的整数。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在用户量大时反馈开销大的问题,但也可能导致本是不同UE的两个或多个UE,压缩后的UE ID是相同的,从而导致误反馈。这也是压缩UE ID的方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图1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信息指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10,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令,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该终端可以是零功耗终端。即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零功耗通信系统,但并不仅限于此,其他终端或通信系统也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数据接收反馈以实现正确反馈以及降低开销。
示例性地,第一资源集合中包括多个资源单元。相应地,第一信令可以包括多个反馈信息。其中,多个资源单元与多个反馈信息可以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换句话说,每个资源单元可以对应于一个反馈信息,或者对应于多个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是指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并且能够正确解读。
根据上述方法,网络设备通过在第一信令中携带与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向终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该资源单元上传输的数据。相应地,终端可以接收该第一信令。具体地,参考图1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信息指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210,终端接收第一信令,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第一资源集合可以为网络设备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数据的资源集合。如此,各终端在第一资源集合中选择资源单元,基于选择的资源单元发送数据。之后,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第一信令,基于第一信令确定该数据是否被成功接收。具体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终端基于第一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单元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第一信令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反馈信息,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数据。
可选地,终端可以根据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第一信令中确定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该对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或终端设备基于预定义的规则或映射顺序确定的。
可选地,反馈信息可以为确认信息(ACK)或非确认信息(NACK)。其中,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基于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非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没有基于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例如没有接收到或者接收到了但没有正确解读。
可选地,可以用比特值表示确认信息或非确认信息。示例性地,在反馈信息包括第一比特值的情况下,反馈信息为确认信息。在反馈信息包括第二比特值的情况下,反馈信息为非确认信息。其中,第一比特值为1,第二比特值为0。或者,第一比特值为0,第二比特值为1。
可选地,反馈信息为单个比特,即反馈信息为1比特信息,可以称为反馈比特。以第一比特值为1 且第二比特值为0为例,当反馈比特取值为1时,反馈比特为确认信息,表示网络设备在对应的资源单元上正确接收数据。当反馈比特取值为0时,反馈比特为非确认信息,表示网络设备没有在对应的资源单元上正确接收数据。
示例性地,在反馈信息为单个比特的情况下,第一信令可以包括一个比特流。例如,在一次数据调度过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中调度了如图8所示的资源集合,记为第一资源集合。第一资源集合包括24个资源单元。在不考虑码分复用的情况下,每个资源单元对应于一个反馈比特即可,则针对24个资源单元,需要24个反馈比特。第一信令包括24位的比特流,该比特流中的各比特与图8中的各资源单元一一对应。其中,网络设备在24个资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资源单元上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即可将该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比特设置为ACK(可使用反馈比特取值“1”表示ACK而使用反馈比特取值为“0”表示NACK)。
可以看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对于每个终端,仅需利用第一信令中的一个反馈信息例如1个比特即可对该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反馈。因此,即使资源配置中配置了大量的资源,例如1000个资源单元,所需要的总比特开销也仅为1000比特。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控制反馈的开销,从而使得在终端较多的零功耗场景可以有效通信。
可选地,如前述说明,每个资源单元可以对应于多个反馈信息。示例性地,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与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一一对应的多个反馈信息。
例如,若每个资源单元中可以支持多个正交或非正交的码字,则同一个资源单元上的多个码字可以支持多个终端的数据传输,因此,对应每一个码字,在第一信令中也需要对应的反馈信息。例如,假设每个资源单元上可最多支持4个码字(对应的码字的索引分别为0,1,2,3)的传输,则每一个资源单元对应4个反馈信息。
其中,多个反馈信息中的每个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采用反馈信息对应的码字的数据。
例如,若每个资源单元上支持采用2个码字进行数据传输,码字索引分别为0和1。则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有2个,2个反馈信息与2个码字分别对应。例如,图8中资源单元1对应2个反馈信息,其中一个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资源单元1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采用码字0的数据,另一个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资源单元1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采用码字1的数据。
在每个资源单元支持多个码字的情况下,终端发送数据后,基于发送数据所采用的资源单元、码字以及第一信令,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正确接收该数据。具体地,在终端基于第一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单元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第一信令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反馈信息,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数据,具体包括:
在终端基于第一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单元发送采用第一码字的数据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第一信令中与第一资源单元以及第一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数据。
可选地,终端可以根据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第一信令中确定与第一资源单元以及第一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该对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或终端设备基于预定义的规则或映射顺序确定的。
示例性地,第一资源集合可以为网络设备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资源集合中的一个。例如,为了匹配不同的终端的信道情况、不同的终端等级等情况,网络设备可以发送多个资源配置,每个资源配置对应一个资源集合。多个资源配置对应的多个资源集合包括第一资源集合、第二资源集合等,第一信令包括其中的第一资源集合中各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针对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多个资源配置,指示多个资源集合的情况,一种处理方式是使用不同的信令分别对应多个资源集合。例如,网络设备发送多个信令,多个信令与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其中,第一信令为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信令中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信令。
可以理解,终端在选用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需在多个信令中确定出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信令,因此,需要考虑如何配置多个信令与多个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
示例性地,可以根据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与资源集合的集合索引的顺序,确定每个信令与每个资源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按照信令从前往后的顺序以及集合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建立每个信令与每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多个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与多个资源集合的编号顺序相关。相应地,上述方法还包括:终端根据多个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以及多个资源集合的编号顺序,在多个信令中确定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信令。
示例性地,可以建立信令的扰码或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RNTI)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多个信令的扰码与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或多个信令的RNTI与多个资 源集合一一对应。相应地,上述方法还包括:终端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扰码或RNTI,在多个信令中确定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信令。
示例性地,每个信令在携带反馈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指示其对应的资源集合的索引或者编号。
可选地,针对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多个资源配置,指示多个资源集合的情况,另一种处理方式是第一信令同时携带多个资源集合所对应的反馈信息。即第一信令可以包括多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通过上述各示例性的实现方式,可以看到,在终端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终端需要基于一个或多个维度的信息确定与本终端对应的反馈信息在第一信令中的位置。在网络设备正确接收数据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也需要基于一个或多个维度的信息确定该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在第一信令中的位置。
例如,在不考虑码分复用,每个资源单元对应一个反馈信息的情况下,若终端发送数据,则终端需要根据发送数据所采用的资源单元的索引确定对应的反馈信息在第一信令中的位置。
又如,在考虑码分复用,每个资源单元支持多个码字的情况下,若终端发送数据,则终端需要根据发送数据所采用的资源单元的索引以及码字的索引确定对应的反馈信息在第一信令中的位置。
又如,在第一信令同时承载多个资源集合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若终端发送数据,则终端需要根据发送数据时所选择的资源集合的索引以及所采用的资源单元在资源集合中的索引确定对应的反馈信息在第一信令中的位置。
相应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也需要基于一个或多个维度的信息确定。
示例性地,上述方法可以包括:
网络设备基于第一映射顺序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和/或,
终端基于第一映射顺序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情况,第一映射顺序可以包括多个维度上的信息的顺序。
可选地,第一映射顺序包括资源顺序,资源顺序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各资源单元的资源索引的顺序。
例如,在不考虑码分复用且第一信令仅包括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反馈信息不包括其他资源集合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映射顺序为资源顺序。
示例性地,资源顺序可以包括各资源单元的资源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或从大到小的顺序。
可选地,资源索引包括时域索引和/或频域索引。
可选地,资源顺序是基于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和/或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确定的。这里,时域索引的顺序(可以简称为时域顺序)可以是从小到大,也可以是从大到小。类似地,频域索引的顺序(可以简称为频域顺序)可以是从小到大,也可以是从大到小,本申请不对此进行限制。示例性地,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可以基于资源单元的时间前后确定,时域索引从小到大即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可以基于资源单元的频率高低确定,频域索引从小到大即频率从低到高的顺序。
例如,如图15所示,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1,在时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4。因此,资源索引可以包括时域索引,资源顺序即时域索引的顺序。基于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与第一信令中的反馈比特逐个进行映射,可以得到资源单元1-4与第一信令中四个反馈比特(附图中反馈比特的取值仅为示例)的一一对应关系。
又例如,如图16所示,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6,在时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1。因此,资源索引可以包括频域索引,资源顺序即频域索引的顺序。基于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与第一信令中的反馈比特逐个进行映射,可以得到资源单元1-6与第一信令中六个反馈比特(附图中反馈比特的取值仅为示例)的一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资源顺序还基于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与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确定。即资源顺序可以是先时域索引的顺序再频域索引的顺序,也可以是先频域索引的顺序再时域索引的顺序。例如资源顺序为:先时域索引从小到大,再频域索引从小到大。或者,资源顺序为:先频域索引从大到小,再时域索引从大到小。
例如,如图17所示,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资源资源单元数量为6,在时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4。因此,资源索引可以基于频域顺序、时域顺序以及时域顺序与频域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确定。
示例性地,资源顺序可以为:先频域索引从小到大(即频率从低到高),再时域索引从小到大(即时间从前到后)。则在确定上述对应关系时,按照先频率从低到高再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将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比特一一对应。
如图17所示,第一信令包括24个反馈比特(附图中反馈比特的取值仅为示例)。从时域最前、频域最低的资源单元1开始,先按照频域从低到高,将最前6个比特与第一个时间单元位置上的6个资源单元一一对应,其中,6个比特从前到后分别对应频域上从低到高排列的资源单元1、资源单元2、资源单元3……资源单元6。然后,按照时域从前到后,第二个6比特与第二个时间单元位置上的6个资源单元对应,且其中6个比特依据相同的方式与第二个时间单元位置上的6个资源单元一一映射。依次类推,直至确定24个比特与24个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
示例性地,资源顺序也可以为:先时域索引从小到大(即时域从前到后),再频域索引从小到大(即频域从低到高)。则在确定上述对应关系时,按照先时间从前到后再频率从低到高的顺序,将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比特一一对应。
如图18所示,第一信令包括24个反馈比特(附图中反馈比特的取值仅为示例)。从时域最前、频域最低的资源单元1开始,先按照时域从前到后,将最前4个比特与频率最低的4个资源单元一一对应,其中,4个比特从前到后分别对应时域上从前到后排列的资源单元1、资源单元2、资源单元3、资源单元4。然后,按照频域从低到高,第二个4比特与第二低的频域位置上的4个资源单元对应,且其中4个比特依据相同的方式与第二低的频域位置上的4个资源单元一一映射。依次类推,直至确定24个比特与24个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
示例性地,资源顺序也可以为以下顺序中的任意一种:
先频域索引从大到小,再时域索引从小到大;
先频域索引从小到大,再时域索引从大到小;
先频域索引从大到小,再时域索引从大到小;
先时域索引从大到小,再频域索引从小到大;
先时域索引从小到大,再频域索引从大到小;
先时域索引从大到小,再频域索引从大到小。
基于上述资源顺序确定资源单元与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图17和图18的示例实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地,第一映射顺序还可以包括:
码字顺序,码字顺序包括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的码字索引的顺序;
和/或,
集合顺序,集合顺序包括多个资源集合的集合索引的顺序。
可选地,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资源顺序和/或码字顺序和/或集合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下面提供几个具体的示例。
示例一
在使用码分复用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将码字顺序考虑在内。针对第一资源集合中资源单元的不同情况,第一映射顺序的实现也有所不同。
情况1:第一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1,在时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多个,例如图15所示的情况。
该情况下,第一映射顺序包括各资源单元的时域顺序和上述码字顺序,还包括时域顺序和码字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示例性地,第一映射顺序可以是先码字顺序再时域顺序,或者先时域顺序再码字顺序。其中,码字顺序和时域顺序均可以是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具体地,第一映射顺序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顺序:
先码字索引从小到大,再时域索引从小到大;
先码字索引从大到小,再时域索引从小到大;
先码字索引从小到大,再时域索引从大到小;
先码字索引从大到小,再时域索引从大到小;
先时域索引从小到大,再码字索引从小到大;
先时域索引从大到小,再码字索引从小到大;
先时域索引从小到大,再码字索引从大到小;
先时域索引从大到小,再码字索引从大到小。
下面参考图19,说明如何基于先码字索引从小到大,再时域索引从小到大的第一映射顺序,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9所示,第一信令包括16个反馈比特(附图中反馈比特的取值仅为示例)。从时域最前的资源单元1上的第一个码字开始,先按照码字索引从小到大,将最前4个比特与资源单元1的4个码字一一对应。然后,按照时域索 引从小到大,第二个4比特与资源单元2的4个码字对应,且其中4个比特依据相同的方式(码字索引从小到大)与资源单元2的4个码字一一映射。依次类推,直至确定16个比特与4个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第一映射顺序为其他顺序的情况,可以类似地实现,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情况2:第一资源集合在时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1,在频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多个,例如图16所示的情况。
该情况下,第一映射顺序包括各资源单元的频域顺序和上述码字顺序,还包括频域顺序和码字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示例性地,第一映射顺序可以是先码字顺序再频域顺序,或者先频域顺序再码字顺序。其中,码字顺序和频域顺序均可以是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具体地,第一映射顺序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顺序:
先码字索引从小到大,再频域索引从小到大;
先码字索引从大到小,再频域索引从小到大;
先码字索引从小到大,再频域索引从大到小;
先码字索引从大到小,再频域索引从大到小;
先频域索引从小到大,再码字索引从小到大;
先频域索引从大到小,再码字索引从小到大;
先频域索引从小到大,再码字索引从大到小;
先频域索引从大到小,再码字索引从大到小。
基于上述任意一种顺序确定资源单元和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可以参考图19的处理类似地实现,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情况3:第一资源集合在时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多个,在频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多个,例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情况。
该情况下,第一映射顺序包括时域顺序、频域顺序和码字顺序,还包括时域顺序、频域顺序、码字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其中,该先后顺序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顺序:
先码字顺序,其次频域顺序,再时域顺序;
先码字顺序,其次时域顺序,再频域顺序;
先频域顺序,其次码字顺序,再时域顺序;
先频域顺序,其次时域顺序,再码字顺序;
先时域顺序,其次码字顺序,再频域顺序;
先时域顺序,其次频域顺序,再码字顺序。
其中,码字顺序、频域顺序、时域顺序可以均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也可以其中一种或多种顺序为从小到大,其他顺序为从大到小。
以先码字顺序,其次频域顺序,再时域顺序为例,假设第一资源集合中包括24个资源单元(时域上4个乘以频域上6个),每个资源单元上支持4个码字。根据前述说明可知,第一信令中需要96个反馈比特。参考图8所示的资源集合,从时域索引最小、频域索引最小的资源单元1上的第一个码字开始,先按照码字索引从小到大,将最前4个比特与该资源单元上的4个码字一一对应。然后,按照频域索引从小到大,第二个4比特与资源单元2的4个码字对应,且其中4个比特依据相同的方式(码字索引从小到大)与资源单元2的4个码字一一映射。依此类推,确定前24个比特与资源单元1-6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按照时域索引从小到大,确定第二个24比特与资源单元7-12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此类推,直至确定完96个比特与24个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个时域单元位置上需要24个比特,对应频域索引从小到大的6个资源单元,其中每4个比特对应一个资源单元上的4个码字,且4个比特与码字索引从小到大的4个码字一一对应。对于第一映射顺序为其他顺序的情况,可以类似地实现,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示例二
在第一信令包括多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将集合顺序考虑在内。
在不考虑码分复用的情况下,第一映射顺序包括集合顺序,还包括时域顺序和/或频域顺序。具体针对前述资源集合中资源单元的情况1-3的处理,可参考以下内容。
情况1:多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在频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1,在时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多个。
该情况下,第一映射顺序包括各资源单元的时域顺序和上述集合顺序,还包括时域顺序和集合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示例性地,第一映射顺序可以是先集合顺序再时域顺序,或者先时域顺序再集合顺序。 其中,集合顺序和时域顺序均可以是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具体地,第一映射顺序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顺序:
先集合索引从小到大,再时域索引从小到大;
先集合索引从大到小,再时域索引从小到大;
先集合索引从小到大,再时域索引从大到小;
先集合索引从大到小,再时域索引从大到小;
先时域索引从小到大,再集合索引从小到大;
先时域索引从大到小,再集合索引从小到大;
先时域索引从小到大,再集合索引从大到小;
先时域索引从大到小,再集合索引从大到小。
以先集合索引从小到大,再时域索引从小到大为例,假设共有4个资源集合,每个资源集合包括时域上的4个资源单元。则从集合1中的第一个资源单元开始,先按照集合索引从小到大,将最前4个比特与4个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资源单元一一对应。然后,按照时域索引从小到大,第二个4比特与4个资源集合中的第二个资源单元对应,且其中4个比特依据相同的方式(集合索引从小到大)与4个资源集合中的第二个资源单元一一映射。依次类推,直至确定16个比特与4个资源集合中共计16个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第一映射顺序为其他顺序的情况,可以类似地实现,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情况2:多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在时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1,在频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多个。
该情况下,第一映射顺序包括各资源单元的频域顺序和上述集合顺序,还包括频域顺序和集合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示例性地,第一映射顺序可以是先集合顺序再频域顺序,或者先频域顺序再集合顺序。其中,集合顺序和频域顺序均可以是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具体地,第一映射顺序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顺序:
先集合索引从小到大,再频域索引从小到大;
先集合索引从大到小,再频域索引从小到大;
先集合索引从小到大,再频域索引从大到小;
先集合索引从大到小,再频域索引从大到小;
先频域索引从小到大,再集合索引从小到大;
先频域索引从大到小,再集合索引从小到大;
先频域索引从小到大,再集合索引从大到小;
先频域索引从大到小,再集合索引从大到小。
基于上述任意一种顺序确定资源单元和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可以参考本示例中前述情况1类似地实现,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情况3:多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在时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多个,在频域上的资源单元数量为多个。
该情况下,第一映射顺序包括时域顺序、频域顺序和集合顺序,还包括时域顺序、频域顺序、集合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其中,该先后顺序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顺序:
先集合顺序,其次频域顺序,再时域顺序;
先集合顺序,其次时域顺序,再频域顺序;
先频域顺序,其次集合顺序,再时域顺序;
先频域顺序,其次时域顺序,再集合顺序;
先时域顺序,其次集合顺序,再频域顺序;
先时域顺序,其次频域顺序,再集合顺序。
其中,集合顺序、频域顺序、时域顺序可以均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也可以其中一种或多种顺序为从小到大,其他顺序为从大到小。
以先频域从低到高,其次时域从前到后,再集合索引从小到大为例,如图20所示,每个资源集合包括24个资源单元(时域上4个乘以频域上6个)。第一信令中需要对应于4个资源集合中共计96个资源单元的96个反馈比特。参考图20,从资源集合1中的资源单元1开始,先按照频域从低到高,将最前6个比特与第一个时间单元位置上的6个资源单元(资源单元1-6)一一对应。然后,按照时域从前到后,第二个6比特与第二个时间单元位置上的6个资源单元(资源单元7-12)对应,且其中6个比特依据相同的方式(频域从低到高)与6个资源单元一一映射。依次类推,确定前24个比特与资源集合1中24个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按照集合索引从小到大,确定第二个24比特与资源集合2中24个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类推,直至确定完96个比特与4个资源集合中共计96个 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第一映射顺序为其他顺序的情况,可以类似地实现,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在考虑码分复用的情况下,第一映射顺序包括集合顺序和码字顺序,还包括时域顺序和/或频域顺序。进一步地,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集合顺序、码字顺序、时域顺序、频域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并且,集合顺序、码字顺序、时域顺序、频域顺序可以均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也可以其中一种或多种顺序为从小到大,其他顺序为从大到小。在此不进行罗列。
以先码字索引从小到大,频域从低到高,再时域从前到后,集合索引从小到大为例,假设每个资源集合均如图20中的资源集合,包括24个资源单元(时域上4个乘以频域上6个),其中每个资源单元支持4个码字。第一信令中需要对应于4个资源集合中共计96个资源单元的384个反馈比特。从资源集合1中的资源单元1开始,先按照码字索引从小到大,将最前4个比特与资源单元1上的4个码字一一对应。然后,按照频域从低到高,第二个4比特与资源单元2上的4个码字一一对应。依次类推,确定前24个比特与第一个时间单元位置上的6个资源单元(资源单元1-6)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按照时域从前到后,第二个24比特与第二个时间单元位置上的6个资源单元(资源单元7-12)对应。依次类推,确定前96个比特与资源集合1中24个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按照集合索引从小到大,确定第二个96比特与资源集合2中24个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类推,直至确定完384个比特与4个资源集合中共计96个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第一映射顺序为其他顺序的情况,可以类似地实现,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用于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第一映射顺序是预设的。
可选地,第一映射顺序是网络设备确定的,即上述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指示第一映射顺序。相应地,终端接收第二信令。
以上通过多个实施例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设置和实现方式。利用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网络设备通过在第一信令中携带与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向终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该资源单元上传输的数据,因此,终端能够根据反馈信息确认数据是否完成传输,从而准确完成通信。并且有效控制了反馈的开销,从而使得在终端较多的零功耗通信场景也可以有效通信。
图2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00的示意性框图。该网络设备100可以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110,用于发送第一信令,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100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资源集合为网络设备100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数据的资源集合。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反馈信息为确认信息或非确认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反馈信息包括第一比特值的情况下,反馈信息为确认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反馈信息包括第二比特值的情况下,反馈信息为非确认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反馈信息为单个比特。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与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一一对应的多个反馈信息;
多个反馈信息中的每个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100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采用反馈信息对应的码字的数据。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资源集合为网络设备100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资源集合中的一个。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令包括多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如图2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0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120,用于基于第一映射顺序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映射顺序包括资源顺序,资源顺序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各资源单元的资源索引的顺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资源索引包括时域索引和/或频域索引。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资源顺序是基于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和/或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确定的。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资源顺序还基于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与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 引的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确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
码字顺序,码字顺序包括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的码字索引的顺序;
和/或
集合顺序,集合顺序包括多个资源集合的集合索引的顺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资源顺序和/或码字顺序和/或集合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映射顺序是预设的。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映射顺序是网络设备100确定的,第一通信模块110还用于:
发送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指示第一映射顺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令为网络设备100发送的多个信令中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信令,其中,多个信令与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与多个资源集合的编号顺序相关。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信令的扰码或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与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为零功耗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00能够实现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对应功能。该网络设备100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对应的流程、功能、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关于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00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也可以由同一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举例来说,第一发送模块与第二发送模块可以是不同的模块,也可以是同一个模块,均能够实现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应功能。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模块,可通过设备的收发机实现,其余各模块中的部分或全部可通过设备的处理器实现。
与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相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200,参考图23,其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210,用于接收第一信令,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200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如图24所示,终端200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220,用于在终端200基于第一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单元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第一信令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反馈信息,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数据。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220还用于:
根据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第一信令中确定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一一对应的多个反馈信息;
多个反馈信息中的每个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200发送的采用反馈信息对应的码字的数据。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200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220,用于在终端200基于第一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单元发送采用第一码字的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第一信令中与第一资源单元以及第一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数据。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220还用于:
根据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第一信令中确定与第一资源单元以及第一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资源集合为网络设备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用于终端200发送数据的多个资源集合中的一个。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令包括与多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200中的第二处理模块220用于:
基于第一映射顺序确定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映射顺序包括资源顺序,资源顺序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各资源单元的资源索引的顺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资源索引包括时域索引和/或频域索引。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资源顺序是基于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和/或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确定的。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资源顺序还基于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与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确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
码字顺序,码字顺序包括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的码字索引的顺序;
和/或,
集合顺序,集合顺序包括多个资源集合的集合索引的顺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资源顺序和/或码字顺序和/或集合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映射顺序是预设的。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模块210还用于:
接收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指示第一映射顺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令为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信令中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信令,其中,多个信令与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与多个资源集合的编号顺序相关;
终端200中的第二处理模块220用于:
根据多个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以及多个资源集合的编号顺序,在多个信令中确定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信令。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信令的扰码或RNTI与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
终端200中的第二处理模块220用于:
终端200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扰码或RNTI,在多个信令中确定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信令。
可选地,终端200包括零功耗终端200。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200能够实现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的对应功能,该终端200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对应的流程、功能、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此处不进行赘述。需要说明,关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200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也可以由同一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举例来说,第一发送模块与第二发送模块可以是不同的模块,也可以是同一个模块,均能够实现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应功能。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模块,可通过设备的收发机实现,其余各模块中的部分或全部可通过设备的处理器实现。
图2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600示意性结构图,其中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10,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其中,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可选地,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30,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6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6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6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2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700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芯片700包括处理器710,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芯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2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7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7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7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10中。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73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7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74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7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上述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上述提到的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上述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图2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8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系统800包括终端810和网络设备820。
网络设备820发送第一信令,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820是否基于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终端810接收第一信令。
其中,该终端810可以用于实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中由终端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820可以用于实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3)

  1.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是否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数据的资源集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信息为确认信息或非确认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第一比特值的情况下,所述反馈信息为确认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第二比特值的情况下,所述反馈信息为非确认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信息为单个比特。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一一对应的多个反馈信息;
    所述多个反馈信息中的每个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是否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采用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码字的数据。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资源集合中的一个。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第一映射顺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包括资源顺序,所述资源顺序包括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各资源单元的资源索引的顺序。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索引包括时域索引和/或频域索引。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顺序是基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和/或所述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确定的。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顺序还基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确定。
  15. 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
    码字顺序,所述码字顺序包括所述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的码字索引的顺序;
    和/或
    集合顺序,所述集合顺序包括多个资源集合的集合索引的顺序。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所述所述资源顺序和/或所述码字顺序和/或所述集合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17. 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是预设的。
  18. 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是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映射顺序。
  1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信令中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信令,其中,所述多个信令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的编号顺序相关。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信令的扰码或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
  22. 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为零功耗终端。
  23.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单元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数据。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信令中确定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26.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所述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一一对应的多个反馈信息;
    所述多个反馈信息中的每个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是否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采用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码字的数据。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单元发送采用第一码字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数据。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信令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
  29. 根据权利要求23-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资源集合中的一个。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令包括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31. 根据权利要求23-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基于第一映射顺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包括资源顺序,所述资源顺序包括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各资源单元的资源索引的顺序。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索引包括时域索引和/或频域索引。
  34. 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顺序是基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和/或所述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确定的。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顺序还基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确定。
  36. 根据权利要求32-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
    码字顺序,所述码字顺序包括所述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的码字索引的顺序;
    和/或
    集合顺序,所述集合顺序包括多个资源集合的集合索引的顺序。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所述所述资源顺序和/或所述码字顺序和/或所述集合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38. 根据权利要求31-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是预设的。
  39. 根据权利要求31-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映射顺序。
  4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信令中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信令,其中,所述多个信令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的编号顺序相关;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多个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以及所述多个资源集合的编号顺序,在所述多个信令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信令。
  42.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信令的扰码或RNTI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扰码或RNTI,在所述多个信令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信令。
  43. 根据权利要求23-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为零功耗终端。
  44.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是否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数据的资源集合。
  46. 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反馈信息为确认信息或非确认信息。
  47.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在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第一比特值的情况下,所述反馈信息为确认信息。
  48. 根据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在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第二比特值的情况下,所述反馈信息为非确认信息。
  49. 根据权利要求44-4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反馈信息为单个比特。
  50. 根据权利要求44-4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一一对应的多个反馈信息;
    所述多个反馈信息中的每个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是否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采用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码字的数据。
  51. 根据权利要求44-5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资源集合中的一个。
  52.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53. 根据权利要求44-5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映射顺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54.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包括资源顺序,所述资源顺序包括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各资源单元的资源索引的顺序。
  55.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资源索引包括时域索引和/或频域索引。
  56. 根据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资源顺序是基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和/或所述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确定的。
  57. 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资源顺序还基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确定。
  58. 根据权利要求54-5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
    码字顺序,所述码字顺序包括所述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的码字索引的顺序;
    和/或
    集合顺序,所述集合顺序包括多个资源集合的集合索引的顺序。
  59. 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所述所述资源顺序和/或所述码字顺序和/或所述集合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60. 根据权利要求53-5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是预设的。
  61. 根据权利要求53-5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是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
    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映射顺序。
  62. 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信令中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信令,其中,所述多个信令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
  63. 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多个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的编号顺序相关。
  64. 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多个信令的扰码或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
  65. 根据权利要求44-6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终端为零功耗终端。
  66. 一种终端,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67. 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单元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数据。
  68.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信令中确定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69. 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所述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一一对应的多个反馈信息;
    所述多个反馈信息中的每个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是否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资源单元正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采用所述反馈信息对应的码字的数据。
  70. 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单元发送采用第一码字的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数据。
  71. 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信令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
  72. 根据权利要求66-7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资源集合中的一个。
  73. 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信令包括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应的反馈信息。
  74. 根据权利要求66-7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终端中的第二处理模块用于:
    基于第一映射顺序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每个反馈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75. 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包括资源顺序,所述资源顺序包括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各资源单元的资源索引的顺序。
  76. 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资源索引包括时域索引和/或频域索引。
  77. 根据权利要求75或76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资源顺序是基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和/或所述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确定的。
  78.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资源顺序还基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时域索引的顺序与所述各资源单元的频域索引的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确定。
  79. 根据权利要求75-7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
    码字顺序,所述码字顺序包括所述每个资源单元所支持的多个码字的码字索引的顺序;
    和/或,
    集合顺序,所述集合顺序包括多个资源集合的集合索引的顺序。
  80. 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还包括所述所述资源顺序和/或所述码字顺序和/或所述集合顺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81. 根据权利要求74-8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映射顺序是预设的。
  82. 根据权利要求74-8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
    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映射顺序。
  83. 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信令中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信令,其中,所述多个信令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应。
  84. 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多个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的编号顺序相关;
    所述终端中的第二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多个信令的发送时间顺序以及所述多个资源集合的编号顺序,在所述多个信令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信令。
  85. 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多个信令的扰码或RNTI与所述多个资源集合一一对 应;
    所述终端中的第二处理模块用于: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扰码或RNTI,在所述多个信令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信令。
  86. 根据权利要求66-8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终端包括零功耗终端。
  87.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88.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23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89. 一种芯片,包括:
    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0.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
    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1.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
    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2. 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3.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23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103126.XA 2021-10-15 2021-10-15 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芯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80771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4216 WO2023060596A1 (zh) 2021-10-15 2021-10-15 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芯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77163A true CN118077163A (zh) 2024-05-24

Family

ID=85987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3126.XA Pending CN118077163A (zh) 2021-10-15 2021-10-15 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芯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59137A1 (zh)
EP (1) EP4418581A1 (zh)
CN (1) CN118077163A (zh)
WO (1) WO202306059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9286B2 (en) * 2014-01-17 2017-08-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Data transmission and feedback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
BR112018070211A2 (pt) * 2016-04-01 2019-01-29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s e sistemas de harq para transmissões de enlace ascendente livres de concessão
CN110830151B (zh) * 2018-08-07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2068856B2 (en) * 2018-08-10 2024-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feedback techniques in wireless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259137A1 (en) 2024-08-01
WO2023060596A1 (zh) 2023-04-20
EP4418581A1 (en) 2024-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7126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3000209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918262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151045A1 (zh) 反向散射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WO2023122975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27932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EP436617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CN118077163A (zh) 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芯片和存储介质
CN117813874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7941433A (zh) 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零功耗终端
WO2023004583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4021495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438359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306533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437651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3044895A1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EP439166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3050043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EP440782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3236144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8202718A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460060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8077254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8696513A (zh) 信道侦听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8631402A (zh) 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